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电影大师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意大利电影大师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转)再见阿郎 发布于:2007-09-14 09:25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


“真正的电影在欧洲”,这个说法没多少人会否认。同样的,“‘二战’后的世界电影是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始的”,这个说法也没有多少人会质疑和反驳。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最大受益者不可否认的是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尔,但是在“后现实主义时代”最著名的导演非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莫属。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是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作家和导演,同时他也几乎是意大利电影史上声名最坏的导演——同性恋、流氓辩护人、实验诗人和小说家,报刊丑闻的主人公。他曾说自己是在最前卫的位置上,当时的一个影评人说:“不管是帕索里尼的朋友,还是他的敌人,都无法在他的时代理解他,那要等很久很久。”事实上的确如此,即使在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无法理解他。

他似乎一出生就注定了要成为一个生命中充满着混乱和躁动的矛盾综合体。他于1922年3月5日出生在意大利博罗尼亚的贫民窟,父亲是来自拉文纳的没落贵族,同时也是一名法西斯军官,母亲却是一位反莫索里尼的敏感女人。对于这个世界而言,帕索里尼确实是一个永远的异教徒式的人物,这位著名的异端人物一生始终桀骜不驯,并以其残酷、暴戾甚至是令人惊恐的电影和文学作品,实现了他一以贯之的明目张胆和“犯上作乱”。似乎人世间的一切在他看来,都不过只是一场儿戏而已。

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无疑是一个天才式的人物。在他19岁的时候,便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格伦姆西的遗骸》和《我们这时代的宗教》等,并很快成为文坛上的一位著名诗人。其后,他写了《生活的青年人》(或译《生活的年轻人》)和《激动的生活》等描写罗马贫民生活的小说,成为当时受人瞩目的作家。他的小说比较重视视觉和映像,因此受到电影制片人的赏识,纷纷请他写剧本。1961年,他导演了第一部影片《乞丐》,承继了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的风格,真实呈现了罗马的边缘阴暗面,映像构成极为出色,在威尼斯影展上获得热烈赞赏。从此,皮埃尔·保罗·帕索里尼与电影进行了更为亲密的接触。

在接下来的《罗马妈妈》是一部描写私娼的电影,在1962年的威尼斯影展中获意大利电影俱乐部联盟奖,但因为题材尖锐、风格独立,被保守势力认为是亵渎神明,以至于当局将他逮捕并缺席审判(另一说法是他是因为短片《软奶酪》被逮捕)。

1964年,帕索里尼又导演了《马太福音》,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了这个广为人知的圣经故事,虽然收益法一同以往的狂放,

但这部影片却被认为是最忠于基督精神的宗教影片而获得威尼斯影展审查员特别奖以及1967年三项奥斯卡奖提名。



出于对自身文学素养的自信,帕索里尼的作品开始向古典名著特别是一些民间故事的语言取经,也由此陆续推出了他最为著名的“生命三部曲”——《十日谈》(1971)、《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和《一千零一夜》(1974)。 “生命三部曲”缘于三个不同的文化背景:《十日谈》源于意大利的中世纪的市民生活;《坎特伯雷故事集》蕴含了莎士比亚及现代英国社会;《一千零一夜》则源于阿拉伯世纪。从他以往在意识形态上作激烈辨证的作品转向呈现无历史感的民间传说,大胆描绘了一个以性欲为主轴的世界。他自己辩称:“身体始终具有革命性,因为它代表了不能被符码化的事物”。这几部影片性爱暴力场面露骨,但寓意深远,映像出众,又合乎上实际70年代的反叛精神。

《十日谈》

电影《十日谈》海报

《十日谈》是“生命三部曲”的开篇之作,故事情节如一幅幅风俗小说,取材自薄伽丘的同名著作。原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作品致意,以14世纪黑死病横行时期为背景,通过10位青年轮流讲述100个故事来结构整个小说,这部现实主义风格明显的作品堪称欧洲古典文学的杰作,被后人誉为和但丁《神曲》齐名的“人曲”。

