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附磨具制造技术

涂附磨具制造技术
涂附磨具制造技术

涂附磨具制造技术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涂附磨具的定义和结构

涂附磨具是用粘结剂将磨料粘结在布、纸等可挠性材料上而制成的可以进行研磨和抛光的工具。它与砂轮、砂瓦、油石、磨头、研磨膏一起,构成了磨具的六大品种。

涂附磨具由三大部分组成:基体、磨料和粘结剂,又称三要素。基体:磨料和粘结剂的承载体,它是涂附磨具有可挠性的主导因素。

涂附磨具的基体主要有:布、纸、纤维和复合基体、无纺布等种类,基体在制造磨具之前,必须经过专门处理,基体的性能与其本身的种类有关,而且还与被处理的方法有关。

基体处理是通过基体处理剂来改善和提高基体的物理机械性能,满足涂胶植砂和磨削使用的工艺过程。

一般基体处理可分为非耐水处理和耐水处理两大类,根据磨削条件不同,还可以对基体进行柔软处理、耐高渗处理、耐油处理及静电处理等。

磨料:起磨削作用,常用的有刚玉、碳化硅、天然金刚砂等。磨料粒度及组成符合涂附磨具用磨料国标。

植砂密度:对涂附磨具的质量和使用性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表示单位面积基体上磨料的疏密程度。

粘结剂:将磨料与基体牢固地粘结在一起,它可以为底胶、复胶和基体处理剂。

涂附磨具作为研磨抛光工具,它的性能主要由下列因素来决定:基体、基体处理、磨料、粒度、植砂、密度、粘结剂、粘结强度、超涂层及形状尺寸等。

第二节涂附磨具的分类

涂附磨具其制造方法不同,产品形状、基体、磨料、粘结剂等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

一、根据基体和使用方法不同分类

我国将涂附磨具分为四大类,见表1-2。

二、根据粘结剂和基体处理方法分类

在国际上普遍根据粘结剂和基体处理的不同方法,把涂附磨具分为四大类,见表1-3。根据基本处理方式和粘结剂种类分类的涂

附磨具名称和代号。

三、根据磨料材质、粒度分类

磨料材质表示磨料的种类和性能,磨料粒度是表示磨料的粗细大小,以磨料的材质分类见表1-4。

按磨料材质分类的涂附磨具名称和代号

按磨料的粒度分类:

金相砂纸以微粉为磨料,其粒度号分为W63、W50、W40、W28、W20、W14、W10、W7、W5。其它各种涂附磨具按磨料的粒度可分为P8、P10、P12、P14、P16、P20、P24、P30、P36、P40、P50、P60、P70、P80、P100、P120、P150、P180、P220、P240、P280、P320、P360、P400、P500、P600、P800、P1000、P1200。涂附磨具的旧代号与磨料粒度对照见表:

表1-5 砂布砂纸的旧代号与磨料粒度对照表

四、根据植砂密度分类

根据植砂密度将组织分两大类:

密型或密组织(Close Coated)标记“CLK” 疏型或疏组织(Open Coated)标记“OPK”

植砂密度不同用途也不同,一般分类见表1-6:表1-6 植砂密度分类

五、根据磨具的形状分类

根据磨具的形状分类见表1-7:

页状规格:230×280mm

卷状规格:最窄只有10mm,长为25m、50m、100m等带状规格:宽幅10~4200mm,周长200~1500mm

宽幅5000mm超级产品

六、产品的标志特征

1.页状砂布砂纸

产品形状、名称、尺寸(宽×长)、磨料材质、粒度如:YBG 230×280 A P80

2.筒形砂套

涂附磨具

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本文介绍了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砂带所具有的特性及国内外发展情况。因超硬材料砂带具有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环保的特点。加之我国既是超硬材料大国,又是机械制造大国,具有开发和应用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优势,目前我国超硬材料砂带已研制成功并量产,为开展难加工材料和复杂型面的磨削试验和加工创造了条件,促进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关键词:金刚石、CBN砂带、砂带磨削、高效、节能、环保。 1、引言 高效、精密、节能、节材、环保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超硬材料(金刚石与立方氮化硼)工具,包括超硬材料砂带,将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将超硬材料应用于涂附磨具,在我国还刚刚开始,笔者有幸成为它的开拓者之一,采用金刚石和立方氮化硼作磨料成功生产出砂带、砂盘和砂套、页轮、磨盘等,并开始规模生产及应用。本文就大力发展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金刚石、立方氮化硼(CBN)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硬度最高的两种材料(详见表1. 各种物质的莫氏硬度表)。由于其硬度高、耐磨性好、导热率高等,是普通磨料(刚玉和碳化硅)无法比拟的。用超硬磨料加工硬脆和硬韧性难加工工件时,其消耗量极小,而且可以较长时间保持其锋利度和磨具外形,不仅可以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符合国家在制造业中所推行的节能、节材、环保、低碳等发展战略。

