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部分年轻人估计还没搞明白“栓Q"是啥意思,已经有小学生将其写在了自己的作文中。日前,据媒体报道,河南许昌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栓Q”,并有一段看不懂的歌词。经学生解释老师才得知,那段歌词出自一首网络神曲。

有人忧虑,孩子张嘴闭嘴各种网络流行语,语言表达能力是否会退化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表达的简化和“高效"是不是会助长思考的情性一些评论将这种网络流行语在孩子们中流行的现象称作"入侵"。

但对于Z世代和他们之后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生来就是他们世界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被互联网包围,或者说他们就生活在互联网中,对他们屏蔽网络流行语,已然不可能。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栓Q”“芭比Q"等流行语,包括表情包的使用,是构建交往关系的需要,是建设群体亲密感和共情能力的桥梁,是进行身份认同、区隔乃至管理的一种工具。由此看来,成人对此现

象作出的“入侵”等判断,多少有些居高临下,也显现出对网络流行语等理解的固化和窄化。

语言自有其自净的功能和过程,我们大可不必忧虑“栓Q"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相较之下,更为重要的和必要的,或许是让孩子们对他们每天使用的语言文字有更多的了解,培养其甄别、欣赏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这,显然是要比简单地“批评流行语流行”付出更大也更细致的努力,保持更大的定力和耐心。

(摘编自光明网《“栓Q"入作文莫慌,相信语言的自净力》)

材料二: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使用有着较高自由度以及随意性,这也为用户使用并大量传播低俗化、污名化网络语言提供了便利条件,网络语言失范在客观上得以孕育、形成并壮大。而网络语言失范生成动因源起多方博弈:

(一)数字技术赋能用户表达,日常语言出现网络化转变。

网络语言失范的基础是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持续发展,而语言作为因时而变的重要沟通介质则是传达新环境变动的“风向标”。数字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极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周期,网民的话语权与参与性获得释放,"人人都有麦克风"便是最生动的表现。自由度与随意性较强的网络环境更是为网络语言失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监管部门规则制定模糊,未实现网络语言有效引导。

从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内容管理从业人员管理办法》,到2021年2月9日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规范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都是监管部门针对网络内容生态治理提出的具体规章。监管政策在持续出台,内容治理也在不断推进,但是面对网络语言失范的现象却无法实现有效的治理。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这些监管政策未能从细化的角度对网络语言进行边界限制,导致政策模糊地带的出现,进而产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网络语言失范现象;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失范的问题在现有监管体系中并不是被凸显出来的问题,在政策中的能见度相对而言较低。

(三)平台审核压缩语言空间,网络语言产生隐喻式失范。

目前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中,"钱"被表述为"米",“直播间”被表述为“啵啵间"等,这类网络语言失范现象实际可能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面对平台监管的无奈之举。网络平台肩负维护本平台内容生态的责任,同时又要面对监管部门的持续监管,因此大部分平台在制定自身审查规范时,常常会从严制定规范,以此来维护自身平台的持续发展。当平台内容口径多次收缩后,平台中的商家与用户往往会发现一些常见的词句被限制发送,这也就限制了部分正常表达。用户因此会借助隐喻、转喻等方式将原有的无法发送的内容进行审核规避,网络语言失范的现象由此也就愈演愈烈。

(四)用户表达宣泄情绪压力,身份隐匿导致反规范话语。

任何社会现象都有其深层的社会心理因素,网络语言失范便是用户在压力释放、追求新奇的心理诉求中得以产生的。网络语言由于其表达的随意性与自由度,往往会产生超出日常道德行为约束的词句,这类超出规范的网络语言便是失范性的语言。狂欢式感受是网络语言世界中的情绪基调,泄愤心态和戏谑心态则是狂欢式感受的两种不同形式,其根源都在于僵化的社会结构加剧了现代青年的意义危机。身份隐匿之下,青年人的心理压力能够通过话语抵抗进行抒发。从另一方面而言,网络语言失范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减压器"。比如在近期持续发酵的网络语言“内卷”与“躺平",虽然尚未能构成网络语言失范,但其精神内核却是对现有社会结构部分问题的批判。网络语言失范也正在这类对社会部分结构的抵抗中,实现网络语言传播与扩散。

(五)亚文化语言破圈式传播,“黑话”外溢破坏语言规则。

网络语言的构词方式除了谐音、代指、仿造、组合等,还包括来源于亚文化的新词汇。亚文化属于主流文化之外的小众文化,其中包含本文化圈的独特理念、表意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亚文化的内容逐渐破圈式传播。伴随着诸多亚文化群体的声量扩大以及各类UGC内容的兴起,诸多亚文化“黑话"逐渐成为网络语言,其中不乏积极健康的网络语言传播,但同时也包括破坏基本语言规范的网络语言失范现象。

(摘编自黄楚新、陈智睿《博弈与调试:网络语言失范的生成动因、传播模式与规范纠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Z世代和他们之后的年轻人屏蔽网络流行语,已然不可能。使用网络流行语、表情包,才能满足他们的社交需要。

B.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表达的简化和“高效”很可能会助长思考的惰性,所以孩子张嘴闭嘴各种网络流行语,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

C.互联网数字技术发展是网络语言失范的基础,“人人都有麦克风"让网民的话语权与参与权获得释放。

D.我们不能固化和窄化对网络流行语的理解,也不必忧虑“栓Q”等网络语言出现在小学生的作文中,要相信语言有其自净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材料一语境可以推知,“Z世代"是网络流行语,指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智能手机产品等影响比较大的一代人。

B.我们要正确认识网络语言失范现象,网络语言失范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减压器”,其精神内核是对现有社会结构部分问题的批判。

C.语言是重要的沟通介质,网络语言基于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传达了新环境变动的信号。自由度与随意性较强的网络环境使网络语言失范现象普遍存在。

D.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反映了传统语言规范受到冲击的现状,诸如“栓Q"“芭比Q”等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让很多关心青少年语言能力发展的人感到忧虑。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现在,“新赛道”还可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等。

B.朋克(punk)一词源自摇滚乐,网上用“朋克养生"来调侃年轻人一边“作死”一边又极其怕死的养生方式。

C.“抖音"平台不允许出现其他同类平台名称,于是提及“虎牙”时用表情包虎头代指,提及"B站"就说"小破站"。

D.“我太难了"出自“快手”的一个视频。后来有人利用谐音以“南"代“难”,这句话就变成“我太南了"流行开来。

4.材料二观点明晰,易于理解,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该如何应对这些不规范现象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领作

