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论文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发展的构想——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设想

院系:生物工程系

专业班级:建筑工程技术建工1001班

时间:2013年5月12日

学号:....................

学生:飓风

指导老师: ..........

目录

一、城市及城市问题

1、城市定义---------------------------------------------------------- -2-

2、城市问题---------------------------------------------------------- -2-

二、城市循环发展

1、城市人口增长---------------------------------------------------- -2-

2、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 -3-

3、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用地扩张的案例------------------------- -3-

4、城市扩张引发的问题------------------------------------------- -3-

5、城市发展人口循环---------------------------------------------- -4-

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的原因

1、内部因素---------------------------------------------------------- -4-

2、外部因素---------------------------------------------------------- -5-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1、以多代少、以多代大的城市发展---------------------------- -5-

2、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发展---------------------------------------- -5-

3、解决的问题------------------------------------------------------- -6-

五、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应用

1、西安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7-

2、宝鸡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8-

六、中心地理论在建设规划遇到的问题------------------ -8-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9- 致谢---------------------------------------------------------- -9-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设想提要:城市快速发展导致诸多的城市问题,通过中心地理论城市发展模式,解决当代严重的城市问题,通过西安地区和宝鸡地区城市发展对比案例分析,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中心地理论可持续发展

引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地球上人类不是唯一的物种。探索和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平衡点,让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城市”变得更舒心自然美丽。

一、城市及城市问题

1、城市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形成的较大居民点(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镇),而城市的发展又引出了“城市化”一个词,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村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既是人口的集中、地域的转化、经济结构变化的一个过程。

然而,在人口、地域、经济结构逐步变化过程中,城市也同时面临着巨大挑战,那就是“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当今迅猛的城市化进程引发了城市规模急剧扩大、人口数量增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严重的城市问题,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区居住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焦点。

二、城市问题产生的原因

城市循环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会快速的增长,当城市规模扩张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引发许多的城市问题。在发展时要严格控制城市的规模,即在一定的城市空间容纳最佳的人口数量,在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都不变的情况下城市就会呈现出良好循环性的发展。

1、诸多阻碍城市发展的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建设”。

(1)、城市的发展需要人的参与。城市的发展越快越大则就需要越多的技术、管理和务工人员,去参与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最终城市的确得到巨大的发展,而人本质的生活质量又提高了多少,随之又引发了多少个城市问题。

(2)、人口,因为大城市有较好的发展空间;较好的就业机会;较好的医疗条件;较好的教学条件等,所以大量的技术型人才更愿意迁到大城市去生活。再

者就是农民工也要聚集到大城市务工或定居。所有的劳动、技术都去为大城市服务。城市人口自然的就在快速地增长。

2、城市人口过多之后,城市的可用空间就满足不了当前的发展,城市紧跟着就会出向外扩张,出现三环、四环、五环的交通干道。城市的扩张又需要大量的务工者和技术科技人才,城市的人口又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又会出现再次的增长。

3

、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用地扩张的案例

(1)

、1980年8

月深圳建立经济特区,面积3.8平方千米,城市人口1万人,农村人口30万人,城区5层楼为最高建筑;到1999年底,特区建成区面积140.59平方千米;2003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556万人。

(2)、深圳非农业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

4、城市的扩张人口的增长,随之也就引发了许多城市问题。

(1)、城市环境污染

城市人口过快增长,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向自然界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超过了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遗留在自然界中破坏生态平衡,给人类的自身、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具体有汽车尾气、工厂废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工业废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造成的固体污染;水域污染;噪音污染等。

(2)、交通拥挤

城市规模扩大肯定会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不便,那么人们的代步工具汽车肯定

也会水涨船高的剧增,城市的汽车多了也就出现交通拥挤,人们的出行反而不方便了。

(3)、住房紧张

城市人口过多还会造成城市用地紧张地皮价格飞涨,房子也会随着增长,最终导致房子不够住和买不起房的社会现象。

(4)、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长还可能引发就业问题、养老问题等社会问题。

5、如果城市在发展中没有很好的规划,去引导城市的发展就会引发诸多的城市问题,就会成为一种恶性循环。

三、影响城市可持续发的原因 1、内部因素

城市,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从而逐步演变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但与此同时,城市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首先,城市人口数量聚增,已由1800年占世界总人口的10%,增至1900年的15%,2000年增长到50%,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这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其次,不同历史时期和阶段的城市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相互作用和累加,使得本来问题已十分严重的城市更加脆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城市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才会有国家乃城市人口 城市问题 城 市 发展 增长 阻碍 城市发展循环(图1)

