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概论

微生物概论
微生物概论

名词解释

1、微生物工程:是微生物学与工程学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研究和发展微生物产业的有用产

品和有益活动的学科。微生物工程也称之为微生物发酵工程。P3

2、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

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P4 3、初级代谢和初级代谢产物:一般把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

质代谢过程,成为初级代谢。相应的代谢产物称为初级代谢

产物,如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和维生素等。P96 4、次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产物:把一些没有明确的生理功能,似乎并不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

须的物质的代谢过程称为次级代谢,相应的代谢产物称为次

级代谢产物。如某些色素、抗生素、毒素和生物碱等。P96 5、分解代谢物阻遏:可被组成酶快速利用的基质,阻遏了分解利用基质梅的合成。(笔记)

当培养基中同时存在两种碳源(氮源)时,能够被微生物优先利用的

碳源(氮源)会阻遏后利用的碳(氮)源有关酶的合成。P106

6、操纵子:指基因组DNA分子的一个片段,这个片段由编码酶蛋白的结构基因,用以操

纵结构基因表达的操纵基因,用以和RNA聚合酶结合的启动子和编码调节蛋

白的调节基因所组成。P106

7、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是反馈调节的最重要方式,只要表现为代谢途径末端产物过量时

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

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末端产物的过多积累。P108

8、同工酶:是指结构不同,而作用于同一底物,催化同一反应,并能分别受不同末端产物

反馈调节的酶。P108

9、能荷:即是指细胞中A TP、ADP和AMP系统中可为代谢反应提供能的高能磷酸键的量

度。P110

10、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在其生命活动中产生的或用其他方法获得

的一种能在地位浓度下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他种生物生命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其

人工衍生物。P322

11、半合成抗生素: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改变天然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引入特定的

功能基团获得具有各种优越性能的新抗生素或其衍生物的总称。P357 12、微生物的呼吸临界氧浓度:既不影响呼吸的最低氧浓度,即为C C。P400

问答题

1、请图示说明乳糖操纵子(诱导型)P106-107

大肠埃希氏菌的乳糖操纵子位于大肠

埃希氏菌染色体图谱的第8分处,长

约6.5kb,由1个启动子(p)、1个操

纵基因(o)和3个结构基因lacZ、lacY

和lacA所组成。位于启动子上有的调

节基因(lacI)也位于操纵子内。3个

结构基因分别编码β-半乳糖苷酶

(Z)、乳糖渗透酶(Y)和硫代半乳糖

苷转乙酰基酶(A)。由lacI所编码的

调节蛋白又称为阻遏物。启动子(p)是RNA聚合酶结合区,操纵基因(o)是阻遏物与结合的微点,两者都不编码任何蛋白。

2、请图示说明分解代谢物阻遏分子水平机制(阻遏型)P107

大肠埃希氏菌利用乳糖需要有cAMP与它的受体蛋白(DRP)形成的复合物存在,而葡糖糖的分解代谢产物能抑制cAMP的合成,从而间接阻遏了乳糖分解酶的合成。?

3、次级代谢途径与初级代谢途径之间有何关系P114

微生物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的关系

答案一!

联系:

?1)初级代谢是次级代谢的基础,因为它可以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提供前体物和为次级代谢产物合成提供所需的能量;

?2)次级代谢是初级代谢在特定条件下的持续与发展,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体或产物过量积累对机体产生的毒害作用;

?3)初级代谢产物合成中的关键性中间体也是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物质。

区别:

?1)初级代谢是一类普遍存在于各类生物中的一种基本代谢类型;次级代谢只存在于某些生物当中,并且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因生物不同而不同,就是同种生物也会因培养条件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次级代谢产物。

?2)初级代谢产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各种大分子聚合物通常都是机体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次级代谢产物不是机体生存必需的物质。

?3)初级代谢过程与微生物生长呈平行关系;次级代谢过程与微生物生长不呈现平行关系,分为机体的生长期和次级代谢产物的形成期。

?4)两种代谢产物的类型及其对产生菌本身的生理作用明显不同。

?5)两种代谢类型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或遗传稳定性不同。

?6)催化两种代谢产物合成的酶的专一性不同。

答案二!

1)次级代谢产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并受初级代谢的调节。

2)次级代谢产物一般在菌体生长后期合成。初级代谢贯穿于生命活动的始终,与菌体生长平行进行,而次级代谢一般只是在菌体对数生长后期或稳定生长期进行。

3)次级代谢酶的专一性低。与初级代谢相比,催化次级代谢的某些酶的专一性较低。由于初级代谢酶的专一性高,当代谢途径中某一酶失活后,它所催化的某步反应便不能进行,被阻遏反应前面的物质便积累起来。而催化次级代谢反应的酶对底物分子中被取代的各种功能基团不太敏感,一条途径中缺失某一个酶后,该酶反应前面的物质并不积累,反应顺序后面的酶仍能起作用,产生出一个分支代谢产物。

4)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菌株特异性。初级代谢是普遍存在于所有微生物体内,其代谢产物的合成途径也基本相似,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则明显不同。

5)次级代谢与质粒的关系。次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而且菌株产生次级代谢常务能力的消失不影响菌株的正常生长。这与质粒控制着抗生物的合成有关。

4、氨基酸代谢控制发酵的基本策略:(课本374)

◆ 1 控制细胞渗透性,降低终产物在胞内的浓度

(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选育可改变细胞膜透性:生物素缺陷型突变株,油酸缺陷型突变株,甘油缺陷型突变株

(2).温度敏感型突变株的选育

(3).采用“强制控制工艺”,实现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

添加青霉素,头孢霉素C ,表面活性剂(吐温60)

◆ 2 解除各种反馈抑制和阻遏,有利于目标氨基酸产量的提高

1)代谢途径的中间代谢产物,产生的反馈抑制和阻遏

①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选育:瓜氨酸缺陷型突变株

②渗漏突变株的选育:瓜氨酸渗漏突变株

2)代谢途径中终产物的反馈抑制与阻遏作用

?抗类似物突变株的选育

?精氨酸生物合成:D-精氨酸抗性突变株

精氨酸氧肟酸盐突变株

◆ 3 通过增加前体物的合成,有利于目的氨基酸的大量积累

1)在分支途径中,切断除目的产物外的其他控制共用酶的终产物分支合成途径,增多目的

产物的前体,使目的产物的产量提高。

2)目的产物的生物合成是从别的终产物开始时,除设法解除目的产物自身合成的反馈调节

外,也应设法解除对其前体合成的调节。

?通过对氮代谢的调节,切断目标氨基酸的被分解利用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理想的工程菌株