徐向林

陆翔的出海渔船快要造好了,船身支架在一望无垠的海滩上。远远望去,像一幢吊脚小木楼,煞是威风。

造船时,陆翔脸上挂满笑容,天天到海滩上看进度,还跑前跑后给造船师傅打下手。但船体成型后,陆翔脸上的笑容却消失不见了。因为领作的李师傅告诉他,这排斧还得由老于头领作打。

在传统造船工艺中,打排斧是造船最后一道至为关键的工序。打排斧时,二三十位造船师傅分列船舷两侧,应着领作师傅吆喝的节奏,众人一齐发力敲钉卯榫。打排斧很有讲究,必须整齐划一、前后呼应、力道均衡,否则造出的船不结实,还易漏水。对于常年在海上经受风浪的渔民来说,排斧打得不好,就会上演船毁人亡的悲剧,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领作师傅是打排斧的灵魂人物,备受渔民尊崇。①按照渔村的老传统,领作师傅有对渔船命名的特权。领作师傅一旦命了名,谁也不能改。如此一来,做领作师傅数十年的老于头在当地渔村当然是个人人尊敬的人物。他领作造出的渔船有上百艘,全是他命的名。他命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船的形状来命名,如"成菜瓢儿",说的是渔船像咸菜根部的菜瓢儿。另一种是根据船主的为人来命名,比如船主性格暴躁,人缘差,他就把船命名为“臭车奥”;有的船主为人斤斤计较,他就把船命名为“着肉刀"。在老于头所在的渔村,只要知道船的名字,就能了解到船主的为人,十有八九不会出错。

陆翔原先跟老于头是邻居,两家因宅基地的事闹过不少矛盾。陆翔搬到新居后,本以为跟老于头老死不相往来,没想到还是有事求到老于头。当然,陆翔是不想去求的,他在造新渔船时,特意到外面请

了李师傅。李师傅先是推辞,说你们渔村有老于头在,不敢来班门弄斧。陆翔只得借口说老于头忙,请不到。李师傅这才带着一班人来帮陆翔造船。可眼看造船就要大功告成,李师傅突然"将"了陆翔一军,要把打排斧的领作权交给老于头。

陆翔不解,问李师傅:"你们不是造过好多船吗,为啥要老于头领作"

李师傅笑答:②"一方领作管一方事,这船只有老于头来领作才灵光。"

有点儿讲迷信的陆翔听得这话,不好再问了。他改问村里的老渔民,村里的老渔民告诉他,我们的船都是老于头来领作的,还从没请过外村的领作师傅。

陆翔没辙了,只得硬着头皮去请老于头。老于头倒也没为难他,随口就应承了下来。怎料,老于头这么爽快,反倒引起陆翔的疑惑,老于头会不会借机报复

隔天上午,老于头精神抖擞,率着李师傅的那班人马,声势浩大地打好了排斧。等到最后一斧落定,老于头在前头领声高呼:③“鱼翔出港,鱼虾满舱。”众人跟呼:“鱼翔出港,鱼虾满舱。"

陆翔悬在心中的石头这才落了地。这“鱼翔”就是新船的名号,既吉祥,又威风。

老于头随后绕船体走了三圈,细细端详,又把李师傅拖到一边聊了会儿后,挑了根散置在船体边上的长木头,让人放进底舱的指定位置。老于头跟着钻进底舱一番敲打,出来时把斧头交给陆翔,叮嘱他:“我在底舱安了根定船木,任何时候都不能移动。要是在海上遇到突发情况,你拿这把斧头对着这定船木两端各敲三斧,保证无恙。"老于头说完这话,自顾自走了。

三个月后,陆翔有次驾船出海打鱼。不料天气突变,海上风高浪急,渔船在风口浪尖中漂浮不定。陆翔好不容易掌稳了船舵,底舱却开始渗水,眼看着海水就要漫过小腿,情急之中,陆翔想起低悬在底舱的定船木,拿起斧头对着定船木两端各自狠敲了三下,奇迹出现了,下沉的定船木精准地堵住了渗漏处,渔船得以平安回港。

陆翔有惊无险地上了岸,旋即请李师傅来检修渔船。李师傅里里

外外认真检查一番后,对陆翔说:“不用修,船体绝对稳固。”

当天晚上,陆翔热情地留李师傅吃饭。李师傅的酒喝得有点儿多,他趁着酒劲儿说:“告诉你一个秘密,造你这艘船时,底舱的卯榫没算好,留有缝隙,如果拆掉重做,船身就得解体,耗费点儿船材我们赔得起,但这一拆,我们这班人以后就再也不能接活儿了。"陆翔惊讶地问:“所以你们就让我请老于头”李师傅点头称是。陆翔再问:“老于头是怎么知道的呢"

李师傅答:“打排斧时,老于头能听音辨声。他知道底舱有问题,就放了根定船木,以备不测。”

"那当时为啥不说"陆翔道问。

“都是做工匠的,总得留点儿脸面……"说到这儿,李师傅不胜酒力,趴在桌上打起了呼嗜。

陆翔看看李师傅,又看看门外。④室外,星光斑斓,星河璀璨。陆翔想了想,明天,明天一定请老于头好好喝两杯。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介绍老于头给船命名的两种方式,从所举的几个例子可见,所取的名字寓意独特、形象有趣,让读者了解到了这些命名的特点。

B.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传统造船工艺,如打排斧时众人齐力敲钉卯榫、老于头命名船只、领声喊号子等,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C.小说对陆翔的心理刻画细腻,这些心理刻画既能让读者把握这个人物的特征,也贯穿了故事情节。

D.在海上遇到危险,陆翔按老于头所教的方法及时处理了险情,这里既呼应了上文老于头的叮嘱,又铺垫了后文揭开的真相。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①处介绍当地对渔船命名的特有传统,可见作为领作的师傅威望极高,受人尊重和信任。

B.第②处是李师傅哄骗陆翔请老于头领作的说辞,意在表达对李师傅这种做法的不赞赏。

C.第③处很有意蕴,既将船主陆翔的名字嵌进了这句话,也是美好的祝愿,巧妙而又温暖。

D.第④处景物描写营造了美好氛围,映射出人物心境,暗示陆翔真正认识到了老于头的人格魅力。

8.文中老于头出场并不多,却凸显出独特的魅力,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老于头这个人物形象的。(4分)

