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测量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汇总

测量放大器 摘要:放大器是能把输入讯号的电压或功率放大的装置,由电子管或晶体管、电源变压器和其他电器元件组成。用在通讯、广播、雷达、电视、自动控制等各种装置中。了解和掌握放大器对于学习和应用电子系统有很大的帮助。信号检测中的放大电路有很多种类型,实际系统中常采用的有测量放大器和隔离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也称为仪表放大器或数据放大器,它是一种可以用来放大微弱差值信号的高精度放大器,在测量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通常,测量放大器多采用专用集成模块来实现,虽然有很高的性能指标,但不便于实现增益的预置与数字控制,同时价格较高。为此,结合应用实际,利用高增益运放,设计了一种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增益数控可显的测量放大器。提高了测量放大器的性能指标,并实现放大器增益较大范围的步进调节。 本次设计通过采用仪用放大器的改造来实现设计一测量放大器及其所用的稳压电源,并满足其高输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比及高通频带的要求.。测量放大器主要实现对微信号的测量,主要通过运用集成运放组成测量放大电路实现对微弱信号的放大,要求有较高的共模抑制能力及较高的输入电阻,减少测量的误差及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并要求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可调已实现对比较大的范围的被测信号的测量。 测量放大器前级主要用差分输入,经过双端信号到单端信号的转换,最终经比例放大进行放大。 2.1设计任务

设计并制作一个测量放大器及所用的直流稳压电源。参见图1。输入信号V I取自桥式测量电路的输出。当R1=R2=R3=R4时,V I=0。R2改变时,产生V I≠0的电压信号。测量电路与放大器之间有1米长的连接线。 2.2测量放大器的设计 2.2.1 设计内容及要求 a.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A VD=1~500,可手动调节; b. 最大输出电压为± 10V,非线性误差< 0.5%; c. 在输入共模电压+7.5V~-7.5V范围内,共模抑制比K CMR >105 ; d. 在A VD=500时,输出端噪声电压的峰-峰值小于1V; e. 通频带0~10Hz 2.2.2设计原理 原理概述: 放大器是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掌握放大器对于学习和应用电子系统有很大的帮助。信号检测中的放大电路有很多种类型,实际系统中常采用的有测量放大器和隔离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又称为数据放大器或仪表放大器,常用于热电偶,应变电桥.流量计,生物电测量以及其他有较大共模干扰的支流缓变微弱信号的检测。 测量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直流耦合放大器,它具有差分输入、单端输出、高输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比等特点,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差分放大器和测量放大器所采用的基础部件(运算放大器)基本相同,它们在性能上与标准运算放大器有很大的不同。标准运算放大器是单端器件,其传输函数主要由反馈网络决定;而差分放大器和测量放大器在有共模信号条件下能够放大很微弱的差分信号,因而具有很高的共模抑制比(CMR)。它们通常不需要外部反馈网络。

程控放大器的设计

HEFEI UNIVERSITY 程控放大器的设计 系别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 专业电气信息类 班级09级电气(4)班 姓名李浩刘阳程超 完成时间2011年3月14日

摘要:本设计由三个模块电路构成:前即高共模抑制比仪器,8wei DAC0832衰减器,和单片机键盘显示处理模块。前级模拟放大部分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输入电阻,可调节放大倍数;DAC衰减器将模拟放大器的输出信号进行相应的衰减;键盘输入信号放大的倍数,并同时选取适当放大倍数,通过单片机整体控制,实现信号方大的功能。 一:方案设计与论证 1.放大电路 可行方案:如图所示,线路前级为同相差动放大结构,要求量运放的性能万群相同,这样,线路除具有差模,,共模输入电阻大的特点外,量运放的共模增益,失调机其漂移长生的误差也相互抵消,因而不需要精密匹配电阻。后即的作用是抑制共模信号,将双端输出转变为单端放大输出,一室印发给接地负载的需要,后即的带你组精密则要求匹配。增益分配一般前级去高值。 可改进为:因为其电路结构简单,易于定位和控制。但要调节增益必须手动调节变阻器,所以考虑将放大倍数设成固定值,以满足题目的需要。 2.控制部分 利用单片机,MCU最小系统可由51单片机或其他派生芯片构成。置数键可由0-9这10个数字级几个功能键组成,在软件的控制下,单片机开机后先将预置数输入,在送去显示的同时,送入DA然后等待键盘终端,并做相应的处理。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1.总体设计思路 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认真取舍,充分利用了模拟和数字系统的有点,采用单片机控制放大器增大的方法,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精密度;采用仪器放大其输入,大大提高了放大器的质量。有篇运放构成的前几高共模输入的仪表差动放大器,对不同的差模输入信号电压进行不同的方大倍数,再经过后即的数控衰减器得到要求放大的倍数的输出信号。每种信号渡江在单片机的算法控制下得到最合理的前几放大和后即衰减,一是信号放大的质量最佳。

