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6编译与调试.

VC6编译与调试.
VC6编译与调试.

编译实验报告+源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 ( 2013-- 2014年度第1学期) 名称: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题目:简单编译程序的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XXX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设计周数:XXX 成绩: 日期:XX 年XX 月

实验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出词法分析器,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扫描器,该扫描器是一个子程序,其输入是源程序字符串,每调用一次识别并输出一个单词符号。为了避免超前搜索,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扫描器的设计,假设该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字(也称关键词)不能做一般标识符用,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用空白作间隔。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如表1-1所示,单词符号中标识符由一个字母后跟多个字母、数字组成,常数由多个十进制数字组成。单词符号的内部表示,即单词的输出形式为二元式:(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表1-1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

二、设计(实验)正文 1.词法分析器流程图 2.词法分析器设计程序代码 // firs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hat(char a) { if((int(a)>=48)&&(int(a)<=57)) {

编译原理期末考试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 1. 乔母斯基定义的3型文法(线性文法)产生式形式 A→Ba|a,或A→aB|a,A,B∈Vn, a,b∈Vt 。 2.语法分析程序的输入是单词符号,其输出是语法单位。 3 型为 B → .aB 的LR(0)项目被称为移进项目,型为 B → a.B 的LR(0) 项目被称为待约项目, 4.在属性文法中文法符号的两种属性分别为继承属性和综合属性。 5、运行时存贮管理方案有静态存储分配、动态存储分配和堆式存储分配和方案。 二.已知文法 G(S) (1) E → T | E+T (2) T → F | F*F (3) F →(E)| i (1)写出句型(T*F+i)的最右推到并画出语法树。(4分) (2)写出上述句型的短语,直接短语和句柄。(4分) 答:(1)最右推到(2分) E ==> T ==> F ==> (E) ==> (E+T) ==> (E+F) ==> (E+i) ==> (T+i) ==> (T*F+i) (2) 语法树(2分) (3)(4分) 短语:(T*F+i),T*F+i ,T*F , i 直接短语:T*F , i 句柄:T*F 三. 证明文法G(S) :S → SaS |ε是二义的。(6分) 答:句子aaa对应的两颗语法树为:

因此,文法是二义文法 四.给定正规文法G(S): (1) S → Sa | Ab |b (2) A → Sa 请构造与之等价的DFA。(6分) 答:对应的NFA为:(6分) 状态转换表: a b {F} Φ{S} {S} {S,A} Φ {S,A} {S,A} {S} 五. 构造识别正规语言b*a(bb*a)*b* 最小的DFA(要求写出求解过程)。(15分)答:(1)对应的NFA(5分) a b {0} {1,3} {0} {1,3} Φ{2,3} {2,3} {1,3} {2,3} (5分) 六. 已知文法G(S) : (1) S → ^ | a | (T) (2) T → T,S | S 试:(1)消除文法的左递归;(4分) (2)构造相应的first 和 follow 集合。(6分) 答:(1)消除文法的左递归后文法 G’(S)为: (1) S → ^ | a | (T)

ccs33中建立-编译-调试工程及常见错误讲解.

Part1:ccs3.3中新建一个DM6437的示例工程 1、连接好板子,将板子上仿真器的usb口插到电脑上,启动ccs后,ccs会去获取板子信息并在打开的文件目录中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如图所示:笔者使用的是6437的板子 2、用file-new选择建立一个dsp/bios文件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你使用的板子的型号,如下图: 3、这个时候ccs为我们建立了一个bios文件,以图表显示,里面按照所选板子的类型添加相应的硬件和其他模块。保存这个文件到工程目录下先,文件类型为tcf。 4、保存这个文件的同时,ccs按照bios中的配置在当前目录下自动生成了一个cmd文件。此时将tcf文件和这个cmd文件同时添加到工程中,使用 5、然后需要修改一个编译选项,点击下图所示选项进去:

6、打开后在编译选项对话框总会看到一个命令行,其中最后一句是-mv6400,因为用的是6467的板子,所以这个选项要修改成-mv64+;否则编译会报错:编译选项不正确;但并非所有类型的板子都要改,这个只针对型号为64+的板子。 7、file-new-source file建立一个c源文件,保存并加入到工程中。 以下是示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String argv[])//main函数的类型必须这样写 { 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sum=0; for(i = 0; i<=100; i++ ) {

