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高一物理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高一物理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识要点梳理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 介质

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

2.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3.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要有波源;(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介质。

注意: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不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把质点视为无数个质点弹性连接而成(如图),波源带动临近质点振动,离波源近的质点先振动,带动波的传播方向上远处质点振动,从而形成波。

4.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是构成介质的无数质点的一种共同运动形式。

(2)当介质发生振动时,各个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往复运动,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受迫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相同,各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3)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能量的一种形式。

5.波的分类

波按照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其波形为凹凸相间的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底处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其波形为疏密相间的波。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作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地方叫作疏部。

典型例题透析

1、关于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动是指振动的质点在介质中移动的过程

B.波动是传播能量的一种方式

C.波动过程中,介质中的质点所做的振动属于自由振动

D.波源停止振动,波动过程也将立即消失

此题考察机械波的形成和传播的相关知识,理解机械波的传播特征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解析: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发生迁移。由此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

根据机械波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可知,在外界扰动下,介质中某质点A离开平衡位置做振动,A质点一方面将受到周围质点对它的弹性力作用,同时A质点也对周围其它质点有弹性力作用,使周围质点随后做振动。

由上述可知,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将受到相邻质点的弹性力作用,所以它们的振动属于受迫振动,而不是自由振动。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

波源停止振动后,波源邻近的质点先后相继停止振动,但后面已处于振动状态中的质点仍将其振动的运动形式向远处传播,即将振动能量向远处继续传播。所以波源虽停止振动,停止提供能量,但波动并非立即消失,它将仍传播一段时间和距离,直至能量损耗完而停止,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答案:B

总结升华: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但是已经形成的波跟波源无关,在波源停止振动时仍会继续传播,直到机械能耗尽后停止。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形式;

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振动;

2、在机械波中( ABC )

A.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 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3、一列波由波源向周围扩展开去,由此可知( BCD )

A.介质中各质点由近及远地传播开去;

B.介质中的振动形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C.介质点振动的能量由近及远传播开去;

D.介质点只是振动没有迁移。

4、关于波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CD )

A.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

B.在任何情况下,所有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C.介质中各质点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D.相邻质点必有相互力。

5、在平静的湖面上飘着一块木条,现在向湖中央扔一石子,圆形波纹一圈圈地向外传播,当波纹传到小木条时,小木条( D )

A.随波纹飘向湖岸;B.波纹传到小木条时,小木条仍然不动;

C.向波源外漂动; D。在原来位置上下振动。

6、关于横波和纵波( ABC )

A.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叫做横波;

B.质点振动方向跟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做纵波;

C.横波有波峰和波谷,纵波有密部和疏部;

D.地震时横波,声波是纵波。

7、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叫机械波,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无论横波还是纵波传播时均需要。

8、波是传递的一种方式,波不但可以传播能量,而且可以。

9、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试分析质点A、B、C、D、E、F振动方向。

10、如图所示是一列向右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二:描述机械波的物理量

1.波长(λ)

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

在横波中,两个相邻的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在纵波中,两个相邻的密部(或疏部)间的距离等于波长。

振动在一个周期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频率(f)

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一列波,介质中各质点振动频率都相同,而且都等于波源的频率。

在传播过程中,只要波源的振动频率一定,则无论在什么介质中传播,波的频率都不变。

3.波速(v)

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向外传播的距离,。

波速的大小由的性质介质决定。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其波速不同。

对机械波来说,空气中的波速小于液体中的波速,小于固体中的波速。

4.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注意:一列波的波长是受波速和频率制约的,即一列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波长不同。

典型例题透析

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传播的方向

B.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C.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一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相隔一个周期的两时刻,简谐波的图象相同

答案:BD

解析:对于横波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对于纵波质点振动方向总是平行于波的传播方向。相距半个波长的两质点振动总是反相,位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A不正确,B正确;

波动过程是振动形式和振动能量的传播过程,质点不随波迁移,C不正确;

又由于简谐振动每经一个周期各个质点恢复原来位置,所以波形必然相同,D正确。

课堂练习:

1、关于波长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三:机械波的图象

1.机械波的图象

波的传播也可用图象直观地表达出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介质中各质点的平衡位置;用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连接各位移矢量的末端,得出的曲线即为波的图象,2.物理意义

表示各质点在某一时刻离开平衡位置的情况。

3.简谐波(简谐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波)的图象是正弦(或余弦)曲线。

如图:

4.波的图象应用(由图象可获取的信息)

(1)振动质点的振幅A、波长λ。

如:一列简谐横波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知振幅为5cm,波长为8cm。

若已知波速v=16cm/s,由可求周期=。

(2)这一时刻各质点的平衡位置、位移,回复力、加速度等。

如图中b点的平衡位置在2cm处,此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向最大5cm,回复力和加速度均为负向最大。

(3)在波速方向已知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反之也可以)

①质点带动法

离波源近处质点带动远处质点振动,即远处质点总是重复近处质点的振动状态。所以判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可看其附近靠近波源一侧的点与该点的位置关系,若比该点位置低,则向下振动;若比该点位置高,则向上振动。

如上图若已知波向右传播,a点应在它前面的质点之后振动,在y-x图的-x方向再添一点,则波形图在下方,所以a应向下振动;b跟a,b的位移要变小,经回到平衡位置,所以b向下运动;c跟b,c的位

移要变大,经到达最大位移处,所以c向上运动;依此类推,d向上运动,e向下运动。

②波形平移法

可以先画出下一个时刻的波的图象,画法是将原波的图象向波的传播方向平移,这样可看出质点的振动方向。

如经Δt时间后,振动向波的传播方向传播,波峰向后推移,由于质点本身并不随波迁移,只在平衡位置附近上下来回振动,由此可得质点的振动方向如图:

