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集合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集合第一课时教案
高一集合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

(§1.1.1 集合)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

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 也可表示为 )两种。

如A={2,4,8,16},则4∈A ,8∈A ,32 A.(请学生填充)。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A 记

作 a ∈A ,相反,a 不属于集A 记作 a ?A (或a A ) 注:1、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P 、Q ……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

a 、

b 、

c 、p 、q ……

2、“∈”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

4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

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

请同学们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

请同学回答:已知a+b+c=m ,A={x|ax 2+bx+c=m},判断1与A 的关系。[1∈A]

(Ⅳ)课堂练习

基本知识练习

1、判断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回答“能”或“不能”

(1)所有正三角形 (2)《数学》教材中所有的习题

(3)所有数学难题 (4)所有无理数

(5)某班所有高个子的学生 (6)著名的艺术家

(7)一切很大的书 (8)倒数等于它自身的实数

(1)能 (2)能 (3)不能 (4)能

(5)不能 (6)不能 (7)不能 (8)能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

(2)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3,2,1};

(3)方程(x-1)2(x-2)2=0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1,1,2};

(4)集合{54<

(5){0}=?;

(6)0∈?;

(7){a}∈{a,b}

(1)× (2)√ (3)× (4)× (5)× (6)× (7)×

3、集合{}23<-∈+x N x 用列举法表示应是 {}1,2,3,4 ;

4、在直角坐标系中,坐标轴上的点的集合可表示为

(){},0x y xy = 5、若1∈{2,a+2,a 2+3a+3},则实数a= -2 .

6、若}4,3,2,2{-=A ,},|{2

A t t x x

B ∈==,用列举法表示B {}4,9,16= 7、已知集合S={a ,b ,c }中的三个元素是△AB

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

D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8、若集合A={(0,2),(0,4)},则集合A中元素的个数是 (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9、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个集合的是 ( B )

A 、M={(3,2)},N={(2,3)}

B 、M={3,2},N={2,3}

C 、M={(x ,y)|x+y=1),N={y|x+y=1)}

D 、M={l ,2},N={(1,2)}

10、已知A ={x |x ≤32,x ∈R },a =5,b =23,则( C )

A 、a ∈A 且b ?A

B 、a ?A 且b ∈A

C 、a ∈A 且b ∈A

D 、a ?A 且b ?A

11、点的集合M ={(x,y)|xy≥0}是指 ( D )

A 、第一象限内的点集

B 、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C 、第一、第三象限内的点集

D 、不在第二、第四象限内的点集

12、方程组11

x y x y +=??-=-?的解集是 ( C ) A 、{x=0,y=1} B 、{0,1} C 、{(0,1)} D 、{(x,y)|x=0或y=1}

13、如果集合A={x |ax 2+2x +1=0}中只有一个元素,则a 的值是 ( B )

A 、0

B 、0 或1

C 、1

D 、不能确定

14、若-3∈{ x-1,3x ,

x 2+1},则x= -2或-1 。 15、方程组 {2

5=+=-y x y x 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 {(3.5,-1.5)} ,用描述法表示为

{(x,y)|??

???-==23y 27x } 。 16、两边长分别为3,5的三角形中,第三条边可取的整数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为 {3,4,5,6,7} ,用描述法表示为 {x|2

知识巩固思维训练: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 {x ∣x+y =7,x ∈N *,y ∈

N *} {1,2,3,4,5,6} (2) {(x,y )∣x+y =7,x ∈

N

*,y ∈N *} {(1,6),(2,5),(3,4),(4,3),(5,2),(6,1)} (3) { y ∣y =x 2-1,-2

3、不等式组?

??>+>03,42a x x 的解集是{x |x >2},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a ≥-6 4、设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042=-=?ac b ,则不等式

ax 2+bx+c ≥0的解集为 ( D )

A 、R

B 、φ

C 、{a b x x 2-

≠} D 、{a b 2-} 5、已知集合{}2210,A x ax x a R =++=∈

(1)若A 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2)若A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求a 的取值范围.

(1)10a a ≥=且 (2)10a a ≤≠且

6、已知集合2{1,1,12},{1,,},d d r r A =++B =当,d r 为何值时,A =B ?并求出此时的

A 。

3111,,1,,4242d r A ??=-=-=-????