9.小说在谋篇布局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②。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材料二:

秦楚之际,楚怀王以牧羊小儿为项氏所立,首尾才三年。以事考之,东坡所谓天下之贤主也。项梁之死,王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羽不敢争。见宋义论兵事,即以为上将军,而羽乃为次将。择诸将入关,羽怨秦,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憬悍祸贼,不许。独遣沛公,羽不敢违。及秦既亡,羽使人还报王,王曰:“如约。"令沛公王关中。此数者,皆能自制命,非碌碌辱主受令于强臣者,故终不能全于项氏。然遣将救赵灭秦,至于有天下,皆出其手。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卿子冠军;即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杀之。②楚怀王孙心:楚怀王孙子熊心,项梁拥立他为王,仍称怀王。项羽称霸后尊熊心为义帝。

10.材料一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增始劝A项梁立B义帝C诸侯D以此服E从F中道G而弑之H 非I增之意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赐骸骨,古代大臣请求致仕的婉词,表达此意的说法还有请老、乞身、移病、解佩等。

B.君,名词作动词,与《阿房宫赋》“辇来于秦”中"辇"的用法相同。

C.弑,在古代指子杀父或臣杀君,《左传》里有史官董狐记载"晋赵盾弑其君"。

D.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与《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中“之"的用法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苏轼看来,范增缺少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和果断的行动力,不能敏锐地察觉到危险并果断地采取行动。

B.苏轼认为,项羽与范增被陈平离间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陈平的智谋高明,而是项羽已不信任范增。

C.苏轼认为,范增不管在什么时候都应该有实力诛杀项羽就诛杀他,没实力诛杀就离开他,这才是做事果断的大丈夫。

D.洪迈认为,项梁死后,楚怀王吞并吕臣、项羽的军队,并亲自统领,项羽不敢与他相争。

13.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4分)

(2)羽怨秦,奋势愿与沛公西,王以羽標悍祸贼,不许。(4分)

1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材料中评价楚怀王是“天下之贤主”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佳人①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合昏②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幕倚修竹。

【注】①乾元元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次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秋季。②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

B.“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两句开篇点题,上句写其貌之美,下句写其品之高。

C."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二句,在强烈的对照中突出了新人春风得意的喜悦。

D."天寒"二句画面感极强:寒风中,黄昏里,佳人独靠修竹,不胜清寒又孤高雅致。

16.清人黄生认为杜甫创作《佳人》是因为"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请结合诗歌内容及你所了解的杜甫,对“适切放臣”进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两句表现出了周瑜的运筹帷幄、指挥若定。

(2)老子有言"五色令人目盲",旨在提醒人们对于声色货利乃至口腹之欲,要加以节制,不可纵情任性,耽于享乐。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也用“____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3)暑假小明跟家人去电影院看了《长安三万里》,影片中大唐盛世的壮美和诗意深深地打动了小明。电影结束后他还久久不能平静,脑子里满是缀着“长安"的诗文,如“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寂静的夜里,一个人守着满屋盈盈月光,不知不觉中思绪被无形地拉长。那些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做过的事,遇到过的人,穿过长长短短的时光,掠过经年风雨,渐次循环在眼前。点滴尘事,像一根根藤蔓,盘根错节地伸张在脑海的脉络里,枝枝叶叶随着年轮变大变厚也变黄。有些像一片片叶在露芽之前,还没来得及葱葱郁郁地生长,就已腐烂,落入尘埃;有些不但长势旺盛,而且经年不衰,甚至,把旖旎在眼前的姹紫嫣红都打败。脸上的表情。①地跟随着飘舞的思绪转换着,陈年旧事在这一刻依然拨动着心弦,让人②许多事明明过去很久了,却没有在日新月异中褪去它的精彩,依然能让翘起的嘴角笑到最甜。就像是被层层包裹在琉璃里面的塑料花一样,经年轮转,山河更改,包裹它的琉璃经过风雨的侵袭,经过寒暑的考验,在岁月里磕磕绊绊已是面目全非,而那朵旖旎的花儿却新亮如初。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文段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由于中国号称诗国以及古代官本位的特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人格类型,大体上有“诗人人格"和“政治家人格"之别,或二者之结合。①,其特点是激情而天真;高适是较典型的“政治家人格”,其特点是冷静而世故。这两种人格不仅体现在其为人处事和政治选择上,②。譬如与高适并称“高岑"的盛唐边塞诗人岑参,也和李白一样属于诗人人格,其边塞诗充满激情和浪漫天真的想象;而高适边塞诗的特点是擅长现实主义的冷静思考,侧重于思考将帅无能、苦乐悬殊等现实问题的《燕歌行》就是典型代表。③,尤其是在家国情怀方面,不可主观地扬此而抑彼。高适的家国情怀很突出并付诸从军的实践,这毋庸置疑,但李白也一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也有两次从军的实践,并非只是如《长安三万里》所描绘的恣纵任性,没心没肺地游山玩水。特别需要澄清的是,李白追随永王李璘的原因并非为了谋官争权,而是为了横扫安史之乱,报效国家,所谓“为君谈笑静胡沙”(《水王东巡歌》),“过江譬流水,志在清中原"(《南奔书怀》),"一生欲报主,百代思荣亲。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赠张相镐》)。他称安史叛军为“豺狼”(《西上莲花山》),可见其对安史叛军之痛恨。

20.下列句子中的“就”和文中"其事竟不就,哀哉难重陈"的"就",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

B.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D.就算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一定的科学知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无视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染水排海。有人说,日本一意孤行、强推核污染水排海,公然向全世界转嫁核污染的风险,这是极其自私、极其不负责任、极其没有"底线"的行为。