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的出现、繁荣和发展、以及现在较多的城市问题始终都是人类在扮演主要的角色,城市的一切变化都与人类有着紧密的联系,具体就是城市人口的数量多少。

城市是我们美好居住家园,要想使我们的家园——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从我们自身上寻找根原。那就是城市的人口数量,在图1就体现了城市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问题发展循环关系。

2、外部因素

在大自然的影响下城市也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例如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一些自然灾害会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灾害对城市的持续发展在时间和地域上毕竟是有限度的,然而人类才是城市持续发展最持久的影响者。所以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的人口数量,必须要把城市的人口容量控制在最佳的范围内,才可能实现城市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

中心地理论——城市规模的大小决定了城市地域功能的差异。那么是什么决定城市规模的大小呢?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通过对德国南部城市的研究,于1993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书,提出了不同规模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著名的中心地理论。

1、以多代少、以多代大的城市发展

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要想要控制城市人口的数量必须合理的控制、引导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多代少、以多代大,即用多个欠发展的低等级城市来代替较少的高等级城市的发展;用多个欠发展的低等级城市来代替较大等级城市的发展。发展低等级城市,控制高等级城市的发展。

2、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发展

(1)、低等级中心地的城市嵌套在较高级别的城市范围之内;更高等级中心的城市又被高一级中心地的城市所包围。在这个系统中,高级中心地城市位于其它较低级城市的中央,有六个低一级的中心地城市在六边形城市网的六个角上;

这低一级的中心地城市也会形成六边形城市分布;以此类推直到最低一级的衷心地城市。

六边形城市中心地等级体系(图2)

(2)、现实生活种中,非常规矩的中心地理论城市布局并不存在,但其揭示的六边形嵌套规律在指导区域规划、城市布局方面具有指导意义,这种六边形中心地理论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城市的建设发展应该参照图2发展体系。当高等级中心地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程度后,就应该控制、引导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发展六边形中心地城市网周边较小的低等级城市。

3、这种以多代少、以小代大和中心地理论城市发展模式,可以吸引较多人去为其建设,城市人口会计划性的分布在各个城市。人口得到了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有效的控制和解决“城市发展”遇到的问题。

(1)、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因为较低级的城市发展,它肯定会吸引人为其建设,大城市的人口压力自然

就得到了控制。

(2)、城乡发展不平衡

较低的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收入得到了提升,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更有利于我国“加快城乡建设发展的政策”和社会主义的稳定发展。

(3)、城市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问题也相应的会得到有效地控制或解决。

五、中心地理论的城市城市应用

根据宝鸡和西安它们各自的区域各个城市的发展趋势符合中心地理论发展体系。

1、西安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图3

西安市的发展现在处于非常集中型城市化的发展时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城市问题。西安市早已开始控制它的规模再次扩大发展,把对西安大部分投资建设的力量,分散到西安周边的城市建设中去,这样不仅仅能减轻西安市的城市压力,也能发展其周边的城市,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城市的周围的卫星城市。从中心地理论来分析西安及其周边城市早期发展就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发展,所以就产生现在的城市问题。

2、宝鸡市及其周边城市案例应用

图四

宝鸡的发展现在处于集中型城市化的发展时期,暂时还没有出现城市问题。但是宝鸡市及其周边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体现出了中地理论的发展体系。蔡家坡具强大的汽车经济产业,凤翔县具有一定发展基础,陇县是通往西北地区交通枢纽,天水到宝鸡有着秦国发源的历史文化,凤县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还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而且宝鸡在没有出现城市问题之前已对周边城市已经有了初步的城市规划,这在中心地理论发展体系上是非常认可的。

六、中心地理论在建设规划遇到的问题

1、大城市与周边城市的发展难以同步发展。

2、建立中心地理论体系需要非常发达交通系统。

3、对于土地资源的使用也是非常难以控制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以上中心地里论等级发展体系的论述城市发展中的问题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当然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要靠城市布局规划去完成,还要从每个城市的特有的资源、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多方面去考虑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王民《地理(必修·第2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07.7.

