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幼儿的记忆-修正版.pdf

285-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4(第七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4(第七章) 学习目标: 1.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 2.学会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的特点和成因,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 3.学会分析学前敬爱噢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4.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考核目的: 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学会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的能力以及是否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1.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识记: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理解: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差异。 2.生物取向的发展理论 理解: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的现实意义;格塞尔学说的教育忠告;对成熟势力说的评析。 3.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 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析。 4.社会文化取向的发展理论

理解: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以环境为取向的发展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代表。从发展历程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分以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和以斯金纳、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这种思想可以简化为S-R(刺激-反应)这个公式,它成为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习惯:华生认为,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结果。 行为主义的情绪:华生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情绪的基本模式:惧、怒、爱。 行为主义的人格:华生认为人的身上有很多习惯系统,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习惯系统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但人格中哪个系统如何受人支配,则受环境的影响,以个人的行为特征也取决于环境。花生十分重视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 斯金纳认为华生所讲的行为属应答性行为,但现实生活中,有机体更多的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主动发生的一个行为。如果该行为被强化,则其发生概率会大大增加。 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强化有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固定强化与偶然强化之分。还可以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的发生次数反而增加。但需要区分消极强化和惩罚的差别。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目的不同。斯金纳建议以消极强化取代惩罚的办法。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中职一年级幼儿心理学教案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第一节注意的概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注意的概念、基本特点、注意的外部表现。 2.掌握注意的种类、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二、教学重点 注意的概念,注意的分类以及引起注意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导入:在第一章内容里,我们提到了注意这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都时刻在跟注意打交道,离开了注意,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都无法正常进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注意的内容。 一、什么是注意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反映的对象和范围。 集中性——指人的心理活动在特定的对象上保持并深入下去。指人的心理活动所反映的程度。使这一对象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映,而其他事物则处于注意的边缘,对其反映比较模糊,或者根本得不到反映,产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三)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下,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 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例如老师在教学中常常提醒学生“注意了”“请注意”,只是把注意指向和集中的于心理过程的内容,如注意听讲,注意看黑板、注意记内容,注意想问题等。只不过把后面的内容省略了。注意虽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始终伴随着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离开了注意,心理过程就无法进行。 三、注意的分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的程度,把注意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一)无意注意 1.概念: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如上课时,一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大家会不由自主地转头朝向他。) 2.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二是人本身的状态。 (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 a刺激物的强度 强烈的刺激,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较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有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在引起不随意注意时更具有重要意义。举例说明。 b刺激物新异性 新异刺激物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新意刺激不仅是指从未见过的事物和信息还指熟悉对象间的奇特组合。例如:教师的新装。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运动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无意注意。例如:闪亮的霓虹灯,教师上课时突然放慢声音或突然停顿,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历年试题

学前心理学第七章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 A.直观行动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具体形象思维D.形式运算思维 2.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 A. 直观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 形式运算思维 D. 抽象逻辑思维 3.直观行动思维的工具是()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4.问幼儿“什么是鸟?”回答说“鸟会飞”,据此可说明幼儿下定义处于哪种水平?() A.同义反复不会下定义 B.依据具体外部特征下定义 C.接近下定义水平 D.初步概念水平 5.3—4岁的幼儿认为,球会滚下去,是因为“它不愿意呆在椅子上”,这反映儿童的判断() A.以直接判断为主 B.判断内容不够深入 C.判断根据不够客观 D.判断论据不够明确 6.幼儿期是思维() A.发展的最高阶段 B.稳定的时期 C.迅速发展的时期 D.发展减缓的时期 7.儿童最初出现的推理是 ( ) A.演绎推理B.归纳推理 C.类比推理D.转导推理 8.儿童的数概念的形成,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 ) A.口头数数—按数取物—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B.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按数取物—掌握数概念C.按数取物—口头数数—给物说数—掌握数概念D.按数取物—给物说数—口头数数—掌握数概念 9.在幼儿期,幼儿大量使用的判断是( ) A.直接判断 B.间接判断 C.形式判断 D.客观判断 10.在学前儿童思维工具的发展变化中,语词的作用( ) A.基本不变 B.越来越大 C.越来越小 D.始终很小 11.在儿童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作用的变化规律是() A.动作的作用由小到大,语言的作用由大到小 B.动作的作用由大到小,语言的作用由小到大 C.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大到小 D.动作和语言的作用均由小到大 12.一名幼儿对小朋友说:“我爸爸可高了,有三层楼那么高。”这是因为该幼儿( ) A.喜欢撒谎 B.认知存在障碍 C.思维相对性差,片面性大,在想象中过分夸大事物的某个部分或某种特征 D.记忆与想象相混淆,把自己的想象当作真实的事情描述出来了 13.具体形象思维的工具是( ) A.感知、动作 B.具体形象、表象 C.语词概括 D.概念、判断、推理 14.皮亚杰研究认为,运算思维所使用的工具是( ) A.感知 B.行动 C.表象 D.概念 15.一小孩认为她所看到的一些小虫都是同一条小虫,根据皮亚杰的观点,该幼儿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6.在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感知运动阶段出现在() A.0~2岁 B.2~4岁 C.4~7岁 D.7~11岁 17.直观行动思维所用的工具主要是() A.图片B.表象 C.语词概念D.感知和动作 18.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 A.重大量变B.唯一标志 C.重大质变D.必然原因 19.下列哪种推理属于传导性推理?( )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教师幼儿学前教育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三章学习理论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的产生、学习理论的发展以及学习理论的学派分类 2.了解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特点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并理解和掌握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3.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理解和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4.了解折中注意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并六届和掌握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康布斯和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重点: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托尔曼的“认知—期待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本章难点:学习理论的发展,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理论的产生 1. 学习心理思想的产生 2. 学习理论产生的标志

