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及其价值观

清教主义及其价值观
清教主义及其价值观

清教主义及其价值观

引言

创客运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助推下,正风靡中国,掀起从生产制造到创意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深层次变革。众所周知,创客运动起源于美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成为美国,乃至全球蔚为壮观的社会、经济、教育、思想和文化现象,因此,有必要谈论创客运动背后的文化因素及其力量。维基百科上指出当前创客文化的实质是基于技术创新和应用的DIy 文化的延伸和拓展,代表了以技术为基础的DIy文化在现当代的发展,体现了电子技术、机器人、3D打印、数控机床等在传统金属加工、木材加工和传统手工艺中的应用。这一介绍突出了创客运动的时代和技术特征,但忽略了其背后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基于此,下文从影响并界定主流美国文化的清教主义价值观方面为读者勾勒创客运动背后的文化因素及其力量。

清教主义的产生

16世纪前的欧洲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受到罗马天主教的单一神权统治。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产生了基督教的一大分支:新教(Protestant),其教义和思想主要由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和约翰。加尔文(johncalvin)的神学观点构成,主张人的“原罪论”和“命定论”,即人生是罪恶的,但人们可以通过自律(self-discipline)、内省(introspection)并虔诚阅读《圣经》获得心灵的“救赎”,从而成为上帝的“选民”。在英国,时任国王亨利八世(1509-1542)因为与罗马教皇在政治观点以及自己的婚姻问题上产生分裂,宣布脱离罗马天主教,把新教作为英国国教,从而在政治上脱离了与罗马教廷的联系,摆脱了教皇对英国内政的干涉,然而在宗教教义和仪式上却没有相应的改革,引起了部分信仰加尔文教义的宗教改革派的不满,并因此提出“净化”(purify)和改革英国国教。他们的宗教思想被称为清教主义(Puritanism),他们则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清教主义主张取消宗教等级差别,强烈反对天主教和英国国教中的主教制度(episcopacy),主张把国王任命的主教权力转移到宗教委员会手中。清教主义与英国国教不仅有神学观点的不同,更发展到文化价值观的不同。例如:清教主义在安息日有严格的仪式,而詹姆士一世(16

03-1625)却固执地坚持在那天游戏和狩猎。清教同英国国教的冲突也

是英国革命(1640-1660)爆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又被称为清教革命(PuritanRevolution)。革命期间,清教徒控制的国会废除了主教,处死了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威廉。劳德(williamLaud)。直到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之前,清教主义思想一直不断地影响着英国教会。1620年,随着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早期的英国移民把清教思想带到了新大陆,由此,清教主义成为北美新英格兰地区最为重要的宗教信仰,并塑造了其文化价值观。

清教主义价值观

长期以来,美国民众对“工匠精神”、“DIy”和“技术及知识崇拜”的倡导和推崇源自其深刻的清教主义价值观和信念,既,物质世界是邪恶的,精神世界是美好的,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对基督教信仰的去神圣化,鼓励人们发展创业精神以充分利用物质世界的资源和个人创造力,把消费性投入和支出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由此带来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倡导勤俭节约、限制享乐和纵欲,从而让生活更舒适。在清教思想中,富裕和成功是上帝选民的象征。这种信念和当时北美大陆艰苦的自然条件结合起来,便孕育了勤奋工作的价值观:面对一片片原始森林和未经开垦的处女地,不劳动不仅没有收获更可能危及个人的生存,而勤奋工作不仅为个人带来利益,更促进了国家财富的积累和发展。正如历史学家威廉。格雷厄姆。萨姆(1907)写到:新英格兰(美国)的习俗。。。。。。仍然保持着清教徒的品质和价值观,在世界任何其它地方都很难见到对这一精神及其变化性和适应性更好的诠释。清教徒精神成为新移民的信仰,并被普及到其它各州,成为照耀新大陆的永不熄灭的明灯。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kennethHopper&williamHopper)(2007)在其著作《清教徒的礼物》一书中认为清教主义本质上是一套思维和做事方法,

这套方法可以跨种族、跨部落、跨国家,甚至跨宗教传播。马克斯。韦伯(1904)认为“各种神秘的和宗教的力量,以及以它们为基础的关于责任的伦理观念,在以往一直都对行为发生着至关重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清教主义价值观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工匠精神

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kennethHopper&williamHopper)(2007)认为拥有机械天赋、喜欢亲力亲为的“工匠精神”一直以来是美国社会所遵循的传统价值观之一。当然,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不是美国社会所独有,英国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兼散文家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不但提出了奠定美国价值观基础的清教主义,还预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