?控制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最终实现高产目标

◆ 4 通过对氮代谢的调节,切断目标氨基酸的被分解利用

◆ 5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理想的工程菌株

◆ 6 控制发酵过程的环境条件,最终实现高产目标

5、谷氨酸合成的调节机制P378

①代谢调节控制;②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③发酵条件的适合。

◆优先合成与反馈调节

1、优先合成:谷氨酸比天冬氨酸优先合成,谷氨酸合成过量后,抑制和阻遏作用,转向天冬氨酸。

2、谷氨酸脱氢酶的调节:谷氨酸对其具有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作用

3、柠檬酸合成酶的调节:谷氨酸,顺乌头酸

4、异柠檬酸脱氢酶的调节:氧化还原共扼反应

5、谷氨酸生产菌中,a酮戊二酸脱氢酶先天性丧失或缺失。

6、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受到到天冬氨酸的反馈抑制,受到天冬氨酸和谷氨酸的反馈阻遏。

7. 糖代谢的调节

能荷调节:A TP 对激活或解除催化糖类分解的酶的作用。

生物素的调节

8. 氮代谢的调节

◆控制细胞膜的通透性

1)提高细胞膜的谷氨酸通透性:控制磷脂的合成;使细胞膜受损(如表面活性剂) 青霉素损伤细胞壁,间接影响细胞膜

2)控制磷脂形成:生物素缺陷型控制磷脂含量;添加表面活性剂,饱和脂肪酸等;

油酸缺陷型;甘油缺陷型

6、谷氨酸发酵工艺

1 菌种

产生菌株特点:革兰氏阳性;不形成芽胞;

没有鞭毛,不能运动;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

因子;在通气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

谷氨酸生产菌的主要生化特点

①α-酮戊二酸脱氢酶活性极低或缺失②谷

氨酸脱氢酶活性很高,不被高浓度的谷氨酸

抑制③细胞膜对谷氨酸的通透性高

1)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酸法制水解糖液

n1、调浆:干淀粉用水调成10-11Bx

的淀粉乳,加盐酸0.5-0.8%至

pH1.5。

n2、糖化:蒸汽加热,加压糖化25min。

冷却至80℃下中和。

n3、中和:烧碱中和,至pH4.0-5.0

n4、脱色:活性炭脱色和脱色树脂。

活性炭用量为0.6-0.8%,在70度及酸性条件下搅拌后过滤。

酶法制水解糖液:以大米或碎米为原料时采用

n大米进行浸泡磨浆,再调成15Bx,调pH6.0,加α-淀粉酶85 ℃液化30min,加糖化酶60 ℃糖化24h,过滤后可供配制培养基。

糖蜜原料:不宜直接用来作为谷氨酸发酵的碳源,因含丰富的生物素。

n预处理方法:活性碳或树脂吸附法和亚硝酸法吸附或破坏生物素。也可以在发酵液

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60或添加青霉素。

2)菌种扩大培养

n1、斜面培养:主要产生菌是棒状杆菌属、短杆菌属、小杆菌属、节杆菌属。

我国各工厂目前使用的菌株主要是钝齿棒杆菌和北京棒杆菌及各种诱变株。

生长特点:适用于糖质原料,需氧,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

斜面培养基: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组成的pH7.0-7.2琼脂培养基,32℃培养18-24h。

n2、一级种子培养:由葡萄糖、玉米浆、尿素、磷酸氢二钾、硫酸镁、硫酸铁及硫酸锰组成。pH6.5-6.8。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培养12h。

n3、二级种子培养:用种子罐培养,料液量为发酵罐投料体积的1%,用水解糖代替葡萄糖,于32℃进行通气搅拌7-10h。种子质量要求:二级种子培养结束时,无杂菌或噬菌体污染,菌体大小均一,呈单个或八字排列。活菌数为108-109 /ml。

3)谷氨酸发酵

1、适应期:尿素分解出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

措施: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其缩短。

2、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下降。溶氧急剧下降后维持在一定水平。菌体浓度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

措施: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在pH7.5-8.0时流加尿素;维持温度30- 32℃

3、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

措施:提供必须的氨及pH维持在7.2-7.4。大量通气,控制温度34-37 ℃。

4、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

措施: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

发酵周期一般为30h。

4)谷氨酸的提取

1、等电点法:操作简单,收率60%。周期长,占地面积大。

2、离子交换法:用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吸附谷氨酸形成的阳离子,再用热碱洗脱,收集相应流分,再加盐酸结晶。

7、大肠杆菌赖氨酸合成的

调节机制

8.2.3.2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

合成的代谢调节机制

细菌中天冬氨酸族氨基酸生物

合成途径是相同的,但是代谢调

节机制是多种多样的。

1、大肠埃希氏菌K12的天冬氨

酸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的调节机

1)途径中的第一个酶——

天冬氨酸激酶(AK)是一个关键

酶,由3种同工酶组成。

AK I受苏氨酸的反馈抑制,受

苏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多价阻遏;AK II受蛋氨酸专一性的阻

遏;AKШ受赖氨酸专一性地抑制和阻遏。

2)天冬氨酸一β-半醛(ASA)脱氢酶,虽无变构调节作用,但它专一性受赖氨酸反馈抑制。

3)通向赖氨酸方向:二氢吡啶二羧(DDP)合成酶受赖氨酸反馈抑制,二氨基庚二酸(DAP)脱羧酶的合成受赖氨酸反馈阻遏。

抑制,r造鱼二

4)通向苏氨酸和蛋氨酸方向:高氨酸脱氢酶(HD) 有二种同工酶。HDI受苏氨酸

反馈抑制;HD II受蛋氨酸的反馈阻遏。而且发现AK I与HD I , AK II与HD II分别为由同

一蛋白质携带的双功能酶。高丝氨酸激酶受苏氨酸的反馈阻遏。

5)通向异亮氨酸方向:苏氨酸脱氢酶受异亮氨酸反馈抑制和阻遏。

关键酶

天冬氨酸激酶(AK)

变构酶;受到两种终产物的抑制;协同反馈抑制

高丝氨酸脱氢酶,DDP合成酶

前者酶活大于后者酶活15倍;

高丝氨酸脱氢酶受苏氨酸反馈抑制;

DDP合成酶受到亮氨酸的代谢互锁作用

琥珀酰高丝氨酸合成酶,高丝氨酸激酶

?前者酶活高于后者酶活;琥珀酰高丝氨酸合成酶受到蛋氨酸的反馈抑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C 活性受到天冬氨酸抑制