(Ⅴ)课时小结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其中“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应理解为: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的意义是明确的.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异的”应理解为: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

3、常见数集的专用符号.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基本运算教案

数学汇总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教学目的:(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用Venn 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补集“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 【知识点】 1. 并集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Union ) 记作:A ∪B 读作:“A 并B ” 即: A ∪B={x|x ∈A ,或x ∈B} 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并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重复元素只看成一个元素)。 说明:连续的(用不等式表示的)实数集合可以用数轴上的一段封闭曲线来表示。 问题:在上图中我们除了研究集合A 与B 的并集外,它们的公共部分(即问号部分)还应是我们所关心的,我们称其为集合A 与B 的交集。 2. 交集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与B 的交集(intersection )。 记作:A ∩B 读作:“A 交B ” 即: A ∩B={x|∈A ,且x ∈B} 交集的Venn 图表示 说明:两个集合求交集,结果还是一个集合,是由集合A 与B 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 拓展:求下列各图中集合A 与B 的并集与交集 A B A(B) A B B A A ∪B B A ?

说明:当两个集合没有公共元素时,两个集合的交集是空集,不能说两个集合没有交集 3. 补集 全集: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Universe ),通常记作U 。 补集:对于全集U 的一个子集A ,由全集U 中所有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complementary set ),简称为集合A 的补集, 记作:C U A 即:C U A={x|x ∈U 且x ∈A} 补集的Venn 图表示 A U C U A 说明:补集的概念必须要有全集的限制 4. 求集合的并、交、补是集合间的基本运算,运算结果仍然还是集合,区分交集与并集的关键是“且” 与“或”,在处理有关交集与并集的问题时,常常从这两个字眼出发去揭示、挖掘题设条件,结合Venn 图或数轴进而用集合语言表达,增强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5. 集合基本运算的一些结论: A ∩ B ?A ,A ∩B ?B ,A ∩A=A ,A ∩?=?,A ∩B=B ∩A A ?A ∪B ,B ?A ∪B ,A ∪A=A ,A ∪?=A,A ∪B=B ∪A ( C U A )∪A=U ,(C U A )∩A=? 若A ∩B=A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A ∪B=B ,则A ?B ,反之也成立 若x ∈(A ∩B ),则x ∈A 且x ∈B 若x ∈(A ∪B ),则x ∈A ,或x ∈B ¤例题精讲: 【例1】设集合,{|15},{|39},,()U U R A x x B x x A B A B ==-≤≤=<< 求e. 解:在数轴上表示出集合A 、B ,如右图所示: {|35}A B x x =<≤ , (){|1,9U C A B x x x =<-≥ 或, 【例2】设{|||6}A x Z x =∈≤,{}{}1,2,3,3,4,5,6B C ==,求: (1)()A B C ; (2)()A A B C e. 解:{}6,5,4,3,2,1,0,1,2,3,4,5,6A =------ . (1)又{}3B C = ,∴()A B C = {}3; (2)又{}1,2,3,4,5,6B C = , A B B A -1 3 5 9 x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高一数学 集合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1,1}M =-,{1,1,3}N =-,2{10}P x x =-=,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 、集从集P 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 中元素3与集M 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 中元素与集N 有何关系.集M 中元素与集P 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 和集合N ;(口答) 2.集合P ;(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 中元素有-1,1;集N 中元素有-1,1,3;集P 中元素有-1,1.(口答) 5.1M -∈,1M ∈,1N -∈,1N ∈,3N ∈,1P -∈,1P ∈,3.M ?(笔练结合板演)