材料二: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冯骥才

材料三:有人认为,道德底线低的人有时比道德底线高的人占优势,你做不出来的,他做得出来,所以他们总能如鱼得水。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届高三语文(第02期)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08名句名篇默写(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专题08 名句名篇默写 1.【18届辽宁省鞍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马说》中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中的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述如果学习者能做到持之以恒,即使是再艰深的知识也可以学会. (3)庄子《逍遥游》中描写鹏鸟拍打水面,激起三千里浪涛,又以“_________________”,写出鹏鸟一飞冲天的磅礴气势。 (4)杜牧《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故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获取教训,则会重蹈覆辙,造成“_________________”的后果。 【答案】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考查方式,对于这种题型,解答时除了要注意出处和作者外,重点要注意理解语境的提示。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有:锲、镂、抟、扶、摇、哀. 2.【18届福建省莆田市第二十五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诗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直抒胸臆,表白心志,表达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杜甫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精神.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写自己身着粗袍敝衣处于衣着华丽的同舍生之间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有求学这种足以使自己快乐的事。 【答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略无慕艳意 3.【18届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联考(一) 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部分年轻人估计还没搞明白“栓Q"是啥意思,已经有小学生将其写在了自己的作文中。日前,据媒体报道,河南许昌一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在作文中写到“栓Q”,并有一段看不懂的歌词。经学生解释老师才得知,那段歌词出自一首网络神曲。 有人忧虑,孩子张嘴闭嘴各种网络流行语,语言表达能力是否会退化因为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表达的简化和“高效"是不是会助长思考的情性一些评论将这种网络流行语在孩子们中流行的现象称作"入侵"。 但对于Z世代和他们之后的年轻人来说,互联网生来就是他们世界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被互联网包围,或者说他们就生活在互联网中,对他们屏蔽网络流行语,已然不可能。 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栓Q”“芭比Q"等流行语,包括表情包的使用,是构建交往关系的需要,是建设群体亲密感和共情能力的桥梁,是进行身份认同、区隔乃至管理的一种工具。由此看来,成人对此现

贵州省盘州市聚道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无答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卷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 ......... 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韵”是一个关于宋代文化的美学理想,它切近生活,比历史虚柔,比理学深至,展现为一个活色生香的文化主体,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鲜明的文明创新、转折意义的历史阶段之标志,开启了所谓的“近世”历史。说它实现了魏晋美学突破以后再一次以某一具体历史时代为界的美学突破,可能不会过分。 宋韵美学具有强烈的近世感。“近世”概念来自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内藤湖南描述中国古代唐宋社会差异的经典分析。他说:“这种贵族政治在唐末五代的过渡时期衰落下去了,代之而起的是君主独裁政治。贵族衰落的结果,就是君主的位置与人民接近起来,高官显爵无法再依靠家族特权来获得,完全是基于天子的权力才得以任命了。”在宋代,不仅君主直接面对百姓,官僚的选拔也因科举制大行而具有机会均等的特点。宋代的君主和官员相比以前的贵族体系更靠近最底层的民众,因此,整个国家组织与社会结构体现出更多的公平性,并推动和引领人民追求好生活以及伴生的各种文化创造力。开明君主、重商经济、货币流通、市民生活、超大城市等,无不昭示中国社会向“近世”的伟大转型。 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可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极度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宋韵美学具有世俗生活风格化。市民阶层的崛起,世界级大都市的出现,导致城市生活空前繁荣,它的价值核心是经济上的等价交换系统。于是,人民获得了一个相对更为平等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一切其他价值都得到了重新评估。在这一社会环境中,建筑、家具、瓷器等成为城市生活的显著标志,杂剧、说书、茶艺、花市和香道等体现了各种群体活动的组织功能,带动着传统的琴棋书画,以价值公平的民众交流为指向,蔚然风靡,获得了艺术上风格化的新形态,繁荣的世俗生活恰恰以这一风格化之美学品格相标榜。 宋韵美学盛行极简主义。宋代器物在两宋之际发生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历史上主要由青铜器所承载的包括礼制到生活的盛器功能位移到了瓷器之上。青铜器那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凝重的神秘气息,被消解了。瓷器变而以简洁的形态和单色调为主。一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审美风尚,在瓷器这样的实用器物上开风气之先。艺术上的极简主义在宋瓷上业已完成。极简主义也体现于宋代的家具设计和制作,并向书法、绘画等传统艺术门类渗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五)语文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五) 语文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2016年12月28日,《中国电影报》发文质疑豆瓣、猫眼的评分机制.文章被《人民日报》客户端转载,电影评分网站被推上风口浪尖。但很快,《人民日报》评论发文指出应该容纳電影的网络评分才能保护电影市场的发展。 2《人民日报》的评论《中国电影:要有容得下“一星”的肚量》全面地谈到了网络评分对于电影市场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这篇评论中,开篇就指出看电影前先上网看评分,看电影后上网打分已经是当下年轻人的观影习惯,同时摆明立场:电影评分网络的这种交流、分享丰富了观影体验,也解决了关于电影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篇评论正面回应了网络上的电影评价尤其是“差评”问题,认为“承认观众有用脚投票的权利,也就要承认观众有打星评级的权利”;既然是一个“开放的市场和开放的舆论,就必然有各种意外情况带来的压力”。文章正面指出“电影作品真的会被‘一星’毁掉吗?电影生态真会被‘差评’影响吗?却也是未必”。“电影市场的成熟,前提是要有一批成熟的观众。”毋庸置疑,豆瓣在培养成熟的观众这一战场是当前各同类网站中辈分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主力军;而只要豆瓣的用户持续增长,也就不断拥有新的“生力军”。《人民日报》的评论是官媒姿态对网络电影评分的肯定,大众赋权在这里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官方认定。“让网络平台的打分,成为‘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时重要的参考。”这个结论说得相当清楚。网络打分也许不会成为作品的最终分数,更不会是唯一分数,但一定是这些作品艺术价值的重要参考,因为它永远代表着当时当事、当代大众的审美,是真正的人民大众真闻乐见的艺术需求的反映。 豆瓣电影上观影者、评论者、读者三者身份合一,平等交流,抹去了传统媒体中专业影评人与读者的不平等关系,在网络上时空界限被打破,身份上的等级特权被打破,这些电影评论中当然会有大量的意气用事、重复观点,甚至逻辑不通、艺术水准差等问题,但通过豆友们的选择、点赞,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优劣排序。这个过程中的文艺评论有了更友好的创造性与倡导性。事实上,长期在豆瓣发表影评并且被较多关注的并不会是观点特别激进的意见领袖,而是能够与更多豆友产生情感共鸣的文章。这恰恰说明了豆瓣电影这种信息对称的新格局带来了文艺批评更健康的发展思路。 (摘编自刘茉琳《豆瓣网与新媒体时代的文艺批评新变》)材料二: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贵阳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语文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 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邓父请 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

