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信行业数据中心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通信行业数据中心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通信行业数据中心现状及发展方向

随着数据量爆炸式增长,数据中心在通信行业的地位和作用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但在产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依然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面临着能源、效率等的巨大挑战。在日前由人民邮电报社和CNII 中国信息产业网主办、埃普威承办的“2012中国通信行业数据中心峰会”上,众多权威专家指出,全面迈向云、绿色、高效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之路,是通信行业数据中心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数据中心健康科学发展

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武锁宁指出,当前通信行业数据中心又站在一个关键的发展节点上。一方面,数据流量随着宽带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雪崩式爆增的时代,一方面,数据流量的内容结构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流媒体数据成为网络主要传输内容,下一步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为数据中心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巨大挑战。首先,通信信息网络的发展可以带来很高的节能效果。但是当进入规模突变的时期以后,数据中心也成了一个耗能大户,如何建立绿色数据中心,成为行业的重要社会责任。其次,通信企业自身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能,通过变革架构方式、运营方式、管理方式等来提升运营效率。第三,云计算的突破给我们解决这些难题带来了新的机遇,成为新一代数据中心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的技术,也是其与传统数据中心的

最大差异。我们要通过IDC和ICT的结合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发展司政策标准处处长谢雨琦表示,当前通信行业数据中心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根据有关咨询机构的统计和预测,我国数据中心的总量已经超过了50万个,2012年市场规模预计可能达到120亿美元,未来几年也仍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二是分布区域广,现在已经从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网络用户集中的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和二线城市推进。三是建设规模大,目前全国已经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规划处了30个左右的10万台以上服务器的大规模的数据中心的建设项目,项目的总投资达到了2700亿元人民币,建成以后可容纳的服务器数量超过1000万台。谢雨琦指出,通信行业数据中心在节能减排、管理运维、业务拓展、市场定位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小的挑战,为此工信部正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和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抓紧落实十二五规划中对数据中心发展目标、推动措施等的重点安排,通过电子发展基金、核高基和重大专项等重大项目,支撑数据中心共性、关键性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引导数据中心产业链各环节的企业加强协同、协作,为数据中心商业化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二是加强顶层设计,综合考虑能源供给、网络能力、业务需求、安全保障和人才储备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数据中心建设合理布局,发展绿色数据中心。三是加快标准的研究与制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数据中心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互联网中心主任何宝

宏详细介绍了CCSA数据中心标准化工作的最新进展。他表示,与传统机房相比,现在的数据中心必须是宽带接入互联网的,需要采用双节点双路由等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是面向第三方运营的,对业务管理、用户管理、计费管理等方面存在新的要求;还需要遵从国家相关的网络与安全等方面的管制和安全要求,因此,迫切需要制定和完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标准规范。除了总体性要求,还从可靠性、安全和绿色三个方面,对数据中心分别进行分级分类,制定了系列的标准。

全面迈向新一代数据中心

广泛应用云计算是新一代数据中心的一个关键特征。中国电信云计算公司产品总裁广小明表示,中国电信拥有200多个数据中心,几乎覆盖大陆所有的省市,有的地方甚至能够到达一个地市的本地网,在香港、北美和欧洲都有相应数据中心节点。现在还是沿用了原来传统的电信网络的分级分域的结构。这种属地化的特征应对云计算和互联网还需要去解决一些深层次问题。中国电信2009年开始启动天翼云计算,它的定位是统一运营中国电信的IDC、CDN和纯粹的云三大业务板块。我们已经建设四个资源池的节点,并额外增加低成本的两个体量比较大的一个数据中心,内部称之为4+2资源池的一个计划。到2012年的年底,云计算的资源池可以达到物理核在2万左右的,块存储可以达到16PB这个级别,到2015年基本上要构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云计算基础设施,物理核要达到85万这个发展级别,存储要在4+2的资源池基础上达到

ZB级别。今后数据中心必须往智能化、云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的要求。

中国联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IDC运营中心副经理康楠介绍,中国联通也正在向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发展方向在转移,中国联通集团已经推出了系列的云服务产品,包括云主机、云存储、专享云、云孵化和云集成这五大产品。中国联通在企业云服务产品方面的服务理念是致力于打造云基础设施的供应者,私有云服务的托管者和行业应用云的孵化者,并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中国联通企业云服务产品的发展思路一是部署统一绿色的企业云服务基础设施资源,二是提供高效安全的企业云服务产品,三是构建弹性便捷的企业私有云托管服务中心;并按照统一业务品牌、统一规范标准、统一体系架构、统一规划部署、统一服务体系“五个统一”的原则进行拓展。中国联通将努力实现客户价值的提升,一个是降低成本,第二是快速的部署,第三是灵活可控。

华为中国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部长龚?6?9表示,结合行业出现的变化趋势和新的业务需求,华为提出了自己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4S设计理念,涵盖了便捷、灵活、智能和绿色四个核心的理念。便捷是指将传统的工程性的工作变成部件式的工作,通过提前进行工厂预安装和模块化的定制,简化现场工程交付的工作。灵活是指从整个规划和技术使用的角度来确保数据中心的业务灵活性,在硬件的基础设施部署方面更多保证弹性扩展的能力。智能是指在数据中心的管理上面,不光是从基础设施的维度,同时也从业务的维度,能够实现一个有机一体的管理。

绿色是指不单单面向传统的降低POE这一个环节,还有几个方面是应该重点关注的,例如降低IT设备的能耗、提升已有供配电、制冷系统等支撑系统的负载。围绕着4S的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华为提供了端到端数据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强调以业务规划和咨询入手,然后进行数据中心整体集成的建设,最终进入到一个精细化运营和管理环节,提供从基础设施到相应的IT设备,网络安全产品以及管理平台和相应的云业务这样整体的开放性的解决方案。

