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枳壳资源及其药材性状评价研究

浙江枳壳资源及其药材性状评价研究
浙江枳壳资源及其药材性状评价研究

浙江枳壳资源及其药材性状评价研究

浙江枳壳原植物,有多种。主产地为温州,习称“温枳壳”,产量占浙江省第一位。中药枳壳为常用药材,历版《药典》均有记载,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inn.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1]。枳壳类药材外部形态极为相似,民间常常混用。作者对省内的枳壳资源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结果,现总结如下,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本文作者利用能开展全省野外考察的机会,历时多年,通过实地考察,对浙江枳壳资源及药材现状进行了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记载、调查编目、传统医药文化研究(对浙江传统用药种类、习惯、方法、药源保护与实践以及传统医药在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浙江枳壳地理分布及气候特点

枳壳依产地分为川枳壳、湘枳壳、江枳壳、苏枳壳、温枳壳五类[2]。其中温枳壳是浙江枳壳的主流产品。集中分布于瓯(温州)、婺(金华)、台(台州)三地。位于北纬27°50′~29°10′,东经118°40′~121°30′。根据中国植被区划和浙江植被分区,该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中亚热带常绿林地带;分别归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部亚地带,浙中丘陵河丘小区和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部亚地带。后者由于括苍山脉位于其北端,阻档了南下寒流,气候终年温暖,又近海洋,受东海气温调节,年温差较省内其它地区小,低温持续时间短,仅1周;霜期比西南山地少10d以上,雪期也少,每年虽有降雪,但无积雪现象,地面温度也较高,为柑桔类(枳壳)植物越冬提供了条件。

2.2 浙江枳壳基原

根据实地考察,浙江枳壳原植物,除有酸橙Citrus aurantium Linn.外,还有朱栾C.aurantium Linn.‘Zhuluan’、塘橙C.aurantium

Linn.‘Tongcheng’、雪里黄C.aurantium Linn.‘Xuelihuang’、代代

C.aurantium Linn.‘Daidai’、香圆C.wilsonii Tanaka。产地见表。表1 6种枳壳资源产地分布(略)

2.3 浙江枳壳药材性状

药材性状特征与质量存在相关性,长期以来,被人们广为应用。对于枳壳,古本草认为,“七月、八月采者为实,九月、十月采者为壳,今医家以皮厚而小者为枳实,完大者为枳壳,皆以翻肚如盆口状,陈久者为胜”。与药材

行业中判断枳壳质量优劣的观点是一致的。6种枳壳性状特征,见表2[3]。表2 6种枳壳药材性状特征比较(略)

名称性状特征酸橙枳壳果柄痕陷于果皮,维管束点排成同心环状,明显。果肉白色;剖面厚实而向外微翻,质地细致。朱栾枳壳果柄痕陷于果皮,维管束点排成同心环状,明显。果肉灰白色;剖面厚实而鼓起。塘橙枳壳果柄痕凸出于果皮,四周有放射状皱纹,维管束点,不明显;果肉黄白色;剖面厚实性差。果皮表面粗糙。雪里黄枳壳果柄痕凸出于果皮,四周无放射状皱纹,维管束点,不明显;果肉黄白色;剖面厚实性差。果皮表面不粗糙。外表面锈棕色、浅棕色或棕色;果肉较薄,宽5mm或更少,部面平坦或稍鼓起;上半果瓣钝头广锥形,有时在近果柄痕1/3处收缩;囊瓣8~10。代代枳壳果柄痕凸出于果皮,四周无放射状皱纹,维管束点,不明显;果肉黄白色;剖面厚实性差。果皮表面不粗糙。外表绿褐色,果肉厚实,宽6mm以上;剖面稍鼓起。香圆枳壳果柄痕凸出于果皮,四周无放射状皱,维管束点,不明显;果肉黄白色;剖面厚实性差。果皮表面不粗糙纹。外表面锈棕色、浅棕色或棕色;果肉较薄,宽5mm或更少,部面平坦或稍鼓起;上半果瓣扁圆锥形,不具收缩,囊瓣9~12。

3 讨论

3.1 浙江枳壳主要产品及其采收

根据实地调查。浙江枳壳主要以朱栾枳壳为主,其原植物为朱栾

C.aurantium Linn.‘Zhuluan’。主产地为温州,习称“温枳壳”。从访谈中,原居民认为该产品在当地已有200余年历史。从产地收购情况来看,温州产区枳壳,产量占浙江省第一位,若加上温州相邻的几个县(均为朱栾)可占浙产枳壳的80%,除供应本地外,还供本省其它地区。可见原植物为朱栾的温枳壳是浙产枳壳的主流。对其产季及产况,根据枳壳原植物品种及产地的不同,药材产季略有差异。

3.2 浙江枳壳商品等级及产量

通常情况下,适时采收后,干燥的枳壳,称为“青皮枳壳”,为一级商品。若采收失时,即大暑后,或加工方法失当,如大量鲜品摊晒时,不易做到完全仰转,成品皮薄囊大或皮色泛黄,称为“黄皮枳壳”,降为商品二级。此外,枳壳采收季节,浙南恰逢多雨时节,须炭火烘烤。对采收过时或堆积变质的产品,壳薄囊大,甚至瓣散黑心,不可再供药用。