特兰西克(美)《寻找失落空间——城市设计的理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4.1

郭松海《房地产基础知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6

申玉铭,方创琳,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环境科

学出版2007.10

邓楠《注重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1998.10.30

致谢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受到了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的无私指导,同时刘老师给了我许许多多的帮助和关怀。在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不仅完成了本文同时又学到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在此,我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敬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在我写作过程中给我提供帮助的授课教师和同学,以及感谢本文涉及到的大量学者。

我知道的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一篇

论水污染 姓名:郑奇专业:土木工程学号:3100601402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系 摘要: 水污染是指排入天然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上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从而导致了水体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特征发生了不良的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以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为了确保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利用水的同时,还必须保持有效地防治水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水污染现状;原因;措施 1、前言 自然界的水循环是由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所构成的二元动态循环组成的。所谓的水的社会循环是指人类生活好生产从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的水,在利用以后产生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又排放到天然水体中去的水循环过程。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水收到了污染。 2、水污染现状 2.1世界水污染现状 2.1.1 由“水援助”和“泪水基金”这两家国际性慈善机构发表的最新调查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每天有多达6000名少年儿童因饮用水卫生状况恶劣而死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紧迫的卫生危机之一。 报告还说,水污染问题在那些人口急剧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为严重。比如,在20世纪70年代时,孟加拉首都达卡市的人口只有25万左右。但是,30年后的今天,住在这座城市中的居民已经超过1000万人。该市的一位政府官员日前抱怨说:“如今,达卡市的许多地区简直成了污水坑和化粪池,成千上万的市民长期喝不到清洁的卫生用水。而且,上述情况每分钟都在恶化……” 报告认为,农村人口大幅度地向城市集中,是导致全球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最近几年,全世界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移民的规模,正在以每天16万人的速度增加。 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主席布伦特兰女士说:“干净的饮用水和恰当的卫生条件是最基本的人权。”据悉,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制定出一项解决全球水污染问题的“两步走”发展规划,即:在2015年之前,使全世界长期喝不到卫生用水的人口减少一半左右;在2025年之前,力争使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口都能喝上卫生用水。这份评估报告主要依据的是对各国地表及地下水质量、废水处理回收利用程度以及有关水资源保护、分配等方面的立法和执行情况等内容的考核。 评估报告称,由于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投入不足,印度每天有200多万吨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及地下,造成地下水大面积污染,所含各项化学物质指标严重超标,其中,铅含量比废水处理较好的工业化国家高20倍。此外,未经处理的生活用水的直接排放也加剧了水污染程度 2.1.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污染严重影响老百姓的健康。流经印度北方的主要河流

区域可持续发展论文

目录 摘要 (1) 一、问题的提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2)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方式 (2) 三、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实践 (4) (一)三门峡市的转型实践 (4) (二)唐山市经济转型实践 (4) 1开放型加工制造业的培育 (4) 2现有资源型产业的优化调整 (4) 结论 (5)

摘要 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的城市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生产资料、巨额利润和税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资源型地区是依托当地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而兴起或者发展起来的地区,其主要产业是围绕不可再生资源开发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的加工业。实践证明,随着资源的不断消耗,资源将逐渐耗尽,资源地区的经济转型是无法避免的,而且经济转型是一次重大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的变革。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资源型地区的经济转型与发展是由不可持续的发展转变为地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资源;转型;可持续 一、问题的提出 资源型城市是指依托资源开发而建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主要功能是向市场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目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改善民生和就业日益困难。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指由区域分工深化和技术提升而引起的经济结构转换和产业转型,意味着逐步脱离矿产资源采掘与初级加工业,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步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不同地区的资源型城市有不同的资源类型、地理环境、周边环境,因此在转型发展中也应采取不同的发展战略。 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 资源型城市的优势首先在于资源禀赋,尤其是在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投入规模扩张的背景下,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资源型城市可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较高增长速度。但是资源本身也存在生命周期,随着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开始下降,过分依赖资源发展的城市将会面临严重的经济压力以及沉重的社会负担。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一个复合概念和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转型过程中,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将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的发展模式转变。当前,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在国内外受到广泛关注,很多地区已经结合本地实际取得

全面可持续发展观论文 3000字

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醒目的变化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持续快速健康”中新增了“协调”两字。这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决心,而且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内涵,使其更加全面、科学。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这是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曾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说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 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国经济发展论文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摘要:文章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出发,通过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提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路径 一、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分析 (一)背景探讨 “后危机时代”是指金融危机已相对缓和但危机的深远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的特定阶段。一方面,金融海啸已基本平息,前期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已帮助全球主要经济体走出衰退阴影,步入全面复苏,全球金融体系重回平稳轨道。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并未彻底清除,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金融体系仍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严峻 未来的一段时期,全球会出现一个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情况。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看好,但是也必须看到,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改变,中国面临的发展也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 首先,流动性过剩。西方国家经济恢复的根基是非常不巩固的,而且它们财政扩张空间非常小,英国、美国乃至于其他欧洲国家在经济危机爆发之后债务大都上升了20%-30%,但是经济还要维持,怎么办?只有一个答案,就是货币政策不仅不能收还要继续扩张。在这种

