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皮肤损伤分类及护理二

放射皮肤损伤分类及护理二
放射皮肤损伤分类及护理二

放射性皮肤损伤分类及护理

一原因:

随着原子能事业的迅速发展,辐射已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农业、医学及科研等领域。放射生物效应,除早期反应外,还具有长期性、持久性、潜在性和进行性作用的特征。因此,局部组织受到足以引起损伤的剂量照射以后,间隔一定时间(潜伏期),再受到外来影响时,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辐射远期效应。引起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主要射线是X、β及γ射线。由此明白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分类及护理显得至关重要。

二参考数据:

Hopewell报道,辐射后皮肤发生反应及开始的时间:①干燥脱皮3~6周;②溃疡4~6周;③反复溃疡>6周;④真皮坏死>10周;⑤真皮萎缩>6周;⑥毛细血管扩张>52周;⑦浸润纤维化与愈合方式、急性溃疡、复发溃疡和真皮坏死导致的瘢痕组织形成有关;⑧急性溃疡<14d;急性表皮坏死<10d。

皮肤损伤的分类:

1.Teloh(1950年)首先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组织学改变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将皮肤效应分为早期的(开始照射后0~6个月)和晚期的(6个月以后)。

早期变化分4度:

Ⅰo红斑有灼烧感和刺痒,为毛囊性丘疹与脱毛;

Ⅱo为可复性病变的红斑反应,由鲜红变成暗红,并出现皮肤色素沉着;一二度合称作干反应

Ⅲo高度充血水肿水泡,有渗出糜烂,为水疱形成期,愈后留下瘢痕和色素沉着,成为湿反应

Ⅳo为坏死溃疡, 深大真皮层,难以愈合,该溃疡可恶变。(病程分初期反应期、潜伏期(假愈期)、基本反应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晚期变化亦分4度:

Ⅰo为萎缩性皮炎或增生性皮炎;

Ⅱo为皮肤皮下组织放射性纤维化;

Ⅲo为晚期放射性溃疡;Ⅳo为放射性肿瘤。

(晚期变化是显著的:上皮萎缩或增生,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真皮内弹力纤维胶原纤维呈大量增生或玻璃样变,毛囊、皮脂腺缺乏,少部分汗腺残存。成纤维细胞大而不规则,嗜碱性,浓染胞核……)

2:放射性皮肤损伤,又可分为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和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一般分为4期,即初期反应期、潜伏期、基本反应期及恢复期。

初期反应期:患者的皮肤、黏膜没有发现明显的皮肤粗糙、毛囊丘疹、红斑等改变。

潜伏期:Ⅰo皮肤损伤10~65d,平均28d。Ⅱo皮肤损伤8~34d,平均21d。

基本反应期:最初皮肤有胀感、瘙痒,后皮肤粗糙,或出现散在粟粒大小毛囊丘疹。或初期为斑点,斑片状红斑,逐渐扩大、融合,色泽加深呈暗紫色,压之不退色。红斑后7~16d出现性质不同的水疱,破溃后局部表浅糜烂或形成溃疡。

恢复期:进入恢复期以后,Ⅰo皮肤损伤开始脱屑,色素沉着,无明显自觉症状。浅Ⅱo疮面脱痂后,色素沉着,无瘢痕形成。深Ⅱo愈合后色素脱失,形成花斑状。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有较长的潜伏期,病情有明显的潜在性、进行性、反复性和持续性等特点。)分为慢性放射性皮炎(最常见)、硬结性水肿、慢性放射性溃疡及放射性皮肤癌4种类型

皮炎:皮肤萎缩,腺体和毛囊均萎缩或消失,皮肤干燥、失去弹性,色素沉着与色素脱失相间并存,表皮变薄、浅表毛细血管扩张,脱屑,皮肤瘙痒。

硬结水肿:局部皮肤水肿变厚,表面如橘皮状,触之其坚如板。水肿波及皮下组织极易破溃。

放射性溃疡:创面污秽苍白,有不同程度的感染,溃疡四周呈放射性皮炎表现。放射性皮肤癌:以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为主,也有在慢性皮炎基础上发生肉瘤、黑素瘤和皮脂腺癌的报道。

放射性皮肤的护理:

1,心理护理:

患者皮肤出现反应时变黑,渗液,甚至造成患者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忧郁……我们应该及时观察患者的情绪改变,耐心倾听患者的情倾诉,根据患者的性格、文化素质、经济情况、心理状态,耐心讲解有关放疗知识及重要意义,使其正确认识放疗的反应,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历,使其增强信心,鼓起勇气,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局部皮肤护理

1保护皮肤

(1 告知病人选择宽松、柔软、吸湿性强三维内衣

(2照射部保持干燥,清洗时应该轻柔,勿用力错擦和使用肥皂,禁用碘油,酒精化妆品等刺激性消毒剂,避免冷热刺激如热敷,冰袋等;

(3除非有放疗医师的处方,否则不得在照射部位涂擦任何油膏、乳剂和水剂(4进入放射室应摘掉手表、首饰和假牙等因中金属可产生二次放线,加重皮肤放射性损伤。

(5避免照射部位冷热刺激和日光直射

(6皮肤有脱屑时勿撕揭。照射区皮肤禁止剃毛发,宜用点剃须刀,以防皮肤感染,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放射前后可外用皮肤防护剂局部保护

2促进皮肤反应修复:干反应可涂思密达止痒

湿反应暴露疗法,保持局部干燥,用氧气吹干,喷贝复剂,外涂比亚芬或京万红软膏,若溃疡已结痂,鸡皮不能用手扣除,应让其自然脱落,避免合并感染

3饮食护理

(1加强营养,促进组织修复,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毒副反应有重要作用,食物应尽量清淡,少量多餐,避免油腻及辛辣食物,因鼓励进食高能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及易消化隐私,食欲差进食少者,可给与静脉营养物质,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为病人创造安全、整洁舒适进食环境,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帮助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排除减轻放疗反应