6.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 的元素.集M 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 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 与集N ;集M 与集P 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包含集合A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B 或B 包含A B A B x A x ?∈?∈,则若任意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不包含集合A 时,则记作:A ?/B 或B ?/A . 性质:①A A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A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 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 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 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 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 是B 的子集解释成A 是由B 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同时集合B 的任何.. 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 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 等于集合B ,记作A=B 。 例:{}{}1,11,1-=-,可见,集合B A =,是指A 、B 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B A ?,并且B A ≠,我们就说集合A 是集 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并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那么集合A 叫做集合B 的真子集.” 集合B 同它的真子集A 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 ,B . 【提问】 (1) 写出数集N ,Z ,Q ,R 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019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一. 课标要求: 本章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使学生感受用集合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 性、准确性,帮助学生学会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对象,发展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本章把函数作为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来学习,强调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发展学生对变量数学的认识 . 1. 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掌握某些数集的专用符号. 2. 理解集合的表示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5、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与并集, 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6.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 7. 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 8. 学会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了解函数构成的三要素,了解映射的概念;体会函数是一种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并熟练使用区间表示法 . 9. 了解函数的一些基本表示法(列表法、图象法、分析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恰当地进行选择;会用描点法画一些简单函数的图象. 10. 通过具体实例,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1. 结合熟悉的具体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了解奇偶性和周期性的含义,通过具体函数的图象,初步了解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 12. 学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 13. 通过实习作业,使学生初步了解对数学发展有过重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生活中的函数实例. 二. 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 1. 教材不涉及集合论理论,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从而体会集合语言的简洁性和准确性,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教材力求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并掌握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教材突出了函数概念的背景教学,强调从实例出发,让学生对函数概念有充分的感性基础,再用集合与对应语言抽象出函数概念,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数学概念的背景教学. 2. 教材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并注意运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帮助学生借助直观图示认识抽象概念. 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种直观的数学思想,发挥图形在子集以及集合运算教学中的直观作用。 3. 教材在例题、习题教学中注重运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处理数学问题,这一观点,一直贯穿到以后的数学学

高一数学集合课程教案

1.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1. 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2. 初步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其记法.【教学重点】 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过程】

新 课 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 4. 集合的分类. (1) 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2) 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 自然数集:非负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N; (2) 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合,记作N+或N*; (3) 整数集:整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Z; (4) 有理数集:有理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Q; (5) 实数集:实数全体构成的集合,记作R. 注意:(1)自然数集合与非负整数集合是相同的集合,也就是说自然数集包含0; (2)自然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或,其他数集{如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内排除0的集,也可类似表示,,; (3)原教科书或根据原教科书编写的教辅用书中出现的符号如,,…不再适用. 例1 判断下列语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并说明理由. (1) 小于10 的自然数的全体; (2) 某校高一(2)班所有性格开朗的男生; (3) 英文的26 个大写字母; (4) 非常接近1 的实数. 练习1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 由2,2,3,3构成一个集合,此集合共有4个元素; (2) 所有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无限集; (3) 周长为20 cm 的三角形构成的集合是有限集; (4) 如果a ∈Q,b ∈Q,则a+b ∈Q.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高中数学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案3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A)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 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 、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 N ;(2 ;(3)-1.5 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 (一)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 集合A 是集合B 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subset )。 记作:)(A B B A ??或 读作:A 包含于(is contained in )B ,或B 包含(contains )A 当集合A 不包含于集合B 时,记作 A B 用Venn 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 B B A ??或 (二) 集合与集合之间的 “相等”关系; A B B A ??且,则B A =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B A = 即 ?? ????=A B B A B 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 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B A ?,存在元素A x B x ?∈且,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 )。 记作:A B (或B A ) 读作:A 真包含于B (或B 真包含A ) ?

高一数学必修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 1.1.1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⒈定义:一般地,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 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5.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⑴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如:“地球上的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可以构成集合,其元素具有确定性;而“比较大 的数”,“平面点P周围的点”一般不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⑵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如:方程(x-2)(x-1)2=0的解集表示为{1,-2},而不是{1,1,-2}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无顺序,可以任意排列、调换。 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⑴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⑵我国的小河流; ⑶非负奇数;⑷某校2011级新生; ⑸血压很高的人; 7.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4?A,等等。

第一课时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集合的概念 制作者:刘新岩 时间_____ 姓名______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元素集合概念与关系,元素特征,集合表示方法;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恰当表示元素集合关系,选择集合表示方法 能够熟练准确理解集合符号所表达的数学内容 二.教学设计: 环节一:引入新知 数学是一门用符号作为语言的学科,小学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重要的数学对象的符号表示,完成下列问题: 表示怎样的数学对象? 求解: 作图: 0322=--x x 73<-x 32-=x y 从前我们孤立地看待方程或不等式的解、函数图像上的点,这节课我们将用整体的观点看待研究对象,如方程或者不等式所有的解、函数图像上的所有点,或者86中学全体高一同学,或者地球上的四大洋,它们形成了一个一个的集合。 环节二:探究新知 概念 集合表示方法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简记为:______ 以实数作为研究对象 1)方程0322 =--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了一个集合,如 何表示这个集合呢? 2)不等式7-3<-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了一个集合,如何表示这个集合呢? 以平面上的点作为研究对象 3)函数32 -=x y 图像上的所有点组成了一个集合,如何表示这个集合呢? 将上述三个集合分别计为A,B,C ,判断3是否是三个集合中的元素? 元素a 与集合A 的关系: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称为 _________;简记为:_______

环节三:概念辨析 补充知识: 2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2)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和10差不多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思考1:通过前面的探究,你能说出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优点和缺点吗? 优点缺点 列举法 描述法 思考2:(3)的元素有哪些个可以确定吗?(类似的说法还有:我国的小河流,我们班比较高的同学等等)能够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有哪些特征呢?

