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演变

医学模式演变
医学模式演变

医学模式演变

一、医学模式得概念:

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到其她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与方法论得核心、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与解决问题得思想与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就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与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与处理各种问题得标准形式与方法。医学模式得核心就就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得属性、职能与发展规律,就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得反映。

二、医学模式得演变:

医学模式就是人类获取健康与与疾病作斗争得经验总结,而不就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得。医学模式也不就是一成不变得僵死教条,而就是随着医学科学得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得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三、医学模式得转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tualism medicalmodel)

2、自然哲学得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model)

3、机械论得医学模式(mechanisticmedical model)

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随着人类历史得发展,医学也在发展与演变。这种变化体现在不同时期人们用什么观点与方法研究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即医学模式得变化。从历史上瞧,医学模式经历了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 :

原始社会得初民希望自己得生命世界可以永存不朽,形成了天命得观念,并形成了人类最早期得疾病观与健康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得体现。公元5~15世纪,中世纪时期,基督教得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与宗教神学自然观相适应,确立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得医学模式认为人得生命与健康就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与灾祸就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得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

宗教就是对自然力得屈服,并将其神秘化得结果;医学就是对自然力得征服,并将其明朗化得结果。在公元前数百年间,在西方得古希腊、东方得中国等地相继产生了朴素得辨证得整体医学观,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得认识,形成了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祖国医学得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可以相生、相克,并且与人体相应部位对应,五行若生克适度则生命健康。在古希腊,人们依据当时自然哲学中流行得土、水、火、风4元素形成万物得学说来解释生命现象、

3、机械论得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model) :

从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起,随着牛顿得古典力学得理论体系建立,形成了用“力”与“机械运动”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得形而上学得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认为“生命活动就是机械运动”、把健康得机体比作协调运转加足了油得机械。这一机械论得思想,统治了医学近两个世纪,直到18世纪,机械论得医学思想对医学得发展出现双重性,一方面认为机体就是

纯机械得,从而排除了生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健康得影响,而常常用物理、化学得概念来解释生物现象。另一方面机械论又使解剖学、生物学获得了进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得发展。

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英国医生哈维在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建立血液循环学说作为近代医学得起点,生物科学在这一时期相继取得了很多巨大成就与发现、此时期得医学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之上,开始形成了生物医学模式、19世纪自然科学得三大发现,即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与进化论,进一步推动了生物学与医学得发展,科学方法被广泛得应用于医学实践,这时对健康得认识已有很大得提高,并建立了健康得生物医学观念。生物医学模式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细胞病变→组织结构病变→功能障碍。生物医学模式就是医学发展得重大进步,研究生物体本身结构与功能及其对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得生物反应与疾病过程,至今仍就是医学研究得基本课题、但这种形而上学得认识方式“只瞧到了它们得存在,瞧不到它们得产生、发展与灭亡,只瞧到了它们得静止状态,而忘记了它们得运动”。

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mo del)

美国医学家恩格尔(G、L、Engle)首先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得缺陷就是“疾病完全可以用偏离正常得可测量生物(躯体)变量来说明;在它得框架内没有给疾患得社会、心理与行为方面留下余地”,事实上仅用生物医学解决不了诸如结核病与性病尤其就是艾滋病等疾病得发生、流行与预防问题。正如艾滋病等性病在生物医学技术发达得国家仍无法控制,因为这些疾病更多得决定于人们得生活方式与行为以及经济条件、文化水平等社会因素。同期布鲁姆提出得环境健康医

学模式着重强调了环境因素,特别就是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得影响、拉隆达与德威尔提出得综合健康医学模式,进一步修正与补充了影响人群疾病与健康得主要因素为环境因素、生活方式与行为因素、生物遗传因素、医疗服务因素。恩格尔在1977年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模式得取代就是一种含肯定于其中得辨证得否定。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整合得水平上将心理作用、社会作用同生物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3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生物学变化得内在机制,形成了一个适应现代人类保健技术得新医学模式。

(推荐)护理模式的演变

护理模式的演变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代护理已由“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制护理模式逐步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的主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其基本特征体现于五个“整体”:在服务对象上,把病人、残疾人、健康人作为一个整体;在服务内容上,把生理护理、心理护理、社会护理作为一个整体;在管理体制上,把管理决策、管理制度、服务成效、服务环境、教育科研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范围上,把医院内的治疗服务和医院外的防、治、保、教服务作为一个整体;在时间范围上把服务于人的病前、病中、病后乃至生命全程作为一个整体。这样一个庞大的整体规模,局限于为医院内的病人服务是无法推行的。只有走出医院、走进市场,才能使宏图变成现实。同时系统化整体护理是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而提出的一种先进的护理方法。它体现了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完整性、决策性与科学性。全新的现代护理模式需注重人文关怀,实施整体护理模式,努力提高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及精神等多方面需求的人性化专业护理服务,减少并逐步取消患者家属陪护,改善患者看病就医体验。 原来的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只见病,不看人;现在的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面,对患者关注多了,沟通也就增加了,护患关系也就更和谐了。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的医学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内涵赋予了新的内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诞生,使得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躯体护理为主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1994年7月美国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护理学院袁剑云博士,为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总结国外的先进护理经验的基础上,将系统化整体护理引入我国。从此,我国护理界便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改革,很多医院率先建立了模式病房,开始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尝试。我国的护理工作也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过渡,进而发展到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 一、功能制护理阶段 19 世纪以来,随着医学的进步,护理学有了相当大的发展,护士成为一种新的职业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上世纪的早期,受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 护理方式以功能制护理为主。当时的生物医学模式把疾病视为独立于社会行为的实

