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方案

2011年10月

一、专业建设基础

(一)行业发展现状

电力行业积极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成绩斐然,实现了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每年新增装机均在1亿千瓦左右,建成了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和±800千伏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十二五”时期,电力工业的发展将沿着“安全、经济、绿色、和谐”的路径行进,大力优化电源结构和布局,统筹未来十年和长远发展战略以及各种电源结构的经济性,提出了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度发展天然气集中发电、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发电的方针。

加快科技创新和装备能力提升,促进电力工业绿色和谐发展。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在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70万千瓦级大型水轮发电机组、100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电力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走绿色和谐发展道路,实现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

(二)人才需求

山东是电力大省、电力强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形成了以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为主力机组,100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机组也在逐年增加。根据山东省“十二五”规划和山东电力“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建设一批大型火力发电项目。预计到2020年全省装机总容量将达9000-10000万千瓦。电力企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在装机容量和变电容量大幅增长、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的情况下,急需充实大批满足生产一线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员,才能满足电力快速发展和电力行业现代化的需要。依照企业定员标准,按新增设备容量情况,到2015年,发电系统需补充10000余人,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电力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三)本专业对应岗位能力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等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热力设备和系统的初步设计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及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在大中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电力修造企业、设备厂家、工矿企业自备电厂及有关试验院所,从事电厂热能动力设备的运行、检修、安装等工作,具体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运行岗位计算机应用能力;热力系统读图能力;锅炉、汽轮机、水泵等主辅设备的运行操作;机组各种启停方式的操作能力;机组正常运行控制和调整的能力;常用工具使用;测量仪表的使用;热力设备及系统经济运行的能力;机组经济运行初步分析能力;现场安全防护和急救能力。

检修岗位计算机绘图能力;锅炉、汽轮机本体结构读图能力;锅炉、汽轮机辅机结构的读图能力;锅炉、汽轮机本体检修能力;锅炉、汽轮机辅机的检修管理的能力;工器具使用与维护能力;检修常用材料判断能力;检修技术管理、组织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安装岗位计算机绘图能力;锅炉、汽轮机设备读图能力;锅炉受热面的组合、吊装和辅机安装工艺和操作能力;锅炉设备的启停操作能力;汽轮机汽缸的安装就位、轴承座就位找正、轴承研磨的工艺和操作能力;汽轮机设备的启停操作能力;热力发电厂管阀的检修和安装能力;管阀的安装工艺和方法。

(四)现有基础和建设优势

本专业办学基础好,积淀深厚、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严谨的治学作风,积累了较丰富的办学经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山东电力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007年,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特色专业,近3年一次就业率达到95%以上,培养的毕业生90%以上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到用人单位后得到了“上手快、干得好、留得住”的评价。

实验实训设备先进,管理规范,制度完善,实训效果好,技术先进,职业气氛浓厚,能够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的需求。

本专业积极与各发电企业合作,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与发电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为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通过山东第二火力发电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本专业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和技能鉴定,建立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技能训练模式,实行了“双证”培养。

通过近十年的产学研一体化深度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了师资队伍的知识、能力水平,构成了一支既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既能教书育人和从事科研开发,又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五)主要差距

1.师资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数量较少,年龄结构有待调整;随着发电新技术及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发展,教师需要这方面能力的提升。

2.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数量较少,不能充分满足生产性实训的需要。

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面向电力行业,联合发电企业,打造精品专业的指导思想,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高职高专的教育规律,立足长远来规划“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建设工作;着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特色教材、实训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校企合作、师资培训、共享教学资源库等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保持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升本专业发展空间,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发挥示范作用。

(二)专业建设的目标

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我国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我校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对我校人才培

养方案进行调整、优化,设计出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使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形成优势和特色。力争用最短的时间,把该专业精心打造成为就业良好、学生和社会好评的专业,能得到社会公认的精品专业。 (三)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掌握职业能力和技能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如图1所示。

图1 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素质

素质拓展

职业技能

职业素质

职业岗位 思

想道德

法律素质

文化素质

身心素质

业素质

其它拓展科技创新

文体艺术

政治经济

微机应用

英语应用

学工具应用算专业实训

专业实习

相关技能

热力运行

设备安装

故障处理

设备维护

职业核心能力 人才培养目标

相关能力

专业实验

通用能力

系统分析

设备调试

热力试验

职业规划

职业能力拓展

职业能力

毕业生跟踪调查

行业需求调研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按照“五个对接”的校企合作思路,即“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课堂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紧密结合,职业技能培养效果更加显著,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日趋增强,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

1.专业与产业对接

学校对接行业(企业),完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职能,研讨校企合作途径、方法,提出人才合作共育建议;审定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电力行业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及其岗位(群)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协同安排实践教学,负责“双师型”教师培养;校企双方员工实行互兼互聘,共同修订实习教学计划;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

2.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校企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以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制度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

3.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师对接师傅,构建“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校企共同制订《教师参加专业实践锻炼实施办法》、《企业兼职教师实施与管理办法》、《校企

人员互聘管理办法》、《“双师型”教师认定管理办法》,发挥各自优势构建“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成果共享”的“双师”双向交流机制,努力实现教师与企业人员之间的身份互换,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以结对子的方式共同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

4.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推进实施“双证书”制度

基于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实行“双证书”制度,使教学计划同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相衔接,把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正式纳入教学计划之中。通过调查毕业生就业情况,听取企业专家的意见,确定本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锅炉运行值班员和汽轮机运行值班员,确定不同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或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参加鉴定的职业,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就业上岗创造必要的条件。

5.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构建校企双向服务机制,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校企结合各自的内在需求,构建“主动服务、项目合作”的校企双向服务机制,企业利用学校的师资、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的条件,以项目合作方式开展校企之间技术咨询、继续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二)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根据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职业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为目标,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的有机结合为核心,以电厂热力工作过程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积极探索了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大力加强了实践教学,推进了人才培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根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开发了理论实践融合,“教、学、

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按2+0.5+0.5的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第一、二学年和第五学期的前半学期完成对学生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第五学期的后半学期进行校内的综合实训,第六学期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突出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了学生到发电企业、实训基地、社会等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实习的有效机制;建立了学校、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机制。

