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架构(堆叠增加带宽)

020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架构(堆叠增加带宽)
020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架构(堆叠增加带宽)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架构

注:支持IRF2的产品进行堆叠时能从芯片级的连接,从而提升交换机的整体带宽,但提升幅度不可能达到交换机的数量的位数。不支持IRF2的产品的堆叠只能通过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对设备性能没有任何提升。

由于IRF 系统是由多个支持IRF 特性的单机设备虚拟化而成的,IRF 系统的交换容量和端口数量就是I RF 内部所有单机设备交换容量和端口数量的总和。因此,IRF 技术能够通过多个单机设备的虚拟化,轻易的将设备的核心交换能力、用户端口的密度扩大数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IRF 物理端口可以使用以太网接口(RJ45),光口或专用IRF接口。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H3C 虚拟化技术IRF2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

1H3C IRF2虚拟化技术解析

IRF2源自早期的堆叠技术,H3C或称为IRF1。

IRF1堆叠就是将多台盒式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用户对这台虚拟设备进行管理,来实现对堆叠中的所有设备的管理。这种虚拟设备既具有盒式设备的低成本优点,又具有框式分布式设备的扩展性以及高可靠性优点,早期在H3C S3600/S5600上提供此类解决方案。

IRF2既支持对盒式设备的堆叠虚拟化,同时支持H3C同系列框式设备的虚拟化(如图1所示):包括S12500,S9500E,S7500E,S5800,S5500,S5120EI各系列内的IRF2虚拟化整合。

图1 基于IRF22 的虚拟化

IRF2技术的软件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IRF2虚拟化功能模拟出虚拟的设备,设备管理同时管理IRF2的虚拟设备与真实的物理设备,屏蔽其差异。而对于运行在此系统上的上层应用软件来说,通过设备管理层的屏蔽,已经消除了IRF2系统中不同设备物理上的差异,因此,对于单一运行的物理设备或IRF2虚拟出来的设备,上层软件都不

需要做任何的修改,并且对于上层软件系统新增的功能,可同步应用于所有硬件设备。

IRF2虚拟化模块:自动进行IRF2系统的拓扑收集、角色选举,并将设备组虚拟成单一的逻辑设备,上层软件所见只是一台设备;

硬件系统:IRF2组内的硬件设备及组件;

设备管理层:提供对线卡、接口等各种设备资源的管理。这里的设备包括对硬件的抽象,也包括通过IRF2虚拟化发现的逻辑设备;

系统管理与上层应用模块:运行在IRF2系统上的所有管理、控制程序,包括各种路由协议模块、链路层协议模块等。

图2 IRF2基本软件架构

IRF2作为通用的虚拟化技术平台,对不同形态产品的采用相同技术架构实现,便于整网运行特征一致性、升级能力一致性。

拓扑管理

设备上用于IRF2连接的物理端口被称为IRF2端口,它是一种逻辑接口。一个IRF2端口可能对应一个物理端口,也可能由多个物理端口聚合而成(称为聚合IRF2互联口),以达到增强带宽和链路备份的作用。IRF2物理端口之间可以使用专用线缆也可以使用光纤连接:专用线缆可提供更高带宽和较短的连接距离,光纤可提供远距的IRF2虚拟化能力。

如图4所示,IRF2系统连接拓扑有两种:链形连接和环形连接。

图3 IRF2的主要连接拓扑

IRF2系统中的各台设备通过与直接相邻的其它成员交互HELLO报文来收集整个IRF2系统的拓扑关系。HELLO 报文会携带拓扑信息,包括连接关系、成员设备编号、成员设备优先级、成员设备的桥MAC等内容。

IRF2成员设备在本地记录自己已知的拓扑信息,拓扑信息通过IRF2互联端口传递,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所有设备上都会收集到完整的拓扑信息(称为拓扑收敛)。此时会进入角色选举阶段,确定成员为Master或者Slave。

角色选举会在拓扑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产生,比如:IRF2建立、新设备加入、IRF2分裂或者两个IRF2系统合并。角色选举规则如下(按规则次序判断,直到找到唯一的最优成员,才停止选举。此最优成员即为IRF2系统的Master 设备,其它设备则均为Slave设备):

1、当前Master优于非Master成员;

2、当成员设备均是框式分布式设备时,本地主用主控板优于本地备用主控板;

3、当成员设备均是框式分布式设备时,原Master的备用主控板优于非Master成员上的主控板;

4、成员优先级大的优先;

5、系统运行时间长的优先;

6、成员桥MAC小的优先。

角色选举阶段Master还会负责成员编号冲突处理、软件版本加载、IRF2合并管理等工作。拓扑与角色选举处理成功后,IRF2系统才能形成和正常运行。

成员管理

通过IRF2连接形成的虚拟设备在管理上可以看作是单一实体,用户使用Console口或者Telnet方式登录到IRF2中任意一台成员设备,都可以对整个IRF2系统进行管理和配置。

Master设备作为IRF2系统的管理中枢,负责响应用户的登录请求,即用户无论使用什么方式,通过哪个成员设备登录IRF2,最终都是通过Master设备进行配置,这种方式可以使IRF2内所有设备的配置保持高度统一。

IRF2系统使用成员编号(Member ID)来标志和管理成员设备,IRF2中所有设备的成员编号都是唯一的。成员编号被引入到端口编号中,便于用户配置和识别成员设备上的接口。

成员设备加入。IRF2系统当发现有新的成员设备加入时,会根据新加入设备的状态采取不同的处理:新加入的设备本身未形成IRF2(如:新成员是新上电,但IRF2已经配置和电缆连接),则该设备会被选为Slave;加入的设备本身已经形成了IRF2运行结构(如:新成员已经在IRF2状态下工作,使用IRF2电缆连接到已有IRF2系统),此时相当于两个IRF2合并(merge),两个系统会进行竞选,竞选失败的一方所有IRF2成员设备需要重启(冗余的网络结构设计已经保证了网络业务承载的不中断性),然后全部作为Slave设备加入竞选获胜的一方。

成员设备离开。正常情况下,直接相邻的IRF2成员设备之间周期性交换HELLO报文。如果持续10周期未收到直接邻居的HELLO报文,则认为该成员设备已经离开IRF2系统,IRF2系统会将该成员设备从拓扑中隔离出来。如果发现IRF2互联端口Down,则拥有该端口的成员设备会紧急广播通知其它成员,立即重新计算当前拓扑,而不用等到HELLO报文超时再处理。

如果离开的是Slave设备,则系统仅仅相当于失去一个备用主控板以及此板上的接口等物理资源;如果离开的是Master设备,则IRF2系统会重新进行选举,选举出的新Master接管原有Master的所有功能。

