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一、栽培模式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水稻栽培模

式。主要是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一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

西20度;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行距60cm,栽植水稻小行行距20cm。在

栽植水稻小行上种植2行水稻,株距为12--15cm,栽插水稻秧苗

时采用拐子苗插法。

二、主要技术

重、培育壮秧:是指要采用简塑钵盘育苗。选无污染,背风,

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排水良好,无盐碱,土壤肥沃,地

势平坦的地方建育秧大棚。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及腐熟农家肥按5:2:2比例混合过5目筛后做苗床土,选择当地主推优良品种,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天;用1:1.13的盐水选种;用

脒酰胺等在15℃水温下浸种5—6天;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

保温处催芽两天,然后摊开晾晒,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

2--3粒芽种,苗期管理中播种一出苗阶段保证水分;出苗一1叶1心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qC,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保持

床土湿润;1.5叶--3.0叶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2qC左右,床面

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在两叶一心

期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克兑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3.0叶一移栽阶段每天浇一

次透水,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4--5天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

嫁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60s,兑水100倍喷施,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

2、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是指5月上、中旬对稻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15--18cm,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不留生格子,每公

顷施农家肥10吨、纯N75kg、P20s100kg、K2050kg后耙平,

要做到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上软下松,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

土壤环境;

3、适时移栽:5月中下旬当秧龄30--35天,叶龄3.5--4.0

叶,苗高12--14cm,根数重2一重4条,百株地上千重2.5g以上时,

即可移栽,播种前,用罗盘定向,将播种行向定为磁南偏西20度,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行距20cm,株距15cm,插

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60cm作为大行距,

再按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保证穴苗数3--4棵、深浅一致;

4、灌溉:移栽时保持lt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

水深一般在5--7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

保持3—5cm为宜;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一7月上旬)采用深水灌溉或间断湿润灌溉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

期(7月上旬一8月下旬)采用1--2cm浅水灌溉,若孕穗期遇17~C

以下低温深灌(10--20em)护胎;乳熟至收获前一周(8月下旬一9

月中旬)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7天断水;灌溉要采用昼

停夜灌方式进行;

5、施肥:公顷施用N150kS,P205100kg,K20100kg。插秧10

天后(6月5日)每公顷施纯N45kg促分蘖肥;出穗前30天(7月15日)每公顷施纯N30kS、K2050kg攻穗肥,其余肥料全部用作底肥和口肥。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一、水稻的需肥特性

在水稻所吸收的矿质营养元素中,吸收量多而土壤供给量又

常常不足的主要是氮、磷、钾三要素。水稻养分吸收量,因产:

量水平不同、生长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每667平方米稻谷和稻

草(谷草比例为1:1)从土壤中吸收纯氮5.8--12.5千克,磷4--6.5

千克,钾10.5--16.5千克。水稻形成,100千克籽粒,吸收纯氮在1.50 1.90千克,高产田略低些,低产田高些;吸收纯磷0.82—1.02

千克,吸收纯钾1.83 3.82千克。但随产量升高100千克籽粒,氮、磷、钾纯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千克、0.9千克、3千克,氮、

磷吸收量与常规稻基本一致,而钾吸收量较常规稻高0.9千克。

上述吸肥比例也因品种类型、栽培地区、栽培季节、土壤性质、

施肥水平以及产量高低而异,故只能作为计算施肥量的参考。

二、水稻对养分需求的特点、

1、氮水稻是喜铵态氮作物。氮素供应充足时,水稻新根才

能发生,分蘖才能正常进行,叶片才能伸长。大量施用氮肥常导致叶片过于繁茂,下层叶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虫滋生,引起后期倒伏;过量施用铵态氮时易引起氨中毒。尤其是在低光照和低温度条件下,氮肥能提高根系活力。氮肥表施能提高上位根的氧化力而促进分蘖,深施则能提高下位根的活力而增加每穗颖花数。

2、磷磷能促进植株体内糖的运输和淀粉合成,加速灌浆结

实,有利于提高千粒重和籽粒结实率。水稻幼苗期和分蘖期磷的供应非常重要,此时缺磷会对以后的生长和产量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磷肥必须早施。在水稻开花以后追施磷肥会抑制体内淀粉的合成而阻碍籽粒灌浆。

3、钾钾能提高水稻对恶劣环境条件的抵抗力并减少病虫害

发生,所以有人称钾肥为“农药”。

钾通过促进碳、氮代谢,可减少病原菌所需的碳源和氮源、

提高植株三磷酸腺苷酶的活力,促进酚类物质的合成,从而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钾能增加植株根、茎、叶中硅的含量,提高单位面积叶片上硅质化细胞的数量,茎秆硬度、厚度和木质素含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并最终增加水稻对病原菌侵染的抵抗力。

4、硅水稻是代表性的喜硅作物,吸硅量在各种作物中最多,

有“硅酸植物”之称。硅是水稻的必需营养元素。

5、锌锌对水稻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锌能促进生长素的合

成。水稻锌含量是营养器官大于繁殖器官。苗期和穗期尤其是苗期是水稻的吸锌高峰,吸收的锌占整个生育期锌吸收量的84.6%

一96.1%。缺锌是水稻生产上较为普遍的问题。缺锌最明显的症状是植株矮小,叶片中脉变白,分蘖受阻,出叶速度慢,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有人将锌列入仅次于氮、磷、钾的水稻“第四要素”。

