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发病率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上升,已成为50岁以上年龄组丧失中心视力最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生。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病的研究提示该病发病率也在上升。

一、病因

AMD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紫外线、环境污染、吸烟、种族、肥胖、

家族史、与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二、分型和检查

AMD的病变部位累及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由于广泛视细胞的机能障碍和死亡,导致视力的丧失。AMD 的早期改变为玻璃膜疣(Drusen)和R PE 的改变, 晚期有RPE的地图样萎缩,RPE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血管化、盘状瘢痕形成。AMD主要分干型和湿型,病程分早、中、晚期。当受累眼黄斑区感光细胞慢慢被破坏,中心视力逐渐地模糊时,干性AMD便发生了。玻璃膜疣是干性AMD早期最常见的体征之一。当黄斑区视网膜后有异常的新生血管生长,即称之为湿性AMD。这些新生血管十分脆弱,容易发生出血和液体渗漏,这些出血和液体渗漏会导致黄斑部水肿隆起,很快发生对黄斑的破坏。随着湿性AMD的发展,中心视力的迅速丧失。湿性AMD是一种晚期的AMD,比干性AMD严重。湿性AMD的早期症状是视物扭曲。主要检查方法有Amsler 表、直接、间接眼底镜、90D裂隙灯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FFA、ICGA、OCT多焦ERG、电脑视野计等检查仪器等检查。

三、治疗

干性AMD没有任何治疗可防止视力丧失。但是,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特殊的高剂量的抗氧化剂和锌的合成配方药能有效地减少晚期AMD及相关视力丧失的危险性。湿性AMD治疗方法有:

1.CNV激光治疗:用激光所产生的热能,摧毁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缺点是对附近的正常组织也产生损坏,视功能将受到大的影响,有复发。

2.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利用红外光以微弱的能量照射黄斑病变区,使病变局部轻微升温,从而达到使异常新生血管萎缩的目的。该疗法费用低廉,但对局部正常组织亦有一定的损坏,疗效不甚理想。

3.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可以选择性地治疗有病变的区域,所以被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的AMD,特别是中心凹型。光动力学治疗使用光敏剂在组织中的蓄积、保存和激增性,当光敏剂分子被适当波长的光激活时,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导致细胞损害。眼PDT优点是它固有的双重选择性:光敏剂定位在靶组织和照射特定的区域。新一代的光敏剂是Benzoporphyrin Derivative (BPD),现临床常用的Verteporfin(Visudyne)有增强视功能稳定性的作用。

4.抗新生血管治疗主要药物有Ranibizumab(Lucentis)和Bevacizumab(Avastin),抗VEGF药物联合PDT,既可以封闭CNV,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CNV的复发,减少PDT 和眼内注射的次数,减少治疗风险,特别是眼内注射所导致的眼内感染的风险。

5.手术治疗:如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的切除手术风险大,疗效不确切。视网膜移植: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黄斑转位手术(macular translocation)这种方法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多,手术风险较大。术后视力由于黄斑区已经转位,必然导致双眼视的淆或复视,因而必须再行眼肌手术以矫正眼位。

五、预防:

1.家族中有人患AMD,那么家族成员中50岁以上者应该定期行眼底检查。2.由于AMD可能与长期的紫外线暴露有关,太阳光强烈时出门戴墨镜。

3.由于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抗氧化物质,如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叶黄素等,因此,建议多吃蔬菜水果。鱼类含有多量的不饱和酸,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建议多吃。4.补充多种具有抗氧化能力,尤其富含叶黄素、玉米黄素的保健药品。多中心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含叶黄素、微量元素锌和多种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的符合眼保健药品,有助于防止AMD的发展。

