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资料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资料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资料

P-g p多药耐药性蛋白

转运体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

摘要:P-糖蛋白(P-gp)是一种能量依赖性的转运蛋白,能将许多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逆向转运出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密切相关,是导致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P 糖蛋白的作用分子比较多,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调节P-糖蛋白,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作用,逆转P-gp的耐药作用展现了解决肿瘤治疗耐药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字:P-gp;多药耐药;肿瘤;药物;转运体

正文

P-糖蛋白(P-gp)是一种分子量170KD的跨膜糖蛋白(P170),它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是能量依赖性转运蛋白,能将许多不同的化合物转出细胞外。P-糖蛋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保护细胞免受外来有害分子入侵的分子泵,它位于细胞膜上,不停的“搜查”着外来的疏水分子,就如同一个守护细胞的“保安”。P-gp既能与药物结合,又能与ATP结合,ATP供能,使细胞内药物泵出细胞外,减低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使细胞产生耐药性。P-gp在正常人体血液,脑脊液中有少量表达,在心脏、睾丸、胎盘、肾上腺皮质、部分免疫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均发现有P-gp的分布。P-gp以能量依赖性的方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减少药物转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内蓄积药物减少。此外,还可使细胞内药物再分布而进一步减少作用靶点部位的药物浓度。有研究指出,P-gp可能通过一些信号通路参与了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如阻断P13K/AKT信号通路可增强人结肠癌耐药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抑制p-Akt和p-13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可以逆转P-gp介导的结肠癌多药耐药。也有研究发现,P糖蛋白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参与药物和内外毒素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行使解读和防御保护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移植P糖蛋白基因有效的降低经济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和经济作物中有毒污染的积累,对保护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是肿瘤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导致机体多种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P-gp是肿瘤多药耐药的标志物。产生肿瘤多药耐药的原因很多,如通过细胞膜泵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对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对药物作用靶点的分子修复作用,对细胞内积聚的药物的重新分配,一些生物化疗方面的改变等。MDR是指肿瘤细胞不仅可以对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而且对未接触过的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也可产生交叉耐药,P-gp是MDR1基因编码的一种能量依赖性药物排除泵与抗癌多药耐药表型及临床化疗效果密切相关它是一系列复杂的疏水化合物底物的转运者。可介导植物碱类紫杉醇等抗癌药物的耐药。众多研究结果证实,P-gp是多药耐药机制的标志由它介导的耐药途径称为经典的耐药途径。肿瘤细胞通过ATP介导的转运蛋白将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这是目前公认的MDR最主要的机制。产生耐药有两种机制:第一,对第一次化疗产生的耐药天然性耐药;第二,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的获得性耐药。化疗前MDR 高表达的肿瘤,其化疗作用往往不理想,化疗前MDR低表达的肿瘤,对化疗有较好的效

果,化疗后高表达的肿瘤与肿瘤的疗效及复发有关,如非霍奇金病,急淋、慢淋等。有资料报道,复发和难治的白血病其P-gp表达增加。

P-糖蛋白可以作用于成千上百种大大小小的分子,其处理的分子的大小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分子大多是一些疏水的,极少在细胞膜上存在的一些物质,包括许多有害物质,而且还包括一些很重要的物质,如环孢菌素和抗癌药物之类。P-糖蛋白存在多种亚型,它们由相关基因编码,具有70%同源序列.在人类,P-糖蛋白由2个多药耐药基因编码:MDR1和

MDR3(也称为MDR2),均位于7号染色体的长臂(7q21),其中,MDR1与多药耐药有关;MDR3主要编码卵磷脂移位酶,参与卵磷脂向胆汁的转运过程在特定的情况下,MDR3也可以选择性地转运MDR1的底物,但是其转运量非常小。P-gp是MDRl表达的膜蛋白,是ATP 依赖性的膜转运蛋白系列家族中被研究最多的一种膜蛋白,由1280个氨基酸组成,主要位于细胞膜,其中小部分位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由两个同源部分组成,每部分均含有6个疏水跨膜区和1个ATP结合位点,是ATP依赖性药物输出泵。通过ATP水解提供能量而主动将抗肿瘤药物及疏水亲脂性化合物转运至细胞外,致细胞内药物浓度低于杀伤浓度而导致肿瘤耐药的发生。

P-糖蛋白介导的底物转运存在饱和性,而且对渗透压敏感,需要依靠ATP水解释能形成底物的浓度梯度。同时即使在没有底物存在的情况下,P-糖蛋白仍表现有较高水平的ATP酶活性,提示底物转运与ATP酶并不存在必然的偶联,但是,与底物结合后,ATP酶的活性可以提高3~4倍,有时甚至是20倍。底物所致ATP酶活性的改变是双向性的。有一些物质在低浓度时可以增强ATP酶的活性,而在高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另一些物质对ATP酶的增强作用存在浓度依赖性.底物的转运速率和ATP酶的活性与底物和P-糖蛋白之间形成的氢键有关,即形成的氢键越弱,转运速率越快,形成的氢键越强转运速率越慢。底物所致的ATP 酶活性改变还具有细胞和种属的特异性。P-糖蛋白每转运1个底物需要水解2~3分子ATP。

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P-gp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深入。对P-gp表达或活性的抑制,可降低或逆转肿瘤耐药,中药或其化学成分经P-gp渠道逆转肿瘤耐药的研究成果大量研究数据显示,中药或其化学成分通过抑制P-gp可以反转肿瘤细胞的MDR,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据P-gp在肿瘤MDR中作原理用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其的抑制作用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论述结果P-gp底物的细胞外排作用使底物细胞内浓度降低其底物的广泛性导致肿瘤细胞对底物的抗肿瘤药耐药部分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P-gp有抑制作用,实验研究显示一些中药化学成分可逆转P-gp的耐药作用展现了解决肿瘤治疗耐药的临床应用前景。

