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今后5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10月20日由国务院正式对外印发。小编整理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欢迎阅读!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56%和63%,良种覆盖率超过96%,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73∶1。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

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日益凸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大,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产品价格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三、农业现代化条件更加有利

展望“十三五”,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蓄。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全党和全社会的共识,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外部拉动更加强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建立,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强劲拉动力。转型基础更加坚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发展规模经营主动性不断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和农业多种功能需求潜力巨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创新驱动更加有力。

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主体、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第二章更新理念科学谋划发展新思路

一、战略要求

——发展定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不能拖后腿。

——发展主线。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战略重点。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突出抓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重点,紧紧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四

化”同步发展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本原则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维护农民权益与增进农民福祉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坚持优产能调结构协调兼顾。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加注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数量平衡、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的有效供给。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推进。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推进清洁化生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把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两大动力源,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物质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现代管理机制。

——坚持国内国际统筹布局。顺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的农业对外合作局面,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机统一。

——坚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四、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篇一: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 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 国发〔20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 二○一二年一月十三日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指导全国“十二五”现代农业建设和发展,编制本规划。一、发展形势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机遇期。 (一)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更加坚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大幅增加农业投入,有力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粮食连续八年增产、产量连续五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棉、油、糖生产稳步发展,“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物质装备条件显著改善,科技支撑能力稳步提高。经营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幅提高。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农业“走出去”取得新进展。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连续八年增幅超过6%。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满足国内需求、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更加有利。“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机遇难得。一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引领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工业化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现代生产要素和管理手段;城镇化加速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为农业实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创造了有利时机;城市人口增加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扩大内需战略的实施,为扩大农产品消费需求、拓展农业功能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二是政策支持将更加强化。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牢固。三是科技支撑将更加有力。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领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四是外部环境将更加优化。全党全社会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氛围更加浓厚,形成合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局面,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将得到进一步激发和释放。 (三)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更加迫切。国外经验表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农业面临着容易被忽视或削弱的风险,必须倍加重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步推进和协调发展。当前,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但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低的问题更加凸显;农业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业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偏低的矛盾较为突出;农产品市场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保障主要农产品供求平衡难度加大;农业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不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任务极为艰巨;农户生产经营规模小,农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今后5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10月20日由国务院正式对外印发。小编整理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欢迎阅读!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56%和63%,良种覆盖率超过96%,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73∶1。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原文).doc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文 (原文) 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 2020年)全文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 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56%和63%,良种覆盖率超过96%,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六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73∶1。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分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时期。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

象州寺村镇大力富硒优质稻产业

象州县寺村镇大力富硒优质稻产业 示范区建设规划 第一章总论 1.1 规划背景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随着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加快推进‚两区一带‛开放开发,广西与全国一样,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2004—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也重点对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进行了科学的部署。 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创新农业发展理念的实践平台,是集聚政策、人才、科技、资金等现代农业要素的有效载体。象州县是农业大县,誉为‚桂中粮仓‛,区位优势独特,农业条件资源和农业发展条件优越,区位交通便利,具备优越的产业发展基础,农业产业特色明显。为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象州县决定选址在全县的产粮重镇——寺村镇,建设象州县寺村镇大力富硒优质稻产业示范区,特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目的 充分利用寺村镇优越的区位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农业资源以及良好的产业基础,以较高起点规划、较高标准建设以

及较高的管理理念,把规划区建设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大力发展富硒、有机高效特色农业以及休闲观光农业,以点带面逐步铺开,促进象州县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战略步伐,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 1.3 规划范围 核心示范区位于崇山村委大力村和西崇山2个自然屯,210户,1003人,水稻面积1000亩拓展区覆盖大力、下乐、西崇山、东崇山、上山、大士会、上满、下满、大林、小林等10个自然村屯,876户,3069人,其中贫困户237户831人,水稻总面积3100 亩。辐射区覆盖崇山、上山、林塘、白崖、谭村5个村委18个自然村屯,水稻总面积约5200亩。示范区建成后逐步向周边乡镇辐射,带动有条件的区域和农户参与富硒优质稻标准化种植和高产创建活动。 1.4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21年,共5年。 1.5 规划依据 1.2004年至2017年中央1号文件等重大三农政策相关文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 3.《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国发“2016”58号); 4.《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 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6.《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23年中国农林牧渔行业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2023年中国农林牧渔行业市场集中度、企业竞争格局分析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内容概况: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现代农林牧渔业建设,大力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农林牧渔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有了较快发展。行业产值规模也随之不断提升。据资料显示,2022年我国农林牧渔行业总产值为15.61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农业产值占比为54.1%;畜牧业产值占比为26.05%;渔业产值占比为9.91%;林业产值占比为4.37%。从产值区域分布来看,山东、河南和四川是我国农林牧渔总产值排名前三的省份,产值占比分别为7.77%、7.02%和6.32%。 关键词:农林牧渔行业发展趋势农林牧渔行业产值规模农林牧渔行业产品产量 一、概述 农林牧渔是指对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以及上述产业的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的总称,

