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编译与调试!!!

交叉编译与调试!!!
交叉编译与调试!!!

交叉编译与调试方法

一、交叉编译

1. 建立工作目录

2. 编写源代码

3. 编写makefile文件

4. 编译应用程序

#arm-linux-gcc -g hello.c -o hello

5. 启动NSF,挂载共享文件目录

将光盘中的gdbserver与gdb程序拷贝到共享目录

二、调试步骤

1、在Target Board开启gdbserver

进入共享目录

#gdbserver :2345 hello (我的host-ip是192.168.0.178)

gdbserver开始监听2345端口(你也可以设其他的值),然后启动hello,你会看到“Process test created:pid=88”

2、回到Host端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PATH=$PATH:/home/cby/arm-gdb/bin(arm-linux-gdb的路径)

调试

#arm-linux-gdb hello

最后一行显示: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host=i686-pc-linux-gnu,--target =arm-linux”...

说明此gdb在X86的Host上运行,但是调试目标是ARM代码。

(gdb)target remote :2345 (我的target-board-ip is 192.168.0.105)

注意:你的端口号必须与gdbserver开启的端口号一致,这样才能进行通信。

建立链接后,就可以进行调试了。调试在Host端,跟gdb调试方法相同。

注意的是要用“c”来执行命令,不能用“r”。因为程序已经在Target Board上面由gdbserver 启动了。结果输出是在Target Board端,用超级终端查看。

4. 交叉调试

(gdb)list

(gdb)break func

(gdb)break 22

(gdb)info br

(gdb)c

(这里不能用run)

(gdb) n

(gdb) p result

(gdb) finish

(跳出func 函数)

(gdb) next

(gdb) quit

建立连接后进行gdb 远程调试和gdb 本地调试方法相同

编译实验报告+源代码

课程设计报告 ( 2013-- 2014年度第1学期) 名称:编译技术课程设计B 题目:简单编译程序的设计与实现院系:计算机系 班级:XXX 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设计周数:XXX 成绩: 日期:XX 年XX 月

实验一.词法分析器的设计与实现 一、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1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编译技术》课程后,为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而设置的实践环节。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应用编译程序设计的原理和技术设计出词法分析器,了解扫描器的组成结构,不同种类单词的识别方法。能使得学生在设计和调试编译程序的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为将来设计、分析编译程序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词法分析器设计的实验要求 设计一个扫描器,该扫描器是一个子程序,其输入是源程序字符串,每调用一次识别并输出一个单词符号。为了避免超前搜索,提高运行效率,简化扫描器的设计,假设该程序设计语言中,基本字(也称关键词)不能做一般标识符用,如果基本字、标识符和常数之间没有确定的运算符或界符作间隔,则用空白作间隔。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如表1-1所示,单词符号中标识符由一个字母后跟多个字母、数字组成,常数由多个十进制数字组成。单词符号的内部表示,即单词的输出形式为二元式:(种别编码,单词的属性值)。 表1-1 单词符号及其内部表示

二、设计(实验)正文 1.词法分析器流程图 2.词法分析器设计程序代码 // first.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stdafx.h"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what(char a) { if((int(a)>=48)&&(int(a)<=57)) {

ccs33中建立-编译-调试工程及常见错误讲解.

Part1:ccs3.3中新建一个DM6437的示例工程 1、连接好板子,将板子上仿真器的usb口插到电脑上,启动ccs后,ccs会去获取板子信息并在打开的文件目录中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如图所示:笔者使用的是6437的板子 2、用file-new选择建立一个dsp/bios文件 在打开的对话框中选择你使用的板子的型号,如下图: 3、这个时候ccs为我们建立了一个bios文件,以图表显示,里面按照所选板子的类型添加相应的硬件和其他模块。保存这个文件到工程目录下先,文件类型为tcf。 4、保存这个文件的同时,ccs按照bios中的配置在当前目录下自动生成了一个cmd文件。此时将tcf文件和这个cmd文件同时添加到工程中,使用 5、然后需要修改一个编译选项,点击下图所示选项进去:

6、打开后在编译选项对话框总会看到一个命令行,其中最后一句是-mv6400,因为用的是6467的板子,所以这个选项要修改成-mv64+;否则编译会报错:编译选项不正确;但并非所有类型的板子都要改,这个只针对型号为64+的板子。 7、file-new-source file建立一个c源文件,保存并加入到工程中。 以下是示例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t main(Int argc, String argv[])//main函数的类型必须这样写 { unsigned int i; unsigned int sum=0; for(i = 0; i<=100; i++ ) {

