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圆定理总结包括托勒密定理塞瓦定理西姆松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圆幂定理和四点共圆

各种圆定理总结包括托勒密定理塞瓦定理西姆松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圆幂定理和四点共圆
各种圆定理总结包括托勒密定理塞瓦定理西姆松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圆幂定理和四点共圆

托勒密定理

定理图

定理的内容托勒密(Ptolemy)定理指出,圆的内接凸四边形两对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原文:圆的内接四边形中,两对角线所包矩形的面积等于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与另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之和。从这个定理可以推出正弦、余弦的和差公式及一系列的三角恒等式,托勒密定理实质上是关于共圆性的基本性质.

定理的提出

一般几何教科书中的“定理”,实出自依巴谷(Hipparchus)之手,托勒密只是从他的书中摘出。

证明

一、(以下是推论的证明,托勒密定理可视作特殊情况。)

在任意四边形ABCD中,作△ABE使∠BAE=∠CAD ∠ABE=∠ACD

因为△ABE∽△ACD

所以BE/CD=AB/AC,即BE·AC=AB·CD (1)

而∠BAC=∠DAE,,∠ACB=∠ADE

所以△ABC∽△AED相似.

BC/ED=AC/AD即ED·AC=BC·AD (2)

(1)+(2),得

AC(BE+ED)=AB·CD+AD·BC

又因为BE+ED≥BD

(仅在四边形ABCD是某圆的内接四边形时,等号成立,即“托勒密定理”)所以命题得证

复数证明

用a、b、c、d分别表示四边形顶点A、B、C、D的复数,则AB、CD、AD、BC、AC、BD的长度分别是:(a-b)、(c-d)、(a-d)、(b-c)、(a-c)、(b-d)。首先注意到:(a?

b)(c? d) + (a? d)(b? c) = (a? c)(b? d) ,两边取,运用得。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c-d)与(a-d)(b-c)的辐角相等,这与A、B、C、D四点共圆等价。四点不限于同一。平面上,托勒密不等式是三角不等式的形式。

二、设ABCD是。在BC上,∠BAC = ∠BDC,而在AB上,∠ADB = ∠AC B。在AC上取一点K,使得∠ABK = ∠CBD;因为∠ABK + ∠CBK = ∠ABC = ∠CBD + ∠ABD,所以∠CBK = ∠ABD。因此△ABK与△DBC,同理也有△A BD ~ △KBC。因此AK/AB = CD/BD,且CK/BC = DA/BD;因此AK·BD = AB·CD,且CK·BD = BC·DA;两式相加,得(AK+CK)·BD = AB·CD + B C·DA;但AK+CK = AC,因此AC·BD = AB·CD + BC·DA。证毕。

三、

托勒密定理:圆内接四边形中,两条对角线的乘积(两对角线所包的面积)等于两组对边乘积之和(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与另一组对边所包矩形的面积之和).已知:圆内接四边形ABCD,求证:AC·BD=AB·CD+AD·BC.

证明:如图1,过C作CP交BD于P,使∠1=∠2,又∠3=∠4,∴△ACD∽△B CP.得AC:BC=AD:BP,AC·BP=AD·BC ①。又∠ACB=∠DCP,∠5=∠6,∴△ACB∽△DCP.得AC:CD=AB:DP,AC·DP=AB·CD ②。①+②得AC(BP+DP)=AB·CD+AD·BC.即AC·BD=AB·CD+AD·BC.

推论

1.任意ABCD,必有AC·BD≤AB·CD+AD·BC,当且仅当ABCD时取等号。

2.托勒密定理的同样成立:一个凸四边形两对对边乘积的和等于两条对角线的乘积,则这个凸四边形内接于一圆、

推广

托勒密不等式:四边形的任两组对边乘积不小于另外一组对边的乘积,取等号当且仅当共圆或共线。

简单的证明:复数恒等式:(a-b)(c-d)+(a-d)(b-c)=(a-c)(b-d),两边取模,

得不等式AC·BD≤|(a-b)(c-d)|+|(b-c)(a-d)|=AB·CD+BC·AD

注意:

1.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b)(c-d)与(a-d)(b-c)的辐角相等,这与A、B、C、D四点共圆等价。

2.四点不限于同一平面。

:在一条线段上AD上,顺次标有B、C两点,则AD·BC+AB·CD=AC·BD 塞瓦定理

简介

塞瓦(Giovanni Ceva,1648~1734)意大利水利工程师,数学家。塞瓦定理载于塞瓦于1678年发表的《直线论》一书,也有书中说塞瓦定理是塞瓦重新发现。

具体内容

塞瓦定理

在△ABC内任取一点O,

直线AO、BO、CO分别交对边于D、E、F,则(BD/DC)*(CE/EA)*(AF/FB)=1 证法简介

(Ⅰ)本题可利用证明:

∵△ADC被直线BOE所截,

∴(CB/BD)*(DO/OA)*(AE/EC)=1 ①

而由△ABD被直线COF所截,∴(BC/CD)*(DO/OA)*(AF/FB)=1②

②÷①:即得:(BD/DC)*(CE/EA)*(AF/FB)=1

(Ⅱ)也可以利用面积关系证明

∵BD/DC=S△ABD/S△ACD=S△BOD/S△COD=(S△ABD-S△BOD)/(S△ACD-S △COD)=S△AOB/S△AOC ③

同理CE/EA=S△BOC/ S△AOB ④AF/FB=S△AOC/S△BOC ⑤

③×④×⑤得BD/DC*CE/EA*AF/FB=1

利用塞瓦定理证明三角形三条高线必交于一点:

设三边AB、BC、AC的垂足分别为D、E、F,

根据塞瓦定理逆定理,因为(AD:DB)*(BE:EC)*(CF:FA)=[(CD*ctgA)/[(CD*ctgB)] *[(AE*ctgB)/(AE*ctgC)]*[(BF*ctgC)/[(BF*ctgA)]=1,所以三条高CD、AE、BF交于一点。

可用塞瓦定理证明的其他定理;

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如图5 D , E分别为BC , AC 中点所以BD=D C AE=EC 所以BD/DC=1 CE/EA=1

且因为AF=BF 所以AF/FB必等于1 所以AF=FB 所以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此外,可用定比分点来定义塞瓦定理:

在△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分别取L、M、N三点,又分比是λ=BL/LC、μ=CM/MA、ν=AN/NB。于是AL、BM、CN三线交于一点的充要条件是λμν=1。(注意与梅涅劳斯定理相区分,那里是λμν=-1)

塞瓦定理推论

1.设E是△ABD内任意一点,AE、BE、DE分别交对边于C、G、F,则(BD/BC) *(CE/AE)*(GA/DG)=1

因为(BC/CD)*(DG/GA)*(AF/FB)=1,(塞瓦定理)所以(BD/CD)*(CE/AE)*(AF /FB)=K(K为未知参数)且(BD/BC)*(CE/AE)*(GA/DG)=K(K为未知参数)又由梅涅劳斯定理得:(BD/CD)*(CE/AE)*(AF/FB)=1

所以(BD/BC)*(CE/AE)*(GA/DG)=1

2.塞瓦定理角元形式

AD,BE,CF交于一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sin∠BAD/sin∠DAC)*(sin∠ACF/sin∠FCB)*(sin∠CBE/sin∠EBA)=1

