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财务活动:是指资金的筹集、运用、收回及分配等一系列行为。其中,资金的运用、耗资、收回又称投资。从整体上讲,财务活动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日常资金营运活动和分配活动。

2、财务管理目标:又称为理财目标,是指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一般具有相对稳定性、多元性、层次性的特征。

3、财务管理环境:又称理财环境,是指对企业财务活动和财务管理产生影响作用的企业内外的各种条件。包括经济体制环境、经济结构环境、财税环境、金融环境、法律制度环境等。

4、货币时间价值:指货币的拥有者因放弃对货币的使用而根据其时间的长短所获得的报酬。

5、普通年金:指每期期末收付等额款项的年金。

6、沉没成本:指项目决策中,在项目分析之前发生的成本费用。

7、筹资渠道:筹资渠道是指企业筹措资金的方向和通道。

8、股权资本:股权资本是企业依法筹集并长期拥有、自主支配的资金。我国企业股权资本,主要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可分别划入实收资本(或股本)和留存收益两大类。它是出资者投人企业的资产及其权益准备,是一种高成本、低风险资本。

9、销售百分比法:是根据销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项目间的比例关系,预测各项目短期资金需要量的方法。该种方法有两个基本假定:一是假定某项目与销售的比’率已知并固定不变;二是假定未来销售预测已经完成,从而未来销售一定。

10、融资租赁:是由出租人(租赁公司)按照承租人(承租企业)的要求融资购买设备,并在契约或合同规定的较长时期内提供给承租人使用的信用业务。它通过融物来达到融资的目的,是现代租赁的主要形式。

11、杠杆租赁:是一中涉及承租人、出租人和贷款机构三方当事人的租赁业务。对于出租人而言,出租人只垫支购置资产设备所需现金的一部分(一般为20%-40%)其余部分则以该资产为担保向贷款机构借人款项支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出租人既是资产的出借人,同时又是贷款的借人人,通过租赁既要向承租人收取租金,又要向贷款机构偿还债务。由于租赁收益大于借款成本,出租人藉此而获得财务杠杆好处,因此,这种租赁形式被称为杠杆租赁。

12、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过程中因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它是由商品交易中货与钱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分离而形成的企业间的直接信用行为。它是企

业间相互提供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信用筹资属于“免费”资金。

13、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企业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20%)的最低存款余额。从银行的角度讲,补偿性余额可降低贷款风险,补偿遭受的贷款损失。对于借款企业来讲,补偿性余额则提高了借款的实际利率。

14、优先认股权:普通股股东是公司资产所有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因此,公司在发行新股时,为保持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他们有权优先认购,以保持他们在公司总股份中所占的原有比例。股东认购新股时的价格通常比股票的市场价格要低,所以优先认股权是具有一定的价值的,这个价值称为“权值”。如果股东不想购买新增的股票,可以将认股权转让他人,或在时常上出售。

15、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债务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股权资本属于企业长期占用的资金,不存在还本付息的压力,从而其偿债风险也不存在。而债务资金(本)则需要还本付息,所以筹资风险是针对债务资金偿付而言的。

16、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资本结构是指全部资金的来源构成,不但包括长期资本,还包括短期负债,它又称为财务结构。狭义的资本结构是指长期资本(长期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而将短期债务资本列人营运资本进行管理。

17、投资:是指将财力投放于一定的对象,以期望在未来获取收益的行为。广义的投资包括企业内部的资金投放和使用,以及对外部的投出资金;狭义的投资仅指对外的投出资金。它具有投放的对象性、时机的选择性、经营上的预付性、目标上的收益性、收益的不确定性、资产上的专用性等特点。

18、金融投资:是指企业购买各种金融资产的投资。在这里金融资产仅是一种权益,不具有实物形态,其直接表现形式为金融工具,例如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大额定期存款单、债券、股票、保险单及期货合约等等。

19、互斥投资:也称互不相容投资,是采纳或放弃某一投资,会显著的影响其他投资的投资。

20、后决投资:指只有在别的相关投资被实施后,本投资才能得以实现其收益的投资。

21、营业现金流量:指投资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其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人和流出的数量。营业现金流量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如果一个投资项目的年销售收入等于营业现金收人,付现成本(指不包括折旧的成本)等于营业现金支出,那么,年营业现金净流量的计

算公式为:每年净现金流量(NCF)=每年营业收人-付现成本-所得税或每年净现金流量(NCF)=净利润+折旧。

22、投资回收期:是指回收初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以年为单位。它简单实用,便于理解,在投资决策中的运用次数很多,主要用于多项目间的筛选和初评。

23、内部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的贴现率,也称内含报酬率。它实际上反映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报酬。

24、现金预算:基于现金管理的目标,运用一定的方法,依托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分析各种现金收支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合理估测企业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收支状况,并对预期差异采取相应对策的活动。

25、持有成本:是指企业因保留一定的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其中前者主要是由于对该项现金余额进行管理而增加的费用支出,如管理人员工资与安全措施费用等;后者是由于企业不能同时用该项现金进行有价证券投资所产生的机会成本。管理费用具有固定成本的性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与现金持有量的多少关系不大,属于决策无关成本;而放弃的投资收益即机会成本则属于变动成本,它与现金持有的额度关系密切,即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反之就越小,因此,它属于决策相关成本。由此计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所说的持有成本仅是就其中的机会成本而言的。

26、制造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的生产与存货成本时,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变动制造费用与固定制造费用等全部的生产包含在内的方法。

27、目标利润:指企业在一定时间内争取达到的利润目标,反映着一定时间财务、经营状况好坏和经济效益高低的预期经营目标。

28、本量利分析法:就是利用商品销售额与固定成本变动之间的变动规律对目标利润进行预测的方法。

29、酌量性固定成本:通过管理当局的决策行动可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职工培训费、新产品研究开发费,这一类成本通常由管理当局根据一年内的生产经营目标以预算的形式来确定。

30、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财务分析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企业一定时期的财务活动的总结,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趋势,为企业下一步的财务预测和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31、营业周期:是指企业从购买原材料开始到销售产品收回现金为止的整个期间。营业周期的长短取决于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

转天数。把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加在一起的营业周期,指的是需要多长时间能将期末存货全部变为现金。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正常的流动比率较低;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正常的流动比率较高。其公式为: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