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lab动画演示机械波传播中质点不随波迁移-精选文档

Matlab动画演示机械波传播中质点不随波迁移-精选文档
Matlab动画演示机械波传播中质点不随波迁移-精选文档

Matlab动画演示机械波传播中质点不随波迁移

Particle does not Move with Wave in Mechanical Wave Propagation Showed by Matlab Animation

CHANG Jian[1], WANG Li[2], DING Zhiyong[1]

([1]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s,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41;

[2]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stitute,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41)

Based on the Matlab data visualization function, uses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to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phenomenon, through the Matlab animation demonstration mechanical wave spreading process in the particle along with the wave migration, does not cause the teaching vivid image, opened certain promoter action to the phys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1 引言

1.1 物理实验中使用Matlab的意义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教学或者科研中,获取计算机的帮助已不再是新的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如能利用动画来描述一个物理现象,或一条物理规律肯定会使学生大开眼界,同时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教学中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此

时再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小问题让学生们思考的话,教学效果自然不在话下。当然,有很多软件能够实现动画,但是这些软件不能定量的描述,都不够精准,不够科学。近年来,Matlab因其具有很好的数据处理功能及强大的绘图功能而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Matlab的强大的可视化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形象的描述,而且可以定量的刻画运动中的相关物理量。本文将介绍机械波传播过程中质点不随波迁移的理论分析,Matlab语句及动画的实现和对本次Matlab动画的总结。以期将该演示动画应用于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1.2Matlab简介

Matlab是Matrix和laboratory的前三个字母的组合,因此,又有“矩阵实验室”之称。它起初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计算机主任Cleve Moler编写的fortran子程序库接口程序,目的是方便学生在线性代数中的运算。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和不断的完善,它已由当初的“矩阵实验室”发展成为一种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全新的计算机高级语言。①

数据的可视化是Matlab的一项重要功能,可视化方法包括二维图和三维图。其中的动画更能形象的描绘函数在某个区间内的极值,变化区间以及变化趋势,通过数据可视的方法,工程科研人员可以对自己的样本数据分布,趋势特性有一个直观的了解。②

本文就是利用Matlab动画形象的描绘振动介质中质点不随波迁移这一实验事实。

2 质点振动的理论分析

2.1 机械波的形成

产生机械波的条件:(1)振动的振子;(2)传播机械波的介质。

所谓介质是可以看作由大量的质点构成的,且相邻的质点间存在相互作用力的能够传播机械波的物质。当介质中的某一个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形成机械波。③

2.2 质点振动的微分方程及其解④

机械波传播中,每个质点振动,由回复力F = - cx,以及牛顿第二定律:F = ma,即有微分方程:m+ cx = 0 (1)令k2 = ,(1)式化为 + k2x = 0(2)

反映质点运动规律的函数x = x (t)是满足微分方程(2)及初始条件:的特解

方程(2)的特征方程为r2 + k2 = 0,其根r = ??ik是一对共轭复根,所以

方程(2)的通解为:x = c1coskt + c2sinkt

应用初始条件,定出c1 = x0, c2 = 。因此,所求的特解为:x = x0coskt +sinkt (3)

方程可进一步写为x = Acos (kt + )(4)

其中且tan =

至此,我们已经解出质点振动随时间的关系,采用更为一般的波动方程的记法:x = Acosk(t + )(5)

该方程即是波动方程的完整表述:⑤

(1)若x取一定值x',则该方程刻画在x'处的质点的振动周期图;

(2)若时间t取一定值,则该方程描述t时刻的波形图。

3 Matlab实现动画

3.1Matlab的动画原理⑥

在Matlab中,每一个图形元素就是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有唯一一个相应的句柄标识符,并且每个对象都有一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的属性,对象的属性反映了对象的特征,通过修改这些属性,用户可以灵活地改变、调整图形对象显示的方式。Matlab句柄图形的这一基本思想就是它实现动画功能的基本方法和重要原则。句柄图形的引入涉及设置函数的应用,常用的有set函数和line函数。EraseMode是制作动画时非常关键的一个属性,其擦除属性的设置主要有四个可选值: (1)“normal”,缺省值,计算整个画面的数据,重画整个图形,这种模式产生的图形最准确,但是速度最慢,(2)“back-ground”,将旧对象的颜色变为背景颜色,实现擦除,这种模式将损坏被擦除对象下面的对象,但新对象会正确着色;(3)“none”,不做任何擦除;(4)“xor”,只画与屏幕颜色不一致的新对象点,只擦除与屏

