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1890)

背景

生平

著作内容

精彩语录

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微观经济理论体系的奠基者;西方传统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乃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生平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1842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1861,1865年,剑桥大学学习数学

1868,1877年,剑桥大学任数学讲师

1877,1882年,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和

学院院长

1883,1884年,任牛津巴里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

学讲师

1885,1908年,剑桥大学任经济学教授(1891,1894

年,任皇家劳工委员会会员委员)

1890年,《经济学原理》出版

1924年,去世,享年82岁

重要贡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是英国乃至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作为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确立了近代经济学一个空前庞杂的独特体系,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观点以及理论体系等等,为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提供了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他的价值论和分配论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界占有支配地位,时至今日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明显或暗含地影响着今日的各个经济学流派。

背景

时代背景

马歇尔所处的年代,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英国经济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需要加以研究和说明。

学术背景

英国经济学界的两个派别:

约翰穆勒,生产费用价值论;

杰文斯,效用价值论

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

第六篇国民收入的分配

第四篇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

本和组织

第三篇论欲望及其满足

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争值的一般关系第一篇导言

体系结构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经济学的实质第三章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

第四章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

体系结构

第一篇

第六编

第三编

第二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财富第三章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第四章收入。资本

体系结构

第一篇

第六编

第三编

第二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欲望与活动的关系第三章消费者需求的等级第四章欲望的弹性第五章一物不同用途的选择。立即使用

与延缓使用第六章价值与效用

体系结构

第一篇

第六编

第三编

第二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土地的肥力第三章土地的肥力(续前)报酬递减的倾向第四章人口的增长第五章人口的健康与强壮第六章工业训练第七章财富的增长第八章工业组织第九章工业组织(续前)。分工。机械的影响第十章工业组织(续前)。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第十一章工业组织(续前)大规模生产第十二章工业组织(续前)。企业管理第十三章结论。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体系结构

第一篇

第六编

第三编

第二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一章引论。论市场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暂时均衡第三章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的均衡第四章资金的投放与分配第五章正常需求和供给的均衡(续),关于长期

与短期第六章连带需求与复合需求,连带供给与复合供

给第七章直接成本和总成本同连带产品的关系。销

售成本。风险保险。再生产成本第八章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原理

第九章边际成本和价值的关系。一般原理(续) 第十章边际成本和农产品价值的关系第十一章边际成本和城市土地价值的关系第十二章从报酬递加规律来看的正常需求和正常

供给的均衡第十三章正常需求和正常供给变动的理论同最大

限度满足原理的关系第十四章垄断理论第十五章供求均衡的一般理论摘要体系结构

第一篇

第六编

第三编

第二编

第四编

第五编

体系结构

第一篇

第六编

第三编

第二编

第四编

第五编

第一章分配概论第二章分配概论(续) 第三章劳动工资第四章劳动工资(续) 第五章劳动工资(续) 第六章资本的利息第七章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第八章资本与经营能力的利润(续) 第九章地租第十章土地租佃第十一章分配总论第十二章进步对价值的一般影响第十三章进步和生活程度的关系

理论体系的特点

是经济学说史上自约翰?穆勒以来又一次大综合,标志着新古典学派的建立。

方法论的特点:

1、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2、强调“连续原理” 在经济研究中的作用

3、重视数学分析,尤其是重视“边际增量”分析方法的应

4、运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

依照英国的传统见解,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职能是收集、整理和分析经济事实,并用从观察和经验中得来的知识,去决定各种原因的眼前和最终的结果;而且我们认为,经济学的规律是以直述语气表达的倾向之叙述,而不是以命令语气表达的道德上的告成。

本书如有它自己的特点的话,那可说是在于注重对连续原理的各种应用。而且对于许多属于纯理论的问题,如果我们一旦知道应用图表的方法,就不愿再用其他方法去解决了。

纯数学在经济问题上的主要用途,似乎在于帮助一个人将他的思想的一部分迅速地、简短地并正确地记下来供他自己之用:并使他确信他对他的结论已有足够的——仅仅是足够的——前提。第一版序言

第一篇导言

绪论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

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

因此,一方面它是一种研究财富的学科,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

它是研究人的学科的一个部分。

贫困是否必然的问题给予经济学以最大的关心。

这个问题不能完全由经济学来解答。因为这个答案部分要依靠人类本性的

道德和政治的才能,经济学家并没有了解这些事情的特别方法:他也必须像别人一样地做,尽他所能去推测。但是,这个答案大部分有赖于经济学范围之内的事实和推论;给予经济研究以主要的和最大的关心,也就是这一点。

经济学的实质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这个动机是为一定数额的货币所引起的,正是对营业生活中最坚定的动机的这种明确和正确的货币衡量,才使经济学远胜于其他各门研究人的学问。

经济学家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情感的本身,即不能直接地来衡量,而只能间接地通过它的结果来衡量。

经济动机不全是利己的。对金钱的欲望并不绑斥金钱以外的影响,这种欲望本身也许出于高尚的动机。经济衡量的范围可以逐渐扩大到包括许多利人的活动在内。

以往的英国经济学家也许过于注重个人活动的动机。但事实上,像其他一切社会科学的学者一样,经济学家研究个人,主要是将他当作社会组织中的一分子。

经济概括即经济规律

差不多像其他一切科学一样,经济学的工作是收集事实,整理和解释事实,并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归纳法和演绎法都是科学的思想所必须采用的方法,正如左右两足是走路所不可缺少的一样。