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实现节能减排也是产业界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刘多表示,中国IDC还在一个初步发展的阶段,存在着突出的能耗问题。我们的PUE值一般可能在2.2到3之间,400平米以下的小型IDC占到了90%左右,到了云计算、大数据时代,必须集中大的数据中心才能把PUE等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降下来。未来5年,我国对数据中心流量处理能力的需求可能要增长7到10倍,机房面积会翻一番,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非常重视数据中心的耗能,需要做很好地规划,制订相关的行业标准,对数据中心进行绿色分级,在IDC能耗构成中,制冷设备的能耗占到了45%,IT核心设备占30%的耗能,供配电系统占24%,照明和其他设备占1%。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一些规范、指标和技术操作方法,对整个数据中心的相关评级工作目前已经准备就绪,今后将采用PUE值、制冷设备与IT设备耗能比、配电系统与IT设备耗能比、可再生能源供电量占比等指标对IDC进行分级分类评测,促使IDC能源使用能够降到最低。

施耐德电气旗下APC大中华区战略市场总监谢卫刚表示,因为无法承载更多的IT负载,现有的平均PUE在2以上的数据中心将在5年内被淘汰;更多的更大的外包或托管数据中心将取代小型的本地化数据中心;电网及相关设施的日渐老化,电价日益提升,在保证可用性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的压力更显突出;云计算及虚拟化,让数据中心的复杂性不断提升;行级制冷可实现更高的效率,因此逐渐取代房间级制冷;数据中心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不确定性,以及规模化和快速部署的需要,将促使模块化和可扩展性成为必须;这些趋势将进一步促进智能规划的解决方案需求。谢卫刚认为,数据中心是一个决定生意成败的完全集成的系统,必须与现在和将来的经营战略保持同步。构建一个数据中心将更像买车而非盖一座房子,应专注于系统的改进和整合而不仅是部件,通过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可用性、灵活性和减少总成本,数据中心综合管理软件和设备一样重要,必须尽可能地简化和标准化。施耐德提供云计算数据中心全面的能效管理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善用其效、尽享其能。

“2012中国通信行业数据中心峰会”上,来自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施耐德、浪潮集团、美国康普、迈克菲、RSAEMC、阿里云、百度、VMware、惠普的众多专家和400余位参会代表,共同探讨面向云的绿色、高效的新一代数据中心之路,交流如何面向需求实现数据中心的转型,应对环境、能源给产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实现数据中心向云计算技术的跨越,对数据中心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目前电信行业都在经历移动通信接替固定通信,流量业务接替话音业务的业务结构转型。全球电信行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低增长,中国电信行业2014年来告别高增长时代,2014与2015年连续两年收入增幅放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893亿元,同比增长5、6%。 参考工信部数据,国内电信业已经达到拐点要求,2015年移动收入占比达到32%。《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通信收入增速已经有所回升。 目前中国通信行业处于严重的国企垄断状态,中国移动、联通与电信三大运营商占据整个电信行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也无法调动产业积极性。最近3-5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并未有大幅增长,且在2015年开始衰退。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4350亿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相比2015年,预计铁塔贡献了较多资本支出。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计资本支出4386亿,2016年由于中国联通大幅削减开支以及铁塔公司的联合效应,三大运营商的计划资本支出为3582亿元,相较2015年实际资本支出下降约18%。 2014年以来,4G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2015年以来, 中移动大力推进光接入,固网带宽消费需求释放。两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流量每 2 年实现翻倍,骨干传输网光通信设备每 3 年升级一次,称为“光学摩尔定律”。

我国人均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 2017 年 10 月数据,我国人均移动月度流量已达 2、3G,而 2016 年同期数据为 931Mb,同比增幅达 147%。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 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 36%,而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更为突出,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 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 22%,年复合增长率达 49%。 目前电信行业在内部管理效能低下、外部互联网公司新进入加剧行业竞争前提下,正在加速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未来2-3年将就是改革与拐点双重作用的关键年,有望恢复收入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计未来3-5年国内电信行业将处于2%-6%的收入增速区间。 在业务转型替代过程中,通信行业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探索产品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等重点目标,也就是未来2-3年国内通信行业的挑战与机会。我国通信行业起步相较发达国家落后,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但整体通信网络质量不到,根据akamai的数据,到2016Q3,发达国家网速基本已经10Mbps,韩国达到26、3Mbps,而中国平均网速为5、7Mbps,仅对应发达国家5年前水平。 从产业链来瞧,通信设备商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第四,并且近两年以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 往上游光纤光缆、光器件以及再往上的制造设备、原材料等领域来瞧,国内厂商与国外厂商相比技术仍有差距,正在加大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光纤光缆、光器件、海缆等领域都有了成果。 在4G建设末期,5G技术研发积累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改变国内通信行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5G 提出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与产品,成为5G标准与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具体

浅谈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变迁

北京理工大学论文题目:浅谈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变迁 姓名蔡林_____ 学号 __ 班级___ _____ 2013 年 5 月 1日

摘要 1994年垄断中国交换机市场的产品被称为“七国八制”,具体解释是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产品,分别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网络。他们合力瓜分了中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 2009年3G全面铺开时以中兴、华为、大唐等为代表的本土设备供应商凭借创新的产品技术、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产品报价等优势,按载频计,一举拿到70%的市场份额,打破了2G时代海外厂商占据统治地位的格局。 大量的中国的通信技术,中国的通信产品走向世界,一定可以把中国制造变成“价廉物美”的代名词。 关键词:通信设备、市场、中国制造、机会