单台设备离开IRF2系统后会回到独立运行状态,相连的多台设备离开IRF2系统后会形成独立的两个IRF2系统,这种情况称为分裂。

盒式设备IRF2互联形成的虚拟设备相当于一台框式分布式设备,IRF2互联电缆模拟了交换背板,IRF2中的Master相当于虚拟设备的主用主控板,Slave设备相当于备用主控板(同时担任接口板的角色),如图4所示。

图4 盒式设备虚拟化成框式设备

框式分布式设备IRF2互联后形成的虚拟设备也相当于一台框式分布式设备,但该虚拟的框式分布式设备拥有更多的备用主控板和接口板。IRF2中的Master的主用主控板相当于虚拟设备的主用主控板,Master的备用主控板以及Slave的主用、备用主控板均相当于虚拟设备的备用主控板(同时担任接口板的角色),如图5所示。

图5 多框设备虚拟化成更高密度逻辑单框设备

软件管理

IRF2具有自动加载功能。新设备加入时,会与Master设备的软件版本号进行比较,如果不一致,则自动从Master 设备下载系统启动文件,然后使用新的启动文件重启,重新加入IRF2系统。

IRF2的基本虚拟化思想是将多台设备合并成单台高密逻辑框式设备,因此系统内有多块主控,如何处理好Master

主控与众多Slave主控的关系,成为IRF2支撑上层协议处理的关键。

IRF2系统采用的是1:N冗余,即Master负责处理业务,Slave作为Master的备份,随时与Master保持同步。当Master工作异常时,IRF2系统将选择其中一台Slave成为新的Master,接替原Master继续管理和运营IRF2系统,不会对原有网络功能和业务造成影响,

IRF2协议热备份功能负责将各运行协议的配置信息以及支撑协议运行的数据(比如状态机或者会话表项等)同步到其它所有成员设备,与单框设备的双引擎工作方式相似,从而使得IRF2系统能够作为一台独立的设备在网络中运行。

以路由协议为例,如图6所示,IRF2系统与外部网络使用的OSPF路由协议。当Master收到邻居路由器发送过来的Update报文时,一方面它会更新本地的路由表,同时它会立即将更新的路由表项以及协议状态信息发给其它所有成员设备,其它成员设备收到后会立即更新本地的路由表及协议状态,以保证IRF2系统中各个物理设备上路由相关信息的严格同步。当Slave收到邻居路由器发送过来的Update报文时,Slave设备会将该报文交给Master处理。

图6 IRF2的协议处理

当Master故障时,新选举的Master可以在GR环境下无缝的接手系统运行的工作,新的Master接收到邻居路由器过来的OSPF报文后,会将更新的路由表项以及协议状态信息发给其它所有成员设备,并不会影响IRF2中数据转发。这样就保证了当成员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其它成员设备可以照常运行并接管故障的物理设备功能,此时,域内路由协议不会随之出现中断,二三层转发流量和业务也不会出现中断,IRF2系统的GR与单台设备的GR处理流程相同,从而实现了不中断业务的故障保护和设备切换功能。

图8显示了单台框式设备与外部设备协议交互计算时的底层转发模式。设备通过主控与协议邻居进行协议的状态计算,产生全网的路由信息,然后形成转发表项,由主控下发同步到各接口卡(如图8左图)。在实际报文转发上,当以太网数据进入交换机时,交换机硬件ASIC根据转发表信息和报文头抽取源端口号、转发出端口号、其它信息组装成设备内部数据转发的附加信息头Inner Header,加载在实际以太网报文帧前在设备内部转发(如图7右图)。

图7 单台框式设备的转发方式

对于IRF2结构下的转发,与单框设备的转发机制基本相似。对于多台盒式设备组成的IRF2系统,由Master计算并形成各成员的转发表;对于多台框式设备组成的IRF2系统,由Master设备的主用主控计算生成转发表,各框线卡的转发表均由此主控同步下发。当数据流在IRF2系统的成员设备间转发时,交换机硬件ASIC根据转发表信息和报文头抽取源端口号、转发出端口号、其它信息组装成IRF2系统内数据转发的附加信息头IRF2 Head,并封装在以太网报文前面通过IRF2互联链路转发到其它IRF2成员,便于出方向设备进行正确处理。如图8所示。

图8 IRF2转发模式

IRF2采用分布式转发实现报文的二/三层转发,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每个成员的处理能力。IRF2系统中的每个成员设备都有完整的二/三层转发能力,当它收到待转发的二/三层报文时,可以通过查询本机的二/三层转发表得到报文的出接口以及下一跳,将报文从正确的出接口送出去。这个出接口可以在本机上也可以在其它成员设备上,并且将报文从本机送到另外一个成员设备是一个纯粹内部的实现,对外界是完全屏蔽的,即对于三层报文来说,不管它在IRF2系统内部穿过了多少成员设备,在跳数上只增加1,即表现为只经过了一个网络设备。

图9 IRF2跨设备链路聚合的实现

由于IRF2系统已经被虚拟化为一台设备,因此不同物理设备的端口可以被聚合(捆绑)在一起被当作一个逻辑端口,在配置与组网上也与单台设备的端口聚合功能完成相同(如图9上图所示)。但IRF2架构下的链路负载分担与单台设备有差异:对单台设备而言,一组聚合端口为一个逻辑端口,从此逻辑端口出去的数据流完全基于特定HASH (源、目的MAC地址,源、目的IP地址,四层协议端口号) 均衡算法进行流量分配;对IRF2系统来说,可以采用等同于单台设备的流量均衡方式,但此种方式下对IRF2互联带宽有一定要求。目前采用一种基于本地优先转发的方式,如图10下图所示,A和B、C和D为两组IRF2系统,共组成两层网络,两个IRF2系统通过四条链路全连接,此四条链路被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当上游设备流量(如红色线)到达A设备需要向下游转发时,A只将流量在本地聚合组的两个端口成员内以硬件HASH进行流量均衡,B设备也作相同处理,只有当IRF2成员本地没有业务出口(B的下行端口全部故障)时,数据流量才到IRF2的其它成员向下转发。因此就近本地优先转发的机制可充分发挥IRF2成员的性能,并在链路故障时流量自动绕行。

IRF2系统对外体现为一个整体的交换系统,但由于本身由多台设备组成,也存在由于意外原因导致IRF2系统分裂的可能。IRF2系统分裂后,形成两个或多个相同的逻辑设备:地址相同、配置相同,需要进行检测和进一步处理以消除对网络的影响。