3.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所形成主要学习理论 4. 学习理论产生时期的主要特征 (二)学校理论的发展 1.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所形成的主要学习理论 2. 学习理论发展时期的主要特征 (三)学习理论流派的分类 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1. 桑代克学习联结说提出的标志 2. 桑代克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3. 学习联结说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1. 巴甫洛夫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2. 巴甫洛夫的学习律 (三)格斯里的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 1.格思里在学习理论的提出上与桑代克和巴甫洛夫的区别 2.格思里对刺激、反映的理解 3.邻近条件作用学习理论及其对学习实质的解释 4.格思里的学习律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 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复习要点(王振 宇 主 编 )

第五章幼儿个性因素及发展 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 一、概念 1、个性:所谓个性是指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 3、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特征。 二、问答题 1、个性的基本特征:独特性、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稳定性与个性的社会性。 2、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根据气质的特性和每种气质类型神经过程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几种典型的气质类型的主要特征。 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黏液质:稳重有余而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弱,孤独,行动迟缓。 3、如何看待气质类型: 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和对环境的适应。 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 4、幼儿气质的发展特点: (一)幼儿气质出现个别性1.容易抚养型的儿童。2.难以抚养型的儿童。3.缓慢发动型的儿童。(二)幼儿气质可能发生变化 (三)幼儿的气质可能出现“掩蔽”现象。 5、幼儿的气质和教育: (一)设计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活动。 首先,组织幼儿活动要动静结合。 其次,活动形式既要安排集体活动,也要安排个人自由活动。 (二)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负面教育为辅。 (三)平等地关注不同气质的儿童。 (四)有差别地进行气质补偿教育。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性格 一、概念:

(完整word版)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看见”、“听到”、“想象”、“记忆”是( )。 A.心理过程 B.心理状态 C.个性特征 D.能力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 A.需要、兴趣、理想 B.认识、评价、体验 C.世界观、动机、爱好 D.能力、气质、性格 3、( )的顺序性为儿童心理活动的出现与发展的顺序性提供了基本前提。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 D.教育 4、“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说明了( )。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C.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D.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5、幼儿期是在以下哪个年龄段范围内?( ) A.1岁~3岁 B.出生~1岁 C.7岁-12、13岁 D.3岁~6、7岁 6、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是( )。 A.脑的成熟 B.遗传素质 C.实践活动 D.教育 7、狼孩阿玛拉和卡玛拉的经历主要反映了( )又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实践活动 8、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的实验说明(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 A.遗传素质 B.生理成熟 C.实践活动 D.环境和教育

