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知识点

中国文化知识点

1、中国的“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像什么?

有旒之旆,即有飘饰的旗帜

2.关于“中国”一词的本义

中央之城

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著名口号,最早出自哪里?

朱元璋讨元檄文

4.“民族”一词中的“族”字,原义为?

原意为矢锋引申为众

5.关于“文化”的表述和理解

文化是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总称

6.中国文化的特质

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庸协和延绵坚韧

7.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陶器制作

8.哪一文化遗址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

9.在人类文化史上,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一次浪潮”的是什么

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

10.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段话反映了原始宗教中的什么现象?

图腾崇拜

11.神话中反映我国医药学起源的故事跟传说中上古哪个帝王有关?

神农氏

12.我国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哪个时代?

三大集团时期华夏东夷苗蛮

13.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谁?

14.中国文化史上的“青铜时代”是指什么时期?

夏代到春秋战国之交

16.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代表的是什么时期的文化?

商朝时期

18. “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是哪一时期人的天命观?

第 1 页共 23 页

夏商周

19. “宗法制”定型于什么时期?

西周时期

20. “尊礼文化”是对哪一朝文化的概括?

周代是对礼乐刑政目标和一的尊礼文化

21.周礼包括吉、凶、军、宾、嘉五礼,其中“宾礼”是指什么?

迎宾亲附诸侯之礼

22.有关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其目的都在于整民

23.儒家所谓的“大同”转向“小康”的关键时期是哪一时期?

大禹时期

24.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哪些?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

25.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原始共产社会

26.制定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配之以乐的感染,以使统一民心,成就王道,这种在周代开始建立的文化制度,被称为什么?

礼乐制度

27.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出现一大批圣贤和文化巨著,影响本民族后世的文化走向,通常被称为元典时代。中国的“元典时代”大约相当于哪一时期?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28.春秋末期,什么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

29.孔子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句话的意思是?

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边鄙文化的繁荣

30.墨家思想的核心。

兼爱向同

31.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思想的是哪一家?

法家

32.中华文化元典性质的著作有哪些?

儒家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及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33.《孙子兵法》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兵书,其作者是?

孙武

第 2 页共 23 页

34.在哪一时期,汲郡人在盗墓时发现战国时竹简,包括《纪年》《师春》《易经》等重要典籍,对中国学术的发展影响甚大,这批古书被称为“汲冢书”。西晋武帝时期

35.先秦时期秦文化的特点描述。

文学优游哲理创建见长功利追求法纪严明实绩恢弘

36.与西周时代不同,秦朝的行政制度是什么制度?

郡县制

37.秦朝时期实行“书同文”是指将各国文字统一到什么字体上来?

小篆

38.汉朝初期,主要继承的是什么文化?

秦楚文化

39.秦始皇焚书坑儒中,明确要保留的是哪类书?

秦记

40.汉武帝时,三次应诏上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谁? 董仲舒

41.汉武帝时期,“经”主要指的是哪一家的典籍?

儒家

42.“古文经”是指什么?

用先秦箍文写成,内容与其时流行的以利于学官的隶书,今文经不同的旧体43.“今文经学”最注重的经典是什么?

春秋公羊传

44.秦亡以后,楚汉战争直到汉代初期,匈奴族出现一位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首领,在公元前201年率大军将汉高祖刘邦围困于白登山七天七夜,并导致了汉代前期对匈奴的和亲政策。这位首领是谁?

冒顿

45.丝绸之路的开辟,首先应归功于汉武帝时期谁的两次西域之行?

张骞

46.哪里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被称为中国佛教的祖庭

白马寺。

47.天师道的创始人据《太平经》造作道书24篇,自称得自于太上老君。因入道需要交五斗米,故也称为“五斗米道”,后来成为中国道教的正宗流派。其创始人是?

张陵

48.两汉史学异常发达,班固因袭《史记》的纪传体而著有什么?

第 3 页共 23 页

汉书

49.魏晋以来文化转折的一大标志是什么?

经学和名教衰颓

50.魏晋时代名士皆以放达为怀,蔑视礼教,好酒、行散、崇尚狂羁怪诞的行为风尚。这一精神风范后来被称为什么?

魏晋风骨

51.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的母亲,都出自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拓跋鲜卑

52.胡文化“汉化”的渠道

1,胡人统治者采用汉族统治的组织形式,推广儒学。2,入迁内地的胡人在“与华民错居”的情势中,不仅“语习中夏”,“多知中

国语”,而且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

53.魏晋以降,迎来了一个“人的自觉”时代,这同时又是一个“文的自觉”时代。其表现的是?

文学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从儒学中解脱出来

54.“三曹”具体指?

曹操曹丕曹植

55.“建安七子”具体指?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6.书法方面,谁被推尊为“书圣”的是?

王羲之

57.曹魏之际,文坛上有“三史”之称,以与“五经”对应。“三史”指?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

58.玄奘的西游,历经多年方回长安,将魏晋以来的“朝圣”和“进香”活动推向高潮。其中共历时多少年?

17年

59.终于形成三教鼎立,并行不悖的局面的时期是?

隋唐帝国

60.在选官制度上,汉代实行的是什么制度?

察举制征辟制

61.进士科必考内容的是?

诗赋

62.什么制度不仅对东亚而且对世界文明都产生过影响,它在其出现近千年之后由传教士带到西方,直接影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 4 页共 23 页

科举制度

63.唐朝历二十帝二百九十年,疆域东临日本海,西抵中亚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北达西伯利亚南部,南至中印半岛,哪位皇帝被西北各少数民族拥戴为“天可汗”?

唐太宗

64.玄奘在唐代创立了法相宗,也称什么?

唯识宗

65.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最为深广的禅宗,在唐代经五祖弘忍、六祖的阐发,才得以进一步中国化,其中六祖是谁?