③上下坡法

“上坡下、下坡上”即沿波的传播方向看“上坡”的所有质点均向下振动,“下坡“的所有振动均向上振动。 (4)经过一段时间Δt 后的波形图

画出经Δt 时间后的波形图,可采用两种办法: ①特殊点法(描点法)

在波形上找两个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点,先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Δt =nT+t 。由于nT 波形不变,所以采取去整零t 的办法,分别作出两特殊点经t 后的位置,然后按照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 ②平移法

先计算出经Δt 时间波传播的距离Δx =v ·Δt ,因为波动图象的重复性,若知波长λ,则波形平移n λ时波形不变,当Δx=n λ+x 时,可采取去整n λ留零x 的方法,只需把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x 即可,然后按照正弦规律补全新波形。

5

.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与联系

振动图象

波动图象

图象形状

正(余)弦曲线

正(余)弦曲线 研究对象 一个质点

多个质点

物理意义 图线表示一个作简谐振动的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图线表示某时刻形成波的各个质点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横坐标 质点振动经历的时间 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 纵坐标

一个质点的位移

各质点的位移 相邻两个位移最大值之间的距离

一个周期(T )

利用可知振动频率

一个波长(λ)

若知波速可求周期、频率:

判断质点在某一时刻振动方向的方法 看下一时刻,沿振动方向垂直横坐标

找前一质点

或先画出下一时刻的波形图,而确定质点下时刻振动到哪

时间变化对图象的影响振动图象随时间的延长而继续延伸,

原来的部分不再变化

波形图象随时间的延长而沿着x轴向传播方向

平移,由于前面各质点的位置都要变化,因此

原来的图象也相应会变化,形成新的波形图象

规律方法指导

1.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

从局部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从整体看,介质中距波源较近的质点先振动,并且带动距波源较远的质点随之振动,向外传播波源的振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

介质中的各质点都做受迫振动,所以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这个周期和频率就叫做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

波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在波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相同的,但它们振动的步调不同,在波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追随前面质点的振动,其步调总比前面质点滞后一些。

2.要注意区分开波速与振速

波源振动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播几个波长,这个比值就表示了波形(或能量)向外平移的速度,即

波速,它是表示波传播规律的一个基本公式。

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波动的传播是匀速的,与波动频率无关。也就是说波速是由介质的性质决定的,不同介质波速不同。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周期和频率不变,波长与波在介质中的波速成正比。

波动中各质点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周期性振动,是变加速运动,质点并没沿波的传播方向随波迁移。要区分开这两个速度。

同时要注意横波中介质质点运动路程与波传播距离的区别。

3.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某一时刻各质点偏移平衡位置的位移情况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研究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图象法是最重要的选择.建立波的图象既可分析某一瞬间振动的情况,又可通过波的图象的变化,研究各介质的振动变化的情况,求振动的具体参量,分析振动在空间上的变化。

要注意区分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振动图象是一个质点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的现象,波动图象是全部质点联合起来共同呈现的现象.简谐运动和其引起的简谐波的振幅、频率相同,二者的图象有相同的正弦(余弦)曲线形状,但两图象是有本质区别的。

根据波传播方向,可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根据质点的振动方向也可判断波传播方向。判断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前质点带动后质点振动法和波形平移法。

4. 简谐波中常见多解问题

波动问题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多解性,即题目有多个答案或系列解,出现多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波动的周期性

①经过周期整数倍的时间,各质点的振动情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与它在t时刻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

②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也相同,因此必导致波的传播距离、时间、速度等物理量周期性的变化。

(2)波传播的双向性

当机械波沿x轴传播时,机械波既可以向x轴正方向传播,又可以向x轴负方向传播导致多解。

典型例题透析

1、如图所示,甲为某一波在t= s时的图象,乙为参与该波动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1)说出两图中AA′的意义

(2)说出甲图中OA′B图线的意义

(3)求该波速v=

(4)在甲图中画出再经 s时的波形图.

(5)求再经过 s时P质点的路程和位移。

思路点拨:此题考察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要注意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解析:

(1)甲图中AA′表示A质点的振幅为 m或 s时A质点的位移大小最大为 m,方向为负;乙图中AA′表示P质点的振幅为 m,也是P质点在 s的位移大小最大为 m,方向为负。

(2)甲图中OA′B段图线表示O到B之间所有质点在 s时的位移,且位移方向均为负。

由乙图看出P质点在 s时向-y方向振动,所以甲图中波向左传播,则OA′间各质点正向远离平衡位置方向振动,A′B间各质点正向靠近平衡位置方向振动。

(3)甲图得波长λ=4m,乙图得周期T=1s

所以波速

(4)经 s波传播距离:Δx=v·Δt=14m=

所以只需将波形向x轴负方向平移=2 m然后按照正弦规律补全新波形即可,如图所示:

(5)因为

所以再经过 s时P质点的路程

由于波动的重复性,经历时间为周期的整数倍时,位移不变.

