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月经不调会怎样

经常月经不调会怎样
经常月经不调会怎样

巢之安牌知本天韵胶囊本产品不能替代药物使用

经常月经不调会怎样?

女性月经不调是较为常见的,如果月经周期不在28天,都属于月经不调的情况,一般来说在七天类波动较为正常,但是长期月经不调,也需要特别经期,这也会对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运用正确的方式调理很重要,那么经常月经不调会有什么危害呢?

经常月经不调:

1、失血性贫血:女性朋友要是长时间月经量过多又或者是出现不规则流血现象,就会引发失血性贫血疾病出现,继而产生头晕、浑身无力、胸闷气短等诸多异常表现,更有甚者还会因此失去生育的能力。

2、导致病情恶化:大部分女性朋友是因为患上了某种妇科疾病才会导致月经不调盯上自己的,像是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等。倘若女性朋友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调理措施,就会导致情况进一步加重,从而大大增加了调理难度。

3、导致不孕:月经不调会影响到雌激素的正常分泌,导致排卵也受到影响,最终影响到女性朋友的受孕能力。另外,长期月经不调很容易引发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出现,而这些疾病会妨碍精子跟卵子汇合,最终致使女性朋友无法生育。

巢之安牌知本天韵胶囊本产品不能替代药物使用

4、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女性朋友要是长期月经不调就会导致肌肤变得松弛、暗淡无光,还会出现乳房下垂、性欲减退、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诸多异常现象,更有甚者还会提前步入更年期,从而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

经常月经不调给女性朋友带来的伤害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不得不防。而要是已经出现了月经不调的现象,女性朋友必须要抓紧时间进行调理预防,拖延只会让自己遭受更多的病痛折磨,得不偿失。

因此平日的自我调理亦很重要。因此自我调整的原则在于改善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于日常生活中,有规律的生活、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营养及勿焦虑紧张,保持愉悦的心情。

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导致性激素分泌功能下降,子宫内膜无法增厚、脱落,就会出现停经绝经、月经不调等情况。所以女性要注重保养卵巢,巢之安养巢顾问团队同时建议大家谨慎选择调理产品,要注意其的成分一定要是天然的,所以选择调理产品非常关键。

