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电磁场“隐身”物体技术获成功

利用电磁场“隐身”物体技术获成功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对于磁场,物理学用磁场强度H和磁感应强度B来描述,物理学一开始用磁场强度H 来描述磁场,后来才发现了和电场强度相对应的磁感应强度B。严格地说,H和B不是同一术语,H是磁场,B是磁通密度(详细的分析可以参见《电动力学》),B是H所感应的磁场,所以B又叫磁感应强度。二者的关系为: B= u H 其中u是导磁率。 磁场可以产生于变化的电场(如电流就是变化的电场),也可以产生于永磁铁,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磁铁,所以在地球表面的生物都会受到地磁场的作用,另外,人们还利用电、磁相互作用的原理制作了一些用来研究生物在各种不同强度下各种反映的仪器。 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磁场参数有类型、磁强、均匀性、方向、作用时间等几个方面;就机体方面,对作用和效应有影响的机体因子有磁性、组成、种类、敏感性、部位和血流速度等几个方面。 生物效应:磁场从开始作用到看见机体的生物效应,一般有一段延迟时间。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产生效应的磁场必须同时同方向地作用一段时间(叫物理作用时间),机体才发生明显的生物效应,累积的物理量中的大多数,可看作是产生生物效应的阈前量,并且是可逆的。所谓可逆是指磁场方向和坐标(器官、细胞、分子)方向发生变化时,其发生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也变,甚至变得反相,因此应设法使磁场方向和机体方向的夹角不变,这样累积的物理量就可能达到阈值,产生可见的生物效应。 下面分别讨论地磁的生物效应以及磁效应在生物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应用: (一)、地磁的生物效应 很多的星体周围都具有磁场,地球也有,我们称之为地磁场。地球近似一均匀磁化球,但有区变和日变,区变指因为区域的不同而不同,有的磁强差别很大。每天变化约0.0001——0.0004G/day。磁南(S)极在地球北极附近,磁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平均的磁强为0.5G。 法国细菌学家巴斯德(Pasteur)1862年发现,地磁场能促进所有植物的生长,在S极下,青土豆比附近的成熟快些。 人体也同样是个磁体,也有两极。人站立时,上N极,下S极。平卧时则右侧是N极,左侧是S极,人正面是N极,背面是S极。在自然定律有所谓的稳态平衡,即此种状态下时物体最稳定,地球北极有磁S极,人睡觉时,头朝北,脚朝南,则人体处于稳态平衡,轻微的扰动不会影响睡眠深度,从而能改善健康。反之,则稍一扰动,就会失去平衡,睡得不安稳,甚至烦躁,失眠。 (二)、DNA新陈代谢与生物磁效应 脱氧核糖酸(DNA)是所有生物(一部分病毒除外)的遗传物质,也就是遗传基因的组合。DNA存在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中。DNA和核糖枝酸(RNA)统称为核酸。核酸具有复杂的结构:由嘌呤碱基或嘧啶碱基与戊糖形成核苷,一个核苷的糖上一个OH基被磷酸化时,变为核苷酸,面核苷酸借助于磷酸二酯键连接成一种特定次序(一级结构),便形成核酸。戊糖中一个OH 基说O变为H时称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便是含脱氧核糖的核酸。DNA这种生物大分子具有复杂的双螺旋结构,螺旋的空间缠绕、曲折等还构成二级、三级等高级结构。核酸中诸原子主要是以共价键相结合,使整体结构稳定,保持遗传特性,两条螺旋中的碱基又以氢键相结合,使局部结构可能受到外界因素作用而发生畸变,由此可能产生变异。一些物理因素(如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改革与实践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改革与实践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是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载波的频率不断提高,其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在现代飞机通信系统、导航系统和雷达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2008年以来,为了适应宽口径人才培养的需要,这门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大幅压缩,但工程教育改革和航空维修技术的发展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却不断提高。因此迫切需要对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建设,以有效解决学时压缩与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之间的矛盾。 一、以需求为导向顶层设计一体化课程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2008年以来,课程由原来的80学时减少到54学时。为解决知识面宽、学时少的问题,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航空电子系统专业课程需求进行顶层设计,明确课程在培养目标中的地位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将课程涉及到的矢量分析与场论、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技术基础、天线与电波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前修课程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和后续课程雷达原理、通信系统、导航系统等课程内容进行一体化设计,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加强课程内部及与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使其相互支持。整合后的内容主要包括五大部分[1-2]。 1.电磁场理论的数学基础部分矢量分析与场论 主要讲授矢量的散度、旋度和标量的梯度等概念及运算。删除了与高等数学重复的推导和分析过程,重点讲授这些运算的物理概念及其在电磁场理论中的应用。实现了高等数学与矢量分析与场论的平滑过渡,也为学习电磁场理论奠定了基础。 2.电磁场理论基础 传统讲授方法是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这样需要的学时较多。 