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设计

1. 简介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各大高校开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并设立了相应的教学体系。本文主要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设计原则

2.1. 适应市场需求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当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专业,相关人才稀缺。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

2.2. 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也适用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参与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手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学也要密切联系实际应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3. 教学内容

3.1. 摄影测量基础

教学内容应包括摄影测量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空间定位方法、立体像对法、数字摄影测量、影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等。

3.2. 遥感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应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和应用。包括遥感分辨率的概念、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遥感数据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3.3.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遥感和摄影测量的重要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应包括GIS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包括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地理数据库等。

3.4.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应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方法

4.1. 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教导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讲授时要注意结合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2. 研讨法

研讨法是现代教学方法,适用于探讨问题、思考和分析。可以分组进行研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4.3. 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补充,重要性不言而喻。实践教学可以采用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加强与实际应用的联系。

4.4. 网络教学法

网络教学法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之一,也适用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可以采用网络课程、网络讨论、在线测试和资源共享等方式,扩大教学的辐射范围,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论

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主体性,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培养高水平的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同时,教师应密切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1摄影测量 基本原理 1.1.1摄影测量的定义 摄影测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1988年ISPRS在日本京都第16届大会上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摄影距离的远近分,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按用途分类,有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按处理的技术手段分,有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1.1.2摄影测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模拟法摄影测量(1851-1970)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解析法摄影测量(1950-1980)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1.1.3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航摄影像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资料。像片解析就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摄像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像片解析是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为了由像点反求物点,必须知道摄影时摄影物镜或投影中心、像片与地面三者之间的相关位置。而确定它们之间相关位置的参数称为像片的方位元素,像片的方位元素分为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为元素两部分。内元素3个:确定摄影物镜后节点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参数(x0,y0,f),可恢复摄影光束。外方位元素6个:3个直线元素描述摄影中心在地面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Xs、Ys、Zs),3个角元素描述像片在摄影瞬间的空间姿态(航向倾角φ、像片旋角κ、旁向倾角ω)。 为了研究像点与地面相应点的数学关系,必须建立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下式为一般地区中心投影的构像方程,由于这个方程推导中像点、投影中心和地面点三点共线,故又称共线方程式,是摄影测量中重要的基本公式之一。 图1-1 共线方程式 利用航摄像片上三个以上像点坐标和对应地面点坐标,计算像片外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单张像片的空间后方交会。根据计算的结果,就可以将按中心投影规律获取的摄影比例尺航摄像片转换成以测图比例尺表示的正射投影地形图。 1.1.4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单张像片只能研究物体的平面位置,而在两个不同摄站对同一地区摄取具有重叠的一个立体像对,则可构成立体模型来解求地面物体的空间位置。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称为双像解析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2)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一、引言 本文主要介绍我们小组在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中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内容 为根据给定的数据,利用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并进行地形分析。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数字高程模型 什么是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是指利用地面特征点的高程信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后得到的单位区 域内地表高程数值和高程分布等地形特征的数学模型,简称DEM。数字高程模型是 地形分析、地貌演化研究、水文地质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 利用软件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我们在此次课程设计中使用的软件是ArcGIS,该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能够对地理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和地图制作。 利用ArcGIS软件,我们可以使用给定的DEM数据来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其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ArcGIS软件,导入DEM数据。 2.对DEM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数据剪裁等。 3.对数据进行插值处理,使其能够满足计算要求。 4.利用插值后的数据进行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

