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内容整理

消费主义内容整理
消费主义内容整理

消费主义内容

一、消费主义的概念

消费主义来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资本内在逻辑演变的产物,起初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消费观念。消费主义也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现象,是调控消费者行为、观念、情绪、愿望及相应的实践行为的总称。有学者认为,消费主义思潮是指消费被看作人生的价值和终极目的,消费目的重在消费其象征意义,消费水平脱离实际消费能力,一切都可以拿来消费。有学者指出,消费主义使大众不再以“需求”为尺度自然地进行自己的消费,而是以潜在的“欲望”为导向主动建构自己的消费。消费主义导致人与自我的严重异化,与马克思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是完全相反的概念。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的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而是不断追求一种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可以说,消费主义是一种视消费为人生最高目的价值观,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与快乐来源就是购物及消费,消费主义将个体的消费行为与成功、地位等紧密联系,忽视了其实用性。

二、消费主义思潮的特征

一是表现在竭力满足人的欲望,为消费而消费。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的追求被制造出来的,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主义把消费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消费的目的只是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欲望诉求,贪婪、纵欲是其突出表现,致使消费绝对化。

二是过于追求消费的象征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里,商品被看重的已经不再是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在这一背景下,被消费的更多的是潜藏在消费品中的符号价值,这种符号价值成为人们炫耀自身财富、地位、身份的象征。

三是消费的大众性、平等性。当前已经进入到大众消费时代,所有产品都被明码标价,人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来消费一定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特点。

三、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易造成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扭曲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消费主义思潮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鼓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用物质消费甚至奢侈消费与人生追求、人生意义画等号。在商家及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不自觉地加入到了攀比、炫耀的队伍当中,把物质享受当成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二)助长大学生形成不良消费习惯

随着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受到很大挑战。各种消费观念层出不穷,不仅扭曲了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而且还会造成很多浪费。这是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无情损耗,也是对传统节俭美德的背离。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的攀比消费、炫耀消费之风更盛,餐厅内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较为认同消费主义的生活态度,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都比较重视物质享受。此外,他们把消费视为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和宣泄内心情绪的一种活动。在消费过程中,这些大学生容易失去理性,疯狂地进行消费,导致其消费观发生扭曲。部分大学生过于注重享受的消费观念,对于节俭美德的传承与发扬非常不利。

(三)影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形成

理想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当是饱含“书卷气”“青春气”,而非“铜臭气”“市侩气”。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以物识人,把是否穿戴名牌、出入高档场所、出手阔绰大方作为人际交往的尺度标准,逐渐滋生爱慕虚荣、攀比炫耀的心理,以功利的标准去发展所谓的“人脉”,把对方是否“有钱”“有用”当成结交的前提条件,这样的友情观自然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然而,随着消费主义思潮的不断蔓延,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越来越强烈,有些甚至到了失去理性的地步。在心理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这些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心理压抑状态。那些家庭条

件不好的同学,在学校不得不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消费都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消费主义思潮在校园内形成的攀比、炫耀风气,无形中会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些学生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会增加他们的仇富心理和自卑心理,以及追逐利益的心理。

(五)使大学生陷入精神危机和道德失范

随着消费主义迅速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部分大学生变得更加注重物质上的消费和享受,个人欲求被逐渐放大,传统节俭美德被逐渐淡化。这些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不断弱化,信仰逐渐迷失,精神危机日趋严重。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物的奴隶,逐渐被物化,其价值追求和信仰也被异化。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追求消费体验,以至于不能体会正常消费所带来的快乐,从而陷入一种被动的消费状态。久而久之,这些大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会被弱化,形成内心空虚、获得感不足等精神空虚状态。这是稳定价值观缺失所造成的精神价值缺失现象,也是病态消费心理的体现。大学生在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或是受挫的情况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应对消费主义冲击的思政教育引导路径

1.理论引领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为理论指导。理论上的清醒是思想和行为符合规范的重要前提。必须意识到,理论上的清晰认知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因而,要让大学生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养成并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必须使其先掌握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科学依据,因而,在开展教育时应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引领作用。

