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86商业时代

(原名 《商业经济研究》) 2011年17期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

相关指标比较分析

研究背景

由于我国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人口年龄结构也不同,社会负担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的不公平性比较突出。

林治芬(2002)就全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比例及缺口、替代率、抚养比率等指标,分析了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但该研究的统计指标都比较简单,而且没有分解区域差异;彭海艳(2007)首先运用GE 指数分解法,分析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区域差异及贡献率;然后运用GINI 系数分解法,分析社会保障各项支出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差异变动趋势不一致,且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差别较大;社会保障各项支出的贡献率差异较大,其中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成为总体差异的主体因素。冉维(2007)的研究表明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问题有所凸显,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数量较少、增长缓慢、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越来越严峻,这是政府责任和社会公正的缺失,必将严重

内容摘要:本文应用散点图法和相关

系数法研究了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具体的是从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与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散点图,揭示了我国社会保障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 相关系数 散点图 不平衡性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站在

战略高度来解决好这些问题。刘畅(2009)运用1998 - 2007年的相关数据分析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存在的问题, 并试图提出应对方案。

本文试图分析我国各地区之间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以及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发展水平的平衡性问题,即要考察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也越高,两者是否为同向发展,如果是同向发展就是良性的,否则,经济实力越低,经济发展越慢的省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越高,而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反倒是经济发展实力强的省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低,社会保障的负担水平越低,对经济的阻碍作用越弱。反映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指标是社会保障水平,其计算方法是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除以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

本文选择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29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作为样本。分析样本时间为2007 年的统计数据。

从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来看,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等)、社会福利、社会保障补助支出、社会优抚与社会救济等项目组成,其中,后三项是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它与社会保险基金的总和构成了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本文社会保险基金分项、分省数据

来源于2008年《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财政支出中的

社会保障支出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表示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该指标也是衡量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

本文研究各指标相关性使用简单相关系数又称皮尔逊相关系数,它描述了两个定距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样本的简单相关系数一般用r表示,计算公式为:

__

其中n 为样本量, X n ,Y n ,X ,Y 分别为两个变量的观测值和均值。r描述的是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强弱的程度。r的取值在-1与+1之间,若r>0,表明两个变量是正相关,即一个变量的值越大,另一个变量的值也会越大;若r<0,表明两个变量是负相关,即一个变量的值越大另一个变量的值反而会越小。r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相关性越强。

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指标相关性研究

为了分析各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差异,本文分别计算了2007年各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以及财政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如表1)并绘制了散点图(如图1),借以研究社会保障水平的差异及其与其他经济变量的关系。

(一)从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来看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60143,再从图1的散点图的分布区状态看也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各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其中比例高的5 个地区是:青海11. 86 %、甘肃8.91 %、新疆8.31 %、宁夏8.05 %、云南7.93 %;比例低的5 个地区是:福建2.55 %、浙江

■董拥军(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郑州 450045)◆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表1 变量间相关系数

变量

相关系数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水平-0.60143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水平

-0.20554社会保障支出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0.21437财政支出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财政支出

-0.44645

制度建设System Reform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

87

2.62 %、贵州2.63 %、山东3.05 %、广东3.19 %。本来,随着经济发达程度的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应该上升,但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却看到相反的现象,社会保障支出占GDP 的比重低的却是经济发达的省份。这一方面是因为上述比例低的5 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5 个地区的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负担相对较轻。

(二)从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水平的关系来看

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20554,再从图1的散点图的分布区状态看,也能够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各省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水平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本来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大的省份其社会保障水平也应当相应的较高,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反倒是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小的省份,社会保障水平较高;而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大的省份,社会保障水平反倒较低,这表明我国的社会保障负担水平存在着不合理现象,按理说,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虽然也相应较大,但是其社会保障水平却是相对较低的;而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相对较小,但是其社会保障水平(或者说社会保障负担水平)却相对较高,这暗含着,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额,因为其经济实力较强,并且其社会保障负担水平较低,提高地社会保障支出可以适当地转移支付到经济落后地区。

(三)从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关系来看

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的相关系数为-0.21437,从图1的散点图的分布区状态看也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各省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同样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本来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大的省份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也应当相应的较高,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反倒是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小的省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高;而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大的省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反倒较低,这表明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存在着不合理现象。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并没有与社会保障支出按比例增加。

