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资料PPT课件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安排.docx

周次日期语文 课前物质准备 第一周( 9.3~7)学前习惯教育,拼音基本笔画,指导书写第二周( 9.10~14)单韵母ɑü,学习拼读音节 第三周( 9.17~21)声母学习拼读音节 第四周( 9.24~29).学习三拼 第六周( 10.8~12)g.k.h.学习标调规范 第七周( 10.15~19)j.q.x.以及和ü拼音规则,巩固三拼 第八周( 10.22~27)z.c.s.学习整体认读 第九周( 10.29~11.2) 第十周( 11.5~11.10)准声母 y.w 整体认读,规则 第十一周( 11.12~17)复习,练习 第十二周( 11.19~23)复韵母ɑ,练习拼句 第十三周( 11.26~30)ɑ 第十四周( 12.3~8)ie. üe.er, 整体认读 ye,yue 第十五周( 12.10~15)an、 en、in,整体认读 yin, yuan 第十六周( 12.17~21)un、ün,整体认读yun 第十七周( 12.24~28)ang、eng、 ing、 ong,整体认读 ying 数学 课前物质准备 有趣的数学,分类,基数,序数渗透,多少。学前习惯教育 4的认识,学习看懂图意,加法应用题 5的认识,书写。渗透加法交换律。能运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加法。 5以内的减法,建立减法概念,学会看图,利用加法(组成)想减法 0 的意义,书写。说图意列算式。0 的两个意思 复习数的顺序,比较大小,看图列算式。 5 以内加减法计算。书写练习。6的认识,组成分解。看图,计算加减,三个相关的数写出两加两减 7的认识,看图列算式,讲应用题 8的认识,看图列算式,讲应用题,递等式 9的认识,看图列算式,讲应用题,递等式 10的认识,初步建立两位数的概念,多种练习方式 10以内数学知识的复习 10以内连加连减 10以内加减混合 比多比少,同样多 幼小衔接课程内容安排

幼小衔接课程介绍(课堂参照)

元小附幼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安排 课程特色: 1套适合孩子过渡阶段使用的课程 2方面综合考虑:幼儿园孩子已有水平和小学入学要求 3大角度:知识、能力和品质的全方位培养 4种课程:全面支持、重点培养 10项全能:培养孩子学习的方法、主动性和适应性 100%成就全方位幼小衔接 一、适合人群: 幼儿园大班升小学的小朋友,可通过这个课程提早进入小学的学习阶段,尽快适用小学的课程安排及时间规律。 二、十项全能培训: 1、学前准备训练; 2、人际沟通能力训练; 3、行为能力训练; 4、学习能力训练; 5、注意力训练; 6、任务意识训练; 7、生活习惯培养; 8、时间观念的养成; 9、思维能力训练 10、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

课程安排: 对象:常规班:即将升大班同学暑假班:即将升入小学的同学 目的:依据教学大纲,掌握大纲基础要求同时整体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特色:外研社特色汉字数学磁力贴,入学综合模拟测试卷 VIP精品小班(每班限12人)可试听入学 科目:创意识字(1200-1500汉字)、趣味拼音(声母韵母)、数字思维(100以内加减法)、学习品质(注意力思维训练力,实验探索能力)等 师资:外研社自有师资,小学一线老师,学科带头人,教龄10年以上,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

