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形成、解决的原则、思维与方法

问题形成、解决的原则、思维与方法
问题形成、解决的原则、思维与方法

出处:

1.《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

【美】保罗·瓦茨拉维克约翰·威克兰德理查德·菲什<著>

2.《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

【日】高杉尚孝

3.《控制论和科学方法论》

【中】金观涛华国凡<著>

一、理论和实践的观点(基本观点)

1.1 问题解决的哲学基础

问题的出现与解决的过程中存在一组基本矛盾:变与不变

各种文化都存在这种诉诸于经验的哲思

“变得愈多,愈是不变。”——法国谚语

塞翁失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变与不变的性质虽然表面上完全相反,但需要放在一起考虑,彼此间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人的知觉和思想都是相对的,必须通过比较和对照才能运作。

1.2 “解决问题”的基础认知

1.所谓“问题”,就是有其解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课题

2.所谓“解决”,就是具有不可逆性的行为/结果,即做了便难以撤回。

3.“问题”的本质是期望与现状的落差,其落差的大小反映了问题的严重程度

4.“问题”的基本类型:

?

o“恢复原状型”:原有状态为期待状态,应予以恢复。

o“防范潜在型”:现状良好,应予以维持,搁罢不管会发生不良状态。

o“追求理想型”:现状无碍,但追求更好的境界。

5.解决问题的作业流程:

?

o发现与期待产生落差的Problem。

o选定作为具体课题的Question。

o找到作出解答的Answer。

1.3 解释“问题”的内涵

这里引用数理逻辑领域中两个抽象而普遍的理论用以说明

1.群论(Group Theory)

根据群论,“群”具有以下特征:

a.群由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成员所组成,不考虑成员的实际本质,群内成员可存在组合,即存在某一种可能的内在状态转成

另一内在状态的一种变化。

允许群之内产生无数的变化(可存在无线多的群),但任何成员或成员的组合,都无法置身系统之外。

b.群内成员可以各种不同顺序来组合,而组合的结果仍然不同。过程的变化,不一定带来结果的变化。

c.每一个群皆包括一恒等成员,其特征为:任何一位其它成员与该恒等成员结合,其结果仍为该成员本身,即某成员可能有所

行动,但却不造成任何改变。

d.群内每一成员皆有其相对或相反成员,任一成员跟它的这个相反成员组合,结果为恒等成员。

群论基本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地架构,借以思考变与不变互相依存的奇特现象。

但需注意:群论无法为我们提供解释那些超越某既定系统或某参考架构的变化。

2.逻辑类型理论

“凡涉及某集合的全部成员者,必定不是该集合的一员。”

成员组成整体(种类),但种类≠成员,在系统论的观点里:整体不是且大于部分之和。

400万人口与单个个体,不是简单的数量区别,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涉及个体间互动的种种系统。

方法(method)指的是一种科学的程序

方法论(methodlogy)则属于一个较高的逻辑类型的概念,本身为一种哲学探究,研究的对象是各种不同学科所使用的各种方法。

方法论是一种“后设”方法,类似于语言学(语法,词汇,语气,修辞)与特定语句的关系。

“变”强调的是一种“后设”变化,即脱离了原有层次在更高逻辑层面的变化。“变”就是提供了一个跳出系统之外的方式。(匀速到加速的过程)

?逻辑层次必须严格区分,以免矛盾混淆

?“变”的含义:状态/运作方式的变化,低级层次向高级层面需要“变”来实现。

群论提供了“第一序改变”的模型:一种改变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而系统本身维持不变;任何群内特征,或者特性间组合都无法产生“第二序改变“。

逻辑类型理论则说明,存在另一种改变,改变了系统本身,即”第二序改变“,这也是我们解决各类”人事“问题追求的改变。

需要注意:群的变与不变与第二序改变层次上的变化并不冲突。

?例:9个黑点,要求笔不离纸地以四条直线将之连接起来。

解决之道的发现在于尝试者自己关于这些黑点的”假设“进行验视,而不是这些黑点本身。很多人在解决过程重,都采用了一个前提:解题的关键一定发生于正方形内部。

而解决问题,实现第二序改变的关键就在于:冲出范围,而非画地自限。

第二序改变只有在由第一序改变的观点,亦即从系统之内来看,才是不可预测、突然的、不合逻辑的。

求变之道:

跳出已有框架审视框架内问题

引入外部变量重新结构/影响问题

二、问题的形成

2.1脱胎于“控制论”的常规思维

作为控制过程的几个特点:

?被控制的对象必须存在着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某一事物在发展变化中的未来有哪些可能性,是由事物本身决定的。

?人们能在这些可能性中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选择,才谈得到控制。

事物发展变化中面临的各种可能性集合,称为这个事物的可能性空间。(控制论中最基本的概念)

任何事物,都有它一定的可能性空间。

事物变化,具有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即事物的矛盾性。这也决定了事物的可能性空间至少面临着肯定自身和否定自身两种状态。

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或事物的不确定性,是由事物内部的矛盾决定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目的,改变条件,使事物沿着可能性空间内某种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控制,归根结底是一个在事物可能性空间中进行有方向的选择的过程。

一切控制过程,实际都是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了解事物面临的可能性空间是什么。

?在可能性空间中选择某一些状态为目标

?控制条件,使事物向既定的目标转化

绝大多数控制过程,人们并不是把事物的可能性空间精确地缩小到某个唯一的状态,而是只把可能性空间缩小到一定的范围就达到控制的目的了。如果任何控制过程都想以某个唯一状态为目标,不但没有必要,而且还会使控制失灵。

控制能力:控制前范围与控制后范围的比值。

随机控制中,不断扩大和改变探索范围是很重要的。

所谓一个选择者具有记忆力,就是指,凡被证明不是目标的状态就不再作为选择对象这些状

态将从下一个可能性空间中排除出去。

无论随机还是有记忆地控制,都必须注意事物发展的可能性空间本身是否存在着陷阱。即不要优先尝试可能削弱我们控制能力的状态。而很多时候,陷阱正是由控制手段造成的。

共轭控制:控制对象,感受器,效应器,控制对象。

借力使力,借助工具。

负反馈,累积有限的控制能力,从而扩大了控制能力。负反馈是一种趋向目的的行为,当一次控制能力不能达到目标时,可以用负反馈调节放大控制能力。

正反馈,偏离目标后就会持续地偏离目标,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以上,变化(甚至在成长和发展的某些层面)的推动者,通常是基于某种常态的偏离。无论偏离现象是什么,只要利用其对立者,即可得到所要的变化。