(四)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财政支出的关系来看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财政支出的相关系数为-0.44645,再从图1的散点图的分布区状态看,也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这表明我国各省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与财政支出也存在着不平衡现象,本来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大的省份其财政支出也应当相应的较高,但是实际上却不是这样,反倒是财政支出小的省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高;这表明我国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也存在着不合理现象,经济发达地区,财政支

作者简介:

董拥军(1969-),男,陕西礼泉人,研究方向为数量经济学。 2000年9月至2009年3月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经济贸易系保险教研室。

参考文献:

1.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财经研究[J],2005(2)

2.彭海艳.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财经研究[J] 2007(6)

3.冉维.关于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分析.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2007(4)

4.刘畅.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困境及对策建议.中央财经大学学报[J],2009(9)

出绝对值相应较大,但是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却是相对较低的;而经济落后地区,财政支出绝对值相对较小,但是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却相对较高,这也暗含着,经济发达地区可以进一步提高财政社会保障支出额,因为其经济实力较强、财政收入也较大,并且,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较低,提高的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可以适当地转移支付到经济落后地区。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各地区社会保障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社会保障支出绝对值与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支出与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财政支出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散点图,揭示了我国社会保障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

而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增长呈现负相关,究其原因,负相关性来自于我国省际之间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严重不协调,这表明,我国省际之间在社会保障支出负担水平上的不均衡将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难以达到各地均衡发展的总体目标。根本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必须尽快实行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全国确定统一缴费标准收取社会保障基金,然后根据各地的消费水平确定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对社会统筹帐户实行全国范围内的统收统支。或者实行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社会保障基金的转移支付,从制度上确立富帮穷的公平机制,达到全国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目标。