2.系统规范教育———系统建立大学生消费教育体系。。要系统建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体系,必须明确其目的、内容和方法。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大学生消费观念,使其走出消费主义误区,养成良好消费习惯,进而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消费观教育内容应贴近大学生实际消费情况,主要包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正确认知消费主义思潮,掌握一定的金融理财知识及其他消费相关知识;系统的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要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3.环境导向教育———社会、高校、家庭多方营造健康消费氛围。社会、高校和家庭为一体的协同环境导向,对实现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有重要意义。利用大众传媒规范社会环境。大学生消费理念与行为受大众传媒的深刻影响。要加大对媒体的规范力度,强化其舆论导向和价值引领作用,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在全社会营造勤俭节约、科学消费的文化环境;利用和谐文化营造校园环境。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除课堂教育外,高校可以利用校园媒介宣传消费知识,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将科学消费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同时应加强校园周边文化环境建设;利用优秀家风构建家庭环境。勤俭节约的家风和家庭榜样的树立,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家庭教育更具生活化,在消费观教育上,家庭可以给予子女更多具体指导。

4.实践养成教育———在实践活动中升华科学消费观念。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实现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环节。丰富的实践活动具有调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学生个人素养等功能,高校与家庭应当充分利用实践活动指引大学生消费生活。作为第二课堂,以消费观教育为目的的实践形式多样,具体包括勤工助学、志愿宣传消费知识、假期扶贫等活动。要注重发挥学校社团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高校社团与多数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契合,由社团举办的活动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也能强化教育效果。

五、未解决问题

1.如何看待偶像养成类综艺选秀节目中的消费主义倾向?

2.报复性消费这一现象是否受消费主义思潮影响?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它是当今西方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消费主义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出现并逐渐盛行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工业革命以来,物质产品实现了极大的富足,人们在扩大的市场面前实现了消费者意义上的平等。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被铺天盖地的关于广告和物质的话题所笼罩,人们消费的欲望也随之膨胀,以致于获取财物和消费成了美国文化普遍接受的标志着成功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对于消费主义的认可和接受蔓延到了世界各个国家,不仅包括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幸免。 1. 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联系在一起。 对财富的追求是资本主义的一个动力,它具体表现在对资本利润的获取。而利润的获取不能不依赖于商品交换的实现,即产品有消费者购买。由于技术进步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产品的过剩,消费者的欲望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实现具有越来越大的作用,这种情况在战后西方更是突出。 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早就看到,鼓励和扩大国民的消费需求,成了资本主义良性运行的条件之一。为达此目的,消费者的欲望、需要和情感便成为资本作用、控制和操纵的对象,并变成一项欲望工程或营销工程。 因此,今天的生产已经不仅仅是产品的生产,而同时是消费欲望的生产和消费激情的生产,是消费者的生产。只有“生产”出一批有消费欲望和激情的消费者,产品才能卖得出去,商品生产的目的才能实现。 这里所谓“消费”并不是传统政治经济学范畴里所指的对物品的需求与满足,而是指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消费社会》的作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这些逻辑包括:第一,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 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无物不可以消费。”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 第二,消费不仅仅体现在物质文化上,更体现在文化含义上,消费体现个人身份。 物质文化领域里的消费不限于商业系统。商品由文化环境确定用途,日用品也有文化含义。卢瑞援引另两位学者的话阐明自己的论点:“商品都具有价值,其价值取决于消费者的价值观……每个人既是价值的评判者也是被评判的对象……人们之所以选择这些商品,是因为它们有相应的等级……” 第三,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 “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求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美利坚式的消费主义灌输给美国人的是个人成功只有通过金钱上的成功来实现,财富是通过购买商品体现的。在当今的美国社会文化语境里,消费是再正宗地道不过的行为了。美国人无处不与消费打交道。 2. 消费主义的特征 刘晓君对于消费主义的特征总结的比较全面,他认为: (1)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以大规模商品生产和交换为特点的一种工业文化,它以鲜明的重视物质消费的物质主义为特征,并通过物质的占有来达到心理的满足。 (2)消费主义的大规模消费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并于无形中将所有人都卷入其中,使人们永无止境的追求高消费。 (3)消费主义是对商品象征意义的消费,并将其看作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 (4)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的消费主义日益在全球获得其正当性和合法性,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统治方式,体现着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组织。 在这种消费方式中,人们失去了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性。在大众传播媒介的鼓吹下,人们看似自主的选择已经被预先设定了方向。这种被制造出来的消费需要,就是马尔库塞所说的“最流行的需要”,它们是“按照广告来放松、娱乐、行动和消费,爱或恨别人所爱或恨得东西”,也就是“虚假的需要”。他认为,“这种需要使辛劳、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消费主义下的文学现象论