由正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易证

3.如图,对于圆周上顺次6点A,B,C,D,E,F,直线AD,BE,CF交于一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B/BC)*(CD/DE)*(EF/FA)=1

由塞瓦定理的角元形式,正弦定理及圆弦长与所对圆周角关系易证。

4.还能利用塞瓦定理证三角形三条高交于一点

设三边AB、BC、AC的垂足分别为D、E、F,根据塞瓦定理逆定理,因为(AD:DB)*(BE:EC)*(CF:FA)=[(CD*ctgA)/[(CD*ctgB)]*[(AE*ctgB)/(AE*ctgC)]*[(BF*ctgC)/[(AE*ctgB)]=1,所以三条高CD、AE、BF交于一点。

梅涅劳斯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证明

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简称梅氏定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首先证明的。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交于F、D、E点,那么(AF/ FB)×(BD/DC)×(CE/EA)=1。或:设X、Y、Z分别在△ABC的BC、CA、AB所在直线上,则X、Y、Z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Z/ZB)*(BX/XC)*(CY/YA)=

证明一:

过点A作AG∥BC交DF的延长线于G,

则AF/FB=AG/BD , BD/DC=BD/DC , CE/EA=DC/AG。

三式相乘得:(AF/FB)×(BD/DC)×(CE/EA)=(AG/BD)×(BD/DC)×(DC/AG)=1

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BD/DC=FB/PF,CE/EA=PF/AF

所以有AF/FB×BD/DC×CE/EA=AF/FB×FB/PF×PF/AF=1

它的逆定理也成立:若有三点F、D、E分别在△ABC的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上,且满足(AF/FB)×(BD/DC)×(CE/EA)=1,则F、D、E。利用这个逆定理,可以判断三点共线。

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

证明三:

过ABC三点向三边引垂线AA'BB'CC',

所以AD:DB=AA':BB',BE:EC=BB':CC',CF:FA=CC':AA'

所以(AF/FB)×(BD/DC)×(CE/EA)=1

证明四:

连接BF。

(AD:DB)·(BE:EC)·(CF:FA)

=(S△ADF:S△BDF)·(S△BEF:S△CEF)·(S△BCF:S△BAF)

=(S△ADF:S△BDF)·(S△BDF:S△CDF)·(S△CDF:S△ADF)

此外,用定比分点定义该定理可使其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分别取L、M、N三点,又分比是λ=BL/LC、μ=CM/MA、ν=AN/NB。于是L、M、N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λμν=1。

第一角元形式的梅涅劳斯定理

如图:若E,F,D三点共线,则

(sin∠ACF/sin∠FCB)(sin∠BAD/sin∠DAC)(sin∠CBA/sin∠ABE)=1

即图中的蓝角正弦值之积等于红角正弦值之积

该形式的梅涅劳斯定理也很实用

第二角元形式的梅涅劳斯定理

在平面上任取一点O,且EDF共线,则(sin∠AOF/sin∠FOB)(sin∠BOD/sin∠DOC)(sin∠COA/sin∠AOE)=1。(O不与点A、B、C重合)

记忆

ABC为三个顶点,DEF为三个分点

(AF/FB)×(BD/DC)×(CE/EA)=1

(顶到分/分到顶)*(顶到分/分到顶)*(顶到分/分到顶)=1

空间感好的人可以这么记:(上1/下1)*(整/右)*(下2/上2)=1

实际应用

为了说明问题,并给大家一个深刻印象,我们假定图中的A、B、C、D、E、F 是六个旅游景点,各景点之间有公路相连。我们乘直升机飞到这些景点的上空,然后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景点降落。我们换乘汽车沿公路去每一个景点游玩,最后回到出发点,直升机就停在那里等待我们回去。

我们不必考虑怎样走路程最短,只要求必须“游历”了所有的景点。只“路过”而不停留观赏的景点,不能算是“游历”。

例如直升机降落在A点,我们从A点出发,“游历”了其它五个字母所代表的景点后,最终还要回到出发点A。

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景点,必须连续游过之后,才能变更到其它直线上的景点。

从A点出发的旅游方案共有四种,下面逐一说明:

方案①——从A经过B(不停留)到F(停留),再返回B(停留),再到D (停留),之后经过B(不停留)到C(停留),再到E(停留),最后从E经过C (不停留)回到出发点A。

按照这个方案,可以写出关系式:

(AF:FB)*(BD:DC)*(CE:EA)=1。

现在,您知道应该怎样写“梅涅劳斯定理”的公式了吧。

从A点出发的旅游方案还有:

方案②——可以简记为:A→B→F→D→E→C→A,由此可写出以下公式:(AB:BF)*(FD:DE)*(EC:CA)=1。从A出发还可以向“C”方向走,于是有:

方案③——A→C→E→D→F→B→A,由此可写出公式:

(AC:CE)*(ED:DF)*(FB:BA)=1。从A出发还有最后一个方案:

方案④——A→E→C→D→B→F→A,由此写出公式:

(AE:EC)*(CD:DB)*(BF:FA)=1。

我们的直升机还可以选择在B、C、D、E、F任一点降落,因此就有了图中的另外一些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公式中包含了四项因式,而不是“梅涅劳斯定理”中的三项。当直升机降落在B点时,就会有四项因式。而在C点和F点,既会有三项的公式,也会有四项的公式。公式为四项时,有的景点会游览了两次。

不知道梅涅劳斯当年是否也是这样想的,只是列出了一两个典型的公式给我们看看。

还可以从逆时针来看,从第一个顶点到逆时针的第一个交点比上到下一个顶点的距离,以此类推,可得到三个比例,它们的乘积为1.

现在是否可以说,我们对梅涅劳斯定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呢。那些复杂的相除相乘的关系式,不会再写错或是记不住吧。

西姆松定理

西姆松定理图示

西姆松定理是一个几何定理。表述为: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西姆松定理的逆定理为:若一点在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上的射影共线,则该点在此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西姆松定理说明

相关的结果有:

(1)称三角形的垂心为H。西姆松线和PH的交点为线段PH的中点,且这点在九点圆上。

(2)两点的西姆松线的交角等于该两点的。

(3)若两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相同,这外接圆上的一点P对应两者的西姆松线的交角,跟P的位置无关。

(4)从一点向的三边所引垂线的垂足共线的是该点落在三角形的外接圆上。

证明

证明一:△ABC外接圆上有点P,且PE⊥AC于E,PF⊥AB于F,PD⊥BC于D,分别连DE、DF.

易证P、B、F、D及P、D、C、E和A、B、P、C分别共圆,于是∠FDP=∠AC P ①,(∵都是∠ABP的补角)且∠PDE=∠PCE

②而∠ACP+∠PCE=180°

③∴∠FDP+∠PDE=180°

④即F、D、E共线. 反之,当F、D、E共线时,由④→②→③→①可见A、B、P、C共圆.

证明二:如图,若L、M、N三点共线,连结BP,CP,则因PL垂直于BC,P M垂直于AC,PN垂直于AB,有B、P、L、N和

M、P、L、C分别四点共圆,有

∠PBN = ∠PLN = ∠PLM = ∠PCM.