桥MAC变化

IRF2系统作为逻辑单台设备,对外具有唯一的桥MAC(和三层MAC)。IRF2系统建立时,Master设备桥MAC 同步到其它成员设备,分裂后,对于非Master所在系统,IRF2系统中其它设备维持该桥MAC不变并选举新的Master,

此机制可避免当原Master故障时网络中的邻居设备重新学习MAC。同时IRF2也具有比较灵活的桥MAC处理方式以便于组网变通,目前提供了三种IRF2系统MAC变化的方式可通过配置实现:

Master离开后,桥MAC立即变化

保留6min后变化

始终不变

Master检测和分裂处理

IRF2系统分裂后,会在网络中形成两组或多组“完全相同”的设备组,均有相同配置的Active Master,IRF2附加了检测和冲突处理,称为MAD(Multi-Active Detection,即多Active检测)。

图10 IRF2分裂检测方式

检测:通过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或者BFD(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双向转发检测)协议来检测网络中是否存在多个从同一个IRF2系统分裂出去的全局配置相同的IRF2,如图11所示。

LACP方式下,H3C进行了扩展开发,在LACP协议报文中增加IRF2 Master ID ,当系统分裂后,分裂后的IRF2系统有各自的Active Master ID,可通过LACP进行传递检测;BFD方式下,也通过在BFD中扩展Master ID来检测冲突。

冲突处理:IRF2系统分裂后,系统会检测到网络中存在多个处于Active状态相同的IRF2系统,Master成员编号小的处于Active状态的IRF2系统会继续正常工作,Master成员编号较大的处于Active状态的IRF2会迁移到Recovery状态:关闭该系统中所有成员设备上除保留端口以外的其他所有物理端口。

故障恢复:IRF2系统通过日志提示用户修复IRF2互联链路,链路修复后,冲突的设备重新启动,恢复IRF2系统,被Down掉的端口将重新恢复业务转发。

2基于IRF2虚拟化技术的网络横向整合功能

IRF2是一种虚拟化技术,从对提升网络整体效率的角度,起到了一种横向整合的作用,即在不改变网络物理拓扑连接结构条件下,将网络同一层的多台设备横向整合,从逻辑上简化了网络架构。由于整合后的IRF2系统具备跨设备链路聚合功能,因此,不同网络层之间的电缆互联也可通过逻辑整合,多条链路被捆绑成一条聚合的逻辑链路,如图12所示。

图11 IRF2对网络的横向虚拟化整合

IRF2网络架构与传统的网络设计相比,提供了多项显著优势:

1)运营管理简化。IRF2全局网络虚拟化能够提高运营效率,虚拟化的每一层交换机组被逻辑化为单管理点,包括配置文件和单一网关IP地址,无需VRRP。

2)整体无环设计。跨设备的链路聚合创建了简单的无环路拓扑结构,不再依靠生成树协议(STP)。虚拟交换组内部经由多个万兆互联,在总体设计方面提供了灵活的部署能力。

3)进一步提高可靠性。虚拟化能够优化不间断通信,在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链路故障时,不再需要进行L2/L3重收敛,能快速实现确定性虚拟交换机的恢复。

网络功能虚拟化白皮书-中文版 v1.2

网络功能虚拟化 ----概念、益处、推动者、挑战及行动呼吁 目标 本文是由网络运营商撰写的无版权白皮书。 本文的主要目标是概要的描述网络功能虚拟化(不同于云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的益处,推动者及面临的挑战,以及为什么要鼓励国际间的合作,来加速推动基于高市场占有率的行业标准服务器通信解决方案的开发和部署。 推动组织和作者 AT&T: Margaret Chiosi. BT: Don Clarke, Peter Willis, Andy Reid. CenturyLink: James Feger, Michael Bugenhagen, Waqar Khan, Michael Fargano. China Mobile: Dr. Chunfeng Cui, Dr. Hui Deng. Colt: Javier Benitez. Deutsche Telekom: Uwe Michel, Herbert Damker. KDDI: Kenichi Ogaki, Tetsuro Matsuzaki. NTT: Masaki Fukui, Katsuhiro Shimano. Orange: Dominique Delisle, Quentin Loudier, Christos Kolias. Telecom Italia: Ivano Guardini, Elena Demaria, Roberto Minerva, Antonio Manzalini. Telefonica: Diego López, Francisco Javier Ramón Salguero. Telstra: Frank Ruhl. Verizon: Prodip Sen. 发布日期 2012年10月22至24日,发布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OpenFlow世界大会, Darmstadt-德国。

几种常见网络存储技术的比较(精)

几种常见网络存储技术的比较 一、直接附加存储(DAS 是指将存储设备直接连接服务器上使用。成本低,配置简单,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DAS问题:(1服务器容易成为系统瓶颈;(2服务器发生故障,数据不可访问;(3对于存在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设备分散,不便管理。(4数据备份操作复杂。 二、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是一种带有瘦服务器的存储设备。NAS设备直接连接到TCP/IP网络上,网络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存取管理数据。由于NAS只需要在一个磁盘阵列柜外增加一套瘦服务器系统,对硬件要求很低,成本不高。NAS 主要问题是:(1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易受流量的影响。(2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容易产生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3存储只能以文件方式访问,而不能像普通文件系统一样直接访问物理数据块,因此会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影响系统效率,比如大型数据库就不能使用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是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数据中心,以便于访问的技术,也称为“网络存储器”。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成本。其成本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NAS的存储以文件为单位,一般支持CIFS / HTTP / FTP等方式的访问。 NAS:NAS从结构上讲就是一台精简型的电脑,在架构上不像个人电脑那么复杂,在外观上就像家电产品,只需电源与简单的控制钮,。一般只具有网络接口。也有部分NAS产品需要与SAN产品连接,可能会有FC接口。NAS产品一般用系统软件。一个NAS系统包括处理器,文件服务管理模块和多个硬盘驱动器(用于数据的存储。NAS 可以应用在任何的网络环境当中。主服务器和客户端可以非常方便地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答案)教学文案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串行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不包括( ) A. SAS B. FC C. SATA D. SCSI 2、RAID6级别的RAID组的磁盘利用率(N:成员盘个数): ( ) A. N/(N-2) B. 100% C. (N-2)/N D. 1/2N 3、对于E-mail或者是DB应用,以下哪个RAID级别是不被推荐的 : ( ) A. RAID10 B. RAID6 C. RAID5 D. RAID0 4、磁盘阵列中映射给主机使用的通用存储空间单元被称为( ),它是在RAID 的基础上创建的逻辑空间。 A. LUN B. RAID C. 硬盘 D. 磁盘阵列 5、下列RAID技术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 A. RAID0 B. RAID1 C. RAID3 D. RAID5 6、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 A. RAID3 B. RAID4 C. RAID5 D. RAID6 7、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0 B. RAID1 C. RAID10 D. RAID01 8、主机访问存储路径顺序为( ) A. 文件系统->应用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B.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C.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I/O子系统->卷->RAID控制器->磁盘 D.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RAID控制器->I/O子系统->磁盘 9、下列RAID技术中,磁盘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 RAID1 B. RAID3 C. RAID0 D. RAID05