三、稻株缺素症状

1、缺氮,水稻缺氮时,其叶片体积减少,植株叶自下而上变黄,稻株矮、分蘖少,叶片直立。

2、缺磷稻株缺磷时,植株高度基本正常,但叶片呈深绿色

或紫绿色,株型直立,分蘖少。

3、缺钾植株叶片由下而上在叶脉上出现红褐色斑点,下部

叶片边缘变黄。稻株分蘖较少,植株矮。叶片暗绿,顶部有赤褐斑。缺钾症状一般在移栽后开始,到移栽后20--30天最明显。

4、缺钙植株主茎中部叶片的叶绿素间断或消失,叶片卷曲,

最后死亡。新叶顶部卷曲、发白、不久变褐。但下部叶片一般表现正常,原因是钙在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差。

5、缺镁镁在植株体内流动性较好。缺镁时主茎中、下部叶

片褪色,并沿叶脉变黄,叶片卷曲死亡。植株分蘖少,稻株矮。但上部叶片看不出症状。

6、缺铁植株叶片叶脉之间缺绿,随后变黄。但老叶仍呈绿

色,惟新叶变黄。对出现缺铁症状的稻田,可喷施铁盐补充铁质。

四、水稻各生育期需肥规律

1、水稻不同时期对养分的吸收。水稻自返青至孕穗期,各种

基于高光效开心树形栽培技术的苹果新品种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于高光效开心树形栽培技术的苹果新品种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基于高光效开心树形栽培技术的苹果新品种产业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3) 1.3可研报告编制主要内容 (3) 1.4可研报告结论意见 (4)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 (11) 3.1文化创意产业及发展预测 (11) 3.2项目建设优势及市场预测 (13) 第四章项目总体规划 (17) 4.1规划原则与依据 (17) 4.2指导思想 (17) 4.3项目总体规划 (18) 第五章建设选址 (24) 5.1建设用地概况 (24) 5.2土地取得方式 (25) 5.3工程地质条件 (25) 5.4水文气象条件 (26)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28) 6.1项目编制依据 (28) 6.2规划建设原则 (28) 6.3工程建设方案 (29)

6.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34) 第七章配套工程 (35) 7.1给水、排水 (35) 7.2采暖通风、空气调节 (37) 7.3电气系统 (39) 第八章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43) 8.1编制依据 (43) 8.2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43) 8.3环境影响分析 (44) 8.4环境影响评价 (46) 第九章节能、消防、防潮及地震安全 (47) 9.1节能 (47) 9.2消防 (48) 9.3防潮 (51) 9.4地震安全 (52)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53) 10.1编制依据 (53) 10.2劳动保护和安全措施 (53) 第十一章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56) 11.1组织机构 (56) 11.2年工作日 (56) 11.3劳动定员 (56) 11.4人员来源及培训 (57) 11.5项目管理 (58)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 (59) 12.1项目展示信息中心 (59)

作物栽培学-完整版

一、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 1.性质:作物栽培学是研究农作物高产优质栽培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2.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提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栽培技术措施。 二、作物的起源、分类和分布 1.作物的起源: 起源地:(1)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山区及其毗邻的低地是“第一个最大的独立的 世界农业发源地和栽培植物起源地”(2)中南美洲地区 2.作物的分类: (一)根据作物的生理生态特性分类 按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分为喜温作物和耐寒作物。喜温(10°C):稻、玉米、高粱、谷子、棉花、花生、烟草;耐寒(1~3°C):小麦、大麦、黑麦、 燕麦、马铃薯、豌豆、油菜。 按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长日照作物(在日照变长时开花的作物):麦类作物、油菜;短日照作物(在日照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稻、玉米、大豆、棉花、烟草;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的作物):荞麦;定日照作物:甘蔗的某些品种只能在 12.75h的日照长度下才开花。 根据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特点分为三碳(C3)作物和四碳(C4)作物。 C3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高):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烟草 C4作物(光合作用CO2补偿点低):玉米、高粱、谷子、甘蔗(二)按作物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 1. 粮食作物:谷类作物(小麦、大麦、燕麦、稻、玉米、谷子、高粱等) 豆类作物(大豆、豌豆、绿豆、蚕豆、豇豆、菜豆等) 薯芋类作物(甘薯、马铃薯、木薯、豆薯、山药、芋等) 2.经济作物:纤维作物(棉花、大麻、亚麻、洋麻、黄麻、龙舌兰、蕉麻等)