高中数学教案——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

课题:1.1集合-集合的概念(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当时的数学家S.K.泊松为了理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1832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集合 第一课时

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集合的概念.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教学难点:集合的概念和数集与数集关系. ?教学方法:指导法 学生依集合的要求、集合元素的特征,在教师指导下,能自己举出符合要求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特征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观察实例,进行讨论 ⑴数组 1,3,5,7. ⑵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⑶满足的全体实数3x-2> x+3. ⑷所有直角三角形. ⑸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⑹所有绝对值等于6的数的集合. ⑺所有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的集合.. ⑻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⑼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⑽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二、讨论完毕,教师归纳总结: 1、集合的定义

一般地,某些指定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上述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例⑴的元素为1,3,5,7. 例⑵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⑶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⑷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⑸的元素为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例⑹的元素为-6,6. 例⑺的元素为-2,-1,0,1,2. 例⑻的元素为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⑼的元素为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例⑽的元素为参与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请同学们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一般地来讲,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例⑴{1,3,5,7}. 例⑵{到两定点距离的和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⑶{3x-2> x+3的实解}. 例⑷{直角三角形}. 例⑸{高一(3)班全体男同学}. 例⑹{-6,6}. 例⑺{-2,-1,0,1,2}. 例⑻{中国足球男队的队员}. 例⑼{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中国代表团成员}. 例⑽{参与中国加入WTO谈判的中方成员}. 2、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 问题及解释 ⑴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⑵A={所有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为集合? ⑶A={2,2,4}表示是否准确? ⑷A={太平洋,大西洋},B={大西洋,太平洋}是否表示为同一集合? 教师指导 例⑴3是集合A的元素,5不是集合A的元素.例⑵由于素质好的人标准不可量化,故A 不能表示为集合.例⑶的表示不准确,应表示为A={2,4}.例⑷的A与B表示同一集合,因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第一课时配套练习

第1课时集合 分层训练 1.下列各项中不能组成集合的是() A.所有的正三角形 B.数学课本中的所有习题 C.所有的数学难题 D.所有无理数 2.已知2a∈A,a2-a∈A,若A含2个元素,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取全体实数 B.a取除去0以外的所有实数 C.a取除去3以外的所有实数 D.a取除去0和3以外的所有实数 3.给出下列命题 ①N中最小的元素是1 ②若a∈N则-a?N ③若a∈N,b∈N,则a+b的最小值是2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A.0B.1 C.2D.3 4.以方程x2-5x+6=0和方程x2-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为M,则M中元素的个数为() A.1B.2 C.3D.4 5.由a2,2-a,4组成一个集合A,A中含有3个元素,则a的取值可以是() A.1B.-2 C.6D.2 6.设L(A,B)表示直线上全体点组成的集合,“P 是直线AB上的一个点”这句话就可以简单地 写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对象组成的集体:①不超过45的正整数;②鲜艳的颜色;③中国的大城市; ④绝对值最小的实数;⑤高一(2)班中考500 分以上的学生,其中为集合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设a,b,c均为非零实数,则 x= |||||| || a b c abc a b c abc +++的所有值为元 素组成集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说出下列集合的元素 ①小于12的质数构成的集合; ②平方等于本身的数组成的集合; ③由 |||| (,) a b a b R a b +∈所确定的实数的集合; ④抛物线y=x2-2x+1(x为小于5的自然数)上的 点组成的集合。 拓展延伸 10.关于x的方程ax2+bx+c=0(a≠0),当a,b,c分别满足什么条件时,解集为空集、含一 个元素、含两个元素? 11.由“x,xy 0,|x|,y”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则实数 信达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一集合(§1.1.1 集合)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题:§1.1.1 集合 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了解元素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3、熟记有关数集. 4、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概念、性质 教学难点:集合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尝试指导 教具准备:投影片(3张) 教学过程: (I)引入新课 同学们好!首先,我祝贺大家能升入苍梧第一高级中学进行高中学习。下面我想初步了解一下同学们的情况。请来自××中学的同学站起来。依次询问他们的名字,并板书。同样询问来自另一学校学生情况。××同学你为什么不站起来?来自××中学的三位虽然性别不同,年龄有差异,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性质——来自××中学。所以,在数学上可以把他们看作为有3个元素的集合(板书课题:集合,并将其姓名用{ }括起来),同样,××中学的二位同学也可看作有2个元素的集合。显然,刚才抽到的××同学如果作为一个元素就不属于上面这两个集合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地研究集合的一些概念。讲四个问题:(1)集合和元素;(2)集合的分类;(3)集合的表示方法;(4)为什么要学习集合的表示方法? (II)复习回顾 师生共同回顾初中代数中涉及“集合”提法. (Ⅲ)讲授新课