最新医学名词解释

医学名词解释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一) 2007-9-26 16:43:39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100 检验医学名词解释 1.中毒颗粒 在严重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内出现的染成紫黑色的粗大颗粒。 2.亚铁血红素 血红蛋白色素部分,由铁原子及原卟啉区组成。 3.点彩红细胞 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是RNA变性沉淀的结果。 4.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外周血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出现晚、中、早幼粒细胞以致原粒细胞)。 5.血型 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 6.ABO血型抗体 一般分为二类;"天然"抗体和免疫抗体,都是通过免疫产生 的。 7.病理性蛋白尿 蛋白尿持续超过0.15g/d,常为病理性,是肾脏疾病的可靠指标。 8.肾小管蛋白尿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所致。 9.本周氏蛋白 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常出现干骨髓瘤患者尿中,有诊断意义。 10.网织红细胞 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11.瑞氏染液 是由酸性染料伊红和碱性染料美蓝组成的复合染料,溶于甲醇后解离为带正电的美蓝和带负电的伊红离子。 12.异型淋巴细胞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或过敏原刺激下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一定的形态变化称为异型淋巴细胞。 13.退行性变白细胞

白细胞出现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核固缩、肿胀或 溶解等变化。 14.核右移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称为核右移。 15.红斑狼疮细胞 SLE患者血液(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 形成。 16.内源性凝血系统 指凝血始动反应因子Ⅻ的激活[Ⅸ a-PF3-Ⅷ-Ca]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Ⅹ。 17.外源性凝血系统 指Ⅶ因子激活及因子Ⅲ以组织损伤后所释放出的组织凝血活酶起动外源性凝血途径为特点。 18.血凝的固相激活 指Ⅻ因子接触到一种带电荷的表面,即被激活为Ⅻa的过程(简意: 即Ⅻa激活过程)。 19.血凝的液相激活 指激肽释放酶原转变为激肽释放酶后迅速激活Ⅻa这一反馈作用又称酶激活。 20.Rh血型 红细胞上含有与恒河猴红细胞相同的抗原为Rh血型。 21.渗透压差 是体内水重吸收的动力,浓度差和电位差是一些溶质重吸收的动力。 22.真性糖尿 因胰岛素分泌量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23.肾性糖尿 指血糖处于正常水平,由于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能力减低所致。24.血红蛋白尿 指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而由尿中出现的现象。

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_牟宇峰

第22卷第8期 2013年8月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 Vol.22No.8 Aug.2013  南京近30年人口空间格局演变与机制研究 牟宇峰1,2,孙 伟1,袁 丰1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 要:人口分布是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研究人口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 律,确定影响因子,对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南京市为研究 区域,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数据为依据,采用行政区划法、圈层方向法、空间插值法和热点分析法,从 四大区域、区县、乡镇街道和网格等不同层次分析了南京近30a人口空间格局演变过程;总结出人口格局演变的六 大特征;最后,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产业优化升级与布局调整、新城和开发区建设、交通便捷程度、公共 服务水平和设施配套、工作选择、居住空间选择、城市空间发展政策与城市规划等方面阐释了南京人口格局演变的 机理,并通过回归模型加以实证。 关键词:南京;人口格局;演变,机制 中图分类号:K90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227(2013)08-0979-10 收稿日期:2012-08-06;修回日期:2012-12-07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03) 作者简介:牟宇峰(1983~ ),男,辽宁省朝阳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研究.E-mail:yfmou@niglas.ac.cn 作为人口发展过程在地理空间中的表现形式, 人口分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1],受到市场机制[2]、政策调控[3]、产业发展[4]、科技创新[5]等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它也会推动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6]、改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7]、优化城市发展空间[8]、提升产业结构[9];另外,还可能引发资源能源紧张[10]、生境破坏[11]等问题。因此,研究人口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变过程,揭示其中的规律,确定影响因子,对引导人口合理布局,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学者们对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的研究比较丰富。高向东等[12]分别运用行政区划法、自然标识法、圈层距离法和方向距离法分析上海市1990~2000年人口变动情况,结果表明10a间城市中心人口骤减,郊区人口猛增,人口郊区化显著;黄荣清[13]和周尚意等[14]分别利用人口密度、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及沃尔克人口中心和洛伦兹曲线来刻画1980年以来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的分布变化情况,指出北京人口正在由向心集聚向离心分散转变;姚华松等[15]运用区位熵方法系统分析了近30a广州流动人口分布的规律,认为流动人口具有近郊指向性,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主要分布于新区,以户籍为代表的集聚区已经显现;冯永玖等[16]应用分形理论,计算了人口分布的盒子维值、相关维值及其相关系数,结果表明,上海区县人口分布分形状况明显,不同圈层的人口分布分维值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演化规律。 在机理研究方面,张善余[4]认为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了上海人口的郊区化;U.S Department ofCommerce[17]和蒋达强[18]通过对人口与住宅的时空分析,得出了两者密切相关的结论;高向东等[19]的研究表明,城市交通发展和旧城改造加速了人口格局的改变;谢守红[20]把限制广州人口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总结为自然条件、行政区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齐晓娟[21]将影响人口分布变动的机制归因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杨芸等[22]的研究表明,城市规划建设和土地有偿使用改变上海人口空间分布格局。 通过文献梳理,作者认为目前对城市人口布局的研究仍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首先,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在特大城市,如北京[14]、上海[12]、广州[23],对南京等大中城市的人口空间分布研究相对较少;其次,在基本研究单元划分和研究方法上,主要以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如区、县[24]或街道、镇[25],对数据进行空间分析,缺少在栅格层面对人口分布的系统空间分析,难以表现行政区内部人口分布和变动状况;第三,在研究时间段选择上,选取的时间跨度短[26]或只研究某一时间节点上的人口格局[27],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实 验 报 告