对于浙产枳壳产量,除温州产区,因有传统生产经验,较为稳定外,其它产区,如金华、台州产区,产量变化往往很大。

浙江地区适合种植什么中药材

浙江地区适合种植什么中 药材

1、杭白菊—嘉兴桐乡 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其所产杭白菊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9/10,还畅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国,是我国传统出口名特产品。白菊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桐乡地区的特产。杭菊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杭白菊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有很高药用价值和延年益寿的功效,《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李时珍《本草纲目》道: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还记载一段神话:“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可见杭白菊的功效。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的作用。 2、浙贝母—金华磐安 浙贝母,别名贝母、浙贝,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鳞茎入药。入药有润肺除烦、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等作用,主治外感咳嗽、吐血、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据传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由象山农民从野生转入家种,故称“象贝母”。300年前由象山传入鄞县樟村一带种植,因收益甚高,面积逐年扩大。 3、温郁金—温州瑞安 温郁金是姜科植物,呈卵形、长卵形或纺锤形。主要生长于向阳

的湿润田园或水沟边,主产于浙江瑞安。具有抗癌的作用。 4、浙玄参—金华武义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5、元胡(延胡索)—磐安、东阳 延胡索,又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等。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球形,花瓣紫红色;蒴果圆柱形,两端渐狭。块茎为著名的常用中药,含20多种生物碱,用于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跌打损伤等。主要产于浙江和江苏。其块茎含紫堇碱、原阿片碱等多种生物碱,经制成粉剂或醋制流浸膏等,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 6、浙白芍—金华东阳 浙白芍又称杭白芍,以质坚味香地道药材而闻名。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由于七十年代(1969-1976年)全国白芍的严重产大于销积累了近10万吨的库存,导致三十一年来白芍供

麸炒枳壳有什么功效作用

麸炒枳壳有什么功效作用 麸炒枳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药材,是把枳壳通过加工的方式得到的一种具有治疗作用的中药,有很好的理气宽中的作用,在调节气血不和方面的效果比较明显,另外还有治疗胸肋胀痛,预防子宫脱垂的功效,把枳壳放入酒当中来漱口,还有治疗牙疼的作用。 ★1、麸炒枳壳能理气宽中 麸炒枳壳最大的功效就是理气宽中,当人们出现气血不和,有中气下陷以及脾胃不和时,都能用麸炒枳壳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与中药桔梗一起搭配使用,会让它的药用功效得到更好的发挥。

★2、麸炒枳壳能治胸胁胀痛 中药麸炒枳壳不但能理气还能止痛,它对人类的胸肋胀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治疗时可以单独煎服麸炒枳壳,也可以把麸炒枳壳与桂枝和姜以及枣等中药材一起搭配使用,能让它的止痛功效更加出色。

★3、麸炒枳壳能治女性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是女性的常见病,它可以用中药麸炒枳壳进行治疗,治疗时可以把麸炒枳壳与茺蔚子各取十五克,在加清水煎制,然后浓缩药液加糖调味,调匀以后服用,每天服用一次,连用一个月,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子宫脱垂患者能完全康复。 ★ 4、枳壳治五积六聚

不拘男妇老幼,但是气积,并皆治之:枳壳三斤,去穰,每个入巴豆仁一个。合定扎煮,慢火水煮一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冷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5、枳壳治小儿软疖: 次枳壳一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 3、枳壳治伤寒呃噫:枳壳25克(去穰,麸炒黄),木香5克。上细末。每服5克,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术语 中药材经验鉴别术语形象地概括了中药材性状鉴别特点。具有这些特征的药材,一般为正品、真品;而伪品或混淆品则不具备这些特征。 1.一包针:药材千年健根茎的折断面,呈纤维束样外露,形似一包针。 2.大理石纹:某些药材的横断面,具有大理石样的纹理,如槟榔。 3.马牙芦:野山参的芦头上部,芦碗渐疏而大,边缘齐楞,凹下较紧,形如马牙齿状。 4.马头蛇尾瓦楞身:海马头似马头,身体似瓦楞状,尾部似蛇尾。 5.马尾状:白薇根茎下部两侧簇生多数细长的根,形似马的尾巴。 6.马尿气:天麻经水蒸煮时散发的特异气味,味似马尿的臭气。 7.小算盘珠:平贝母的鳞茎呈扁平圆球形,顶平开口见心,底部内陷,形如小算盘珠子。 8.三节芦:野山参芦头的上部为“马牙芦”,中部为“堆花芦”,下部为“圆芦”。 9.车轮纹:药材横切面有较稀疏的放射状结构,呈车轮状纹理,相间排列,如防己。 10.无影纹:羚羊角尖部光润如玉,对光透视可见中心部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无裂。 11.云锦花纹:何首乌的横切面有云朵状花纹。 12.云头鹤茎:某些药材的根茎下部两侧膨大形似如意头,向上渐细如仙鹤的脖子,如白术。 13.凤眼:豹骨的肱骨下端内侧有一狭长形透孔。 14.水波纹:羚羊角外形有10~20个隆起的波状轮环纹。 15.方胜纹:蕲蛇的背部有纵向排列的24个呈“V”形灰白色的花纹。 16.乌鸦头:某些药材的根形似乌鸦的头部,习称“乌鸦头”,如川乌、草乌。 17.乌金衣:牛黄表皮附着的黑色光亮薄膜,形似乌金色。 18.乌云盖顶:羚羊角角尖部分多为黑棕色的盖顶。 19.长嘴:老鹳草的宿存花柱长2~4cm,由下往上卷,形似鹳喙。 20.石榴嘴:山楂的顶端有凸起的残留宿萼,中央凹陷,形似石榴宿萼。 21.皮松肉紧:黄芪的横切面皮部疏松,木部较结实。 22.玉带腰箍:毛慈菇的假球茎中部2~3个稍突起的节环,形似腰间玉带一样。 23.龙头凤尾:药材茎下部留有根须称龙头,茎上端留有半块叶片或叶柄,两者合称“龙头凤尾”,如霍山石斛。 24.白颈:广地龙腹部前端有一条浅色环带(生殖环带)。 25.合把:羚羊角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 26.芝麻点:天麻表面的退化须根痕,呈断续排列成环的小点。 27.过桥:黄连根茎有一段较细长,其中部分节间光滑如杆。 28.当门子:指麝香香囊中心黑色,有光泽的豆状颗粒。 29.朱砂点:药材横切面上棕红色芝麻点,色如朱砂,如苍术。 30.血丝:羚羊角角尖内部的红色斑纹。 31.同心环:某些药材横断面上的异形维管,排列成数层同心性圆形的环圈纹,如川牛膝。 32.观音坐莲:松贝平放时能端正稳坐,形似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33.观音合掌:青贝外层的两瓣鳞叶,大小相近,相对抱合。 34.吐丝:菟丝子水煮后,种皮裂开,伸出黄白色卷旋状的胚,形似春蚕吐丝。 35.吐脂起霜:某些药材干燥后在表面析出的白色物,如苍术。 36.扫帚头:根类药材顶端纤维状毛,形似扫帚头状,如南柴胡等。 37.红小辫:天麻根茎上端的一段红棕色的干枯芽茎。 38.吸盘:动物类药材的吸附器官,多为中间凹陷的圆盘状,如水蛭、蛤蚧等。 39.芦头:根类药材顶端有盘节状短根茎,如桔梗。 40.芦碗:芦头上的半圆形或圆形的碗状茎痕,如人参。 41.连三朵:某些花类药材的花序常2~3朵连生,如款冬花。 42.纱纸皮:熊胆的胆囊皮用手撕之,可分层撕成细丝状,形如纱纸。 43.连珠状:某些根类药材形似串连起来的珠子样,如巴戟天。 44.连珠斑:蕲蛇腹部黑色类圆形斑纹,象连起来的珠子,亦称“念珠斑”。 45.肚脐眼:天麻根茎一端的圆形凹陷疤痕。