经济规律,即经济倾向的叙述,就是与某种行为有关的社会规律,而与这种行为有主要关系的动机的力量能用货币价格来衡量。

经济规律是关于在一定条件下人类活动的倾向的叙述。

一切科学的学说无不暗含地采用条件的:但这种假设的因素在经济规律中特别显著。

经济研究的次序与目的

因此,经济学的目的,第一是为求知识而求知识,第二是解释实际问题。

经济学的主要工作——收集事实、分析事实和加以推论——应当根据上述主要问题来安排。

但是,经济学却避免讨论有实际经验的人所不能忽视的许多政治问题:所以,它是一种纯粹的和实用的科学,而不是一种科学和方法。所以,用“经济学”这个有广泛意义的名词来说明它,比用“政治经济学”这个意义较狭的名词更好。

经济学家需要有三种重大的智力:就是知觉、想像和推理:其中他最需要的是想像力,使他可以探索可见的事件之不显著即处于表面之下的那些原因,与可见的原因之不显著即处于表面之下的那些结果。

第二篇若干基本概念

财富

一切财富是由人们要得到的东西构成的;那就是能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类欲望的东西。但并不是一切人们要得到的东西都可算作财富。

因为缺少一个简短的通用名词来代表一切人们要得到的东西,即满足人类

欲望的东西,我们姑且用财货这个名词来代表它。

人们要得到的东西或者说财货,有物质的财货,或个人的和非物质的财货。……其次,财货可分为可转让的和不可转让的。

凡不作私人之用和由自然供给而不需要人类努力的财货,称为自由的财货

财富这个名词这样用法,是符合于日常生活的用法的;同时,它包括那些——而且只是那些——显然属于经济学范围(如第一篇中所说明的范围)以内的财货;所以这种财货可以称为经济财货。因为,它包括一切客观存在的东西,这些东西(i)

属于某一个人所有,而不是同样地属于他的邻人所有,因而显然是他的东西;(ii)是直接能用货币衡量的东西。

价值的概念与财富的概念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价值这个名词是相对的,

表示在某一地点和时间的两样东西之间的关系。

生产、消费、劳动、必需品

人类所能生产和消费的只是效用,而不是物质本身。

人类不能创造物质的东西。诚然,在精神和道德的领域内人可以产生新的思想;但是,当我们说他生产物质的东西时,他实在只是生产效用而已;或换句话说,他的努力和牺牲结果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它能较好地适合于欲望的满足。

消费可以被看作是负的生产。正如人所能生产的只是效用一样,人所能消费的也只是效用而已。

我们可以对劳动下这样的定义:劳动是任何心智或身体上的努力,部分地或全

部地以获得某种好处为目的,而不是以直接从这种努力中获得愉快为目的。

如果我们必须重新开始的话,除了那种不能有助于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不生产效用的劳动之外,我们最好将一切劳动都看作是生产的。

维持生活的必需品与维持效率的必需品、习惯上的必需品

收入、资本

符合于收入的这种意义,市场的用语通常是把一个人的资本看作是他的财富中用于获得货币形态的收入的那一部分。

从日常营业观点来看的纯收入、利息和利润的定义。纯利益,经营收入,准地租。

从社会观点来看的资本和收入。

主要理论

1、需求理论(第三篇)

2、供给理论(第四篇)

3、均衡价格理论(第五篇)

4、收入分配理论(第六篇)

需求理论

1、欲望、效用、边际效用、需求价格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价格递减规律

3、需求表与需求曲线——需求变动规律

4、需求弹性

5、消费者的选择原则

6、消费者剩余

供给理论

1、生产要素

劳动、土地、资本、组织

2、生产成本

实际成本、货币成本、边际生产成本

直接成本、补充成本;总成本、平均成本与生产成本相联系,提出了三个概念: 替代原理;代表性企业;投资的有利边际

3、供给规律

4、生产者剩余

均衡价格论

1、价格(分析)代替价值(分析)

2、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的形成

均衡价格的形态

3、垄断的价格理论

垄断

垄断价格及其形成

收入分配理论

1、收入分配数额取决于各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均衡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

2、工资

3、利息

4、利润

5、地租

精彩语录

13>.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世界的历

史是由宗教和经济的力量所形成的。

2. 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一般生活事务的学问;它研究个人和社会活动中与获取和使用物质福利必需品最密切有关的那一部分。

3. 政治经济学,或称经济学,是对一般经济生活中的人类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它所考察的是个人行动和社会行动的一部分,是同安居乐业所必需的物质条件的获得和利用最紧密相关的那一部分。如此看来,经济学一方面是研究财富的学问;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人类学的一部分。因为,除了宗教信仰之外,对人的特征产生最多影响的,就是人的日常活动,以及由此获得的物质资源。