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成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近些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现代农林牧渔业建设,大力调整农林牧渔业结构,农林牧渔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有了较快发展。但是,农林牧渔业是弱势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这种状况并没有改变。尽管未来农林牧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会有所下降,但基于农林牧渔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农林牧渔业发展的现状,农林牧渔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强化。 二、行业政策 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全国渔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全国草食畜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我国农林牧渔发展的规划目标,2020-2035年将是我国农林牧渔业加速发展机遇期,国家政策将继续给予一定倾斜,政策环境利好农林牧渔产业发展 三、产业链 农林牧渔产业链是产业链在农林牧渔业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涉及农林牧渔产品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部门、组织机构及关联公司以价值链、信息链、物流链、组织链缔结的有机整体。其上游主要包括育种、种子、饲料、疫苗、化肥、农药、农业机械等,上游行业相关产品的供给是否充分多样、供应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推进“四个全面”的关键时期,也是农业转变发展方式,加速现代农业发展的攻坚期。为明确“十三五”农业发 展的目标任务和方向重点,进一步夯实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根据**市“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求,对接上级主管部门规划,制定《**市现代农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现实背景 “十二五”以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旅游兴市、城市发展、产业支撑总体工作布局的突出位置,深入贯彻“一核一极三区 三基地”总体部署,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我市整体上已经迈过农业现代化的 起步阶段,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建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在保持粮油生产稳定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中药材、生姜产业两个“**第一市”建设,倾力打造现代农业示 范园区,强力抓好城郊商品蔬菜生产,奋力推进特色水果向“一村 一品”发展,曾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成功争创**省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效益 明显提升。2015年,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万吨,种植中药材万亩,生姜万亩,建立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场镇商品蔬菜基地万亩,发展“一村一品”特色水果万亩;初步形成东北部低山区中药材、生姜基地,东南部和西南部丘陵区优质粮油基地,中部浅丘区 商品蔬菜和特色水果基地三大板块;农产品品质不断提升,累计通 过“三品一标”认证种植业基地面积万亩。 ——新型主体快速成长。坚持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到2015年底,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到家,其中省级重点家、**市级家,产值过亿元的家,农民专合社家,家庭农场拥有各类农业产业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7.07 •【文号】农政发〔2016〕3号 •【施行日期】2016.07.07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法制工作 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 (2016-2020年)》的通知 农政发〔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渔业厅(局、委、办),部机关有关司局、派出机构、有关直属单位:为深入推进农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我部制定了《农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 2016年7月7日农业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 (2016—2020年)

为全面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和《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认真做好农业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下简称农业系统“七五”普法),结合农业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围绕“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按照全面依法治国新要求,深入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教育,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效果,注重理念、机制、载体、方式创新,推进法治精神弘扬,推进农业法治实践,推进农业法治文化建设,提升农业系统干部职工法治意识和厉行法治的自觉性,提升行政相对人、农民群众守法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工作原则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三农”。树立大局意识,围绕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心工作,深入开展农业法治宣传教育,服务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服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服务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坚持需求导向,突出重点。着眼于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开展精准普法,因材施教,使农业法治宣传教育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增强普法针对性。突出抓好重点对象,带动和促进全系统普法。 ——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坚持农业法治宣传教育与农业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推进农业依法治理,切实加大农业执法力度,用法治实践推动法治宣传教育,通过严格执法树立法律权威。 ——坚持创新发展,注重实效。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农业法治宣传教育“转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2016— 2020年)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青政[2017]35号 【发布部门】青海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04.24 【实施日期】2017.04.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青政〔2017〕3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青海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4月24日