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

一,测量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与类型: 1模拟式测量电路的基本组成 增量码数字式测量电路的基本组成: 测量电路的要求: 1. 精度高:低噪声和高抗干扰能力,低漂移,高稳定性,线性与保证度好 2. 动态性能好:响应快,动态失真小 3. 高的识别和分辨能力 4. 转换灵活:信号的处理与运算量程变化,电量参数转换,模数与数模转换 5. 有合适的输入和输出阻抗 6. 可靠性高 7. 经济性好 隔离放大电路:1.抗干扰 2防止漏电,确保安全 3保护低电压测量电路 低漂移集成运算放大电路:1.输出稳定。两个放大器轮换工作,总有一个进行放大输出。优于由通用运放组成的电路 2.共模抑制能力不强 (减小运算放大器的失调和低频干扰引起的零点漂移) 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用来抑制传感器输出共模电压(包括干扰电压)的放大电路称为高共模抑制比放大电路。 )1来自传感器的信号通常伴有较大的共模电压2采用差动输入的方法可以抑制共模信号 3一般运放的共模抑制比为80db 左右,4采用若干个运放可以构成具有更高的共模抑制比的放大电路 传感器 量程切换电 路 放大器 解调器 信号分离电路 运算电路 模数转换电路 计算机 显示执行机构 振荡器 电源 电路 传 感 器 显示执行机构 计 算 机 锁 存 器 计 数 器 变换电路 脉冲当量 放 大 器 整形电路 细分电路 辨向电路 指令传感器 电路 手动采样 锁 存 指 令

高输入阻抗电路:某些传感器的输出阻抗很高,如电容式、压电式,达到108Ω。 自举式组合高输入阻抗电路:Ri=(R 1R)/(R - R 1)(当R=R1时输入阻抗无穷大) U O = - R 2/R 1(U i ) 电桥放大电路:由传感器电桥和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放大电路或由传感器和运算放大器构成的电桥都称为电桥放大电路 应用场合:应用于电参量式传感器,如电感式、电阻应变式、电容式传感器等,经常通过电桥转换电路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并用运算放大器作进一步放大,或由传感器和运算放大器直接构成电桥放大电路,输出放大了的电压信号。 特点:1.增益与桥臂电阻无关2.增益比较稳定3,电源要浮置 4.只有当δ<<1时,uo 才与δ近似呈线形关系 线形电桥放大电路: 特点:1.输出电压uo 与δ呈线形关系 2.共模抑止能力较强 3.量程大 4.灵敏度较低 四.什么是信号调制? 调制就是用一个信号(称为调制信号)去控制另一个做为载体的信号(称为载波信号),让后者的某一特征参数按前者变化。 解调 在将测量信号调制,并将它和噪声分离,放大等处理后,还要从已经调制的信号中提取反映被测量值的测量信号,这一过程称为解调。 调制的功用:在测控系统中,进入测控电路的除了传感器输出的测量信号外,还往往有各种噪声。而传感器的输出信号一般又很微弱,将测量信号从含有噪声的信号中分离出来是测控电路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便于区别信号与噪声,往往给测量信号赋予一定特征,这就是调制的主要功用。 测控系统中常用的信号调制的方法:在信号调制中常以一个高频正弦信号作为载波信号。一个正弦信号有幅值、频率、相位三个参数,可以对这三个参数进行调制,分别称为调幅、调频和调相。也可以用脉冲信号作载波信号。可以对脉冲信号的不同特征参数作调制,最常用的是对脉冲的宽度进行调制,称为脉冲调宽 u R R R R u o 3 12 3 +-=

多级放大电路设计及测试

3.16多级放大电路的设计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多级放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学习并熟悉设计高增益的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方法。 3.掌握多级放大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4.掌握再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的方法。 二.实验预习与思考 基本要求: 用给定的三极管2SC1815(NPN),2SA1015(PNP)设计多级放大器,已知Vcc=+12V,Vee=-12V,要求设计差分放大器恒流源的射极电流Ieq3=1-1.5mA,第二放大级射极电流Ieq4=2-3mA;差分放大器的单端输出不失真电压增益至少大于10倍,主放大级的不失真电压增益不小于100倍;双端输入电阻大于10KOhm,输出电阻小于10Ohm,并保证输入级和输出级的直流电流为为零。 三.测试方法 静态工作点、增益、输入、输出阻抗、幅频特性等测试方法请参看前面的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 用Multisim仿真设计结果,并调节电路参数以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给出仿真结果。 仿真实验电路: 测得放大电路单端输入电阻约为10KOhm,放大倍率3094.53倍。 由于放大倍率较大,如采用Ui=5mV,10kHz交流电,则放大电压Uo=Ui*Au=15.47V,超出了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因此接下来的仿真实验采用交流电压为100uV,500Hz的交流电源。 测试电路: 2.电路放大倍率的测试