P-gp为能量依赖底物外向转运泵,能将底物转运出细胞降低细胞内底物浓度,属ATP转运酶,目前临床部分常用的肿瘤化疗药品是其底物,如紫杉醇、阿霉素等。研究揭示,P-gp 的表达和活性与肿瘤耐药及预后极其相关,因此,从抑制P-gp表达和活性的角度逆转其引起的耐药,将促进肿瘤化疗治疗效果的提升。部分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P-gp的抑制作用已被实验研究证实。

多药耐药与P-糖蛋白肿瘤对一种抗肿瘤药物耐药的同时,对其他结构及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产生交叉耐药,而呈现多药耐药(MDR)现象,编码P-糖蛋白的MDR基因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多药耐药基因,导致耐药与P-gp在肿瘤细胞内过度表达有关。P-gp利用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将底物从细胞内转运出细胞外,导致抗肿瘤药物在肿瘤细胞内的积累减少,而产生耐药性。P-gp底物非常广泛,目前临床常用的部分抗肿瘤药,如:紫杉醇、阿霉素等药物均是其底物,由于P-gp对其底物外排作用没有选择性,而使P-gp在肿瘤细胞内过度表达产生的耐药呈现多药耐药特性。

肿瘤化疗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最重要手段,由于肿瘤多药耐药,降低化疗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了治疗失败。因此,逆转肿瘤多药耐药,对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我国虽然是中药使用最大的国家,对中药现代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却不是投入最大的国家之一,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P-糖蛋白相关的抑制作用,显示了其在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方面的应用前景。因此,重视中药及其化学成分逆转肿瘤耐药的研究开发,将提高肿瘤生存率将而造福于社会。

细胞的增殖与凋亡失衡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并且与肿瘤的发展、复发、转移密切相关。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凋亡基因及凋亡抑制基因表达异常密切相关。Fas/FasL作为可直接启动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传导途径,其表达调控的紊乱可导致乳腺癌细胞凋亡抑制,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乳腺癌的多药耐药的产生亦与Fas介导的凋亡异常有关,而P-gp的过度表达是引起肿瘤多药耐药的主要机制。乳腺癌组织中P-gp 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且乳腺癌组织P-gp表达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PR表达、临床分期等均无相关性,P-gp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形成是一个多基因调节的过程,其中凋亡基因异常或凋亡抑制基因过表达可能参与多药耐药过程。诱导恶性肿瘤细胞凋亡是化疗药物发挥肿瘤杀伤作用的重要机制。结果显示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P-gp表达与Fas表达呈明显负相关,提示浸润性乳腺癌中Fas介导的凋亡异常可能参与了多药耐药的形成过程等多药耐药蛋白在肝癌中的协同表达。

糖蛋白/MDRl基因检测的意义及应用。预测患者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化疗药物,避免盲目用药;在化疗过程中,对MDRI基因表达进行动态监测,若发现进行性增高,提示获得性多药耐药的发生,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因实体瘤组织不能多次留取,因此临床现己开展采用外周血或腹水标木代替肿瘤组织来动态监测其MDRl 基因表达以指导临床治疗;在进行化疗之前,如观察到P-gp/MDRl基因呈高表达,提示患者体内存在内在性多药耐药,可考虑使用逆转MDR的药物,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治疗前或疗过程中,对MDRl基因进行监测,可以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复发、转移等转归;在肿瘤化疗中通过MDRl基因导入骨髓造血干细胞用于预防抗癌药物对骨髓造血功能的伤害;MDRl基因治疗①MDRI载体可用于其他非选择性基因导入免疫系统的细胞或其他助于治

疗肿瘤的细胞如CTL细胞;②将MDRl基因转染其他类型的细胞使它合成分泌一些物质而减轻肿瘤相关的并发症或减低肿瘤细胞局部浸润或转移的能力;③MDRI基因可用于修饰肿瘤细胞木身使其免疫原性增加或促其分泌细胞因子加强免疫反应;④由于造血细胞表达P-gP在体内具有选择优势,这将有助于造血系统疾病的体细胞基因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雷. P_gp_MRP_LRP和GST_π等药耐药蛋白在肝癌中的协同表达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5, 43(4): 134-137.

[2] 金晓东. P-gp、GST-π和TopoII在涎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J]. 现代养生B, 2015, 5: 47.

[3] 赵嫚. P-gp在膀胱癌细胞中的差异表达研究[J]. 中国检验学杂志, 2015, 38(4): 277-280.

[4] 刘祉莉. 中药及其化学成分对P-gp的抑制作用在肿瘤MDR的应用前景[J]. 临床医学, 2015, 28(10): 247-249.

[5] 张智. Fas_P_gp_Ki67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5, 37(4): 371-375.

[6] 涂春华. P_糖蛋白结构及作用机制[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9, 25(1): 7-11.

[7] 李睿,徐海帆. 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2): 240-242.

[8] 马云芳. P_糖蛋白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08,8(8): 1584-1587.

[9] 赵艳飞. P-gp和HIF-1α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当代医药, 2015,

22(11): 49-51.

[10] 李樱媚. SUMO特异性蛋白酶1对hPXR调控P_gp基因表达的影响_[J]. 药学学报, 2015, 50(9): 1192-1195.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样本

