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五个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已出炉)

成都:五个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已出炉)
成都:五个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已出炉)

成都:五个中心城区商业网点规划已出炉

天府广场和骡马市片区将新增步行街、双林路将成为成都市规模最大的儿童主题消费街区、锦江区内的服装批发和海鲜市场将逐步外迁、火车北站附近将新设一个综合展示中心,为旅游者、投资人、经商者服务,免费提供信息服务……17日,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我市五个中心城区的商业网点规划已全部出炉,未来十年成都商业的“消费”地图由此逐渐清晰。

金牛区

依托金沙永陵打造特色商业街

商业网点总体布局: “一城一带两轴四区”

根据规划,金牛区商业网点发展总体格局为“一城一带两轴四区”。“一城”是指成都国际商贸城;“一带”是指羊西线-一品天下文化美食旅游带;“两轴”是人民北路北延线商业主轴和沙西线商业次轴;“四区”是结合规划的“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华侨城片区商业中心”、“火车北站片区商业中心”和“大天(大丰-天回)片区商业中心”,形成4个具有市级影响力的泛商业区,分别为“沙湾商贸商务区”、“华侨城休闲娱乐区”、“火车北站-荷花池城市交通综合体”、“人民北路北延线商贸商务区”。

火车北站将新设综合展示中心

《规划》提出,依据金牛区现状特点、规划定位以及发展思路,确定“四线十一点”为金牛区重点打造区域,“四线”是羊西线、沙西线、人民北路和金府-川陕路;“十一点”是“一品天下”商业街、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华侨城片区商业中心、火车北站片区商业中心、驷马桥商住区改造、成都国际商贸城、大天(大丰-天回)片区商业中心、金府商圈、凤凰山商住区改造、银杏园老天回一条街。

作为成都的“窗口”地区,在火车北站片区将打造辐射面积14平方公里,服务居民34万人及流动人口,规划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该区域内将鼓励设置大中型酒店宾馆、各类餐饮网点(茶馆、水吧)、中小型超市(以经营食品、特产为主)、专业专卖店、影院、休闲娱乐设施、自动售货机,适度设置大型超市、百货店,限制设置家具建材店、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为此,该区域的二环内日用百货市场将迁至北部商贸城,二环路外商业以餐饮、中小型超市为主,二楼以上可作为休闲娱乐场所以及旅馆,二环内人民北路西侧以酒店、宾馆设施为主;同时新设一个综合展示中心,为旅游者、投资人、经商者服务,免费提供信息服务。二环内人民北路东侧以专业专卖店、餐饮店、休闲娱乐设施为主。二环路外人民北路东侧规划7米道路可扩宽改造为餐饮街。

打造全新特色商业街

《规划》提出,金牛区将引导形成3-5处社区购物中心,分别位于沙湾片区商贸商务中心、华侨城片区商业中心以及营门口社区商业中心;将在区内新增3-5处大型百货店,分别位于华侨城片区商业中心、大天片区商业中心以及营门口社区商业中心。同时,在川陕路同大天路交叉口东南侧设置仓储式商场1处,营业面积约1万平方米。

在完善“一品天下”美食旅游特色商业街、五块石茶文化特色商业街同时,打造“金牛-金沙”特色商业街和“锦水花间”特色商业街。其中,“金牛-金沙”特色街以黄忠片区的同和路为主体,规划长度800米,依托商周时期蜀文化中心——金沙遗址,发展以蜀锦、蜀绣、古玩、字画等相关旅游产品展示销售为主、配套发展居民服务业的特色街区。“锦水花间”特色街则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陵博物馆所在的永陵路,西至抚琴东南路,东至三洞桥,规划长度400米,将依托永陵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深挖唐五代蜀文化内涵,发展民族音乐、特色餐饮休闲文化,推动永陵及周边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具有蜀风唐韵的音乐文化街区,使其成为金牛区古蜀休闲文化的象征和代表。特色街区重点引入知名休闲娱乐品牌和精致高雅会所,融合中式特色餐饮与古典民族音乐;改善街容、店貌等经营环境,增设街区蜀风唐韵雕塑,适度发展便利店。

成华区

发展城市旅游“三环路旅游商业带”

商业网点总体布局:“四心三轴、四区两带”

成华区商业网点总体布局规划为“四心三轴、四区两带”。“四心”是指位于猛追湾-建设路区域的猛追湾建设综合商务中心、依托城市新客站的保和综合商贸中心、位于川陕路区域的青龙综合商贸中心和位于成华大道区域的龙潭综合商贸中心。“三轴”为成华大道商业发展轴、府青路-川陕路商业发展轴和水碾河路-迎晖路商业发展轴。“四区”由“中提升、南跳跃、东推进、北培育”四个发展策略区构成,“中部商业提升区”位于二仙桥路和成华大道以西区域;“南部商业跳跃区”位于成华大道和成南高速以南区域;“东部商业推进区”位于二仙桥路以东和成赵路以南区域;“北部商业培育区”位于成赵路以北区域。“两带”则为依托沙河形成的休闲商业带和串连多种商业类型的三环路商业经济带。

双林路将成为规模最大的儿童主题消费街区

根据《成华区商业网点规划》,该区将着力打造六条特色商业街。其中,站北东路商业街位于火车北站北面,东起八里桥路,西至西横街,全长约700米,是以餐饮、购物为主的综合性商业街,该街道将依托都市交大花园广场,大力发展名牌专业店和专卖店,打造成为具有较高消费层次的综合商业街;位于三友路,全长800米的李家沱餐饮街将以高中档酒楼、特色餐饮为主;位于一环路与望平街之间,全长约1100米的望平街-玉双路餐饮街将通过改造完善,依托现有锦江河畔的景致,提升酒楼和酒吧的档次,打造成为城东著名的美食娱乐圈;位于双林北支路,全长约800米的新华公园儿童主题街将重在整合原有资源,结合新华公园景观的改造,旨在建设为成都市规模最大的儿童主题消费街区;北湖休闲商业街将按照“198”地区规划的要求,全新打造一条集观光、娱乐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商业街;而龙湖“春风里”商业街将位于建设北路南面二环路东侧,全长约200米,以发展现代商贸、高档餐饮等业态为主,旨在成为建设路商圈的商务、商贸和商旅重要节点。