倍Au=3094.53总放大倍数: 测试电路:测试截图:差分输入,输出波形:主放大级输入、输出波形:总输入,输出波形:输入电阻测试2.Ri R U' U 10.372kOhm 49.085uV 10kOhm 100uV :测试电路:测试结果Ro=4.032hm 输出电阻: 370 1850 3.7K 18.5 37K 74K 185K 370K Au(dB) 69.790 69.811 69.798 69.328 67.71 65.573 54.922 46.614 分析电路: 测试结果:

测量放大器实验报告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设计准备 (3) 1.1 引言 (3) 1.2 Multisim简单介绍 (3) 2. 测量放大器原理图设计 (5) 2.1 设计任务及要求 (5) 2.2 设计原理 (5) 2.3 设计方案及实现 (7) 2.3.1 方案1及电路图 (7) 2.3.2 方案2及电路图 (8) 2.3.3 方案3及电路图 (9) 2.3.4 方案4及电路图 (9) 2.4 比较后选择的方案及合适器件 (13) 2.5 部分功能电路 (10) 3. 电路的仿真、测量波形及实物图 (13) 3.1 电路的仿真 (13) 3.2 测量波形 (15) 3.2.1输入差模信号 (19) 3.2.1输入共模信号 (20) 3.3 实物图和调试波形图 (20) 3.3.1实物图 (20) 3.3.1调试波形图 (21) 4. 设计过程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19) 4.1 元器件的选择............................................................................................... .19 4.2 实验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19 5. 元器件清单............................................................................................................ .21 6. 小结........................................................................................................................ .22 7. 参考文献................................................................................................................ .23

电子电路技术 考研习题及其详解 第6章 功率放大电路

一、选择题 (05 分)1.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在甲类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的导通角为(); A.B.C.0 2.在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的导通角为(); A.B.>C.< 3.在乙类功率放大电路中,功放管的导通角为(); A.B.=C.< (05 分)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 A.具有较高的电压放大倍数B.具有较高的电流放大倍数 C.具有较大的输出功率 2.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负载上获得的(); A.最大交流功率B.最大直流功率C.最大平均功率3.功率放大电路的效率是(); A.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B.输出功率与功放管耗散功率之比 C.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功率之比 (05 分)3.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分析功率放大电路时,应着重研究电路的(); A.电压放大倍数和电流放大倍数B.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 C.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 2.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 A.负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B.电源提供的最大功率 C.功放管的最大耗散功率 3.当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功率增大时,效率将()。 A.增大B.减小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05 分)4.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的共同之处是();

A.都放大电压B.都放大电流C.都放大功率 2.分析功率放大电路时,应利用功放管的(); A.特性曲线B.h参数模型C.高频混合模型 3.在选择功率放大电路的功放管时,应特别注意其参数(); A.、B.、、C.、 (05 分)5.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功率放大电路与电流放大电路的共同之处是(); A.都放大电压B.都放大电流C.都放大功率 2.对于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当输出功率增大时,功放管的管耗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 3.对于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当输出功率增大时,功放管的管耗将(); A.增大B.可能增大,可能减小C.减小 (05 分)6.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作用是使负载获得(); A.尽可能大的电压B.尽可能大的电流 C.尽可能大的交流功率2.对于甲类功率放大电路,当输出电压增大时,电源提供的功率将(); A.增大B.不变C.减小 3.对于乙类功率放大电路,当输出电压增大时,功放管的管耗将(); A.增大B.减小C.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05 分)7.有三种功率放大电路:A.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B.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C.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1.静态时,功率损耗最大的电路是(); 2.能够消除交越失真的电路是(); 3.功放管的导通角最小的电路是()。 (05 分)8.有三种功率放大电路:A.甲类功率放大电路 B.甲乙类功率放大电路C.乙类功率放大电路 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光纤通信》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内容