西方发达国家从解决难加工材料的磨加工、提高磨削效率和对人体健康和环保的目的出发,已兴起使用超硬材料制造涂附磨具。目前美国、德国、英国、瑞士等国家均有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而且形成系列超硬材料涂附磨具产品。 2、超硬材料砂带的现状 超硬材料涂附磨具是指用粘结剂把超硬材料(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粒粘附在柔性可挠曲基材上的磨具。 随着我国冶金工业和现代机械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高端装备制造对加工精度和表面光洁度要求越来越高,涂附磨具亦向高效率、长寿命和超精密的方向发展。因此,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研制和应用悄然兴起,在硬质合金、电子、石材、工程陶瓷、玻璃、宝石、建材、不锈钢、淬火钢、高速工具钢、高温合金(钛合金、镍基和钴基合金)和复合材料(碳纤维增强塑料、特种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难加工材料的特殊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见表2.高速钢中碳化物与几种磨料的显微硬度比较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磨削难加工材料如硬质合金、石材、陶瓷、铁基合金等方面,超硬材料砂带则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从用作一般精度要求的工件磨削发展到高精密、超高精密零件的磨削。由于超硬材料砂带的应用,使砂带工作寿命大幅度提高,砂带磨削领域迅速扩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储能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2014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加强电源与电网统筹规划,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切实解决弃风、弃水、弃光问题。”储能首次被明确为“9个重点创新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之一,相应政策的出台有望成为储能爆发起点。 ●全球储能项目在电力系统的装机总量已经从2008年的不足100MW发展到2014年的845MW,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42.72%。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我国的持续大规模应用,以及2015年电动车市场的整体爆发,储能作为能源互联网中主要的配套设施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储能项目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并网、辅助服务、电力输配和分布式微网等领域。其中,可再生能源并网领域的占比最大,约45%。 ●传统铅酸和钠硫电池储能发展平稳,锂电储能有望在政策扶持下实现较大的突破。当前,钠硫电池的装机比重最大,2014年的装机规模为338MW,占总装机比重的40%,目前钠硫电池的发展较为稳定。锂电池和铅电池的装机量位居二、三位,2014年占比分别为33%与11%。在所有储能技术中,锂电池在新增储能项目中增长最为迅速,2014年,储能新增装机中,锂离子电池的占比最大,为71%。 【储能行业介绍】 储能可以对电力进行存储,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能够有效解决电力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储能技术的应用贯穿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的各个环节。储能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这里讲的储能主要是指化学储能。 储能在电网中的作用如下图: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湖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胡丹 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智能电网的建设,各种储能技术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大规模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可再生能源普及的战略性新兴技术,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同时,储能技术由于其巨大的市场潜力,也迅速受到了风投基金的青睐。本文将对先进储能技术的现状和前景加以介绍。 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开发出多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机械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相变储能4个大类。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铅酸电池、液流储能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电磁储能主要包括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如超导电磁储能;相变储能主要是冰蓄冷技术。本文所研究的先进储能技术以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电网储能应用领域为划分基础,主要包括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与液流电池。 1镍氢电池 镍氢电池是目前镍系电池技术路线最先进的电池之一,由氢离子和金属镍合成。其优点在于电量储 备比镍镉电池多30%,比镍镉电池更轻,使用寿命更长,并且对环境无污染。镍氢电池的价格更贵,与镍氢电池相比,性能稍差。 近年来镍氢电池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Ni-MH电池正极材料技术和Ni-MH电池负极储氢材料技术。 1.1Ni-MH电池正极材料技术 Ni-MH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是镍电极,自1887年首次将镍电极运用于碱性电池以来,其发展经历了袋式镍电极、烧结式镍电极和泡沫式镍电极等形式。主要成分均为氢氧化镍,按照镍电极的晶体结构可以分为α-Ni(OH)2和β-Ni(OH)2,对应的充电态分别为γ-NiOOH和β-NiOOH。球形β-Ni(OH)2具有较高的储能导电性能,对于β-Ni(OH) 2 的改性技术主要包括引入钴、锂、镉、锌、稀土系元素进行掺杂,也可以通过纳米 材料与普通球形Ni(OH) 2 进行混合。 而正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则主要包括烧结式氧化镍工艺、发泡镍填充工艺和纤维镍填充工艺。填充法一般制作简单,所需设备较少,制成的极板具有更高的比容量,但大量生产存在工艺性和性能均衡的问题;烧结式氧化镍基体浸渍活性物质的方法虽然需要 浅谈先进储能技术及其发展前景 透视