通过以上实例,教师指出: 1、定义: 集合: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 师:进一步指出: 元素:集合中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由此上述例中集合的元素是什么? 生:例(1)的元素为1、3、5、7, 例(2)的元素为到两定点距离等于两定点间距离的点, 例(3)的元素为满足不等式3x-2> x+3的实数x, 例(4)的元素为所有直角三角形, 例(5)为高一·六班全体男同学. 师:请同学们另外举出三个例子,并指出其元素. 生:略.(教师给予评议)。 师:一般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则上几例可表示为…… 为方便,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2 生:在师指导下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师:由以上四个问题可知, 集合元素具有三个特征: (1)确定性;(2)互异性;(3)无序性.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隶属关系 ∈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也可表示为)两种。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读一读课本第2页 问:下面8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象的全体又称为什么? 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质数) 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正方形 6、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7、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8、兴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总结: ⒈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或数字、式子等表示。 例如A={1,3,a,c,a+b}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0、1 、2······) 正整数集,记作N*或N+;N内排除0的数集. 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 做一做 1、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是则有3 A,4 A, 7 A,9 A,13 A,15 A 填(∈或?) 2、A={2,4,8,16},则4 A,8 A,32 A. 填(∈或?) 3.用“∈”或“?”符号填空: ⑴8 N;⑵0 N;⑶-3 Z;⑷2Q;(5)-14 R

必修1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理解集合相等的含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的意义,并能恰当地应用列举法或描述法表示集合.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 地理解集合.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通过自己动手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 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 (4)通过实例体会有限集与无限集,理解列举法和描述法的含义,学会用恰当的形式表 示给定集合掌握集合表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集合的概念及集合的表示.难点是集合的特征性质和概念以及运用特征性质描述 法正确地表示一些简单集合. (三)教学方法 尝试指导与合作交流相结合.通过提出问题、观察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分析、讨论、探究集合中元素表达的基本要求,并能依照要求举出符合条件的例子,加深对概 种.从而指出:导入课题. 识: 集.

第一组实例(幻灯片一): . 数. 间的距离的点. )班全体同学. 成员. .集合: 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或集)..集合的元素(或成员): 请大家讨论.的要点,然后教师肯定或补充.师总结. ? 第二组实例(幻灯片二): 国代表团的成员构成的集合. 合. 合. 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高一数学集合的概念教案设计 数学《集合》概念教案一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小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 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至于逻辑,可以说,从开始学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逻辑知识的掌握和 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 也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