5.积极戒烟,预防高血压、高血脂,少吃油腻的食品,加强锻炼

防止老年痴呆症的10种方法

防止老年痴呆症的10种方法 1.每天两杯苹果汁。苹果汁可促进大脑中乙酰胆碱的产生。该物质与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首选药物安理申(Aricept多奈哌齐)成分相同。苹果汁具有提高记忆与学习的速度和准确度的功效。每天吃两只苹果也有相同作用。 2.吃肉桂。吃肉桂有助于改善较弱和低效胰岛素(胰岛素不耐受),帮助其正常处理糖份。肉桂有助于防止老年痴呆症的发生。肉桂可加入食物和饮料中,每天半茶匙至1茶匙(250毫克至500毫克)肉桂粉就足够多了。 3.喝咖啡。喝咖啡可缓解大脑衰老。咖啡具有抗炎功效,有助于防止中风、抑郁症和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早喝咖啡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症和早老性痴呆症危险。芬兰一项大规模研究发现,中年女性每天喝咖啡3—5杯,20年后,其早老性痴呆危险降低65%。英国梅奥诊所专家建议,每天喝咖啡2—4杯。 4.多受教育。多项研究发现,接受正规教育年数越多,老年痴呆症危险就越小。大学教育强化学生注意力、阅读能力等脑力活动,有助刺激脑细胞之间的联系。 5.多社交。多社交有助于改善认知能力。多与朋友外出进餐或参加体育活动、旅行、聚会、看电影、听音乐会、参加各种俱乐部、参加社区志愿活动、常看亲朋好友等活动,都有助于改善记忆和思维能力。 6.保护视力。密歇根大学最新研究发现,保持良好视力,老年痴呆症危险减少63%。如果视力不好,那么每年看一次眼科,并接受相应治疗,那么老年痴呆症危险也会减少64%。眼睛可反应和影响大脑功能,特别是老年人群。视力不好,一定要及时就医。 7.每日沉思冥想。经常沉思有助于增加大脑灰色物质,有助大脑修复。每天沉思冥想几分钟有助于保护大脑敏锐性,降低早老性痴呆危险。沉思冥想还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水平、减轻压力、抑郁和炎症程度,改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促进大脑血液流动。 8.地中海饮食。“绿叶蔬菜+橄榄油+少量葡萄酒”的地中海饮食,可以使早老性痴呆发病率降低一半。无论你居住在何处,地中海饮食都有助于防止记忆衰退和老年痴呆症。地中海饮食还包括:鱼类、坚果、豆类、西红柿、洋葱和大蒜等。地中海饮食所含丰富的抗氧化剂是抗衰老的关键。 9.室外散步。散步有助于平静情绪和改善短期记忆。每天可以花1小时散步、逛街、游植物园等。在植被茂密的地方散步可使注意力和短期记忆改善20%。多接触大自然,有益大脑健康。无论冬夏,室外散步的效果都一样好。 10.减少食糖摄入量。吃糖太多会增加早老性痴呆风险。专家建议,不要饮用导致肥胖症的含糖软饮料。糖摄入来源最好是蔬果和其它自然甜味剂来源。矿泉水、不加糖的冰茶。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17-09-07T15:47:04.5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5期作者:刘战强 [导读]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 (青海油田职工总医院甘肃敦煌 736202)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的实施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并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并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临床路径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并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可以更为合理对医疗资源进行配比。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5-0087-02 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的升高,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老年性白内障手术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目前对于该类疾病所采取的主要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该种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所以也成为了人们治疗该疾病的首要选择[1]。基于此,我院提出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治疗方式,以此来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住院费用,接下来,笔者将对这一研究做如下说明与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2015年2月份到2016年2月份我院所接收的100例患有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对于所选择的患者进行了以下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包括:具有明确诊断的患者,且视力小于0.5;排除标准包括:存在先天性白内障,或者是外伤性白内障的患者;具有其他类合并并发症,或者已经住院并进行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照是否对其实施路径来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划分,未入径的定义为对照组,入径的定义为实验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为23例,女性患者为27例,平均年龄为(63.01±13.4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为21例,女性患者为29例,平均年龄为(64.13±12.5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存在较大的差异性(P>0.05),因此,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未入径的方式,采取科室中日常的治疗方式接受治疗。 实验组患者则对其采取临床入径的方式,该种方式主要包括: 首先,需要根据国家颁布的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表单中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患者的病情,以及临床特征等来制定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 其次,把制定的方案交由相关医护人员,从用药、检查、费用等方面来进行相关的审核,并把审核结果交由质量管理人员来进行统一汇总,并反馈给眼科。眼科人员根据反馈的结果对此方案进行相应的修改,各部门对修改后的方案再次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再加以实施。 再次,对方案进行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要对病例中出现的变异情况、住院费用等进行定期的统计和分析,并根据所分析的结果对制定的方案进行修改。 最后,实验组的患者和家属应遵循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确保住院时间为6天,并根据已制定的临床路径方案来进行治疗[3]。 2组患者均完成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1.3 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检查相关的费用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其中P<0.05表示本次数据是符合统计学标准的,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检查相关的费用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详情参照表。 3.讨论 所谓的临床路径主要是指针对某一类疾病对其建立一套合理、科学的治疗模式和治疗程序,是对整体临床治疗制定的一个综合性的模式,对医疗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性作用,并有效的对变异情况进行降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与以往传统的治疗模式相比,临床路径更加注重各个科室之间的协作性、以及患者最终的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和治疗费用[4]。临床路径的制定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并充分结合患者的病情、特征等,制定后的方案需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只有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加以实施。在对临床路径进行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方案来进行调整和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变异情况做好记录和总结,一般情况下变异的情况包括: (1)术中出现并发症,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手术;或者存在其他类型的并发症,如青光眼等。 (2)患者体制较弱,并伴有高血压等症状,需要患者情况平稳后方可对其进行治疗;在术前检查中存在异常的,需要对其进行具体的检查,对手术禁忌进行排除。