2014年涂附磨具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涂附磨具行业 分析报告 2014年12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4)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4)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5) 二、行业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 (7)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7) (1)从产业组织结构看,竞争主要在行业优势企业之间展开 (7) (2)从产品结构看,竞争侧重于中高端产品 (7) (3)从技术水平看,国内生产商与国外生产商的技术差距逐步缩小 (8) 2、行业内主要企业情况 (9) (1)白鸽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9) (2)湖北玉立砂带股份集团有限公司 (9) (3)江苏三菱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9) (4)江苏锋芒复合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10) (5)广东小太阳砂磨材料有限公司 (10) (6)常州市金牛研磨有限公司 (10) (7)淄博理研泰山涂附磨具有限公司 (10) (8)淄博四砂泰山砂布砂纸有限公司 (10) (9)法国圣戈班公司 (11) (10)美国3M公司 (11) (11)日本三共理化学株式会社 (11) (12)韩国太阳研磨株式会社 (11)

三、行业经营模式和技术水平 (12) 1、行业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12) 2、技术水平及特点 (12) (1)精密、高效、自动化 (13) (2)新材料、新技术 (13) (3)节能环保、清洁生产 (14) 四、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4) 1、有利因素 (14) (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 (14) (2)国内涂附磨具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15) (3)高档精密涂附磨具的需求不断增长 (16) (4)纸基类涂附磨具得到广泛应用 (17) 2、不利因素 (18) (1)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 (18) (2)国外主要生产商的激进竞争措施 (18)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编写大纲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编写大纲 (草案) 《中国涂附磨具发展史》总的写作架构由七大部分构成。 前言 概括涂附磨具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当前的发展状况。 发展史(第一到五章) 拟分为五个阶段(五章)叙写涂附磨具行业的发展过程。 一个工业门类的兴起、发展和兴盛离不开一个国家乃全球经济发展的宏观需求,我们将按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形态,每个阶段结合国家的经济形势,结合国外涂附磨具的发展情况,概述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在当时的发展状况和特点;集中展现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件、科技成就和代表企业,描述对国内涂附磨具发生突变和转折的历史节点,生动地再现我国涂附磨人的精神风貌、创业精神及振兴民族工业的不懈追求。 发展启示(第六章) 经过分析比较,找出行业发展的规律;分析行业的贡献: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业展望(第七章) 明确发展方向,展望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前景。 专论(第八章) 以行业发展的几个重点要素为横向坐标,集中揭示我国涂附磨具行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专项事业的发展背景、特点和演变、进化情况,使行业内从事这些专项事务的现有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了解历史过程,找准当前工作接口,并启迪后人更好推进。 *本部分与发展史部分可能有部分重复,到底如何分配和界定,待具体编写时再定夺。 典型企业(第九章) 主要记载各代表性企业的成长发展历史;(主要以经营规模大小设定进入门槛线,通用产品门槛要高,特殊产品门槛降低,而且应保证最早生产专、特、精产品的企业能够入围)。 附录 主要附有涂附磨具行业大事记、各种生产经营统计数据、重要奖励项目、荣誉称号及技术专利等。 前言 一、论述涂附磨具行业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 简述涂附磨具的概念、名词来历、起源以及对社会劳动与人类进化过程的意义; 涂附磨具在现代工业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及贡献。 二、概论中国涂附磨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从规模、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涵盖的应用领域以及在世界同行业所处的地位等方面客观总结评价我国涂附磨具的现状; 涂附磨具的发展趋势。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特变电工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市场管理部 二零一五年八月十八日 目录 一、储能产业发展状况 (3) (一)国外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3) (二)中国储能产业发展情况 (5) 二、储能市场分析 (8) (一)全球市场 (8) (二)国内市场 (9) 三、政策支持 (10) (一)国内现有政策分析 (10) (二)国外政策经验借鉴 (12) 四、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3) (一)产业政策和行业标准缺失问题亟待解决 (13) (二)自主技术有待工程应用验证和进一步完善 (14) (三)产品成本过高,推广力度不足 (14) (四)商业模式模糊 (15) 五、国内主要储能变流器生产企业分析 (15)

(一)北京能高 (15) (二)四方继保 (16) (三)索英电气 (17) (四)中船鹏力 (18) 储能是指通过介质或者设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把能量存储起来,根据应用的需求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的过程,通常说的储能是指针对电能的储能。储能技术应用广泛,随着电力系统、新能源发电(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动力汽车等行业的飞速发展,对储能技术尤其大规模储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储能技术已成为该类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将成为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储能产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前,储能领域正处于由技术积累向产业化迈进的关键时期。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多,煤炭的大量消耗的结果造成了我国严重的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因此,普及应用可再生能源、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不连续、不稳定、不可控的特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入电网会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重的冲击,而大规模储能系统可有效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调幅调频、平滑输出、跟踪计划发电,从而减小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对电网的冲击,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因此,大规模储能技术是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不连续、不稳定特性,推进可再生能源的普及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重大国策的关键核心技术,是国家实现能源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