共识的引导下,全球货币流动性还将持续,这将使中国经济面临资产泡沫上升压力和汇率升值压力。 其次,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口号下,全球兴起了一轮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浪潮。“轮胎案”、“特保案”等仅仅是开始,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还会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土耳其等国对中国的出口也是持有敌意的。种种因素带来的结果就是: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依赖出口增长的方式来支撑未来的发展。 (三)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忧”和“外患” 从国内来看,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巨大风险:第一个风险来自资产价值的巨幅变动。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如果中国房地产价格再提升20%-30%,便会激发更多的社会矛盾。相反,如果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下降20%-30%,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将出现“资产负债表”的问题。第二个风险是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出现某些影响农副产品生产因素,在流动性非常充足的背景下,很可能会演变为农副产品价格迅速上涨,进而直接演变为通货膨胀。 从国际方面来看,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也是困难重重:一是原材料和能源价格迅速飙升有可能带来的供应链局部中断。尤其是在日本震后重建和世界局部战争频发的大环境下。二是区域性风险。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想和估计。这么多经济布局在海外,一旦出现区域性冲突,那么政治影响、社会影响、经济影响都会非常大。

区域可持续发展导论

可持续发展导论 前言 1 通识课的必要性——接受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实施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学院学科建设和专业学习的指导思想。 2 学习内容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区域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条件及保障机制建设 3 学习方法课程特点:综合性交叉性区域性实践性。综合分析与实证解剖相结合;集中讲授与科研论文或者主题讨论相结合;明晰学习思路,掌握主要学习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发展中的问题运用学到理论撰写小论文;培养兴趣,积累资料关注发展中的问题。第一篇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 第一章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第一节人类对发展的反思(分析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对出现发展问题的反思 1 综合问题;速度和质量问题;规模和效益问题;平衡和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问题;资源需求与供给问题;人与人之间关系问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问题;财富增加和社会和谐问题。 2 社会发展阶段的演进与自然关系的矛盾 工业革命以后,人与自然关系日趋恶化。 采集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黄色文明)——工业文明(黑色文明)——后工业文明(绿色文明信息文明)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这种关系日趋恶化。插表格 二社会实践层面上对发展观的反思 1 关于发展与发展观 发展:发展是一个过程,指食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科学史上对发展的理解:哲学家:发展是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即把社会发展看作是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的这种含义上的发展。社会学家:发展的含义就是社会的进步。经济学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 广义的发展观是关于宇宙发展的见解,研究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孔德创立社会学,旨在阐明现存社会制度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科学。19世纪中叶,马克思第一次科学的系统的把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做了全面研究,哲学层次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社会发展理论,集中体现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它的集中体现。 狭义的发展理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从欠发达欠发展状态向发达状态过度的条件动力方法和途径的理论。 当下对发展观的认识 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经济变迁过程;对它的认识由发展的某一方面发展到发展的多维目标;焦点集中在两条主线交互进行:关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物质资本——认为资本——社会资本;经济发展模式: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观是新的发展观。 2 传统发展观的实践 传统发展观的实践主要是经济发展观和社会发展观。 (1)经济发展观

探讨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探讨城市规划的可持续发展论文 摘要: 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而房地产开发是把多种原材料组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各种用途建筑物的活动,是一个把土地开发,或转变成房屋的过程。 关键词:城市规划;房地产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 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内在联系。 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方案对城市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对城市空间布局、空间发展的合理组织,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手段。而房地产开发是把多种原材料组合在一起,为人们提供各种用途建筑物的活动,是一个把土地开发,或转变成房屋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两者是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其共同目的是为城市服务、创造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以满足人们需要。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房地产开发的“龙头”,它指导和制约着城市房地产开发,而城市规划所绘制的城市发展蓝图要依靠房地产开发来实现,并针对开发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而作出调整和补充,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房地产业是一种城市形态的产业。房地产业的兴起、发展都离不