sum += i; } printf("the sum = %d .\n",sum); printf("the program run over!\n"); printf("the program run over!\n");} 注意:1)如果想要printf正确输出信息,需要添加对应平台的rts64plus.lib文件。这里是64+平台所以是在C:\CCStudio_v3.3\C6000\cgtools\lib目录下的rts64plus.lib文件,否则ccs 会提示如下警告和错误: >> warning: entry point symbol _c_int00 undefined undefined first referenced symbol in file --------- ---------------- _printf E:\\WorkContent\\projectExample\\Test\\Debug\\test.obj >> error: symbol referencing errors - './Debug/Test.out' not built 2)如果想要printf正确输出信息,cmd文件中必须指定heap的大小,即cmd文件这样写: -c -stack 0x00001000 /* Stack Size */ -heap 0x00001000 /* Heap Size */ //前面这三项必不可少 MEMORY { L2RAM: o = 0x10800000 l = 0x00020000 DDR2: o = 0x80000000 l = 0x10000000 } SECTIONS { .bss > L2RAM .cinit > L2RAM .cio > L2RAM .const > L2RAM .data > L2RAM .far > L2RAM .stack > L2RAM .switch > L2RAM .sysmem > L2RAM .text > L2RAM .ddr2 > DDR2 }

linux实验报告3 Linux上C程序编译,调试和工程文件管理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Linux操作系统 实验项目名称:Linux上C程序编译,调试和工程文件管理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专业:软件工程 指导教师:冯禹洪 报告人:文成学号:2011150259 班级:02 实验时间:2013/12/31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3/12/31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标: 熟悉Linux上C程序设计环境,包括以下内容: 1. 联机帮助man命令 2. 编译工具gcc的使用 3. 熟悉使用gdb来调试程序 4. 熟悉C工程文件的管理工具makefile 二、实验环境与工件 湖边Linux实验室 Fedora 13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动态库函数可以在多个应用程序之间共享,可以减少应用程序文件的容量和 应用程序的装载时间。因此,熟悉构建动态库可以提高软件的编写质量。请跟随以下步骤构建动态库message,并用其编写程序、编译和运行。(40分) 1.1编写源程序message.c(见图1)和main.c(见图2) 图1. message.c源程序 图2.main.c源程序 1.2用以下命令对message.c进行编译,其中,“-fPIC”选项是告诉gcc产生的 代码不要包含对函数和变量具体内存位置的引用。

1.3以上命令将获得目标文件message.o,使用以下命令建立共享函数库 message: 1.4使用1.3获得的共享函数库来编译main.c文件 1.5设置共享函数库搜索路径 1.6运行程序并附上结果 1.7构建静态可执行程序 1.7.1$gcc –c message.c 1.7.2$ar –crv libmsg.a message.o 1.7.3$gcc –o main main.c –L./ -lmsg 1.7.4$./main 1.8运行以下两个命令并截图说明结果: $ldd goodbye $ldd main $ls –l goodbye main /*附加题:经观察,如果用ubuntu, main 和googbye的大小在一些发行版本下没有区别,如果实验如此,请尝试解释这一现象。附加题目,平时成绩+5分,超过40分不算。*/ 2.图3-4中的reverse程序是有bug的,请使用gdb去观察程序的行为,对关键 行为截图说明,定位错误(截图说明)并修正程序bug。附上修正的程序及其运行结果。(40分) 图3. reverse.h头文件

VC++6.0中如何编译运行及调试C语言程序

VC++6.0中如何编译运行调试C语言程序1.启动VC++6.0 (如下图) 2.单个源文件的编译运行 例如下面的源代码 #include void main() { int i,sum=0; for(i=1;i<=10;i++) { sum=sum+i; } printf("sum=%d\n",sum); }

打开VC++6.0,如图1所示 (图1)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文件”项,如图3所示 (图3) 选择“C++ Source File”项,并在“文件名”项目下输入“sum.c”如图4所示 (图4)

单击“确定”,打开如图5所示 (图5) 输入如上源代码,如图6所示 (图6) 选择按编译按钮调试程序,看看有没有错误,有的话改正,没有的话就可以再按连接按钮检查连接(多文件工程时常用,检查文件间是否正常连接)。

(图7) 在下端的输出窗口会有错误和警告的提示,如果没有错误选择“执行”(或按Ctrl+F5组合键)即可出现运行结果,如图8所示 (图8)

3.多个源文件的编译运行 以上是运行单个源文件的情况,但是在程序设计时,往往是由几个人各自独立编写不同的程序,显然这些程序是不能写在一起进行编译的,这时就需要建立项目工作区来完成几个独立程序的编译,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建立两个文本文件,分别命名为“file1.c”和“file.c”,分别在两个文件中输入如下两个源代码,然后保存。 源代码1: #include void main() { void sum(); sum(); } 源代码2: #include void sum() { int i,sum=0; for(i=1;i<=10;i++) { sum=sum+i; } printf("sum=%d\n",sum); } 打开VC++6.0,选择“文件”→“新建”打开如图9所示