磨料磨具英汉翻译

磨料:Abrasive/Grinding Material 磨具:Abrasive Tool Grinding Tool、abrasive products 磨粒:Abrasive Grain 安息角:angle of Repose 人造磨料:artificial Abrasive 黑刚玉:Black fused Alumina 黑碳化硅:Black Silicon Carbide 碳化硼:Boron carbide 白刚玉:white fused alumina 棕刚玉:brown fused alumina 碳化硅:silicon carbide 石榴石:garnet 锆刚玉:zirconia alumina 单晶刚玉:monocrystalline alumina 堆积密度:Bulk Density 毛细现象capillarity 混合粒度:Combination Grain Size 抗压强度:Compressive strength 普通磨料:conventional abrasive 立方氮化硼:cubic boron nitride 立方碳化硅:cubic silicon carbide 金刚石:diamond 天然金刚砂:emery 电熔刚玉:fused alumina 粒度:grain size 粒度组成:grain size distribution 绿碳化硅:green silicon carbide 粒度号:grit designation 冲击韧性:impact toughness 自由磨粒:losse grain 粗磨粒:macrograins 磁性物:magnetic Material 金属衣金刚石:metal clad diamond 微晶刚玉:microcrystalline alumina 微粉:microgrits 天然磨料:Natural abrasive 天然刚玉:natural corundum 天然金刚石:natural diamond 物理刚玉:physical corundum 铬刚玉:Pink fused alumina 多晶体:polycrystal 立方氮化硼烧结体:polycrystalline cubic boron nitride 人造金刚石烧结体:polycrystalline diamond 单晶体:single crystal 烧结刚玉:sintered alumina 比表面积:specific surface area 超硬材料:super abrasive 人造金刚石:synthetic diamond 砂带:abrasive belts 砂布:abrasive cloth 布砂带:abrasive cloth belt 卷状砂布:abrasive cloth in roll 页状砂布:abrasive cloth in sheets 砂盘:abrasive discs 砂纸:abrasive paper 砂纸带:abrasive paper belt 卷状砂纸:abrasive paper in rolls 页状砂纸:abrasive paper in sheets 砂套:abrasive sleeves 粘结剂:adhesive 烧结刚玉磨石:Aluminum oxide sintered stick 烧结刚玉砂轮:aluminum oxide sintered wheel 基材:backing 平衡试验:balancing test 结合剂:bond 磨石:brick‘s stick 固结磨具:bonded abrasive products 对接砂带:butt joint belts 无心磨砂轮:centreless grinding wheel 无心磨导轮:centreless regulating wheel 密植砂:closed coated 闭口气孔:closed pore

储能系统技术及市场调研报告

技术及市场调研报告项目名称:备用电源系统 编制: 审核: 批准: **********有限公司

1概要 当代社会生活对市电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依赖度之高是人所共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高速增长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需求的电力供应量也隨之迅猛地增长。近年来、由于电力工业所能提供的电力供应的增长量低于国民经济增长所需用电量, 缺电、”拉闸限电”等现象成为制约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 传统能源的日益匮乏和环境的日趋恶化,加速了这种矛盾,我国自2002年以来,已连续四年出现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的状况;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电力供应短缺的现象。系统供电能力,尤其是在输电能力和调峰发电方面的发展已经落后于用电需求的增长,估计这种状况还会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将带来潜在的威胁。 目前,电力系统还缺乏高效的有功功率调节方法和设备,当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发电机容量备用(包括旋转备用和冷备用),这使得有功功率调控点很难完全按系统稳定和经济运行的要求布置。某些情况下,即使系统有充足的备用容量,如果电网发生故障导致输电能力下降,而备用机组又远离负荷中心,备用容量的电力就难以及时输送到负荷中心,无法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在传统电力系统中,当系统中出现故障或者大扰动时,同步发电机并不总是能够足够快地响应该扰动以保持系统功率平衡和稳定,这时只能依靠切负荷或者切除发电机来维持系统的稳定。但是,在大电网互联的模式下,局部的扰动可能会造成对整个电网稳定运行的极大冲击,严重时会发生系统连锁性故障甚至系统崩溃。美国和加拿大2003年8月14日发生的大停电事故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如果具有有效的有功和无功控制手段,快速地平衡掉系统中由于事故产生的不平衡功率,就有可能减小甚至消除系统受到扰动时对电网的冲击。在现代电力系统中,用户对于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冲击过电压、电压凹陷、电压闪变与波动以及谐波电压畸变都不同程度地威胁着用户设备特别是敏感性负荷的正常运行。 为确保位于现代办公大楼、大型商业和服务业、大型体育场馆及演出场地、医院手术照明、地铁应急照明、机场照明系统、工业厂房等重要区域中的应急照明系统、电梯、水泵、消防喷淋泵和监控系统等关键设备在遇到”因故停电”时、也能正常运行,“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这种背景下,备用电源系统应运而生,并伴随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在十数年间,不仅造就了一个崭新的产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将有蓬勃的发展和灿烂的前景。

