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十分有用)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十分有用)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十分有用)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热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物像与镜的位

置关系

能否用光屏接收到应用正倒大小实虚

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异侧能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异侧能

f2f异侧能投影仪u=f不成

u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

u f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2f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u<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

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v时,像比物小;当u=v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v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 t Q I =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 I t

?

W = U I t 结合

U =I R →→W = I 2

Rt W = U I 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 P = W /t

?

? P = I 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③ 电阻:R=R 1+R 2(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有R 总=nR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Q ——电荷量 库 C t ——时间 s

只能用于如电烙铁、电热器、白炽

灯等

纯电阻电路(对含有电动机、 日光灯等非纯电阻电路不能用)

物理量 单位

I ——电流 A

U ——电压 V

R ——电阻 Ω

提示:电流等于1s 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物理量 单位

W ——电功 J U ——电压 V

I ——电流 A t ——通电时间 s

提示:

(1) I 、U 、t 必须对同一段电路、同一时刻而言。 (2) 式中各量必须采用国际单位;

1度=1 kWh = ×10 6

J 。

(3)普遍适用公式,对任何类型用电器都适用;

物理量 单位 单位

P ——电功率 W kW

W ——电功 J kWh T ——通电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P ——电功率 W

I ——电流 A U ——电压 V P =R U 2

P =I 2

R

同一性:I 、U 、R 三量必须对应同一导体

(同一段电路);

同时性:I 、U 、R 三量对应的是同一时刻。

只能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和)如果n 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

则有1/R 总= 1/R 1+1/R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1R R P P =

(2)电磁部分重要知识点:

1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2.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3.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4.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5.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6.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 极)。

7.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 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8.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9.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0.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1.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2. 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13. 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14.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5.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16 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17.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 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18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 线方向有关。

19. 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 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0.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1.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五、一些常考数值:

声学部分: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340m/s 最慢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人的听觉范围:20Hz—20000Hz

低于20Hz叫次声波地震狗耳朵;高于20000Hz 超声波蝙蝠回声定位 B 超

噪声的危害: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轻则会妨碍工作、休息、影响工作效率,重则会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甚至会使听觉器官失去听力。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光学部分:

真空中光速为:c=3×108m/s。3×105 km/s 电磁波同样,光是一种特殊电磁波。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在空气中的光速接近在真空中的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这个值的3/4,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这个值的2/3

白光由7种色光混合而成,都是可见光

⑴红外线

在光谱的红光区域的外侧,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红外线。红外线最突出的性质就是热作用强,一切物体都在

不停地(不分昼夜)发射和吸收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

⑵紫外线

在光谱的紫光区域的外侧,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紫外线的主要特点是化学作用强,紫外线还有杀菌消毒作用,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但过量照射紫外线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力学部分:

(1)1m/s=3.6km/s

(2)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

柱=×105帕=10.34米水柱

电学: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U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U =2V ,家庭电路的电压U =220V ,动力电压:380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36V 。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

v s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 ?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F浮=G

?

p=S

F

p=ρgh

帕斯卡原理:

∵p1=p2 ∴2

2

1

1

S

F

S

F

=

2

1

F

F

?

F1L1=F2L2

或写成:1

2

2

1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 ∴F

= G 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 ∵ n =2 ∴F = 21

G 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有用W W =

η×100%

九年级物理重难点

第十三章热和能 一、分子热运动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 ①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扩散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3.分子的热运动: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把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二、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单位:焦耳(J)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都具有内能。 3.物体的内能大小与温度的关系: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4.内能的改变: (1)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A、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热传递的方向: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或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 ②热传递的条件:有温度差。 热传递传递的是内能(热量),而不是温度。 ③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注意:物体内能改变,温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B、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各章节重难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及使用方法 ?2、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对误差的理解和秒表的读数方法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重点:什么是机械运动以及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重点1、速度的计算 ?2、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难点:平均速度与速度平均值的区别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重点: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重点:声音的产生原因及传播条件 难点:骨传声、双耳效应和立体声的理解?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重点:声音的三个特性及各自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声的利用 重点: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难点:回声的计算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重点:1、噪声的定义及等级 2、控制噪声的方法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 重点:1、温度的概念及常用单位 2、温度计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 难点:不准确温度计的比例对应关系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重点:1、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重点:1、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2、汽化的分类、液化的两种方式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能量变化 第四章:光现象 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重点:1、光源的认识和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