目录 第一章前言 (4) 第二章中国通信产业的腾飞 (4) 2.1 1994年,第一次腾飞 (4) 2.2 2000年,第二次腾飞 (5) 2.3 2008年,第三次腾飞 (5) 第三章各通信设备商现状 (6) 3.1国内企业 (6) 3.2外商投资企业 (6) 3.3行业低谷 (7) 第四章面临的机遇 (7) 4.1“宽带中国”战略出台 (7) 4.2三网融合试点双向业务并轨 (7) 4.3 4G牌照发放运营商提速演进步伐 (7) 4.4 100G步入规模商用 (8) 第五章总结 (8) 参考文献 (9)

浅谈中国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变迁 第一章前言 中国是个泱泱大国,通信科技上也逐渐走入了世界前列。在欧、亚、非洲很容易就可以见到中国的通信设备。 我从1994年,加入了通信工程师的行列,进入了这个产业。当时老师和我们讲,通信发展的目标就是“人一生下来,就有一个唯一的号码,通过这个号码,可以随时找到这个人”。在装一部电话需要等待半年的当时来看,我们都觉得简直就是在说天方夜谭。今天,我们做了很多我们20年前做梦也没有梦到的事情。 第二章中国通信产业的腾飞 2.1 1994年,第一次腾飞 而我们当时所不知道的是,1994年我们正面临了中国通信产业发展的第一次腾飞。当时中国在电话铺设上已经应用了程控交换机,突破了供电交换机的限制,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是诺大一个需求市场,竟然没有自己的国产品牌,全部被国外厂商垄断。而老百姓又对电话有了极大的需求,1994年我国固网用户的增长比例是57%,这个数字至今也未被打破。 当时,垄断中国交换机市场的产品被称为“七国八制”,具体解释是七个国家八种制式的产品,分别是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法国的阿尔卡特、加拿大的北电网络。他们合力瓜分了中国的程控交换机市场。 著名的华为公司在1994 推出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1995年销售额达15亿人民币。1993年,西安大唐电信有限公司成立。邮电科学研究院分为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信科学研究规划院、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1995年西安大唐公司研制开发的SP30超级数字程控交换机通过生产定型鉴定。五所研制的155、622Mb/s SDH光通信系统及设备通过鉴定。由04机技术持有方与另外8家04机生产企业共同出资,巨龙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1995年在北京注册成立。其时巨龙集团的HJD04交换设备已经成熟并投入使用了。1993年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成立(由航天系统691厂、深圳广宇工业集团公司与中兴维先通共同投资组建),首创“国有民营”经营机制。 据说是由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将,,新兴的四家有代表性的通信制造厂商分别为巨龙通信、大唐电信、中兴通讯、华为技术,取各家的头一个字串联起来,恰好是朗朗上口的“巨大中华”。从此,“巨大中华”成为了中国通信的代表。

数据中心的未来发展趋势

数据中心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历了ISP/ICP飞速发展,.COM公司的风靡后,一种新的服务模式--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缩写为IDC)正悄然兴起。它在国外吸引着像AT&T、AO- 、IBM、Exodus、UUNET等大公司的巨资投入;国内不但四大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联通、中国吉通开始做跑马圈地,一些专业服务商如清华万博、首都在线和世纪互联等,也参与了角逐。 IDC(Internet Data Center) - Internet数据中心,它是传统的数据中心与Internet的结合,它除了具有传统的数据中心所具有的特点外,如数据集中、主机运行可靠等,还应具有访问方式的变化、要做到7x24服务、反应速度快等。IDC是一个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应具有非常好的机房环境、安全保证、网络带宽、主机的数量和主机的性能、大的存储数据空间、软件环境以及优秀的服务性能。 IDC作为提供资源外包服务的基地,它可以为企业和各类网站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甚至ASP、EC等业务。简单地理解,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形象地说,IDC是个高品质机房,在其建设方面,对各个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 IDC的总体结构如下图所示:

IDC的建设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网络建设 IDC主要是靠其有一个高性能的网络为其客户提供服务,这个高性能的网络包括其- AN、WAN和与Internet接入等方面。 IDC的网络建设主要有: - IDC的- AN的建设,包括其- AN的基础结构,- AN的层次,- AN的性能。- IDC的WAN的建设,即IDC的各分支机构之间相互连接的广域网的建设等。- IDC的用户接入系统建设,即如何保证IDC的用户以安全、可靠的方式把数据传到IDC的数据中心,或对存放在IDC的用户自己的设备进行维护,这需要IDC 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接入方式,如拨号接入、专线接入及VPN等。 - IDC与Internet互联的建设。

浅析中国通信行业的发展

论中国电信企业转型 叶妍妍 (西南科技大学网络学院04秋经济学专业本科班)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电信是一家服务着近2亿用户的固网企业,面对同质竞争、异质分流,究竟业务增长点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引出中国电信面对内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不转型就难有生存空间的现状。并从观念的转变,工作思路、方法的转变来对解答如何转型这一问题,需要调整内部的业务、产品、服务结构,实施精确管理来实现企业的成功转型。并对近期中国电信在应对市场竞争压力之下,首先要开展的几项工作进行了分析,且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总部效率加快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竞争优势快速发展精确管理

目录 一、如何加快实现企业转型 (一)转型内外因 (二)衡量企业转型实现 1、哪些领域能够发挥作用 2、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3、怎样发挥作用 (三)怎么转型 1、观念、工作思路、方法转变 2、内部业务、产品、服务结构调整 3、实施精确管理 二、近期的几项重要工作 (一)在业务发展方面 (二)3G的决策 (三)国际化拓展的整体战略思路 (四)IT系统建设 (五)明确实业定位和转型思路 三、提高总部效率 (一)要以集团整体利益为重 (二)鼓励创新 (三)加强执行力