交叉编译几种常见的报错

交叉编译几种常见的报错 由于是第一次交叉编译,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思路就是先把gcc和ld都改成arm的,然后遇到什么问题在解决什么问题,以下过程都是在这个思路下进行。 1.指定arm的编译器和连接器: 只是把gcc改为arm-none-linux-gnueabi-gcc,ld改为arm-none-linux-gnueabi-ld,其他的都没有 修改。出现以下错误: arm-none-linux-gnueabi-ld: warning: library search path "/usr/local/lib" is unsafe for cross-compilation arm-none-linux-gnueabi-ld: skipping incompatible /usr/local/lib/libfreetype.so when searching for -lfreetype arm-none-linux-gnueabi-ld: skipping incompatible /usr/local/lib/libfreetype.a when searching for -lfreetype arm-none-linux-gnueabi-ld: cannot find -lfreetype 分析原因是:链接的这些库文件都是在PC编译器下编译出来的,现在把它们和用arm-none-linux-gnueabi-gcc编译出来的文件做链接,当然会出错。 解决方法:这些库重新用arm-gcc重新编译生成相应的库。 下面使用是重新编译库文件的过程: 重新编译freetype 根据交叉编译的文档,我创建了一个文件夹/usr/local/arm-linux来存放编译后的库文件。执行: ./configure –host=arm-none-linux-gnueabi –prefix=/usr/local/arm-linux 注意:host的参数应该是交叉编译环境的前缀。 另外,freetype自动生成的include文件夹有点小问题,编译完成后的include目录结构是 /include/ft2build.h和

Qmake 编译调试

Qmake 工具编译调试 2015年4月9日星期四18:38:06 1、确定qmaek 路径 [root@roger ~]# which qmake /usr/lib/qt-3.3/bin/qmake [root@roger ~]# which qmake-3520a /usr/local/qt-4.5.3/bin/qmake-3520a [root@roger ~]# which qmake-9260 /usr/local/arm/qte/bin/qmake-9260 [root@roger ~]# 本机共存三个版本的qmake,根据后缀名进行区分。 如果显示的路径不是所需要的已安装qt 版本,说明未将新版本的bin路径添加进入$PATH,使用export PATH="/usr/local/qt-4.5.3/bin:$PATH" 导入即可。 2、查看 qmake 的配置文件【重中之重】 [root@roger ~]# echo $QMAKESPEC /usr/local/arm/qte/mkspecs/qws/linux-arm-g++ [root@roger ~]# (若显示为空,使用 export QMAKESPEC=/usr/local/qt-4.5.3/mkspecs/qws/linux-arm-g++ 自定义设置即可;亦可直接编辑系统变量文件#vim /etc/profile) 由此可知,默认配置是qmake-9260 的arm板的编译版本;如需要编译其他配置的编译选项,可如下: qmake -spec /usr/local/arm/qte/mkspecs/qws/linux-arm-g++ -o Makefile -spec 即指定编译环境,其后为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 /usr/local/arm/qte/mkspecs/qws/linux-arm-g++/qmake.conf 主要内容如下:

编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编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据说第一个编译程序的出现是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很难讲出确切的时间,因为当初大量的实验和实现工作是由不同的小组独立完成的,多数早期的编译工作是将算术公式翻译成机器代码。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当时的编译程序能完成的工作十分初步,如只允许简单的单目运算,数据元素的命名方式有很多限制。然而它们奠定了对高级语言编译系统的研究和开发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FORTRAN等一批高级语言,相应的一批编译系统开发成功。随着编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编译程序需求的不断增长,20世纪50年代末有人开始研究编译程序的自动生成工具,提出并研制编译程序的编译程序。它的功能是以任一语言的词法规则、语法规则和语义解释出发,自动产生该语言的编译程序。目前很多自动生成工具已广泛使用,如词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LEX,语法分析程序的生成系统YACC等。20世纪60年代起,不断有人使用自展技术来构造编译程序。自展的主要特征是用被编译的语言来书写该语言自身的编译程序。 1971年,PASCAL的编译程序用自展技术生成后,其影响就越来越大。 随着并行技术和并行语言的发展,处理并行语言的并行编译技术,将串行程序转换成并行程序的自动并行编译技术也正在深入研究之中。另外嵌入式应用迅速增长的需求,推动了交叉编译技术的发展.还有系统芯片设计方法和关键EDA技术的研究,也带动了专用语言VHDL等及其编译技术的不断深化。 编译实现方式的发展 -手工 机器语言 汇编 系统程序设计语言 -自动构造工具lex yacc gcc 推动编译技术发展的因素 语言型(计算模式) 计算机体系结构 语言型 -命令式(imperative language) -应用式(applicative) -基于规则的(rule-based) -面向对象的(object-oriented) -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