消费主义下的文学现象论 系:中文系班级:07级2班姓名:常王茹学号:200720101206 摘要: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中的文学现象,涉及到文学创作的三个群体:文学作者——传播媒体——读者,其中的作者和读者已有以往的直接关联的关系渐变成两个似乎彼此远离的群体,因为其中插入了一个介体——传播媒体,其强烈的参与意识,强调话语权和表现欲深刻地影响到了作者和读者。 曹丕于《典论·论文》中最早阐明文学的社会功能:“文章乃经国大业,不朽之盛事。”文学曾经要求作家肩负起教育人们认识生活,引导人们共同前进的历史使命,要求作家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去介入生活,对生活做道德﹑政治的评判。 关键词:消费主义语境文学现象 “消费主义”源于西方,“产生”于美国,指的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即“消费”满足的不仅是“需要”,更强调满足“欲望”,反映了现代化思潮中人们不断膨胀以及空虚的生活状态。我国消费主义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的“高消费”﹑“超前消费”﹑“消费早熟”现象。罗钢在《探索消费的斯芬克斯之谜》中谈到了文化消费主义对人们日常生活、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人生观的影响。还有陶东冈在《文学理论的公共性——重建政治批评》阐述了文化消费主义促进大众文化对当代文学明星化、类型化、鄙俗化影响中的作用以及通俗文学终极关怀缺乏的思考等。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消费时代的文学与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上,国内专家学者就语境变迁与学术取向、现实关怀与问题研究、传统转换与文化重建等进行了研究和讨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促进了社会商业化的进程和消费主义时尚的兴盛,进而促使当代文学开始从传统经典文学向时尚文学、从审美性的精神文学向娱乐性的消费文学转型。文学的这种转型是建立在创作主体对文学与现实之间关系的重新认识上

美国文化研究报告里消费主义问题

美国文化研究里的消费主义问题 消费主义认为消费构成当下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逻辑。美国学者詹明信所谓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也含盖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成了消费品。消费品的普遍存在证明资本主义的合理,“消费社会首先论证了资本主义平等的神话。”[1]在商品消费面前人人平等。英国学者卢瑞

大学生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3771694.html, 大学生中消费主义现象的成因探析 作者:钟文苑杨大冬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4年第10期 【摘要】消费是人类的古老行为。而消费主义的出现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西方,消费主义的盛行与社会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密不可分。西方学者对消费主义的研究较早,成果也较多。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扩大,中国社会也出现了消费主义现象。消费主义所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对消费主义的研究不仅是一个具有学术价值的命题,也具有实践意义。文章把分析的视角转向大学生群体,解构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动因,为高校消费教育的有效性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主义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9-0004-02 消费主义是指导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消费理念。广义上的消费主义还包括具有消费主义特征的各种消费行为。消费主义崇尚消费至上,将消费视为人生的终极追求,把对商品的占有和享用视为人生价值的终极体现。消费主义起源于西方,全球化趋势的影响加之世界各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使消费主义逐渐向世界其他地方蔓延。中国也出现了消费主义现象。这一现象更是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扩散到了中国的大学校园。 一、大学生中的消费主义现象 1.过度消费。所谓过度消费是指超出个人实际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活动。这里的“度”指的是需求的限度和支付的力度。过度消费的典型特征是在消费时不是从实际需要出发,本着量入为出的原则,而是倡导提前消费、盲目攀比和追求高档产品,将拥有昂贵商品作为向他人炫耀的资本。而现代信贷制度的出现又无疑为过度消费提供了条件。据调查,信用卡消费和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形式。信用卡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为36.7%。在这36.7%的信用卡使用者中,人均拥有信用卡数量达到1.9张。除了信用卡,贷款也是许多经济实力有限的大学生获得消费资金的重要渠道。专门办理小额消费贷款服务的武汉捷信公司的一项调查表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这一年期间,该公司为2万多名武汉大学生办理担保服务,这些学生的贷款主要用于购买苹果牌手机、电脑以及其他电子产品。而贷款的年利率最高可达贷款金额的40%。然而,高利率并未阻断大学生“提前消费”的热情。在攀比和炫耀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深陷消费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最终债台高筑。 2.奢侈品消费。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的特点决定了它高昂的价格。在某些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支出中,购买奢侈品所占的比例很大。长江日报民调工作室联手腾讯·大楚网进行的一次网上问卷调查结果表明,36.97%受访学生称拥有奢侈品。很多大学生认

