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调研理科数学课时作业讲解_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理科数学课时作业讲解_课时作业
高考调研理科数学课时作业讲解_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九十一)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伸缩变换???

x ′=5x ,

y ′=3y 后,曲线C 变为

曲线x ′2+y ′2=1,则曲线C 的方程为

( )

A .25x 2+9y 2=1

B .9x 2+25y 2=1

C .25x +9y =1 D.x 225+y 2

9=1

答案 A

2.设点M 的直角坐标为(-1,-3,3),则它的柱坐标为 ( )

A .(2,π

3,3) B .(2,2π

3,3) C .(2,4π

3,3) D .(2,5π

3,3)

答案 C

3.极坐标方程ρcos θ=2sin2θ表示的曲线为 ( )

A .一条射线和一个圆

B .两条直线

C .一条直线和一个圆

D .一个圆

答案 C

4.极坐标方程ρ=cos θ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 ( )

A .(x +12)2+y 2=1

4 B .x 2+(y +12)2=1

4 C .x 2+(y -12)2=1

4 D .(x -12)2+y 2=1

4

答案 D

解析 由ρ=cos θ,得ρ2=ρcos θ,∴x 2+y 2=x .选D. 5.在极坐标系中,圆ρ=-2sin 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 ( )

A .(1,π

2) B .(1,-π

2) C .(1,0) D .(1,π)

答案 B

解析 由ρ=-2sin θ,得ρ2=-2ρsin θ,化为普通方程x 2+(y +1)2=1,其圆

心坐标为(0,-1),所以其极坐标为(1,-π

2),故应选B.

6.在极坐标方程中,曲线C 的方程是ρ=4sin θ,过点(4,π

6)作曲线C 的切线,则切线长为

( )

A .4 B.7 C .2 2 D .2 3

答案 C

解析 ρ=4sin θ化为普通方程为x 2+(y -2)2=4,点(4,π

6)化为直角坐标为

(23,2),切线长、圆心到定点的距离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切线长为

(23)2-22=2 2.

7.(2013·西城期末)在极坐标系中,过点(1,0)并且与极轴垂直的直线方程是

( )

A .ρ=cos θ

B .ρ=sin θ

C .ρcos θ=1

D .ρsin θ=1

答案 C

解析 过点(1,0)且与极轴垂直的直线,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为x =1,所以其极坐标方程为ρcos θ=1,故选C.

8.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为ρ=2sin θ+4cos θ,以极点为原点,极轴为x 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________.

答案 x 2+y 2-4x -2y =0

解析 由?????

x =ρcos θ,y =ρsin θ?cos θ=x ρ,sin θ=y ρ,ρ2=x 2+y 2,代入ρ=2sin θ+

4cos θ,得ρ=2y ρ+4x

ρ?ρ2=2y +4x ?x 2+y 2-4x -2y =0.

9.在极坐标系中,点P (2,-π6)到直线l :ρsin(θ-π

6)=1的距离是________. 答案

3+1

解析 依题意知,点P (3,-1),直线l 为x -3y +2=0,则点P 到直线l 的距离为3+1.

10.在极坐标系中,已知两点A ,B 的极坐标分别为(3,π3),(4,π

6),则△AOB (其中O 为极点)的面积为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由题意得S △AOB =12×3×4×sin(π3-π

6) =12×3×4×sin π6=3.

11.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sin(θ+π

4)=2被圆ρ=4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_. 答案 4 3

解析 直线ρsin(θ+π

4)=2可化为x +y -22=0,圆ρ=4可化为x 2+y 2=16,由圆中的弦长公式,得

2

r 2-d 2=2

42-(222

)2

=4 3.

12.在极坐标系中,圆ρ=2cos θ的圆心的极坐标是________,它与方程θ=π

4(ρ>0)所表示的图形的交点的极坐标是________.

答案 (1,0) (2,π

4)

解析 ρ=2cos θ表示以点(1,0)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故圆心的极坐标为(1,0).

当θ=π4时,ρ=2,故交点的极坐标为(2,π4).

