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精)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精)
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精)

第四章植物的钾素营养与钾肥

我国长期以来施用有机肥料和草木灰,由此每年土壤中钾素部分得到补充,加之土壤钾含量较氮、磷丰富,故在以往施用钾肥较少。近年来,由于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高产品种的引入和推广,氮磷用量的增加,以及有机肥用量的减少,不少地区出现了缺钾症状。

我国开始大面积施用化学钾肥是在80年代以后,80年代以前对化学钾肥只有小范围的田间试验,尚无大面积应用,我国严重缺钾土壤(速效钾为<50ppm)和一般缺钾土壤(速效钾50-70ppm)总计已达3.4亿亩。

第一节钾的营养作用

一、植物体内钾的含量及其形态与分布

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一般都超过磷,例如每生产500Kg稻谷需N 8.0-12.5Kg、磷(P2O5)3.0-5Kg、钾(K2O)7.0-15.5Kg。高产作物总钾的含量非但超过磷,甚至超过氮。与氮,磷不同,钾不是以有机化合物形态存在,而是以离子态、水溶性盐类或吸附在原生质表面上等方式存在。

钾主要分布在代谢活跃的器官和组织中,禾谷类作物中茎叶>籽粒。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随作物生长,不断由老组织向新生幼嫩部位转移,再利用率高,缺乏症也从老叶开始发生。

二、钾的营养功能

(一)、促进酶的活化

生物体中约有60多种酶需要钾离子作为活化剂。钾所能活化的酶分别属于合成酶类,氧化还原酶类和转移酶类,参与糖代谢,蛋白质代谢与核酸代谢等生物化学过程。

钾离子能促进酶促反应的可能原因是:1、由于钾的

存在,有利于酶蛋白与辅酶结合形成全酶,使酶处于正常的活化状态;2、钾离子水合度小,其水合离子的直径比水合度大的Li+ Na+要小的多,容易进入酶的活化部位。

(二)、促进光能的利用,增强光合作用

K+能保持叶绿体内类囊体膜的正常结构,K+又能促进类囊体膜上质子梯度的形成和光化磷酸作用。ATP的形成还能使氧化态辅酶Ⅱ(NADP+)转变为还原态辅酶Ⅱ(NADPH),促进CO2的同化。钾还能通过影响气孔的开闭,调节CO2透入叶片和水分蒸腾的速率。

(三)、有利于植物正常呼吸作用,改善能量代谢糖酵解过程中,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均需K+和Mg2+离子作活化剂。植物正常呼吸作用,其末端氧化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四)、增强植物体内物质合成和转运

1、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和运转

钾能使体内糖类向聚合方向转变,对棉麻等纤维类作物有其特殊意义,钾充足时,光合产物转运加快。2、增强蛋白质与核蛋白的合成

钾能提高作物对氮的吸收和利用。蛋白质和核蛋白的合成均需要钾作活化剂,钾能促进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五)、增强植物抗性

1、增强抗冻、抗旱抗盐的能力

防止脱水,使生物膜处于正常的液晶态结构,维持稳定渗透性和生理活性,因为,当钾供应充足时,膜内含有较高的糖类和钾、铜等离子的浓度,增加对水的束缚力,减少水分蒸腾,细胞就不易脱水受冻、受旱。2、增加植物对病虫害的抗性

钾增强植物抗病性的原因可以从植物组织特征和

生物化学特性来解释,钾能提高光合磷酸化的效率,形成更多的ATP,为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能源和促进

物质代谢。这对厚壁细胞木质化,厚角组织细胞加厚,角质层发育以及纤维素含量增加有帮助,会使植物茎杆粗壮,强度增大,机械性能改善,有效的阻碍病菌入侵和虫害侵蚀,同时又提高了抗倒伏的性能。

同时,缺钾或有效氮多,体内酚类化合物合成减弱,而植物抗病能力则与体内酚类化合物含量呈正相关。3、减轻水稻受还原性物质的危害

淹水条件下增施钾肥,可改善水稻根部“乙醇酸代谢途径”提高根系氧化力。使水稻根际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升高,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活性还原性物质量明显降低,防止了土壤中H2S,有机酸及Fe2+的危害。

三、植物对钾的吸收利用

土壤钾离子主要通过扩散途径迁移达到植物根表,然后又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进入根内。植物对钾的吸收还决定于植物种类,其大致顺序是:向日葵、荞麦、甜菜、马铃薯、玉米>油菜、豆科作物>禾谷类作物,介质中离子组成亦影响植物对钾离子的吸收。Ca2+促进、Rb+则降低,高浓度下SO4=降低,Cl-则没影响。

四. 钾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钾与脂肪代谢有关,油料作物施用钾肥,产量与品

质都能提高,纤维类作物需要较多的钾.淀粉类作物等.

果树上,能提高果实中全糖量.还原型Vc和改善糖酸比,然而植物对钾的吸收具有奢侈吸收的特性,过量

钾的供应,虽不易直接表现出中毒症状,但可能影响各

种离子间的平衡,抑制作物对钙.镁的吸收,也浪费化肥用量.

几种大田作物钾的营养诊断指标P111页表4--12

几种蔬菜作物钾的营养诊断指标P111页表4--13

五.作物的钾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缺钾的主要特征: 老叶和叶缘先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烁烧状,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但叶中部,叶脉处仍保持绿色,随着缺钾程度的加剧,整个叶片变为

红棕色或干枯状,坏死脱落.

但不同作物上缺钾症状也有特殊性。

见<<主要作物缺钾诊断>>

第二节土壤中的钾素

一、土壤中钾素含量

较N、P高的多,一般为0.5-2.5%(N0.05-0.3%、P2O5 0.28%)而能被利用的只占全量的1-2%。

土壤中钾素按照其在土壤中存在的形态和作物的

有效性可分为矿物态钾(难溶性钾)、非代换性钾(缓效钾)、代换性钾(速效钾)、水溶性钾(速效钾)

(一)、矿物态钾:

主要存在于微斜长石.正长石.百云母中,占全钾量的90--98%

(二)、非代换性钾:

固定在粘粒矿物层状结构中的钾及部分含于易风

化矿物中的钾:黑云母、白云母这类钾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是土壤速效钾的直接后备,一般占全钾量的2%以下,最高可达6%.