浅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经 济 纵 横 28 INTELLIGENCE 浅谈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蒲亚茜 摘 要:通过分析当代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发展态势以及社保支出的重要性,探究当前中国社保支出水平低和不适度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 国家财政 二元化 社会保障基金 法制化 一、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转移支出的,它通过国家财政的再分配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保障指出的重要性我归纳为以下几点: 1、社会保障不仅有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而且可以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2、社会保障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3、可以为国家筹集资金,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二、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的总体态势及特点1、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支出是不断增长的 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经济增长的速度。2006年社会保障总支出是1992年的7.41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2006年是1992年的6.23倍。(不考虑物价上涨原因)而且1999~2006年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增长速度比同年GDP 增长的速度快。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保障支出在财政支出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比重越来越大,也预示着这将是政府责任体现的一个重要板块。 2、社会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障支出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中国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凸显 社会保险制度成为中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这不仅是在坚持实事求是基本原则和立足国情的深切思考后作出的选择同样是中国社会发展,老龄化日趋严重,走市场调节经济之路的产物。 3、农村覆盖范围窄,二元机制明显 在我国,城市居民享受着很好的国家福利,社会保障覆盖面广,保障水平高,保障项目齐全,不仅有齐全的险种也有晚上的低保。而在我国的农村社会保障的项目确是以救济、最低生活保障、新农合为主为主。社会保障支出的城乡分配上极其的不均衡。1998年,城市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农村的30倍;人均社会保障支出是农村的100倍,这是多么可怕的差异。 三、中国社会保障支出低水平和不适度的原因分析 由于社会保障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导致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适度。我国有必要在保证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保的供求平衡、适度发展。 1、我国现处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期,社会保障需求大。 中国正处在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和不断完善的时期,要扩大社保覆盖面、完善并增加社保项目、提高保障水平必然要扩大社会保障的支出。 (1)中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上的不稳定和激烈的现代社会的竞争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风险。为了得到生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保障这促使人们对保障的需求极大地增加,希望能够通过保障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因此也就迫切的需要社会的“安全网”——社会保障来为人们排忧解难,也大大的扩大了社会保障的需求。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呈二元结构特征。城市社保覆盖率高,而农村社保覆盖率低,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保机制,扩大农村社保覆盖范围十分重要,这必然增大了对社保支出的需求。 2、人均国民收入低,社会保障供给有限。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三方负担,即政府、企业、个人,这三方的供给水平是怎么样的呢? (1)国家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中国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是比较少的只有百分之十左右。而其中大部分又是将福利给了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因此,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靠国家和政府的大力财政支持。中国在这方面仍需努力。 (2)企业社会保障负担过重:在我国,企业在社会保障基金的贡献中一直担负着很重的责任负担着很重的社会保险缴费。这不仅影响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也打击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大大增加了企业的劳务成本。因此往往为了寻求利润最大化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拖费欠费。如果一直让企业承担较高的缴费比重是很难进行的。 四、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实力。欧洲发达国家大多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良好的国家福利政策。若社保体制漏洞百出也会使得人们减少消费扩大储蓄,不利于通过内需拉动国名经济持续发展。 对提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完善社保体制建立,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扩大社保基金的来源明显的水保二元机制让中国大多数农民都没有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因此,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大趋势应该是想农村地区发展。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社保水平,将广大的农民都纳入我国社保体系,完善农村社保项目。 2、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国家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拨款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最主要来源。我国可以通过合理界定国有或国家控股垄断企业的利润分配,防止资产收益的“内部化”“企业化”,增加财政收入,同时努力扩大社保支出水平。我国也可以采取适当压缩行政管理成本还有其他建设方面的支出,这部分开只具有很大压缩空间可以为社保的支出腾出空间。 3、拓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渠道,加大社保基金筹资力度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支出的源泉。首先应该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其次社保监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的监督和考察。敦促他们按时足额缴纳费用,也要严厉打击拖费欠费的企业。同时,加大城镇居民缴费比例为社保筹集更多的资金。同时也可以大力宣传鼓励捐赠。 4、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把社会保障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社会保障基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钱”,基金的安全关系到社保制度的落实。不能随便挪用社会保障基金。因此,加大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十分重要。我们不仅要落实相关社会保障立法,明确政府职责,保障社会保障的健康运行和资金的安全。同时我国还要改革基金投资制度,提高账户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浅析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称为市场经济的安全和稳定制度。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结构的调整,社会主义国情的发展。现行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与完善。本文从社会保障制度当前的现状入手,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完善当今的社会保障体系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分析应对措施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现阶段我国已经建成了以养老、失业、医疗三大社会保险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为骨架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也是在不断的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取得前进的现在,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 1.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1.