sum += i; } printf("the sum = %d .\n",sum); printf("the program run over!\n"); printf("the program run over!\n");} 注意:1)如果想要printf正确输出信息,需要添加对应平台的rts64plus.lib文件。这里是64+平台所以是在C:\CCStudio_v3.3\C6000\cgtools\lib目录下的rts64plus.lib文件,否则ccs 会提示如下警告和错误: >> warning: entry point symbol _c_int00 undefined undefined first referenced symbol in file --------- ---------------- _printf E:\\WorkContent\\projectExample\\Test\\Debug\\test.obj >> error: symbol referencing errors - './Debug/Test.out' not built 2)如果想要printf正确输出信息,cmd文件中必须指定heap的大小,即cmd文件这样写: -c -stack 0x00001000 /* Stack Size */ -heap 0x00001000 /* Heap Size */ //前面这三项必不可少 MEMORY { L2RAM: o = 0x10800000 l = 0x00020000 DDR2: o = 0x80000000 l = 0x10000000 } SECTIONS { .bss > L2RAM .cinit > L2RAM .cio > L2RAM .const > L2RAM .data > L2RAM .far > L2RAM .stack > L2RAM .switch > L2RAM .sysmem > L2RAM .text > L2RAM .ddr2 > DDR2 }

linux实验报告3 Linux上C程序编译,调试和工程文件管理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上C程序编译,调试和工程文件管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冯禹洪 报告人:文成学号:2011150259 班级:02 实验时间:2013/12/31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12/31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标: 熟悉Linux上C程序设计环境,包括以下内容: 1. 联机帮助man命令 2. 编译工具gcc的使用 3. 熟悉使用gdb来调试程序 4. 熟悉C工程文件的管理工具makefile 二、实验环境与工件 湖边Linux实验室 Fedora 13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动态库函数可以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共享,可以减少应用程序文件的容量和 应用程序的装载时间。因此,熟悉构建动态库可以提高软件的编写质量。请跟随以下步骤构建动态库message,并用其编写程序、编译和运行。(40分) 1.1编写源程序message.c(见图1)和main.c(见图2) 图1. message.c源程序 图2.main.c源程序 1.2用以下命令对message.c进行编译,其中,“-fPIC”选项是告诉gcc产生的 代码不要包含对函数和变量具体内存位置的引用。

1.3以上命令将获得目标文件message.o,使用以下命令建立共享函数库 message: 1.4使用1.3获得的共享函数库来编译main.c文件 1.5设置共享函数库搜索路径 1.6运行程序并附上结果 1.7构建静态可执行程序 1.7.1$gcc –c message.c 1.7.2$ar –crv libmsg.a message.o 1.7.3$gcc –o main main.c –L./ -lmsg 1.7.4$./main 1.8运行以下两个命令并截图说明结果: $ldd goodbye $ldd main $ls –l goodbye main /*附加题:经观察,如果用ubuntu, main 和googbye的大小在一些发行版本下没有区别,如果实验如此,请尝试解释这一现象。附加题目,平时成绩+5分,超过40分不算。*/ 2.图3-4中的reverse程序是有bug的,请使用gdb去观察程序的行为,对关键 行为截图说明,定位错误(截图说明)并修正程序bug。附上修正的程序及其运行结果。(40分) 图3. reverse.h头文件

VC++6.0中如何编译运行及调试C语言程序

VC++6.0中如何编译运行调试C语言程序1.启动VC++6.0 (如下图) 2.单个源文件的编译运行 例如下面的源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sum=0; for(i=1;i<=10;i++) { sum=sum+i; } printf("sum=%d\n",sum); }

打开VC++6.0,如图1所示 (图1)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文件”项,如图3所示 (图3) 选择“C++ Source File”项,并在“文件名”项目下输入“sum.c”如图4所示 (图4)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5所示 (图5) 输入如上源代码,如图6所示 (图6) 选择按编译按钮调试程序,看看有没有错误,有的话改正,没有的话就可以再按连接按钮检查连接(多文件工程时常用,检查文件间是否正常连接)。

(图7) 在下端的输出窗口会有错误和警告的提示,如果没有错误选择“执行”(或按Ctrl+F5组合键)即可出现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3.多个源文件的编译运行 以上是运行单个源文件的情况,但是在程序设计时,往往是由几个人各自独立编写不同的程序,显然这些程序是不能写在一起进行编译的,这时就需要建立项目工作区来完成几个独立程序的编译,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两个文本文件,分别命名为“file1.c”和“file.c”,分别在两个文件中输入如下两个源代码,然后保存。 源代码1: #include void main() { void sum(); sum(); } 源代码2: #include void sum() { int i,sum=0; for(i=1;i<=10;i++) { sum=sum+i; } printf("sum=%d\n",sum); } 打开VC++6.0,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9所示