1.光放大器包括哪些种类?简述它们的原理和特点。EDFA有哪些优点? 答:光放大器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放大器(由可分为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掺杂光纤放大器)。 1)半导体光放大器 它是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制成的光放大器。将半导体激光器两端的反射腔去除,就成为没有反馈的半导体行波放大器。它能适合不同波长的光放大,缺点是耦合损耗大,增益受偏振影响大,噪声及串扰大。 2)光纤放大器 (1)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与光纤介质作用产生非线性效应,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就是利用这些非线性效应制作而成。包括受激拉曼放大器(SRA)和受激布里渊放大器(SBA)两种。(2)掺杂光纤放大器(常见的有掺铒和掺镨光纤放大器) 在泵浦光作用下,掺杂光纤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使光信号得到放大。EDFA优点:高增益、宽带宽、低噪声及放大波长正好是在光纤的最低损耗窗口等。2.EDFA的泵浦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EDFA的三种泵浦形式: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同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光经WDM复用器合在一起同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在掺铒光纤中同向传输;反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在掺铒光纤中反向传输;双向泵浦:在掺铒光纤的两端各有泵浦光相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 同向泵浦增益最低,而反向泵浦比同向泵浦可以提高增益3dB~5dB。这是因为在输出端的泵浦光比较强可以更多地转化为信号光。而双向泵浦又比反向泵浦输出信号提高约3dB,这是因为双向泵浦的泵功率也提高了3dB。其次,从噪声特性来看,由于输出功率加大将导致粒子反转数的下降,因此在未饱和区,同向泵浦式EDFA 的噪声系数最小,但在饱和区,情况将发生变化。不管掺铒光纤的长度如何,同向泵浦的噪声系数均较小。最后,考虑三种泵浦方式的饱和输出特性。同向EDFA 的饱和输出最小。双向泵浦EDFA 的输出功率最大,并且放大器性能与输出信号方向无关,但耦合损耗较大,并增加了一个泵浦,使成本上升。3.一个EDFA功率放大器,波长为1542nm的输入信号功率为2dBm,得到的输出功率为,求放大器的增益。 解:G= 10log10(Pout/Pin)= 10log10Pout -10log10Pin=27-2=25dB 4.简述FBA与FRA间的区别。为什么在FBA中信号与泵浦光必须反向传输? 答:FBA与FRA间的区别: 1、FRA是同向泵浦,FBA是反向泵浦; 2、FRA产生的是光学声子,FBR产生的是声学声子, 3、FRA比FBA的阈值功率大; 4、FRA比FBA的增益带宽大。 在SBA中,泵浦光在光纤的布里渊散射下,产生低频的斯托克斯光,方向与泵浦光传播方向相反。如果这个斯托克斯光与信号光同频、同相,那么信号光得到加强。故要使信号光得到放大,信号光应与泵浦光方向相反。 5.一个长250μm的半导体激光器用做F-P放大器,有源区折射率为4,则放大器通带带宽是多少? 此题可能有误,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通带带宽目前还没找到公式计算。 6.EDFA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形式有哪些?

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

测量放大电路的设计 作者: 【摘要】:测量放大器能够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在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在自动控制领域,往往需要用电压信号进行控制,也就必然离不开电压测量放大器,由于测量放大器应用十分广泛,因而现在已经有集成的测量放大器供使用了。本次设计就是围绕测量放大器展开的,测量放大器主要是通过运用集成运放将所测量的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并且不对所测量的电路产生影响,这就是需要放大器有高的输入电阻和较高的共模抑制比。 【关键字】:放大电路二阶高通有源滤波器二级低通有源滤波器 一、设计技术与要求: 如图所示,测量放大器由基本测量放大器、二阶高通有源滤波器、二阶 低通有源滤波器三部分组成。 1、性能技术指标: (1)输入阻抗Ri>1m? (2)电压放大倍数Au≥1000(即输入信号Ui-p=1mv时,输出信号Uop-p>1v (3)频带宽度B=10?10KHZ (4)共模抑制比Kcmr>80dB 二:基本测量放大电路 如下图:放大器电路有两个同相放大器和一个基本差动放大电路组合而成;该电路具有输入阻抗高、电压增益容易调节,输出不包含共模信号等优点。若不接R时,该电路由于引入了串联负反馈,所以其差模输入电阻Rid和共模输入电阻Ric都很大;当接入电阻R后,由于R很小,则R与Rid(或Ric)并联后,该电路的差模输入电阻Rid≈2R,共模输入电阻Ric≈R/2。其中RL是负载电阻。 基本放大电路有(前置放大电路组成)下:

图(1) 1其中放大倍数: Aud1==1+2R2/R1=81 Aud1’==1+2R2/R1=31

2其中放大倍为: Aud2==Rf/R3=20 由上可知在前置放大电路中,总的放大倍数为: Aud==Aud1·Aud2=81·20=1620 Aud==Aud1’·Aud2=31·20=620 由以上电路图(2)可观察到,Ri1是一个高输入阻抗的模块的组合放大电路,即输入电阻 Ri1=∞Ω>1MΩ 但由于引入了电阻R,因此,其引入的R达到要求的指标,两个R串联电阻之和2R满足: R>0.5MΩ 为了有更好显示效果,取标称值R=1.2MΩ。 同时,共模抑制比K CMR ,由于放大电路由两级放大电路组成,K CM R1 表示第 一级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 K CMR2 表示第二级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即该型运放的共模抑制比,则 K CMR = K CM R1 ·K CMR2 其中,K CM R1=Aud1/Auc1,K CMR2 = Aud2/Auc2。 又Aud1≥1,K CM R1 ≥1,因此有; Aud1≈1+2R2/R1=81,Aud1==1+2R2/R1=31, Auc1≈1 则有K CM R1=Aud1/Auc1≈Aud1≈81,K CM R1 =Aud1/Auc1≈Aud1≈31,

