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小学数学教学课例

东锹学校张莉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可能性

第一课时谁先走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游戏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通过教学,学生能设计出公平的游戏规则。(二)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他们对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有初步体验,能简单列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进行描述;接触过抛硬币和转转盘等活动,对分析可能性大小有一定的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体验等可能性,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体会游戏的公平性,能正确判断一些游戏规则

是否公平。

2、会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及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

难点:在实践中理解等可能性和游戏公平的原因。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矛盾: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游戏吗?

那你知道吗?在你平时玩的游戏中还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就玩一玩同学们喜欢的游戏。

课件出示小明和小华下象棋的图片

师:请看这幅图,你能说出这幅图所描述的情景吗?猜一猜他们正在讨论什么问题?

小明先走,小华就不服气,小华先走,小明自然也不乐意,那到底谁先走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谁先走。

板书:“谁先走”

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吗?

抛硬币、掷骰子、摸球游戏、石头剪刀布......

二、设计方案,尝试解决:

师:同学们说的方法可真多,那这些方法真的可行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1、摸球游戏:

师:猜猜老师这里放的是什么?

这里有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并且大小相同,材质均匀

师:摸出的球有几种可能?

现在老师设定一个游戏规则:摸出白色球,小明先走;摸出黄色球,小华先走

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几个白球几个黄球

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让学生全摸出来,发现4个白球1个黄球,再次追问:“现在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怎样能让它变得公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相同。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游戏公平不公平与可能性有关。

板书:可能性相同,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游戏不公平。

师:现在我在盒子里放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我请一个同学摸出一个球,来决定谁先走。

让学生体会,可能性相同,也会有输赢。

2、抛硬币: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抛硬币这种方法,谁能设计一个游戏规则呢?

正面朝上小明先走,反面朝上小华先走。

追问:“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抛到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同。

师:我请一个同学来抛一次,看看结果是什么?

如果这个同学再抛一次,一定是另外一面朝上吗?

小结:公平性只是事件没有发生的可能性一样,但是结果又是无法估计的,也不等于没有输赢。

课件展示10次、100次抛硬币的结果,让学生体会。

3、石头剪刀布:

师:同学们都喜欢用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来决定输赢,你觉得公平吗?

课件展示所有的可能性

师:请两个同学来一局,感受一下,你心服口服吗?

4、掷骰子:

师:同学们见过骰子吗?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

给你设定一个游戏规则:点数大于3,小明走;点数小于3,小华走,

你觉得公平吗?

你能修改游戏规则,让它变得公平吗?

同桌两个相互讨论,得到公平的游戏规则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师: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有信心吗?

1、(1)甲转盘是笑笑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2)乙转盘是淘气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3)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2、奇思和妙想做摸球游戏,每次任意摸一个球,然后放回再摇匀,没人摸10次,摸到白球妙想得1分,摸到黄球奇思得1分,摸到其他颜色的球二人都不得分。你认为从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A、3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2个篮球

B、3个白球,2个黄球

C、1个白球,1个黄球,3个红球

D、2个白球,2个篮球,1个黄球

3、选出点数为1、2、3、

4、

5、

6、

7、8的扑克牌各一张,反扣在桌面上。利用这8张扑克牌,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四、课堂小结:

师: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谁先走

可能性相同游戏公平

可能性不同游戏不公平

教学实录及评价:

一、情境导入激发矛盾: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我看今天同学们精神抖擞,那么今天我们一定学习得非常愉快,告诉老师,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生:喜欢。

师:那你们知道吗?在你们日常生活中所玩的游戏中包含了许多许多的知识,那今天我们就玩几个游戏试试看好吗?

生:好。

课件出示一幅小明和小华下象棋的情境

师:看老师出示的这幅图,谁能说一说在这幅图里它讲述了怎样的一个场景?

生:小明和小华在下棋。

师:那你再想一想,他俩在讨论什么问题?