(三)、代换性钾:

它是受土壤胶粒负电荷的作用被吸附在胶粒表面,当土壤溶液钾被吸收后,可以迅速进入溶液进行补充,

占速效钾总量的90%

(四)、水溶性钾:

是作物直接的钾素来源,占速效钾的10%,代换性钾与水溶性钾是速效性钾,占全钾量的1--2%. 土壤速效钾诊断标准:

<30ppm极低 30-60ppm 中等 100-160高>160 极高

二、土壤中钾的转化

土壤中钾有下列平衡:

矿物态钾缓效性钾交换性钾水溶性钾

(原生矿物钾) (层间K+) (胶体K+) (溶液中K+)

有机体钾

(一)、矿物态钾的释放

氧化还原反应和螯合作用、环境因素、温度、pH、螯合物等。

(二)、土壤中钾的固定

1. 钾的晶格固定: 是指溶液中的钾或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钾进入2:1型粘矿物如蛭石、伊利石、蒙脱石的晶片层间转化为非交换性钾,从而降低钾的有效性的现象

2. 生物固定: 指微生物吸收.这种固定是暂时性的。

(三)土壤中钾的吸附:

粘土矿物、有机质。

(四)钾的释放和淋失:

钾的释放即钾的有效化过程,淹水、冻垡、晒土、熏土等。钾的淋溶现象与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等因素有关.

二. 土壤钾素平衡

作物残茬、厩肥化学肥料缓效性钾的矿物

第三节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钾盐沉积矿床是钾肥最主要的资源,估计世界总储量超过1400亿吨K2O、其中2/3在加拿大的Saskatchewman(萨斯咯彻温)。我国青海柴大木盆地察尔湖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大氯化物液体钾矿资源,总储氯化钾量为1.45亿吨以上,但因交通运输条件差,限制了利用.从总的来说,我国钾肥资源的开发利用,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预计一、二十年内要解决或缓和我国钾肥供应不足的矛盾,一方面应充分利用有机肥、灰肥等农家肥料,以便通过生物循环来减轻对钾肥的需求;另一方面要依靠进口钾肥,并把国产和进口的有限钾肥用在缺钾最严重、需钾量最迫切的地区和作物上。

钾肥品种比较简单,约95%是氯化钾,其它还有硫酸钾、钾镁肥及草木灰和窑灰钾肥。

一、氯化钾: KCl

含K2O 60%左右呈白色或灰黄色或紫红色结晶(Fe...)易溶于水,肥效迅速,有吸湿性,久贮后会结块,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能同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起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Ca2+Mg2++4KCl [土壤胶体]K++CaCl2+MgCl2由于CaCl2易流失,造成土壤板结,以及生理酸性肥料则

必须配施有机肥料及石灰。

施用:能作基肥和追肥,由于含有Cl对忌氯作物:甘薯、马铃薯、甘蔗、甜菜、柑桔、烟草、茶树、葡萄不易施用,适宜作物有:大麦、花生、玉米、水稻、高粱、小麦、大豆、胡萝卜、芹菜、萝卜、菠菜、棉花、黄麻等。二.硫酸钾 K2SO4

含K2O 50-52%易溶于水,吸湿性小,久贮不易结块,属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白色或黄色结晶,长期施用易变酸和土壤板结,也应配施石灰(特别是酸性土壤)和有机肥料.

宜作基肥和追肥,还可作种肥和根外追肥,适用范

围较KCl广泛,但数量少,价格高,应首先用于对氯敏感及喜硫作物上,适宜作物为:菜豆、白菜、黄瓜、茄子、辣椒、莴苣、洋葱、马铃薯、番茄、西瓜、苹果、柑桔、葡萄、桃树、烟草、茶树等。

三. 草木灰

草木灰是植物燃烧后的残灰,其中含钙、钾较多,磷次之.还有Mg、Fe及少量微量元素.

草木灰成分还与燃烧温度有关,过高形成硅酸钾,

呈灰白色,肥效较差;温度低时,成黑色,肥效较高.

草木灰钾的形态是K2CO3其次是K2SO4和KCl,均为水溶性钾,草木灰中还含有CaO呈碱性,不能与铵态氮肥及腐熟有机肥混合施用.可作基肥、追肥和种肥.还可用1%草木灰浸出液根外追肥,适于各种土壤,但盐碱地生长

的植物残灰,不宜再施于盐碱土壤中。

四、窑灰钾肥

是水泥工业的副产品,含K2O 8-10%。高达20%以上,还含有CaO 35-40%及镁、硅、硫和多种微量元素,呈灰褐色粉末,强碱性反应,吸湿性强,易结块。其中90%以上的钾素是以K2SO4与KCl形态存在,1-5%以硫酸钾和硅

酸钾形态存在.,5%的为矿物态钾。

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宜作种肥,施用期间最好与

湿土拌混,防粉末飞扬,不能与铵态氮肥和腐熟有机肥

以及水溶性磷肥混合使用。

五. 钾镁肥、钾钙肥

1. 钾镁肥:又称卤渣,是制盐工业的副产品,含K2O 33%;MgO 38%溶解度好, 作追肥、基肥、忌氯作物不宜施用.

2. 钾钙肥:钾长石、石灰石、石膏、无烟煤为原料制成,含K2O 4.1% CaO 4.16% MgO 4.28%,也有Si S等元素

第四节钾肥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土壤性质、作物种类、肥料性质、肥料配合、气候条件。

一、土壤供钾能力与钾肥肥效

土壤供钾水平是指土壤中速效性钾的含量和缓效

性钾的贮藏量及其释放速度,只有土壤钾的供应水平低于某一界限时,钾肥才能发挥肥效。

土壤质地是影响土壤供钾能力的另一因素。

同等速效钾量:砂土>粘土,但不少土不能持久,其缺钾临界指标也不一样, 砂土-沙壤土 85ppm;砂壤土-壤土为100ppm;粉砂土- 粘土 125ppm。

二. 作物种类与钾肥效应

油料作物、薯类与糖用作物、棉麻作物、豆科作物、烟草、茶、桑、需钾量较多,果树需钾量也多,禾谷类作物或禾本科牧草一般需钾量较少,同一作物不同品种也不一样,就水稻而言,矮杆高产品种比高秆品种对钾

肥反应较为敏感。

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差异,一般禾谷类作物在分蘖-拔节期需钾肥较多,开花后期明显下降,蔬菜如茄果类

在花蕾期。对一般作物来说,苗期对钾最为敏感,但与

磷、氮相比其临界期的出现要晚些。

因此应首先用于需钾量多,效应显著的作物(或品种)上.

三. 肥料配合与钾肥效

钾肥的增产效应与氮、磷(尤其是氮)供应水平有关, 1.当土壤氮磷水平低,氮磷肥用量少时,配施钾肥效果往往不明显

2.氮磷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土壤供钾水平低,效果很好,但供钾水平高时,效果不稳定.