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招商推介书 项目方: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地址: 电子邮箱: 二〇一五年六月

目录 1. 项目简介 (1) 2. 项目背景 (2) 2.1行业现状 (2) 2.2产业政策 (2) 2.3必要性和重要性 (4) 3. 项目优势 (5) 4. 市场前景 (7) 5. 建设内容 (8) 6. 财务分析 (9) 6.1 经济效益分析 (10) 6.2 财务评价 (12) 6.2.1 盈利能力评价 (12) 6.2.2 清偿能力评价 (13) 6.2.3 风险评价 (13) 7. 投资环境 (14) 7.1 区位 (14) 7.2 交通 (14) 7.3 气候 (14) 7.4 生产要素 (15) 7.5 息烽县概况 (15) 7.6 政务环境 (16) 8. 风险评估 (17) 9. 总论 (18) 10. 附表 (18)

息烽县中药材种植基地项目 1. 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息烽县中草材种植基地项目 行业类别:新医药 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选址:息烽县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 项目占地:3万亩 投资总额:21603.83万元 合作方式:独资 息烽县生态环境好,森林覆盖率高,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理想之地。 本项目将依托息烽县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在石硐镇、永靖镇、鹿窝乡等地建设3万亩中草药基地,为息烽县医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原材料资源。 拟对中草药行业种植企业及相关实力企业进行重点招商。

2. 项目背景 2.1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医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左右。“十二五”期间,医药行业年产值平均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长15.5%,在所有行业中增长迅速。医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贵州依托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不断加大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中药材种植面积及规模增长迅速。2014年,全省中药材种植和保护抚育面积达到458.84万亩,跃居全国第三位。产量和产值同步提升,产量达165.05万吨,实现产值161.67亿元。贵州中药材基地建设不仅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而且也提升了中药材标准化种植水平。 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从解决温饱问题逐渐转向生活质量的经营。绿色无公害药材这一概念,被越来越多的民众所重视,利用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的辨证思想已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社会需求不断扩大。因此,中医药产业将会成为未来最有潜力的发展趋势之一。 2.2产业政策 在促进贵州发展,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壮大特色产业、发展民族医药等方面,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众多相关的支持政策。

中药鉴定学试卷及答案(1)

中药鉴定学试卷(1)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中药鉴定学: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它是在继承中医药学遗产和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研究和探讨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质量标准及寻找新药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2.性状鉴定: 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3.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鳞叶2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 4. 鹦哥嘴:天麻顶端具有红棕色干枯芽胞,习称鹦哥嘴或红小辫。 5. 挂甲:牛黄加水调和,涂于指甲上,将指甲染成淡黄色,习称挂甲。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1.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A) A.神农本草经B.新修本草C.证类本草D.本草纲目E.植物名实图考 2.样品检定时,平均样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用的(B) A.2倍数 B.3倍数 C.4倍数 D.5倍数 E.6倍数 3.一般宜在春末夏初采收的中药是(D) A.根及根茎类中药 B.全草类中药 C.果实种子类中药 D.皮类中药 4.根头部有“狮子盘头”之称的药材是(B) A. 太子参 B. 党参 C. 明党参 D. 南沙参 E. 北沙参 5.皮类中药粉末镜检不应有(D) A. 石细胞 B. 结晶 C. 纤维 D. 导管 E. 油室碎片 得分评卷人