2、光直线传播的例子、光速 第二节:光的反射 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及应用(作图)2、光的反射与漫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虚像的辨别 3、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作图的结合考查第四节:光的折射 重点:1、光的折射条件 2、光的折射定律及应用(作图) 3、常见光的折射现象的解释 难点:有关光的折射的各种作图 第五节:光的色散 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及颜色排列顺序2、色光三原色及颜料三原色 难点:透明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节:透镜 重点: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名词:焦点、光心、主光轴、焦距 3、对光的作用:凸(会聚)凹(发散) 4、典型光路:三条典型光路绘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整理)

初中物理中考重难点归纳 一、光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和像距 u表示。像距: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 2 3、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相交而成;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处长线相交而成的像。 实像既能显示在光屏上,以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显示在光屏,而只能用眼睛看到。 4、有关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 1

2 ⑴焦点是成虚像和实像的分界点 物体在焦点以外时,另一侧光屏上一定成实像;物体在焦点以内时,一定在同侧成虚像。 ⑵2f 是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2u f =时,所成实像与物体等大;u >2f 时,所成实像是缩小的;f <u <2f 时,所成实像是放大的。 以上可记为“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⑶凸透镜成实像时,若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也减小;反之,若物距减小,则像距增大,像也增大。 (记为“物进像退,像变大”) ⑷根据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也能判断出像的性质 当u >v 时,像比物小;当u =v 时,像和物大小相等;当u <v 时,像比物大。 ⑸凸透镜所成实像都是倒立的,所成虚像都是正立的。 二、物态难点: 三、热学难点: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内燃机由气缸、活塞、进气阀、排气阀、曲轴和连

3 杆等组成.汽油机气缸的顶部有火花塞,柴油机气缸的顶部有喷油嘴. 内燃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内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端运动到气缸的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四冲程内燃机的工作过程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的,这四个冲程叫做一个工作循环.在每个工作循环中, 气缸内的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动两周.在四个冲程中,只有做功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其他三个冲程是辅助冲程,要靠安装在 曲轴上的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在压缩冲程中,飞轮带动活塞压缩吸入的气体做功,使气体的温度升高,把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活塞、飞轮的机械能. 汽油机的主体是一个汽缸,气缸内有一个活塞,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汽缸上部有进汽门和排气门,顶部有火花塞. 右图是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 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 四、电学难点 (1)电学部分重要公式: ★电流定义式:t Q I

中考物理考点及重点和难点

中考物理考点及重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物理事实(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初中物理主要学习有关力、热、声、光、电几大部分。学习物理先是要“学会”,这是初级阶段,然后是“会学”,这属于高级阶段。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是:首先通过观察、实验,认清物理现象,了解物理事实,建立物理图景,再进一步通过概括、分析和归纳,形成概念找出规律。同时要学会把物理概念、规律和物理现象、物理情景联系起来,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并及时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网络。这样做既可加深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又有利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要体现“物中有理”,“理中有物”。做到三重视,即重视知识的引出或建立过程,重视其物理意义,重视联系实际及其应用。 (一)了解学科特点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物理学科的基本特点是:知识量大,涉及面宽。体现有四多: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实验多。初中两册物理书总计77个知识点,26个基本公式,23个重要实验,97个知道,37个“理解”层次要求。面对如此多的知识含量,首先要确立一个原则,就是“先死后活,不死不活,死去活来”的原则。 就是说该记的规律、概念、公式和定义必须记住,记不住就谈不上灵活运用,记不住就谈不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只有掌握了知识,才能逐步培养我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我们讲的“记”并非死记硬背,是指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

(二)勤奋是学好物理必要条件。 人之初,性本懒,懒是学习成功的大敌。怕苦、怕累是阻碍学习成功的绊脚石。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要想取得良好成绩,就必须付出代价。勤奋出天才,有耕耘才会有收获。在学习中要靠顽强毅力不断地与懒惰思想作斗争,这样才能学好物理。 (三)好的学习方法是学好物理的重要途径。 1、读好物理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物理书分三个阶段: (1)课前读书,认真预习,摸清老师要讲内容,找出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内容,做到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听课。 (2)课上打开书,边听,边看书,边思考,对照老师讲解与书本陈述异同点,深入理解,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课后看书,将课本中重要概念、规律、定义和公式进一步理解,读书的过程就是对物理知识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加强记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再做题,必将提高做题速度和正确率。 2、听好课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认真听讲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听课应把握以下几个环节:①知识是怎样引出的?②知识内容是什么?③所学知识概念应怎样理解?④所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3、重视知识体系的建立 每章节学习完毕,都应进行小结,按知识条块归类,并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将平时细碎的知识进行缝合,将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由点到面形成网络。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就是对知识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的过程,也是深刻理解知识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初中物理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第八章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力的作用效果:1.改变物体的运动状2.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五.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六.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物体)由于地球(物体)吸引(作用)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七.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八.重心:重力对物体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需要注意的是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比如乒乓球的重心在球心,但不在球壳。) 九.摩擦力:互相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 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变滑动