巢之安牌知本天韵胶囊本产品不能替代药物使用巢之安产品的成分是:大豆提取物(大豆异黄酮)、低聚异麦芽糖、碳酸钙、覆盆子、血红素铁、维生素C纯植物提取。有助于改善女性月经不调。更多关于月经不调的解决办法以及巢之安产品的详细信息可登录巢之安官方网站获取:https://www.360docs.net/doc/b52217582.html,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难病诊治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缓慢进行的共济运动障碍为突出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本病在中医中无特有病名,根据其主要症状,中医常归之于“痿证”、“痿蹙”、“颤证”等范畴。但又不能与之完全等同。有人认为本病可称为“骨摇”,依据是《灵枢·根结》篇提到:“骨繇者,节缓而不收也,所谓骨繇者摇故也。”意思是指骨节弛缓不收,动摇不定之意,与共济失调的表现吻合,后期可发为骨痿,亦相对应一致。 遗传性共济失调病因尚不明确,大都有遗传史、家族史,具有家族系谱,据统计本病约占整个神经遗传病的10%.其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为最多。现代医学尚无特殊疗法。本病是一种少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在挪威发病率最高,为十万分之二十三。在我国,至1980年仅报道8例,都很少论及治疗。首先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是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科,其于1980年报道了应用薄树芝制剂治疗4例马雷共济失调的案例,均有一定疗效。以中医辨证论治者,自1983年至1990年共有4篇报道,共治疗15例,仅2例无效,且有6例达到临床痊愈的程度,表明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相当潜力。 一、病因病机 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在中医理论中显非外感之邪所侵,多为先天之本肾虚之故,且其临床以共济运动障碍为主,系筋、骨、肌肉之病。肝主筋、肾主骨、脾主肌肉,故病涉肝、脾、肾三脏。 肾虚骨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多因高年肾气虚衰,或因先天禀赋不足,骨痿而致崎形,肾督阳虚,支撑无力,以致站立时身体前倾或作左右摇晃,而成骨摇之症。且肾生髓通脑,肾虚则脑髓失充,筋骨失荣,脑散动觉之气,无气则肢动失常,甚则痿躄不用. 阴虚风劫肾虚为本病之本源,肾精亏乏,则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筋膜干涩,筋挛而致运动失灵,呈现共济失调之症。阴血不足,虚风内动,其振摇抖动,尤以动作之始末为剧,书写之动作也失之协调,均系肝风之候,且肝失所荣,而可兼有目琉色盲,月经不调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脾虚肉痿肾虚则脾阳失健,脾虚则四肢不用、四肢不收,尤以肢体动作力缓,肌张力减低为其主要表现。故初病之时,以肌肉无力、步态蹒跚为主,并努力使用双上肢协助以维持身体之平稳,以解摇摆不定之势,是为特异之行态。后期脾虚,发为肉痿,且与骨枯而髓减之骨痿并存,遂成痿蹙之症。 二、辨证分型 以中医药治疗遗传性共济失调大都为个案报告,多未分型,但从各篇报道不同之病机分析及治则,亦提示本病中医辨证有不同的证型,但本病是为遗传性疾病,当以虚证为主,临床虽有风动、火旺之象,也是阴虚之因。故临床以肾虚为本,涉及肝、脾,病分阴虚、阳虚,尤以阴虚风动多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痤疮是一种好发于青春期并主要累及面部的毛囊皮脂腺单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国人群截 面统计痤疮发病率为8.1%。但研究发现超过95%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痤疮发生,3~7%痤疮患者会遗留瘢痕,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影响。 临床医师对痤疮治疗的选择存在很大差异,有些治疗方法疗效不肯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个别方法甚至对患者造成损害。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痤疮治疗指南给各级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指导、规范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指南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医药技术的发展,痤疮治疗指南还需与时俱进,定期更新。 本指南是在201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基础上,根据使用者反馈、国内外痤疮研究进展及专家经验进行了修订。 01痤疮的发病机制 痤疮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背景下激素诱导的皮脂腺过度分泌脂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及炎症和免疫反应等与之相关。 遗传因素在痤疮尤其是重度痤疮发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雄激素是导致皮脂腺增生和脂质大量分泌的主要诱发因素,其它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激素等激素也可能与痤疮发生有关;皮脂腺大量分泌脂质被认为是痤疮发生的前提条件,但脂质成分的改变如过氧化鲨烯、蜡酯、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及亚油酸含量降低等也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因素;痤疮丙酸杆菌等毛囊微生物通过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参与了痤疮的发生发展。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炎症与免疫反应是痤疮的主要病理特征,且炎症反应贯穿了疾病的全过程。毛囊微生物和/或异常脂质通过活化Toll样受体(TLRs)进而产生白介素(IL)-1α及其它有关炎症介质,IL-1α目前认为是皮脂腺导管角化及微粉刺和粉刺形成的主要因素;随着疾病发展,脂质大量聚集导致嗜脂及厌氧的痤疮丙酸杆菌进一步增殖,获得性免疫被激活。不断加重的炎症反应诱发毛囊壁断裂,脂质、微生物及毛发等进入真皮,产生异物样反应。痤疮皮损消退后常遗留红斑、色素沉着及瘢痕 形成,这与痤疮严重度、个体差异或处理不当密切相关。 02痤疮的分级 痤疮分级是痤疮治疗方案选择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目前国际上有多种分级方法,本指南主要依据皮损性质将痤疮分为3度、4级,即:轻度(1级):仅有粉刺;中度(2级):有炎性丘疹; 中 度(3级):出现脓疱;重度(4级):有结节、囊肿。 03痤疮的外用药物治疗 外用药物治疗是痤疮的基础治疗,轻度及轻中度痤疮可以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重度及重度痤疮在系统治疗的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3.1维A酸类药物

最新诊疗方案汇总

2014诊疗方案

盆腔炎 中医病名:盆腔炎 因湿瘀之邪蕴于子宫,胞宫,胞络,致冲任带脉功能失调而致。对本病临床特征的描写散见于“腹痛”,“带下病”,“产后发热”,“不孕”,“癥瘕”等病证中,常见证型有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脾虚湿瘀互结,肾虚血淤。相当于西医学的盆腔炎性疾病。 临床表现:本病临床症状包括下腹疼痛,腰骶部酸胀疼痛,常在劳累、性交、经期加重,可伴月经不调,白带增多,低热,疲乏,或不孕。根据盆腔慢性炎症体征,如子宫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或有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索状增粗或片状增厚或包块,并有压痛;或有子宫骶韧带增粗、变硬、触痛。结合B超检查、血常规、血沉,白带常规检查即可诊断。 中医辩证诊断(优化) (1)湿热瘀结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痛处固定;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或气臭。经期腹痛加重;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口腻或纳呆;小便黄;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舌质红或暗红,或见边尖瘀点或瘀斑,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或弦数。 (2)气滞血瘀证