综述 肿瘤的多药耐药及其逆转剂研究进展 安徽省肿瘤医院桂留中 化疗仍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然而肿瘤细胞的耐药常使化疗最终失败。根据肿瘤细胞的耐药特点, 耐药可分为原药耐药( 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 和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 ,MDR) 。PDR只对诱导药物产生耐药而对其它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性, 如抗代谢药类; MDR则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抗肿瘤药产生抗药性的同时, 对其它结构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肿瘤药产生交叉耐药性。MDR的表现十分复杂, 既可有原发性( 天然性) 耐药, 也可有诱导性( 获得性) 耐药; 还有典型性和非典型性耐药之分。由于MDR给化疗带来了困难, 近年人们对其产生的机制以及试图寻找逆转剂做了大量的工作。本文简介MDR产生的机制并着重介绍近年逆转剂的研究进展。 1.MDR产生的机制 1.1膜糖蛋白介导的机制 1.1.1 P-gp与MDR 1976年Ling等首先在抗秋水仙碱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上发现了一种能调节细胞膜通透性的糖蛋白( P-glycoprotein,P-gp) ,因其相对分子量为170kd, 又称P-170。[1]。P-gp主要分布在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中, 在人类正常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示, 其中肾上腺、肺脏、胃肠、胰腺等组织中表示较高, 而在骨髓中表示较低。P-gp属于ATP结合盒家族的转运因子, 其生理功能为在ATP供能下将细胞内的毒性产物泵出细胞, 对组织细胞起保护作用。P-gp由mdr1基因编码产生。人类mdr1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区一带一亚带( 7q21.1) 。1986年, Gros将编码P-gp的mdr1cDNA直接转染敏感细胞后, 转染细胞表现出完全的MDR 表型, 从而提供了P-gp能够导致多药耐药的有力证据。 现已证明, 许多肿瘤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均与P-gp过量表示有关。P-gp随mdr1基因扩增而增加。P-gp有多个药物结合位点, 因而具有多种药物泵出功能, 不过其底物多为天然性抗癌药如长春碱类、蒽环类、紫杉醇类和鬼臼毒素类等。由于P-gp 能逆浓度差将药物泵出胞外, 使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 从而减弱了药物的细胞毒作用。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 摘要:P-糖蛋白(P-gp)是一种能量依赖性的转运蛋白,能将许多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逆向转运出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密切相关,是导致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P糖蛋白的作用分子比较多,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调节P-糖蛋白,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作用,逆转P-gp的耐药作用展现了解决肿瘤治疗耐药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字:P-gp;多药耐药;肿瘤;药物;转运体 正文 P-糖蛋白(P-gp)是一种分子量170KD的跨膜糖蛋白(P170),它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是能量依赖性转运蛋白,能将许多不同的化合物转出细胞外。P-糖蛋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保护细胞免受外来有害分子入侵的分子泵,它位于细胞膜上,不停的“搜查”着外来的疏水分子,就如同一个守护细胞的“保安”。P-gp既能与药物结合,又能与ATP结合,ATP供能,使细胞内药物泵出细胞外,减低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使细胞产生耐药性。P-gp在正常人体血液,脑脊液中有少量表达,在心脏、睾丸、胎盘、肾上腺皮质、部分免疫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均发现有P-gp的分布。P-gp以能量依赖性的方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减少药物转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内蓄积药物减少。此外,还可使细胞内药物再分布而进一步减少作用靶点部位的药物浓度。有研究指出,P-gp可能通过一些信号通路参与了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如阻断P13K/AKT信号通路可增强人结肠癌耐药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抑制p-Akt和p-13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可以逆转P-gp介导的结肠癌多药耐药。也有研究发现,P糖蛋白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参与药物和内外毒素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行使解读和防御保护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移植P糖蛋白基因有效的降低经济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和经济作物中有毒污染的积累,对保护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是肿瘤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导致机体多种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P-gp是肿瘤多药耐药的标志物。产生肿瘤多药耐药的原因很多,如通过细胞膜泵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对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对药物作用靶点的分子修复作用,对细胞内积聚的药物的重新分配,一些生物化疗方面的改变等。MDR 是指肿瘤细胞不仅可以对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而且对未接触过的结构不同作用机制 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也可产生交叉耐药,P-gp是MDR1基因编码的一种能量依赖性药物排除泵与抗癌多药耐药表型及临床化疗效果密切相关它是一系列复杂的疏水化合物底物的转运者。可介导植物碱类紫杉醇等抗癌药物的耐药。众多研究结果证实,P-gp是多药耐药机制的标志由它介导的耐药途径称为经典的耐药途径。肿瘤细胞通过ATP介导的转运蛋白将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这是目前公认的MDR最主要的机制。产生耐药有两种机制:第一,对第一次化疗产生的耐药天然性耐药;第二,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的获得性耐药。化疗前MDR高表达的肿瘤,其化疗作用往往不理想,化疗前MDR低表达的肿瘤,对化疗有较好的效果,化疗后高表达的肿瘤与肿瘤的疗效及复发有关,如非霍奇金病,急淋、慢淋等。有资料报道,复发和难治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chicken ane m ia virus-derived p r otein apop tin requires activati on of cas pases f or inducti on of apop t osis in human tumor cells[J].J V ir ol,2000,74(15):7072-7078. [13] Pietersen AM,van der Eb MM,Rade maker HJ,et al.Specific tumor -cell killing with adenovirus vect ors containing the apop tin gene [J].Gene Ther,1999,6(5):882-892. [14] Guelen L,Paters on H,G ken J,et al.T AT-apop tin is efficiently delivered and induces apop t osis in cancer cells[J].Oncogene, 2004,23(5):1153-1165. [15] Song JS.Enhanced exp ressi on of apop tin by the Myc-Max binding motif and S V40enhancer f or SCLC gene therapy[J].B i osci B i o2 technol B i oche m,2005,69(1):51-55. [16] O lijslagers SJ,Zhang YH,Backendorf C,et al.Additive cyt ot oxic effect of apop tin and che motherapeutic agents paclitaxel and et opo2 side on human tumour cells[J].Basic Clin Phar macol Toxicol, 2007,100(2):127-131. [17] L ian H,J in N,L i X,et al.I nducti on of an effective anti-tumor i m2 mune res ponse and tumor regressi on by combined adm inistrati on of I L-18and Apop tin.Cancer I m munol I m munother,2007,56(2): 181-192. [18] Peng DJ,Sun J,W ang YZ,et al.I nhibiti on of hepat ocarcinoma by syste m ic delivery of Apop tin gene via the hepatic asial oglycop r otein recep t or[J].Cancer Gene Ther,2007,14(1):66-73. [19] A Hajit ou,R Rangel,M Trepel,et al.Design and constructi on of targeted AAVP vect ors for ma mmalian cell transducti on[J].Nature Pr ot ocols,2007,2:523-531.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杜方兵,梅小冬 The p r ogress of multidrug resistance-ass ociated p r otein2(MRP2)and its r ole in cancer drug resistance DU Fang-bing,ME I Xiao-dong D epart m ent of Respiratory M edicine,A ffiliated P rovincial Hospital of A nhui M edical U niversity,Hefei230001,China. 【Abstract】 Multidrug resistance(MDR)p lay a critical r ole in the resistance of tu mors t o multi p le anticancer a2 gents.MDR mainly results fr om overexp ressi on of P-glycop r otein(Pgp),multidrug resistance-ass ociated p r otein (MRP),lung resistance p r otein(LRP)and 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 r otein.MRPs include MRP1-MRP9.The mul2 tidrug resistance p r otein2(MRP2)is an 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 porter.Gene characteristic ofMRP2and its r ole in cancer and che motherapy is revie wed. 【Key words】cancer drug resistance;multidrug resistance-ass ociated p r otein2;p r ogress Modern Oncol ogy2008,16(3):0478-0480 【指示性摘要】 肿瘤对化疗药物多药耐药是肿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是由Pgp、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乳腺癌耐药相关蛋白(BCRP)等转运蛋白表达异常增高 所致。MRP包含9个成员:MRP1-MRP9。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是三磷酸腺苷(ATP)结合盒运载体 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本文就MRP2基因的特性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肿瘤耐药;多药耐药蛋白2;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992-(2008)03-0478-03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MDR)及其相关蛋白的表达严重影响肿瘤的化疗效果,是导致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产生MDR的原因很多,目前已知的有MDR、MRP和LRP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过度表达,GST-π解毒系统活性的增高,DNA损伤修复功能的改变,细胞凋亡抑制等。其中ABC转运蛋白超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收稿日期】 2007-04-28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呼吸科,安徽 合肥 230001 【作者简介】 杜方兵(1983-),男,安徽六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肿瘤耐药逆转研究。 trans porter superfa m ily)成员介导的药物外排在MDR中起了重要作用,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MRP基因家族至少含有7个成员:MRPl编码的多药耐药蛋白,MRP2或c MOAT(the canal-icular multis peeific organic ani on trans port2 er)编码的管状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及其它五个同系物,MRP3、MRP4(c MOAT B)、MRP5(c MOAT-C)、MRP6和MRP7。MRP1、MRP2和MRP3都是有机阴离子和多种药物转运蛋白,都是介导恶性肿瘤耐药的重要蛋白[1]。本文就现在研究的热点MRP2基因的特性及其在肿瘤耐药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1 M RP2的生物学特性 1.1 M RP2的结构及其功能 ? 8 7 4 ?MODERN ONCOLOGY,Mar12008,VO I116,NO13