摩擦为滚动摩擦是减小摩擦力的重要方式。 第九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二.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三.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四.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五.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 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 g=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要会推导。) 六.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七.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产生的压强=×105帕=米水柱。 八.沸点与气压关系: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 九.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飞机升力产生的原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中考物理重难点

我能提供给你的只有物理,希望对你有用! 一、准确记忆一些的基本概念与公式 对物理概念、规律要求达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会表达:明确概念、规律表达的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 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变形; 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计算; (一)准确记忆一些易忘易错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 1、记住一些常见的数值: 常见物体的长度如课桌的高度;普通中学生质量和体重、对地面的压强;人体温度;一张报纸平摊时对水平面的压强;大气压强的 值;将一个鸡蛋从地面举过头顶所做的功;一些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等。 家庭电路电压220V、一节干电池电压、一节蓄电池2V、每层楼高3m左右、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g、成人身高约~、人体的密度约为×103kg/m3、人的心跳约1秒70~80次、人体电阻约为几千~几百千欧、人正常步行的速度s、自行车一般行驶速度约5m/s、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30g、一张报纸平铺在桌面产生的压强约等。 2、记住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水的密 度、水的比热容等。 3、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 速度: v=s /t 密度:ρ=m/V 压强:p=F/S 功率:P=W/ t 物质的比热容:c=Q/(m△t)燃料的热值:q=Q/m 要求:清楚表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单位。

4、正确理解几个物理概念(物质物理属性):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v=s /t 物质的密度:ρ=m/V 物质的比热容:c=Q/(m△t)燃料的热值:q=Q/m 导体的电阻:R=U/I 5、知道以下计算公式: (1).速度:v=s/t(2).密度:ρ=m/V(3).重力:G=mg=ρVg(4).压强:p=F/S (5).浮力:①用测力计称量:F浮=G物-F拉;②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ρ液gV排; ③漂浮或悬浮(二力平衡):F浮=G物④原因法(浮力产生的原因):F浮=F向上-F向下(6).杠杆原理:F1l1=F2l2 (7).功:W=Fs (8).功率:P=W/t=Fv(9).机械效率:η=W有/W总 (10).热量:Q吸=cm(t-t0)Q放=cm(t0-t)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Q=mq (12).欧姆定律:I=U/R (13).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重点:两个电阻并联,并联电阻公式:R并=R1R2/(R1+R2) N个相同电阻R0串联: ;N个相同电阻R0并联: 。 (14).电功:W=UIt=U2t/R=I2Rt=Pt (15).电功率:P=W/t=UI=U2/R=I2R (16).电热:Q=I2Rt=UIt =U2t/R= Pt (17).对于纯电阻,电流做功全部转化为热能:Q=W=Pt (18).要特别注意:滑轮组吊重物时的机械效率: ①η=W有/W总=(Gh)/(Fs)=G/(nF)(竖直方向克服重力做功) ②η=W有/(W有+W额)=G/(G+G动)(不计绳重和摩擦) ③滑轮组水平拉物体时:η=W有/W总=(fs物)/(Fs)=f/(nF) (水平方向克服摩擦力做功) 6、弄清一些数据与表格物理意义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

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三章透镜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重难点