4出院指导:放疗区皮肤保护至少持续一个月

育儿知识婴儿的日常护理与保健

婴儿的日常护理与保健 婴儿的衣着要合乎卫生要求:一是要御寒保暖,保护身体,免受外界各种因素的伤害。二是要大小合体,便于活动,有利生长发育。三是清洁易洗,不刺激皮肤,便于经常更换。1.衣、裤 面料:选用柔软、吸水性好的锦制品。因棉制品既保暖又透气吸汗,不擦伤皮肤,不易引起皮肤过敏。不宜用尼龙或人造纤维制品为婴儿制衣、裤,因既不透气又不吸汗,使身体闷热难受,皮肤受潮湿易引起皮肤发炎。 大小:要宽松合体、利于行动、便于穿脱,太紧或太松的衣裤穿在身上,既不舒服,穿脱困难,又影响体格发育。1岁以内的婴儿生长很快,一个月比一个月大,不宜穿窄小的衣服,以免限制胸廓的生长和肺部的发育以及四肢的自由活动。 多少:不宜穿过多过厚的衣裤,从小要养成婴儿少穿衣的习惯。可以根据婴儿的月龄和活动情况来考虑穿衣的多少。1~3个月的婴儿躺在床上时间多,活动少,身体娇弱,可以比成人多穿一件衣。4~6个月婴儿的活动增多,已会在床上翻身,坐着,活动手脚,可以和成人穿衣一样多。7~12个月婴儿的活动已由被动转向主动会爬、站、学走,不停地行动活动量大,活动时也能产生热量,因此不宜穿多,应比成人穿得少些。我国有一句俗语:“如要孩儿安,常带三分寒。” 这句话很有道理。现在有些父母怕孩子受冷,给孩子穿过厚过多的衣服,孩子穿多了就不便活动,只好呆坐着不动,身体反而感到寒冷。而喜欢活动的孩子穿多了,一动就出汗,更容易感冒,影响身体

健康。 款式:简单、大方、便于穿脱、富有童趣、性别分明。婴儿的服装可以多种多样,适合季节、月龄和性别的特点,如夏季只需穿汗衫、三角裤、田鸡背心裤,冬季穿绒线衣裤或薄棉衣裤,外面穿罩衫罩裤,便于经常换洗。7个月左右的孩子学爬时,可穿连衫裤,便于爬行活动。11~12个月时孩子学会走路,喜坐地玩耍,这时还穿开裆裤,容易被地上的病菌污染并侵入外生殖器和尿道口,引起阴道炎、尿道炎,因此要穿满裆裤。有些父母喜欢打扮孩子,给孩子穿紧身裤、尼龙健美裤等。因这种裤子紧贴下身压迫外生殖器,不仅影响生长发育,还易引起局部皮肤损伤和发炎。面料:童装的面料也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环保,不伤害孩子的稚嫩皮肤,而且不起球、不掉色、不缩水,一般品牌的衣服,质量都应该是有保证的,但外贸产品,也许有好的,只是风险比较大。现在很多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时间逛商场,都选择在网上买东西,包括婴儿用品等。网上购买童装最重要的就是衣码的问题,因为不能试穿,所以一定要确认好尺寸,以免收到衣服后因为尺寸不适而引起的麻烦,所以请妈妈们应该自备一个软尺先量下宝宝穿在身上合适的衣服的胸围,衣长,袖长,裤长,然后再决定衣服的衣码,一般来说纯棉面料的衣服可稍选大一点,上衣可以选大一码,这样可以穿久一些,但是裤子不可选的太长了,要正合适的。 还有一个避免尺寸不合适的方法,就是在自己周边的专柜,选中一个品牌,让孩子亲自试一下,然后挑选好样式和型号后再网购,质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能引发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等疾病,甚至危及生命。科学研究表明,皮肤病的最佳治疗时间是每年的4~9月。“因为秋冬季处于休眠状态下的细菌自我保护力较强,会对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一定影响。相反,在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春夏季,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治疗方法,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 二、皮肤病的症状 黄褐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很多女性朋友,尤其是生完宝宝的女性朋友会被黄褐斑困扰,那么出现黄褐斑怎么治疗呢?其实黄褐斑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例如常见的饮食就可以辅助治疗,然后再加上药物治疗。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湿疹症状主要是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部位,任何季节,但常在冬季复发或加剧。 皮炎是一种常见皮肤病,皮肤出现脱皮、剥落、变厚、变色,及碰触时会发痒等现象。包括常见的夏季皮炎、隐翅虫皮炎、过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皮炎症状表现是不一样的脱发是头发脱落的现象。引起脱发的原因有生理性及病理性之分。生理性脱发指头发正常的脱落。病理性脱发是指头发异常或过度的脱落。

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30)和观察组(n=45),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予以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73.3%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Ⅰ级、Ⅱ级、Ⅳ级皮肤损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Ⅲ级皮肤损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护理应用于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能降低皮肤损伤程度,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中可以推广应用。 标签:参与式护理;局部皮肤损伤;应用效果 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就是放射治疗,但是放射治疗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局部的皮肤出现损伤。相关研究报道显示,在以3000~4000cGy剂量照射3w 后,患者照射区的皮肤会出现瘙痒、疼痛、脱皮等放射反应,随着剂量的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渗液现象[1]。本次研究选取75例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患者进行观察研究,分析应用参与式护理于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常规组(n=30)和观察组(n=45),其中男32例,女43例,年龄在30~70岁,平均年龄在(58.7± 2.4)岁,75例患者中包括20例食管癌、15例肺癌、24例乳腺癌、9例肠癌、7例喉癌。所有患者治疗前皮肤均完整、没有感染病灶,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前要保持照射皮肤的干燥、清洁、避免用刺激性强的洗涤品刺激,在此基础上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的护理干预,即在照射野的皮肤上用医用的射线防护喷剂均匀喷涂,干燥后开始放疗,结束后再次进行喷涂,在治疗中,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污染,并保持照射野的清晰;观察组患者予以参与式护理干预,即患者参与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在护理期间,患者自己对监测的结果进行记录,医护人员叮嘱患者不可以用手抓、摸瘙痒的创面,在治疗中患者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对患者做好疏导工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鼓励患者配合治疗,帮助患者缓解不安、悲观等不良情绪,同时根据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予以患者不同的健康教育,并定期举办座谈会等方便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肤损伤分级以及护理满意度,分析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放疗所致局部皮肤损伤中的应用效果。