社会保障法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费征缴和发放为基础、以部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居民生活救济为辅助而形成的一套制度。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制化建设滞后,现行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管理与使用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所制订的只是一些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种立法的低层次状况不仅导致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的强制力低,而且也导致现行法律往往更多注重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造成各部门之间立法的矛盾和各地方立法的不协调,最终导致各地社会保障的做法难以统一。 2.2.统筹层次低,覆盖面窄 目前我国社会保险费的统筹层次很低,虽然国家也要求各地区尽快实现省级统筹,但大部分地区落实到地市级统筹,还存在不少的县级统筹。我国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天然环境各不相同,经济基础也不一样,管理水平和人才条件也存在着一定差异,这些都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而也决定着一个地区的资金筹措能力。目前,我国过低的社会保障资金的统筹层次直接影响了社会保障的良好运行,表现为:条件好的地方,较低的收费率即可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条件差的地方,较高的收费率也无法满足当地的社会保障支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 (2011-02-22 18:03:58) 王延中龙玉其 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投入与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不仅财政支出的总量不足,而且支出结构不合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些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建议。 关键词:财政社会保障规模结构问题 作者简介: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100732; 龙玉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100872。 文章来源:《财贸经济》2011年第1期。 一、引言 社会保障是缓解贫困、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也是现代政府支出的重点领域和公共支出的主体部分。由于发展阶段、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量、结构、范围、重点及运行机制呈现出丰富多样性。一个国家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状况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研究社会保障支出状况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政府对社会保障建设的重视程度,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或者深化对国家发展道路和模式的理解与认识。 世界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差异很大。欧洲福利国家把社会保障统称为社会保护支出或者社会性支出,美国主要指政府财政直接负责的各类扶贫计划和保障性支出。中国把社会保障视为一个涵盖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在内的庞大概念,但往往又不把保障性住房、基本卫生服务和教育事业包括在内。本文将中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支出分为三类,一类是指传统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社会福利与救济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即口径一,或者说狭义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也是目前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统计所运用的口径;第二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救助支出,其资金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支出和尚未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即口径二)。第三类即广义的社会保障支出,将政府用于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等方面的支出纳入进来(即口径三,或者说广义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类似或接近于一些国家的社会性支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对社会保障制度及其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20世纪80年代主要立足于为国有企业改革服务,进行了一些改革试点。但从总体上以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为职工提供的单位保障是社会保障的主体。国家财政仅仅对严格界定的绝对贫困人口提供生存保障,对政策优惠对象提供有限的社会福利。1992年,中国社会抚恤、福利和救济支出为66.4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1.78%和GDP的0.25%。[①] 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中国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基本制度框架。尽管社会保险制度引入了个人缴费和多主体责任共担机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论文题目: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 析与借鉴 学校北京工商大学 所属院系经济学院财政系 专业财政学 学号10011310529 姓名龙华建 指导教师姜竹 2012年10月13日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国际比较分析与借鉴 摘要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体制顺利运行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问题,一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应同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样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运行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理论上讲,社会保障支出可以直接增加个人收入,从而增加消费量;也可以作为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手段,通过增加全社会的边际消费倾向而增加消费,从而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本文主要从国际上主要的社会保障社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及其各自在社会保障上的分项支出上对其支出的深入比较研究,然后通过与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比较,从中寻求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支出;国际比较 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器、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和社会公平的平衡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对保障国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一,即社会保障的国际比较的价值基点,就是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可以使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好地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接轨。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二,是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过比较分析,可以从从中发现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直接借鉴过来,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服务。进行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的价值之三,是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多有差别,具有分类比较的价值。有比较才有借鉴,正因为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尽相同,他们在制度理念、保障项目、缴费水平、资金给付、管理体制等方面各有千秋,这才为我们的国际比较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具体内容,进行不同体制的比较,发现其共同规律和发展的必然趋势[1]。 关于社会保障模式,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的社会保障模式。因为社会保障模式的不同,可能在社会保障支出统计口径的社会保障项目、主体和形式的标准会略有不同,但是通过这些国家的社保支出统计口径的调整和整理后,还是可以客观反映出各国的社会保障水平,从而为我们的比较研究提供比较好的借鉴和实证案例[2]。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弊端及完善策略