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非是少数作品的特例。一幅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形态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那些表面上并没有被改换面貌的艺术品,因为环境、组合和观看方式的变化,也会成为再造的历史实体。一面原来悬挂在墓室天顶上代表光明的铜镜被移到了美术馆的陈列柜里,和几十面其他同类器物一起展示,以呈现铜镜的发展史。一幅“手卷”变成了一幅“长卷”,因为观众再不能真正用手触摸它,一段一段地欣赏移动的场景……所有这些转化都可以成为美术史研究的课题,这些研究所探求的不再是一件作品的原始动机和创作,而是它的流传、收藏和陈列——它的持续的和变化中的生命。 (摘编自巫鸿《实物的回归: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监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监测语文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让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是一个 重要课题。 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习 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 史文化遗产。”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机融入现代生活气 息,才能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 保护好才能利用好。对于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应保尽保,才能更好彰显城市特色风 貌。从要素层面看,要保护的不只是有形的单体建筑、街巷街区等,还有无形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比如浙江的桑蚕丝织技艺、江苏的昆曲和古琴艺术、海南的黎族织锦 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涵养当地人文底蕴的文化要素,也是激活城市生命力的 重要资源。从时间层面看,我们不仅要保护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也要保护好近现代 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重要建设成果。只有做到空间全覆盖、要素全囊括,才能多层 次、全方位地展现一个城市的历史风貌,避免“千城一面”。 活化利用,才能激发内生活力。由于年代久远,不少历史街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相对落后,老住户生活较为不便。在城市更新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 承,一方面可以通过小规模、渐进式的“微改造”,在保持传统格局和风貌的基础上 补足设施短板,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新功能、新业态,提升 城市活力。在山东青岛中山路、广东广州永庆坊等地,博物馆、咖啡店等业态的引 入,让老街区成为新网红、老街坊赶上新潮流。这启示我们,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 承,也需要坚持以用促保。 (摘编自《人民日报》《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历史文脉》) 材料二: 青砖黛瓦、石阶深巷、小桥流水……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一栋栋老房子如繁 星散落,风景别致。这些老屋经过专业修缮,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出多彩人文风情,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试题(含答案)

贵州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自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以来,黄河中下游静态的部落生活渐被战乱、征服和群体杀戮打破,华夏旧(早期)文明与国家由此产生。从孕育到成熟,华夏旧文明跨越两千年。和同期的其他古代人类文明一样,它们都属于神权与王权合一、宗教主导的社会。如果一直延续下去,历史将充斥族群壁垒、杀戮与献祭。 但周灭商后,以杀戮和人祭为特色的华夏旧文明戛然而止,取代它的,是周公营造的新华夏文明。周公消灭了旧华夏文明及其相关记忆,打破了族群血缘壁垒,让尘世生活远离宗教和鬼神世界,不再把人类族群的差异看作神创的贵贱之别。这是华夏文明最彻底的一次自我否定与重生。在三千年前的古人类文明中,只有华夏文明独自走出了神权的掌控,成为一个“异类”。这是一种过于早熟的世俗文明,一直持续到今日。

使华夏文明突然转向的根源,是周公一代人无法言说的恐惧,就像武王姬发的惊梦。他们可能都在殷都生活过,不仅目睹了商人的血腥献祭,甚至包括兄长伯邑考的惨死。恐惧使武王更加依赖人祭宗教,而周公则极端憎恨人祭宗教,势必将其彻底灭绝。这是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解脱路径。 后世人对周公的认识,有事功和制度文化两方面:事功,主要是周公辅佐成王、平定三监之乱,为西周王朝奠定开局;制度文化,主要是周公“制礼作乐”,确立西周的政体,包括诸侯列国分封格局和贵族等级制度。在考古发现商朝的遗址与人祭文化之前,人们对周公的理解只能达到这种程度。 但事实上,周公最重要的工作是消灭商人的人祭宗教,以及与之配套的弱肉强食的宗教价值体系。他不仅阻止了周人模仿和继承这种宗教文化,也在殷商遗民和东夷族群中根除了它。尤其关键的是,周公还抹除了与商朝人祭有关的记忆,甚至也隐藏了自己禁绝人祭行为的种种举措。这是为防止人祭宗教的死灰复燃和卷土重来,也是为掩盖周人曾为商朝捕俘人牲的那段不光彩的历史①。 为了填补人祭宗教退场造成的真空,周公发展出了一套新的历史叙事、道德体系和宗教理念。这主要体现在《尚书》的几篇诰命中: 一、淡化商人对“帝”的崇拜。在商朝末期,“帝”已经和商王身份重叠,商王具有“帝”的神性。但周灭商后,王已经不能身兼“帝”之名号,对 周人来说,帝在高高的天庭之上,不会化身为世间凡人, 二、为减少神界对现实的干预,周公会尽量用“天”的概念来代替“帝”,

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地理试题及答案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渤海是我国四大海域中盐度最低且为北半球冬季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为缓解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我国学者大胆提出了海冰作为淡水资源开发的设想。图1示意渤海及黄海北部海冰分布范围。据此完成1~2题。 图1 1.渤海成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大面积结冰海域,其主要原因是 ①盐度较低,海水容易结冰②水深较深,海水流动不畅 ③纬度较高,太阳辐射量少④海域封闭,冬季水温较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渤海海冰资源开发利用途径有 A.海冰开采,缓解海平面上升 B.海冰覆盖,减缓沿岸盐碱化 C.海冰提纯,增加我国盐储备 D.海冰销售,增加企业净收入 我国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分布着众多湖泊,每一个湖泊都形成一套独立的生态系统。其中苏木吉林湖地势低洼,且被周围沙山分水岭圈闭,近年来湖泊面积较稳定。图2为“苏木吉林湖区湖泊补给量和排泄量动态曲线图”。据此完成3~5题。