幕颜色不一致的原对象点,该方式不损坏被擦除对象下面的对象,因而用的较多,而且速度也较快。

3.2 实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动画

由(5)式,要用Matlab实现动画,原理是很缓慢的画出对应时刻的图形再拼接在一起,原有的形状或原有图形被擦除掉,这要用到Matlab中EraseMode动画中的擦除模式“xor”和set 函数。Set函数的条用格式为:set(句柄,属性名1,属性值1,属性名2,属性值2,…)。

振动的方程利用Matlab动画实现,设置一个句柄图形结合for循环实现动画过程,程序如下:

h = plot(t,A*cos(w*t+a),'EraseMode','xor')%设置一个句柄函数并为动画选择擦除方式

set(gcf,'position',[50 40 1300 750])%将图形显示的位置设置在[50 40 1300 750]%对应数值表示为在离屏幕的左边50,下边40,图形界面的宽1300,高750

for i=1:1080%设置循环每次移动1/180以实现动画

y=A*cos(w*t+a+i/180)

set(h,'ydata',y)%返回句柄绘图

Drawnow

3.3 实现介质中某个质点不随波迁移的动画

由波动方程x = Acos (kt + )知道,不在同一位置的质点由于相位的差异,质点振动的步调不一致,振动的状态相差|1 -

2|(其中1,2为不同振子振动的初相),可以利用在函数中加上一个相位使某一处的相位与要保证相同的位置处的质点的振动完全相同。⑦

在此,用for循环结合作图函数plot作出不同相位的两个质点的振动图象。本文选取处x1 = 2*pi和x2 = 7*pi的两个质点(应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任意处的质点,比如设置x3 = 2*pi/3处的质点,要使其与振动波形步调相同的话,只要相应的加上2*pi/3即可)。程序如下:

for i=1:1080

plot(2*pi,A*cos(a+i/180+2*pi),'ro','EraseMode','xor')

plot(7*pi,A*cos(a+i/180+7*pi),'mo','EraseMode','xor')

3.4 动画演示效果图(见图1)

4 结语

使用Matlab语句实现动画效果比C语言或Fortran语言要简单、迅速、直观、生动、形象。

只要在原语句中添加函数,或者改变参数,就可得到不同的图形,也可以在同一图形窗口中绘制多个图形进行图形对比,分析。本文讨论了基于Matlab 动画实现的原理以及在机械波传播中的应用,通过本文,熟悉了Matlab 绘图的方法,和句柄函数及for循环的应用,实现了Matlab 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在课

堂上营造了浓厚的物理学习氛围,收到良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资助: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物理与电子开放实训基地(项目号20100634)

注释

①王正林,刘明.精通MATLAB7.0[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0.

②陈光,毛涛涛,王正林等.精通matlabGUI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

③李惠彬.振动理论与工程应用[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9.

④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⑤漆安慎,杜婵英.力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⑥郑凤川.用Matlab动画演示几何图形的几种方法[J].自贡:教科园地,2008.

⑦钟季康,鲍鸿吉.大学物理习题计算机解法--matlab编程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

附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海高一物理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4)三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波动图像: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________________相对平衡位置的________。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⑤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2)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研究对象一个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的质点 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内容 图象 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图象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 变 一个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 例3、一列简谐波在x轴上传播,其波形图如图7-32-4所示,其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t1=0,t2=时的波形,求⑴这列波的波速 ⑵若波速为280m/s,其传播方向如何此时质点P从图中位置运动至波谷位置 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