Turbo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如何编译、调试和运行源程序

Turbo 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如何编译、调试和运行源程序 本节主要介绍Turbo C程序设计的基本步骤及如何编译、调试和运行源程序。并给出Turbo C的常用编辑命令。最后介绍Turbo C编译、连接和运行时的常见错误。 一、Turbo C程序设计基本步骤 程序设计方法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分析问题。 第二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第三步:实现该程序。 3a.编写程序 3b.测试和调试程序 3c.提供数据打印结果 下面,我们来说明每一步的具体细节。 第一步:分析问题 在这一步,你必须: a. 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确定要产生的数据(输出)。作为这一子步的一部分你应定义表示输出的变量。 b. 确定需产生输出的数据(称为输入),作为这一子步的一部分,你应定义表示输入的变量。 c. 研制一种算法,从有限步的输入中获取输出。这种算法定义为结构化的顺序操作,以便在有限步解决问题。就数字问题而言,这种算法包括获取输出的计 Word文档资料

算,但对非数字问题来说,这种算法包括许多文本和图象处理操作。 第二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 在这一步,你要用一些句子(伪代码)来画出程序的基本轮廓。每个句子对应一个简单的程序操作。对一个简单的程序来说,通过列出程序顺序执行的动作,便可直接产生伪代码。然而,对复杂一些的程序来说,则需要将大致过程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对此,应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 当使用自上而下的设计方法时,你要把程序分割成几段来完成。列出每段要实现的任务,程序的轮廓也就有了,这称之为主模块。当一项任务列在主模块时,仅用其名加以标识,并未指出该任务将如何完成。这方面的容留给程序设计的下一阶段来讨论。将程序分为几项任务只是对程序的初步设计。整个程序设计归结为下图所示的流程图1. 0 1 1主模块 1 I 1 1 I 输入数据I 1主模块I I计算购房所需的金额I 1 I I计算装修所需的金额I 1任务1I I计算总金额I 1任务2I I输出计算结果I 1任务3I I I 1任务4I 1 ---------------- 1 -------------------- 1 I I I——1II——1II——1II1II——1I 1 ---------------------- 1 I输入数据II购房额?? II装修额..I I总额..I I输出 Word文档资料

交叉编译以及远程调试

五、交叉编译以及远程调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交叉编译的概念 2.学会使用远程调试工具调试实验平台上的程序 二、实验内容 比较交叉编译和以往本机编译的不同,通过使用gdbserver和arm-linux-gdb来远程调试实验平台上的应用程序 三、预备知识 1.有C语言基础 2.掌握在Linux下常用编辑器的使用 3.掌握Makefile 的编写和使用 4.掌握Linux下的程序编译过程 四、实验设备及工具 硬件:UP-TECHPXA270实验平台、PC机Pentium500以上, 硬盘10G以上 软件:PC机操作系统REDHAT LINUX 9.0 +MINICOM +ARM-LINUX开发环境 五、实验原理 1.交叉编译 很多从事Windows下程序设计的工程师转到嵌入式的时候,都会对交叉编译这个概念比较糊涂。在写这个实验的时候就是为了让各位读者能够体会出交叉编译和本机上的编译有什么区别,对这个概念明确以后很多编译上的困惑可能都会迎刃而解。 交叉编译这个概念很早就已经存在了,它指的是在一种体系结构的系统下编译出能够在另外一种体系结构的系统下运行的程序。对于UP-TECHPXA270实验平台而言,我们的开发环境是在基于X86结构的Linux系统下,而我们平台的运行环境是基于ARM的Linux系统。 在我们X86的机器上编译出能在arm平台上跑的应用程序就需要一整套交叉编译工具,这套工具运行在X86的平台上,但它编译出的程序却不能运行在X86的平台上,而只能运行在基于ARM的板子上。我们可以通过Linux下的file命令来查看一个文件究竟是运行在X86下的还是运行在arm上的。

交叉编译与调试!!!

交叉编译与调试方法 一、交叉编译 1. 建立工作目录 2. 编写源代码 3. 编写makefile文件 4. 编译应用程序 #arm-linux-gcc -g hello.c -o hello 5. 启动NSF,挂载共享文件目录 将光盘中的gdbserver与gdb程序拷贝到共享目录 二、调试步骤 1、在Target Board开启gdbserver 进入共享目录 #gdbserver :2345 hello (我的host-ip是192.168.0.178) gdbserver开始监听2345端口(你也可以设其他的值),然后启动hello,你会看到“Process test created:pid=88” 2、回到Host端 添加环境变量 #export PATH=$PATH:/home/cby/arm-gdb/bin(arm-linux-gdb的路径) 调试 #arm-linux-gdb hello 最后一行显示:This GDB was configured as “--host=i686-pc-linux-gnu,--target =arm-linux”... 说明此gdb在X86的Host上运行,但是调试目标是ARM代码。 (gdb)target remote :2345 (我的target-board-ip is 192.168.0.105) 注意:你的端口号必须与gdbserver开启的端口号一致,这样才能进行通信。 建立链接后,就可以进行调试了。调试在Host端,跟gdb调试方法相同。