2. 地形分析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 除了制作数字高程模型之外,我们还需要对所制作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地形分析。地形分析是通过对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参数计算和分析,得到地形信息、地形特征、地形变化等信息的过程。 通过地形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山地地形的高程、坡度、坡向、流量等信息,并可以进行可视化展示,以便更好地观察分析。在地形分析中,我们通常需要用到的参数有坡度、坡向、流量等。 三、课程设计流程图 以下是本次课程设计的流程图,旨在便于理解设计流程,实现高效操作。 st=>start: 开始 op1=>operation: 选择DEM数据 op2=>operation: 预处理数据 op3=>operation: 插值处理数据 op4=>operation: 制作数字高程模型 op5=>operation: 进行地形分析 op6=>operation: 得到地形数据 e=>end: 结束 st->op1->op2->op3->op4->op5->op6->e 四、总结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们深入了解了数字高程模型的制作和地形分析的方法,掌握了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字高程模型制作、地形分析的技巧,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一、摄影测量学的定义与任务 摄影测量学是利用光学摄影机获取的像片,经过处理以获取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特性及其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摄影测量产品: ?DEM(数字高程模型):数字高程模型是以高程表达地面起伏形态的数字集合。用于与高程有关的地貌形态分析、通视条件分析、洪水淹没区分析。 ?DLG(数字线划图):现有地形图上基础地理要素分层存储的矢量数据集。数字线划图既包括空间信息也包括属性信息,可用于人口、资源、环境、交通、治安等各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定位基础。 ?DRG(数字栅格地图):数字栅格地图是纸制地形图的栅格形式的数字化产品。可作为背景与其他空间信息相关,用于数据采集、评价与更新,与DOM、DEM集成派生出新的可视信息。 ?DOM(数字正射影像图):利用航空相片、遥感影像,经象元纠正,按图幅范围裁切生成的影像数据。它的信息丰富直观,具有良好的可判读性和可量测性,从中可直接提取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信息。 摄影测量分类: (1)空摄影测量 (2)航天摄影测量 (3)地面摄影测量 (4)近景摄影测量 (5)显微摄影测量。 二、摄影测量学的发展历程 从1851年法国陆军上校劳赛达提出并进行交会摄影测量算起,摄影测量学已经走过了160年的历程:模拟摄影测量(1851-1960’s)、解析摄影测量(1950’s-1980’s)、数字摄影测量(1970’s-现在)。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发展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及其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无需接触物体本身获得被摄物体信息 由二维影象重建三维目标 面采集数据方式 同时提取物体的几何与物理特性 发展方向:与RS、GIS、GPS结合方向;智能化,实时化方向。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设计 1. 前言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和完成一项摄影测量和遥感的 实际任务,深入了解和掌握这门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方法。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第二部分是实际任务的设计和完成,第三个部分是报告和总结。 2. 理论学习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学生需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者领域,对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和应用进行彻底的分析和学习。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同时学生需要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实际任务设计和完成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根据自己上一部分学习的成果,设计一个自己的摄影测 量和遥感的实际任务。这个任务可以是一个小的实验或者一个大的研究项目,但是需要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同时也需要体现出自己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行配备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同时组建一个队伍 完成任务,这个队伍最好是跨专业的多元化队伍,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优势,提高任务的完成质量。 任务完成后,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实验报告或者研究论文,总结自己的实践成果,同时分析任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个人的思考和收获。

4. 报告和总结 在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准备一份关于整个摄影测量和遥感课程设计的最终报告。这份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介绍自己所选领域的概况和研究现状; •分析自己的理论调查和实际任务设计的过程和结果; •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提出改进意见。 这份报告的撰写需要独立完成,同时要求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思维 能力。 5. 总结 整个摄影测量和遥感课程设计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由独立思考到 团队合作的过程。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也能够加深对这门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设计 1. 简介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了培养高水平的地理信息技术人才,各大高校开设了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并设立了相应的教学体系。本文主要介绍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的设计原则、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2. 设计原则 2.1. 适应市场需求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当今地理信息技术领域的热门专业,相关人才稀缺。为了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教学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 2.2. 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也适用于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教学应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和参与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实践性强的学科,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手段,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同时,教学也要密切联系实际应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的联系,让学生学以致用。

3. 教学内容 3.1. 摄影测量基础 教学内容应包括摄影测量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包括空间定位方法、立体像对法、数字摄影测量、影像匹配和三维重建等。 3.2. 遥感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应包括遥感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和应用。包括遥感分辨率的概念、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和遥感数据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和城市规划等领域的应用。 3.3. 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遥感和摄影测量的重要应用领域。教学内容应包括GIS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包括地图制作、空间分析和地理数据库等。 3.4. 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应针对性强,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教学方法 4.1. 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适用于教导理论知识和基本概念。讲授时要注意结合实例,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4.2. 研讨法 研讨法是现代教学方法,适用于探讨问题、思考和分析。可以分组进行研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开展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验指导新

