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的梳理与反思

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的梳理与反思
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的梳理与反思

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的梳理与反思

在刚刚过去的20XX年,曾有两起案件在媒体的关注下进入公众的视野,一起是福建“念斌投毒案”被宣告无罪,一起是河南的杨波涛在羁押十年后被取保候审(两起案件的详情请百度搜索)。业内人士关注的不是两案的具体案情,而是两案中的被告人被羁押的期限问题。涉嫌投毒的念斌自20XX年8月8日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直至20XX年8月22日被宣告无罪,共羁押8年零14天。涉嫌强奸杀人的杨波涛自20XX年12月17日被采取强制措施后,20XX年2月12日才因取保候审而走出看守所,羁押期限为10年零1个月26天。

“难道过去的十年都是法定羁押期限?”这是杨波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的质问。同样也是所有公众对这两起案件当事人被长期羁押的是否合法的怀疑。为了回答上述疑问,业内人士以20XX年1月1日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以及公检法三机关配套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刑诉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诉讼规则》)、《公安机关关于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下简称《程序规定》)为依据,将我国刑事诉讼中一起刑事案件从侦查阶段直至终审的法定羁押最长期限(所涉法条)进行初

步统计,并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因所涉法条共计1922条,其中难免有梳理统计不详之处,望大家见谅并予批评指正!

对刑事诉讼中羁押期限的梳理

我们假设这起刑事案件重大、疑难、复杂,且符合刑诉法中所规定的各种特殊情形。那么这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照刑诉法及其相关配套规定,其合法羁押期限如下:

一、侦查阶段

1、拘传:

《刑事诉讼法》第117条:“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诉讼规则》、《程序规定》中对拘传也都做了类似规定。也就是说,刑事拘留之前的拘传是最长24小时,以1天计。

2、刑事拘留及批准逮捕:

,认为需要逮捕的,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89第刑事诉讼法》《

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

以上就是着名的、连普通公众都很清楚的捕前37天。按照上述法律规定,除流窜、多次、结伙作案之外,其他刑事犯罪,尤其是像上述念斌、杨波涛这种涉嫌单人一次性犯罪的,捕前拘留期限最长只有7天,加上批捕审查也不过14天。

但实践中,公安机关总会找出各种理由将拘留期限延长到30天。

3、逮捕后侦查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154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两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已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刑事诉讼法》第156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157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之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根据上述规定可知,逮捕后的侦查期限法律规定最长可达7个月。

虽然第156条规

定的四种情形较为特殊,可能一般案件均不符合,但其中第四项“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却是带有完全的主观色彩,根本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上述还仅仅是一般性的规定。如果具备以下两种情形,则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还有可能更长:

《刑事诉讼法》第158条:“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

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应当对其身份进行调查,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

二、审查起诉阶段:

《刑事诉讼法》第169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可以延长半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件.《刑事诉讼法》第171条:“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也就是说,一般顺利的情况下,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最长一个半月。但如果需要补充侦查,则可另行计算审查期限。这样一来,经过两次补充侦查,审查期限为个月+1个月+个月+1个月+个月=个月。

上述为正常情况下,如果存在案件需要改变管辖的,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69条第二款“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业内人士曾亲历一起妨碍公务案件,检察院在经过一个月的审查起诉后,认为该案因案情所限不能由本区人民法院审理,遂决

定将案件移送同级另一个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收案的检察院对该案又历经一个月的审查才向法院起诉(所幸案情实在简单没有必要补充侦查)。期间再加上移送办理手续的时间,一起简单刑事案件在移送审判之前被告人已经被羁押7个月时间。而这些都将最终在法院的量刑过程中要予以考虑(原本可以判六个月的案件,因

羁押期限已达8个月,则只能在8个月以上量刑了)。

三、一审阶段:

《刑事诉讼法》第202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不计特殊情况报最高院批准的情形,一起刑事案件一审的审限最长为6个月。但,这只是顺利的情况。因为,刑事诉讼法还规定了在一审审理期间公诉机关是可以建议补充侦查的:

《刑事诉讼法》第198条:“在法庭审判过程中,遇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审判进行的,可以延期审理:……(二)检察人员发现提起公诉的案件需要补充侦查,提出建议的;”

《刑事诉讼法》第199条:“依照本法第一百九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延期审理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

《刑诉法解释》第223条:“审判期间,公诉人发现案件需要补充侦查,建议延期审理的,合议庭应当同意,但建议延期审理不得超过两次。”

《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三款:“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检察院还有两次补充侦查的机,在一审审理期间,根据上述四个法条

会,且每次侦查完毕移送法院后,法院审限均可重新计算。让我们设想一起案件如果按照这些规定将各种情况、期限都用足的话,那会是多长呢?6个月+1个月+6个月+1个月+6个月=20个月。算下来有点惊人,但这还不是最长时限,因为我们还没有计算报最高法院批准的情况:

《刑诉法解释》第173条第二款:“因特殊情况申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延长审理期限,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查,予以批准的,可以延长审理期限一至三个月。期限届满后案件仍不能审结的,可以再次提出申请。”法

律没有规定向最高法院申请以两次为限,我们姑且根据文意“可以再次”解释为两次,那就又是6个月。至此,一起刑事案件的一审程序最长可达26个月。

此外,还有一种特使情况是,同审查起诉时一样,如果法院认为案件不应由本法院管辖,要移送其他法院的话,则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二款:“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四、二审阶段