慧能

66.隋朝西都位于汉长安城东南,始筑于隋文帝,时称大兴城,下列哪一个朝代时改名长安?

唐代

67.昭陵是哪位皇帝的陵墓?

唐太宗李世民

68.宋明理学的产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哪两个人?

周敦颐,邵雍

69.哪位理学家提出关于“心统性情”、“天地之性”、“德性所知”等伦理学问题的思索,都成为后来理学家们关切的重大命题?

张载

70.理学发展到南宋,谁是集大成者?

朱熹

71.宋代士人对雅文化的追求成为时代的风尚。雅文化的重要标志。

宋词,宋诗,宋画,书院,文房清玩

72.宋代文人最常用也最擅长的创作形式?

73.宋室南迁后,不独政治人才的分布发生了变化,学术中心也当如是观。唐至北宋,洛阳成为学术中心,南宋时则转移至哪里?

福建

74.元代天文学家谁吸取阿拉伯天文学的精华,创制了《授时历》。

郭守敬

75.什么发明传入欧洲后,对以城市为依靠的新兴君主政体取得

反对封建贵

第 5 页共 23 页

族的斗争的胜利,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火药

76.在中国文化史上,什么书确乎是一部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

77.什么脱颖而出,成为乾嘉时期的主导学术。

朴学

78.鲁迅将明清时期的什么喻为“脍炙人口的虐政”。

文字狱

79.谁是明代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

80.在明代,什么学派对礼教提出尖锐的批评和嘲讽,形成一种有悖于纲常名教的异端色彩。

泰州学派

81.谁主张以法制来抑制君权,并提出设学校以监督朝政的设想。

黄宗羲

82.谁是明清之际实学思潮的先导人物。

徐光启

83.当利玛窦等传教士进入中国时,正值(明)朝末期。

84.(汤若望)所著《远镜说》,标志着西方光学正式传入中国。

85.我国至今沿用的阴历是(崇祯历法)

86.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武力征服海外是忽必烈远征(日本)列岛。

87.郑和历次远航的目的是(寻找明惠帝炫耀强大国力)。

88.(乾隆)年间,正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89.(苏州)是清代前期最发达的工商业中心城市。

90.(《金瓶梅》)是明代市民文学长篇小说的代表

第 6 页共 23 页

91.清中叶提倡议政最力者是(龚自珍)。

92.19世纪( 60 )年代伊始,中国出现洋务运动。

93.(书院改制)与新式学堂的设立是近代教育改革的主线。

94.在近代出版机构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巨的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95.康有为的(《大同论》)凝聚着他对人类前途的终极关怀。

96.(严复)被时人誉为“中国西学第一者”。

97.(北大)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堡垒,而且是科学精神的摇篮。

98.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发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思想。

99.1923年春,爆发了著名的以人生观为主题的(科学与玄学的讨论)。

100.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收汉字( 7000 )个。

2.“中国”作为与外国对等的国体概念,萌发于(宋代)

7.考古学依据人类所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的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

8.关于新石器时代的描述

人来开始使用磨制石器,此外农业、养畜业和陶器制作出现

9.下列哪一文化遗址又被称为“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

11.原始宗教包括(自然崇拜和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

15.人们常称中国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是从(黄帝)算起的。

17.中国文化起源说法

第 7 页共 23 页

起源于黄河流域

22.“尊礼文化”是对(周)朝文化的概括。

25.在周礼中,婚姻之礼属于“五礼”中的(嘉礼)

26.在古代的礼乐制度下,贵族修习的六艺中,除了礼、乐、御、书、数外,还有(射)

27.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的表现是:(旧礼制的废止和礼制的下移,即使用者身份等级界限打破)

28.在春秋战国时代,创办私学,兴办教育最有成绩的是(孔丘)29.中国在商、西周时期出现了第一批正式的文化人,他们主要是(巫、史、祝、卜等专门文化官员)

30.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复礼”与“归仁”)

3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于(《论语〃泰伯》)32.用土、火、木、金、水五种物质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并认为五行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持此主张的是(邹衍)33.历史上曾有两次发现古书,其中“孔壁书”是在(西汉景帝)时发现的。

34.春秋战国时代最明显的社会思潮,或说政治伦理是(尊君重民)35.先秦时期齐鲁文化的特点(由齐鲁文化构成,各具特色,鲁依本周礼,质朴务实,尊重传统齐文化华丽活泼,开放创新的风格)。

36.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建立君主专制的帝国大一统文化模式的是(秦)37.除了修秦律、书同文、地同域、度同制、行同伦以外,(车同轨)也是秦帝国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

38.秦时,“焚书”来源于(李斯)的建议。

39.汉“文景之治”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修身养息)

40.秦朝的“焚书坑儒”与汉朝的“罢黜百家”的共同特点是(都以巩固政权为目的)

41.汉武帝时设立五经博士,其中“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

43.秦汉之际,给中国造成最大威胁的民族是(匈奴)

44.汉朝时期,将对匈奴和亲的保守政策转变为主动出击的进攻政策的是(汉武帝)

45.汉朝丝绸为主的各种商品运往西域,经中亚商人转过至西亚、南亚乃至里海、地中海,远至(罗马),他们称中国为丝国。

46.佛教的汉化(或称中国化)最早是与(老庄)思想的融合。

第 8 页共 23 页

47.汉武帝时期,作汉赋最著名的是(霍仪陵),他的《子虚赋》《上林赋》深得汉武帝喜爱。

48.东汉医学著作中,以张仲景的(《伤寒论》)最为著名。

49.魏晋之际,所谓“名教”是指以正名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其内涵是以(儒家哲理化)的伦理学说为核心的。

50.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一部评品诗歌等级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品》,明显受玄学思辨的影响,其作者是(钟嵘)