H f m 1 课 间 实 验 指 导 实验一 摄影练习 (一) 实验目的 进一步巩固课堂教授的关于摄影、焦距、成像、影像重叠度、成像比列尺等基本概念;掌握用数码相机照相的操作,能按照要求摄取具有60%重叠度的一个相对。了解关于相机的一些基本参数的含义。 (二) 实验内容 用富士相机摄取具有60%重叠度的一个相对,并核对摄影比例尺公式 (三) 资料和仪器准备 数码富士相机,电脑。 (四) 原理 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 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 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英文摄影 Photography 一词是源于希腊语 φω? phos (光线)和 γραφι? graphis (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在进行照相时,光通过小孔(更多时候是一个透镜组)进入暗盒,在暗盒背部(相对於光入射方向)的介质上成像。根据实际光强度和介质感光能力的不同,要求的光照时间也不同。在光照过程中,介质被感光。 照相进行完成后,介质所存留的影像信息必须通过转换而再度为人眼所读取。具体方法依赖于感光手段和介质特性。对于胶片照相机,会有定影,显影,放大等化学过程。对于数码照相机,则需要处理器对数据进行计算,再通过电子设备输出。 (五) 操作步骤 1. 熟悉相机的基本参数; 2. 按要求进行摄影; 3. 对摄影结果进行分析,验证摄影比例尺公式。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标准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科学、计算机视觉等多个领域。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该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2. 能够运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进行实际项目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同事合作完成项目任务; 4. 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基础知识:学习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数学基础知识; 2. 硬件设备:了解各种摄影测量与遥感设备的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熟练操作相关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3. 软件应用:掌握各种摄影测量与遥感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的使用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数据处理和分析工作;

4. 项目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创新探索:鼓励学生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直观感受;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定期考核:通过作业、实验报告、项目成果等形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五、课程评估方式 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成绩的30%; 2.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30%; 3. 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占总评成绩的20%; 4. 项目成果:根据实际项目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评成绩的20%。 六、课程资源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3篇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第一篇:摄影测量概述 摄影测量是一种利用相机、测量仪器等设备对地理信息 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的技术。它主要通过照相测量、空中三角测量、数字图像处理等方法,对地面地貌、地物分布、地理环境等进行测量和分析,用于制图、资源勘察、军事侦察、城市规划等领域。 摄影测量技术应用广泛,通过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图像、 摄影测量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精细的地形、地貌、地物分布等高分辨率表达,也可以实现被覆盖物的快速测量和建模。同时,摄影测量技术还能够实现地理信息的完整性和实时性,使得接收数据的客户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时间和成本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在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中,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 这一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三维几何模型,实现了真实世界测量数值表达的可视化。 总之,摄影测量技术对于地理信息、资源管理、城市规 划等领域的快速决策和优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第二篇:遥感技术概述 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面以上物体发射和反射的电磁 波进行感知和获取地球自然和人文环境的信息、理解地球表面的方法。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地球表面的快速测量、建模、实时监测等。 遥感技术主要包括航空遥感、卫星遥感、地面测量等,