4. 事实上,近代经济学的创始者,差不多都是性情温和、富有同情心和为人

道的热诚所感动的人。他们毫不例外地致力于这样的信念:全体人民的福利应当是一切私人努力和公共政策的最终目的。

经济学家马歇尔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人物简介 (1842-1924) ——剑桥学派的创建人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1842-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及至世界最著名的经济学家。1842年,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区一个朴实的中产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他那极为严厉的、期望他儿子能成为一个牧师的父亲的教育。但他背叛了他父亲的意愿,去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习数学并获得学士学位,并被选为圣约翰学院教学研究员。1877年由于他和玛丽.佩利——一个他过去的学生结婚,被迫辞职,因为当时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研究员们要像牧师那样独身。随后,他先后担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校长,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讲师和教授(那时,独身要求已取消)。他参加过英政府组织的政策咨询活动,还曾是1890-1994年皇家劳工委员会颇有影响的成员。1880年,他担任英国协会第六小组的主席,正式领导了创建英国(后改为皇家)经济学会的运动。 .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著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这本书在马歇尔在世时就出版了8次之多,成 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而他本人也被认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者,他的理论及其追随者被称为新古典理论和新古典学派。同时由于他及其学生,如J.M.凯恩斯,J.S.尼科尔森,A.C.庇古,D.H.麦格雷戈等先后长期在剑桥大学任教,因此也被称为剑桥学派。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受到当时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经济学家亨利西奇威克的影响,正因为这个人对他在经济学及道德哲学方面的影响很大,马歇尔的学术兴趣逐渐由物理学转向了哲学和社会科学。于是,马歇尔的思想开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转变。曾经他把西奇威克称为自己“精神上的父母”。后来,他看到了十九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英国出现的严重的社会不公平,他感觉到,神学、数学、物理学和伦理学都不能够给人类带来“福音”,于是,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政治经济学上面来,把理解社会现状的希望寄托在经济学的研究上,打算从经济上来分析社会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doc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这本《经济学原理》的版本是马歇尔版的,通过我的了解,了解到作者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7.26—l924.7.13),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出生于克拉凡,新古典经济学派(或称剑桥学派)主要创始人之一。1861年入剑桥大学攻读数学,1865年毕业于剑桥圣约翰学院。1868年曾去德国研究哲学,与德国经济学家广泛接触以后,兴趣转向经济学。1875年为研究保护主义政策去美国。1877— 1881年任布里斯托尔大学学院第一任院长。1883—1885年任牛津大学巴里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l885一1908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91—1894年兼任皇家劳工委员会委员。1908年退休后专心致力于写作。主要著作有:《经济学原理》(1890)、《工业与贸易》(1919)、《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等。《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被看作为划时代的著作、新古典学派的经典。在这部著作中,马歇尔吸取了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新成果,又在形式和内容上继承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其理论被看作是对古典经济学的拯救和振兴,故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经济学原理》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紧接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的最伟大的经济著作,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学出现以前,《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领域中长期占据着支配地位。 我们都知道,19世纪后半叶,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汹涌澎湃、风雷激荡的时期:资本主义完成了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过渡。随着美、德的崛起和英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世界格局重新开始洗牌。徘徊于欧洲的“共产主义幽灵”,已成为资本主义制度最直接、最有力的威胁。历史一再证明,伟太的时代产生伟太的思想,激荡的岁月往往伴生学术的繁荣。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恰逢此时,穆勒把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发挥到了极致;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先后独立提出边际学说;兴起于德国的历史学派独树一帜,在经济史比较研究方面成就斐然。经济学界流派纷呈、各成体系,在互相冲击碰撞中,酝酿着新的整合。 l890牟,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经济学原理》问世了。该书把供求理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力论、生产费用论熔于一炉,同时秉承古典经济学传统,集百家之长,兼收并蓄、综合协调,形成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此书一出版,就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者阿弗里德·马歇尔也由此赢得了“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的盛名。 翻开《经济学原理》一书,最先引起我兴趣的是生产和消费理论。什么是生产(劳动)?马歇尔的观点与众不同。在他眼里,劳动不过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或排列,使其能较好地适合于满足人的欲望。木匠做家具是生产劳动,家具商在店铺里移动和整理家具也是生产劳动,因为二者尽管一个劳动对象是木材,一个是家具,但都使物质对象较以前更为有用,从本质上讲都生产了效用。那么什么是消费?消费是使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与生产相反,消费只不过是打乱物质的排列,减少或破坏其效用,因此也可以称做“负生产”。人的欲望种类繁多,无止无休。但具体到一种单独的欲望,却存在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道理很简单:一个饥肠辘辘的饿汉得到面包,肯定狼吞虎咽,但随着肚皮渐渐填满,面包的味道却不似起初那般香甜,当他吃得坐不住的时候,再逼他吃进一个,或许他会对无辜的面包由爱生恨。“消费者剩余”理论也很有意思。打个比方:一穷学生(假设碰巧是学经济的)自书店入旧书摊,恰逢一书店标价2O元好书,虽稍有磨损但不影响阅读,穷学生囊中尚有余银1O块,本打算倾其所有一睹为快,不意摊主只要5元,再经讨价还价以4元成交。学生为此大喜过望,因为省下的6元,则是他的消费者剩余。 均衡观念、供求均衡原理、局部均衡分析方法,及由此演导出来的均衡价格理论体系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实体。“均衡”的概念,是从牛顿力学理论借用过来的。《原理》一书中,