VR市场格局、产业链、发展前景,最详细的虚拟现实行业报告

VR(虚拟现实)火起来了,不论是资本市场的表现,还是一场接一场的发布会,甚至是微信推送相关话题的数量,都在展示着VR已经开始从Geek的兴趣爱好,逐步走进主流消费者市场。国外,行业巨头跑马圈地,Facebook收购Oculus VR、索尼投入Morpheus设备、HTC携手三星共探VR;国内,各家积极布局,腾讯抓着2015年的尾巴推出整套VR方案,3Glasses、DeePoon大朋头盔、蜂镜K1等公司体量虽小却毫不示弱。 虚拟现实是不是下一个风口?近日,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挖掘和整合营销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发布了《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市场规模为15.4亿元,预计2016年将达到56.6亿元,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550亿元。 1、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发展概况分析 虚拟现实指采用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手段生成一种虚拟环境,用户借助特殊的输入/输出设备,与虚拟世界进行自然的交互,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其核心特征是沉浸感、交互性和想象性。虚拟现实技术分类包括桌面式VR系统、沉浸式VR系统、增强式VR系统和分布式VR系统。 1.1、虚拟现实发展历史

1.2、2015年中国虚拟现实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技术环境 大屏幕智能手机、智能电视、高清电视等逐步普及,使高清视频资源日益增多。 Gartner发布2015年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显示,虚拟现实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度已经达到市场爆发的临界点,消费级产品将会诞生。 计算机图形技术、人机接口技术等虚拟现实核心技术以及VR设备的显示、算法、交互技术仍有提高的空间。 经济环境 我国国民经济在增长增长,人均收入提高。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化。 手机、计算机制造产业链完善,传感器、液晶屏等配件价格不断降低,采购

2020年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2020年储能行业专题报告 一、储能:能源革命刚需,多元化需求孕育储能多样性 储能是电能存储的媒介。传统化石能源具有实物形态,其贮藏直接使用物理容器。而电能无实物形态,即发即用。当发电端和用电端出现不一致,则电能需要得到及时的储存,储能需求孕育而生。目前主流的储电形式包括:电池储能、电容器储能、熔融盐储热、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其中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充放电过程迅速、可控,是理想的储电及发电材料。狭义上来看,电力+储能是传统储能的主要形势;广义上来看,终端应用的多元化带来的各类高耗电技术也孕育出储能需求。

锂电的技术进步带动成本大幅下降,电化学储能产业趋势逐步确认。锂电池是电化学储能的关键,随着这几年技术进步,锂电成本大幅下降带动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行。根据彭博新能源统计,2019 年储能系统成本(20MW/80MWh 项目)在 331 美元/kwh。随着后续技术进步、规模优势等方式,彭博新能源预计到 2030 年储能系统成本(20MW/80MWh 项目)有望下降到 165 美元/kwh,相比 2019 年下降 50%

左右。得益于锂电储能的成本持续下行和高效可控的优势,锂电储能成为除抽水蓄能之外,最为重要的储能形式。根据彭博新能源数据,2018 年全球已投运的储能中(除抽水蓄能),锂电储能占比达到 85%。

海外市场蓬勃发展,国内需求方兴未艾。

海外储能近年来受益于电价定价体系和能源结构的差异性得到不同程度发展,鼓励储能的各项积极政策一直在呵护着行业前行的每一步: ?奥地利:2020 年启动了一项 3600 万欧元的退税计划,用于小型光伏+储能的发展; ?美国能源部:宣布为 25 个州的 55 个先进制造业的研发项目提供约 1.87 亿美元的资助,其中约 6687 万美元用于 11 个电池储能创新制造工艺项目开发; ?意大利:公布了新生态奖励政策,用于户用光伏+储能的发展; ?日本:得益于户用光伏和储能的发展,2019 年储能依旧维持高速增长,新投运规模同比增长 89.5%; 国内储能稳步发展,2018 年国内电网端加大储能项目投资,电网侧储能迎来爆发,根据中关村储能联盟(CNESA),2018 年中国累计投运电化学储能达到1.02GW/2.91GWh,是 2017 年的 2.6 倍,2019 年国内储能稳步发展,累计电化学装机达到 1.71GW。随着储能技术的进步,国内锂电产能的释放,国内储能方兴未艾。

储能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

储能是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接入、分布式发电、微电网以及电动汽车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撑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峰谷差、平滑负荷,可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效率、降低供电成本,还可以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应用,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调整频率、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手段。智能电网的构建促进储能技术升级、推动储能需求尤其是大规模储能需求的快速增长,从而带来相应的投资机会。 随着储能技术的大量应用必将在传统的电力系统设计、规划、调度、控制方面带来变革。储能技术关系到国计民生,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目前储能在中国的发展刚刚起步。国家应该尽快研究储能技术的相关产业标准,加强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切实鼓励技术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规模储能技术发展起始阶段就重视环境因素,防治环境污染;充分发挥储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作用,把对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延伸到储能环节。 近年来,我国电网峰谷差逐年增大,多数电网的高峰负荷增长幅度在10%左右,甚至更高。而低谷负荷的增长幅度则维持在5%甚至更低。峰谷差的增加幅度大于负荷的增长幅度,在电网中引入储能系统成为了实现电网调峰的迫切需求。 储能技术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实现规模化储能当前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我国约有40个储能示范项目,而规模在1000千瓦级的项目为数不多。这些储能项目多起到示范、探索性作用,并不具备产业化意义。 储能产业的发展机遇