外研社儿童发展中心、幼小衔接教育专家推荐以下课程: 动感拼音:配备15收趣味拼音主题儿歌,与识字、阅读相结合; 准确掌握拼音发音和书写, 为汉字学习奠定基础, 顺利适用小学语文教学要求 和学习氛围。教学目标:23个声母、24个韵母及16个整体认读音节的认读、品读及书写; 通过拼音帮助识字及阅读, 从而更好的做好入学准备。 创意识字:涵盖识字、书写、阅读三方面;关注幼儿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锻炼基本自主识字和自主阅读能力; 丰富并规范语言使用; 运用儿歌猜字、魔术辨字、 偏旁识字等多种教学法轻松实现识字目标。教学目标:掌握1200-1500个汉字;掌握基本阅读能力; 学会正确的书写姿势; 掌握汉字书写习惯和构字方法。 数学思维:涵盖数与运算、 逻辑推理、空间与图形三方面; 全面系统提升幼儿数学各分支能力; 数学知识积累与兴趣保护并重; 同步实现数学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培养。教学目标:20以内加减 及100以内无进退位加减运算; 简单的比较与测量、分类与统计的方法;基本事件认读与计算; 平面及立体图形的认知; 方位的表达以及简单地图使用等。 学习品质:涵盖探索与发现、注意与想象、心态与品质三方面; 全方位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入学心理准备; 实现能力与心理的衔接。教学目标: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完善心理状态; 帮助幼儿轻松学习、搞笑学习、爱上学习。

(完整版)幼小衔接课程教案

幼小衔接课程——学常规、闻令动 第一课时上课专心听发言先举手 下堡中心小学田世芬 【教学目标】 1.知道上课用眼、用耳、用脑的重要,初步学会专心听讲的方法。 2.懂得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后发言,初步养成发言声音响亮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出示模型,导入活动 1.出示眼睛模型(或板画):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眼睛有什么用处? 2.对啦!解放军叔叔*眼睛来保卫祖国,科学家*眼睛来搞科学实验,工人叔叔*眼睛来制造机器,农民伯伯用眼睛来播种、除草。我们小朋友要用眼睛来学本领。 二、激情明理导行 1.我们小朋友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的小朋友会用眼睛来学习,有的小朋友却不会用眼睛来学习。 2.怎样才算会用眼睛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话,眼睛看着老师;老师写字,眼睛看着黑板;同学们发言,眼睛看着同学;读书时,眼睛看着课本。 ②训练用眼“听”指挥。教师用不同内容训练学生用眼,如老师讲话、同学发言、翻书朗读等。 ③出示儿歌,请学生跟着老师念:眼睛眼睛很重要,学好本领少不了。老师讲课看老师,同学发言看同学。看图看书要仔细,边看边想边动脑。认认真真学本领,学会用眼顶要 紧。 3.怎样才算会用耳朵呢? ①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老师讲课用心听,同学回答仔细听。边听边想动脑筋,认认真真学本领。 ②训练用耳听。教师在教室的各个方位讲话,请学生听后回答讲了什么,看看学生是否听得清。(发言的学生要大声讲,讲清楚) 4.发言先举手,声音要响亮。 ①讨论:我们会用眼睛也会用耳朵,上课想发言应怎么做? 归纳:要想发言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后,起立站正大声讲。没有请到,就放下手,认真听别人讲。这是对老师、同学尊重和有礼貌的表现。 ②示范举手。小朋友写字、翻书用右手,举手应该用左手。左手臂肘抵课桌,左手举起,五指并拢,手放下时不发出声响。 ③举手姿势训练,教师巡视,纠正动作。 ④小试验明理。 教师请坐在前排、发言比较轻的学生讲一句话,请后排同学讲讲是否听清楚。 得出结论:上课时老师请你发言,就应当迅速起立,大声回答声音一定要响亮。⑤发言训练 老师提简单的问题,请学生回答,进行评议。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上课怎样用眼睛、耳朵、嘴巴、脑子来学习,希望大家能按要求去做。我想我们一定能学好本领,成为一名爱学习的好学生。

幼小衔接课件资料集

幸福泉幼儿园家庭教育短信 攀登班专用 [幼小衔接] 1、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对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2、幼小衔接的意义:通过帮助幼儿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包括社会适应性、学习适应性、身体素质以及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态度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有助于儿童顺利地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3、幼儿园学生是进入幼儿期的3—6岁的儿童,主要依靠具体形象支持来认识外界事物,还不能很好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认知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同时,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也开始发展。此时的儿童逐渐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 4、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指出,进入小学的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小学入学后,教学以及各种日益复杂的新的实践活动向儿童提出了多种多样的新要求,促使儿童逐渐运用抽象概念进行思维,促使他们思维水平开始从以具体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 5、据统计57%的一年级学生不适应。主要表现为:规则意识差,听的习惯差, 任务意识差,做作业完成意识差,生活自理能力上的不适应,与伙伴的合作、