生:谁先下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两个人下棋,小明先走小华不乐意,小华先走小明也不乐意,那到底谁先走呢,那么今天我们就通过游戏来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谁先走

师:同学们,生活中碰到过这种情况吗?

生:碰到过。

师:那个时候你是怎么解决的?

生:玩石头、剪刀、布。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投硬币。

生:掷骰子。

生:抽签。

生:摸球。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那你们想过没有,你们平时玩的这些方法可行不可行呢?

生:可行。

师:不能轻易地下结论,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设计方案,尝试解决:

1、摸球游戏:

拿出教具,盒子里装有球。

师:玩过摸球游戏吗?猜一猜老师这里是什么?

生:球。

师:那你想一想老师这盒子里放了几种颜色的球?

生:两种。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在盒子里各摸出一个白球和一个黄球。

师:如果这些球大小一样,材质也相同,老师从盒子里任意地摸一个球,我会摸到什么球?

生: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白球。

师:那么既然有可能摸到黄球也有可能摸到白球,那么老师给出这样一个游戏规则:摸到白球小明先走,摸到黄球小华先走,你觉得公平吗?

生:公平。

生:不公平,有可能白球多,黄球少。

师:也就是说,你知道里面放几个白球几个黄球吗?

生:不知道。

师: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我请一个同学摸一摸。

生连摸了四个白球和一个黄球。

师:观察一下,几个白球几个黄球?

生:四个白球一个黄球。

师:现在我问大家,你觉得公平吗?

生:不公平。

师:怎么不公平了?刚才还说公平,怎么现在又不公平了呢?

生:它们的数量不一样多。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点?

生:白球比黄球多。

师:白球比黄球多为什么就不公平了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

师:谁能再说一说。

生:因为白球比黄球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几率大。

师:他说的几率就是我们数学中所说的可能性,你同意他的观点吗?生:同意。

师:可是我想让它变得公平,怎么办?

生:再去掉三个白球。

师:也就是盒子里只剩下一个白球一个黄球了,这时候公平吗?生:公平。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因为摸到白球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师:那同学们,我们所说的公平不公平和什么有关?

生:可能性。

师:同学们说得真棒,如果可能性相同,这个游戏就公平,如果可能性不相同,这个游戏就不公平。

教师板书:可能性相同,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游戏不公平

师:现在老师去掉三个白球,盒子里剩下一个白球一个黄球,请一个同学摸一摸,根据规则说出谁先走,我们替小明和小华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位同学摸出了一个白球。

师:这时候谁先走?

生:小明先走。

师:如果你是小华你觉得公平吗?你输得心服口服吗?

生:公平。

2、抛硬币:

师:刚才有同学说出了抛硬币的方法,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硬币,同学们想一想,抛硬币会有几种可能?

生:两种,一种是正面朝上,一种是反面朝上。

师:现在请大家来自己设定一个游戏规则,来帮助小明和小华。生:正面朝上小明先走,反面朝上小华先走。

师: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生:公平。

师:为什么是公平的?

生:抛出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师一样的。

师:抛硬币也能公平的决定小明和小华谁先走,谁来抛硬币?

请一位同学抛硬币,结果正面朝上。

师:根据刚才的游戏规则,谁先走?

生:小明先走。

师:如果你是小华你信服口服吗?

师:如果再抛一次硬币,一定是反面朝上吗?

生:不一定。

师:谁来说一说为什么?

生:抛到正面缠上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师:也就是在抛之前结果是不能预料的。

课件出示十次、一百次抛硬币正面朝上的结果。

师:如果是抛100次,一定是50次正面朝上,50次反面朝上吗?生:不一定。

师:观察老师统计的结果,你会发现每次数据都不一样,但是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结果很接近。

3、剪刀、石头、布:

师:这个游戏同学们肯定经常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一下,它是公平的吗?

生:公平。

师:口说无凭。我们知道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它它的结果有好几种,老师罗列了出来。

课件出示一个表,包括了九种可能。

师:仔细观察,说一说为什么这个游戏是公平的?