对于航空电子系统,时变电磁场比静电场、恒定电场和恒定磁场更加重要。考虑到学生在大学物理中已有电磁学的基础,因此本章主要是在介绍电磁场中的基本场矢量,积分形式的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基础上,结合矢量分析重点阐述微分形式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各种场之间的共性和个性,重点分析理想介质中均匀平面波的传播特性、电磁波的极化、均匀平面波在理想介质中的传播和在不同媒质分界面上的垂直入射与斜入射,实现普通物理与电磁场理论基础内容的无缝对接。 3.微波技术基础 该部分是这门课程的核心内容,也是学习主要后续专业课程飞机通信系统、无电导航系统、雷达原理与系统的基础。讲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传输线的分布参数、传输线的工作状态、圆图及其应用、阻抗匹配、矩形波导、微带线、微波网络和微波元件等内容。 该部分的内容克服了我国传统教材重理论轻应用的问题,大量实例结合机载电子系统和实际工程应用,从系统应用角度设计教学内容。 4.天线与电波传播 该部分内容是新增内容,在讲授天线和电波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将机载电子系统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学中,如机载电子系统的各种天线的结构和辐射特性,各个系统的电波传播特性等,以便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 5.电磁场与微波实验 为加强对微波系统的认识,提高微波测试能力,开设了微波实验课程,实验项目主要有:微波系统的认识和调整,微波阻抗的测量与调配,电压驻波比测量,微波网络参量测量,定向耦合器的技术指标测量、电磁波的反射与折射等内容。尽管学时由原来的8学时压缩到6学时,但通过合理安排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却比原来增加了电磁场部分实验(电磁波的反射、折射),以及根据实验原理自主设计实验步骤的实验(定向耦合器性能指标的测量)。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课程代码:091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在完成高等数学和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学习后开设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是后续众多通信专业课的生长点和发展的基础。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工程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内容涵盖了电场、磁场、时变场、电磁波、传输线、波导和天线等。通过学习可以使考生较全面的了解电磁场及微波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辅导考试,进行有关工程电磁场基础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对电磁场、微波和天线领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为今后学习和工作创造一个知识面宽广的环境。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熟悉工程电磁场中数学分析方法。 2、掌握静电场中电场、电位和电能的计算,了解静电场基本性质。 3、掌握恒定磁场中磁场和磁能的计算,了解引入矢量磁位的必要性并熟悉恒定磁场的基本性质。 4、掌握时变场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麦克斯韦关于位移电流的概念。 5、熟悉麦克斯韦方程组数学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6、熟悉电磁场中的边界条件及其应用。 7、掌握坡印廷矢量概念。 8、学习电磁波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掌握有关公式。 9、学习传输线基本理论,掌握分布参数、特性阻抗、输入阻抗、反射系数、电压驻波比基本概念及相关表达式,熟悉传输线阻抗匹配的意义和应用。 10、学习波导中波型(TE模和TM模)的概念,了解矩形波导中模的截止频率和主摸传输的概念。 11、学习天线有关知识,了解天线的基本参数。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基础课,安排在学完高频电子线路之后和通信专业课之前时间内开设。本课程的学习是后续通信专业课程(如移动通信、通信技术等)的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矢量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矢量分析中矢量符号表示法,矢量加减运算、两矢量点积和叉积运算规则,三种坐标系(笛卡尔、圆柱和球坐标)表示方法和相互间的转换。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补充练习题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补充练习 一、填空: 1、圆波导传输的主模为_____________;微带线传输的主模为_____________。 2、波速随_____________变化的现象称为波的色散,色散波的群速度表达式 =z ν_______________。 3、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的模21=Γ,则行波系数K=______________;若特性阻抗 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R in (波节)=_______________。 4、微波传输线是一种__________参数电路,其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沿线的分布规律可由 __________来描述。 5、同轴线传输的主模是______________,微带线传输的主模是______________。 6、矩形波导尺寸a = 2cm, b = 1.1cm.若在此波导中只传输TE 10模,则其中电磁波的工作波长 范围为_____。 7、微波传输线按其传输的电磁波波型,大致可划分为________传输线,______传输线和 _________传输线。 8、长线和短线的区别在于:前者为___________参数电路,后者为_________参数电路。 