什么是消费主义呢

浅谈我对消费主义的认识 什么是消费主义呢?斯蒂恩斯认为,消费主义描述了这样一种社会,其中许多人在一定的程度上把获取物品当作生活的目标,而这些物品的获取不是出于人们生活的必需,也不是为了传统的展示的需要,而是为了获取他们的某种身份认同。霍尔克认为,现代消费主义的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欲望的形成超越了“必需”的水平;第二,欲望具有无限性;第三,人们产生了对新产品的无尽渴望。贝尔克认为,消费文化(或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文化,其中大部分消费者强烈地渴望(相当一部分人则追求、获取和展示)物品和服务,这些物品和服务则是因其非功用性理由而被看重的,如:地位获取、挑起妒忌和寻求新奇。格罗瑙则认为,现代消费是由对快乐的欲望所引起的;现代消费者本质上是一个享乐主义者。 综上所述,消费主义(或消费文化)至少涉及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消费欲望的形成不再单纯地由生物因素或经济因素所决定,而是涉及社会、文化等复杂因素(如:身份认同、地位、炫耀等);第二,欲望具有不断增长与膨胀的特点;第三,消费涉及对快乐体验和享乐价值的追求,这种快乐具有短暂性和易变性,并因此而表现为人们对新奇产品和时尚体验的无尽追求。 可见,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欲望的不断更新和无节制膨胀是消费主义的一个根本特点。正如黄平所指出的:“消费主义是指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导致欲望膨胀的主要原因,不再是生物学因素,也不再仅仅是经济学因素。一方面,欲望的形成完全超越了生物学和传统意义上的“必需”的水平。另一方面,欲望的形成也常常超越消费者所持有的资源(如:支付能力)的约束。由此可见,消费主义其实就是一种现代消费欲望形态。如果说,传统的欲望形态表现为欲望的相对稳定和固定,并体现为“量入为出”的预算策略,那么,在现代欲望形态(即消费主义)中,人们的欲望处于动态的、不断的膨胀之中,并常常借助现代借贷消费制度而采取“寅吃卯粮”的预算策略。 那么我们怎么看待消费主义呢?

浅析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

《美国文化》期中作业 浅析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 提起美国,我想很多中国人对它是又爱又恨——恨的是虽然美国以讲究人权和公正著称,但却喜欢指手画脚,总是欺负和压迫我们国家;爱的是美国的自由、民主、富裕。《毛邓“三”概论》的老师曾说过,以前人们只知道美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正等着中国人民去解救。然而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只看到,今天的美国人民生活很富裕,美国在短短的几百年中创造了巨大的财富。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娱乐方式引起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极大兴趣和追捧。 在今天,不管人们如何看待美国,把它看成是天堂或者是地狱,有一个事实却阻挡不住,那就是世界各地不同种族的人都羡慕美国的富裕和崇尚那里自由的生活方式。中国人多数一直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抱有鄙夷的眼光,而面对它的财富却又感到自惭形秽。 然而,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其实早已流淌于世界各地。全世界的年轻人都喜欢Hip-pop、动漫、电子游戏、街舞、时装、赛车、麦当劳、KFC。这里所说的“消费主义”与我们通常意义的“消费”概念上其实有着较大差别。我个人认为这里的“消费主义”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也就说我们消费的目的不是纯粹为了满足自身合理的实际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有意识地刺激起来的欲望所形成的需求。 作为一个正常人来讲,他总是一个有潜在欲望的动物。比如,驾驶德国的BMW,那是一种高贵、显赫的象征。又比如,享用麦当劳和KFC,让人有中产阶级的归属感,等等。消费主义激发了这种强烈的欲望,不管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于是,纽约的第五大道、麦迪逊大街等都成了人们流连忘返的购物天堂。 通过翻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美国的消费主义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时间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这一时期,美国国内随着南北战争的结束,北方工业主义取得了胜利,工商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产品非常丰富,甚至有大量剩余。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工业化加速推进,从而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大幅提高。1919年至1929年是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年,它使美国人民的收入和财富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1919 年,根据生活费用调整后的国民总收入为650 亿9300 万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620 美元。10 年以后,国民总收入增为828 亿1000 万美元,或者说每人平均681 美元。”① 政治经济学告诉我们消费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工业革命的发生为美国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过程中,工业化、现代化突飞猛进,一举成为头号世界经济强国,并通过“一战”这个历史机遇在世界经济中达到巅峰,经济实力大幅增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这些为美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众消费文化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工业革命以前,经济的发展一般是以生产为手段,把消费作为目的。但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的美国,生活产品极大丰富,这就为如何促进经济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最新)