不同品种及栽培方式对双季青贮玉米品质的影响

不同品种及栽培方式对双季青贮玉米品质的影 响 【摘要】近几年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双季青贮玉米,夏玉米和单季春玉米不同模式的物质积累量和生育过程的光、温、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双季青贮地膜玉米-玉米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冬小麦-夏玉米,其全年干物质生产率提高10.3%,能量提高12%,总辐射利用效率提高12.5%,热量资源生产效率提高 22.5%,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6.3%。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全年两季C4玉米的高光效,早春覆膜栽培以及两季品种有效配置,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两熟区的自然资源,而且为该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型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关键词】品种栽培方式青贮玉米品质影响 1、前言 玉米是禾本科一年生高产作物,青贮玉米并不指玉米品种,而是鉴于用途,青贮玉米是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青贮玉米是鉴于农业生产习惯对一类用途玉米的统称。青贮玉米与普通籽实玉米不同,主要区别是:1、青贮玉米植株高大,在2.5~3.5m,最高可达4m,以生产鲜秸秆为主,而籽实玉米则以产玉米籽实为主。2、收获期不同:青贮玉米的最佳收获期为籽粒的乳熟末期至蜡熟前期,此时产量最高,营养价值也最好,而籽实玉米的收获期必须在完熟期以后。3、青贮玉米主要用于饲料,而籽实玉米除用于饲料外,还是重要的粮食和工业原料。 1.1本文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畜牧业产品需求不断增加,对双季青贮玉米,夏玉米和单季春玉米不同模式的物质积累量和生育过程的光、温、水资源的实际利用效率,进行系统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双季青贮地膜玉米-玉米模式优于传统模式冬小麦-夏玉米,其全年干物质生产率提高10.3%,能量提高12%,总辐射利用效率提高12.5%,热量资源生产效率提高 22.5%,水分生产效率增加36.3%。由此可见,通过利用全年两季C4玉米的高光效,早春覆膜栽培以及两季品种有效配置,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两熟区的自然资源,而且为该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型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欧美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奶牛、肉牛、奶羊和肉羊等生产发达的国家,都大量种植青贮玉米,广泛使用青贮饲料,如法国、加拿大、美国、荷兰等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培育出大量的青贮饲料专用玉米进行全株青贮,并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奶业和肉业发达国家大量推

农作物栽培技术手册

目录 玉米生产技术规程 一、种子和种子处理 (4) 二、选茬、耕整地 (4) 三、施肥 (5) 四、播种 (5) 五、田间管理 (5) 六、收获 (5) 玉米机械化行间覆膜生产技术技术规程 一、选地整地........................................... ........................................... (6) 二、品种选择........................................... . (6) 三、地膜选用........................................... (6) 四、播期:........................................... ............................................. . (6) 五、施肥........................................... ............................................ ..... (6) 六、化学除草........................................... (6) 七、田间管理.......................................................................... .. (6)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一、寒地水稻农时标准 (7) 二、寒地水稻生产用种标准 (8) 三、寒地水稻旱育壮苗标准 (8) (一)旱育壮苗量化标准............................................................................ (8) (二)水稻旱育壮苗外部形态五项标准 (8) 四、寒地水稻培育旱育种壮苗技术标准 (9) (一)寒地旱育水稻育秧田标准 (9) (二)寒地水稻种子处理技术 (9) (三)寒地水稻置床处理技术标准 (11) (四)寒地水稻播种技术标准 (12) (五)寒地水稻秧田管理技术标准 (12)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结课论文学院: 年级: 作物姓名: 农学院 2010 级孔繁明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理论摘要: 棉花属喜温性作物, 具有无限生长习性。 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棉花的产量一般以皮棉数量来表示。 皮棉产量通常由单位面积总铃数、平均铃重和衣分三部分组成。 当三个因素都大时,产量最高。 [3]三因素中除衣分主要受遗传特性支配外,其它二者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化较大。 目前,新疆根据独有的自然条件大田上采用最多的是早、密、矮、膜技术,近年来, 节水滴灌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先后应用, 为新疆垦区棉花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再结合合理的防治病虫害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本文就这些新栽培技术从其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疆棉花高产栽培理论正文: 1 / 13

1. 棉花的生理特性 1. 1 棉花生长的光照条件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 据测定,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 750 ~1000 lx,光饱和点为7~8 万 lx。 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000 lx ,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2] 1. 2 棉花生育的水分条件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棉花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为: 播种至出苗, 0 ~2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70 ~ 80%为宜;苗期, 0 ~4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60 ~ 70%为宜;初蕾期, 0 ~6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65 ~ 75%为宜;盛蕾期后, 0 ~8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不能低于 60~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55 ~ 70%为宜。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 2/3 的水分消耗于蒸腾, 1/3 消耗于土地蒸发。 1. 3 土壤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