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 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 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 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 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讲解新课: 阅读教材第一部分,问题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义的? (2)有那些符号?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最新人教版高一数学第一教时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教时 教材:集合的概念 目的:要求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初步了解集合的分类及性质。[] 过程: 一、引言:(实例)用到过的“正数的集合”、“负数的集合” 如:2-1>3?>2所有大于2的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如:几何中,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如:自然数的集合 0,1,2,3,…… 如:高一(5)全体同组成的集合。 结论: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指出:“集合”如点、直线、平面一样是不定义概念。 二、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 ,B={1,2,3,4,5}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1.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2.正整数集N*或 N+[] 3.整数集 4.有理数集Q 5.实数集R[] 集合的三要素: 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例子略)[] 三、关于“属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 集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A 记作 a?A (或a∈A) 例:见P 4—5 中例 四、练习 P 5 略 五、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 例:由方程2-1=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1} 例;所有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3,5,7,9} 2.描述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 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再见P 6 例 ②数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3>2的解集是{∈R| -3>2}或{| -3>2}或{-3>2} 再见P 6 例[&&] 六、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例题略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Φ 七、用图形表示集合 P 6 略 八、练习 P 6 小结:概念、符号、分类、表示法 九、作业 P 7 习题11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一、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1.集合中元素具的有几个特征 ⑴确定性-因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当然,我们所说的“一些元素”是确定的. ⑵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如果出现了两个(或几个)相同的元素就只能算一个,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⑶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没有次序之分. 例子 1 A={1,3},问3,5哪个是A的元素? 2 B={素质好的人}能否表示成为集合? 3 C={2,2,4}表示是否正确? 4 D={太平洋,大西洋} E={大西洋,太平洋} 集合 D ,E是不是表示相同的集合? 2.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3.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4.反馈演练 1.填空题 2.选择题 ⑴以下四种说法正确的( ) (A) “实数集”可记为{R}或{实数集} (B){a,b,c,d}与{c,d,b,a}是两个不同的集合 (C)“我校高一年级全体数学学得好的同学”不能组成一个集合,因为其元素不确定 ⑵已知2是集合M={ }中的元素,则实数为( ) (A) 2 (B)0或3 (C) 3 (D)0,2,3均可 5.小结 ?集合的含义 ?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二、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 1、列举法-将所给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里,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

湘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教案

课题:集合 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一方面,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另一方面,集合论及其 所反映的数学思想,在越来越广泛的领域种得到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理解集合“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 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段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 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 也简称集。 3.思考1:课本P3的思考题,并再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 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 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 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A(或 a A)(举例) ∈ 6.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 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第一课时集合-集合的概念

第一课时集合-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的概念及记法 (2)使学生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使学生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 一些简单的集合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罗华的手稿1831年1月伽罗华在 教具:多媒体个结论,他写成论文提交给法国科、实物投影仪 内容分析: 1.集合是中学数已证明的一个结果可以表明伽罗华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 学数学中,就渗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议科学院否定它1832年5月30日中,更进一步应用集合的语言表述一些问题例如,在代数中用到的有数集、解忙写成后,委托他的朋友薛伐里叶集等;在几何中用到的有点集 习数学就离不开对造福人类年5月31日离开了逻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基本的逻辑知识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也是认识,他死后14年,法国数学家刘维问题、研究问题不可缺少的工具这些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也是于刘维尔主编的《数学杂志》上本章学习的基础 把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安排在高中数学的最开始,是因为在高中数学中,这些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联系,它们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例如,下一章讲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就离不开集合与逻辑 本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集合实例入手,引出集合与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 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集合的例子 这节课主要学习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学习引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认识学习本章的意义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集合的基本概念 集合是集合论中的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在开始接触集合的概念时,主要还是通过实例,对概念有一个初步认识教科书给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也简称集”这句话,只是对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说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简介数集的发展,复习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和数; 2.教材中的章头引言; 3.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尔(德国数学家)(见附录);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高一数学必修1--集合教案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读一读 ____ 课本第_2页 问:下面8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对象的全体又称为什么? 1、1--20以内的所有素数(质数) 2、我国从1991--2003年的13年内所发射的所有人造卫星 3、金星汽车厂2003年生产的所有汽车 4、2004年1月1日之前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所有国家 5、所有正方形 6、到直线I的距离等于定长 d的所有点 7、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 8、兴华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所有高一学生 总结: 1. 定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也简称集 2. 表示方法:集合通常用大括号{ }或大写的拉丁字母 A,B,C…表示, 而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或数字、式子等表示。

例如 A={1,3,a,c,a+b} 3.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属于?”及“不属于两种) ⑴若a是集合A中的元素,则称a属于集合A,记作a A; ⑵若a不是集合A的元素,则称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 A。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0、1、2?- 正整数集,记作 N*或N + ; N内排除0的数集.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做一做 1、A 表示 1~20 以内的所有素数”组成的集合是则有3 A ,4 A, 7 A, 9 A, 13 A, 15 A 填(?或) 2、A={2,4,8,16},贝U 4 _A,8 _A,32 _ A. 填(或一) 3 ?用“€”或”符号填空: ⑴ 8 _ N ; ⑵ 0 ____ N ; ⑶-3 ____ Z ; ⑷ 2 Q ; (5) -14 R ⑹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贝忡国 ________ A,美国______ A,印度 ______ A,英国____ A (7)若 A={x|x2=x}则-1_A 。(8)若 B={x2+x-6=0},贝U 3 _B 6.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