“三环路旅游商业带”呼之欲出

《规划》提出,将通过对成华区内风景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合理整合,配套适宜的商业服务设施,促进人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大力发展城市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为此,该区确立了“一心、两带”旅游商业发展结构,一心即猛追湾城市旅游商业中心,两带即沙河旅游商业带和三环路旅游商业带。其中,猛追湾城市旅游商业中心将依托猛追湾“RBD”休闲商务区、四川电视塔、成都市

游乐园和新华公园等旅游资源,打造猛追湾城市旅游商业中心;沙河旅游商业带将依托沙河沿线的“沙河五景“——新绿水碾、三洞古桥、科技秀苑、麻石烟云、沙河客家和东郊工业博物馆,打造沙河旅游商业带;三环路旅游商业带将依托三环路两侧的北郊旅游商业区即北湖景区、大熊猫生态园和孟知祥墓等、青龙场旅游商业区即昭觉寺、成都市动物园等和成都理工旅游商业节点、龙潭寺旅游商业节点及城市新客站旅游商业节点,打造三环路旅游商业带。

青羊区

天府广场骡马市片区新增步行街

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一核三片五区七街”

青羊区商业网点总体布局规划为“一核三片五区七街”。其中,“一核”即天府广场商务文化核心区。“三片”即骡马市片区商业中心、金沙·光华片区(东区)商业中心、金沙·光华片区(西区)商业中心。“五区”即文殊院、宽窄巷子、浣花溪-琴台路、金沙遗址、青羊绿地等五大旅游休闲文化商业区。“七街”即重点打造琴台路特色文化街、太升南路信息通讯专业街、青华路餐饮古玩特色街、同盛路餐饮休闲特色街、芳邻路茶酒吧文化特色街、蜀锦蜀绣文化特色街、金阳-金凤古蜀风情特色街。

以天府广场为中心构筑成都核心商务文化区

记者看到,根据《青羊区商业网点规划》,位于市中心的天府广场商务文化核心区将以天府广场和未来的中央公园为中心,构筑成都市核心商务文化区,而到2020年,该区域将新增商业面积15万平方米,新增大型商业网点4-6个,其中1个大型百货店,3-5个大型专业店、专卖店。

区域内商业打造将依托围绕天府广场和中央公园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大型文化设施、金融物业、酒店、写字楼等,积极引入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设立地区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发展电子商务、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鼓励设置金融服务网点、酒店宾馆、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生活服务网点、文化娱乐网点;适度设置购物中心、餐饮网点;限制设置大型超市、仓储式会员店、各类批发市场、菜市场。

在布局上,该区域在羊市街-西玉龙街、东御河-西御河街地块将以写字楼、宾馆酒店、金融物业、大型精品商业为主,发展顶级商务商业设施,设置1条步行街,新增2-3个大型商业网点,其中1个大型百货店;在顺城大街集中发展写字楼;在天府广场北侧以四川科技馆、天府大剧院、天府美术馆共同构成文化集中区;在西御街-陕西街地块建设甲级写字楼、剧院,推进高尚文化娱乐设施改造升级,新增2-3个大型商业网点;积极推进天座商城改扩建;在天府广场地下商业广场结合地铁站点,鼓励设置快餐、专卖店、专业店、超市、服务网点以及现代艺术品和创意产品的展示、交易。

骡马市片区将以零售和文化娱乐业为主导

根据《规划》,骡马市片区将被定位为金融、贸易、信息和商务办公活动的高度聚集区,区域性商贸商务中心。区域内以零售业、文化娱乐为主导,积极发展创意产业,运用“生态单元“,优化现有的城市结构,使其能够不断适应未来城市更新的要求。

从空间布局看,在该区域内,将以骡马市-西大街为骨干,布置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百货

店、大型专业店等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在人民中路,重点发展百货店、酒店、大型专业店、写字楼、金融物业;在青龙巷改造地块,发展写字楼,打造青龙巷步行商业街,并以此为中心建设多样化的商业、娱乐设施,形成一站式的休闲购物环境;在铁箍井街结合旧城改造以及地铁站点,开发高级商务酒店、商务楼宇,设置餐饮、便利店,打造成为商住一体的商业街区;在区政府搬迁地块,发展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在人民中路以东区域内,在正府街-西玉龙街西侧规划建设超高层商务大厦,中部发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开发建设甲级写字楼,形成商务办公聚集区;东侧开发家私专卖等展贸中心。

武侯区

原则上不再发展传统批发型商品交易市场

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一区一核三轴五心两带”

根据规划,武侯将建立“一区一核三轴五心两带”的商业功能总体格局。“一区”指人民南路科技商务区,“一核”指红牌楼核心商圈,“三轴”指人民南路综合发展轴、川藏路综合发展轴、武侯大道综合发展轴三条发展轴线,“五心”指晋阳、高攀、高碑、高升桥、太平寺五个片区级商业中心,“两带”指沿江安河形成的休闲服务商业带以及依托锦江沿线打造的文化休闲商业带。

《规划》指出,作为成都市核心商圈之一,红牌楼核心商圈将以中高档百货为主,主要服务于中西部及更大范围内的广域消费者,突出购物、交易、餐饮、娱乐、文化、休闲、服务等功能,带动武侯西南片区的发展。区域内鼓励设置大型购物中心、大型文化娱乐中心、运动休闲中心和音乐广场、各种运动休闲设施、大中型综合超市、大中型酒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餐饮网点等。而目前在该区域非常红火的家具展销被列入适度设置名单,批发市场和菜市场更是成为了限制设置的对象。