其中卫星遥感技术使用范围最广,利用遥感卫星进行遥感探测和监测,可以实现地球大区域的覆盖和快速反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卫星遥感图片成为了很多领域所需的数据来源,例如地图制作、城市规划、气象预测等。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激光雷达遥感等高端技术也逐渐应用在遥感领域。同时,遥感技术与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将为地球环境和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更为完备的支撑。 总之,遥感技术已成为人类认识地球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蓬勃兴起。 第三篇:摄影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中的应用摄影遥感技术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利用摄影遥感技术可以获得海面状态、沿海地貌和河口流态等方面的详细信息,为石油勘探、港口建设等海洋工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次,摄影遥感技术还可以实现海波、海流、海面温度等参数的测量和记录,为海洋环境和资源监测及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再次,利用摄影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底地貌、泥沙分布、生物信息等数据,为海底资源开发和保护提供了信息支持。 随着摄影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在海洋资源开发和管理方面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未来,可以利用高分辨率情报图像获得沿海区域的详细地形资料,实现更精确的海岸线地形分析,为未来的海洋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撑。 总之,摄影遥感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将会在未来的高精度测绘、海底资源勘查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在现代科技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 科技的日益进步,这些技术不仅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还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发展等各个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 大的作用。本文将从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定义、原理、应用和发展 前景等方面进行论述。 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摄影途径获得和处理地物或地形三维空间位 置和属性的方法。它主要通过获取无人机或航空摄影图像,并利用数 学模型进行测量和计算,从而获得地理空间信息。摄影测量技术主要 包括摄影测量数据采集、前方交会、后方交会和测量结果处理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获取到地物的几何形状、位置和属性信息, 并用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和更新。 遥感技术则是通过获取、解译和分析地球表面的遥感图像来获取 地理空间信息的方法。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主动 遥感是指利用主动方式发射电磁波,通过测量电磁波的反射或散射来 获得地物信息。被动遥感则是指利用自然辐射(如太阳辐射)来获取 地物信息。遥感技术主要通过卫星、飞机、无人机等载具来获取遥感 图像,然后通过影像处理和解译技术来获得地理信息。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城 市规划中,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城市的地形地貌、土地利用、交通网络等信息,帮助规划师进行城市建设和规划。在环境保护中, 这些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为环境保护提 供决策依据。在农业发展中,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农作物的 生长状况、土壤湿度等信息,帮助农民制定农业种植策略。 此外,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自然灾害预警、资源勘 查和监测、交通规划、土地管理等领域。这些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 高了工作效率,也为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全面、准确的数据。 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是研究利用摄影测量原理对地物进行多角度、 多时相的观测和测量的一门学科,它是一种现代化的测绘技术。遥感技术是指利用空间传感器获取地面、地表及其周围环境的信息,对解决各种水土资源、环境、安全、发展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一、摄影测量技术 摄影测量技术主要是利用空中摄影图像的空间位置关系 和重叠程度,根据正五边形的内角和定理,通过像点的数字化处理,确定地图上某一点的坐标,进而绘制出高程、坡度、坡向等测量图件。 摄影测量技术的优点在于观测数据量大、自动化程度高、测量数据可靠性高等,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应用价值。除了在地质测绘、作业设计、资源勘探、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外,它还可以用来绘制军事作战地图,从而在国防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主要是基于卫星或飞机等从空中获取的图像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获得地图上各种物质、环境和地貌等信息。遥感技术可以进行多角度的观测,尤其是在地表地貌的研究及其它研究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例如灾害监测预测、农 业资源调查、城市规划、能源和矿产资源勘探以及环境保护等

领域。在自然资源、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交通运输等方面,遥感技术具有特殊的优势。遥感技术可以同时、快速、准确的获取地表状况,同时还可以获取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水体分布、土地利用、建筑物和道路等信息,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生成各种地图和专题图。 三、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绘技术。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多角度、多时相的观测和测量,可以获取大量精确的地理数据;而这些数据又可以作为各种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基础数据,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整合使用,可以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精细化的描述及分析,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动态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详细度和测绘质量,有效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准确性和时效性。这种技术不仅能够促进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而且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总之,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国防安全、资源环境监测和综合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了更加精确、全面和有效的支持,因此这两种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摄影测量与遥感(高教) 技术设计书