EditPlus搭建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EditPlus搭建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云大软件学院by winder EditPlus就可以根据语法自动识别源程序中的关键字、标识符、字符串等内容,并用不同的颜色区别显示。在EditPlus中,用户还可以自行定义菜单、工具栏和快捷方式。 EditPlus的界面如下: EditPlus本身并不带编译器和调试器,它的编译和调试功能是外挂的。编译器可以使用MASM,调试器可以使用debug。 搭建汇编语言编程环境的步骤: 0.创建保存编译、链接、调试工具和源程序的目录 在D或E或F盘根目录下新建1个名字是MASM的目录,将MASM615的程序masm、link、ML全部拷贝到该目录中,以后自己写的汇编源程序也保存到该目录中。 我的目录建立在F盘上,形式如下 F:\masm

1.配置编译器: 工具->配置用户工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添加工具->程序,然后按照下面的内容填写对应文本框,不要勾选捕捉输出复选框。 菜单文本:编译 命令:F:\MASM\MASM.EXE 参数:$(FilePath)) 初始目录:$(FileDir) 2.配置链接器 添加工具->程序,然后按照下面的内容填写对应文本框,不要勾选捕捉输出复选框。 菜单文本:链接 命令:F:\MASM\LINK.EXE 参数:$(FileNameNoExt).OBJ; (注意,要有分号) 初始目录:$(FileDir)

3.配置编译/链接器: 工具->配置用户工具,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添加工具->程序,然后按照下面的内容填写对应文本框,不要勾选捕捉输出复选框。 菜单文本:编译&链接 命令:F:\MASM\ML.EXE 参数:$(FilePath)) 初始目录:$(FileDir)

编译原理测试及答案

编译原理期中测试答案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设有文法G[S]: S→(AS)|(b) A→(SaA)|(a) 该文法的句型(((b)a(a))(b))有 C 个直接短语。 A.1 B. 2 C. 3 D. 4 2.如果一个文法满足 D ,则称该文法是二义性文法。 (1) 文法的某一个句子存在两个(包括两个)以上的语法树 (2) 文法的某一个句子存在两个(包括两个)以上的最左推导 (3) 文法的某一个句子存在两个(包括两个)以上的最右推导 (4) 在进行归约时,文法的某些规范句型的句柄不唯一 上述描述中的所有正确描述有: A. (1) B. (1)(2) C. (1)(2)(3) D. (1)(2)(3)(4) 3.构造一个不带回溯的自顶向下语法分析器,要求文法满足 E 。 A.对每个形如A→x1|x2|…|xn的产生式,要求FIRST(xi)与FIRST(xj)的交集为空集(i≠j) B.对每个形如A→x1|x2|…|xn的产生式,若xi* ε,则要求FIRST(xj)与FOLLOW(A)的交集为空集(i≠j) C. 不含左递归 D. A和B同时满足 E. A、B和C同时满足

4、给定文法A→bA|cc,下列符号串中,是该文法的句子的是 C 。 ① cc ② bcbc ③ bcbcc ④ bccbcc ⑤ bbbcc A① B. ①③④⑤ C. ①⑤ D. ①④⑤ 5、若一个句型中出现了某一产生式的右部,则此右部 B 是该句型的句柄。 A.一定 B. 不一定 C. 一定不 D. 无法判断 四、简述题(每题5分,共20分) 1、写一上下文无关文法,它能产生语言}0 n。 n a L m b , =m | {>= # S→A#B A→Aa|ε B→Bb|ε 2、将文法G[S] 改写为等价的G′[S],使G′[S]不含左递归和左公共因子。G[S]:S→bSAe | bA A→Ab | d 答:文法G[S] 改写为等价的不含左递归和左公共因子的 G'[S]S→bB B→SAe | A A→d A' A' →bA' | ε 3、什么是文法的二义性?下面的文法是二义的吗?为什么?

Qmake 编译调试

Qmake 工具编译调试 2015年4月9日星期四18:38:06 1、确定qmaek 路径 [root@roger ~]# which qmake /usr/lib/qt-3.3/bin/qmake [root@roger ~]# which qmake-3520a /usr/local/qt-4.5.3/bin/qmake-3520a [root@roger ~]# which qmake-9260 /usr/local/arm/qte/bin/qmake-9260 [root@roger ~]# 本机共存三个版本的qmake,根据后缀名进行区分。 如果显示的路径不是所需要的已安装qt 版本,说明未将新版本的bin路径添加进入$PATH,使用export PATH="/usr/local/qt-4.5.3/bin:$PATH" 导入即可。 2、查看 qmake 的配置文件【重中之重】 [root@roger ~]# echo $QMAKESPEC /usr/local/arm/qte/mkspecs/qws/linux-arm-g++ [root@roger ~]# (若显示为空,使用 export QMAKESPEC=/usr/local/qt-4.5.3/mkspecs/qws/linux-arm-g++ 自定义设置即可;亦可直接编辑系统变量文件#vim /etc/profile) 由此可知,默认配置是qmake-9260 的arm板的编译版本;如需要编译其他配置的编译选项,可如下: qmake -spec /usr/local/arm/qte/mkspecs/qws/linux-arm-g++ -o Makefile -spec 即指定编译环境,其后为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 /usr/local/arm/qte/mkspecs/qws/linux-arm-g++/qmake.conf 主要内容如下:

(精选)编译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编译程序首先要识别出源程序中每个单词,然后再分析每个句子并翻译其意义。 2.编译器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有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两种。 3.通常把编译过程分为分析前端与综合后端两大阶段。词法、语法和语义分析是对源程序的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与目标代码的生成则是对源程序的综合。 4.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带来了日渐多变的运行时存储管理方案,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静态存储分配方案和动态存储分配方案。 5.对编译程序而言,输入数据是源程序,输出结果是目标程序。 1.计算机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主要有两种途径:解释和编译。 2.扫描器是词法分析器,它接受输入的源程序,对源程序进行词法分析并识别出一个个单词符号,其输出结果是单词符号,供语法分析器使用。 3.自下而上分析法采用移进、归约、错误处理、接受等四种操作。 4.一个LL(1)分析程序需要用到一张分析表和符号栈。 5.后缀式abc-/所代表的表达式是a/(b-c)。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词法分析器的输出结果是__C。 A.单词的种别编码B.单词在符号表中的位置 C.单词的种别编码和自身值D.单词自身值 2.正规式 M 1 和 M 2 等价是指__C_。 A. M1和M2的状态数相等B. M1和M2的有向边条数相等 C. M1和M2所识别的语言集相等 D. M1和M2状态数和有向边条数相等 3.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_C____。 A. xyx B. (xyx)* C.xnyxn(n≥0) D. x*yx* 4.如果文法G是无二义的,则它的任何句子α_A____。 A.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必定相同B.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对应的语法树可能不同 C.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必定相同D.可能存在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但它们对应的语法树相同5.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____D__。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 D.以上三项都是 6.四元式之间的联系是通过__B___实现的。 A.指示器B.临时变量C.符号表 D.程序变量 7.表达式(┐A∨B)∧(C∨D)的逆波兰表示为__B___。 A.┐AB∨∧CD∨B.A┐B∨CD∨∧C. AB∨┐CD∨∧ D.A┐B∨∧CD∨8. 优化可生成__D___的目标代码。 A.运行时间较短B.占用存储空间较小 C.运行时间短但占用内存空间大 D.运行时间短且占用存储空间小 9.下列___C___优化方法不是针对循环优化进行的。 A. 强度削弱 B.删除归纳变量C.删除多余运算 D.代码外提 10.编译程序使用_B_区别标识符的作用域。 A. 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名B.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静态层次 C.说明标识符的过程或函数的动态层次 D. 标识符的行号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2.一个有限状态自动机中,有且仅有一个唯一的终态。x

编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编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据说第一个编译程序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很难讲出确切的时间,因为当初大量的实验和实现工作是由不同的小组独立完成的,多数早期的编译工作是将算术公式翻译成机器代码。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编译程序能完成的工作十分初步,如只允许简单的单目运算,数据元素的命名方式有很多限制。然而它们奠定了对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FORTRAN等一批高级语言,相应的一批编译系统开发成功。随着编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编译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开始研究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提出并研制编译程序的编译程序。它的功能是以任一语言的词法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解释出发,自动产生该语言的编译程序。目前很多自动生成工具已广泛使用,如词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LEX,语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YACC等。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有人使用自展技术来构造编译程序。自展的主要特征是用被编译的语言来书写该语言自身的编译程序。 1971年,PASCAL的编译程序用自展技术生成后,其影响就越来越大。 随着并行技术和并行语言的发展,处理并行语言的并行编译技术,将串行程序转换成并行程序的自动并行编译技术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另外嵌入式应用迅速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交叉编译技术的发展.还有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和关键EDA技术的研究,也带动了专用语言VHDL等及其编译技术的不断深化。 编译实现方式的发展 -手工 机器语言 汇编 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自动构造工具lex yacc gcc 推动编译技术发展的因素 语言型(计算模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 语言型 -命令式(imperative language) -应用式(applicative) -基于规则的(rule-based) -面向对象的(object-oriented)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汇编语言入门