1、上诉期(抗诉期):

《刑事诉讼法》第219条:“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五日,从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起算。”

2、移送卷宗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220条:“被告人、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的,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三日以内将上诉状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同时将上诉状副本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和对方当事人。”

3、检察院阅卷期:

《刑事诉讼法》第224条:“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或者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公诉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都应当派员出席法庭。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决定开庭审理后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一个

月以内查阅完毕。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

虽然刑诉法给检察院阅卷只规定了一个月的时间,可我们的司法机关为了让自己有充分的阅卷时间,不惜违反刑诉法又制定了新的规定:

《检察院诉讼规则》第474条第二款:“人民检察院在接到第二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查阅案卷通知后,可以查阅或者调阅案卷材料,查阅或者调阅案在一个月以内无法完卷材料应当在接到人民法院的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完成。.

成的,可以商请人民法院延期审理。”这个延期审理不知期限如何?也不知这个商情延期是否计入二审法院的审限?

4、二审法庭审理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232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受理上诉、抗诉案件,应当在二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根据本条规定,一般二审案件法院的审理期限最长为4个月,如果报请最高法院批准延长,按照上面的计算方法,则可为10个月。

综合计算上述几个期限可知,一个完整的二审程序最长审限可达11个月零13天。

至此,按照我们国家两审终审的原则,一个刑事案件如果两审就终结的话,那么最长审理期限可达37个月零13天。再加上侦查时限和审查起诉时限则最长可达52个月零6天。(这尚不包括侦查期间的新发现另有重要罪行以及检察院、法院改变管辖情形所历时限)

五、死刑复核阶段

如果被告人在一审和二审中被判处死刑的话,则按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案件还要经历一个“死刑复核程序”,以示对死刑案件的慎重。对于死刑复核程序,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具体的审限,也就是说,这个过程或长或短由最高法院自行掌握。在此,我们按照实践中的情况,暂且估算为平均每个复核案件需要6个月左右时间。

六、发回重审阶段

实践中,绝大部分案件在经历了两审程序之后就可以宣告结束,但仍有部分案件因为各种原因并不能结束。因为,还有可能被发回重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25条、227条、236条、2条的相关规定,共规定了四种发回重审的有关情形:

其中第225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

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因这种原因发回重审的,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只允许一次。

即一审中违反法定程序而被发回重审的则未规定次数限,条227第

制。

第236条,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核不同意判处死刑、第2条因最高法院不予核准死刑的,这两种情况也均可以发回重审。

这里,我们仅以第一种情况为例,即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而发回的情况进

行计算。《刑事诉讼法》第228条:“原审人民法院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对于重新审判后的判决,依照本法第二百一十六条、二百一十七条、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可以上诉、抗诉。”也就是说,案件被发回重审后,势必又要重新经历一个新的一审、二审程序。按照前面的计算结果,那就又是一个37个月零13天。再加上原来二审结束时所历经的52个月零6天,则为89个月零19天。

如果经过重审程序后,被告人仍然被判处死刑,则仍然需要报请最高人民法院予以核准。按照前述核准程序暂计6个月的话,那就是总计95个月零19天。

至此,就已经接近八年时间了。这还是因为20XX年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只允许一次发回重审。在20XX年之前,刑事诉讼法对发回重审的次数是没有限制的。

当然,从理论上讲,这还不是案件的最终结束,因为,如果最高法院经审查,最终不予核准死刑,是仍然可以发回重审的。念斌案件所经历的过程就是这样,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再一轮发回重审,案件历经十年并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在刑事诉讼中,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是不计入审限的,但都属于合法羁押的范畴。例如:

1、精神病鉴定的期限,无论是在哪一个阶段都是不计入时限的。

2、刑事诉讼法第200条所列举的四种中止审理的情形也是不计入审限的。

3、各办案单位之间移送案件、卷宗的时间也是不计入审限的。这几个环节短则数日,长则月余,却均不计入办案期限。

综上,大家可能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羁押期限有了大概的了解,虽然业内人士的上述计算方式均是建立在最极端的情况下的,罕有案件会将这些程序都经历的。但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念斌、杨波涛已经实实在在的经历了。至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苦笑着回答杨波涛的问题了“对不起,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你在看守所中被羁押的十年都是合法期限。”

对上述羁押期限梳理过后的反思

通过上述梳理,不得不承认其结果真的是令人震惊。一个刑事案件被而这十,真的有可能历经十年案件得不到结束,告人从他被采取强制措施那天起.

年却又是被法律所允许的。业内人士自忖才疏学浅,对世界上其他法律秩序正常的国家的刑事诉讼羁押期限不甚了了,但真的还有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所规定的更长的吗?我们国家一直在倡导法治,即将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主要议题。刑事诉讼法自1979年以来历经两次大的修正,但就是这个案件终结前的合法羁押期限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个国人的重视和反思:

一、因羁押期限届满而被取保候审是不现实的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业内人士相信,实践中可能会有很多当事人甚至于法律人看到这一条款,都会和当初的业内人士一样天真地认为这一条款是有适用空间的。但经过对上述期限的梳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条款根本就是骗人的,因为诉讼法中根本就没有给它留有任何适用可能。

二、补充侦查措施被滥用

通过上述梳理,我们看到,在检察机关审查起诉阶段,在人民法院一审阶段,

法律均规定了可以各有两次补充侦查,而且每一次补

充侦查完毕审限都可重新计算。如果说在审查起诉阶段进行补充侦查还可以理解的话(因为在此阶段仍然属于国家公诉机关调查、组织证据的时段)。那么到了案件进入审判程序后,法律再允许两次补充侦查就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符了。这就好比民事诉讼中的举证时限,还有没有一个“证据关门”的限制?