《经济学原理》有感

《经济学原理》有感 最近,一直都在忙兼职班主任的事情,书,确实读少了不少,但是在与小师弟小师妹的交往中,我又对“经济学”这个词汇有了新的认识。 今年华师经管院的招生是大类招生,我带的班级是经济学类1班。经济学类,别说对于他们,就是对于我这个理论上已经读了6年大学的人来说,都觉得十分不解。于是,他们带着很多疑问,很多困惑,很多迷茫迈入了大学校门,开始了大学的生活……作为兼班师姐,自然会面对很多来自他们的问题,比如说经济学究竟是什么,要学哪些科目,学经济学以后有什么用。后面两个问题都还挺好回答的,但第一个问题,一个本源的问题真的把我给问倒了。于是,新生进入军训后,趁着一些空闲,我端起了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在这本经济学的里程碑和经济学入门教程中找到答案。 马歇尔是英国近代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和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他生于英格兰,18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毕业后她在剑桥任教九年,然后又到了牛津大学,1885年,他又回到了母校执教,直到1905年退休。这样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进入大学后开始学习数学、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而且他最有兴趣的哲学,但他最后还是选定经济学为专业。做出这个决定的重要原因是马歇尔曾走访英国的贫民区,无法忘却他所见到的贫穷和饥饿。 有人说,每一本经济学巨著,之所以流行或具有里程碑意义,其主要原因在于其符合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经济状态,符合各自历史条件的要求。亚当?斯密在他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中提出了著名的被称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强调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马歇尔继承了斯密的“看不见的理论”,反对国家政府干预经济,他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阐述了供求论、节欲论、生产费用论,特别是边际效用论,形成了“折衷的理论体系”。他在这本书里建立了静态经济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他的这一著作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著作,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专著,成为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多年来一直被奉为英国经济学的圣经。这本经济学著作,在马歇尔在生之年就出版了8次之多。 马歇尔理论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相当严密的体系,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个体系,一个研究经济学的基本框架。这本书分成了6篇。第一篇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需求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第二篇,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生产、消费、劳动等若干基本概念。第三篇,需求及其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篇,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在这一部分,讲述了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之间的关系。第五篇,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第六篇,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马歇尔是局部均衡分析,即微观经济学的创始者,他研究单个市场的行为而不考虑市场与市场之间的影响。他运用上升的供给曲线和下降的需求曲线分析收入、成本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从而得出了均衡价格理论,这也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二者同时起作用的。而《经济学原理》这本著作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 好的经济学教科书能引导学生们去感受经济学家们见微知著的洞察力、把握实质的判断力,以及他们恪守的自由信念和特有的乐观精神。坏的教科书却只能让学生们觉得:经济学无非就是那些画在黑板上的、不知所云的曲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无疑属于前者。作为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为什么你还应该学习经济学呢?曼昆在《经济学原理》的前言里列举了以下三个原因: 学习经济学的第一个原因是,它有助于你了解你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有许多经济问题会激

经济学原理马歇尔

提到《经济学原理》,脑海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曼昆的那一版,马歇尔这一版没怎么接触过。读过之后发现,以前学的经济学基础知识都是马歇尔的理论,不禁对这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肃然起敬。马歇尔的生平经历和亚当斯密很相似,略有不同的是马歇尔最初是一名典型的“理工男”,酷爱数学,后又学习了物理,最后还是被经济学的巨大魅力所吸引开始研究道德哲学(尤其是康德哲学)和经济学。或许正是这种多学科背景让他能在前人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上加以综合和发展,从而创造了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理论。和斯密一样,马歇尔的经学理论也是受到当时社会学术氛围的影响,主要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进化思想和斯宾塞《第一原理》的影响。 因为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被西方经济学家看作是古典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故他又被称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他的经济学体系概括起来有六个特点:综合折中、心理分析、连续原理、进化原理、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其中心理分析是基础,马歇尔认为人的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的心里与奥派的“苦乐主义”有异曲同工之妙。进化原理显然是受到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影响。边际分析则与他自己深厚的数学素养有关,因为边际的内涵即是微积分的思想。至于局部均衡,则是力学中平衡的概念的启示。最后,说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体系综合折中是因为他是根据19世纪出现的垄断等市场现象,吸收和利用边际学派的方法观点,对传统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资本生产力论、节欲论等经济理论加以修正,建立起一个新的折中调和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分为两大块,均衡价格理论和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其中均衡价格理论主要是需求理论,供给理论和均衡价格的决定。国民收入理论则包括收入分配理论,工资理论,利息理论和地租利润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决定理论,马歇尔通过边际分析把抽象的心理现象“需求”转化为了“需求价格”从而建立了需求理论。在原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加入了“组织”,这也是马歇尔对生产要素论的贡献。马歇尔认为需求和供给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把生产费用论和边际效用论结合起来并纳入其供求论的范围,认为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价格,从而建立了均衡价格理论。但这还不够,马歇尔还考虑了时间因素,及均衡过程动态化。不仅如此,马歇尔还提出了“生产者剩余”、“需求弹性”、“内部经济”、“外部经济”等概念,并且还区分了作为供给理论核心的生产成本的实际成本和货币成本。一般情况下,需求对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简单而快捷,同时需求弹性一般不会因时间的长短而有多大变化,然而,供给弹性是不同的,供给的变动要涉及生产规模的变化,所以供给对价格的变动做出反应所需的时间间隔,取决于生产规模变动所需的时间,即商品的供给弹性根据时间的长短,报酬倾向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有两个前提假定条件,即“局部均衡”,(也就是某一商品的价格只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不受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的影响)和货币购买力不变。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是他的均衡价格论的延续及其在分配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以均衡价格论为中心建立起来的折中主义体系,在分配理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工资、利息、地租和生产者剩余构成全部国民收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国民收益越大,则他们各自的份额也越大。其中,马歇尔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来证明利息的决定于克拉克对资本边际生产力的分析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他不是用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作为对利息的唯一解释,而只是把它作为决定利息的一个方面,即需求方面的因素看待。关于资本供给价格则与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很相似,但不是唯一的解释,而仅仅是从供给方面解释利息的决定。关于地租,他继承了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地租是由土地的需求价格决定,土地的需求价格有土地的边际生产力决定。马歇尔还提出了“准地租”的概念,准地租即在长期中数量可变,在短期中供给较为固定的生产要素的需求增加所引起的报酬增加的部分。作为正常的生产费用的组成部分,利润的数额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组织,管理能力的需求和供给。 读完《经济学原理》,我对均衡价格理论和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为什么说马歇尔实现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 马歇尔的经济学是适应19世纪末资产阶级新需要产生的,当时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垄断阶段,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尖锐,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日益广泛,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旧的传统经济学已经彻底破产,而新产生的经济学派,如边际效用学派、新历史学派,都不足以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对抗,于是马歇尔就以经济学的正宗卫道士自居,担负起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资本主义剥削辩解的任务。他在1890《经济学原理》中所建立的经济学体系是继约翰〃穆勒折衷主义经济学之后西方经济学第二次大综合。这一综合以约翰〃穆勒的理论为基础,除继承英国经济学传统外,还受庸俗进化论、德国历史学派和法国数理学派古诺经济学的影响,把供求论、边际效用论、边际生产率论、生产费用论、生产三要素论、经济和谐论、节欲论等传统理论与数理化分析、心理分析、庸俗进化论等“新”观点结合起来,拼凑成为了一个折衷主义的完整经济学体系,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他对西方经济学的综合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方法论,他承袭了作为西方经济学基本出发点的边沁功利主义,但进一步用奥地利学派的主观心理分析方法对之加以改造,抽去了“功利”的客观性,把客观的功利变成了主观的心理动机和欲望,如获得满足、避免牺牲等,并以此作为他整个经济分析的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又接受与传统经济学相对立的历史学派的若干方法来充实自己的体系,认为历史学派标榜的历史归纳法对经济学研究来说与奥地利学派推崇的抽象演绎法同样重要,并把历史学派倡导的庸俗进化论具体化为连续原理贯穿于整个体系之中。在具体分析和表述经济问题上,广泛运用了数理学派的数理方法和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方法并将二者融合,从而将数理学派的数理分析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并使边际效用学派的边际分析披上了“科学化”、“精密化”、“实证化”的外衣,在进行这些综合时。他的主要发展是普遍借用生物学特别是力学均衡的概论,并大量使用数学公式、图表来表述自己的理论。 二、价值论方面,他接受了边际效用论、生产费用论、供求论,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形成了均衡价值论。(P258图表,详细分析) 三、分配理论,他以萨伊的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并加以“组织”这一生产要素,以此为出发点,他吸收了边际生产率论、时差利息论、节欲论、土地肥力递减论等庸俗观点,并用边际增量方法对他们修正并加以补充,再用均衡分析方法将它们融合起来,从而把资本主义分配归结为各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由此形成了“四位一体”公式,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企业能力—利润、土地—地租。 应该指出,马歇尔对经济学的综合,并不仅仅是对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吸收,但就其总体而言,是一种经济学的大杂烩,因为他在进行综合时,所吸收和融合的只是庸俗经济学观点,而对古典经济学的科学观点加以排斥和歪曲,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另外,这次大综合,标志着主流派的西方经济学进入新古典经济学阶段,意味着西方经济学范式和研究重心的新的变迁。