汇编语言入门教程 对初学者而言,汇编的许多命令太复杂,往往学习很长时间也写不出一个漂漂亮亮的程序,以致妨碍了我们学习汇编的兴趣,不少人就此放弃。所以我个人看法学汇编,不一定要写程序,写程序确实不是汇编的强项,大家不妨玩玩DEBUG,有时CRACK出一个小软件比完成一个程序更有成就感(就像学电脑先玩游戏一样)。某些高深的指令事实上只对有经验的汇编程序员有用,对我们而言,太过高深了。为了使学习汇编语言有个好的开始,你必须要先排除那些华丽复杂的命令,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重要的几个指令上(CMP LOOP MOV JNZ……)。但是想在啰里吧嗦的教科书中完成上述目标,谈何容易,所以本人整理了这篇超浓缩(用WINZIP、WINRAR…依次压迫,嘿嘿!)教程。大言不惭的说,看通本文,你完全可以“不经意”间在前辈或是后生卖弄一下DEBUG,很有成就感的,试试看!那么――这个接下来呢?――Here we go!(阅读时看不懂不要紧,下文必有分解) 因为汇编是通过CPU和内存跟硬件对话的,所以我们不得不先了解一下CPU和内存:(关于数的进制问题在此不提) CPU是可以执行电脑所有算术╱逻辑运算与基本I/O 控制功能的一块芯片。一种汇编语言只能用于特定的CPU。也就是说,不同的CPU其汇编语言的指令语法亦不相同。个人电脑由1981年推出至今,其CPU发展过程为:8086→80286→80386→80486→PENTIUM →……,还有AMD、CYRIX等旁支。后面兼容前面CPU的功能,只不过多了些指令(如多能奔腾的MMX指令集)、增大了寄存器(如386的32位EAX)、增多了寄存器(如486的FS)。为确保汇编程序可以适用于各种机型,所以推荐使用8086汇编语言,其兼容性最佳。本文所提均为8086汇编语言。寄存器(Register)是CPU内部的元件,所以在寄存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非常快。用途:1.可将寄存器内的数据执行算术及逻辑运算。2.存于寄存器内的地址可用来指向内存的某个位置,即寻址。3.可以用来读写数据到电脑的周边设备。8086 有8个8位数据寄存器,这些8位寄存器可分别组成16位寄存器:AH&AL=AX:累加寄存器,常用于运算;BH&BL=BX:基址寄存器,常用于地址索引;CH&CL=CX:计数寄存器,常用于计数;DH&DL=DX:数据寄存器,常用于数据传递。为了运用所有的内存空间,8086设定了四个段寄存器,专门用来保存段地址:CS(Code Segment):代码段寄存器;DS(Data Segment):数据段寄存器;SS(Stack Segment):堆栈段寄存器;ES(Extra Segment):附加段寄存器。当一个程序要执行时,就要决定程序代码、数据和堆栈各要用到内存的哪些位置,通过设定段寄存器CS,DS,SS 来指向这些起始位置。通常是将DS固定,而根据需要修改CS。所以,程序可以在可寻址空间小于64K的情况下被写成任意大小。所以,程序和其数据组合起来的大小,限制在DS 所指的64K内,这就是COM文件不得大于64K的原因。8086以内存做为战场,用寄存器做为军事基地,以加速工作。除了前面所提的寄存器外,还有一些特殊功能的寄存器:IP(Intruction Pointer):指令指针寄存器,与CS配合使用,可跟踪程序的执行过程;SP(Stack Pointer):堆栈指针,与SS配合使用,可指向目前的堆栈位置。BP(Base Pointer):基址指针寄存器,可用作SS 的一个相对基址位置;SI(Source Index):源变址寄存器可用来存放相对于DS段之源变址指针;DI(Destination Index):目的变址寄存器,可用来存放相对于ES 段之目的变址指针。还有一个标志寄存器FR(Flag Register),有九个有意义的标志,将在下文用到时详细说明。 内存是电脑运作中的关键部分,也是电脑在工作中储存信息的地方。内存组织有许多可存放