故A、B、P、C四点共圆。

若A、B、P、C四点共圆,则∠PBN = ∠PCM。因PL垂直于BC,PM垂直于A C,PN垂直于AB,有B、P、L、N和M、P、L、C四点共圆,有

∠PBN =∠PLN =∠PCM=∠PLM.

故L、M、N三点共线。

相关性质的证明

连AH延长线交圆于G,

连PG交西姆松线与R,BC于Q

如图连其他相关线段

AH⊥BC,PF⊥BC==>AG.

所以H到三角形ABC的外接圆上的连线中点必在三角形DEF的外接圆上....

圆幂定理

圆幂定理

圆幂定理是对、及(切割线定理推论)以及它们推论统一归纳的结果。

定义

圆幂=PO^2-R^2|

所以圆内的点的幂为负数,圆外的点的幂为正数,圆上的点的幂为零。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P引两条割线与圆分别交于A、B;C、D,则有PA·PB =PC·PD。

统一归纳:过任意不在圆上的一点P引两条直线L1、L2,L1与圆交于A、B(可重合,即切线),L2与圆交于C、D(可重合),则有PA·PB=PC·PD。

进一步升华(推论)

过任意在圆O外的一点P引一条直线L1与一条过圆心的直线L2,L1与圆交于A、B(可重合,即切线),L2与圆交于C、D。则PA·PB=PC·PD。若圆半径为r,则PC·PD=(PO-r)·(PO+r)=PO^2-r^2=|PO^2-r^2| (要加绝对值,原因见下)为定值。这个值称为点P到圆O的幂。(事实上所有的过P点与圆相交的直线都满足这个值)

若点P在圆内,类似可得定值为r^2-PO^2=|PO^2-r^2|

故平面上任意一点对于圆的幂为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平方差,而过这一点引任意直线交圆于A、B,那么PA·PB等于圆幂的绝对值。(这就是“圆幂”的由来)

证明

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割线定理)统一归纳为圆幂定理)问题1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乘积相等。

证明:连结AC,BD,由的推论,得∠A=∠D,∠C=∠B。

∴△PAC∽△PDB,∴PA:PD=PC:PB,PA·PB=PC·PD

问题2

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P引两条割线与圆分别交于则有PA·PB=PC·PD,当PA=PB,即直线AB重合,即PA切线时得到切线定理PA^2=PC·PD 证明:(令A在P、B之间,C在P、D之间)因为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所以角CAB+角CDB=180度,又角CAB+角PAC=180度,所以角PAC=角CDB,又角APC公共,所以三角形APC与三角形DPB相似,所以PA/PD=PC/PB,所以PA*PB= PC*PD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几何语言:∵PT切⊙O于点T,PBA是⊙O的割线

∴PT^2=PA·PB(切割线定理)

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几何语言:∵PBA、PDC是⊙O的割线

∴PD·PC=PA·PB(切割线定理推论)

问题3

过点P任作直线交定圆于两点A、B,证明PA·PB为定值(圆幂定理)。

证:以P为原点,设圆的方程为

(x-xO)^2+(y-yO)^2=a①

过P的直线为

x=k1t

y=k2t

则A、B的横坐标是方程

(k1t-xO)^2+(k2t-yO)^2=r^2

(k1^2+k2^2)t^2-2(k1xO+k2yO)t+xO^2+yO^2-r^2=0

的两个根t1、t2。由韦达定理

t1t2=(xO^2+yO^2-^2)/(k1^2+k2^2)

于是

PA·PB=√((k1t1)^2+(k2t1)^2)√((k1t2)^2+(k2t2)^2)

=(√(k1^2+k2^2))^2|t1||t2|

=k1^2+k2^2|(xO^2+yO^2-r^2)/(k1^2+k2^2)|

=|(xO^2+yO^2-r^2)|

为定值,证毕。

圆①也可以写成

x^2+y^2-2xOx-2yOy+xO^2+yO^2-a=0①′

其中a为圆的半径的平方。所说的定值也就是(原点)与圆心O的距离的平方减去半径的平方。当P在圆外时,这就是自P向圆所引切线(长)的平方。

这定值称为点P到这圆的幂。

在上面证明的过程中,我们以P为原点,这样可以使问题简化。

如果给定点O,未必是原点,要求出P关于圆①的幂(即OP^2-r^2),我们可以设直线AB的方程为

是的倾斜角,表示直线上的点与的距离.

将②③代入①得

,是它的两个根,所以由韦达定理

是定值

④是关于①的幂(当是原点时,这个值就是).它也可以写成

④′

即与圆心距离的平方减去半径的平方.

当P在圆内时,幂值是负值;P在圆上时,幂为0;P在圆外时,幂为正值,这时幂就是自P向圆所引切线长的平方。

以上是圆幂定理的证明,下面看一看它的应用.

问题4

自圆外一点向圆引割线交圆于、两点,又作切线、,、为切点,与相交于,如图8.求证、、成调和数列,即

证:设圆的方程为

点的坐标为,的参数方程为

其中是的倾斜角,表示直线上的点与的距离.

⑥⑦代入⑤得

、是它的两个根,由韦达定理

另一方面,直线是圆的切点弦,利用前边的结论,的方程为

⑦⑧代入得

因此,这个方程的根满足

综合⑧⑨,结论成立。

可以证明,当在圆内时,上述推导及结论仍然成立。

说明:问题4的解决借用了问题3的方法,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问题4与问题1、问题2的内在联系。

圆幂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范文

梅涅劳斯定理范文 梅涅劳斯定理 定理叙述 设X、Y、Z分别在△ABC的BC、CA、AB所在直线上,则X、Y、Z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Z/ZB)*(BX/XC)*(CY/YA)=1 注意: 最简单的证明(张景中院士说过“做足够多的三角形可以解任何几何题”。等价说法是“做足够多的垂线可以解任何几何题”)证明:过ABC三点向三边引垂线AA'BB'CC', AD:DB=AA':BB' BE:EC=BB':CC' CF:FA=CC':AA' 所以(AF/FB)×(BD/DC)×(CE/EA)=1 一应用梅涅劳斯定理 1.定理的条件已经具备,正向或反向应用定理。 例: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分析:目标明确,写出比例式就行了。 例: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外角平分线与对边延长线的交点共线。 例: 分析:直线若平行于BC,则命题显然成立。若不平行,则作出直线与直线BC的交点是非常自然的。

例: 如图在三角形三边取相同比例的分点。中间黑色三角形面积等于白色面积,求边上的分点比例。 分析:没啥好分析的。 总结:用定理要选取三角形和截线。目标中共线的三个点所在的直线上,一般不会包含所选取的三角形的边。 2.几个不适合用梅氏定理的例子。 例: 如图锐角x的两条边上取A,B两点。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沿箭头方向前进。保持速度不变。证明两人以及锐角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垂心在某直线上运动。分析:本题具备定理的基本图形,并且目标是证明共线。但此处不可使用梅氏定理。因为垂心所在的定直线一般是不过锐角顶点的。那么我们取几个时刻的垂心呢?两个就够了。只要证明这两个垂心连线的斜率只与两人的速度比有关…… 总结:用数学定理要看定理中的条件部分,估计计算复杂程度。比如逆定理条件是共线,不共线则不可使用逆定理。 例: 两个线段上的点列如图连线得到交点。证明三个交点共线。用梅氏定理的证明见初三仁华课本。这里绕个路证明此题。首先,下面这个事实有用。 x,y,z,w等8个数看作所在点横坐标。(用了定比分点)