图2 3.该湖泊的类型和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 A.咸水湖冰川融水补给 B.咸水湖地下水补给 C.淡水湖积雪融水补给 D.淡水湖雨水补给 4.据图推测,该湖面积最大的季节可能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5.该湖冬季总排泄量较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下渗 B.降水 C.蒸发 D.径流 河阶又称堆积坡,是河流下切作用造成河谷斜坡形成的台地地形。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往往会影响河流的侵蚀速率以及河阶地貌的形态。图3为横断山区金沙江某段河谷阶地剖面图。据此完成6~8题。 图3 6.据图判断,T4阶地砾石层形成的过程中 A.河流不断侵蚀 B.风力不断堆积 C.地壳相对稳定 D.地壳强烈挤压 7.推测某次滑坡事件最可能发生在 A. T1之后 B. T3之后 C. T4之后 D. T5之后 8.滑坡发生后,河流下切速率一度减缓的原因可能是 A.侵蚀基面下降 B.上游落差减小 C.全球气候暖湿 D.河流水量增大 圣克鲁斯岛位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中心,距离南美洲西海岸约1000千米。该岛虽地处赤道但并不炎热,岛上低地气候干燥。每年6~12月为该岛的凉季,中央山峰的东南坡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地,常在凉季初期出现不易扩散的成层云雾。图4示意圣克鲁斯岛的位置,据此完成9~11题。

贵州省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详解

贵州省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试卷语文评分标 准及参考答案 1 .【C】A悭qi Q吝;B擂I巨鼓,卷帙zh浩繁;D怙恶不悛qu a。 2.【C】A 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跟平常一样,不慌不乱。不合语境。B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望文生义。C 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说中要害。使用正确。 D 神魂颠倒: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形容对人或事入迷着魔。含贬义。误用褒贬。 3.【D】A 表意不明,是两个客运站共有“ 43名农民工”,还是各有“ 43名农民工”?同理,“六万余元工资”也存在表意不明的问题。 B 成分残缺,“将会提供补助”缺主语。 C 成分残缺,“全球半数以上住院患者”后应有“的病因”,“致病致死”的主语应是“污水”。 4 .【B】可以依据突兀凹陷的山壁上”首先确定衔接的首句为④,其次按结构相似确定 ②①相连。个人认为此题有问题:一是强烈的喷气孔”搭配不当,二是排列后的句子震耳欲 聋的水汽声、弥漫四野的烟雾、炙热的岩浆似乎随时会喷薄而出”也是一个搭配不当的病句。 5.【D】“同汽油混合形成的燃料”有“汽油”,显然不是“可再生绿色能源”。 6 .【A】原信息是亚洲天牛分解木质素后,留下能发酵生成乙醇的纤维素”选项的表 述是“枝杆坚硬的树木就成了可以用来发酵生成乙醇的纤维素”,偷换概念。 7 .【B】原信息是许多昆虫可以分解纤维素”选项表述为亚洲天牛可以分解木质素,其他昆虫可以分解纤维素”,扩大了范围。 &【C】A焉:助词/副词,表疑问。B其:代词/副词,表强调。C而:均表修饰。D 乃:连词,表转折,却/判断动词,是。 9 .【A】排除④,说的对象是其他中人(宦官)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三)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大一统”一词的明确提出是在汉初。《春秋公羊传》用“大一统”来解释《春秋》首句“元年春王正月”,然而“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奠定。《春秋公羊传》提出的“大一统”,是公羊学派为终结乱局、重建社会秩序而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对历史发展方向所提出的一种思想主张,同时也是对先秦天下一统观念的精炼总结。 ②随着周王朝的建立,中国人产生了明确的“天下”观念。“天下”的观念一开始就是和追求与认同统一的观念相联系的。周人的“天下”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中心向四方逐级扩展延伸的圈层结构,是一套以周天子为中心的统治秩序。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维护了周人对天下一统的构想。然而,随着世代推移,这种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分封制的脆弱性愈发明显。平王东迁后,周王室权威大为衰落,周天子虽仍名为天下共主,实质上已无力统辖各诸侯国,天下日益走向分裂。战国时乃至“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人民生活在巨大的苦难之中。同时周边民族纷纷涌入中原,形成与“诸夏”交错杂居的局面。 ③如何挽救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如何让人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如何解决日益复杂的民族问题,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天下”的主张。诸子或主张武力统一,或反对武力统一,或强调“仁道”,或强调“修政”,但他们显然都认同社会发展的趋势必然是归于统一,认为结束战乱纷争、安定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统一。同时众多人才奔走于各个诸侯国之间,为实现“天下为一”的目标贡献自己的才智。可以说,在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两百年间,一种新的更高层次的统一在思想层面已经逐渐形成,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同。 ④秦灭六国,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正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载:“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秦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一种全 新的统一,不仅实现了政治上的统一,其统一的版图规模亦远远超出原来七国故地。然 而秦王朝尚缺乏管理统一国家的经验,又以苛政峻刑治国,很快被推翻。秦末乱局甫定, 汉初又发生同姓王七国叛乱,国家分裂混乱的阴云仍然挥之不去。汉朝立国,维护和加 强国家的空前统一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胡毋生等人将《春秋公羊传》著之竹帛于前,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一)语文试题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一模(适应性考试一)语文 试题 一、未知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诗经》既然叫“经”,就会让人对它有更多的文化期待。确实,《诗经》在 “五四”以前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它首先是“经”,其次才 是“诗”。 《诗经》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甚大。“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 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教化,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这叫“诗教”。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礼记》记载“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诗经》通过文学 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在性情、人格与精神境界方面得到塑造。把《诗》作为“经”就是把它作为塑造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传统的典籍对待。 《诗经》是中华文化重德传统的一个重要源头。《论语》讲“为政以德”,《大学》三纲第一条就是“明明德”。那么,“明德”的概念来自何处?《大雅·皇矣》有“帝迁明德”“予怀明德”,当是“明德”的来源。从历史线索来看,自上古先秦到汉唐 宋明,“明明德”的思想一以贯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 与魂,“明明德”就属于根与魂的范畴。 “子曰诗云”也具有重要的经学意义。“子曰诗云”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 种教化方式。“子曰”是观点,“诗云”是用《诗经》作为论据。孔、曾、思、孟对 《诗经》的运用表达了他们对《诗》的理解,他们的理解开拓了《诗》涵养性情、教化民风的意义边界,由此构成的意义世界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从“经”的角度看,通常被视为表现手法的赋、比、兴,其实是反映人存在方式 的手法。《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 从“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孔颖达说:“作《行苇》诗者,言周家积世能为忠诚笃厚之行,其仁恩及于草木。以草木之微,尚加爱惜,况在于人,爱之必甚。”古人把《诗》作为“经”,引申出“仁,爱人以及物”的哲学命题, 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是看不到的。 现代诗学问题出在何处?出在“文学”概念和世界观的变化上。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三)语文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散文的特点是自由与真实,唯一的不自由是不能任意虚构。真实是它的最基本要 求和最可 贵品质。虽不一定是客观上的真人真事,但作者在主观上起码不能有意虚构,更 重要的是文中所写的必须是真情实感,尤其是作者在文章中坦露的人格来不得半点虚 假。小说中,真实的。作者可以隐藏起来,借叙事者与虚构人物来表达,戏剧由舞台 上的角色来说话,而散文的表达没有凭借,只有作者自己。在散文中,真实的作者始 终在场,在这个意义上,散文是不折不扣的个人文体。因而,如果追问散文的真正核 心是什么,只能说是“人——文”。在散文中,“人”与“文”一体两面,“人”是 散文作者自己,而“文”是“人”的创造物,亦是“人”得以呈现的文本符号。 对散文来说,“人心”即“文心”,“人——文”就是散文的“心”,“神” “形”是“心”的显现,“心”统“神”“形”。散文之“散”,“心散”才是根 本。基于此,我们必须建立起以“人——文”为核心的散文理论体系和评价话语体 系。以“人——文”为核心,散文文体可分为四个层面:一是知识与经验层面,二是 思想与情感层面(理性与情感),三是精神与境界层面,四是文体与语体层面。 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情感、精神与境界、文体与语体这四个层面是一种分析性的 分类,由具象到抽象,由形式到精神,同时,它们之间又具有相互渗透的关系。知识 与经验、思想与情感、精神与境界三个层面是散文的内涵层面,由具体到抽象层层叠 加、内化和升华。知识与经验、思想与情感关乎内容的宽度与深度,其中知识与经验 层面是直接性、事实性和偏于客观性的内容信息,诉诸叙述、描述和说明:思想与情 感层面与前者相伴相生,“理不可以直指也,故即物以明理:情不可以显言也,故即 事以寓情”(刘大櫆《论文偶记》),思想统摄知识,经验伴随情感,是基于前者的偏 于主观性的方面,诉诸议论与抒情,表现为散文的理趣和意境:精神与境界层面是在 前述两个层面基础上的最终升华结晶,是散文内涵的最高层面,涉及散文整体的精神 品质、价值立场、道德理想和性灵情致等,是散文最终达到的境界,也是前述两个层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试题及答案