13.(2013·西安五校)在极坐标系(ρ,θ)(0≤θ<2π)中,曲线ρ=2sin θ与ρcos θ=-1的交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2,3π4)

解析 ρ=2sin θ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2y =0, ρcos θ=-1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1.

联立方程,得????? x 2+y 2-2y =0,x =-1,解得?????

x =-1,

y =1,

即两曲线的交点为(-1,1).又0≤θ<2π,因此这两条曲线的交点的极坐标为(2,3π

4).

14.(2013·沧州七校联考)在极坐标系中,直线ρ(cos θ-sin θ)+2=0被曲线C :ρ=2所截得弦的中点的极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 ?

?

??2,3π4

解析 直线ρ(cos θ-sin θ)+2=0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 -y +2=0,曲线C :ρ=2化为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4.如图,直线被圆截得弦AB ,AB 中点为M ,则|OA |=2,|OB |=2,从而|OM |=2,∠MOx =3π

4.

∴点M 的极坐标为? ??

??2,3π4. 15.已知点M 的极坐标为(6,11π

6),则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直角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33,-3)

解析 ∵点M 的极坐标为(6,11π

6), ∴x =6cos 11π6=6cos π6=6×3

2=33,

y =6sin 11π6=6sin(-π6)=-6×1

2=-3. ∴点M 的直角坐标为(33,-3).

∴点M 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直角坐标为(-33,-3).

16.在极坐标系中,点P (2,3π

2)到直线l :3ρcos θ-4ρsin θ=3的距离为________.

答案 1

解析 在相应直角坐标系中,P (0,-2),直线l 方程为3x -4y -3=0,所

以P 到l 的距离d =|3×0-4×(-2)-3|

32

+4

2

=1.

17.从极点O 作直线与另一直线l :ρcos θ=4相交于点M ,在OM 上取一点P ,使OM ·OP =12.

(1)求点P 的轨迹方程;

(2)设R 为l 上的任意一点,试求RP 的最小值. 答案 (1)ρ=3cos θ (2)1

解析 (1)设动点P 的坐标为(ρ,θ), M 的坐标为(ρ0,θ),则ρρ0=12.

∵ρ0cos θ=4,∴ρ=3cos θ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2)由(1)知P 的轨迹是以(32,0)为圆心,半径为3

2的圆,易得RP 的最小值为1.

18.在极坐标系下,已知圆O :ρ=cos θ+sin θ和直线l :ρsin(θ-π4)=2

2. (1)求圆O 和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

(2)当θ∈(0,π)时,求直线l 与圆O 公共点的极坐标.

解析 (1)圆O :ρ=cos θ+sin θ,即ρ2=ρcos θ+ρsin θ,圆O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 2=x +y ,即x 2+y 2-x -y =0.

直线l :ρsin(θ-π4)=2

2,即ρsin θ-ρcos θ=1,则直线l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y -x =1,即x -y +1=0.

(2)由????? x 2+y 2-x -y =0,x -y +1=0,得?????

x =0,

y =1.

故直线l 与圆O 公共点的极坐标为(1,π2).