健康指导—老年黄斑变性

定义 本病为黄斑部的萎缩或变性。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视力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白种人较黑种人多见。无全身性疾病诱发的倾向,但可能有遗传性。老年黄斑变性有两种不同类型,即萎缩型和黄斑盘装变性型,且这两种类型均为双侧性,并在发生变性前黄斑区常有多数玻璃膜疣。 症状 老年黄斑变性的前期征兆和症状包括: 缓慢的或突然的发生无痛的中心视力减退。 一眼事物变形,且用Amsler氏网格很易测出。 检眼镜检查显示患眼的黄斑区有色素紊乱或出血,且对侧眼黄斑区几乎总有些色素紊乱和玻璃膜疣。 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膜,尤其是在盘装变性型中常见。 何时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中心视力减退或视力模糊,一定去医院就诊,尤其是50岁以后的老人。 病因 老年黄斑变性病因尚未确定,但年龄越大,发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本病为黄斑部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residual bodies)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斑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分为硬性、软性、融合性、钙化性4种。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变性发生。 风险因素

增加老年黄斑变性发病的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年龄越大,发病风险就越高,患者多数60岁以后的人群。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有人被诊断出本病,那么其本人的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种族白人比黑人发病风险较高。 性别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病。 长期暴露于蓝天和阳光下 吸烟抽烟或接触二手烟都会增加罹患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 肥胖肥胖不仅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浅色的眼睛浅色眼睛的人更易罹患本病。 营养不良缺锌及抗氧化维生素A,C,E等。 心脑血管疾病本病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有关。 诊断手段 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性检查包括: 眼底检查萎缩型:黄斑部色素紊乱,色素上皮萎缩,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散在玻璃膜疣;渗出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典型表现为黄斑区中心凹或中心凹旁有一不规则的类圆形病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位于神经上皮下。病灶周围或表面有出血及反光晕。 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视网膜下有无新生血管膜,尤其在盘装变性型中常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OCT检查有助于了解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有关情况,如CNV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位置,RPE本身的状况,视网膜层间、CNV上下的积液,有无黄斑囊样水肿等。 预防建议 老年黄斑变性的预防措施包括:

老年性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7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编码:H25. 901 )o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0L)(ICD-9-CM-3:13. 41+13. 7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 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两亏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热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 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关注预防老年痴呆的主要措施

关注预防老年痴呆的主要措施 预防老年痴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老年痴呆的发生给整个家庭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患有老年痴呆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其危害严重,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做好预防老年痴呆的工作。那么,预防老年痴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呢?下面听听专家的介绍。 首先学会与家人朋友沟通,保持和家庭成员的亲密关系,要把心里话讲出来,减少相互猜测。要做到“人老心不老”,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孤独、忧郁等不良情绪的滋生。同时要保持好奇心,寻找生活的乐趣,多参加集体活动。 其次积极防治,可能引起老年痴呆的原发躯体及脑部疾病,例如糖尿病。有研究发现,脑内胰岛素抵抗,有可能是引起老年期痴呆的重要因素。因此,控制血糖、减轻体重、降低血脂、血压等,也具有关键的作用。 第三,多活动、多用脑,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有研究发现,人在年轻时学的知识越多,越喜欢思考问题,那么在他老了以后,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就越低。大脑是越用越聪明的。 第四,均衡膳食营养,不吸烟、不饮酒。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脂肪、蛋白质均应适当摄入,杂粮、细粮都要吃,动物蛋白、植物蛋白都要摄入,而且动物蛋白营养价值更高,老年人可优先选食鱼类、禽类,而脂肪的摄入,要尽量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高的油脂。至于烟酒,不碰为好。 预防老年痴呆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以上就是专家对预防老年痴呆方法的介绍,关注预防老年痴呆的主要措施就是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希望大家对此能够详细的了解。GHJ123 热门搜索:什么原因引起老年痴呆老年痴呆应该如何治疗老年痴呆早期几大信号 预防老年痴呆要这么做老年痴呆家庭康复锻炼要点老年痴呆的常识老年痴呆症的饮食攻略 临床上小脑萎缩怎么治疗?小脑萎缩患者走了摇摆,对这来说很不便。那么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都有什么呢? 在临床上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有: 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一: 对于小脑萎缩的治疗,通过对其病因进行分析,脑萎缩产生的原因总体可以归纳为因为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处于饥饿和半饥饿状态,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的脑细胞就会萎缩。每个脑细胞萎缩了,脑的整个体积就会变小,脑萎缩的症状就会出现。此时,改善血和氧的供给状态就能够使萎缩的脑细胞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二: 减少随脑萎缩而产生的各种症状及并发症的发生。在对病人小脑萎缩的治疗护理实践中,最主要问题是性格、行为的改变,情感、定向力障碍,幻觉、妄想及二便失禁,要做到尽量少影响周围人的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要保护病人,缓解痛苦,调整生活环境及质量。 小脑萎缩的治疗方法三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2019年版)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1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状体出现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浊;眼底像不清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 1.诊断明确。