GBZ106-2020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标准

ICS13.100 C 60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 106—2020 职业性放射性皮肤疾病诊断 Diagnosis for occupational radiation dieases of skin 2020-04-03发布2020-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诊断原则 (2) 5 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2) 6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诊断与处理 (3) 7 放射性皮肤癌的诊断与处理 (4) 附录A(资料性附录)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5) 附录B(资料性附录)红外线热成像技术 (6) 附录C(资料性附录)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7) 附录D(资料性附录)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护理 (8) 附录E(资料性附录)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 (10) 附录F(资料性附录)皮肤癌的TNM分期和临床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八版). 11附录G(资料性附录)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 (12)

前言 本标准5.1、6.1、7.1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了GBZ 106—2016《职业性放射性皮肤损伤诊断》、GBZ 219—2009《放射性皮肤癌诊断标准》和WS/T 475—2015《放射性皮肤疾病护理规范》。与上述标准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增加了GBZ/T 244一项规范性引用文件,修改GBZ 104名称(见第2章,GBZ 106—2016的第2章)。 ——增加“体表放射性核素沾染”定义,修改了2个定义,删除“远期效应”定义(见第3章,GBZ 106—2016的3.1、3.2,WS/T 475—2015的3.6)。 ——诊断原则中“受照剂量”修改为“吸收剂量”,“病理学检查”修改为“组织病理学”(见第4章,GBZ 106—2016、GBZ 219—2009的第4章)。 ——临床表现中“β射线、低能X射线”修改为“弱贯穿辐射”。(见 5.1.3,GBZ 106—2016的5.1.3)。 ——增加了弱贯穿辐射对皮肤损伤的剂量阈值(见5.1.3)。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分度诊断标准中“累积照射”修改为“慢性累积”(见6.1.3的表2,GBZ 106—2016的6.1.3的表2)。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潜伏期的时间范围(见7.1.2)。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见7.1.3)。 ——修改了急性、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治疗,并将其作为资料性附录(见附录C、附录E,GBZ 106—2016的附录C、附录D)。 ——修改了放射性皮肤癌的分期(见附录F,GBZ 219—2009的附录A)。 ——增加了放射性皮肤癌的治疗(见附录G)。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〇七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河南省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文峰、刘文骏、金增强、傅宝华、姜恩海、刘丽波、张照辉、江波、逯秀玲、李晓娜、甄彬彬、闫艺、郭林森。 GBZ 106—2016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 8282—1987、GB 8282—2000; ——GBZ 106—2002。

皮肤病分类

皮肤病分类

————————————————————————————————作者:————————————————————————————————日期:

皮肤病分类 一、皮肤病的种类 皮肤病常见分类和症状: 1.真菌病:常见的有手脚癣、体股癣及甲癣(灰指甲);

2.细菌性皮肤病:常见的有丹毒及麻风; 3.病毒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水痘、扁平疣及疱疹; 4.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如疥疮; 5.性传播疾病:如梅毒、淋病及尖锐湿疣; 6.过敏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接触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及多型红斑;药物反应,如磺胺类、青霉素等过敏引起的皮肤病; 7.物理性皮肤病:常见的有晒斑、多型性日光疹及鸡眼; 8.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瘙痒症、神经性皮炎及寄生虫引起的皮肤病; 9.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银屑病、牛皮癣、单纯糠疹及玫瑰糠疹;10.结缔组织疾病:常见的有红斑狼疮、硬皮病及皮肌炎; 11.疹性皮肤病:常见的有天疱疹、类天疱疹及掌跖脓疱病; 12.色素障碍性皮肤病:常见的有黄褐斑、白癜风、文身; 13.皮脂、汗腺皮肤病:常见的有痤疮、酒渣鼻及臭汗症。 夏天炎热而潮湿,以足癣为代表的各类皮肤病很容易发作,但夏季也恰恰是治疗皮肤病的大好时机。夏天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细菌生长,因此正是各类皮肤病致病菌大量繁殖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对付皮肤病,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治疗时间,将治疗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小、费用降到最低。 据介绍,夏季最多见的皮肤病包括足癣、甲癣等足部真菌病和荨麻疹、皮炎湿疹等过敏性皮肤病。许多患者认为足癣等皮肤病迁延难愈,因此放弃了治疗。对此,如果不及时接受治疗,足癣等真菌性疾病有可

潮湿环境相关性皮肤损伤问题及护理对策 -

潮湿环境相关性皮肤损伤问题及护理对策 郑萍萍陈芳 皮肤是人体可见器官中最大的器官,在人体正常代谢中发挥重要的功能,如屏障作用、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作用、调节温度、感觉功能等[1]。皮肤问题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护理问题,也是重要的护理问题之一。人们往往认为,皮肤的损伤归因于外界压力、摩擦力引起皮肤局部缺血、溃疡,或者外周血管、神经疾病导致局部皮肤发生溃疡。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导致皮肤损伤,即水分(或潮湿)[2]。过多体液浸渍所造成的皮肤损伤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旨在对潮湿环境下几种常见型皮肤损伤的理论和实践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护理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对开展皮肤护理的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概念及分类 潮湿环境相关性皮肤损伤(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 MASD)是指皮肤长期暴露于过多水分如尿液、粪便、汗液、伤口渗出液等液体中所引起的皮肤侵蚀或炎症反应[3]。它最常见的类型包括四种:失禁相关性皮炎(incontinence- associated dermatitis, IAD)、皮肤褶皱处皮炎(intertriginous dermatitis, ITD)、伤口周围皮炎(periwound moisture associated dermatitis)和造口周围皮炎(peristomal moisture associated dermatitis)。 各种类型的MASD是由共同的病因和病理学因素形成,最重要的共同点即长期暴露于潮湿环境中[4]。另外,皮肤受侵蚀或剥脱也是MASD的一个共同表现,受侵蚀的皮肤表现为边界模糊、溢出液体且周长不规则,皮肤对于其他形式的损伤(如长时间的压力、剪切力或机械剥离)耐受性下降。 病因和病理生理学 目前导致皮肤剥蚀的机制尚不明确,有专家认为液体成分中的化学物质如稀便或造口排泄物中的消化酶破坏角质层的蛋白质和脂质。另外的专家认为机械因素可能是影响MASD形成的风险因素[4],如对于皮肤褶皱处皮炎或失禁性皮炎的患者,摩擦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机械力,而机械性剥离在伤口、造口周围皮肤损伤就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笔者通过文献回顾,认为MASD的发生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引起。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市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442000 通讯作者:陈芳,E-mail:ly6668666@https://www.360docs.net/doc/b56231675.html,