小组讨论,汇报

生:小明和小华赢的次数都是三次。

师:也就是在这九种情况中,小明赢三次,小华赢三次,平局三次,

都是三种可能性是一样的。

请两个同学到前面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师:谁赢了?

生:小明赢。

4、掷骰子:

师:看同学们玩得那么高兴,再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游戏,掷骰子见过骰子吗?谁能说一说骰子是什么样的?

生:是正方体。

生:有六个面,分别是1、2、3、4、5、6。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一个游戏规则。

课件出示游戏规则: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

师:认为公平吗?

生:不公平。因为它们的可能性不相同。

师:怎么不相同了?

生:点数大于3有三种,点数小于3有两种,所以是不公平的。师:你能修改这个游戏规则,让它变得公平吗?

同桌讨论,汇报

生: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或等于3小华先走。

师: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生:公平。

师:你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点数大于4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

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公平,因为大于4和小于3的都是两种,所以公平。

师:同学们不仅学得认真,听得也很仔细。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点数是2、4、6小明先走,点数是1、3、5小华先走。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我们今天所说的公平和什么有关?

生:和可能性有关,可能性相同,游戏公平,可能性不同,游戏不公平。

师:同学们,现在你能判断游戏公平不公平吗?来考考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

1、(1)甲转盘是笑笑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2)乙转盘是淘气设计的,请你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3)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题,说一说你是怎么设计的。

生:转到黄色区域淘气赢,转到蓝色区域笑笑赢。

师:这个游戏公平吗?

生:公平。

师:请你也设计一个转盘,并确定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生:把转盘平均分成六份,三份涂红色,三份涂黄色,转到红色区域

淘气赢,转到黄色区域笑笑赢。

师: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生:公平。

师:同学们在商场中有没有玩过转盘抽奖游戏?那里就用到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师:还能再挑战一个吗?

课件出示:

2、奇思和妙想做摸球游戏,每次任意摸一个球,然后放回再摇匀,没人摸10次,摸到白球妙想得1分,摸到黄球奇思得1分,摸到其他颜色的球二人都不得分。你认为从哪几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

A、3个白球,3个黄球,1个红球,2个篮球

B、3个白球,2个黄球

C、1个白球,1个黄球,3个红球

D、2个白球,2个篮球,1个黄球

师:想一想,哪个口袋是公平的?为什么?

生:第一个口袋是公平的,因为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一样,所以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师:还有公平的口袋吗?

生:第三个口袋是公平的。

师:为什么是公平的?

生:因为白球和黄球的个数相同,所以摸到白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师:第二个和第四个口袋为什么不公平吗?

生:因为白球和黄球的个数不相同,所以摸到白球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不相同,是不公平的。

师:那谁来说一说,第二个口袋中摸到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会大一些?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白球的数量比黄球的数量多,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比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

师:那第四个口袋呢?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一些。

师:同学们真聪明,再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

3、选出点数为1、2、3、

4、

5、

6、

7、8的扑克牌各一张,反扣在桌面上。利用这8张扑克牌,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师:把这个游戏规则写一写,然后再告诉老师。

师:请一个同学回答,其他的同学帮他分析一下游戏规则公平吗?生:选出1、3、5、7一方赢,选出2、4、6、8另一方赢。

师:同学们帮忙判定一下,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生:公平,因为可能性相同。

师:你知道它们的可能性都是几种吗?

生:四种。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摸到小于5一方赢,摸到5或者大于5另一方赢。

师: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生:公平,因为摸到的可能性都是四种,所以是公平的。

生:摸到1、2、3、4一方赢,摸到5、6、7、8另一方赢。

生:摸到大于4的一方赢,摸到4或者小于4的另一方赢。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现在请同桌两个人互相交换游戏规则,并帮他确定一下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

生:根据可能性,如果可能性相同,游戏就公平,可能性不同,游戏就不公平。

师:你同意吗?你能再说一遍吗?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如果可能性相同,游戏就公平,如果可能性不同,游戏就不公平。师:同学们,以后你能判断出你玩的游戏是否公平吗?