从《经济学原理》走进马歇尔的“行为理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7209267.html, 从《经济学原理》走进马歇尔的“行为理论”作者:吴美玲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将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中关于行为的主要理论进行了归纳与分析,并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解读行为理论,并运用到实际社会现象分析当中去,解构社会事实,直视其深刻本质。 关键字:行为;动机;欲望 中图分类号:F0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1-0046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学原理》运用大量的篇幅展开了一系列关于人们的经济活动分析,在导言、概念、需求及满足等篇章中阐述了“行为理论”,“将动机和机会视为行动的理由,人的活动最终形成了其行动的动机”。由宏观到微观,从关于金钱、财富、活动的刺激与激励、需求、欲望的各种阐述中演绎行为理论的观点。 一、宏观层面行为机制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看,理解“行为”产生的原因。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在日常生活事务中过活、活动和思考的人们的学问。但它主要是研究在人的日常生活事务方面最有力、最坚决地影响人类行为的那些动机。 (一)、行为的经济动机分析 “将货币作为衡量手段对于物质的满足的意义——货币是人类行为的主要动机,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货币是大规模地衡量人类动机的唯一便利的方法。货币或物质财富被当作人类努力的 主要目标。”金钱是一般购买力,且被奉为是一种达到各种目的——高等的和低等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的手段。 (二)、行为的社会动机分析 “对金钱的欲望并不绑斥金钱以外的影响,人们对于行为的其他追求产生了强大的动力。”行为的产生不可避免心里因素的刺激,要得到周围的人的赞美、避免这些人的藐视的欲望,也是对活动的一种刺激,也许也是是因为受到高尚的好胜心的鼓舞,而非完全因为爱好财富的缘故;行为往往受到外在非物质因素的诱导,例如自豪感;行为又受到了习惯的约束,“习惯本身大都基于有 意识的选择,经济学特别关心的生活的一面,就是人的行为的最深思熟虑、且在他未做一事之前总是先考虑它的利害得失的一面,在他的生活的这一面上,当他确是遵照风俗习惯,暂时对一事不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经济学原理》有感 ――马歇尔的理论贡献和特点 马歇尔在西方经济学中是一个类似于马克思的人物,对于其经济学的阅读,不得不考虑其对后世经济学的影响。通过仔细阅读,下面从经济学方法论、价格理论、分配理论、对竞争和善恶的观点来评价。 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经济学的"静态分析范式",现在被演变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说过: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一种分析的工具,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一种的工具;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访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价格理论 在书中,马歇尔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他认为,需求和供给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分配理论。 马歇尔把萨伊的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这是他的一个独创。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关于竞争与善恶 马歇尔对"竞争"研究也比较深入,在《经济学原理》导言中,他指出: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他认为"竞争"这个词充满了罪恶的意味,而且还包含着某种自私自利以及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 马歇尔认为人的自私性在古代同样存在,近代不过是"有着有意的自私自利的特点",他认为"近代的特点是有意识性而不是自私性"。同样近代具有的有益的无私奉献之心,在古代同样存在但只不过古代不具有有意性的特点。有意性自觉性成为现代自私、无私的特点。 马歇尔一方面说竞争充满了罪恶,另一方面认为限制竞争会生成特权阶级,他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通过评判竞争,推出一个词:经济自由。他认为经济自由是近代企业和产业的特征,不含有任何好的或坏的道德评价的意味,只是一个更有远见以及更为谨慎和自由的选择。经济自由的观念实开自由主义之先河。 马歇尔的竞争理论把竞争建立在"恶"的基础之上,最后走向了一个极端,他认为,如果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近日,由于学校读书工程的启动,我选择阅读了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这本经济学经典之作令我感悟颇深,不仅让我对经济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为我之后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其所著《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由于初次阅读此类经济著作,且我本身之前并未涉及过这个领域的知识,我对书中的观点理解的并不十分透彻。但还是能大概的了解其主要内容。它以均衡价格为核心,分为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四大部分,包括序论在内又可分为七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仅仅阅读到第四篇。 序言。在我阅读的这一版序言中,他详细的阐述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并且论述了边际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局部均衡理论的正确性。 导言篇。在该篇中,马歇尔进一步论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篇。这篇主要对财富、生产等后面各篇章涉及到的一些经济学基本概念进行了一个大致的探讨。 论需求及其满足篇。本篇马歇尔主要阐述了他的消费理论,在第一章就论述了这本书的主要脉络,即消费—生产—交换—分配。他还阐述了效用递减率、边际效用、市场需求率、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定律,构建了微观经济学消费论的基础。 虽然我并没有读完全书,但从已阅的几章中,这本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的学术名著那非常完整的理论架构已是可见一斑。这本书内容博大精深,分析层次分明,但是他简单通俗的论述却并不令人觉得生涩难懂。在序言中,马歇尔就认为“本书仍然是一本经济学的入门书;虽然不是在所有方面,但也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研究类似于研究经济学的基础著作。” 读完这本书,我除了被它的清晰结构感染之外,还被它的内容所吸,从中受益匪浅。 《经济学原理》无愧于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虽然出版于100多年前,但书中的均衡价格理论以及关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分析多项理论,至今仍然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微观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该书对后来的经济学家影响也很大,之后流行在英美等国的现代货币主义等多种基本观点,也都是从马歇尔的经济理论中发展而来的,即便是发动了一场经济学革命的凯恩斯理论,也依旧接受了这本书中的不少东西。 《经济学原理》的一个大重要特点就是马歇尔的折衷主义。在这本书里,马歇尔用折衷主义的方法把生产费用论、供求论、边际生产力论和边际效用论等理论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在研究对象上,他主张将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因为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不仅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很显然是她的一次折衷。该书的核心“均衡价格理论”其实也是传统经济学的一种折衷。在方法论中,他提出各种方法应适当的配合,而不是互相排斥,而这也是折衷的方法。而同时,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运用的分析方法也是对各经济学派的综合。 当然,虽然马歇尔的《经济学理论》是一本经典的经济学著作,其内容也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通过阅读,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受到阶级和时代的限制,其理论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在研究对象上,马歇尔没能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引入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因为他认为,揭露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对于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有负面的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浙江经济学院东方学院 11统计周群 近日,在老师的推荐下,我阅读了由阿尔弗雷德·马歇尔所著的《经济学原理》一书。这本经济学经典之作令我感悟颇深,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课知识,而且让我对经济学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近代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人物。其所著《经济学原理》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它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和发展。马歇尔经济学说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而《经济学原理》正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 由于初次阅读经济著作和自身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我对书中的观点理解的并不透彻。但还是能大概的了解《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它以均衡价格为核心,分为消费论、生产论、交换论和分配论四大部分,包括绪论在内又可分为七篇,读完每一篇我都会有所感悟。 序言:在我阅读的这一版序言中,他阐述了本书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方法,论述了边际分析的重要性和局部均衡理论的正确性。 导言篇:在该篇中,马歇尔进一步论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即“经济学既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强调心理因素对经济生活的作用。 基本概念篇:这篇主要对财富、生产、消费、劳动等后面各篇所涉及的一些经济学基本概念进行了探讨。