(三)构建了高级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从火力发电厂的用人结构来看,随着机组容量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为保证毕业生满足行业的要求,构建了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职业能力培养。首先,人才培养进一步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在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中结合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和要求,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由教授、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三是抓好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继续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

(四)建设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1.建设目标

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满足热动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需求为前提,建设和改造一批科技含量高、工程技术氛围强、实践环境好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基本形成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对现有实验室、实训基地要进行优化整合,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水平。

2.建设内容

(1)实训保障。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实训基地的组织领导机构,全面规划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改革工作,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2)实训建设。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重点建设好工热、传热、流体这3个基础实验室和锅炉和汽轮机2个专业实验室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加大实验实训设施投入力度,加强与生产环境一致或仿真型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扩建火电仿真实训室、新建新能源发电仿真实训室。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实习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习的需求。不断研究实习实训办法,强化对实习实训管理,保证实习实训效果。加快建设集教学、实训、考核发证、科研及生产相结合较高的现代化水平、立体型综合职业训练基地。

(3)实训环境。进一步优化实训环境,实现专业与就业岗位对接的关键是“火电仿真实训”。我们的仿真基地火电仿真机组模型套数涵盖了各种容量,现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机房面积及机位需要增加;另一个问题是增加新能源发电仿真模型—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争取资金支持,到2013年机位增加50-60个。

(4)实训改革。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的改革力度,在完成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基础上,到2013年,所有实验室、实训基地实现开放性管理模式,以提高锅炉、汽轮机、火电仿真等实验室、实训基地的使用率,强化对学生岗位基本能力的提升。

3.建设方案

(1)基地情况。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以教学为主,兼顾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紧扣实操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主线,各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要充分发挥产学研一体化的特色,避免重复建设。

(2)资金投入。加大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力度,计划投入70万元用于热动专业各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到2013年,力

争建成1-2个重点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

(3)体制保障。建立健全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和评估指标体系,实行规范化管理。开展热动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的考核评估工作,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整体管理水平。

(4)师资保障。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满足教学、科研、培训和对外技术服务需求、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实践教学队伍。

(五)建设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优秀专业教学团队

1.师资队伍现状

热动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2人,“双师型”教师比例为74%。热动专业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奋发向上、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勇于创新。

2.建设目标

按照电厂热能动力专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一支教育观念新、结构合理、师德高尚、能准确把握高职高专教育规律,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到2013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

3.建设内容

近几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如下表2所示:

表2 近几年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项目年份

教师数专任教师学历结构正教授人数和比例总数生师比博士硕士硕士以上比例人数比例

2011年19 18:1 1 12 68% 6 31.5% 2012年21 17:1 2 14 76% 7 33% 2013年23 15:1 3 15 78% 9 39%

(1)师资结构。到2013年,生师比达到15:1;教授、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的比例达到教师总数的70%以上,其中正高职称达到39%以上;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教师总数的78%以上,其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13%。

(2)师资水平。到2013年所有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的课时比例应达到80%,所有教师都应有电子教案;参加生产现场锻炼,加强发电新技术及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学习和实践,适应行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3)双师队伍。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根据我校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良好科研能力、能够胜任理论与实践教学、具备技能考评和培训能力的“双师型”人才队伍。

(4)名师带头。该专业现有一名省级教学名师,充分发挥名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密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工作。到2013年,省级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比例达到中青年教师总数的5%以上。

4.建设方案

(1)在岗培训。根据专业发展与建设的要求,对在岗教师进行专项培训进修,使他们具备高能力和“双师”素质,以适应行业发展对本专业教学工作的要求。

(2)学历提升。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继续鼓励教师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使35岁以下的教师具备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

(3)双师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比例。本专业现有一支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19人,“双师”比例为74%。下一步通过培训、企业锻炼、“传帮带”等方式,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到2013年使“双师”比例达85%以上。

(4)业务提高。抓好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及业务的提升,根据专

业结构调整和教学需要,每年选派1—2名青年教师到国内著名高校进修和提高。

(5)骨干培养。根据学校选拔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条件和要求,选拔出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对被确定为学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对象,进行有目的的重点培养。

(6)能力提升。着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专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必须到发电单位进行不少于一年时间的顶岗工作。

(六)专业资源库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与辐射能力进一步分析热动专业职业岗位(群),剖析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结合相应的行业标准以及职业技能要求,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库。

改革创新管理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速校企合作,以学校的专业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基础,有效利用行业内的各种资源,发挥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举办发电系统运行人员岗前培训、特种设备运行操作人员知识培训、与发电企业联合进行“订单”式培训等,服务企业,提升专业的影响力。2010年社会培训量3700人日,2011年与魏桥铝电签订“订单”培养协议,进行岗前培训。

(七)根据专业建设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设置是实现

专业建设目标的基本保证。依据本专业核心职业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开发了基于电厂热力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体系。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按

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图2 本专业课程体系开发流程

重构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课程)分解学习领域为核心学习单元(课程内容)

照图2所示的流程进行。

根据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归纳和重构,得到本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从而来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1.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

(1)良好的专业技能。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的掌握、领会为前提,在个体身上固化的行为和行为方式的概括。电厂热能动力专置专业毕业生要从事热力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检修、安装调试、技术管理和试验研究等工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如果没有相关的专业技能,则无法满足岗位要求。因此,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实训,学生应具备发电厂、电力建设企业及工矿企业中热力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检修、安装、调试等技能;具有正确理解和执行电力行业的安全规程、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等能力;进行热力系统的常规计算的能力;常规及清洁能源发电热力设备和系统识图、绘图能力;具有与其他专业工种配合、协调的能力等。

(2)高尚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包括正确的职业观、职业道德、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保意识以及职业基本技能等。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计划从入学的基本素质和通用能力教育,到职业能力培养,结合到实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从参加企业实践到就业指导和顶岗实习,把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及课外讲座;开设体育与健康、心理咨询等身心素质教育讲座及各类文育活动。将职业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以及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2.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定位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定位明确,全面培养面向发电行业,适应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学生应掌握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是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最早建设的专业之一,专业的设置是在充分调研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及具体要求,经过组织专家进行专业建设指导的基础上,面向山东及其他一些省市本行业急需的电厂热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开设的,并且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以人才需求变化为导向做适时调整。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本专业特色鲜明,专业的设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