师:老师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如果要是抛啤酒瓶盖子来决定,公平吗?生:不公平。因为啤酒瓶盖上面重一些。

师:说的很好,因为啤酒瓶的材质不均匀,所以这种方法不公平。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任务,回家抛啤酒瓶盖,可以两个同学合作,看一看哪面朝上的可能性比较大。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生:谢谢老师。

同年级老师的点评:

1、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可能性的必要性,举出学生身边的例子,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到相关的数学知识。

2、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充分交流中体会可能性的意义,

本节课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每一个同学都能够融入到课堂中,让课堂出彩。

3、教师上课能够关注学生,把握课堂生成,把教学引入深入。学

生活动很多,但是还不够充分,大部分学生都给予了充分的思

考空间。

4、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在课上关注了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完整性,

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5、给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整节课课堂气氛都很活跃,

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充分的思考。

6、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课件结合游

戏成了这节课的亮点,学生总是喜欢动手,尤其是游戏,都是

学生很感兴趣的游戏。

7、教师对教材把握到位,目标明确,层次清晰,设计合理。本节

课的重点突出,难易程度适中,能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本节

课的重难点。

教学反思:

亮点:本节课很顺利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课堂气氛很浓厚,学生学得也很轻松,因为这节课就是学生身边的游戏,比如,剪刀石头布,抛硬币,摸球游戏,掷骰子等等,学生也经常采用这几种方法来决定谁先走,但是尽管经常使用,但是有多数学生并不知道其中的奥秘,只知道用,而不知道为什么能用,学习了这节课,学生明白了游戏中也有数学知识,并且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课堂活动很充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提高。学生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理解了使游戏公平的方法,并能判断其公平性,如果不公平,也通过修改规则,让它变得公平。这节课从游戏出发,在游戏中探究数学知识,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研究游戏,玩游戏,得出结论,游戏的公平性与可能性有关,可能性相同,游戏就公平,可能性不公平,游戏就不公平,掌握了这节课的精髓,也就能够对这一类型的题目进行分析,而不是像之前一样,只会玩,不知道为什么。

不足:本节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学得也很轻松,纵观这节课,似乎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但是学生说的不够,比如,每出示一次游戏规则,应该多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游戏规则为什么是公平的,而不是就让一个同学说,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让所有学生对这节课更加理解,尤其是学困生,整节课的难度不大,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没

有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多关注学困生,让他们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另外,这节课对学生的评价太过单一,老师习惯性的问:“大家同意吗?”“对不对?”“是不是?”等等,学生都是一起回答,“同意”“对”“是”,实际上这样的问题没有太大的价值,更加不能反应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改进措施: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说,多动手,多动脑,让学生做自己的主人,学生往往能说出来,那才是真正的会了,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认真去探索,这样才能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多问学生有思考空间的问题,让学生的思考留下痕迹,班里的学生很多,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回答的机会,而思考的过程老师又看不到,因此,让学生把思考的过程写出来,留下痕迹,这样,每个同学都能够动脑动手,每天思考一点点,那他就能进步一点点。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的畅游。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人教版)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而教学活动也必然会对学生身心的每一个方面都产生影响。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要全面、合理、详细。 (1)发展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技能。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解决问题作为数学课程的中心,作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摒弃过去那种只重视数学思维结果教学的做法,强化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景,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问题的答案,发展其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小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主要有:化归、组合、归纳、联想、集合、对应等。这些思想和方法隐含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它们比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更普遍的适用性,因而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思想,紧密结合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这对学生理解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思想、方法、语言已广泛渗透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现代生活中,因而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从一年级起就应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养成主动地从数和形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事物的习惯。 (4)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 华东师大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一文中提出,课堂教学的目标不仅应包括认识方面的目标,还应包括学生