摘要: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正常的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消费主义却加剧了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助长了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使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对消费主义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说,消费主义所带来的高消费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1)消费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消费的增加自然会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从而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消费主义所激发出来的强大购买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生产技术因此不断创新,生产效率日益提高。而使用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的结果,也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整个社会经济呈显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成员普遍养成了分工协作的习惯和理念,这也是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客观上普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水平。 (2)消费主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消费主义让人们执着于物质占有,使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物质需求和享乐需求的不断满足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在八十年代,尚未具备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所要求的条件。但是自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到1994年底,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的变化情况。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都逐渐趋于合理,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这些消费领域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二、消费主义的消极影响

浅析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原因与应对

THE BUSINESS CIRCULATE 商业流通 | MODERN BUSINESS 现代商业21 浅析消费主义的发展现状、原因与应对 曲玥如 河北正中实验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800 摘要:消费主义在社会中蔓延开来,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在消费主义席卷整个社会之时,还导致了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引发了诸多思考。本文首先简要阐释了消费主义的内涵、特征与现状,之后分析了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其产生原因,最后提出消费主义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消费主义;理性消费观;经济新常态;消费信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673-5889(2019)20-0021-02一、引言 现如今,随着我国迈入经济新常态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消费也成为了经济领域中受人瞩目的焦点,呈现出极为良好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人将更多的财力和精力投入到消费中,甚至有一部分人为了提前消费,通过各种借贷平台贷款。在当前的市场需求下,不光商行的信用卡模式、互联网金融中的蚂蚁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及P2P网络借贷平台花样百出,还催生了一些无需征信的针对消费实力不足群体的贷款渠道,如“校园贷”、“助学贷”。与此同时,商家的“造节运动”愈演愈烈,妇孺皆知的“光棍节”也便成了网络狂欢购物节之一。2018年天猫双十一成交额2135亿元,在这庞大的数字背后饱含着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消费。实际上,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超前消费等消费观都受到了消费主义的影响,其根源都为消费主义。法国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物质和财富不断丰盛,社会服务不断增多,它们所构成的消费现象增长惊人,与之相伴的是,人们不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消费其符号意义。在种种消费观泛滥之时,消费主义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人生思考。 二、消费主义的内涵、特征与危害 (一)消费主义的内涵 消费主义是一种消费至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的价值观念,也反映着一种新的文化——意识形态话语。换言之,当前社会上刮起了一股消费主义思潮,其有时表现为一种经济现象,有时却体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这些思潮推崇消费至上和享乐主义价值理念,引领过度消费的行为取向,将享受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与人的社会本质相悖。同时,将物质需要与生活需要极大化,进而打破物质与精神的平衡状态。由此,消费主义会对人的价值取向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严重则会使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失去自身理性的控制,进而导致价值观的崩塌。 费。如果盒马鲜生门店网络信号不好,消费者的体验会直线下降,即使是WiFi在一定客流量下可能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这与盒马鲜生追求的门店体验恰恰相反。 (三)管理体系有待强化 2018年11月21日发生的“标签门”事件,工作人员在顾客面前旁若无人地将崇明胡萝卜标签更换为虚假标签,被消费者举报。能够毫不顾忌地在顾客面前就直接更换标签,说明这种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工作人员本身也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这件事反映了盒马鲜生管理层并没有及时跟上盒马鲜生的扩张,业绩过度追求淡化了对质量的监管。虽然盒马鲜生第一时间对上海地区总经理进行免职,并保证加强管理,但这种透支消费者信任的行为产生的负面影响一时间恐怕难以消除。 四、盒马鲜生的发展对策 (一)扩大用户群体 与部分年轻消费者选择一日三餐在盒马解决、重度盒马消费者月花销量在3000元~5000元相比,中老年人更倾向于传统的超市。如果能够深度挖掘这部分消费者的消费潜力,能够带来更多的效益。此外,盒马鲜生对于二三线城市以及城市边缘地区的影响力较差,门店覆盖的区域相对较小。 (二)丰富支付手段 盒马鲜生可以从以支付宝为唯一支付手段发展为以支付宝为主要支付方式、多种支付方式并存,化单一为多元。对于无现金支付,可以选择大众能够接受的方式,逐渐减少现金结算窗口,直至保留少数现金人工结算窗口。 (三)加强管理 盒马鲜生在保证业绩销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不能忽视产品的质量,更不能因为追求业绩而认为放低要求,损害了顾客利益以牟求自身利益。要坚持盒马鲜生的营销理念不动摇,坚持“顾客第一”,着力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五、结语 本文从盒马鲜生的案例入手,分析新零售革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未来新零售领域的后来者提供经验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丽.