生,雄辩地论证了“技艺”(mechanicalarts)对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和意义,他指出以天性和经验为基础的“技艺”是不断成长的生命有机体,从粗糙,到便利,再到华丽,时刻在发展、进步。他认为“肥沃的土壤、忙碌的车间和便捷的运输”是任何一个国家强大起来的法宝,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设计的工具和对“技艺”的热爱。培根的清教主义价值观被清教徒移民带到美国,塑造了美国社会特有的性质和价值观,正如1865年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所评论:“意大利人是天生的音乐家,德国人是天生的形而上学长,美国人是天生的工程师”。他在书中预言了人类登月,果不其然,1969年,美国人凭借其卓越的工程、技术力量率先实现了登月。“工匠精神”也包括个人有义务利用周围的世界和资源,为自己谋取幸福,因此,他们需要工具塑造世

界以实现其功用,还需要技能以生产并使用工具,也因此,技艺变得重要,工匠受到尊重。在这一清教徒价值观的影响和熏陶下,早期美国移民充分利用其杰出的技艺天赋,创造了一系列发明,如圆锯、螺旋桨、衣夹、震动扫把、削皮刀、漅丝机、脱壳机、炭炉、通风用窗框吊铁、烟囱帽、脱粒机、龙门刨床、编织机、干草机、洗衣机等不胜枚举的工具。

DIy传统

清教主义使得早期的新大陆移民成为“有节制的、态度认真的、工作异常勤勉的劳动者,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如同对待上帝赐予的毕生目标一般”,“他们相信劳动和勤勉是他们对上帝应尽的责任”。因此,自己动手、亲力亲为成为美国社会长期以来坚持并奉行的价值观,正如清教徒培根所说“出身高贵不如勤奋努力”。尽管随着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艺产品逐渐被由机床所代表的大规模生产取代,但美国人对手工艺的热情和工匠精神依然保留着,他们喜欢修修补补,就像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一门心思做农活、造钉子(托马斯。杰斐逊曾开了一家造钉厂),政治全然消失。”《人权宣言》的作者汤姆。潘恩曾做过多年的胸衣匠,从政后,他也没有荒废手艺,把做胸衣当作闲暇时的消遣。如同富兰克林,他骨子里依然是个工匠。众所周知,作为工匠、发明家的富兰克林的功名远胜于其作为美国开国元勋的声誉,社会学开山鼻祖马克思。韦伯把富兰克林描述为新教伦理或者说清教徒主义的化身和代言人。汽车工业在20世纪初发展迅速,美国因此被称为“轮子上的国家”,而美国人迷恋汽车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在周末给汽车修修补补。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司总裁会把自己疏通水管写进公司记事中,

以此表明自己是“真正的美国人”,即使在今天,美国的房子一般也用木头建造,需要经常维修,而维修往往由房东自己动手。第30任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说“美国不承认任何贵族,除了工作的人”,他相信“工

作证是进入贵族阶层的唯一通行证”。

技术及知识崇拜

传统美国社会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对技术和技术人才的重视,肯尼斯。霍博和威廉。霍博(2007)认为这一特点深受十八世纪时的法国影响。法国对技术的重视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的罗马帝国时期,早在17世纪,在国王路易十四的支持下,法国就成立了“科学学会”和“建筑学会”,并在1794年在合并相关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巴黎理工学院”,以培养技术精英。历史学家认为,美国制造业蓬勃发展时期正是其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日益重视并效仿法国技术时期,因此,19世纪初,美国各地纷纷成立了理工学院和面向普通工人的技工学校。而这和清教主义所看重的技艺在本质上一脉相承、异曲同工。同时,美国社会对技术的热爱也源自其北方数州在17世纪就普及了公立教育,因为早期的清教徒移民非常重视读、写和计算能力,他们认为读、写和计算能力跟日常生活的铲子、推车等工具一样,是日常生活的必需,这从1647年马萨诸塞州强制通过的普及初等教育法案看见一斑。这一法案也迅速被新大陆上的其它大部分殖民地所效仿。相比之下,英国直到1890年威廉。格莱斯顿的《1870年教育法案》生效后才普及了初等教育,晚了近两个世纪。教育的普及和对技术的重视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美国而不是英国奠定了基础。戴维。沃尔什(Davidwarsh)(2