期末考试编译原理试卷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不同的编译程序关于数据空间的存储分配策略可能不同,但大部分编译中采用的方案有两种:静 态存储分配方案和动态存储分配方案,而后者又分为(1) 和 (2) 。 2. 规范规约是最(3)规约。 3. 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一般划分为5个阶段:词法分析、(4) 、语义分析与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及(5) 。另外还有(6)和出错处理。 4.表达式x+y*z/(a+b)的后缀式为 (7) 。 5.文法符号的属性有综合属性和 (8)。 6.假设二位数组按行存放,而且每个元素占用一个存储单元,则数组a[1..15,1..20]某个元素a[i ,j]的地址 计算公式为(9)。 7.局部优化是局限于一个(10)范围内的一种优化。 二. 选择题(1-6为单选题,7-8为多选题,每问2分,共20分) 1. 一个上下文无关文法G 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一组终结符,一组非终结符,一个( ),以及一组 ( )。 A . 字符串 B . 产生式 C . 开始符号 D . 文法 2.程序的基本块是指( )。 A . 一个子程序 B . 一个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的语句 C . 一个没有嵌套的程序段 D . 一组顺序执行的程序段,仅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3.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中,递归下降分析法属于( )分析方法。 A . 自左向右 B . 自顶向下 C . 自底向上 D . 自右向左 4.在通常的语法分析方法中,( )特别适用于表达式的分析。 A . 算符优先分析法 B . LR 分析法 C . 递归下降分析法 D . LL (1)分析法 5.经过编译所得到的目标程序是( )。 A . 四元式序列 B . 间接三元式序列 C . 二元式序列 D . 机器语言程序或汇编语言程序 6. 一个文法所描述的语言是( );描述一个语言的文法是( )。 A . 唯一的 B . 不唯一的 C . 可能唯一,也可能不唯一 7. 如果在文法G 中存在一个句子,当其满足下列条件( )之一时,则称该文法是二义文法。 A . 其最左推导和最右推导相同 B . 该句子有两个不同的最左推导 C . 该句子有两个不同的最右推导 D . 该句子有两棵不同的语法树

Turbo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如何编译、调试和运行源程序

Turbo 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如何编译、调试和运行源程序 本节主要介绍Turbo 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如何编译、调试和运行源程序。并给出Turbo C的常用编辑命令。最后介绍Turbo C编译、连接和运行时的常见错误。 一、Turbo C程序设计基本步骤 程序设计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析问题。 第二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第三步:实现该程序。 3a.编写程序 3b.测试和调试程序 3c.提供数据打印结果 下面,我们来说明每一步的具体细节。 第一步:分析问题 在这一步,你必须: a. 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确定要产生的数据(输出)。作为这一子步的一部分你应定义表示输出的变量。 b. 确定需产生输出的数据(称为输入),作为这一子步的一部分,你应定义表示输入的变量。 c. 研制一种算法,从有限步的输入中获取输出。这种算法定义为结构化的顺序操作,以便在有限步解决问题。就数字问题而言,这种算法包括获取输出的计 Word文档资料

算,但对非数字问题来说,这种算法包括许多文本和图象处理操作。 第二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在这一步,你要用一些句子(伪代码)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每个句子对应一个简单的程序操作。对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说,通过列出程序顺序执行的动作,便可直接产生伪代码。然而,对复杂一些的程序来说,则需要将大致过程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对此,应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当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时,你要把程序分割成几段来完成。列出每段要实现的任务,程序的轮廓也就有了,这称之为主模块。当一项任务列在主模块时,仅用其名加以标识,并未指出该任务将如何完成。这方面的容留给程序设计的下一阶段来讨论。将程序分为几项任务只是对程序的初步设计。整个程序设计归结为下图所示的流程图1. 0 1 1主模块 1 I 1 1 I 输入数据I 1主模块I I计算购房所需的金额I 1 I I计算装修所需的金额I 1任务1I I计算总金额I 1任务2I I输出计算结果I 1任务3I I I 1任务4I 1 ---------------- 1 -------------------- 1 I I I——1II——1II——1II1II——1I 1 ---------------------- 1 I输入数据II购房额?? II装修额..I I总额..I I输出 Word文档资料

编译原理试题B及答案

编译原理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对编译系统有关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B) A.目标程序只能是机器语言 B. 编译程序处理的对象是源语言 C.解释程序属于编译程序 D. 词法分析无法自动进行 2. 设有表达式a*b-c,将其中a*b识别为表达式的编译阶段是什么 (B) A.词法分析 B. 语法分析 C.语义分析 D. 代码生成 3. 下面不能用于对文法进行描述的是(A ) A.源语言 B. EBNF C.BNF D. 语法图 4. 设有文法G[S]: S→0S|1A|0,A→1|1S|0B,B→1A|0B,下列符号串中是该文法的句子的是 ()?A.1010001001101 B.0101001110010010 C.1101010011110111 D.1010011101101010 (可画出DFA验证) 5. 文法G[S]: S→aA|bC|a A→aS|bB B→aC|bA|b C→aB|bS ,则不是L(G)句子的是( B ) A.a100b50ab100 B. a1000b500aba C.a500b60aab2a D. a100b40ab10aa (画出DFA) 6. 哪个不是DFA的构成成分(B) A.有穷字母表 B. 初始状态集合 C.终止状态集合 D. 有限状态集合 7.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 B ) A.单词符号串 B.源程序 C.语法单位 D.目标程序 8.在词法分析阶段不能识别的是(C ) A.标识符 B. 运算符 C.四元式 D. 常数 9.设有一段C语言程序 while(i&&++j)