9、心理是人脑对( )。 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 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映 10、人的心理现象划分没有包括( )。 A.注意 B.动机 C.心理过程 D.个性 11、推动人的活动并使人的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是( )。 A.意识 B.心理 C.动机 D.意志 1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最活跃的主观因素是( )。 A.幼儿的需要 B.幼儿的能力 C.幼儿的性格 D.幼儿的行为习惯 13、在一定程度上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起主导作用的是( )。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生理成熟 14、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15、大脑部分受损伤,心理活动就出现障碍。这说明()。 A.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B.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C.心理是在客观现实中发生发展的 D.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 A.认识过程 B.注意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2、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观因素包括幼儿全部的心理活动,具体说有( )等。 A.幼儿的能力 B.幼儿的性格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第一节,这种体验分为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情绪和情感的关系2 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作用 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 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 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C.A.表征 B.表象 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D.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都不是 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第二节 情境性A. B.暂时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始情绪包括1 发生时间较早D. 稳定性 B.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价值。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历两个阶段 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5、第三节 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__________6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8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3、________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过渡阶段。2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10、4、在___________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 5、_________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D.焦虑恐惧 C. 笑 A.哭 B. 6、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 C. B. 第三周的新生儿两三个月的婴儿 D. 四个月 A.两周内7、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8、_____________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幼儿心理学教案 第一章

第一章初识幼儿心理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幼儿心理的研究对象以及心理的实质 2.掌握基本的心理现象以及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3.初识幼儿心理学,萌发对心理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材、教案、教PPT 教学重难点: 掌握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 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导入 1.提问导入:引发学生思考 (1)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学吗?你知道哪些心理现象? (2)什么是幼儿心理学? 二、新授 (一)、心理学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1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心理现象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能力 个性气质 性格

动机: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例1:用手拉砝码实验 p5 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就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主要体现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同样所看所说所想都是客观现实在不同人脑的反映,只不过不同的人经历、环境、遗传素质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客观现实不同人反映会有所不同。这也是说心理反映具有能动性。 3.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都是对客观现实反映,但反映程度、效果会有差异,这就是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积极、主动、有选择地反映现实或反作用于现实。 例2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有人说绕道,有人说游过去,但商界奇才含笑不语,很久才说为什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他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曾想的。而此故事中不同人的想法则反映出每人能动性不同。 三、总结复习,抽查学生识记情况 1.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3.心理的实质 四、作业布置 1.什么是心理现象及其划分 2..心理的实质 教学反思:

幼儿心理学第五章说课材料

第一节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 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 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

教育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理论习题答案

112.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 C) A.老鼠打洞 B.吃酸的东西会流唾液 C.儿童模仿电影中的人物 D.蜘蛛织网 113.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铃声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铃声是( A)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14.第一个将巴甫洛夫的研究结果作为理论基础的人是(D) A.斯金纳 B.桑代克 C.班杜拉 D.华生 115.“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句话出自( D) A.科尔伯格 B.皮亚杰 C.米尔顿 D.华生 116.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了(D )的学习。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态度 117.学习的“试误说”是由( C)提出来的。 A.苛勒 B.杜威 C.桑代克 D.班杜拉 118.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这不利于学生学习,其做法依据的是学习的(A ) A.准备律 B.练习律 C.效果律 D.条件反射 119.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D) A.准备律 B.练习律 C.动机律 D.效果律 12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21.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A ) A.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B.经典条件作用理论 C.精神分析理论 D.认知理论 122.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B )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7章 )

` 第7章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名词解释 1.学习动机 2.自我效能感 3. 自我提高内驱力 4、附属内驱力 二、选择题 1.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 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 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 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一般动机 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 6.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 形曲线关系 7.由于生物老师讲课富有激情,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此学习动机属于()。 A. 近景间接性 B. 远景直接性 C. 远景间接性 D. 近景直接性 8.小刘为了得到老师和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他的学习动机是()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 9、教师常用表扬,称赞等方式,激励学生学习进步,其针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自我效能感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强化理论 D.动机归因论 10.韦纳的成就归因理论认为,个体进行成败归因有四个基本因素,各个因素按其特征可分为原因源、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其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是什么()。 A.能力 B.努力 C.难度 D.运气 11、一般而言,把学习成败归因于以下哪一因素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 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12、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A.学习需要 B.动机归因 C.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E.自我效能感 13. 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的动机。 A.追求利益B.追求刺激C.避免困难D.避免失败 14.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B.读书是一种乐趣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5.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E.直接动机 16. 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B.50%C.75%D.100% 三、简答题 1、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2、简述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内驱力。 3、简述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四、论述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三章整理