练习2、如图7-32-5所示,甲为某一波在t=时的图象,乙为对应该波动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⑴说出两图中AA’的意义 ⑵说出甲图中OA’B图线的意义 ⑶求该波速v= ⑷在甲图中画出再经时的波形图。 % ⑸求再经过时P质点的路程s和位移。 练习题: 1.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下列有关介质中质点的振动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在介质中做自由振动 B.质点在介质中做受迫振动 · C.各质点的振动规律都相同 D.各质点的振动速度都相同 2.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 B.振源左右振动形成的波是纵波 C.振源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形成的是横波 D.在固体中传播的波一定是横波 3.传播一列简谐波的介质中各点具有相同的( )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用matlab制作简单仿真动画

用matlab制作简单仿真动画,并生成.avi格式的电影文件 MATALB知识点2008-05-01 13:17:54 阅读15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第一种形式:利用for循环,在一定时间内控制图形窗口图像的显示,产生一段动态的演示过程: 如下: set(gcf,'color','green'); grid on; set(gca,'zlim',[-10,10]'); set(gca,'xlim',[-10,10]); set(gca,'ylim',[-10,10]); for i=1:10 set(gca,'view',[-i*3.75,3*i] ); pause(0.2); end 第二种形式:利用moviein和movie函数,现将生成的动画存入一个由movien 函数定义的数组中,每一帧为数组的一个元素,最后用movie重复演示,movie后面的数字代表演示次数。 x=[-30:0.2:30]; y=[-30:0.2:30]; [x,y]=meshgrid(x,y); n=5; M = moviein(n); for i=1:n z=sin(sqrt(2*(x).^2+2*(y).^2)-2*pi*i/10); zz=plot3(x,y,z,'parent',gca); mesh(x,y,z); grid on; colormap([0,0.9,0.5]); light('position',[1,1,2],'style','local','color','white'); material([0.5,0.4,0.3,10,0.3]); set(gca,'zlim',[-10,10]'); M(i)=getframe(gca); end movie(M,20) 创建电影剪辑文件,并存储起来,如下: aviobj=avifile('文件名.avi','fps',3);%定义一个avi文件, %AVIOBJ = AVIFILE(FILENAME,'PropertyName',VALUE,'PropertyName',VALUE,...) %各属性详细说明见matlab帮助 for i=1:n %在当前窗体上生成一帧图像

最新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编稿:门俊涛责编赵一平: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概念和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2.知道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同时波也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 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知道什么是横波中的波峰和波谷、纵波中的疏部和密部。 4.理解波速的意义,知道决定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的因素以及它们三者的关系。 5.理解机械波的图象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及传播过程的特征。 2.机械波的图象及其意义。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要点诠释: 1. 介质 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

2.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3.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要有波源;(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介质。 注意: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不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4.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受迫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相同,各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能量的一种形式。 5.波的分类 波按照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其波形为凹凸相间的波。凸起的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有趣的MATLAB动画演示程序汇总

MATLAB 动画演示程序汇总 1.弹性蹦球演示程序 figure(1);%定义函数 axis([-5.1,5,-0.05,1.05]);%绘制二维图形 hold on;%保持当前图形及轴系所有的特性 axis('off');%覆盖坐标刻度,并填充背景 %通过填充绘出台阶及两边的挡板 fill([4.12,4.22,4.22,4.12],[-0.05,-0.05,1.05,1.05],'y'); fill([-5,-3.2,-3.2,-5],[-0.05,-0.05,0,0],'g'); fill([-3.2,-2.8,-2.8,-3.2],[-0.05,-0.05,0.2,0.2],'g'); fill([-3.2,-1.4,-1.4,-3.2],[0.2,0.2,0.25,0.25],'g'); fill([-1.4,-1,-1,-1.4],[0.2,0.2,0.45,0.45],'g'); fill([-1.4,0.4,0.4,-1.4],[0.45,0.45,0.5,0.5],'g'); fill([0.4,0.8,0.8,0.4],[0.45,0.45,0.7,0.7],'g'); fill([0.4,2.0,2.0,0.4],[0.7,0.7,0.75,0.75],'g'); fill([2.0,2.3,2.3,2.0],[-0.05,-0.05,0.75,0.75],'g'); fill([2.3,4.12,4.12,2.3],[-0.05,-0.05,0,0],'g'); %x2=line([-5,5],[0.25,0.25],'color','g','linestyle','-', 'markersize',50)%设置台阶边框线,颜色,擦试方式 %line([-5,5],[0.5,0.5],'color','b','linestyle','-', 'markersize',50)%设置球与地面接触面的颜色,擦试方式 %line([-5,5],[0.75,0.75],'color','b','linestyle','-', 'markersize',50)%设置球与地面接触面的颜色,擦试方式 head=line(-5,1,'color','r','linestyle','.','erasemode','xor', 'markersize',60);%设置小球颜色,大小,线条和擦试方式 %body=line(-5,1,'color','b','linestyle','-','erasemode','none'); %描绘轨迹线 %设置初始条件 while 1 t=4; dt=0.001; w=0; dw=0.001; w=0;%设置球弹起的初始位置 %设置球弹起的高度 while t<=4.12 t=dt+t; if w<=1 w=dw+w; else w=-1;