功到自然成课时作业本高中数学必修第章集合

第1章集合 1.1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 创新练习(1~10题每小题7分,11~12题每小题15分,共100分) 1.方程:x2-2x+l=0的解集为. 2.若a是小于9的自然数,且a是集合A={x|x=2n,n是整数}中的一个元素,则a的值可以是, 3.若集合A={x|ax2-2x+l=0,x,a∈R}仅有一个元素,则a= . 4.若x,y是非零实数,则的取值集合为. 5.将集合{(x,y)|x2-y2=5,x,y是整数}用列举法表示为. 6.对于集合:①{(1,2)};②{(2,1)};③{1,2};④{2,1}.其中表示同一集合的两个集合是(用序号表示). 7.对于集合:①{x|x=l};②{y|(y-1)2=0};③x =l};④{1}.其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用序号表示). 8.给出下列集合: ,其中是有限集的是. 9.给出下列语句:①0与{0}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1,2,3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2,3}或{2,3,1};③方程(x-1)2(x-2)=0的所有解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1{l,1,2};④集合{x|y=x2}与集合{(x,y)|y =x2}是同一集合.其中正确的有(用序号表示). *10.若集合A由三个元素2,x,x2-x构成,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1.已知集合A={1,2},B={a+2,2a},其中a∈R,我们把集合{x|x=x1·x2,x1是A中元素,x2是B中元素}记为集合A×B.若集合A×B中的最大元素是2a+4,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 12.已知集合A={x|(x-1)(x-a)(x-a2+2)=0,a∈R}. (1)若2∈A,求实数a的值; (2)若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和为0,求实数a的值. 第2课时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创新练习(1~10题每小题7分,11~12题每小题15分,共100分) 1.已知集合A={1,2,a2},B={1,a+2},若4∈A且4?B,则a= . 2.若集合A={1,2,3,4,5},B={(x,y)|x∈A,y∈A,x-y∈A},则B中所含元素的 个数为 . 3.给出下列叙述:①集合N中最小的数是1;②若a∈N, b∈N*,则a+b的最小值是2;③方程x2-2x+1=0的解得是{1,1};④{x|x2-x-2=0, x∈N*}={-1,2}.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4.已知P和Q是两个集合,定义集合P-Q={x|x∈P且x?Q}. 若P={1,2,3,4,5},Q={2,4,5},则P-Q= .

六年级数学暑假创意作业设计

5 6 ×30= 5 9 ÷3= 4 27 ÷ 8 9 = 11 12 × 2 5 =8 15÷ 16 35 = ( 1 3 )2= 1 2 - 1 3 = 1:0.08= 轻松填一填 1、把5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8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2、一根长8/9米的钢管重2/5千克,这种钢管每千克长()米,每米重()千克。 3、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30千克,1千克黄豆可以榨油()千克,榨1千克油需要()千克黄豆。 4、甲数的4/5等于乙数的2/3,甲数是20,乙数是()。 5、摩托车的速度比汽车慢1/4,则摩托车的速度与汽车的速度的比是(),汽车的速度比摩托车快()。 某街道居委会慰问军烈属,给他们送去红糖和白糖。每到一户送去2袋红糖和5袋白糖,送到最后一户时,红糖正好送完,还剩下10袋白糖。已知带去的白糖的袋数是红糖袋数的3倍,那么带去的红糖、白糖各多少袋?

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基本不等式

课时作业38 基本不等式 一、选择题 1.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C ) A .lg ? ?? ?? x 2+14>lg x (x >0) B .sin x +1 sin x ≥2(x ≠k π,k ∈Z ) C .x 2+1≥2|x |(x ∈R ) D.1 x 2+1 >1(x ∈R ) 解析:对选项A,当x >0时,x 2 +1 4-x =? ????x -122≥0,所以lg ? ?? ??x 2+14≥lg x ;对选项 B,当sin x <0时显然不成立;对选项C,x 2+1=|x |2+1≥2|x |,一定成立;对选项D,因为x 2+1≥1,所以0<1 x 2+1 ≤1.故选C. 2.若2x +2y =1,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 D ) A .[0,2] B .[-2,0] C .[-2,+∞) D .(-∞,-2] 解析:∵1=2x +2y ≥22x ·2y =22x +y ? ????当且仅当2x =2y =12,即x =y =-1时等号成立, ∴2x +y ≤12,∴2x +y ≤1 4,得x +y ≤-2. 3.已知a +b =t (a >0,b >0),t 为常数,且ab 的最大值为2,则t =( C ) A .2 B .4 C .2 2 D .2 5 解析:∵a >0,b >0,∴ab ≤(a +b )24=t 24,当且仅当a =b =t 2时取等号.∵ab 的最大值为2,∴t 2 4=2,t 2=8.又t =a +b >0,∴t =8=2 2.