针对武侯区内众多的商品市场,《规划》明确提出了主要通过传统市场的整合外迁和促进特色商品交易市场提档升级,原则上不再发展传统批发型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原则。

具体来说,对于区内的鞋业市场,围绕成都市鞋业“一都两园”的产业格局,将重点发展具有产业优势的女鞋产业,以高档鞋业的展销、展示为主,打造国际女鞋采购市场。完善金融、物流等配套设施,最终形成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鞋业交易中心,而对于现状的低端皮革鞋材市场等,规划引导搬迁至二三圈层合适区域。

对区域内的家具建材市场,结合成都市家具产业园发展,规划采取整合外迁和提档升级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武侯建展销中心,周边建批发市场”的模式,将武侯区家具市场引导至三环路外,老川藏路以北的区域集中发展,主要以展示交易为主,建设一个全市家具展示销售中心。武侯区现状低端家具、建材等批发业态向外转移,规划引导逐步外迁至二三圈层合适区域。

在IT市场方面,对现状部分明显老化、隐患较多、无潜力可挖的IT市场应逐步淘汰,改变经营业态,其次应通过资源整合,完善物流、商业服务配套设施,扩大科技一条街的辐射网络,最终实现IT市场的提档升级。

在汽车、汽配市场方面,将传统汽配、二手车等交易市场引导逐步向外搬迁,未来武侯区重点发展高端汽车展销中心,业态以4S、3S店为主,规划引导在城市外围区域聚集发展,主要布局在三

环路外侧,老川藏路以南区域。

食品、饮料类市场,规划引导其向二圈层的双流等组团迁移。同时,在太平寺机场外侧将规划新建再生资源回收和二手自行车交易市场。

锦江区

服装批发和海鲜市场将逐步外迁

商业网点总体布局:“一心一轴两区三片”

根据规划,锦江区未来将构筑“一心一轴两区三片”的商业空间体系。其中“一心”是在盐市口-春熙路片区的基础上构筑中央商业区,作为城市级商业中心,是整个锦江区商业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区域。“一轴”是将东大街作为商业发展的主轴线。使沿线各级商业中心呈串珠状发展,同时沿线(主要是二环路以内区域)也将作为金融商务主要聚集区域。“两区”指两片旅游休闲商业区,即打造水井坊旅游休闲商业区和大慈寺旅游休闲商业区。“三片”是指三个片区商业中心,即东部副中心、牛市口和成仁路口。

《锦江区商业网点规划》指出,作为市级商业中心即中央商业区将由盐市口片区、暑袜街片区、春熙路片区、红星路片区、大慈寺片区和商业场片区共同构成。其中,在盐市口片区将打造宾隆街特色商业街,结合东御河街两侧新建地块,形成“十”字结构,依托地铁1号线形成商业节点。在暑袜街片区将以青年路为商业发展轴线,依托现状大型商业网点,带动整个片区发展,区域内的业态将逐步改变服装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总体上以中档商业百货为主、配套餐饮、娱乐等。春熙路片区将以春熙路为发展主轴线,进一步完善片区商业业态,提档换代,主要以服装专卖店、酒店等高档商业为主。红星路片区以红星路为主轴线,并结合地铁,形成一线、一点带一片的商业发展结构,主要以高档服装店、高档酒店、高档商务办公为主。大慈寺片区将依托大慈寺为中心,形成南北向轴线发展,结合大慈寺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打造以文化为主的商业业态,主要设置主题吧、特色商品专卖、特色餐饮、书店等。商业场片区结合华兴街打造精品商业街,形成“T”形结构,设置中高档服装专卖店、餐饮店、娱乐设施等。

在此基础上,《规划》进一步提出了对中央商业区主要商业街的规划。其中由春熙路步行街和科甲巷组成的春熙路代表了成都时尚的潮流,建议定期更新改造。对青年路-荔枝巷要逐步改变服装批发市场的经营模式,向零售、展示转型,同时增加餐饮服务项目。对红星路将重点打造“红星广场”项目,限制最低进入门槛,提高一线商业档次,同时结合地铁进行业态安排。对华兴街要着力恢复商业场商业氛围,改造立面、门店外观局,对道路断面进行改造,包括地面铺装、植被种植,采用现代感强的城市家具。

《规划》提出,将在东部副中心设置1处购物中心,服务于成都市东部地区。同时,明确提出对处在中心城的服装批发市场,交易方式提档升级,商品营销以零售和展示为主,批发配送功能外迁至郊外,对位于中心城的海鲜市场对城市环境影响大,应逐步引导外迁。