{ c=2.19; j+=k; i++; } ,经过词法分析后可以识别的单词个数是(B ) A.19 B.20 C.21 D.23 10.自上而下语法分析的主要动作是( B ) A.移进 B. 推导 C.规约 D. 匹配 11.下面不属于LL(1)分析器的自称部分是( D ) A.LL(1)总控程序 B. LL(1)分析表 C.分析栈 D.源程序串 12.设有文法G[S]为 S→AB|bC, A→ε|b,B→ε|aD,C→AD|b,D→aS|c 则FOLLOW(A)为(A ) A.{a,c,#} B.{c,#} C.{a,#} D.{#} 13.设有文法G[S]: S→Ap|Bq,A→a|cA,B→b|dB ,则FIRST(Ap)为( C )A.{p,q} B. {b,d} C.{a,c} D. 其他 14.自下而上语法分析的主要分析动作是(D ) A.推导 B. 规约 C.匹配 D. 移进-规约 15.算法优先分析中,可规约串是( C ) A.句柄 B.活前缀 C.最左素短语 D.素短语 16. 设有文法G={{S},{a},{S→SaS|ε},S},该文法是( B ) A.LL(1)文法 B.二义性文法 C.SLR(1)文法 D.算法优先文法 17、中间代码生成时所以据的是(C ) A.语法规则 B.词法规则 C.语义规则D.等价变换规则 18、给定文法G: E→E+T|T,T→T*F|F,F→i|(E) 则L(G)中的一个句子i+i+(i*i)*i的逆波兰表示为( C ) A.iii*i++ B.ii+iii**+ C.ii+ii*i*+ D.其他

交叉编译与调试!!!

交叉编译与调试方法 一、交叉编译 1. 建立工作目录 2. 编写源代码 3. 编写makefile文件 4. 编译应用程序 #arm-linux-gcc -g hello.c -o hello 5. 启动NSF,挂载共享文件目录 将光盘中的gdbserver与gdb程序拷贝到共享目录 二、调试步骤 1、在Target Board开启gdbserver 进入共享目录 #gdbserver :2345 hello (我的host-ip是192.168.0.178) gdbserver开始监听2345端口(你也可以设其他的值),然后启动hello,你会看到“Process test created:pid=88” 2、回到Host端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PATH=$PATH:/home/cby/arm-gdb/bin(arm-linux-gdb的路径) 调试 #arm-linux-gdb hello 最后一行显示: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host=i686-pc-linux-gnu,--target =arm-linux”... 说明此gdb在X86的Host上运行,但是调试目标是ARM代码。 (gdb)target remote :2345 (我的target-board-ip is 192.168.0.105) 注意:你的端口号必须与gdbserver开启的端口号一致,这样才能进行通信。 建立链接后,就可以进行调试了。调试在Host端,跟gdb调试方法相同。

注意的是要用“c”来执行命令,不能用“r”。因为程序已经在Target Board上面由gdbserver 启动了。结果输出是在Target Board端,用超级终端查看。 4. 交叉调试 (gdb)list (gdb)break func (gdb)break 22 (gdb)info br (gdb)c (这里不能用run) (gdb) n (gdb) p result (gdb) finish (跳出func 函数) (gdb) next (gdb) quit 建立连接后进行gdb 远程调试和gdb 本地调试方法相同

编译原理习题及答案(整理后)

第一章 1、将编译程序分成若干个“遍”是为了。 b.使程序的结构更加清晰 2、构造编译程序应掌握。 a.源程序b.目标语言 c.编译方法 3、变量应当。 c.既持有左值又持有右值 4、编译程序绝大多数时间花在上。 d.管理表格 5、不可能是目标代码。 d.中间代码 6、使用可以定义一个程序的意义。 a.语义规则 7、词法分析器的输入是。 b.源程序 8、中间代码生成时所遵循的是- 。 c.语义规则 9、编译程序是对。 d.高级语言的翻译 10、语法分析应遵循。 c.构词规则 二、多项选择题 1、编译程序各阶段的工作都涉及到。 b.表格管理c.出错处理 2、编译程序工作时,通常有阶段。 a.词法分析b.语法分析c.中间代码生成e.目标代码生成 三、填空题 1、解释程序和编译程序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目标程序。 2、编译过程通常可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目标代码生成。 3、编译程序工作过程中,第一段输入是源程序,最后阶段的输出为标代码生成程序。 4、编译程序是指将源程序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的程序。