新零售时代企业的互联网经济发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3). [2]韩彩珍,王宝义.“新零售”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8(12). [3]赵树梅,徐晓红.“新零售”的含义、模式及发展路径[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5). [4]苏东风.“三新”视角的“新零售”内涵、支撑理论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09). [5]鄢章华,刘蕾.“新零售”的概念、研究框架与发展趋势[J].中国流通经济,2017,31(10). 作者简介: 周铄,青岛西海岸新区胶南第一高级中学学生。 DOI:10.14097/https://www.360docs.net/doc/b613771694.html,ki.5392/2019.20.010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 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消费主义对社会的影响消费主义影响的辩证分析 摘要: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正常的消费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并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消费主义却加剧了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盛行,助长了功利主义的社会风气,使环境危机和生态失衡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对消费主义的影响进行辩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消费主义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消费主义是一种过分追求和崇拜物质占有,并将其视为人生根本目的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虽然消费主义传入我国的时间不长,但其影响日益加深。 一、消费主义的积极影响 客观地说,消费主义所带来的高消费提高了社会生产水平,并最终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1)消费主义推动了物质文明建设。所谓物质文明,是指人类物质生活的进步状况,主要表现为物质生产方式和经济生活的进步。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消费的增加自然会加快社会再生产的速度,从而推动物质生产方式的进步。消费主义所激发出来的强大购买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生产技术因此不断创新,生产效率日益提高。而使用机器大生产和雇工经营的结果,也使得社会分工变得越来越细。整个社会经济呈显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特点,社会成员普遍养成了分工协作的习惯和理念,这也是社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的重要原因。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客观上普及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水平。 (2)消费主义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而消费主义让人们执着于物质占有,使人们追求物质享乐的生活方式,那么物质需求和享乐需求的不断满足必然会提高我们的消费水平。我国在八十年代,尚未具备消费主义生活方式所要求的条件。但是自1979年开始,我国逐步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到1994年底,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3%,居同期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首,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也逐步提高。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的变化情况。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都逐渐趋于合理,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的支出却在不断增加。这些消费领域的变化表明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我国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构成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 消费主义文化是20世纪伴随西方消费社会到来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是一种以推销商品为动力,以消费至上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现象。消费主义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五六十年代开始向西欧、日本等国扩散,随之,对消费主义文化特征的研究也日趋盛行。当今流行文化研究,越来越重视对消费社会与消费主义文化符号的学解读。其实,“流行文化实质上是消费的导师。”([美] 里斯曼:《孤独的人群》,王昆等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在中国,虽然消费社会尚在形成之中,消费主义文化也并未成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但现代消费观念正在逐步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行为之中。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有学者确指为1997年)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分水岭,其突出特征是从短缺经济发展到饱和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所具有的主导和拉动作用越发突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速了消费社会的形成。特别是在2006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突破2000美元,这标志着我国已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为消费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在此背景下,当代中国流行文化也鲜明地显示出消费主义倾向。 1、需要、需求和欲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人的需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的需要、社会心理的需要和意义的需要。当代流行文化就是一种不断制造需求、诱发欲望的文化形态,它以其特有的市场召唤力,使人永远处在一种不满足的渴望之中。 2、消费既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现代消费是一种发生在消费社会的、跨越温饱型的、富含精神意义的和具有高度选择性的文化行为。现代消费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是消费者进行“意义”建构、趣味区分、文化分类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消费是一面“镜子”,它不但从一个侧面映出了经济体系某个部分的运行机制,而且也照出了文化过程和社会生活的许多“秘密”。(参阅王宁:《消费社会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绪论第2页。) 根据消费研究文献,人的消费目的首先是满足物质上的需要(material welfare);其次是满足心理(精神)上的基本需要(psychic welfare);再次是满足炫耀(display)的需要。前两种消费主要是指为保持生理和心理健康进行的消费,也就是对所谓必需品的消费,最后一种消费则属于社会性的——为炫耀而进行的消费,主要是满足社会的要求。 ?现代消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从消费的物的层面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从消费技术转向消费文化。现代意义上的消费,不仅仅是对于物品的实物消费,而且还包含着符号消费等更多的内容。消费正日益生发出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含义,它已经超越