开城市地域,它是在人群聚居的城市地区中,随着工业化、城市代的发展而发展,并形成的独立产业。而房地产业在社会经济实践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也主要是在城市形态中体现也来的。可见,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但我国的房地产业在实际运作中,由于起步晚、基础差,因此与城市的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之处。首先是长期的滞后,随后出现了短期的过热,即使在经过调整后的今天,仍存在一些不协调的问题。其中,城市规划与房地产业的不协调性问题是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该如何采取措施,才能促使形成房地产业这一地域性很强的产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发展的良性互动,使房地产业这一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更好地在城市发展中发挥作用。文章试图就这一问题,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二、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特点。 城市规划是一种政府干预行为,规划方案多由政府部门组织编制,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和政策性,考虑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而房地产开发多是企业或个人的经济行为,以谋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受市场经济规律的制约。这决定了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的不同特点。 1、城市规划的整体最优和房地产开发的个体最优。 城市规划考虑整个城市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用地的合理组织,以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它寻求城市发展的整体最优模式,对某一特定地段,某一特定行业的发展往往不是最优,甚至可能是极为不利。房地产开发是个体经济行为。开发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总是选择区位条件最好的地段,采用收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摘要: 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他是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要求定义含义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而走向善待自然。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规模大而素质较低,资源人均量贫乏而浪费大,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不断的去生产而不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地球,让我们的后代就没有了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与大地共同生存下去,建造美好的家园。 在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目标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等着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名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可持续发展”一词问世,只有40年的时间。但因其关注人口、资源、生态的协调发展,很快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据了解,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词最早见诸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这本论述杀虫剂、特别是滴滴涕对鸟类和生态环境毁灭性的危害的著作,使卡森一度备受攻击、诋毁,但书中提出的有关生态的观点最终还是被人们所接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全球围绕“环境危机”、“石油危机”,爆发了一场关于“停止增长还是继续发展”的争论。一个名为“罗马俱乐部”的知识分子组织发表了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这份报告根据数学模型预言:在未来一个世纪中,人口和经济需求的增长将导致地球资源耗竭、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除非人类自觉限制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这一悲剧将无法避免。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一词,逐渐成为流行的概念。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来自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178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通过了《21世纪议程》、 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将之付诸全球的行动。有学者认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人类一个世纪以来最深刻的警醒。 2、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宏观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认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如下10个方面 (1)资源承载力下降 1 水资源问题 我国水资源贫乏,且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辽宁、江苏、河南、北京、山东、河北、山西、宁夏、上海和天津十个省(市、区)人均水资源处于1000立方米严重水荒国际线以下,西北部地区和华北地区缺水现象严重。水资源过度开发,导致水生态系统平衡失调,江河断流加剧。同时,地表水水质污染仍较严重,2001年淮河、海河、辽河、长江、黄河、松花江和珠江七大水系449个国控断面中,30.7%断面为IV、V类水质,35.2%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 我国地下水超采现象普遍。地下水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出现大范围地下水漏斗,2000年华北地区形成的较大地下水漏斗有20处,总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降落漏斗中心区水位埋深40~75米,最深达93.37米。另一方面,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状向面状演化、由东部向西部蔓延、由城市向农村扩展、由局部向区域扩大的趋势,全国仍有5000多万人在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 2 森林退化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数量型增长与质量型下降并存的局面,森林生态系统趋于简单化,幼龄林和中龄林分布面积最多,分别占全部森林总面积的36.83%和34.29%,近熟林和成熟林所占比例基本相当,分别占林地总面积的11.22%和10.99%,过熟林面积全部林地面积的6.68%;林龄结构不合理,生态功能差。有

城市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 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 【摘要】:发展园区经济,是实现林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 环境 一、园区林业的地位与功能 园区经济,是指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产业布局,在较为独立的区域,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实现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聚集,形成具有充满活力,相对独立、完善的产业群落和对地方经济有突出推动作用的集中区域。园区林业的功能有:1、生态防护功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内绿地率则在40%以上,林木覆盖率获得大幅度提高。2、旅游观光、休闲保健功能。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旅游观光方兴未艾,农业旅游(观光与休闲)作为旅游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旅游农业是农业旅游市场的物质基础,但农业的可观赏性和其产业价值并不完全一致,更缺少休闲的意境。园区大规模生态风景林的建设,有效地弥补了这一缺憾,其生态化、园林艺术化的景观,与各种农业景观相得