网络虚拟化技术介绍及应用实例

网络虚拟化介绍及应用实例 技术背景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用户需求不断发展提高,市场也不断发展变化,谁能真正掌握市场迎合用户,谁就能够占领先机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运营中关键资讯传递的畅通可以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关键资源,供应链、渠道管理,了解市场抓住商机,从而帮助企业维持甚至提高其竞争地位。作为网络数据存储和流通中心的企业数据中心,很显然拥有企业资讯流通最核心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当前各个企业/行业的基础网络已经基本完成,随着“大集中”思路越来越深入人心,各企业、行业越来越迫切的需要在原来的基础网络上新建自己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设施的整合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利用数据中心,企业不但能集中资源和信息加强资讯的流通以及新技术的采用,还可以改善对外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一个好的数据中心在具有上述好处之外甚至还可以降低拥有成本。 1.虚拟化简介 在数据大集中的趋势下,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规模越来越庞大。随着服务器规模的成倍增加,硬件成本也水涨船高,同时管理众多的服务器的维护成本也随着增加。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的硬件成本和管理难度,对大量的服务器进行整合成了必然的趋势。通过整合,可以将多种业务集成在同一台服务器上,直接减少服务器的数量,有效的降低服务器硬件成本和管理难度。 服务器整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个难题:多种业务集成在一台服务器上,安全如何保证?而且不同的业务对服务器资源也有不同的需求,如何保证各个业务资源的正常运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虚拟化应运而生了。虚拟化指用多个物理实体创建一个逻辑实体,或者用一个物理实体创建多个逻辑实体。实体可以是计算、存储、网络或应用资源。虚拟化的实质就是“隔离”—

四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比较及区别

四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比较及区别 目前高端服务器使用的专业网络存储技术大概分为四种,有DAS、NAS、SAN、iscsl,它们可以使用RAID阵列提供高效的安全存储空间。 一、直接附加存储(DAS) 直接附加存储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使用。DAS购置成本低,配置简单,使用过程和使用本机硬盘并无太大差别,对于服务器的要求仅仅是一个外接的SCSI口,因此对于小型企业很有吸引力。但是DAS也存在诸多问题:(1)服务器本身容易成为系统瓶颈;(2)服务器发生故障,数据不可访问;(3)对于存在多个服务器的系统来说,设备分散,不便管理。同时多台服务器使用DAS时,存储空间不能在服务器之间动态分配,可能造成相当的资源浪费;(4)数据备份操作复杂。 二、网络附加存储(NAS) NAS实际是一种带有瘦服务器的存储设备。这个瘦服务器实际是一台网络文件服务器。NAS设备直接连接到TCP/IP网络上,网络服务器通过TCP/IP网络存取管理数据。NAS作为一种瘦服务器系统,易于安装和部署,管理使用也很方便。同时由于可以允许客户机不通过服务器直接在NAS中存取数据,因此对服务器来说可以减少系统开销。NAS为异构平台使用统一存储系统提供了解决方案。由于NAS只需要在一个基本的磁盘阵列柜外增加一套瘦服务器系统,对硬件要求很低,软件成本也不高,甚至可以使用免费的LINUX解决方案,成本只比直接附加存储略高。NAS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易受网络上其它流量的影响。当网络上有其它大数据流量时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2)由于存储数据通过普通数据网络传输,因此容易产生数据泄漏等安全问题;(3)存储只能以文件方式访问,而不能像普通文件系统一样直接访问物理数据块,因此会在某些情况下严重影响系统效率,比如大型数据库就不能使用NAS. 三、存储区域网(SAN) SAN实际是一种专门为存储建立的独立于TCP/IP网络之外的专用网络。目前一般的SAN 提供2Gb/S到4Gb/S的传输数率,同时SAN网络独立于数据网络存在,因此存取速度很快,另外SAN一般采用高端的RAID阵列,使SAN的性能在几种专业网络存储技术中傲视群雄。SAN由于其基础是一个专用网络,因此扩展性很强,不管是在一个SAN系统中增加一定的存储空间还是增加几台使用存储空间的服务器都非常方便。通过SAN接口的磁带机,SAN系统可以方便高效的实现数据的集中备份。SAN作为一种新兴的存储方式,是未来存储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它也存在一些缺点:(1)价格昂贵。不论是SAN阵列柜还是SAN必须的光纤通道交换机价格都是十分昂贵的,就连服务器上使用的光通道卡的价格也是不容易被小型商业企业所接受的;(2)需要单独建立光纤网络,异地扩展比较困难;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Network1:VM 本地互访网络,边界是Access Switch ,包括物理服务器本机VM 互访和跨Access Switch 的不同物理服务器VM 互访两个层面。 Network2:Ethernet 与FC 融合,就是FCoE ,边界仍然是Access Switch 。 Network3:跨核心层服务器互访网络,边界是Access Switch 与Core Switch 。 Network4:数据中心跨站点二层网络,边界是Core Switch 。 Network5:数据中心外部网络,边界是Core Switch 与ISP IP 网络。 在大规模数据中心部署虚拟化计算和虚拟化存储以后,对网络产生了新的需求。 1) 虚拟机(VM)之间的互通,在DC 内部和DC 间任 意互通、迁移和扩展资源。 2) 更多的接口,更多的带宽,至少按照一万个万兆端口容量构建资源池。 3) 二层网络规模扩大,保证业务与底层硬件的透 明和随需部署。 4) 数据中心站点间二层互联,DC 资源整合,地域 无差别,构建真正的大云。 5) 服务器前后端网络融合,DC 内部网络整合。 李 明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杭州 100052 摘 要 云计算带来的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对数据中心网络提出了新的需求,网络虚拟化技术是解决这些新需求的有效手段,通过系统论述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中涉及的控制平面虚拟化技术和数据平面虚拟化技术,分析了业界主要厂商的技术实现和新的虚拟化标准协议的技术原理,为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较为清晰的演进路径。 关键词 云计算;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技术 云计算最重要的技术实现就是虚拟化技术,计算虚拟化商用的解决方案得到了较成熟的应用,而存储虚拟化已经在SAN 上实现得很好了,在网络虚拟化技术方面,业界主流厂商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本文分析了数据中心中网络虚拟化的实现相关技术和发展思路。 最早的网络虚拟化技术代表是交换机集群Cluster 技术,多以盒式小交换机为主,当前数据中心里面已经很少见了。而新技术则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控制平面虚拟化与数据平面虚拟化。在探讨网络虚拟化技术之前,先定义一下云计算数据中心各种网络类型,数据中心网络流量的根本出发点是Server ,结合云计算最适合的核心-接入二层网络结构,各种网络分类如图1所示。 Client Network5 Network4 Network3 Network2Network Core Layer Access Layer Physical Server(PS) VM/PS VM VM VM/PS DC Sitel DC Site2 图1 网络分类