第六章高频功率放大器习题

习题6.4 某一晶体管谐振功率放大器,设已知24Vcc V =,0250C I mA =,5o P W =,电压利用系数1ξ=。试求P =,c η,P R ,1Cm I ,电流导通角c θ。 解: ()00.25246C P I Vcc W ===?= 583.3%6 o c P P η==== 211122cm o cm cm P V P V I R ==,()24cm V Vcc V ξ== ()22 112457.6225 cm P o V R P ==?=Ω ()12250.416724 o Cm cm P I A V ?=== 根据波形系数 1100.417() 1.670.250 Cm c C I g I θ===,查表得78c θ=? 习题6.9 高频大功率晶体管3DA4参数为100MHz T f =,20β=,集电极最大允许耗散功率20CM P W =,饱和临界线跨导0.8/cr g A V =,用它做成2MHz 的谐振功率放大器,选定24Vcc V =,70c θ=?,max 2.2C i A =,并工作于临界状态。试计算P R ,O P ,C P ,c η,P =。 解:

()0max 00() 2.2(70) 2.20.2530.5566C c c I i A αθα==??=?= ()1max 11() 2.2(70) 2.20.4360.9592Cm c c I i A αθα==??=?= max min 0.8/C cr C i g A V v ==,min max 2.2110.88540.824cc C C cc cr CC V v i V g V ξ-==-=-=? ()240.885421.25CM cc V V V ξ==?= ()1110.959221.2510.191522 O Cm Cm P I V W ==??= 0240.556613.3584CC C P V I ===?= 10.191576.29%13.3584 O c P P η==== ()13.358410.1915 3.1669C O P P P W ==-=-= ()121.2522.15390.9592 cm P Cm V R I ===Ω 复习提纲 1. 超外差接收机的结构框图 2. 并联谐振回路部分接入方式的有载Q 值、电容、电感计算(书上的公式) 3. 信号源和负载在并联谐振部分接入的目的和作用 4. 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主要特点:什么是负载、具有哪两个作用。 5. 丙类谐振功放的集电极电流是什么形状的脉冲,功率放大器的电压输出波形是什么形状 6. 衡量小信号放大器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7. 双边带DSB 调幅波的公式和带宽计算 8. 谐振功放在EC 、Eb 、Ub 不变时,增加谐振电阻RP ,则将进入何种状态,动态特性曲线的斜率将如何变化。 9. 三端式振荡器的构成法则 10. 根据调幅波的波形计算调幅度,参考课后习题 11. 已知包络检波器的负载电阻,电压传输系数,计算检波器输入电阻 12. 已知载波功率和调幅度,计算上边频功率和总功率 13. 振荡器的稳定条件:幅度稳定条件,相位稳定条件 14. 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产生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克服不稳定的措施是哪两种。 15. 为了保证调幅不失真,调幅系数的取值范围 16. 高电平基极调幅的工作状态为欠压还是过压? 17. 大信号包络检波过程上利用检波二极管的什么特性和检波负RL 、CL 的什么特性来实现的。 18. 串联和并联谐振回路在考虑信号源内阻和负载后,选择性的变化 19. 包络检波适合哪种调幅 20. 丙类功放中集电极电流随工作状态的变化有何种变化

第五章高频功率放大器习题答案(精品文档)

第五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一、简答题 1.什么叫做高频功率放大器?它的功用是什么?应对它提出哪些主要要求?为什么高频功放一般在B 类、C 类状态下工作?为什么通常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 答:高频功率放大器是一种能将直流电源的能量转换为高频信号能量的放大电路,其主要功能是放大放大高频信号功率,具有比较高的输出功率和效率。对它的基本要求是有选频作用、输出功率大、自身损耗小、效率高、所以为了提高效率,一般选择在B 或C 类下工作,但此时的集电极电流是一个余弦脉冲,因此必须用谐振电路做负载,才能得到所需频率的正弦高频信号。 2.已知高频功放工作在过压状态,现欲将它调整到临界状态,可以改变哪些外界因素来实现,变化方向如何?在此过程中集电极输出功率如何变化? 解: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 1)减小激励Ub ,集电极电流Ic1和电压振幅UC 基本不变,输出功率和效率基本不变。 2)增大基极的负向偏置电压,集电极电流Ic1和电压振幅UC 基本不变,输出功率和效率基本不变。 3)减小负载电阻RL ,集电极电流Ic1增大,IC0也增大,但电压振幅UC 减小不大,因此输出功率上升。 4)增大集电极电源电压,Ic1、IC0和UC 增大,输出功率也随之增大,效率基本不变。 3.丙类功率放大器为什么要用谐振回路作为负载? 解:利用谐振回路的选频作用,可以将失真的集电极电流脉冲变换为不失真的输出余弦电压。同时,谐振回路还可以将含有电抗分量的外接负载转换为谐振电阻 P R ,而且调节A L 和A C 还能保持回路谐振时使P R 等于放大管所需要的集电极负 载值,实现阻抗匹配。因此,在谐振功率放大器中,谐振回路起到了选频和匹配的双重作用。