9、均匀无耗传输线工作状态分三种:(1)_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 10、从传输线方程看,传输线上任一点处的电压或电流等于该处相应的_________波和__________波的叠加。 11、当负载为纯电阻L R ,且0Z R L 时,第一个电压波腹点在_________,当负载为感性阻抗时,第一个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在_____________范围内。 12、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纵向场分量的有无,一般分为三种波型(或模):_____波;_____波;____波。 13、导波系统中传输电磁波的等相位面沿着轴向移动的速度,通常称为_____速;传输信号的电磁波是多种频率成份构成一个“波群”进行传播,其速度通常称为_______速。 14、波速随着__________变化的现象称为波的色散,色散波的相速________无限媒质中的光速,而群速______无限媒质中的光速。 15、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___________;同轴线传输的主模是___________。 16、线性媒质的本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媒质为均匀媒质时,媒质的ε、μ、υ与____________无关。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1 “非热效应”与“特殊效应” 对于弱电磁场生物效应人们常用两个名词来描述,即“非热效应”和“特殊效应”。“非热效应”的定义不尽一致。按文献[1]所述,非热效应(athermal effect)定义为:当生物系统吸收电磁能量后,产生的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有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科学,因为判断“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在实验中是非常困难的。众所周知,生物介质的电磁特性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在弱电磁波照射下可能出现组织内的热点(局部温度过高),而组织的宏观平均温升却非常小,由这种热点引起的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人认为,所谓的热“点”其空间尺寸是远大于微观分子尺寸的,在热“点”所包围的空间尺寸中各自由度的能量是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热点引起的效应仍然是热效应,而这时的能量分布、温度分布不均匀是由于热传导不及时的缘故。但是,如果微波传递的能量对分子各自由度的能量具有选择性时,即这时介质各自由度的能量不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这样的情形就应该属于非热效应。此外,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对生物组织的致热作用是非常迅速的,有实验证明[2]这种快速加热也可以引起一些特殊的效应,这种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鉴于此,不少文献把微波辐射下区别于传统加热引起的效应叫“特殊效应”。 2 近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实验研究进展 多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许多数据充满着分歧与矛盾(见表1),使我们仍然不能对弱电磁场(波)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下明确的结论。 目前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和严格;(2)实验结果没有重复性;(3)实验结果虽有可重复性,但辐射强度还不够低,通常可导致局部的温升,而这又不易测量。 第一种情况的确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在1997年9月14~19日召开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会议上,F.Schonborn及其合作者发表题为“RF实验条件”的文章专门阐述了微波辐射条件的严格控制问题[7],包括电磁场强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载波频率,调制频率等等参数的控制和测量问题。 表1 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实验研究文献结果摘要 辐射特性有否有生物 电磁效应 所测效果参考文献 CW-2,450 MHz 有EEG谱(鼠) [3]Thuroczy.94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080904 (一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学科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是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点,同时承担接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任务,2003年被批准为国防科工委委级重点学科点。本学科专业内容涉及电磁场理论、微波毫米波技术及其应用,主要领域包括电磁波的产生、传播、辐射、散射的理论和技术,微波和毫米波电路系统的理论、分析、仿真、设计及应用,以及环境电磁学、光电子学、电磁兼容等交叉学科内容。多年来在多种军事和国民经济应用的推动下,本学科在天线理论与技术、电磁散射与逆散射、电磁隐身技术、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光电子技术、电磁兼容、计算电磁学与电磁仿真技术、微波毫米波系统工程与集成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一、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以及相应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掌握相应的实验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学风端正,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的研究、开发、教学或管理等工作。 二、课程设置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习题集