?谷氨酸存在抑制作用加强

?乙酰辅酶A 具有逆转作用

8、赖氨酸生产菌的育种途径(课本383)

(1)、解除反馈调节

3个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DDP合成酶;天冬氨酸激酶(AK)

①天冬氨酸激酶反馈调节的脱敏;

②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的脱敏与激活。

(2)、优先合成转换、切断或减弱支路代谢(增加前体物质的合成)

选育营养缺陷型;高丝氨酸渗漏缺陷型(HSE1)或者营养缺陷型(HSE-)

(3)增加前体物质的合成和阻塞副产物生成(增加前体物质的合成)

?选育丙氨酸缺陷型;选育抗天冬氨酸结构类似物的突变株;选育适宜的二氧化碳固定酶/TCA循环酶活性比的突变株

a、选育氟代丙酮酸敏感突变株

b、高浓度生物素激活PC

c、选育在琥珀酸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突变株

(4)解除代谢互锁(增加前体物质的合成)

选育亮氨酸缺陷型菌株;选育抗亮氨酸结构类似物的菌株;选育对苯醌或喹啉衍生物敏感性的突变株

(6)改善细胞膜的通透性

(7)选育不分解利用赖氨酸的突变株

(8)应用细胞工程和遗传工程育种(可不记)

(9)防止高产菌株的回复突变(可不记)

9.青霉素的抑菌机制

作用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菌体失去渗透屏障而膨胀、裂解,同时借助细菌的自溶酶溶解而产生抗菌作用。

p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由于在空间构型上与上述肽聚糖生物合成最终步骤转肽反应底物C端D-丙氨酰-D丙氨酸部分类似,因而能够同位于细胞膜上参与上述转肽反应的酶共价结合,使其失去活性,导致细菌细胞不能形成完整的细胞壁,并因细胞缺损、破裂和细胞质渗漏而死亡。这些能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共价结合的酶就是青霉素结合蛋白。

10.β-内酰胺抗生素代谢的主要调节机制

(青霉素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节机制)

前体L-a-氨基己二酸,L -半胱氨酸,L-缬氨酸

碳源调控: 产黄青霉生成青霉素在很大程度受到葡萄糖和蔗糖的调控。乳糖是生产青霉

素最好碳源。

葡萄糖的阻遏方式:

1)阻遏产黄青霉三肽合成酶(ACVS)和异青霉素N合成酶(IPNS)生成。

2)导致产黄青霉的乙酰辅酶A合成酶失活,侧链前体活化受阻。

3)降低了a 氨基己二酸产量。

4)与6-氨基青霉烷酸(6-APA)之间形成复合物。

pH 调控:在构巢曲霉和其他真菌中存在控制胞外通透酶和其他细胞过程的pH调控回

产黄青霉中,碱性pH 对pcbAB(三肽合成酶),pcbC(异青霉素N合成酶)和penDE(酰基辅酶A:异青霉素N酰基转移酶)转录只产生小的刺激作用。

氮的调控

1)产黄青霉合成青霉素受到铵离子浓度的抑制。

2)NH4+浓度增加,谷氨酰胺浓度增加,谷氨酸浓度降低,青霉素产量降低。

3)铵离子阻遏产黄青霉青霉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NH4+直接阻遏pcbAB(三肽合成酶),

pcbC(异青霉素N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氨基酸的调控

1)赖氨酸降低青霉素的发酵效价

2)缬氨酸,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乙酰羟基合成酶部分脱敏

3)蛋氨酸对头胞C的合成具有诱导

磷酸盐的调节

1)磷酸盐强化葡萄糖的阻遏作用;对头孢菌素C合成中的酶产生负调控作用。可通过加

入过量的Fe2+抵消。

2)磷酸盐不足或过量,都将影响带小棒链霉菌生物合成头霉素。10-25mmol/L的磷酸盐既

能支持带小棒链霉菌正常生长,同时又适合于生物合成头霉素。

硫调控

高浓度硫酸盐阻遏低产产黄青霉菌株硫酸盐通透酶而影响摄取。

11.细胞膜的渗透性对氨基酸发酵有哪些影响?有哪些常用的方法可

以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

改变细胞膜渗透性的常用方法:控制细胞渗透性,降低终产物在胞内的浓度(1).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选育可改变细胞膜透性:生物素缺陷型突变株,油酸缺陷型突变株,甘油缺陷型突变株

(2).温度敏感型突变株的选育

(3).采用“强制控制工艺”,实现细胞膜渗透性的改变

添加青霉素,头孢霉素C ,表面活性剂(吐温60)

12.青霉素生产工艺

1.菌种

常用菌种为产黄青霉(Pen chrysogenum)。常用的绿色丝状菌。

2.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工艺流程:

3.培养基

(1) 碳源青霉素能利用多种碳源如乳糖、蔗糖、葡萄糖等。目前普通采用淀粉经酶水解的

葡萄糖糖化液(DE值50%以上)进行流加。

(2)氮源可选用玉米浆、花生饼粉、精制棉籽饼粉或麸质粉,并补加无机氮源。

(3)前体为生物合成含有苄基基团的青霉素G,需在发酵中加入前体如苯乙酸或苯乙酰胺。

由于它们对青霉菌有一定毒性,故一次加入量不能大于0.1%,并采用多次加入方式。

(4)无机盐包括硫、磷、钙、镁、钾等盐类。铁离子对青霉菌有毒害作用,应严格控制发

酵液中铁含量在30μM以下。

4.发酵培养控制

1)加糖控制加糖的控制是根据残糖量及发酵过程中的pH。或最好是根据排气中CO2

及O2量来控制。一般在残糖降至0.6%左右、pH上升时开始加糖。

2)补氮及加前体补氮是指加硫酸铵、氨或尿素,使发酵液氨氮控制在0.01%-0.05%。

补前体以便发酵液中残余苯乙酰胺浓度为0.05%-0.08%。

3)pH控制对pH的要求视不同菌种而异,一般为6.4-6.6。可以加葡萄糖来控制pH。

当前趋势是加酸或碱自动控制pH。

4)温度控制一般前期25-26℃,后期23℃以减少后期发酵液中青霉素的降解破坏。

5)通气与搅拌抗生素深层培养需要通气与搅拌,一般要求发酵掖中溶解氧量不低于饱和

情况下溶解氧的30%。通气比一般为1:0.8v/v/min。搅拌转速在发酵各阶段应根据需要而调整。

6)泡沫与消沫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泡沫。可以用天然油脂如豆油、玉米油等或用化