(完整word版)第1章梅涅劳斯定理及应用

第一章涅劳斯定理及应用 【基础知识】 梅涅劳斯定理 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A ',B ', C '三点共线,则1BA CB AC A B B A C B ''' ??='''. ① C ′ B′ A' A′ B′ C ′ A C B D C B 图1-1 A 证明 如图11-,过A 作直线AD C A ''∥交BC 的延长线于D ,则 CB CA B A A D ''='',AC DA C B A B '' = '',故 1BA CB AC BA CA DA A C B A C B A C A D A B '''''' ??=??=''''''. 注 此定理的证明还有如下正弦定理证法及面积证法. 正弦定理证法 设BC A α''=∠,CB A β''=∠,B A B γ''=∠,在BA C ''△中,有 sin sin BA C B α γ '= ',同理,sin sin CB CA γβ'=',sin sin AC AB β α '= ',此三式相乘即证. 面积证法 由A C B A C C S BA A C S '''''='△△,CB C CA B CB C CA B C CA B AC A AB B AC A AB AC A S S S S S CB B A S S S S S ''''''''''''''''''''+===='+△△△△△△△△△△,AC A C BA S AC C B S '' '' '= '△△,此三式相乘即证.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 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若 1BA CB AC A C B A C B ''' ??=''', ② 则A ',B ',C '三点共线. 证明 设直线A B ''交AB 于1C ,则由梅涅劳斯定理,得到1 11AC BA CB A C B A C A ''??=''. 由题设,有1BA CB AC A C B A C B ''' ??=''',即有 11AC AC C B C B '='. 又由合比定理,知 1AC AC AB AB ' = ,故有1AC AC '=,从而1C 与C '重合,即A ',B ',C '三点共线. 有时,也把上述两个定理合写为:设A ',B ',C '分别是ABC △的三边BC ,CA ,AB 所在直线(包括三边的延长线)上的点,则A ',B ',C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1BA CB AC A C B A C B ''' ??='''. 上述①与②式是针对ABC △而言的,如图11-(整个图中有4个三角形),对于C BA ''△、B CA ''△、AC B ''△也有下述形式的充要条件: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3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 决有关问题; 2.从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圆幂定理.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 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 难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教学过程】 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或:经过圆内一点引两条弦,各弦被这点所分成的两段的积相等. 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经过圆内一点引两条弦,各弦被这点所分成的两段的积相等) 几何语言:若弦AB、CD交于点P则P A·PB=PC·P D(相交弦定理) 2证明 证明:连结AC,BD 由圆周角定理的推论,得∠A=∠D,∠C=∠B.(圆 周角推论2: 同(等)弧所对圆周角相等.) ∴△P AC∽△PDB ∴P A∶PD=PC∶PB,P A·PB=PC·PD 注:其逆定理可作为证明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方法. P点若选在圆内任意一点更具一般性.其逆定理也可用于证明四点共圆. 3比较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以及他们的推论统称为圆幂定理.一般用于求线段长度. 4相交弦定理推论 定理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所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说明几何语言:若AB是直径,CD垂直AB于点P,则=P A·PB(相交弦定理推论)

切割线定理 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是圆幂定理的一种. 切割线定理示意图 几何语言:∵PT切⊙O于点T,PBA是⊙O的割线∴PT2=P A·PB(切割线定理)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几何语言: ∵PT是⊙O切线,PBA,PDC是⊙O的割线 ∴PD·PC=P A·PB(切割线定理推论)(割线定理) 由上可知:PT2=P A·PB=PC·PD 2证明 切割线定理证明: 设ABP是⊙O的一条割线,PT是⊙O的一条切线,切点为T,则PT2=P A·PB 证明:连接AT,BT ∵∠PTB=∠P AT(弦切角定理 ) 切割线定理的证明 ∠APT=∠APT(公共角) ∴△PBT∽△PTA(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则PB:PT=PT:AP 即:PT2=PB·P A

梅涅劳斯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 定理叙述 设X、Y、Z分别在△ABC的BC、CA、AB所在直线上,则X、Y、Z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Z/ZB)*(BX/XC)*(CY/YA)=1 注意: 1 定理的应用有正反两个方向。由共线推出比例式叫作逆定理。 2 三个分点可能有两个在线段上,或者三个都不在线段上。 最简单的证明(张景中院士说过“做足够多的三角形可以解任何几何题”。等价说法是“做足够多的垂线可以解任何几何题”) 证明:过ABC三点向三边引垂线AA'BB'CC', AD:DB=AA':BB' BE:EC=BB':CC' CF:FA=CC':AA' 所以(AF/FB)×(BD/DC)×(CE/EA)=1 一应用梅涅劳斯定理 1.定理的条件已经具备,正向或反向应用定理。 例:过三角形外接圆上异于三角形顶点的任意一点作三边的垂线,则三垂足共线。(此线常称为西姆松线)。 分析:目标明确,写出比例式就行了。 例:不等边三角形的三条外角平分线与对边延长线的交点共线。 分析:此题同上。注意外角平分线分对边成的比例与夹边比例的关系,是和内角平分线类似的。 例: 分析:直线若平行于BC,则命题显然成立。若不平行,则作出直线与直线BC的交点是非常自然的。

例: 如图在三角形三边取相同比例的分点。中间黑色三角形面积等于白色面积,求边上的分点比例。 分析:没啥好分析的。 总结:用定理要选取三角形和截线。目标中共线的三个点所在的直线上,一般不会包含所选取的三角形的边。 2.几个不适合用梅氏定理的例子。 例: 如图锐角x的两条边上取A,B两点。甲乙二人分别从A,B出发沿箭头方向前进。保持速度不变。证明两人以及锐角顶点组成的三角形垂心在某直线上运动。 分析:本题具备定理的基本图形,并且目标是证明共线。但此处不可使用梅氏定理。因为垂心所在的定直线一般是不过锐角顶点的。那么我们取几个时刻的垂心呢?两个就够了。只要证明这两个垂心连线的斜率只与两人的速度比有关……

圆幂定理及其应用

[文件] sxc3jja0008.doc [科目] 数学 [年级] 初三 [章节] [关键词] 圆/圆幂定理/应用 [标题] 圆幂定理及其应用 [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间的相互关系,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 决有关问题; 2.通过对例题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领悟添加辅助线的方 法; 3.从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圆幂定理.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的 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2(1)、(2)、(3),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线定理的内容. 2.然后提出问题.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这三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电脑或投影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 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定理. (1)如图7-163,⊙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这便是我们学过的相交弦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有两个特例: 一是如果圆内的两条弦交于圆心O,则有PA=PB=PC=PD=圆的半径R,此时AB,CD是直径,相交弦定理当然成立.(如图7-164)