张坊镇1:2000地形图测量 工程概况: 受F测绘所(甲方)的委托,我部门承接张坊镇1:2000测绘任务。本工程位于北京市F区张坊镇,现场建筑物有遮挡通视一般。 时间安排: 计划项目启动时间:2012年03月17日。 提交资料时间:2012年03月28日。 1、人员安排: 本项目计划安排3个作业组。 2、设备安排: 本工程配备计算机3台;A4幅面打印机1台;HP绘图仪一台; TOPCON GTS-102N拓普康全站仪3台及配套棱镜脚架等附件;中海达V30型RTK 3台3套及配套附件,编号为3006665 ;30066463006590;均经检验合格有效。 3、技术要求及对应方案: 3.1《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4)、《北京市工程测量技术规 程》(DB11/T339-2206)、《北京市基础测绘技术规程》(DB11/T407-220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1)等相关规范。 3.2收集资料:测区周边等级控制起算点及该项目的坐标成果报告书、测量范围红线 图(电子版)。 3.3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采用动态GPS卫星定位测量(RTK)方法,在测区已知控制点进行点校正模式施测测区控制点。 3.4细部测量:在测区控制点基础上,采用解析法对细部点进行测量。 3.5数据处理:采用南方Cass7.0软件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成图,经检查无误后,按规

范要求编制《1:2000地形图》最终成果。 3.6审核验收:按我单位“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程序,对作业过程、测算数据、成 果报告等组织审核、验收。 3.7提交成果:验收完毕后,出具《测量成果》一式一份。 工程负责人:工程审核人: 2012年3月28日

摄影测量 《摄影测量与遥感》教学指南

《摄影测量与遥感》课程教学指南 一、明确培养目标及规格,了解岗位任务与要求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备的工程测量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在测绘、水利、电力、交通、国土资源、城市规划、建筑、冶金、地质、矿山、林业、农业、石油、海洋等行业生产一线,能胜任工程建设规划及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管理阶段测绘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一)职业核心能力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 ●建立工程控制网; ●工程施工测量; ●变形监测; ●摄影测量与; ●测绘项目管理。 (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测绘事业、具有良好的文化、身体和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能力。具备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和安全生产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感觉,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 ●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本知识; ●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知识,测绘规范与有关技术规定的知识; ●常用测绘仪器设备的操作知识; ●测图控制网、工程施工控制网和变形监测控制网的布网方法、施测方法、 数据处理的知识; ●地形图数据采集与成图的知识; ●工程施工测量的知识; ●变形监测的施测及数据处理的知识;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技术规定的知识; ●测绘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安全生产常识。 (四)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 ●常用测绘仪器使用与维护的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测图控制网、施工控制网和变形控制网布设、施测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大比例尺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和水下地形测绘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工程施工测量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变形监测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测绘项目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报告的编写能力; ●测绘成果的检查与验收能力; ●相关专业文献资料的检索能力; ●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的初步能力。 (五)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态度 ●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意识,能遵纪守法;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 ●具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刻苦钻研的实干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 神。 (六)职业证书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考取摄影测量员(中级或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还可根据就业需要,考取大地测量、地籍测绘、房产测绘、工程测 量等职业岗位证书(中级或中级以上)。 (七)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素质要求 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岗位职责及能力与素质要求见表1。

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影像处理

摄影测量技术与遥感影像处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传统的测绘方法正在被现代的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影像处理所取代。摄影测量技术利用数字相机和计算机软件对复杂的地形进行精确测量和建模,而遥感影像处理则通过卫星和无人机获取高分辨率图像,从而为地图制作、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等领域提供了丰富的空间信息。本文将详细介绍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影像处理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摄影测量技术 1. 原理 摄影测量技术是利用数字相机对地面物体进行拍摄,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测量、建模和分析的方法。其原理在于将拍摄区域分成许多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都是由数字相机所拍摄的照片组成的。通过对这些照片进行精确的测量和配准,可以得到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和形状,从而实现精确地形测量和建模。 2. 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地图制作、资源调查、城市规划、矿产勘察、环境监测等。其中,地图制作是摄影测量技术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利用高分辨率的数字相机进行拍摄和处理,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地图数据,从而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地理信息服务。 3. 发展趋势 随着数字相机的不断升级和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完善,摄影测量技术将发展出更加高效、快速、准确的解决方案。未来,摄影测量技术将在精度和速度上迎来飞跃式的进步,为地理信息服务领域带来更大的便利。 二、遥感影像处理 1. 原理 遥感影像处理是通过卫星和无人机等遥感技术获取地球表面高分辨率图像,并采用计算机软件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的一种技术。遥感影像处理是一种非接触式遥感方法,可用于地球表