第二章 药物体内转运

第二章 药物体内转运 (一)药物肠吸收的研究方法和特点 (1)在体回肠灌流法:本法能避免胃内容物和消化道固有生理活动对结果的影响。 (2)肠外翻囊法:该方法可根据需要研究不同肠段的药物吸收或分泌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3)Caco-2(Cancer colon )细胞模型:优点:①可作为研究药物吸收的快速筛选工具;②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药物在小肠黏膜中的吸收、转运和代谢;③可以同时研究药物对黏膜的毒性;④由于Caco-2细胞来源于人,不存在种属的差异性;⑤重现性好。缺点:酶和转运蛋白的表达不完整,此外,来源、培养代数、培养时间对结果都有影响。 (4)整体动物实验法:灌胃,口服后与静注相比。 (二)常用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试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血浆蛋白结合率%100] [][][?+=PD D PD (1) 平衡透析法equilibrium dialysis 原理:平衡透析法是利用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透过半透膜,药物可以透过,将血浆蛋白置于一隔室内,平衡时两室游离药物浓度相等,可计算相应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平衡透析法注意事项 ①药物与膜发生结合。药物与膜结合程度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当结合程度高时,会给出不正确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应更换其他类型半透膜或改用其他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设立一对照组。 ②空白干扰。有时从膜中溶解一些成分会干扰药物的测定,尤其是用荧光法。因此在实验前应对膜进行处理,尽可能降低空白干扰。 ③Donnan 效应。由于膜两侧的电荷特性不同,往往出现Donnan 效应。可采用高浓度的缓冲液或加中性盐溶液,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效应。 ④当药物在水中不稳定或易被血浆中酶代谢时,不易用此法。 ⑤应防止蛋白质的破坏。 (6)膜完整性实验 优点:成本低,简单易行 缺点:费时,对不稳定的药物不合适,易被血浆中酶代谢的药不合适 (2) 超过滤法ultrafiltration 注意事项: (1) 根据药物分子量大小采用适当孔径的滤膜 (2) 注意滤膜的吸附问题 (3) 过滤速度要适当快且过滤量不宜多,以免打破药物和血浆蛋白的原有平衡 原理:与平衡透析法不同的是在血浆蛋白室一侧加压力或离心力,将游离药物快速通过滤膜进入另一隔室。而结合型药物仍留在半透膜上的隔室内。 优点:快速,只要有足够的滤液分析即可停止实验,可用于那些不稳定的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如采用微量超滤装置,生物样品量大大减少,故该方法可用于在体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与平衡透析法一样,要注意药物与滤膜的结合问题以及滤膜的孔径问题。 缺点:不同型号的滤过膜,超滤时间,不同压力 (三)血脑屏障的试验方法 在体法:快速颈内动脉注射技术、静脉注射给药后脑部取样技术、在位脑灌流技术、在位脑血管灌流/除去毛细血管技术、在体脑微透析技术 离体法:离体脑微血管片技术(脑的来源有人脑、猪脑、牛脑和大鼠脑。最常用的是新生牛脑。制备方法有离心法和过滤法。) 原代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EC )培养技术:通常用新生牛脑或10日龄的大鼠脑,获得血管内皮细胞后,根据需要进行细胞摄取试验和转运试验(正向转运和逆向转运)。 (四)何为多药耐药蛋白,有哪些类型和种类? 多药耐药(MDR )现象最早在肿瘤细胞中发现。对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长期用一种抗肿瘤药物处理后,该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也降低。细胞和药物接触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耐药性,如降低摄取、增加去毒功能、改变靶蛋白或增加外排。其原因之一是高度表达一类糖蛋白,促进药物外排降低细胞内药物蓄积。这类蛋白就叫多药耐药蛋白。