益彰,为发展农业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3、科教、示范功能。现代化农业区的林业、高科技林业,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概念上的阐释,更需要实体上的实践与引导。如果没有一个现场,就不可能使广大农民、青少年学生,甚至一些领导干部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不利于农区现代林业的建设发展。园区林业不仅要选用大量的、最优良的林木良种,符合生态学的设计,和先进的栽植与管理技术组装配套起来,而且要通过园区现代化的种苗繁育中心,带动、促进优质林木良种的普及推广。4、生产功能。园区展示的各种林木良种、花灌木,是开展组织培养,培育繁殖种苗的种源,经济林果的产品等,也是园区重要的经济来源。 二、发展园区经济、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措施 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必须强化可持续发展意识,妥善处理好资源、发展、环境三者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开工,园区选址缺乏认真的规划和论证;选择项目“饥不择食”,不算生态效益账;土地供应大手大脚,造成土地闲置浪费,效益低下;优惠政策不尽规范,招商引资搞恶性竞争等等,这些都对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害。因此,在园区建设上应该做到科学规划、规范运作、提升服务、优化环境,努力促进园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新能源技术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现在全球环境的一步步恶化,进而启示着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而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个因素那就是能源。由于各国现在主要还是以石油和煤为主要能源,但由于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并且对环境会产生一定的污染的。所以,我们现在应该提倡使用新型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海洋能等等。这些新型的能源都是可再生的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的,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发展这些新能源对保护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字:新能源环境和保护可持续 正文部分: 一、引言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时代以后,尤其是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同时也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所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酸雨等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我们人类所生存的环境,我们必须要认真地对待我们所面临的所有环境问题。然而导致我们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在能源发展这一方面。自从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以后,衣食住行不管是哪个方面都无时不刻的在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也带来了许许多多的环境问题,并且我们地球上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因此,我们人类也就面临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使我们人类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 要解决我们人类所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同时达到可持续发展,我们人类就必须发展新型能源。在目前的现状,发展新型能源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主流。下面我们将介绍新型能源的发展概况和新型能源的发展前景。

二、新能源的发展概况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难。而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的主要问题之一。发展新能源已经已经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每个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从而使我们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不断地提高,下面我们来介绍几种新型的能源。 (一)风电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由于中国主要还是以不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所以中国同时也面临着能源危机。中国拥有这么多的人口,而我们拥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却是非常贫乏的。所以,中国必须要寻找新型的能源来代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西部拥有大量的风能,所以中国可以开发西部的风能。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风能及其优势。 风能是太阳辐射下流动所形成的,目前,风能的主要利用形式就是利用风能发电。风能与其它不可再生的能源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它分布广泛,是可再生能源,并且对环境不会产生污染。随着社会的发展,风电的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应用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同时风电成本持续下降,经济性与常规能源已十分接近。这样,就使很多国家能够广泛的开发新能源。因此,我国应对西部进行大开发,发展我国西部的能源,从而解决我国的能源危机,提过我国的综合实力。 (二)太阳能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每天都在接受着太阳的照射,同时也给我们的地球送来了无穷无尽的能源。在我们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同时各国都面临着能源短缺的时代,能源的多少无疑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我们国家要想发展起来就必须充分利用太阳每天照射到我们地球上的能源。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太阳能以及其应用。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辐射的能量,由于太阳能是太阳光辐射的能量,所以,太阳能具备了许许多多的优点,如太阳能清洁环保,无任何污染,利用价值高,且太阳能不会存在短缺的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目前,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很多的利用太阳能的方式。如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我们人类也能够模仿植物,进而大量合成人类需要的有机物。其次,就是太阳能光伏,它主要就是利用光伏板组件暴露在阳光下便会产生直流电的发电装置的一种获得太阳能的方法。还有一些利用太阳能的方法就是太阳能热发电,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房等热利用方式。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太阳能也必将被每个国家普遍使用。 (三)海洋能 虽然我国的陆地面积比较大,但和全球的陆地面积相比却是非常少,和整个地球的海洋面积相比更是不值一提。众所周知,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了全球的百分之七十一,所以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我们海洋能。海洋能是指蕴藏于海水中的各种可再生能源,包括潮汐能、海水

可持续发展论文

中南大学 Center south universty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题目论述我国现代化建 设的可持续发展 姓名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