成员: 一、实验背景 曾经,市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用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市的各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汊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

最新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1、医学影像学:以影像方式显示人体内 部结构的形态与功能信息及实施介入 性治疗的科 2、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 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利用穿刺针、 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 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胞学、细 菌学及生理、生化资料进行诊断的学 科。 3、造影检查:将对比剂引入器官内或其 周围间隙,产生人工对比,借以成像。 4、核磁共振成像: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 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 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 振信号,经过信号采集和计算机处理 而获得重建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5、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 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 间,骨骺与干骺端愈合的时间及其形 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 律以时间来表示,即骨龄。 6、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 的骨组织减少,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 钙盐都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盐 含量比例仍正常。骨皮质变薄,哈氏 管扩大和骨小梁减少。 7、骨质软化:指单位体积内类骨质钙化 不足。骨的有机成分,钙盐含量降低,骨质变软。组织学变化主要是未钙化 的骨样组织增多,骨骼失去硬度变软、变形,尤以负重部位为著。 8、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 替而造成骨组织的消失。 9、骨膜三角:如果引起骨膜增生的疾病 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残留的骨膜新生骨呈三角 形,叫骨膜三角或Codman三角。 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的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 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起,即青枝骨折。

最新医学词汇词根

医学词汇词根

医学英语常用前后缀,医学英语词汇单词 ?a-[无,缺] ▲anemia[贫血] ▲atonia[无张力] ▲asymptomatic[无症状的] ▲amenorrhea[闭经] ?ab-[分离] ▲abduct [外展] ▲abscision[切除] ?acou (acu)-[听觉] ▲acumeter [听力计] ▲acouophone[助听器] ?acro-[肢端] ▲acromegaly[肢端肥大症] ▲acromastitis[乳头炎] ?ad (af, an)-[邻近,向上] ▲adrenal [肾上腺] ▲adaxial[近轴的] ▲annexa[附件] ?-ad[……侧] ▲ventrad[向腹侧] ▲cephalad[向头侧] ?adeno-[腺] ▲adenocyte[腺细胞] ▲adenoidism[腺体病] ?adipo-[脂肪] ▲adiposis[肥胖症] ▲adiponecrosis[脂肪坏死] ?adreno-[肾上腺] ▲adrenocorticoid[肾上腺皮质激素] ▲adrenalin[肾上腺素] ▲adrenal[肾上腺] ?-aemia(emia)[血症] ▲bacteremia[菌血症] ▲leukemia[白血病] ?-albi (albino)-[白色] ▲albumin[白蛋白] ▲albinism[白化病] ?-algesia[痛觉] ▲hypoalgesia[痛觉减退] ?-algia[痛] ▲arthralgia[关节痛] ▲cephalgia[头痛]

▲neuralgia[神经痛] ?alkali-[碱] ▲alkalosis[碱中毒] ?alv eo-[牙槽,小沟] ▲alveolitis[牙槽炎] ▲alveobronchiolitis[支气管肺泡炎] ?ambi-[复,双] ▲ambiopia[复视] ▲ambivert[双重性格] ?ambly-[弱] ▲amblyopia[弱视] ▲amblyaphia[触觉迟钝] ?amylo-[淀粉] ▲amyloidosis[淀粉酶] ▲amylase[淀粉酶] ?angio-[血管] ▲angiography[血管造影术] ▲angioedema[血管性水肿] ▲angeitis[脉管炎] ▲angiofibroma[血管纤维瘤] ?ante-[前] ▲antenatal[出生前的] ▲anteflexion[前屈] ?antero-[前] ▲anterolateral[前侧壁] ▲anteroventral[前腹侧] ?anti-[抗,反] ▲antibiotics[抗生素] ▲antihypertensives[降压药] ▲anticoagulant[抗凝剂] ?rarchno-[蛛网膜] ▲arachnoid itis[蛛网膜炎] ?archo-[肛门,直肠] ▲archorrhagia[肛门出血] ▲archosyrinx[直肠灌注器] ?arterio-[动脉] ▲arteriospasm[动脉痉挛] ▲arteriosclerosis[动脉硬化] ?arthro-[关节] ▲arthrocentesis[关节穿刺] ▲arthrotomy[关节切开术] ▲arthritis[关节炎] ?-ase[酶] ▲oxidase[氧化酶]