2.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3.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2~5天或日间手术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必需的检查项目 1.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晶状体及其他解剖结构基本情况。 2.检查眼压、泪道。 3.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 4.心电图。 5.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

电解质、血糖)。 6.眼科A+B超+角膜曲率。 7.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 8.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9.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主要了解黄斑情况。 10.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线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眼液,连续使用3天,4次/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状体。 4.术中用耗品:黏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必要时)、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必要时)。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症 作为世界性难题,如何预防老年性痴呆病的发生成为各国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之一。近年来许多新的学说被提出。 吃什么 臭豆腐:臭豆腐制成后,营养成分最显著的变化是合成了大量维生素B 12。每100克臭豆腐含维生素B 12有10微克左右。缺乏维生素B 12会加速大脑老化进程,从而引起老年性痴呆。除动物性食物含有较多维生素B 12外,发酵后的豆制品也可产生大量维生素B 12,尤其是臭豆腐中的含量更高。吃些臭豆腐,对预防老年性痴呆有积极作用。 鱼:加拿大科学界发现,常吃鱼的人脑筋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老年性痴呆的症状。 研究小组针对7000名多伦多老人做研究,其中1/4患有老人痴呆症,结果发现,健康的老人血液中鱼脂酸的成份远高于痴呆症的老人。 这种叫做D H A的脂肪酸跟O m e g a - 3脂肪酸属性相似,而后者具备防范心脏病的功效。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既然有相当强力的证据显示吃鱼有预防痴呆症和心脏病的好处,大家就应该多吃鱼,尤其是高油脂的鱼,例如鲑鱼、鳟鱼和鲔鱼。 红肉不含D H A ,要吸收这种脂肪酸,唯一非鱼类的来源是鸡蛋,不过要看吃什么饲料的鸡生的蛋。加拿大市场有一种蛋标明含有O m e g a - 3脂肪酸,生蛋的母鸡主要吃亚麻。 补什么 雌激素:为什么老年性痴呆和患心血管疾病的女性高于男性?北京协和医院一个课题组的研究透露:中老年人雌激素减少是其主要原因。这项研究表明,女性老年痴呆可能与患者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专家在对摘除卵巢的动物实验中发现,这些动物因为雌激素水平骤降,很快出现了反应迟钝的表现?在补充了雌激素后,动物的认知功能得到相应改善。专家们还发现,雌激素替代疗法能够起到预防老年性痴呆的作用。专家透露,目前发现,植

中老年视力的杀手——黄斑变性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1)什么是黄斑变性? 根据病症类型黄斑变性分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少年黄斑变性两种。 A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也称老年黄斑变性(AMD)。 本病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中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黄斑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界盘膜吞噬消化功能下降,使未被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桨中,并向细胞外排出,形成玻璃膜疣。因此继发病理改变后,导致黄斑变性发生。黄斑变性主要与黄斑区长期慢性光损伤,脉络膜血管硬化,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老化有关。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分为萎缩型和渗出型两种: ①萎缩型—又称干性或非渗出性。 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引起的黄斑区萎缩变性。 ②渗出型—又称湿性或盘状黄斑变性。 主要为玻璃膜的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构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浆液性或出血性的盘状脱离,最终成为机化瘢痕,据临床观察萎缩型也可转变为渗出型。

B 少年黄斑变性,也称先天性黄斑变性。 大多数在8-14岁开始发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眼病。发病原因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脂质沉着有关,由于这类细胞的变性,致黄斑脉络膜和视网膜萎缩。 (2)黄斑变性有哪些危害? 黄斑变性是一种慢性眼病,它能引起中心视力的急剧下降、视物变形,而中心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如阅读、看时间、识别面部特征和驾驶等。它是不可逆的中心视力的下降或丧失甚至致盲,很难再治愈。老年性黄斑变性多发生在45岁以上,年龄越大,发病率就越高。发病率有种族差异,白种人的发病率高于有色人种。