浅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用数据要有脚注以说明来源) 摘要: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关系到全社会成员的自我发展,关系到城市化的顺利进行,关系到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构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问题,在如今与国际接轨频频交流之际,建立一个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构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总结全文主要内容) 关键词: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弊端,策略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1、社会保障制度定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按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为保障人民生活而提供物质帮助和服务。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生活需要,它的意义并不是实现共同富裕1。 社会保障制度是通过集体投保、个人投保、国家资助、强制储蓄的办法筹集资金,国家对生活水平达不到最低标准者实行救助,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社会保障制度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社会互助等.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 3、社会保障制度意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安全方面发挥着特有作用。第一,它能弥补市场分配存在的不足,维护社会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对缓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它能解除劳动者 1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1422713.html, 社会保障水平国际比较研究 作者:贾桓宇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5年第12期 摘要: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范围内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社会保障水平作为社会保障系统中的关键要素,不仅直接反映社保基金的供求关系,而且间接反映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运行状况。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国际比较,有利于发现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差距,优化保障水平,最终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社会更加稳定有序。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范围;支出水平;适度;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C97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2-000-01 一、社会保障支出范围的比较 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社会保障支出的项目和内容都可能有所差异。不过,各国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范围还是有一定的界定,各国的社会保障项目有共同的参考范围和指标。如:几乎所有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都有面向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面向低收入者的基本社会救助项目等。 从具体国家来说,英国、瑞典、芬兰、丹麦、挪威、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智利都设立了包括养老、残疾、死亡、疾病、医疗护理、工伤、失业、家庭津贴等社会保障项目,绝大部分国家在疾病保险方面除了提供基本保险外还提供医疗和住院治疗保障。其他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仅设立了养老、工伤项目,菲律宾没有设立失业和家庭津贴项目,科威特只设立了养老保险,相对来说都不尽完善。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首先,长期风险项目比如老年、死亡遗属、工伤保险等,绝大多数国家都作为一项具体的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进行设立。其次,社会保障支出范围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紧密相关的。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国家,一般支出水平高、公平性也较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较强的经济后盾做支撑,社会保障只能停留在基本阶段。 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比较 社会保障支出水平是反应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衡量的指标主要有社会保障的工资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比重系数、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三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社会保障的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这个系数是用一国或地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除以国内生产总值,不仅容易获得和计算,而且可以从总体上反映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状况,有利于国家间进行对比。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在各个国家都呈现上升趋势。对于英国、瑞典、丹麦这些国家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模式来说,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内生产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中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现状分析 摘要:政府财政支出中的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保证社会公平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我国在“十五”工作计划中提出将社会保障投入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到15%-20%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财政支出;社会公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政府财政支出中重要的一项和社会再分配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方式。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而在快速增长的GDP背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相对规模却没有相应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不相适应。 1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存问题 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 社会保障支出作为社会收入再分配的一个主要途径,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是政府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手段,影响整个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然而,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一直相对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中的社会保障支出虽总量不断增加,但与GDP的相对增加量基本保持不变。自20XX年至20XX年,我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从亿增长至亿,绝对数量有了很大的增长,但由于GDP水平同时在快速增长,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比重保持在11%左右。这一数字相对较小。同时,若将社会保障支出与行政管理支出对比可发现,用于社会保障的财政支出远远不及行政管理费用高。并且,这之间的差距在不断地扩大。如果此种现象不断发展,必将导致政府财政支出的失衡,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与建设廉洁政府的要求。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总量不足这一事实还可通过与其它国家对比发现。我国自20XX年起,人均GDP超过了20XX美元,已达到了中等以上发达中国家的水平。然而,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却远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以1980年的中等以上发展中国家哥斯达黎加为例。1980年,哥斯达黎加的社会保障支出达到了在人均生产总值中占%的水平。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尚不如八十年代的中等以上发展中国家,更不用说是社会保障支出比例高达40的各发达国家了。可见我国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习资料知识讲解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一、名词解释 1. 受益基准制(规定受益制、确定给付制):它是指社会保障组织先规定对受益人的给付水平,再依照精算原理确定缴费水平的社会保障模式。 2.缴款基准制(规定缴费制、确定缴费制):它是指预先确定缴费水平,再根据基金积累额及其投资收益给付受益人的社会保障模式。 3、现收现付制:是将一定时期(如1年内)所需支付的费用,分配于各参加保险的被保险人,它预先不留出储备金,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前的需要。 4、完全积累制:一种以纵向平衡原则为依据,要求在劳动者整个就业或投保期间,或者在一个相当长的计划期间内,采取储蓄方式积累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的制度。 5、部分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 6、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二、简答题 1、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保险型模式的特点及代表国家 社会保险型模式的特点 (1)以劳动者为核心。即社会保险制度面向劳动者,且主要是工薪劳动者,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风险设置保险项目。 (2)实行“自助”原则,社会保障费用由国家、雇主和雇员三方负担,且以个人和雇主投保为主,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 (3)权利和义务有机结合:多投多保,少投少保,不投不保。 (4)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以现收现付为主。 (5)社会成员之间统筹使用,体现了社会保险的互助互济原则。 代表国家:德国、美国、日本 福利国家型模式的主要特征:(1)累进税制与高税收(2)普遍覆盖与全民共享(3)政府负责与保障全面。(4)强调公平优于效率。代表国家:英国、瑞典 强制储蓄型模式:称公积金模式、东南亚模式,其目标是以自助型为主,促进经济全面发展。特点:(1) 强调自我负责,缺乏互济性,不具备再分配和互相调剂功能。 (2) 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起到激励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减少政府负担。 (3) 与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达到保值增值目的。 (4) 由雇主、雇员双方按规定比例缴纳保险费,政府不提供任何资助,管理实行社会化,政府只负责监管。 (5) 在保障内容上主要是养老保险。