学合成消沫剂“泡敌”(环氧丙烯环氧乙烯聚醚类)来消沫。应当控制其用量并少量多次加入,尤其在发酵前期不宜多用。否则,会影响菌的呼吸代谢。

5.青霉素的提取

(1)过滤:青霉素发酵液过滤宜采用鼓式真空过滤器,过滤前加去乳化剂并保温。

(2) 提炼:采用溶媒萃取法。

(3) 脱色:脱色、过滤。

(4) 共沸蒸馏或直接结晶:国际上普遍采用丁醇共沸结晶法生产注射品。

半合成抗生素:是指用化学或生物化学方法、改变天然抗生素的化学结构,或引入特定的功能基团获得具有各种优越性能的新抗生素或其衍生物的总称。

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母核加入不同的侧链可合成耐酸、耐酶、广谱、抗绿脓杆菌广谱等几类●基本结构均含有母核-6-氨基青霉烷酸(6-aminopenicillanic acid,6-APA)

氨苄青霉素的生产方法

6-APA 及其生产方法:化学裂解法,微生物转化法

青霉素酰基酶:胞内酶(细菌);胞外酶(真菌、放线菌);可逆酶:碱性条件适宜水解,酸性条件适于缩合。

抗生素的工业生产

其工业生产过程如下:

菌种→孢子制备→种子制备→发酵→发酵液预处理→提取及精制→成品包装

1、菌种

2、孢子制备

3、种子制备

4、培养基的配制

5、发酵

6、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

(1)发酵液的预处理

发酵液中的杂质如高价无机离子(Ca2+、Mg2+、Fe3+)和蛋白质在离子交换的过程中

对提炼影响甚大,不利于树脂对抗生素的吸附。如用溶媒萃取法提炼时,蛋白质的存在会产生乳化,使溶媒和水相分层困难。

?对高价离子的去除,可采用草酸或磷酸。如加草酸则它与钙离子生成的草酸钙还能促使蛋白质凝固以提高发酵滤液的质量。如加磷酸(或磷酸盐),则既能降低钙离子浓度,也易于去除镁离子。如加黄血盐及硫酸锌,则前者有利于去除铁离子,后者有利于凝固蛋白质。此外,这二者还有协同作用。它们所产生的复盐对蛋白质有吸附作用。

?对于蛋白质,还可利用其在等电点时凝聚的特点而将其去除。因其羧基的电离度比氨基大,故很多蛋白质的等电点在酸性(pH 4.0-5.5)范围内。某些对热稳定的抗生素发酵液还可用加热法。使蛋白质变性而降低其溶解度。加热还能使发酵液粘度降低、加快滤速。如抗生素对热不稳定,则不应采用此法。

(2)发酵液的过滤

选用鼓式真空过滤机为宜,并在必要时在转鼓表层涂以助滤剂硅藻土。当转子旋转时,以刮刀将助滤剂连同菌体薄薄刮去一层,以使过滤面不断更新。

7、抗生素的提取

提取的目的是在于从发酵液中制取高纯度的符合药典规定的抗生素成品。

常用的抗生素提取方法:溶媒萃取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

8、抗生素的精制

这是抗生素生产最后工序。对产品进行精制、烘干和包装的阶段要符合“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即GMP的规定) 。

抗生素生物合成的代谢调节类型

诱导调节

?基因水平的调节;

?参与抗生素生物合成的酶大多数是诱导酶:

甘露糖链霉素酶:甘露糖链霉素→链霉素+甘露糖甘露聚糖

头孢霉素C合成酶:甲硫氨酸及其结构类似物(正亮氨酸)

?具有诱导作用的物质只有在生长期末期加入时才有作用。

反馈调节

?抗生素本身的积累就起反馈调节作用;

?初级代谢产物受到反馈调节必然影响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

?初级代谢产物的末端产物能反馈抑制共用途径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影响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碳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碳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抗生素产生菌一般在细胞生长期之后,才进入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阶段

?青霉素发酵中加入葡萄糖,有利于菌体生长,却抑制青霉素的合成;

?新霉素产生菌雪白链霉菌只有在柠檬酸消耗完之后,才开始利用葡萄糖合成新霉素。

?措施:加入缓慢代谢的碳源;

流加;

以缓慢释放营养物的颗粒作碳源;

筛选不受过量碳源阻遏的突变株。

氮代谢物的调节作用

?某些抗生素的合成受氨盐和其它能被微生物迅速利用的氮素营养物质的抑制。

?黄豆饼粉在抗生素发酵工业中常是首选的氮源物质。

磷酸盐调节

?磷酸盐会抑制抗生素的合成:亚适量

?原因:

1)影响抗生素合成中磷酸酯酶的活性及前体形成中某些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次级代谢产物前体的形成;

2)阻遏次级代谢产物合成中某些关键酶的合成;

3)抑制碱性磷酸酯酶的合成;

4)改变菌体能荷状态。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 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 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 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 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 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 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C.白喉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作业

延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商洛函授站第三学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年级2014级 专业本护 班级 姓名

《医学微生物学》课程作业 一、选择题 1.靛基质.试验阳性说明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 A靛基质B、色氨酸C、胱氨酸D、吲哚 2.手术敷料、手术衣和器械等灭菌,一般应采用(B) A干烤灭菌法B、高压蒸汽灭菌法C、煮沸D、紫外线 3.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D) A灭菌B、无菌C、防腐D、消毒 4.引起沙眼的病原体是(B) A.肺炎衣原体B.沙眼衣原体C.支原体D.立克次体 5.以内外毒素、菌毛致病的细菌是(B) A.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C.变形杆菌D.伤寒杆菌 6.肥达氏反应主要协助诊断(B) A.食物中毒B.伤寒与付伤寒C.败血症D.猩红热 7.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是(C) A.内毒素B.外毒素C.菌体本身成分D.侵袭性酶 8.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中毒症状(B)A菌血症B、败血症C、脓毒血症D、毒血症 9.疑为肠热症病人常需抽血做细菌学检查,什么时期采血最好(A) A、发病第1周 B、发病第2周 C、发病第3周 D、发病第4周 10.下列哪种细菌在培养时能产生“汹涌发酵”现象(D) A、脆弱类杆菌 B、产黑色素类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梭菌11.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 A.真菌B.衣原体C.细菌D.病毒 12.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B) A、煮沸法 B、高压蒸气灭菌法 C、巴氏消毒法 D、流通蒸气法 13.紫外线杀菌最强波长为(C) A、200nm B、300nm C、265—266nm D、200---300nm 14.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B) A、菌毛 B、芽胞 C、鞭毛 D、荚膜 15在细菌群体生长繁殖中,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在(B) A、迟缓期 B、对数增殖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16.下列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B) A、热原质B、靛基质C、细菌素D、抗生素