2012-城市问题-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文章编号〕1002-2031(2012)07-0002-05 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演变 孙久文焦张义 〔摘要〕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始于建国初期,由于受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以此为依据将 建国以来中国的城市化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研究了各阶段城市空间格局的变迁。研究发现,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西部地区新增城市数量和城市化速度高于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城市化速度最慢;从改革开放之后到本世纪初,东部地区经历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发展的总体格局呈现出东部快于中西部、南部快于北部的发展特征。 〔关键词〕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化;区域发展战略〔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孙久文(1956—),男,汉族,北京市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城市经济;焦张义(1982—),男,汉族,河南安阳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0zd&023)———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促进国土开发空间结构优化研究。〔收稿日期〕2012-02-12〔修回日期〕2012-03-2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于建国初, 1949年中国拥有城镇人口5765万人,农村人口48402万人,城镇化率为10.64%,城镇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数量 的一成。经过60年的发展, 2009年中国的城镇人口达到62186万人,农村人口71288万人,城镇化水 平由10.64%提升到46.59%,城市人口数量增长了5.5亿。可以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世界城市化史上规模最大、背景最复杂、受益人群最多、不确定性也最大的城市化历程。 受国家区域发展政策的影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在改革开发之前,中国的城市化经历了1949-1957年的健康发展时期、1958-1960年的过度城市化时期、1961-1978年的城市化停滞时期三个阶段 [1]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城 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 1996年之后中国进入了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农村人口的绝对数量开始减少,此后城市化率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中国城市空间格局的一系列变化,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城市和超大城市不断涌现;二是新兴城市不断出现,城市数量急剧增加,集中表现为东南沿海三大城市群的出现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城市数量比例与城市人口比例的剧烈变动。 一建国初期均衡发展战略下的城市空间格局 建国初期,出于政治、国家安全以及经济均衡发 总第204期 城市问题2012年第7期 DOI:10.13239/j.bjsshkxy.cswt.2012.07.010

武汉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与驱动力分析

市湖泊面积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成员: 实验背景 曾经,市数百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遍布三镇,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百湖之市”,湖泊成为市民的骄傲。然而,据2010年市水务局的调查数据显示,近几十年来的湖泊面积减少了228.9平方公里,五十年来近100个湖泊人间“蒸发”,中心城区仅存的38个湖泊,还面临着继续被侵蚀的危险。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和消亡的原因之一。但对市消亡的近百湖泊而言,这一因素几可忽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在利益的驱使下,大量的湖泊被填,川以养殖或者建造城市用地。 客观地说,湖泊的大面积缩小和消亡,有着特殊的历史原因。市水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市缩减的湖泊面积有六成是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填湖造地和围湖养鱼造成的,市的各

大湖泊几乎均受波及。特别是面积较大的湖泊,在这一阶段面积剧减,有的甚至完全消失或转化为人工精养鱼池,如东西湖、汉湖等;有的则被切割成若干小湖泊,如沙湖、东湖等。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市逐渐加快旧城改造和城市道路建设,旧城的改造和城市的兴建,使得土地的价值不断上升,道路的规划和商品房、工厂厂房的兴建,在巨额利益趋势下,填埋湖泊的惩罚已经不被人所重视,填埋的湖泊特别是一些被污染了的湖泊上长起了繁华的街市,大量的湖泊在城市的喧嚣中流干了最后一滴眼泪。 二、实验意义 湖泊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具有调节河川径流、发展灌溉、提供工业和饮用的水源、繁衍水生生物、沟通航运,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以及开发矿产等多种功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湖泊及其流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湖泊本身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在人与自然这一复杂的巨大系统中,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具有调节区域气候、记录区域环境变化、维持区域生态系统平衡和繁衍生物多样性的特殊功能。湖泊的消亡将对陆地水文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它的主要危害是加剧洪涝、干旱、风沙以及土地沙漠化等灾害,进而破坏土地资源、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湖泊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面对日益萎缩和消失的湖泊,我们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树立保护湖泊的意识。本次实验就是从自身的专业知识出发,运用RS技术和GIS技术相结合,对湖泊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进行分析和输出,分析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以及湖泊面积减少的驱动力,希望对市湖泊的综合治理和保护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并以真实的数据警醒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湖泊,保护水资源。 三、实验方案 1、数据准备与处理 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主要数据有:1980—2010年的遥感影像数据,市行政区划边界SHP 文件,75年?2010年气温、降雨等气象数据,市社会经济因素数据。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包括波段合成、影像纠正、影像拼接和影像裁剪四个部分,最终结果是得到各个年份的市遥感影像图。波段合成就是用ERDAS勺layer stack功能模块将包含于每幅影像中的四个tif文件合成为一幅img影像;影像纠正是利用A0I裁剪的原理去除合成后影像的彩色条纹边缘部分,有些影像边缘较纯净,则不需要进行这一步骤;彫像拼接是将每个年份的四幅img影像通过erdas的 mosaic功能拼接得到一整幅图像;在影像裁剪之前,首先要将市行政区划边界SHP文件转化为img格式,利用mask功能用边界影像在各年份的拼接影像中裁剪出属于的行政区划的部分。