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分析与建议(修改)

相适应时,它对经济起着积极的保障与促进的作用, 当其与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时, 它也能起到反的”乘数作用”。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分析 在宏观层面上,通常采用的衡量社会保障水平方法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其反映出一国或一个地区社会保障发展的深度.即从社会保障资金的供给角度分析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社保水平.本文选取1997-2004年为样本年份,根据这一段时期社会保障分项支出统计资料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与生育保险)、社会福利与救助以及社会抚恤支出,并计算出社会保障总水平(见表1)。 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表1)单位:(100 million yuan) 年份GDP 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失业保险支出医疗保险支出工伤生育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抚 恤事业费支出社会福利及社会救济费主要民政事业费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总额社会保障水平(%) 1997 74462.6 1251.3 36.3 40.5 6.1 4.9 1339.2 36 27.1 63.1 1402.3 1.88 1998 78345.2 1511.6 56.1 53.3 9.0 6.8 1636.9 39.4 34 73.4 1710.3 2.18 1999 82067.5 1924.9 91.6 69.1 15.4 7.1 2108.1 51.1 52.3 103.4 2211.5 2.69 2000 89468.1 2115.5 123.4 124.5 13.8 8.3 2385.6 60.8 65.4 126.2 2511.8 2.81 2001 97314.8 2321.3 156.6 244.1 16.5 9.6 2748.0 69.4 90.6 160 2908 2.99 2002 105172.3 2842.9 186.6 409.4 19.9 12.8 3471.5 74.7 167.5 242.2 3713.7 3.53 2003 117390.2 3122.1 199.8 653.9 27.1 13.5 4016.4 94.9 196.9 291.8 4308.2 3.67 2004 136875.9 3502.1 211.0 862.2 33.3 18.8 4627.4 104.1 372.6 476.7 5104.1 3.7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报告》,《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统计年鉴》 表中对老年人定义为60岁以上的人。联合国把60岁作为界限,规定老年人是指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人,参见UN Doc.E/C.12/1995/16/Rev.1(1995),这一标准被国内外学者广泛采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采用这个年龄划分标准。 穆怀中教授利用相关回归统计分析法,考察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关变量间的关系,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了适度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引入中间变量工资收入总额(W)则:=Q.H; 其中: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 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 Q: 社会保障负担比重系数;H: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根据国际经验和”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H的值界定为75%比较适合并具有现实性。 则测定模型可写为: 其中:代表老年人中占总人口的比重。Z代表失业金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J代表工伤生育保险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M代表社会福利、优抚支出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根据国外经验和中国已经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及数据资分析,“Z”的上下限值—般为1%~1.5%;“J”为0.016%~1.5%;“M”为1%.~1.5%,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测量主要的依据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的水平我们可以测量出相应时期该国或地区的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下限与上限。 根据表(1)的数据,结合测定模型,我们得出表(2) 表(2) 年份老年人口比重适度下限实际社会保障水平与支出适度下限的差距 1997 9.97 8.99 1.88 -7.11 1998 10.36 9.28 2.18 -7.1 1999 10.56 9.43 2.69 -6.74 2000 9.89 8.93 2.81 -6.12 2001 10.45 9.35 2.99 -6.36 2002 11.09 9.83 3.53 -6.3 2003 11.96 10.48 3.67 -6.81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社会保障支出对经济进展的影响 一、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该指标体系旨在将现如今我国社会保障的实际状态更为即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体现出来,并能够为各种决策的颁布以及政府的下一步工作等提供参考。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主要包含多种模块:社会优抚统计、社会福利统计、社会救助统计、社会保险统计与人力资源统计。 (一)社会优抚统计社会优抚的对象包括从事政府部门工作,从事军队工作以及其他特别部门工作人员及家属,社会优抚的工作就是对社会优抚对象给以抚恤、优待和安置。这其中主要包括向残疾军人、烈士、复员军人、烈属、军属提供抚恤金、补助金工作;为退伍的荣誉军人提供生活保障;妥善安置退伍军人工作。所以社会优抚具有一种特别的社会保障,它能够安抚军心,实现军民团结,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状态。 (二)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概念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社会大众保证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环境,并给予他们各种津贴,提供多种服务,建立利民的社会公共设施等,从而令国家的福利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而我们在构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时考虑更多的是狭义上的社会福利,它是指政府和社会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和协助,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和自立水平。其实我国早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就大致建立起来,但统计主体为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统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保险统计等也逐渐归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体系之中,但保险福利统计逐渐被社会保险统计替代,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统计也包含于其中,该阶段,我国新兴的统计体系雏形已初步形成,该体系由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变而来。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关于社会保障的统计体系将逐渐演变为独立的个体,而在该体系中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也将出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及其适度性评价

社会保障水平反映了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的高低程度,它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一方面代表了社会成员所享受到的社会保障水平,另一方面反映了整个社会保障体系运行状况。目前理论研究较多的单一的社会保障资金支出水平并不能够充分地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必须建立更全面的指标体系,既要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来衡量社会保障的支出,还要从质的角度来对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与“不适度”进行判断,从而对社会保障水平进行更为全面、客观的评价。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度 为了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本文分别采用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两大指标进行测度,以求在总体上反映我国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 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系数是一种测度和反映政府对社会保障投入状况的指标,也是用于反映社会保障在政府公共支出中地位的指标。用这一指标系数测度和反映的社会保障水平就叫做“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也是国际上评价社会保障水平的通行指标,其表达公式为: 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 公共财政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总支出 利用1989年-2010年期间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与财政总支出数据,本文计算了在此期间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过程(图1)。可以看出,1989年-1995年期间,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保持 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测度 及其适度性评价 张庆霖郭嘉仪 (广东商学院,广州510320) 内容提要:基于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和社会保障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系数两个指标对我国1978年-2010年社会保障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分别从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物价比 较、国际比较三个角度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社 会保障绝对水平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是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低仍然是我国社会保 障制度的突出问题。因此,从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各个要素出发,我国应在保持经济持续 健康发展的同时,还要提高政府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建立物价、工资与社会保 障的联动机制,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适度性公共财政投入 中图分类号:F8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9544(2013)03-0013-05 〔收稿日期〕2012-12-16 〔作者简介〕张庆霖,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卫生经济学;郭嘉仪,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S2012040007203)、广东商学院校级科研项目(11BS79001)、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项目(2012WYM_0066)的阶段性成果。