(1)专业设置的针对性。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领域是:发电企业或工矿企业的自备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电力修造企业、设备厂家的热力设备及系统运行、检修、安装等,专业设置具有针对性。

(2)专业设置的灵活性。根据课程设置和安排,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以培养电厂热力设备及系统运行、检修、安装等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同时也安排了相关的拓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分析实际问题能力的拓展。这样,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又具备分析问题的能力,既能从事热力设备及系统运行、检修、安装等,又能进行系统或局部问题的分析,专业设置具有灵活性。

(3)专业设置的适应性。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每年多次开展教师下企业调研活动,及时了解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同时每年召集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召开教学设计研讨会,根据电力行业及相关企业需求积极调整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逐步实现毕业

生与职业岗位的零对接,以增强专业设置的适应性。四、建设进度及预期成效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进度及预期成效见表3。

指标指

标内涵

预期绩效及验收要点

2012年度2013年度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

人才培养模式

负责人:牛卫东、郁岚

预期目标

上半年,召开专业建设指导

委员会会议,充分发挥其作用。

①在原人才培养模式的基

础上进行创新,按新的人才培养

模式设置课程教学;

②同时实现教学方式的创

新,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③按“教、学、做”一体化

的课程体系;

④按2+0.5+0.5的模式安排

教学内容;

⑤计划6月15日前完成人

才培养方案修订初稿,8月份完

成。

验收要点

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

议记录;

②课程体系的设置资料;

③专业教学计划资料;

④形成的纸质人才培养方

案。

预期目标

8月份前,专业建设指导委员

会就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讨论,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五个对接”的

校企合作思路。将人才培养方案进行

调整、优化,设计出以职业能力和职

业素养培养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

①毕业生合格率>97%;

②毕业生“双证”获得率>90%;

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5%;

④对口就业率>90%;

⑤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

度>95%。

验收要点

①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②学生就业单位统计一览表;

③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反

馈表;

④学生毕业信息。

2.课程标准改革负责人:李琳、王金枝等

预期目标

①依据本专业核心职业岗

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开发了基

于电厂热力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

任务的课程体系;

②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

准随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而制定;

③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

准8月份完成。

验收要点

①核心课程课程标准。

预期目标

根据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行

动领域→学习领域的归纳和重构,得

到本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进行本专

业的核心课程内容的优化,明确学生

应掌握的知识和技能,8月份前完成

核心课程课程标准的优化。

验收要点

①核心课程课程标准优化方

案;

②形成纸质课程标准。

3. “双证书”制度实施

负责人:

预期目标

①加强技能鉴定和社会服

务;

②联合山东电力职业技能

预期目标

①继续为电力系统进行技术培

训、技术服务,实现专业的良性发展,

每年举办期次不少于2次。

牛卫东、郁岚等

鉴定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

③应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不低于90%。

验收要点

①学校文件资料; ②学生取证信息;

③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扫描件。

②应届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取证率高于90%。

验收要点

①学校文件资料; ②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等资料; ③学生职业资格证书扫描件。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4.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负责人:李琳、牛卫东等 预期目标 年底前,增加、丰富共建校外实习基地的数量,不少于20个,协同安排实践教学。 验收要点 ①校企合作实习协议书; ②学生实习证明材料; ③学生实习报告等资料; ④顶岗实习基地协议书; ⑤实习项目及实习指导书。 预期目标

2010级学生完成毕业顶岗实习

前,由教师、现场技术人员讨论、总结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工学结合”实施的成效,

逐步实现毕业生与就业岗位的零对

接。 验收要点 ①实习协议; ②学生实习证明材料; ③学生实习报告等资料;

④学生现场实习的资料。 5.校内实训室—火电仿真、热力设备检修 负责人:林祥、尹静等

预期目标

①2012年10月前,扩建火电仿真实训室,机位增加50个;以满足学生的各种实训、职业技能训练以及顶岗实习的需求;

②计划购进热力设备,研究实训办法和管理,保证实训效果。

验收要点

①火电仿真技改项目资料; ②设备购置计划等。

预期目标

①2013年10月,新建新能源发电仿真实训室,加快建设集教学、实训、考核、生产相结合较高的现代化水平、立体型综合职业训练基地;

②完善热力设备实训功能,学生在实训室进行检修岗位实训。

验收要点

①设备购置记录表;

②仿真实训室改造情况展示。

6.校内实训室—设备模型 负责人:郁岚、齐宾等

预期目标

①增加设备模型数量;

②完善专业实验、实训室,

保证教学效果。

验收要点

①设备购置记录;

②学生课内实践教学资料。

预期目标

继续增加设备模型数量,进一

步完善锅炉、汽轮机实训室,提高教

学效果。

验收要点

①设备购置记录情况表。

师资队伍建设7. “双师”教师培养 负责人:牛卫东 预期目标 ①引进硕士或博士1-2名; ②教师“双证”比例由74%提高到80%; ③教授人数逐步提高。 验收要点 预期目标

①引进硕士或博士1-2名; ②到2013年,“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 ③教授人数逐步提高。 验收要点

①教师参加学习安排情况一览表;

②教师学历、学位、职称证书扫描件等资料。

①教师学习实施情况一览表; ②教师证书扫描件。

8.教师能力提升—发电新技术和清洁能源技术培训和提高

负责人:牛卫东、王伟

预期目标

①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技能训练现场锻炼;

②加强发电新技术及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学习和提高,以适应行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

验收要点

①青年教师锻炼计划及相关资料;

②培训计划安排表; ③教师培训进修计划。 预期目标

①进一步强化发电新技术及清洁能源发电技术的学习;

②进一步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将知识与技能体现在“任务”中。

验收要点

①培训计划安排表;

②教师从事新技术学习情况一览表;

③教师科研课题一览表。 专业资源平台建设9.教材建设

负责人:李琳、程新华等 预期目标

①完成3-4门课程行动导向教材大纲的编写,具体编写任务落实到人,实行主编负责制;

②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发、编写“以技能为主线”的项目制教材。

验收要点

①已出版教材一览表; ②计划出版教材一览表; ③教材复印资料;