006)通过追溯困扰世人两百多年的亚当。斯密的成本递减悖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了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阿尔弗里德。马歇尔和当代经济学理论大师罗伯特。罗索、肯尼思。阿罗等人,并以保罗。罗默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在其专著《知识与国家财富——经济学说探索的历程》(knowledgeandThewealthofNations–AStoryofEconomicDiscovery)一书中反复强调了当代经济学家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即,创造财富的关键是新的想法(idea),而不是储蓄、投资,甚至教育,这和保罗。罗默在1986年《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如出一辙,即,知识和技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个人和社会财富积聚的基础。毫无疑问,对技术和知识的尊崇成就了一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国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强大。此外,清教主义价值观也表现为对未来坚定不移的乐观精神,并坚信难题之所以出现是为了得到解决。这一精神的代表人物本杰明。富兰克林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美国:“在新大陆,重要的不是你是谁,而是你的才能”。

结语

结合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各级政府对创新驱动的经济转型的期待和政策支持,全社会正形成创新创业风潮。教育领域也

美国清教主义简介American

美国清教主义简介American Puritanism 名词Puritanism 1. The beliefs and practices characteristic of Puritans (most of whom were Calvinists who wished to purify the Church of England of its Catholic aspects) 2. Strictness and austerity in conduct and religion 重要地位:American Puritanism was one of the most enduring shaping influences in American thought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It has become, to some extent, so much a state of mind, rather than a set of tenets, so much a part of the national cultural atmosphere that the Americans breathe. Without some understanding of Puritanism, there can be no real understanding of American culture and literature. 历史渊源 Puritans was the name given in the 16th century to the more extreme Protestants(新教徒,基督教徒)within the Church of England who thought the English Reformation (英国宗教改革)had not gone far enough in reforming the doctrines and structure of the church. They wanted to purify their national church by eliminating every shred of Catholic influence. In the 17th century many Puritans emigrated to the New World, where they sought to found a holy Commonwealth in New England. Puritanism remained the dominant cultural force in that area into the 19th century. Puritans believed that human beings were predestined by God before they were born. Some were God's chosen people (God's elect 上帝的选民)while others were predestined to be damned to hell. The success of one's work or the prosperity in his calling given by God was the sign of being God's elect. Therefore, everyone must work hard, spend little and invest for more business. Working hard and living a moral life were their ethics. They regarded Bible to be the authority of their doctrine. To be able to read the Bible and understand God's will, education was essential for Puritans. Puritanism in New England (Massachusetts, Connecticut, New Hampshire, Vermont, Maine and Rhode Island) made a great influence on American culture. The Puritans hoped to build "a city upon hill"—an ideal community. New England also established another American tradition—a strain of often intolerant moralism. The Puritans believed that government should enforce God's morality. They strictly punished drunks, adulterers, violators of the Sabbath(安息日)and other religious believers different from themselves. The American values such as individualism, hard work, and respect of education owe very much to the Puritan beliefs. 发展与困难 Pushing the frontiers with them as they moved further and further westward, they became more and more preoccupied with business and profits. They became more practical. The very severity of the frontier conditions taught the Americans Puritans to be tougher, to be ever ready for any misfortune and tragic failures that might lie in wait for them. All through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few decades of the twentieth, Americans Puritans came under violent and often virulent attacks for their religious intolerance and bigotry, for their austerity of taste and killjoy way of life, for the very heritage they bequeathed to the new nation. But the fact still remains that Puritanism alone has been the most powerful shaping factor in the cultural maturity of the

如何写三维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何写三维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课改:如何写三维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改办:针对部分教师对《导学案》中的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模糊情况,课改办做了一下模式作为参考,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完成学校课改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三) 所谓情感,是指人的社会性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人的情感表现状态有以下几种: 一是表现为情绪。 情绪是一种较低级的简单的情感,如愉快、激动、紧张等。 情绪目标的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产生愉快的感觉。 二是表现为热情。 一个人有政治热情,他就对祖国、民族、人民产生深厚的爱,并转化为力量和行为。一个人有学习热情,他就能潜心钻研,做出成绩。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爱国主义的情感;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热情。 三是表现为兴趣。兴趣是强烈的吸引性和鲜明性的情感反映。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 四是表现为动机。动机是情感冲动而出现的念头,它可以成为行动的驱动力。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为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动力。 五是表现为求知欲。 它是在智力探究活动中,需要和愿望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六是表现为道德体验。 如敬佩、赞扬、羡慕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能对xx人物感到敬佩…… 七是表现为美的体验。 指对自然、艺术、社会行为美的情感体验。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学会鉴赏大自然的美。 所谓态度,这里不仅指学习态度和对学习的责任,它还包括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等。 目标表达举例: ·通过学习,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习,在交往中能表现出宽容、忍耐的态度。 所谓价值观,本指对问题的价值取向的认识,这里也可指学生对教学中问题的价值取向或看法。 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的价值,更强调人类价