刑事诉讼法中,无论是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移送审查起诉,还是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都要求“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如果尚未达到这一要求,就应当或者撤销案件、或者存疑不起诉。案件一旦进入审理程序,就应当意味着控方证据已经确实充分,不应该再给其补充侦查的权利。否则的话,就会给人一种感觉,法律根本无视“疑罪从无”的基本原则,而是想尽一起办法,利用各种手段要将被告人送进监狱。这与现代法治精神完全相悖。

实践中,无论是侦查机关还是检察机关,在补充侦查中所取得的新证据大部分是办案机关的一纸工作说明,这样的工作说明多是对自己办案过程中的瑕疵或者违法之处所作辩解或弥补,这样的东西又怎能称之为“新证据”?即便是认可这些“新证据”的合法性,那人民法院在得到这样的简单证据后,完全可这么做完全?又何必重新计算审理期限呢并作出判决。,以在最短时间内组织质证.

是忽视案件效率意识,漠视被告人合法权益的具体表现。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业内人士曾经亲历的两起案件,按照媒体中公布的类似案例,被告人均可被处以一年以内有期徒刑的刑罚,但就是因为审判机关对审理期限的放纵,致使最终被告人在被羁押一年时间时案件尚未审结,则判处一年以上有期徒刑。虽然具体刑期都不违法,都在法定刑期之内,但实际上却是对被告人的不公平。

鉴于此,业内人士建议,限制补充侦查措施的适用空间,具体可为审查起诉阶段补充侦查以一次为限,进入案件审理程序后公诉机关不再享有补充侦查的权利。另外,补充侦查结束后,新的审查期限应当减半计算。

三、上级单位应严格审查各办案单位对延长审限(时限)的报请内容

刑事诉讼法对侦查、起诉、审判各办案单位均不同程度放宽了审限(时限),规定当有特殊情况(例如四类案件)出现时,均可向上级单位申请延长。这一规定本可理解,但实践中各办案单位或者由于工作拖拉,或者由于不负责任,总是不分案件类型均要将法定审限(时限)用足,在向上级申请延长时搞“技术处理”,而上级单位根本不做严格审查,一律予以批准,流于形式。在业内人士所承办的案件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根本不属于任何法定情形的超审限,办案单位却振振有词,我们报请延长审限(时限)了,我们是在合法的期限内开展工作的。殊不知,这样一来同样是对被告人合法权益的严重侵害。

四、应严格限制发回重审

我们看到20XX年新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已经对“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的的发回重审限定为一次,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进步。但正如业内人士在前面所总结的,刑事诉讼中共有四种可以将案件发回重审的情形,现在,只有一种限定了次数,其他三种仍然可以无限制的一次次发回。这仍然是实践中的弊端。念斌案在法院审理期间历经七年,先后四次被判处死刑,就是绝好的例证。

五、法律应加大对超审限(时限)的惩处力度

综观整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配套规定,只是对各阶段的审限(时限)做出了规定,但对超审限(时限)应如何处理却只字未提。实践中,个别案件承办人根本没

有审限(时限)意识,以案子多、忙不过来为由肆意拖延办案期限。这都是因为没有完善的监督制约惩罚机制所致。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应对此问题引起足够重视。

25.洗澡时淋浴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人的体温是39 ℃度是℃D.80℃6.下列温度值最接℃,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近实际的是A.120℃.让人感觉B.100.健℃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

固态变为液态康成年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精很快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C.90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

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所示方)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接近.下列温度最23 ℃的是__,.人体的正常体

水的温温.北方冬季的平均人感觉气温.让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化。下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度是

__42__.初秋的早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

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

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此时的示数约为确的是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是__.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氢℃.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气℃.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变化与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计测液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勺

子)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

制成以离开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被测物⑥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味精20℃~、100.该℃温度计--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米,直径10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正确的10℃,那么,下列说法中是18 ℃~.冰的上表面为-490 10℃,下表面是℃,且精℃.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确度高10,可用℃.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于检查电子线℃路.冰层下

表面的温度是-.在寒2 某地某里的平__⑦⑧__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

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__,一天的温差为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13)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

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

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

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错误的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是数将分别是