青海省农业现代化实施方案(2016—2020年)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精神,全力推进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结合《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方案。 第一章全省农业现代化总体形势一、农业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三农三牧”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不断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领广大农牧民精准发力、奋发进取,加速了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连续7年保持5%以上增幅。粮食连续8年迈上百万吨台阶,肉奶蛋和蔬菜产能快速提升,水产品产量突破1万吨,主要农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物质技术装备得到新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比重、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和科技进步贡献率分别达到32%、54.2%和55%,农作物、畜禽和水产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6%、80%和98%,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牧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新型经营主体引领新局面。种养大户、家庭农牧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土地、草场流转面积分别突破150万亩、8000万亩,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5%,全省近27%的农牧户加入合作社,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牧业村全覆盖,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提升。品牌建设开创新业绩。“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比重和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分别突破32%和50%,电子商务蓬勃兴起,数字农业从无到有,质量追溯体系逐步建立,全国最大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加快形成,“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品牌效益凸显。农牧民增收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33.4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超过全省生产总值增幅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实现了“十一连快”。农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2015年,全省农牧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程度为77.8%,发

2022年湖南省益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2022年湖南省益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 知识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是( )。 A.文艺复兴 B.德国古典哲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下列选项中,属于政府工具的是。 A.PPP B.委托行政 C.电子政务 D.委托代理 3.中国将高举()、()、()、()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A.和平 B.发展 C.合作 D.共赢 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 A.调查研究 B.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 D.独立自主 5.维护国家安全的含义是指( )。 A.保卫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不受侵犯 B.保卫社会主义制度不受侵犯 C.保卫我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 D.保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6.下列关于常生可否得到补偿的说法何者正确?( ) A.应当得到补偿,分配数额应当小于法定继承人 B.应当得到补偿,分配数额可以等于或大于法定继承人的继承份额 C.如常生明知法定继承人分割遗产而未提出请求,即丧失遗产分配权 D.如常生要求参与分割遗产,应在继承开始后1年内提出请求 7.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也就选择了高尚。 A.吃苦 B.奋斗 C.奉献 8. IMF数据显示,1980年欧盟成员国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为31%,预计到2017年将降至17%。另一方面,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占世界经济的比重则飙升,从1980年的8%升至2011年的25%,预计2017年可达31%。这说明()。 A.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B.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的主导力量 C.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经济力量中心 D.世界新秩序已经确立 9.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持对象实施()的治贫方式。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 2020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6.04.11 •【文号】农农发〔2016〕3号 •【施行日期】2016.04.1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种植业 正文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 年)》的通知 农农发〔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农垦局(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 2016年4月11日 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 (2016-2020年)

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已建成一批粮、棉、油、糖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米袋子”“菜篮子”的生产基础不断夯实。农业基础条件持续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86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 54.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2;新建一批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有所改善。科技支撑水平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56%,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机总动力达到11亿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3%。生产集约程度不断提高。承包耕地流转面积达到4.03亿亩、占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的30.4%;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家,入社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6%左右;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30%。主要产品优势带初步形成。小麦以黄淮海为重点,水稻以东北和长江流域为重点,玉米以东北和黄淮海为重点,大豆以东北北部和黄淮海南部为重点,棉花以

【2023年】吉林省四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2023年】吉林省四平市公务员省考公共基础知识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多选题(10题) 1. 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民法调整对象的有()。 A.公民甲与开发商乙之间订立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关系 B.公民丙与公民丁之间缔结的收养关系 C.人民法院甲与被告人乙的审判关系 D.税务机关丙与建筑公司丁之间订立的办公楼建设工程合同关系 2.2016年10月1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印发的《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十三五”时期是()。 A.全面化解粮食供求阶段性结构性矛盾的关键期 B.全面提升粮食收储供应能力的攻坚期 C.全面释放粮食产业经济活力的转型期 D.全面转变粮食流通方式的变革期 3.实践告诉我们,()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A.艰苦创业 B.自力更生 C.自主创新

4.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A.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C.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 E.认识决定实践 5.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A.改革能源结构 B.对燃料进行预处理 C.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 D.节约能源和开展资源综合利用 6. 第31题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的是()。 7.要加强警示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明()、知敬畏,主动在思想上划出红线,在行为上明确界限,真正敬法畏纪,遵守规矩。 A.教育 B.警醒 C.底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