价值观

价值观 价值观 概念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 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爱心和金钱的关系 特点 价值观的特点 价值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总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比如,对某种事物的好坏总有一个看法和评价,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看法不会改变。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的改变,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种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这就是

说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价值观与人生观和世界观互相影响 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哲学思想的基础构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自然或自发状态下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作用,而通过自觉学习修炼养成的价值观也可以使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异化和改变。 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的观点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公众名人的观点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价值观分为普适性价值观和特定性价值观。人们以追求真善美为价值取向的观念是为普适性价值观。而个体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为特定性价值观。 类型 1、理性价值观它是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的价值观。具有理性价值的人把追求真理看得高于一切。 2、美的价值观它是以外形协调和匀称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把美和协调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3、政治性价值观它是以权力地位为中心的价值观,这一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word版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现就说教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我为什么这样说课等方面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是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六课第一节第二框的内容。本框的内容是对第一个框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内容的应用,同时也是下一个框题“树立正确价值观”知识内容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根据本教材结构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对生活中事例的分析,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理解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的反作用。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对比不同的价值观,提高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初步树立要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动的思想。 2、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三、说教法 根据高中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认知规律等特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利用利用具体生动的感性材料、漫画、故事等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刻问题浅显化。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材料或反馈练习,教会学生正确分析和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3)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图表等教学素材启发学生思维,理解知识点。 四、说学法: 依据新课表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主要采取的方法: (1)问题探索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讨论,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2)演绎归纳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感性材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一定的理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整体设计 在教学中,我遵循这种规律,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诱导学生,按照具体——抽象—具体拓展的规律组织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计的: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3、课堂小结,强化新知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二)、局部设计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如何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课堂教学的提问发生在教学的全过程,究竟采用何种方式提问,直接受教学任务的影响,为了掌握知识,提问成为一种检测手段。 1、灵活性: 相对于其他学习内容来说,计算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他们在进入课堂时,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心里期待的是“这一节课好不好玩”,对感兴趣的东西就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没兴趣的则拒之千里。因此,有些烦躁的数学课之所以不能被孩子们接受,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教师缺乏情趣,学生学的也就没有滋味了,那么如何使计算教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老师的灵活性。 2、应变性: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知识范畴和教学内容的设计都要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只有更多的知识知识储备才能驾驭新课程中的许多变化。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增加兴趣,具有持久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与学生平

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因此营造课堂教学的和谐气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课堂上,当你对孩子充满爱心的时候,你的话语就自然会变得亲切温馨,你的目光就自然会变得充满信任。孩子对外界环境的变化的体会是最深刻的,他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友善、鼓励、信任;也能从你的眼神中读出讨厌、憎恨、不开心。他们的情感会紧随老师不断起伏变化,并带动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激情。 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的关爱就是注意发现学生的变化、老师的眼神、老师的声音、老师的动作、老师的微笑都应该向每一个孩子传递来自老师的关爱信息,这些关爱的因子会伴随知识奔向每一个孩子求知的心灵深处,课程教学的质量也会因此提高。当然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不是在课堂上一下子形成的,而是在平日里逐渐培养起来的,平时里,教师应该言行得体,平易近人,关心学生,还要有良好的教学声誉,这样,教师在学生中享有了威信,使学生觉得可敬、可亲、可信。教师平时不经意地对学生的一句问候,或许会使这位学生对你亲近。我在教学中,对自己所带两个班的学生,特别是家庭困难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从他们的资料上了解到各个学生的生日,每逢某个同学生日时,我会给这位同学买一点好吃的或学习用品,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亲近感,就为营造一种良好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条件。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 李津 〔内容摘要〕清教产生于17、18世纪的英国,随后清教徒们为了躲避政治和宗教的迫害,纷纷踏上北美大陆。作为新英格兰最早的移民,清教徒以及他们的清教主义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对后来美国主流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清教;美国社会;美国价值观 〔作者简介〕李津,天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社会文化 一、清教主义和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源于清教文化,由清教徒移民时传入北美。美国主流价值观都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他们因为不满教会改革,要求清除腐败而遭迫害,后逃到北美大陆,并将清教思想扎根于美洲。“他们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希望在新大陆上建造自己的山巅之城”①。 清教徒构成了当时北美移民的主体,在新英格兰北部更是清一色的清教徒。“清教主义成为当时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他们提倡的思想主要有: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②。在这些价值观下,清教徒不畏陌生艰