由上分析不难看出:周期等于4s只是它的一个可能值;

速度等于3cm/s也是它的一个可能值,故选项B、D不正确。

答案:A

总结升华:由于波传播的双向性和机械振动、机械波的周期性决定了振动和波的问题的解可能不惟一,当题目对波的传播方向、波长或周期的大小未加限定时,一般会出现多解。解这类问题,应注意分别在两种可能的传播方向前提下,写出波传播时间与周期或波传播距离与波长的通式,化简后得到通解.课堂练习:

1.关于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示某一时刻某一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B.表示各个时刻某一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C.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D.表示各个时刻各个质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2.根据右图甲、乙所示,分别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振动图象,乙是波动图象

B.甲是波动图象,乙是振动图象

C.甲中A质点向下振,乙中B时刻质点向下振

D.甲中A质点向上振,乙中B时刻质点向下振

3.如图10所示是一列波t时刻的图象,图象上有a、b、c三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质点此时刻速度方向相同

B.a、c两质点此时刻加速度方向相同

C.c质点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负方向

D.a质点此时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

4.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11所示的凹、凸形状.对此时绳上

A、B、C、D、E、F六个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质点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

C.质点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

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5.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象如图12所示,此时质点F的运动方向向下,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波水平向右传播

B.质点H与质点F的运动方向相同

C.质点C比质点B先回到平衡位置

D.此时刻质点C的加速度为零

6.如图13所示是一列简谐波某一时刻波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一定沿x轴正方向传播

B.a、b两个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C.若a点此时的速度方向沿y轴的正方向,那么波的传播方向是

沿x轴的正方向

D.若波沿x轴的负方向传播,则b质点的振动方向沿y轴的负方向

7.下列波形图中正确的是( )

8.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线如图14所示,由此图可知( )

A .若质点a 向下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B .若质点b 向上运动,则波是从左向右传播的

C .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c 向下运动

D .若波从右向左传播,则质点d 向上运动

9.如图15所示是一列波t 时刻的图象,图象上有a 、b 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此时刻b 质点的速度为零

B .a 质点比b 质点要先到达平衡位置

C .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a 质点速度沿y 轴负方向

D .若b 质点比a 质点先到达平衡位置,波的传播方向必沿x 轴负方向

10.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6所示.P 为介质中的一个

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一段极短时间内,P 的速度v 和加速度a 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A .v 变小,a 变大

B .v 变小,a 变小

C .v 变大,a 变大

D .v 变大,a 变小

11.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向传播.

(1)该时刻A 质点运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C 点的运动方向是向________,D 点的运动方向是向________.

(2)再经过T

2

,质点A 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cm ,质点C 的位移是________cm .

12.一列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经过 s 图中P 点第一次到达波峰的位置,

则再经 s ,P 点的位移和速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求:

(1)A 点、C 点的振动方向各是怎样的;

(2)再经过3

4

T ,质点A 通过的路程和质点C 的位移.

14.如图甲表示一列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某一质点a 的振动图象,请你在乙图中

作出这列简谐波在t =0时刻向+x 方向传播的波形图(质点a 画在坐标原点上). 参考答案

1.C [由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知C 正确.] 2.BD [波动图象的横坐标为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平衡位置,振动图象的横坐标为时间,故A 错,B 对.甲中A 质点被其左侧的质点带动向上振,乙中B 时刻后位移由零变为负值,故向下振,所以C 错,D 对.]

3.AB [a 、b 两质点在相邻的波峰与波谷之间,振动方向相同,A 选项正确;,a 、c 两质点都位于x 轴下方,加速度方向均指向y 轴正方向,B 选项正确;由于波的传播方向不定,故C 、D 选项不确定.]

4.AD [简谐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各质点都做相同的简谐运动,故振幅都相同,A 正确;由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此时A 、E 、F 向下振,B 、C 、D 向上振,故B 、C 错误;B 比C 先振,故B 比C 先回到平衡位置,D 正确.]

5.C 6.BC [题目没指明波的传播方向,故应有两种情况,A 错误;但无论向哪个方向传播,a 、b 两个质点的速度方向都相反,B 正确;由质点振动方向和波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用带动法确定关系)知C 正确,D 错误.]

7.BC [根据“上下坡”法,凡是在“上坡”区必向下运动,“下坡”区的必向上运动,故B 、C 正确.]

8.BD [根据“上下坡”法或“平移法”都可以判断.] 9.ACD

10.D [本题考查简谐振动及波的规律,从波动图像中根据同侧原理可以判断此时P 点正向上运动,在简谐运动中正靠近原点,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故D 项正确.]

11.(1)上 下 下 (2)4 0

解析 (1)由于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所以A 点在“下坡区”,向上运动;C 点、D 点均在“上坡区”,C 、D 两点都向下运动;

(2)再经过T

2

,A 又回到平衡位置,所以A 通过的路程为4 cm ;C 点也回到平衡位置,其

位移为0.

12.-2 cm 0

解析 因为波的传播方向未知,所以 s =14T 或 s =3

4T ,再经 s ,即半个周期或一个半

周期,位移为-2 cm ,速度为零.分析出 s 为T 4或3

4

T 是处理本题的关键.

13.见解析

解析 (1)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所以A 点向上振动,C 点向下振动.

(2)再过3

4

T ,质点A 通过3个振幅的路程,即6 cm ;质点C 到达正向最大位移处,位移

是2 cm .

14.见解析图

解析 由题甲图知,t =0时质点a 在平衡位置且正向y 轴正方向运动,结合题中要求,将质点a 画在坐标原点上,波向+x 方向传播,表明零时刻a 右侧同一“坡”上的质点均在平衡位置的-y 方向上,都在a 的带动下向上运动,波的图象如图所示. 课外作业:

1.关于波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机械振动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

B .在波形图上位移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C .在波形图上速度相同的相邻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D .在波形图上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两质点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

2.一列简谐波在两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7中实线和虚线所示,由图可确定这列波的( )

图7

A .周期

B .波速

C .波长

D .频率

3.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传到M 点时波形如图8所示,再经 s ,N 点开始 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 和频率f 为( )

图8

A .A =1 m f =5 Hz

B .A =0.5 m f =5 Hz

C .A =1 m f = Hz

D .A =0.5 m f = Hz

4.如图9为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当R 点在t =0时的振

动状态传到S 点时,PR 范围内(含P 、R)有一些质点正在向y 轴负方向运动,这些质点 的x 坐标取值范围是( )