④国家级、省级、校级精品课程一览表。

预期目标

完成与热动专业课程相配套的优质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包括电子网络教材)建设工作,确保该专业选用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规范化、科学化。

验收要点

①已出版教材一览表; ②计划出版教材一览表; ③教材复印资料;

④优秀教材荣誉证书复印件等资料。

10.专业视频资源 负责人:刘志真、李琳

预期目标

购进新机组的电力生产过程录像,完善国家级精品课程视频资源的共享。

验收要点

①视频资料一览表; ②视频复印资料。 预期目标

搭建共享的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为专业群服务,确保资源的优化和综合利用。教学资源平台包括行业标准、教材、动画、视频、课件、技能鉴定等内容。

验收要点

①视频资料一览表; ②视频复印资料。 11.现场废弃实物或部件 负责人:陈洁、李琳

预期目标

在原实物的基础上,增加电厂实际废弃实物或部件的数量。

验收要点

①现场废弃实物或部件的照片。

预期目标

继续增加电厂实际废弃实物或部件的数量。

验收要点

①现场废弃实物或部件的照片。

五、项目建设资金预算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项目资金投入预算相见表4。

表4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名称子项目

资金预算

2012年度2013年度合计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 1 3 课程标准改革 2 2 4 “双证书”制度实施 2 1 3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 1 2 校内实训室—火电仿真或热力设

备检修

53 13 66 校内实训室—设备模型 1 1 2

师资队伍建设“双师”教师培养 2 2 4 教师能力提升—发电新技术和清

洁能源技术培训和提高

11 10 21

专业资源平台建设教材建设 3 3 6 专业视频资源 3 2 5 现场废弃实物或部件 4 20 24 合计84 56 140

六、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由于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对人才的质量、内容和要求也不断更新,故应及时做好人才需求调研,不断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具备行业一线生产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办学之路”,质量管理方针是“以学生为根本、突出办学特色、倡导实践创新、实现持续改进”。进行专业建设以此为依据。

2010年学校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我们进行专业教学、专业改革及创新都将遵照学校的管理手册执行。同时,管理体系也为我们进行改革质量的控制、教学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改进提供了措施保障。

1.进一步深化本专业教学改革

认真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建立以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

革、良性互动的机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大课程改革与建设,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加强教材建设,参照行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设与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相配套的教材;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教学监管与激励的长效机制。

2.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根据行业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优化专业结构,使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为补充,协调发展,推进产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探索构建立足电力、面向市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专业体系。

3.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就业质量

推进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一体化,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与技能培训相协调的教学培训体系,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联合山东电力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站),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认证,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继续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提高就业质量。

4.加强师资建设,提升队伍素质

通过培养和引进,教学与生产实践并重,建设一支能够胜任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双师型”人才队伍。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5.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与生产环境一致或仿真型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新建和扩建火电仿真、热力设备检修、设备模型等实验实训室。不断研究实习实训办法,强化对实习实训科学管理,保证实习实训效果。建设集教学、实训、考核发证、科研及生产相结合的职业训练基地。

6.深化校企合作,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依托行业优势,继续巩固与发电企业之间的

合作关系,建立“开放互通,资源共享”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培训项目、实训基地及课程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能源动力学

能源动力学 能源动力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热学学科;力学学科;机械制造学科;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水力发电学科;化学学科。为适应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除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MEMS等),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 中文名 能源动力学 外文名 Kinetic Energy

专业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 涉及 热学学科;力学学科等 目录.1学科发展 .?形成时期 .?调整时期 .?发展现状 .?国外对比 .2学科形势 .?新的挑战 .?可持续发展 .?国防安全 .3专业特点 .?学科交叉性 .?政策依赖性

.?广泛适用性 .?专业对口性 .4发展规划 .?中长期规划 .?培养要求 .?培养体系 .?培养目标 .?国外体系 .?企业培养 .?高校探索 学科发展 编辑 形成时期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苏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

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 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武汉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西安交通大学水利系(西安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昆明工业学院、成都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

全国主要高校人事处网址大全

全国主要高校人事处网址大全 2008-03-16 11:42:35 本文已公布到博客频道职场·创业分类 西南交通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web1/index.aspx 电子科技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index.asp 西南财经大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zzrsb/rencaiyinjin.htm 成都理工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 西华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renshichu/rczp.HTM 西南科技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 四川农业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web/rsc/index.htm 四川师范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web/rsc/index.htm 成都中医药大学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 西华师范大学http://218.6.128.139/gljg/zzb/index.htm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http://218.6.160.206/ 西南石油大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template/thridtmpone.aspx?pid=186 0&tbflag=pi 泸州医学院人事处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jigou/renshichu/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人事处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dep/Default.asp?bm=11 川北医学院人事处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site_id=4 乐山师范学院https://www.360docs.net/doc/b616703477.html,/rensc/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550303) 一、专业分析 1.本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电力行业既是能源的生产者,又是能源的最主要消耗者,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的电力基础能源行业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作为基础支柱产业的电力建设、电力生产,其发展与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还有相当差距,也与目前我国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保障经济发展速度,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我国电力工业正进入大机组、大电厂、自动化的阶段。 随着机组容量高,自动化水平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发展的需要。从火力发电厂的用人结构来看,绝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为热动专业,并且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为此,也给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本专业人才培养应进一步突出其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在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中要结合本专业的职业岗位特点和要求,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次,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由教授、专家、现场技术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努力实现以“就业导向、市场导向、电力需求导向”为核心的转变;三是抓好职业培训、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的管理,推行“双证书”培养制度。 2.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火力发电厂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生应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掌握职业能力和技能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 3.本专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热能动力设备运行、检修、安装、调试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及热力设备和系统的初步设计计算,热力系统的基本技术经济性分析,以及企业安全、经济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可在大中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电力建设企业、电力修造企业、设备厂家、工矿企业自备电厂及有关试验院所,从事电厂热能动力设备的运行、检修、安装、管理、试验研究等工作,具体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电厂热能动力工程(本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080502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二、学习书目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3.英语(二)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4.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热工过程自动控制》,郎泉江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5.工程热力学(二) 《工程热力学》,徐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6.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 《机械设计基础及电厂金属材料》,芮晓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7. 物理(工) 《物理(工)》,吴王杰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版)。 8.复变函数与积分函数 《工程数学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贺才兴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9.线性代数 《工程数学线性代数》,魏战线主编,辽宁大学出版社。 10.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 《流体力学及泵与风机》,王松岭、安连锁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1.传热学(二) 《传热学》,夏雅君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2.锅炉燃烧设备 《锅炉燃烧设备》,姚文达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3.汽轮机原理及运行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陈汝庆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4.热力发电厂 《热力发电厂》,杨玉桓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5.电力企业经济管理 《电力企业经济管理》,萧国泉、李弘泽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 16. 创业理论与实务 《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 17.现代生物学导论(第5、6、10、11、12、16章不做考试要求)《基础生命科学》(第二版),吴庆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实训部(2009-0716)