如果单一行动不足以改正偏离现象,只要持续加强同一行动,终将达到预期效果。

然而以上对于变化、控制的理解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是一种系统内部的静态模型,不能解决很多实际动态(博弈)问题。

“问题”一旦存在,一方面可以视为一成不变的,另一方面也可以被描述成每况愈下的。必须注意的是,在实际问题中,特别是涉及多对象的博弈问题,解决方法经常会成为新的问题。

?例:在一块据推算至少有三千年历史的巴比伦泥板上写道:

“今天的年轻人真实坏到了极点,他们邪恶,不信神而懒惰。他们根本比不上从前的年轻人,他们根本不能保存我们的文明。”

?“代沟”本身并不是问题的关键,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想填平代购。此时,这种想要解决的态度以及解决的方式沦为了“问题”。

常规思维中利用其对立者加以恢复常态的作法。在控制论上,只是“负反馈”理论的运用,可以使一个系统重新获得并维持其内部稳定。

通俗来说,那叫“抵消”。不适用于作出“第二序改变”。

2.2区分“困难”和“问题”

在众多的多对象博弈问题中,解决的关键在于系统结构本身是否发生变化,而这一目标必须在实现第二序改变的层面上才能实现。必须发生在“控制论”中提出的阶段性供你变化。如果只是在努力促成第一序改变。其结果不是使应解决的问题恶化,就是使解决方案实际上变成了新的问题。

?什么是“困难”

?什么是“问题”

?需要区分清楚

当我们谈到“困难”时,这指的是一种“不可欲”的状态,可以通过一般的行为(第一序改变类型,暖气对寒冷,想吃糖——吃糖)来解决,不必运用解决问题的特殊技巧;或者,我们更常指的是一种不可欲而相当普遍的生活状态,因为无解(至少目前如此),所以必须接受。

而所谓“问题”,指的是因处理困难不当而造成的僵局,停顿,死结等等。

处理不当的方式有下列三种:

a.企图以否定问题存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应对有所行动,但无人采取行动。

b.企图改变某种困难,而该困难以现实的观点来看,不是无法改变(如代沟),就是根本不存在:不应该采取行动,却采取了行动。

c.犯了逻辑层次误置的错误,而导致为没有结局的游戏。

可能情形:

?试图以第一序改变去改变某种状况,而该状况必须从更高一级的逻

辑层次才得以改变(例如“9点问题”,抑郁症,失眠,忌妒)

?当第一序改变即足以解决问题时,却试图促成第二序改变(如:不

满意别人行为的改变,而进一步要求“态度”的改变):在错误的层

次上采取行动。

A.否认/简化问题的存在

?承认问题的存在,被惯以“价值判断”。

?制造出新问题,火上浇油。

B.乌托邦侯群症:无中生有

?人们面对问题时,如果自认已经找到最终的,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就很容易陷入极端主义,而一旦有了这种想法,为了忠实自己就会努力去实现这些想法,进而进入恶性循环。正面的乌托邦觉得“没问题”,反面的则认为“问题无解”,两者都将人生中常见的困难和快乐视为反常的现象。

?处理改变的某种错误的方式,不论它是为了内在或外在,“意识”或“潜意识”的理由,这个处理方式本身所引发的问题,如果被简化成只是附带产生的现象,那么这一简化的动作本身又将成为病态的一部分。

?人们根据某一前提而认为事物应当如何,这与事物的“本来面目”是有所差别的。

从理论上来说,人们可以借着改变现实,以符合他们所持的前提。但事很可能在同样多的情况下,人们对于事物的实际状况根本无法加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人认为他所假设的“可能”(即“应当如何”的状态)比现实还要真实,即使力求改变,也等于是缘木求鱼。因此,正是这个“应当如何”的前提成为了问题,需要改变的是这个前提,而不是事物“实际的”状况。

C.“自动自发”的悖论

?第一序改变能解决的事,却试图以第二序改变解决。

?惩恶的监狱、死刑并没有有效降低社会犯罪率;父母教育“应该做”却收效甚微。

?一位热切求道的弟子询问禅师:“悟”像什么?答曰:饥则食来困则眠。

?说教、命令和计划,不如培养“自然”的习惯。

?人与人产生的悖论,很多情况下源于人有意地去达成协议,而想要解决类似问题,在于人改变(抛弃)协议本身。

三、问题的解决——重新框定的艺术

如果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以为我知道;

如果我不知道我知道,我以为我不知道。

——莱恩

改变的引发有时只是因为一件微小的偶发事件,这和所谓专业的解决方法没有任何关系。(无巧不成书)

在很多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行动应直接应对困难本身,而不只是讨论困难为什么会发生。(甚至一些时候就不应该计较问题为什么发生)

?数学领域:数学并不问问什么,但数学的方法却是一种深切分析极具想象性的解决方法。数学的陈述最好是被理解未在一系统之内相互关联的元素;去了解它们的原因或起源并不重要,去捕捉它们的意义更可能误导解题方向。

?控制论领域:在控制论中,因果解释或意义的解析并不重要。

“转化是被设定的,而不是它“真”的是什么,也不是参考改变的任何物理原因,而是我们基于所需要的改变而设定的一组计算域和指令。转化所关切的是发生了什么改变,而不是改变为什么发生。”

——阿什比对改变及转化的概念解释

3.1黑箱理论

在控制论领域,有一种特殊的认知论值得一提——黑箱理论

可观察变量决定了了解程度;

可控制变量决定了改造能力

认知黑箱的两种方法

打开黑箱与不打开黑箱(第二序改变倾向于后者)

打开黑箱:内部结构是什么?为什么能进行输入和输出?(现代西医学对病理的深入研究)不打开黑箱:输入的是什么?输出的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传统中医尝试构造出的人的系统理论)