影片从援助10位避难男女在10天间讲述的100个故事当中,挑出几个讽刺喜剧和一个爱情悲剧。本片没有像援助那样能够利用一群讲故事的人来结构情节,所有的故事都像是信手拈来的市井谈资,只在影片进行过半时出现了画家乔托(由帕索里尼自己扮演),像一个观察者一样出现在佛多伦萨的街头,他完成壁画时喃喃自语道:“如果梦想一件艺术作品比创作一件艺术作品还要美,那为什么还要去创造它呢?”——这也是帕索里尼对已完成的艺术品(片中的壁画和影片本身)的感慨。

他试图用一种现实主义甚至是自然主义的手法,毫不忌讳地展现《十日谈》中描写的整个中世纪人们的日常生活画卷。影片几乎全部采用自然光照射,使用大批非职业演员,有很多处裸露镜头,甚至有几个生殖器的特写镜头。帕索里尼并没有试图美化影片中出现的裸体镜头和做爱镜头,当然这些镜头也并不令人恶心反感,只是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摄影机从不闪躲或自我辩解,而是把我们领到近景处,毫无保留地把生活的原毛摆在我们眼前,致使我们看到偏重人做爱就像看到猫狗做爱一样平常,日常生活的活泼气息扑面尔来。从这一点上看,本片很好地复原了《十日谈》这部名著所表现

的中世纪日常生活原貌。


《坎特伯雷故事集》

电影《坎特伯雷故事集》海报

《坎特伯雷故事集》获得了第22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这似乎是一个讽刺。帕索里尼原本想通过对经典文学名著的改编,以一种通俗的方式展示自由的性爱观念,他从那些文学作品中挑选出的主要是被道学家斥之为“伤风败俗”的故事,以这种近乎猥亵的方式,肯定了无拘无束的性爱和自由对中产阶级价值观的动摇作用。但他没有料到,正是本片对各种肉体与性爱的不同场景的坦然描绘,造成他第一次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甚至引起了当时拍摄古装艳情片的时尚。攻击的武器最后沦落为娱乐休闲的消费品!他自己则不无挑衅地将这部作品和他最具民粹风格的早期作品《马太福音》作类比:“这两部影片的风格和历年完全无分轩轾——只不过性取代了耶酥基督的位置”。


《一千零一夜》

电影《一千零一夜》海报

《一千零一夜》是“生命三部曲”中我唯一看过的影片,全片充满了东方味道。它不是嘲讽口吻的谣言故事,也不是无善无恶的市井描绘,而是基于一种肯定态度的“异教”(东方/古代/同性恋)风情展示。看完全片多少对演员的表现有些不满,但是想想他们都是非职业演员,这样的表现全部都由导演掌控,实在很惊叹导演的能力,因为片中的演员是如此的多,根本就不好控制。

影片把性爱——尤其是同性之爱推上了东方异教的神坛。帕索里尼一反前两部影片中不加肯否的态度,而给予全部性爱以全部的热忱。“生命三部曲”也由最初的恶作剧升华为对人类自然性爱的歌颂和赞美。

最后的绝响

影片《索多玛的120天》海报

1974年,帕索里尼导演了自己最为惊世骇俗的作品《索多玛的120天》(或译《萨罗》),不仅是把法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色情作家萨德侯爵的这部最遭受非议的文学作品搬上了银幕,而且又将时代背景定在了法西斯统治时期。

影片讲述了“二战”末在纳粹占领的意大利北部某城,四位高官以极其野蛮的方式性虐待和残杀16位男女少年,在一处隐秘的城堡里穷尽性的所有兽欲和残酷,而这一切还在专门请来的钢琴师的伴奏下进行。影片中还有吃粪的镜头,使人产生生理上的反感。我看完整部影片之后更是看见食物就反胃,很有些不知如何是好。影片一经播放令人目瞪口呆,此片在包括意大利的许多国家都被禁映,被称为“电影史上最肮脏的影片”。

尽管除了表面上的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外,这部影片还有着更为深刻也更为沉重的寓意包涵其中,但正像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这的的确确

是“一部不可不看,却不可再看”的影片。

影片完成后不久的1975年11月1日,在万圣节和万灵节之间的那个夜晚,帕索里尼在罗马郊外被一个17岁的男妓用棍子击杀,时年53岁。但是对于他的死,有很多人(包括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齐)都认为是因为政治原因而被害。但不管事实如何,我们都不得不无限凄凉的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世界电影史上少了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师级的人物。除了一声你好,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