试论如何消除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试论如何消除消费主义价值观对我国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西方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新鲜事物能力较强,心理发展还不够成熟的群体,自然不能够抵御消费主义的侵蚀。如何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念,对于大学生整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消费主义;价值观;大学生 “消费主义是一种以追求和崇尚过度的物质消费作为美好生活和人生目的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实践。”[1](P4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也愈加频繁,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源于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也随之传入我国,并对人们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消费主义的特征 消费主义是西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集中体现,它有着区别于其他价值观念的显著特征。第一,消费主义不断创造人们的“虚假需要”。人们通过生产消费品而获取利润,同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而不断地创造“虚假需要”,“需要不再是源于人的内心,而是变成完全由外部制造出来的东西,消费成了需要满足的唯一方式,并变异为生产扩张的内在动力”[2](P48)第二,消费主义崇尚物质消费。消费主义崇尚对物质的追求,它把人的全部需要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需求和满足。消费主义的拜物倾向给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负担,据统计,“只占全球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的原料、能源及其他资源占世界产量的4/5。”[3](P50)第三,消费主义所代表的是一种符号消费。如今,商品除了它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外,更多的是代表一种符号文化,就像是品牌效应一样,人们将对它的追求当作是追逐成功和地位的象征。尤其是大众传媒的兴起,为符号文化打造了广阔的传播平台,集影像、音乐、文字于一体的广告已成为引导人们消费的主流模式之一。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新特点

消费主义价值观社会制度根源阐微

消费主义价值观社会制度根源阐微 消费主义价值观源自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是在当代有着重大影响力的价值哲学,具有政治、经济、社会、生态、人生等方面扭曲的价值内涵。恩格斯自然生态问题制度性归因思想启示我们: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制度的缺陷,以及资本主义制度下,资产阶级的阶级特质、资本主义生产目的等方面探寻消费主义价值观错误价值取向的社会根源;消费主义价值观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断向世界蔓延,延续着资本主义的寿命,同时也不断集聚起加速全球性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动因,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是对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彻底变革。 标签:恩格斯;自然生态;消费主义;价值观;社会制度 消费主义价值观源自于资本主义消费社会,“是一种渗透在当代社会制度、政策和生活时尚之中的价值哲学,其影响力非任何学院派的价值哲学所可比拟。”[1]因而亟待我们阐明消费主义价值观中扭曲的价值内涵,探析消费主义价值观错误价值取向的社会制度根源,并找寻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一、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政治功能是发挥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掩盖阶级矛盾的政治危机;对外保证全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经济取向是遵循资本社会的资本逻辑,服务于资本的无限增值欲求。它从属于经济主义,“认为人的一切行为归根结底是经济行为,经济发展是个人幸福和社会福利的唯一源泉。”[1]“它是一种挥霍性的消费价值观,这种消费价值观的根本特征是对人的基本需要和使用价值的背离。”[2]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导向强烈渗透着自利自私,倡导着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原则,个人的要求与欲望处在较高的位置上,而每个人的社会责任感却被深度消解。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社会价值导向不仅危害当代人的代内公平,也因不顾子孙后代而损害了代际公平。消费主义价值观的自然生态态度是完全与人类根本的生存利益相背离。消费主义价值观无视地球资源以及生态净化能力的有限性,不断地推动经济体系向自然界索取、“透支”和丢弃。似乎消费是与自然无关的人类内部的事情,人类无须考虑自然的因素,只需要利用科学技术,就能够满足自身无限膨胀的消费欲望。艾伦·杜宁指出,现代“消费”实质上意味着“摧毁或毁掉、浪费或滥用、用光与用尽。”[3]消费主义价值观的人生价值导向是把物质消费当作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和人生根本目的,“认为只有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感性欲望的满足才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只有人所占有和享用的物质财富才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象征。”[1] “当代人类面对着各种危机,其中价值观危机是最根本的危机之一。”[2]消费主义价值观正危胁着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解铃还须系铃人”,因而亟待我们去探究产生消费主义价值观错误价值取向的社会根源。