3.当氮肥用量很高,土壤严重缺钾时,效应很大,配施甚为必要

4.氮肥用量很高,但土壤钾丰富时,两者配合效果不明显.

有机肥种类和施用水平是决定钾肥效果的又一重要因素,有机肥施用量高时,配施钾肥的增产效果小,尤其是秸秆还田。

四.钾肥施用技术与钾肥肥效

钾肥宜深施、早施和相对集中施.

钾肥应当深施在作物根系多、吸收能力强的土层中,以利根系吸收.同时又可减少因表土干湿变化较大引起钾的固定,提高钾肥的利用率,一般施用深度为6-12cm。钾肥应掌握早施,即重施基肥。也可作根外追肥、叶面喷肥。

第九章 植物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2

第九章植物营养与植物病虫害的关系2 第一节植物营养与病虫害关系概述 作物的抗病性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是由遗传基因控制的抗病能力。它是作物抗病的主要贡献者,但由于真菌和细菌都存在着很大的变异性,可能会使品种的抗病性在种植若干年后衰退甚至消失。另一含义是环境因素引起作物的抗性变化。其中植物营养与施肥是一个重要的、而且较易控制的因素。植物营养通过影响作物生长方式、形态、结构,特别是化学组成来改变其抗病能力。品种抗病能力不同,营养状况影响的程度也不一。通常对高抗及高感品种影响较小,对中抗和中感品种影响较大。合理施肥,创造作物生长的适宜营养条件,可减轻甚至消除很多植物病害。现代农业由于化肥的施用量大大增加,而有机肥施用量明显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就相当严重。因此,在施肥时充分考虑其对作物抗病能力的影响对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意义很大。 有关矿质营养对植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一般都通过这些元素在植物新陈代谢中的作用来阐明。然而,矿质营养还往往对植物生长和产量产生难以预测的间接作用。由于它们使植物生长方式、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别是化学成份发生变化,能增加或减少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目前,在选育抗病虫害作物品种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改变解剖学(如加厚表皮细胞,高度木质化或硅质化),生态学或生物化学特性(如产生大量抑制性成抗性物质)可以提高植物的抗性,特别是通过促进机械障碍的形成〔本质化〕和毒素<植物抗毒素的合成来改变植物对寄生病虫侵害的反应以提高其抵抗力、将奋主植物易感染病虫害的生长时期与寄生病虫活动高峰时期错开(称为“躲避侵害”句也能获得明显的抵抗力。 这种抵抗力虽然要遗传控制,但它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相当大。通常,具有高度感病性或抗御性的品种受影响较小,而感病性适中或具有部分抗性的品种受影响较大,其中矿质营养是一种比较容易控制的环境因子。要想通过调节矿质营养(用施肥)来补充控制病虫害的方法(如应用杀菌剂和杀虫剂)就必须具有关于矿质营养增加或减少植物抗性的丰富知识 影响植物病虫害的氮肥用量范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三种大麦的叶斑病发病率都在增加,但感染病班的旗叶百分数所表示的感染绝对水平却各不相同。增加发病率对Proctor品种的大麦没有什么生理或经济意义,但对另外两种大麦的光合作用和标位产量却产生了可以预料到的毒害作用。 施氮量和叶斑病之间的密切相关不能概括所有真菌和寄生病菌。一般来说,所谓“养分平衡”既要保证作物最佳生长,又要考虑到使作物获得最佳抗性。施氮量和植物生长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由此结论,具有最佳营养状态的植物具有最大的抗病力,并且植物的感病性随养分浓度偏离最适水平的程度增加而提高。 高等植物与寄生物、病虫害之间的相互作用非常复杂,为把要说明矿质有养在其中的作用需要将问题作大量简化。然而,一在害主和寄生物相互作用的一些主要方面,矿质营养的作用不仅明确,而且可以预料并易于得到证实。本章其目的在于用少数典型例子进一步强调这些作用,以论证矿质养分和施肥控制病虫害的潜在可能性和限度。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之氮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之氮 【农技】植物营养元素-大量元素之氮 2016-07-26 掌上农事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多种营养元素,而氮素尤为重要。在所有必须营养元素中,氮是限制植物生长和形成产量的首要因素。它对改善作物品质也有明显的作用。氮的营养功能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氮是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中的基本物质,也是植物内每个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以外,氮还是制造叶绿素的重要物质,它能够促进植物叶片浓绿,使植物生长的更茂盛。还参与植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促进植物细胞不断的分裂和增长,使植物枝叶的叶面积逐渐增大。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内生命物质的基础,其平均含氮量为16%~18%,在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长和分裂及新细胞的形成都必须有蛋白质参与。缺氮时因新细胞形成受阻而导致植物生长发育缓慢,严重时甚至出现生长停滞。所以氮素是一切有机体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也被称为生命元素。核酸和核蛋白的重要成分核酸和核蛋白在植物生活和遗传变异过程中有特殊的作用,一方面它是蛋白质的合成的模板,另一方面决定作物遗传信息

的传递者。而氮在核酸中的含量为15%左右,当作物缺氮时,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会受到严重阻碍。叶绿素的组分元素众所周知,绿色植物有耐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的含量能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和光合产物的形成。当植物缺氮时,体内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黄化,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光合产物减少,从而使作物产量明显降低。绿色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没有氮素参与是不可想象的。植物氮的来源空气中含有近80%的氮气(N2),然而,植物无法直接利用这些分子态氮。只有某些微生物(包括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大气中的氮气,而植物所利用的氮源,主要来自土壤。根瘤菌土壤中的有机含氮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躯体的腐烂分解,然而这些含氮化合物的大多是不溶性的,通常不能直接为植物所利用,大部分需要经过一定的转化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氨化作用有机态氮经微生物作用并分解产生NH3的过程,称为氨化作用,也是氮元素的矿化过程。参与氨化作用的微生物很广泛,在不同土壤条件下这一作用都能进行。氨化作用是促进氮元素有效化的作用,氨溶于水生成NH4+易被作物吸收。当土壤持水量在60%左右,土温保持30℃~35℃,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条件时,氨化作用顺利进行。如尿素是有机态氮肥,是酰胺态氮。尿素要经过土壤微生物(尿酶)的作用,转化生成碳酸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硝化作用氨或铵盐在土壤硝化细菌的作