虚拟化优缺点

1 引言 随着网络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粗放型向集中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铁通公司提出了“强化支撑能力,加强网络集中化管理,在集中化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核心机房的联合值守和非核心机房的无人值守”的目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管集中的目标,同时满足降低网络维护成本,达到维护出效率,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是我们在网管集中工作中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由于铁通陕西分公司部分网管未搭建统一的集中化平台,制约了网管集中及维护管理模式集中化推进工作的整体实施,通过搭建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网管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 2 现有网管集中技术的缺陷及弊端 2.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既有网管接入方式主要采取将放置在机柜中的几十台工作站终端逐个接人KVM,通过KVM终端盒接入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进行切换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站终端进行维护操作。 从以下流程中可以看到。运维人员在处理一个区域的告警信息时无法看到其他区域的告警信息,只有在处理完这个区域的告警信息后才能处理下一个区域的信息,那么排在后面检查的区域告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维护人员需要管理的系统越来越多,这种轮询检查的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维护效率提升的瓶颈。 2.2网管终端设备数量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几十台网管终端占据机房机柜资源,大量的终端清扫、部件维护和更换等在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新增系统时需增加网管终端

及机柜,受机房条件制约性很大。不算人工工作量,仅终端维修费支出每年平均在6.8万元。 2.3带来耗电量及运营成本的增加 从维护成本支出上计算,每台工作站终端按250W 能耗计算,在不考虑空调等耗电量的情况下,每年需要消耗近20万度电。 2.4系统架构分散使得管理难度、网管系统安全隐患增大。 由于系统架构分散,无备用终端,一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对网络正常运行形成潜在威胁。 3 虚拟机技术介绍 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允许用户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能在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对底层的硬件资源进行划分,而是部署一个统一的Host系统。 在Host系统上,加装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层作为应用级别的软件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层会给每个虚拟机模拟一套独立的硬件设备。包含CPU、内存、主板、显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在其上安装所谓的Guest操作系统。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在Guest操作系统中。 虚拟可支持实现物理资源和资源池的动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那些平均需求远低于需要为其提供专用资源的不同负载。这种虚拟机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网络虚拟化技术要点及实践

网络虚拟化技术要点及实践 作者简介:余伟明王燕伟朱旭明 摘要:云计算网络作为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服务提供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更高的要求。本文首先给出网络的重要性,之后从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分析了主要技术要点,同时说明广东联通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关注要点。 关键词:云计算、虚拟化、虚拟化网络、数据中心 1前言 云计算技术是IT行业的一场技术革命,已经成为了IT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种趋势使得IT基础架构的运营专业化程度不断集中和提高,从而对基础架构层面,特别是网络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虚拟化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最终都需要通过网络为用户所用。如何让云平台中各种业务系统尽可能安全的使用云平台网络,如何让业务便利的接入和使用云计算服务,以及通过网络满足数据中心间的数据传输和配置迁移,如何通过虚拟化技术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并让网络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这些都是云计算网络研究的重点。 随着增值业务系统的发展,原有传统数据中心存在资源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电力消耗严重等诸多弊端。由此广东联通开展了以构建云计算平台实现动态基础架构的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手段进行物理资源的共享,节约单一系统的使用成本。本文着重介绍一下广东联通在搭建云计算网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进行的思考。 2云计算的网络层次 云平台的基础架构主要包含计算(服务器)、网络以及存储。对于网络,从云平台整个网络架构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数据中心网络、跨数据中心网络以及云接入网络,如图1所示。

图1 云计算中的网络层次 数据中心网络包括连接服务器、存储以及四到七层各类服务器(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应用服务器、IDS/IPS等)的数据中心局域网,以及边缘虚拟网络,即主机虚拟化之后,虚拟机之间的多虚拟网络交换网络,包括分布式虚拟交换机、虚拟桥接和 I/O 虚拟化等; 跨数据中心网络主要用于不同数据中心间的网络连接,实现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备份、配置迁移、多数据中心间的资源优化以及多数据中心混合业务提供等; 接入网络用于数据中心与终端用户互联,为公众用户或企业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 本文着重介绍数据中心网络以及跨数据中心网络两个层次的技术特点以及部署方式。 2.1数据中心网络 数据中心是整个云计算平台的核心,数据中心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进行整合,进而实现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动态资源分配及调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服务可靠性;通过提供自服务能力,降低运维成本;通过有效的安全机制和可靠性机制,满足自由业务系统和合作运营系统以及地方业务系统的安全需求。由于云计算技术的逐步发展,使得传统的数据中心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网络高速、扁平、虚拟化的要求。 首先,目前传统的数据中心由于多种技术和业务之间的孤立性,使得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复杂,存在相对独立的三张网,包括数据网、存储网和高性能计算网,和多个对外I/O接口。数据中心的前端访问接口通常采用以太网进行互联而成,构成高速的数据网络;数据中心后端的存储则多采用NAS、FC SAN 等接口;服务器的并行计算和高性能计算则需要低延迟接口和架构。由于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了服务器之间存在操作系统和上层软件异构、接口与数据格式不统一; 其次,数据中心内网络传输效率低。由于云计算技术的使用,使得虚拟数据中心中业务的集中度、 服务的客户数量远超过传统的数据中心,因此需要对网络的高带宽、低拥塞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网络存储技术试卷 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使用串行传输方式的硬盘接口不包括( ) A. SAS B. FC C. SATA D. SCSI 2、RAID6级别的RAID组的磁盘利用率(N:成员盘个数): ( ) A. N/(N-2) B. 100% C. (N-2)/N D. 1/2N 3、对于E-mail或者是DB应用,以下哪个RAID级别是不被推荐的 : ( ) A. RAID10 B. RAID6 C. RAID5 D. RAID0 4、磁盘阵列中映射给主机使用的通用存储空间单元被称为( ),它是在RAID的基 础上创建的逻辑空间。 A. LUN B. RAID C. 硬盘 D. 磁盘阵列 5、下列RAID技术无法提高读写性能的是:( ) A. RAID0 B. RAID1 C. RAID3 D. RAID5 6、下列RAID技术中可以允许两块硬盘同时出现故障而仍然保证数据有效的是:( ) A. RAID3 B. RAID4 C. RAID5 D. RAID6 7、下列RAID技术中无法提高可靠性的是()