口腔癌晚期病人放疗后皮肤损伤怎么

口腔癌是一种发病于口腔部位的恶性肿瘤,一般在早期的时候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而随着患者自身的病情不断的发展,一经确诊,大多都已经是处于晚期。 对于口腔癌晚期的治疗,放疗是常用的方法,在控制病情发展,缓解症状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放疗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皮肤的损伤,会增加患者的痛苦,需要引起重视,那口腔癌晚期病人放疗后皮肤损伤怎么办呢? 口腔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的皮肤反应是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同程度的个体差异,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轻者会出现轻微的皮肤红包、烧灼感、刺痛、瘙痒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皮肤会有渗液或表皮脱落,产生水泡,甚至是皮肤发生溃烂、出血和坏死,不仅引起患者身体上的不适,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情绪。口腔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就应该做好防护措施,保护好放射区的皮肤,穿宽松、纯棉的衣服,照射部位的皮肤应避免肥皂、护肤品等刺激性物品和药物,不要暴晒等。当出现瘙痒的情况时,要避免抓挠,可以轻拍。当出现严重皮肤损伤时,应暂停放疗,保持患部的清洁,严防感染,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的治疗。 放疗除了会引起皮肤损伤外,还会导致一系列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产生骨髓抑制,导致患者免疫机能下降。另外放疗只是局部治疗手段,晚期多已出现其他部位的扩散转移,放疗的作用有限,建议患者辅助中医药的治疗。中医治疗将抗癌与调理并重,一方面有助于减轻放疗引起的副作用,缓解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的治疗,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使放疗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中医治疗从整体出发,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巩固放疗的疗效,预防复发转移,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另外对于不能或者不愿放疗的患者,以中医治疗为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还能调理机体,补充元气,减轻患者痛苦,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 中医治疗能够将治疗与调理同时进行,注重补充患者的元气,应及时配合治疗,作为一家以“救死扶伤,关爱生命”为宗旨,以“愿天下苍生无癌痛”为理想,以“厚德、有道、自助、自强”为院训,以“让中医抗癌造福全人类”为使命的中医肿瘤专科医院,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自建院以来,始终专注于中医,坚

皮肤性质的分类及方法

皮肤性质的分类及方法 为了保护好自己的皮肤,正确选用适合的化妆品,首先必须了解自己皮肤的性质。通常,皮肤可以分为三种,即油性、中性和干性,但从医学美容的角度,可以将皮肤分为六种类型。 如何去辨别肤质? 一、油性皮肤:特点是皮肤粗厚,毛孔明显,部分毛孔很大,酷似桔皮。皮脂分泌多,特别在面部及T型区可见油光;皮肤文理粗糙,易受污染;抗菌力弱,易生痤疮;附着力差,化妆后易掉妆;较能经受外界刺激,不宜老化,面部出现皱纹较晚。 二、中性皮肤:皮肤平滑细腻,有光泽,毛孔较细,油脂水分适中,看起来显得红润、光滑、没有瑕疵且富有弹性。对外界刺激不太敏感,不宜起皱纹,化妆后不易掉妆。多见于青春期少女。皮肤季节变化较大,冬季偏干,夏季偏油。三十岁后变为干性皮肤。 三、干性皮肤:肤质细腻,较薄,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匀,没有油腻感觉。皮肤比较干燥,看起来显得清洁、细腻而美观。这种皮肤不易生痤疮,且附着力强,化妆后不易掉妆。但干性皮肤经不起外界刺激,如风吹日晒等,受刺激后皮肤潮红,甚至灼痛。容易老化起皱纹,特别是在眼前、嘴角处最易生皱纹。 四、混合性皮肤:同时存在两种不同性质的皮肤为混合性皮肤。一般在前额、鼻翼、部(下巴)处为油性,毛孔粗大,油脂分泌较多,甚至可发生痤疮,而其它部位如面颊部,呈现出干性或中性皮肤的特征。 五、敏感性皮肤:皮肤细腻白皙,皮脂分泌少,较干燥。其显著特点是接触化妆品后易引起皮肤过敏,出现红、肿、痒等。对烈日、花粉、蚊虫叮咬及高蛋白食物等也易导致过敏。 六、问题性皮肤:把患有痤疮、酒糟鼻、黄褐斑、雀斑等在生活中影响美容,但没有传染性,也不危机生命的皮肤,统称为问题性皮肤。 怎样测定皮肤的性质? 测定皮肤性质的方法很多,有专门鉴别皮肤性质的仪器,也有最简单的观察辨别法。问题性皮肤很容易观察判断,而其他类型的皮肤则需要仔细鉴别。 一般主要观察毛孔大小,油脂多少,有无光泽,皮肤弹性,接触化妆品是否过敏等,然后把观察结果与各类皮肤特点做对比,就基本可以判定自己皮肤的性质。通常还可以采取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进行鉴别: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2-07-04T10:33:45.1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君玲[导读]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一旦发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又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 李君玲 ( 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昆山 2 1 5 3 3 2 ) 【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3-0193-02 手术过程中的护理不当或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手术病人的皮肤损伤。一旦发生,既增加了病人不必要的痛苦,又有可能造成医患纠纷。因此,分析手术病人皮肤损伤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手术安全的重要构成。应当予以重视。手术病人皮肤损伤比较多见的有电刀灼伤及术中压疮等。 1 电刀灼伤 1.1 高频电刀灼伤的主要原因:(1)极板与病人皮肤接触不良;(2)医生使用电刀不当;(3)电刀、病人、极板、连线、机械所形成的回路有故障;(4)机械故障,功率超出正常值;(5)手术病人与手术床之间的绝缘失效,存在接地现象。(6)手术病人术前准备未做好,带有金属物品。 1.2 电刀灼伤的特征一般高频灼伤均是在外表且当时可见的破损或切口,轻的为白色斑点、纹路,重的为焦黄甚至发黑的创口,高频电刀灼伤不会产生从内向外的红肿、硬块,因为高频电流主要流经组织表面,这是高频电刀灼伤和褥疮的根本区别。 1.3 电刀灼伤的有效预防:(1)选择质量好,黏性可靠的负极板;极板应粘贴在肌肉丰实的部位,如臀部、大小腿、上肢等处,不可粘贴在毛发、脂肪及疤痕、骨突处,并尽可能得靠近手术部位;保持负极板平整无张力,与皮肤完全贴合,一次性电板不可重复使用;如有植入性金属材料,应在极板与电刀头之间的路径上避开金属材料;(2)保持床单的干燥。术前需导尿时,臀下应垫治疗巾;病人的四肢应分开,避免汗液积聚;手术病人的任何部位不得与手术床的金属部分接触;(3)定期请专业人员进行设备维护,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电刀使用时,选择正常范围内的较小功率;(4)提醒医生自身不要形成回路;先启动后开刀;使用脚踏板控制开关时,应由术者一人掌握电刀笔并启动开关,尽量避免二人分别操作;皮肤表面用普通手术刀切开后,切口两边加张力,以免烧伤皮缘,影响切口愈合;(5)术中,电刀笔应固定放置在安全位置,笔线应拉直不要缠绕;暂不使用时,应放置于器械托盘上,勿放置于妨碍医生操作的部位及患者暴露的体表。 2 术中压疮 2.1 术中压疮的形成原因:(1)手术时间过长;(2)病人消瘦或恶液质;(3)身体局部有硬物顶压;(4)高位截瘫的病人皮肤抵抗力特别低下,极易发生术中压疮。 2.2 术中压疮的特征:术中压疮是由于易受压的骨突出部位受到挤压(压迫)引起局部循环障碍,从而形成组织坏死,易发生在身体受压后部位,如骶尾部、跟骨、侧卧位时两测髋骨部,局部形成从内向外的红肿、硬块,甚至水泡、破损。 2.3 术中压疮的有效预防:(1)术前充分评估,保持手术床的干燥平整;(2)放置手术体位时充分考虑到对受压部位的保护,如用棉垫保护,有条件的可以安置气垫床;(3)术中加强巡视及时检查、按摩受压处;(4)手术结束后认真检查全身皮肤;(5)加强与病房护士的交班;(6)搬运病人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应把病人稍抬起再平移。 注意到以上问题,防患于未然,就能避免发生电刀灼伤、碘酊灼伤、术中压伤,让病人减少不必要的痛苦,使病人安全、顺利地度过手术期。 参考文献 [1]潘鑫,主编,现代化手术室护理实用全书(上).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239~241