植物必须元素及其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 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 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 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 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有益营养元素: 有益营养元素是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如硅(Si)、钠(Na)、钴(Co),它们可代替某种营养元素的部分生理功能,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 甜菜是喜钠植物,它可在渗透调节等方面代替钾的作用,并促进细胞伸长,

增大叶面积;硅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钴是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生长所必需。固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 (三)、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5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镧系:镧La* 铈Ce* 镨Pr 铷Nd * 钷Pm 钐Sm* 铕Eu 钆Gd 铽Tb 镝Dy 钬Ho 铒Er 铥Tm 镱Yb 镥Lu* 和钪Sc 钇Y 。 其中的镧、铈、钕、钐和镥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土壤中普遍含有稀有元素,但溶解度很低,有效性低。磷肥及石灰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很清楚,所以施用稀土元素不是总是有效的。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 (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 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2、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由碳、氢、氧构成的,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的基础物质,同时也是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原料; 3、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 1.氮(N):

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1.必需营养元素: 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同,所引起的作用也不同,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是是不可缺少的,判断必需营养元素的三个依据: (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 (2)必须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营养元素代替;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入植物代谢作用. 2.目前已发现16种必需营养元素: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 (2)中量营养元素Ca、Mg、S; (3)微量营养元素: Fe Mn Cu Zn B Mo Cl(一般占植物干重的0.1%以下)。 3.有益元素: 在16种营养元素之外,还有一类营养元素,它们对一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作用,或为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人们称之为“有益元素”,其中主要包括: Si Na Co Se Ni Al等. 4.为什么大量施肥并不能获得高产? (1)各类元素的同等重要性 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必需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有最缺乏的营养元素决定的,要想节约肥料的投入成本又能获得高产,必须做的平衡施肥。 (2)常见土壤营养元素的缺乏状况表 土壤类型土壤pH<6.0 土壤pH 6.0-7. 0 土壤pH>7.0 沙土、氮、磷、钾、钙、镁、铜、氮、镁、锰、硼、铜、锌氮、镁、锰、硼、铜、锌、铁 锌、钼 轻壤土氮、磷、钾、钙、镁、铜、钼氮、镁、锰、硼、铜氮、镁、锰、硼、铜、锌 壤土磷、钾、钼锰、硼锰、硼、铜、铁 粘壤土磷、钾、钼锰硼、锰 粘土磷、钼硼、锰硼、锰 髙有机质土磷、锌、铜锰、锌、铜锰、锌、铜

植物营养素对人体的免疫作用

植物营养素对人体的免疫作用 摘要:植物营养素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来源中,早在20 世纪50 年代 Winter 等人就提出植物化学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类有药理学作用, 然而直到近年人们才发现并开始系统研究植物中这些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健康促进的作用,如具有抗癌或抗心脑血管病等特性。迄今为止, 估计天然的植物营养素约有6~10万种。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每人每天都在或多或少的摄入植物营养素,就混合膳食者而言, 每天摄入的植物营养素大致为1.5 g; 而对素食者而言可能会更高一些。本文谨就植物营养素的研究与发展作一简介。 关键词:植物营养素、生物学作用、免疫作用 营养免疫学是主要研究营养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密切关系。食用健康的食物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系统,而良好的免疫系统能保护人体远离大多数疾病。营养免疫学强调食用天然的完整性食物来达到健康,并不提倡任何经过化学提炼的食品。这门科学的研究范围已超越了维生素、蛋白质等基本生存营养,而是研究如抗氧化剂、植物营养素、多醣体等提高免疫能力的营养。营养免疫学强调“预防胜于治疗”。因为等到生病以后再来治疗,可能已经为时太晚。如果日常生活中为免疫系统提供适当的营养,就能更好发预防疾病。

植物营养素”这一名词出自“植物化学物”,它的本意是指;在植物性食物中除了已经确认的营养素成分以外,一些具有调节人体代谢功能的,有益健康的生物活性物质,但至今尚无一个公认的定义,考虑到社会大众对该名词的可以接受性,笔者认为将其理解成为植物营养素可能更为适宜。 一、植物营养素的分类 1、类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是水果和蔬菜中广泛存在的植物营养素,其主要功能之一是赋植物于红色或黄色。自然界存在的700多种天然类胡萝卜素,但对人体有营养价值的约为40~50种。人血清中含有不同比例的类胡萝卜素,主要有α-和β-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等。而叶黄素、玉米黄素和β-隐黄素等也有少量存在【1】。在人血清中β-胡萝卜素占总类胡萝卜素含量的15%~30%。类胡萝卜素中的无氧型和有氧型的差别主要为其对热的稳定性不同,如类胡萝卜素中的β-胡萝卜素是热稳定型的,而叶黄素(主要存在于绿色蔬菜中)则对热敏感。人体每天摄入的类胡萝卜素约为6mg。 2、皂甙 皂甙是一类具有苦味的化合物,它们可与蛋白质和脂类(如胆固醇)形成复合物,在豆科植物中皂甙特别丰富(如大豆、黄豆等)。中国居民平均每日膳食摄入的皂甙差异很大,约为10mg~200mg,甚至更高。由于皂甙具有溶血的特性,所以曾一度被认为对健康有害,但人群试验却未能证实其危害。目前有些国家已将某些种类的皂甙作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 一、我国居民膳食营养与体格发育状况 一是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 十年间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总体改善,2012年居民每人每天平均能量摄入量为2172千卡,蛋白质摄入量为65克,脂肪摄入量为80克,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为301克,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能量需要得到满足。全国18岁及以上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平均体重分别为66.2kg和57.3kg,与2002年相比,居民身高、体重均有所增长,尤其是6-17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增幅更为显着。成人营养不良率为6.0%,比2002年降低2.5个百分点。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率和消瘦率分别为3.2%和9.0%,比2002年降低3.1和4.4个百分点。6岁及以上居民贫血率为9.7%,比2002年下降10.4个百分点。其中6-11岁儿童和孕妇贫血率分别为5.0%和17.2%,比2002年下降了7.1和11.7个百分点。 二是膳食结构有所变化,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过去10年间,我国城乡居民粮谷类食物摄入量保持稳定。总蛋白质摄入量基本持平,优质蛋白质摄入量有所增加,豆类和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平均膳食脂肪供能比超过30%。蔬菜、水果摄入量略有下降,钙、铁、维生素A、D等部分营养素缺乏依然存在。2012年居民平均每天烹调用盐10.5克,较2002年下降1.5克。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比2002年上升了7.3和4.8个百分点,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为9.6%,肥胖率为6.4%,比2002年上升了5.1和4.3个百分点。 下面介绍我国居民慢性病状况。 一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患病情况。 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与2002年相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40岁及以上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病患病率为9.9%。根据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结果分析,我国癌症发病率为235/10万,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位居男、女性发病首位,十年来我国癌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是关于重点慢性病死亡情况。 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心脑血管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79.4%,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71.8/10万,癌症死亡率为144.3/10万(前五位分别是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经过标化处理后,除冠心病、肺癌等少数疾病死亡率有所上升外,多数慢性病死亡率呈下降趋势。 三是关于慢性病危险因素情况。 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为28.1%,其中男性吸烟率高达52.9%,非吸烟者中暴露于二手烟的比例为72.4%。2012年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人均年