最新医学检验开题报告范文

最新医学检验开题报告范文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实验教学在其中占据着重要意义。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医学检验开题报告范文。 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验教学,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学到更多实践知识,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也会随之获得提升。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的新型仪器以及检验技术相继出现,医学检验专业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学生只有同时兼具高实验操作技能、较高的理论水平、独立设计医学实验的能力以及较强的分析问题能力才能成为时代所需要的医学检验人才。由此,在医学检验专业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重视实验教学、利用实验教学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让医学检验专业的学生在掌握牢固理论知识的同时可以同时获得实践机会,提升实践操作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纠正学生只重视医学部分内容而忽视化学部分内容的不正确思想,全面巩固基础知识,以免由于知识的漏洞而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 强化医学检验专业分析化学教学效果的措施 1.在教学内容方面,抓住重点,积极进行总结和归纳。 医学检验的学生在学习分析化学之前就已经学习过相关的医用基础化学课程,教师只需要将教学内容梳理一次学生就会明确自己薄弱以及所需要掌握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

针对性地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节省教学时间。分析化学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数学统计以及化学等,都属于比较复杂的内容,并且会出现比较多的公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善于归纳,将相似内容总结在一起,让学生可以更快记住重点内容。比如在计算弱酸性体系的分布系数时,涉及到的公式比较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其中发掘规律的方式为学生找出便于记忆的方法:公式中的分母是按照氢离子浓度降幂的顺序排列的,分子则取决于型体中所含氢的个数。抓住这样的规律之后学生就可以更快并且更深刻地记住计算公式。 2.在教学模式方面,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丰富课堂。 在教学模式方面,教师可以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讲授为主,同时结合谈论、提问、小论文以及习题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的思考成为教学中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并逐渐取得进步。首先,教师可以从溶液的移取、天平称量的操作方法等入手进行讲授教学,在与实验课结合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检测结果精度的重视。其次,在一部分知识结束之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让学生在抢答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激发出他们对分析化学的学习热情。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确定一个课题,让学生围绕该课题展开谈论并相互交流。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仅可以看到自己与同学之间的差距更可以明确认

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4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4 Land-Use Spatial Pattern Change and Driving Force Analysis of the North Branch of Yangtze River Estuary 区域尺度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当前LUCC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遥感和GIS技术监测土地利用动态过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各种驱动力,从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机制。本章分别使用参数构造法和景观指数法,分析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过程,并进行了长江口北岸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分析。 4.1区域概况(General Situation) (1)积沙成陆史 启东全境系长江口不同时期河相、海相沉积平原。汉朝以前,这里还是江口海域;清代中叶前,长江口崇明北侧陆续涨出小沙洲,至清末连成一片。因成陆参差,因而曾分属三个县管辖。北部吕四地区,宋、元、明、清时属海门,1912-1942年间属南通县;中部原属海门县;南部原属崇明,称祟明外沙。1928年3月,北部、中部、南部三地合并分设启县,1989年11月启东撤县建市。因在江北大陆最东端,且沙洲还在向东接涨,乃有“启吾东疆”之意。(启东土地管理志,1999) 长江河口向海推进的模式与速度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气候变化及其长江来水来沙量的变化、河口两侧淤积侵蚀强度的变化,以及沿江人类活动功效的变化,海平面及潮位与涨落潮流作用强度的变化等(杨达源,2006)。启东土地资源坍涨不定,沧桑变迁,除通吕水脊区成陆千年以上外,大部分是几百年间坍而复涨之地。但总的趋势是,长江以年平均32400立方米/秒流量入海,含沙量达4.5亿吨以上。到了江口,江面开阔,流速缓慢,泥沙易于沉积。遇上含有电解质的海水,生成大量胶态浮悬物质,又加速了凝结沉淀,海底逐渐升高。江口两侧经水力推动回旋形成沙嘴。沙嘴接涨沙洲,不断延伸,由此形成了江海平原。按成陆先后大体分为3块:倒岸河以北(通吕水脊区),为一千多年前的东布洲范围,14-18世纪,长江主泓道北移,经三次大规模坍削,江岸线退至倒岸河一线,这一块属长江古沙洲;倒岸河以南大片土地,是近二三百年坍而复涨之地。18世纪初,长江主泓道南迁,北岸涨出许多沙洲,逐渐成陆。沿海的东元(东部)、近海、向阳、东海镇等地,均属近海湾海积,是近百年来淤积成陆的。 (2)地理位置