二是当P点逐渐远离圆心O,运动到圆上时,点P和B,D重合,这时PB=PD=O,仍然有PA·PB=PC·PD=O,相交弦定理仍然成立.(图7-165) (2)点P继续运动,运动到圆外时,两弦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 点P,成为两条割线,则有PA·PB=PC·PD,这就是我们学过的 切割线定理的推论(割线定理).(图7-166) (3)在图7-166中,如果将割线PDC按箭头所示方向绕P点旋 转,使C,D两点在圆上逐渐靠 近,以至合为一点C,割线PCD变成切线PC.这时有PA·PB=PC·PD =PC2,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图7-167) (4)如果割线PAB也绕P点向外旋转的话,也会成为一条切线PA.这时应有PA2=PB2,可得PA=PB,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线长定理.(图7-168) 至此,通过点的运动及线的运动变化,我们发现,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和 切线长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3.启发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 经过一定点P作圆的弦或割线或切线,如图7-169. 观察图7-169,可以得出:(设⊙O半径为R) 在图(1)中,PA·PB=PC·PD=PE·PF =(R-OP)(R+OP) =R2-OP2;

数学竞赛 梅涅劳斯定理

1 梅涅劳斯定理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简称梅氏定理)最早出现在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的著作《球面学》(Sphaerica )。 任何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各边,都使得三条不相邻线段之积等于另外三条线段之积,这一定理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用初等几何或通过应用简单的三角关系来证明. 梅涅劳斯把这一定理扩展到了球面三角形。 中文名 梅涅劳斯定理 外文名 Menelaus 别 称 梅氏定理 表达式 (AF/FB)× (BD/DC)×(CE/EA)=1 提出者 梅涅劳斯 提出时间 1678年 应用学科 数学,物理 适用领域范围 平面几何学 适用领域范围 射影几何学 定理内容 定理证明 证明一 过点A 作AG ∥DF 交BC 的延长线于点G.则 证明二 过点C 作CP ∥DF 交AB 于P ,则 两式相乘得

2 证明三 连结CF 、AD ,根据“两个三角形等高时面积之比等于底边之比”的性质有。 AF :FB =S △ADF :S △BDF …………(1), BD :DC=S △BDF :S △CDF …………(2), CE :EA=S △CDE :S △ADE =S △FEC :S △FEA =(S △CDE +S △FEC ):( S △ADE +S △FEA ) =S △CDF :S △ADF ………… (3) (1)×(2)×(3)得 证明四 过三顶点作直线DEF 的垂线AA…,BB',CC',如图: 充分性证明: △ABC 中,BC ,CA ,AB 上的分点分别为D ,E ,F 。 连接DF 交CA 于E',则由充分性可得,(AF/FB)×(BD/DC)×(CE'/E'A)=1 又∵ ∴有CE/EA=CE'/E'A ,两点重合。所以 共线

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

板块一 梅涅劳斯定理及其逆定理 知识导航 梅涅劳斯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交于F 、D 、E 点, 那么1AF BD CE FB DC EA ??=.这条直线叫ABC △的梅氏线,ABC △叫梅氏三角形. G F E D C B A G F E D C B A H 3H 2 H 1 F E D C B A 证法一:如左图,过C 作CG ∥DF ∵DB FB DC FG =,EC FG AE AF = ∴1AF BD CE AF FB FG FB DC EA FB FG AF ??=??=. 证法二:如中图,过A 作AG BD ∥交DF 的延长线于G ∴AF AG FB BD =,BD BD DC DC =,CE DC EA AG = 三式相乘即得:1AF BD CE AG BD DC FB DC EA BD DC AG ??=??=. 证法三:如右图,分别过A B C 、、作DE 的垂线,分别交于123H H H 、 、. 则有123AH BH CH ∥∥, 所以3 12231 1CH AH BH AF BD CE FB DC EA BH CH AH ??=??=.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若F 、D 、E 分别是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的三点, 如果1AF BD CE FB DC EA ??=,则F 、D 、E 三点共线. 梅涅劳斯定理与塞瓦定理

夯实基础 【例1】 如图,在ABC △中,AD 为中线,过点C 任作一直线交AB 于点F ,交AD 于点E ,求 证::2:AE ED AF FB =. E C D B F A 【解析】 ∵直线FEC 是ABD △的梅氏线, ∴1AE DC BF ED BC FA ??=. 而12DC BC =,∴112AE BF ED FA ??=,即2AE AF ED BF =. 习题1. 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经过点D 的直线交AB 于点E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 F .求证: FA EA FC EB =. E F B D C A 【解析】 直线截ABC △三边于D 、E 、F 三点,应用梅氏定理,知 1CD BE AF DB EA FC ??=,又因为BD BC =,所以 1BE AF EA FC ?=,即FA EA FC EB = . 习题2. 如图,在△ABC 中, 90ACB ∠=?,AC BC =.AM 为BC 边上的中线, CD AM ⊥于点D ,CD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求AE EB . D E B M C A 【解析】 由题设,在Rt AMC △中,CD AM ⊥,2AC CM =,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练习1

平面几何问题:1.梅涅劳斯定理 一直线分别截△ABC的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于D、E、F,则1 FB AF EA CE DC BD = ? ?。 背景简介: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首先证明的。 证明: 说明: (1)结论的图形应考虑直线与三角形三边交点的位置情况,因而本题图形应该有两个。 (2)结论的结构是三角形三边上的6条线段的比,首尾相连,组成一个比值为1的等式。 (3)梅氏定理及其逆定理不仅可以用来证明点共线问题,而且是解决许多比例线段问题的有力 工具。用梅氏定理求某个比值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取梅氏三角形和梅氏线。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有三点F、D、E分别在△ABC的三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上, 且满足1 EA CE DC BD FB AF = ? ?,那么F、D、E三点共线。 利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三点共线。 梅涅劳斯定理练习 1.设AD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直线CF交AD于F。求证: FB AF 2 ED AE =。

2.过△ABC 的重心G 的直线分别交AB 、 AC 于E 、F ,交CB 延长线于D 。求证: 1FA CF EA BE =+。 3. 在△ABC 中,点D 在BC 上,31DC BD =,分别在AB ,AD 上,32EB AE =,2 1 GD AG =,EG 交 AC 于点F ,求 FC AF 。 4.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F 与CE 相交于G ,AF 与DE 交于H ,求AH:HG:GF 5.设D 为等腰Rt △ABC (∠C=90°)的直角边BC 的中点,E 在AB 上,且AE :EB=2:1, 求证:CE ⊥AD 6.在△ABC 中,点M 和N 顺次三等分AC ,点X 和Y 顺次三等分BC ,AY 与BM ,BN 分别交于点S ,R ,求四边形SRNM 与△ABC 的面积之比。

圆幂定理及其证明#(优选.)