老年性黄斑变性

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常发生在老年人并且影响中心视力。患有该病的患者常常具有阅读困难和难以识别其他人的脸,但是他们的周边视力还可以维持正常,这样就可以维持他们的日常活动。 病因 尽管与年龄明显相关,但研究显示该病与基因遗传有着明显的关系,慢性光损害、营养障碍、药物中毒、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全身性疾病等有关,也可能是多种因素混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该病没有任何疼痛症状,所以常常被忽视。 分型 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为非渗出型黄斑变性,在老年性黄斑病变中比较多见,是病变的早期改变。部分干性老年性黄斑病变可以发展为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最终导致视力丧失。病变早期可没有任何症状,常常在体检时发现。眼底检查时常常可见到眼底后极部黄斑及其附近散在或者融合的黄白色病灶(玻璃膜疣),是由于光感受器细胞的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而导致在视网膜和脉络膜之间的堆积。地图状萎缩在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中较常见,它是由于视网膜下方的色素上皮萎缩,视网膜中央部位光感受细胞丢失从而导致视力丧失。 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药物或手术的治疗方法,不过可以适当补充一些高剂量的抗氧化剂比如,叶黄素和玉米黄质等,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稳定病情甚至轻度提高视力。我们建议患有干性黄斑变性的患者佩戴太阳眼镜以防止太阳光线对黄斑的更多刺激。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也称为渗出型黄斑变性,大约10%的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患者可能发展成为湿性改变,临床表现更加严重。在这一类型病变中,黄斑部脉络膜产生异常的新生血管,这些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向视网膜方向伸展,可以导致视网膜的局限性脱离或者视网膜下出血、渗出并且最终形成瘢痕,这时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光感受其细胞的损伤以及视力的损伤。 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还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这个分型可以协助我们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对光动力学激光(PDT)的选择。

老年性内障中医临床路径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一、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5-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眼科学》(葛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临床常见证候:

肝肾两亏证 脾肾阳虚证 气血两虚证 肝热上扰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圆翳内障(老年性白内障)。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3.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圆翳内障(TCD 编码:BYT040)和老年性白内障(ICD-10 编码:H25.9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

的动态变化。

老年黄斑变性健康指导

老年黄斑变性健康指导 1、定义 本病为黄斑部的萎缩或变性。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视力减退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白种人较黑种人多见。无全身性疾病诱发的倾向,但可能有遗传性。老年黄斑变性有两种不同类型,即萎缩型和黄斑盘装变性型,且这两种类型均为双侧性,并在发生变性前黄斑区常有多数玻璃膜疣。 2、症状 老年黄斑变性的前期征兆和症状包括: ?缓慢的或突然的发生无痛的中心视力减退。 ?一眼事物变形,且用Amsler氏网格很易测出。 ?检眼镜检查显示患眼的黄斑区有色素紊乱或出血,且对侧眼黄斑区几乎总有 些色素紊乱和玻璃膜疣。 ?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下有新生血管膜,尤其是在盘装变性型中常见。何时就医 如果发现自己中心视力减退或视力模糊,一定去医院就诊,尤其是50岁以后的老人。 3、病因 老年黄斑变性病因尚未确定,但年龄越大,发病的风险就会增加。本病为黄斑部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结果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residual bodies)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由于黄

斑部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殊性,此种改变更为明显。玻璃膜疣分为硬性、软性、融合性、钙化性4种。玻璃膜疣也见于正常视力的老年人,但由此继发的种种病理改变后,则导致黄斑部变性发生。 4、风险因素 增加老年黄斑变性发病的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年龄越大,发病风险就越高,患者多数60岁以后的人群。 ?家族病史如果家族有人被诊断出本病,那么其本人的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 ?种族白人比黑人发病风险较高。 ?性别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病。 ?长期暴露于蓝天和阳光下 ?吸烟抽烟或接触二手烟都会增加罹患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 ?肥胖肥胖不仅会增加本病的发病风险,同时还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 ?浅色的眼睛浅色眼睛的人更易罹患本病。 ?营养不良缺锌及抗氧化维生素A,C,E等。 ?心脑血管疾病本病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中风,心脏病等有关。 5、诊断手段 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性检查包括: ?眼底检查萎缩型:黄斑部色素紊乱,色素上皮萎缩,中心凹反光减弱或消失, 散在玻璃膜疣;渗出型: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典型表现为黄斑区中心凹或中心凹旁有一不规则的类圆形病灶,呈灰白色或黄白色。位于神经上皮下。病灶周围或表面有出血及反光晕。 ?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可显示视网膜下有无新生血管膜,尤其在盘装变性型中常 见。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OCT检查有助于了解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白内障临床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2009版)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 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 诊断明确; 2. 视力低于0.5; 3.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检查眼压、泪道;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 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 显然验光。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2-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 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6.输血:无。 (九)术后住院恢复3 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老年性痴呆症早期预防