少问为什么而着重于是什么有利于研究人类行为。

进行第二序改变的几个原则:

?第二序改变的应用范畴针对的是那些第一序改变中的问题解决方案,因为从第二序改变的观点来看,这些解决方案正是问题无法解决的关键之处。

?第二序改变的过程超乎常理,常存在着令人困惑不解或矛盾的元素。

?第二序改变的解决方法是处理此时此地的情境;它直接处理问题的结果而不是探究问题发生的假设性原因,重要的是问题时什么(what)而不是为什么(why)?第二序改变的办法是让问题情境超脱于人们在尝试解决问题时所掉入的悖论纠结的陷阱,并且将问题置于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框架之中。

我们可以只处理此时此地所存在的问题情境,而毋须去了解为什么问题会以那种形式发生。而且就算我们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和演变,我们依然能够去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不去问“为什么”而直接去探究现象所发生的重要事实,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事实会引导我们去找到答案,一个问题最值得探究的就是“问题”本身。

——维特斯根

改变可以不经由彻悟,合理复杂全面的解释对于问题的实质解决在很多时候不具有强关联。

一味地探究过去经验中的成因,只是一种自我设限的“问题解决”方式。

了解此时此地到底是什么行为(态度),使得问题持续不变?应该采取什么行动才能使改变

发生。

定目标,做计划,行动是关键。不行动,就只会永久地陷入无休止的探究/迷茫中。

3.2跳出二元论

“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会让问题的解决过程陷入到二选一的谬误之中,陷入到不是一就是二的选择困境里。

跳出这种二分法陷阱,跳到更高的逻辑层次去思考,产生质的跃升,谓之“超脱”。

3.3第二序改变的本质——重新框定问题

不再局限于同一种类的选择,开始去质疑并拒绝原先拥有的受限于同种类中所作出的选择,从而去思考能解决问题的各种逻辑种类,不再局限于原先的种类之中。

重新框定:是指将人们赖以理解或经历某种情境的概念、情绪的假设或观点,改变成另一组同样也能“符合事实”(甚至更好)的设定。

重新框定的机制并未涉及情绪的变化,而是当情境并未变化时,人们赋予该情境的意义已经改变了。

不是事情本身令我们困扰,而是我们所持的关于事情的意见在困扰我们。

——爱比克泰德

任何一件事,只有当它符合对现实的定义时,它才是真实的,而这些定义正是人们所设定的:”真实“时有足够多数的人都同意称之为”真实“的事物。

重新框定是在”一个后设真实“的层面上操作的。

即使一个情境的客观条件远超出人们的控制,改变仍是可能发生的。

我们指定一个客体为某一特定种类,但这个”种类“并不是一个可触摸的确定客体,它只是概念,是人们心灵所建构出来的,是可学习或可选择的后果,而并非不可改变的真理。

种类是人们在心理上建构出的一套现实的秩序,其并不只基于客体的物理属性,而决定于这些事物对感知者的意义和价值的程度。

此处的客体:

包括了事件、情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行为的模式等

”重新框定“的意义在于:

一旦我们觉知了另一类成分后,便无法轻易回到原来的格局或是先前对”实体“的设定之中。

清晰的决策者能建构自己行为方式的理论与模型,并对于所在系统的规则有着明确的认知。博弈论、控制论等抽象的行为研究理论则可以作为了解行为方式的基础。

以抽象的方式(理论化)说明”重新框定“(达到第二序改变的技术)

重新框定强调将一个客体(事物)的种类成员改变成另一相等有效地种类成员;或者说,将这一新的种类成员引进我的概念中,并使我们能用这一种新的观点去理解事物。

成功的重新框定需要将当事人的观点、期望、理由及假设都纳入考虑。即形成一个能让问题改观的概念架构)

3.4解决问题的步骤程序

1.以具体的词语清楚地界定问题;

o澄清与阐明问题并不等于解决之道,只是将抱怨或不满先予以拆解,以免它模糊化了真正的问题。不仅要帮助自己厘清问题,也要协助他人清晰具体地

陈述问题。

2.探究截至目前为止已企图运用过的解决对策;

o对先前被使用过的解决方法的仔细探查,不仅可以告诉我们哪一种改变千万不要尝试,同时也指出了对那些维持问题情境不变的因素必须设法改变。

3.对想要达成的具体改变有一个清晰的定义;

o有一个具体界定及实际可达成的目标,可以预防问题解决者被困到错误的解决之道后,选择了“妥协”而非“解决”问题。

4.形成并执行一个能产生这一改变的计划。

讲一个模糊陈述的问题转换成具体词句的过程,能使我们看到:哪些才是“真正的问题”。当“答案”不能被表达时,它的问题也不能被陈述表达。

这种情况下,往往要对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和设立的目标产生怀疑。

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切实际或不恰当的目标。

几项通则:

改变的目标是想达成的解决之道,所选择的策略必须要翻译成当事人自己的“语言”。即该策略要以一种当事人能以他自己方式来“概念化现实”的形式提供给当

事人。(这个人可以是别人,也可以是自己。)

如果人们尝试以一种没有风险的方式来达成目标、解决问题,通常结果是远离目标、恶化问题。(此处的没有风险,指的是一种认知层面上的,而不一定是事实属性。)

能应用第二序改变方法(模式)的三种类型问题:

1.绝大多数的时候,一个社会系统成员之间的处境、阶级与利益的差异,无法导致一

种建设性的互补及有效地合作,反而是持续和阻碍变化的产生的僵局——每个人都不快乐但却无法改变。

2.只要多方人视他们自己是彼此分开和对称的,多多少少会导致冲突的迅速激化。(博

弈)