圆幂的定义 假设平面上有一圆O,其半径为R,有一点P在圆O外,则OP^2-R^2即为P点到圆O的幂; 若P点在圆内,则圆幂为R^2-OP^2; 综上所述,圆幂为|OP^2-R^2|。 圆幂恒大于或等于零。 圆幂的由来 过任意在圆O外的一点P引一条直线L1与一条过圆心的直线L2,L1与圆交于A、B(可重合,即切线),L2与圆交于C、D。则PA·PB=PC·PD。若圆半径为r,则PC·PD=(PO-r)·(PO+r)=PO^2-r^2=|PO^2-r^2| (要加绝对值,原因见下)为定值。这个值称为点P到圆O的幂。(事实上所有的过P点与圆相交的直线都满足这个值) 若点P在圆内,类似可得定值为r^2-PO^2=|PO^2-r^2| 故平面上任意一点对于圆的幂为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的平方差,而过这一点引任意直线交圆于A、B,那么PA·PB等于圆幂的绝对值。 圆幂定理 定理内容 过任意不在圆上的一点P引两条直线L1、L2,L1与圆交于A、B(可重合,即切线),L2与圆交于C、D(可重合),则有 。[1] 圆幂定理的所有情况 考虑经过P点与圆心O的直线,设PO交⊙O与M、N,R为圆的半径,则有

圆幂定理的证明 图Ⅰ:相交弦定理。如图,AB、CD为圆O的两条任意弦。相交于点P,连接AB、BD,由于∠B与∠D同为弧AC所对的圆周角,因此由圆周角定理知:∠B=∠D,同理∠A=∠C,所以 。所以有: ,即: 图Ⅱ:割线定理。如图,连接AD、BC。可知∠B=∠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 ,同上证得 图Ⅲ:切割线定理。如图,连接AC、AD。∠PAC为切线PA与弦AC组成的弦切角,因此有∠PAC=∠D,又因为∠P为公共角,所以有 易证

梅涅劳斯定理(精选.)

梅涅劳斯定理 【定理内容】 如果一条直线与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交于F 、D 、E 点, 那么 1=??EA CE DC BD FB AF . [评]等价叙述: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有三点F 、D 、E , 则F 、D 、E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1=??EA CE DC BD FB AF 。三点所在直线称为三角形的梅氏线。 【背景简介】 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首先证明的。 【证法欣赏】 证法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证:如图,过A 作BC AG //交CF 延长线于G , ∵BC AG //,∴BD AG FB AF =,AG CD EA CE =, 又 CD BD CD BD = B G

则 1=??=??CD BD AG CD BD AG CD BD EA CE FB AF ∴1=??EA CE DC BD FB AF 证法2:(正弦定理) 证:如图,令α=∠AEF ,β=∠AFE ,γ=∠BDE , 在AEF ?中,由正弦定理知: β αsin sin AE AF =, 同理 ββγsin )180sin(sin BD BD BF =-?=,γ αsin sin CE CD = ∴βαsin sin =AE AF ,γβsin sin =BF BD ,α γsin sin =CD CE , ∴ 1=??CD CE BF BD AE AF ,即1=??EA CE DC BD FB AF . 【逆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也成立,即 如果有三点F 、D 、E 分别在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且满足 1=??EA CE DC BD FB AF ,那么F 、D 、E 三点共线。 [注]利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三点共线 B

1梅涅劳斯定理及应用

梅涅劳斯定理及应用 定理:设Z Y X ,,分别是ABC ?的边AB CA BC ,,或其延长线的点,则Z Y X ,,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1=??ZB AZ YA CY XC BX 例1:在O B C ?中,A 为BC 的中点,D 为OB 上的点,且21=OD BD ,E CD OA 相交于点与,则OA OE _____= 例2:如图,过ABC ?的三个顶点C B A ,,作它的外接圆的切线,分别和BA CA BC ,,的延长线交于R Q P ,,;求证:R Q P ,,三点共线

例3:(1985年第三届美国数学邀请赛)如图,G 是ABC ?内一点,直线CG BG AG ,,将ABC ?分为6个小三角形,已知BDG BFG AFG ???,,的面积分别为40,30,35,求A B C ?的 面积 例4: (198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在四边形ABCD 中,ABC BCD ABD ???,,的面积之比是1:4:3,点M,N 分别在AC,CD 上,满足AM:AC=CN:CD ,并且B,M,N 三点共线,求证M 与N 分别是AC 和CD 的中点

练习:1(2009年中国科技大学)已知ABC ?的面积为1,;F E D ,,分别在边AB CA BC ,,上,FB AF EA CE DC BD 2,2,2===;CF BE AD ,,两两交于R Q P ,,,求PQR ?的面积 2 四边形ABCD (不是正方形)的内切圆分别切DA CD BC AB ,,,于H G F E ,,,,求证:GF DB HE ,,三线共点

3 (1982年第23届IMO 试题)已知CE AC ,是正六边形ABCDEF 的两条对角线,点N M ,分别在线段CE AC ,上,且使 k CE CN AC AM ==,如果N M B ,,三点共线,试求k 的值 4(2016年湖南省高中数学夏令营):ABC ?的内切圆分别与BC 、CA 、 AB 相切于点D 、E 、F,直线AD 与EF 相交于点H ,若直线BC EF 与相交于点G ,求证:GE FG HE FH =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1

《1.3.1圆幂定理》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并初步会运用它们进行有关的简单证明和计算;(2)学会作两条已知线段的比例中项; 2.过程与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推论的推导,向学生渗透由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理解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相交弦定理及其推论的熟练运用 教学过程 前面讨论了与圆有关的角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讨论与圆有关的线段的关系及其度量问题.下面沿用从特殊到一般地思路,讨论与圆的相交弦有关的问题. 探究1如图2-20,AB是⊙O的直径,CD⊥AB.AB与CD相交于P,线段P A、PB、PC、P D之间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 PA PB PC PD 探究2将图2-20中的AB向上(或向下)平移,使AB不再是直径(图2-21),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 连接AD、BC,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探究3如果CD与AB不垂直,如图2-22,CD、AB是圆内的任意两条相交弦,探究1的结论还成立吗? 事实上,AB、CD是圆内的任意相交弦时,探究1仍然成立,而证方法不变.请同学们自己给出证明. 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 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探究4在图2-24中,使割线PB绕P运动到切线的位置(图2-25),线段P A(或PB)、PC、P D之间有什么关系? 2. =?(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推导过程) PA PC PD

由上诉探究和论证,我们有 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探究5下面对相交弦定理和切割弦定理作进一步分析: 由切割线定理和相交弦定理不难看出,不论点P在圆内或圆外,通过圆的任一条割线交圆于A,B两点,只要点P的位置确定了,则P A? PB都是定值. 设定植为k,则: 当点P在圆外时,如图,由切割线定理,可得 k = P A? PB = PT2= PO2- r2( r表示⊙O的半径 ) 当点P在圆内时,如图,过点P作AB垂直于OP,则: k = P A? PB = P A2= r2 - PO2( r表示⊙O的半径 ) 当点P在圆上时,显然k=0.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 圆幂定理: 已知⊙(O,r),通过一定点的任意一条割线交圆于A,B两点,则: 当点P在圆外时,k= PO2- r2; 当点P在圆内时,k= r2- PO2; 当点P在⊙O上时,k= 0. 我们称定值k为点P对⊙O的“幂” 【自主检测】 1. 圆内两弦相交,一弦长8cm且被交点平分,另一弦被交点分为1:4,则另一弦长为_ ____. 2. 已知:⊙O和不在⊙O上的一点P,过P的直线交⊙O于A、B两点,若P A·PB=24,OP=5,则⊙O的半径长为_______. 3 . 若P A为⊙O的切线,A为切点,PBC割线交⊙O于B、C,若BC=20,P A=P C的长为_______. 4. AB、CD是⊙O切线,AB∥CD,⊙O的切线EF和AB、CD分别交于E、F,则∠EOF =______.