由于我国的能源中心和电力负荷中心距离跨度大,电力系统一直遵循着大电网、大电机的发展方向,按照集中输配电模式运行,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对电能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储能技术应用前景广阔。储能技术主要的应用方向有: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组成的局域网,用于偏远地区供电、工厂及办公楼供电;通信系统中作为不间断电源和应急电能系统;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电能质量调整;作为大规模电力存储和负荷调峰手段;电动汽车储能装置;作为国家重要部门的大型后备电源等。随着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性好、效率高、清洁环保、寿命长、成本低、能量密度大的储能技术将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整个电力行业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国家电网公司近期确定的智能电网重点投资领域中包括了大量储能应用领域,如发电领域的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中应用储能技术项目,配电领域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等。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其自身都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特征,其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必对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必须要有可靠的储能技术作为支撑和缓冲。先进储能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使风电及太阳能发电大规模的安全并入电网。 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电池与电网的接口装置,将光伏电池的直流电能转换成交流电能并传输到电网上,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网逆变器性能对于系统的效率、可靠性,系统的寿命及降低光伏发电成本至关重要。 储能技术发展有利于推进风电就地消纳,在当前产业梯度转移的大背景下,可考虑在大型风电基地附近布局供热、高耗能产业,同时加快建立风电场与这些大电力用户和电力系统的协调运行机制。国家电网近期确定的智能电网重点投资

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概述

第一章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概述 1定义 一般认为,非金属矿,即非金属矿物材料,是指以非金属矿物和岩石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过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备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现代新材料,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种,如功能填料和颜料、摩擦材料、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电功能材料、吸附催化材料、环保材料、胶凝与流变材料、聚合物/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而非金属矿物制品则是以这些非金属矿物材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的产品。例如我们常见的建筑材料、玻璃、人造金刚石、磨料磨具、石棉制品等。 2 发展历史 3 特征 现代非金属矿物制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原料或主要组分为非金属矿物或经过选矿或初加工的非金属矿物。 2、一般来说,与同样用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生产的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以及无机化工产品(如硫化钡、氯化钡、碳酸锶、氧化铝等)不同,非金属矿物没有完全改变非金属矿物原料或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或结构特征。 3、非金属矿物制品是通过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备的功能性制品。因此,非金属矿物制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明确的用途,不能直接应用的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不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的范畴。当然,深加工或精加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内涵也将发生变化。 4 分类

非金属矿物制品一般按照不同的特征分为如下几类:①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包括水泥制品业、砼结构构件制造业、石棉水泥制品业、其他水泥制品业等。②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包括砖瓦制造业、石灰制造业、建筑用石加工业、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防水密封建筑材料制造业、隔热保温材料制造业、其他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品等。③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包括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玻璃仪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品业、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其他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等。④陶瓷制品业。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工业用陶瓷制造业、日用陶瓷制造业、其他陶瓷制品业等。⑤耐火材料制品业。包括石棉制品业、云母制品业、其他耐火材料制品业等。⑥石墨及碳素制品业。包括冶金用碳素制品业、电工用碳素制品业、其他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等。⑦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包括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璃钢制品业、其他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等。⑧其他类未包括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砂轮、油石、砂布、砂纸、金钢砂等磨具、磨料的制造,晶体材料的生产等。 5用途 非金属矿物制品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原始人使用的石斧、石刀等都是用无机非金属矿物或者岩石材料制备的。但是,在现代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之前的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基本上是以金属材料为主导,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开创了应用非金属制品的新时代。 目前,非金属矿物制品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能源、汽车、轻工、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以及航空