第七章力 1.力 重点:理解力的定义及力的作用效果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分析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难点: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考点: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描述 重点:了解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单位,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难点: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力的三要素;标准规范的作图。 考点: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3.弹力力的测量 重点: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使用及读数。 4.重力 重点: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了解重心的概念;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 难点:通过探究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尝试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根据图像研究实验的结论。 考点:重力大小的计算、重力方向的应用及画重力的示意图。 5.摩擦力 重点:知道摩擦现象,了解摩擦力;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和防止摩擦的实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 难点:静摩擦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考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八章力与运动 1.力的合成 重点:知道分力和合力的概念,知道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难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考点: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重点: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的概念,会用惯性解释现象。 难点:探究“不受力物体怎样运动”的推理过程,解释日常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物理现象。考点:解释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与危害的防止。 3.力的平衡 重点: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认识二力平衡的条件;学习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问题。难点:力的平衡的概念。 考点:二力平衡的应用。 4.力与运动 重点: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在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s v ——速度公式:_t 公式变形:求路程 物理量单位 广V ――速度m/s km/h 单位换算: s ――路程m km 2 3 1 m==10dm=10 cm=10 mm -—时间s h t=s s=vt 求时间---- 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物理量单位 G――重力N --- 质量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J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i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m V 浮力公式: F 浮=6 — F 物理量 J*—i- 单位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 F浮-浮力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F 浮= G 排=m 排g彳P 密度kg/m 3 1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 F浮=p水gV排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F浮=6 物理量单位 4F浮——浮力N G——物体的重力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压强公式: p= S 「物理量单位 P 2 压强Pa; N/m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 2 m 注意:S是受力面积, :指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那部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 / 2 ,c--4 2 1 cm =10 m 2 --6 2 | 1 mm2 =10 m

液体压强公式: P= P gh 帕斯卡原理: 物理量单位 2 p --- 压强Pa; N/m P ------- 液体密度kg/m3 h --- 深度m 粗略计算时取c g=10N/kg P l = P2 二Sl S2 或F2 S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i L i=F2L2 或写成:F2 L i 物理量单位 F1 - 动力N

(完整)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初中物理重点和难点分析 一,《测量》单元:包括长度、体积的测量 重点:(1)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正确放置、读数、记录): (2)正确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固体体积(正确操作、读数、记录)难点:用排液法测不规则的密度小于某液体密度的物体的体积(关键测体积时要注意求得体积差值要真正为物体体积)。 二,《光学》单元: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及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折射初步规律及凸透镜成像。 重点:1,知道光在一种均匀物质里沿直线传播。 2,会用光速作简单的计算;光年的概念(光在一年中运动路程,是天文学上距 离单位)。 3,应用光的反射定律来分析、解释光的反射现象,并画出光路图; 4,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能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简单物体在平面镜里 成的像(对称的虚象) 5,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途径 6,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初步规律(分垂直入射和斜入射;斜入射又分:从空气 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 7,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以及应有实验技能。 难点:1,会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简单光现象。 2,用平面镜来控制光路(关键抓住垂直于镜面的法线平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的夹角)。 3,认识平面镜所成的虚象。 4,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的折射现象(画出从观察物到观察者的光线传播路线 可加以说明)。 5,如何调节物距和像距来改变成像的大小(u>f成实象时像大则像距大,物 距小)。 三、《声和波》单元:包括声音产生、传播、声速和声波。 重点:1、声源、声波的含义。 2、声音的产生、传播的条件和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 3、声波、(声波的反射)回声。 4、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比较。 四、《热》和《分子动理论和内能》包括温度及其测量;物态变化;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重点:1、正确使用温度计(会选、会放、会读)。 2、知道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物态变化与温度变化与否的关系。 3、蒸发、沸腾各自特点、异同点、影响因素。 4、能运用物态变化的有关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有关现象。 5、初步理解什么叫热量。会用公式Q吸=cm(t-t0)或Q放=cm(t0-t)计算热量、比 热容(比热)、温度等。 6、理解和应用比热容(比热)的概念。 7、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扩散现象,说明的问题。 8、内容的概念,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9、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及其各自实质。 难点:1、晶体的熔化和对应溶液的凝固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前者吸热,后者放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 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5.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 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 min = s. 1.2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5.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6.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 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7.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 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 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 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 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 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灭菌、验钞等。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 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都说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

最新人教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初三物理教材下册各章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第7章力 第1节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能通过生活实例,归纳总结出这一概念,并能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能正确读写力的符号和单位;2.认识力的作用效果。能通过实验和生活体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能用力的作用效果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现象;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体验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重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难点:认识力的概念; 第2节弹力 教学目标: 1.知道物体有弹性和塑性等不同的性质。利用生活经验和实验,说明弹性和塑性的不同; 2.通过实验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弹力; 3.知道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长,并能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经历使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学会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重点: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难点: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第3节重力 教学目标: 1.能通过分析生活及实验现象得出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2.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会根据G-m图象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式G=mg,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确认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能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能找到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4.了解重力的由来。 重点: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难点:分析得出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第8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确认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经历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科学推理过程,认识牛顿第一定律;3.能通过生活经验和大量事实认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用物体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一忌忙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找出错误的