合肥市城市近期商业网点专项规划说明书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8903666.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管理资源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8903666.html, 免费管理资料下载基地 第一章 合肥市城市概况 一、 现状概况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域中部,地处江淮之间。现辖三县四区: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和瑶海区。市域土地面积7266平方公里,人口448万,其中市区土地面积596平方公里,人口146万(户籍人口数);城市建成区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2.9万人(含非农人口、暂住人口、近郊农业人口)。 近年来,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达412.4亿元, 较2001年提高13.1%。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01年的10.5:49.3:40.2变为2002年的9.7:50.1:40.2, 表现为一次产业的比重在下降,二、三次产业的比重在逐步提高。2001年,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26个省会城市中由21位上升到18位。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11.05%。2002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84.77亿元,(其中市区158.55亿元);2001年我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总量的14.4%。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现有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重点、普通高校8所,2001年招生2.01万人, 在校学生5.89万人, 在校博士生、研究生6632人;各类普通中等专业技术学校85所,在校学生8.03万人; 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不断取得科研和技术开发新成果,全市2001年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9项,其中农业科技进步奖8项;评出市级科技进步奖40项、达国内先进水平的10项。全市共受理专利申请1758件,授权专利519件。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市道路已初步建成“二环九射”的城市道路框架;2001年人均拥有道路面积8.8平方米; 城市供水方面, 已建成4座自来水厂、综合生产能力达85万立方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为311.8升/日; 合肥二电厂建成并投入运营, 大大提高了城乡供电保障能力; 城市环境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先后建成了胜利广场、人民广场、和平广场、明珠广场、徽园;南淝河得到了综合整治;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并投入运营; 城市燃气、公交、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 提高,城市整体服务功能得到了加强。 开发区建设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试验区,到2001年,共完成3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和土地出让,累计进区项目达到1000多个,完成总投资近300亿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200亿元。此外,省市级开发区:龙岗工业区、桃花工业园区、双凤工业园区、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都是城市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 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概述 根据省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合肥、带全省”战略要求,市委、市政府及时制定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就是:至2010年,全市GDP 总量达1000亿元,占全省的15%左右,城市化水平达到60%,城市常住人口达300万;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280平方公里左右。据此,市规划局于2002年组织编制了《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1—2005年)》,并经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是2001—2005年,确定合肥市仍然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到2005年,城市人口为200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近21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104.6平方米/人;城市结构布局采用“双核多中心”的结构形式:老城区仍为全市的商业、金融服务中心;同时在东区的花冲公园附近、北区在合瓦路中段,西南区在南七、新城区在明珠广场附近设立城市副中心,用以分解老城区的人流、物流,缓解老城区的交通和环境压力,方便各分区所在居民的生活;居住区、居住小区以及居住组团应按照《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多层次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第二章 区域经济分析 一、 安徽与邻省经济发展对比 1.安徽省经济总量处于周边7省的第6位;增长速度偏慢,从发展角度来看,与发达省份的差距有

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

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2011—2020)(征求意见稿)[截止到2011-9-3] 2011-08-03 06:24 (点击: 1157) 长春市商业网点专项规划 (2011—2020) (征求意见稿) 长春市商务 局 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一一年六月 前言 本规划是对2005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实施的《长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0年)》(以下简称“原《规划》”)的续编。原《规划》发布实施以来,在规范和引导市区商业网点建设,繁荣活跃市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为尽快建立和完善布局结构合理、功能齐全、业态多样、竞争有序的现代商业网点网络和商品市场体系,按照《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结合我市商业网点现状的实际和发展预测,长春市商务局、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原《规划》进行续编。自2010年6月起,在市商务局的大力配合下,我们展开了市民问卷调查、城区商业网点普查和长时间实地踏查等工作,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一些城市商业发展的成功模式,进行了大量的前期研究,在对长春市市区范围内的商业中心、大型商业零售网点、商业街、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等现状进行详细调查、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规划征求意见稿。

在规划修编的过程中,得到各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表示衷心感谢! 第一章规划总则 1.1 规划背景及编制目的 商贸流通业是反映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窗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贸业的重要载体。搞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有利于商贸业的快速、持续发展,有利于规范市场竞争环境、合理利用社会资源、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随着长春市经济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有的已退化,新的业态形式如城市商业综合体已呈井喷之势;同时,长春市还面临着新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引导培育、老区商业设施如何进行完善提升、商业布局如何适应宜居城市建设需求、商业网点建设如何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等一系列新形势和新要求。 为积极推进长春市商贸业持续快速、规范有序发展,综合协调和优化配置社会经济相关要素,实现长春市商业网点合理布局,长春市商务局委托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本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长春市商贸业发展及商业网点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1.2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是长春市五城区及四个开发区。即: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经开区、高新区、净月区和西新区。 1.3 规划指导思想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宜居城市要求,以促进商贸流通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优化资源配置,突出发展重点,积极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与长春市城市发展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结构优化、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规划文本

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文本目录 序言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四章、发展和结构目标 第五章、总体布局 第六章、专业(特色)街(区) 第七章、专业、批发市场 第八章、物流园区、配送中心 第九章、零售业态 (一) 购物中心、邻里中心 (二) 大型综合超市 (三) 仓储商店 (四) 百货店 (五) 专业店、大型专业店 (六) 专卖店 (七) 超市、便利店 (八) 自动售货机

第十章、其它要求 第十一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章、附则 附录: (一) 术语和定义 (二) 主要执行文件 (三) 条例标准用词说明 附表: 附表一: 厦门市商业分级指标 附表二: 厦门市商业零售业态基本指标 第一章总则 第01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国际化的扩大以及新经济、新技术等因素对商贸业的综合影响,需要针对厦门市的商业体系进行深一步的剖析,并制订出厦门市商贸业的规划对策,以及其发展支撑对策,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并形成良好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保障我市商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02条为指导厦门商业的分级设置,加强厦门市零售商业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优化商业布局,有效配置资源,增强商业综合竞争力,促进零售企业发展差别化经营,健全零售企业统计分类,特制定此文本。文本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有关规范、

规定及标准,并结合厦门商业发展的实际而制定。 第03条文本涉及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现有的相关标准、规范,参考国内外不同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并结合厦门市商业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福建省和厦门市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规划对象、内容及重点 第04条规划对象:由批发零售贸易企业设立的拥有独立固定营业场所,配备一定的业务人员,并从事批发、零售贸易业务的自然单位。 第05条规划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总体布局),其中包括专业街(特色街)子项。第二部分为厦门市各商业业态布局规划。按商业业态来分有十种零售业态和专业、批发市场。十种零售业态分别为:超市、便利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商店、专业店、大型专业店、专卖店、百货店、大型购物中心以及自动售货机。 第06条规划重点:主要包括厦门市的商业功能定性分析、研究、确定和商贸业发展的支撑对策以及厦门市商业体系规划(包括各级商业中心、特色商业街、批发市场)、厦门市零售业网点布局规划等。 第三章规划期限、规模及范围 第07条规划期限:厦门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期限与国家五年计划及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期限相一致,即本次规划期限为:

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苏州中心城市地位,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配合新一轮《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修编,特编制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第2条本规划的编制,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按照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和《苏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修编工作组织实 施意见》编制。 第3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对违反本规划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予以处罚。 第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汇编和规划图纸四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5条本规划经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由规划、商贸行政主管部门共同负责执行。解释权归苏州市贸易局和苏州市规划局。 第二章规划目的、依据 第6条规划目的 通过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来推动现代服务业和新型工业化的快速良性发展,使苏州现代商贸服务业成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繁荣城市面貌、强化城市功能、促进公平竞争的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从而达到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力与凝聚力的目的。 第7条规划依据

1、《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实施手册》(国家商务部200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3、《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2007.5) 4、《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苏州市人民政府2006年) 5、《苏州市服务业布局规划》(2006.5) 6、《苏州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第一阶段成果2004.12)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8、《江苏省社区商业建设规范(试行)》(2007.3) 9、《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第二阶段)设计任务书 10、现状基础资料调研 第三章规划范围、规划对象、规划年限第8条规划范围 苏州市区7个行政辖区的范围,即平江区、金阊区、沧浪区、相城区、吴中区、苏州高新区(虎丘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古城圈层,以苏州古城护城河为界,面积约14.2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内城圈层,东至东环路,西、南至京杭大运河,北至沪宁高速公路,面积73.2平方公里。

英法商业网点及疫情应对考察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39 英法商业网点及疫情应对考察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法商业网点及疫情应对考察报告 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英法商业网点及疫情应对考察报告 应欧洲商业联合会的邀请,我率团于2月29日至3月11日对法国、英国、比利时进行了考察。出访期间,会见了英、法两国政府有关部门和欧洲商业联合会负责人,对部分大型商业企业进行了考察。 一、关于政府对商业网点规划的管理 英、法都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商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国政府都对商业网点规划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策划方案(doc 48页)

背景篇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时事背景 我国商业领域自1992年对外开放,十三年来,城市商业取得长足发展,到2004年底,商业领域共利用外资约30亿美元,设立外商投资商业企业264家,其中依法批准的76家;按照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我国批发、零售业于2003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控股,于2004年12月11日允许外方独资。我国商业领域的过渡期将于2004年12月11日结束,届时我们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度期的结束,国际大型商贸流通集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他们通过开设新店、兼并和联合等形式迅速开拓市场。据有关部门统计,世界排名前50位的零售商,约80%已进入中国市场,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已占有3%左右的比重。根据对全国27个城市的统计进一步表明,外方投资的“大卖场”所占比例已高达23%。商贸全球化对六安传统商贸业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也会促使六安市现有的商贸企业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我国商业对外开放总体上仍处于发展期,国内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市场份额上,仍占绝对主导地位。外商投资商业企业的总量不是很大,但是结构性的矛盾值得关注。在业态上,主要集中在"大卖场"。据统计,外商投资的大型综合超市占同类业态的23%以上。在地域上,60%以上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大城市。 目前,我国流通领域的投资主要来自于非国有部门,大部分是商业之外的投资者,受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投资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商业网点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是布局不合理。东部多西部少,老城市多新城市少。二是业态结构不合理。大型百货过剩,新型业态发育缓慢。三是经营者店址选择、经营定位的科学性比较欠缺,社会资源浪费大。 为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政策背景 原国家经贸委先后印发了《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国经贸贸易[2001]789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厅贸易[2002]44号),要求大中城市尽快制定商业网点规划,同时在《“十五”商品流通行业结构调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行听证制度作为推动城市商业结构调整、促进现代流通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2003年1月24日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国经贸贸易[2003]83号),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商贸主管部门在抓好省会(首府)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同时,应着手辖区内其他设区城市的商业网点规划工作。商务部、建设部于2004年1月25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通知要求各地级城市在2004年12月底前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定及依法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2005年3月安徽省商务厅下发了《关于尽快完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制定工作的通知》(皖商建字[2005]11号),2005年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联合下发《商务部、财政部、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5]378号),通知要求在2005年前完成地级以上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到期仍未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原则上不得再批准新的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网点。从上述通知与编制规范来看,新一轮的网点规划应重点做好三个层面的内容,即:网点发展规模预测、空间结构布局、业态结构布局。 综上所述,《六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势在必行,由于机构变动等种种原因,六安市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完成商业网点规划的地级市之一,省商务厅要求我市在2005年底前完成,并要求在深度、内容、理念上都必须有所突破。加之商业网点规划是近年来新的规划课题,各方均在摸索,没有成熟和规范的经验可借鉴,时间紧,任务重。

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5-2010 年) 为促进武汉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逐步建立与武汉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相适应,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现代商业网点体系,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20年)》,结合我市“十一五”规划思路,提出武汉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以下简称“网点发展规划”)。 本网点发展规划中所称“商业网点”,是指我市城镇用于商业零售、批发、仓储物流和餐饮服务等各类经营性服务的固定场所。 规划期限为2005年—2010年。 一、商业网点的现状 “九五”期间以来,随着武汉市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外开放的推进,商贸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市商业网点已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促进了各类商业网点的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61亿元,比1995年的299亿元增长2.21倍;各类商业网点为12.1万个,比1995年的9.4万个增长28.7%;各类商品交易市场597个,比1995年的405个增长47.4%;中心城区人均拥有零售商业营业面积达到0.85平方米。适应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趋势,不断提升商业网点功能档次,已成为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发展的主