新医学理论体系《华医学》

新医学理论体系《华医学》 华医学创始人李朝龙 为何要创立华医学? ①迄今为止,医学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每天都有大量的病例无法施治,或在极度痛苦中丧生。埋怨医院、否定中医或否定西医的声音无处不在。高昂的医疗费用与不满意的疗效极不相称,患方怨声载道,医方无能为力,紧张的医患关系难以缓解。医学需要注入新鲜血液来弥补现代医学的缺陷。医学应当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去研究人体,主要研究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的防病、治病方法。 ②中药的神奇作用只掌握在极少数名医手里。神秘的中医理论体系使其传承的速度和质量受限。由于不能量化,许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的说法很早就有,一直未停。由于中医理论的深奥,使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显得复杂。缺乏简单实用的方法指导中药临床应用。 ③人类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应用自然物品养生、治病的观念不断滋长,他们很需要一本有帮助的医学书。 ④中国的西医大部分不懂得中药的应用,是十分遗憾的事情。他们只会治一些专科病,自己或家里人得了病也不得不求助其他医生。他们应当普及中药知识,发挥中药的奇特效果,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看病贵、看病难、疑难病症无法治疗的医疗现状。 ⑤中国的医保费用不断增长,政府和个人的负担越来越重,急需要价格低廉、效果好的药物来作为基本用药,以便提高疗效、降低费用,确保医保的顺利推行。 ⑥医学教育应成为国民基本素质教育的一部分,需要一部简而精的实用型教材,对保健、防病治病起指导作用。实现医学的大众化,从根本上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⑦国医、国药要快速走出国门,必须现代化、数字化、程序化,世界在期待中华医学。 ⑧四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几年来的临床实践中,华药显示的奇特效果,坚定了我创立华医学理论体系的信心和决心。中医和西医的长期沉淀,已经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阶段,总结和提高是时代的使命,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作为既懂西医又酷爱中医的特殊身份,从不言败的进取心,使我义不容辞地去担当既继承又创新中西医理论体系的重任。 ⑨我国改革、创新的大好形势催人奋进,推动了《华医学》的诞生。在过去,根本不可能这样去做。 《华医学》的重点和特色 《华医学》在文字上求简,在内容上求精。最终将整个华医学理论体系的中心思想及核

中国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 二.全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2) (一)人口空间分布 (2) (二)人口面积洛伦兹曲线 (4) 三.全国人口时序变化特征 (4) (一)全国人口时序变化 (4) (二)人口预测 (5) 三.全国人口空间变化规律 (6) 四.全国人口变化的空间相关性 (9)

1949——2009年中国人口时空变化分析 杜洋1,毛宇飞1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100875;)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1949-2009年中国各省区人口统计数据的研究,获得中国人口时空变化规律。利用GIS技术和洛仑兹曲线,探究人口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人口数学模型研究中国人口的时时序变化规律同时对人口进行合理的预测;引入水文学中的变差系数和偏态系数两个参数,探究全国人口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包括人口重心变化和人口平衡性变化;利用多元线性回归的内相关关系探究人口变化的空间相关性。 关键字:人口时空变化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北纬53°30′—北纬4°东经135°05′—73°40′)、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计划生育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1990-2009全国统计年鉴,以及全国1:500万矢量化地图。 二.全国人口空间分布规律 (一)人口空间分布 根据2009年全国各省市人口总量及行政区域面积,计算出各地的人口密度(人口密度=人口总量/行政区域面积),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疏,东西部人口密度差别很大,其中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是上海,人口密度最高达3046.3人/平方千米,西藏人口密度最低,为2.4人/平方千米,上海人口密度为西藏人口密度的1269.292倍。 平原、盆地人口多,高原、山地人口少。东部的黄淮海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为我国人口高度密集区,人口密度多在400人/平方千米以上;而广大西北内陆人烟稀少,青藏高原、横断山区、天山南部人口十分稀少,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 经济中心和重点开发区人口密集。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大于1000人/平方千米的地区多为区域经济中心,如北京、天津以及上海,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在全国经济排名中占有领先的地位。

创立中国新医学doc

《创立中国新医学》 凌国枢著 内容提要:“中医”和“西医”,二者都能治病,缺一不可,结合则两利。1956年毛主席提出“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祖国新医药学”。面对这个巨系统复杂课题,经历半个世纪研究,西医从“临床医学”着手,采用“还原论”的局部可实验研究方法,始终找不到“结合点”,无法完成结合。而中医从“基础医学”着手,采用“系统论”研究方法,适应临床实践需要,变革中医基础理论,创新确立“八脏八腑学说”,找到了沟通中西医学关键的“结合点“—“脏腑解剖学”,架起沟通结合桥梁。終于完成了“宏观医学”(中医)与“微观医学”(西医)相互结合的历史重任,创造出“中西医结合医学”新模式。结合方案就刋载在09年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的新书《创立中国新医学》上。这一科研成果,符合我国伟大科学家、两院院士錢学森和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院士等专家们的论证与裁判,结合方案将被公认,推广实施,为国效劳。并将发展成世界医学一个创新模式,大大造福于全球人民。 作者简介:凌国枢,男,1937年1月生于广州中医世家,祖籍广西北海。1965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六年本科。从医四十多年,曾任北海市中医院院长,中医学会会长,广西中医学院教授。擅长攻克肝腹水、脑中风、不孕症等重症。1993年荣获北海市优秀知识分子称号。发表“论中西医结合如何完成”等论文十余篇,参编著作三本:《实用中医学》、《新编医古文注释》、《中国名医名方》。前年出版专著《创立中国新医学》,成为我国完成中西医结合重任的缔造者。 成果内容简介 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為完成中西医结合的历史重任,对国家大课题:“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祖国统一的新医药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展科研,釆用结合临床开展“系统论”研究方式。科研构思分两步走:第一步,艰难寻找隐秘的“结合点”。为适应现代指导临床实践的需要,古代中医学基本理论必须尽快向现代中医学发展;