测量放大器的设计

测量放大器能够将微弱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在生活中应用也十分广泛,如在自动控制领域,往往需要用电压信号进行控制,也就必然离不开电压测量放大器,由于测量放大器应用十分广泛,因而现在已经有集成的测量放大器供使用了。本次设计就是围绕测量放大器展开的,测量放大器主要是通过运用集成运放将所测量的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并且不对所测量的电路产生影响,这就是需要放大器有较高的输入电阻和较高的共模抑制比。 一、实验目的 学习测量放大器的设计方法,掌握测量放大器的调试方法。二、实验要求 在许多测试场合,传感器输出的信号往往很微弱,而且伴随有很大的共模电压(包括干扰电压),一般对这种信号需要采用测量放大器。测量放大器是一种高增益、直流耦合放大器,它具有差分输入、单端输出、高输入阻抗和高共模抑制比等特点。请设计一个测量放大器: 指标要求: a.当输入信号峰峰值uip-p=1mV时,输出电压信号峰峰值 uop-p=1V。 b.输入阻抗:Ri>1MΩ c. 频带宽度:Δf(-3dB)=1Hz~1kHz d.共模抑制比:CMRR > 70dB

三、实验内容 1、前端后端放大电路设计与论证 测量放大器部分 (1)低噪声前端放大电路的设计 最初方案如图1。本电路结构简单,输入阻抗较高,放大倍数可调,但是共模抑制比较小。实测只达到104,所以我们放弃本方案,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如图2。此电路的优点在于输入电压接在两个运放的同相端,输入阻抗高,共模抑制比大,可满足要求。其中,直流信号的共模抑制比实测可达2.5×106,交流信号的共模抑制比可达 2×105。由电路的对称性可知共模信号被有效地抑制,而差模信号放大了10 倍,从而提高了共模抑制比。另外,温度在两个输入端引起的漂移是共模信号,对输出电压影响很小,无需另加补偿。 图1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第六章 功率放大器 单元检测

第六章功率放大器单元检测 班级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 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着和等两个特殊问题。 2.多级放大器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形式。3.阻容耦合放大器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通常用作。 4.功率放大器按工作状态可分为___ _放大和__ __放大两类。 5.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是有、和。 6.乙类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较高,在理想情况下可达。但这种电路会产生一种称为交越的特有的非线性失真现象。为了消除这种失真,应当使推挽功率放大电路工作在类功放电路。 7.功率放大器按工作点在交流负载线上的位置分类有功放、功放和____________ 放电路。 8.功率放大器以输出终端特点分类有功放、功放和功放电路。 9.设计一个输出功率为20W的扩音机电路,若用乙类推挽功率放大,则应选至少为______的功率管两个。 10.为了能使功率放大器输出足够大的功率,一般晶体三级管应工作在___ 。 11.功率放大器主要用作,以供给负载足够大的功率。功率放大器的形式主要有、。 12.变压器耦合的推挽功率放大器,但静态工作点Ie=0时,常产生失真,为了减少这个失真,通常都加电路。 13.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由两只的晶体三极管组成,且两管的输入信号、。由此可知,在输入信号的一个周期内,两只晶体三级管是工作。 14.对于一个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其输入电阻__ __些,以减轻信号源的负担;输出电阻________些,以增大带负载的能力。 15.为了保证功率放大器功率放大管的使用安全,既要选用________、________足够大的晶体三极管,还应注意_________。 16.为了避免输出变压器给功放电路带来的不便和失真,出现功放电路,为了避免输出电容引出的失真,又出现了功放电路。 =9W,则电源电压Vcc为。若RL换成17.OTL功放的负载RL=8Ω,最大输出功率P om 为。 16Ω,则最大输出功率P om 18.乙类低频功率放大器在输入信号的整个周期内,晶体三极管是半个周期工作在状态,另半个周期工作在状态。 19.用同样的晶体管、电源电压和负载,如果构成OCL功率放大电路,其最大输出功率为8W,则构成OTL功率放大电路,其最大输出功率为。 20.某单级放大器产生了非线性失真,但增大基极偏置电阻后,失真消失,则该失真是______失真。 二、选择题 1.与甲类功率放大方式比较,乙类推挽方式的主要优点是()