4.已知f (x )=x 2-2x +1x ,则f (x )在? ??? ?? 12,3上的最小值为( D ) A.1 2 B.4 3 C .-1 D .0 解析:f (x )=x 2-2x +1x =x +1x -2≥2-2=0,当且仅当x =1 x ,即x =1时取等 号.又1∈??????12,3,所以f (x )在???? ?? 12,3上的最小值是0. 5.已知x ,y 为正实数,且x +y +1x +1 y =5,则x +y 的最大值是( C ) A .3 B.72 C .4 D.92 解析:∵x +y +1x +1y =5,∴(x +y )[5-(x +y )]=(x +y )·? ?? ??1x +1y =2+y x +x y ≥2+2=4,∴(x +y )2-5(x +y )+4≤0,∴1≤x +y ≤4, ∴x +y 的最大值是4,当且仅当x =y =2时取得. 6.(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质检)已知x >0,y >0,且3x +2y =xy ,若2x +3y >t 2+5t +1恒成立,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B ) A .(-∞,-8)∪(3,+∞) B .(-8,3) C .(-∞,-8) D .(3,+∞) 解析:∵x >0,y >0,且3x +2y =xy ,可得3y +2x =1,∴2x +3y =(2x +3y )3y +2 x =13+6x y +6y x ≥13+2 6x y ·6y x =25,当且仅当x =y =5时取等号.∵2x +3y >t 2+5t +1恒成立,∴t 2+5t +1<(2x +3y )min ,∴t 2+5t +1<25,解得-80,不等式x x 2+3x +1≤a 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 ( A ) A .a ≥1 5 B .a >15 C .a <15 D .a ≤1 5

《看日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看日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67页《看日历》。 教材分析: 《看日历》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范畴,这节课之后安排学习《认识平年和闰年》和《认识24时记时法》。与时、分、秒相比,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所以教科书为学生设计了自主学习和自主建构的学习过程,从回顾入手展开学习活动,通过填表、整理、思考,发现规律,让有关年、月、日之间的知识,更加系统地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学生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日历方面的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有自主观察、探究日历,发现时间规律的基础,但是他们获得的知识不是特别的系统,甚至个别地方可能不一定准确,也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 2、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能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发展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倾听别人的意见,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学难点:在回顾、整理、观察活动中,发现规律。 教学准备:2019年的年历卡片、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导入课题。

猜谜语: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年底只剩一张皮。(打一物)日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看日历。板书课题:看日历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说一说 (1)找一找今天的日期,并说一说是怎么找的 (2)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回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地板书。 (2)提出质疑 师: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们知道得还真多。那么,关于“年、月、日”,你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质疑。 2、看日历填表 小组合作填表, 观察附页1,把2013~2014年各月份的天数记录在表格中。 学生观察并填表,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填完后,指名口述,教师在课件上填写各月份的天数,完成表格。 (4)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同桌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可能会发现有的月份是31天,有的是30天,而2月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汇报,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并完成板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仔细做七年级数学作业本习题,学会洒脱;撒进奋斗的沃土,一滴汗珠就是一颗孕育希望的良种。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一) 垂线(1) [知识梳理] 1、直角垂足 2、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课堂作业] 1、D 2、1+2=90 3、在同=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4、略 5、(1)因为OAOB,OCOD, 所以AOB=COD=90. 所以AOB - COB = COD -COB. 所以AOC= BOD (2)因为AOB=90,BOD- 32,AOE+AOB+BOD= 180, 所以AOE-=58 [课后作业] 6、D 7、B 8、C 9、OEAB

10、70 11、因为OE CD,OFAB, 所以DOE=BOF=90, 所以DOE+BOF= 180, 因为BOD与ACC是对顶角, 所以BOD= AOC= 30. 又因为DOE+BOF=EOF+BOD, 所以EOF=DOE+BOF-BOD= 180-30=150 12、存在OEAB. 理由:因为AOC= 45,所以AOD= 180- ACC=180-45=135. 因为AOD=3DOE,所以135=3DOE.所以DOE=45, 所以EOA=180=AOC-DOE= 90,所以OEAB. 13、由OE平分BOC,可知COE=BOE. 而BOD:BOE=2:3,可设BOD= 2x, 则BOE= COE=3x,由COE+ BOE+ BOD=180, 可得3x+3x+2x-=180.解得x= 22.5, 则BOD=45.所以AOC=BOD= 45.由OFCD,可得COF=90. 所以AOF=COF-AOC=90-45=4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二) 垂线(2) [知识梳理] 1、垂线段 2、垂线段 [课堂作业]1、C