的情感、意志、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她强调指出,这里提出的情感目标,并不是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目标分类中所提到的,仅以服务于认知目标完成为目的的情感目标,而是指教学应该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健康、丰富和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情感、意志等目标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样的目标并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它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意志,要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它们不仅服务于、从属于认识活动,而且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价值和地位,是学生基本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要注意的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要具体化,也就是在教学中要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单元和课时。教师在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在研究学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善于选择一节课能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务。实践中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内罗列过多的任务,结果只能使任务的完成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任务。这些做法都必然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 世界各国在反思评价以往的教育时,都认为过去的教育过于划一和死板,学校面对学生人数的大量增加,忽视了个人需要。素质教育强调遵循个性教育原则,也就是教育要面向有差异的每一个个体,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尽可能大的发展,达到最大程度的因材施教。在当前班级人数较多的情况下,要求每节课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是不现实的。可行的办法是把学生进行适当的分层次划分,对不同层次学生分类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注意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在大纲基础上加深拓宽,让他们有机会接触、了解乃至钻研自己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其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科相比其他学科显得抽象、理论,学习起来枯燥乏味,有困难。很多教师也反映,学生普遍对数学学习没有积极性,学习效果不突出,这成了数学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一、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知识性 课堂教学一般是40分钟左右,在这个过程中,有情境的 导入,新知识的讲授,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以及简要的课堂小结,这每个过程都离不开一个中心,那就是知识性,在每个环节都不可以疏忽它,它的存在才不至于偏离本节课堂主要讲的内容,因此要授课的知识点始终贯穿于整个课堂的始末。 例如,在讲对称轴的一节公开课中,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应用多媒体展示了各种对称的风筝。老师就问同学们:从这些图片中,你们有什么想法呢?一名学生举手回答道:老师,谁 最先发明的风筝。这个问题显然与今天要讲的内容不相符,老师就给学生们讲自己也不清楚,因此布置了任务让学生们放学了回家搜索是谁最早发明的风筝。然后教师又问还有其他学生有其他想法吗?另一位同学答道:老师,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这个问题也脱离了要讲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又解释道现在你们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也许到你们上高中大学学习了物理和数学知识,你们就可以解答这个问题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发现他的引导提问方式出现了问题,导师学生的发现与新知的讲授(即对称轴)没有联系。因此,老师赶紧转变发问:同学们,从几何图形上看,这些风筝有什么区别呢?因此很快

就有同学回答他们左右对折可以重叠。这样,就引入了对称轴的相关教学,从而老师才能顺利进行教学。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可以知道,老师在刚开始发问时由于提出问题出现失误,导师学生偏离了即将讲授的新知,最终导致教学过程中浪费了至少5分钟的时间。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新知识必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刚开始的教学情境引入,还是新知的讲授过程。如果哪个过程偏离了新知识,那么课堂都是美中不足的,以上例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二、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具备思维性 思维是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是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抽象、综合、概括、对比系统的和具体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 笛卡尔曾说过,“我思故我在”。数学课堂要具有思维性,教师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他们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中,让学生们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过程让学生们对问题的不同讨论碰撞火花,相互探讨,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有千奇百怪的思绪,但是教师不应遏制学生的想法,应顺着他们的思考和推理,让学生们最终自己发现自己的解决方案有问题,这样才能达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长期下来,还会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能成为课堂的主体。 例如,在讲授《位置的确定》时,教师一般采取的是在多媒体上展示网格图,然后在上面相应的标出一些点,让学生们回答这些点该如何表达,在这些题上,学生是纯粹的根据老师的对应方法直接给出点的表示,而不知道为什么用数对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有问学生怎么样表示这个点,而没有为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简介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对于教案、教学设计我们都不会有陌生感,他和我们的教学生活密不可分,我们上课前都要写教案、做教学设计,充分的、精心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而教学案例我们听得则不是很多,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案例才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这是因为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案例对于反思教学,指导教学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作用。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一起说说有关案例的知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案例,也就是案例的概念。 一、案例的概念 案例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典型的事例,一般比较具有代表性或有重大意义,它比较详细的记叙了一个教学片断或是整堂课的具体的教学情节,向人们提供教学的过程,引发大家的思索,然后探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作一定的分析和反思,从中体现先进的理论和思想。 比如:“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分数乘整数》这个案例记录的就是《分数乘整数》这节课中的一个片断,首先作者说明了这个案例产生的背景:即在给同轨教学班中的一个班上这节课时,教师按照通常的做法,先复习了乘法的意义,然后引入分数乘整数的意义,通过几个相同的分数相加引入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教师步步铺垫,学生学起来可以说没什么困难,但课堂上却气氛沉闷,课下教师问原因,学生们说:“老师,我们早就会了,听着觉得没什么意思”所以作者