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看法

自然辩证法 ——个人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看法 姓名:谢朝伟 院系: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学号: 20101002025

对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看法 消费主义价值观与消费社会的出现相伴而生,它的存在一方面是消费社会需要用消费主义价值观来统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一种现实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消费在社会发展中重要作用的一种客观反映。 “消费主义”简单地说就是把消费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和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并把消费更多的物质资料和占有更多的社会财富作为人生成功的标签和幸福的符号。从而在实际生活中采取无所顾忌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以追求新、奇、特的消费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持有“生存即消费”的人生哲学和生存方式。消费主义不仅仅是一种消费观念,更加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永无止境的贪婪和欲望就是其实质。消费主义的产生,一是资本获利的本性驱使,二是有暂时缓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之功效,但长远来看,结果并非如此。由于刺激消费,造成资本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大大提高产量,资本家就能够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攫取更多的财富。同时,作为劳动者,虽然收入看似增加了,可与资本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更多的剩余价值被剥削,相对而言,劳动者是变穷了。另外,人们的消费欲望被被动的刺激起来,产生了更多不必要的需求。在商品产量增加,人们欲望增加,却受着更重的剥削时,人们的相对购买能力是下降的,因此,产品最终会造成积压,更加激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同时也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各个方面的问题,如生产、生活与生态等等。 不可否认的,消费主义确实带来了一定经济的发展。就在人们得意于自己正确的决策同时,消费主义却导致了现代生存的全面异化。人的理性、感性、信仰等诸维度均发生失衡扭曲。纵欲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和商品崇拜、技术崇拜同时并存。并且,“高消费既不能充分就业,也不能结束贫穷。”其危害具体表现在: 第一,消费主义价值观意味着对一种新的异化现象的某种认同。当消费主义极端地承认消费可以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存在时,此时消费就已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其作为对物的占有、使用与消耗行为的特定意义,消费已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文化符号,而且这种文化符号起到了异化人们行为与本质的作用,因此,消费主义价值观实际上是与对消费异化现象的某种认同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消费主义价值观是工具理性极端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在将消费最大化的同

浅谈消费主义价值观

浅谈消费主义价值观 一、什么是消费主义 消费主义是异化消费的一种,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究其本质,是劳动者在劳动中缺乏自我表达、创造性工作的途径,因而使人们逐渐变得无法认知自我价值,越来越依附于消费行为。个人认为,具体而言,人们在规则(包括潜规则)众多或长期单一、乏味的劳动中,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因而不是自主、自由的,于是人们便把注意力转向了消费领域,试图通过消费行为来补偿应在劳动中获取的存在感。在消费领域里,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到想要的东西,人们可以作为一个积极的主体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自主性,因而仿佛是自由的。消费主义导致对物质产品毫无必要的更新换代、大量占有和消耗各种能源和资源,随意抛弃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采用难以承受的生活方式,等等,幸福被等同于消费,幸福的大小则取决于消费物品的价值和数量。 二、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 消费主义产生的本质原因是资本主义的逐利本性,在资本主义初期,需要节省资源、积累资本,所以这一时期提倡节俭,但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产出的加大,需要增加生产和消费以维持更快更多的资本流通,因此,消费变成了新的生产力。消费成为生产和

销售的唯一目的,生产者的利益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地将奢侈品转化为“必需品”。此时的生产不但为利润而制造消费品,而且还必须同时为利润而创造需要。在政治上,各国政府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定运行并适度增长,对消费主义通常采取默认、纵容和鼓励的态度,正是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消费主义逐渐成为人们消费行为的一种观念。消费者心理上,人们以追求奢侈、虚荣的消费行为来炫耀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获得社会认同感。在文化上,消费主义否定了人类与自然的和睦相处、互助互利关系,而是看作一种征服与被征服、剥夺与被剥夺的对立关系,它主张人类有权无限地占有和挥霍物质财富,以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求。另外,大众传媒对消费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商业集团的利益驱使通过大量商业广告或其他各种的形式推销给大众。 三、消费主义的危害 1、潜在的经济危机 大量消费的增加使得更多消费者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过高预计自身偿债能力,通过资本流通体现在厂商的超前生产,超前销售上,从而带动在短期内社会财富泡沫急剧增长,导致政府对经济形势无法正确估量和有效控制。 2、资源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