解读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解读中国社会保障支出 刘阳国际经济与贸易03班20100101 [摘要]解读中国社会保障支出的现状发展态势,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发现社保制度现存的问题,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财政支出应对措施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 社会保障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样也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重要标志。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转移支出的,是国家财政的在再分配活动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社会保障支出与社会保障制度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和保证。 2、政府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和缺陷,它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 全网”和“减震器”。 3、政府之所以必须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私人保险由于存在种种 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4、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为国家筹集资金,有利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实施。 我国曾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但时过境迁,我国现已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此方针已不再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国情。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国富与民生的失衡,应将公平与效率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实现公平,就需要依靠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 二、中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的总体态势 1、中国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是不断增长的 社会保障支出是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总量和经济增长速度。 从表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绝对值和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都比较低。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快,社会保障财政支出逐年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更加注重民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框架逐步形成和完善,社会保障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快。由于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和财政高速增长,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性的支出比例相对比较稳定。

社会保障水平制约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和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等特殊因素 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既包括量(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包括质(社会保障水平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判断适度的标准: 1.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是否与国家资本结构(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 3.是否有助于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4.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与抵抗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 5.概括起来就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保证公民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下,对国民经济稳定,持 续,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发展,维护社会保障制度的良性运行。 医疗社会保险的特点: 1.强制性(普遍性) 2.经常性和短期性 3.由于对象的不确定(涉及面广),使其更具复杂性 医疗服务建议的基本原则: 1.医疗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是三方供款,由个人承担,社会资助,政府补贴。(被保险人, 雇主,以及公共资金共同筹集) 2.凡收入不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劳动者都应缴纳保险金 3.个人缴纳的最高保险金以不造成其基本生活困难为限 4.雇主应为其雇员缴纳保险费 5.政府应该为无法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人们缴纳保险费,若其有工作,应有雇主承担其部 分或全部的保险费。 6.除保险费以外的服务费用应由个人自担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框架 1.坚持“低水平,广覆盖”,保障全体职工基本医疗需求 2.基本医疗保险费由个人和企业共担,形成新的筹资机制 3.完善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 4.加强医疗机构改革。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确定医疗服务的范围和标准 5.特殊人员的医疗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衔接 6.合理确定基本医疗统筹范围,加强基金管理。 新农合医疗制度基本特点:由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在一定范围内,共同筹集合作医疗基金。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患病时所需要的费用由农民个人和合作医疗基金组织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 新农合医疗保险制度特征: 1.以“补大”为主,与“补小”结合 2.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模式 3.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管理体制 4.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在国有商业银行设立专用账户。 在制度上形成了以基本医疗为基础,以补充医疗为补充,以社会医疗救助为底线的多层次医

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一)

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一) 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关键要素之一,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与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对于国民经济、社会和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我国社会保障现状的分析及指标的分析,来评价中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水平。 一、社会保障水平及指标 社会保障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西方国家一般把社会保障总支出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社会保障水平的主要指标。其中,社会保障支出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实际支出的各种社会保障费用总和。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 的比重,集中反映了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资源用于提高居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程度。 判断社会保障水平适度与否的标准不是单一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保证了公民具有一定的经济生活水平并能抵御不可抗拒的社会风险;社会保障支出是否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与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社会保障水平是否有助于促进就业与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等等。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一)国内学者对于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实行分散化管理,社会保障水平的统计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不同专家对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推算也不尽一致。以1994年为例,郑功成教授推算该年社会保障水平为7.13%,加上其他未统计因素,社会保障水平为10%~12%;穆怀中教授的小口径推算为5.09%,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为11.53%,大口径(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高达12.73%。根据穆怀中教授的推算,尽管我国人均GDP 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但我国中口径(含住宅投资但不包括价格补贴的社会保障费用总额)的社会保障水平与它们60年代的水平并不逊色。 (二)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研究 以发达市场经济的国家为参照,普遍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水平偏低。比如,1991年,瑞典、英国、美国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56.4%、31.8%、28.7%。而我国2001年社会保障支出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8.34%。 与我国人均GDP接近的国家进行比较,2002年,我国人均GDP接近1000美元,当年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是5.47%。而与我国人均GDP接近的国家,如玻利维亚、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依次为5.5%、8.49%、9.55%。因此,我国社会保障水平既不显得过高,也不显得过低。 (三)城乡社会保障水平比较分析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镇几乎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习题与参考 答案 第二章社会保障概述 一、填空题: 1、社会保障制度的责任主体是 ________________ ,目标是______________ ,标准 是 __________ ,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____________ 。 2、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 _____ 国通过了 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法》。 二、单项选择 1、“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于() A、1601年英国《济贫法》 B、1834年英国《新济贫法》 C、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 D 1944年国际劳工大会发表的《费城宣言》 2、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 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B、消除贫困 C、保持社会稳定 D社会保障制度 3、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自助者公助 B、权利和义务对等