MATLAB程序设计报告--基于MATLAB动画播放及音乐播放

《MATLAB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基于MATLAB的动画演示 及背景音乐插入 专业:2011级通信工程 姓名(学号):储兆雄1162310213 邓少林1162310214 徐凯越1162310223 指导教师:倪建军(博士/副教授) 时间:2013年12月20日

目录 1、设计目的 2、总体设计 3、具体设计(功能实现) 4、结果分析 5、改进方向 6、心得体会 文献 附录

1、设计目的 学会运用matlab工具箱实现matlab GUI设计,处理动画运行,以及添加背景音乐,并实现其动态操作,如继续、暂停等功能。 2、总体设计

主要包括:动画模块,音乐模块,动画显示模块 3、具体设计(功能实现) 1) 动画模块 (1)打开动画文件:从文件打开对话框选择动画程序,实现动画播放的可选择性 程序实现代码如下: function btnvopen_Callback(hObject, eventdata, handles) % hObject handle to btnvopen (see GCBO) % eventdata reserved - to be defined in a future version of MATLAB % handles structure with handles and user data (see GUIDATA) global vfname %动画文件名 [vfname vpname vindex]=uigetfile('*.m','choose moive file'); len=length(vfname); if vindex set(handles.txtvname,'string',vfname(1:len-2)) end 打开对话框效果如下:

MATLAB动画演示效果

MATLAB动画演示效果一 %曲柄滑块机构 hf=figure('name','曲柄滑块机构'); set(hf,'color','g'); hold on axis([-6,6,-4,4]); grid on axis('off'); xa0=-5;%活塞左顶点坐标 xa1=-2.5;%活塞右顶点坐标 xb0=-2.5;%连杆左顶点坐标 xb1=2.2;%连杆右顶点坐标 x3=3.5;%转轮坐标 y3=0;%转轮坐标 x4=xb1;%设置连杆头的初始位置横坐标