论需求及其满足篇:本篇马歇尔主要阐述了其的消费理论,在本篇第一章他就论述了本书的主脉络,即消费—生产—交换—分配。他的消费理论以研究欲望作为出发点,指出需求是欲望的满足,而这种满足时可以用效用来衡量的。他还阐述了效用递减率、边际效用、市场需求率、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等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和定律,构建了微观经济学消费论的基础。 生产要素篇:马歇尔在这篇里阐述了他的生产理论。他把生产要素分为土地、劳动、资本和组织四类,并详细论述了它们的供给变动规律。在对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论述中,他提出了报酬递减倾向规律。通过对当时教育体制的分析,他认为“国家将教育当做是一种投资,使大多数人拥有比通常能利用的大得多的机会,也会很有利。……能提高英国的生产力。”他主要通过心理因素来分析财富,认为“储蓄的动机是家庭情感”利息是延缓满足的报酬。同时也分析了利率与财富增长的关系。在对工业组织的分析中,马歇尔提出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的概念,认为有效的组织能提高效率。在本篇的结尾,他还讨论了报酬递增倾向与报酬递减倾向的相互关系。 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篇:在本篇中马歇尔阐述了其的交换理论,也即价值论—均衡价格论。本篇是这本书的核心部分,也是马歇尔理论的精髓。他把传统经济学的供给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决定需求一方的力量是某一商品的边际效用,决定供给一方的力量是生产某一商品的边际生产费用。供求均衡形成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并且这种均衡是稳定的。他进而引进了时间因素,区分了暂时、短期、长期三种情况,认为时间长短不同,需求和供给方面对决定均衡价格的影响是不同的。最后还研究了垄断理论。 国民收入篇:这篇主要论述的是分配理论。马歇尔以其在第四篇中论述的土地、劳动、资本、组织(企业家才能)这四类生产要素为基础,运用均衡价格理论来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把分配问题转为生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