51.魏晋以来的文艺创作实践极其丰富,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超前代。文章体裁已达到的种类有( 30)多种

52.“《史记》三家注”是指《史记集解》(刘宋〃裴骃注)、《史记索隐》(唐〃司马贞注)和《史记正义》(唐〃张守节注))53.魏晋以降,出现大量的文论、诗论、画论、书论、乐论,它们对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进行疏列分类,品评裁量,对文学和艺术的审美趣味.概念范畴、技法规则等,都做了系统的理论探索。文论有(文赋》《诗品》《文心雕龙》)54.关于隋唐帝国的文化整合,由于五“胡”乱华、南北分治、中原文化南移的特殊历史演变,形成的南北局面是(永嘉之乱)

55.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出对佛经译文质量的较高要求。其中中国取经人的代表是(玄奘)

58.玄奘撰写的生民著作,提供了研究南亚及中亚古代史地的重要资料是(《大唐西域记》)

59.选官制度上,秦代实行的是(世卿世录制)

60.终于形成三教鼎立,并行不悖的局面的时期是(隋唐时期)

61.文房四宝之一的“砚”铸就了文人的赏石之风,下列哪一位文人画家以“石痴”著称?

米芾

62.唐高宗和武则天合葬于哪一个陵,其气派庄重宏大。它坐落梁山北峰,东有豹谷,西有漠谷,南以山峰两座为门户。

乾陵

64.玄奘在唐代创立了法相宗,也称(唯识宗)

65.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最为深广的禅宗,在唐代经五祖弘忍.六祖的阐发,才得以进一步中国化,其中六祖是(一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

66.宋明理学是一种以儒学为主体,兼收佛教与道教的思想因子,对三教融会贯通之后建立起来的伦理性的本体论。大体上,理学的构架分为三个时期,

第 9 页共 23 页

三个时期分别为:

开创时期、奠基时期、集大成时期

67.哪位理学家提出了“理(性)”与“情”相对应的命题,开启了后来理学家关于“天理”、“人欲”相对立的门径,影响可谓深远。

邵雍

68.哪位理学家用“气”来说明与“理”相对应的物质世界。

朱熹

69.“北宋五子”是理学发展的关键人物,“北宋五子”指哪几位?

周敦颐:宋代理学宗祖,湖南道县人。邵雍:北宋哲学家。字尧夫。河北涿州人。张载:北宋哲学家。字子厚,陕西厝县人。程颐:北宋思想家,理学创立者之一。字正叔。河南洛阳人。程颢: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伯淳。河南洛阳人

70.南宋词坛的主流是文人对()的追求。

71.哪位文学家兼同音乐,精于绘画,被推为文人画的鼻祖。

王维

72.严格而论,宋人的杂剧不过是与唐代参军戏一脉相承的滑稽剧。在程式上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哪三部分?

音乐说唱舞蹈

73.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认为(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74.在元曲的创作历程中,产生了为世人瞩目的元曲四大家,哪几位?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75.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了更为准确的历法,运用时间长达360年,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久的历法。这部历法是(《授时历》)

76.(《古今图书集成》)在国外有“康熙百科全书”之称。

77.(顾炎武)被称为朴学的开山大师。

78.由于广采博收,措施得当,遂使(《四库全书》)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是空前规模的大型丛书。

第 10 页共 23 页

79.(陈献章)是明代理学家中第一个大胆“通禅”的人物。

80.(王守仁)把“心”(人的意识)视作第一性的.本原的东西。

81.功利主义是(泰州)学派富于战斗性的思想,它直接针对理学禁欲主义。

82.(黄宗羲)认为,天下与君主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关系。

83.清初倡导实学的“颜李学派”,其领袖人物是(颜元)。

84.(利玛窦)堪称西方“汉学家”之先驱。

85.我国至今沿用的阴历是(崇祯历法)。

87.民间流传的“三保太监下西洋”,是发生于(明初)的航海盛举。

88.一位在清代前期游历过中国的法国人,称(苏州)是“高级趣味的工艺和风靡全国的风尚的策源地。

89.“三言”、“二拍”则是明代(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编。90.(魏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

91.(1861 )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揭开洋务运动的序

幕。92.(书院改革)与新式学堂的设立是近代教育改革的主线。

93.在近代出版机构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巨的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94.梁启超誉为(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慧星”。

95.(《阿Q正传》)是新文学运动最杰出的作品。

96.(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开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新天地。97.(北大)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民主堡垒,而且是科学精神的摇篮。

98.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发(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思想。

第 11 页共 23 页

99.1923年春,爆发了著名的以人生观为主题的(科学与玄学之争)。

100.20世纪80年代编出的《现代汉语常用字》,共收汉字(3500)个。

1. 中国的“国”,最早出现的时代是? 周朝

2.初义“中国”的引申义. 诸夏列邦国境之内中等之国中央之国

3.古代印度称中国为“支那”,“支那”的意义是:秦

4.“中华”一词,最早出现的时代是:魏晋南北朝

5.“中华民族”一词,最早出现在:晚清

7.“文化”获得现代义,开始于哪个国家:日本

8.“文化”作为内涵丰富的多维概念被众多学科所探究、阐发,开端于哪一地区?

近代欧洲

9.一般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几个层面:

物质、精神、制度、行为

10.中国文化史上属于东西文化交汇及现代转型期的是:

明末至今

14.中国原产的作物是:包括谷物蔬菜油料纤维果木在内的诸多农

业品种

15.对“龙”的崇拜属于什么崇拜?

图腾崇拜

16.上古时期的中国人由几部分构成

直立人智人

17.黄帝和炎帝属于什么集团的首领?

华夏集团(河洛集团)

第 12 页共 23 页

18.中国历史上的小康时代从什么时候开始?