y4=0;%设置连杆头的初始位置纵坐标 x5=xa1; y5=0; x6=x3;%设置连轴初始横坐标 y6=0;%设置连轴初始纵坐标 a=0.7; b=0.7 c=0.7 a1=line([xa0;xa1],[0;0],'color','b','linestyle','-','linewidth',40); %设置活塞 a3=line(x3,y3,'color',[0.5 0.6 0.3],'linestyle','.','markersize',300);%设置转轮 a2=line([xb0;xb1],[0;0],'color','black','linewidth',10);%设置连杆 a5=line(x5,y5,'color','black','linestyle','.','markersize',40);%设置连杆活塞连接头 a4=line(x4,y4,'color','black','linestyle','.','markersize',50);%设置连杆连接头 a6=line([xb1;x3],[0;0],'color','black','linestyle','-','linewidth',10); a7=line(x3,0,'color','black','linestyle','.','markersize',50);%设置运动中心 a8=line([-5.1;-0.2],[0.7;0.7],'color','y','linestyle','-','linewidth',5);%设置汽缸壁 a9=line([-5.1;-0.2],[-0.72;-0.72],'color','y','linestyle','-','linewidth',5);%设置汽缸壁 a10=line([-5.1;-5.1],[-0.8;0.75],'color','y','linestyle','-','linewidth',5);%设置汽缸壁 a11=fill([-5,-5,-5,-5],[0.61,0.61,-0.61,-0.61],[a,b,c]);%设置汽缸气体 len1=4.8;%连杆长 len2=2.5;%活塞长 r=1.3;%运动半径 dt=0.015*pi; t=0; while 1 t=t+dt; if t>2*pi t=0; end lena1=sqrt((len1)^2-(r*sin(t))^2);%连杆在运动过程中横轴上的有效长度 rr1=r*cos(t);%半径在运动过程中横轴上的有效长度 xaa1=x3-sqrt(len1^2-(sin(t)*r)^2)-(r*cos(t));%活塞在运动过程中的右顶点坐标位置xaa0=xaa1-2.5;%%活塞在运动过程中的左顶点坐标位置 x55=x3-cos(t)*r;%连杆在运动过程中横坐标位置 y55=y3-sin(t)*r;%连杆在运动过程中纵坐标位置 set(a4,'xdata',x55,'ydata',y55);%设置连杆顶点运动 set(a1,'xdata',[xaa1-2.5;xaa1],'ydata',[0;0]);%设置活塞运动 set(a2,'xdata',[xaa1;x55],'ydata',[0;y55]); set(a5,'xdata',xaa1);%设置活塞与连杆连接头的运动 set(a6,'xdata',[x55;x3],'ydata',[y55;0]); set(a11,'xdata',[-5,xaa0,xaa0,-5]);%设置气体的填充 set(gcf,'doublebuffer','on');%消除震动

6.2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测试卷——【高中物理模块】

6.2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配套训练 卷A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关系是() A.有振动必有波 B.有波必有振动 C.有振动不一定有波 D.有波不一定有振动 2.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横波和纵波都存在波峰和波谷 B.横波和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不同,因此,这两种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 C.地震中形成的彼,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D.横波与纵波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在以下各种波中,属于机械波的有() A.水波B.光波C.无线电波D.地震波 4.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介质中的质点是随波迁移 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迁移 C.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随波传递 D.介质的质点每完成一次全振动,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较远处的人也能闻到香水味,是由于香水随声波传播的原因 B.掉到池塘中心的皮球,不能通过搅动水来使它靠岸 1

2 C .地震波中有横波,也有纵波,是一段时间只有横波,另一段时间只有纵波 D .纵波中的疏部和密部是介质中的质点原来就分布好的,是固定不动的 6.下图所示为一列向左传播的横波某时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质点c 、e 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B .质点d 、e 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C .质点a 、b 、c 的振幅相同 D .质点a 、e 、c 的振动速度为零 7.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 传播,已知A .B 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3m ,且在某一时刻,A .B 两质点的位移均为零,A .B 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这列横波的波长可能是( ) A .3m B .6m C .2m D .4m 8.如图所示为一横波的波形曲线,向右传播,从图中可知( ) A .振幅为2cm B .x =1m 处质点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 C .x =3m 处质点的位移为零,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x =4m 处质点的位移为2cm ,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 9.如图所示,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 , 振幅为4cm ,频率为2.5Hz ,在t =0时刻,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下 方最大位移处,则距P 为0.3m 的Q 点( ) A .在0.1s 时的速度最小 B .在0.1s 时的加速度最小 C .在0.1s 时的位移是 4cm

Matlab动画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计算物理 实验项目名称Matlab动画及其在物理中的应用 年级 09级 专业物理学 学生姓名 学号 理学院 实验时间:2012 年 4 月 4 日