图9

A.2 cm≤x≤4 cm B.2 cm<x<4 cm

C.2 cm≤x<3 cm D.2 cm<x≤3 cm

5.如图10所示,位于介质Ⅰ和Ⅱ分界面上的波源S,产生两列分别沿x轴负方向与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若在这两种介质中波的频率及传播速度分别为f1、f2和v1、v2,则( )

图10

A.f1=2f2,v1=v2B.f1=f2,v1=

C.f1=f2,v1=2v2D.f1=0.5f2,v1=v2

图11

6.如图11所示,1,2,3,...,10各点间的距离均是1 m,当t=0时,点1开始向上振动,

经s第一次达到最大位移,而振动向右传播至点3,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波的传播速度是10 m/s,周期是s

B.波的频率是Hz,波长是8 m

C.再经s波传播到点5,点4达到平衡位置

D.从1开始振动计时,波传播到点10时,经过了s,点8达到最大位移

图12

7.一列横波沿x轴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2所示,质点A的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O 相距0.5 m,此时质点A沿y轴正方向运动,经过s第一次到达最大位移处.由此

可知( )

A.这列波的波长为2 m

B.这列波的频率为50 Hz

C.这列波的波速为25 m/s

D.这列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题型归纳

2019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机械波及波的图像题型归纳 类型一、波动情况与振动情况之间的相互确定 例1、(1)手握住水平的绳子一端(质点1)上下抖动,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在图中标出质点6此时刻的速度方向;由波形,可以知道质点1开始振动时,是向 方向振动。 (2)波形的变化;如果一列波向右传播,已知4 T t = 时刻的波形如图,请在下图中画出34 T t = 时刻的波形图。 【思路点拨】根据波的平移法(上下坡法)判断质点1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根据已知波形找出经过半个周期各质点的位置,连接成图形。 【答案】 (1)速度方向向下;向上。(2)见图。 【解析】波向右传播,根据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可判断6的振动速度向下。同理1 开始振动时,是在平衡位置向上方向振动的。 (2)34t T = 时刻是在已知波形4 T t =时刻再经过半个周期的波形。波向右传播,第一个质点向下振动,再经过半个周期恰好振动到波谷,画出波形如图。

【总结升华】解这类基本题就是要会应用上下坡法或平移法、对称性的特点。 举一反三 【变式1】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 .波的周期为1s B .x =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 C .x =0处的质点在t = s 时速度为0 D .x =0处的质点在t = s 时速度值最大 【答案】 AB 【解析】由波的图像可知半个波长是2m ,波长是4m ,周期是,A 正确。波在沿轴正方向传播,则=0的质点在沿轴的负方向传播,B 正确。=0的质点的位移是振幅的一半则要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则秒时刻=0的质点越过了平衡位置速度既不是为零也不是最大,CD 错误。 【变式2】图(a )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 =0.10s 时刻的波形图,P 是平衡位置在x =1.0m 处的质点,Q 是平衡位置在x =4.0m 处的质点;图(b )为质点Q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1 4 1 4 4 14 T s v λ = = =x x y x 113412T s ? =1 4 t =x

上海高一物理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4)三者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波动图像: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在________________相对平衡位置的________。当波源作简谐运动时,它在介质中形成简谐波,其波动图像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1)由波的图像可获取的信息 ①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振幅(注意单位). ②从图像可以直接读出波长(注意单位). > ③可求任一点在该时刻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包括大小和方向) ④可以确定各质点振动的加速度方向(加速度总是指向平衡位置) ⑤在波速方向已知(或已知波源方位)时可确定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 (2)波动图像与振动图像的比较: 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研究对象一个振动质点沿波传播方向所有的质点 一个质点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 研究内容 图象 物理意义表示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移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 随时间推移,图象沿传播方向平移图象变化, 随时间推移图象延续,但已有形状不 变 一个完整曲线占横坐标距离表示一个周期表示一个波长 例3、一列简谐波在x轴上传播,其波形图如图7-32-4所示,其中实线,虚线分别表示t1=0,t2=时的波形,求⑴这列波的波速 ⑵若波速为280m/s,其传播方向如何此时质点P从图中位置运动至波谷位置 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

练习2、如图7-32-5所示,甲为某一波在t=时的图象,乙为对应该波动的P质点的振动图象。 ⑴说出两图中AA’的意义 ⑵说出甲图中OA’B图线的意义 ⑶求该波速v= ⑷在甲图中画出再经时的波形图。 % ⑸求再经过时P质点的路程s和位移。 练习题: 1.在波的传播过程中,下列有关介质中质点的振动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在介质中做自由振动 B.质点在介质中做受迫振动 · C.各质点的振动规律都相同 D.各质点的振动速度都相同 2.下列关于横波与纵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振源上下振动形成的波是横波 B.振源左右振动形成的波是纵波 C.振源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形成的是横波 D.在固体中传播的波一定是横波 3.传播一列简谐波的介质中各点具有相同的( )