3.当人们或一个系统企图达到某些定义过高的目标,却无法实行时,可能会导致相反

方向的发展。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1)教学文案

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公司治理(Corporate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 OECD(OrganisationforEconomicCo- operationand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一、公司治理的意义 公司治理的重要性已受到了中国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这种全球知名、规模庞大的公司,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中国公司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过,还有许多人存在着这样的认识误区:只有大公司、国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去考虑公司治理的问题,而中小企业对此是无关紧要的。这种认识存在诸多法律危险的。实际上,对中小企业、新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来讲,公司治理的问题同样重要。创业公司尤其要注意整个公司的治理结构,应该从一开始,就要把公司治理结构问题解决好。 具体来看,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核心问题。公司治理结构相当于一座楼宇的地基,考虑地基问题的最有效的时期是在楼宇建设之初。第二,中国人情社会的许多传统习惯使创业者漠视公司治理,留下创业的隐患。在中国,人们通常看重的是面子、人情,很多时候没有“亲兄弟明算账”的习惯。创业的时候,不愿意谈钱,但是,成功之后,恰恰是这些“其他事情”构成反目、内乱的导火索。公司治理结构在创业初期没有得到重视所造成的恶果此时呈现出来。第三,目前中国尚未形成一整套详尽完善的公司治理法规体系。这就导致在遇到矛盾时,所有人都莫衷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限的精力被掷在无限的内耗中。对于创业者而言,人生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在此情况下,更应该注重公司自身制度的建设,规范管理,减少隐患。 二、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改革的进程,中国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去衡量,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首先,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这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的国有股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代表国有股的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有绝对优势。其次,公司治理缺乏透明度,没有参加经营管理的投资者,特别是小股东对公司经营状况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知情权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第三,公司的执行机构往往缺乏股东价值观念,不重视对投资者关系的管理工作,在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缺乏利益沟通机制。第四,监事会缺乏有效的监督功能。董事长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学会认清问题; ●懂得运用4W2H方法思考问题; ●知道有效进行决策; ●掌握对正确思维模式的运用。 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陈宝光 人们在思考、学习问题分析与解决时,有一个思维技术模型(如图1所示),包括四个步骤:第一步,状况分析;第二步,问题分析;第三步,方案决策;第四步,应变措施。这四个环节的核心和关键环节是思维的高度以及是否有创新思维,因此解决问题思维的模式非常重要。 图1 思维技术全图 一、认清问题 1.职业经理人提出的问题

职业经理人经常提出的问题主要有十八个: 第一,产能分析如何准确; 第二,流程标准是否合理; 第三,产品质量不稳定; 第四,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五,执行力问题; 第六,员工不服从安排; 第七,生产交期延迟; 第八,员工素质如何提升; 第九,客户如何不流失; 第十,生产中人员流失; 第十一,执行力差; 第十二,工艺问题; 第十三,过程控制问题; 第十四,技术问题书面化; 第十五,供应商供货不及时; 第十六,销售售后服务; 第十七,有制度但执行难; 第十八,员工的工资得不到改善。 事实上,以上的问题并不真正的在“提问题”,而是在“丢问题”,把问题丢给别人。这样的管理者很难与上司有非常好的沟通,也很难管理好下属,因为其只是在提表象问题,没有诠释问题。 2.认识问题 当实际状况与标准或期望值发生差距时,即遇到了问题。问题是从过去、现在到未来。 问题发生的过程 问题发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二是时空影响。 对于问题发生的过程,概括来说,可分为四种类型: 超过预期。即实际状况超出了期望。比如,在农产品中,原本姜的行情是10元/公斤,现在有人以20元/公斤的价格向农民购买,此时农民不会为有人愿意出高价而高兴不已,反而在思考,姜现在可以卖到20元/公斤,为什么自己不知道?是不是被中间商剥削了?这其中存在的问题就是目标的过程超过了预期。 未达进度。比如,一件工作的作业流程最少需要花三天的时间完成,加上一天的弹性时间,总共需要四天的标准范围。有一次同样的工作却花了六天,这种进度严重落后的现象就是一种问题。

问题解决思路讲解

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七步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人解决一个问题,不如教人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解决七步法作为开展现场改善的基本方法,要解决的就不只是单个问题,而是如何去解决成百上千 问题的思路。将通常进行改善的PDCA过程,细分成七个关键的步骤,整理出来形成指导改善开展的方法,就是问题解决七步法。有问题就应该解决,似乎顺理成章,然而,很多时候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一是欠缺解决问题的意识,二是缺少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七步法在这方面有其良好的效果。一方面,问题解决七步法为你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当你遇到有较大不确定因素的问题,没有太多相似案例可以借鉴时,七步法很容易派上用场,它告诉你的是一种有效的思维逻辑。另一方面,当你需要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时,问题解决七步法更能体现其价值。因为仅仅解决单个问题不过是就事论事,养成解决问题的习惯才是一个团队学习能力的体现。 以下对七个步骤加以简单介绍。 STEP-1现状把握 说明:现状把握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问题之所在,这是有效解决所有问题的前提。仅仅笼统地说这里不好、那里不好,并不能帮你更好地分析问题。以下三点有助你更准确地把握问题之所在: 1、从习惯找“问题”到习惯找“问题点” 问题:零件摆放混乱 问题点:待检/合格/不良等不同状态的零件未明确区分 问题:工作台脏乱差 问题点:边角料和工具配件随手扔、灰尘污垢未清扫 问题:工人效率低 问题点:搬运作业时间长,所占作业比重过大 2、从习惯“统述问题”到习惯“分述问题(现象+影响)” 统述问题:

每天出入库都有木踏板被损坏,严重点的通常都丢掉了,浪费了不少钱,也不利于节约资源,不利于环保,破损轻点的又弃之可惜,有几次随产品出货还被海外客户投诉了。 分述问题:(现象+影响) 1)有部分损坏的木踏板全部废弃,耗费资源; 2)每天约废弃18块,成为环境污染源,不利于环保; 3)整个木踏板大部分完好未再利用,浪费公司资金; 4)木踏板有少部分损坏弃之可惜,出货至海外后引起投诉。 3、从习惯“抽象”谈问题到习惯“量化”谈问题 抽象: 1)操作时行程较远 2)生产效率低。 量化: 1)操作时单程平均距离1米(1PCS) 生产数:1800PCS/日 员工每日来回行程:1800×1×2=3600米 2)生产1PCS行走约5秒每天生产1800PCS 花在行走的时间: 1800×5×264工作日/年=660小时 当然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员工是否有兴趣去发现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意识。我认为有两方面值得 关注: 1、上级对待问题的态度所营造的氛围 2、责任人自身对手头工作的热爱程度。 >>>方法:

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公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 案 篇一: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以中下层员工管理问题切入 (王显强,2011级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逐渐暴露,在近几年中,企业的中下层员工的待遇问题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特别是在富士康发生员工因待遇问题而跳楼的事件后,这一问题也成为社会的另一焦点问题,引发了社会的讨论。我就以现代企业管理中,中下层员工的管理问题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为切入点谈一下现代企业对中下层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关键字:中下层员工、公平、待遇、矛盾、文化战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the modern enterpris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gradually exposed, in recent years, the enterprise staff the resourse of the treatment problems have caused the social concern, especially in foxconn happen

employee treatment problem and to jump off a building of incident, this problem has become a social another focus problem, cause the social discussion. I will to modern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staff of the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resourse of the question which exposes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talk about modern enterprise employees the resourse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Keywords:The resourse of employees, fair, treatment, contradiction, the culture wars 企业管理是一个存在已久的话题,它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企业的房展方向与生死存亡,而由于现代环境的复杂原因也导致了现代企业问题的复杂,所以一个企业要想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立于不败的地位,文化的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现代企业中除了经济、科技的管理外,企业也更应该重视文化的力量,文化战,现代企业胜利的法宝。 对中下层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中下层员工中普遍存在的不公平问题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现代企业中还是官场,只要是有人在,就会普遍存在不公平现象,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的中下层员工的管理中,这种现象更为普遍比如当今网络上热议的“官二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 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 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题搭起了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假设的提出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已有的知识经验,直观的感性材料,尝试性的实际操作,语言的表述和重复,创造性构想等都对其具有重要的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人文社科学院2012届毕业论文工作小组 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011.10.25 问题1:毕业论文题目比较老、比较大,空泛,甚至有些题目完全可以写本书,毕业题目不规范;或者论文题目与专业不相吻合,即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解决思路:老师们今后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来拟定论文题目,题目要具体,范围要小,尽量结合各专业的研究前沿。各教研室主任要清理一些不符合专业培养要求的毕业论文题目,比较老、大、空泛题目。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今后,题目审核要通过学术委员会,答辩后优秀论文和答辩不过关的论文都要由学术委员会来定。 问题2:题目变更比较多,法学的学生几乎全部变更了题目。 解决思路:今后题目拟定可以提前进行,在学生中收集他们感兴趣的题目,然后老师来规范。 问题3:毕业论文的粘贴比较多。如果要查重复率的话,90%的学生毕业论文无法通过。毕业论文字数多,有些学生的论文达到4万字;大多数都在15000字以上。 解决思路:今后,学生的毕业论文8000字到10000字,不能超过10000字,硬性规定,超过10000字,提交答辩前,学术委员会来审查,看是不是自己写的东西。大学几年学习,一定要有学生自己的学习体会。 问题4:大多数学生都没有按照学校要求的进度来完成论文各阶段的工作。有个别学生在答辩时才交第一稿,有个别老师根本没有给学生指导。 解决思路:今后,中期检查为全面检查,凡是中期检查第一稿都没有的学生,推辞答辩;还没有开始论文准备工作的,取消答辩资格。以学院正式文件的形式,通告全院,通知学生。形成制度。 问题5:论文答辩时,答辩老师更多的是在指出学生论文格式、结构方面的错误,这个本应该是指导老师的工作。答辩时涉及论文内容的答辩时长不够。 解决思路:实验室建立一个标准的毕业论文答辩室。每届答辩前,各专业都要举行一次示范答辩,由全体专业老师和毕业学生参加。答辩时注意实质答辩,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第三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什么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指人们在活动中面临新情境与新课题,又没有现成的有效对策时,所引起的一种积极寻求问题答案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产生于问题。“问题是接生婆,他能帮助新思想诞生”(苏格拉底语)。只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产生了解决问题的主观愿望,靠旧的方法手段不能奏效时,人们才能进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不但包括了整个认识活动,而且也渗透了许多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思维活动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成分。 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在阶段的划分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观点,目前我国心理学界比较倾向于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一) 发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实践领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需要转化为个人的思维任务,即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它是解决问题的开端和前提,并能产生巨大的动力,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之中。历史上许多重大发明和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能否发现和提出重大的有社会价值的问题,要取决于多种因素。第一,依赖于个体对活动的态度。人对活动的积极性越高,社会责任感越强,态度越认真,越易从许多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敏锐地捕捉到他人忽略的重大问题。第二,依赖于个体思维活动的积极性。思想懒汉和因循守旧的人难于发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人才能从细微平凡的事件中,发现关键性问题。第三,依赖于个体的求知欲和兴趣爱好。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烈、兴趣爱好广泛的人,接触范围广泛,往往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力图探究现象中更深层的内部原因,总要求有更深奥、更新异的说明,经常产生各种“怪念头”和提出意想不到的问题。第四,取决于个体的知识经验。知识贫乏会使人对一切都感到新奇,并刺激人提出许多不了解的问题,但所提的问题大都流于肤浅和幼稚,没有科学价值。知识经验不足又限制和妨碍对复杂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只有在某方面具有渊博知识的人,才能够发现和提出深刻而有价值的问题。 (二) 明确问题 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确定问题的范围,明确解决问题方向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最初遇到的问题往往是混乱、笼统、不确定的,包括许多局部的和具体的方面,要顺利解决问题,就必须对问题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具体分析,以充分揭露矛盾,区分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使问题症结具体化、明朗化。 明确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能否明确问题,首先取决于个体是否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个体只有在全面掌握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比较分析,才能迅速找出主要矛盾;否则,感性材料贫乏,思维活动不充分,主要矛盾把握不住,问题也不会明朗。其次,依赖于个体的已有经验。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分析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正确地对问题进行归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三) 提出假设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途径和方法。但这些方案常常不是简单地能够立即找到和确定下来的,而是先以假设的形式产生和出现。假设是科学的侦察兵,是解决问题的必由之路。科学理论正是在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地实践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提出假设就是根据已有知识来推测问题成因或解决的可能途径。 假设的提出是从分析问题开始的。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人脑进行概略地推测、预想和推论,然后再有指向、有选择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案(假设)。提出假设就为解决问