文档密级:内部公开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习题集 (5~6章) 2012年11月 福建工程学院通信工程

第五章微波传输线 1、问答题: (1)微波波段是多少p154 (2)常用的波导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p154 (3)波导中传输的模式有几种?P157~p158,各有什么特点 (4)什么叫做截止波长,有什么作用?P158 (5)什么叫做相速度、群速度,两者有什么差异?P158 (6)什么叫做波导波长、波阻抗、功率流?P159(7)矩形波导的特点p160 边界几何形状如图2.4所示。边界条件是: 解: 在区域里面满足亥姆赫兹方程 02 222=??+??y x φφ设) 0,0()()(b y a x y g x f <<<<=φ将上式子代入,得到 0) ()()()(''''=+y g y g x f x f 令 0) ()()()(222''2''=+?=?=y x y x k k k y g y g k x f x f 显然(a )对于0 )()(2"=?+y g k y g y 由于条件(3):0 )0(,00)0()(0,0,0==?=?=≤≤=g y g x f a x y φ由于条件(4):0 )(,0)()(0,0,==?=?=≤≤=b g b y b g x f a x b y φ根据课本的p44页2.86、2.88、2.89式子,可以得知

g (y)的的一个特解是: ))( ,........3,2,1sin()(22b m k m B m b y m B y g y m m m ππ===值相关,与其中一个(注意,(b )对于0 )()(2"=?+x f k x f x 由于222222(0b m k k k k k x y x y x π?=??=?=+代入0 )()(2"=?+x f k x f x 得到0)(()(2"=??x f b m x f π根据课本的p44页2.86、2.88、2.89式子,可以得知 这个时候f(x)的通解是:b x m m b x m m m e C e C x f /2,/1,)(ππ?+=为什么用Cm 不用Cn ,或者是另外一个指标呢,因为,系数C 是与b x m /π中的m 直接相关的,就是说,每个不同的m ,对于两个不同C ,所以C 与m 相关 由于条件(1):0|)(,00|)()(0, 0,00'0'==?=?=??<<===x x x f x x f y g x b y x φ将上面条件代入b x m m b x m m m e C e C x f /2,/1,)(ππ?+=可以得到m m m m m C C C C C ===2,1,2,1,可令立刻得到 ,既然两个相等,我们) /cosh()(22 /)()(////b x m C x f C C e e C e C e C x f m m m m b x m b x m m b x m m b x m m m πππππ?=+=+=??,写成上式子已经令(C )由于) 0,0()()(b y a x y g x f <<<<=φ现在将所有的特解叠加。因此,)0,0()()(1b y a x y g x f m m m <<<<= ∑∞=φ因此) /sin()/cosh(1 b y m B b x m C m m m ππφ∑∞=??=可以将Cm ,Bm 两个系数合并成为Cm 因此) /sin()/cosh(1b y m b x m C m m ππφ∑∞ =?=(D)根据条件(2) ) /sin()/cosh(10b y m b a m C U m m ππ∑∞ =?=因此:) /sin()/cosh(10b y m b a m C U m m ππ∑∞=?=所以最后可以将上面式子左右同时乘以)/sin(b y n π,并对0~b 积分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第2版)黄玉兰-习题答案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第2版)黄玉兰-习题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 证: 941(6)(6)50=0 A B A B A B A B =?+?-+-?=∴?∴和相互垂直和相互平行 (1) 2 222 0.5 0.50.5 2222 0.5 0.5 0.5 2272(2)(2272)1 24 s Ax Ay Az A divA x y z x x y x y z Ads Ad dz dy x x y x y z dz ττ---????==++ ???=++=?=++=??? ??由高斯散度定理有

(1) 因为闭合路径在xoy 平面内, 故有: 222()()8(2) (22)()2()8 x y z x y x z x s A dl e x e x e y z e dx e dy xdx x dy A dl S XOY A ds e yz e x e dxdy xdxdy A ds → →→ → ?=+++=+∴?=??=+=??=∴??因为在面内, 所以,定理成立。 (1) 由梯度公式 (2,1,3) |410410x y z x y z x y z u u u u e e e x y z e e e e e e ????=++???=++=++1 方向:() (2) 最小值为0, 与梯度垂直