A. RAID0 B. RAID1 C. RAID10 D. RAID01 8、主机访问存储路径顺序为( ) A. 文件系统->应用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B.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I/O子系统->RAID控制器->磁盘 C.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I/O子系统->卷->RAID控制器->磁盘 D. 应用系统->文件系统->卷->RAID控制器->I/O子系统->磁盘 9、下列RAID技术中,磁盘空间利用率最低的是( ) A. RAID1 B. RAID3 C. RAID0 D. RAID05 10、8个300G的硬盘做RAID 5后的容量空间为() A. 1200G B. 1.8T C. 2.1T D. 2400G 11、RAID5可以保护存放在存储中的数据不会因为硬盘原因而丢失,当RAID5中的硬盘损坏后数据仍然存在,RAID5中最多可以损坏( )块硬盘。 A. 1块也不能损坏 B. 可以损坏1块 C. 可以损坏2块 D.可以损坏3块 12、在单个阵列盘区中,一系列连续编址的磁盘块的集合被称为() A. 磁盘阵列 B. RAID C. 条带 D. 数据块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与关键技术 摘要:提出采用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动态频谱管理技术来提升频谱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无线网络虚拟化中频谱资源难以高效分配与不易管理难题;认为为了构建一个稳定、灵活和开放的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需要从虚拟网络的隔离、信令优化设计、通用接口设计、用户移动性管理等方面开展研究。 关键词:无线网络虚拟化;资源虚拟化;动态频谱管理 云计算和计算机虚拟化已经成为推动IT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网络虚拟化的提出将路由和交换功能虚拟化,用户可以根据各自需求传输业务,而无须考虑端到端过程中每一跳是如何建立连接的[1-2]。随着多种无线通信技术日益成熟和多样化移动服务大量涌现,未来无线网络呈现出密集部署、多样业务、异构网络并存的多样化形态。在复杂网络环境下,多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兼容性、用户对不同无线接入网络的选择、异构网间切换等问题,是无线网络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的提出为异构无线网络提供了一种有效管理方式,通过对网络资源的抽象和统一表征、资源

共享和高效复用,实现异构无线网络的共存与融合。无线网络虚拟化可使复杂多样的网络管控功能从硬件中解耦出来,抽取到上层做统一协调和管理,从而降低网络管理成本,提升网络管控效率。集中化控制使得没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服务提供商也可以为用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然而,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面临以下难题:首先,无线网络资源既包含物理资源(如网络基础设施),也包含频谱资源,而且频谱资源在频域上跨度大,从几十赫兹到百兆赫兹甚至吉赫兹,不同频率频谱资源的传播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还包括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无线网络拓扑形态呈现出动态变化、多样化的特征,如自组织网络、蜂窝网络等。其次,无线网络性能还受到网络内和网络间的干扰影响。不同制式无线网络的通信协议标准的设计存在差异化,硬件设备功能不同,将导致不同网络资源的使用方式存在差异,异构无线网络融合困难。因此,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虚拟化控制方式以及资源虚拟化管理等方面将是实现无线网络 虚拟化所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首先针对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虚拟化架构进行分析;其次,研究无线网络资源虚拟化和资源管理方法;进一步,研究并分析了典型无线网络虚拟化技术和实现方式。最后,简要分析了未来无线网络虚拟化面临的挑战。 1 无线网络虚拟化架构

《虚拟化与网络存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虚拟化与网络存储技术》课程 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 :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 课程类型:课程性质 : 课程学时:课程学分: 一、课程定位 《虚拟化与网络存储技术》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和云计算相关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面向虚拟化存储技术的架构、运营、维护岗位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是一门面向职业岗位的技术应用类课程。 目前、国内外主流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在底层实现上基本依赖Openstack平台实现,Openstack平台的实现相对复杂,需要学生对Linux虚拟化、隔离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常见的分布式存储技术有深刻的理解。本课程即以开源的Linux Kvm、软件定义网络Sdn、Linux下传统的存储技术(Raid、Lvm、Iscsi、Nfs)、常见的主流分布式存储技术(Hdfs、Glusterfs、Lustre、Moosefs、Ceph)、Docker容器等框架为主要教学载体,对各个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虚拟化技术、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分布书存储技术、容器技术的架构能力、设施能力,为后续学习开源云计算Openstack框架提供坚实的基础。 《虚拟化与网络存储技术》课程的前导课程有服务器硬件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库、Linux操作系统、Shell编程等。学生在前序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本课程的学习对于培养和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为学生进行后续的企业顶岗实习培养了必备的岗位能力。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目前主流的虚拟化技术方向,掌握linux平台下虚拟化技术架构;掌握常见Libvirt、Virt-Manager工具的安装、配置;掌握软件定义网络中虚拟交换机openvswitch安装、配置、OVS创建VLAN虚拟二层环境配置、OVS创建GRE 隧道网络、Net namespace隔离、brctl网桥;了解传统的存储技术(Raid、Lvm、Iscsi、Nfs),会在linux环境下进行配置、测试;掌握分布式存储技术(Hdfs、Glusterfs、