险的环境,克服种种困难,很快便在蛮荒的土地上收获了繁荣和富足。因此,他们更加坚信自己的清教主义,雄心勃勃地要扩张疆域,而美国历史也的确是一部不断向西的拓展史,清教主义的价值观念也随之拨洒到更广阔的土地上。“在两百多年的沧桑变化中,美国文化像一座大熔炉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多元化的,开放性的文化体系。它包含了世界上几乎一切种族,民族,宗教,价值思想和学术,但又始终以WASP(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文化为主流,其核心是崇尚勤奋劳动的清教道德传统”③。历史学家巴斯等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④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社会的基础,塑造了美国人的性格,从各个方面影响着美国社会。 二、清教主义奠定了美国民主 美国民主是世界民主的成功范例,1776年的《独立宣言》中阐明了民主的思想,美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有赖于早期的清教主义。 美国清教始祖们大多是因为在国内遭受了迫害,为了追求自由和民主而移民到北美大陆的。“这些宗教叛逆者的思想要求奠定了美国民主的基础”⑤。 北美的第一批清教徒签署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自治,每一个成员都享有平等自由的民主权利。“清教徒自选牧师,自行管理,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和要求民主共和的愿望,成为建立美国式民主的基础”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说课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什么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几方面的关系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科学知识、技能学习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人对待科学事物的最基本看法与倾向性,对他的科学学习与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导向与制约作用。在科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的献身精神,不怕艰险,孜孜不倦地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崎岖小路上不畏劳苦,勇敢前进,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成就。 热爱科学,积极参与科学事业,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陕西省有位农村妇女牛玉琴,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连续7年在荒地上种了1.7万亩树,为治理荒漠化做出了很大的成绩,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拉奥博士奖”。她靠的就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与坚忍不拔的献身精神。 精神可以变物质,反之物质也可以变精神。人的精神从来就是一定物质与环境的反映,科学知识、技能的积累也会使人逐步建立起对世界及周边事物的科学认识,培养对科学的情感,形成科学价值观,孕育科学精神。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说过:“知识与能力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在对行星运动的规律有了充分了解,又发展了微积分的方法之后,才得以完成的,绝不是单凭苹果落地就想像出来的。所以治学应该有恒心,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之前,曾经历了10年的准备时间。所以,青年同志们应当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精神,从小就严格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正是通过一点一滴的知识学习与积累,培养了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索与献身精神。 科学知识与技能是中性的,既可以对人类产生积极作用,也可以产生消极作用,关键是看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使科学活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与价值,首先要求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的人具有积极的有利于社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长期以来我们总觉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虚无的东西,根本无法落到实处,只是说说而已。前一段时间,高校长到北京参加了全国小学数学年会,感受颇多,多次与我谈起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高校长认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如果谁重视了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谁就会立于教学改革的潮头。因此,高校长提议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实验,尽快走出自己的路子。11月7日,我校邀请了市教研室徐大有主任、周新奎科长、孙奎浩老师和刘洪星老师以及县教研室的老师们一起来校与我们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问题。通过半天的活动,特别是徐大有主任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使我对其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收益匪浅。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出发点,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放到了和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作为总体目标之一提出来,强调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有计划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中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目标体系中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数学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整体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不能把搞贴标签式的思想教育当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 徐大有老师认为,所谓情感,通俗讲就是学生喜欢学数学;所谓态度,通俗讲就是学生下力学数学;所谓价值观,通俗讲就是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用。从这个角度讲,作为一个数学老师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要使学生喜欢数学,教师首先要喜欢数学,对数学有兴趣,热爱学生,以满强的热情投入课堂教学之中。不断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生数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不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产生好奇心。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得以开展的基础。从老师执教的《可能性》我们看出,学生十分喜欢数学活动。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设想,将一些概念、计算等传统课嫁接在数学活动上,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数学学习的规律。北京的老师就进行了尝试,把《质数、合数》上成了数学活动课,效果很好。 要使学生下力学数学,教师必须经常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活动遇到的困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及时肯定和表扬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功,对学生关爱、宽容和信任。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展示自我。教师还应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评判学生,学会评判自己,使学生对数学产生越学越想学、越学越愿学的心理倾向。促使每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清教主义与美国社会