学生实验室守则 一、按教学安排准时到实验室上实验课,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不准在室内打闹、喧哗、吸烟、吃食物、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不准做与实验内容无关的事,非实验用品一律不准带进实验室。 三、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或按要求写好预习报告),未做预习者不准参加实验。 四、实验必须服从教师的安排和指导,认真按规程操作,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仪器设备,特别是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和设施,如擅自动用或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损坏,应按规定赔偿,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五、实验中要节约水、电、气及其它消耗材料。 六、细心观察、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不得抄袭或随意更改原始记录和数据,不得擅离操作岗位和干扰他人实验。 七、使用易燃、易爆、腐蚀性、有毒有害物品或接触带电设备进行实验,应特别注意规范操作,注意防护;若发生意外,要保持冷静,并及时向指导教师和管理人员报告,不得自行处理。仪器设备发生故障和损坏,应立即停止实验,并主动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自行拆卸查看和拼装。 八、实验完毕,应清理好实验仪器设备并放回原位,清扫好实验现场,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并将实验记录交指导教师检查签字后方可离去。 九、无故不参加实验者,应写出检查,提出申请并缴纳相应的实验费及材料消耗费,经批准后,方可补做。 十、自选实验,应事先预约,拟订出实验方案,经实验室主任同意后,在指导教师或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十一、实验室内一切物品未经允许严禁带出室外,确需带出,必须经过批准并办理手续。

机械波的产生(教案)

D、机械波的产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周期运动》的第D节内容,《D机械波的产生》是在学习了《C机械振动》之后,对振动的群体性现象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探究。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属于周期性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诸多领域。 本节课的内容重在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下节课《E 机械波的描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二电学中的电磁波等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有:运动学相关知识、动力学相关知识、机械振动、周期运动等。 从生活中的有关机械波的例子入手,本节课逐步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机械波的理性认识,建立有关“机械波”、“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特点”等概念。 以教师的演示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机械波的形成条件、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分析得到有关机械波的相关知识。 本设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机械波的理性认识,通过对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知道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有意识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本节课属于基础性课程范畴,计划安排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普通班的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认识了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但对于机械波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观察的感性层面,并未形成理性层面的、较为系统的认知网络,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机械波的成因以及动态传播过程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能绘制横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3)知道横波。 (4)理解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波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提炼物理现象的特点,体会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演示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生活→物理→生活”的学习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2)培养学生通过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 (3)塑造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直线上波的形成过程. 2.理解什么是机械波,确认波是传播振动形式和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 4.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 (1)介质: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叫介质,它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中任意一种.可以把介质看成由许多质点构成,质点与相邻质点互相联系. (2)平衡位置:在没有外来振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波源:由于外来的扰动,在水、绳及空气的某一质点会引起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即为波源. (4)由于介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波源周围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获得能量后,再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5)尽管各个质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是各个质点振动的步调是不一致的,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离波源远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要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这就是说,在同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形成了凸凹相间(或疏密相间)的波形.2.均匀介质中的横波形成过程 波源(被手握住的绳端)上、下做简谐振动,如图. 水平均质绳上的振动传播过程,如图.

要点二、机械波形成的条件及分类 1.机械波形成的条件 (1)有持续振动的波源.(也叫振源) (2)传播振动的介质. 波源做简谐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形成简谐波. 2.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部分叫密部,分布疏的部分叫疏部. 要点诠释: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不能传播横波因为气体不能发生剪切形变,无法传播横波. 要点三、振动与波 2.振动与波动的区别 (1)从运动对象看: ①振动是一个质点或物体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往复运动. ②波动是在波源的带动下,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2)从运动原因看: ①振动是由于质点受回复力作用的结果. ②波动是由于介质中相邻质点的带动的结果. (3)从能量变化看: ①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对简谐运动来说,转化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②波传播过程中,介质里每一振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质点的机械能在最大与最小值之间变化,而每个质点在不断地吸收和放出能量,因而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3.“带动看齐”法分析质点的振动方向 在波的传播中,靠近波源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运动,离波源远的质点追随离波源近的质点.用“带动看齐”的思路可分析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一、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形成机械波要有物体机械振动,这个振动的物体叫做波源。还要有传播机械波的介质,如气体、固体、液体,但真空不能传递机械波。机械波是通过介质将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向外传播而形成的,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 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从局部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从整体看,介质中距波源较近的质点先振动,并且带动距波源较远的质点随之振动,向外传播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这个周期和频率就叫做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波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相同的,但它们振动的步调不同,在波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追随前面质点的振动,其步调总比前面质点滞后一些。 机械波分横波和纵波两种,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比如地震波就是二者混合而成的。其中纵波就会提前于横波到达灾区。 二、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 波长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反映了研究波的两种方法。从