老年性痴呆症早期预防 发表时间:2012-01-09T11:47:12.4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23期供稿作者:许永美陈德兰程军光[导读] 所谓老年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是发生在老年或者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 许永美陈德兰程军光(山东沂水新民官庄医院 276421)【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1)23-0184-01 【摘要】随人口寿命延长和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痴呆发病率明显上升,目前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为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早期预防显得十分重要。【关键词】老年性痴呆早期预防延缓发病降低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所谓老年性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主要是发生在老年或者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主要表现为逐步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很多患者都是等到记忆出现问题后才到医院就诊,这时往往病情已发展到晚期,且治疗效果已不佳,若在早期即进行预防干预,采取正归预防和诊疗措施则能最大限度的减缓痴呆症的发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据国内权威专家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为4-6%,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将可达20%[1]。一旦患了老年痴呆症恢复的可能性将极小。老年性痴呆已成为我国继心脏病、癌症、中风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病因,因此老年性痴呆病的早期干预已显得尤为重要。 1病因 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复杂,导致人们对其知晓率低,大部分家属认为此病人的状况是自然衰老的结果,因这些不科学的错误认识而导致患者早期就诊不及时而就诊率低,延误早期诊疗的主要原因之一。 1.1最常见的发病因素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脑萎缩等基础性病理变化。 1.2最常见患者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生活方式,如:高盐、高糖、高胆固醇的饮食,吸烟,酗酒。 1.3 生活不规律,长时间的睡眠不足,缺少运动,暴饮暴食等。 1.4 据临床观察,有家族遗传倾向。 2 临床表现 2.1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症状各不相同,血管性痴呆症多发生在脑卒中后,如步态异常,面部下垂,而帕金森氏病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浑身僵硬、颤抖,行走蹒跚,不稳经常摔倒等。 2.2慢性持续性发展型(原发型)作为一种影响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行为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障碍的综合症候群,发展往往缓慢,较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忘、淡漠,反应迟钝,有的小便失禁,大便不能自控。轻度记忆与认知障碍发展到最后的植物状态,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不等。 3 预防措施 3.1饮食均衡、限盐,避免过多的盐分摄入,日均控制在7-10克以内,少食动物脂肪和糖。要多食豆类食品,饮食要规律,不暴饮暴食,戒烟控酒。 3.2保护脑细胞膜,多吃不饱和脂肪酸,补充多种维生素。 3.3保证脑供血充足,维持血压平衡,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 3.4适当运动,积极用脑,对促进脑供血,预防脑衰竭是简便易行的健康方法。 3.5心情舒畅,睡眠充足,建议成人睡眠应7-8小时为宜,睡前2小时最好不进食,以免影响睡眠质量[2]。 3.6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 3.7原发病的预防、降脂、降压、降糖、降粘、抗血小板聚集等。 3.8中医中药:人参、党参、丹参、川芎、葛根等水煎服。 4临床讨论 尽管老年性痴呆病病因病理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各异的综合症候群预防仍面对不少困难,只要不懈的努力去面对,相信防治一定能产生可喜的效果,防治的重点应以预防为主,对高危人群全面筛查,建立健康档案,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措施,以唤醒居民从被动接受治疗逐步转变为自我预防管理,早期延缓发病,甚至阻断病情发展,这不仅是对患者对家庭对社会都存在着重要意义。参考文献 [1]实用内科学第十三版帕金森2859,痴呆2950. [2]健康报,2011.9.22,9.26.