营养素与疾病

营养素与疾病 随着经济的进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地提高,营养这个东西对我们人体越来越需要了。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我国居民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平衡引起的疾病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严重影响我国居民健康水平 如何预防营养性疾病及开展临床治疗已成为人类健康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些生活中应该注意的饮食方面的知识及相关的人们应该注意的饮食问题。 人体的健康需要健康的饮食来维持。饮食是供给人体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源泉。合理的膳食调养,不仅能补充营养,更能祛病延年,而不当的饮食则会引起疾病。饮食在疾病的防治与养生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饮食中含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摄入不足、过多或不合理均会引起营养性疾病。 营养的含义是什么呢?“营”就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的意思,合起来就是谋求养生。所谓营养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取得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类物质,即营养是人类摄入、消化、吸收、利用实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营养素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目前所知有42种,可分为六大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水。近年来,有些学者认为膳食纤维也是一类营养素。它们既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供能量,构成组织及调节等。在代谢过程中又密切联系,共同参与生命活动。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营养价值,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必需的所有营养素,人每天必须进食多种食物,才能摄入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的营养素。如果营养素长期摄入不足或过量,就可能对机体造成危害,导致疾病的发生。 当今世界上与营养有关的人类疾病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利用不良所致的营养缺乏,其中主要是微量营养素缺乏。其次是与营养素摄入过剩或不平衡有关的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国际权威专家认为约1/3的癌症的发生与膳食有关。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与膳食营养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说要想有个健康的身体 就不能忽视对自身的保养。 先是肥胖为例。肥胖的发生率如今在全人群中呈上升趋势,尤以城市居民为多,肥胖主要原因是长期摄入高热能、高脂肪的食物;即所谓的美味佳肴,造成过多的脂肪存储体内,引起肥胖。肥胖不仅使人体态臃肿,运动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体的健康状况。肥胖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体重正常者的发病率。为了预防肥胖的发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营养素的摄入要合理 做到营养平衡。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应适量 并控制动、植物油的摄入量。 2、饮食习惯应做到一日三餐 定时定量 进食二餐更易出现饥饿感 其结果反而造成饮食过量 得到相反的结果。 3、少吃零食 许多零食含热量高 如巧克力、糖果、炸土豆条。如吃零食应吃含热量较少的零食 如酸奶、水果等。 4、加强锻炼 多参加体育运动 促进体内的能量消耗。还有高血压也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目前全国包括临界高血压在内约有5000万高血压患者。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生与食盐的摄入量成正相关,即食盐量越大。高血压的发病率越高。我国居民盐的摄入量较高,每天达13~15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盐的摄入应低于6克。?因此,应限制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另有结果表明钙可以拮抗钠的升血压作用。因此,增加钙的摄入有辅助降压作用。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有效的调控饮食?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蔬菜的钾素营养与钾肥施用 李家康 (中国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内容 1.前言 2.我国蔬菜施用现状与问题 3.蔬菜的钾素营养 4.科学施用钾肥 一、前言 注:引自《中国农业年鉴》,其中产量为1984年数据。 按当年的人口(128373万)计算,2003年人均年占有蔬菜量为420kg,平均每人每天能吃到蔬菜近1.2kg。 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还在进一步增加: 种植面积2003年比2000年增加271.8万公顷,年均90.6万公顷(1980年至2000年 ,年均增加60.4万公顷)。 总产量2003年比2000年增加11632.3万吨,年均3877万吨(1984年至2000年,年均增加3513万吨)。 二、我国蔬菜施肥现状与问题 (一)蔬菜营养基本特性 1.蔬菜需肥量大 一般亩产蔬菜3000~5000kg,地上部携走的氮、磷、钾养分总量为30~45kg,要比粮食

作物亩产400kg时,高出50%至1倍。 根据中国农科院土肥所调查,蔬菜实际施肥量高于粮食作物1倍以上(表2)。 表2 7省不同作物上化肥氮磷钾养分的分配(1996) 资料来源:引自刘荣乐博士学位论文《我国7省(区)农作物施肥结构及施肥效果研究》,2001.5。 蔬菜需肥大的原因: ①蔬菜各器官(包括可食和非可食部分)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均高于水稻、小麦; ②蔬菜的非可食部分中养分向可食部分转移量少; ③蔬菜生物产量高。 详见表3 10种蔬菜是:萝卜、莴苣、芹菜、马铃薯、白菜、甘蓝、花菜、西红柿、甜椒和黄瓜。 资料来源:奚振邦,1997。 2.蔬菜要求钾多磷少 一般氮、磷吸收比为1:0.3~0.4;氮、钾吸收比为1:1.2~1.5以上,见表4和表5。

第三节 钾素营养与钾肥

第三节钾素营养与钾肥 一、植物钾元素的作用和特点 钾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也是肥料的三要素之一。植物的需钾与氮相当,有些植物的需钾量甚至超过氮。植物体内含钾(K2O)量占植物体干重的0.3%~5%,均以无机态存在。它在植物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参与多种代谢,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独特的生理功能作用。 2、能提高叶绿素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 3、能提高植物对氮的利用率,有利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提高植物的品质。 4、钾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倒伏等多种抗性。 钾能调节植物叶片呼吸气孔的开闭,增加植物的抗旱性;能提高植物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增加植物的抗寒性;能促进茎纤维管束的发育,使茎壁增厚,增加抗倒伏性。 植物缺钾:在生长的中、后期症状明显,一般是从老叶逐渐向新叶扩展。其地下部分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地上部分通常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由黄→褐→逐渐枯萎。如玉米缺钾,基部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变黄,中间仍为绿色,又称“金边黄”;棉花缺钾,叶片表面皱波不平,中部叶片变黄,又称“蟹壳黄”;水稻缺钾,植物矮小,根黑色,分蘖迟,多数叶片有褐色斑点,叶尖或叶边缘坏死,抽穗不齐,籽粒不饱满。 钾元素被公认为“品质元素”,它能使作物的果实大小、外型、色泽、风味及耐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二、钾肥的种类和性质