1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实训部(2009-0716)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安排通知 各系部领导、各位老师: 根据2009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进程表和2009级招生计划,结合评建工作,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在征求各系部有关领导、老师的基础上,经校领导批准,已最终定稿,现正式下发,望各系部领导、老师严格执行。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几点说明: 1、新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格式与以前有较大不同,主要结合当前评估工作进行适当调整。 2、热控08-1、2、 3、4班金工实训、电控08-1、2班电工实训由上学期调整到本学期;因实训场地所限,电控08-1、2班电工实训2周改为1周、集控08-1、2、3、4班电工实训2周改为1周。火电仿真实训安排2班同时进行。 3、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课程安排表中各系部对实训地点、实训指导教师、实训课时等暂未确定的在实训前确定后请及时上报实训部。 4、校外认识顶岗实习具体时间、地点由各系部联系确定,确定后请及时上报实训部。校外实习后各系部应及时补充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并上交实习证明和实习总结。 5、本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请各系部学生管理人员通知到各班级。 6、对本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有不同意见请及时联系。联系电话:9282 实训部 2009年7月16日

附表: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一览表 2

3

4

5

6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 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由于受当时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

及低温专业。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 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交通大学水利系(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工业学院、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毕业论文 目录 1 绪论 (3)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3) 1.1.1 强化传热技术概述 (3) 1.1.2 翅片管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 (4) 1.2 翅片管强化传热的数值解法 (6) 1.3 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9) 1.3.1 平直翅片管实验研究进展及成果 (10) 1.3.2 平直翅片管数值研究进展及成果 (11)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2 平直翅片管换热流动模型建立与分析 (14) 2.1平直翅片管换热与流动特性物理过程的描述 (14) 2.2平直翅片管换热器物理模型的建立 (14) 2.3.1物理模型的几何尺寸 (14) 2.3.2计算区域的选取 (14) 2.3平直翅片管数学模型描述与简化假设 (15) 2.3.3基本简化假设与定解条件 (15) 2.3.4基本控制方程 (16) 2.3.5相关参数的确定 (17) 2.3.6物理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 (18) 3 基于Fluent平直翅片管数值模拟及CFD简介 (20) 3.1常用数值计算方法简介 (20) 3.2CFD概述 (22) 3.2.1 计算流体动力学简介 (22) 3.2.2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工作步骤 (22) 3.2.3 计算流体动力学的特点 (23) 3.2.4 CFD软件介绍 (23) 3.3FLUENT软件概述及GAMBIT简介 (24) 3.3.1 FLUENT程序结构 (25) 3.3.2 利用FLUENT的求解步骤 (25) 3.4平直翅片管基于FLUENT数值模拟 (26) 3.4.1 计算区域网格的划分 (26) 3.4.2 求解器的选择 (27) 3.4.3 控制方程的离散及收敛标准 (27) 4 平直翅片管数值计算结果及数据分析 (29) 4.1 迭代残差图 (29)