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探讨几种常见的网络存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2012-08-15 来源:作者:吴桂华 摘要:计算机的发展从单片机时代开始,历经客户服务器时代和互联网时代之后,现在正逐步走向网络时代。许多有别于传统存储系统的新趋势日益显现,而选择不当的网络存储技术,往往会使得单位在网络建设中盲目投资,造成单位的网络性能低下。本文通过分析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三种网络存储架构的优点、缺点及应用,供不同需求的单位群体参考选择,同时也简单地介绍网络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服务器时代网络时代传统存储系统网络存储技术发展趋势随着不断加速的信息需求使得存储容量飞速增长,存储系统网络平台已经成为一个核心平台,同时各种应用对平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在存储容量上,还包括数据访问性能、数据传输性能、数据管理能力、存储扩展能力等等多个方面。可以说,存储网络平台的综合性能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发展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和可管理的先进存储方式就成为必然。下面就当前的存储技术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 1、网络存储技术概述 所谓网络存储技术(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数据可以在远程的专用存储设备上,也可以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存储。网络存储技术是基于数据存储的一种通用网络术语。实际上,我们可以将存储技术分为三个阶段:①总线存储阶段;②存储网络阶段;③虚拟存储阶段。以存储网络为中心的存储是对数据存储新需求的回答。它采用面向网络的存储体系结构,使数据处理和数据存储分离;网络存储体系结构包括了网络和I/O的精华,将I/O能力扩展到网络上,特别是灵活的网络寻址能力,远距离数据传输能力,I/O高效的原性能;通过网络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资源,消除了不同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障碍;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管理性。 2、几种传统的网络存储架构 网络存储架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附加存储、网络附加存储、存储区域网络。这几种网络存储方式特点各异,应用在不同的领域。下面我们来做简单的介绍并分析其中区别。 2.1 直连附加存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网络存储(DAS)是指将存储设备通过SCSI接口或光纤通道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主要应用于单机或两台主机的集群环境中,主要优点是存储容量扩展的实施简单,投入成本少,见效快。DAS主要应用于: (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SAN或NAS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时;(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时;(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时。 缺点: (1)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2)用户要备份数据和存储数据,都要占用服务器CPU的时间,降低了服务器的管理效能;(3)由于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独立,数据需要逐一备份,使数据备份工作较为困难;(4)随着服务器的增多,数据管理会越来越复杂;

网络虚拟化技术VSS_ IRF_ CSS_ VSU比较

网络虚拟化技术:VSS、IRF2和CSS解析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成为了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而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不过谈到网络虚拟化,其实早在2009年,各大网络设备厂商就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并已服务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主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 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 活跃交换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 心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 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几种网络存储技术比较1

几种网络存储技术比较1

网络存储技术 直连方式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DAS。顾名思义,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I/O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存储设备组成单独的网络,大多利用光纤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间可以任意连接。I/O请求也是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如果SAN是基于TCP/IP的网络,则通过iSCSI技术,实现IP-SAN 网络。 网络连接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NAS设备通常是集成了处理器和磁盘/磁盘柜,连接到TCP/IP网络上(可以通过LAN或WAN,通过文件存取协议(例如NFS,CIFS等存取数据。NAS将文件存取请求转换为内部I/O请求。

(Ultra2SCSI或160MBps(Ultra160SCSI。 最大限制是距离不能超过25米,适合直连方式 存储。 SSA带宽是160MBps。针对性能优化,适合连接磁 盘阵列的内部磁盘。 几种常用的网络存储传输协议如下: SCSI被称作“Block I/O”,因为SCSI命令指定存 取存放在某一磁盘块(Block或磁带的数据。 最早是通过SCSI连接发送命令,现在可以通过 光纤、SSA和以太网(iSCSI。 NFS被称作“File I/O”,用在UNIX环境下,实现 文件级的数据共享。通过TCP/IP网络传输。 CIFS同样是“File I/O”,用在Windows操作系统环 境 下面谈一下选择各种网络存储方案应该考虑的问题。 直连方式存储(DAS 这种方式是连接单独的或两台小型集群的服务器。它的特点是费用低。但对于多个服务器或多台PC的环境,设备的初始费用可能比较低。可是这种连接方式下,每台PC或服务器单独拥有自己的存储磁盘,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对于整个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管理,工作烦琐而重复,没有集中管理解决方案。所以整体的拥有成本较高。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简介 什么是虚拟化 虚拟化(Virtualization)技术最早出现在20 世纪60 年代的IBM 大型机系统,在70年代的System 370 系列中逐渐流行起来,这些机器通过一种叫虚拟机监控器(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的程序在物理硬件之上生成许多可以运行独立操作系统软件的虚拟机(Virtual Machine)实例。随着近年多核系统、集群、网格甚至云计算的广泛部署,虚拟化技术在商业应用上的优势日益体现,不仅降低了IT 成本,而且还增强了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虚拟化的概念也逐渐深入到人们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不同的东西,这要取决他们所处的环境。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虚拟化代表着对计算资源的抽象,而不仅仅局限于虚拟机的概念。例如对物理内存的抽象,产生了虚拟内存技术,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其自身拥有连续可用的地址空间(Address Space),而实际上,应用程序的代码和数据可能是被分隔成多个碎片页或段),甚至被交换到磁盘、闪存等外部存储器上,即使物理内存不足,应用程序也能顺利执行。 虚拟化技术的分类 虚拟化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大类[1]: 平台虚拟化(Platform Virtualization),针对计算机和操作系统的虚拟化。 资源虚拟化(Resource Virtualization),针对特定的系统资源的虚拟化,比如内存、存储、网络资源等。 应用程序虚拟化(Application Virtualization),包括仿真、模拟、解释技术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虚拟化主要是指平台虚拟化技术,通过使用控制程序(Control Program,也被称为Virtual Machine Monitor 或Hypervisor),隐藏特定计算平台的实际物理特性,为用户提供抽象的、统一的、模拟的计算环境(称为虚拟机)。虚拟机中运行的操作系统被称为客户机操作系统(Guest OS),运行虚拟机监控器的操作系统被称为主机操作系统(Host OS),当然某些虚拟机监控器可以脱离操作系统直接运行在硬件之上(如VMWARE 的ESX 产品)。运行虚拟机的真实系统我们称之为主机系统。 平台虚拟化技术又可以细分为如下几个子类: 全虚拟化(Full Virtualization) 全虚拟化是指虚拟机模拟了完整的底层硬件,包括处理器、物理内存、时钟、外设等,使得为原始硬件设计的操作系统或其它系统软件完全不做任何修改就可以在虚拟机中运行。操作系统与真实硬件之间的交互可以看成是通过一个预先规定的硬件接口进行的。全虚拟化VMM 以完整模拟硬件的方式提供全部接口(同时还必须模拟特权指令的执行过程)。举例而言,x86 体系结构中,对于操作系统切换进程页表的操作,真实硬件通过提供一个特权CR3 寄存器来实现该接

020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架构(堆叠增加带宽)