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老年性黄斑变性诊疗规范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发病率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上升,已成为50岁以上年龄组丧失中心视力最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生。我国部分地区流行病的研究提示该病发病率也在上升。 一、病因 AMD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紫外线、环境污染、吸烟、种族、肥胖、 家族史、与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二、分型和检查 AMD的病变部位累及脉络膜毛细血管、Bruch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由于广泛视细胞的机能障碍和死亡,导致视力的丧失。AMD 的早期改变为玻璃膜疣(Drusen)和R PE 的改变, 晚期有RPE的地图样萎缩,RPE脱离,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血管化、盘状瘢痕形成。AMD主要分干型和湿型,病程分早、中、晚期。当受累眼黄斑区感光细胞慢慢被破坏,中心视力逐渐地模糊时,干性AMD便发生了。玻璃膜疣是干性AMD早期最常见的体征之一。当黄斑区视网膜后有异常的新生血管生长,即称之为湿性AMD。这些新生血管十分脆弱,容易发生出血和液体渗漏,这些出血和液体渗漏会导致黄斑部水肿隆起,很快发生对黄斑的破坏。随着湿性AMD的发展,中心视力的迅速丧失。湿性AMD是一种晚期的AMD,比干性AMD严重。湿性AMD的早期症状是视物扭曲。主要检查方法有Amsler 表、直接、间接眼底镜、90D裂隙灯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FFA、ICGA、OCT多焦ERG、电脑视野计等检查仪器等检查。 三、治疗 干性AMD没有任何治疗可防止视力丧失。但是,研究发现服用一种特殊的高剂量的抗氧化剂和锌的合成配方药能有效地减少晚期AMD及相关视力丧失的危险性。湿性AMD治疗方法有: 1.CNV激光治疗:用激光所产生的热能,摧毁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缺点是对附近的正常组织也产生损坏,视功能将受到大的影响,有复发。 2.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利用红外光以微弱的能量照射黄斑病变区,使病变局部轻微升温,从而达到使异常新生血管萎缩的目的。该疗法费用低廉,但对局部正常组织亦有一定的损坏,疗效不甚理想。 3. 光动力学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可以选择性地治疗有病变的区域,所以被用于治疗新生血管性的AMD,特别是中心凹型。光动力学治疗使用光敏剂在组织中的蓄积、保存和激增性,当光敏剂分子被适当波长的光激活时,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导致细胞损害。眼PDT优点是它固有的双重选择性:光敏剂定位在靶组织和照射特定的区域。新一代的光敏剂是Benzoporphyrin Derivative (BPD),现临床常用的Verteporfin(Visudyne)有增强视功能稳定性的作用。 4.抗新生血管治疗主要药物有Ranibizumab(Lucentis)和Bevacizumab(Avastin),抗VEGF药物联合PDT,既可以封闭CNV,提高疗效,又可以减少CNV的复发,减少PDT 和眼内注射的次数,减少治疗风险,特别是眼内注射所导致的眼内感染的风险。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CT诊断及预防

老年性痴呆的早期CT诊断及预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室阎文颖张在人王丹赵德利申秀芬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Abeimer’s disease简称AD)早期的颅脑CT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对30例老年痴呆早期的颅脑CT作7项指标检测及脑白质的观察。结果:在A D早期出现轻度的临床症状时已有脑沟的加深、加宽。额顶叶蛛网膜下腔间距加大,平均大脑外侧裂与智能呈负相关。尾状核指数增大,三脑室增宽,侧脑室指数加大同时伴有脑白质改变。结论:颅脑CT可作为早期老年性AD的检查方法之一,同时对AD的预防和提早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老年性痴呆脑CT参数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人均寿命明显延长。但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逐渐突出,老年性痴呆(Abeimer’s disease简称AD)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产生威胁,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相关资料统计,老年性痴呆发病人数目前在全世界高达1200万,我国65岁以上人口中老年性痴呆患病率约3-5%,80岁以上患病率高达35%,60岁以上的老年性痴呆患者达500万。老年性痴呆对人类的危害不仅是死亡率高,而且致残率也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AD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老年性痴呆的早期发现已成为老年医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课题之一。随着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对AD研究的深入开展,应用颅脑CT扫描在AD 早期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将我们在AD早期的颅脑CT诊断特点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早期痴呆病人30例,年龄在60-65岁之间,其中男性11例,女性19例。文化程度:大学4例,高中4例,初中9例,小学7例,文盲为6例,另有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及文化程度与患病组相对应。 1.2 临床症状:30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如下: ①记忆力减退②思维能力下降③性格、情感改变

白内障临床路径

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 一、老年性白内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ICD10:H25.901)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13.7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渐进性视力下降; 2.体格检查:晶体出现混浊;眼底模糊,红色反光黯淡。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诊断明确; 2.矫正视力低于0.5;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25.901老年性白内障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眼压、泪道冲洗; 2.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3.心电图; 4.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包括肝肾功能、血糖);

5.眼科A.B超+角膜曲率; 6.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胸透或胸部X光片。 (七)术前用药。 术前抗菌药物眼药水(左氧氟沙星眼液)联合非甾体抗炎药物(双氯芬酸钠眼液),4-6次/日,用药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天。 1.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 2.手术方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IOL); 3.眼内植入物:人工晶体; 4.术中用耗品:粘弹剂(透明质酸钠)、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 5.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裂隙灯检查; 2.视力; 3.眼压; 4.术后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眼药水,必要时加用非甾体类消炎眼药水。 (十)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 2.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 3.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人工晶体位置良好。 (十一)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等待术前检验结果。 2.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 3.患者其他原因。