6. 大黄根茎横切面具有(A) A.星点 B.云锦状花纹 C.朱砂点 D.车轮纹 7.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8.番泻叶和大黄粉末遇碱试液显(B) A.蓝色 B.红色 C.绿色 D.紫色 E.黄色 9.小茴香果实的分泌组织为(B)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10.条痕为红色至褐红色的矿物类中药是(C) A. 磁石 B. 自然铜 C. 朱砂 D. 雄黄 (二)多选题 1.中药鉴定的依据是:(ABC) A.《中国药典》 B.《卫生部药品标准》 C.地方药品标准 D.中药志 E.中药鉴定学 2.在产后加工过程中需要“发汗”的药材有(AB): A. 厚朴 B.杜仲 C. 延胡索 D.丹皮 E.人参 3.下列具有分枝状石细胞的药材是(BD) A.黄连 B.厚朴 C.黄柏 D.五味子E黄芪 4.“四大怀药”是指(BCDE) A. 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 菊花 E.牛膝 F. 当归 5.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的药材是(ABE) A.黄芩 B.丹参 C.泽兰 D.佩兰 E.茺蔚子 6.用水提取后,取提取液置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可产生持久性泡沫的药材为(ABCE): A.人参B.三七C.桔梗D.苦参E.柴胡 7.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 A.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8.何首乌具有以下哪些显微特征和化学成分(ABD) A.含蒽醌类衍生物 B.块根有异常维管束 C.根茎有异常维管束

中药材性状鉴别

中药材性状鉴别 当归:1、用药部位:根。 2、性状: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分 归头、归身、归尾。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3、功能:补血活血。

黄芪:1、用药部位:根。 2、性状: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纵皱纹或纵。质硬而韧, 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显“菊花心”。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3、功能:补气固表。

大枣: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类呈椭圆形或球形,表面暗红色,略带光泽。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 薄,中果皮棕黄色或淡褐色,肉质,柔软,富糖性而油润。果核纺锤形,两端锐尖,质坚硬。气微香,味甜。 3、功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麦芽:1、用药部位:果实。 2、性状:呈梭形,表面淡黄色,基部胚根处生出幼芽及须根。质硬,断面白色,粉性。 无臭,味微甘。 3、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

2、性状:温郁金呈长圆形或卵圆形,稍扁,有的微弯曲,两端渐尖。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纵纹隆起处色较浅。质坚实,断面灰棕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气微香,味微苦。 3、功能:行气化瘀,清心解郁。,

2、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形似鸡头,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 3、功能:补气养阴。

中药鉴定学试卷3

中药鉴定学试卷(3)参考答案 二、选择题 1.中药质量标准中“鉴别”验的主要目的是A A.确认中药的真伪 B. 测定中药主成分的含量 C.评价中药的安全性 D. 鉴定中药的优劣 2.药材产地加工通常使用的“低温干燥”的温度是:( B) A、50℃以下 B、60℃以下 C、70℃以下 D、80℃以下 E、以上 都不是 3.取粉末少量,加95%乙醇1-2滴,片刻后加30%硝酸1滴,放置片刻后镜检,有黄色针状或针簇状结晶,加热结晶显红色并消失的生药是(B) A. 大黄 B. 黄连 C. 黄芩 D.黄芪 4.下列药材具有车轮纹的有(D) A.商陆 B.牛膝 C.何首乌 D.粉防己 E.山豆根 5.组织中具有晶鞘纤维的药材是(B) A.人参 B.甘草 C.黄连 D.黄芪 6.某贝母商品,呈长圆锥形,表面黄白色,稍粗糙,常有黄棕色斑块;外层两瓣鳞片大小相近,顶端开口。可初步判断为(C) A.松贝 B.珠贝 C.炉贝 D.青贝 E. 平贝 7.黄芩横切面镜检,老根中央可见(A) A. 栓化细胞环 B. 石细胞环 C. 纤维束 D. 环髓纤维 8.下列药材原植物不相同的是(D) A.红花和白平子 B.益母草和茺蔚子 C.枸杞子和地骨皮 D.何首乌和天仙藤 9.气清香,入口无清凉感的药材是(B) A.天然牛黄 B.人工牛黄 C.冰片 D.薄荷 10.厚朴和肉桂的分泌组织为(A) A.油细胞 B.油管 C.油室 D.树脂道 E.蜜腺 (二)多选题 1.属于山东道地药材的有(AE) A.金银花 B.山药 C.地黄 D.当归 E.北沙参 2.具异型维管束的药材有(BCE) A.大血藤 B.何首乌 C.牛膝 D.粉防己 E. 大黄 3.白芷为(AD) A.药用部分为根 B.菊科植物 C.气微,味苦而微甜D.气香浓烈, 味微苦E.主产云南、广西 4.金银花的显微特征是(ABC) A.腺毛 B.花粉粒 C.非腺毛 D.草酸钙方晶 E.油细胞 5.蛤蚧的鉴别特征有(AC) 得分评卷人