六年级数学作业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1课时变化的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 (2)看的天数与看的页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 (1)表中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是如何变化的? (2)用表示购买苹果的质量,用y表示应付的钱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y 之间的关系吗? 第2课时正比例 1、(重点题)填空题 (1)正方体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关系。 (2)数量一定,总价和数量成()关系。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关系。 (4)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比例。 (5)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成()比例。 (6)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成()比例。 2、(难点题)选择题。 (1)表示和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2)数量一定,总产量和单产量成()关系。 A.x+y=4 B.x+y=10 C.x+y=24 D .x=2 5y (2)甲数是乙数的1 4,甲数与乙数() A.成正比例 B.不成比例 C.成反比例 (3)走路的速度一定,()和所用捍间成正比例。A.总路程B.每时走和路程C.时间 (4)表示x和y不是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A. () y k k x =一定 B.x·y=k(k一定) C. () y yk k x =一定 D. y=x k(k一定) (5)下列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B.小刚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

C.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与总价 D.人的身高与年龄 3、(易错题)判断。 (1)3x=5y,x和y成正比例。() (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成正比例。() (3)三角形的两个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4、(变式)(1)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用2时行了280千米,从乙站开往丙站用5时行了700千米。 ①分别求出火车从甲站到乙站及从乙站到丙站的速度 ②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什么比例 ③用等式把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2)小马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3)一种钢筋,30米重75千克,现在称得一捆这样的钢筋300千克,这捆钢筋共长多少米? 第四课时反比例 1、(重点题)(1)总价一定,购买算草本的本数和单价成()比例。 (2)有220吨货物,每次运的吨数和运的次数成()比例 (3)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成()比例。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比例。 (5)用油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用油量和用油的天数成()比例。 (6)如果1 x=3y,那么x和y成()比例。 2、(难点题)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成反比例的在括号里面画“√”,不成反比例的在括号里面画“×”)(1)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2)生产摩托车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3)出勤率一定,应出勤人数和实际出勤的人数。() (4)乐乐拿一些钱买大本,单价和购买的本数。() 3、(难点题)选择 (1)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中,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 A.随着扩大B.随着缩小C.不变 (2)在百米赛跑中,跑步的平均速度和时间()。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3)一袋面粉,吃掉的和剩下的()。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4、(变式题)(1) 7 , 2 y x y x 和 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小轿车每时行驶90千米,大客车每时行驶5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乘小轿车要用4.4时,乘大客车要用几时? (3)工程队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100米,40天完成,实际2天修了800米,照这样的速度,多少天可以完成?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20解析及答案

课后作业(二十) 一、选择题 1.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y 2=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2.已知直线l :y =k (x -1)-3与圆x 2+y 2=1相切,则直线l 的倾斜角为( ) A.π6 B.π2 C.2π3 D.56 π 3.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y 2=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3,-1] B .[-1,3] C .[-3,1] D .(-∞,-3]∪[1,+∞) 4.过点(-4,0)作直线l 与圆x 2+y 2+2x -4y -20=0交于A 、B 两点,如果|AB |=8,则直线l 的方程为( ) A .5x +12y +20=0 B .5x +12y +20=0或x +4=0 C .5x -12y +20=0 D .5x -12y +20=0或x +4=0 5.设O 为坐标原点,C 为圆(x -2)2+y 2=3的圆心,且圆上有一点M (x ,y )满足OM →·CM →=0,则y x =( ) A.33 B.33或-33 C. 3 D.3或- 3 6.若圆C :x 2+y 2+2x -4y +3=0关于直线2ax +by +6=0对称,则由点M (a ,b )向圆所作的切线长的最小值是( ) A .2 B .3 C .4 D .6 二、填空题 7.已知圆C 1:x 2+y 2-6x -7=0与圆C 2:x 2+y 2-6y -27=0相交于A 、B 两点,则线段AB 的中垂线方程为________.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数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知识梳理] 1、平行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课堂作业] 1、D 2、D 3、108° 4、∵AB⊥BC,EF⊥BC, ∴AB//EF(垂直于同=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又∵∠1=∠2,∴∠EF//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宜线也互相平行) 5、直线BF与DC平行理由: ∵ BF、DG分别平分∠ABD、∠CDE, ∴ ∠FBE=1/2∠ABD,∠GDE=1/2∠CDE. 又∵ ∠ABD=∠CDE,∴∠FBE=∠GDE. ∴BF//D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课后作业] 6、D 7、C 8、115° 9、68° 10、 AB与CD平行

