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艾灸4大窍门,补阳气,祛除脾胃的寒湿邪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掌握艾灸4大窍门,补阳气,祛除脾胃的寒湿邪气

我有三次排寒湿的经历,一次比一次困难。

第一次是吹空调进的寒湿气。那时候是夏天,成都的闷热和湿气能把衣服都浸透,稍微动弹一下,就是浑身黏腻的汗。于是整个一下午都待在空调里。然后毛孔打开了,冷湿汗液和寒气都钻进了皮肤。

到快下班的时候,我感觉背部右侧就像是贴了一块狗皮膏药,冷痛冷痛的,怎么扭也甩不掉。不过还好,可能是寒湿邪气还比较浅,或者那时候我阳气还比较足,回到家冲了一个热水澡就好了。

不过第二次,就没这么幸运了。也是闷热的夏天,就开了个小窗户睡觉。哪知道睡着以后起风了。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一动,后背靠腰部的位置就疼。疼到只能在床上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翻身,翻到一半的时候,汗水已经打湿了床单。

爬起来,就去冲热水澡,不管用,用花洒对着痛处冲很久也不管用;又用吹风机来吹,也不管用;用泡脚包泡脚,还是不管用。最后才想到家里有艾条,于是搜出来灸,没想到灸了一小会儿就不疼了。

正是这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了艾灸的神奇。燃烧的艾条持续不断地发出温热之气,就像阳光,渗透进我们的皮肤,走到经络里,甚至脏腑里。它能够自己找到寒湿邪气,并把它们给排出体外。

所以,第三次脾胃虚弱、被寒湿困扰的时候,我自然就选择了艾灸。可是这一次,却怎么也灸不好。

脾胃虚弱的人

肚子胀,睡觉流口水,有齿痕

我当时感觉自己的脾胃,就像是冰天雪地里的一个篝火,非常微弱,真担心会熄灭掉。

肚子是冰凉的,很胀,感觉不到饿。有时第一天中午吃的饭,到第二天中午还有胀的感觉。并且,我的脾胃已经虚弱到分不清营养物质和垃圾了,吃了饭,马上就要拉肚子。面色也比较暗黄。

睡觉有时候中午或者早上醒来,发现居然口水挂在脸颊上,臭的。“脾主涎”,应该是我的脾气很虚弱了,才会睡觉流口水的。

还有就是舌头胖大,像注水肉一样,淡淡的,还有齿痕,舌苔是白白的厚厚的。

我于是找了一本艾灸书,想通过艾灸补补阳气,祛除脾胃的寒湿邪气。书上的方法是这样的:

艾灸关元穴:扶助阳气。

艾灸中脘穴:和胃健脾,补充中焦能量。

艾灸涌泉穴:祛除寒湿,调理脾胃。

每个穴位30分钟,一周2次。

大概灸了两周,结果是:灸的时候挺舒服的,有缓解,但最终还是打回原形了,而且有时候灸完了,还出现嗓子发干、长痘痘这些上火症状。

用艾灸排寒湿不彻底

原来是没找对窍门

后来我一直想,是我辨证不够准确?技术不好?还是其他原因?直到遇到董老师,学习了艾灸课,才恍然大悟,原来我是方法没弄对。

总结起来,大概有下面这几点原因:

01

辨证方法不对

可以说,目前市面上几乎没有专门针对艾灸的辨证方法,而几乎都是按照汤药的辨证方法来的。比如,常见的八纲辨证,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

但实际上,它并不太适合用来做艾灸辨证。为什么呢?因为艾灸最大的特点就是双向调节:虚者灸之,能扶助阳气;实者灸之,能发散实邪;寒者灸之,可以温中散寒;热者灸之,又可以散热邪。

又比如,同样一个穴位三阴交,高血压可以选它,低血压同样可以选它。

所以,董老师才根据各种经典医学著作里散在记录,和自己20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董氏古灸辨证方法。一是压痛点辨证。二是看舌象来辨证。

比如,针对脾胃虚弱的情况,重点是找督脉和两侧膀胱经。可以

先找11胸椎和12胸椎上下,看看有没有压痛点,如果没有,再旁开1.5寸,也就是脾俞穴和胃俞穴的位置来找。

或者是在这个范围里面找异常的点,可能是色斑,小红点,小黑点,或者皮肤明显的凸起或凹陷。

当然,具体找的时候,也是有窍门的。比如要双手交叉抱着肩膀,这样背部才能充分露出来,然后身体要微微往前倾,打开肩胛骨。

我们在做艾灸的时候,如果针对这些压痛点、异常点来灸,是事半功倍的。

02

不知道什么是灸感

以及怎么判断寒湿气排出来了

我开始以为灸感就像是烤火一样,只要热起来,自然就没有寒湿什么事了。实际并不是这样的。

董老师说,灸感,第一是透热感,也就是热沿着皮肤、沿着经络往里面渗透,扩散,感受是舒服的。

第二是正邪相搏感,也就是酸麻胀重痛等等感觉,说明身体的正气起来了,在主动和邪气做剧烈斗争了。

第三是开门驱邪感,就好像是漏风的破窗户一样,会感觉到凉飕飕的,实际上就是身体在排寒湿邪气了。

03

操作不当

艾灸时间把握不好

我之前艾灸,就老是上火。可能是艾灸时间太长灸量超了,或者艾灸穴位没选到最优的,或者是离得太近变成烤肉了。

其实,艾灸时间的长短或者说灸量的多少,就像吃饭一样。既然每个人的饭量是因人而异的,灸量也是因人而异的。

吃饭我们用的是反馈式喂养。董老师说,灸量的衡量也是这样的。

一是火足气至,简单点说,火足就是灸的时间大于30分钟,气至就是要全神贯注,要得气。

二是因时因地因人而异。比如,在北方艾灸就需要离得近一点,

在南方就远一点。冬天近一点,夏天远一点。病邪浅灸少点时间,病邪深多灸一会儿。老年人和小孩子少灸一会儿,成年人可以多灸一会儿。

三是要适度。就是灸了以后,感觉温热舒畅,即使停下来,还有余温。

04

其他不知道的窍门

比如,我不知道艾灸的顺序是什么,也不会选艾条,也不知道艾灸有什么注意事项和禁忌,更不知道艾灸还有推荐的必灸穴位。

比如,按照书本来取穴,灸的是涌泉穴来引火下行。而董老师说,最好是把右侧足三里灸个3~5分钟才收工。

因为,从五行关系上来说,火生土,水克火。足三里属于胃经,用足三里就是把火多余的能量放到土里了,是能量的转化。而涌泉属于肾经,是水,相当于直接用水把火灭了。把能量转化了肯定比直接泄掉要好得多。

这些细微而实用的艾灸小窍门和技巧,其实是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来累积的,能得到董老师的帮助,算是走了极大的捷径了。

通过分析后,董老师建议,脾胃虚弱可以艾灸脾俞穴、胃俞穴、中脘穴、神阙穴和足三里。

如果是小孩子再配合一下捏脊和揉腹。另外,脾胃更多地是靠养,也就是三分治七分养。简单来说,就是不吃或少吃生冷的食物,别吃太撑了,还要少生气。

掌握最系统的艾灸方法和窍门

祛寒湿、改善阳虚体质

调理27种家庭常见病

有羊粉留言说:

从小就是手脚冰凉、体寒的毛病,现在上了点年纪很容易生病,去医院也查不到什么毛病来。

我一直肚子痛,比如吃了冰冷辛辣刺激的食物就会这样,还有劳作过度也会这样,但是去医院查不出来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