序言 转型是当前电信业最热门的话题,但转型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转型从根本上要解决什么问题,人们的理解却是千差万别。中国电信要从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中国联通则提出从规模型向规模效益型企业转型。这两种转型理念之间有何关联?Google一下“电信转型”,可以查到近百万条信息,关于转型的解读数不胜数。各种论坛、报告和媒体报道都在热火朝天地谈论转型。但仔细读来,却很难找到一种关于转型的普遍共识。 事实上,世界经济和电信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转型是各大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转型确有本质的,带共通性的内涵。美国两位著名的“转型学者”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对此有较好的阐述。他们在新著《转型》中反复强调,“以往取得巨大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甚至是作为该领导人的业绩基础而成长起来的模式——已经不再奏效”,转型就是“面对那些不同于以往所熟知的现实”,重新设计商业模式。此书的译介者运用了一个中国最常见的成语“实事求是”去描述国际知名企业转型所建立的商业模式。书中通过对大量转型案例的深刻分析提示人们,转型的实质就是把企业经营理念、思维方法转到“实事求是”的商业模式上来。结合电信业近年来发展的历史规律和我国电信企业的运营现实,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提出的“实事求是”的商业模式,应该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转型内涵。 一、谈谈如何加快实现企业转型。 一家服务着近2亿用户的固网企业,面对同质竞争、异质分流,究竟业务增长点在哪里?怎样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首先要知己知彼。对中国电信来讲,竞争对手现在是周围几家运营商,将来可能是国际运营商,再往后也可能扩大到微软、传媒业、内容开发业等。那么电信自己呢,电信的竞争优势是什么呢?首先是网络资源、客户资源,还有就是品牌和人才,当然,这些优势是目前作为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将来还能不能成为优势,就要看下一步怎么转型、怎么发展。所以第一步的问题是要不要转型?向哪里转?集团公司提出,要加快推动企业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这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转型内外因 从国际上看,技术发展和企业竞争形态的变化使电信企业转型成为可能。 实际上,电信企业关于转型的提法早已有之。上世纪90年代末期和2000年左右,美国人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后,美国、欧盟的电信运营商、日本的NTT公司等都纷纷提出要成为信息通信服务提供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兼并、收购行为。美国AT&T公司试图通过几次大规模收购成为全球第一个具有本地、长途、无线、有线电视和高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综述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综述 胡经国 本文作者的话 本文是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编写的《漫话云计算》系列文稿之一。现作为云计算学习笔录,奉献给云计算业外读者,作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的参考。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和喜欢! 下面是正文 一、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八大新趋势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一系列包括开放式标准和DCIM (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在内的新趋势和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推动数据中心突破了密度和功率的限制。 在未来,大多数数据中心将能够减少至少30%的物理空间;而这也是直到2020年新兴的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之一。 密度的增加、虚拟化的部署、迁移到托管设施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都在影响着数据中心内部的所有操作和运营。 数据中心管理者们必须走出他们的舒适区,并且考虑更高的密度及其对于电力消费、冷却资源和数据中心物理空间的影响,以及对于数据中心运营安全的影响。 数据中心管理者们应该制定出更好的基础设施计划,了解物联网(IoT)将带来的潜在影响,并为物联网的广泛采用做好充分准备。 即使伴随着所有这些变化,数据中心的相关基础设施仍将继续存在许多年。基于这样的理念和想法,有关专家总结出了或将影响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八大新趋势。 1、下一代数据中心设计 今天的数据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使用每机架千瓦(kW)或每平方英尺千瓦的概念。例如,几年前,数据中心往往被设计为每台机架4~5千瓦;而到现在,通常则可以高达每台机架8~12千瓦,甚至更高。 我们在每平方英尺的物理空间,拥有了更高的计算能力。 诸如超融合基础设施、微服务和容器等新兴技术,使得每台机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反过来,则需要新的配置和设计。 新的温度和湿度指导,已开始帮助人们重新考虑数据中心的设计。因此,数据中心可以被设计成拥有不同的限制。这导致了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的设计

通信行业财务分析报告

财务分析报告 公司概况: xx成立于1985年,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国政府重点扶持的520户重点企业之一。xx股份有限公司是由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深圳公司、骊山微电子公司、深圳市兆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南天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顺达通信公司、邮电部第七研究所、吉林省邮电器材总公司、河北省邮电器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1997年,xx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实现合同收入23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26亿元。截至2004年12月,公司总资产达到208亿元,净资产91亿元。 xx作为中国综合性的电信设备及服务提供商,拥有无线产品、网络产品、终端产品(手机)三大产品系列,在向全球用户提供多种通信网综合解决方案的同时,还提供专业化、全天候、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并逐步涉足国际电信运营业务。 从1997年开始,经过股份制改组,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1997年11月上市时,公司总股本25000万股,其中社会流通股为6500万股。公司经过几次的增发、配股,目前总股本为95952万股,流通股份30205万股。 一、商业策略分析 1.1 公司战略分析 公司的主导战略是:1、通过价格和成本领先策略占领市场份额,一方面在各环节上降低成本,一方面采取灵活的定价策略。2、严格以市场