湿疹皮炎日常护理

宝宝湿疹皮炎日常护理 1、宝宝湿疹在一年四季都会出,当湿疹皮炎出现的时候,要做好护理工作哦。尽量给小儿穿宽松的棉织品,室温不宜过高; 2、尽量避开过敏原,提倡母乳喂养,母亲避免进食鱼、虾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要密切注意孩子的消化状态,避免过饱、消化不良,便秘结和腹泻; 3、发病期间尽量不要作卡介苗或其他预防接种。 宝宝出现湿疹的原因 原因一:刺激物 1、也就是说,宝宝有可能接触到了对他皮肤有刺激性的物体,如化纤、羊毛类或比较粗燥的麻质的衣服,都是有可能会诱发湿疹。 2、有些沐浴露、洗衣液也对皮肤有刺激。所以,尽量选择一些较为温和的用品,避免宝宝湿疹。 原因二:过敏原 过敏源也可诱发湿疹。比如宠物的皮肤代谢物,可能成为空气中的浮粒,对此过敏的孩子吸入后,不仅可诱发过敏性疾病,也会诱发湿疹。 春夏季树草的花粉、潮湿季节里的霉菌、房间里的尘螨作为

过敏源,也可能诱发湿疹。 原因三:感染因素 患有湿疹的孩子在生病时,如感冒发烧、中耳炎、肠胃炎、肺炎,湿疹也容易发作 原因四:天气 炎热,潮湿的夏季,寒冷,干燥的冬季都易诱发湿疹。温度的急剧变化,也容易引发湿疹。 原因五:食物 虽然食物过敏并不是湿疹的常见诱因。有少数婴幼儿患有较严重的湿疹时,应考虑食物如牛奶、鸡蛋、坚果、海鲜类过敏的诱因。 宝宝对外界的环境都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如果不慎得了湿疹,妈咪就要学会好好护理了,这样才能让他更快地痊愈。 首先,环境的影响很重要。宝宝所处环境要保持整洁、干净,室温不要过高,否则会使湿疹加重。 同时应该减少环境中的过敏源,如屋尘、螨、毛、人造纤维、真菌等。 冬季多见宝宝因为湿疹皮肤缺水,因宝宝在寒冷干燥的冬季,特别是有风的天气,小宝宝皮肤屏障功能较差,水分容易丢失。

皮肤病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 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 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 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 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 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 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 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 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 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的药物。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 1. 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 2. 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 发。 【治疗原则】 1. 抗病毒治疗。 2. 消炎止痛。 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 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 1. 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 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 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 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 【主要临床表现】 1. 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 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 2. 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剥 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 3.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 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放射治疗皮肤护理措施