火力电厂热能动力与生产经营 赵旭东

火力电厂热能动力与生产经营赵旭东 发表时间:2019-07-23T15:53:32.3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3期作者:赵旭东[导读] 摘要:不论对于工业生产还是社会发展来说,电力都是极其重要的能源,想要满足我国庞大的用电需求,就要充分了解我国发电的主要方式——火力發电,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从而发掘火力发电的潜能,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富阳 311400 摘要:不论对于工业生产还是社会发展来说,电力都是极其重要的能源,想要满足我国庞大的用电需求,就要充分了解我国发电的主要方式——火力發电,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从而发掘火力发电的潜能,提高火力发电的效率。相比于其他发电形式来说,火力发电操作简便,效率高,因此对于发电厂来说,要加强电力能源的生产,就要做到对设备经常进行维护,对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对热力装置进 行科学改进,保证发电厂持续高效生产。 关键词:火力电厂;热能动力;生产经营 一、论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 自二战以来,煤炭以及石油变成了主要的世界能源,但是煤炭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传统能源逐渐面临着后续不足的尴尬局面,再加上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人呼吁寻找研发新型可再生节能能源,更新传统火力发电方式。 目前世界上200个国家共同面临着能源问题。仅有少数非洲以及南美洲国家依然面临着可利用能源匮乏的情况,大部分国家都在面临着能源使用与环境保护相对立的问题。在世界环境问题上,我国不断做出突破性的贡献。为指导我国火电厂的改革,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印发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力求在清洁能源替代老能源、城市集中供暖、改进现有热电厂锅炉的落后技术、提高锅炉用煤的品质4个节能减排途径中寻找创新和突破,力求在正确的正确指引下,使我国热电厂的对环境不造成过大破坏。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持续发展阶段,国内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对能源的需求量极大。在目前新能源未成熟的情况下,热力发电依然是发电形式的主体,由于目前发展的新型能源都存在一定的发展缺陷,在人类未掌握可控核聚变能源之前,化石能源的使用时比缺少的。所以传统热力发电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火力电厂的基本结构及问题 1、生产原理 火力电厂的设备主要是由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以及其他辅助设备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用锅炉将煤炭、天然气和石油等原料进行燃烧产生大量的热量,水吸收这些热量变成水蒸气,用这些水蒸气去使汽轮机转动,从而发电机产生电能。电能产生以后,会通过变压器和输电线输送到每一个用电单位。 2、热能动力装置维护的重要性 在火电厂的各项工作中,热能动力装置的检测与维护非常重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热能动力装置能够很好地阻碍在火力发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从而为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保障。 (2)能够维持工业生产稳定。对热能动力装置进行维护,能够降低工业用电的风险,使得工业生产稳定可靠,同时还能够及时发现火力发电中因为热能动力装置引起的问题。 (3)保证火力发电的正常运行。对热能动力装置进行维护,可以对热能动力方面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及时维修处理,这样就能保证火力发电厂的正常运行,从而能够给用户提供稳定的供电,避免出现断电或是供电不稳的情况。 在对热能动力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时,各个火电厂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可行的检测和维护方案,尽量采取多重保险,能够及时发现热能动力装置出现的问题,保证发电厂的正常运行。 3、热能动力装置运行时出现的问题 在火力发电中,热能动力装置难免会出现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提供给工业的电力达不到要求电压,影响工业生产;会危害到工作人员的安全;会使发电厂中断。这些问题主要有:(1)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热能动力装置往往是需要通过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如果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比较低,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和检修,那么就会导致热能动力装置出现问题,减少热能动力装置的使用寿命,使得发电厂无法发电。 (2)锅炉杂质累积过多。发电厂的锅炉长期使用的情况下,会积累大量的水垢,其主要原因是水中的各种杂质在水蒸发的同时跟随水蒸气一起扩散,这些杂质会进入到锅炉的管道中并沉积下来,长此以往,就会使管道内的杂物越来越多,造成管路的堵塞,从而影响锅炉的产热效率,进而影响发电效率。 三、火力电厂生产经营的维护的措施 1、锅炉生产的维护 在火力发电中,锅炉的产热效率会影响到发电厂的发电效率,是火力发电的关键因素,在对其进行维护时要制定系统化的方案,进行细致的维护。维护时需采取以下措施: (1)对锅炉的运行状态和燃烧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至少每周两次,防止锅炉的管道中累积过多的水垢,最好在每次维修时将各个零件拆下,用专业的清洗液进行清洗,保证锅炉清洁。 (2)为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每天都要对锅炉的阀门和水柱进行检查,要对锅炉的耐烧能力进行保养,同时标记锅炉的冲水部位以及排污点,每天进行清理,对于锅炉中一些有相对滑动的地方,要涂抹润滑剂进行润滑,增加锅炉使用寿命。 (3)要严格控制锅炉的水压和气压大小,锅炉内部的气压应该控制在12MPa以下,当气压达到10MPa时,锅炉内的温度不能够超过250℃。 2、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火力发电中,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都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合理操作,他们的努力工作才能保证发电厂的正常发电。作为发电厂的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尤其是要将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和维修热能动力装置上面,工作人员要学习并掌握锅炉和各种热力设备的运行以及故障的判断,公司要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对于电力生产中的安全隐患要能够及时发现并上报进行维修,确保电力生产的正常进行。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及规划

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认识通过上网查询和老师的介绍,认识到热能与动力工程 是研究热能的释放、转换、传递以及合理利用的学科,它广泛应用于能源、动力、空间技术、化工、冶金、建筑、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一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培养能源转换与利用和热力环境保护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适应和创新能力,较高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级人才,以 满足社会对该能源动力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教学、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学生应具备宽广的自然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流体工程、流体力学、流体机械、动力机械、水利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应用与自动控制技术方面的知识。能从事汽车动力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暖通空调,能源与环境工程、电厂热能动力、燃气工程、船舶、流体机械等方面的科研、教学、设计、开发、制造、安装、检修、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方向; 我校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设立了两个方向; 制冷与空调方向和热电方向。 主干学科: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传热学、工程热力学。 主要课程;工程数学、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零件、电工与电子学、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工程经济学,控制工程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测试技术、制造工艺学、优化设计等。 制冷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制冷与低温技术。主要有制冷与空调测量技术、制冷原理与装置、低温技术、空气调节、制冷压缩机、制冷系统CAD、计算机绘图、泵与风机、制冷空调电气自动控制、冰箱冷库、制冷热动力学、热泵制冷空调故障诊断等有关课程。专业方向培养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设计、科研、开发、制造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可在制冷、低温和空调技术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设计院以及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从事制冷与空调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控制、管理、技术服务和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热电方向专业科目;主要研究大气环境保护理论和技术,主要有电站锅炉原理核电技术、燃气轮机及其联合循环、热力发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电厂汽轮机原理,发电厂自动化、电机学、发电厂电气设备、继电保护原理等有关课程。 毕业生主要从事热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科研开发以及热力系统的设计等工作,还可以在航天、机械、化工、船舶、核能等行业从事相关工作,也可以在军事部门、核电工业和辐射科学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核电站、高等院校等从事规划、设计、运行、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前景: 伴随现实环境的发展,热能与动力工程的重要性正在日渐突出。 目前全世界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煤炭、(%,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76能源消费的.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论文(强化对流传热)

Enhancement of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Rongzhen You Class 1202 of Power Engineering In my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Project, we are supposed to adopt some methods to enhance the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on the plain surface. Although we have taken several technical methods into consideration, most of them are too difficult for us to apply in our project. 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make an introduction to these methods here. Firstly, machining some grooves or dimples on the plain plates is one of important methods to enhance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he grooves or dimples can change the flow field of the fluid near the surface, for which the fluid would be turbulent than before. In this way, the Nusselt number of the near surface fluid would be raised, and than the convection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would increase. This method can enhance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on the plain plate to some extent, but it’s still ineffective for the reason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heat-transfer coefficient of the fluid in the near wall region can not enhance the heat-transfer of the mainstream. Secondly, some researchers come up with an idea that using spiral fine ribs (SFRs) in plate channel to enhance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They equally placed the SFRs in the channel, which can form a packing layer resembling a kind of quasi-porous media with large porosity and can produce efficient disturbance both to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mainstream. The operation principle of SFRs is that the multi-longitudinal vortices induced by SFR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tangential velocity components in the cross section, which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micro-fluctuation in the fluid. What’s more, the transport action caused by the longitudinal vortices can improve the mass exchange betwee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mainstream. These two factors can not only speed up the heat migration from the channel walls, but also enhance the heat diffusion in the mainstream. This improves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in channel. Thirdly, the most efficient way to enhance the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is installing fins on the plain plate. Base on this thought, some researchers have fabricated many different types of fins, such as columned pin fins, conical pin fins, elliptical pin fins, cross-cut pin fins and longitudinal vortex generator arrays (LVG). Nowadays, fins with geometric shape pins have been commonly used to in the engineering. As for the vortex generator, it can disturb the flow field by the vortex and generate vortex after the generator, which can break the boundary lay on the surface and transfer the heat into mainstream quickly. Nowadays, many researchers have proved that the LVG effect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straight fins within a certain limit of Reynolds number, as well as that the multi rows LVG can improve the whole heat transfer effect. The methods mentioned above sounds pretty advanced, but it’s quiet difficult for us, regular college students, to apply these methods in our project. Because we couldn’t analysis the complex flow field in these special structure, unless we use the FLUENT software to build up their mathematic model. As the advanced usage of FLUENT is out of our ability, we have no choices but to install the straight fins on the heat transfer surface. Som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that the overall thermal resistance of straight fins is lower than other geometric pin fins, due to the combination effect of enhanced later conduction along the fins and the lower flow bypass characteristics. At last, our experiment also proved that the straight fin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nhancement of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浅谈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分析 刘鵾臣