【摘要】在美国长达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而长远的影响。其影响涵盖了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在研究美国社会时,清教主义思想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因素。本文就试图从教育、民主、使命感和政教分离等几个方面来解读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造成的种种影响。【关键词】清教主义教育政教分离使命感清教徒是16世纪下半叶从英国国教内部分离出来的宗教派别。16世纪上半叶,英王亨利八世与罗马教皇决裂,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以英王为首领的国教会(圣公会),但是还保留了天主教的主教制、重要教义和仪式。60年代,许多人主张清洗圣公会内部的天主教残余影响,因此这些人得名清教徒。他们接受加尔文教教义,要求废除主教制和偶像崇拜,减少宗教节日,提倡勤俭节省,反对奢华纵欲。17世纪上半叶因宗教不满和经济压力,大批清教徒移居北美。在最早的13个殖民地,80%的教会都具有清教倾向。清教徒在美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人们说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国的清教徒。清教徒在美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清教主义对美国教育的影响据记载,早期移民到马萨诸塞州的人当中,有超过一百个牛津、剑桥的毕业生,一位历史学者称那时的麻州为世界上教育程度最高的社区。在到达新大陆仅仅六年之后,虽然清教徒们还在为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奋斗,但是他们却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哈佛学院。清教徒期望教会的传道人有高等的学历。他们的妇女虽没有接受学院的教育,却都识字而且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的小孩从一开始学习字母,就有一套福音abc读本。清教徒们认为每个个体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反对神甫集团的专横、腐败和繁文缛节、形式主义。他们主张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早期的清教徒生活是严格按照《圣经》的标准生活的。而和上帝直接交流的途径就是去阅读《圣经》,然后根据阅读做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他们不需要神父,直接向上帝祈祷,一切都在单个个体和上帝之间直接进行。因此当时的人们需要读懂《圣经》,读懂《圣经》就必须要读书识字,因此学校就建立起来,教育也随之得到长远的发展。今天的美国人毫无疑问地坚持了清教祖先的优良传统,非常地重视教育。在今天的美国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美国的教育在当今世界上也是领先的。所以可以说清教主义促进了最初美国教育的发展,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清教主义对美国宪法政教分离的影响美国宪法修正案(即《权利法案》)第一条就明确地规定,联邦政府内不得“确立国教或禁止信教自由”。在人类历史上,这是第一次在成文宪法中规定政府和教会必须分开治理。政府不能规定任何宗教为国教,也不能限制人民的信教自由。这种新的规定即政教分离,这和美国的清教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620年,经过与英国殖民公司的谈判得到许可后,35位清教徒在其领袖布来莱德福德的带领下,与另外67名英国人,一起乘“五月花号”远渡美国。在船上他们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船上的成员中有清教徒也有非清教徒。这个公约,一方面体现了清教主义的主导思想。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清教徒要建立一个符合清教理想的世俗政府。因为清教徒多数是为了逃避英国的政治宗教迫害才逃离英国的,因此从他们内心深处就特别害怕美国重蹈英国覆辙,单独一个宗教在国家占据主导地位。经过许多年的实验,清教徒们认识到他们在新世界必须寻求一种不同观点、不同派别、甚至不同宗教能够共处的制度,这就是政教分离。在清教徒的思想中有两个王国,即世俗王国和精神王国。这就要求建立一个世俗的政府是必要的,这样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保持社会的效率。另一方面,这个世俗政府有义务支持教会,维护人民信仰,如要求人们不得酗酒,不得游手好闲,遵守安息日等。这也促进了美国的政教分离。另外的因素就是当时的清教徒内部派别林立,没有哪一支宗教能有足够的力量来掌控整个政治局面;欧洲大量移民的进入使每个宗教必须学会包容;“宗教大觉醒运动”使人们淡化了各个宗教的分歧,强调了基督教徒的虔诚。这些客观上也都促进了美国的政教分离。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精)