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生产在未来几十年内要保持稳定的增长,这一增长是在更少的土地和水资源的条件下完成的,培育高产、优质、抗病虫性及抗逆性强的品种是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传统育种主要是在不甚明了基因背景的条件下,通过杂交和各种育种技术,根据植株在田间的表现进行评价与选择。表型性状不仅取决于遗传组成也受控于环境条件,而环境效应较易掩盖基因效应,因此,仅从表型进行选择显然是不理想的,特别是对受多个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选择,更难做到准确。 随着近二十年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特别是遗传标记的出现与应用,为作物育种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在遗传学实验中,通常将可识别的等位基因差异或遗传多态性称为遗传标记。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四种 遗传标记:形态标记、细胞标记、生理生化标记、分子标记。其中以分子标记最为理想,因为DNA水平的遗传多态性表现为核苷酸序列的任何差异,甚至是单个核苷酸的变异,因而其数量几乎是无限的。与以往的遗传标记相比,DNA标记还有许多特殊的优点,如无表型效应、不受环境限制和影响等。 1DNA分子标记的分类 自1974年Grodzicker创立了限制性片段长 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 phism,RFLP)标记技术以来,分子标记得到最广泛 的应用。DNA分子标记是DNA水平的直接反映。依据对DNA检测手段,DNA分子标记可以分为四类(方宣钧,2001):第一类为基于DNA-DNA杂交的DNA分子标记,该技术通过限制性酶切、凝胶分离、探针杂交、显色技术来揭示DNA的多态 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发现最早、应用广泛的 分子标记在水稻育种中的应用 李春光,刘华招 (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黑龙江 佳木斯 154025) 摘要: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日趋广泛,对水稻育种研究有重要的价值。通过重点介绍近年来分子标记在水稻分子遗传图 谱的构建、遗传资源保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的标记及克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研究的应用情况,探讨了分子标记的应用在水稻育种上的优势。关键词:分子标记;水稻;育种收稿日期:2007-03-09 作者简介:李春光(1978-),男,研究实习员。 综述 2007年第5 期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6737(2007)05-0019-06 ApplicationofMolecularMakerstoRiceBreeding LIChun-guang,LIUHua-zhao (RiceResearchInstituteofHeilongjiangAcademyofAgriculturalSciences,JiamusiHeilongjiang154025,China)Abstract:Thewideuseofmolecularmarkershasplayedaveryimportantroleinricebreedingresearch.Inthispaper,thesituationsofapplicationofmolecularmarkersinvolvingricegeneticmapconstruction,geneticgermplasmreservationandpolymorphismanalysis,genetaggingandcloneandmolecularmarkerassistedselectionwereintroducedandadvan-tagesofmolecularmarkeronricebreedingwerediscussed.Keywords:Molecularmarker;rice;breeding 19--

高光效栽培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光效栽培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耕作 耕作措施包括翻耕、镇压和垄作等,主要是通过改变土壤表面和根分布层的土壤状况使土壤热特性和水文特性发生变化,影响土壤热量和水分交换,从而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 (一)翻耕 翻耕使表土疏松,反射率降低,吸收辐射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增大,空气含量增多,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趋小,从而使土壤和近地面层空气温度变化剧烈。其对温度的影响,随季节和昼夜的变化而有不同。一般是白天温度高而夜间低,日较差大。白天或温暖季节,热量积集表层,因而翻耕影响的那一层温度相对较高,下层则较低。夜间或寒冷季节,由于翻耕地土壤深层向表层传递的热量相对较少,因而表层温度也较低,而深层则较高。这表明翻耕所引起的效应,在低温时间里是表层降温,深层增温;在高温时间里则是表层增温,深层降温。翻耕影响的土层厚度,常因土壤种类、土壤含水量、翻耕深度和土壤疏松程度等的差别而异。一般是温暖季节的白天增温层厚度比寒冷季节的大,而寒冷季节的夜间降温层厚度比温暖季节的大。 翻耕的湿度效应,在较干旱的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切断或减弱土层内的毛管联系,使下层土壤水分向上输送减少,减弱土表蒸发,从而使土表形成干土层,抑制土壤水分消耗,土壤下层湿度相对增大。在湿润状态下,翻耕影响层的土壤湿度比其下层大,透水性和持水能力都强;与未翻耕地相比,在一定的时间内翻耕层的土壤湿度相对较高。 (二)镇压 镇压的小气候效应恰与翻耕相反。它使土壤紧密,土壤容重和毛管持水量增加,土壤的热容量、导热率都随之增大,因而土壤热交换的日总量相对较高,土壤温度变幅减少。这样在低温时期能保温,在高温时期则能降温,并可使土壤表层水分增加,从而有利于作物生长。 (三)垄作 由于垄上土壤疏松,土壤水分不易上升,土壤表层变干,蒸发量减少,热容量减小,辐射增热和冷却都更加剧烈,因而土壤温度的日较差变大。一般在高温时段可起增温作用,在低温时段起降温作用。垄上疏松的土壤表层在降水多的时期对排泄田间径流、降低土壤湿度也有较大作用。土壤表层的土壤湿度虽相对较低,下层却保持了较多的水分,湿度相对较高。垄向、垄高和垄面倾角的温度效应随日照时数、太阳辐射总量以及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变化。在白天,一般南北垄的温度高于东西垄;南北垄的东侧和西侧温度无甚差别,而东西垄的南侧温度高于北侧。此外,垄作还可改善光照和通风条件。 二、种植方式 种植方式包括种植行向和密度、间作套种等。不同的种植方式主要通过不同的作物