下腹胀痛或刺痛;情志抑郁或烦躁;带下量多,色黄或白质稠。月经不调;经色紫暗有块或排出不畅;经前乳房胀痛;情志不畅则腹痛加重;脘腹胀满。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白或黄,脉弦。 (3)肾虚血瘀证 下腹绵绵作痛或刺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白质清稀。遇劳累下腹或腰骶酸痛加重;头晕耳鸣;经量多或少;经血色暗夹块;夜尿频多。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苔白或腻,脉沉涩。 (4).寒湿瘀滞证 下腹冷痛或刺痛;腰骶冷痛;带下量多,色白质稀。经期腹痛加重,得温则减;月经量少或月经错后;经色暗或夹血块;大便溏泄;⑤形寒肢冷。舌质淡黯或有瘀点,苔白腻,脉沉迟或沉涩。 (5)气虚血瘀证 下腹疼痛或坠痛,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 经期延长或月经量多;经血淡暗或有块;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舌淡黯,或有瘀点瘀斑,苔白,脉弦细或沉涩无力。 二、中医治疗方案 中医辩证论治(优化):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高台县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优势病种诊疗规范(二) 月经不调诊疗常规 【概述】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指月经的周期、经期或经量发生异常改变。大多数妇女28—30天行经一次,但提前或延后7天以内仍属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一般3—7天,一次月经出血量约为30—50毫升。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以及月经过多、过少等。 【临床表现】 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 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 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 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l)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暗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脱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晄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卵巢癌诊疗常规

卵巢癌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 1.现病史: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如腹部不适感,月经不调及内分泌功能障碍,腹痛,消瘦)日期,主要症状及其演变过程,已用治疗及其经过。 2.既往史:注意询问有无脑、肾、心、肺等病史,排除手术禁忌症。 3.家族史:重点询问肿瘤的家族史,对有家族史的患者家属要留联系方式并随访。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检查:注意检查有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的其他器官的功能。 2.腹部检查:是否可以触及包块及包块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移动性浊音,全身淋巴结是否肿大,肝脾是否可及。 3.妇科检查:双合诊及三合诊 1)子宫旁肿物:实性或囊实性,形状不规则,活动度较差,直径大于5cm。具备一项,即应注意。 2)三合诊发现后穹隆结节。 3)绝经后触及卵巢:绝经三年后仍能触及卵巢,应慎重鉴别是否有卵巢恶性肿瘤。 4)幼女或青春期发现盆腔肿物。 5)双侧卵巢肿物:卵巢癌中70%为双侧,良性卵巢肿瘤仅5%。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 (2)妇科检查及全身检查 (3)辅助检查: 超声检查(以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最有力) 肿瘤标记物CA, A-FP,hCG,CEA,及激素(雌激素,睾酮)125CT及MRI(核磁共振) 细胞学检查:腹水找到癌细胞 放色免疫显像: 2.鉴别诊断 (1)卵巢良性肿瘤 (2)非肿瘤性腹水:做三合诊检查,注意盆腔或后穹窿有无肿物,结节或乳头状物,非肿瘤性腹水不应触及。 (3)转移性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如Krukenberg瘤或乳腺癌等。应注意既往史及全身检查,如大便潜血,血清肿瘤标记物,必要时作胃镜,乙状结肠镜或肠系造影。 (4)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或后穹窿也可触及结节,但多有痛经史而无恶液质,低热,消瘦等。血CA可升高,有时B超可协125助诊断,必要时可做腹腔镜检查。 (5)生殖器结核:常有低热,消瘦,食欲不振等,但多有不孕及其他部位结核病史,月经过少或闭经。盆腔检查也可触及包块或后穹窿结节,但肿瘤标记物多为阴性。有时可短时间抗结核治疗观察疗效,必要时开腹探查或腹腔镜检查,根据病理结果确 定。B超,CT或RII可协助诊断。 (6)其他部位肿瘤转移到卵巢: 二、术前准备

正文

月经先后无定期 【概述】 月经周期或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者,称为“月经先后无定期”。或称“经水先后无定期”。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功能失调,肝郁或肾虚,冲任功能紊乱,血海蓄溢失常。病位在肾、肝、冲任。 本病见于西医学的无排卵性功血的月经失调。 【诊断】 (一)中医诊断 1.诊断要点 (1)病史有七情内伤史或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连续出现3个月经周期以上,月经周期或提前、或推后7天以上。经量不多,经期不长 2.类证鉴别崩漏:无正常的月经周期,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而月经先后无定期,虽没有正常的月经周期,但月经来时经期正常,经量正常,可资鉴别。 (二)西医诊断 1.月经周期紊乱,经期长短不一,出血量时多时少,甚至大出血。大量出血时伴随贫血症状。 基础体温呈单相型。 子宫内膜病理呈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等。 【辩证】 1.肝郁证以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