证明 00u A ???=??= 书上p10 第二章 3343 sin 3sin 4q a V e wr qwr J V e a ρρ ρπθ θ ρπ=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研究生培养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080904)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具备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面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知识面。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验技能,对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具备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掌握一到二门外国语,能用英语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撰写科学论文。 2、博士研究生: 牢固树立爱校、爱国、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具备坚持真理、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品质以及科学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所达到的要求基础之上,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理论和实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与本学科相邻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独立从事科研工作中,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在开展所从事研究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中,具备创新和发展的能力。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发展新动向。 掌握一至二门外语,能用英语熟练阅读专业书籍、文献,并能撰写并在国际会议上宣读科学论文。 二、学科介绍 1、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 (1) 极高频段电磁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 人工电磁材料及在无线电技术中的应用; (3) 射频、微波及光电子器件与应用。 2、师资力量和科研水平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以及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一批优秀学者,成为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目前有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9人、副教授和高工4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以电子学、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现代实验技术作为手段,探索新型电子材料,研究其中有关物理过程和电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据以开发新型的微波和太赫兹电子器件和系统,并在实际中推广应用。目前,本学科不仅开展了大量国际前沿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同时也开展应用和工程化研究,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3、近期承担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 本学科承担了大量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横向合作的研发项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有: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太赫兹辐射的高灵敏检测技术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超导结型器件的物理、工艺及应用基础研究; 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磁性复合材料以及光子共振介质中负折射特性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超导单光子探测器原理及制备研究;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固体微结构的量子效应、调控及其应用研究; 科技部863课题:新型遥感器技术/THz频段高灵敏度超导探测/接收系统;

第十四章 电磁场和电磁波

第十四章电磁场和电磁波 考纲要求 1、电磁场,电磁波,电磁波的周期、频率、波长和波速Ⅰ 2、无线电波的发射和接收Ⅰ 3、电视、雷达Ⅰ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均为Ⅰ级要求,在复习过程中,不再细分为几个单元。本章重点是了解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联系,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教学目标: 1.了解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联系,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2.了解电磁场和电磁波概念,记住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3.了解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教学重点:了解交变电场和交变磁场的相互联系,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教学难点:定性理解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电磁振荡

1.振荡电路: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儿的电流叫做振荡电流,能够产生振荡电流的电路叫振荡电路,LC 回路是一种简单的振荡电路。 2.LC 回路的电磁振荡过程:可以用图象来形象分析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3.LC 回路的振荡周期和频率 LC T π2= LC f π21 = 注意:(1)LC 回路的T 、f 只与电路本身性质L 、C 有关 (2)电磁振荡的周期很小,频率很高,这是振荡电流与普通交变电流的 区别。 分析电磁振荡要掌握以下三个要点(突出能量守恒的观点): ⑴理想的LC 回路中电场能E 电和磁场能E 磁在转化过程中的总和不变。 ⑵回路中电流越大时,L 中的磁场能越大(磁通量越大)。 ⑶极板上电荷量越大时,C 中电场能越大(板间场强越大、两板间电压越高、 磁通量变化率越大)。 LC 回路中的电流图象和电荷图象总是互为余函数(见右图)。 【例1】 某时刻LC 回路中电容器中的电场方向和线圈中的磁场方向如右图所示。则这时电容器正在_____(充电还是放电),电流大小正在______(增大还是减小)。 解:用安培定则可知回路中的电流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而上极板是正极板,所 以这时电容器正在充电;因为充电过程电场能增大, 所以磁场能减小,电流在减小。 【例2】右边两图中电容器的电容都是C =4×10-6F ,电 感都是L =9×10-4H ,左图中电键K 先接a ,充电结束后将K 扳到b ;右图中电键K 先闭合,稳定后断开。两图中LC 回路 开始电磁振荡t =3.14×10-4s 时刻,C 1的上极板正在____电(充 电还是放电),带_____电(正电还是负电);L 2中的电流方向 向____(左还是右),磁场能正在_____(增大还是减小)。 解:先由周期公式求出LC T π2==1.2π×10-4s , t =3.14×10-4s 时刻是 t t