介绍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介绍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为了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摸索出了一套“食荚甜豌豆―夏大豆―荞麦”高效栽培模式,其效益远远高于稻―麦两熟模式。现将该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食荚甜豌豆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奇珍76”。 2.适期播种。泰兴地区露地最佳播种期为11月5日。种植规格宜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85~90厘米、窄行65~70厘米,穴距25~30厘米,每穴3~4粒,播深4~6厘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万株左右。 3.搭架引蔓。当株高25~30厘米时,用芦竹或青竹及时在窄行上搭架,棚架高180~200厘米,株高达到45厘米以上时人工引蔓绑缚上架。 4.肥水管理。插前结合耕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公斤、高效三元复合肥15公斤作基肥。冬前视田间长势,667平方米用腐熟人畜粪1000~1500公斤加

尿素2~3公斤离根浇施,以促黄补瘦。立春返青期667平方米用高效复合肥10公斤、尿素6~8公斤在离植株8厘米左右处深施,促进花荚生长。采摘开始后,每隔1周用叶面肥如“惠满丰”喷施1次,可有效促进花蕾发育,增加花荚数,防止早衰。 5.病虫草害的防治。常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霜霉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防治。褐斑病和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等,用敌杀死2000~3000倍液防治即可。田间杂草一般人工拔除。 6.适时采摘。根据采摘标准和田间长相,当嫩荚充分长大、籽粒还未饱满时开始采收,一般在5月20日前采摘结束。 二、夏大豆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6月白”、“华豆一号”等早熟品种。 2.适时播种。在前茬离田前10~15天进行套作,采用穴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2~3粒,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万~1.5万株。 3.肥水运筹。前茬离田后,667平方米及时施用腐熟灰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高三复习)

课题: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活动一:现有抗病易倒(TTDD)和易病抗倒(ttdd)的品种,来培育抗病抗倒的高产品种。如果你是育种工作者,请你写出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基因型图解。) 活动二:资料一:随着神舟九号返回舱平安降落,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航天迈上新台阶。从1987年以来,有800多个品种的植物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试验,一大批高产、优质的农作物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经历过太空遨游的农作物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不仅植株明显增高增粗,果型增大,产量比原来普遍增长而且品质也大为提高。 资料二:目前,在苹果上已经获得了抗虫转基因植株,所使用的抗虫基因主要有bt(bacillus thypsin inhibitor)和cpti基因。bt基因是从苏云金杆菌分离出来的杀虫结晶蛋白(icp)基因。cpti对许多害虫都具有抗性,广谱性是其最主要的优点。国外利用cpti基因于1992年成功转化了绿袖苹果;国内达克东等也应用cpt i基因转化了皇家嘎拉,southem杂交证明目的基因存在于苹果基因组中。 问题:1.与杂交育种相比,资料一所说的育种方法有什么优点?联系基因突变的特点,谈谈该育种方法的局限性 2.资料二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所需要的工具及大概步骤是什么?活动三:比较几种育种方法

[活动反馈] 1.(2011 年汕头模拟)已知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为显性,二室(B)对多室(b)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过程培育植物体A 主要应用了______________的原理;在珍贵药材、花卉培养上常用这种方法,其中一个原因是这种育种方式能够保持________________。 (2)用红果多室(Aabb)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Ⅱ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 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________分裂。培育植物体B 的方法(Ⅱ)称为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式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如果只考虑花粉之间两两融合,图Ⅲ中植物体 C 的基因型有________种。 (3)要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除了需要一定的营养条件和植物激素、适宜温度和一定光照、无菌条件等之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 (4)图中Ⅳ过程,通常植物体D 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012 年茂名一模)已知水稻的光效(光能利用效率)由一对基因(A、a)控制,抗病性由另一对基因 (B、b)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光效抗病水稻的育种方案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的低光效与高光效这对相对性状中,_______是显性性状,而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辐射处理后得到一株水稻,检测突变基因转录出的mRNA,发现第二个密码子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替换,该水稻的光能利用效率一定提高吗?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乙培育高光效抗病水稻新品种,为了提高其在子代中的比例,应采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 (4)若下图为一株水稻(Aa)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个细胞,同一条染色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分别是 A 和 a ,造成这种结果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水稻的高光效基因在玉米植株中表达,从理论上讲常用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 [答案] 1.(1)植物细胞全能性品种的)优良性状 (2)有丝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 (3)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4)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2.(1)低光效AABB 或AAbb(写出其中一种即可) (2)不一定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或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几个不同的密码子来决定) (3)单倍体育种1/2 (4)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基因工程

红干椒高产栽培技术

红干椒高产栽培技术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意普拉斯新品种高产栽培技 术 红干椒作为干制品,市场需求量大,特别是它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和东南亚,部分销往我国港、澳地区和欧美。红干椒作为高效经济作物,已成为全市农牧业十大支信产业之一。尤其是开鲁县年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已成为全县的主导产业。目前全市栽培的主要红干椒品种有道德红、益都红、桃南椒、天鹰椒、京椒2号,公司最新引进意普拉斯新品种。 一、红干椒的特征、特性 (一)特征 红干椒根系不发达,根量少,入土浅,茎基部不易生不定根。为获丰收,必须重视根系培育与保护。 意普拉斯品种分枝能力强,株冠较大适宜稀植,一般每亩保苗4500株,土壤肥力一般的地块亩保苗5000株。辣椒基部主茎各节叶腋均可抽生侧枝,但开花结果较晚,应及时摘除,减少养分的消耗,增加单果重。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1)发芽时的适宜湿度25℃,温度高于30℃,低于15℃,不容易发芽。 (2)幼苗出土后,最适温度15℃-22℃,茎叶生长期适宜温度20℃-27℃。 (3)开花授粉期,适宜温度20℃-27℃,低于15℃植生长缓慢,难以授粉,容易引起落花落果,高于35℃,花粉变态不孕,不能授粉而落花。 2、光照 日照过强易引起日烧病,可在红干椒地内少量间作玉米,对红干椒适当遮阳,可获高产。