注意的是要用“c”来执行命令,不能用“r”。因为程序已经在Target Board上面由gdbserver 启动了。结果输出是在Target Board端,用超级终端查看。 4. 交叉调试 (gdb)list (gdb)break func (gdb)break 22 (gdb)info br (gdb)c (这里不能用run) (gdb) n (gdb) p result (gdb) finish (跳出func 函数) (gdb) next (gdb) quit 建立连接后进行gdb 远程调试和gdb 本地调试方法相同

编译与调试技巧

调试是一个程序员最基本的技能,其重要性甚至超过学习一门语言。不会调试的程序员就意味着他即使会一门语言,却不能编制出任何好的软件。 这里我简要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调试中比较常用的技巧,希望对大家有用。本文约定,在选择菜单时,通过/表示分级菜单,例如File/Open表示顶级菜单File的子菜单Open。 设置 为了调试一个程序,首先必须使程序中包含调试信息。一般情况下,一个从AppWizard创建的工程中包含的Debug Configuration自动包含调试信息,但是是不是Debug版本并不是程序包含调试信息的决定因素,程序设计者可以在任意的Configuration中增加调试信息,包括Release版本。 为了增加调试信息,可以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打开Project settings对话框(可以通过快捷键ALT+F7打开,也可以通过IDE菜单Project/Settings打开) ?选择C/C++页,Category中选择general ,则出现一个Debug Info下拉列表框,可供选择的调试信息方式包括: ? ?选择Link页,选中复选框"Generate Debug Info",这个选项将使连接器把调试信息写进可执行文件和DLL ?如果C/C++页中设置了Program Database以上的选项,则Link incrementally可以选择。选中这个选项,将使程序可以在上一次编译的基础上被编译(即增量编译),而不必每次都从头开始编译。

断点是调试器设置的一个代码位置。当程序运行到断点时,程序中断执行,回到调试器。断点是最常用的技巧。调试时,只有设置了断点并使程序回到调试器,才能对程序进行在线调试。 设置断点:可以通过下述方法设置一个断点。首先把光标移动到需要设置断点的代码行上,然后 ?按F9快捷键 ?弹出Breakpoints对话框,方法是按快捷键CTRL+B或ALT+F9,或者通过菜单Edit/Breakpoints打开。打开后点击Break at编辑框的右侧的箭头,选择合适的位置信息。一般情况下,直接选择line xxx就足够了,如果 想设置不是当前位置的断点,可以选择Advanced,然后填写函数、行号 和可执行文件信息。 去掉断点:把光标移动到给定断点所在的行,再次按F9就可以取消断点。同前面所述,打开Breakpoints对话框后,也可以按照界面提示去掉断点。 条件断点:可以为断点设置一个条件,这样的断点称为条件断点。对于新加的断点,可以单击Conditions按钮,为断点设置一个表达式。当这个表达式发生改变时,程序就被中断。底下设置包括“观察数组或者结构的元素个数”,似乎可以设置一个指针所指向的内存区的大小,但是我设置一个比较的值但是改动范围之外的内存区似乎也导致断点起效。最后一个设置可以让程序先执行多少次然后才到达断点。 数据断点:数据断点只能在Breakpoints对话框中设置。选择“Data”页,就显示了设置数据断点的对话框。在编辑框中输入一个表达式,当这个表达式的值发生变化时,数据断点就到达。一般情况下,这个表达式应该由运算符和全局变量构成,例如:在编辑框中输入g_bFlag这个全局变量的名字,那么当程序中有g_bFlag= !g_bFlag时,程序就将停在这个语句处。 消息断点:VC也支持对Windows消息进行截获。他有两种方式进行截获:窗口消息处理函数和特定消息中断。 在Breakpoints对话框中选择Messages页,就可以设置消息断点。如果在上面那个对话框中写入消息处理函数的名字,那么每次消息被这个函数处理,断点就到达(我觉得如果采用普通断点在这个函数中截获,效果应该一样)。如果在底下的下拉列表框选择一个消息,则每次这种消息到达,程序就中断。 值