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

新刑诉法办案期限一览表

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1、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容:通行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特有原则。 3、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诉讼主体、诉讼价值、诉讼构造、诉讼职能 4、刑事诉讼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刑事诉讼模式及特点 5、刑事诉讼制度:回避制度、当事人制度、辩护制度、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立案管辖 6、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法定分类与学理分类 7、刑事程序:立案程序、立案监督;侦查的概念、各种侦查行为、五种强制措施(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概念、适用条件; 8、审查起诉、起诉的含义与条件、不起诉的种类,不起诉的救济方式,补充侦查; 9、审判程序一一庭前审查起诉内容,公诉与自诉案件的审理、简易程序、延期审理、反诉、撤诉; 10、法定期限:侦查、强制措施、审查起诉、一审、二审、再审、简易与普通程序的审限;审判公开、合议庭组成; 11、各种裁决; 12、上诉、抗诉、上诉不加刑;死刑复核程序概念、具体的复核程序; 13、二审程序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再审程序。 14、还需要掌握刑诉法典、高法和高检相应的司法解释、六部委解释。除了课堂上过的法条, 15、这几个条文大家也要注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一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六十二条、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一项、第二百七十八条、第二百八十七条等法律条文。 注意:特别程序不纳入的考试范围! 考试主要集中在:刑事诉讼概述一一历史一一基本原则一一基础理论一一基本制度一一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一一侦查一一起诉一一审判)这四个阶段,其中审判涉及到简易与普通;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一审到二审到死刑复核到再审。

行政拘留、刑事拘留

问:李某一日与其妻在家中发生激烈争吵,邻居听到其妻一声惨叫后便赶往李某家中,发现李某手持一尺多长的砍刀,表情呆滞的站在一旁,其妻则在血泊中挣扎片刻后死亡。邻居赶忙向当地的公安局进行举报,公安局拘留了李某。请问,这种拘留是行政拘留吗?行政拘留与刑事拘留有什么区别? 答:公安机关采取的拘留措施包括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前者是公安机关依法对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违法行为人实施的法律制裁;后者是公安机关在紧急情况下,对某些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依法决定采用临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行政拘留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其目的在于通过法律制裁防止违法行为的再犯,拘留期限届满,对违法行为人的制裁即告终结。而刑事拘留仅是一种暂时性的强制措施,它并非法律制裁,其目的在于通过限制现行犯或重大犯罪嫌疑分子的自由,以保证日后法院审理案件的顺利进行,刑事拘留期限届满,被执行人一般要被提起刑事诉讼。 行政拘留和刑事拘留都由公安机关执行,但两者有着本质区别:第一、法律性质不同。行政拘留(又称治安拘留)尽管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处罚,但也只是一种行政处罚手段;而刑事拘留是在刑事诉讼中为了保障诉讼顺利进行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不是制裁手段。第二、行政处罚的对象主要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刑事拘留的对则象是触犯刑法,需要追究刑

事责任的现行犯或者重大犯罪嫌疑分子。第三、适用的目的不同。行政拘留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处罚手段来惩罚和教育违法者;刑事拘留的目的在于防止或制止现行犯、重大犯罪嫌疑分子逃避或妨碍刑事诉讼活动。第四、适用机关不同。行政拘留只能由公安机关适用,而刑事拘留的决定权在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第五,羁押期限不同。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5天,违法行为人的多个处罚合并执行时,最多拘留20日;一般案件的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天(包括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的期限),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犯罪嫌疑分子的拘留期限最长是37天。 本案中,公安机关对李某的拘留,并非治安管理处罚,而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将其作为重大犯罪嫌疑分子实施的刑事拘留。 相关法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十六条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

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决定书

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决定书人民检察院 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决定书 (存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准延号 案由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身份证号码、是否人大代表、政协委员)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达机关____________ 批准延长理由_____________ 延长期限自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年____月____日止,共____个月 批准人_____________ 承办人_________________ 填发人_________________ 填发时间_______________ . .

. 检 准 延 [ ] 号 . . . 人民检察院 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决定书 (副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准延号 __________人民检察院 你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以_____号文书提请批准延长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的侦查羁押期限,经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_____条的规定,批准对犯罪嫌疑人_____延长侦查羁押期限_____月,(自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至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止)。

年月日 (院印) . . . 检 准 延 [ ] 号 . br>. . 人民检察院 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 决定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准延号 __________人民检察院 你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以_____号文书提请批准延长犯罪嫌疑人__________的侦查羁押期限,经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_____条的规定,批准对

关于刑事诉讼法期限

关于刑事诉讼法期限 一、拘留前的时间:最长48小时。 1、传唤(拘传)的时间:最长12小时(《刑诉法》第92条)。 2、留置盘查的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人民警察法》 第9条)。 【留置盘查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但常作为公安机关启动刑事案件的预备性手段,前述两种措施,不能同时使用,故该阶段的期限最长为48小时】 二、拘留的时间:最长37天或者最长14天。 (一)公安、海关等行政机关侦查的案件:最长37天。 1、公安机关的拘留期限:一般情况拘留为10日,特殊情况下为 14日,最长的时限不超过30日(《刑诉法》第69条、公安部《规定》第128条)。 2、检察机关审查批捕的期限:7日。 【在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要将案件移送检察机关,提请检察机关批准逮捕,检察机关应当在7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前述两个阶段相加,拘留的最长期限就是:一般情况下17天,特殊情况下21天,最长37天。实践中,大部分犯罪嫌疑人都被拘留37天。】 (二)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刑事案件(主要是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最长14天(《刑诉法》第134条)。