大禹传子之后

20.三皇五帝时代属于什么时期?

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

23. 我国历史上三代文明一般指哪三代?

夏商周

24.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启动时间是:

1996年

25.金文是什么形式的文字?

镌刻在铜器上的铭文

26. “五礼”的是:

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27.儒家人生修养“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28.古代婚礼提亲的时候,礼物中一定要有什么?

29. 目前为止,我国出土最大型制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

31.老子的学说中包含的哲学思想是:“无为”

32.战国时期具有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庄子

33.战国思想家中认为“人性恶”的是:荀子

第 13 页共 23 页

34.在(西晋)时期,汲郡人不准在盗墓时发现战国时竹简,包

括《纪年》《师春》《易经》等重要典籍,对中国学术的发展影响甚大,这批古书被称为“汲冢书”。

36.与西周时代不同,秦朝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

38.汉朝初期,主要继承的是(秦楚)文化

41.汉武帝时期,“经”主要指的是(儒家)典籍。

47.天师道的创始人造道书24篇,自称得自于太上老君。因入道需要交五斗米,故也称为“五斗米道”,后来成为中国道教的正宗流派。其创始人是(张陵)

50.魏晋时代名士皆以放达为怀,蔑视礼教,好酒、行散、崇尚狂羁怪诞的行为风尚。这一精神风范后来被称为(魏晋风度)

53.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石窟”:

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

54.佛教史上称为“法难”的“三武一宗灭佛”,指哪几个皇帝?

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

55.哪一项佛教宗派创始于唐代的玄奘?

唯宗派

56.哪一位高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玄奘

57.哪一个皇陵是唐高宗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地?

陕西乾陵

58.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诗赋、策论、帖经

59.自隋唐始兴至晚清诏废,科举制度实行了多少年?

第 14 页共 23 页

约1300年

60.魏晋时期哪一篇文章标志着“文学走向自觉”?

《文苑传》

662.《清明上河图》出自北宋画家张择端之手,是一幅历史的生活长卷。在他画中,出现了各色人等,在画中都出现了哪类人?

商人、手工业者、摊贩、苦力、脚夫、军士、奴仆、道士、尼姑、江湖郎中、算命先生、乞丐、达官显贵

63.“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萧鼓喧空,几家夜宴。伎巧则惊人耳目,奢侈则长人精神。”出自宋代哪一部著作?

东京梦华录

64.“说话”是宋代民间艺术中颇具影响力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其中四大家是?

小说、讲史、讲经、合生

65.宋代重视文官政治,组织编纂了所谓的“宋四大书”,“宋四大书”指?

《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太平广记》、《文苑英华》

66.哪一种政治制度是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种举措,为士大夫参政议政提供了言论最为自由的舞台?

文官政治

67.宋代优礼士大夫的政策包括?

制禄之丰厚、退职之恩礼、言论之自由

68.北宋历史上的“靖康之难”俘获的是哪两位皇帝?徽宗,钦宗(俩杯具)

69.北宋大词人当中,哪些人属于“南人”?晏殊、柳永、欧阳修

70.唐至北宋,洛阳成为学术中心,南宋时则转移到哪里?福建

71.就中国文化史而言,谁历史地成为元代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

第 15 页共 23 页

72.(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最高的时期。

73.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认为(秦九韶)是“他那个民族,他那个时代,并且确实也是所有时代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

74.元代医学发展为多少科。

十三科

75.(《古今图书集成》)是现存的搜罗最博、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

76.(《古今图书集成》)在国外有“康熙百科全书”之称。

77.(顾炎武)被称为朴学的开山大师。

78.、由于广采博收,措施得当,遂使(《四库全书》)集中国古代典籍之大成,是空前规模的大型丛书。

79.(陈献章)是明代理学家中第一个大胆“通禅”的人物。

80.(王守仁)把“心”(人的意识)视作第一性的、本原的东西。

81.功利主义是(泰州)学派富于战斗性的思想,它直接针对理学禁欲主义。

82.(黄宗羲)认为,天下与君主的关系应该是“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关系。

83.清初倡导实学的“颜李学派”,其领袖人物是(颜元)。

84.(利玛窦)堪称西方“汉学家”之先驱。

85.我国至今沿用的阴历是(崇祯历法)。

86.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以武力征服海外是忽必烈远征(日本)列岛。

87.民间流传的“三保太监下西洋”,是发生于什么时期的航海盛举? 明初

90.(魏延)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口号。

91.(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军械所,揭开洋务运动的序幕。

92.(书院改制)与新式学堂的设立是近代教育改革的主线。

第 16 页共 23 页

93.在近代出版机构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巨的是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94.梁启超誉为(谭嗣同)是晚清思想界“慧星”。

95.(《阿Q正传》)是新文学运动最杰出的作品。

96.(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开创了现代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98.(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全面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和经济思想。

99.1923年春,爆发了著名的以人生观为主题的(科学与玄学之

争)。

6.文与化配合使用,首见于那部典籍?

《易〃贲(ben)卦》

7.“文化”构成整词,首见于哪位名人的著作:

西汉末年经学家刘向的《说苑〃指武》

8.文化的本质内涵是:

自然的人化,是人的价值观念在社会实践中对象化的过程与结果

9.夏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

青铜器的出现

10.中国文化史上属于一统帝国文化探索、定格期的是:

唐中叶至明中叶

11.从体质人类学考察,世界上的人类分为几大类别: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12.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区分标准是:

先民使用石器工具制作的精细程度

13.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都属于什么文化?

新石器文化

第 17 页共 23 页

14.华人先祖熟练使用与贮存火的时间,至少在多少年前? 50万年前

15.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等都属于:

原始宗教

16.以谋求控制自然力为目标的仪式是:

巫术

18.华夏集团的首领是:

黄帝

19.按照儒家的观点,尧舜禹时代属于什么时代?