面环境的动态监测、资源调查、地理空间信息提取、环境污染的动态监测等领域。 2. 应用 遥感影像处理应用非常广泛,可用于天气预报、灾害监测、城市规划、旅游规划等领域。其中,环境监测是遥感影像处理的重要应用之一。通过对遥感影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及时、可靠地监测气、水、土的环境状况,掌握环境变化的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3. 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成熟,未来遥感影像处理将更加自动化、高效化、精度和实时性更高。遥感影像处理将不仅在科学研究和自然灾害监测方面得到应用,而且将成为国土资源管理、环保监测、农业生产等领域的重要生产力。 总之,摄影测量技术和遥感影像处理是地理信息服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其应用、发展和未来的前景都非常广泛。随着科技

摄影测量学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学教学设计 1. 前言 摄影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测绘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主要学习测量图像中的位置、角度、尺寸等元素,帮助学生掌握图像测量的技能和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摄影测量学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教授这门课程。 2. 教学目标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学生学完此课可以掌握以下技能: •了解摄影测量学基本概念 •掌握常用摄影测量仪器使用方法 •学习如何处理测量数据 •参与实际测量工作并能提供报告和建议 3. 教学内容 3.1 基本概念 1.模型概念及其在摄影测量学中的应用 2.各种长度概念(真实长度、像平面长度、形变长度等) 3.各种角度概念(真实角度、像平面角度、形变角度等) 4.各种比例尺的概念与应用 3.2 摄影测量仪器使用方法 1.照相机使用方法 2.航空相机使用方法 3.星载相机使用方法 4.光学投影仪使用方法

3.3 数据处理 1.片极坐标系、像片坐标系与正射影像坐标系的转换 2.照片飞行高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3.照片立体図的制作与应用 3.4 实际测量工作 1.室外测量 2.航空摄影测量 3.红外线遥测测量 4.遥感图像解译 4. 教学方法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方法应该以实际操作为主。教 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组对一片区域进行全方位拍摄,然后利用考察程序进行照片测量及建模。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一些实际项目,如生态环境监测、城市规划、地形地貌分析等。鼓励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5. 考核方式 摄影测量学的考核方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学生自行完成一项测量项目,然后提交成果报告,教师进行评分;另一种是通过口头答辩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6. 总结 摄影测量学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它的教学要求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 因此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都很高。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掌握领域内最新的技术和实际应用能力,是摄影测量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希望本文可以为摄影测量学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摄影测量与遥感

摄影测量与遥感 1摄影测量 1。1基本原理 1.1.1摄影测量的定义 摄影测量学是通过影像研究信息的获取、处理、提取和成果表达的一门信息科学。1988年ISPRS在日本京都第16届大会上对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定义:摄影测量与遥感是对非接触传感器系统获得的影像及其数字表达进行记录、量测和解译,从而获得自然物体和环境的可靠信息的一门工艺、科学和技术. 摄影测量学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按摄影距离的远近分,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按用途分类,有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按处理的技术手段分,有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 1.1.2摄影测量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模拟法摄影测量(1851-1970)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用两个/多个投影器,模拟摄影机摄影时的位置和姿态,构成与实际地形表面成比例的几何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量测得到地形图和各种专题图。 解析法摄影测量(1950—1980)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 数字摄影测量(1970—现在)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行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 1.1.3单张航摄像片解析 航摄影像是航空摄影测量的原始资料。像片解析就是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景物在航摄像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影像与所摄物体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像点与物点的坐标关系式。像片解析是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