经行不畅为主症,兼有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或胸闷不舒,或叹息、嗳气食少等症。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虚证以经来先后无定,量少,色淡黯,质清为主症,兼见腰骶酸痛,或头晕耳鸣等症。舌淡苔少,脉细尺弱。 【治疗】 (一)辩证治疗 1.肝郁证 (1)治法舒肝理气调经。 (2)方药逍遥散。 (3)中成药逍遥颗粒。 2.肾虚证 (1)治法补肾调经。 (2)方药固阴煎。 (3)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匱肾气丸、左归丸。 (二)西医治疗原则 青春期功血以止血、调整周期、促排卵为目的;围绝经期功血宜止血、调整周期。 1.一般治疗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贫血时依据其程度给予补血药或输血。 2.青春期止血原则多用大剂量雌激素止血后逐渐减量,再用人工周期治疗。 3.围绝经期功血止血

浅谈沈氏女科入门的临床诊疗思路,方剂选择和用药特点并附验案四例

浅谈沈氏女科入门的临床诊疗思路,方剂选择和用药特点并 附验案四例 摘要:“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简称沈氏女科)是具有一套完整理论体系和用 药方法的中医学术流派,经历600多年的传承和兼容并蓄,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 比较完整而实用的中医全科学术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在望、闻、问、切四诊 合参基础上,突出舌诊,将繁琐的诊病思路合理简化;组方用药既有良好的疗效,又合理的规避了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对于基层中医全科医师,易于入门,便于 掌握,值得在基层大力推广。 关键词:沈氏女科,舍症从舌,中医全科 沈氏女科全称“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始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约 公元1368年),传承至今,有二十一代之久。在600余年的传承中,不断总结 提高,兼收并蓄,在诊治妇科、内科病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与发挥,行医范围广 涉外科、儿科、肿瘤科、骨科、五官科等,凡处方用药者均予诊治,逐渐拓展成 了如今的全科中医,形成了系统性的学术理论。 1,以舌相定证的临床思路,不但辩证准确,而且简单易学。 沈氏女科看病除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外,更重视舌诊,提出“舍症从舌”,将舌象作为金标准,诊查的第一步是以舌来进行辩证的,辩证论治的16字箴言:舌定虚实,苔腻温胆,苔薄杞菊,圆机活法。以舌作为最初诊断的金标准,一目 了然。《难经.61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可见我们的先祖医家还是把望诊放在了最前面,特别是对于刚进入临床的大学生,是积累临床经验的起步阶段,如何能够辩证准确,而又比较 容易入门,沈氏女科给出了最好的答案,舌苔腻的实证就用沈氏温胆汤,苔薄的 就用沈氏杞菊地黄汤,然后根据具体病情,从辨病开始,具体看情况随病和随症 进行药物的加减。在临床中发现苔腻和苔少还是最多见的舌相。其次延伸“暗斑血府,津少增液,纳差六君”,“舌有暗斑,就用代表方血府逐瘀汤,津液不足可加 增液汤,这里也结合了问诊,因为津液不足大多虽为阴虚,但也有很多患者是脾虚,而导致津液不能上乘的原因,这就有了伴随症状纳差的表现”。可见沈氏女科看似简单易学,其实辩证严谨,用药准确。 在“苔薄杞菊,这条上还有说明,就是舌淡杞菊,舌红二仙”理解是:杞菊地 黄只是阴虚的轻证,且无火的情况下,表现为舌苔白,苔不厚腻。是针对苔厚腻 的实证温胆汤而设置的一个用于虚证补益的方子(基础方),各证在此基础上加减。而当舌红少苔有火时,又给出了沈氏二仙汤,这个方在沈氏女科治疗妇科病 时常用,还有就是常与沈氏杞菊地黄汤互用的沈氏调肾阴阳方, 总之,沈氏女科以舌诊这个一目了然的望诊方法,作为切入点,首辩虚实, 无论来的病人男女老少,患什么病,舌苔厚,邪气重,就驱邪,温胆健脾理气化痰,使肠胃得清;苔不腻,为虚证,就补虚,使正气得强,其诊法确有独到之处。 具体到具体病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从月经周期的整体上考虑经前调气,经 期调血和经后调肾的基础上,调经不看月经的提前错后,或无定期,而是直接看 月经的量和经行时是否腹凉和痛经。直接切中病机下药,因此疗效是肯定的。 2,根据舌诊确定病机的方剂选择,将繁琐的诊病思路简单化、实用化,易 学可行。 沈氏女科温胆汤,竹壳苓陈郁金昌, 莱蒌车白两分利,三仙芦根消导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