摘要自20世纪末以来,由于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各种“生态问题”,因而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备受人类关注的热门话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观,也日益深入人心,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战略付诸实践,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质的飞跃。但就目前情况看,对可持续发展内涵的理解仍不尽一致,甚至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尚未形成共识,如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问题。这就直接关涉到如何把握可持续发展观的本质以至能否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经济、现阶段、人口环境问题、资源能源问题 最广泛采纳的定义是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 报告书所载的定义,其亦即: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 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的,是要使社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类在地球上世世代代能够生活下去。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自然系统是一个生命支持系统。如果它失去稳定,一切生物(包括人类)都不能生存。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对资源的节约,就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基本要求。它要求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对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要有节制,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速度也应保持在它的再生速率的限度以内。应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 其内涵为:

全面可持续发展观论文 3000字

怎样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稳定政策、适度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握全局、解决矛盾,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思路,做好各项工作。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贯彻这个总体要求,重要的是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既是经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醒目的变化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在以往“持续快速健康”中新增了“协调”两字。这是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这不仅充分表明了我国牢固确立和认真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决心,而且丰富了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内涵,使其更加全面、科学。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国发展观的重大进步,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这是发展观念与时俱进的体现。

传统的发展观,偏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简单地把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的全面进步,相应地把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标尺而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而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尽管人类曾创造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济奇迹,积累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往往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 科学的发展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是开放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说明我们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一个令人瞩目的地方是,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列入了奋斗目标,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学生姓名: 杨诗婷 学生学号: 07 专业: 经济学类 指导教师: 李先令 学院(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录

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杨诗婷 F7 摘要 能源是人类藉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的原动力,譬如太阳给我们光热,风吹动风车可以发电,燃烧汽油可用以推动汽车,使用瓦斯可以烹调、取暖,凡此种种如太阳、风、汽油、瓦斯等都是能源。而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人均消费能源的多少,往往被看作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进五十年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21 世纪,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煤炭等常规能源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加剧,新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新能源的简单介绍,对比世界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从而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未来战略和政治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世界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发展情况,问题,未来战略 引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题目论述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 姓名陈良平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动物科学0801 学号 20083085 指导教师黄胜 日期 2010 年 6 月 10 日

论述如何建设生态型城市 生态城市的建设实际上是对城市生态要素的综合整治目标、程序、内容、方法、成果和实施对策全过程进行规划建设,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平衡、调控人与环境关系的一种有效手段。建设生态城市的关键是要塑造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这也是当前人们对现代城市的需求。就目前我国的总体情况而言,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阶段”,城市建设、经济开发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同时也存在不少注重短期经济效益,忽视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缺乏远景规划和生态规划。就目前而言,建设生态型城市,主要是建设低碳生态型城市,所谓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低碳生态型城市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目前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示范和建设各种发展类型的城市,诸如生态城市、清洁能源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山水城市等。探其实质,仍感缺乏一条主轴。人类活动足迹加剧了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本世纪人类共同应对的巨大挑战。在城市发展中要紧紧抓住低碳发展的主轴,配以生态的要求,推动技术发展和建立低碳经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一、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支撑体系 一是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化。以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燃料电池等为主要方向,积极发展清洁及可再生能源,加大产业化力度。二是积极发展低碳装备制造业。提升内燃机、环保成套设备、风力发电、大型变压器、轨道交通配套装备等装备制造业的研发设计、工艺装备、系统集成化水平,积极发展小排量、混合动力、纯电动等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低碳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步伐。三是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文化创意等低碳产业和服务业。完善集成电路产业链,培育信息家电产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及服务外包、动漫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物流集聚园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动漫创意产业集聚区。 二、加快低碳技术开发与应用 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节能领域的技术开发与应用。加强生物质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开发生物质热解气化、生物质制乙醇、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燃料气合成二甲醚、生物质燃料气合成汽油、甲醇以及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技术,积极发展生物能源业。加快推进风能发电成套装备产业化。支持发展光——热转换材料、集热器结构材料和部件,研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材料及组件技术,积极推进薄膜电池、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及其它电池等先进太阳电池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太阳电池生产和测试设备的国产化进程。推进新一代的地下温泉热水利用技术、小城镇区域性集中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的开发及推广应用。发展小型高效天然气制氢,大规模煤气化制氢技术。支持开发高效热交换器和热系统的节能技术,加快发展工业高耗能产业的节能降耗新工艺、关键技术和设备。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低碳实验室,引导其面向应用、面向企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低碳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围绕沼气、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二甲醚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工业节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专业(班级):10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1班作者(学号):张瀚中(51002011010) 家庭地址:安徽省砀山县良梨镇张楼村邮编:235300 完成日期:2012年5月20日 蚌埠学院教务处制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环境现状、环境问题成因,得出了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甚至影响人类生存的种种问题。认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论文关键词:环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问题现状 环境问题是指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以及城市化和工农业高速发展而引起的“三废”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世界环境从区域性、小范围的环境污染扩展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从少数工业城市扩展为全球,包括城市和乡村。环境问题从发达国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从第一世界扩展到第三世界,成为全世界所有人共同面临的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一方面发达国家在工业升级的过程中把淘汰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向第三世界输出垃圾;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自身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由于贫穷和债务迫使他们过度开发自己的环境资源,其环境正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害,不少地方已经出现经济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恶性循环,这样就使全球环境朝不断恶化的方向发展。 环境污染图片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自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以来,开发新能源成为全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出路。与化石燃料相比,新能源具有可再生、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其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水能和潮汐能,是开发较早的新能源,已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一度被人们看好的核能,有着极高的能量值,可是其高额的研究经费和潜在的巨大危害,令世界大多数国家望而却步。而作为新能源中“排行”靠后的生物能源,却在最近几年内忽然人气锐增,势如破竹,被看作是“新能源家族中可实现度最高的未来能源”。建筑和建筑环境在人类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回顾人类的建筑史,从最初的遮风避雨之所到今天的智能化建筑,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带来快