浅谈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分析刘鵾臣 发表时间:2018-05-18T09:23:18.4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期作者:刘鵾臣刘恺宁[导读] 摘要: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建设。 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电厂山东济宁 272502 摘要:随着我国用电量的不断增加,电厂得到了广泛的建设。火力发电厂作为我国电力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用电供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电厂中运用热能与动力工程可以大大提高产电效率,能有效的解决社会高用电量需求的问题。因此,关于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其必要性进行了概述,详细探讨了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旨在提升电厂的生产效率。 关键词:热能与工程;电厂;运用 就当前我国的发电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电厂还是采用火力发电的方式来进行的,这种发电方式对于能源的消耗是较大的,其中造成的能源浪费量也比较大,这就要求我们尽可能的采取恰当的节能措施来针对这一现状进行必要的改善。我们都只能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其它的能量,这些能量无法利用的话就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尤其是作为量比较大的热能和动力能源来说更需要我们加强研究,促使这些能源能够转化为我们所需要的电能,进而提高电厂的发电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1 热能与动力工程及其必要性 热能与动力工程其实主要就是涉及到了能量的相互转化过程,尤其是在具体的电厂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产生较多的热能,而这些热能并不是我们需要的,只有电能才是我们需要的一种能源,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把这种不需要的热能转化为电能,这也就是热能与动力工程所能够起到的作用,在具体的能量转化过程中,该技术的实施能够首先把多余的热能转化为动能,然后把这些动能通过必要的装置来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电能,在此过程中就完成了热能到电能的转化,无形中相对于原有的电能产出来说就提高了电能的数量,进而也就相当于提高了 电厂生产的效率。但是具体来说,热能和动力工程的实施较为复杂,不仅仅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其操作流程也比较繁杂,这就对我们相关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厂技术操作人员必须把握好热能和动力工程的技术操作要点,切实提高生产的效率。 合理的运用热能和动力工程技术能够提高电厂的生产效率,其实这也就是我们采用热能和动力工程的最为主要的意义,但是除此之外,对于热能和动力工程的应用还具备较强的必要性:(1)首先是对于电厂企业自身来说,合理的运用热能和动力工程对于自身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相当于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就有利于电厂在当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电力市场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也能获得更高的生产利润,对于电厂自身的发展意义重大;(2)其次,对于我国的能源和资源现状来说,在电厂生产中利用热能和动力工程也是极为必要的,我们都知道,能源短缺是当前我国的一个普遍现状,尤其是对于当前消耗能源较大的火电厂来说,其生产效率的提高也就相当于节省了能源的使用,这对于缓解当前我国能源短缺的现状是极为必要的。 2 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 2.1减少调压调节损失 在电厂运行中进行调压调节是必不可少的,起主要的作用就是保障发电机组运行的可靠性,但是这一措施的采用一旦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也必然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损失,比如,在高负荷区域下进行滑压调节就很可能造成经济性损失,此外,在蒸汽转化过程中也会产生相应的能量损失,为了更好地确保电厂热能和动力工程的运用,我们就应该加强调压调节的控制,尽可能地减少调压调节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尤其是针对此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损失必须加以控制,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强对于相关设备的研究,尽可能的选用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来进行相关操作,其达到减少调压调节损失的目的。 2.2有效的节流调节 在电厂应用热能和动力工程过程中还需要我们关注节流调节的具体状况,一旦节流调节出现失误的话就很可能增大节流损失,进而引起经济损失,不利于电厂的运转,所以,加强节流调节的效率极为重要。在节流调节中,涉及到了相关参数的计算问题,尤其是各级的比焓降和压差计算至关重要,就当前我国电厂常用的计算方式来说,应用弗留格尔公式进行估算的效果是最佳的,通过该公式的运算能够在较大程度上达到有效调节节流的目的,保障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有效运用。 2.3恰当的调配选择与工况变动 在电厂中运用热能和动力工程还需要我们恰当的调配选择与工况变动,在当前我国电厂发电中大多是采用并网运行机组来进行的,在并网运行机组的工作中常常会出现调频的现象,其主要是指并网运行机组在运行中自动的针对电网中的负荷进行调节以应对电网频率的变化,这种现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力调度员的工作难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调配和变动,也就是进行二次调频,二次调频主要分为两种,即自动和手动,在当前的电厂运行中大部分都是采用自动化的二次调频就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特殊现象,当自动调频已经无法使频率恢复到正常状况的话,就需要我们手动进行相关操作,以维护频率的稳定,在此过程中还涉及到了焓降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该过程能够有效的控制焓降才能够有利于我们发电效率的提高,这当然必须依赖于恰当的调配选择与工况变动。 2.4充分重视重热现象 在电厂运用热能和动力工程的过程中重热现象是需要我们格外关注的一个概念,重热现象主要就是指热能和动力工程中所应用的多级汽轮中上一级所产生的热能损失能够在下一级中得到利用,这种现象无形中就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但是这种现象也并不是完美的,只有在级效率降低的基础上才能够得以实现,并且回收的能量损失也仅仅是所有损失中的一部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电厂中合理的运用重热现象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也值得我们在热能和动力工程应用中加强重视程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应用的探索对厂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这样才能提升电厂的整体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维,邓群英.热能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运用探究[J].好家长,2017(49):251. [2]李荣祖.热能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7(17):172-173.