微生物学细菌中英翻译及促生素概论

清酒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kei),弯曲乳杆菌(Lactobacillus curvatus),明串珠菌属的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和非培养的明串珠菌(Uncultured Leuconostoc sp.) 清酒乳杆菌清酒亚种(Lactobacillus sakei subsp.sakei) 弯曲乳杆菌蜜二糖亚种(Lactobacillus curvatus subsp.melibiosus) 粪肠球菌(E.faecalis)屎肠球菌(E.faecium) 鸟肠球菌(E.avium) 酪黄肠球菌(E.casseliflavus) 坚忍肠球菌(E.durans) 鸡肠球菌E.galinarum) 芒地肠球菌(E.mundii) 恶臭肠球菌(E.maladoratum) 希拉肠球菌(E.hirae) 孤立肠球菌(E.solitarius) 棉子糖肠球菌(E.raffinosus) 假鸟肠球菌(E.pseudoavium) 粪肠球变异株(E.faecalis var)。 Abiotrophia adjacens 毗邻贫养菌 Abiotrophia defectiva 软弱贫养菌 Achromobacter spp 无色杆菌属某些种 Acinetobacter /Pseudomonas spp 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某些种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鲍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醋酸钙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 溶血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johnsonii 约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junii 琼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lwoffii 鲁氏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 抗辐射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spp 不动杆菌属某些种 Acinetobacter spp/Pseudomonas spp 不动杆菌属某些种/假单胞菌属某些种 Acinetobacter/Pseudomonas spp 不动杆菌/假单胞菌属某些种 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伴放线放线杆菌 Actinomyces israelii 衣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meyeri 麦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naeslundii 内氏放线菌 Actinomyces neuii anitratus 纽氏放线菌无硝亚种 Actinomyces neuii neuii 纽氏放线菌纽氏亚种 Actinomyces neuii radingae 纽氏放线菌罗亚种 Actinomyces neuii turicensis 纽氏放线菌图列茨亚种 Actinomyces odontolyticus 龋齿放线菌 Actinomyces viscosus 粘放线菌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A型): !、下列细菌中哪一种细菌在血平板上一般不出现溶血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甲型链球菌 D、肺炎双球菌 2、进行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不需要下列哪种材料? A、免血浆 B、生理盐水 C、2%红细胞悬液 D、待检细菌 3、UMI系统不包括下列哪一项试验? A、尿素酶 B、甲基红 C、靛基质 D、动力 4、麦康凯培养基和克氏双糖铁共有的成分是: A、葡萄糖 B、酚红 C、中性红 D、乳糖 5、对浓汁标本进行细菌学鉴定,下列哪一项试验一般不包括在内? A、涂片染色镜检 B、血平板分离培养 C、血浆凝固酶试验 D、抗"O"试验 6、乙链在血清肉汤中的生长情况是: A、完全沉淀生长 B、均匀混浊生长 C、部分沉淀生长 D、形成菌膜 7、甲基红试验和VP试验阳性表明被检菌具有以下哪一特性: A、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B、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 C、生成甲醇、甲醛 D、以上全部 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霍乱弧菌的特点 A、有动力 B、抵抗力较强 C、耐碱不耐酸 D、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是唯一易感者 9、对于一个脓汁标本,首先应进行的检验步骤是: A、涂片镜检 B、接种血平板 C、含硫氨基酸 D、苯丙氨酸 10、抗"O"试验管法中,溶血素应预先用还原剂处理,原因是: A、还原被氧化的S溶血素,恢复溶血能力 B、溶血素O对热不敏感 C、溶血素S对氧敏感 D、以上全错 11、观察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典型形态,选择哪一种培养基可得理想结果: A、普通琼脂平板 B、普通肉汤 C、血琼脂平板 D、血清肉汤 12、对脑膜炎奈瑟氏菌的标本采送,哪一种是错误的? A、低温 B、保温 C、防干燥 D、快速 13、区别志贺氏菌和沙门氏菌可采用下列哪种试验? A、氧化酶试验 B、乳糖发酵试验 C、葡萄糖发酵 D、动力试验 14、下列哪一项可用于区别肺炎双球菌和甲型链球菌? A、胆汁溶菌试验和甘露醇发酵试验 B、溶血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C、菊糖发酵试验和胆汁溶菌试验 D、溶血试验和菊糖发酵试验

微生物学概论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货看不清的微小生物总称。他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23】由于划分微生物的标准仅仅是按照微生物的形态大小,所以微生物的成员就十分的庞大。按照粗分起来算,可以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又称枝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21】现表解如下: 微米级: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细胞) 小(个体微小) 纳米级:电子显微镜下可见(细胞器,病毒) 单细胞 简(结构简单)简单多细胞 微生物 非细胞(即“分子生物”) 原核类:细菌(真细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 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低(进化地位低)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 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 病毒) 二·人们对微生物的认识 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出现。可是,对于数量无比庞大,分布极其广泛并且始终包围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却长期缺乏认识。【17】例如,你是否会想到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儿,在其呱呱坠地的瞬间,就有多种微生物从其四周趁机赶上,争先恐后的前来“圈地”,“瓜分”和“占领”这么一个“无菌动物”的口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皮肤等“风水宝地”,并且从此发展成为两者须臾不可分离的人体正常的菌群或终生伴生微生物?又如,你是否想到过,在我们每天的食物和饮料中,竟有这么多的微生物及其产物在默默地为我们提供可口的滋味,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的保障?原来,我们面前琳琅满目的食品——酸奶,酒类,馒头,面包,蛋糕,干酪,酱油,味精食醋,泡菜,腐乳和各种食用菌等都是由微生物加工而成的或者本身就有的微生物!再如,你是否想到过,在我们每天大有两万次呼吸活动中,有多少种微生物在进进出出,它们和人体会发生些什么关系?此外,在我们偶遇病原菌侵袭而不幸感染上传染病时,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部、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遗传、进化,以及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3.医学微生物学medical microbiology:主要是研究与医学和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以及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措施的学科,目的是控制和消灭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保证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4.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在体内外受到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理化或生物因素影响后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进而形成一种细胞壁缺失或缺陷的细菌。 5.?原生质体protoplast:细菌变成为L型后,细胞壁完全缺失,细菌仅被一层细胞膜包裹。 6.原生质球spheroplast:源于革兰阴性菌的L型。 7.中介体mesosome:细菌细胞膜可内陷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是部分胞膜折叠形成的泡囊状、管状或薄层状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方能看到。 8.?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小的双股闭合环状DNA分子,可独立于染色体存在并复制,也可整合到染色体上。 9.芽孢:很多革兰阳性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在菌体内部形成具有多层膜包裹的原型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代谢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维持生存、具有特殊抵抗力的休眠结构。 10.热原质pyrogen: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的的物质。 11.?噬菌体bacteriophage or phage: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菌内复制,噬菌体的DNA不仅随着它的感染可在宿主菌之间及宿主菌与噬菌体之间传播,而且还能赋予宿主菌某些生物学性状。 12.?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se:为感染宿主后,能在宿主菌细胞内独立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13.溶源性细菌lysogenic:染色体上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14.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se:为感染宿主菌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宿主菌染色体上或像质粒存在于细胞之中,随细菌的DNA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15.转座子transposon,Tn: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细菌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DNA序列。 16.突变mutation:是细菌遗传物质的结构发生突然而稳定的改变,导致的变异可传于后代。 17.?转化transformation:是供体菌游离的DNA片段直接进入受体菌,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 18.?接合conjugation: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质粒)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 19.?转导transduction: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后者获得新的性状。 20.?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是侵入细菌的噬菌体在溶原期可以前噬菌体形式在