P-糖蛋白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P-糖蛋白与多药耐药的关系 田庆锷张慧李玛琳* 昆明医学院省天然药物药理重点实验室昆明 650031 摘要本文对P-糖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为抗多药耐药的研究提供参考P-糖蛋白, 多药耐药 中图分类号 A 文章编号 该肿瘤对未接触过的机制各异的多种抗肿瘤药也具有交叉耐药性的现象 靶点本身的量和质以及靶点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涉及到药物作用靶标如拓扑异构酶改变损伤修复增强细胞增殖速率变化这些机制常可同时存在且不同机制间常相互影响 旨在为抗肿瘤MDR的药物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定位于细胞膜 相对分子量为170 ku, 故又名P-170??ò?2?·???óDáù?????¤??oíò???o?ü??á?áo?óò?ü?ê?¤2àμ?μú6和第8跨膜区具有膜转运功能 1.2 P-gp的生理功能 P-gp在正常人体细胞内也可表达而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在真核生物中ABC 转运子(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具有运输 通道功能P-gp对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的吸收排泄均起关键性作用Sun J等也证实 肾对外源性物质的排泄等活动[5] ?úè?àà?ùòò×é?D而啮齿类由mdr-1P-gp是定位于染色体7q21上的mdr-1基因编码的产物 而mdr-2基因表达产物没有将亲脂类药排出胞外的功能Haus-Cohen M等[7]也证实可将细胞内不溶于水的毒性物质泵出胞外

2.2 P-gp与 MDR 经大量研究证实Bleiber G等[8]认为 但在治疗前mdr-1基因多态性并不影响细胞对药物的转运和病情的发展 mdr-1基因被诱导而扩增一般认为药泵功能当耐药细胞置于含抗癌药的体液中同时其ATP结合点连上ATP ê1??°??úμ?ò????¨?èê?????3?óú??μí???? Chen Bo等[11]研究发现 产生MDR ?ú???-?ˉá?oó2??é??ò?2????ˉμ?°×?a2?oíèé?ù°?μ??D???D·¢?? Yoshikawa M[4]与Marzolini C等[13]认为 P-gp是ABC转运子主要成分 此外]还发现 甚至食物和药物赋型剂也影响P-gp介导的MDR的药物分布和疗效 该发现为肿瘤耐药与凋亡耐受之间在分子水平建立了有机的联系P-gp可延迟凋亡级联反应 自由基并不抑制MDR 肿瘤细胞发生caspase非依赖型凋亡   3. P-gp多药耐药的药物逆转 逆转MDR的药物通常称为(chemosensitizer, CS) óDμ?ò?ê?ó?óúáù′2 3.1 破坏P-gp多药耐药机制 针对P-gp多药耐药机制逆转MDR ×?é?′?ààDTê???è?SB-T-1213 SB-T-1102等可明显减少其对P-gp的结合[14]?·°???A é3??ítDá(salvicine)在下调mdr-1基因和P-gp表达的同时还显示出其启动凋亡和解除凋亡抑制的双重作用[14]è?ò??úáù ′2ó|ó?μ?HMBA和新近发现的以SAHA为代表的部分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对MDR 肿瘤细胞显示出较强的非caspase依赖型凋亡诱导作用[14] (4)许多药物通过多条途径起作用如PKC 抑制剂金雀异黄素既可抑制P-gp 的药物外排功能同时又经caspase依赖和非依赖机制诱导凋亡[14] ò?ò???????D?oí1|?ü è?P-gp特异性抗体MRK16与环孢素联用在K562/ADM细胞能增强VCR和ADR 的抗癌作用 3.3 其他 采用人工合成或载体表达的反义核酸从而在转录或翻译水平特异地抑制mdr基因的表达将mdr基因引入骨髓造血祖代细胞

多药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与检测方法

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多药耐受性(MDR1)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所谓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由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的交叉耐药,既对广泛的结构和功能不相同的抗肿瘤药物产生的耐药,导致某些联合化疗方案失败。尽管各种新的化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不断地产生及应用,并在某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上取得成功,但在大多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却收获不大。临床上许多肿瘤在经历了最初有效的化疗后,又再复发,多发癌化疗者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化疗的耐受性。肿瘤耐药原因很多,目前公认最主要是多药耐药基因的过渡表达,克服此障碍,肿瘤化疗将取得决定性突破。 1 MDR的概念 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内在性耐药(intrinsic drug resistance)和获得性 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两类,既原发地存在于某些肿瘤中,称内在性 耐药;继发于化疗后,称获得性耐药。 根据耐药谱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 (multidrug resistance,MDR)。PDR只对诱导的原药产生耐药,而对其它药物不 产生交叉耐药。而MDR是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 不同的抗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内在性耐药的原因仍不清楚,而获得性耐药是由 于变异的耐药肿瘤细胞亚群过渡生长所致。内在性耐药与获得性耐药作为一种独 特的耐药现象是成功地治疗肿瘤的关键性难题,因而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和探 索的热点。 2 MDR的耐药机制 1970年 Biedler和Riehm首先描述了MDR表型:一种药物诱导产生的耐药 细胞株可用对其它多种化学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的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他们发现 对放线菌D耐药的细胞,同时也对多种抗肿瘤抗生素如柔红霉素等,以及结构与 作用机制迥异的植物碱类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等交叉耐药。1976年,Juliano等 最先在耐药的中国苍鼠卵巢细胞中发现一种新的与耐药程度呈数量关系的高分 子量的细胞膜糖蛋白,命名为P糖蛋白(p-glycopratain,p-gp)。因其分子量为 170kda,又名pgp170,认为此蛋白可降低细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而引起耐药。 后来又陆续研究发现在不同来源的多药耐药细胞中这种P糖蛋白的分子量范围 在130~180kda,主要集中在150~180kda,它由多药耐药基因MDR编码。近十几 年,国外已从耐药肿瘤细胞株中分离出耐药基因MDR 和它的表达P糖蛋白。1986 1 年chen等克隆了编码P糖蛋白的cDNA[2]。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资料