遥感实验教案

遥感实验指导 实验一: 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 一、 实习目的 了解地物光谱的测定方式 熟悉地物光谱反射率的规律 学习绘制地物反射光谱曲线 二、 实习仪器 ISI921VF 野外地物光谱辐射计 可见光-近红外光谱辐射计,波长范围,仪器性能稳固,携带方便,数据提取容易。 标准参考板(白板) 三、 实习原理 地物光谱反射率的野外测定原理 实习采用垂直测量方式,计算公式为: ()()() ()λρλλλρs s I I *= 式中:()λρ为被测物体的反射率;()λρs 为标准板的反射率;I (λ) 、I s (λ)别离为测量物体和标准板的仪器测量值。 四、 实习步骤 1. 测量目标和条件的选择 (1) 环境:无严峻大气污染、光照稳固、少云、风力小于3级、避开阴影和强反射体的 影响(测量者不宜穿白衣服) (2) 时刻:地方时9:30-14:30 (3) 取样:选择物体自然状态表面作为观测面,取样面积大于地物表面起伏和不均匀的 尺度,被测目标物要充满视场。 (4) 标准板:标准板表面与被测地物的宏观表面相平行,与观测仪器等距,并充满仪器 视场,保证板面清洁。 2. 记录测量目标大体信息 (1) 土壤:土类、土种;植被覆盖率、地貌类型、成土母质、侵蚀状况;干湿度、粗糙

度等。 (2)植被:名称、所属类别、覆盖率、生长状况、叶色、高度;土壤类别、土壤水分等。(3)水体:名称、状况、水色、水温、透明度、泥沙含量、叶绿素含量、污染状况等。 3.记录环境参数 测量日期、测量时刻、实验场所在省份、测定点位置、经纬度、海拔高度、坡度、坡向、云量、云状、风力品级、风向、能见度、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仪器型号、视场角、波长范围、测量度高、仪器平台、仪器方位、仪器倾角、测量次数、测试单位、测试者等。 4.安装仪器开始测试 (1)对准标准板,读取数据; (2)移开标准板,对准地物,读取数据; (3)改换目标,重复(1)- (2)步; (4)将记录数据传输到运算机,由相应软件计算出各类地物的反射率,并绘制出反射率取向。 5.分析实测结果 (1)按照计算结果,绘制出地物光谱反射率曲线图,(一目标一图); (2)按照所绘曲线,比较不同地物光谱特征,分析在遥感影像上可能产生的不同;(3)分析实习进程中可能引发误差的因素。 6. 编写实习报告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 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是现代地球科学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摄影测量是一种通过从空中获取的影像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的技术,而遥感技术则是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的数据进行地表特征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探讨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来介绍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利用摄影测量仪或无人机的照片来获取地面特征的三维信息。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相机与地面特征的几何关系和光学原理,通过对影像进行测量和分析来推断地面特征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等参数。常见的摄影测量方法包括立体像对法、立体观测法和航摄量测法等。 摄影测量技术广泛应用于地形测绘、城市规划、工程测量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例如,在地形测绘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从空中获取高分辨率的数字地形模型,为地质解释和地质灾害预测提供数据支持;在城市规划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用于建筑物的三维建模和土地利用分析,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通过接收和解析遥感影像,可以获取地表特征的空间、光谱和时间信息。常见的遥感技术包括多光谱遥感、高光谱遥感和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与管理、环境监测、农业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例如,在资源调查与管理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水资源、林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在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地利用变化;在农业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生长监测和产量预测;在城市规划中,遥感技术可以用于土地利用和扩展规划。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也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例如,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获取成本逐渐降低,空间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第二版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熟悉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掌握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原理、基本方法及应用; 3.熟悉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中 的应用; 4.学习遥感图像解译方法和常见数据格式的操作。 2. 教学内容及安排 2.1 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章节主要介绍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发展历程,包括:•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定义和概念; •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历史与发展; •摄影测量和遥感的基本原理; 2.2 摄影测量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章节主要介绍摄影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 •光学测距法、立体定向和数学模型; •空间三角测量法; •物方定向和像方定向; •水准测量法。

2.3 遥感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章节主要介绍遥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包括: •遥感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遥感影像解译方法; •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评估、城市规划等领域中的应用; •常见数据格式的操作。 2.4 典型案例分析 本章节主要介绍运用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处理地学、环境和城市规划问题的实际案例,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应用。 2.5 课程设计 本章节参考相关文献和实际教学经验,要求学生分组设计小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生教学目标的实现。 3. 课程评估 通过课堂作业、小组项目、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4. 总结 本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为学生的以后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