单位经济081 学号 08505116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学期中论文 (经济系经济学专业) 马歇尔对经济的贡献 (马歇尔的效率理论) 姓名罗金枝 专业经济学 指导教师杨君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二0一0年十月

摘要 马歇尔经济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一次综合。马歇尔经济学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马歇尔在经济学领域中最成功之处在于他的折衷和综合。他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一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因此。了解马歇尔时代的各个经济学派的观点对于理解马歇尔所作的折衷和综合是很有必要的。从制度的视角看国外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可见,这些学者有的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有的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有的提出了创新体系。但综合其研究还存在产业集群的概念与内涵过于宽泛;概念的宽泛性带来研究对象的片面性等方面问题,对此,提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马歇尔、折衷、新古典学派,效率理论

马歇尔对经济学的贡献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 (Marshall,1842-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也是经济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 通过学习和了解,我认为马歇尔的主要贡献有: 1、他是现代微观经济学体系最主要的奠基者,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 2、马歇尔将经济学创建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首位将“政治经济学”改为“经济学”,并在实际上从经济学中取消了价值论的经济学家; 3、他是局部均衡分析的鼻祖,创造了供给和需求分析工具,并“图解了经济学”; 4、发现并培养了庇古和凯恩斯这样的经济学大师。 一、马歇尔的生平及主要著作 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出生于英国伦敦郊区伯蒙奇一个中产阶级的牧师家庭,在伦敦近郊的小镇克拉潘长大。其父威廉·马歇尔足英格兰银行的出纳员,是一个严格的福音主义者,一心想让儿子当个传教士,终身侍奉上帝。马歇尔自幼喜好数学,但专横的父亲却不愿意他在数学上有所发展,他只有把几何课本藏在口袋里,在上学来回的路上读。1861年他放弃了以必须攻读牧师为条件的牛津大学奖学金。1862年马歇尔取得公开奖学金,进入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学数学,成绩出众。1865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获得了圣约翰学院的研究生奖学金,留校任研究员,辅导数学。1868年起任数学讲师直至1877年。在此期间,他抱着改造社会贫富不均状况的愿望,开始深入钻研经济学。1877-1882年,他就任布里斯托尔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和学院院长,1883-1884年,他接替A·汤恩比,任牛津巴里奥尔学院研究员和政治经济学讲师,1885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直至1908年退休, 马歇尔的代表作是《经济学原理》(1890),该书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历史上的划时代巨著,是近现代英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学的基础。马歇尔的主要著作还有:《工业与贸易》、《货币、信用与商业》。 二、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生产力大增,经济达到极度繁荣阶段,

(财务知识)马歇尔经济学最全版

(财务知识)马歇尔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 马歇尔经济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壹个总结,是自约翰·穆勒后的又壹次综合。马歇尔经济学的整个经济学体系中真正创新的观点不是很多。主要体当下方法论上“连续原理”为基础的个体分析和需求供给理论中的“弹性概念”,而其他观点主要是对以前经济学家的经济学说的继承和发扬。当然,他在自身所处的那个时代各个学派的争论中得到了许多好处,这些争论不但激发了他个人智慧的火花,更为他作壹次大的综合提供的丰富的素材。 定义 马歇尔经济学是指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这里本质上和传统的经济学且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俩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俩类动机支配。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仍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和社会学合流。 理论 价值理论

这时,马歇尔再次聪明地运用类推的方法解释了他的观点。杰文斯把价格决定中的主要因素(效用,成本)和价格隔离开来,他在试图寻找壹简单因果传导链——生产成本决定供给,供给决定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决定价格——时出现了错误。因为他忽视了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如果把三个球放在壹个碗里,壹个是边际效用,壹个是生产成本,第三个是价格,说任壹有球的位置决定了其他球的位置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这些球相互决定每壹个球的位置。需求、供给、价格在边际上相互影响,且相互决定。马歇尔试图说明他的价格理论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关系,以及关于效用、生产成本谁决定价格的争论。马歇尔认为他的理论基本上和李嘉图的壹致。但他指出李嘉图认识到了需求的作用,只是因为需求的影响很容易理解而给予了有限的关注,而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更困难的成本分析,这壹点边际效用学者很难同意。马歇尔发现李嘉图价值理论的生产成本包括了劳动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多数经济理论史学者认为,这是对李嘉图的过于夸大的解释。依马歇尔的观点,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最主要的缺点是,他不能处理时间的影响且不能明晰地表达他的观点。马歇尔拒绝接受杰文斯和其他边际效用理论学者的说法,他们认为已完全推翻李嘉图的价值理论,而以壹个正确的方法即几乎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于需求方面,取代了李嘉图的理论。马歇尔在审查杰文斯对李嘉图理论的扩展和发展时,认为他对李嘉图的处理偏离了李嘉图完整价值理论的基础。 需求理论