三、侦查羁押期限:一般2个月、可延长1-5个月;特殊案无法 计算。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包括犯罪嫌疑人在逮捕之前被拘留、拘传或留置盘查的时间。按照法律规定,侦查机关应当在侦查羁押期限内侦查终结,故,侦查羁押期限是案件在公安机关(或者检察院的反贪等侦查部门,下同)的最长期限。侦查羁押期限可以分为四类,一般羁押期限,延长的羁押期限、不计算羁押期限和重新计算羁押期限四种,前两种情况为一般的可以计算出最长期限的案件;后两种为特殊的无法计算出最长期限的案件。】 1、一般羁押期限:2个月(《刑诉法》第124条)。 2、延长的羁押期限,共有四种情况: (1)延长1个月:(《刑诉法》第124条:案情复杂、经上一级检察院批准) (2)延长3个月:(《刑诉法》第126条:四类案件、经省级检察院批准) 【四类案件:A、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B、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C、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D、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3)延长5个月:(《刑诉法》第127条:四类案件且可能判处十年以上)

延长拘留期限至七日法治依据是什么

延长拘留期限至七日法治依据是什么 延长拘留期限至7日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被拘留的人,在特殊的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到4天,但如果是属于结伙作案的重大犯罪嫌疑人,提请批准逮捕的时间其实是可以延长至30天的,所以延长至七天,这符合法律规定。 ▲一、延长拘留期限至七日法治依据是什么?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 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根据以上规定,一般而言,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

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 ▲二、刑事拘留的条件是什么?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61条和第132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1、刑事诉讼法第80条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2、在刑事诉讼中,除公安机关依法拥有决定拘留和执行拘留的权限以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2条的规定;人民

简明刑事案件羁押期限计算

刑事案件羁押期限 羁押期限羁押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在终审判决前的暂时关押。羁押不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带性后果。羁押期限,是指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羁押期限包括: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三阶段的期限。 侦查阶段 在侦查阶段,羁押分拘留和逮捕两种形式,其中拘留又分为公安机关侦查案件和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两种情况。 拘留: 公安机关侦查案件:3日内+(1~4日)+7日内或30日内=最少2日,一般10~14日,最多37日。 羁押期限为十四日。这十四日包括: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捕。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期限为七日。但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法律规定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检察机关自侦案件:10日内+(1~4日)=最少1日,最多14日。 羁押期限为十四日。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日以内作出决定。在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 逮捕:2月内+1月+2月+2月+N月=一般两个月,多则7+个月。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对于以下四类案件(简称“交流广集”):(1)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

(2)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3)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4)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在期限届满时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此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级人民检察院批准或决定,还可再延长二个月。对于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因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延期审查。 此外,对于羁押期限起算的时间,有三种特殊情况: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重新计算期限;犯罪嫌疑人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侦查羁押期限自查清其身份之日起计算,但不得停止对其犯罪行为的侦查取证;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审查起诉阶段:1月+0.5月+退补=一般为1月~1.5月。 审查起诉阶段的羁押期限为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期限; 刑事诉讼法一百四十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不能超过二次。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审判阶段 一审阶段:1 ~1.5月+1月(交流广集)=一般1月~1.5月,注意重新计算的情况。

2019年新刑事诉讼法办案期限一览表(详解)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期限一览表 办案机关诉讼 阶段 法律 条款 主要内容 立案后决定逮捕的期限 检察公安侦查规则80、 195条; 公安76 拘传(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传唤)持续的时间不 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两次拘传(传唤)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方式变 相拘禁(传唤)犯罪嫌疑人。 拘传(传唤)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公安 拘留89 被拘留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三日内提请检察院批捕 在特殊情况下,提请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检察165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做出决定。 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三日 逮捕后侦查羁押期限 检察审查 批捕 89检察院对于提请批捕案件进行审查,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批捕或不批捕决定规则316、 329、343 条 犯罪嫌疑人未被拘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报请逮捕书后十五日以内作出 是否逮捕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过二十日。 公安检察侦查 154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办案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 月 156 交通十分不便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犯 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省、自、直检)可延长二个月157 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依156条仍不能侦结的,可以再延长二个月(经 省、自、直检) 162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侦查适用本章规定(2、1、2、2)

2019年刑事诉讼羁押期限-精选word文档 (6页)

2019年刑事诉讼羁押期限-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刑事诉讼羁押期限 关于刑事诉讼羁押期限是多久呢?以下小编为您解答! 刑事诉讼羁押期限一 在刑事诉讼中,一个人一旦拘留然后被逮捕,如果不变更为其他强制措施,就将在羁押状态下走完整个诉讼过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 规定,刑事诉讼中的羁押期限通常最长不超过三十三个月零八天。这一期限在 刑事诉讼各阶段的分配情况如下: 1、拘留的羁押期限最多为三十七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 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 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第二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 不批准逮捕的决定”。这是是拘留后的羁押期限。 2、侦查中的最长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七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 一个月。”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在上述期限(三个月)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 期徒刑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 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二个月”