一、单项选择题 1、文法G:S→xSx|y所识别的语言是。 a. xyx b. (xyx)* c. x n yx n(n≥0) d. x*yx* 2、文法G描述的语言L(G)是指。 a. L(G)={α|S+?α , α∈V T*} b. L(G)={α|S*?α, α∈V T*} c. L(G)={α|S*?α,α∈(V T∪V N*)} d. L(G)={α|S+?α, α∈(V T∪V N*)} 3、有限状态自动机能识别。 a. 上下文无关文法 b. 上下文有关文法 c.正规文法 d. 短语文法 4、设G为算符优先文法,G的任意终结符对a、b有以下关系成立。 a. 若f(a)>g(b),则a>b b.若f(a)

编译与调试技巧

调试是一个程序员最基本的技能,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学习一门语言。不会调试的程序员就意味着他即使会一门语言,却不能编制出任何好的软件。 这里我简要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调试中比较常用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本文约定,在选择菜单时,通过/表示分级菜单,例如File/Open表示顶级菜单File的子菜单Open。 设置 为了调试一个程序,首先必须使程序中包含调试信息。一般情况下,一个从AppWizard创建的工程中包含的Debug Configuration自动包含调试信息,但是是不是Debug版本并不是程序包含调试信息的决定因素,程序设计者可以在任意的Configuration中增加调试信息,包括Release版本。 为了增加调试信息,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打开Project settings对话框(可以通过快捷键ALT+F7打开,也可以通过IDE菜单Project/Settings打开) ?选择C/C++页,Category中选择general ,则出现一个Debug Info下拉列表框,可供选择的调试信息方式包括: ? ?选择Link页,选中复选框"Generate Debug Info",这个选项将使连接器把调试信息写进可执行文件和DLL ?如果C/C++页中设置了Program Database以上的选项,则Link incrementally可以选择。选中这个选项,将使程序可以在上一次编译的基础上被编译(即增量编译),而不必每次都从头开始编译。

断点是调试器设置的一个代码位置。当程序运行到断点时,程序中断执行,回到调试器。断点是最常用的技巧。调试时,只有设置了断点并使程序回到调试器,才能对程序进行在线调试。 设置断点: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设置一个断点。首先把光标移动到需要设置断点的代码行上,然后 ?按F9快捷键 ?弹出Breakpoints对话框,方法是按快捷键CTRL+B或ALT+F9,或者通过菜单Edit/Breakpoints打开。打开后点击Break at编辑框的右侧的箭头,选择合适的位置信息。一般情况下,直接选择line xxx就足够了,如果 想设置不是当前位置的断点,可以选择Advanced,然后填写函数、行号 和可执行文件信息。 去掉断点:把光标移动到给定断点所在的行,再次按F9就可以取消断点。同前面所述,打开Breakpoints对话框后,也可以按照界面提示去掉断点。 条件断点:可以为断点设置一个条件,这样的断点称为条件断点。对于新加的断点,可以单击Conditions按钮,为断点设置一个表达式。当这个表达式发生改变时,程序就被中断。底下设置包括“观察数组或者结构的元素个数”,似乎可以设置一个指针所指向的内存区的大小,但是我设置一个比较的值但是改动范围之外的内存区似乎也导致断点起效。最后一个设置可以让程序先执行多少次然后才到达断点。 数据断点:数据断点只能在Breakpoints对话框中设置。选择“Data”页,就显示了设置数据断点的对话框。在编辑框中输入一个表达式,当这个表达式的值发生变化时,数据断点就到达。一般情况下,这个表达式应该由运算符和全局变量构成,例如:在编辑框中输入g_bFlag这个全局变量的名字,那么当程序中有g_bFlag= !g_bFlag时,程序就将停在这个语句处。 消息断点:VC也支持对Windows消息进行截获。他有两种方式进行截获:窗口消息处理函数和特定消息中断。 在Breakpoints对话框中选择Messages页,就可以设置消息断点。如果在上面那个对话框中写入消息处理函数的名字,那么每次消息被这个函数处理,断点就到达(我觉得如果采用普通断点在这个函数中截获,效果应该一样)。如果在底下的下拉列表框选择一个消息,则每次这种消息到达,程序就中断。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