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 1、母亲的体重 ?若体重超过正常体重的25%,就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母亲过于肥胖对于胎儿的主要影响是:肥胖的母亲易患高血压。 ?若低于标准体重的25%就被认为过瘦。过瘦的母亲往往缺乏营养,她们在怀孕后很容易出现以下几种疾病:1. 贫血2. 肌肉痉挛3. 甲状腺肿。 2、母亲的身高 如果母亲的身高只有140厘米左右,就会影响胎儿发育。 过矮及骨架过小的母亲还会面临产出困难。在医疗技术较差的情况下,会造成胎儿死亡,严重者造成母婴双双死亡等等。 3、母亲的孕史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妇女有过四次以上孕史,她再怀孕会有更多的危险性,她的孩子更容易是低体重儿或死胎。 4、母亲的营养 如果在怀孕早期母亲营养不良,有可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可能生出低体重儿(低体重儿和新生儿死亡有较高相关)。胎儿的大部分营养来自母亲当时的食物供给,而非她的脂肪贮存。 5、Rh因素 ?在人类,存在两种Rh因子,Rh阴性(Rh-)和Rh阳性(Rh+)。一个人的红血球能和抗RH 抗体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阳性,不能凝集成块的称为RH阴性。 ?据报道(1941) ,患有胎儿溶血症孩子的母亲通常是Rh阴性,而孩子的父亲和孩子自己是Rh阳性。孩子的Rh阳性细胞,少量地从胎儿的循环中逸出,进入母体,刺激母亲产生抗体。这些抗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进入胎儿体中,使胎儿的红血细胞凝集或破坏,造成胎儿的各种严重异常或死亡。 Rh阴性妇女所生的第一胎孩子往往正常,因为第一次怀孕中很少发生致敏作用。新生儿溶血症往往在第二胎以后的Rh+胎儿中产生。患上新生儿溶血症的儿童,通常会在生后不久死亡或终生耳聋和大脑麻痹等。 6、母亲的年龄 超龄:一般认为,生育的最适合年龄是在20多岁,35岁以上通常被认为是“超”龄的界限。过了这个年龄,危险将会明显增加。 ?1. 由于母亲年龄增高,发生唐氏综合症(2l——三体综合症)的机会增多; ?2. 35岁以后生第一胎,会使分娩时间过长和死胎增多。当然,母亲的整个身体条件是很关键的。 年龄太小:15岁以下(也有人认为18岁以下)生育,认为是年龄太小。因为这些母亲们尚未完成自身的发育,所以,她们产出低体重儿、死胎、分娩困难等机会均高于正常孕妇。 ?约23、24岁~27、28岁是生育的较好时机。 7、母亲的疾病 许多病毒能损伤胎儿,如风疹、伤寒、白喉、梅毒和淋病等。 8、母亲的情绪状态 精神压力对胎儿的影响 ?精神压力包括担心和焦虑等。在怀孕期间过度担心和焦虑的妇女往往会发生高血压,高血压常发生在怀孕的最后3个月。 ?精神压力来自于许多方面,其一是怀孕本身;有家庭遗传病史;还有夫妻关系;极端情绪

(完整word版)幼儿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第一章绪论 民勤职专杨帆 一、填空题 1、恩格斯曾把丰富多彩的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2、动机的基础是人在。人的动机是在各式各样的的基础上产生的。 3、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开始于。 4、我们在感觉和思维、想象的时候,都要聚精会神集中。 5、心理过程包括、、。6认识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包括、、、、。 7、遗传特性也叫。 8、正常的是幼儿心理发展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9、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证明,人的 对儿童学习技能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10、关键期是奥地利生物学家提出的。 11、环境包括和。 12、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 13、心理的实质是。 14、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15、儿童生长发育的顺序是,其次,然后 ,最后。