打架受伤了可以拘留多久

打架受伤了可以拘留多久 打架受伤了的话对方可以被治安拘留的最长的时间也不会超过15天,在1到15天的期限之内到底被拘留多久,就要根据自己受伤的轻重程度来决定了,而且是公安机关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同时,只要受伤的程度达到了轻伤,那动手打人者所要面临的拘留是刑事拘留,之后还要被起诉。 一、打架受伤了可以拘留多久? 这个要根据被打者的受伤程度: 如果是轻微伤则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如果伤情构成轻伤以上,则依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得,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伤残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所以打架被拘留的期限主要根据伤者的伤情鉴定结论:最短的(行政拘留)5日,最长的(刑事拘留)可以为37日,而且之后还有可能被执行逮捕、乃至判处刑事处罚。 二、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有什么区别? (1)拘留的性质不同。行政拘留是对行政违法公民,主要是对违反治安管理法规的公民适用的一种行政处罚,具有制裁性和惩罚性。刑事拘留是对触犯刑法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适用的一种强制措施,具有预防性和强制性。对行政拘留,被拘留的公民可以向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结果不服的,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而对刑事拘留,不能提起行政复议,更不能提起行政诉讼。不过,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于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非因自己的过

公安局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通知书

法妞问答https://www.360docs.net/doc/b54802376.html, ×××公安局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通知书 正文 ×××公安局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通知书 ┏━━━━━━━━━┓. ┏━━━━━━━━━━━━━━━┓. ┏━━━━━━━━━━━━┓. ┏━━━━━━━━━━━━━━┓┃×××公安局┃. ┃×××公安局┃. ┃×××公安局┃. ┃×××公安局┃┃重新计算侦查┃. ┃重新计算侦查┃. ┃重新计算侦查┃. ┃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通知书┃. ┃羁押期限通知书┃. ┃羁押期限通知书┃. ┃羁押期限通知书┃┃(存根)┃. ┃字[ ] 号┃. ┃字[ ] 号┃. ┃字[ ] 号┃┃字[ ] 号┃字┃___________:┃字┃_______看守所:┃字┃_______人民检察院:┃┃案件名称____ ┃. ┃ ________人民检察院于┃. ┃ ________人民检察院┃. ┃你院于____年_____月┃┃案件编号______ ┃. ┃____年 ____月_____日以┃. ┃于____年____月____日以┃. ┃__日以____[ ]____ ┃┃犯罪嫌疑人┃. ┃[]____号决定书批准逮捕的┃. ┃____[ ]____号决定┃. ┃号决定书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男女________岁┃. ┃犯罪嫌疑人(性别________ ┃. ┃书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疑人____(性别____,年龄___ ┃┃住址______ ┃. ┃____,年龄 ____),于____年____┃. ┃(性别____,年龄____),┃. ┃ ____),于____年____月____日┃┃单位及职业__ ┃第┃__月_____日被执行逮捕,┃第┃于____年____月____日被┃第┃被执行逮捕,因在侦查期间┃┃逮捕时间____ ┃. ┃因在侦查期间发现其另有_____ ┃. ┃执行逮捕,因在侦查期间┃. ┃发现其另有______________ ┃┃重新计算____ ┃. ┃ _______重要罪行┃. ┃发现其另有__________ ┃. ┃一重要罪行,根据《中华人民┃┃原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 ┃____重要罪行,根据┃. ┃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重新计算____ ┃. ┃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 ┃二十八条第一款之规定,自┃┃时间┃. ┃一款之规定,自____年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常用法律条文1

《新刑事诉讼法》办案常用法律条文 (一)简易部分 1、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07条:公安机关在工作中发现犯罪事实和犯罪嫌疑人。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扭送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 2、不予立案 《刑事诉讼法》第110条:认为没有犯罪事实;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 3、移送案件 《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3款。 4、拘传 《刑事诉讼法》第64条。 5、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65条第1款: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拘留期间,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在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96条:嫌疑人被羁押,不能在刑诉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的。 6、保证金保证 《刑事诉讼法》第66条。 7、退还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71条: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取保候审结束时,退还保证金。包括在撤销案件、判决生效时退还保证金。 8、没收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69条第3款。 9、对保证人罚款 《刑事诉讼法》第68条。 10、解除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 11、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72条,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女的妇女;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3款:拘留期间,检察院作出不批准逮捕的,在需要继续侦查,并符合监视居住条件的。 《刑事诉讼法》第96条:嫌疑人被羁押,不能在刑诉法规定的侦查羁押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查证的。 12、解除监视居住 《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 13、拘留 《刑事诉讼法》第80条。 14、延长拘留期限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1款:延长一日至四日。 《刑事诉讼法》第89条第2款:流窜作案、结伙作案、多次作案延长至三十日。 15、提请逮捕 《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1款、第2款,第85条。 《刑事诉讼法》第79条第3款、第85条: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予以逮捕。 16、释放

治安拘留的条件

治安拘留的条件 治安拘留的条件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于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本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治安拘留是行政处罚之一,也称为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指公安机关对于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所作出的在短期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措施。其期限为1日以上,15日以下。 行政拘留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一种处罚,也是行政处罚中最为严厉的处罚之一。我国的行政拘留,主要为治安拘留。由于它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因此法律对这一处罚的规定也是严格的,只有公安机关才能实施,其他任何行政机关无权实施。拘留地点为治安拘留所。 进行治安拘留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以下处理: (一)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处罚决定; (二)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作出不予处罚决定;