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游侠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民间,兴于先秦两汉。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中说:“今游侠,其行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游侠形象出现在文人诗歌中,始于汉魏乐府。郭茂倩《乐府诗集》卷66在《结客少年行》的题解中说:“《后汉书》曰:‘祭遵尝为吏部所侵,结客杀人。’曹植《结客篇》:‘结客少年场,报洛北邙。’《乐府题解》曰:‘《结客少年场行》,言轻生重义,慷慨以立功名也。’……按结客少年行,言少年结任使之客。为游乐之场,终而无成。孤作此曲也。”自汉魏至隋,以游侠为题材的诗歌,虽有所出现,但数量有限,未成规模。到唐初,经卢照邻、骆宾王、杨炯等人的推进,大有发展,至盛唐蔚然成风。据《开元天宝遗事》载:“长安侠少,每至春时结党联朋,各置矮马,饰以鞯金络,并绕以花树下往来,使仆人执酒而随之,遇好囿则驻马而饮。”王维的《少年行》“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的诗句,是这一状况的最好明证。 ②游侠诗在盛唐达到高峰有其特定的原因,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政府制度上的鼓励以及建功立业的社会氛围是游侠诗产生的前提和文化背景。游侠的形象从表面上看似乎带有道家的“独往高蹈”“狂放不羁”的出世风格,实质上,这种道家风格的背后是儒家积极入世、建立功业的渴望。可谓信誓旦旦,铮铮铁骨。“麒麟锦带佩吴钧,飒沓青骊跃紫骝。拔剑已断天骄臂,归鞍共饮月支头”(王维《燕支行》),未至战场即已想象功业在怀。“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燕歌行》)的高适,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以“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的气概,“万里不惜死”,以便“一朝得成功”(《塞下曲》)。杜甫称之为“高生跨鞍马,有似幽并儿”(《送高十三五书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一往无前,豪迈英勇,盛唐诗人昂扬奋发的精神斗志和刚强劲健的精神内核彰显无遗!这与初唐的哀怨牢骚、中唐的迷茫彷徨以及晚唐的低沉凄迷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是我们认识盛唐诗人文化人格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盛唐气象下游侠精神的生动体现。 ③在追求建功立业的同时,盛唐游侠诗中所表现的狂放不羁的个性以及对独立人格和自由的热烈追求则是盛唐气象的诗人人格的另一个方面。如岑参“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王昌龄“结交期一剑,留意赠千金”(《少年行》),很是放荡不羁。就连人们一向认为,寒酸穷儒模样的杜甫,也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壮游》),并且还有“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2020届贵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贵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逐 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测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在中国的“乡治”传统中,乡规民约占据重要地位。北宋就有益田《吕氏乡约》,后经朱熹编考增损,历代沿袭。明代出现了乡约讲读制度,不只讲枯燥的律令,还辅之以道德事迹、格言谚语,使民众喜闻乐见。清代沿用乡约讲读的方式,虽然基层推行中不免形式化,但仍有不少村民受到教化。 传统乡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能发挥独特作用,是因为自《吕氏乡约》以来,它就主要是民间性的,是村民共同约定的规范,它虽然也不乏惩罚务款,但重主要是“德治”规范,它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价值,是乡村社会普遍认同的;明清时的讲读制度,也都诉诸道德教化,过内化的道德影响众人,并形成舆论等制约机制,使人们大多能自发遵从。当然,在社会经济层面,小农经济、儒家伦理及宗族影响力,也是其发挥效力的重要保障。 乡村治,则国家安。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乡规民约“全覆盖”。因此,各地出现了制定或修订乡规民约的热潮,但其中也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这些公约既无法接续乡规民约的乡治文化传统,又无法与当下乡村治理有效配合,村民不关注,村干部用不上。一些村庄,乡规民约流于形式,或仅用于宣传。有村民反映,乡规民约也就是挂在村委会墙上的摆设,村里有些矛盾或纠纷,还是靠风俗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和解决。乡规民约与乡村治理缺乏有机连接,与村务公开和民主监督等无关,这些导致它不被重视,治理实效缺失。 当下,中国乡村变迁巨大,已迥异于百年前。渗透着儒家伦理的乡规民约不可能“复活”。但是,乡规民约蕴含的传统乡治文化机理,有着超越时空的贯通性;传统乡规民约的人民性、乡土性,以及民间自治道德与法文化氛围,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乡规民约的制定必