“大道之行”的“大”同时期

21.春秋和战国时期属于:

东周

24.目前为止,我国出土最大型制的青铜器是:

司母戊鼎

26.传说中创造了汉字的人是:

仓颉

27.目前所见中国正式的古文字出现在:

商代

28.甲骨文又称:

殷墟卜辞或殷墟书契

29.与宗法制相连的制度是:

封建制

第 18 页共 23 页

30.婚礼和冠礼属于:

嘉礼

31.礼崩乐坏的表现是:

旧礼制的废止和礼制的下移,即使用者身份等级界限打破

32.士阶级在春秋战国时代挣脱了身份羁绊,形成新的品质是:胸襟博大,以天下为己任;政治参与意识强烈;道德自律严格33.法家的代表人物的是:

韩非子

34.战国时期阴阳五行说的代表人物是

:邹衍

35.齐鲁文化的代表人物是:从齐国方面看,代表人物主要是姜太公、管子、齐桓公、晏子、孙武、孙膑、邹衍。

从鲁国方面看,代表人物主要是

周公、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墨子、孟子

36.因与东方长期疏离,使秦文化自成格局,其特色是:

功利主义鲜明

37.儒家的“六艺”指的是:

礼、乐、射、御、书、数

38.教育思想有利于保障平民有机会接受教育的是:

儒家

39.哪一学派可能主张采取文化专制政策由官府垄断文化教育:法家

第 19 页共 23 页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讲中国文化基础 一、文化的涵义 (一)文化的汉语词源:文 对“文”作解释较早的是《易经·系辞下》中有这样一段话: “物相杂,故曰文。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二)文化的汉语词源:化 化者,人由生而死,由死而生 (三)文化的拉丁文词源 拉丁文中的cultra,英法语中的culture,原意为耕种、栽培、居住,体现人类改造自然(物质生产活动)的意义。 后来进一步引申为人类改造自我(精神活动)的意义,包括人的技能的练习,性情、品德的陶冶、教养,蕴含有通过人的努力摆脱蒙昧和纯自然状态。 (四)“狭义文化”早期的经典界说 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广义文化 广义的文化与自然相对,泛指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出自十五大报告)。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四层说 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最早的权威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哲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六个方面:

人文常识之中国文化常识21个知识点精排

人文常识之中国文化常识: 1、现代文学 鲁迅:现代文学家。他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中篇小说《阿Q正传》塑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贫困农民阿Q的艺术形象,表现了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不图反抗的“国民的弱点”,短篇小说集《呐喊》与《彷徨》则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坚实基石,还有散文集《朝花夕拾》与《野草》。 郭沫若: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 茅盾: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蚀》三部曲、长篇小说《子夜》等。 巴金: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老舍:现代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文笔朴实、幽默,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是“京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叶圣陶: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散文集《落叶》等。 闻一多:现代诗人,新月诗派的代表,提倡新格律诗。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

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郁达夫: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沉沦》等,作品表现了青年的爱国情绪、劳动者的不幸命运与悲惨生活,情调感伤激愤。 冰心: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寄小读者》、《小桔灯》、《樱花赞》等。 赵树理: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等。 孙犁:现代作家。代表作有《荷花淀》、《白洋淀纪事》,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2、古代纪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干支纪年用“天干”与“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1)天干与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2)天干与地支的相配永远是单数对单数、双数对双数,不可能出现奇偶相组合。 (3)60年一循环,周而复始。 年号纪年从汉武帝起,帝王即位都有年号,后就用帝王年号来纪年。如:康熙元年等。 王公年次纪年用于春秋战国时代的一种纪年方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3、古代年龄称谓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篇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篇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知识点】 一、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 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 (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传统文化六大特色 1、时间视角:历史悠久、传承连续而完整; 2 、空间视角:地域的多样性和民族的多元性; 3 、主体:儒家、道家和佛家文化的融合; 4、范围和深度:内容广泛、内涵精深; 5 、开放性:胸怀广阔、海纳百川、兼收并蓄; 6、世界地位:世界古代东方文化的代表。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一)简述 夏以前:尧舜“禅让” 公天下 “ 三易”:夏代“连山易”、殷代“归藏易”、西周“周易” “ 儒易”:春秋时儒家学派继承的易学; “ 道易”:道教产生后以太极八卦图为其标记。 研究流派:“学理易” 探究易理 “ 术数易” 发展占筮(shi)之术 夏、商、西周“三代”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思想体系; 其一: 八卦易学体系 八卦(传伏羲创): 乾、坤、坎、离、艮、兑、震、巽 自然事物和现象: 天、地、水、火、山、泽、雷、风 其二:阴阳五行体系

一阴一阳谓之道,平衡则顺,平衡打破则反常; 五行为:金、木、水、火、土 相克:金→木→土→水→火→金 相生:金→水→木→火→土→金 墨家:春秋时墨翟(di)创 “ 天志”观基础上的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代表 了以手工业者为主的下层百姓利益。 兵家:春秋时孙武;战国时孙膑 孙武“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膑“孙膑兵法” 法家:战国中期形成,集大成者韩非子 法与国家治理的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学术思想流派:农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杨朱学派等 1 、孔子学说(春秋末期) (1)“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仁人”是最高尚 的人格;“仁政”是最理想的统治。 (2)“礼”是“仁”的外在表现,其功用是“整民”,“政之舆”。 (3)认知观:“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 教育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修身观:“修齐治平”,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儒家流派的发展演变 (1)战国孟子 “仁政” 把孔子这一学说发展为系统的理论,“以德行仁” “ 民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性善” 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 修身名言“三不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苦 劳饿空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 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2)汉代董仲舒 “ 谶(chen)纬说” 今文经学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天人感应;神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宋明理(心)学 两宋周敦颐、程颐与程颢、张载、朱熹(理或道学)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要略知识点总结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中国文化受到了历史、地理、民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传统。以下是中国文化要点的略知识点总结。 一、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 1. 先民文化 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民时期,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在这个时期,我国先民主要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他们的生存方式以狩猎为主,同时开始种植农作物和养殖家畜。先民使用石器等生活工具,创造了独特的文化。 2. 夏、商、周三代文化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分别负责了中国文明的早期发展。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距今约4000年。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距今约3700年。在商代,我国开始使用青铜器,开创了中国古代文明的新时代。周代是中国历史