高考物理机械波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波”练习题 1.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经△t = ,波的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其波长为2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2s B.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 C.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波速可能小于9m/s … D.若波速是19m/s ,则波向右传播 2.如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 =,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m 、SQ =2.6m.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下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 、P 、Q 三点振动情况的是(AD ) A.甲为Q 点的振动图象 B.乙为振源S 点的振动图象 C.丙为P 点的振动图象 D.丁为P 点的振动图象 3.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s 与t +在x 轴上-3m ~3m 的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①该波最大速度为 10m/s | ②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 ③在t+时,x =3m 的质点位移为零 ④若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上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4s 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 处,波速为 2m/s ,则( D ) A.振源O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点振幅比Q 点振幅小 C.再经过△t =4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m | D.再经过△t =4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 0.4m 5.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x 轴上0至12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 ) A.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s =时,x 轴上6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波的周期一定是 D.波的周期s n T 1 46 .3+=(n 可取0,1,2,3……) 6.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t =0时a 点为波峰,b -5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最新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编稿:门俊涛责编赵一平: 目标认知 学习目标 1.掌握机械波的概念和机械波产生的条件。 2.知道波传播的是振动的形式,同时波也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方式。 3.了解机械波的种类,知道什么是横波中的波峰和波谷、纵波中的疏部和密部。 4.理解波速的意义,知道决定波的频率、波速和波长的因素以及它们三者的关系。 5.理解机械波的图象及其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机械波的形成原因及传播过程的特征。 2.机械波的图象及其意义。 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要点诠释: 1. 介质 能够传播振动的媒介物叫做介质。(如:绳、弹簧、水、空气、地壳等)

2.机械波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 3.形成机械波的条件 (1)要有波源;(2)要有能传播振动的介质。 注意:有机械波必有机械振动,而有机械振动不一定能产生机械波。 4.机械波的传播特征 (1)机械波传播的仅仅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介质本身并不随波迁移。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振动都受它前一个质点的带动而做受迫振动,因此波动的过程是介质中相邻质点间依次“带动”、由近及远相继振动起来的过程,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在介质中依次向外传播的过程。 对简谐波而言各质点振动的振幅和周期都相同,各质点仅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动过程的发生而沿波传播方向发生迁移。 (2)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运动形式。 波动的过程也是由于相邻质点间由近及远地依次做功的过程,所以波动过程也是能量由近及远的传播过程。因此机械波也是传播能量的一种形式。 5.波的分类 波按照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分为: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其波形为凹凸相间的波。凸起的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教学设计

机械波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机械波》是在《机械振动》的基础上讲述波的基本知识。波是一种比较重要而普遍的运动形式,是后续电磁波、光波的基础。《波的形成与传播》一节是《机械波》的第一节,学好这一节的内容对后续课程波的描述、波的图象、波的各种特性至关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波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运动形式,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本节教材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和逻辑推理能力及联系实际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能想象出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运动从整体上形成波的(空间传播)情景。 教学重点:横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的规律。 教学难点:质点振动和波传播的关系。 教学疑点:波传播的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波的形成与传播。知道产生机械波的条件。 (2)知道横波和纵波,知道波峰和波谷,密部和疏部。 (3)知道机械波,理解机械波传播振动形式,传递能量和信息。 2、能力目标: (1)通过波动模型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想象能力。 (2)根据对机械波模型的分析判断,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1)从波的形成过程中,体会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明确个体动作要服从整体动作,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2)通过观察波的形成过程,体验科学美感,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体验大自然各种波动的自然美感。 三、教学方法设计: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法。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实验及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化的动态情景并提出相关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和总结得出结论并能回答相关问题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渗透问题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首先让学生观看四个事先拍成录相的演示实验现象课件(水波、随风飘的旗、绳波和电磁波等四种波动情景),让学生观看后对波有个初步印象。并提出两个问题以引入本节课要完成的教学内容: (1)波是如何形成的?

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 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 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 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 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 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 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 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 v/ms^-1 传播方式与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 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 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 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 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 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 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 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 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 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 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上运动。 机械波传播的本质 在机械波传播的过程中,介质里本来相对静止的质点,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发生振动,这表明这些质点获得了能量,这个能量是从 波源通过前面的质点依次传来的。所以,机械波传播的实质是能量

高考物理机械波试题经典

高考物理机械波试题经典 一、机械波选择题 1.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P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该时刻起 A.经过 0.35 s时,质点Q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距平衡位置的距离 B.经过 0 .25s 时,质点Q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的加速度 C.经过 0.15s,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 3m D.经过 0.1s 时,质点Q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 2.一列简谐波某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经过0.5s后的波形如图中的虚线所示。已知波的周期为T,且0.25s<T<0.5s,则() A.不论波向x轴哪一方向传播,在这0.5s内,x=1m处的质点M通过的路程都相等B.当波向+x方向传播时,波速等于10m/s C.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x=1m处的质点M和x=2.5m处的质点N在这0.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D.当波沿﹣x方向传播时,经过0.1s时,质点M的位移一定为零 3.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v=4m/s,已知坐标原点(x=0)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所示,在下列幅图中能够正确表示t=0.15s时波形的图是 A.B. C.D.

4.一列简谐横波在t = 1 3 s 时的波形图如图a 所示,P 、Q 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b 是质点Q 的振动图象。则( ) A .该列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 B .该列波的波速是1.8m/s C .在t = 13s 时质点Q 的位移为32 A D .质点P 的平衡位置的坐标x =3cm 5.一列简谐波沿x 正方向传播,振幅为2cm ,周期为T ,如图所示,在t =0时刻波上相距50cm 的两质点a 、b 的位移大小都是3cm ,但运动方向相同,其中质点a 沿y 轴负方向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75cm B .该列波的波长可能为45cm C .当质点b 的位移为+2cm 时,质点a 的位移为负 D .在2 3 t T = 时刻,质点b 的速度最大 6.如图所示,坐标原点处的波源0t =时开始从平衡位置沿y 轴做简谐运动,0.5s t =时在0cm x =和7cm x =之间第一次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7cm x >部分的波形图没有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5s t =时,这列波一定刚好传到8cm x =处