钾肥主要是指氯化钾和硫酸钾。氯化钾占世界钾肥产量的90%以上,也是生产硫酸钾、硝酸钾和NPK复合肥的原料。 氯化钾:含K2O在60%以上,分子式为KCl,生理酸性肥料。氯化钾施入土壤后,遇水分解为K+和Cl- ,K+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交换,被土壤固定,Cl-残留土壤中,或随水流失,或生成氯化钙(石灰性土壤)或盐酸(酸性土壤)。氯化钾中还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1%~3%),在盐碱地上施用有加重盐害的可能。氯化钾宜做基肥,不能作种肥,施用时应严格种肥隔离并深施。如氯化钾直接与种子接触,则对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氯化钾和其它含氯的化肥一样,不宜在严重忌氯的烟草、葡萄上使用,在一般忌氯的柑橘、薯类、糖类作物上应控制用量,原则上不连续施用,以免对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硫酸钾,含K2O在50%左右,分子式为K2SO4,生理酸性肥料,一般是用氯化钾和硫酸反应制取,价格比氯化钾高,主要是用在忌氯的作物上,在缺硫的土壤上使用也有好的效果。 三、土壤供钾能力评价及施肥 1、我国土壤全钾含量为0.4%~1.7%,全国土壤钾素含量呈南低北高,东低西高的明显分布规律。土壤速效钾<100毫克/千克(PPm)的耕地面积占47.1%,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约占84%,西北地区只占不到8%。目前,在我国随着氮、磷肥用量的增加和作物产量的不断提高,土壤钾的含量呈不断降低的趋势,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的检测结果,近十几年来天津地区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每年递减 3.6PPm。钾肥的施用效果在南方超过磷肥,在北方使用也有明显效果,在我国钾肥的施用已引起普遍关注。

营养素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营养主要来自于每天的饮食,没有食物就没有营养。食物,作为营养的物质载体,在维系生命和健康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体需要平衡的营养,选择食物要首先要考虑平衡身体的营养需要。即使某种食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但也要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但。主食与副食、荤食与素食、粗粮与细粮、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等食物搭配,是保证我们健康饮食的基本原则。 营养大致可以分成“7+40+3”模式来记, 食物中含有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具有营养作用的物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 “7大类”——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7大类。 40小类”——如果进一步分解,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素超过40种。任何一种缺乏即可导致疾病。 “3大产热营养素”——在上述营养素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类)可以在体内“燃烧”产热,提供维持生命和健康所必需的能量。 营养是生命与健康的依托营养掌控养生 如果人体是一台机器,食物就是保证这台精密机器正常运转的动力。食物的数量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势必影响身体健康,影响情绪和精力。 医学专家们认为,营养不足和营养不平衡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因此,科学地安排饮食,进行合理的营养补充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肌体抵抗力,减少和战胜疾病、达到健康长寿的重要途径。

营养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 关系到大脑功能 成年人如营养不良,会易感疲劳,耐力差,注意力和记忆力减退,影响到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营养不良对婴幼儿大脑发育也能产生灾难性影响,造成智力和体格发育不良,并且在成年后也无法弥补,同时还会把缺陷传给下一代。 关系到疾病发生和发展 营养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缺铁会患贫血,缺碘会患甲状腺肿,缺维生素D和钙质会患佝偻病等。营养不良,肌体免疫力降低,就会增加传染病的患病率。营养不平衡则往往成为肥胖、心血管疾病及某些肿瘤的诱因,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影响内分泌功能 营养不良会影响内分泌功能。妇女营养不良会出现闭经,孕妇营养不良很容易引起早产,胎儿容易发生先天性营养缺乏、先天性畸形或死胎,男子营养不良会发生性功能减退,影响生育。 保健防病的重要方面 合理营养是保健防病工作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合理营养能促进组织新生,增强肌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生长发育,提高智力,并减少患病率和降低死亡率,病人也可以通过饮食调配,缩短病程,加速康复。

植物食品与动物食品被普遍关注的几种营养素含量对比表_

走不出吃肉蛋奶的误区归根到底是无知或者是愚痴? 人们普遍的观念是,为了保持健康的身体或者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平时应当多吃“有营养的”、“营养高的”、“营养好的”食物。毫无疑问,这种观念的出发点是正确的。这第一步是理性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于什么是有营养的、营养高的、营养好的食物,人们的认识却有明显的差别,甚至截然相反。有人认为,肉类、蛋类、奶类属于这样的食物。至于为什么这样认为,可能很多人说不上来,可能另有很多人说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而蛋白质和钙是重要营养素,对身体好,是不可缺少的。也有很多人几乎什么都说不上来,只是历代以来大家都这么说,因而自己也想当然地这样认为。 多数人深陷误区而难以走出 “营养学专家”们讲了多年,喊了多年,让人们多吃肉、蛋、奶,信誓旦旦地宣称动物蛋白是比植物蛋白更好的“优质蛋白”,是人体所必需的。这些所谓的专家,把越来越多的人喊进了饮食的误区。结果,人们的钱不自觉地流进了生产商的账户,又被迫流进了药商、医院的账户和医生的腰包。这些进入误区的可怜的人们,不但无端地消耗了大量的金钱,还把自己吃成了病人、废人、短命人。也许,在这个贪婪、浊恶、群魔乱舞的市场经济社会里,识别真假专家是需要个人的理性、智慧和福报的。一旦缺乏了理性、智慧和福报,走出误区是很难的,虽然整个事情容易得就如同把手掌翻转一下——易如反