由于放射线的刺激,肿瘤患者放疗区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放射性皮肤反应,一般分为Ⅰ、Ⅱ、Ⅲ、Ⅳ度。Ⅰ、Ⅱ度皮肤反应护理一般来说照射10次后皮肤开始发干,开始出现红斑、潮红,有刺痒和烧灼感(Ⅰ度),最后逐渐变成暗红,表皮脱落称干性皮炎(Ⅱ度)。Ⅰ、Ⅱ皮肤反应患者一般不停止放疗。对于皮肤瘙痒的患者,可用手轻拍瘙痒部位,或外涂冰片、滑石粉、薄荷淀粉、痱子粉,既能止痒,又能使局部皮肤干燥。但冰片、滑石粉等不能用得太多,以免堵塞毛孔,引发毛囊炎。邵教授指出,放疗后患者切勿用手抓挠,否则会导致皮肤破溃、感染、长期不愈合。干性皮炎可局部外涂比亚芬2~3次,以保护放疗野的皮肤。勿在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C溶液或保湿霜等,以免造成放疗区皮肤反应加剧。芦荟虽有抗炎效果,但并不具备保湿效果,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因此,在放疗期间并不建议使用。类固醇类药膏虽可减少放疗后皮肤反应,但对于发痒及疼痛则无效,还会出现局部烧灼感而掩盖感染现象,影响伤口愈合,宜慎用。勿使用凡士林,因其较难祛除,且在治疗时会增加放疗后反应。Ⅲ度皮肤反应护理此程度以上的皮肤损伤相对比较严重,随着照射次数的增加,局部皮肤出现充血、水肿、水泡,严重时发生糜烂,有渗出液,称湿性皮炎(Ⅲ度)。此时宜停止放疗,对症处理。对于小水泡不宜刺破,如皮肤糜烂时,每天局部

可涂擦2~3次1%的龙胆紫。切勿使用爽身粉、滑石粉,因其会阻塞汗腺及毛囊加重反应,同时皮肤若有破损或伤口时两者会集结成块,形成细菌感染的媒介。对于大水泡,立即消毒水泡,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渗液,在创面上敷无菌凡士林纱布,保护局部皮肤,并留取渗液和表皮组织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在水泡吸收后,即采用暴露创面疗法,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外涂美宝烫伤膏,1周后渗液明显减少,待愈合后可继续放疗。 Ⅳ度皮肤反应护理如果湿性反应不能及时控制,则局部皮肤进一步发生坏死脱落,溃疡形成(Ⅳ度),表现为灰白色坏死组织覆盖,边界清楚,底部较光滑,呈火山口型形成痂下溃疡,有剧痛。此时需停止放疗,经对症处理愈合后方可继续放疗。可采用暴露疗法,外用抗炎药膏,如红霉素、氯霉素软膏;当感染较重时,可肌注或静滴抗炎药物。同时保持创面清洁、干燥,以利愈合。溃疡面积大时,需要植皮修补。放疗后皮肤反应常见于乳腺癌及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口腔癌、舌癌、咽喉癌、腮腺癌等。具体反应如下: 1.治疗期间:放射照射野范围之内的皮肤,依照射所给的剂量,随时间会有不同的反应,一般在第三、四周后,开始有红、肿、热及微痒等反应,好像在太阳下曝晒后的皮肤。继续照射至第五、六周时,皮肤可能变黑,开始有干性脱屑,部分

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皮肤损伤原因与护理对策

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皮肤损伤原因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皮肤损伤原因与护理对策,从而提高我院临床治疗与护理的质量及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4~2015年中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根据自理能力以及压疮指数来进行筛选,采取平均分层随机的方法将10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5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对已经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针对性处理,对未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处理。结果对照组皮肤损伤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皮肤损伤率。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我院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需要了解常见皮肤损伤原因,并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方式,并及时给以预见性的处理。 标签:神经外科;皮肤损伤;护理对策 在我国神经外科患者一般都具有病情重,自理能力差,意识不清晰,治疗和恢复时间长的特点,所以对于一些神经外科患者来说很容易出现一些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损伤。所以我院需要加强对护理的宣传教育,扎实基础知识,加强沟通,尽可能避免出现住院期间的皮肤损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4~2015年中神经外科收治的患者根据自理能力以及压疮指数来进行筛选,选出108例患者参与本次试验,根据分层随机分配的原则来进行分组,观察组为59例,对照组为49例,参与试验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7.8岁,住院时间平均为25d。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实验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对已经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针对性处理,对未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处理。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处理,采用?字2检验,α=0.05 2结果 通过对两组实验的比较,发现在湿疹,压疮,烫伤等方面,观察组均未发现1例患者出现上述情况,而在对照组中,在则各发现1例出现上述皮肤损伤;在观察组中发现1例出现静脉炎患者,而在对照组中则发现3例出现静脉炎患者。综合上述对已经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针对性处理,对未出现的皮肤损伤采用预见性的护理方式处理的疗效要好于常规护理方法。 3原因分析 3.1患者自身因素神经外科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意识不清晰,容易躁动,不单对护理人员造成困扰,最重要的是容易对自己造成伤害,例如抓伤,摔伤等,