6.2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测试卷——【高中物理模块】

6.2机械波的产生和描述配套训练 卷A 一.选择题 1.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关系是() A.有振动必有波 B.有波必有振动 C.有振动不一定有波 D.有波不一定有振动 2.关于横波和纵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横波和纵波都存在波峰和波谷 B.横波和纵波的质点振动方向不同,因此,这两种波不可能沿同一方向传播 C.地震中形成的彼,既有横波,也有纵波 D.横波与纵波都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 3.在以下各种波中,属于机械波的有() A.水波B.光波C.无线电波D.地震波 4.波在传播的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介质中的质点是随波迁移 B.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迁移 C.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随波传递 D.介质的质点每完成一次全振动,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较远处的人也能闻到香水味,是由于香水随声波传播的原因 B.掉到池塘中心的皮球,不能通过搅动水来使它靠岸 1

2 C .地震波中有横波,也有纵波,是一段时间只有横波,另一段时间只有纵波 D .纵波中的疏部和密部是介质中的质点原来就分布好的,是固定不动的 6.下图所示为一列向左传播的横波某时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 ) A .质点c 、e 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B .质点d 、e 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同 C .质点a 、b 、c 的振幅相同 D .质点a 、e 、c 的振动速度为零 7.一列简谐横波沿直线AB 传播,已知A .B 两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是3m ,且在某一时刻,A .B 两质点的位移均为零,A .B 之间只有一个波峰,则这列横波的波长可能是( ) A .3m B .6m C .2m D .4m 8.如图所示为一横波的波形曲线,向右传播,从图中可知( ) A .振幅为2cm B .x =1m 处质点的速度沿y 轴负方向 C .x =3m 处质点的位移为零,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x =4m 处质点的位移为2cm ,加速度沿y 轴负方向 9.如图所示,有一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为1m/s , 振幅为4cm ,频率为2.5Hz ,在t =0时刻,P 点位于其平衡位置下 方最大位移处,则距P 为0.3m 的Q 点( ) A .在0.1s 时的速度最小 B .在0.1s 时的加速度最小 C .在0.1s 时的位移是 4cm

高三物理3-4机械波习题

高三物理机械波习题 1.一列简谐横波沿x 轴正向传播,传到M 点时波形如 图所示,再经0.6s ,N 点开始振动,则该波的振幅A 和频率f ( ) A .A=1m f=5HZ B .A=0. 5m f=5HZ C .A=1m f=2.5 HZ D .A=0.5m f=2.5 HZ 2.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 ) A .波的周期为1s B .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 C .x=0处的质点在t= 14 s 时速度为0 D .x=0处的质点在t= 14s 时速度值最大 3.一列波长大于1m 的横波沿着x 轴正方向传播,处在m x 11=和m x 22=的两质点A 、B 的振动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 ) A .波长为3 4m B .波速为s m /1 C .s 3末A 、B 两质点的位移相同 D .s 1末A 点的振动速度大于B 点的振动速度 4.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图乙为质点 P 以此时刻为计时起点的振动图象.从该时刻起 ( ) A .经过0.35 s 时,质点Q 距平衡位置的距离小于质点P 距平 衡位置的距离 B .经过0.25 s 时,质点Q 的加速度大于质点P 的加速度 C .经过0.15 s ,波沿x 轴的正方向传播了3 m D .经过0.1 s 时,质点Q 的运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 5.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的实线所示,t=0.02s 时刻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若该波的周期T 大于0.02s ,则该波的传播速度可能是 ( ) A.2m/s B.3m/s C.4m/s D.5m/s

机械波的产生(教案)

D、机械波的产生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周期运动》的第D节内容,《D机械波的产生》是在学习了《C机械振动》之后,对振动的群体性现象进行的更为深入的探究。 机械波是机械运动中比较复杂的运动形式,属于周期性运动,广泛地涉及物理学的诸多领域。 本节课的内容重在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波的产生条件和传播过程中的特点,为下节课《E 机械波的描述》打下基础,同时也为高二电学中的电磁波等后续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有:运动学相关知识、动力学相关知识、机械振动、周期运动等。 从生活中的有关机械波的例子入手,本节课逐步引导学生构建起有关机械波的理性认识,建立有关“机械波”、“机械波的传播”、“机械波的特点”等概念。 以教师的演示实验逐步引导学生探究机械波的形成条件、机械波的传播特点,分析得到有关机械波的相关知识。 本设计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机械波的理性认识,通过对简单实际问题的分析与研究,知道机械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自觉联系生活,有意识地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 本节课属于基础性课程范畴,计划安排1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高一普通班的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知识,并认识了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但对于机械波的认识依旧停留在对日常生活现象观察的感性层面,并未形成理性层面的、较为系统的认知网络,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机械波的成因以及动态传播过程特征,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实验、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能绘制横波在不同时刻的波形图。 (3)知道横波。 (4)理解机械波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有关波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提炼物理现象的特点,体会物理概念形成的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通过演示实验来探究物理现象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生活→物理→生活”的学习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2)培养学生通过辨证的观点探究物理过程及其规律。 (3)塑造学生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 1.知道直线上波的形成过程. 2.理解什么是机械波,确认波是传播振动形式和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3.知道什么是横波、波峰和波谷. 4.知道什么是纵波、密部和疏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械波 1.机械波的形成 (1)介质:能够传播机械振动的物质叫介质,它可以是固、液、气三态中任意一种.可以把介质看成由许多质点构成,质点与相邻质点互相联系. (2)平衡位置:在没有外来振动之前,各个质点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各个质点所在位置称为各自的平衡位置. (3)波源:由于外来的扰动,在水、绳及空气的某一质点会引起振动,首先振动的这个质点即为波源. (4)由于介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作为波源的质点就带动周围质点振动,波源周围质点跟着波源做受迫振动获得能量后,再带动邻近质点振动,于是振动就在介质中由近及远地传播.(5)尽管各个质点都在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是各个质点振动的步调是不一致的,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离波源远的质点开始振动的时间要落后于离波源近的质点.这就是说,在同一时刻,介质中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不相同的,这样就形成了凸凹相间(或疏密相间)的波形.2.均匀介质中的横波形成过程 波源(被手握住的绳端)上、下做简谐振动,如图. 水平均质绳上的振动传播过程,如图.