测量放大器设计

集成电路作业 ——测量放大器的设计 一、 题目:测量放大器的设计 设计一个超低噪声、高阻、浮地输入的测量放大器,要求: a) 远程输入:01000,0100Ui mV Fi Hz ≈=:: b) 增益:80Avf dB =; c) 输出:10om U V ≥±,非线性误差0.1%r ≤; d) 共模抑制比:120CMRR dB ≥; e) 通频带:0100Hz :,阻带衰减大于:40/10dB f -; 推荐芯片: 二、方案设计 1)题目分析 题目要求设计一个超低噪声、高阻、浮地输入的测量放大器,同时要求具有较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低通频带,阻带衰减大于40/10dB f -等。结合所学知识,参考相关资料,决定前级采用具备超低噪声、高阻、浮地输入、高增益、高共模抑制比等优良属性的仪用放大器来实现信号的放大,后级采用二阶低通滤波器实现对信号的滤波,使其满足频带约束。 100,300,90A Aud dB BW kHz CMRR dB ≈≈≈

2)具体方案 A 放大电路 结合我们要实现的测量放大器参数,选取OP07型集成运算放大器。 表格 1 OP07芯片参数 分析电路要实现的最大增益80dB ,也即闭环增益要求最大达到10000倍。 考虑运放的交流动态特性,以及非线性失真等因素 非线性失真: 交流动态特性: (210)f A H BW Auf ≤: 将OP07芯片的具体参数带入求得在保证电路性能稳定可靠的情况下,OP07芯片单级最大可实现的放大倍数大约为100倍。因此为了实现对信号最大放大80dB 的参数要求我决定采用两级放大,即前级采用仪用放大器,对信号最大放大100倍,保证系统对超低噪声、高阻、浮地输入的要求,第二级采用反相放大器,最大放大100倍,最终实现系统对信号稳定可靠放大80dB 。 (210) Aud r Auf ≤g :

测量放大器

测量放大器 MIU 10 操作手册 文件号: SG813691TEN 版本: A00 发布日期: 08.04.2005 SG813691TEN-A00 撰稿: 校对: 批准: 日期: 签名: 共 9 页

Sécheron SA Tel. +41 (0) 22 739 41 11 Routes des Moulières 5 Fax:+41 (0) 22 738 73 05 1217 Meyrin – Geneva 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b611541397.html, Switzerl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1541397.html, 在安装之前请阅读此操作手册,并保留作进一步参考 著作权? 2005 赛雪龙 瑞士日内瓦 禁止拷贝部分或整个文件,禁止向第三方传播。 设计更改 此手册不具合同效力,但已包含发布日期时最新的技术信息。赛雪龙保留任何时候因新技术要求而修改或改进产品的权利,其技术参数在本文件中有详细描述。用户有责任了解产品维护条件和需求。赛雪龙保留所有权利, 尤其是是在正常交货条件下出现的问题。

目录 A.1 安全信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A.2 产品返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A.3 MIU 1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A.4 可选设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A.5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A.6 导体截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A.7 端子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A.8 技术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A.8.1 输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A.8.2 输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A.8.3 电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A.8.4 隔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A.8.5 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A.8.6 其它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A.9 原理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A.10 外形尺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第6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第6章 高频功率放大器 6.1填空题 6.1-1为了提高效率,高频功率放大器应工作在状态。 6.1-2为了兼顾高的输出功率和高的集电极效率,实际中多选择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状态。 6.1-3根据在发射机中位置的不同,常将谐振功率放大器的匹配网络分为、、三种。 6.2 分析问答题 6.2-1 谐振功率放大器工作于欠压状态。为了提高输出功率,将放大器调整到临界状态。可分别改变哪些参量来实现?当改变不同的量时,放大器输出功率是否一样大? 6.2-2.为什么高频功率放大器一般要工作于乙类或丙类状态?为什么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谐振回路为什么要调谐在工作频率? 6.2-3.为什么低频功率放大器不能工作于丙类?而高频功率放大器可以工作于丙类? 6.2-4.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的动态特性与低频甲类功率放大器的负载线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区别?动态特性的含意是什么? 6.2-5.一谐振功放如图6.2-1所示,试为下列各题选取一正确答案: (1)该功放的通角θ为:(a)θ>90。; (b)θ=90。;(c)θ<90o。 (2)放大器的工作状态系:(a) 由E c、E B决定;(b)由U m、U bm决定;(c)由u BE max、u CE min决定。 (3)欲高效率、大功率工作,谐振功放应工作于:(a)欠压状态(b)临界状态(c) 过压状态 (4)当把图中的A点往上移动时,放大器的等效阻抗是:(a)增大;(b)不变;(c)减小。相应的工作状态是:(a)向欠压状态变化;(b)向过压状态变化;〈c〉不变。 图6.2-1 图6.2-2 6.2-6.一谐振功率放大器如图6.2-2所示。工作于丙类,试画出图中各点的电压及流过的电流波形。 6.2- 7.定性画出上题两种情况下的动特性曲线及电流i c、电压u CE波形。又若工作到过压状态,该如何画法? 6.2-8.采用两管并联运用的谐振功率放大器,当其中一管损坏时,发现放大器的输出功率约减小到原来的1/4,且管子发烫,试指出原来的工作状态。