上第三个朝代,距今约2800年,由于周文化的多样性,加上华夏族、少数民族的融合后,中国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3. 秦汉文化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高峰期之一。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对文化事业的创新,使得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朝代之一。汉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文化最为繁荣昌盛的阶段之一。 二、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 1. 仁爱 仁爱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从思想历史和文化传统来看,仁爱始终是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2. 中庸之道 中庸是“诚”、“中”、“致远”的统一。中庸有宽容之意,亦代表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3. 和谐 和谐是中华文化永恒的主题,它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倡导人们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促进社会和谐。 三、中国文化的传统艺术 1. 中国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西方绘画的逐像表现,中国画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2. 京剧 京剧是中国四大剧种之一,在中国传统艺术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以唱、念、做、打为基础,非常注重舞台装饰和表演技巧。 3. 中医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1.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主流思想体系,强调家庭 道德伦理、礼仪规范以及君臣之道等。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仁、义、礼、智、信,强调道德修养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2.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道”,认为宇宙是由一种无形的无 穷大力量所支配的。道家强调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通过顺应自然的道理来 达到心灵与身体的统一 3.佛教:佛教起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后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佛教强 调超脱尘世的苦难与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佛教在中国发展成了 多个不同派系,如禅宗、净土宗等。 4.书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艺术的 皇冠”。中国的书法艺术包括了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多种体裁,每种体裁都有其特点和风格。 5.诗词:中国古代诗词精美而传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唐代 是中国诗词的高峰时期,唐诗以其丰富的意境和精湛的艺术表达受到了广 泛的赞誉。 6.绘画:中国绘画悠久而博大精深,包含了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 等多种类型。中国画重视用笔墨表现意境,强调以虚心审视自然、与之融合。 7.传统医学:中国传统医学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包括了中草药疗法、针灸、拔罐等多种治疗方法。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将人的身体、心理和社 会环境看作一个整体。

8.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音乐以宫廷音乐为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传统乐器如古筝、琵琶、笛子、二胡等是中国音乐的标志性代表。 9.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丰富多样,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其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文化思想。 10.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造型风格而闻名,如寺庙、宫殿、园林等。传统建筑注重和谐、均衡的比例,以及人与自然的统一 11.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以其丰富多彩的样式和精美的工艺而著称。如汉服、唐装、褙子等,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款式和象征意义。 12.中国茶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茶艺表达了中国人温和的性格和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标志,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修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体系之一、儒家思想主张仁爱、孝道、礼教等,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儒家经典如《论语》、 《大学》、《中庸》等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道”与“德”,主张人应该追求内心的平静、自然和 道德的修养。道家经典如《道德经》、《荀子》等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 价值观念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佛教思想 佛教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倡导解脱生死之苦,追求真理与智慧,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的佛教石窟、 佛塔和佛教艺术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价值。 四、中医药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 论体系。中医药主张辨证论治,注重调节阴阳平衡,通过草药、针灸等方 法治疗疾病,并强调预防保健。 五、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东方艺术之神”。中国书 法主要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五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其独 特的魅力和风格。

六、绘画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审美理念和技法。中国绘画主要 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宗教画等,以传神的表现力、深邃的意境 和独特的笔墨风格而闻名。 七、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词、曲、散 文等各种文体。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千古绝艳”。八、春节文化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球华人的共同节日。春节期间,人们会贴红纸、挂灯笼,放鞭炮、舞龙舞狮、赏花灯等,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九、端午节文化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期间,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十、中秋节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秋节期间,人们会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祈求丰收。 以上是一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

五千年中华文化知识点总结

五千年中华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国家,中华文化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中,悠久而深远。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文学、音乐、美术、建筑、风俗习惯等领域,它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基础,也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以下是我对中华文化的一些了解和总结。 一、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之一。儒家提倡仁爱、孝道、忠诚、正义等价值观,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推崇以德治国、以文育人。在中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政治家、文化名人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如孔子、朱熹、程颐等。 二、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强调“道”,即通过静心达到与自然和谐的状态。道家文化注重修身养性,强调行为自然、不强求、不操劳,追求自由、自在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道家文化在某些时期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三、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重要的宗教文化。佛教传入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

教文化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其学说和信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佛教文化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或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四、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古代中国,它具有多种疗效和疗法,如针灸、推拿、草药等。中医药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当做一项重要的保健方法,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 五、美术文化 美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国美术的历史悠久、丰富而多彩,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壁画等。中国美术在表现形式、造型美感、色彩表现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六、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中国音乐历史悠久、绚烂多彩,有着独特的音乐体系和音乐语言。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在于它的清新、优美、柔和、含蓄和富有韵律感。中国传统音乐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七、文学文化