P-g p多药耐药性蛋白 转运体

P-gp多药耐药性蛋白转运体 摘要:P-糖蛋白(P-gp)是一种能量依赖性的转运蛋白,能将许多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逆向转运出细胞。P-糖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密切相关,是导致肿瘤失败的主要原因。P 糖蛋白的作用分子比较多,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调节P-糖蛋白,在临床上有重要的作用,逆转P-gp的耐药作用展现了解决肿瘤治疗耐药的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字:P-gp;多药耐药;肿瘤;药物;转运体 正文 P-糖蛋白(P-gp)是一种分子量170KD的跨膜糖蛋白(P170),它具有能量依赖性“药泵”功能,是能量依赖性转运蛋白,能将许多不同的化合物转出细胞外。P-糖蛋白是一个比较常见的保护细胞免受外来有害分子入侵的分子泵,它位于细胞膜上,不停的“搜查”着外来的疏水分子,就如同一个守护细胞的“保安”。P-gp既能与药物结合,又能与ATP结合,ATP供能,使细胞内药物泵出细胞外,减低了细胞内的药物浓度使细胞产生耐药性。P-gp在正常人体血液,脑脊液中有少量表达,在心脏、睾丸、胎盘、肾上腺皮质、部分免疫细胞、脉络丛上皮细胞、膀胱上皮细胞均发现有P-gp的分布。P-gp以能量依赖性的方式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减少药物转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细胞内蓄积药物减少。此外,还可使细胞内药物再分布而进一步减少作用靶点部位的药物浓度。有研究指出,P-gp可能通过一些信号通路参与了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如阻断P13K/AKT信号通路可增强人结肠癌耐药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抑制p-Akt和p-13k的磷酸化表达水平,可以逆转P-gp介导的结肠癌多药耐药。也有研究发现,P糖蛋白广泛存在于正常的组织和器官,参与药物和内外毒素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行使解读和防御保护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移植P糖蛋白基因有效的降低经济鱼类、虾类等水产品和经济作物中有毒污染的积累,对保护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 肿瘤的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是肿瘤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导致机体多种恶性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P-gp是肿瘤多药耐药的标志物。产生肿瘤多药耐药的原因很多,如通过细胞膜泵将药物泵出细胞外,对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对药物作用靶点的分子修复作用,对细胞内积聚的药物的重新分配,一些生物化疗方面的改变等。MDR是指肿瘤细胞不仅可以对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产生耐药而且对未接触过的结构不同作用机制各异的其他抗肿瘤药物也可产生交叉耐药,P-gp是MDR1基因编码的一种能量依赖性药物排除泵与抗癌多药耐药表型及临床化疗效果密切相关它是一系列复杂的疏水化合物底物的转运者。可介导植物碱类紫杉醇等抗癌药物的耐药。众多研究结果证实,P-gp是多药耐药机制的标志由它介导的耐药途径称为经典的耐药途径。肿瘤细胞通过ATP介导的转运蛋白将化疗药物泵出细胞外,这是目前公认的MDR最主要的机制。产生耐药有两种机制:第一,对第一次化疗产生的耐药天然性耐药;第二,在化疗过程中产生耐药的获得性耐药。化疗前MDR 高表达的肿瘤,其化疗作用往往不理想,化疗前MDR低表达的肿瘤,对化疗有较好的效

转运蛋白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转运蛋白在药物吸收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涉及到跨莫转运问题。药物的主要跨莫转运方式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一些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脂溶性好的药物可以直接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血液。然而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水溶性或离子型药物则必须借助专属的转运蛋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人体。通过对人体内的转运蛋白的研究和利用,可以提高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增强药效。这对药物的研发和应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小肽转运蛋白 细胞膜的基本构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只允许一些小分子或脂溶性分子自由通过。区别于物理扩散,细胞和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流是受细胞控制的。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控制细胞内、外物质交流,对转运底物具有特异性识别,可以耗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的发展,人们对存在于器官和组织中的转运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其转运方式的不同,可将目前已发现的转运蛋白分为两类:。一类转运体可转运底物进入细胞,增加细胞内底物浓度,称之为小肽转运蛋白或寡肽转运蛋白(peptide transport,PEPT)。例如:有机阴离子多肽转运体(organic anion-transporting polypeptide tide,OATP),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OCT)),寡肽转运体(oligopeptide transporter,PEPT)等。另一类转运体是通过直接降解ATP提供能量,促使蛋白构象转换、逆浓度梯度转运有机离子和小分子。人们称之为ABC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例如: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药物可以通过转运蛋白进入体循环,到达靶点。这对药物在的吸收以及提高生物利用度有着重要意义。 1ABC转运蛋白(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 protein) 1.1ABC转运蛋白的结构 ABC转运蛋白家族是一大类跨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与其结合的底物转出质膜。 ABC转运蛋白的核心结构通常由4个结构域组成,包括2个高度疏水的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D)和2个核昔酸结合域(nucleotide一binding domian,NBD)[1]。每一跨膜结构域一般由6个a螺旋构成,也存在由10个、17个、19个a螺旋组成的跨膜结构域。它们形成一个跨膜通道以实现底物分子的跨膜运输,同时还参与底物的识别过程。研究表明MSD由6对跨膜的α-螺旋组成, 且相互平行排列;而NBD是由高度保守的Walker A﹑ABC特异位点和Walker B组成。人ABC转运蛋白各亚家族成员均有其结构特点,ABCA和ABCC亚家族成员均为全转运子;ABCD﹑ABCG和ABCH亚家族都是半转运子;ABCB亚家族中不仅有全转运子也有半转运子;而ABCE和ABCF亚家族成员只有2个NBD,