网络虚拟化IRF2技术架构 注:支持IRF2的产品进行堆叠时能从芯片级的连接,从而提升交换机的整体带宽,但提升幅度不可能达到交换机的数量的位数。不支持IRF2的产品的堆叠只能通过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对设备性能没有任何提升。 由于IRF 系统是由多个支持IRF 特性的单机设备虚拟化而成的,IRF 系统的交换容量和端口数量就是I RF 内部所有单机设备交换容量和端口数量的总和。因此,IRF 技术能够通过多个单机设备的虚拟化,轻易的将设备的核心交换能力、用户端口的密度扩大数倍,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设备的性能。 IRF 物理端口可以使用以太网接口(RJ45),光口或专用IRF接口。 虚拟化技术是当前企业IT技术领域的关注焦点,采用虚拟化来优化IT架构、提升IT系统运行效率是当前技术发展的方向。 对于服务器或应用的虚拟化架构,IT行业相对比较熟悉:在服务器上采用虚拟化软件运行多台虚拟机(VM---Virtual Machine),以提升物理资源利用效率,可视为1:N的虚拟化;另一方面,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起来,对外提供更为强大的处理性能(如负载均衡集群),可视为N:1的虚拟化。 对于基础网络来说,虚拟化技术也有相同的体现:在一套物理网络上采用VPN或VRF技术划分出多个相互隔离的逻辑网络,是1:N的虚拟化;将多个物理网络设备整合成一台逻辑设备,简化网络架构,是N:1虚拟化。H3C 虚拟化技术IRF2属于N:1整合型虚拟化技术范畴。 1H3C IRF2虚拟化技术解析 IRF2源自早期的堆叠技术,H3C或称为IRF1。 IRF1堆叠就是将多台盒式设备通过堆叠口连接起来形成一台虚拟的逻辑设备。用户对这台虚拟设备进行管理,来实现对堆叠中的所有设备的管理。这种虚拟设备既具有盒式设备的低成本优点,又具有框式分布式设备的扩展性以及高可靠性优点,早期在H3C S3600/S5600上提供此类解决方案。 IRF2既支持对盒式设备的堆叠虚拟化,同时支持H3C同系列框式设备的虚拟化(如图1所示):包括S12500,S9500E,S7500E,S5800,S5500,S5120EI各系列内的IRF2虚拟化整合。 图1 基于IRF22 的虚拟化 IRF2技术的软件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IRF2虚拟化功能模拟出虚拟的设备,设备管理同时管理IRF2的虚拟设备与真实的物理设备,屏蔽其差异。而对于运行在此系统上的上层应用软件来说,通过设备管理层的屏蔽,已经消除了IRF2系统中不同设备物理上的差异,因此,对于单一运行的物理设备或IRF2虚拟出来的设备,上层软件都不

精选-信息安全-深信服_云安全_等保一体机_技术白皮书

1 前言 1.1 等级保护的现状与挑战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是国家信息安全保障的基本制度、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开展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是保护信息化发展、维护信息安全的根本保障,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中国家意志的体现。 同时等级保护建设是一项体系化的工程,在进行等级保护建设时往往面临建设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高、实施复杂、运维管理难等难题。

1.2 深信服等保一体机概述 深信服等保一体机解决方案是基于用户在等保建设中的实际需求,推出软件定义、轻量级、快速交付的实用有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不仅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有效地完成等级保护建设、通过等保测评,同时通过丰富的安全能力,可帮助用户为各项业务按需提供个性化的安全增值服务。采用基于标准X86平台打造的等保一体机,无需交付过多专有硬件设备,即可完成等级保护合规交付。

2 深信服等保一体机技术架构 2.1 系统整体架构 深信服等保一体机架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超融合基础架构,二是一体机管理平台。在等保一体机架构上,客户可以基于自身安全需求按需构建等级保护安全建设体系。 超融合基础架构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利用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模块,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虚拟资源融合到一台标准X86服务器中,形成基础架构单元。并且多套单元设备可以通过网络聚合起来,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等保一体机资源池。 一体机管理平台提供对深信服安全组件、第三方安全组件的管理和资源调配能力;通过接口自动化部署组件,降低组网难度,减少上架工作量;借助虚拟化

技术的优势,提升用户弹性扩充和按需购买安全的能力,从而提高组织的安全服务运维效率。 2.2 超融合基础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主要由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三部分组成,从而使得等保一体机能够提供给客户按需购买和弹性扩充对应的安全组件。 2.2.1 计算虚拟化 传统硬件安全解决方案提供的硬件计算资源一般存在资源不足或者资源冗余的情况。深信服等保一体机创新性的使用计算资源虚拟化技术,通过通用的x86服务器经过服务器虚拟化模块,呈现标准的安全设备虚拟机。安全设备虚拟机不是由真实的电子元件组成,而是由一组虚拟组件(文件)组成,这些虚拟组件与物理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无关。 Hypervisor是一种运行在物理服务器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中间软件层,可允许

三大网络厂商网络虚拟化技术【Cisco VSS、H3C IRF2、huawei CSS】解析

三大网络厂商网络虚拟化技术【Cisco VSS、H3C IRF2、huawei CSS】解析 Cisco H3C huawei 随着云计算的高速发展,虚拟化应用成为了近几年在企业级环境下广泛实施的技术,而除了服务器/存储虚拟化之外,在2012年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penFlow大潮的进一步推动下,网络虚拟化又再度成为热点。不过谈到网络虚拟化,其实早在2009年,各大网络设备厂商就已相继推出了自家的虚拟化解决方案,并已服务于网络应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而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主流的网络虚拟化技术。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就是一种典型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它可以实现将多台思科交换机虚拟成单台交换机,使设备可用的端口数量、转发能力、性能规格都倍增。例如,它可将两台物理的Cisco catalyst 6500系列交换机整合成为一台单一逻辑上的虚拟交换机,从而可将系统带宽容量扩展到1.4Tbps。

思科虚拟交换系统VSS 而想要启用VSS技术,还需要通过一条特殊的链路来绑定两个机架成为一个虚拟的交换系统,这个特殊的链路称之为虚拟交换机链路(Virtual Switch Link,即VSL)。VSL承载特殊的控制信息并使用一个头部封装每个数据帧穿过这条链路。 虚拟交换机链路VSL 在VSS之中,其中一个机箱指定为活跃交换机,另一台被指定为备份交换机。而所有的控制层面的功能,包括管理(SNMP,Telnet,SSH等),二层协议(BPDU,PDUs,LACP等),三层协议(路由协议等),以及软件数据等,都是由活跃交换机的引擎进行管理。 此外,VSS技术还使用机箱间NSF/SSO作为两台机箱间的主要高可用性机制,当一个虚拟交换机成员发生故障时,网络中无需进行协议重收敛,接入层或核心层交换机将继续转发流量,因为它们只会检测出EtherChannel捆绑中有一个链路故障。而在传统模式中,一台交换机发生故障就会导致STP/HSRP和路由协议等多个控制协议进行收敛,相比之下,VSS 将多台设备虚拟化成一台设备,协议需要计算量则大为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