掌。 历来就有很多人能够按照自然规律而吃 在现实生活中真正说得清楚、吃得理性(尊重自然规律而吃)、健康少病的人群所占的比例不大。他们清楚地知道自然界中什么食物是真正对健康有益的,什么食物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因此,他们就按照这自然规律安排自己的饮食,不乱吃、不瞎吃。正因为他们会吃,所以生活成本低,身体安然自在,少病苦,少拖累,健康长寿,快乐无比。他们是有福报、有智慧的人。那么,这样的人群到底是怎样吃的呢?说来却很简单,他们少吃动物食品,多吃植物食品,甚至有的人,有很多人,只吃植物食品,不吃动物食品,他们就是人们常说的素食者。千百年来,这类人在理性饮食方面为人类做出了良好的榜样,自然也积累了不少的福报。这样的信息其实很多,也很容易查找到。 吃肉蛋奶越多的国家也是健康状况越糟糕的国家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探究为什么吃动物食品使人不健康、生病、短命和吃植物食品使人健康、少病、长寿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眼睁睁地看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近几十年来因为大量吃进肉、蛋、奶后的令人痛心的健康状况。 美国是世界上摄入肉、蛋、奶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健康状况也是最糟糕的几个国家之一。日本原本是世界上人均寿命排名最靠前的国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 饮食营养与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要全面,饮食要均衡,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使人特别是学生时代的注意力,学习力和免预力下降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很重要的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概括六大营养素:水、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矿物质)。因此,健康的继续是营养,营养的继续是生命,不论男女老幼,皆为生而食,为了延续生命现象,必须摄取有益于身体健康的食物。 六大营养素 水 水是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机体的物质代谢,生理活动均离不开水的参与,也是输送养料和排泄物的媒介,没有水,养料不能被吸收,废物不能被排出,严重的话会造成中毒,甚至死亡。成人水分大约为体重的70%,婴儿体重的80%,老年人体重的55%,因此,一般来说,除了吃饭中食物应有的水分,一个人一天还需要800—1000ml水,也就是两大杯左右。不要等到口渴时才喝水,因为口渴时脱水的程度已经相当严重了。如果可能的话,应培养每日经常饮水以及在锻炼间歇饮水的习惯。 除此之外,水与健康的关系已知有以下三点: 1.适度饮水可减缓衰老的人体肌肉。如果肌肉失去3%的水分就会损失10%的力量和8%的速度,饮水适度,则皮肤圆润光泽,显得精神饱满,代谢加快,衰老过程相对就会变得慢些。 2.饮用适当硬度的水可以预防心血管病人。因为硬水(含有钙、镁离子高),

可以维持体液的正常浓度,促进血液循环,并能预防脑溢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 3.多饮水可防泌尿系结石体内结石的形成。在炎热的夏季,由于人体水排出量的急剧增加,使尿液减少或浓缩,常使原有结石的病人或潜在结石病人诱发肾绞痛,使原来小的结石体积增大,梗阻尿道而发生绞痛,所以多喝水对此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糖类(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的主要营养素,它广泛存在于米、面、薯类、豆类、各种杂粮中,是人类最重要、最经济的食物。任何碳水化合物到体内经生化反应最终均分解为糖,因此亦称之为糖类,除供能外,它还促进其他营养素的代谢,与蛋白质、脂肪结合成糖蛋白、糖脂,组成抗体、酶、激素、细胞膜、神经组织、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质。 若膳食中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全身无力,疲乏、血糖含量降低,产生头晕、心悸、脑功能障碍等,严重者会导致低血糖昏迷,而当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过多时,就会转化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人过于肥胖而导致各类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等。 脂肪 脂肪是储存和供给能量的主要营养素,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热能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脂肪起保暖隔热;支持保护内脏、关节、各种组织;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作用。 脂肪是重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的一个基本构成部分,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会导致肥胖症,还将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以植物油作为食用油的人,一般不会出现脂肪缺乏症,只要在膳食中补充一定量的

植物营养

名词解释: 1.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收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用以维持其 生命活动的过程。 2.营养元素:植物体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3.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用的规律及植物 与外界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4.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 善产品品质的物质 5.大量元素:碳、氢、氧、氮、磷、钾 6.中量元素:钙、镁、硫 7.微量元素:铁、锰、铜、锌、硼、钼、氯 8.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 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9.最小养分律:指植物的产量由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支配的定律。 10.矿质营养学说: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原始养分是矿物质(无机物)而不是 腐殖质(有机质),因为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 11.腐殖质营养学说:土壤肥力取决于土壤腐殖质的含量,腐殖质是土壤中唯一 的植物营养物质,而矿物质只是起间接作用,即它是加速腐殖质的转化和溶解,使其变成易被植物吸收的物质。 12.必须营养元素:是指所有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缺乏它植物就不能完 成其生命史。 13.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是某种植物种类,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需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需。 14.有害元素:这些元素进入植物体内,不仅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影响植物 的生长发育,造成减产,同时由于其在植物体内的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或人体内,危害他们的健康。 15.环境五毒:即五种有害元素汞(Hg) 镉(Cd) 铅(Pb) 铬(Cr) 砷(As) 16.重金属:一般泛指能够引起环境污染的金属元素 17.根际:由于植物根系的影响而使其理化及生物性质与原土体有显著不同的那 部分根区土壤。 18.根际效应:在根际中,植物根系不仅影响介质土壤中的无机养分的溶解度, 也影响土壤生物的活性,从而构成“根际效应”。 19.根分泌物: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有机质的总称。 20.菌根:是高等植物根系与真菌形成的共生体,分布很广,分外生菌根,内生 菌根。 21.截获:是指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养分而使养分转移至根表的过程 22.质流:是指由于水分吸收形成的水流而引起养分离子向根表迁移影响因素 23.扩散: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 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 24.拮抗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25.协助作用: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有利于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相关疾病是由于长期的营养素缺乏或营养失调造成失衡不仅造成身体功能的改变,而且逐步发展成为疾病状态,如营养素缺乏病、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或者其他不良病症。 一、营养缺乏病 长期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可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并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称为营养缺乏病。 生长发育不良或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缺蛋白质、能量摄入不足。 甲状腺肿或克汀病,缺碘引起; 佝偻病、骨质疏松,缺维生素D和钙; 异食症或生长发育不良,缺锌; 贫血,缺铁或铜; 夜盲症,缺维生素A; 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缺维生素B1; 口腔阴囊炎症,缺维生素B2; 癞皮病,缺烟酸或维生素PP; 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缺维生素C。 二、营养与肥胖 我国肥胖的标准:体质指数(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WHO则为(BMI)≥25为超重,(BMI)≥30为肥胖。(BMI)=体重(kg)/身高(m)2 1、肥胖的危险因素 肥胖的发生来自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其中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形成作用仅占20%~40%。 遗传因素:许多研究表明肥胖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如果父母都是肥胖者,其 中遗传子女有70~80%发生肥胖。 膳食因素: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富裕型”膳食结构和暴饮暴食、 偏食、喜食油腻和甜食、爱吃零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都有可能增加肥胖的危险性。 (3)体力活动过少:可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的能量就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在体内。 (4)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和现代化紧张的生活节奏,使在家就餐日益减 少,在外就餐的频率增多。 2、肥胖防治的营养知道原则 (1)严格限制总能量的摄入:建议糖类占总能量的60%,蛋白质占15%,脂肪占25%,提倡高蛋白质、低糖类和低脂肪的膳食结构。 (2)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优质蛋白质可占总蛋白质的50%左右。 (3)控制脂肪的摄入:尤其是动物性脂肪的摄入,每日烹调用油应低于15g。 (4)多吃蔬菜和水果:每日膳食中蔬菜摄入应不少于500g。 (5)保证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摄入量: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力。 (6)禁止饮酒。 (7)烹调方式:以煮、炖、拌、烩、蒸为主,尽量少用油煎炸。 (8)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进食量,做到“早吃好,午吃饱,完吃少”;改掉暴饮暴食、好吃零食和甜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