振动的角度来讲,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如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从波传播的角度来讲,一个周期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做一个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就是介质中各个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它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波的周期和频率由波源唯一决定,与波传播的介质无关,并在波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 波传播的距离和所有时间的比叫波速。 由波长和周期的意义可以得出波的公式:T v λ =.波速是由介质的 性质决定的,与波源无关,不同介质波速不同。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周期和频率不变,波长与波在介质中的波速成正比,亦即波长将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 三、波的图象: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不同质点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不同的,介质 中某一点的振动位移既跟时间有关,又跟 它距波源的距离有关,为了表示波在介质 中的传播情况,通常选定某一时刻,用纵 坐标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横作标表示介质中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此时刻各质点位移矢量的末端,这就是该时刻波的图象。 波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波

Matlab动画程序 弹性蹦球演示过程

Matlab动画程序弹性蹦球演示过程 figure(1);%定义函数 axis([-5.1,5,-0.05,1.05]);%绘制二维图形 hold on;%保持当前图形及轴系所有的特性 axis('off');%覆盖坐标刻度,并填充背景 %通过填充绘出台阶及两边的挡板 fill([4.12,4.22,4.22,4.12],[-0.05,-0.05,1.05,1.05],'y'); fill([-5,-3.2,-3.2,-5],[-0.05,-0.05,0,0],'g'); fill([-3.2,-2.8,-2.8,-3.2],[-0.05,-0.05,0.2,0.2],'g'); fill([-3.2,-1.4,-1.4,-3.2],[0.2,0.2,0.25,0.25],'g'); fill([-1.4,-1,-1,-1.4],[0.2,0.2,0.45,0.45],'g'); fill([-1.4,0.4,0.4,-1.4],[0.45,0.45,0.5,0.5],'g'); fill([0.4,0.8,0.8,0.4],[0.45,0.45,0.7,0.7],'g'); fill([0.4,2.0,2.0,0.4],[0.7,0.7,0.75,0.75],'g'); fill([2.0,2.3,2.3,2.0],[-0.05,-0.05,0.75,0.75],'g'); fill([2.3,4.12,4.12,2.3],[-0.05,-0.05,0,0],'g'); %x2=line([-5,5],[0.25,0.25],'color','g','linestyle','-', 'markersize',50)%设置台阶边框线,颜色,擦试方式 %line([-5,5],[0.5,0.5],'color','b','linestyle','-', 'markersize',50)%设置球与地面接触面的颜色,擦试方式 %line([-5,5],[0.75,0.75],'color','b','linestyle','-', 'markersize',50)%设置球与地面接触面的颜

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篇一: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整理归纳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和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 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 波和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 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 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 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 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 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 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 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 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v/m s^- 1 传播方式和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 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 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 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 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 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 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 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 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 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 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 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 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 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波的形成与传播说课稿

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知识联系: 第一,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知道机械波具有的主要物理特征,掌握波动这一“群体运动形式”和振动这一“个别运动形式”的联系和区别,内容非常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第二,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既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是对前面机械振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又要与后面要学习的电磁振荡、电磁波、光波具有很多的共同规律及特征,所以波的形成与传播这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Ⅰ: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Ⅱ: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认识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Ⅲ: 知道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 (2)过程与方法 Ⅰ: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播放录像、模拟动画等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Ⅱ:通过问题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Ⅰ:通过多媒体技术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Ⅱ: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应对对策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而本节课要从研究单一质点的振动过度到研究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是使学生对波动形成与传播形成认识的有效手段。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主要采用形象、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高效率。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课件和实验的观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学生举例,激发兴趣 视频播放:木棍敲击水面,形成以圈圈的波纹向四周传去,这就是水波。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引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波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趁热打铁,请学生列举有关波的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二:新课推进——认识机械波形成的条件(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所举的波的例子中,大家能否说出它们在形成过程中都具备了哪些共同条件? 这里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同时可以再播放闹铃的振动在真空无法传播的视频,帮助学生总结得出机械波形成的条件:(1)波源(2)介质 教学环节三:对机械波深入认识--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这里告诉学生我们将以绳波为例来研究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谷速软件】matlab源码-电梯动画演示程序