为导向,在技术上采取跟踪前沿技术,而集中精力于能给公司带来确实回报的技术领域。3、坚持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人才高地,在研发上坚持高投入,建立公司未来发展的技术储备。 公司的主导战略基本符合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弱点,在公司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检验。低成本和价格领先战略是公司能在程控交换机等市场上由一个后来者变成领先厂商唯一路径;以市场为导向是公司能在中国电信的PAS网络和中国联通的CDMA网络中找到孔隙,获取丰厚利润的成功要素;坚持自主知识产权是公司成为在国内的设备制造上中唯一几个掌握一定 的 3G时代到来前夕,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要求公司的战略也做出调整。国外厂商从对中国市场由只伸出一个手指到重拳出击,国内市场上上演的就是世界水平的竞争,要求公司必须符合国际标准,为规避风险,公司还必须加快国际化的步伐,首先,公司的管理必须提高一个层次,在高层领导集体中适时引入国际管理人才,公司的管理特色由灵活的民营机制向规范的国际化企业制度过渡。其次、公司的产品必须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质量标准,参加国际质量认证,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应对国际竞争。第三,未来几年,对专业领域的人才竞争将升级,包括技术专家和管理专才,在薪酬培训等方面公司与外资厂商相比处于弱势,必须加强激励制度改革,人才联合培养的方式保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1.2 通讯设备制造业的供需分析和竞争格局 1.2.1 固定通信设备

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历史

关于我国通信行业发展历史的调研 报告人:唐思静学号:201054080306 我国的通信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一穷二白进入到现在业务种类丰富多彩、服务质量节节高升的时代。回顾了我国通信产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并根据其发展状况,可将其划分为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从电报到无线电话,从人工控制到程控交换,从架空明线到光纤传输,从固定通信到移动互联网,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通信技术和产品服务在中国一代又一代“繁衍”,中国通信产业这几十年来“跨越式”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一、1949年以前—通信产业萌芽阶段 解放前我国通信的发展还停留在电报和无线电机的层面,通过引进国外的电报设备到自行开办磁石式电话局,再到成立沈阳国际无线电台。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国的通信一步步发展起来,为后来的腾飞式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71年,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出面,在南京路12号设立报房,这是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第一条电报水线和在上海租界设立的电报局。 1900年,南京首先自行开办了磁石式电话局。 1906年,因广东琼州海缆中断,在琼州和徐闻两地设立了无线电机,在两地间开通了民用无线电通信。这是中国民用无线电通信之始。 1920年9月1日,中国加入国际无线电报公约。 1928年,这一年全国各地新建了27个短波无线电台。 1933年,中国电报通信首次使用打字电报机。 1946年,中国开始建设特高频(超短波)电路。 二、1949年—1978年通信行业起步阶段 这期间我国通信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服务于党政军各部门的通信需求展开的,普及范围非常有限。 1950年12月12日,我国第一条有线国际电话电路--北京至莫斯科的电话电路开通。 1954年,研制成功60千瓦短波无线电发射机。 1963年,120路高频对称电缆研制成功。 1966年,我国第一套长途自动电话编码纵横制交换机研制成功,在北京安装使用。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研究

数据中心发展趋势研究 一、背景 2013年以后,国家逐步出台政策,引导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逐渐向中西部以及热点地区周边转移。2020年,数据中心和5G一起被列入新基建,意味着数据中心和网络的协同发展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数网协同将成为数据中心发展的下一站。 据工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中心发展指引(2019)》,到2018年底,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在用机架数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中西部地区数据中心在用机架数全国占比约为40%。在上架率方面,国内数据中心总体平均上架率为50%左右。东部沿海省市的上架率基本达到60%以上,而西部各省的上架率仅在30%左右,东西部差距仍然较大。有一半的数据中心为直接接入骨干网,三分之一的数据中心接入城域网。从机架分布和上架率情况来看,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数网协同还无法支撑全国数据中心的布局优化,亟待破局。 二、数据中心网络 2.1 数据中心内部网络

不同类型的应用对数据中心网络有着不同的要求。前端网络通常采用TCP协议,IP/以太网络技术成为前端网络主流技术,成本低、扩展性好;存储网络一直在追求大带宽高吞吐以充分发挥存储盘和CPU的效率,上世纪90年代末采用同时期比Ethernet速率更高的FC技术。进入20世纪,随着更高速率的SSD的规模应用,特别是近来高速低时延的NVMe技术的出现,存储需要更高速更高效的网络;计算网络主要采用InfiniBand专网,典型代表为HPC等高性能业务,低时延是其极致追求。但随着RoCE技术的深入发展,Ethernet在计算网络中的应用也逐渐普遍。 鉴于以太网是生态最完整、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技术路线,为了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总拥有成本(TCO,Total Cost of Ownership),前端网络、存储网络和计算网络3张网络的技术归一到以太是不可避免的,这就是开放数据中心委员会ODCC开展的研究项目“数据中心三网合一”。如图2所示,利用三网合一技术,可以大幅降低数据中心网络的TCO,并显著降低组网和运维工作的复杂性。 2.2. DCI 云计算在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云服务商的自身业务,还是客户的应用需求,均需要高效、可靠的专用网络进行支撑。DCI增强云服务商内部的数据中心间互联,数网协同通过专用网络连接云或数据中心。

中国电信发展历程.