涂附磨具行业发展分析

涂附磨具行业发展分析 进几年,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下,涂附磨具行业得到飞速发展。大体形成以下格局:一是国外同行业知名公司看好中国市场,以资金,技术有时来华寻求发展,合作,主导着高档涂附磨具市场。二是经过市场经济的历练,我国的一些涂附磨具制造老企业在机制,管理,技术上都得到很大提升,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通过引进设备,技术,提高涂附磨具产品质量,占领了中档产品市场。三是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进入涂附磨具行业。这些企业良莠参差,依靠低价格,在中低档次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目前,我国涂附磨具行业无论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进入了空前的快速发展时期。 但是,在为行为发展欣喜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我国涂附磨具制造业水平还不高,高档涂附磨具产品还主要依赖进口。中低档产品价格竞争激烈,有的企业甚至通过制造假冒伪劣产品,提高磨料粒度等不正当方式粗制滥造,竞相压价,扰乱了市场秩序,形成了过度竞争。 为了使中国涂附磨具行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特提出如下观点和建议与涂附磨具行业同仁共同商讨。 一、整合资源,充分发挥权威机构在行业的引领作用 目前,我国涂附磨具产品在技术上与国外差距很大。进几年,虽然不少厂家引进了国外高档涂附磨具设备,但是在消化吸收技术方面还远远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在涂附磨具应用领域还达不到有针对性的细分。要想提升涂附磨具制造水平,仅靠企业的单打独斗很难奏效。作为行业最具有权威机构的中国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郑州工业大学材料与工程系,中国磨料磨具检测中心,中国机床工具协会涂附磨具分会还有最近出现的中国研磨网和中国研磨杂志应责无旁贷的担负起振兴中国涂附磨具的引领作用。但是,我个人认为除去中国研磨网和中国研磨杂志外,以上其他机构都与涂附磨具市场结合的不紧密。例如,企业需要产品与实际操作相进的往复式检测设备,这种设备国外已经使用很多年了。但是我

VR行业分析报告

2016VR行业分析报告第一部分vr行业分析

一、什么是vr行业 VR—Virtual Reality,即虚拟现实,通用的定义是指利用计算机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身临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的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并与之交互。 虚拟现实技术是虚拟场景系统、知觉管理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多重信号传导,使用户融入虚拟场景。计算机完成虚拟场景的设计、制作,VR设备实现用户的知觉反馈,这是虚拟现实的内容输入;用户接收知觉信号并通过捕捉设备将用户知觉输入计算机,完成场景响应,这是用户的信号输出;知觉管理系统将信号在虚拟场景系统和用户之间不断传导,形成完整的信号闭环。 VR技术基本原理 资料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现今VR设备的光学原理,与1960年Morton Heilig提出的并无二致,即利用人体左右眼视觉差,通过光学镜片的光路设计,让左右分屏格式的内容在人眼视网膜处形成图像叠加,形成立体体验。分屏格式的全景图像,需要专门的拍摄设备和拼接算法。 VR产品可以细分为手机端VR、PC/游戏端VR、一体机。暂且将搭配手机使用的V称为VR眼镜,搭配其它主机(PC、游戏机)使用的VR称为VR头盔,不需要搭配主机就可以独立使用的称为VR一体机。目前大部分的产品属于手机端VR,2016年仍将以手机端VR为主,同时PC/游戏端VR有望成为企业级市场主流,一体机是未来的主流。 VR设备类型

资料来源:互联网,华泰证券研究所 二、vr现状与未来发展 虚拟现实的发展:供给端,产品呈现依赖于技术的成熟,目前初显雏形;需求端,等待杀手级应用激活,大概率出现在游戏领域;未来更大市场规模的爆发,依赖于技术瓶颈的突破,取决于晕眩的解决、行业标准的建立,困于多产业、多场景的复杂融合,VR将成持久战。 此后,进入“VR+行业”阶段,相对成熟的VR技术,与电商、旅游、体育、社交结合,形成全新的消费场景和商业形态,接近Facebook CEO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所说的“下一个计算平台”;更进一步,VR可以创造出逼真的“虚拟世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最终,无数个虚拟世界相互打通,最大程度实现生活的虚拟化。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进步,“VR+AI”将创造出科幻级的虚拟世界,给予消费者想要的一切。 VR未来发展路径图 资料来源:互联网公开资料

有关xx县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xx县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机械是现代社会进行生产和服务的五大要素(即人、资金、能量、材料和机械)之一。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装备产业和重要的支柱,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载体,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行业。机械工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需求弹性大,对经济增长带动促进作用强的特点。为推动我县机械制造产业快速成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询问和现场走访、查看等形式,形成了三台县机械制造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 三台的机械工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品制造为抓手,坚持市场导向和自主创新相结合,行业快速增长,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一)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我县机械制造产业涉及金属制造业、非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六大类产品的生产,形成了包括五金、工具、砂布轮、水泵、铸件、模具加工、汽车零部件、摩托车配件、电子产品加工等一批具备一定优势和特色的定型产品。 截止2010年三季度,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16家,从业人员2504人,规模以下优势小企业18家,从业人员440人。1-9月,全县110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65.04亿,同比增长51.3%;工业销售产值实现62.91亿,同比增长51.93%;实现利润总额1.78亿元,同比增长116%。16户规模以上机械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5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48亿元,同比增长55.58%,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的19.28%,完成目标任务的80.12%;实现销售收入12.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4.23亿元,同比增长53.11%,占全县规模工业企业销售产值的19.36%;实现利润总额2288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3万元,同比增长19%。 (二)销售渠道较为稳定 大多数企业作为配套企业依托国内大型制造企业建立了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依靠信誉和质量与配套企业形成了共生关系,获得了与大型企业共同提升的机会。如固税实业在短短的5年内,由创业之初的厂房2万平方米,产值4561万元发展到包括中研磨具在内的我县为数不多的产值超2亿元的企业。鸿凯双泰公司是重庆嘉陵摩托公司、重庆建设摩托公司等大企业的配套企业,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摩托车轮辋企业。 (三)科技创新已有突破 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县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准逐步提高,目前全行业拥有固锐实业1个省级技术中心,剑门泵业、亚新科双泰、2个市级技术中心;剑门泵业、固锐实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四川省知识产权企业和绵阳市知识产权企业;剑门牌SD沙泵获四川省名牌产品称号。在过去的几年里,全行业共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30余个,累计创造新产品产值1.5亿多元。