02349自考浙江省2009年1月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超越60自考网 浙江省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234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个矢量A在另一个矢量B上的投影称为映射,用数学表示为( ) A.A·B B.A×B C.e A·(B·e A) D.e B·(A·e B) 2.安培力与电流的________有关。( ) A.位置 B.方向 C.大小 D.以上都是 3.电通量的大小与所包围的封闭曲面的________有关。( ) A.面积 B.体积 C.自由电荷 D.形状 4.可用镜像法求解的两个相交的导体平面的夹角为( ) A.180° B.90° C.45° D.180°/n(n是整数) 5.磁场满足的边界条件是( ) A.B1n-B2n=0,H1t-H2t=J s B.H1t-H2t=0,B1n-B2n=J s C.B1n-B2n=0,H1n-H2n=0 D.B1t-B2t=0,H1n-H2n=J s 6.电场强度E=(e x3+e y4)sin(ωt-kz)的电磁波,其传播方向是沿________方向。( ) A.e x B.e y C.e x3+e y4 D.e z 7.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导体上,随电磁波的频率增高进入导体的深度( ) A.不变 B.变深 C.变浅 D.都有可能 8.导波装置方波导可以传播( ) A.TEM波 B.TM和TE波 C.驻波 D.平面波 0234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第 1 页共3 页

9.天线的选择性与天线的带宽都是天线的重要参数,天线的选择性越好,则带宽( ) A.越窄 B.越宽 C.与选择性无关 D.不变 10.电磁能是一种能量,能通过无线输送,其输送的能流密度为( ) A.E×H B.1/2εΕ2 C.1/2μH2 D.1/2εΕ2+1/2μH2 二、名词解释及理解(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保守场?并说明电位与路径的关系。 2.什么是体电荷密度?并指出什么情况下带均匀或非均匀电荷的球的球外电场与同等点电荷所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关系。 3.什么是极化强度? 4.什么是电磁波的相速,电磁波的相速可以超过光速吗? 5.唯一性定理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力线的疏密表示场的大小,力线越________,场越小。 2.电位与电荷满足________关系,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3.理想导体内的电场为0,所以其电位也________。 4.自由空间的泊松(Poisson)方程,其边界条件有________类。 5.磁场的本质是________产生的。 6.电磁波的洛仑兹规范为________,它确立了运动电磁波之间的联系。 7.电磁波的衰减一般是由________损耗引起的。 8.短路线在传输线中可以等效为一个________。 9.电磁波的辐射装置称为________。 10.具有相同频率的模式场称为________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写出点电荷q电场强度和电场能量,从能量看,其说明了什么问题。 2.什么是零电位,有什么意义,简答静电学中电位为零的几种情况。 3.说明什么是TEM波。TEM波没有色散,而TE或TM波有色散,为什么还使用波导这一类的导波装置? 02349#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第 2 页共3 页

生物体内电学特性及其在电磁场中的变化

生物体内电学特性及其在电磁场中的变化 刘豪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哈尔滨 150001) 摘要:随着电气工业以及通讯业的日益快速发展,电磁技术的应用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把人们带进一个充满人造电磁辐射的环境里。电磁场生物效应的发生与发展与电磁场本身的特性以及生物组织的电磁学性质密切相关,而生物组织的电磁学性质又随着电磁场频率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将探讨不同电磁辐射作用下生物组织的电磁学特性变化,分析不同类型电磁场对于生物体产生的一些具体的影响,并对于电磁辐射影响健康的机理及其防护策略进行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电磁辐射;生物效应;生物组织;电磁特性 人们生活的空间中交织着大量的电磁波,有环境中本来就具有的宇宙辐射、地磁场等,也有人为制造的各类电磁波如广播电磁波,无线通信电磁波以及工频电磁波等。电磁场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本质是电磁场与构成生物体的各个层次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生物组织处于不同频率的外加电磁场中其表现的电磁特性会发生变化,不同场强、频率、振幅的电磁场所作用的对象也有所不同,同时电磁场与生物作用的时间长短不同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研究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是研究电磁场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对于电磁辐射影响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的研究可以明确电磁场生物效应产生的微观机理,从而可以进行有效的防止或者减少电磁场对生物体的负面影响。 从电磁学角度来看,生物体是由大量细胞构成的具有复杂电磁性质的容积导体,对于生物体在电磁环境下其电磁性质的改变的研究可以揭示电磁场中生物体对于电磁能量的吸收及其与电磁场之间的耦合特性。电磁场对于生物体电磁特性的影响在诸多领域都将得到具体应用。[1] 1 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的原理 在电磁场中,生物分子既不是纯粹的导体,也不是纯粹的绝缘体,而是电介质。由交变的电场、磁场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与生物体作用可以被生物体物质吸收。生物体在交变磁场中受到电磁辐射的作用一般会发生以下的生物效应: 1.1热效应 电磁辐射作用于人体后,一部分被反射,另一部分被吸收。人体组织主要是由水分子和蛋白分子组成,它们是一种极性分子,在没有外电磁场的作用时由于热运动使之处于不规则的随机状态。因此整个组织不显电性,当受到外加交变电磁场的作用时,极性分子就会被极化由杂乱无章的排列开始重新排队。在交变电磁波不断作用的情况下,极性分子间摩擦生热从而使机体产生热量,从使蛋白变形酶失活,进而影响机体各项生命活动。 当辐射功能密度较大时,人体吸收的辐射能转化的热量超过人体温度调节能力,会引起局部体温明显升高从而引起生理紊乱。热效应将损伤对热比较敏感的器官,比如眼睛、大脑等。[2] 1.2 非热效应 在电磁场的辐射下,人体的有些组织不易显示出热效应,但是会造成一些非热效应。这是因为人体具有保持恒温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电磁辐射产生的比吸收率小于某一数值时,人体的温度不会升高,故不会有电磁辐射热效应。当人体吸收电磁辐射的功率超过一定数值时,人体温度才会升高,即电磁辐射的阈值效应。通常静电场、恒定磁场、低频磁场引起非热效应。非热效应也会对人体产生一些影响,比如常见的人体失衡、头晕、失眠、疲劳、恶心等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论文题目:无形科学-电磁场与微波 技术 姓名:陈超 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葛幸 申报日期:2012.10.23