1980年——1993年:放松价格管制时期 1980年之前,我国电信业的基本体制是政府部门(原邮电部)直接垄断经营公用电信业。但由于国家对电话资费实施严格管制,电信业基本不赢利甚至亏损,电信基础设施及服务短缺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政府开始实施电信管理体制改革并放松价格管制,采取对邮电业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允许邮电部门征收电话初装费等措施。 优惠政策带来电信业的迅速发展。1979年至1995年,全国邮电通信固定资产投资达2700亿元,其中约1/3来自电话初装费。1993年全国电话主线数迅速达到1733万线。 在此过程中,电信业政企合一体制下的行政性垄断矛盾日益突出,公众对电信服务高价低质很不满意。 1994年——1998年:管制初期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成立。邮电部独家垄断国内电信市场的局面开始改变。双垄断寡头的竞争使基本电信服务市场效率得到改进,在联通公司进入的移动通信市场,邮电部门大幅降低了入网费和资费。 但电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没有形成。联通公司的资产只有中国电信的1/260,1998年其营业额业仅为中国电信的1/112。 1999年至今:机构改革和产业重组 1998年3月,政府机构改革,在原电子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组建信息产业部,随后电信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1999年2月,信息产业部决定对中国电信拆分重组,将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剥离出去。原中国电信拆分成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卫星通信公司等3个公司,寻呼业务并入联通公司。 此外,为强化竞争,政府又给网通公司、吉通公司和铁通公司颁发了电信运营许可证。现在国内电信市场共有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网通、吉通、铁通和中国卫星通信等7家电信运营商,初步形成电信市场分层竞争格局。但由于分层市场上垄断力量依然较强,新运营商进入时间较短,电信业的有效竞争局面仍未形成。 电信领域改革开放大事记 1978年12月~2002年5月 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对通信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此后又多次就邮电通信发展问题作出指示。他在1984年2月指出,先要把交通、通信搞起来,这是经济发展的起点。 1979年6月,国务院制定电话初装费政策。 1982年2月,“三个倒一九”政策陆续出台。国务院决定,邮电部门所得税上交10%,非贸易外汇收入上交10%,此后又在1986年同意预算内拨改贷偿还10%本息。1995年,这一政策完全取消。 1984年10月、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书记处分别对邮电发展作出“六条指示”。进一步明确了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优先发展通信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对调动邮电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建设国家通信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1984年11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邮电通信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进步,三靠各方面的支持。 1986年4月,国家对通信技术设备进口实行减免关税政策。这些政策于1996年停止执行。1987年11月,我国第一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建成并投入使用。 1988年6月,国务院领导提出通信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

移动通信技术1G~4G发展史

第1章移动通信现状问题与基本解决方法 1.1移动通信1G—4G简述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1897年是人类移动通信的元年。这一年意大利人M.G.马可尼在相距18海里的固定站与拖船之间完成了一项无线电通信实验,实现了在英吉利海峡行驶的船只之间保持持续的通信,从而标志着移动通信的诞生,也由此揭开了世界移动通信辉煌发展的序幕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现代意义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距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本文主要简述移动通信技术从1G到4G的发展。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需求的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外,还有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小区制的形成、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通信调制编码技术的发展等。 1.1.1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1G) 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是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发展阶段。第一代蜂窝网络移动通信系统(1G)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交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传输速率约2.4kbit/s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成功研制了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 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这是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随时随地通信的大容量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带宽或干扰受限,它通过小区分裂,有效地控制干扰,在相隔一定距离的基站,重复使用相同的频率,从而实现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频谱的利用率,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容量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983年,AMPS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1985年,已经扩展到47个地区。其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各自的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日本于1979年推出800MHz 汽车移动电话系统(HAMTS),在东京、大阪等地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个商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前联邦德国于1984年完成C 网,频段450MHz。英国在1985年开发出全球接入通信系统(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TACS),频段900MHz。法国开发出450系统。加拿大推出450MHz移动电话系统(Mobile Telephone System,MTS)。瑞典等北欧四国于1980年开发出NMT-450(Nordic Mobile Telephone, NMT)移动通信网,频段450MHz。这些系统都是双工的基于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通信行业 中国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季度分析报告 通信行业 (2005年3季度) 要点提示 1、2005年各月电信收入累计同比增速仍持续回升,但同比增幅较去年同期仍有下降。全年电信收入增长仍可达到预期水平,适度超前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2、截至9月底,固定电话用户已达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亿户。无线市话用户依然是推动固定电话用户增长的主要因素。移动用户累计同比增长速度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但在宏观经济继续向好的大背景下,移动用户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3、2005年1-9月互联网用户中拨号用户呈持续减少趋势,宽带用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技术的进步,以及由此带来的宽带接入价格的下降,宽带用户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并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主导力量。 4、2005年1-9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下降%。今年投资的下降与电信产业重组和3G牌照发放的久拖不决有关,由于这种政策的不确定性,直接影响了运营商的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总额。 5、受电信业投资规模下降的影响,国内市场基本处于萎缩状态,通信设备制造业总体产量增长乏力,增量不增收情况依然存在。国内通信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带动一些通信产品产销量下滑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降低了销售