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

史上最全|分析问题的7种思维方法(职场人必备)2018-07-25 21:00 不管是在职场中还是生活里,我们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如果没有清 晰全面的思维方式,问题面前,势必难上加难。今天,给大家带来 一些经典好用的思维方式,其中如思维导图、金字塔原理等都是小 培个人力荐的哦~也希望朋友们学起来,用起来,遇到问题时候快 速分析,解决掉它们! 以下信息均整合于网络各处,小培仅做汇编分享。来源:@培训人 社区转载请予以说明 6顶思考帽法 白色思考帽、绿色思考帽、黄色思考帽、黑色思考帽、红色思考帽、蓝色思考帽。英国学者爱德华·德·博诺(Edward de Bono)博士开发。 “6顶思考帽”提供了“平行思维”的工具,避免将时间浪费在互相争执上。强调的是“能够成为什么”,而非“本身是什么”,是寻求一条向前发展的路,而不是争论谁对谁错。 在工作中运用6顶思考帽,将会使混乱的思考变得更清晰,使团体中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使每个人变得富有创造性。但人不能同时戴2顶帽子,所以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好几种情绪中进行平行思考。

人的思维是通过提问来引导的,一个人是积极还是消极,取决于他给自己提的问题。同样的下雨天,消极的人在统计因为下雨,给自己带来的损失,积极的人在问自己下雨我可以做哪些有意义的事情。 SWOT分析法 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 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提出,由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安德鲁斯教授1971年在《公司战略概念》中最终确立。

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于优势和弱势是内部环境的分析,机会和威胁是对于外部环境的分析。 这个模型可以用于多种方面,任何和商品,贸易,竞争有关系的都适用,而人也是一种商品。在工作中,这个模型同样可以帮助你理清现状,分析问题。 麦肯锡7步分析法 来源:麦肯锡公司 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常是缜密而系统化思维的产物,任何一个有才之士都能获得这种能力。有序的思维工作方式并不会扼杀灵感及创造力,反而会助长灵感及创造力的产生。咨询公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对于解决企业问题非常有效,对于解决任何需要深入思考的复杂问题都值得借鉴。

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种不靠谱的客户 第一种,你先出方案,我们根据你方案定价我们有的是钱; 第二种,好好干,我们后面还有大货; 第三种,我们公司很大,还差你这点钱,就是流程有点复杂。 如果有人说话不停,掉个东西在地方,在捡起来,你会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打断别人说话。 如果有人在你办公桌一直吐槽,第一,继续保持讲话,第二,起身离开座位,一起走向他的办公桌,第三,尽快结束话题,离开。他会发现他在不知不觉又回到他的办公桌了。 如果有人对你发脾气,你要保持镇定,当时他可能会更生气,但过后会对你感受羞愧。 如果有人想让你当众出丑,可以对他非常礼貌,这样会让他停止这种行为或者让他自己看来了很傻。 最快速学习和记住某件事情的方法就是说给别人听,当你说给别人听的时候,你会尽量精简,并帮助你记住这件事情的重点。 如何利用复盘来提升自己呢? 三个步骤:记录、反思、提炼。 记录:就是需要复盘的事情详细记录下来,遇到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当时的情绪,最后处理的结果等…

反思:比如我今天拒绝了一件事情,我为什么拒绝,由什么引发的观点,我的判断原则是,这种思维模式是一时的,还是长期有的现象,对于这件事情,应该有的情绪是怎样的,我怎么处理更好。 提炼:用一句话概括反思的结果,行程新的行动指南,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遇到同样的事情,我应该怎么去做。 中外TWI-MTP推进研究会推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明确问题— 掌握事实,根据事实思考 1、提出问题状态 要明确问题现状——既存、突发、再生 这是一个已经存在的问题,还是突然发生的问题,还是重复发生的问题。 要寻找问题真相——交谈、调查、预见 通过沟通和调查,去预见即将发生的问题。 要考虑优先顺序——重要、紧迫、必要 遇到的这个问题,是重要的,还是紧迫的?还是有必要去解决的? 2、列举问题证据 从物的方面着手——不良、返工、设备、工具 从人的方面着手——责任、知识、技能、态度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为满足多用途储值卡使用的需要建立的清算机构,网上支付机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日益兴起。 一、网上支付发展现状 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2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以及《电子支付指引》的推出为网上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短短一年时间内,仅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经发展到50多家。对比六年前,电子支付系统的运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非凡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引发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网上支付的发展,疏通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资金流,打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从整个支付体系看,网上支付将逐步成为我国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十七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银行部门,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工商银行数据显示,2004年,工商银行企业交易额是206870亿,网上笔数是3486万笔,个人网上支付交金额已经突破了2351亿,个人交易笔数是3683万笔,说明网上支付方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上支付由于其独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阿里巴巴支付宝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的被调查用户对网上支付有极大爱好。其中60以上的用户是因为其便捷性、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的。个人网上支付涵盖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定房订票、网络教育等多个行业,支付方式则多以银行储蓄卡为主。 二、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 1.安全问题 根据对网上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网民不使用网上支付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担心安全,其次是个人隐私,以及注册麻烦和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工具等因素。央视生活频道近日播出的节目中,披露了一种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交易时,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盗取银行卡密码等私人信息,然后通过网上转账的方式将资金转走,导致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受到损失。另外,黑客、木马病毒的攻击让网民在支付的过程中防不胜防。木马潜伏在计算机中,时刻监视用户的一举一动,从而盗取帐户密码和信息。而黑客,则利用系统漏洞、用户的安全意识薄弱入侵用户的计算机,盗取用户的相关信息和密码,导致网民在网上支付受损。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网上支付发展的主要因素。 2.金融监管问题 网上支付虽然给网民带来很多方便,解决了电子商务的支付瓶颈问题,但由于目前我国关于电子支付的法律法规并不完善,网上支付无序的发展存在一定金融安全隐患。 (1)缺乏对吸储行为的监管 目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利用资金暂时停留,在交易过程中约束和监督了买家和卖家,保护了买卖双方的利益。专家认为,在支付过程中,资金在第三方里面会出现一段时间上的滞留,随着将来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个资金沉淀量将会非常巨大。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第三方支付系统的年交易额已经达到了数亿元,而据估计,在今后两年内,这个数字将达到十几亿甚至几十亿元,即使按照简单测算,天天滞留在第三方平台上的资金也至少有数百万元,而根据目前的交易规则,支付金额将可以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中停留3天到一周不等。这样,平台中随时都有数以千万的资金停留。假如他们出现经营风险,则必将危及其吸存资金安全,损害买卖交易双方的利益,假如支付服务商(非凡是专门从事支付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商)的 服务领域扩大到在定程度,假如交易客户和沉淀资金达到一定规模,很有可能引发系统性支付风险,并引发社会问题。 在国内,法律规定只有金融机构才有权利吸纳代理用户的钱,其他企业和机构不得从事类似的活动。但由于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不久,而且交易数额仍显不大,所以目前还没有相