最新温医医学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条件致病菌: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当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寄居部位的改变、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等)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机会致病菌)。细菌L型:是指在某情况下,(如受溶菌酶或青霉素作用),细菌细胞壁中肽聚糖结构可遭破坏,或其合成受到抑制,当菌细胞壁受损后细菌并不一定死亡而成为细胞壁缺陷的细菌,称L型细菌。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 前病毒:是一种细胞内病毒DNA,它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或已整合在宿主细胞基因组中,可随细胞的传代而垂直传播。 顿挫感染:是指有些宿主细胞不能全部提供病毒复制所需的必要因子,致使所复制的病毒为不完整的、无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或亚颗粒。这种感染过程称顿挫感染,又称流产性感染。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或短期内先后感染同一动物或组织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殖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垂直传播: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同时产生毒素,引起严重中毒症状。 包涵体:是指某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胞浆或胞核内嗜酸性或嗜碱性染色、大小不同的、圆形或卵圆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结构。它属于细胞病变的范畴,并有助于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转化:是指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游离DNA片段,并正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叫转化。 接合:是指两个细菌直接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称接合。如R质粒的转移。 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 医院感染:只要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或者在入院时已经发生的直接与前次住院有关的感染。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中和试验:是指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可用来检查患病后或人工免疫后机体血清中抗体的增长情况,也可用来鉴定病毒或研究其抗原结构。中和抗体特异性高,维持时间较长,因此流行病学常用此法。 SPA:葡萄球菌A蛋白(SPA)是绝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SPA可与除IgG3外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二者结合后,IgG的Fab段仍然可以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实验室常利用SPA这种特性进行协同凝集试验,广泛应用于多种微生物抗原的检测。 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简称抗O试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O抗体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患者一般超过400单位。其原理为:用已知抗原(毒素)+未知血清(抗体)+红细胞。 破伤风抗毒素:目前所用的TA T是用破伤风类毒素多次免疫马所获得的马血清纯化制剂,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与紧急预防(注射前需皮试)。

临床微生物学要点集锦

临床微生物学要点集锦1、微生物的分类:(三型八大类)**全部是重点**

5、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 6、细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核质(染色体)、质粒(存在于胞质,双链闭合环状DNA分子)、转位因子 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将芽胞是否被杀死而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8、L型(细胞壁缺陷)菌落:①“油煎蛋”(荷包蛋)样菌落(典型L型细菌)。 ②颗粒型菌落(简称G型菌落)③丝状菌落(简称F型菌落)。高渗环境生长。(环丙沙星) 9、自营菌:以无机物为原料;异营菌(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为营养物质;寄生菌:以宿主体内有机物为原料),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10、细菌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 1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在对数期以几何级数增长 12、细菌分类(伯杰)等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小分类单位)。 13、常用的细菌培养方法是: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14、通常由正常无菌部位采取的标本接种血平板,置于空气或含5%~10%CO2的气缸中培养,大部分细菌可于24~48h生长良好。

15、血清学诊断时,一般要在病程早期和晚期分别采血清标本2~3份检查,抗体效价呈4倍或以上增长才有价值。 16、透射电子显微镜适于观察细菌内部的超微结构;扫描电子显微镜适于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的观察。 17、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初染→染色(媒染)→(脱色)→(复染,使脱色菌体着色)。 18、胃部细菌喜酸,肠道细菌喜碱 19、SS琼脂有较强的抑菌力,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因选择性过强,可影响检出率,所以,使用时最好加一种弱选择平板以配对互补。 20、碱性琼脂或TCBS琼脂用于从粪便中分离霍乱弧菌及其他弧菌。 21、痰标本:血平板、中国蓝/麦康凯、巧克力平板作分离。 22、中国蓝/麦康凯用于筛选G-杆菌; 23、含杆菌肽的巧克力平板(含有V和X因子)用于筛选嗜血杆菌 24、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25、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26、倾注平板法:牛乳、饮水和尿液细菌计数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重点!