嵌入式Linux开发交叉编译器的安装

实验三嵌入式Linux开发交叉编译器的安装 班级:B08511 姓名:张媛媛学号:20084051112 成绩: 一、实验目的 安装ARM平台下的嵌入式Linux开发的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编译简单的程序并通过NFS方式运行于开发板上,比较与gcc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的不同; 二、实验设备 硬件:PC机开发板 三、实验原理 嵌入式系统的交叉开发环境一般包括交叉编译器、交叉调试器和系统仿真器,其中交叉编译器用于在宿主机上生成能在目标机上运行的代码,而交叉调试器和系统仿真器则用于在宿主机与目标机间完成嵌入式软件的调试。在采用宿主机/目标机模式开发嵌入式应用软件时,首先利用宿主机上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开发环境开发和仿真调试目标机上的软件,然后通过串口或者用网络将交叉编译生成的目标代码传输并装载到目标机上,并在监控程序或者操作系统的支持下利用交叉调试器进行分析和调试,最后目标机在特定环境下脱离宿主机单独运行。 本次实验涉及到的是嵌入式Linux开发的交叉编译器arm-linux-gcc,从体系结构角度来讲,借助其编译生成的程序是由ARM平台下机器指令构成的可执行程序。 四、实验内容 (1)arm-linux-gcc-3.4.1.tgz为编译器的文件压缩包(实验室机器中位于windows系统的“c:\嵌入式Linux实验\Tools”),为3.4.1版本的交叉编译工具,用来编译常用的一些代码;可通过虚拟机与Windows系统的共享文件夹将其拷贝到Linux系统中; 安装命令:tar xvfz arm-linux-gcc-3.4.1.tgz –C / (2)设置环境变量 可以在/etc/bash.bashrc文件中加入: export PATH=$PATH:/usr/local/arm/3.4.1/bin 就可以直接使用arm-linux-gcc的一些命令; (3)查看arm-linux-gcc编译器版本 输入arm-linux-gcc –v可查看编译器版本,如图3-1: 图3-1 编译器版本

如何交叉编译应用程序

如何交叉编译应用程序,技巧,注意事项。 最近大家都涉及交叉编译应用程序,感觉大家的路子有点偏,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一般的应用程序编译的步骤无外呼./configur e&&mak e&&m ake install 但是对于交叉编译不能照搬,尤其要注意不能轻易mak e install(当然如果指定了--prefix就无所谓了,否则可能会覆盖标准路径的程序就惨了) 这里有两个思路: 1>对于刚开始交叉编译的人来说,往往很晕,总想借助./configure后面加一堆参数来解决,比如./ configure--tar get=ar m-9tdm i-linux-gnu--host=arm-9tdmi-linux-gnu来搞定,对于一般的小的程序来说,应该没有问题,而且也推荐大家这样用,但是要注意,这样作之前,先要./ configure--help|grep--host,看看有没有这样的选项,如果没有呢?想想也可能,如果程序的作者根本没有考虑到除了x86的平台呢?你只能自己改写Mak efile了。 所以,./configur e不是万能的,而且语法很混乱,不要指望./configure给你作一切。而且局限很大。 2>所以这个时候,就要求交叉编译的第二个层次,自己改写Mak efile,想怎么改就怎么改,灵活性最大需要你开始就./configure一下,跟平台有关的参数一律不加。./configur e过后就会生成Makefile了,里面的gcc相关的参数,包括lib的路径当然是x86下的了,比如/usr/local/lib/,/usr/lib/,/lib/什么的,改掉就是了。或者注释掉。gcc要换成ar m-linux-gcc一类的编译器,(如果不想每次都改,参考下面的include prer ules.m k的做法), 总之,这要求你的Makefile掌握的很熟练,思路就是边编译,发现问题,再改,即使一开始Mak efile 不熟练,到后来,也熟练了。是个练习Mak efile的好方式。 总之,我们最后要的就是Makefile,看你怎么能得到它。 一个最标准的Mak efile(去掉很多无用的东西) 通过./configure生成的Makefile,你会发现冗余的地方非常多,其实关键的地方,就那么20几条,可以试着精简一下,这样对程序的组织架构会熟悉的快一些,毕竟Makefile反应了程序(具体就是.c和. h)之间的依赖关系。 openssh的Mak efile我没有精简过(当然要精简也很容易),举个telnetd的例子,说明一下: ---------------------------telnetd ---------------------------------------- #----------------------------------------------------- TOPDIR:=$(shell/bin/pwd) TOPDIR:=$(TOPDIR)/.. #prerules.mk包含了这些变量的定义,比如$CC,$CPP,$CXX,$CFLAGS等等。 #尽量不要在这里出现,CC=arm-linux-gcc这样的定义,扩展性不好,尽量用全局变量,便于管理和拓展。include$(TOPDIR)/pr erules.mk #----------------------------------------------------- EXEC=telnetd #好的Makefile都是这样写的,也就是具体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或者lib库,需要哪些.o,这些.o会依据后面的.c.o:规则来编译出来的。 OBJS=telnetd.o state.o term stat.o slc.o sys_term.o\ utility.o global.o authenc.o logwtm p.o logout.o #$(CC)的编译选项,一般程序自己的带的,不要改它,而且一般都是+=,不要用=, CFLAGS+=-DEMBED-DPARANOID_TT YS-DUSE_TERMIO-DKLUDGELINEMODE-D_GNU_SOURCE-Wall ifdef CONFIG_DEFAULT S_LIBC_UCLIBC LDLIBS:=-lutil$(LDLIBS) endif all:$(EXEC)#很显然all是最关键的了,也要发在最开始的地方。这样m ak e就相当于m ak e all,这是大家的潜规则。 .c.o: $(CC)-c-o$@$<$(CFLAGS)-I../include/-I.-Ixxx在交叉编译的时候,要在这个后面添上自己的头文件的路径。 $(EXEC):$(OBJS) $(CC)$(LDFLAGS)-o$@$(OBJS)$(LDLIBS$(LDLIBS_$@))#这里的LDFLAGS=-lcrypt- lzlib-L../lib-L.总之根据自己的需要往里面增加。 $(STRIP)telnetd#如果不需要调试,一定要strip一下,比如15M的file,strip过后,可能变成3M,还不影响功能。