在给另一个班上课时作了调整,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案例。 介绍完背景后,作者把教学片断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这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实录的形式,师如何说的,学生如何回答的,甚至某处学生的表情与动作都记录上了,片断后面是反思,反思中作者分析了改进后的设计成功的原因:一是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二是实现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反思中作者抓住了这个教学片断的特点,分析得很透彻。(老师们可以细致的读一读这个案例,它是很有代表性的教学片断的案例,来自小学教学设计理科版),我们再看“发展语言不是语文课的专责”——《1——5的认识》案例,这是一节课的案例,是对整堂课的教学情节进行了记录,同样,在后面是反思,它以评析的形式,分析了这节课的突出特点:在数学课中,同样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 刚才,我们明确了案例的概念,接下来我们把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作一下比较: 二、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在课前设想的教学思路。案例则是对已经进行完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实现是的过程和结果。 那么同是写在教之后,案例与教学实录又有哪些区别呢? 1、案例要有对本教学问题的反思,对好的教学行为,教学效果,要进行分析,分析它体现了哪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对存在问题的教学行为要分析出症结所在,对教学有指导作用。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观点等,我们称之为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适时的引出数学史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资源很多,其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数学文化的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好数学教材,在教材中挖掘隐藏的文化资源. 在数学文化资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其背后的文化,更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文化,改变思维角度,学会思维技巧,让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转化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样,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数学文化同样可以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数学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好的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术,将备课时收集的精彩内容,通过PPT展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收集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比如:“圆与车 轮”“长方形与高楼”,“圆与中国结”等等,让学 生明白数学原来是这么的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有利 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挖掘数学文化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而且与生活联系不大, 这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关.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 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一味的灌输学生新知识、新概 念,对于枯燥的概念,学生自然会厌烦. 教师要利用好 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找到有趣的数学文化素材,让 学生不感觉枯燥无味. 除去了许多灌输知识的时间,不 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会让学生更好的记住 并且巩固所学. 因为对于枯燥的知识,学生并不容易在 日常生活中想起,然而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来教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素材来学习数学,学生下次接 触到生活中的事物时,便会想起学习的数学内容,更有 利于巩固所学内容,因为数学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 的,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并不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 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实生活中与长方形正方 形有关的事物,如学校中的类似长方体建筑,拍其一个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1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案例分析》资料 四、论述题 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要教师引导和参与了。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参与意向方面,学习者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在学习策略方面,学习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思考策略,乐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三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在自我调节方面,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目前,有些教师有个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施,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其次,要注意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2、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反思的意义:(1)能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究教学问题;(2)有助于教师成为研究者;(3)有利于增强教师的道德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现流行小组合作的现状:⑴组织形式不到位;⑵合作程度不到位;⑶评价机制不到位。 策略:(1)更新教育理念;(2)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3)淡化形式凸显实质;(4)加强提高教师自身”的合作学习“教学的能力;(5)加强对学生合作技能的培养。 4、论述“探究”与“讲授”。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想要明白而弄不明白,想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以自己的见解、体验、积累去开导、启发、点拨,这就是讲授。 我们的课堂既需要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讲授,我们要针对教学的对象(学生的水平、学习材料的情况)来决定是设计探究活动,还是讲授活动。当然,很多时候探究和讲授的相互渗透的,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的讲授,要有效探究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同样,教师的讲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独立探究的能力。 