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歇尔经济理论的思想来源 马歇尔经济学是指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这里本质上与传统的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吸收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他所说的研究人,即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人类经济生活由这两类动机支配。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人们的动机从性质上是无法衡量的。经济学家不能衡量心中任何事情本身。但满足和牺牲在程度和数量上却可采用间接的方法,即通过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合流。 理论上,古典的穆勒体系不能很好地适应实践的需要,受到来自大陆的德国历史学派和边际革命思想的冲击。 马歇尔学说产生的历史背景 马歇尔从事经济研究的时期,正是英国政治和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英国在19世纪70年代以前是世界上最先进和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论是在工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上,还是在国际贸易上,均居世界首位。但从1873年开始,英国进入了漫长的萧条时期。工农业生产衰退使英国的国际经济地位迅速下降。英国逐渐丧失了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地位;阶级关系持续恶化。 19世纪中叶,约翰·穆勒在《政治经济学原理》中对19世纪上半叶各种经济观点加以折衷,确立了其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的正宗地位。但是,到了19世纪下半叶,以穆勒为代表的英国主流经济学不能很好地适应实践的需要,受到了来自边际学派和新历史学派的挑战。 由此,顺应当时英国的经济情况的以马歇尔为首的经济学派产生了。 马歇尔是剑桥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学说在英美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之间,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他的经济学说主要体现在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中。他的经济理论体系的主要特征是综合性,主要思想渊源是约·斯·穆靳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首先,马歇尔经济学说“理论体系”最突出的特点是马歇尔在英国传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吸收和综合了新旧各派学说(新边际学派、旧古典经济学),建立起综合的理论体系。 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序言中说:“借助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新著作,并且关系到我们自己时代的新问题,本书打算对旧的学说加以新的解释。”旧的学说主要是指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新著作主要是指杰文斯、古诺等人的著作。这些在其体系中被巧妙地吸收利用。即便是同一种理论的相异观点, 它也总是尽可能地兼收并蓄。马歇尔不仅从理论上吸收继承了英国传统的理论和边际主义理论,而且他的研究方法也融合了当时三大经济学派各自的抽象演绎法、历史分析法和数理方法。他说:“没有一种研究方法能够很恰当地称为经济学的方法;每派彻底地进行自己的工作,每派都利用另一派的工作,这样我们就最可获得关于过去的正确的概括,并从其中得到对未来的可靠指导。”同时基于经济学研究的复杂性,马歇尔主张经济学研究方法起始于物理学的静态方法而终于生物学的有机方法。 很多学者把马歇尔学说的基本特征看作折衷主义,有些欠妥。马歇尔虽然吸收融合各种学说,并非生搬硬套,而是经过深刻的理论思考和精细的论述。将它们有机地组成为自己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他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发展。他的吸收融合立足于供求均衡分析的基本模式,又渗透着特有的社会进化精神,,具有比较严密的体系性。特点是他的结构的简洁性,

最新习题及参考答案《经济学说史》第十七章 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第十七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一、填空题 1、马歇尔是——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是——。 2、马歇尔的分析采用——均衡法,瓦尔拉斯则采用——均衡法。 3、马歇尔提出了——概念,反映需求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4、马歇尔运用——分析消费者福利。 5、——是马歇尔提出的第四生产要素。 6、分配理论就是生产要素的———— 7、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价格被称为————。 8、马歇尔学说最大特点是————。 9、马歇尔学说体系的核心是——————。 二、名词解释 1、马歇尔 2、连续原理 3、需求弹性 三、问答题: 1、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有什么特点? 2、叙述马歇尔的分配理论。

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新古典经济学原理 2、局部一般 3、弹性 4、消费者剩余 5、组织 6、均衡价格论 7、准租金 8、折中性 9、均衡价格论 二、名词解释 1、马歇尔: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新古典学派创始人。代表作《经济学原理》(1890),是经济学史上第二次大综合的标志著作。 2、连续原理:连续原理是指各种社会现象之间没有明显区别,他们存在着连续的关系。马歇尔进而认为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之间都是相互决定的,没有起决定作用的东西。 3、需求弹性: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或减少的比率。 三、问答题 1、(1)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人的动机)的学问,是以人的主观的、心理的因素为基础的。 (2)认为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避免牺牲。前者是促进人类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制约人类某种经济行为。 (3)人们的动机是无法直接衡量的,但可以通过货币间接加以衡量。经济学就是用货币来对活动着的动力和阻力的数量进行的研究。 2、马歇尔的分配理论是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论。 ①工资是劳动力的均衡价格。劳动的需求价格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决定,供给价格是由养活、训练和维持有效率的劳动者的生活费用所决定的。 ②利息是资本的均衡价格。资本的需求价格是资本的边际生产力,供给价格取决于资本家的“等待”和牺牲。 ③地租是土地的均衡价格。他认为土地供给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产费用,没有供给价格,只受土地需求的影响,取决于土地的边际生产力。(提到了准租金的概念) ④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均衡价格,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