编译原理实验 简单词法分析(含源代码和实验结果)

附录一实验报告样式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2 简单词法分析 姓名陈婷婷学号1009050121 班级计科1001班 时间:2012/4/5 地点:文波 同组人:无 指导教师:朱少林 实验目的 通过设计调试词法分析程序,实现从源程序中分出各种单词的方法;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提高词法分析方法的实践能力。掌握从源程序文件中读取有效字符的方法和产生源程序的内部表示文件的方法;掌握词法分析的实现方法;上机调试编出的词法分析程序。 实验内容 ⑴掌握从源程序文件中读取有效字符的方法和产生源程序的内部表示文件的方法。 ⑵掌握词法分析的实现方法。 ⑶上机调试编出的词法分析程序。 ⑷为简单起见,假设编译语言为具有下特征的C_minus。该词法分析器要求至少能够识别C_minus中的以下几类单词: a.关键字:else if int return void while共6个,所有的关键字都是保留字,并且必须是小写; b.标识符:识别与C语言词法规定相一致的标识符,通过下列正则表达式定义:ID = letter (letter | digit)*; c.常数:NUM=(+ | - |ε)digit digit*(.digit digit* |ε)(e(+ | - |ε) digit digit* |ε),letter = a|..|z|A|..|Z|,digit = 0|..|9,包括整数,如123, -123, +123等;小数,如123.45, +123.45, -123.45;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常数,如+1.23e3,-2.3e-9; d.专用符号:+ - * / < <= > >= == != = ; , ( ) [ ] { } /* */;

交叉编译mtd-utils工具(linux下flash工具)

一、下载源码包并解压 wget ftp://https://www.360docs.net/doc/4a2194086.html,/pub/mtd‐utils/mtd‐utils‐1.5.1.tar.bz2 wget https://www.360docs.net/doc/4a2194086.html,/zlib‐1.2.8.tar.gz wget https://www.360docs.net/doc/4a2194086.html,/opensource/lzo/download/lzo‐2.03.tar.gz wget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4a2194086.html,/pub/linux/utils/util‐linux/v2.21/util‐linux‐2.21.1.tar.gz tar zxvf zlib‐1.2.8.tar.gz tar zxvf lzo‐2.03.tar.gz tar jxvf mtd‐utils‐1.5.1.tar.bz2 tar zxvf util‐linux‐2.21.1.tar.gz 二、编译安装zlib 1) cd zlib‐1.2.8 CC=arm‐none‐linux‐gnueabi‐gcc ./configure ‐‐prefix= /usr/local/arm‐2007q1/arm‐none‐linux‐gnueabi ‐‐shared (注意:这里的/usr/local/arm‐2007q1/arm‐none‐linux‐gnueabi是交叉编译工具默认目录。) 2) make make install cd .. 3) 安装完成后会在/usr/local/arm‐2007q1/arm‐none‐linux‐gnueabi /目录下生成三个目录:include、lib、share。 安装完后检查一下目录/usr/local/arm‐2007q1/zlib/ 假如 include 中没有 zlib.h 之类的头文件,lib 中没有 libz.so.1.2.3 ,那就自己手动拷到这些目录下去,记着拷的时候把所有的 *.h 都需要拷过去,在拷库的时候用 cp ‐Ca libz.* /…./lib 就行,要用上 ‐Ca 选项。 三、编译安装lzo 1) cd lzo‐2.03/ CC=arm‐none‐linux‐gnueabi‐gcc ./configure ‐‐host=arm‐none‐linux‐gnueabi ‐‐prefix=/usr/local/arm‐2007q1/arm‐none‐linux‐gnueabi