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D维护社会稳定 4、1948年正式宣布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的是: _ A、法国 B 、德国 C英国 D 、瑞典 5、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法》的国家是()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瑞典 &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A、7% B、8% C、10% D、15% 三、多项选择 1、社会保障的社会性是指() A、实施对象具有社会性 B、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 C、强调政府、企业和个人的社会责任 D社会化管理 2、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运行中的目标为() A、促进经济发展 B、充分就业 C、协调社会各阶层和社会各方面的利益矛盾 D保持社会安定 3、属于社会经济运行动力系统的内在机制是() A、市场的供求机制 B、计划预测机制 C、风险机制 D社会公平机制 4、社会保障制度多样化发展的表现()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急剧增加,制度类型多样化 B、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受益范围进一步扩大

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

一、适度保障水平测定模型和方法 依据人口结构理论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我们归纳出了社会保障负担系数模型和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系数模型,进而提出了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H Q G W W s a ?=? = S S 代表社会保障水平,Sa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W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G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GDP 。Q 代表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工资收入总额的比重,又称社会保障负担系数。H 代表工资收入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又称劳动生产要素投入分配比例系数。 依据柯布—道格拉斯总量生产函数(K L A Q βα=)原理和实际研究结果,把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重系数的“度”界定为0.75 。在此基础上,依据劳动分配理论和人口趋势理论及有关预测结果,把有关数据代入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 初步得出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即老年人口比重达到30% 左右时,适度保障水平的上限约为26% 。同时,依据不同国度和不同年代的数据,可以具体测定出适度保障水平的上限和下限即测定出特定时点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区域,也可以测定出特定时点社会保障水平的超度状况。 二、部分发达国家社会保障适度水平比较 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社会保障水平适度状况的测定表明,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开始超出社会保障水平“度”的上限,高福利国家瑞典等70 年代初就超过了适度上限,见表5-7。事实也表明,20 世纪60 年代至70 年代初,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社会保障处于兴旺时期,70 年代中后期和80 年

代初愈来愈多地暴露出矛盾和问题,形成了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制约,此时社会保障水平已不适度。依据社会保障水平测定模型计算的结果,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现实状况的吻合度很高,说明社会保障水平度的测定模型和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三、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分析 中国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采取综合的研究方式展开。综合研究包括按大中小三种统计口径对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分析。:一是不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小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二是含住宅投资的保障水平,称“中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三是含住宅投资和价格补贴的保障水平,称“大口径统计分析”保障水平。 把各项保障支出加在一起,以“小口径”计算,中国社会保障总水平呈小波动上升趋势;以“中口径”计算,中国保障总水平呈现大波动略向上水平发展趋势;以“大口径”计算,呈现为微小波动持平发展趋势。“小口径”的上升,主要由离退休人数不断增加所致,“中口径”和“大口径”的持平波动发展,主要由于近年来逐渐削减价格补贴和住宅投资所致。这里,“大口径”下的保障支出总水平最具有研究价值,这不仅由于该种统计指标与世界社会保障水平统计指标易接轨,而且由于它所展示的数量化发展趋势说明了社会保障支出总水平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比重系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相协调和同步发展,是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的。 (1)“小口径”的社会保障水平,未达到适度下限; (2)“中口径”的社会保障水平,几乎完全分布在适度上限和下限的区间内; (3)“大口径”的保障水平,全部超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