(三)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违法行为的,在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作出处罚决定的同时,通知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处理。 治安拘留与其他拘留的区别刑事拘留 刑事拘留是一种配合刑事诉讼的临时措施。按照刑事诉讼法,对于下列情况的人员,由公安机关决定予以刑事拘留:(一)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现的;(二)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犯罪的;(三)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四)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五)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六)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七)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人民检察院自侦案件,符合以上第四、五情形的,也可以决定刑事拘留,送达公安机关执行。刑事拘留不得超过14天,多次作案,团伙作案,流窜作案的不得超过37天。拘留到期之后或者被转为逮捕或者其他强制措施,或者被释放。 司法拘留 司法拘留是人民法院为了保证审判活动正常进行,对实施了严重妨害诉讼活动的人,采取限制其短期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法院拥有司法拘留的决定权。其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拘留的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三者区别 (1)法律性质和依据不同。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而采用的强制措施,不是一种处罚。治安拘留是依据《治安处罚条

拘留与逮捕的区别

拘留与逮捕的区别 刑事诉讼中的拘留,称为刑事拘留。它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遇有紧急情况,暂时限制罪该逮捕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方法。刑事拘留的具体适用是:(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的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治安拘留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而采用的强制方法。司法拘留是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采用的强制方法。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避免混淆,在司法实践中是十分必要的。 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如下:(1)法律性质和依据不同。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而采用的强制措施,不是一种处罚。治安拘留是依据《治安处罚条例》采用的一种处罚办法。司法拘留是强制措施,同时也兼有处罚性质,它的法律依据是《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2)适用对象不同。刑事拘留的对象是触犯刑事法律,需追究刑事责任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人。治安拘留的对象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司法拘留的对象是实施了妨害民事或行政诉讼秩序行为的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或案外人。(3)目的和结果不同。刑事拘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防止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新的损失,刑事拘留的结果,一般转为逮捕,刑事拘留的羁押期可以折抵刑期。治安拘留的目的,是为了对违法分子进行处罚和教育,治安拘留期满,就是教育处罚的结束。司法拘留的目的在于惩诫妨害诉讼秩序的行为,以保证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司法拘留与判决结果不发生联系,被拘留的人如果承认并改正错误,人民法院可以提前解除拘留。(4)羁押的期限不同。刑事拘留的羁押法定期限为3~7日,最长不超过30日。治安拘留的羁押期限为1日以上,l5日以下。司法拘留的期限为15日以下.(5)适用的机关不同。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行使刑事拘留权,公安机关还行使治安拘留的决定权、执行权-人民法院行使司法拘留权,被司法拘留的人交公安机关代为关押。

拘留书上没写时间是否合法

拘留书上没写时间是否合法 ▲一、刑事拘留书上没写时间是否合法? 合法,如果是治安拘留,处罚决定书上会写明拘留时间。如果是刑事拘留,则不写。因为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不是处罚种类。刑事拘留最长是37天。在这期间不逮捕的会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放人。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

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二、刑事拘留的条件是什么? 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61条和第132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1、刑事诉讼法第80条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

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2、在刑事诉讼中,除公安机关依法拥有决定拘留和执行拘留的权限以外,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2条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对于具有以下两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权决定拘留: (1)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2)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人民检察院决

刑诉法羁押期限届满以后应该怎么处理

刑诉法羁押期限届满以后应该怎么 处理 刑诉法当中规定的羁押期限满了以后应该对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予以释放,如果在羁押期满了以后认为案件尚未完结,还需要继续侦查的话,那么公安机关可以变更强制措施,一般就是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同时,根据案情的需要,在羁押期满了以后可以适当的申请延长羁押期限。 一、刑诉法羁押期限届满以后应该怎么处理? 司法机关对被采取强制措施超过法定期限的如何处理,法律规定了三种办法:一是对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押的应当予以释放;二是对于取保候审超过十二个月或者监视居住超过六个月的,应当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三是变更强制措施,如对被羁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解除羁押,改为采取取保候审。 羁押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在终审判决前的暂时关押。 羁押不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带性后果。

羁押期限,是指拘留和逮捕的法定期限。羁押期限包括: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三阶段的期限。 二、重新计算羁押期限的情形 根据刑事诉讼法和六机关《规定》的规定,遇有下列情况不计入原有侦查羁押期限,即重新计算羁押期限: 1、在侦查期间,发现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的,自发现之日起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54条的规定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由公安机关决定,无需人民检察院批准,但须报人民检察院备案。 2、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完毕移送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期限。 3、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4、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5、第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自收到发回案件之日起,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6、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的案件,审理期限应当从决定转为普通程序之日起计算。

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期限

刑事诉讼法中的重要期限 一、侦查羁押的期限 (一)一般案件侦查羁押期限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 不得超过两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晓得,一般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为两个月,只有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侦查羁押期限为三个月。法律对一般案件做侦查羁押期限原则性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犯罪嫌疑人被羁押后限制了其人身自由, 直接关系到公民的人身权利,必须慎重采用,严格控制,不能以长期羁押作为侦查的主要手段,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二)特殊案件侦查羁押期限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 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延期审理”。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晓得,特殊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决定的。“特殊原因”是指关系国家政治、外交等方面,涉及整个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不以交付审判”是指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一定时间内 不宜交付审判,或者具有其他特殊的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宜交付审判。“特别重大的复杂案件”是指案件涉及的是全国性的犯罪或者是在全国乃至国外将产 生重大影响的案件。 (三)重大复杂案件侦查羁押期限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 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 可以延长两个月;(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二)重大的犯罪