C源程序调试方法

C源程序调试方法: 所谓源程序调试是指对程序的查错和排错,一般应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进行静态检查 写好一个程序后,不要匆忙用编译器编译,应对写好的源程序进行人工检查,这一步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发现程序设计人员由于疏忽而造成的大多错误。为了减少编程错误,在编写程序中应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应当采用结构化程序方法编程,以增加可读性。 ②应尽可能多加注释,以帮助理解每段程序的作用。 ③在编写复杂的程序时,不要将全部的语句都写在main函数中,而要多利 用函数,用一个函数来实现单独的功能,既易于阅读也便于调试。各函数之间除了用参数传递数据这一渠道外,能够不用其他的渠道就尽量不用,数据间应尽量减少耦合的关系。 2、上机动态检查调试, 根据编译器提示的语法错误,提出编译器提示的全部错误(error)并一一改正,直到通过编译,生成下载文件或调试文件,还应该仔细检查编译器的警告(warning)信息,确认所有的警告信息并不会影响编译结果的正确性。有时,编译器的错误提示并非正确,而且出错的情况繁多且各种错误相互关联,因此要善于分析,找出真正的错误。 3、 Studio环境中进行硬件仿真或软件仿真。 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测试软硬件能否在各处复杂的情况下正常工作,在测试时应当尽可能地将程序流程中的各分支和各种极限情况都测试一次,程序运行结果不对,大多属于逻辑错误,应将源程序与流程图仔细对照,是很容易发现错误的。 软件思想:本系统主要是用Mega 16主控单片机,控制液晶显示,输入键盘和电机的运行,Mega 16单片机根据键盘输入指令,运行相应的程序。当选择学习示教程序时,就是运用键盘控制电机的运行,然后记录电机运行的相关速度和最终的坐标到相应的寄存器,并在液晶显示器中显示学习示教程序运行状态,使用户更好的进行电机设置和了解电机的运行状态。

编译原理实验-查填符号表(含源代码和运行结果)

《编译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查填符号表 姓名学号班级计科1001班 时间:2012/3/22 地点:文波 同组人:无 指导教师:朱少林 实验目的 1、运用所学知识,选择语言、选择算法(数据结构),编程实现符号表管理程序。 2、熟悉编译过程,训练编写程序的能力,为后续实验积累经验。 实验内容 1、运用所学知识,编程实现符号表管理程序。读出源程序中与C语言词法规定相一致的标识符,并在符号表中进行查找,若存在则输出该标识符及其编号和位置;否则将其填入符号表,并分配编号,确定位置,输出该标识符。 2、输出标识符表。 实验环境 软件:VC++6.0 实验前准备 1、方案设计: ①准备模拟数据:由于是识别符合c语言规定的标识符,故本实验中使用“测试文件.c” ②写出c语言标识符的正规式定义:letter_→A|B|C|…Z|a|b|…z|_ digit→0|1|…9 id→letter_(letter_|digit)* ③画出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如下:

进行化简: A={1} B={2,3,4,5,9} C={3,4,5,6,8,9} D={3,4,5,7,8,9} 状态letter_ digit A B B C D C C D D C D 进行化简:{A} {B,C,D} 化简后的确定有限自动机如下: ④程序思想:该实验重点是构造识别标识符的函数。程序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如下: struct record { char name[20]; }; typedef struct record RECORD; record是用来记录标识符的名字,并且规定标识符的长度最大为20

编译与调试

(1),error: error reading file 'C:\CCStudio_v3.3\MyProjects\ad\cc_build_Debug.log': file too short >> Compilation failure (2),undefined first referenced symbol in file --------- ---------------- FS$$MPY C:\CCStudio_v3.3\MyProjects\cputimer\Debug\DSP28_CpuTimers.obj FS$$TOL C:\CCStudio_v3.3\MyProjects\cputimer\Debug\DSP28_CpuTimers.obj >> error: symbol referencing errors - './Debug/cputimer.out' not built 解决:将rts2800.lib项目连接的库改成rts2800_ml.lib (3),Can't Run Target CPU: Can't write to data memory 0x950, check memory config [-2184] Can't Run Target CPU: Can't write to data memory 0x951, check memory config [-2184] Can't Run Target CPU: Can't write to data memory 0x952, check memory config [-2184] Can't Run Target CPU: Can't write to data memory 0x953, check memory config [-2184] Can't Run Target CPU: Can't write to data memory 0x954, check memory config [-2184] 解决:// On TMX samples, to get the best performance of on chip RAM blocks M0/M1/L0/L1/H0 internal // control registers bit have to be enabled. The bits are in Device emulation registers. /* DevEmuRegs.M0RAMDFT = 0x0300; DevEmuRegs.M1RAMDFT = 0x0300; DevEmuRegs.L0RAMDFT = 0x0300; DevEmuRegs.L1RAMDFT = 0x0300; DevEmuRegs.H0RAMDFT = 0x0300; */直接删掉就行,那段代码是测试版为了提高性能的代码,到正式版的时候地址被保留,再加上的话就出错了 (4),编译错误declaration may not appear after executable statement in block 系统初始化前没有进行变量的定义 如下例:InitSysCtrl(); unsigned int temp=0x0001; unsigned int i,j; (5),编译警告:last line of file ends without a newline 解决:将光标移到提示告警的代码最后一行(有代码的那一行),然后按住del键,直到确定下面没有回车行,最后回车一下或多下即可。 (6),>> warning: creating .stack section with default size of 400 (hex) words. Use -stack option to change the default size. 解决:他是说,创建堆栈段使用与设置400个字,并建议在“堆栈操作”中改变这个与设置。这时,需要进行如下修改就可通过:project->build opration->Linker,在Stacte Size(-stact):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