16、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是先,然后,再, ,,最后才。 17、意识的东西是在作用下,在这种物质中产生的。 18、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主要是指和 的作用。 19、心理是人脑的。 20、心理是对的反映。 21、是心理的内容与源泉。 22、人的心理反映和镜子里的反映不同,人的心理活动具有。 23、和的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直接的自然物质前提。 24、具体的和是形成幼儿个别差异的最重要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 A、动机 B、心理过程 C、思维 D、个性 2、心理过程包括() A、记忆过程 B、认识过程 C、情感过程 D、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情感 4、下列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感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5、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 A、遗传 B、生理成熟 C、环境和教育 D、幼儿自身的心理和幼儿活动 三、名词解释 1、幼儿心理学: 2、心理现象: 3、心理过程: 4、动机: 5、关键期: 6、遗传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心理学第三章知识点梳理 第一节 1、人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体验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种体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例题:⑴关于情绪和情感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情感要受情绪的制约和调节 B.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C.情感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情绪是情感的本质内容 D.同一种情感在不同条件下,情绪表现一样 3、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例题:⑴下列特点属于情感的是() A.情境性 B.暂时性 B.稳定性 D.发生时间较早4、情绪和情感的作用 例题:⑴比起早上来园时跟老师说“早上好”,许多孩子先学会离园时说“再见”,这表现了情绪情感的() A.动机作用 B.对认知发展的作用 C.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D.对儿童个性形成的左右 ⑵情绪的外部表现叫() A.表征 B.表象 C.情感 D.发生时间较早 ⑶人在得意时“摇头晃脑”,紧张时“坐立不安”,悔恨时“捶胸顿足”这表现了人的() A.面部表情 B.体势表情 C.言语表情 D.都不是 第二节 1、原始情绪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_________。 3、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具有重要的_________价值。 4、________是婴儿与成人交往和沟通的基本手段。 5、__________的新生儿出现清醒时间的诱发笑 6、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 7、四个月左右,婴儿出现______________。 8、四个月左右开始,婴儿出现与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 9、____________的婴儿开始怕生。 10、2岁左右的婴儿开始出现与___________相联系的恐惧情绪。 例题⑴新生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是() A.哭 B.笑 C.恐惧 D.焦虑 ⑵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的时间是() A.两周内 B.第三周的新生儿 C.两三个月的婴儿 D.四个月 ⑶婴儿出现怕生现象是在() A.1个月 B.4个月 C.六七个月 D.2岁 11、_______________是指婴幼儿对陌生人的警觉反应。 12、孩子语气依恋对象分离时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称为_____________。 13、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14、分离焦虑容易引起儿童____________下降。 例题⑴下列关于幼儿分离焦虑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类焦虑的出现,与孩子的不安全感有关 B.分离焦虑的出现,具有特殊的适应意义 C.长时间的分离焦虑,对婴幼儿会产生深刻的心理影响 D.儿童的分离焦虑通常经历两个阶段 第三节 1、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在_3_岁前儿童的情绪反应的动因中,_____________是否得到满足是主要动因。 3、________幼儿,情绪动因处于从主要为满足生理需要向主要为满足社会性需要的过渡阶段。 4、在___________班幼儿中,社会性需要的作用越来越大。 5、_________是情绪的外部表现。 6、儿童表情社会化的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____。 7、幼儿对表情的识别和对情绪的理解,受到_______________的制约。 8、_____________是幼儿学会运用表情的主要途径。 9、儿童理解表情的能力_________运用表情的能力。 10、情绪和情感的丰富化有哪些表现?

第一章 幼儿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幼儿心理学 2、幼儿期 3、环境 4、观察法 5、谈话法 6、问卷法 7、测验法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幼儿心理学研究是研究幼儿期(3——6、7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幼儿心理发展理论;(2)幼儿发展各阶段的心理特点;(3)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规律。 2、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1)幼儿心理发展的动力(2)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遗传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必要物质前提;第二,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对幼儿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第三,教育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对幼儿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 第一,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实质。第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第三,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的划分。第四,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敏感期。 3、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 4、研究幼儿心理的常用方法 着重掌握这些方法优点及其需要注意的方面。 (1)观察法。(2)谈话法。(3)问卷法。(4)测验法。(5)实验法 二、掌握 (一)名词 1、遗传 2、纵向研究 3、横向研究 4、实验法 5、关键期 (二)问题 1、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2)实践意义 2、研究幼儿心理的基本方式 (1)纵向研究(2)横向研究 第二章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概况 一、重点掌握问题 1、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 2、西方幼儿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向 (1)大量开展儿童早期的研究。(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重视。 (3)皮亚杰的理论获得新发展。(4)实际应用方面出现了新的领域。 (5)研究技术不断现代化,生命学运动出现。 二、掌握问题 前苏联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三、了解问题 我国幼儿心理学的研究 第三章游戏与幼儿的心理发展 一、重点掌握 (一)名词 1、游戏 2、角色扮演 (二)问题 1、游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2)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至第三章(1)