放疗后皮肤护理

【关键词】放射线治疗;皮肤护理;皮肤反应 超过40%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接受体外放射线治疗。在接受放射线治疗期间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反应。皮肤反应包括皮肤变化、疼痛、发痒及灼热感等症状,不止造成身体上的生理反应,同时影响日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一般而言,在开始放疗后的1~4周开始出现皮肤反应,一直持续至治疗后2~4周,放疗后皮肤护理主要的目标在于保持皮肤的清洁、舒适,减少因皮肤反应造成的疼痛,预防感染及促进伤口愈合。 1 放疗后急性皮肤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放疗后造成皮肤基底层的上皮细胞受到破坏,因而引起皮肤的损伤。过去临床上有关急性放射线治疗后皮肤反应的研究,主要根据Cox,Stctz与Pajak(1995)所提出的分线[1],Grade 0:皮肤没有变化;Grade 1:皮肤上毛囊清楚可见,有红斑、脱毛、干性脱屑、出汗减少;Grade 2:皮肤敏感或有光亮的红斑,不均匀的湿性脱屑,中毒水肿;Grade 3:除了皮肤皱褶的的外有整合性湿性脱屑、凹陷性水肿;Grade 4:皮肤溃疡、出血或坏死。除了RTOG皮肤分级外,常见评估项目包括:患者不适感(疼痛、发痒、干燥)、皮肤状况(皮肤性状、是否水肿)、伤口状况(伤口大小、颜色、分泌物的性状、是否感染)。近几年来,放疗后皮肤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对于皮肤反应的状况描述为包括:局部红肿、干性脱屑、湿性脱屑及溃疡。 2 护理 2.1 放疗后一般皮肤护理:患者在接受放疗期间,皮肤的一般护理,如避免在局部涂抹化妆品、修剪指甲,避免抓破皮肤,照射部位避免过度日晒、避免衣物压迫束缚或衣服材质过于粗糙摩擦皮肤,头颈部肿瘤男性患者最好使用电动刮胡刀,大肠、直肠患者则可使用温水坐浴,减少肛门及会阴部肿胀的症状。 See,Wright与Derham(1998)使用Dermofilm(一种很薄的皮肤保护层,具有水溶性及脂溶性物质)对50例乳癌接受放疗的患者研究结果发现,Dermofilm可减少皮肤疼痛及皮肤反应,其研究结果证实使用Barrier films皮肤保护膜或是皮肤保护膜可作为皮肤的屏障,以减少外伤并保持皮肤的滋润。Grham等人(2004)于乳癌放疗开始2周后,2次/周使用无痛保护膜(NO-sting barrier film)于放疗部位,结果发现疼痛及发痒无显著差异,但是保护膜可减少湿性脱屑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是一项可降低皮肤反应呈干性脱屑恶化到湿性脱屑的护理方法之一。 2.2 皮肤红肿及干性脱屑的护理:临床上皮肤有红斑和干性脱屑时,护理人员可能根据过去经验个人看法或者传统观念给予患者局部涂抹乳液、乳霜、Vit C溶液或保湿霜的建议,以减轻皮肤反应所引起的干痒及其他不适反应。但近年来一些相关的研究显示,产品某些成分甚至会造成放疗皮肤反应加剧情形(如石化产物:镁、铝、锌) 传统观念中芦荟通常用来治疗皮肤干燥及烧、烫伤,但国外研究发现,使用芦荟胶与否对放疗后患者皮肤反应无显著差异,有些患者甚至出现对芦荟有过敏的现象,虽然也有研究当放射剂量大于27GY时,使用芦荟可延缓放疗引起皮肤反应的发生,但也有研究使用芦

皮肤护理学结业论文

皮肤护理学结业论文 专业:10级预防医学 姓名:邵佳 学号:2104113326

内容摘要:最近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皮肤问题,不止是为了健康,更多的是为了美观,和自身整体的美感,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皮肤的性质,并且做出正确的护理,才能够更加的美丽,所以探究干性皮肤的日常护理和保养。 关键词:皮肤干性皮肤护理 1、正常皮肤性质测定方法: 一般主要观察毛孔大小,油脂多少,有无光泽,皮肤弹性,接触化妆品是否过敏等,然后把观察结果与各类皮肤特点做对比,就基本可以判定自己皮肤的性质。通常还可以采取简单易行的测试方法进行鉴别。 纸巾测试:晚上睡觉前用中性洁肤品洗净皮肤后,不擦任何化妆品上床休息,第二天早晨起床后,用一面纸巾轻拭前额及鼻部,若纸巾上留下大片油迹,皮肤便是油性的;若纸巾上仅有星星点点的油迹或没有油迹,皮肤则为干性;若纸巾上有油迹但并不多,就是中性皮肤。 进过测试,纸巾上只有星星点点的油迹,所以我的皮肤性质为干性皮肤。干性皮肤:肤质细腻,较薄,毛孔不明显,皮脂分泌少而均匀,没有油腻感觉。皮肤比较干燥,看起来显得清洁、细腻而美观。这种皮肤不易生痤疮,且附着力强,化妆后不易掉妆。但干性皮肤经不起外界刺激,如风吹日晒等,受刺激后皮肤潮红,甚至灼痛。容易老化起皱纹,特别是在眼前、嘴角处最易生皱纹。 2、日常护理步骤 2.1、不要每日使用磨砂类产品,因为它对皮肤的刺激很大。建议每周用一次作为深层清洁,可在洗澡时使用。洗澡时毛孔呈放大状态,清洁更彻底。磨砂颗粒要选用圆形的细小颗粒为好,或者可溶性碳粒子。 2.2、洁面产品不宜选用香皂,去油洁面乳,控油洁面乳等碱性较大的产品。宜使用弱酸性洁面剂,比如保湿型、滋润型。根据夏季和冬季换用产品,减少或增多油脂含量。 2.2、建议使用爽肤水,具有补水、滋润角质层、再次清洁、和促进后面护肤品吸收等功能。选用适合干性皮肤使用的爽肤水,因为里面含有天然植物油。 2.4、面霜,夏季可以选用含油份少的补水产品,主要以护肤乳、露、液为主;冬季可改用护肤霜、膏、啫喱等含油份多的产品。 2.5、面膜,多使用补水、补充营养的产品。最好用点含胶原蛋白的面膜,我使用的翌生美家的保湿效果挺好的,不要使用矿泥类、柑橘类、收缩毛孔类、去油脂类等产品。 2.6、防晒霜,不要使用便宜的防晒产品。去年中国公布的大部分禁用化妆产品中大多是防晒产品。其中不乏有名气的产品,比如妮维雅美白防护日霜、丁家宜美白防晒乳液、雅芳凝白防晒日霜、诗维娅清爽防晒润肤凝露、采诗斑点清水、采诗白里透红防紫外线露、采诗白里透红防紫外线霜、采诗斑点清洗面奶、采诗去印精华霜、采诗白里透红防晒乳、羽西亚光粉底霜spf6、羽西防晒防水啫喱spf15、羽西科蒂布兰卡天然润白粉饼spf15、婷美收腹霜、玫琳凯护手霜、玫琳凯嫩肤防晒乳、玫琳凯艳阳防晒乳、欧莱雅完美防晒三重隔离露spf20 pa++、美宝莲恒莹全天候粉底液spf14 pa+自然色、柔婷美白隔离霜、柔婷防晒隔离霜、小护士美白嫩肤霜等。 2.7、有条件后慢慢开始使用眼霜、晒后修复、调整肤色等产品,扯远了。美容就象健身一样,是个长期坚持的工程,就看对自己关爱有多少了。 3、日常保养方法 干性皮肤保养最重要的一点是保证皮肤得到充足的水分。首先在选择清洁护肤品时,宜用不含碱性物质的膏霜型洁肤品,可选用对皮肤刺激小的含有甘油的香皂,不要使用粗劣的肥皂洗脸,有时也可不用香皂,只用清水洗脸。以免抑制皮脂和汗液的分泌,使得皮肤更加干燥。早晨,宜用冷霜或乳液滋润皮肤,再用收敛性化妆水调整皮肤,涂足量营养霜。