摘要 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关键字:电磁场,微波技术,应用

无形的科学——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目录 1.前言 (2) 2.研究方向 (2) 3.基本理论与分析方法 (3) 3.1 电磁场理论 (3) 3.1.1矢量分析 (3) 3.1.2静电场 (3) 3.1.3恒定电场 (4) 3.1.4静磁场 (4) 3.1.5时变电磁场 (5) 3.2 微波技术理论 (7) 3.2.1传输线理论 (7) 3.2.2集成传输系统 (9) 3.2.3微波谐凯腔 (9) 3.2.4微波网络基础 (9) 3.2.5微波无源元件 (11) 4.发展前景 (12)

1. 前言 电子和信息领域内所有重大技术进展几乎都离不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突破。在通信、雷达、激光和光纤、遥感、卫星、微电子、高能技术、生物和医疗等高新技术领域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都起着关键的作用,它的应用领域蕴含在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电磁场和微波技术也随着当代物理、数学、技术学科的不断进步而得到日新月异的发展。 2. 研究方向 1.计算电磁学及其应用:设计、研究、开发高精度、高效率电磁计算算法;研究高效精确电磁计算算法在目标特性、微波成像及遥感、电磁环境预测、天线分析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2.微波/毫米波电路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有源元器件与电路模型、与微电子、微机械工艺相关的材料器件等模型的建立及参数提取;研究低相噪频率源技术,微波/毫米波单片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微机械(MEMS)的微波/毫米波开关、移相器和滤波器设计。 3.电磁波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研究电磁散射和逆散射算法,军事装备目标特性测试技术,隐身目标测试技术,目标散射中心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轻质、宽频、自适应智能隐身材料。 4.微波/毫米波系统理论与集成应用技术:设计、研究、开发特殊环境下的微波/毫米波系统;研究微波/毫米波测试技术;研究天线设计理论与技术。

10月自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2009年10月自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 题 浙江省2009年10月自考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基础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已知均匀平面波的电场为=x cos (ωt-βz)+y2sin (ωt-βz),则此波是() A.直线极化波 B.圆极化波 C.椭圆极化波 D.都不是 2.以下关于时变电磁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场是无旋场 B.电场和磁场相互激发 C.电场与磁场无关 D.磁场是有旋场 3.两个同频同方向传播,且极化方向相互垂直的线极化波合成一个圆极化波,则一定有() A.两者的相位差不为0和π B.两者振幅相同

C.两者的相位差不为?π/2 D.同时选择A和B 4.无耗媒质中均匀平面电磁波具有下列性质() A.TEM波 B.空间相同点电场与磁场具有相同的相位 C.无耗媒质是无色散媒质 D.同时选择A,B,C 5.传输线终端接不同负载时,传输线上的反射波不同,下列哪种情况满足传输线上无反射波。() A.终端负载开路 B.终端负载短路 C.终端负载阻抗与传输线特性阻抗相同 D.终端负载为纯电抗 6.偶极子天线辐射远场区,辐射电场的大小与距离的关系() A.反比 B.正比 C.平方反比 D.平方正比 7.镜像法依据是() A.唯一性定理 B.电荷连续性 C.电流连续性