多药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与检测方法

多药耐药基因的临床意义与检测方法1MDR概念 肿瘤细胞耐药性可分为内在性耐药(intrinsic drug resistance)和获得性 耐药(acquired drug resistance)两类,既原发地存在于某些肿瘤中,称内在性耐药;继发于化疗后,称获得性耐药。 根据耐药谱可分为原药耐药(primary drug resistance,PDR)和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PDR只对诱导原药产生耐药,而对其它药物不产生交叉耐药。而MDR是一种药物诱发,而同时对其它多种结构和作用机制完全不同抗癌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内在性耐药原因仍不清楚,而获得性耐药是由于变异耐药肿瘤细胞亚群过渡生长所致。内在性耐药与获得性耐药作为一种独特耐药现象是成功地治疗肿瘤关键性难题,因而成为近几年国内外研究和探索热点。 2MDR耐药机制 1970年Biedler和Riehm首先描述了MDR表型:一种药物诱导产生耐药细胞株可用对其它多种化学结构和功能完全不同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他们发现对放线菌D耐药细胞,同时也对多种抗肿瘤抗生素如柔红霉素等,以及结构与作用机制迥异植物碱类抗肿瘤药如长春新碱等交叉耐药。1976年,Juliano等最先在耐药中国苍鼠卵巢细胞中发现一种新与耐药程度呈数量关系高分子量细胞膜糖蛋白,命名为P糖蛋白(p-glycopratain,p-gp)。因其分子量为170kda,又名pgp170,认为此蛋白可降低细胞膜对药物通透性而引起耐药。后来又陆续研究发现在不同来源多药耐药细胞中这种P糖蛋白分子量范围在130~180kda,主要集中在150~180kda,它由多药耐药基因MDR编码。近十几年,国外已从耐药肿瘤细胞株中分离出耐药基因MDR1和它表达P糖蛋白。1986年chen等克隆了编码P糖蛋白cDNA[2]。 2.1MDR基因家族 在哺乳动物,MDR基因是一较小相对保守基因家族。在人类基因组中,它含有两个基因MDR1和MDR2,在啮齿类由三个基因组成:MDR1,MD R2,MDR3。 2.2MDR基因

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策略

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策略 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是由多因素、多环节介导的,它的机制包括:ABC转运子超家族成员的异常增多;信号传导通路异常;靶酶质和量的改变;药物的活化障碍;耐药基因的异常表达;修复能力增强等。MDR是肿瘤化疗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逆转策略的进展作一全面的综述。 标签:肿瘤;多药耐药;机制;逆转策略 肿瘤细胞在首次或再次接受化疗时,对某种化疗药物产生耐药,且对其他非同类型、结构不同、作用机制相异的药物也耐药的广谱耐药现象即为肿瘤多药耐药。本文就肿瘤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及逆转策略的进展作一全面的综述,整体分析着力于从一条多靶点、高特异性、高效应、毒副作用小的逆转途径。 1 P-糖蛋白(P-gp)介导的MDR及其逆转策略 1.1产生机制P-gp是利用ATP水解释放能量主动将疏水亲脂性的化疗药物转运至胞膜外的药物输出泵,由mdr-1基因编码的,其引起MDR的机制是:导致胞内药物未能达到最小有效浓度而产生MDR。它还抑制Caspase激活,产生凋亡耐受型MDR。相关的耐药蛋白还包括:多发耐药相关蛋白(MR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肺耐药相关蛋白(LRP)。 1.2逆转策略上述ABC转运蛋白家族成员,P-糖蛋白介导的机制最常见,关于P-g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有:①与抗肿瘤药物竞争作用于P-gp上的结合位点; ②竞争性作用于P-gp上ATP结合区,阻断ATP水解;③与P-gp上外排功能的变构区域结合,阻断其外排底物。最初的第一代P-gp的逆转剂由于无特异性作用靶点、使用剂量大、毒副作用大等,未能得到广泛使用;第二代逆转剂虽克服了第一代逆转剂的缺陷,但当其与部分抗肿瘤药物合用时,干扰了化疗药物的代谢,增加了化疗毒副反应;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第三代逆转剂中Tariquidar最为值得关注,它在低浓度范围内即能逆转MDR,且不影响抗肿瘤药物的代谢,非竞争性、高亲和力与P-pg结合,抑制作用明显超过第一和第二代MDR逆转剂。例如:Pellicani等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只保留苯甲酰苯胺骨架结构的化合物,因苯甲酰苯胺骨架结构存在于大多第3代P-gp抑制剂或MRP1抑制剂中,最终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合成的化合物都具有较好的P-gp抑制活性。Mandal等应用基因定向突变等技术发现,P-gp上TM11中的Met948以及TM12中的Phe983、Val988、Met986和Ala990等氨基酸残基为cis-Z)flupentixol的作用位点,小分子cis-Zflupentixol可使P-gp变构,阻止底物的释放,抑制P-gp对化疗药物的外排功能。 2 caveolin-1与肿瘤的MDR Caveolae是胞膜上脂筏表面穴样陷,caveolin-1为骨架分子,与caveolae参与多种细胞过程,caveolin-1在多个MDR的肿瘤细胞系高表达,其原因可能是:

多药耐药

【前沿】基因缺陷动物模型促进药物跨膜转运研究 药物膜转运蛋白是存在于细胞膜上的在药物吸收、分布、排泄中起重要作用 的一类蛋白,利用膜转运蛋白的性质来增加药物吸收、改变药物分布或排泄性质, 可达到增加药物疗效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目的。基因缺陷动物模型是研究 膜转运蛋白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分为先天遗传性基因缺陷模型和基因敲除模型。 其中,基因敲除技术是19世纪80年代后半期应用DNA同源重组原理和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 未知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去除,或用其他顺序相近的基因 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近年来,利用基因缺陷 动物模型研究膜转运蛋白取得了快速的进展。 ■mdr1a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P糖蛋白(P-gp)是ATP能量依赖性的药物外排转运体,有关P-gp在多药耐 药性方面的作用研究已进行了多年,其中大多数实验成果归功于对P-gp基因敲除 小鼠模型mdr1a(-/-)的利用。目前已发现的人类P-gp基因有两个成员,即MDR1和MDR2;在啮齿类有3个成员,即mdr1a、mdr1b和mdr2。研究表明,MDR1、mdr1a和mdr1b基因参与多药耐药。P-gp一旦与药物结合,则通过ATP提供的能量,将药物 从胞内泵出,使药物在胞浆内的浓度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药物作用减弱或消失, 是许多抗癌药物出现耐药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深入研究P-gp的功能和对药物转运的影响,荷兰肿瘤研究所的Schinkel 等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mdr1a(类似人的MDR1)基因缺失小鼠,称mdr1a(-/-)小鼠。mdr1a(-/-)小鼠没有明显的生理缺陷,并可繁殖。mdr1a(-/-)小鼠在肠道不表达 P-gp功能,此种小鼠不用P-gp抑制剂时,若药物有转运,就可肯定此药物为非P- gp转运。此模型可以真实反映药物跨膜的被动吸收,在与野生型动物实验对比时 又能快速定位P-gp蛋白。 该模型已用于研究P-gp的作用及其在小鼠全肠中的表达部位,并尝试性地用 于寻找P-gp是否对外源性物质的肠上皮被动转运有决定性作用。在mdr1a(+/+)小 鼠中,紫杉醇从黏膜层向基底层转运时,转运很少且各肠段差异不大。而在mdr1 a(-/-)小鼠中,其吸收有很大提高,差异变大,结肠末端的吸收比在野生型鼠中 高出5倍,远端空肠和近端回肠高出两倍。比较紫杉醇在两种鼠中的外排情况, 野生型鼠显示出其在各肠段分泌的显著变化,分泌最多的是回肠和结肠远端,最 少的是空肠和结肠近端。相反,从基底层向黏膜层转运时,在mdr1a(-/-)小鼠中 紫杉醇的分泌被完全抑制。由此表明,P-gp在肠中是紫杉醇惟一的外排调节蛋白, 敲除P-gp基因可以显著显示此药物的被动转运有部位依赖性。 ■Mdr2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实验证明,抑制胆管糖蛋白转运体可以引起家族性胆汁郁积症。MDR3基因突 变可以诱导3-型家族胆汁郁积症。小鼠中mdr2基因突变就类似于人类的MDR3缺陷症。破坏mdr2基因和用CsA(环孢素A)抑制糖蛋白转运体都可以导致小鼠胆汁郁 积症,其表现为胆汁流量减小,胆汁和胆脂质分泌减少。但CsA不会明显增加mdr 2基因敲除小鼠的胆汁郁积症状。牛黄胆酸可以减少mdr2基因敲除小鼠和用CsA抑 制糖蛋白转运体的小鼠的胆汁郁积症状。 ■Mrp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Mrp1蛋白与P-gp同为ATP结合的盒式膜转运蛋白家族成员。Mrp1主要的生物学 功能包括1)保护机体免受环境中存在的氧化态重金属阴离子的伤害。Braman等 研究表明,小鼠Mrp1(-/-)细胞株较正常小鼠Mrp1(+/+)对氧化态重金属阴离子的

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水平。用纯化的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再与HRP标记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浓度。 试剂盒组成: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一,药物的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药物借助细胞膜两侧存在的药物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 (1)简单扩散:脂溶扩散,药物通过溶于脂质膜而被扩散;水溶扩散:分子量小、分子直径小于膜孔的物质借助膜两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带到低压一侧的过程。 影响因素:膜两侧浓度差,药物的脂溶性,药物的解离度,药物所在环境的PH。 (2)易化扩散:顺浓度差、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或通道介导,存在饱和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主动转运:药物从低浓度一侧跨膜向高浓度一侧的转运,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转运有饱和、竞争性抑制现象。 (1)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分解成ADP释放出的游离自由能来转运物质。 (2)继发性主动转运:不直接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而是与原发性主动转运中的转运离子相耦合,间接利用细胞内代谢产生的能量来进行转运。包括协同转运和交换转运。 膜动转运:胞饮:通过生物膜的内陷形成小胞吞噬而进入细胞内。胞吐:某些液态大分子通过胞裂外排或出胞,从胞内转运到胞外。 药物转运体 摄取性转运体:促进药物向细胞内转运,促进吸收 外排性转运体:将药物从细胞内排出,限制药物的吸收。 二,药物的吸收及给药途径 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影响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1、药物性质: (1)脂溶性:脂溶性药物可溶于生物膜的类脂质中而扩散,故较易被吸收;

(2)分子量:分子量大(大于100-200Da)的水溶性药物不易被吸收,分 子量小的水溶性药物易被吸收。 (3)解离度:非解离型易被吸收,解离型药物不易被吸收。 2、给药途径:吸收速度:气雾吸入>舌下给药>肌内注射>口服>直肠给药>皮肤给药。 1)口服给药:是最安全、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影响因素: A.药物的理化性质(脂溶性、解离度、分子量等)、剂型(药物粒径大小,赋型剂种类等)、等。 B.机体:(1)胃肠内PH,胃内容物的PH值为0.9—1.5,肠内容物的PH值为 4.8-8.2,胃肠PH决定胃肠道中非解离型的药量。(2)胃排空速度及肠蠕动:胃排空速度快,有利于药物在小肠吸收。胃排空速度慢,有利于主要在胃中吸收的弱酸性药物的吸收。肠蠕动增加能促进固体制剂的崩解与溶解,使溶解的药物与肠粘膜接触,使药物吸收增加。但是肠蠕动又会使一些溶解度小的药物在肠内停留时间缩短,使药物吸收减少。(3)胃肠内食物对不同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影响不同。事物能延缓利福平、异烟肼、左旋多巴等的吸收;纤维与地高辛结合,使其吸收减慢,食物能促进呋喃妥因克拉霉素的吸收。(4)首过效应: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的酶代谢,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的现象。 2)舌下给药:舌下血流丰富,吸收较快,可避免首过效应,但舌下吸收面积小,吸收有限。 3)直肠给药:吸收面积不大,但血流量丰富,药物容易吸收。防止药物对上消化道的刺激,部分药物可避开肝脏的首过效应,提高生物利用度。 4)皮肤给药:脂溶性较大的药物易通过角质层,易吸收。当角质层受损时,药物通透性显著增加。 5)气雾给药:在肺上皮细胞或者气管粘膜吸收,药物吸收快,避免肝肠分解。但药物的剂量难以控制。 6)肌内注射:水溶性药物注入肌内后,迅速吸收,吸收速率取决于注射部位血流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