3、水份 由于种子种皮厚,吸水慢,所以催芽或播种前浸泡种子。红干椒既不耐旱,也不耐涝。因此,在花芽分化、开花、座果期对土壤水份的要求,田间持水量为50-60%最好,座果率最高。 4、土壤 要求中性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通透性好的土壤。 二、高产栽培技术 红干椒栽培以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栽培才能获得高产、优持、高效。 地膜覆盖的优点:提高地温,一般提高3℃-6℃,植株生长快同,在高温干旱季节来到之前,植株已经封垅,阳光不能直射地面,可降温℃-,保护根系,防止早衰,延长生长期,提高产量,尤其是意普拉斯因生长期长,必须育苗移栽,增加成品果数量,通过地膜覆盖解决无霜期短,少雨干旱,风大灾害多,产量低的难题。地膜覆盖比露地幅度约在30-50%。 (一)育苗 1、大棚的准备 3月20日扣棚,大棚跨度6米,高米,根据移栽面积确定大棚长度。一般要求苗间距(4-6cm)×(4-6cm),亩用苗床11-12平方米。 2、种子的准备 (1)晒种 大棚育苗移栽红干椒亩用种子即可,在播种前7-10天,选晴天连晒4-5天,中午翻晒5-6小时,作用是:杀灭椒种表面细菌,减少病害,促进种子后熟,打破休眠,提高发芽势。 (2)浸种催芽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7

水稻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王彩芬,安永平,韩国敏,张文银,马 静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宁夏永宁 750105) 摘要:对水稻转基因技术在抗虫、抗病、抗逆及改良米质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水稻; 转基因育种; 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1.0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4X(2005)06-0055-03 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巨大成就,使生物学成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它的理论和方法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基因工程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上应用很广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据专家预测,到2025年在现有稻谷产量的基础上再增加60%才能满足需要(K hush,1995)。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世界尤其是我国将面临粮食问题的严峻挑战,培育优良品种是提高稻谷产量的主要途径。传统的育种技术已为培育水稻新品种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将在今后继续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品种资源的贫乏,单靠传统育种已很难有大的突破。基因工程技术为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水稻转基因育种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转基因技术可以将水稻基因库中不具备的抗病、抗虫、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基因转入水稻,从而实现水稻种质创新和为生产提供优良品种。自1988年以来,国内外已得到了许多水稻转基因植株,涉及到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抗旱、耐盐、改良品质等重要农艺性状,有些已进入田间试验和应用阶段。 1 水稻转基因育种进展 植物转基因育种是利用遗传工程的手段,有目的地将外源基因或DNA构建导入植物基因组,通过外源基因的直接表达,或通过对内源基因表达的调控,甚至通过直接调控植物相关生物如病毒的表达,使植物获得新的性状的一种品种改良技术。在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众多材料中,水稻不仅是世界重要粮食作物,而且由于其基因组较小、重复序列较少的优点而成为一种重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单子叶模式植物,基因组测序已完成。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水稻以来,水稻转基因技术已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已成功获得籼稻、粳稻、爪哇稻的转基因植物。随着基因枪转化技术的建立和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成功,水稻基因转化技术日益完善。而且转移目标基因已从报告基因或筛选标记基因进入改良水稻抗性和适应性,以及改善品质,提高产量等重要基因的利用。 1.1 抗虫转基因水稻育种 水稻是虫害最多的大田作物,稻螟虫和稻飞虱危害最为严重,水稻中抗虫资源贫乏,转基因技术为抗虫品种的培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自从1989年实现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抗虫基因转化水稻并得到再生植株以来,转抗虫基因水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转抗虫基因水稻包括转Bt基因、转蛋白酶抑制基因和转凝集素基因。在转Bt基因的研究方面,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杨虹等(1989)将Bt基因导入水稻品种台北309、中花8号的原生质体并获得再生植株;Fujim oto等(1993)通过电激法将cry LAb 基因导入水稻,首次报道了转Bt基因水稻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抗性。项友斌等(1999)利用农杆菌介导实现了苏云金杆菌抗虫基因cryI A(b)和cryI A(c)在水稻中的转化;黄健秋等(2000)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Bt)基因秀水11和春江11植株;薛庆中等(2002)利用农杆菌介导获得转双价抗虫基因(cryI Ac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 pTI)浙大19植株;朱常香等(2002)获得Bt和X a21共转化水稻(C48)植株。近几年转Bt基因研究越来越多,进展很快,在籼稻、香稻、爪哇稻、杂交稻、深水稻中获得成功,选育出克螟稻1号、2号、3号(舒庆尧等,1998)。转Bt基因水稻在我国已进入环境释放阶段,有望培育出应用于生产的抗虫品种。 在转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水稻研究方面,通过电激介导原生质体转化,Xu等(1996)把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C pT i转入粳稻品种台北309,转基因植株对大螟和二化螟2种水稻虫害都具有抗性;通过基因枪介导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转化水稻,Duan等(1996)获得了Nipponbare、台南67和Pi4等3个粳稻品种的抗大化螟转基因株系;Lee等(1999)利用PEG介导法将大豆K units胰蛋白酶抑制剂(SK TI)的cDNA转入粳稻Nagdongbyeo的原生质体,再生转基因植株的后代抗褐飞虱。曾黎琼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马铃薯蛋白酶抑制剂基因(PinⅡ)导入玉优1号、HT-7中;孔维文等(2004)利用农杆菌介导将PT A和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 B401)同时转入超级杂交稻亲本材料1826中。在转凝集素基因水稻研究中,主要是转雪莲花凝集素(G NA)基因,采用基因枪法,英国John Innes Centre(Maqbool等,1999;Rao等,1998;Sudhakar等,1998)把G NA基因导入AS D16、M5、M7、M12、FX92D、Basmati370等籼稻品种中,得到200多株转基因植株,G NA在水稻中呈高水平的组成性表达(用Ubi启动子)或韧皮部专一性表达(用Rssl启动子),转基因植株抗褐飞虱。在我国,傅向东等(1997)用G NA基因枪转化水稻IR72、IR76、珍汕97和秀水11等品种,部分转基因植株子代对褐飞虱有一定抗性;T ang(唐克轩等,1999)通过基因枪介导实现了G NA 基因和X a21基因的共转化,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唐克轩等(2003)利用农杆菌介导将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导入粳稻鄂宛105、中花12和籼稻E优532中,获得7个转基因纯系。 1.2 抗病转基因水稻育种 抗病转基因水稻包括转抗病毒基因、抗真菌病害基因和抗细菌病害基因。抗病毒转基因已开展了8种病毒的转基因研究,包括水稻通枯罗病毒(rice tungro disease)、水稻齿叶矮缩病毒(rice ragged 收稿日期:2005-07-21 作者简介:王彩芬(1968-),女,副研究员,从事水稻花培育种研究。T el:0951-*******E-mail:caifen-68@https://www.360docs.net/doc/b59282626.html,