高一年级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1.狭义的教育是()。 A.终身教育 B.学校情境中的教育 C.继续教育 D.成人教育 2.一般情况下,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是()。 A.网络教育 B.多媒体教育 C.幼儿园教育 D.继续教育 3.发展既包括人的发展,也包括事物或整个()的发展。 A.自然界 B.植物界 C.社会 D.动物界 4.幼儿期是()。 A.3-6、7岁 B.6、7-11、12岁 C.11、12-14、15岁 D.14、15-17、18岁 5.我国心理学家()提出划分心理的发展阶段。 A.弗洛伊德 B.黑格尔 C.朱智贤 D.格塞尔 6.()期是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 A.婴儿 B.幼儿 C.中年 D.老年 7.认知即()。 A.吃饭 B.睡觉 C.认识 D.喝水8.()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 A.占卜 B.直观 C.感觉 D.记忆 9.()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A.个性 B.爱情 C.亲情 D.友情 10.()是指个体体外一切能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因素。 A.精神 B.环境 C.心理 D.身体 11.遗传与环境()。 A.互不相干 B.有点联系 C.相互影响 D.毫无关系 12.教育是一种()环境。 A.自然 B.崩溃 C.放荡 D.社会 13.幼儿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关键是教师能否激发幼儿的()性。 A.被动 B.滞后 C.劣根 D.主动 14.()是幼儿进行学习的最佳方式。 A.骂人 B.打架 C.游戏 D.撒娇 15.()学习是人类进行社会学习的一种典型方式。 A.终身 B.继续 C.活动 D.观察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 幼儿的注意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幼儿的注意 注意是心灵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东西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教育家) 讲新课之前,先听两则小故事,听完同学们说感受: 会走路的黑板 会走路的“黑板” 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动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题还没有做完,他不知不觉地追随在“黑板”的后面计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觉得追不上了,这时候他看见街上的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发现那块会走动的“黑板”原来是一辆黑色的马车车厢的背面。 香喷喷的大馍蘸墨 古时候有一个人酷爱书法,传说有一次书童唤他吃饭,可是几次都没有唤动,那书童干脆将一盘大馍和一碟蘸馍吃的蒜泥端到他的写字台上,又催他吃。而他是越写越过瘾,嘴上嗯嗯地答应着书童,手仍然挥毫不停,书童无奈,只好禀告夫人。夫人来到书房,只见他站在那里,右手执笔写字,左手抓着大馍,蘸着墨水,吃得津津有味,还连连称赞夫人的厨艺:“好吃,好吃!”他就是晋代的“书圣”王羲之。 听完说感想,你们有没有因为专注做一事而闹笑话的事情。 一、注意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注意的概念 注意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能动的积极的状态。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注意。 我们通常所说的“专心致志”、“聚精会神”主要就指“注意”

(二)注意的基本特点 指向-对认识过程的选择(方向) 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地朝向一定对象。指向性可保证我们的心理活动去清晰而准确地把握某些事物。37 集中-对客体反映的更为鲜明、清晰、确切(程度)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集留在一定对象上的紧张度和强度。38注意的集中性保证了我们对注意对象有更深入完整的认识。 如:牛顿一边考虑他的物理问题,一边煮鸡蛋,结果把手表当做鸡蛋煮。巴普洛夫在他的实验室同女友谈话,竟把女友的手像动物一样捆在实验台上。 注意时的外部表现: 1.适应性运动:侧耳倾听、目不转睛、眼睛朝着一个方向“呆视” 2.无关运动的停止:注意时,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3.呼吸运动的变化:呼吸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说,吸得短,呼得更长。 一般来说,姿态端正,面部表情严肃,目光注视老师的学生是集中注意的表现,而 懒洋洋的状态、东张西望的眼神或表情凝滞、呆若木鸡,常常是不注意的表现。 (二)注意与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人的其他心理活动相伴随而进行的。注意总是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独立存在。 如:注意着什么的时候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