要点二、机械波形成的条件及分类 1.机械波形成的条件 (1)有持续振动的波源.(也叫振源) (2)传播振动的介质. 波源做简谐运动时,在均匀介质中传播形成简谐波. 2.波的分类 (1)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

(2)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质点分布密的部分叫密部,分布疏的部分叫疏部. 要点诠释: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纵波,但气体不能传播横波因为气体不能发生剪切形变,无法传播横波. 要点三、振动与波 2.振动与波动的区别 (1)从运动对象看: ①振动是一个质点或物体以平衡位置为中心的往复运动. ②波动是在波源的带动下,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发生振动而形成的集体运动. (2)从运动原因看: ①振动是由于质点受回复力作用的结果. ②波动是由于介质中相邻质点的带动的结果. (3)从能量变化看: ①振动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对简谐运动来说,转化过程中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②波传播过程中,介质里每一振动质点的动能和势能同时达到最大,同时达到最小,质点的机械能在最大与最小值之间变化,而每个质点在不断地吸收和放出能量,因而波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的传播过程. 3.“带动看齐”法分析质点的振动方向 在波的传播中,靠近波源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运动,离波源远的质点追随离波源近的质点.用“带动看齐”的思路可分析各个质点的振动方向.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一、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叫机械波。形成机械波要有物体机械振动,这个振动的物体叫做波源。还要有传播机械波的介质,如气体、固体、液体,但真空不能传递机械波。机械波是通过介质将振动的形式和能量向外传播而形成的,波源和介质是形成机械波的必要条件。 机械波传播的是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个质点并没有随波迁移。从局部看,介质中的各个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从整体看,介质中距波源较近的质点先振动,并且带动距波源较远的质点随之振动,向外传播波源的运动形式和波源提供的能量。介质中的各质点做的都是受迫振动,所以介质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这个周期和频率就叫做机械波的周期和频率。波的传播是需要时间的,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中各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是相同的,但它们振动的步调不同,在波传播方向上后面的质点总是追随前面质点的振动,其步调总比前面质点滞后一些。 机械波分横波和纵波两种,介质中各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的波叫横波,介质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在同一种介质中,纵波比横波传播速度快。比如地震波就是二者混合而成的。其中纵波就会提前于横波到达灾区。 二、描述波的物理量──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 波长的意义可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反映了研究波的两种方法。从

振动的角度来讲,两个相邻的,在振动过程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的质点间的距离叫波长。如相邻的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就是一个波长。从波传播的角度来讲,一个周期时间内,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做一个波长。 波的周期和频率就是介质中各个点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它等于波源的周期和频率,波的周期和频率由波源唯一决定,与波传播的介质无关,并在波传播过程中保持不变。 波传播的距离和所有时间的比叫波速。 由波长和周期的意义可以得出波的公式:T v λ =.波速是由介质的 性质决定的,与波源无关,不同介质波速不同。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周期和频率不变,波长与波在介质中的波速成正比,亦即波长将由介质和波源共同决定。 三、波的图象: 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不同质点 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是不同的,介质 中某一点的振动位移既跟时间有关,又跟 它距波源的距离有关,为了表示波在介质 中的传播情况,通常选定某一时刻,用纵 坐标表示该时刻各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横作标表示介质中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用平滑的曲线连接此时刻各质点位移矢量的末端,这就是该时刻波的图象。 波的图象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从波的图象中可以看出:在波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_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知识点_高三物理机械波知识点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v/ms1 传播方式与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对质点运动方向的判定有很多方法,比如对比前一个质点的运动;还可以用上坡下,下坡上进行判定,即沿着波的传播方向,向上远离平衡位置的质点向下运动,向下远离平衡位

高考物理练习题机械波练习题及答案

“机械波”练习题 1.如图所示,一列横波沿x 轴传播,t 0时刻波的图象如图中实线所示.经△t = 0.2s ,波的图象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其波长为2m ,则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 .若波向右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2s B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周期可能大于0.2s C .若波向左传播,则波的波速可能小于9m/s D .若波速是19m/s ,则波向右传播 2.如图所示,波源S 从平衡位置y =0开始振动,运动方向竖直向上(y 轴的正方向),振动周期T =0.01s ,产生的机械波向左、右两个方向传播,波速均为v =80m/s ,经过一段时间后,P 、Q 两点开始振动,已知距离SP =1.2m 、SQ =2.6m .若以Q 点开始振动的时刻作为计时的零点,则在下图所示的四幅振动图象中,能正确描述S 、P 、Q 三点振动情况的是(AD ) A .甲为Q 点的振动图象 B .乙为振源S 点的振动图象 C .丙为P 点的振动图象 D .丁为P 点的振动图象 3.一列横波在x 轴上传播,t s 与t +o.4s 在x 轴上-3m ~3 的区间内的波形如图中同一条图线所示,由图可知 ①该波最大速度为10m /s ②质点振动周期的最大值为0.4s ③在t +o.2s 时,x =3m 的质点位移为零 ④若波沿x 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4.如图为一列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 =4s 时刻的波形图,若已知振源在坐标原点O 处,波速为2m /s ,则( D ) A .振源O 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P 点振幅比Q 点振幅小 C .再经过△t =4s ,质点P 将向右移动8m D .再经过△t =4s ,质点Q 通过的路程是0.4m 5.振源O 起振方向沿+y 方向,从振源O 起振时开始计时,经t =0.9s ,x 轴上0至12m 范围第一次出现图示简谐波,则(BC ) A .此列波的波速约为13.3m /s B .t =0.9s 时,x 轴上6m 处的质点振动方向向下 C .波的周期一定是0.4s D .波的周期s n T 1 46.3+=(n 可取0,1,2,3……) 6.如图所示,一简谐横波在x 轴上传播,轴上a 、b 两点相距12m .t =0时a 点为波峰,b 点为波谷;t =0.5s 时a 点为波谷,b 点为波峰,则下列判断只正确的是(B ) A .波一定沿x 轴正方向传播 B .波长可能是8m C .周期可能是0.5s -5a 0 b