5、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6、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7、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利鱼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8、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9、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1)把新课程理念作为反思的着眼点;(2)把相关经验和理论作为反思的重要参照;(3)把整体反思与局部反思相结合;(4)把反思贯穿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0、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优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平均数 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听懂了吗? (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 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 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胜利队”服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吴: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 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吴:为什么?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问题与思考 马口小学数学教研组材料1.最小的一位数是几? 表示各个不同的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表示一个数占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位数。3285 ,在十进制中的数位从右起往左有个位、十位、百位……每位数上的单位数,个位上是1,十位上10,百位上是100。一个数如果千位以上的数字都是0,只有百位上有不为0的数字,则此数是三位数。一个数若是两位数,其中十位数字不是0所表示的数叫做二位数。同理,用一个不是零所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 由此可知,0不是一位数,所以最小的一位数绝不是0。那么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呢?我们知道,一个数中每位数的单位数最小,三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00,二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0,所以,一位数中最小的数就是1。 2.“0”为什么是偶数? 0÷2=0,所以0是偶数,因为0能被2整除。0在数轴上正处于偶数的位置,也说明0是偶数。我们一般用2n表示偶数,当n=0时,2n就是0,说明了0就是偶数。肯定0是偶数,不仅如上所述,合乎偶数的定义,而且在叙述数学规律时有很大便利。例如:中学代数讲到乘方运算符号法则时,总结出这么一条规律: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这里,偶次幂就包括0次幂在内。 3. 甲数比乙数多,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是指甲数比乙数多的部分占乙数的几分之几,是以乙数为标准数的;而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是指乙数比甲数少的部分占甲数的几分之几,是以甲数为标准数的。两者的标准数不同,因此答案也不一样。 分子不变,还是1,如果是问少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原分母与分子的和,如果是问多几分之几,分母就是原分母与分子的差。 4.X÷12=7……3是方程吗? 等式是表示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相等的算式,而代数式是用“+”“-”“×”“÷”、乘方、开方以及括号等表示运算法则或顺序的符号联结数字或字母得到的式子。 “……”并不表示7与3之间的某种运算关系,也不表示运算顺序,因此“7……3”不是代数式,“X÷12=7……3”不是等式。等式应满足传递性和对称性 ①根据87÷12=7……3,73÷10=7……3,无法得出87÷12=73÷10 ②将87÷12=7……3变成7……3=87÷12,就毫无意义。 5.比值能否用百分数表示? 百分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情况,只表示两个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而不表示具体的数量。 比值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可分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和不同类量的倍比关系。表示同类量的倍比关系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如“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值是2”可以说成“甲车速度与乙车速度的比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一个数学教师,要把概念教学放到突出地位。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空间、创设条件、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 流,让学生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从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数学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移一移,折一折,减一减等形式的动手操作活动,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再经过大脑加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伪存真地辩论分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数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数学 摘要: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概念数学实践认识变式引导对比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一)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二)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三)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小学数学教学“七步骤 随着新改的进一步实施,新标对教育的要求愈愈精确,它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真正的引导着,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历程我逐步形成了一种四环七步的教学模式,我觉得这对上好一节扎实有效的数学很有帮助。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步骤如下: 情景导入(1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2明确目标3自主探究4合作交流汇报展示6点拨升华)——当堂检测(7质疑问难)——全总结 这种教学模式的每一环节的具体教学说明如下: 一情景导入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学生数学学习的素材应该是学生能经历的、熟悉的、身边的事例。我们教师要尽量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中引出知识。要再现学生的生活现实或片断,从学生的生活现实中引入学习,这就是创设情境。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这节知识时,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让学生回顾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问他