【课题】第六课第一节第二框题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过程:首先、讲关于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小故事。 有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犹太人要被关进监狱 3年。监狱长让他们3个一个人提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 3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能与外界沟通的电话。 3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 ”原来他忘了要火了。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只见他手里抱着一个小孩子, 美丽女子手里牵着一个小孩子, 肚子里还怀着第三个小孩子。最后出来的是犹太人, 他紧紧握住监狱长的手说:“这 3年我每天以外界联系, 我的生意不但没有停顿,反而增长了 200%。为了表示感谢,我要送你一两劳斯莱斯! ” 故事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样的选择决定什么样的生活, 三个人今天的生活是由三年前的选择决定的。而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 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实际上都是在一定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值观不同, 人的努力方向、行为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写板书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见书 P 44-48 要了解价值观的知识,必须首先弄清价值的有关知识。回忆起来, 在高一经济学上我们就讲到了价值, 当时给价值下的定义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是我们今天所说到的价值是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它到底是什么呢 ? 我们先看一组幻灯片。放幻灯片。 自从人类产生后 ,人们时时刻刻都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 , 如 :人要维持生命 , 呼吸新鲜空气 , 人与空气发生了价值关系 ; 人要生存 , 需要粮食、衣服、房子等 , 人与这些物质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 ; 人还要看书 , 听音乐等 , 人与这些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关于价值的含义。 写板书 :一、价值的含义 (P 45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和价值观 12.1 价值和价值观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识目标: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从中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评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贡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 能力目标: 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过程与方法】情景探究法比较分析法启发诱导法归纳总结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树立起在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人生价值观,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自觉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2、努力实现个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的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三.教学过程 导课: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课件《我们的圈》 自主探究:比较分析放羊娃的圈和武汉男孩的圈并构思自己的圈,你认为这里的圈指的是什么?为何每个人的圈都不一样呢? 生:思考后回答 师总:看,之所以每个人所走道路不同,是受价值观的指引,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探讨的话题——价值与价值观。 探究新课 一.价值与价值观 (一).价值: 1.物的价值 自主探究:《超市购物》,让学生自己说出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异是因为每个人的需要不同,然后教师通过展示各类食物不同的属性让学生从中感悟并归纳价值的含义。

三维目标 态度 情感 价值观

第一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第二维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 第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steps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emotional attitude & values)。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既不能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不能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Knowledge & 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 & Method )和情感态度价值观(Attitude)。 这三个纬度就是K、A、P,加上学习事件(Occurrence)本身首字母为O,就是我们现在的所写KAPO模型。 编辑本段有效整合策略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整合三维目标。 解读文本,把握三维目标 “整”就是整理,“合”是组合,“整合”就是根据完整性、系统性与有序协调的原则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效果。要整合三维目标,前提是要整体解读文本,科学确定每一个维度的目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在阅读文本时,首先要确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点。如教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四篇课文,就不能简单地与学生泛谈要保护环境。可以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分别确定“人类的朋友”“关爱生命”“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然后,再确定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如紧扣文本中的“它从那么远飞到这里来,是要和我们做朋友的呀”“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等语句,进行朗读感悟、想象体验等,全面制定教学目标。 呈现目标,组合三维目标 目标的逐维分解有利于目标的具体化、操作化,分解目标只是教学目标设计的第一步,关键是把分解后的目标整合起来,整合的目标更有利于目标的结构化和整体化。如王自文老师设计的《古诗两首》(《题临安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课的教学目标:①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②咀嚼和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滋养;③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在目标的表述形式上,虽然没有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明显的提示语,但是每一条目标都很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并且分层递进,为课堂教学达到三维目标和谐共振奠定了基础。 怎样落实三维教学目标 情景假设 情境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在引发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其基本功能和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习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 同化” 或“ 顺应” 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

美国清教主义的形成和危害 摘要:部分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来到美洲定居以来,清教思想就一直是美洲殖民地以及美国的主流思想。对照《圣经》,我们就会发现清教主义严重偏离了耶稣的思想。他们残杀印第安人、奴役黑人、发明核武器威胁人类、以及在国外发动战争等,这都来源于清教主义的理论支持。因此,清教徒应认真反思历史错误和邪恶,要真正以耶稣基督为师、根据耶稣的本质思想去修学。这样才能拯救自己、拯救世界 ! 关键词:耶稣;清教徒;以耶稣为师;拯救自己 清教思想的形成有一个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它来源于许多国际宗教形势和世俗形势的强大影响。基督教、天主教和新教本来都是一回事,信仰的都是《旧约》和《新约》,信仰天主和耶稣基督,但是主教们、信徒们对于经书的理解出现了严重的分歧,于是就产生了不可弥合的分裂,后来更是产生了许多的改良宗教。清教原来是英国一个饱受迫害的小教派,最后由于美国的因素就演变成为世界上势力最大的一个新教派。 一清教主义的出现 耶稣在公元元年出生于耶路撒冷城东南方向的伯利恒。由于传播了不同于传统犹太教的思想,他就被自己的学生犹太人出卖给了