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文档

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用药区别 在理气药物的家族中芸香科植物占了不小的比例额,包括陈皮、青皮、枳实、枳壳等。它们都具有疏理气机,消除气滞之功效,调整脏腑之功能。气病的范围很广泛,今以陈皮、青皮、枳实、枳壳为例谈个人浅识。 这四种药材其实是两种植物:橘和枳(橙)。橘产于南方,枳产于北方,确因地至异一南一北而分别性凉性温。陈皮和青皮都是温性的,枳实枳壳凉性的。温者上行、寒者下行,所以陈皮青皮的作用向上枳实枳壳的作用向下。 陈皮是柑橘成熟的果皮青皮则是未成熟的果皮,所以二者性情大不相同。陈皮药性温和在行气过程中能够行遍大部分的脏腑,常用来治疗消化不良、脘腹胀气、咳嗽气喘。其中陈皮又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留白补脾胃,去白理肺气”。所以陈皮虽说作用脏腑广泛但还是以脾肺而脏为主。古方记载“陈皮同白术则补脾胃,同甘草则补肺,独用则泄肺损脾”。 青皮药力迅猛能够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用于胸肋胀痛、乳痈、疝痛。青皮同人参、鳖甲能消疟母;同枳壳、川芎、肉桂可以治肋痛。有文献记载青皮能下气,这说明它能沉入下焦,同时青皮还有发汗的作用这与它药力迅猛有关。尽管小儿消食多用青皮但小儿出汗者不能用青皮。 中药认为体积大而成熟的上浮,体积小而不成熟的下沉,这和枳壳治上、枳实治下的道理是一样的。枳实的药力比枳壳要大,而且重在破气,有散结消痞的作用;枳壳的作用主要是行气宽中,兼有祛痰的作用。古书记载:“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速,大则性而和缓。”枳实能破中焦之气,气结在胸以下者用之。枳壳用于高位气滞,可破上焦之气,偏于治胃、胸中气滞。枳实利胸膈,枳壳利肠胃。临床上体质虚者用枳壳,体质好者用枳实,消食破滞用枳实,行气宽中用枳壳。 总结: 1 陈皮 陈皮味辛苦,性温,是常用的理气药,并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常用于消胀止呕,祛痰止咳,理气开胃。 1.1消胀止咽 因肺胃气滞而致的胸闷、上腹部胀满、恶心、呕吐、胸腹胀痛等症,可用本品配合枳壳、半夏、苏梗、苏子等同用,兼有胃热见苔黄,喜冷饮的可加黄芩、川楝子,兼有胃寒见苔白,喜热饮、喜热敷的,可加茯苓、苍术等。 1.2 祛痰止咳 对于中焦湿痰上犯或外感风寒导致肺气不利而产生的咳嗽、痰多胸闷、不思饮食、苔白、脉滑等症,常以本品配半夏、茯苓、苏子、杏仁、葶苈子、前胡等同用。 1.3 理气开胃 对中焦气滞、食欲不振等症,可以本品配合麦芽、谷芽、神曲、山楂等同用。 2 青皮青皮味苦辛,性温,功能破气消滞,舒郁降逆,并能治疝疼痛。常用于肝气郁结、疝痛。 2.1 肝气郁结 由于肝气郁结而致胸膈胀闷、气逆不食、胁肋痛胀、善怒、气滞胃痛等症。可用青皮破气结,疏肝郁,常与枳壳、苏梗、香附、槟榔、厚朴、陈皮同用。 2.2 疝痛 肝主疝,青皮能破气平肝,引诸药至肝经,配乌药、川楝子、吴茱萸、小茴香、橘核等可治疝痛。

种质资源库建设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配套设施建设 工作方案 ***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和研究基地建设项目,于2014年开工建设,2016年建成。项目总共投资约8655万元。"***国家级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主要包括种子库、植物离体种质库、信息中心。位于***,正式启用后将使*** 乃至西北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得以保存。 ***中草药种质资源库从概念形成到竣工历时3年,建筑面积约560㎡。如运行后具体目标是在第一个5年内达到300种3000份(株),15年内达到1600种1.6万份(株)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库因资金等原因缺少配套设备并未投入运行,只在田间进行中草药种质资源的繁殖工作,为保存现有的种质资源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1、总体科学目标 其总体科学目标是:建成一个依托***、立足西北、面向全国一流的野生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设施和科学体系,实现自动化管理的中药材种质资源库。使中国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安全得到可靠的保障,将对抢救、保存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促进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中药材规范化栽培,填补生物资源种质保存系统的缺陷等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保存中药材遗传资源,为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背景 ***是全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中药材产业在全国具 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全省14个市州的70多个县区均有 中药材生产,中草药种类多,产量大,品质好,有特色,全 省中草药品种9500多种,位居全国第二,是名副其实的中 药材资源宝库。主要的中草药资源有1600多种,野生植物 类1270种,其中动物类214种,矿物类43种,目前人工种 植中草药350余种,分布较大的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随着物种消失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植物种子 保护的重要性,而中药材种质资源是其中重要的一类。种质 资源库作为***中草药种质资源保护领域的一个重点建设工程。将进一步促进校地科技合作,对***乃至西北的生物多 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的中医药产业科 学发展和教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种质资源库是具有重要影响的野生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保藏设施,保藏能力将达到西北领先水平,并具有不可替 代性。目前在临时仓库已收集保存约100种300份野生植 物种子。 ***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非常适宜多种中药材 生长,中药材野生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黄芪、党参、当 归等道地药材的栽培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千年药乡” 和“西北药都”之美称;早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所著《本 草经集注》中就有“黄芪第一出***,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的记载;北宋《太平御览》所引的南北朝《秦州记》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中药鉴定学》考试试卷一

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药专业本科《中药鉴定学》考试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请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并将其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总题数:10,分数:10.00) 1.中药细辛入药部位是() A.全草 B.根 C.根和根茎√ D.叶 2.下列药材中哪一种不含晶鞘纤维() A.番泻叶 B.黄柏 C.鸡血藤 D.黄芪√ 3.川贝母的药用部位应是() A.鳞茎√ B.根茎 C.块茎 D.块根 4.厚朴中的分泌组织是() A.油室 B.油管 C.油细胞√ D.乳汁管 5.蟾酥加工时不可使用的器械是() A.铜器 B.铝器 C.铁器√ D.瓷器 6.大黄抗菌的有效成分是() A.结合性蒽醌类衍生物 B.生物碱 C.游离性蒽醌类衍生物√ D.番泻甙 7.广藿香和绵马贯众共有的特征是() A.非腺毛 B.腺毛 C.腺鳞 D.细胞间隙腺毛√ 8.下列几组药材中,主要成分为小檗碱的是() A.黄芩黄连 B.黄连黄柏√ C.黄柏厚朴 D.厚朴丹皮 9. 巴豆果皮非腺毛为() A.单细胞 B.双细胞 C.多细胞