老年痴呆的防治措施

老年性痴呆症 概述 阿尔茨海默病(AD),又译为老人失智症、老年痴呆症、脑退化症,是一种持续性神经功能障碍,也是失智症中最普遍的成因,症状表现为逐渐严重的认知障碍(记忆障碍、学习障碍、注意障碍、空间认知机能、问题解决能力的障碍),逐渐不能适应社会。 严重的情况下无法理解会话内容,无法解决如摄食、穿衣等简单的问题,最终瘫痪在床,病情恶化的途中有的患者会伴有被害妄想幻觉等现象出现。 通常还能见到诸如行为语言粗暴、举止下流等周边症状,所以在护理上有很大的困难。阿兹海默老年痴呆症通常在老年期(60岁以上)发病。 症状体征 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因人而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有的拖延数年却变化不明显,有的几个月便到达晚期,难以预料。 早期症状 一是近记忆减退,如有的患者会忘记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如上街买菜忘了带回来等; 二是计算力减退,稍复杂的账目不会算或算得很慢; 三是视空间技能损害,在离家稍远的地方容易迷路走失,把东西放错地方; 四是思维贫乏,言语单调,有时自言自语,反复诉说某件事情; 五是性格和情感改变,如变得过分胆小或脾气暴躁、固执、多疑等。 还有的患者早期会出现精神症状,如总怀疑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有的绘声绘色地描述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有的在夜间反复下地走动。 中期症状 表现为远近记忆严重受损,简单结构的视空间能力下降,时间、地点定向障碍;在处理问题、辨别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方面有严重损害;不能独立进行室外活动,在穿衣、个人卫生以及保持个人仪表方面需要帮助;计算不能;出现各种神经症状,可见失语、失用和失认;情感由淡漠变为急躁不安,常走动不停,可见尿失禁。 晚期症状 患者已经完全依赖照护者,严重记忆力丧失,仅存片段的记忆;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呈现缄默、肢体僵直,查体可见锥体束征阳性,有强握、摸索和吸吮等原始反射。最终昏迷,一般死于感染等并发症。 诊断方法 诊断1轻度认知障碍:仅有记忆障碍无其他认知障碍;部分患者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表现。 诊断2抑郁症:早期老年痴呆可与抑郁症相似如抑郁心境对各种事情缺乏兴趣记忆障碍失眠易疲劳或无力等。 并发症 行为方面的并发症包括不友善激动迷路与不合作;精神方面的并发症包括抑

老年黄斑变性怎么治疗最好

老年黄斑变性怎么治疗最好?随着人们的岁数的增长衰老现象的发生,而人体内里的组织器官均伴随功能下降而引发缺血病理性改变,缺血出现萎缩、增生、新生血管形成,伴随渗出、出血等一系列的改变,成为视力丧失和失明的重要原因。下面,就和北京总院眼科中医诊疗中心孙伟专家一起了解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吧。 其实,要想更好更快速的进行治疗,那么就需要对这个病有一定的了解,要对他的病因和一些特征有明确的了解,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治疗上还没有特效的药物和方法。但是一下是黄斑变性常用到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应用于老年黄斑变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有银杏叶制剂和丹参制剂,其机理均是活血化淤、疏通经络,可长期服用而不良反应较少。适当地服用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E等,有利于延缓衰老化病变的进程。2006年6月,美国FDA批准一种叫做Ranibizumab(Lucentis)的新药用于治疗老年黄斑变性。这种药能减少血管的渗透性并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内注射,一般每4~6周注射1次。初步结果表明多数“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眼的视力获得稳定或提高。 2、激光光凝治疗,传统的用激光治疗是应用激光所产生的热能,摧毁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可避免病变发展和扩大,缺点是对附近的正常组织也产生损坏,视功能将可因此受到影响。近年来,有一种光动力学疗法(PDT):就是将一种特异的光敏感剂注射到病人的血液中,当药物循环到视网膜时,用一种特殊的非热激光照射激发光敏剂,从而破坏异常新生血管,而对正常的视网膜组织几乎没有损伤,效果较好。缺点是价格昂贵,每做一次治疗大概需要1~2万元,另外,从疗效上看,它也主要只是使病情稳定,并不一定能够显著提高视力。 3、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利用红外光以微弱的能量照射黄斑病变区,使病变局部轻微升温,从而达到使异常新生血管萎缩的目的。该疗法费用低廉,但对局部正常组织亦有一定的损坏,疗效不甚理想。 4、手术治疗:如玻璃体有较大量出血,则宜作玻璃体切除手术。其它手术治疗还有视网膜下手术切除脉络膜新生血管、黄斑转位、视网膜色素上皮移植手术等,但效果不是很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5、中医辨证治疗:凭借“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的中医辨证理论而探索形成,进而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修复,调节体内各器官相互平衡,以养血舒肝,理气解郁,益气固表,疏风祛邪为原则,以传统中医精华,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去除体内症候,以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 总之,对于上面的黄斑变性的治疗,上面已经做了明确的说明,所以愿上面的4个治疗方法可以给这个病和病人都能提供帮助,可以早点的脱离痛苦,减少病魔的折磨,祝早日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