谦让、社交意识差。可见在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非常重要。 6、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1、两者教学形式上的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小学以集体活动为一日生活的基本活动。2、生活作息上的不同:幼儿园生活活动贯穿一日活动,集体学习活动大班后期上下午各一节,每节40分钟。小学学习活动贯穿一日活动,上午4节,下午3节 7、、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3、课程实施不同:幼儿园的课程以整合实施为主要途径。小学采用分科实施为主要途径。4、行为要求上的不同:幼儿园以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小学以自我管理、学习习惯、知识等为主。8、、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独立性和生活自立性、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初步入学意识。 9、、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包括日常生活的规则、集体教学的规则、其他场合的规则、按指令行动的习惯、倾听要求对不明白的地方会询问、遵守规则的习惯。 10、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会做值日生掌握简单劳动技巧、完成老师交办的事、培养责任感、做事专心不拖拉、学习计划和安排要做的事、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不半途而废。 11、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生活自立性,包括会准备自己要用的物品爱护物品不乱丢、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学习计划和控制自己的行动、会根据天气增减服装。 12、幼小衔接应培养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包括礼貌用语、尊重他人、耐心听完对自己的意见、学习说服别人、会合作和分享、愿意关心、帮助别人、

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设置

幼小衔接课程体系设置 幼小衔接背景介绍 幼小衔接是指学前一年,从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方式转向小学的过渡期。很多孩子因幼小衔接不适当,导致他们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出现诸如:注意力不集中、语言理解能力差、听觉记忆水平低下、多动、逻辑思维能力不高、人际交往存在障碍以及自信心不足等问题,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业成绩低下。 学龄前和学龄期幼儿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幼儿园与小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有着明显的不同,在教育目标、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加强幼小衔接,帮助学龄前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学龄期是幼儿家长,特别是大班幼儿家长十分关心的问题。 从学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儿童的身心发生了一定质的变化。其核心体现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着两个方面的心理品质上。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儿童的心理将发生一个飞跃。就社会性而言,儿童进入小学后,主导活动由游戏变为课程学习,宽松的园内生活被小学严格的纪律和作息时间所取代,毫无压力的启蒙学习变成分数、名次的竞争,“两小无猜”式的人际关系也慢慢变得复杂起来了。这些骤然上升的任务密度大、难度高,规则繁多,需要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强,这无疑给儿童带来很大的压力。如果我们没有提前为儿童做好各种适应能力的准备,就会幼小过渡的坡度加大,给儿童造成伤害。 儿童入学的适应于学习准备

儿童入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性适应困难两个方面。学习适应困难主要表现在注意力、读写能力和运算能力方面,社会适应困难则主要表现在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和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习适应和社会性适应两个方面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的。也就是说,儿童在社会性适应上存在的问题,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其学习适应;在学习适应上的问题,也会反过来影响社会性适应。社会性适应能力的发展对儿童学习适应至关重要,可以说,做好社会性适应的工作,幼小衔接的工作就做好了一大半。但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指导,家长很难进行全面的适应性训练。 在一定意义上,学习适应的工作注意应由幼儿园和学校来做,而社会性适应则需要更多的家庭配合。所以,让家长们了解更多的社会性适应的内容和方法,以便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是很有必要的。 幼小衔接的社会性主要包括任务意识及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及人际交往能力等四个方面。这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认识不到老师布置的任务 必须做到;缺乏完成任务的成就动机和责任感;缺乏完成 任务的必要机能;缺乏完成任务的信心与毅力。主要表现 在对老师话充耳不闻,不知道要把老师布置的作业记下来。 2、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表现为:不能遵守课堂的 学习规则;不能执行日常学习生活的规则;不能执行日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