D.星状毛√ 10.红花的最佳采收时间是() A.花冠由黄变红√ B.由黄变棕 C.由绿变红 D.由绿变棕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标号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总题数:10,分数:20.00) 11.桔梗科植物药材中常有()()()()() A.菊糖√ B.草酸钙针晶 C.乳汁管√ D.油室 E.油管 12.味连的主要性状特征是()()()()() A.多弯曲有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B.部分节间平滑,习称“过桥”√ C.断面木质部金黄色√ D.气微,味极苦√ E.味苦 13.药材产地加工时需要“发汗”的有()()()()() A.厚扑√ B.杜仲√ C.黄柏 D.丹皮 E.肉桂 14.沉香与白木香的主要区别是()()()()() A.圆柱状或不规则棒状,表面有刀劈痕。√ B.质坚硬而重,沉于水或半沉于水。√ C.气味较浓。√ D.燃之发浓烟,香气强烈。√ E.质坚硬而轻,不沉于水或半沉于水。 15.组织中有油细胞的药材有()()()()() A.五味子√ B.木香 C.黄柏 D.肉桂√ E.石菖蒲√ 16.Flos Loniceaae的主要产地是()()()()() A.山东√ B.河南√ C.黑龙江 D.河北 E.广东 17.肉桂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应有以下几种加工品()()()()() A.官桂(桂通)√ B.企边桂√ C.板桂√ D.桂碎√

枳壳的化学成分

枳壳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治疗作用 摘要:枳壳中的三大有效成分分别是挥发油类、黄酮苷类、生物碱类,分析并测定它们的化学成分。例如:建立顶空液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枳壳中有机挥发物的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与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研究枳壳中的黄酮苷类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钾可氧化生物碱产生化学发光,因此建立了高锰酸钾化学发光体系测定生物碱的方法。了解枳壳的治疗作用,理气宽中,行滞消胀。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其中主要成分柠檬烯、芳樟醇、川皮陈素、辛弗林、N-甲基酪胺等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枳壳;挥发油;黄酮苷;生物碱;柠檬烯;芳樟醇;辛弗林;N-甲基酪胺;化学作用;药理作用。 Chemical Composition、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Treatment Function of Fructus Aurantii Li Biyun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bstract :The thre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Fructus Aurantii are volatile oil 、flavonoid glycosides and alkaloid .Analysis and determine their chemical ingredients . For example ,a novel method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uctus Aurantii by headspace liqu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 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ic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and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iod glycosides extracts from Fructus Aurantii ; A method is establish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alkaloids in Fructus Aurantii based on acidic potassium permanganate chemiluminescence ,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chemiluminescence ,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chemiluminescence ,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the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between alkaloids and potassium permanganate are studied in detail . Understand the treatment function of