医学微生物学 绪论 1.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 细菌学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 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 革兰阳性菌 G+ 革兰阴性菌 G- 肽聚糖组成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 可达50层 仅1~2层 肽聚糖含量 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外膜 无 有 4、G-菌的外膜 {脂蛋白、脂多糖(LPS )→【脂质A ,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 ):即G-菌的内毒素。LPS 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 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5)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试题及答案A1题型 1、人类ABO血型抗原包括 A、A抗原 B、B抗原 C、O抗原 D、AB抗原 E、A抗原和B抗原 答案:E 2、ABO血型物质在人体中可引起哪几种Ab产生 A、抗B抗体 B、抗AB抗体 C、抗A抗体 D、抗O抗体 E、抗A和抗B抗体 答案:E 3、免疫耐受就是 A、非特异性无反应性 B、特异性无反应性 C、机体无反应性 D、免疫抑制性 E、对任何抗原都不反应 答案:B 4、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与下列哪种物质有关 A、IgE B、IgA C、活化B细胞 D、活化T细胞 E、活化NK细胞

答案:D 5、佐剂作用是 A、将Ag送入机体各部位 B、将Ag固定在局部 C、增强Ag免疫原性 D、赋予Ag免疫原性 E、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答案:E 6、下列哪种物质既有非特异性免疫也参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A、IgG B、干扰素 C、IgA D、前列腺素 E、补体 答案:E 7、TDH 细胞是 A、产生Ab细胞 B、天然杀伤细胞 C、细胞毒细胞 D、迟发变态反应T细胞 E、依Ab杀伤T细胞 答案:D 8、关于霍乱弧菌是否侵入上皮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侵入 B、侵入 C、在特定条件下侵入 D、具有侵袭基因的霍乱弧菌侵入 E、侵入后局限于上皮细胞内 答案:A 9、葡萄球菌能产生多种溶血素,其中最主要的是

A、α、β溶血素 B、α、γ溶血素 C、β、γ溶血素 D、δ、ε溶血素 E、α、γ溶血素 答案:A 10、与其他肺部感染病原菌相比较,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特点是 A、产生外毒素 B、具有内毒素 C、产生溶血素 D、产生绿脓素 E、具有菌毛 答案:D 11、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称作: A、V抗原 B、M抗原 C、A抗原 D、X抗原 E、S抗原 答案:B 12、下列关于铜绿假单胞菌叙述中,正确的是 A、革兰氏阳性球菌 B、革兰氏阳性杆菌 C、无芽孢 D、具有荚膜 E、无鞭毛 答案:C 13、下列何种微生物具有荚膜结构 A、军团菌 B、支原体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作业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一、名词解释 1、脓毒血症: 2、衣原体: 3、抗原漂移: 4、医院感染: 5、机会致病寄生虫: 6、菌血症: 7、巴氏消毒法: 8、抗原转换: 、立克次体: 10、保虫宿主: 11、菌群失调: 12、灭菌: 13、干扰素: 14、性传播细菌: 15、带虫免疫: 二、填空题 1、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合成性代谢产物有、、。 2、经过灭菌的物品称无菌物品。需进入人体内部的医用器材要求绝对无菌操作。 3、病原菌的致病机制与病原菌本身的毒力、侵入的和密切相关。 4、寄生虫病的主要感染途径除了经口和皮肤外,还有: 、、和自身感染。 5、细菌的毒力由和组成。 6、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7、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和几种

形式。 8、能诱导干扰素产生的物质主要是和。 9、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以最为常见,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 10、链球菌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是;与葡萄球菌感染易于局限化有关物质是。 1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四个步骤。 12、细菌毒素分为与两大类。其中外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强,有性。 13、HBV抗原抗体检测“小三阳”的三个阳性指标是、和。 14、、、。 15、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等。 16、病毒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必须在内生存,以方式增殖、对不敏感,可抑制其增殖。 17、皮肤癣菌主要侵犯角化组织,如、和,引起癣病。 18、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膜炎则属于感染。 19、泌尿道感染多数与的使用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是。 20、用TAT特异治疗破伤风患者,应做到、。 21、革兰染色过程:初染所用染料是、媒染所用染料是、脱色所用试剂是、复染所用染料是四种。 22、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称为,但在特定条件下如 条件下,可导致疾病的产生,这类微生物称为。 23、结核分枝杆菌对干燥、和的抵抗力较强。 24、真菌所致疾病主要有、、、几种形式。 25、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 沙门菌引起人类的疾病类型有、和。 27、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28、杀细胞性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稳定状态的感染多见于病毒的感染。 29、由刺激而产生的炎症不属于医院感染。对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入院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30、预防破伤风,通过接种进行人工主动免疫,接种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 31、革兰染色步骤包括:用结晶紫染色称为,用碘液染色称为,用95%酒精进行,用蕃红(或石炭酸复红)染色液进行。 三、是非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全解

医学微生物学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动物和植物病害的微生物只是少数)具有致病性的微生物。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灭芽胞或某些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无菌: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 正常菌群:存在于正常人体,但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 菌群失调症:由菌群失调产生大的疾病。菌群失调是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群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一过性的经血流到达适宜部位后繁殖致病。 毒血症: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只在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经血液扩散并侵害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 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严重症状。 脓毒血症:指化脓性病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在其他组织或器官中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病毒:是一种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核酸(或),严重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干扰素:()是机体受病毒及其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后,由感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能抑制病毒复制的小分子蛋白。 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人工自动免疫:是将疫苗等免疫原接种于人体,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预防方法 垂直传播:通过胎盘或产道直接将病毒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法。 二选择题(单选) 1 下述有关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E A 体形小于1的生物 B 单细胞生物 C 不具备细胞结构的微生物 D 体形小于1的生物 E 以上均是错误的 2 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D A 衣原体 B 支原体 C 放线菌 D 病毒 E 真菌 3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 A 单细胞,结构简单 B 二分裂方式繁殖 C 有细胞壁 D 对抗生素敏感 E 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 4 下列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E A 细菌 B 衣原体 C 支原体 D 放线菌 E 病毒 5 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E A 磷壁酸 B 外膜 C 脂多糖 D 蛋白质 E 粘肽 6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不包括:E A 物质交换 B 呼吸作用 C 合成和分泌作用 D 物质转运 E 维持细菌的外形 7 菌细胞壁的特点是:C

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教学大纲 英文课程名称:Mic robi olo gy 课程编号:0631311 总学时:80 (其中理论课学时:40 , 实验学时:40 课外学时:约160 ) 总学分:5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开课单位: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教研室 执笔人:刘天明审校人:毛得奖 一、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 什么是微生物;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微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微 生物的五大共性;微生物学及其分科。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细菌 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细菌的群体形态。 第二节放线菌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放线菌的繁殖;放线菌的群体特征 第三节蓝细菌 第一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 第二节酵母菌 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胞的形态和构造;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酵母菌的 菌落。 第一节丝状真菌——霉菌 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细胞的形态和构造;真菌的孢子;霉菌的菌落。 第二节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 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 第一节病毒 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成分;4类病毒及其繁殖。 第二节亚病毒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第三节病毒与实践 噬菌体与发酵工业;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微生物学重点内容(考试必看)