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问题及其主要性能的应用 解双洲

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问题及其主要性能的应用解双洲 发表时间:2019-04-26T15:54:26.1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解双洲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 沈阳万益安全科技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15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平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但是,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显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石,其节约能源、提升产出效率成为了行业中最关注的问题。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发电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现阶段,我国使用的发电方式有火力发电、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但是,受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主要发电方式仍然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对设备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中进行。因此,为了保证发电顺利进行和设备的稳定性,工作人员必须解决电厂热能和动力工程之间的矛盾,保证生产资源的最优化,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电。为此,发电厂已经逐渐将热力动能工程应用其中,通过动力装置将热能转化为动能,再经过汽轮发动机组将动能转化为电能,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消耗,提升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关键词: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主要性能 1热能动力工程的概念 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看出,所谓热能动力工程是这样一项系统工程,主要研究将怎样把热能通过一定的方式产生动力、动能,然后把产生出来的动力、动能变为电能,用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怎样实现热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热能动力工程主要研究的方向。这种转化其实都严格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这是就为这些问题的进行有效的解决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热能动力工程,无论从内涵还是从外延上来说,其包含的内容和意义都是十分丰富的,也是非常复杂的。这其中涵盖了很多知识领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专业知识。在电厂中如果能够将热能动力工程加以合理、有效的运用,不仅使可以电厂的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最大限度提升,而且能够大大降低可以电厂的运行成本从而减少投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方式与当前正在大力倡导的绿色发展、科学发展的理念非常符合,能够为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作出巨大的贡献。 2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重热问题 在电厂运行中需要用到很多汽轮机,这样会带来一定的热量损失。为了减少热量损失,通常会使用汽轮机将一部分热能重新吸收利用,以提升汽焓值。重热问题是发电厂在进行内转换时,将前一过程能量应用于下一过程,在存在相同的管道压力时,前一过程中的焓值会在后一过程中出现大幅度下降现象。经查阅资料发现,当前我国电厂的重热系数在4%~8%。重热系数代表着热能的重复使用程度。一般来说,重热系数越高,代表热能损耗量越低。所以,电厂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情况适当提高重热系数,以提升能量的重复使用效率。虽然适当的重热现象能够提升平均效力,还有助于电厂的顺利运行,但是过度重热现象依旧会影响发电厂的资源利用率。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重热问题不仅会使发电厂的能源得不到有效储存,还会降低电能效果和品质;第二,重热问题会导致锅炉燃烧程序不稳定,进而影响蒸汽排放,最终影响发电体系;第三,重热问题也会影响气压稳定性,致使压力发生变化。 2.2节流调节 在发电厂的运行中节流调节应用范围较广,当发电设备发生变化时,系统的能源消耗将会经常增加,这反过来会影响能源公司的经济效率。在实际情况下,节流阀更适合设备相对较低的容量。如果单个设备的最高额定负载达到任何一级水平,那么各级的数量将相应增加。与此同时,机组的数量将减少,而减少供电压力的临界值。只有在机组中超过三级的阶段,节流调节可能通常适用,但如果发电设备不改变,则不同机组的同构的差异是平等的。因此,当发电机器的工作状态改变时,系统可以保持正常和稳定的工作状态。 2.3湿气损失 湿气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结合,而不是单方面的原因。主要的原因包括:在扩大蒸汽的过程中,有一些水会影响蒸汽,引起水分的损失。当水的速度比蒸汽的速度低得多的时候,蒸汽的速度很容易受到高速度运动的影响,这导致了湿气的损失,水滴也会影响到喷口的正常流动,导致能量损失,有时会导致其他的设备操作。 3发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主要性能的应用分析 3.1科学的应用重热现象 考虑到发电厂的热能源和动力工程状况,所谓的重热现象是在一个多级涡轮装置上的一个多级损失的一小部分,可以在接下来的阶段重新使用,再加热系数与蒸汽涡轮机的理想焓降相比,所有焓降之和都超过了热焓的理想降温和焓降的比值。尽管有很多负面影响,但如果可以合理地使用,它也会促进能源使用效率。首先,加热系统必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它不需要,越大越好。与此同时,要合理地使用重热现象,降低效率必须是基础,所以它不能将所有耗损全部收回,只能收回部分耗损。 3.2提高节流调节的有效性 在安装机组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节流调节可以完成一个完整的蒸汽循环。当设备的环境变化时,所有级别的温度都会下降。虽然适应性是强大的,但有一个节流的损失导致经济大幅下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地引用弗莱格尔的原则,准确地计算出每一级的压差值和焓降值,同时控制汽轮机循环的状态,同时确定工作效率和每个组件的服务效率。而如果流量已知,就能够及时的掌握流动部分面积的变化情况。 3.3湿气损失控制的应用分析 湿气造成的能源损耗主要是湿气流动产生的热损失。另外,水蒸汽凝结也会造成热能损失。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能,随着热传递的进行,温度较低的湿气会将热能传递到其他地方,进而造成热能的损失。因此,加强湿气的控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保证热能和动力工程在发电厂中的有效运行。结合发电机工作实际,湿气损失的原因为:在湿冷蒸汽受热膨胀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蒸汽发生凝结形成水珠,使蒸汽量减少;水珠的流速远远低于蒸汽流速,进而牵引蒸汽造成部分动能损耗,出现蒸汽过冷状况。湿气损失会使发电机组的动叶进汽边缘产生冲蚀,降低叶片长度,减少叶面实际面积,缩短叶片使用年限,尤其在叶顶背弧处最为严重。为了降低湿气对叶片的损伤,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首先应该除湿,可以选用汽水分离加热器,保证低压缸的效率和安全性;其次,可以选用带有吸水缝的喷灌,降低设备湿度;最后,可以降低机械损失(例如:推力轴承与支持轴承的摩擦力、启动调速器等的机械消耗),使用轴流式汽轮机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