比例放大器设计

实验三 比例放大电路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放线性应用电路的设计方法。 2.掌握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二.预习要求 1.根据给出的指标,设计电路并计算电路的有关参数。 2.画出标有元件值的电路图,制定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设备。 3.写出预习报告 三. 比例放大电路的特点、设计与调试 (一).反相比例放大电路 1.反相比例放大电路的特点 U 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反相比例放大电 U o 路如图1所示。 根据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原理,反 相比例放大电路的闭环特性为: 闭环电压增益: 1R R A f uf -= (1) 图1 反相比例放大器 输入电阻 1R R if = (2) 输出电阻 01≈+= uo o of KA R R (3) 其中: A uo 为运放的开环电压增益,f R R R K +=11 环路带宽 f uo o f R R A BW BW 1? ?= (4) 其中:BW o 为运放的开环带宽。 最佳反馈电阻 K R R R o id f 2?==2 )1(uf o id A R R -? (5) 上式中:R id 为运放的差模输入电阻,R o 为运放的输出电阻。 平衡电阻 f P R R R //1= (6) 从以上公式可以看出,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反相输入比例放大电路具有以下特性: (1)在深度负反馈的情况下工作时,电路的放大倍数仅由外接电阻R 1和 R f 的值决定。 (2)由于同相端接地,故反相端的电位为“虚地”,因此,对前级信号源来说,其负载不是运放本身的输入电阻,而是电路的闭环输入电阻R 1。由于R if = R 1,因此反相比例放大电

光纤通信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1.光放大器包括哪些种类简述它们的原理和特点。EDFA有哪些优点答:光放大器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放大器(由可分为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掺杂光纤放大器)。 1)半导体光放大器 它是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制成的光放大器。将半导体激光器两端的反射腔去除,就成为没有反馈的半导体行波放大器。它能适合不同波长的光放大,缺点是耦合损耗大,增益受偏振影响大,噪声及串扰大。 2)光纤放大器 (1)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与光纤介质作用产生非线性效应,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就是利用这些非线性效应制作而成。包括受激拉曼放大器(SRA)和受激布里渊放大器(SBA)两种。 (2)掺杂光纤放大器(常见的有掺铒和掺镨光纤放大器) 在泵浦光作用下,掺杂光纤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使光信号得到放大。 EDFA优点:高增益、宽带宽、低噪声及放大波长正好是在光纤的最低损耗窗口等。 2.EDFA的泵浦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EDFA的三种泵浦形式: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同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光经WDM复用器合在一起同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在掺铒光纤中同向传输;反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在掺铒光纤中反向传输;双向泵浦:在掺铒光纤的两端各有泵浦光相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 同向泵浦增益最低,而反向泵浦比同向泵浦可以提高增益3dB~5dB。

这是因为在输出端的泵浦光比较强可以更多地转化为信号光。而双向泵浦又比反向泵浦输出信号提高约3dB ,这是因为双向泵浦的泵功率也提高了3dB 。其次,从噪声特性来看,由于输出功率加大将导致粒子反转数的下降,因此在未饱和区,同向泵浦式EDFA 的噪声系数最小,但在饱和区,情况将发生变化。不管掺铒光纤的长度如何,同向泵浦的噪声系数均较小。最后,考虑三种泵浦方式的饱和输出特性。同向 EDFA 的饱和输出最小。双向泵浦 EDFA 的输出功率最大,并且放大器性能与输出信号方向无关,但耦合损耗较大,并增加了一个泵浦,使成本上升。 3.一个EDFA 功率放大器,波长为1542nm 的输入信号功率为2dBm ,得到的输出功率为27out P dBm ,求放大器的增益。 解:G= 10log 10(P out /P in )= 10log 10P out -10log 10P in =27-2=25dB 4.简述FBA 与FRA 间的区别。为什么在FBA 中信号与泵浦光必须反向传输 答:FBA 与FRA 间的区别: 1、FRA 是同向泵浦,FBA 是反向泵浦; 2、FRA 产生的是光学声子,FBR 产生的是声学声子, 3、FRA 比FBA 的阈值功率大; 4、FRA 比FBA 的增益带宽大。 在SBA 中,泵浦光在光纤的布里渊散射下,产生低频的斯托克斯光,方向与泵浦光传播方向相反。如果这个斯托克斯光与信号光同频、同相,那么信号光得到加强。故要使信号光得到放大,信号光应与泵浦光方向相反。 5.一个长250μm 的半导体激光器用做F-P 放大器,有源区折射率为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