流。目前以大型购物中心、大型综合超市、大型专业店、仓储式商场、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为代表的新兴零售商业业态呈蓬勃发展的态势。 ——一批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店、综合超市、酒楼等大中型网点的现代化程度已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全市单店营业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综合超市达到65家,营业面积约为58.5万平方米,年销售额达到146亿元。 ——经营家电、建材、家居等为主的大型专业店近30家,已展现其规模和品种优势。 ——一批深入社区、体现便民利民功能的中小型超市和便利店正积极稳步发展。各类专业店、专卖店出现网点集聚、经营细化的趋向。全市连锁经营网点数约2300余家,年销售额近250亿元,占全市社零额比重达26%。 ——餐饮业中一批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酒店,年营业总收入已达10.75亿元,其连锁网点场面宏大、环境优雅、人气旺盛,成为了我市商贸服务业的一道亮丽景观。 ——中山大道商业景观街、江汉路商业步行街、沿江大道休闲街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正 式版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 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 商业网点规划考察报告 ——州市商业网点规划考察组 7月8日至9日,以州商务局副局长王小亚为组长,市人大副主任吴乔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鲍忠银为副组长的州市商业网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联合考察组对湖南省商业网点规划红旗单位——娄底市、株洲市采取座谈会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收到了良好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两地成功的经验

1、突出领导重视,确保组织保障有力。娄底市与株洲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都紧紧把握住组织保障有力这个关键,各项工作得以迅速全面铺开。按照国家商务部、建设部商建发[2004]18号《关于作好地级市城市商业规划工作的通知》精神,两地商务局汇报及时到位,引起两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娄底市市长亲自点名,由经验丰富的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建军为组长,“四大家”主要领导为顾问,市商务局、市规划局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在市商务局市场管理处设立了办公室,集中办公,并在经费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株洲市安排经费70万元,已拨付60万元;娄底市安排经费60万元,已拨付经

开放式商业街区案例分析

商业案例分析 成都锦里 锦里民俗休闲街,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祠旁,是成都市首座以传统川西古镇为建筑风格的休闲街区,囊括了旅游、美食、娱乐休闲、特色纪念品等各类商业元素,是一条在深厚民俗文化根基上营造出的休闲气氛的商业休闲街。

商业案例分析 成都锦里锦里古街目前主要包括酒吧娱乐区、四川餐饮名小吃区、府第 客栈区、特色旅游工艺品展销区等几大部分。锦里集旅游购物、休 闲娱乐为一体,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要求,集中展 示和推广三国宴、四川名小吃、蜀锦、蜀绣、漆器、竹编工艺品、 川酒、川茶、川戏、川中草药等,定期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 动,再现蜀地民俗文化。 锦里古街建筑形态以川西民俗为主,采用上住下商的模式,使 游客充分体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对蜀汉文化和古成都风貌 有更深入的了解。 茶楼&戏 台 旅游景点 特色工艺品 风味小吃

商业案例分析 成都宽窄巷子

商业案例分析 成都宽窄巷子在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浓厚历史氛围的宽窄巷子各街区中,植入以文化为基石的商业元素, 充分展示老成都生活精神,能切身感受老成都民俗生活场景,感受“最成都” 街道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 功能定位 “闲生活”区 以旅游休闲为主题 “慢生活”区 以品牌商业为主题 “新生活”区 以时尚年轻为主题 业态业种 以精品酒店、私房餐饮、特色民俗 餐饮、特色休闲茶馆、特色休闲酒 馆、特色客栈、特色企业会所、 SPA为主题的情景消费游憩区 打造成以各国西餐、各地品牌餐饮、 轻便餐饮、精品饰品、艺术休闲、特 色文化主题店为主的精致生活品味区 以酒吧、夜店、甜品店、婚庆、 小型特色零售、轻便餐饮、创意 时尚为主题的时尚动感娱乐区目标客群针对怀旧休闲客群针对精品消费客群针对都市年轻人客群

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布局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商业发展目标 (3) 第三章商业中心布局规划 (4) 第四章特色商业街(区)建设规划 (9) 第五章专业市场建设规划 (12) 第六章农贸市场建设规划 (13) 第七章宾馆布局规划 (14) 第八章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布局规划 (15)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7) 附件一:主要规划图则 1.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Ⅰ (20) 2.新邵县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图Ⅱ (21) 3.新邵县县城县级商业中心规划图 (22) 4.新邵县县城区域商业中心规划图 (23) 5.新邵县县城社区商业中心规划图 (24) 6.新邵县县城特色街(区)规划图 (25) 7.新邵县县城专业市场规划图 (26) 8.新邵县县城物流配送中心规划图 (27) 9.新邵县县城宾馆规划图 (28) 附件二:专家综合评审意见表 (2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新邵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新邵县商务局结合新邵县经济社会发展与商业网点现状,组织编制《新邵县2010-2020年商业网点规划》。 第二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3、《邵阳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4、《邵阳市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2004-2020)》 5、《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 6、《新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4-2020) 7、《新邵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4-2008) 8、《零售业态分类》(GB/T18106-2004) 9、其它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条规划范围 以《新邵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3-2020)》所确定的新邵县县城为基本规划范围,总面积25.45平方公里。规划内容主要包括县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农贸市场、物流基地和大中型零售商业网点。 第四条规划期限与人口 本次商业网点规划期限为2010年至2020年。分为近期、远期两个阶段: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需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141 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需明确的几个关键问题 张润子 (哈尔滨商业大学 管理学院 王文成 黑龙江 哈尔滨150026) [摘要]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关乎城市商业功能的实现,科学合理的商业网点布局必将有利于城市商业的持 续发展、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树立城市的优良形象。反之,将直接导致投资与资源配置的低效,严重影响区域 规划原则以及规划的影响因素等关键性问题,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的理论基础、 对于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布局 商业网点规划 商业是一个城市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商业网点是城市商业的客观实体也是重要载体。做好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城市商业的良性、持续和高效发展,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中首先要明确以下关键问题。 一、相关理论基础为商业网点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一)商业区位论 是以研究商业区域位置环境为主要对象,它是从消费者购物机会的空间结构出发,设想在购买力水平和消费空间为匀质分布的前提下,创立了城镇商业区位论。其理论认为,在自然条件、人口条件、物质条件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影响消费者购物的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购物距离。在假想商品运输费用与距离成正比之下,创立了一种简化的商品销售模式——六边形单一商品供应区。 (二)商圈理论 商圈主要从市场势力范围这一角度来考察,主要包括线、面、流四个方面。点是指商圈的中心点,又指市场区域点、 据点的中心点。线是指区域间相互依存关系以线相联结,使商圈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面是指中心点的吸引力的范围。它是市场区域广度的表现,表明市场区域的广泛性及其程度。流是指市场的动态,或指区域职能的变化和发展的动向。从消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延安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 目录 前言 (4)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1. 规划 (6) 2. 规划的指导思想 (7) 3. 规划的原则 (7) 4. 规划发展目标 (7) 5. 规划布局 (8) 6.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7) 第二部分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总则 (20) 一、规划的作用 (20)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21) 三、规划的原则 (21) 四、规划的依据 (23) 五、规划的范围和对象 (23) 六、规划的期限 (23) 第二章现状分析 (24) 一、城市概况 (24) 二、商业发展概况 (26) 三、发展条件分析 (29)