集团案件;(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晓得,重大复杂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为五个月。 (四)重刑案件侦查羁押期限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七条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以上刑罚,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延长期限届满,仍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两个月”。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晓得,重刑案件的侦查羁押期限为七个月。这主要是因为犯罪嫌疑人罪行严重,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而依照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期限届满又不能侦查终结的,如果再适当的延长办案期限,可以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侦查,保证办案质量,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的保护。 二、审查起诉的期限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 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晓得,审查起诉的期限为一个月,重大复杂的案件为一个半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期限是长期审查起诉经验的总结,符合准确、及时办案要求的,对于保障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提高诉讼效率,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一审案件的审限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 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 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 后一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 一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再延长一个月”。[] 、年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 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 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二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三个月”。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有什么区别,刑事拘留会留案底吗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360docs.net/doc/b54802376.html,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有什么区别,刑事拘留会留案底吗 相信我们都听说过刑事拘留和行政拘留,二者是不一样的,有时候是会留案底的,案底是一个人的犯法或犯罪的记录,有没有案底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很多工作是不要受过刑事处罚的劳动者,其实很多人想问刑事拘留有没有案底?什么时候会有案底呢?接下来由赢了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有什么区别,刑事拘留会留案底吗方面的知识,欢迎大家阅读! 刑事拘留与行政拘留 1、性质不同

刑事拘留是刑事诉讼中的保障性措施,是一种诉讼行为,其目的是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本身不具有惩罚性;行政拘留是治安管理的一种处罚方式,实质上是一种行政制裁,其目的是惩罚和教育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 2、法律根据不同 刑事拘留是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而采用的;行政拘留则是根据《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律、法规而采用的。 3、适用对象不同 刑事拘留适用于刑事案件中涉嫌犯罪的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行政拘留适用于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两者有着罪与非罪的界限。 4、羁押期限不同 对于一般现行犯、重大嫌疑分子刑事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4日,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为37日。而行政拘留的最长期限是15日。

刑事拘留有没有案底 刑事拘留是一种强制措施,是对触犯刑法的犯罪嫌疑人暂时性剥夺人身自由进行调查的手段,一般刑事拘留的期限为三天,对属于结伙、流窜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延长拘留期限至三十天(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相关规定),在刑事拘留期限内公安机关进行侦察如认为犯罪证据确凿应当保送检察院批捕。 对于证据不足或者情节显著轻微尚不构刑事处罚的嫌疑人公安机关应当立即予以解除刑事拘留,就是说释放,视情况而定也可以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也就是说被刑事拘留以后有可能会有案底(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但是还有条出路就是无罪释放,这样是不可能留下案底的。 所以,只是刑事拘留是不会有案底的。 刑事拘留的期限 对于公安机关依法决定和执行的刑事拘留,拘留的期限是法律分别规定的公安机关提请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时间和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的时间的总和。

派出所拘留的最长时间是多久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b54802376.html, 派出所拘留的最长时间是多久 我们可以知道,当犯罪或者违法处于特殊情况的时候,是可以对其进行人身自由限制的,也就是拘留,但对于拘留也不是说什么时间都是可以的,必须要符合法律规定,只能在法定的时间拘留,也只能拘留一定的时间,不能够一直限制当事人的人身自由,那么,拘留的最长时间是多久呢,跟着赢了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另外,关于刑事拘留最长期限是多少天,还有一点要注意:拘留后3日内要提请逮捕,情况特殊的,例如3日内办不完,或案情疑难复杂在3日内办不完,可以延长1至4日。 人民检察院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加起来最多是14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加上检察院的7日最多是37日。 刑事案件:

第九十二条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第六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三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一日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第一百二十四条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第一百二十五条因为特殊原因,在较长时间内不宜交付审判的特别重大复杂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报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延期审理。

刑事诉讼法期限一览表

刑事诉讼法期限一览表

————————————————————————————————作者:————————————————————————————————日期:

办案机关诉讼 阶段 法律 条款 主要内容 立案后决定逮捕的期限 检察公安侦查 规则80、 195条; 公安76 拘传(传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 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传 唤)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两次拘传(传唤)间隔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十二小时,不得以 连续拘传的方式变相拘禁(传唤)犯罪嫌疑人。 拘传(传唤)犯罪嫌疑人,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 的休息时间 公安 拘留89 被拘留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三日内提请检察院批捕在特殊情况下,提请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四日 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 检察165检察院对直接受理案件中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十四日以内做出决定。 特殊情况下,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一至三日 逮捕后侦查羁押期限 检察审查 批捕 89 检察院对于提请批捕案件进行审查,应当在七日内作出批捕 或不批捕决定 规则 316、 329、343 条 犯罪嫌疑人未被拘留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报请逮捕书 后十五日以内作出是否逮捕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不得超 过二十日。 公安检察侦查 154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办案期限不得超过二个月 案情复杂、期限届满不能终结的案件,可以经上一级人民检 察院批准延长一个月 156 交通十分不便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重大犯罪集团、流窜作 案的重大复杂、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经 (省、自、直检)可延长二个月 157 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依156条仍不能侦结的,可以 再延长二个月(经省、自、直检) 162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侦查适用本章规定(2、1、2、 2) 审查起诉期限 检察审查 起诉 169 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 内做出决定 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