所在,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实验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

初中物理中考总结(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8.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中考物理重点难点一览 初三年级的物理主要涉及力学,从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到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都属于力学。最后的第十六章《热和能》还有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属于能量和能源,相比力学知识比较简单。因此初三物理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学通力学。 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会学到许多重要概念:质量、密度、速度、力、弹力、重力、摩擦力、压强、浮力、功、功率、机械效率、机械能等;会学到许多仪器和机械:天平、量筒、压强计、密度计、气压计、杠杆、轮轴、斜面、滑轮、抽水机等;会结识并了解的科学家及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阿基米德、牛顿、伽利略、帕斯卡、焦耳、瓦特等。 难点一、密度的测量方法 第一个难点就是第十一章中密度的测量方法。这里主要难在分析误差的产生原因:例如,测盐水的密度怎样避免粘杯。还有一类题只有天平测牛奶的密度或只有天平测石块的密度。 例题:只有天平怎样测牛奶的密度,写出主要步骤并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结果 步骤:(1)测空杯的质量m1(2)杯中装满牛奶,测总质量m2(3)将牛奶倒出,擦干后在杯中装满水,测总质量m3 结果表达式:ρ=(m2 -m1)ρ水/(m3 -m1)

难点二、运动和力的关系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需要注意的是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的,而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力。 例题:铅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与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 B.桌子受到的重力与铅笔盒受到的重力 C.铅笔盒受的重力与桌面对铅笔盒的支持力 D.铅笔盒对桌面的压力与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 分析:平衡力必须是一个物体同时受到的。C项是一对平衡力 相互作用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 A项是一对相互作用力难点三、力和机械的难点是对摩擦力的分析 产生摩擦力需要三个条件,即接触面粗糙、物体间相互挤压、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例题:如图①所示。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作直线运动,实验记录如下表。由此可知,木块与水平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为( ) A. 牛 B. 牛 C. 牛 D. 牛 分析:本题的考点是二力平衡,数据2中木块受力平衡,因此摩擦力等于3N,当拉力改变时物体速度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但摩擦力与此无关,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

中考物理练习必做试卷(重难点)

中考物理练习必做试卷(重难点)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复习必做试题。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在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频率越高的电磁波其波长越________。 题二: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频率越低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B.频率越高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C.频率越低的电磁波传播速度越快 D.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金题精讲 题一:电视机遥控器前端有一发光二极管,按下不同的键时,它可以发出不同的_____ 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题二:下列设备工作时所发出的波,不属于电磁波的是( ) A.超声波检查身体时发出的超声波 B.微波炉加热食物时,发出的微波 C. 电视发射塔发出的电波 D.互联网光缆中传播的光波 题三:手机是现代人们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之一,手机间通话和收发信息是利用( ) A.微波传送 B.超声波传送 C.光纤传送 D.空气传送 题四: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 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 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像,直接通过发射线发射传播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 题五:以下是无线电广播接收过程的几个步骤,其合理顺序是_______ _。(填序号) A.调谐选择所需要接收的电磁波 B.接收无线电波

C.检波器取出音频信号 D.耳机放音 题六:以下关于移动电话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A.移动电话既能接收电磁波,也能发射电磁波 B.移动电话与其他用户通话需基地台转接 C.移动电话发射功率非常大,其天线的灵敏度很高 D.移动电话用微波信号与电话网络联系 题七:我市目前已全面开通了3G手机通信业务。使用3G手机不仅可以通话,还可以随时通过无线网络上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手机通话是直接传输声信号 C. 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D.手机无线上网是利用电磁波传输数字信号 题八:以下关于电磁波和声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它实际上并不存在 B.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C.电磁波和声波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D.电磁彼和声波的波长越短,频率越小 题九:我国新研制的歼20飞机具有一定的隐身功能,主要是由于飞机的机身( ) A.对电磁波有吸收作用 B.对电磁波有反射作用 C.对超声波有吸收作用 D.对超声波有反射作用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短题二:D 金题精讲 题一:A 题二:A 题三:A 题四:D 题五:ABCD 题六:C 题七:D 题八:B 题九:A 这篇中考物理复习必做试题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