利润率是影响通信设备业增长乏力的主要原因。 6、我们预计中国电信业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发生重组,与此相应,中国将在2006年年中发放3张3G牌照。预计2010年我国3G用户数将接近2亿,3G用户渗透率达到30%以上。2006年3G业务收入将达到亿元,2010年则会增至亿元。经过测算,我们认为今后五年3G网络建设总投资约在2500-3000亿元,3G网络主设备约1000-1200亿元。2006年将是3G网络大规模建设时期,各运营商对系统设备的支出占据绝对比重。到2008年左右,3G网络大规模建设将基本告一段落,以后支出主要用于网络优化和系统升级。 7、从宽带接入技术方面看,虽然ADSL仍是最主要的宽带接入方式,但从其技术的局限性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其他宽带接入技术未来仍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可以预计,2006年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在宽带接入业务方面将会有更多的新举措。相应地固网运营商会加大网络建设的投资力度,从而推动网络设备市场的增长。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宽带接入不断普及,宽带接入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将逐渐“公用事业化”。宽带应用才是目的,宽带接入仅仅是手段,其对最终用户的控制作用将逐渐弱化。宽带应用产业会长期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量。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简述通信行业的发展历程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并以时间表的形式分析和记录了中国电信行业的主要发展史,并简要介绍了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的4G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运用,并简要归纳了4G网络技术目前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关键字:通信、通信技术、运营商、4G 一、通信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发展历程 通信技术是当代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技术因素,对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通信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传递信息。最早的通信包括最古老的文字通信以及我国古代的烽火台传信。而当今所谓的通信技术是指18世纪以来的以电磁波为信息传递载体的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上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初级通信阶段(以1839年电报发明为标志) 近代通信阶段(以1948年香农提出的信息论为标志) 现代通信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互联网、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技术为标志) 从1838年莫尔斯发明电报开始,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架空明线、同轴电缆到光导纤维,从步进展、纵横制导数字程控交换机,从固定电话、卫星通信到移动电话、从模拟通信技术到数字通信技术的演进。通信技术每一次的重大进步,都极大地提升了通信网的能力和扩展了通信业务,如从过去的电报、传真、电话到现在的可视电话、即时通信(QQ&MSN)和电子邮件(E-mail)等,给通信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推动了社会通信服务水平的提高。现在通信技术和业务已

渗透到人们生活娱乐、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工作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信息通信的需求更加强烈,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的目标就是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与任何人以及相关物体进行任何形式的信息通信。 百年以来,通信技术一直由西方国家主导其发展。直到世纪之交,历史才发生改变。2000年5月,由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代表我国政府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采纳为3G无线移动通信国际标准。2001年3月被3GPP采纳,这是我国通信百年历史上零的突破。移动通信从只支持语音通信的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1G),发展到到支持话音和低速数据(短信、GPRS)等的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2G),再到支持视频通信、高速数据以及多媒体业务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当前,处在从2G到3G转折时期的通信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包括技术、网络、业务以及运营模式。电路交换技术与分组交换技术融合,将导致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技术、业务、市场、终端、网络乃至行业运行管理和政策方面的融合。在业务竞争中,各个电信运营商也在打破传统电信的思维或疆界,开拓新的市场。 二、中国电信行业发展历程 1、1949——1994 政府行政绝对垄断 从1949年11月1日邮电部成立到1978年,整个电信企业完全依靠行政垄断进行经营,在管理上采用政企合一的方式。政府无论从经营业务到资费方面都实行严格的控制,完全是计划经济,完全是政府定价,而且它的服务主要是面向党、政、军的,并没有考虑到为个人服务。举例说,直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通信工程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目前电信行业都在经历移动通信接替固定通信,流量业务接替话音业务的业务结构转型。全球电信行业收入近年来持续低增长,中国电信行业2014年来告别高增长时代,2014和2015年连续两年收入增幅放缓。根据工信部公布的《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完成11893亿元,同比增长5.6%。 参考工信部数据,国内电信业已经达到拐点要求,2015年移动收入占比达到32%。《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电信移动通信业务实现收入8586亿元,同比增长5.2%,移动通信收入增速已经有所回升。 目前中国通信行业处于严重的国企垄断状态,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占据整个电信行业,资源无法有效配置,也无法调动产业积极性。最近3-5年三大运营商收入并未有大幅增长,且在2015年开始衰退。工信部《2016年通信运营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完成4350亿元,较2015年略有下降,相比2015年,预计铁塔贡献了较多资本支出。国内三大运营商资本支出十二五期间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合计资本支出4386亿,2016年由于中国联通大幅削减开支以及铁塔公司的联合效应,三大运营商的计划资本支出为3582亿元,相较2015年实际资本支出下降约18%。 2014年以来,4G网络的完善促使移动流量爆发式增长;2015年以来,中移动大力推进光接入,固网带宽消费需求释放。两者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流量每2 年实现翻倍,骨干传输网光通信设备每3 年升级一次,称为“光学摩尔定

律”。我国人均移动流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2017 年10 月数据,我国人均移动月度流量已达2.3G,而2016 年同期数据为931Mb,同比增幅达147%。2020 年全球数据总量将达40000EB,年复合增长率达36%,而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增长速度更为突出,2020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流量将达8806EB,占全球数据产量的22%,年复合增长率达49%。 目前电信行业在内部管理效能低下、外部互联网公司新进入加剧行业竞争前提下,正在加速改革,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未来2-3年将是改革和拐点双重作用的关键年,有望恢复收入增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预计未来3-5年国内电信行业将处于2%-6%的收入增速区间。 在业务转型替代过程中,通信行业面临着通信基础设施升级、探索产品创新、寻找新增长点等重点目标,也是未来2-3年国内通信行业的挑战和机会。我国通信行业起步相较发达国家落后,近年来加大投资力度进行网络建设,但整体通信网络质量不到,根据akamai的数据,到2016Q3,发达国家网速基本已经10Mbps,韩国达到26.3Mbps,而中国平均网速为5.7Mbps,仅对应发达国家5年前水平。 从产业链来看,通信设备商领域,华为、中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第四,并且近两年以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 往上游光纤光缆、光器件以及再往上的制造设备、原材料等领域来看,国内厂商和国外厂商相比技术仍有差距,正在加大研发以实现国产替代,目前在光纤光缆、光器件、海缆等领域都有了成果。 在4G建设末期,5G技术研发积累的关键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改变国内通信行业大而不强的格局。《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关于5G提出目标:突破5G关键技术和产品,成为5G标准和技术的全球引领者之一,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0-08-05 18:16:04 1、用户结构:个人用户成为市场主体,企业用户潜力巨大 从用户结构上,即时通讯可以分为企业应用和个人应用两大类。目前中国企业即时通信产品的市场份额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11.6%,而个人应用则占到了88.4%。这说明中国的企业用户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服务商也势必在这个领域展开全新的争夺。 图1 2005年中国即时通讯市场个人及企业用户份额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2、用户规模稳步提高 近几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即时通讯迅猛的发展壮大。2005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首次超过一亿人,达到10300万人。个人即时通讯用户(不包括重复用户)也达到了8500万人,比2004年同期提高35.6%。 图2 2005-2008年即时通讯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2005,12 3、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2004年中国即时通讯总产值是13.8亿元,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5%。2005年到达19.1亿元,比同期增长了38.4%。占整个互联网产业的4.6%。预计到2008年这一数字将达到40.4亿元。 图3 2005-2008年即时通讯市场规模