十章、细菌学概论 细菌(bacteria):一类具有细胞壁、单细胞、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一、细菌的形态、结构与分类(p123-137) 一)大小与形态 1.大小:微米、光学显微镜 2.基本形态(适宜条件、8-18h、主要有3种;观察选对数生长期最优) 3.多形性: 细菌在条件改变时,出现不规则形态,呈梨形、气球状、丝状等,条件适宜,可以恢复。 二)细菌的细菌结构(10分) 1.基本结构(所有细菌共有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1)细胞壁:坚韧、有弹性;保护细菌;含主要成分肽聚糖,特殊成分磷酸壁、脂多糖等。 A.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 较厚,含丰富肽聚糖,少量磷壁酸 a.肽聚糖 由40层左右的网格状分子交织成厚的三维立体网状结构, 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及五肽桥组成。 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G)和N-乙酰胞壁酸(M)经-1,4糖苷键交替间隔排列而成。 肽聚糖支架相同,肽链肽桥随菌而异。 b.磷壁酸(G+特有成分) 酸性多糖, 由核糖醇或甘油残基经磷酸二酯键互相连接而成的链状聚合物。

分壁磷壁酸(核糖醇型)和膜磷壁酸(甘油型)具重要生理功能: ①.P-结合阳离子,Mg2+提高细胞表面酶活性 ②.细胞壁表面抗原成分 ③.噬菌体吸附的特异受体 ④.调节自溶素活力 ⑤.增加细菌粘附性,与致病性有关。 B.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 较薄,肽聚糖含量低。外膜层位于细胞壁肽聚糖层的外侧, 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脂蛋白三部分 a.肽聚糖 b.外膜 ①.脂蛋白:一端以蛋白质部分共价键连接于肽聚糖的四肽侧链上另一端以脂质部分连接在外膜的磷酸上,其功能是稳定外膜并将之固定于肽聚糖层。 ②.脂质双层:脂蛋白外侧,脂质双层结构。含有外膜蛋白。 ③.脂多糖(LPS):习惯称细菌内毒素,由脂质双层向细胞外伸出, 含类脂A、核心多糖、特异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复习资料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汇总 绪论 微生物: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 到的微小生物。 3、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机会致病性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微生物。

4,郭霍法则: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 5、免疫学:㈠主动免疫;㈡被动免疫。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1、观察细菌常采用光学显微镜,一般以微米为单位。 2、按细菌外形可分为: ①球菌(双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②杆菌(链杆菌、棒状杆菌、球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 ③螺形菌(弧菌、螺菌、螺杆菌) 第二节细菌的结构 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胞 2、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3、

细胞壁结构革兰阳性菌G+革兰阴性菌G-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 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 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 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肽聚糖厚度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可达50层仅1~2层 肽聚糖含量占胞壁干重50~80% 仅占胞壁干重5~20%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4、G-菌的外膜{脂蛋白、脂多糖(LPS)→【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脂质双层、} 脂多糖(LPS):即G-菌的内毒素。LPS是G-菌的重要致病物质,使白细胞增多,直至休克死亡;另一方面,LPS也可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并有抗肿瘤等有益作用。 ①脂质A: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无种属特异性,不同细菌的脂质A骨架基本一致,故不同细菌产生的内毒素的毒性作用均相似。 ②核心多糖:有属特异性,位于脂质A的外层。 ③特意多糖:即G-菌的菌体抗原(O抗原),是脂多糖的最外层。 5、细胞壁的功能:维持菌体固有的形态,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 G-菌的外膜是一种有效的屏障结构,使细菌不易受到机体的体液杀菌物质、肠道的胆盐及消化酶等的作用。 6、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菌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层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 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 ■细菌L型的诱发因素,如:溶菌酶,青霉素,溶葡萄球菌素,胆汁,抗体,补体等。 溶菌酶:能裂解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破坏聚糖骨架,引起细菌裂解。 青霉素:能与细菌竞争合成肽聚糖过程中所需的转肽酶,抑制四肽侧链上D-丙氨酸与五肽桥间的联结,使细菌不能合成完整的肽聚糖,在一般渗透压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临床微生物学与检验测试题及答案——细菌感染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及细菌生理 一、名词解释 1.血清学诊断 2.培养基 3.基础培养基 4.选择培养基 5.鉴别培养基 6.菌落 二、填空题 1.实验室细菌学检查结果的准确与否和标本的选 择、、有直接关系。 2.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抗“O”实验属于。 3.血清学试验一般需作两次,其血清分别取自疾病 的和.第二次抗体效价比第一 次时方有诊断意义。 4.对流行性脑炎患者进行细菌学检查,可采集的标本 有、和。 5.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时,从有正常菌群部位采取的标本应接种 于培养基或培养基。 6.细菌感染实验室检查中,常用的血清学方法 有、和三大类。 7.属于直接凝集反应的血清学试验有和。 三、单项选择题 1.目前在传染病的预防接种中,使用减毒活疫苗比使用灭活疫苗普遍,关于其原因下述不正确的是 A.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灭活疫苗 B.减毒活疫苗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的持续时间比灭活疫苗长 C.减毒活疫苗能在机体内增殖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及致病作用,灭活疫苗则不能 D.减毒活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分泌型IgA,故适用于免疫缺陷或低下的患者 E.减毒活疫苗一般只需接种一次即能达到免疫效果,而灭活疫苗需接种多次

2.白百破三联疫苗的组成是 A.百日咳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B.百日咳死疫苗,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 C.百日咳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类毒素 D.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E.百日咳活疫苗,白喉死疫苗,破伤风死疫苗 3.使用时要注意防止Ⅰ型超敏反应的免疫制剂是 A.丙种球蛋白 B.胎盘球蛋白 C.抗毒素 D.白细胞介素 E.干扰素 4.关于胎盘球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健康产妇的胎盘和婴儿脐带中提取制备 B.一般含IgM C.一般不会引起超敏反应 D.主要用于麻疹,甲型肝炎和脊髓灰质炎等病毒性疾病的紧急预防 E.免疫效果不如高效价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伤寒病人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 A.血液 B.尿液 C.粪便 D.呕吐物 E.脑脊液 6.咽喉假膜标本涂片染色后,镜检出有异染颗粒的棒状杆菌,其临床意义在于诊断 A.结核病 B.军团病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 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总论部分 1.绪论(掌握) 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 4.噬菌体(了解) 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 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 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 8.病毒概述(掌握) 9.真菌概述(掌握) 10.其他微生物(了解) 11.免疫学基础 (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 一、绪论(掌握) 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 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 ②微生物的种类 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 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立克次体 B.放线菌 C.细菌 D.真菌 E.衣原体 『正确答案』D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 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 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 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