水稻种植技术规程

水稻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为加强对水稻生产基地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确保生产出绿色食品优质大米,特制定此技术规程。

一、原料生产基地的选址

水稻生产基地应远离市区,稻田成方连片,林木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良,为水稻集约化生产区,土壤无污染史、地势平坦、土质疏松、肥力较高。生产基地条田化设计,灌排配套,水利设施齐全,排碱沟深度在1.5米以上,能够及时排除土壤中盐分及有害物质。生产基地建有农用水库10座,总库容量300万立方,以补充黄河缺水时生产用水,水质纯净,无任何污染。

二、水稻栽培管理

(一)育秧

1、品种选择

选不带病菌、虫源、无破粒、无秕粒、优质高产的水稻良种育秧。本基地水稻主栽品种D优、冈优、y优系列的水稻,这些品种具有抗病性强、生产性好、米质优良(一级米)、适口性好,实属当地质优高产品种。

2、种子处理

用20%的盐水选种,选出的种子用浸种灵一包(2ML)兑水10公斤,浸种6公斤,浸种4—5天后捞出控干进行催芽,有50%种子露白后方可播种。

3、秧床整理

选取无盐碱、土地肥沃、平坦的壤土为育秧地块,田要泡透使土质松软。秧床设置宽1.5米、长15米,秧沟宽30厘米、深30厘米,将秧床精细整理,达到平整一致,无作物根茬、杂草。

4、播种

4月10—20日,选无风温暖日播种,按每个秧床4—5公斤芽谷,均匀撒播,播后进行踏谷(踏谷不可太深,不能用未腐熟的有机物覆盖),将种子入土“含七露三”状态;播种后即盖膜保温、保湿,平日秧沟内灌满水以保持秧床湿润。

5、秧田管理

高温天气要注意膜内温度,当温度高于35度时即开膜扇风、晾苗,防止高温烧苗。5月1日前后,选无风或小风天气揭膜。秧苗一叶一心后,揭膜水层管理,揭膜后追肥两次,第一次揭膜灌水后开始,每个秧床撒施尿素500克;第二次拔秧前3天使用,每个秧床250克尿素。

(二)插秧

1、插秧日期:5月10—20日插秧,秧龄30—45天,叶龄4—5叶,株高15—20cm。

2、插秧方式:株穴距28cm×12cm,每亩2万穴,每穴4—6苗,每亩基本苗8—12万。采用人工栽插方式。

3、插秧质量要求:插直、插匀、插满,无漂秧,深不过寸;不插过晌秧、不插过夜秧、不插病秧、弱秧。(三)田间管理

1、整地

11月上旬,水稻机收后,秸秆全部还田深翻,亩秸秆还田量在700公斤以上,同时亩施农家肥2000公斤。来年3月上旬,筑埂做畦,每畦3—5亩;3月中旬,泡田,田土泡透后进行水平整地,每畦平整度达到高低差在3—5cm内。

2、田间水分管理

插秧后,深水护秧,水层3—5cm,使秧苗1/2—1/3置于水中,减少叶面蒸腾,促使早返青。秧苗返青活棵后,浅水管理,干干湿湿促分孽。分孽末期进行第一次晒田,时间4—5天;水稻生育中期,浅水管理、间歇灌溉。7月10日前后,幼穗分化始期,进行第二次晒田,时间7

—10天。水稻抽穗后,干干湿湿管理,收割前7天排水。

3、追肥

每亩总追肥量尿素15公斤,N、P、K复合肥(N、P、K含量为20-10-10%)25公斤。

插秧后2—3天追施活棵返青肥尿素5公斤/亩。

插秧后10—15天追施分孽肥,尿素5公斤/亩,磷酸二铵复合肥13公斤/亩。

7月中旬追施穗肥,尿素5公斤/亩,复合肥12公斤/亩。

(四)病虫害防治措施

1、综合防治

(1)冬耕晒田。本生产基地每年只种一茬水稻,秋收后,采用深耕晒垄养田的方式,即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又可冻死越冬虫卵。

(2)浅水层管理及适时晒田。改善田间小气候,降低了田间湿度,破坏了病虫害发生条件,减轻病虫害发生。

(3)田块泡田时在田块的下风口及时打捞作物浪渣残体,清除病源菌核,降低病源基数,减轻病虫害发生。

(4)黑光灯诱杀害虫。7月中旬,在田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

2、药剂防治

本基地病虫害主要为苗期恶苗病、苗期稻瘟病、水稻纹枯病、水稻穗茎瘟病、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1)药剂浸种。用10%的浸种灵乳剂2毫升兑水10公斤浸种6公斤,预防苗期恶苗病、稻瘟病的发生。

(2)纹枯病防治。7月中旬,病株率达到10%时,每亩用5%井岗霉素可湿性粉剂50克,兑水40公斤,全田喷雾防治1次。

(3)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防治。8月上旬用18%杀虫双水剂,每亩200克兑水75公斤,全田喷雾。防治二代二化螟和卷叶螟。

(4)穗茎瘟防治:8月中旬,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每亩70克兑水75公斤,全田喷雾一次,防治水稻穗茎瘟。

(5)其它病虫害:如粘虫、稻飞虱、穗茎瘟等,视情况而定。

(五)适时收获

10月上旬,于水稻黄熟后期适时收获。使用水稻收割机进行机收,水稻稻谷及时晾晒防止受潮霉变。含水量达13—15%时,袋装入仓贮存。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