第三章规划发展目标 (31) 一、近期发展目标 (31) 二、远期发展目标 (31) 第四章规划布局 (32) 一、空间 (32) 二、城市商业中 (32) 三、区域商业中心 (35) 四、旅游商业功能区 (37) 五、社区商业中心 (38) 六、商业街 (39) 七、商品交易市场 (41) 第五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9) 一、实施管理措施 (49) 二、配套服施 (48) 三、督促检查措施 (50) 第三部分规划图纸 一、城市区域位置图 二、现状分析图 三、总平面规划图 四、零售网点规划图 五、农贸市场规划布局图 六、物流基地分布规划图 七、专业市场规划图 八、城市商业街规划图

规划文本 1. 规划总则 1.1 规划的作用 1.1.1是构建和谐社会、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1.1.2 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必然结果。 1.1.3 是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的重要依据 1.1.4 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深化和落实 1.1.5 是体现现代流通理论的社会实践 1.2 规划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商建发[2004]180号 1.2.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1.2.4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商建发(2004)18号1.2.5 《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2.6 《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7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资料汇编》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编 1.2.8 《陕西省商务厅关于加快编制各市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紧急通知》陕商发[2004]131号1.2.9 《延安统计年鉴》(2003) 1.2.10 《延安统计年鉴》(2004) 1.2.11 《延安统计年鉴》(2006) 1.2.12 《延安市社会经济统计资料手册》(2007) 1.2.13 《陕西统计年鉴》(2004) 1.3 规划范围和对象 1.3.1 规划范围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二、规划期限 (1) 三、规划对象与范围 (1) 3.1规划对象 (1) 3.2规划范围 (1) 四、指导思想和原则 (2) 4.1指导思想 (2) 4.2规划原则 (2) 五、控制标准 (3) 5.1商业中心的设置 (3) 5.2商业街的设置 (4) 5.3大型零售网点的设置 (4) 5.4大型批发市场的设置 (4) 六、发展目标 (4) 6.1近期目标 (4) 6.2远期目标 (5) 七、规划内容 (5) 7.1市级商业中心规划 (5) 7.2市级商业副中心规划 (8) 7.3区级商业中心规划 (9) 7.4商业街规划 (10) 7.5批发市场规划 (13) 7.6物流基地规划 (14) 7.7景观区商业规划 (16) 八、主要建设项目 (18) 九、规划实施措施 (22)

附图: (23) 1.市级商业中心分布图 (23) 2.老城区商业中心层次分布图 (24) 3.中心商圈结构分析图 (25) 4.市级商业副中心分布图 (26) 5.区级商业中心分布图 (27) 6.主城区商业街分布图 (28) 7.贾汪、铜山商业街分布图 (29) 8.市场带与物流中心分布图 (30) 9.景观区商业分布图 (31) 10.主城区商业网点主要建设项目分布图 (32) 11.贾汪、铜山商业网点主要建设项目分布图 (33)

徐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8—2020) (简本) 一、编制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1.2 商务部《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办法》 1.3 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1.4 国家经贸委《关于加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5 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6 商务部、建设部《关于做好地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通知》 1.7 《徐州都市圈规划(2002—2020)》 1.8 《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1.9 《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1.10 《徐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2001—2020)》 1.11 《徐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2004—2020)》 1.12 《贾汪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1.13 《铜山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二、规划期限 本规划时间期限为2008—2020年。其中,近期为2008—2012年,远期为2013—2020年。 三、规划对象与范围 3.1 规划对象 徐州城区内的商业中心、商业街、批发市场、物流基地、零售网点以及辅助商业网点,包括宾馆、餐饮、生活服务等。 3.2 规划范围 本规划空间范围以城区为主,行政区划包括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九里区、贾汪区、铜山片区、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城区,总面积约1160平方公里。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规范 1 总则 1.1 为提高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国家关于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1.2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指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商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充分反映城市商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商业网点的商业功能、结构、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所做的统筹设计。 1.3 编制规划必须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提高透明度和社会公众参与度。 1.4 各地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根据本城市的商业定位,体现本城市商业特色。 1.5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服从城市总体规划。 1.6 编制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要求。 1.7 城市商务主管部门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单位,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制订工作。 1.8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含县级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 2 规划程序 编制规划按照调查研究、规划文件编写以及规划论证的程序进行。 2.1 调查研究 编制规划必须深入实际,搞好商业网点调查,并充分调查研究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交通、人口分布等情况,取得准确的基础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 2.2 规划文件编写 在对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规划文件的编写工作。规划文件的编写应符合本规范条款3的规定。 2.3 规划论证 规划编制单位向论证会议提交全套的规划材料,并解释规划的具体内容,听取专家和公众代表的意见。 2.4 规划修改、完善 论证结束后,要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对未采纳的意见,应作出书面说明。 2.5 规划上报 规划编制完成后,应当按法定程序上报市政府批准,发布施行。 3 规划文件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基础资料研究、规划图则四个部分。 3.1 规划文本