中国文化概论知识点总结

1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根底 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家国一体 2.在这个根底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伦理道德 3.老子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4.契:商人的祖先 5.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 6.鲁国大夫公豹: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 君子求道,处士,隐逸,穷而乐 7.一般来说传统道德规或德目有两种: 由伦理学家或统治阶级上升为理论的规;在世俗生活中得到认同的习俗性规 8.尚书皋谟把人的美的概括为九项: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9.孟子将母徳扩展为五伦十教 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10.管仲则提出四维七体 礼义廉耻;〔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强省用,敦蒙纯固,和协辑睦〕综合为六德:知仁圣义中和,六行:孝友睦棩任恤,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11.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12.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局部 仁爱孝悌 13.礼之运作,包含有之德 谦和 14.老子曾以江海处下为例告诫人们不要自矜自伐自是 15.在中国社会中,是直接贯穿的 家,家乡,国家 16.克己奉公培育了一种整体主义的精神,要求个体服从效劳于整体 17.中国到的不完全反对私利,关键看是否符合道德 18.克己奉公的精神本质上是 先公后私,个人私利服从社会公立的精神 19.中国传统伦理形成向探求的主体性道德精神,集中表达为以律己修身为特征的道德修养学说,这种学说强调自主自律,自我超越以维护人伦关系和整体秩序,建立道德自我,其根本精神是求诸己 20.修己慎独的修养传统培养了中华民族践履道德的 自觉性与主动性 21.传统义利观的根本容和合理核 先义后利,以义制利 22.孔子强调,并把它作为区分君子小人的标准 见利思义 23.宋明理学在把义利与公私联系的同时,又把义利与等同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古代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体系。它源远流长,丰富多样,渗透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下面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 知识点。 一、儒家文化 1.孔子和《论语》: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 道德教导在《论语》中有所体现,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2.大成至美:儒家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儒家文化里创造了大成至 美的观念,追求道德的完美和道德的实践。 3.礼仪与家庭观念:儒家文化注重礼仪,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中有 着重要的地位。儒家强调家庭的观念,尊重家长,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 关系。 二、道家文化 1.老子和《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哲学思 想在《道德经》中有所体现。道家强调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 2.自然观念: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天地万 物都有其自然规律。 三、佛家文化 1.佛教与传统文化:佛教是佛家学派的代表,它从印度传入中国并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的思想和教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2.缘起缘灭:佛家主张一切事物都有因果律,强调缘起缘灭的观念。

四、文学艺术 1.诗词和文学: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高峰。《诗经》、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代表作品。 2.书法和绘画: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法和绘画被视为艺术的两个重要方面。 3.戏曲和音乐:中国传统戏曲和音乐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包括京剧、昆曲、豫剧等。戏曲和音乐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 五、传统习俗 1.春节:中国传统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春节期间,人们燃放爆竹、联络亲朋好友,开展各种庆祝活动,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2.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庆祝农作物的丰收和家人团聚。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燃放灯笼等。 3.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纪念屈原的爱国精神。人们会吃粽子、划龙舟以及挂艾草等。 六、哲学思想 1.阴阳五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研究宇宙万物生成和变化的基本思想。阴阳五行包括了阴阳、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 2.心性道德: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的心性道德修养。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和发展人的道德品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精神追求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内涵。下面将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艺术五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一、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的道德修养。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提出了“仁爱”、“孝道”、“礼仪”等重要观念。孔子认为,人应该尽力追求道德的完善,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重要分支,注重个体的内心修养和追求自然之道。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他提出了“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理念。道家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通过“无为而治”来达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三、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的解脱和追求真理。佛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释迦牟尼佛,他提出了“四谛”、“八正道”等核心教义。佛家主张人们通过修行和慈悲心,超越生死轮回,最终达到解脱和涅槃的境界。

四、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人民丰富的精神生活和传统价值观。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拜年、放鞭炮、舞龙舞狮等活动,传承着中国人民的团结与互助精神。 五、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种形式。中国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运用。中国音乐以古琴、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要演奏工具,表达着中国人民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中国舞蹈以民间舞蹈、古典舞蹈为主要形式,形态优美、动作流畅。中国戏曲以京剧、豫剧、粤剧等为代表,结合音乐、唱腔、舞蹈和表演,展现着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艺术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关注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点汇总

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点汇总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有许多基础知识点值得我们了解。本文将逐步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步:中国历史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商朝。中国历史 可以分为不同的时期,如夏、商、周、秦、汉、唐、宋、明、清等。每个时期都有其特点和重要事件。例如,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高峰时期之一。 第二步:中国的地理中国位于东亚,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它的地理环境多样,包括高山、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山脉和河流,如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等。 第三步:中国的语言中国的官方语言是汉语,也称为普通话。汉语是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汉语,中国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如粤语、四川话等。 第四步:中国的文学中国文学拥有丰富的历史和传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许多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例如,李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作品被称为“诗仙”。 第五步:中国的艺术中国艺术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中国绘画、书法、剪纸、剪影、京剧、音乐等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艺术注重表达情感和传达意义,常常融合哲学和宗教的思想。 第六步:中国的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习俗和传统活动。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通常有家人团聚、赏花灯、放鞭炮等庆祝活动。 第七步:中国的饮食中国的饮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中国菜被认为是世界上四大菜系之一,分为川菜、鲁菜、粤菜等不同的风味。中国菜注重食材的新鲜和调味的独特性,讲究菜品的色、香、味。 第八步: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世界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医药包括针灸、拔罐、中草药等治疗方法。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强调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对中国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节日、饮食和传统医学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凝聚着丰富的智慧和千百年来人们的智慧结晶。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五行和四象 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系统中的基本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相互关系。五行具有生克制化的特点,在中医、易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四象则是五行的进一步衍生,包括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五行和四象的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中国古代礼仪文化 中国历史悠久,礼仪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中国古代的礼仪包括祭祀、婚礼、葬礼、官场礼仪等方面。这些礼仪在中国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不仅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礼仪文化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团结。 三、中国古代诗词 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们通过诗词来表达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故等的感悟