医学模式演变

医学模式演变 一、医学模式的概念:模式:数理逻辑概念,即用一系列公式来表达形式逻辑理论。后引入到其他各学科,成为总结各学科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模式可以理解为人们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 medical model )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医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医学观。它研究医学的属性、职能和发展规律,是哲学思想在医学中的反映。 二、医学模式的演变:医学模式是人类获取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而不是由少数人头脑中臆造出来的。医学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而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不断变化而转变着。 三、医学模式的转变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3、机械论的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4、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5、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医学也在发展和演变。这种变化体现在不同时期人们用什么观点和方法研究处理健康和疾病问题,即医学模式的变化。从历史上看,医学模式经历了几个阶 段。 1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tualism medical model) 原始社会的初民希望自己的生命世界可以永存不朽,形成了天命的观念,并

形成了人类最早期的疾病观与健康观,即神灵主义医学模式的体现。公元5~ 15世纪,中世纪时期,基督教的宗教思想占统治地位,与宗教神学自然观相适应,确立了神灵主 义医学模式。神灵主义的医学模式认为人的生命与健康是上帝神灵所赐,疾病和灾祸是天谴神罚。因此人们主要依赖:求神问卜、祈祷。如:“巫医”等。 2、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e philosophical medical model) : 宗教是对自然力的屈服,并将其神秘化的结果;医学是对自然力的征服,并将其明朗化的结果。在公元前数百年间,在西方的古希腊、东方的中国等地相继产生了朴素的辨证的整体医学观,对疾病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形成了自然哲学医学模式。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金、木、水、火、土5 种元素可以相生、相克,并且与人体相应部位对应,五行若生克适度则生命健康。在古希腊,人们依据当时自然哲学中流行的土、水、火、风4 元素形成万物的学说来解释生命现象。 3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mechanistic medical model) : 从16 世纪文艺复兴运动起,随着牛顿的古典力学的理论体系建立,形成了用“力”和“机械运动”去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形而上学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出现了“机械论医学模式” ,认为“生命活动是机械运动” 。把健康的机体比作协调运转加足了油的机械。这一机械论的思想,统治了医学近两个世纪,直到18 世纪,机械论的医学思想对医学的发展出现双重性,一方面认为机体是纯机械的,从而排除了生 物、心理、社会等因素对健康的影响,而常常用物理、 化学的概念来解释生物现象。另一方面机械论又使解剖学、生物学获得了进展,大大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 4 、生物医学模式(biomedical model) : 英国医生哈维在1628 年发表《心血运动论》建立血液循环学说作为近代医学的起点,生物科学在这一时期相继取得了很多巨大成就和发现。此时期的医学建立

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分布演变与

区域植被空间格局分布与成因分析 (以石河子玛纳斯县和乌鲁木齐昌吉为主) 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章锋 1.1植被群落的演变 根据参考历史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的基础上可以认为玛纳斯河流域的植被类群:1、在未开垦以前冲积平原上灰漠土农田的原生植被可能是琵琶柴群落和梭梭群落2、山前带灰漠土(成土母质为黄土)的原生植被为博乐塔绢蒿---盐生草群落3、潮土农田的原生植被可能是琵琶柴群落、芨芨草群落和芦苇群落,依据地形部位确定其具体的群落类型4、、草甸土农田的原生植被可能为芨芨草5、群落风沙土农田原生植被是梭梭群落6、沼泽土农田原生植被是芦苇沼泽7、盐土农田的原生植被是盐生灌木群落8、绿洲边缘沙漠的原生植被为梭梭群落和白梭梭群落。 在荒漠地区,气候变化具有相对一致性,土壤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荒漠植被景观具有较大的异质性,由于大规模的开垦,荒漠地区植被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尽管原生植被遭到破坏,但是土壤状况相对于开垦前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可以利用未开垦地方保存下来的残遗植被,分析土壤和植被之间的指示关系并利用这种关系复原开垦前的原生植被。 首先,土壤类型和格局在近50年以来变化较小,在玛纳斯地区广泛分布的是灰漠土,这说明在开垦前研究区植被主要是荒漠植被,其他的沼泽土和草甸土也能反映原生植被,潮土作为一种人工土壤,是由沼泽土、草甸土以及灰漠土发育而成的;其次,研究区土壤类型的边界比较明确E,成土母质由黄土、风成土和冲积物质组成;最后,研究区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都十分简单,据优势种可以很好地确定其植被类型。 1.2植被格局变化原因 玛纳斯绿洲在时空分布变化上表现为:1、20世纪50年代以前,湖岸、河谷平原、冲积平原、冲积扇型天然绿洲广布,主要有湖泊、草地、胡杨林、河谷林等类型;(2)50年代以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在石河子垦区进行“屯垦戍边”,致使区内耕地、园地、城镇居民点、水库等人工绿洲的面积扩大,草地、林地、湖泊、河流等天然绿洲面积缩小;(3)在水、土资源开发中,利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的平沙地,草灌丛沙堆、沙丘间洼地发展耕地、果园,在冲洪积扇上部戈壁沙滩上建设城镇、工矿,修筑安集海、蘑菇湖、大海子等平原水库引起库周地下水位升高,致使荒漠草地沼泽草地演替,从而使荒漠变为绿洲;(4)平原水库坝后和西岸大渠沿线的耕地,因地下水位上升发生沼泽盐渍化,而弃耕沦为