玉米、水稻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中国科学院推荐申报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内容一、项目名称 玉米、水稻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二、推荐单位(专家)意见 项目针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多年徘徊和土地质量下降的重大问题,以解决作物传统栽培方式存在的作物植株相互遮阴、光资源利用率低影响产量和耕地不能休耕、秸秆不能高效还田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突破点,依据地理学和作物栽培学理论,以经纬度、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作物高度等为计算参数,科学量化玉米、水稻最佳种植垄向与垄距。创建了玉米、水稻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构建了玉米苗带轮换休耕耕作模式和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攻克了粮食产量再提高、休耕耕地、秸秆还田技术难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可持续利用贡献了新的技术方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成果被李振声、匡廷云和李玉院士等专家鉴定为:‘新模式在作物高光效群体构建方面取得了原创性重大突破,丰富了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作物高光效种植模式上取得重大突破,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成果被列为农业部100项重点推广的技术之一,被写入吉林和黑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在两省进行重点推广。 经11年研究与6年示范,在我国北方6省(区)22个示范区示范2240万亩,取得玉米增产6-15%、水稻增产5-10%,耕地轮换休耕两年、土壤容重下降、有机质含量提高、耕地质量恢复的重大成果。 成果适合在我国北纬40度以北广大地区应用,将成为我国未来作物栽培学的发展方向,耕地休耕和秸秆还田的首选技术。鉴于成果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及重大价值,建议推荐该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农业科学技术 项目针对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多年徘徊和土地质量下降的重大问题,以提高单产和地力恢复为目标,解决作物传统栽培方式存在的植株相互遮阴、光能利用率低和耕地不能休耕、秸秆不能高效还田的重大技术难题为突破点,利用经纬度、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作物高度等为计算参数,科学量化玉米、水稻最佳种植垄向与垄距。创建了玉米、水稻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构建了玉米苗带轮换休耕耕作模式和玉米秸秆高效还田技术体系。创新性地攻克了粮食单产再提高、休耕耕地、秸秆还田技术难题,成功实现了粮食增产、地力恢复的国家目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历经11年的研究和6年的应用,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创建了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和产量的玉米和水稻高光效新型种植模式。 以减少植株相互遮阴程度为前提,以提高光利用率为目标,利用纬度、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作物株高等参数,科学量化了作物最佳种植垄向(磁南偏西18-23度)和垄距(玉米最佳垄距配置为1.6m+0.4m的2m、2行种植带,1.6m 为通风带,小垄0.4m为种植带;水稻最佳行距配置为大行距0.5m(0.4m)和小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高产栽培技术 魔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阴性植物,春天发芽,地上部秋季枯死,球茎越冬,两年开花,受精结籽,枯死,全生育期160—200天。魔芋产值高,每亩的现价产值在1000元以上,适宜山区种植,是增加山区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魔芋具有40多种理化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造纸、纺织、石油等工业,有“保健食品”和“工业味精”之称,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魔芋为喜阴、喜湿、怕热、不耐寒、怕积水的作物,生长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种植的区域极为有限。峨山县海拔、土壤、植被均呈明显的垂直分布,气候湿润,属魔芋生长的适宜区,我县2006年引进富源花魔芋种在樱桃、核桃、板粟、梨树下套种,缓坡玉米地套种引种试验,采取种芋药剂浸种消毒、合理选地、科学管理等措施,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控制在2%以下,种芋膨大5倍以上,年亩种植效益在1000元以上。在此基础上2007年示种植636亩,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控制在15%以下,种芋膨大4倍以上,年亩种植效益在1100元以上,2008示推广种植3031亩,魔芋软腐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下,种芋膨大4倍以上,年亩种植效益在1200元以上。按照峨山县县委政府提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大力培植特色农业产业,抓好“2133”工程,推进魔芋等产业培植进程,发挥峨山优势,依托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2009年全县发展魔芋种植10000亩,2010年发展魔芋种植3万亩,最终发展种植10万亩的规划要求,根据近几年魔芋试验示情况结合其它地州经验,编写整理《峨山县魔芋种植技术手册》,仅供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参考。 在魔芋生产过程中,病害表现十分严重,主要病害有软腐病、白绢病等,其中软腐病表现最为突出,是魔芋生长过程中的“顽症”,可造成的减产达3成以上,严重的减产达8成甚至绝收,病害严重,是当前生产上特别突出的问题。种芋收挖、运输、存放过程和地下害虫咬食造成的伤口、栽培管理过程中植株折断造成的伤口