和思考。唐代被誉为中国诗词的鼎盛时期,唐诗流传至今,仍然是世 人推崇的经典之作。中国古代诗词具有深入浅出、意境优美、语言优 雅的特点,通过诗词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体验作者的情感 和思维。 四、中国传统绘画艺术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水墨为主要表 现手段,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形神兼备的表现方式。中国古代绘画重视 表达与观者的感受,追求意境的升华和灵韵的流露。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类型,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民族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 五、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建筑注重与自 然环境的融合,追求空间的和谐和形式的美感。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 构为主,严格遵循传统的建筑法则和比例,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建筑风格。著名的古代建筑有故宫、长城、寺庙等,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建 筑的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 总结: 中国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 独特之处。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点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 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

中国文化知识点

中国文化知识点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庞大的文化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样的 传统。本文将介绍中国文化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文化符号等。 一、传统价值观 1. 和谐:中国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谐是中国社会稳 定和谐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人民追求的理想境界。 2. 尊老敬老:中国文化注重尊重和敬重老年人,认为老年人有丰富的人生经验 和智慧,应该受到尊重和照顾。 3. 孝道:孝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关爱和 照顾。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和道德义务。 二、传统节日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会进 行各种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舞龙舞狮等,还有丰盛的家庭聚餐和亲友团聚。 2.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会 赏月、吃月饼、赏灯等,寓意团圆和祈求丰收。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人们会扫墓、祭祖,表达对逝去亲 人的思念和缅怀之情。 三、传统艺术 1. 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华丽的 戏服而闻名。京剧讲究“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艺术。

2. 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注重意境和笔墨的表现。国画以水墨为主要媒介,常常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 3. 中国茶艺:中国茶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泡茶、品茶和赏茶等。中国茶艺强调茶的品质、冲泡技巧和茶文化的传承。 四、文化符号 1. 龙: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被视为祥瑞和权力的象征。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被用于装饰、绘画和传统节庆活动中。 2. 凤凰:凤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鸟,象征着吉祥、美丽和荣耀。凤凰常常被用于装饰、绘画和传统婚礼等场合。 3. 红色: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吉祥,常常与春节、婚礼等重要场合相关联。红色在中国传统节日和庆典中占据重要地位。 总结: 中国文化拥有丰富多样的传统价值观、传统节日、传统艺术和文化符号。这些知识点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知识点。以下是对中国文化知识点的总结: 1.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意义。 2. 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书法被认为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 3. 中国的传统音乐:中国传统音乐有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古琴、笛子、二胡等乐器在中国音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 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国传统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形式,注重意境和写意。中国绘画艺术强调“笔墨意境”,追求自然和谐的美感。 5. 中国的传统饮食:中国有悠久的饮食文化,以米饭、面食和各种菜肴为主。中国菜以独特的烹饪技巧和丰富的口味而闻名于世。 6. 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体系,包括中草药疗法、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和平衡,强调预防和治疗的结合。 7. 中国的传统戏剧:中国传统戏剧有京剧、豫剧、越剧等多种剧种,

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戏曲文化而闻名。 8. 中国的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汉服、旗袍、唐装等,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象征意义。 9.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古代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代表,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10. 中国的传统节庆活动:中国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如舞龙舞狮、放烟花、戏曲表演等,为人们带来欢乐和祝福。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文化的冰山一角,每一个知识点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内涵。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中国文化知识点

中国文化知识点 1、中国的“中”,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像什么? 有旒之旆,即有飘饰的旗帜 2.关于“中国”一词的本义 中央之城 3.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一著名口号,最早出自哪里? 朱元璋讨元檄文 4.“民族”一词中的“族”字,原义为? 原意为矢锋引申为众 5.关于“文化”的表述和理解 文化是由文与化组合而成,是人文化成文治教化的总称 6.中国文化的特质 人文传统伦理中心尊君重民中庸协和延绵坚韧 7.新石器时代的特点 磨制石器农业畜牧业陶器制作 8.哪一文化遗址又被称为“黑陶文化” 龙山文化 9.在人类文化史上,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一次浪潮”的是什么 攫取经济到生产经济 10. “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太昊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这段话反映了原始宗教中的什么现象? 图腾崇拜 11.神话中反映我国医药学起源的故事跟传说中上古哪个帝王有关? 神农氏 12.我国传统视野中的“黄金时代”是指哪个时代? 三大集团时期华夏东夷苗蛮 13.有“人文初祖”美誉的是谁?

14.中国文化史上的“青铜时代”是指什么时期? 夏代到春秋战国之交 16.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代表的是什么时期的文化? 商朝时期 18. “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是哪一时期人的天命观? 第 1 页共 23 页 夏商周 19. “宗法制”定型于什么时期? 西周时期 20. “尊礼文化”是对哪一朝文化的概括? 周代是对礼乐刑政目标和一的尊礼文化 21.周礼包括吉、凶、军、宾、嘉五礼,其中“宾礼”是指什么? 迎宾亲附诸侯之礼 22.有关西周礼乐制度的表述 乐由中出礼自外作,其目的都在于整民 23.儒家所谓的“大同”转向“小康”的关键时期是哪一时期? 大禹时期 24.属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有哪些? 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 25.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的原始共产社会 26.制定礼的规范、政的划一、刑的强制,配之以乐的感染,以使统一民心,成就王道,这种在周代开始建立的文化制度,被称为什么? 礼乐制度 27.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个时期出现一大批圣贤和文化巨著,影响本民族后世的文化走向,通常被称为元典时代。中国的“元典时代”大约相当于哪一时期? 东周即春秋战国时期 28.春秋末期,什么逐渐成为知识阶层的通称?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优秀10篇)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优秀10篇) 唐宋古文八大家篇一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二十个“之交”篇二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幼年相交的朋友,称“竹马之交” 交情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漆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称“莫逆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称“君子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旧时结拜的兄弟姊妹称“八拜之交” 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臼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一、常见借代词语 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 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 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 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