仇恨耶稣的犹太长老。长老们向罗马总督彼拉多告发了耶稣,并迫使彼拉多钉死了自己的思想对手。其信徒被迫离开家乡,西去罗马秘密传教。可是罗马人极端仇视,给予信徒的迫害颇为残忍严酷、惨不忍睹。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烧死、被砖块砸死、或者被抓去放在竞技场中在几万人的目睹欣赏中被饥饿的雄狮吃掉。但是地下教会依然继续发展壮大,最后迫使罗马帝国在公元 313年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基督教于是迅速传播到了欧洲各地。 392年,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到了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自476年西罗马帝国被强悍的日耳曼人灭亡之后,教会便成了西欧中世纪时期的唯一学术权威;因为当时几乎只有牧师和修士才能读书识字,所有的学者也都是教会人士。所使用的语言就是古罗马帝国的官方语言--拉丁语。于是,西欧便开始渐渐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和迫害异己的时代,史称?黑暗的中世纪?。黑暗主要是出自于教会所设立的宗教裁判所,最严重的罪名就是?异教徒?、?异端邪说?,然后被当众烧死。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和(俄国的)东正教。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则成为封建制的国家,在 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亡。 16世纪,英王亨利八世(1491—1547)因害怕英王权利旁落到对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就在英国发起了宗教改革,命令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会,并把自己封为教会的最高领导人。这样,英国就不受罗马教廷所节制了。它基本沿用旧教的教义、礼仪和主教制,但也是一个新教派。于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教案 教学重点: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教学难点:价值的概念;价值观的概念; 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理解:①通过事例分析,价值观是一定经济关系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 化而发生变化;②比较几种不同的价值观;③列举事例阐释不同价值观对个人、社 会的不同导向作用; ⑵能力方面: ①通过不同价值观及其作用的比较,提高比较能力;②分析不同价值观的现象及 其实质,提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③学生学习时,要注意利用原有知识进行推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不同性质的反 作用,正确价值观有利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反之则是有害的,有助于培养逻 辑思维能力; ⑶觉悟方面:初步树立用正确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思想;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请同学们来谈一谈你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认识。 (学生发言) (略)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下面的问题。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板书) 自从人类产生后,人们时时刻刻都和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发生着价值关系,如:人要维持生命,呼吸新鲜空气,人与空气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要生存,需要粮食、衣服、房子等,人与这些物质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人还要看书,听音乐等,人与这些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价值渗透在人们全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始终,价值概念又是世界各国广泛用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科学等领域,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那么,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呢? 1、价值和价值观的含义(板书) (1)价值(板书) 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它表示的是人与各种事物之间的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关系。 ①价值是一种关系(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的特定关系) 这种关系不能单纯归结为人的主观愿 望,也不能单纯归结为事物的属性,而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价值具有客观性人不仅有物质需要,也有精神需要,作为价值关系的事物,包括物质 现象和精神现象,这里的精神现象也是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如书籍、雕塑)才能表现。因此,任何价值都有其产生的客观基础,都具有客观性。 ③价值具有多样性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客观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多种多样,它可从不同方 面满足人的需要,价值可分为许多方面,如: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医疗价值、精神价值、人生价值、文学价值等。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比具体领域的价值更抽象、更广泛。

价值观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选择的影响

内容摘要: 摘要:一个人的价值观及价值观体系决定了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且决定了不同事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主次,这直接影响到他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及对策,达包括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本文将通过对一系列真实案例的分析,来探讨价值观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摘要:一个人的价值观及价值观体系决定了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且决定了不同事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主次,这直接影响到他对周围事物的反应及对策,达包括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本文将通过对一系列真实案例的分析,来探讨价值观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价值观个人目标组织目标 1.价值观相关理论 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其内涵包括:第一,价值观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如何;第二,价值观具有个体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表现为同一事物或行为对于不同的人,其意义和重要程度会有所不同。 1.2价值观分类: 斯普兰格将价值观划分为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宗教的。不同的价值观就有不同的行为和追求和行为。一个人的价值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决定着他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经济型的人重功利和使用,理论型的人重科学和智慧,审美型的人重形式和和谐,社会型的人重利和感情,政治型的人重努力和影响,宗教型的人重神灵和超越。 1.3价值系统: 个人价值观、组织价值观、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价值系统中,最高层次为社会整体价值观,以道德伦理、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作为判断事物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大小,从而决定取舍的标准;中层为组织价值观,即建立在组织、群体利益与需要基础上的价值评价尺度;低层次为个人价值观,以个体的情感、需要为依托的价值观念。 2.实例分析 2.1个人价值观影响个人目标的选择 2.1.1个人价值观对个人目标的确立有决定性的作用。 价值观是个性倾向中高层次的定向系统,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的内在调整机构,保证个体在生活中做出重要的、有意义的选择。所以,它直接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的性质。价值观对个人目标选择的影响体现在: (1)决定了事物或行为对于个人是否有意义及重要程度。选择个人目标的决策依据,正是在多个事物之中,判断哪些对自己有意义,并就其重要程度如何来决定最终目标。对个人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