6、政策法规:通信领域期待开放,安全政策需要规范 目前即时通讯软件的一个预期是介入通信领域,目前这个领域在国外已经比较开放,但国内由于电信管制政策方面仍没有放开,还不能实现电脑到电话“PC to phone”的直接通信,但政策在将来肯定会开放,各即时通讯软件需要在技术上做好准备,只要政策允许,随时可以实现这个功能,这样才可以更大限度上吸引用户的眼球。 另一方面,即时通讯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行业重视,需要在这方面制定全面的通讯政策。即时通讯对用户的安全使用会造成巨大的威胁,这应当让企业们警醒,使它们对即时通讯的安全问题更加重视。作为即时通讯的重要客户群,企业们现在必须实施全面的“即时通讯政策”了。 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 总体上,即时通讯软件市场结构分为个人应用和企业应用两部分,因此它的发展趋势也必然要围绕这两部分应用进行探讨。赛迪顾问认为未来的中国即时通讯市场发展趋势包括:综合化、专业化、互联互通和安全化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他们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关系,个人应用领域的综合化和企业应用领域的专业化导致了用户对互联互通的需求,而互联互通的实现需要安全技术作为保证。 综合化:向着多媒体服务前进 在个人应用领域,即时通讯软件需要更加的综合化。用户在综合信息获取方面,需要即时通讯软件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腾讯和MSN都表示过,在面向大众用户的客户端方面,他们希望即时通讯软件具备更多的综合性的功能,用户不必打开各种各样的网页,仅用桌面即时通信工具就能达到他们不同的需求。而在综合信息处理方面,用户也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经典案例报告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中国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情况和趋势 作者: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一、移动通信运营业迅猛发展 我国通信运营业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改革,经过5年的努力,电信运营业的发展模式已由垄断经营向竞争开放转变,通信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已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技术水平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个覆盖全国、联通世界、技术先进、业务多样化的国家现代通信网基本形成,全网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我国计算机国际互联网从1994年开始起步,国内用户数以年均30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目前已达到6000多万户,跃居世界第二位。 2003年1月-4月,全国新增电话用户3452.9万户,总数达4.55亿户,其中固话用户达2.29亿户,移动电话用户达2.26亿户。全国电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比增长48.4%,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17.9%。 图1 1995年—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及移动电话普及率发展情况 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1987年我国引进第一套移动通信设备至今的16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1987年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只有700多户;而10年之后的1997年8月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1000万户;此后又用了3年的时间在2001年4月用户数达到了1亿户,并于同年7月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2002年我国移动用户突破了2亿户。截止到2003年4月,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26亿户,普及率为16.2%。

图2 1996年—2002年全国移动通信交换机容量(万户) 目前,我国的GSM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祖国内地的所有地(市)和99%以上的县(市)。我国不仅拥有世界最大的GSM移动通信网,而且0.33%的掉线率使得我国的GSM网络质量也已超过了欧洲发达国家。我国GSM用户占全球总用户的1/3,这些数据足以说明我国已经成为GSM网络大国。1998年以来,我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容量平均每年以接近60%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2年底,我国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合计2.7亿户。 图3 1998年—2002年移动通信运营商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亿元人民币) 2002年,全国通信业务收入完成4576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14.4%,5年平均增长达20.1%,收入规模是1997年的2.5倍。其中,移动通信业务发展迅猛,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47%,成为第一支柱业务;全国移动电话本地通话量占本地话务总量的89.3%,明显分流了固话业务;移动长话占长话总时长的27.9%。

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规划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Internet Data Center)是指一种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高速互联网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等)、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信息化服务平台。IDC基于Internet网络,为集中式收集、存储、处理和发送数据的设备提供运行维护的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体系。 互联网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服务的天然载体,是信息化社会最重要的IT基础设施之一,是互联网产业的核心部分。据专业机构分析,全球IDC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亿美元,增速%。中国IDC市场规模今年将达到亿元,并将保持25%以上的快速增长,2020年将接近1000亿元,催生的商机将按1:6的比例放大,预计衍生产值将超过6000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XX市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确保XX市在国内激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中抢占先机,获得区域竞争优势,特制定本规划。 一、国内外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分析 IDC是信息汇聚和处理的载体,是支撑互联网应用、城市信息化发展、吸引互联网运营企业聚集的基础,已成为现代通信枢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重要标志。 (一)国外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展现状 在全球范围来看,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建设同国家的整体宏观经济和信息化程度呈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效应。从近三年的全球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的地区分布情况来看,欧洲、北美地区的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互联网数据中心最大的市场之一。根据ICTresearch 的研究显示,近三年来欧洲和北美地区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销售额仍然占据全球市场的60%左右,因此世界互联网数据中心的主要市场仍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 在国外,随着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角已经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过渡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IT软硬件产品提供商。亚马逊、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