2023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在社会中承担何种职能?它的功能和意义如何?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恰恰意味着文学的功能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不妨将广义的文学缩小到叙事文学的范围内来专门加以观察。 小说在西方18、19世纪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仅仅是个文学史特例,它并非历来如此。事实上,从《荷马史诗》一直到18世纪初的社会生活中,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学或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重要性。与音乐和绘画一样,文学长期以来一直蛰伏于宗教和权贵的巨大阴影之下。 同时,文学的社会性内容也受到一定的压抑,对世俗生活的记录或对个人经验的描述尚未成为文学的重要使命。不论是埃斯库罗斯,还是索福克勒斯,他们作品中个人经验的呈现和表述都是在神话的结构下展开的,同时与集体和社会的经验难以区分。悲剧的发生总是与不可知的命运、必然性以及上帝的存在纠缠在一起。在中世纪,薄伽丘和乔叟的写作表明悲剧中的上帝形象开始向世俗显贵人物转移。按照雷蒙·威廉斯的描述,悲剧的重点已经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与苦难”转向世俗社会的“成功与失败”,而“命运越来越多地指涉世俗的成就”。但从总体上看,对上帝的信仰仍然主宰着悲剧的最终和解。而到了文艺复兴之后,文学对于世俗经验的描述的比重进一步加强,悲剧发生的动力从命运的逻辑和上帝的意志变成了个人选择性的行动,特别是这种行动在道德上的过失和瑕疵。 从文学的功能方面来看,它与宗教一样,都是超越现实的伟大的激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在欲望受到挫折时,在遭遇生活中的巨大不幸或失败时,希望能从文学中找到解释和安慰,因此文学中就有了超越现实的创作。只不过,这种超越往往是象征性的,是作为一种代偿的机制而出现的,不可能获得理性的证明。和宗教活动一样,超越的途径是一种想象性的和解与欲望的满足,具有一定的仪式性。在西方悲剧常见的形式中,威胁的解除和欲望的满足都由于最后上帝的出现或暴力政权的更迭而获得解决。 在阿拉伯著名的《一千零一夜》中,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代偿性安慰机制的重要性。在假托谢赫拉扎德讲述的故事中,不管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如何充满凶险,曾经出现过怎样的挫折、失败和幻灭,到最后,绝大部分结尾总是以和解结束。在中国古代的叙事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夸父逐日的结果显然是悲剧性的,但夸父被烧死之前所投出的手杖却变成了一个森林,因此这种失败未尝不可以被描述为一次胜利。 问世于17世纪的《聊斋志异》为我们考察这种超越机制提供了一个范本。为什么《聊斋志异》会出现在中国的北方,而非江南,特别是经济发达的江浙一带?陈寅恪的解释是∶《聊斋志异》的出现是社会环境压抑的结果,从而假托于孤女灵怪,对自身的经验和欲望进行宣泄、超越。而在晚明时期的江浙地区,由于地方丝织品经济所造成的社会繁荣,特别是当时社会名流生活风习的政治性空间已有了相当自由度,文人雅士已经可以在世俗社会中与那些“狐女”(比如柳如是等人)自由往来,不必像蒲松龄那样假托于梦幻了。 18世纪末,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概念开始在欧洲诞生,由于宗教的衰弱和资产阶级的日益强大,为了化解日益粗鄙化、程序化的功利主义意识形态危机,文学开始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出现,其功能在两个方面被加以强调∶作为一种宗教替代品的价值系统,作为社会认同的一个重要安慰剂和黏合剂。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启蒙运动的深入,文学从一种神秘的经验开始转变为一个"科学化"的、可以被我们充分认知的知识领域。 发轫于18世纪末的欧洲文学变革,与其说是对文学功能的重新发现,还不如说是对文学的强行“征用”。而中国近现代小说革命和文学革命则毫无疑问受到这一变革的影响,尽管两者之间的出发点、具体

贵州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试卷(含答案)

贵州省2023届高三下学期3+3+3高考备考诊断性联考(三)语文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这个“现实”是包含几亿读者、上千万 写作者、数十万签约写作者、数百家网站、数万部作品的网络文学活动。从广义的角 度看,凡是那些在互联网上首发的作品都是网络文学;如果从狭义的角度看,只有那 些在互联网上首发,与网络读者产生互动,并以此创作获得收入的文学作品才可称为 网络文学。中国网络类型小说接续的是中国传统类型小说的文脉,有人将网络文学称 为中国当代通俗小说。从文学的功能上说,网络文学关注的首先是文学的娱乐功能, 当然文学的认识、教育功能在网络文学中并没有失去,只是网络文学更注重读者体 验,更强调寓教于乐。 五四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以现代精神和现代的形式完成了文学的现代变革。中国 现代文学革命的对象是鲁迅所批判的封建旧文学,陈独秀所说的雕琢的、阿谀的贵族 文学,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从形式上看,网络文学将五四文学批判的旧文学 (类型化的通俗小说)重新复活了。那么,网络文学是否在走历史的回头路呢? 网络文学与五四新文学面对的历史语境不一样。五四新文学面对的是晚清以来中 国落后挨打的历史局面。救国、图强是文化先驱们面临的根本任务,因此他们认为应 当致力于器物之变、制度变革和文化变革。中国现代文化变革借助于文学,通过文学 改变国民的精神灵魂。中国现代文学是写实的文学,普通平民代替才子佳人、王侯将 相成为作品的主人公,现代文学作品中充满了祥林嫂、阿Q、觉新、祥子等悲苦的人 物形象,整体风格是沉郁的、悲凉的。在文化上,积圾向西方学习,以民主、科学、 自由、博爱、平等、个性解放等现代思想对国民进行精神启蒙。在文学形式上,借用 欧化的语言和欧化的形式,开启了中国文学的“雅化”道路。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 络文学面对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文学开始边缘化。高等教育不断普及,全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文学对民众启蒙的意 义下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文学的世俗化色彩增强,文学的消遣功能增加,网络 媒体的普及应用与中国社会的世俗化和多元化发展相契合,娱乐化的网络文学应时而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