2012-2020年郑州市商业网点规划

2012-2020年郑州市商业网点规划 为了优化郑州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合理配置商业资源,增强完善商业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郑州零售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根据《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郑东新区总体规划》和《郑州市商贸城建设总体规划》,现就2012至2020年郑州市市区零售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郑州现代化商贸城建设、促进城市繁荣繁华、增强便民利民功能、发展综合消费为目标,以优化网点布局、促进结构调整和业态升级为重点,以提高零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核心,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控制总量,突出发展重点,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结构优化、业态先进、功能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市零售商业网点新体系。 二、规划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商业网点布局,要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的原则,把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作为网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市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消费环境,不断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统筹兼顾原则 商业网点布局,应当立足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充分考虑本地区和周边地区消费水平和市场环境特点、现有商业网点状况、交通设施条件等,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着眼于长远,研究消费规律和发展趋势,又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消费群体分布和购买力水平,合理确定商业网点的数量、规模、档次和业态配置。

(三)结构合理原则 商业网点布局,应当做到总量适度、结构合理,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形成整体适当分散,局部相对集中的布局结构;大中小结合,以中小型网点为主的规模结构;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有机结合,以新兴业态为主的业态结构。避免贪大求多、过分聚集和重复建设,创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各具特色原则 商业网点布局,应当体现层次化、多样化,按照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业态、不同类型的商业网点规模和数量。适应不同消费层次,将结构调整与业态创新相结合,促进优势互补,努力形成层次清晰、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提高各层次、各区域商业的协同效应。 (五)适度超前原则 商业网点布局,应当按照现代化商贸城建设的要求,着眼于长远,积极利用国内外商业发展成果,把近期需求同中长期发展趋势结合起来,挖掘消费潜力,关注需求变化,创新消费方式,以满足消费,引导消费。在网点分布、业态设置、购物环境等方面适度超前,提升起点和标准,开拓新的经营服务领域,适应商业发展需要。 三、商业网点分级与布局 根据商圈理论、商业网点性质和辐射范围,我市市区商业网点建设分为市级商业中心、区域商业中心、社区商业三个层次。 (一)市级商业中心 市级商业中心是指商业网点高度聚集,经营服务功能完善,服务对象以本区域以外消费者为主的城市商业中心区。一般位于城市规划的中心商业区和历史形成的商业聚集地。市级商业中心规模大、商业网点多而密集,功能齐全,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旅游、金融、邮电、商务等网点有机地集聚在一起,是全市商业最繁华的地区,是反映城市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窗口,也是重要的城市旅游目的地,对国内外游客有很强的吸引力。 市级商业中心建设的重点是:二七商业中心、龙湖商业中心和碧沙商业中心。

商业网点规划认识

商业网点规划认识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也进一步发展,然而社会生产力及购买力之间的制约关系导致商业发展相对过剩、城市商业网点重复建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长远战略相矛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文化特色相矛盾,城市商业设施建设与城市的整体建设规划相矛盾等等问题进一步凸显,因此商业网点规划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城市依存的核心是城市的文化和城市的经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对于城市文化和商业的健康发展起到十分关键的协调和控制作用。同时,健康有序的商业环境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城市商业网点规划是以建立统一的商业发展体系为目标,以城市商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以优化市场布局和调整市场结构为主线,注重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促进城市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而进行的规划。 一、原则 商业网点规划以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为指导,以求得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合理、进一步优化,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快速、稳步发展。 (一)以人为本、远近结合、协调发展 对商业网点进行合理布局,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和便利的生活环境。准确把握现有网点发展情况,分析新建网点可能对当地交通、环境、就业及现有网点的影响;结合当地经济、人文、历史、环境、环境未来发展前景,以及居民数量、阶层、购买习惯和消费水平,合理划定商圈,科学确定市中心商务区、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指导经营者搞好业态定位和错位经营,加强对商圈内业态结构的分析研究,使各种业态搭配合理,做到功能互补、优势互补,避免和防止业态单一、结构雷同。 (二)结构调整、布局优化、改造与新建相统筹 坚持规划的调控功能与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相结合,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相结合,充分考虑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同业竞争状况。对于商业竞争不够充分的地区适当增加网点,引入竞争机制;对于竞争相对充分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对于同业竞争激烈、经营难以维持的地区,新增大型商业网点应严格控制;注重大中型与小型、新建与改造、集中与分散、综合经营与专业经营相结合;坚持商业布局的层次性,不同层次的商业网点有不同的经营组合和服务对象,在总体上适应社会多层次、不同空间领域消费活动的需要。 (三)可持续发展、技术进步 由于商业网点体系布局是一个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的主要框架,对城市的商业网点建设起着重要的引导、控制作用,因此商业网点规划要充分结合城市的招商引资情况统一考虑,要

重庆市沙坪坝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重庆市沙坪坝区 商业网点发展规划 (2008年—2017年)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政府 院校19所,科研院所67个,电大职大10所,中小学129所,在校学生30多万人,教育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3。 2008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71.2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142.7亿元,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124.2亿元,增长12.7%,二、三产业形成支撑全区经济发展重要力

量。辖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44.3亿元,增长6.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88.3亿元,比上年下降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6%。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达到132.9亿元,增长25.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8亿元,增长22.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2元,比上年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6734元, 生产向生态环保型原料种养殖基地和旅游休闲产业转变。发展商贸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重庆市极具文化艺术特色的商贸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都市产业示范区,就是对“314”总体部署、实现城乡统筹和“112345”发展路径的贯彻落实。商贸服务业面临新一轮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好机遇。

(二)规划依据 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9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 商务部《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三)规划范围和对象 1.规划范围 辖区规划总面积396平方公里,覆盖14个街道、11个镇,以重庆城乡总体规划“二环”内的333平方公里土地为布局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