水稻论文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水稻喜 栽培稻(Oryza sativa)的外形、稻穗及稻谷 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kg。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 水稻种植 培谷物。秆直立,高30~100cm。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3];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和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 水稻 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cm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及米粉。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和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和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水稻(6张)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一、栽培模式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是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新型水稻栽培模 式。主要是改传统水稻栽培行向为西南一东北向,角度为磁南偏 西20度;水稻栽培行为通风透光超大行与栽植水稻小行组成的组合行,通风透光超大行行距60cm,栽植水稻小行行距20cm。在 栽植水稻小行上种植2行水稻,株距为12--15cm,栽插水稻秧苗 时采用拐子苗插法。 二、主要技术 重、培育壮秧:是指要采用简塑钵盘育苗。选无污染,背风,向阳,水电源方便,地势高,排水良好,无盐碱,土壤肥沃,地 势平坦的地方建育秧大棚。旱田表层土、腐殖土及腐熟农家肥按5:2:2比例混合过5目筛后做苗床土,选择当地主推优良品种,于4月上旬播种,播前晒种2--3天;用1:1.13的盐水选种;用 脒酰胺等在15℃水温下浸种5—6天;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放在 保温处催芽两天,然后摊开晾晒,用配套播种器播种,保证每钵 2--3粒芽种,苗期管理中播种一出苗阶段保证水分;出苗一1叶1 心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5--28qC,晴天进行适当通风炼苗,保持 床土湿润;1.5叶--3.0叶阶段棚内温度控制在22qC左右,床面 要略呈干燥,高温天气要及时通风,控制秧苗徒长,在两叶一心 期追一次离乳肥,每平方米苗床追施硫酸铵30克兑水100倍喷浇,施后用清水冲洗一次,以免化肥烧叶,3.0叶一移栽阶段每天浇一

次透水,要大通风炼苗,插秧前4--5天晚间不盖膜炼苗,追施送 嫁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60s,兑水100倍喷施,施后用清水冲洗 一次,以免化肥烧叶; 2、精细整地、配方施肥:是指5月上、中旬对稻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15--18cm,做到深浅一致,犁底平,不留生格子,每公 顷施农家肥10吨、纯N75kg、P20s100kg、K2050kg后耙平, 要做到田面平整,耕层深厚,上软下松,为水稻高产创造良好的 土壤环境; 3、适时移栽:5月中下旬当秧龄30--35天,叶龄3.5--4.0 叶,苗高12--14cm,根数重2一重4条,百株地上千重2.5g以上时,即可移栽,播种前,用罗盘定向,将播种行向定为磁南偏西20度,做出标线,在标线一侧插2行秧苗,行距20cm,株距15cm,插 秧时采用拐子苗插法,插完这2行后,留出60cm作为大行距, 再按上述方法插2行,依此类推,做到不漏插、保证穴苗数3--4 棵、深浅一致; 4、灌溉:移栽时保持ltm水层,移栽后至返青采用深水护苗,水深一般在5--7cm,返青后至有效分蘖末期采用浅水灌溉,水深 保持3—5cm为宜;有效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6月下旬一7月上旬)采用深水灌溉或间断湿润灌溉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至乳熟 期(7月上旬一8月下旬)采用1--2cm浅水灌溉,若孕穗期遇17~C 以下低温深灌(10--20em)护胎;乳熟至收获前一周(8月下旬一9 月中旬)稻田应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7天断水;灌溉要采用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