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篇一:大学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机械波知识点整理归纳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和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 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 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 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 波和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 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 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 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 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 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 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 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 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 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 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2005年)[1]。单位v/m s^- 1 传播方式和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 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 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 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 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 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 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把绳分成许多小部分,每一小部分都看成一个质点,相邻两个质点间,有弹力的相互作用。第一个质点在外力作用下振动后,就会带 动第二个质点振动,只是质点二的振动比前者落后。这样,前一个 质点的振动带动后一个质点的振动,依次带动下去,振动也就发生 区域向远处的传播,从而形成了绳波。如果在绳子上任取一点系上 红布条,我们还可以发现,红布条只是在上下振动,并没有随波前 进[1]。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在波传播时,都只做简 谐振动(可以是上下,也可以是左右),机械波可以看成是一种运动形 式的传播,质点本身不会沿着波的传播方向移动。

波的形成与传播说课稿

第一节机械波的形成与传播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知识联系: 第一,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波的产生条件及形成过程,知道机械波具有的主要物理特征,掌握波动这一“群体运动形式”和振动这一“个别运动形式”的联系和区别,内容非常抽象,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急于求成,因此本节课是本章的难点之一; 第二,在学习本节课内容的过程中,既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是对前面机械振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又要与后面要学习的电磁振荡、电磁波、光波具有很多的共同规律及特征,所以波的形成与传播这节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Ⅰ:明确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Ⅱ:掌握机械波的形成过程,认识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Ⅲ: 知道波的分类:横波和纵波 (2)过程与方法 Ⅰ:通过学生的亲生体验、播放录像、模拟动画等手段,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Ⅱ:通过问题的小组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Ⅰ:通过多媒体技术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Ⅱ: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机械波的形成过程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学情分析及应对对策 我们的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而本节课要从研究单一质点的振动过度到研究多个质点同时又不同步的振动,对学生的理解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配合使用是使学生对波动形成与传播形成认识的有效手段。 三.教法与学法 教师主要采用形象、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借助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高效率。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课件和实验的观察,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和讨论,以达到教学目标。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一:用生活实例引入课题,学生举例,激发兴趣 视频播放:木棍敲击水面,形成以圈圈的波纹向四周传去,这就是水波。从这个简单的例子引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运动形式——波动,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趁热打铁,请学生列举有关波的实例,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环节二:新课推进——认识机械波形成的条件(老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提出问题:在刚才我们所举的波的例子中,大家能否说出它们在形成过程中都具备了哪些共同条件? 这里采取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同时可以再播放闹铃的振动在真空无法传播的视频,帮助学生总结得出机械波形成的条件:(1)波源(2)介质 教学环节三:对机械波深入认识--了解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这里告诉学生我们将以绳波为例来研究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机械波考点全解

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机械波考点全解 高一高二的同学忙着准备期中考试的时候,高三的同学们正在进行紧张的高考前地理论复习,下面是准备的高考物理第一轮知识点:机械波考点全解欢迎大家点击参考!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称为机械波(mechanical wave)。机械波与电磁波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机械波由机械振动产生,电磁波由电磁振荡产生;机械波的传播需要特定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也不同,在真空中根本不能传播,而电磁波(例如光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机械波可以是横波和纵波,但电磁波只能是横波;机械波与电磁波的许多物理性质,如:折射、反射等是一致的,描述它们的物理量也是相同的。常见的机械波有:水波、声波、地震波。机械振动产生机械波,机械波的传递一定要有介质,有机械振动但不一定有机械波产生。 形成条件 波源 波源也称振源,指能够维持振动的传播,不间断的输入能量,并能发出波的物体或物体所在的初始位置。波源即是机械波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电磁波形成的必要条件。 波源可以认为是第一个开始振动的质点,波源开始振动后,介质中的其他质点就以波源的频率做受迫振动,波源的频率等于波的频率。

介质 广义的介质可以是包含一种物质的另一种物质。在机械波中,介质特指机械波借以传播的物质。仅有波源而没有介质时,机械波不会产生,例如,真空中的闹钟无法发出声音。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率是由介质本身的固有性质决定的。在不同介质中,波速是不同的。 下表给出了0℃时,声波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数据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4)》()[1]。单位v/ms^-1 传播方式与特点 质点的运动 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每一个质点都只做上下(左右)的简谐振动,即,质点本身并不随着机械波的传播而前进,也就是说,机械波的一质点运动是沿一水平直线进行的。例如:人的声带不会随着声波的传播而离开口腔。简谐振动做等幅震动,理想状态下可看作做能量守恒的运动.阻尼振动为能量逐渐损失的运动. 为了说明机械波在传播时质点运动的特点,现已绳波(右下图)为例进行介绍,其他形式的机械波同理[1]。 绳波是一种简单的横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拿起一根绳子的一端进行一次抖动,就可以看见一个波形在绳子上传播,如果连续不断地进行周期性上下抖动,就形成了绳波[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