浙江的道地药材很多

浙江的道地药材很多,但其中以“浙八味”最为有名。“浙八味”实际上是指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笕麦冬、温郁金这八味中药材, 白术,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根茎。主产于浙江,尤以浙江天台所产质量最佳。 白术苗在3元--3.5元一公斤。种苗种植,亩用种量为80-100公斤,直播亩用种子5-6公斤。如果育苗第二年移栽的话,亩用种子10公斤,可移栽5亩地左右。移栽以秋末或春初时间段最好,成活率高,几乎没有死亡。白术亩产干货300-350公斤,目前白术关注商家虽多,但介入大货者较少,行情暂时保持稳定,货源走动一般,目前市场浙江产统货个子21-22元,亳州地产统货个子售价21元左右,饮片走销较前些时日略显好转,统货售价在23-24元;河北安国产统货个子售价14.5元左右。平均每亩白术产有收7000元入,也是一不错的发展项目(2012.3.20)。 有诗为证:“医家白术重天台,郡守曾将蜜饯来。嚼罢不知香满室,桃花流水梦瑶台。”白术是一种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近几年发展很快,但是种植技术要求高,经常因为重茬、不重视土壤消毒、生长期高温多雨等因素,造成大面积枯萎死亡。现简单介绍一下白术的种植技术。 (一)精心选地,适时播种选好地是白术获得高产优质的前提,白术具有"四怕三喜"(怕旱;怕湿喜燥;怕热喜凉;怕熟喜生)的特性:对土壤要求严格,宜选择地势高燥,气候凉爽,阳光充足,海拔350m以上,土层深厚,地下水位lm以下,排灌方便的微酸性黄泥沙质松土及种过5年以上禾本科作物的田地或生地种植。这不仅可减轻病虫危害,而且有利白术根系充分发育,为高产打下基础。白术从"大寒"至"清明"均可种植,但过早种植,不但易受冻,而且还增加了病菌侵染、霉烂的机会;过迟种植,白术幼苗根茎不旺,抗逆性低,生长期缩短,影响产量和品质。据试验证明:以"12月下旬—1月上旬种植最为适宜,白术生长快,根系发达,吸肥吸水力强,增产幅度大。 (二)合理密植,深浅适中白术要选长势旺盛、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香秆种或大叶种留种,进行合理密植。种植密度过稀,产量不高;过密影响通风透光、滋生病虫,根茎数量虽多,但个体不大,产量也不高。一般以白术长大后茎叶互相不重叠为度。可做畦种植,畦面宽1.4m,龟背形;畦沟宽23-27cm,深20-23cm。每畦按30×25cm行株距种植,每亩种白术8000株以上。播种深度要适中,过浅保温差,前期易受冻,中后期易遭风害倒伏,土温升高快促发"蘖芽",以致术形差,产量品质低;过深发芽慢,术形细长,也不适宜。一般以深度5-7cm,种后覆土3cm最佳,有利齐苗、壮苗,减少萌"蘖",增强植株抗逆性。 (三)施好"四肥" 如亩产白术350kg,则每亩需氮24-26kg、磷15-17kg、钾13-15kg、硼砂0.5-0.7kg。1、基肥。要"肥多素全",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腐熟优质栏肥1500-2000kg、人粪尿750-1000kg、饼肥50-60kg、焦泥灰2000-2500kg、过磷酸钙30-40kg、硼砂0.5-0.7kg。 2、苗肥。要早而轻。一般在"谷雨"前后苗高l0cm左右,亩施稀薄人粪尿300-400kg,或碳铵10kg促苗生长。 3、秆肥。要适量及时,在"小满"前后苗高30cm左右时,亩施人粪尿500-600kg或复合肥15-17kg,以满足白术繁殖器官形成前对肥料的需求。 4、根茎肥。要重而全,在"小暑"前后根茎开始膨大时,亩施腐熟菜饼25-30kg、人粪尿750-900kg、(或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25kg、碳铵40kg,以供足根茎膨大期的需肥量。此期还要喷施0.3%磷酸二氢钾加0.2%硼砂混合液1-2次,促根茎膨大。 (四)精心管理,化控防倒白术管理总的要求是做到"四无":无病虫、无杂草、无蒲蘖、无积水,达到苗壮株健。白术中耕除草,因根系接近地面,又是密植,中耕宜浅,次数宜少,在幼苗期结合培土进行1-2次即可。茎秆形成后改为人工拔草。干旱要及时浇水抗旱,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中药枳壳的药性理论、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枳壳始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中医常用理气药。枳壳性微寒,味苦、辛、酸,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主治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痰饮内停、脏器下垂等症。 虽然枳壳是中医临床常用药,但其性味及相关理论,文献记载出入较大,仍存在很多疑惑。本文基于中药“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新假说理论,以枳壳为研究对象,运用中药性味可拆分,可组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中药学、药理学、化学等理论和技术,对枳壳的性味物质基础和性味药理学进行了研究,力求阐明其性味科学内涵,明晰其作用特点与适应症,为临床遣药组方奠定理论基础。 同时也以更多的研究实例验证“中药一味一性、一药X味Y性(Y≤X)”的中药性味理论假说的客观性,进一步完善中药性味可拆分性、可组合性研究的规范,进而丰富中医药性味理论,并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本文主要 研究内容如下:1文献综述(1)本部分在系统查阅历代本草有关中药性味记载的 基础上,通过对枳壳古今文献的整理与分析,介绍了枳壳品种及道地沿革考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从而为本文研究的开展奠定了扎实的 文献资料基础。 (2)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对植物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为枳壳中多糖类大分子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3)枳壳的性味有着相当复杂的演变历程,通过检索大量古籍文献与现代临 床资料,系统梳理了枳壳性味理论的演变过程,确认不同时期、不同医家对性味理论的认识,深化对枳壳性味的理解。枳壳性味变化主要历经: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的“苦、寒”到唐、宋代的“苦,酸、微寒”和“苦,辛、微寒”,再到现、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一、我国中药材产业基本情况 我国中药材生产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在改进栽培技术、引种驯化野生药材、引进国外中药材以及规范化生产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在600多种常用药材中,已有人工种植(养殖)的品种达到200多个,全国药材种植总面积约2100万亩。发展中药材生产已经成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产业。特别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农产品生产更加注重质量、安全、生态、营养和保健,各地在生产中还将中药材种植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民族传统、种植习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北药、南药、怀药、浙药、川药、云药等道地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高,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 二、目前我国中药材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野生濒危资源的保护和中药资源的收集整理尚待进一步加强 自80年代开始进行的全国中药资源调查表明,我国药用植物种类10000多种,尽管其中部分物种蕴藏量较大,但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状况相比较,中药资源的保护还有差距,主要是投入不足,有的产品出现过度开发。 2.全国大宗药材和优势品种的种植区划尚待进一步完善 中药材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由于人文地理、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市场的约束,形成了一些相对集中区域,部分地区在发展中药材生产时,不能有效地、科学地控制规模,个别地方还存在盲目引种的无序生产情况,对中药材质量的影响较大。 3.中药材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尚需进一步深化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中药材生产还没有建立起良种繁育基地和推广应用体系。多数药农还处在自行留种的自然状态,只种不选,自繁自用,退化问题较为严重;劣质种苗坑害药农的事件时有发生。药用植物内含成分的变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的研究滞后。肥水调控等规范化种植技术体系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和人员的知识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中药现代化的发展,中药材生产技术的推广体系还要进一步完善。 三、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思路 根据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要求,积极倡导“仿野生、保疗效”的理念,坚持种植规范化、质量标准化、加工精深化、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抢抓机遇,发挥优势,整合资源,合力攻坚,努力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 1、开展资源调查,加强野生药材的保护工作。 开展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利用现状的调研,收集种质资源,加强野生药材的保护工作,提高人们维护生态平衡,挽救野生中药材资源的意识。加大对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的扶持力度,从传统道地药材的收集、整理、鉴定、提纯复壮入手,建立中药材主栽品种的种质资源圃,并加强中药材资源的扩大与再生研究,积极开发家种、家养品种,减少野生资源直接入药,保证中药材品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制定布局规划,推进中药农业区域化发展。要根据各地中药材资源条件和种植发展现状,对我国中药材种植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加速形成北药、南药、怀药、浙药等道地药材、西北华北大宗药材和川广云贵特色药材等中药材优势种植区域。鼓励不同种植区域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中药农业区域化的发展。 3、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水平。一是加强中药材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通过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逐步提高中药材生产的良种覆盖率,为中药农业的发展奠定坚实