梅涅劳斯定理

梅涅劳斯定理 简介 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简称梅氏定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首先证明的。它指出:如果一条直线与△ABC的三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交于F、D、E点,那么(AF/FB)×(BD/DC)×(CE/EA)=1。 或:设X、Y、Z分别在△ABC的BC、CA、AB所在直线上,则X、Y、Z共线的充要条件是(AZ/ZB)*(BX/XC)*(CY/YA)=1 证明一: 过点A作AG∥BC交DF的延长线于G, 则AF/FB=AG/BD , BD/DC=BD/DC , CE/EA=DC/AG。 三式相乘得:(AF/FB)×(BD/DC)×(CE/EA)=(AG/BD)×(BD/DC)×(DC/AG)=1 证明二: 过点C作CP∥DF交AB于P,则BD/DC=FB/PF,CE/EA=PF/AF 所以有AF/FB×BD/DC×CE/EA=AF/FB×FB/PF×PF/AF=1 它的逆定理也成立:若有三点F、D、E分别在△ABC的边AB、BC、CA或其延长线上,且满足(AF/FB)×(BD/DC)×(CE/EA)=1,则F、D、E三点共线。利用这个逆定理,可以判断三点共线。 梅涅劳斯(Menelaus)定理 证明三: 过ABC三点向三边引垂线AA'BB'CC', 所以AD:DB=AA':BB',BE:EC=BB':CC',CF:FA=CC':AA' 所以(AF/FB)×(BD/DC)×(CE/EA)=1 此外,用定比分点定义该定理可使其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ABC的三边BC、CA、AB或其延长线上分别取L、M、N三点,又分比是λ=BL/ LC、μ=CM/MA、ν=AN/NB。于是L、M、N三点共线的充要条件是λμν=-1。(注意与塞瓦定理相区分,那里是λμν=1) 记忆 ABC为三个顶点,DEF为三个分点 (AF/FB)×(BD/DC)×(CE/EA)=1 (顶到分/分到顶)*(顶到分/分到顶)*(顶到分/分到顶)=1 空间感好的人可以这么记:(上1/下1)*(整/右)*(下2/上2)=1 实际应用 为了说明问题,并给大家一个深刻印象,我们假定图中的A、B、C、D、E、F 是六个旅游景点,各景点之间有公路相连。我们乘直升机飞到这些景点的上空,然后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个景点降落。我们换乘汽车沿公路去每一个景点游玩,最后回到出发点,直升机就停在那里等待我们回去。 我们不必考虑怎样走路程最短,只要求必须“游历”了所有的景点。只“路过”而不停留观赏的景点,不能算是“游历”。 例如直升机降落在A点,我们从A点出发,“游历”了其它五个字母所代表的景点后,最终还要回到出发点A。 另外还有一个要求,就是同一直线上的三个景点,必须连续游过之后,才能变更到其它直线上的景点。 从A点出发的旅游方案共有四种,下面逐一说明: 方案①——从A经过B(不停留)到F(停留),再返回B(停留),再到D(停留),之后经过B(不停留)到C(停留),再到E(停留),最后从E经过C(不停留)回到出发点A。 按照这个方案,可以写出关系式: (AF:FB)*(BD:DC)*(CE:EA)=1。 现在,您知道应该怎样写“梅涅劳斯定理”的公式了吧。 从A点出发的旅游方案还有: 方案②——可以简记为:A→B→F→D→E→C→A,由此可写出以下公式:(AB:BF)*(FD:DE)*(EC:CA)=1。从A出发还可以向“C”方向走,于是有:

梅涅劳斯定理的应用练习1

平面几何问题: 1.梅涅劳斯定理 一直线分别截△ABC 的边BC 、CA 、AB (或其延长线)于D 、E 、F ,则1FB AF EA CE DC BD =??。 背景简介:梅涅劳斯(Menelaus )定理是由古希腊数学家梅涅劳斯首先证明的。 证明: 说明: (1)结论的图形应考虑直线与三角形三边交点的位置情况,因而本题图形应该有两个。 (2)结论的结构是三角形三边上的6条线段的比,首尾相连,组成一个比值为1的等式。 (3)梅氏定理及其逆定理不仅可以用来证明点共线问题,而且是解决许多比例线段问题的有力工具。用梅氏定理求某个比值的关键,在于恰当地选取梅氏三角形和梅氏线。 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如果有三点F 、D 、E 分别在△ABC 的三边AB 、BC 、CA 或其延长线上,且满足 1EA CE DC BD FB AF =??,那么F 、D 、E 三点共线。 利用梅涅劳斯定理的逆定理可判定三点共线。 梅涅劳斯定理练习 1.设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直线CF 交AD 于F 。求证: FB AF 2ED AE = 。

2.过△ABC 的重心G 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E 、F ,交CB 延长线于D 。求证: 1FA CF EA BE =+。 3.在△ABC 中,点D 在BC 上,31DC BD =,分别在AB ,AD 上,32EB AE =,2 1 GD AG =,EG 交AC 于点F ,求 FC AF 。 4.在□ABCD 中,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AF 与CE 相交于G ,AF 与DE 交于H ,求 AH:HG:GF 5.设D 为等腰Rt △ABC (∠C=90°)的直角边BC 的中点,E 在AB 上,且AE :EB=2:1, 求证:CE ⊥ AD 6.在△ABC 中,点M 和N 顺次三等分AC ,点X 和Y 顺次三等分BC ,AY 与BM ,BN 分别交于点S ,R ,求四边形SRNM 与△ABC 的面积之比。

圆幂定理(垂直弦定理)偏难

【例题求解】 【例1】 如图,PT 切⊙O 于点T ,PA 交⊙O 于A 、B 两点,且与直径CT 交于点D ,CD=2,AD=3,BD=6,则PB= . (市中考题) 思路点拨 综合运用圆幂定理、勾股定理求PB 长. 注:比例线段是几之中一个重要问题,比例线段的学习是一个由一般到特殊、不断深化的过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1)平行线分线段对应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 (3)直角三角形中的比例线段可以用积的形式简捷地表示出来; (4)圆中的比例线段通过圆幂定理明快地反映出来. 【例2】 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过A 、B 、C 三点的圆交AD 于点E ,且与CD 相切,若AB=4,BE=5,则DE 的长为( ) A .3 B .4 C . 415 D .5 16 (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题) 思路点拨 连AC ,CE ,由条件可得多等线段,为切割线定理的运用创设条件.