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 用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六大营养素的功能与作用 (一)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最重要的营养素,它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不能由其他营养素代替,必须保证供给。如果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体重减轻、贫血、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生长迟缓,严重时可能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由此可见,蛋白质在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食物中的蛋白质分为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白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奶、蛋、肉、鱼和豆类制品,其他植物性食物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因此,同学们在吃饭时,应该做到荤素搭配,不同的食物所含氨基酸不同,可以取长补短,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二)脂肪 脂肪是油和脂的总称,就是我们常说的油脂。凡是室温下成液体状态的称为油,如菜子油等植物油;在室外温下成固体状态的称为脂,如猪油等动物油。 脂肪的生理功能,首先是供给人体热量和贮存能量。脂肪在各种营养素中产生的热量最高,20~25%由我们从膳食中摄取的脂肪供给。脂肪中含有磷脂和胆固醇,能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等的吸

收。脂肪酸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皮肤、毛细管的正常功能,因此,要供给足量的必需脂肪酸。 在动物性食物中,禽肉、兔肉、鱼肉、瘦肉含脂肪相对少些,但瘦肉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因此,同学们在选择膳食脂肪时,除了植物油外,还应注意选择禽蛋类、鱼类、猪、牛的瘦肉等含动物性脂肪的食物。(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又称糖类,广泛存在于谷类和根茎食物中。它的生理功能主要是: A.供给能量。人体热能消耗的60%以上来自碳水化合物。血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是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运输形式。葡萄糖是维持大脑正常功能必需的营养物质,脑中血糖浓度下降,可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及饥饿感。严重可出现低血糖昏迷。 B.参与人体组织构成。人体细胞、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的构成都有碳水化合物。 C.协助脂肪代谢。脂肪在体内的正常代谢过程,必须有碳水化合物起协同作用。 D.保肝解毒。只有在肝糖原储备较充足时,肝脏对砷、铅、酒精等有毒物质才有较强的解毒作用。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姓名:何仕丹学号:1324310035 专业:药物制剂年级:2013级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营养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愈来愈明显,许多疾病的营养因素更加明确,如何防制营养性疾病就成为保护人类健康的重要内容。营养性疾病是指因营养素供给不足、过多或比例失调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营养缺乏病、营养过多症(或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性疾病和以营养为主要病因的一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等。这些疾病有的与营养有直接因果关系;有的虽与营养没有直接因果关系,但有明显的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及某些肿瘤等。 一、营养与疾病 (一)营养缺乏或不足 营养缺乏可直接引起相应的营养缺乏病,如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脚气病、坏血病、营养性贫血等。引起营养缺乏病的原因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1. 原发性营养缺乏,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的常见的原因,一是战争、灾荒、贫困等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食物短缺;二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食、忌食或挑食等使某些食物摄入不足或缺乏而引起营养缺乏;三是不合理的烹调加工,造成食物中营养素破坏和损失,虽摄入食物数量不少,但某些营养素却不足。。 2. 继发性营养缺乏由于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影响而引起营养缺乏或不足,主要是疾病、药物、生理变比等原因引起的消化、吸收、利用障碍或需要量增加等。 (二)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 维生素A、D及某些必需微量元素摄入过多可致中毒;热能、脂肪等摄入过多可致肥胖、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高盐和低纤维素膳食可引起高血压等。大量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不仅是人群中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增高的因素,而且还和某些肿瘤,如结肠癌、乳腺癌、胃癌等有明显关系。造成营养过剩或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是: 1. 膳食结构不合理膳; 2. 不良的饮食行为和习惯 二、常见的营养性疾病 (一)营养不良常见疾病 1.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PEM)常见于儿童和婴幼儿,严重时可影响生长发育及智力发育,病儿由于抵抗力低下,易受感染,死亡率高。 原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由于长期蛋白质、热能摄入不足,常见于缺乏喂养知识,喂食过少,不添加辅助食品,母乳不足,早产儿先天不足。 继发性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多由于慢性胃炎、肠炎、消化不良、腹泻等原因使营养素消化吸收障碍;或由于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而营养素未能及时补充;或长期患有妨碍进食或食欲不振的疾病等。 2. 维生素A缺乏症临床表现主要是夜盲症与干眼病。由于视黄醇供给不足,体内视紫红质合成不足,早期出现暗适应时间延长,严重时出现夜盲症。 3. 维生素C缺乏症冬、春季节由于蔬菜水果供应不足,食物品种单调,维生素C缺乏症常可发生。人体由于缺乏L—古乐糖酸氧化酶,不能合成维生素C,而人体内贮存量又很少,食品在加工、贮运和烹调中丢失维生素C严重,主要临床表现有皮肤、粘膜出血倾向,如皮肤出血点、瘀斑,或鼻、月经过多、牙龈出血,严重时可有内脏出血等。此外还表现有牙龈肿胀、牙齿松动、骨骼发育不良、骨骼疼痛、毛囊角化过度等。 4. 维生素B1缺乏症长期发烧、慢性消耗性疾病、代谢旺盛性疾病、烧伤病人也可出现维生素B1缺乏症。典型临床表现叫脚气病,可分为湿性脚气病和干性脚气病两型,前者以心功能不全表现为主,后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症状

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缺素症状 四川智慧农业产业联盟郑熙晋整理 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 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 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七种: 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硅(Si)、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等十几种有益元素和稀有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有益营养元素: 有益营养元素是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如硅(Si)、钠(Na)、钴(Co),它们可代替某种营养元素的部分生理功能,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甜菜是喜钠植物,它可在渗透调节等方面代替钾的作用,并促进细胞伸长,增大叶面积;硅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钴是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生长所必需。固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三)、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5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镧系:镧La*铈Ce*镨Pr铷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和钪Sc钇Y。 其中的镧、铈、钕、钐和镥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土壤中普遍含有稀有元素,但溶解度很低,有效性低。磷肥及石灰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很清楚,所以施用稀土元素不是总是有效的。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 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 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