最新皮肤病护理常规(精品收藏)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按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协助患者剪指甲,并嘱避免搔抓及用热水肥皂烫洗。 3。如对患者沐浴、理发,应按医嘱执行,如无特殊医嘱,可按一般规定进行。 4. 除随时注意全身病情变化外,外用药者须经 常注意其敷料包扎是否妥善舒适,有无过敏,刺激性中毒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师。 5.皮肤科病房宜用深色内衣及床单,患者衣服、床单如有沾污浸湿,应及时更换。 6. 某些饮食可诱发或加重皮肤病,故必须注 意饮食护理,疱疹样皮炎禁食谷胶食物,湿疹、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应注意鱼、虾、浓茶、酒、辛辣刺激食物的影响。 7。光敏性皮炎、红斑狼疮、皮肌炎、着色干皮病,叶蛉病等病须防止日光和紫外线照射个别敏感着甚至应避免强人工光线的照射。 8. .药物性皮炎患者应建立药物禁忌卡,仔细告诉其不能所以使用的药物。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疹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点是集性的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水疱。皮损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不超过驱体中线,尔中线对侧也有少数皮疹,多是横过的神经小分枝受累所致,愈后极少反复。 【主要临床表现】 1. 皮疹形态为集簇性水疱,沿受累的周围神经带状排列,伴局部淋巴结肿痛。 2.沿受累神经分布的神经是本病的特征,发病突然,病程有自限性,一般2~3周,极少复发。 【治疗原则】 1. 抗病毒治疗。 2.消炎止痛。 3. 全身支持疗法,增强机体免疫力。 4.对症治疗。 【护理重点】 1.按皮肤科一常规护理. 2。加强皮疹护理,避免摩擦,防止继发感染。

3。。保持床单干净,勤换内衣。 三、药疹 药疹是通过注射,内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粘膜反应称为药疹. 【主要临床表现】 1。荨麻疹及血管性水肿型其皮疹特点为发生大小不等的风团。这种风团皮疹较一般荨麻疹色泽红,持续时间较长,自觉瘙痒,可伴有刺痛、触痛等. 2.腥红热样或麻疹样发疹型呈弥漫性鲜红色斑或米粒至豆大红色斑丘疹,密集分布3. 剥脱性皮炎或红皮病型表现为全身皮肤鲜红肿胀、伴渗液、结痂、继而大片叶状鳞屑剥脱,有臭味、粘膜亦有充血、水肿、糜烂等。3.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坏死型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初起于面、颈、胸部、发生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很快融合成片,发展至全身。红斑基础上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性水疱及表皮松解,呈烫伤样表现。 4。固定性药疹本型是药疹中最常见的一种疹型,其形态特殊,易于识别。皮疹特点是局

皮肤的类型分类

《皮肤的类型分类》 肤质与什么有关系? 1.与角质层有关 2.与皮肤下含黑色素颗粒多少有关。 3.与遗传有关 ◆按皮脂腺分泌多少分类:中性皮肤、干性皮肤、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敏感及过敏性皮肤、成熟性皮肤。 一、中性皮肤特征: 1.不干也不油腻,皮脂腺分泌适中。 2.皮肤组织柔嫩、平滑。 3.表皮层所含的黑色素多少分布均匀,呈粉色白皙、无瑕疵、毛孔 细小、富有弹性,具有健康的光泽。 4.对外界的刺激不敏感,PH 值是 5.0 —5.6多见于18岁一下青春发 育期前的青少年。 ◆中性(属正常皮肤):PH 值是5.0 —5.6。它是干性和油性皮肤之 间的平衡,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它会逐渐趋向干燥,这种皮肤是属良好的肌肤,它很柔软、光滑,并有健康的肤色;它的毛孔让细胞显得容光焕发导致因素。 1)皮脂腺和汗腺分泌适量,并且排泄通畅的。 2)有充足的睡眠。 3)均衡的饮食。 4)正确的护肤法。

中性皮肤:防止皱纹、斑点产生。 冬天偏干,补营养;夏天偏油,补水。 深层保湿日霜:夏天用量:用一粒花生大小;冬天用量:用两粒花生大小。 中性皮肤:黑泥面膜:一周1-2次(5-8分钟/次)。 润肤面膜:一周1-2次(15-20分钟/次)。 敏感面膜:一周1次(15-20分钟/次)。 脱角质霜:一周做一次。 安瓶:一个月用3瓶,对皮肤效果更佳。 家庭治疗法:1.早晚用洁肤乳或洁肤霜洗脸 2.用柔和的调肤水来调节皮肤,并使皮肤清爽。 3.晚上涂适当的活细胞晚霜,日间则用深层保湿日霜。 4.晚上涂柔和的眼霜,以预防小皱纹的产生。 5.每星期至少让专业美容师做一次护理。 二、干性皮肤的特征: 1.由于皮脂腺分泌不够而造成皮肤缺少滋润,干性皮肤也会由于缺少滋润而造成缺水。这种皮肤情况可由其眼角和嘴巴周围的细纹辨认,其鼻子和颊部的皮肤显得粗糙和脱皮,颈部的皱纹既是特征。干性皮肤通常不会引起暗疮和皮肤瑕疵,但是一旦年纪大了,皮肤就会缺少滋润而提早出现皱纹及失去弹性。 1)有明显细纹和皱纹 2)有脱皮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