浙江地区可以种植什么中药材

浙江地区可以种植什么中 药材

1、杭白菊 桐乡素有杭白菊之乡的美誉,其所产杭白菊占全国饮用菊总量的9/10,还畅销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国,是我国传统出口名特产品。白菊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桐乡地区的特产。杭菊在中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杭白菊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有很高药用价值和延年益寿的功效,《补农书》载:“甘菊性甘温,久服最有益。”元代《本草衍义补遗》说:“菊花能补阴”。李时珍《本草纲目》道:菊能利五脉,调四肢,治头风热补;还记载一段神话:“神仙传言,康风子、朱孺之皆以服菊成仙”。可见杭白菊的功效。经常饮用,能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抑制毛细血管的通性,起到抗炎强身的作用。 2、浙贝母 浙贝母,别名贝母、浙贝,为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地下鳞茎入药。入药有润肺除烦、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等作用,主治外感咳嗽、吐血、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据传清代康熙年间,开始由象山农民从野生转入家种,故称“象贝母”。300年前由象山传入鄞县樟村一带种植,因收益甚高,面积逐年扩大。 3、温郁金 温郁金是姜科植物,呈卵形、长卵形或纺锤形。主要生长于向阳

的湿润田园或水沟边,主产于浙江瑞安。具有抗癌的作用。 4、浙玄参 多年生草本。根长圆柱形或纺锤形。茎具四棱,有沟纹。花期7~8月,果期8~9月。生于溪边、山坡林下及草丛中,主产浙江。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 5、元胡(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延胡、玄胡索、元胡索、元胡等。是罂粟科、紫堇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球形,花瓣紫红色;蒴果圆柱形,两端渐狭。块茎为著名的常用中药,含20多种生物碱,用于行气止痛、活血散瘀、跌打损伤等。主要产于浙江和江苏。其块茎含紫堇碱、原阿片碱等多种生物碱,经制成粉剂或醋制流浸膏等,主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症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有镇痛、镇静、催眠作用。 6、浙白芍 浙白芍又称杭白芍,以质坚味香地道药材而闻名。在五、六十年代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由于七十年代(1969-1976年)全国白芍的严重产大于销积累了近10万吨的库存,导致三十一年来白芍供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医药局发展改革委科技部 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计生委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林业局保监会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保护和发展中药材,对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加强中药材保护、促进中药产业科学发展,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有扎实基础。党和国家一贯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50余种濒危野生中药材实现了种植养殖或替代,200余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养殖,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具备有利条件。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食品药品安全特别是原料质量保障问题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中药材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绿色生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现代农业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为创新中药材生产和流通方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面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中药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现状与对策

第36卷第4期浙江林业科技 Vol. 36 No.4 2 0 1 6年7月 JOUR. OF ZHEJIANG FOR. SCI. & TECH. Jul, 2 0 1 6 文章编号:1001-3776(2016)04-0075-06 浙江省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现状与对策 马蕾,徐丹彬,陈红金,何伯伟* (浙江省种植业管理局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协会,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2015年浙江省中药材种植面积3.86万hm2,总产量17.86万t,总产值52.91亿元,形成了以“浙八味”—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杭白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浙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杭白芍(Paeonia lactiflora)、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cv. Wenyujin)为主的传统道地药材和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番红花(Crocus sativus)、灵芝(Ganoderma lucidum)等新兴特色药材优势产业。指出了制约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问题,如中药材资源保护开发相对滞后、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隐患多、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产地初(精)加工受制约、品牌保护意识不强等。提出了贯彻产业发展规划和意见、加大资源保护与开发力度、加强规范化基地建设、推进标准化安全生产、做大做强铁皮石斛产业、着力培育“浙产药材”品牌、加强科技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浙江省;中药材产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Zhejiang MA Lei,XU Dan-bin,CHEN Hong-jin,HE Bo-wei* (Zhejiang Planting Industry Administration, Zhejia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Industry Association, Hangzhou 310020, China) Abstract:In 2015, planting area, total yield and total output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Zhejiang province reached 38,600ha, 178,600t and 5.291 billion Yuan RMB. Eight dao-di herbs in the province like Fritillaria thunbergii, Dendranthema morifolium, Corydalis yanhusuo, 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Scrophularia ningpoensis, Ophiopogon japonicus, Paeonia lactiflora and Curcuma aromatica cv.Wenyujin and new developed medicines such as Dendrobium officinale, Crocus sativus and Ganoderma lucidum have been great advantages in the market. Advices were put forwarded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like protection of resources, standardization of base establishment and production, etc. Key words: Zhejiang provinc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development; sollution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健康养生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药材好,药才好”。浙江省是全国重点中药材产区之一,中药材资源丰富,共有药用资源2 385种,资源总量和道地药材总数均列全国第3位,素有“东南药用植物宝库”之称。“浙八味”——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菊花(杭白菊) (Dendranthema morifolium)、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麦冬(浙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芍药(杭白芍)(Paeonia lactiflora)、温郁金(Curcuma aromatica cv. Wenyujin),及其新兴特色药材,如铁 收稿日期:2016-03-19;修回日期:2016-06-16 作者简介:马蕾(1971-),女,浙江杭州人,农艺师,从事中药材、食用菌技术推广等工作;*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