可持续发展论文

大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理念 的可持续发展之我见 作为一名大学生,与学习知识、磨练技能同样重要的是思想和理念的建立和发展。笔者鉴于自己的经历和思考,认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职业发展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一个急需思考和探讨的话题。故笔者在此小表一番自己的拙见。 首先,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在笔者将近两年以来的大学生活中,加之多年来的所见所闻,笔者认为对于中国大学生而言,不仅是职业发展,而且连学习的理念和思想都几乎没有可持续性可言,不用说可持续发展了。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与专业不对口,白白浪费了在大学里所占用的专业教育资源,并且使中国大学生在就职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创造力和思想性,对中国未来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那么,接下来就让笔者来详细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表现以及笔者的个人想法。 虽然全国各地的学制有所差异,但是直到高中为止,中国普遍采用的教育制度是应试制度。随着教育改革,对这种制度已经出现了许多的改良,然而在笔者的中学时代,应试制度仍然是对我们影响最深的制度。首先,不论小学和初中如何,进入到高中之后,学生们势必要面对最现实的学习问题——学习目标为何,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由父母和社会给出的——考大学,考一所好大学!因此,对于那时的我们而言,一切都是如此清晰,又如此无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考一个好分数,然后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被一所好大学入取。学习的主要理念同样简单:在考试中考高分!因此,高中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却十分单纯。然而正是这种单纯导致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没有真正确定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发展取向,甚至可以说90%以上的大学生所选专业与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相去甚远。由此导致了初入大学的大学生们的学习理念和职业发展思想缺乏可持续性。 那么,在大学里经过几年的学习后,情况又是如何呢?大一的一年时间对于新生而言,是重新定位自己,建立新的学习理念,初步探索职业兴趣和树立职业发展观念的重要一年,然而,就笔者的观察而言,此时往往会出现许多不良现象,导致上述过程的受阻、失败,从而造成严重后果。由于大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接受的是填鸭式教育,真正训练思想性的启发式教育十分缺乏,因此除去那些不想学习和努力的学生,希望能够让大学生活物有所值的学生们在建立新的学习理念方面难免遭遇许多困难和冲突,由此也产生了几种应对方式。其中最常见的是沿用高中时的学习理念,以课程学习为主,然而却不可避免的受到大学丰富多彩的自由生活和自身兴趣的诱惑驱动,使真正投入功课学习的程度有所差异。对于这一类学生而言,虽然接触到了新的思想和理念,然而由于自身思想性不足,从而使得自己局限于专业课程的学习生活,没有办法很好地修正自己的学习理念从而以终生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现在的学习生活。在职业发展方面,往往处于迷茫或者半迷茫状态,认为只要接着学习下去,或许就能明白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或者就按照所学专业来进行就业。虽然说这种方式并不是不能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获得成功,但是,基于前文所述,大部分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其实并不十分符合自己的兴趣或特长,于是就造成了专业与就业不对口的情况,导致大学生就业出现的诸如不满意或频繁跳槽等问题。因此,这种学习理念和职业发展思想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笔者基于自己的发展经历和观察思考,总结了一些可持续发展和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习理念和职业发展思想。笔者认为,成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首先发展对应的适合的学习理念,而这种学习理念的首要一点就是抛弃过往唯分数为尊的观点,而应该把关注点放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