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及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 目前,修武县的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已结束,通过这次土地大调查,摸清了修武县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1996-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介绍了近年来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与趋势分析,并就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调查时空变化 0 引言 土地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赖以生存的不可再生资源,是一个国家立国的基本要素。土地利用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它不仅体现在数量结构的变化,更是空间格局的变化,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的时空变化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掌握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对及时调整土地利用政策、科学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1 研究区域概况 修武县地处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介于东经113°08′17”-113°32′03”,北纬35°07′39”-35°28′32”之间,隶属焦作市。东邻新乡市获嘉县与辉县市,南和武陟县接壤,西与焦作市区毗邻,北靠山西省晋城市与陵川县。县域东西宽约36公里、南北长约40公里,全县辖3镇、5乡、223个行政村,总面积为668.03平方公里。 2各类土地分布及利用情况 (一)土地利用现状成果 根据修武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统计结果,目前修武县土地总面积为66803.66公顷,其中耕地24964.9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39%;园地318.83公顷,占总面积的0.48%;林地26106.82公顷,占总面积的39.08%;草地2635.06公顷,占总面积的3.94%;交通运输用地1712.48公顷,占总面积的2.56%;水利及水域设施用地1865.81公顷,占总面积的2.79%;其他土地1200.61公顷,占总面积的1.80%;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999.12公顷,占总面积的11.97%。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林地和耕地是面积最大的地类,说明修武县仍是一个传统的、以农业、林业为主的地区;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比例11.97%,说明修武县城镇化率未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 (二)土地利用分布情况分析 在耕地分布中,南水北调以南地区主要为水浇地,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

(完整word版)最新医学界的土味情话大全

最新医学界的土味情话大全 1 是我的窦房结 遇见你的时候 就是心动的开始 2 我对你的爱 在颈内动脉至大脑时 Willis环中荡漾着你那美丽的身影 3 我真的病了 自从认识你,我的PH值一直小于7 一想起你,表情肌就不受控制 一见到你,就耳鸣心悸眼皮跳 4 若有来生 你为尺骨我作桡骨 相依相偎永不分离 5

是我的蚯蚓肌 捧在手心里的挚爱 6 血液流遍全身 最后回到心脏 就像我喜欢你 不远万里 还是奔向你 7 我对你的爱 就像上腔静脉根与右心房交界处窦房结内的起搏细胞 永不停息地跳动着 8 我们 就像永远伴行的静脉和动脉 一起搏动 9 就算我只有七秒钟记忆 就算遗忘了世界 我的海马仍铭记着你的名字

那个秋夜,你对我粲然一笑 整片银河便流过我的虹膜淌过晶状体 星海溶溶,汇入视网 而你犹如星光凝聚,从此刻在我玻璃体中 11 我是骨骼 你是肌肉 带着寸步难行的我看尽人间繁华 12 你是我的晶状体,没有你的世界一片朦胧你是我的虹膜,决定着我对美的认知 你是我的心脏,没有你的陪伴我无所适从 13 对于其他人的撩拨 我一直处于绝对不应期 可一面对你呀 我就毫无阈值可言 14 对你的爱如单纯扩散 没有饱和 持续增长

你的爱就像肚皮,日渐膨胀。 16 你从我的窦房结路过 从此便赖着不走 我在你的浦肯野纤维里迷了路 再也找不到出走的方向 17 你的小心脏是不是已经受不了了 不要方,打发强心剂 18 走过最艰难的路,是你微循环之间的阡陌交通,每接触一类疾病,都怀疑自己得了绝症。终于和你说了拜拜,以为自己能过上“健康”的生活,却不想林可霉素,克林霉素傻傻分不清楚;抗癫痫药,抗抑郁药蒙蔽了双眼。修仙漫漫长路,陪你继续共度。 19 女:如果你要送我礼物,我想要你上衣的第二颗纽扣,因为那是靠近你心的位置。 20 人们都说男主外,女主内。既然你学了外科,那我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