figure('name','自控电梯'); axis([-2.0,15.0,-2.0,15.0]) hold on fill([-2,15,15,-2],[-2,-2,15,15],[0.5,0.2,0.3]); x1=[8 8 10 10]; y1=[6 0 0 6]; x2=[10 10 12 12]; text(-1,8,'上升','fontsize',10,'color','c'); text(4,8,'下降','fontsize',10,'color','c'); text(6,12.5,'控制电机','fontsize',10,'color','c'); text(12.5,3,'电梯','fontsize',10,'color','c'); text(5,4.5,'关闭','fontsize',10,'color','c'); text(5,1.5,'打开','fontsize',10,'color','c'); l1=line([2;5.5],[11;11],'color','c','linestyle','-','linewi dth',2); l2=line([2;2],[9;11],'color','c','linestyle','-','linewidth ',2); l3=line([1;1],[7;9],'color','c','linestyle','-','linewidth', 2); l4=line([3;3],[7;9],'color','c','linestyle','-','linewidth', 2);

2);%绘制导线 k1=line([2;1],[6;7],'color','r','linestyle','-','linewidth', 2);%单刀双掷开关 k2=line([4;5],[3;4],'color','b','linestyle','-','linewidth', 2);%单刀双掷开关 g1=line([7.7;8],[3;3],'color','b','linestyle','-','linewidt h',2); g2=line([7.7;7.7],[3;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g3=line([7.4;7.7],[2;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g4=line([7.4;7.4],[2;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g5=line([7.1;7.4],[2;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g6=line([7.1;7.1],[2;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g7=line([6.8;7.1],[2;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g8=line([6.8;6.8],[2;4],'color','b','linestyle','-','linewi dth',2);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第二章机械波 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2).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及其传播特征 (3).理解机械波与机械振动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机械波产生条件的探索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2).通过对绳波形成的观察,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通过对机械波传播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本节课从具体的绳波形成出发,归纳出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特点,呈现出从具体直观到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 【重点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分析 2.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归纳 3.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的关系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与课件辅助教学、小组讨论与归纳 【教学用具】 软绳、软弹簧、多媒体课件 【教材、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是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第二章《机械波》的第一节。本章属于高考选考部分,常与《机械振动》结合,以选择题形式出现,考察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以及波长、频率与波速的关系。主要是以波的图像为载体综合考察学生对波的理解、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在上一章《机械振动》中我们学习了受迫振动。而本节课首先以绳波为例,探究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接着以介质各质点做受迫振动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和传播规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及传播特点。因此,本节课既是对上一章知识的运 用和拓展也是后面学习波动图像的基础。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寻找生活中的波: 1.耳朵听见的各种声波(如:自然界的虫鸣鸟叫、人的嬉笑怒骂、吹拉弹 唱) 2?眼睛看到的被石块激起的水波,抖动绳子时的绳波、弹簧的弹簧波 3.亲生经历过但不愿再遇到的地震波,还如光波、电磁波等等 进行新课: 其实刚才提到的水波、声波以及地震波都是机械波,那么它又是怎么形成 的? 问题探究一:机械波的产生条件是什么? 静止的细绳看不见绳波,平静的水面也看不到涟漪就如不说话的人听不 见他的声音一样?“有波就一定有运动”,可是该怎么动? 演示实验:把一条长为10m的细绳一端固定,手握绳的一端拉直: (1)如果手迅速的向左振动一次,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2)向右振动一次,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3)如果手持续的左右振动,结果会怎样呢?请画出某时刻软绳形状的草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