超硬材料涂附磨具_上_

第20卷第2期 超 硬 材 料 工 程V ol.20 2008年4月SU P ERHAR D M A T ER IA L EN G IN EERIN G A pr.2008 超硬材料涂附磨具(上) 吕 智,郑 超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 541004) 摘 要:文章介绍了当代涂附磨具尤其是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发展情况,在指出涂附磨具尤其是超硬材料 涂附磨具的发展方向,分析我国涂附磨具产品的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次介绍分析了砂带的磨削机理与特 点,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类型和规格,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生产工艺流程,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生产设备以及 当前研制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着重点。 关键词:超硬材料涂附磨具;金刚石工具;综述;基体;磨料;粘结剂 中图分类号:T Q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33(2008)02-0033-05 Coated superhard abrasive tools LU Zhi,ZHENG Chao (Guilin Resear ch I nstitute of Geology f or M iner al R esour ces,Guilin,Guangx i541004,China) Abstract:T he article has intr oduced the dev elo pm ent of present coated abrasive too ls especially the coated superhard materials tools being mentioned.Based on the po inting out of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coated abrasive tools especially that of superhard m aterials w ith the analysis on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ese coated abr asive to ols products,it has orderly intro duced and analyzed the gr inding mechanism and character istics of abrasiv e belt,the ty pes and specificatio ns,technolo gy flow,equipment and the em phasis o f manufacturing coated superhar d abrasive to ols. Keywords:coated super hard abrasive to ols;diam ond too ls;review;base;abrasive;bo nd 超硬材料涂附磨具是指用粘结剂把超硬材料(人造金刚石或立方氮化硼)磨粒粘附在柔性、可挠曲基材上的磨具。 目前,磨料固结磨具、涂附磨具和超硬材料磨具(包括固结磨具和涂附磨具)行业己发展为规模大、品种多、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涂附磨具由于其产品的多样性,涉及使用范围极广,如航空航天、汽车、机械加工、木材加工、玻璃、造船、建筑、自行车、不锈钢制品、硬质合金制品等制品、零件的表面磨削、抛光、修饰,均要选用涂附磨具,所以,国际市场上占有率在不断上升。美国2002年的磨具工业产值是32亿美元,其中涂附磨具(包括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相关产品为16亿美元,占50%。在我国,涂附磨具工业也逐步成为磨料磨具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并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随着现代机械加工工业的不断发展及各种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对制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相应的先进的磨削技术和磨具,尤其是涂附磨具向更高效、高寿命和超精密的方向发展。为此,超硬材料涂附磨具的研制和使用异军突起,在涂附磨具中的占有率逐年增加,在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玻璃加工、宝石加工、不锈钢、淬火钢等难加工材料的特殊加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世界著名的磨具公司,如美国3M公司、NORT ON公 33 收稿日期:2007-09-20 作者简介:吕智(1956-),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超硬材料方面的研发和管理工作。

2020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报告 2020年

目录 1.储能材料行业市场趋势分析 (5) 1.1储能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5) 1.2市场前景广阔 (5) 1.3储能技术的革新势在必行 (6) 1.4市场机制加快推进 (6) 1.5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加剧 (6) 1.6用户体验提升成为趋势 (7) 1.7延伸产业链 (7) 1.8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7) 1.9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7) 1.10呈现集群化分布 (8) 1.11储能材料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9) 1.12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0) 2.储能材料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2.1储能材料行业定义及产业链 (11) 2.2部分储能试点模式不能盈利 (12) 2.3储能材料行业发展路径分析 (12) 2.4储能材料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13) 2.5储能市场机制尚未形成 (16) 2.6储能相关标准和安全规范不健全 (16) 2.7行业服务无序化 (17)

2.8供应链整合度低 (17) 2.9基础工作薄弱 (17) 2.10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7) 2.11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8) 3.储能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3.1储能材料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9) 3.2储能材料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9) 3.3储能材料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20) 4.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21) 4.1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分析 (21) 4.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1) 4.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2) 4.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2) 4.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3) 4.2中国储能材料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3) 4.3中国储能材料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3) 5.储能材料产业投资分析 (24) 5.1中国储能材料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4) 5.2中国储能材料行业投资风险 (25) 5.3中国储能材料行业投资收益 (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