D.均不是 8.波导具有_________滤波器的特性。() A.高通 B.低通 C.带通 D.均不是 9.两电流元的相互作用力,与距离平方成() A.正比 B.反比 C.无关 D.非线性 10.下列对磁力线和电力线描述正确的是() A.磁力线和电力线都是封闭的 B.磁力线是封闭的,电力线是不封闭的 C.磁力线和电力线都不是封闭的 D.电力线封闭,磁力线不封闭 二、名词解释及理解(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什么是色散,介质的色散对数字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有什么影响? 2.什么是电流连续性原理?

生物与电磁学

生物与电磁学 [摘要] 本片文章一方面描述了生物活体特别是人体自身的电磁过程及其与生命活动的关系和宏观表现形式。生物体的各种电磁信号及其性质。另一方面,描述了外界电磁场对生物活体的作用以及各种电磁场对生物系统的各种生物学效应。 [关键词] 生物电磁信号;生物热效应;生物非热效应 Biology and electromagnetism Abstrac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one hand, living organisms, especially the body's own electromagnetic proces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ife activities and macro forms. A variety of organisms and the nature of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On the other hand, describes the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field effects on living organisms and a variety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on biological systems of various biological effects. Key words:Bio-electromagnetic signals;Bio-thermal effect;Non-thermal effects of biological 生物中的电与磁 生物体电磁信号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心电、心磁、脑电、脑磁、生物阻抗和神经肌电刺激等等。生物体电磁信号帮助我们研究生物体自身的电磁过程和其生命活动的关系。 心电与心磁 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这些生物电的变化称为心电。 心脏的心房和心室肌肉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伴随着复杂的交变生物电流,由此而产生了心磁场。上面提到1963年首次测得人体心磁场,其强度为-1010特斯拉。其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为心磁图(MCG)。 脑电与脑磁 人脑可人为诱发出一种脑电变化,如心理事件或认知事件诱导出的脑电位变化,被称作事件相关电位(ERP、event-related potential),亦称为认知电位。事件相关电位一般都比自发电位微弱,这些微弱的信号常常被淹没在自发电位中难以觉察。要提取这些信号,可以对被试者多次进行事件刺激,每次都会产生一定的微弱信号,再通过计算机将含有这些微弱信号的自发电位进行叠加和平均化处理,由于自发脑电的波形与刺激间没有固定关系,但每次由相同事件诱发出的电位的波形则是一致的,这样,相同的诱发出来的电位就会叠加起来,越来越大,结果与事件相关的电位信号就会从自发脑电的背景中突显出来,这样就可以记录到事件相关电位。 脑磁技术(MEG)记录的是根据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所产生的电流形成的相关脑磁场信号。当动作电位沿细胞膜这到突触时,囊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产生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的时空跨距明显大于动作电位,在单位面积(数平方厘米)脑皮层的数千个锥体细胞几乎同步发放的神经冲动能够形成集合电流,并产生与电流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无线信息技术及产业高速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自然科学基础,掌握电子信息类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从事研发、制造、应用和运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研究微波信息的产生、辐射、传输、接收和处理的理论与技术,培养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微波理论技术、天线理论与工程技术、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以及电波传播等基础理论知识,在无线系统信息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研发的专门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基本的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和工程技术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电磁场与无线技术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术,具有自学和知识更新能力,能适应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等领域对人才能力与素质的要求; 2.系统地掌握电磁场与电磁波、无线技术、微波理论与技术;天线原理与技术、电磁兼容理论与技术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实验技术、仿真技术;具有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所需要的制图、运算、实验、测试、基本工艺操作等技能; 3.了解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工程质量和效益观念以及初步的科技研究、开发和组织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专业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专业主干课程: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电磁兼容原理、天线理论与HF随时设计实验、微波电子线路、微波EDA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见习,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主要专业实验: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天线理论与HFSS设计实验、微波电子线路实验。 四、学制、修业年限、毕业学分和学时要求、学位授予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学年;应修学分为170,学时2304;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体系结构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