注:圆中线段的算,常常需要综合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圆幂定理等知识,通过代数化获解,加强对图形的分解,注重信息的重组与整合是解圆中线段计算问题的关键. 【例3】如图,△ABC接于⊙O,AB是∠O的直径,PA是过A点的直线,∠PAC=∠B. (1)求证:PA是⊙O的切线; (2)如果弦CD交AB于E,CD的延长线交PA于F,AC=8,CE:ED=6:5,,AE:BE=2:3,求AB的长和∠ECB的正切值. (北京市海淀区中考题) 思路点拨直径、切线对应着与圆相关的丰富知识.(1)问的证明为切割线定理的运用创造了条件;引入参数x、k处理(2)问中的比例式,把相应线段用是的代数式表示,并寻找x与k的关系,建立x或k的程. 【例4】如图,P是平行四边形AB的边AB的延长线上一点,DP与AC、BC分别交于点E、E,EG是过B、F、P三点圆的切线,G为切点,求证:EG=DE (省竞赛题) 思路点拨由切割线定理得EG2=EF·EP,要证明EG=D E,只需证明DE2=EF·EP,这样通过圆幂定理把线段相等问题的证明转化为线段等积式的证明. 注:圆中的多问题,若图形中有适用圆幂定理的条件,则能化解问题的难度,而圆中线段等积式是转化问题的桥梁. 需要注意的是,圆幂定理的运用不仅局限于计算及比例线段的证明,可拓展到平面几各种类型的问题

梅涅劳斯定理及例题拓展

梅涅劳斯定理及例题拓展 梅涅劳斯介绍:在证明点共线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定理,它就是梅涅劳斯定理,梅涅劳斯(Me nel aus)是公元一世纪时的希腊数学家兼天文学家,著有几何学和三角学方面的许多书籍。下面的定理就是他首先发现的。这个定理在几何学上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定理:设D 、E 、F依次是三角形ABC 的三边AB、BC 、CA 或其延长线上的 点,且这三点共线,则满足1=??FA CF EC BE DB AD 证明:(此定理需要分四种情况讨论,但有两种可以排除) 先来说明两种不可能的情况 情况一:当三点均在三角形边上时,由基本事实可知三点不可能共线(只能组成内接三角形的三角形。 情况二:当一点在三角形一边上,另两点分别在三角形另两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E 交AB 于点D ,交A C于点F,交BC 于点E,平移直线D E即可发现不能可两点同时在延长线上 情况三:当两点分别在三角形两边上,另一点在三角形另一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 C直线DE 交A B于点D,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 ∵D 、E 、F三点共线 ∴可过C作CM ∥D E交AB 于M ,于是 FC AF DM BD DM AD EC BE FC AF DM AD DM BD EC BE ?=?∴==,, 所以1=??FA CF EC BE DB AD 情况四:三点分别在三角形三边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是三角形ABC 直线D E交AB 于点D,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同情况三∵D 、E 、F 三点共线 ∴可过C 作CM ∥DE 交A B于M,于是 FC AF DM BD DM AD EC BE FC AF DM AD DM BD EC BE ?=?∴==,, 所以1=??FA CF EC BE DB AD

最新高考-梅涅劳斯定理 精品

梅涅劳斯定理: 1l ABC ABC BC CA AB BP P Q R 1PC CQ AR QA RB ????=定理:若直线不经过的顶点,并且与的三边、、或它们的延长线分别交于、、,则 1 A B C C B A C A B h h h A B C l h h h BP CQ AR PC QA RB h h h ??=??=证:设、、分别是、、到直线的垂线的长度,则: 注:此定理常运用求证三角形相似的过程中的线段成比例的条件; 1//ABC CK CE ACK E AK D AC F DE CK BF CE ?∠例:若直角中,是斜边上的高,是的平分线,点在上,是的中点,是与的交点,证明:。 ,901EBC B BH EBC ACK HBC ACE HBC HCB ACE HCB BH CE EBC BC EP CK EP CD AE KF ACK D E F DA EK FC KF EK CK EP BP BK KF BK FC AE AC AC BC BE FC BE KF BK FKB KC KE ?∠∠=∠∠=∠∠+∠=∠+∠=? ⊥∴?=???=====∴??证:在中,作的平分线则:即:为等腰三角形作上的高,则:对于和三点、、依梅涅劳斯定理有:于是=即:= 依分比定理有://CKE BF CE ?∴ 2P Q R ABC BC CA AB P Q R ABC BP 021PC P Q R CQ AR QA RB ????=定理:设、、分别是的三边、、上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的三点,并且、、三点中,位于边上的点的个数为或,这时若, 求证:、、三点共线; '' ''''''''1BP BP 11PC PC 02, PQ AB R CQ AR CQ AR AR AR QA R B QA RB R B RB P Q R ABC R R AB AB R R AB R R AR AR ??=??=?>证:设直线与直线交于,于是由定理得:又,则:=由于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中,位于边上的点的个数也为或,因此与或者同在线段上,或者同在的延长线上; 若与同在线段上,则与必定重合,不然的话,设'''' '' ,,AR AR AR AR AB AR AB AR BR BR BR BR BR BR -<-<>这时即于是可得这与=矛盾 ''R R AB R R P Q R 类似地可证得当与同在的延长线上时,与也重合 综上可得:、、三点共线; 注:此定理常用于证明三点共线的问题,且常需要多次使用 再相乘; 1111112.P ABC A B C P BC CA AB A B C ?例点位于的外接圆上;、、是从点向、、引的垂线的垂足,证明点、、共线; 111111111 111111 cos , cos cos cos ,cos cos ,,1BA BP PBC CA CP PCB CB AC CP PCA AP PAB AB AP PAC BC PB PBA PAC PBC PAB PCB PCA PBA BA CB AC A B C CA AB BC ?∠=-?∠?∠?∠=-=-?∠?∠∠=∠∠=∠∠+∠=??证:易得:将上面三条式子相乘,且 可得,依梅涅劳斯定理可知、、三点共线; 1111 11111111 1::K A B C D AC A D AC AD A B C D BC BD B C B D =【练习】从点引四条直线,另两条直线分别交这四条直线于、、、和、、、,试证:2ABC BC CA AB D E F EF BC FD CA DE AB X Y Z ?【练习】设不等腰的内切圆在三边、、上的切点分别为、、,则与,与,与的交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111121121122223AA BB CC O AB A B C BC B C A AC A C B A B C 【练习】已知直线,,相交于,直线和的交点为,直线与的交点是,直线与的交点是,试证:、、三点共线; 4E C A B F D AB ED CD AF CD AF EF BC L M N L M N 【练习】在一条直线上取点、、,在另一条上取点、、,记直线和,和,和, 和的交点依次为、、,证明:、、共线

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的证明

1 平面几何中几个重要定理及其证明 一、塞瓦定理 1.塞瓦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在?ABC 内一点P ,该点与?ABC 的三个顶点相连所在的三条直线分别交?ABC 三边AB 、BC 、CA 于点D 、E 、F ,且D 、E 、F 三点均不是?ABC 的顶点,则有 1AD BE CF DB EC FA ??=. 证明:运用面积比可得 ADC ADP BDP BDC S S AD DB S S ????==. 根据等比定理有 ADC ADC ADP APC ADP BDP BDC BDC BDP BPC S S S S S S S S S S ??????????-=== -, 所以 APC BPC S AD DB S ??=.同理可得 APB APC S BE EC S ??=, BPC APB S CF FA S ??=. 三式相乘得 1AD BE CF DB EC FA ??=. 注:在运用三角形的面积比时,要把握住两个三角形是“等高”还是“等底”,这样就可以产生出“边之比”. 2.塞瓦定理的逆定理及其证明 定理:在?ABC 三边AB 、BC 、CA 上各有一点D 、E 、F ,且D 、E 、F 均不是?ABC 的顶点,若 1AD BE CF DB EC FA ??=,那么直线CD 、AE 、BF 三线共点. 证明:设直线AE 与直线BF 交于点P ,直线CP 交AB 于点D /,则据塞瓦定理有 // 1AD BE CF D B EC FA ??=. 因为 1AD BE CF DB EC FA ??=,所以有 A B C D F P A B C D E F P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