们最关心的是什么,很自然的回答就是“价格”,紧接着问他们关注过哪些商品的价格,他们就很快说出很多,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很普通的问话让学生很快知道这节要学的内容,而且知道这节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二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的学习分五个步骤: 2 明确目标每节教师都要依据标、教材、教参、学情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及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这节可要学会什么,该怎么做。在上例中,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1 结合情景体会小数的意义(要探究操作的),2 能认读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要独立学会的),3学会用小数描述有关现象(要实践活动的)。 3自主探究明确目标之后,学生就围绕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探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动手摆拼,可以是学习本,也可以是实验研究。在上例中,学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通过阅读教材可以解决目标2,目标1需要通过操作实践才能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小学数学教学优秀案例集锦

《平均数》教学案例 师: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师: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 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 生:好。 师: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儿主意。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另一对也写了“凯旋队”) 师:行行行。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 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师: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 记录。 预备,开始!20秒后,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凯旋队”: 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凯旋队”。“胜利队”服 不服气?

“胜利队”:不服气! 师:为什么? 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师: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 (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师: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凯旋队”的总数 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 师:现在胜利者是“凯旋队”,可以吗? 生:不可以。 (这时,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师: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 胜利队:欢迎! 师:现在把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师;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 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太原市尖草坪区实验小学王军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是数学方法的灵魂,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和得以实现的手段,因此,人们把它们称为数学思想方法。 重视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素养为 目标的需要。正如布鲁纳所说“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理论研究和人才成长的轨迹也都表明,数学思想方法在人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正是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如此的重要,数学教学不能单纯只教给学生它的概念、公式、定理、法则,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这些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 接下来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数学想方法的教学,谈谈本人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教学的显性知识系统,许多重要的法则、公式,教材中只能看到漂亮的结论,许多例题的解法,也只能看到巧妙的处理,而看不到由特殊实例的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或探索推理的心智活动过程。因此,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的隐性知识系统,小学数学教学应包括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知识的教学。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仅依照课本的安排,沿袭着从概念、公式到例题、练习这一传统的教学过程,即使教师讲深讲透,并要求学生记住结论,掌握解题的类型和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知识型”、“记忆型”的,将完全背离数学教育的目标。 在认知心理学里,思想方法属于元认知范畴,它对认知活动起着监控、调节作用,对培养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意味着解题”(波利亚语),解题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帮助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数学知识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真正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长期起作用,并使其终生受益的是数学思想方法。未来社会将需要大量具有较强数学意识和数学素质的人才。21世纪国际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问题解决”。因此,向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模板

简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种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与学的共同活动,它既是一种动态的多维结构,更是一个有序的连续过程。探明这个过程的本质和特点、要素与结构、实施程序与步骤,不仅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理论研究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与特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什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又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它是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小学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小学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 我们还可以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作出进一步的表述:从结构来看,它是一个以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为基本要素的多维结构;从功能来看,它是一个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过程;从性质来讲,它又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 (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以小学生为认识主体,以基本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为认识对象的特殊认识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主体是学龄儿童,这一年龄阶段儿童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带有较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对生动具体的事物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概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却往往感到困难。再从认识对象来看,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认识的主要是客观世界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这些内容虽然反映的是人类在认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早期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较,它们仍然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等特点。 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认识过程的个性特征。首先,认识主体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认识对象的抽象概括性决定了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感性材料的依赖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际操作和直观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篇一)教学案例: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00~101页。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 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 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所以,大家很喜欢他。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 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 (2)同桌交流。 (3)汇报。(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 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 (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关于小组合作的思考 ——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其意义和价值已经被很多老师所接受。但怎样摒弃形式主义,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应,仍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拟结合案例,谈点体会,以期得到专家和同行的指正。 一、是主动,还是被动? [案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 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 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 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 (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 (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 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二、是环节,还是方式? [案例5]《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 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