问题解决的系统性思维

问题解决的系统性思维 NO 1. PDCA方法 1.1 P(Plan)——计划,【目标的确定以及工作计划的制定】; 1.2 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实施,实现计划中的内容】;1.3 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对错,明确效果,找出问题】;1.4 A(Act)——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 NO 2. P(Plan)——陈述问题 2.1 问题描述5W1H 1. what 指的是什么事、什么问题、问题的表现; 2. when 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发现的,什么时候有问题; 3. where 指的是在哪,在哪发生的问题,在哪发现的问题等,具体到某个地点; 4. who 指的是谁,什么人,谁发现的,谁造成的,是否是人为原因等; 5. which 指的是问题发生的频率,规律等;

6. how 指的是问题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2.2 定义问题异常问题:应该做到而没有做到,或不应该发生而发生了的。表示现状比标准 要差,实力没有发挥出来。改善问题:希望做到,而目前没有做到。表示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希望提升实力。2.3 确立目标 NO 3. P(Plan)——原因分析 3.1 问题分析5—Why

通过5-Why分析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系统的方法并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找出长期的对策。3.2 5-Why分析的三条路径 1. 明确的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个问题?——【人、机、料】; 2. 未发现的问题——为什么这个问题会漏到客户手上?——【方法】; 3. 体系失效——为什么体系允许这个问题发生?——【环境】。 NO 4. P(Plan)——制定目标计划 4.1 制定计划—5W3H 1. Why:为何----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如此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做这项工作的原因 或理由);2. What:何事----什么事?做什么?准备什么?预防什么(即明确工作的内容和 要达成的目标);3. Where:何处----在何处着手进行最好?在哪里做?(工作发生的地点); 4. When:何时----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完成?(时间); 5. Who:何人----谁去做?谁负责?谁来完成?(明确职责); 6. How:如何----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用什么方法进行); 7. How much:何价----成本如何?达到怎样的效果(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8. How feel:感觉—结果预测如何?开发者、使用者、领导最终的结果是否满意;——解决计划编制的结构问题、方向问题、执行力 问题。 NO 5. D(DO)——执行实施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及方法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及方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及方法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的思路及方法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数学教学高于生活。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如何进行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巩固学生数学知识技能,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 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教师需要注意的三种情况:一是题中的信息比较分散,应指导学生多次看图,将能知道的信息尽量找到;二是题中信息比较隐蔽时,容易忽略,这时要引导学

生仔细看图;三是信息的数量较多,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 例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创设了过河的情境,通过河岸上有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条船限乘9人,至少需要几条船这一条件的解决,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的能力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同的,但两者有一个共同的关键,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只有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缺乏这样的意识,有时是教师有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因此,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显得十分必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实际上是在唤醒学生探索的冲动,培养学生敢于质疑。 例如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每行有6箱苹果,有3行,另外还有4箱,一共有多少箱?至少运几次才能运完?时,再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存入问题银行。这样的数学活动,不仅可以复习学过得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关于发现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报告

贵州联盛药业有限公司 关于发现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报告 尊敬的刘总: 我进入公司2周多,站在质量部的角度,对公司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疑问,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建议: 1.现有物料的工作流程是入库,请验,检验,合格后转入合格区, 其中原辅料、内包材中需要做微生物检验项目的物料,外包 装有破损的物料做卫检时,单独取样,分别检验,合格后放 行,这样做存在相当大的风险,可能会使不合格的物料投产, 进而引起成品卫检不合格,根据2010版GMP要求,为了规 范公司管理,现质量部要求生产部(含仓库)、质量部对外包 装破损的物料(需要做微生物检验的物料)一律不准入库, 质量部不准取样,从源头加强风险防范,严把质量关,保障 公司产品质量。 2.工艺规程中,破壁饮片湿热灭菌法是否适用于所有药材,挥发 性成分,热敏性成分的药材是不适用于湿热灭菌的。另外破 壁技术是低温破壁,而灭菌又是湿热灭菌,二者相互矛盾。 3.破壁饮片批与批量、生产日期的定义与制剂不一致,为了规避 质量应该进行文件修订。 4.亚批号的规定与法规不相符,取消要批号。 5.验证工作应该为设备设施再验证周期1年,工艺再验证周期3

年,清洁验证再验证周期5年,应该进行相应的再确认或再验证。 6.质量部QA人员频繁调动,不妥,本身我都是才来没多久,下 面2个是比我更新的新人,人员没有相对的稳定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7.请药监局的老师吃饭,加强联系。 8.起草验证总计划 9.起草2015年培训总计划 10.不同包装规格的药品检验报告书的出具。 11.每个品种都必须有工艺验证,除非你不生产。 12.左旋检验报告书没有脆碎度检验项目,根据制剂通则,有脆 碎度检测要求,等2015版药典培训后实施新药典标准时必须增加改正。 13.进入操作间的人数限制不具有可操作性,建议取消,不违背 法规,见GMP实施500问。 14.左旋折算投料有没有必要。 15.包装材料审核,要遵照24号令,但市场上也有不符合24号 令的,但我们审核必须审核出来,如果公司愿意这么做,没有关系,公司应承担相应的风险。 16.关于包装材料留样的事情,建议外包材,不留样,批记录中 都有标签实样,应该可以不留样。特别是外箱,外箱不属于GMP要求的包装材料,完全没有留样的必要,破壁饮片成品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及解决问题的 思维过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而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份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比较是将几种有关事物加以对照,确定他们之间相同和不 概括是事物的某类共同特征在脑中的结合。对客观事物的观察,通过分布、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借助于词的作用,就可以形成概念;反映事物关系的、概念之间的联系称为判断。把两个判断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新判断的过程,称为推理。通过推理,获得事物的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称为理解。 由上述可见,思维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的认识过程,反映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并且具有间接认识和概括认识的特性。 第四节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一、解决问题的四个阶段 一般说来,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认识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 思维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问题就是矛盾,矛盾到处都有,时时都有。找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发现矛盾的过程。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动力。 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依赖于以下三个条件:

1.依赖于主体的活动积极性。一般而言,主体活动量越大,接触面越广,越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发掘平常人所不注意的问题总是属于从事研究、经常向未知世界探索的研究者。 2·依赖于主体的求知欲。求知欲在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人追求某种现象或弄清某个问题的内部原因。求知欲高的人能在别人不发现问题的地方,在已有公认解释的事实中提出问题,他们不满足于对事实的通常解释。他们对待一切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把问题弄个水落石出不可。 3.依赖于主体的知识水平。发现问题和明确的提出问题也和人的知识经验联系着。一个人知识不足,对于事物都感到新奇,都要问个究竟,会促使他提出许多问题。幼儿期(4~5岁左右)有人称之为“发问期”,处在这个时期的儿童特别好问。他们有时候向大人提出“天上有人吗?”“月亮为什么跟人跑?”“水开后为什么会冒烟?”等一系列的问题,但儿童的问题都为成人的经验所解决。知识缺乏不容易提出复杂的问题,不会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也就不能提出深刻的问题。所以,钻得愈深,了解得愈多,提出的问题就愈多、愈重要、愈深刻。屈原是很有才华的人,他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72个问题,包括天文、地理、人类等各个方面,发人深思。 富于解决问题的人总是具有慎思审问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和明确地提出问题,乃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二阶段,分析所提出问题的特点与条件。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材料,没有大量的信息,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比如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他研读了1,500本以上的各种着作。

质量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思路 所谓品质管理,就是过程管理中,处理异常的事情,而正常的事情不需要加以管理。管理者就是要工作现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有效的排除异常问题。企业工作现场的活动是很复杂的,其中可能包含了很多繁琐的流程。因此,在工作现场将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管理者在对问题的理解上会有不同的意识差别,现状与目标或预期的差别。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重点就是推进课题改善,通过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消除日常管理中的主要障碍,推动企业业绩的提升。 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提高能力的过程,问题就是机会,是改进的机会,是教育当事人及员工的机会。有了这样的问题意识,管理人员就能利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同时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水平。 通常的解决方法往往只是解决表面问题,经过一段时间,问题又可能重复发生。 例如,发生重大事故时企业就将所有的管理人员集中在一起开会,讨论了很长时间才拿出临时改善方案,到最后却发现问题依然存在。这是好多企业都面临的的现实问题。 实际上,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仔细地分析问题,没有意识到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的措施常常过于表面化,而不能使问题得到真正的、实质性的改善和解决。 例如,当产能不够时,往往是因为能利用率不高所造成的,直接增加作业人员并不会对产能利用率的提高有任何改善。正确的方法应是在招聘作业人员时就事先注意择优录用,优秀的作业人员的个人绩效高,企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作业人员的技能,整体的产能自然也就可能得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了解问题的结构,学会系统思维的方法,运用各种分析手法和工具,熟悉解决问题的流程,方能真正有效遏制问题的发生,从根源上有效解决问题。 想必大家都知道“冰山原理”,它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创作的方法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问题的结构有如冰山一般,通常工作人员或管理人员只能发现一些问题的表面现象,所以要求相关人员在面对问题和改善问题时应该具备系统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只有运具备了系统思维的能力,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运用行之有效的工具和手法,从治本的角度有效地改善问题,防止问题的发生和再发生。这就是在8D工作方法中为什么会存在“防止问题再发生措施”这一项了。当然逻辑思维也是在解决问题时不可缺少的一种思维方式。 利用专业标准发现问题。 例如:在IE工业工程技术中有一个专业标准,一般来说,生产线的平衡损失率在5%--15%以内是可以接受的,否则就要进行改善。我们可以通过线性平衡分析评价班组的工序能力状态,找到瓶颈进行改善。 工作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工作中遇到问题,积极的人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文档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文档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online pay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网上支付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 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 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本 文档根据调查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 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随着经济、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的支付市场和 支付体系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非银行机构开始介入支付市场,如一些地方为公用事业缴费成立的代收付中心、一些地方为满足多用途储值卡使用的需要建立的清算机构,网上支付机构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正在日益兴起。 一、网上支付发展现状 XX年初,国务院办公厅2号文件《关于加快我国电子商 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电子签名法》的出台以及《电子支付指引》的推出为网上支付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上的支持,短短一年时间内,仅国内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已经发展到50多家。对比六年前,电子支付系统的运用已经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出现,引发了支付方式的变革。

网上支付的发展,疏通了电子商务交易过程的资金流, 打通了电子商务发展的支付瓶颈。从整个支付体系看,网上支付将逐步成为我国支付市场和支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十七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都开办了电子银行业务,并且大部分都设立了专门的电子银行部门,为网上银行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工商银行数据显示,XX年,工商银行企业交易额 是206870亿,网上笔数是3486万笔,个人网上支付交金额已经突破了2351亿,个人交易笔数是3683万笔,说明网上支付方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网上支付由于其独具的方便性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通过对阿里巴巴支付宝进行的调查显示,过半的被调查用户对网上支付有极大兴趣。其中60以上的用 户是因为其便捷性、节省时间而选择使用的。个人网上支付涵盖网上购物、网络游戏、定房订票、网络教育等多个行业,支付方式则多以银行储蓄卡为主。 二、网上支付面临的问题 根据对网上支付使用情况的调查显示,目前网民不使用 网上支付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担心安全,其次是个人隐私,以及注册麻烦和不太习惯使用这些工具等因素。央视生活频道近日播出的节目中,披露了一种新型金融造假手段,不法分子在网民网上购物交易时,利用与银行网站相类似的网络页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