∵ BE平分∠ABD,DE平分∠CDB, ∴∠ABD-=2∠1,∠CDB=2∠2、 ∴∠ABD+∠CDB=2∠1+2∠2=2(∠1+∠2) ∴∠1与∠2互余,∴∠1+∠2= 90°, ∴∠ABD+∠CDB=2×90°=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合理理由:过点E作∠AEC的平分线EF, 则∠AEF=∠CEF.又∵ ∠AEC=120°, ∴ ∠AEF=∠CEF= 60°∴∠BAE= 120° ∴∠AEF+ ∠BAE=60°+120°=180°. ∵ AB//EF(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同理可得EF//CD. ∴AB//C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1)当a=15°时,图②中的AB'//CD理由: 因为∠B'AC'=45°,所以∠B'AC=∠B'AC' =∠α=30°.又因为∠C=30°,所以∠B'AC=∠C.所以AB' //CD. (2)当α=45°时,B'C'//AD 当α=150°时,AC'//CD

六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比例的意义 一、课前延伸: 1.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课前同桌相互说说或回家后说给妈妈听。 2.预习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 二、课内探究: 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0:5和1:4 (2)0.6:0.2和3/4:1/4 三、课后拓展:(实践活动题) 同桌互动,一人说出一个比,另一人要说一个能与前者组成比例的比。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课前延伸: 预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填写下列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 二、课内探究: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0.25:7和1/7:4 5:8和4:5 0.2:2.5和4:50 三、课后拓展:(趣味题)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2)2.5×0.4=0.5×2 解比例 一、课前延伸: 什么叫解比例,课前预习后说给同桌听。 二、课内探究: 1.解下面的比例 0.4:X=1.2:2 X:10=1/4:1/3 7:35=X:4.5 2.解决问题 学校操场上,旗杆的高度与其在地上影子的长度比是4:5,已知影子长15米,你知道旗杆实际多高吗? 三、课后拓展:(实践探究作业) 给你一根2米长的竹竿,一把米尺,你能用测量长的办法测出一根电线杆的高度吗?试一试,把测量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写出来。 正比例的意义

一、课前延伸: 预习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下列问题: 什么叫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课内探究:(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2.圆柱的高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 三、课后拓展: 请从生活找出2个成正比例的量。 反比例的意义 一、课前延伸: 预习反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以下问题: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什么叫反比例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反比例关系? 二、课内探究:(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2.小刚跳远的距离和他的身高。 三、课后拓展: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

创新设计高中数学必修4课时作业【全套142页】附有详细解析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目标 1.了解半角公式及推导过程.2.能利用两角和与差的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3.了解三角变换在解数学问题时所起的作用,进一步体会三角变换的规律. 1.半角公式 (1)S α2:sin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 (2)C α2:cos α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T α2:tan α 2=______________(无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理 形式). 2.辅助角公式 使a sin x +b cos x =a 2+b 2 sin(x +φ)成立时,cos φ=__________________,sin φ=______,其中φ称为辅助角,它的终边所在象限由__________决定. 一、选择题 1.已知180°<α<360°,则cos α 2的值等于( ) A .-1-cos α 2 B. 1-cos α 2 C .- 1+cos α2 D. 1+cos α 2 2.函数y =sin ? ????x +π3+sin ? ????x -π3的最大值是( ) A .2 B .1 C.1 2 D. 3 3.函数f (x )=sin x -cos x ,x ∈? ?????0,π2的最小值为( ) A .-2 B .- 3 C .- 2 D .-1 4.使函数f (x )=sin(2x +θ)+3cos(2x +θ)为奇函数的θ的一个值是( ) A.π6 B.π3 C.π2 D.2π3 5.函数f (x )=sin x -3cos x (x ∈[-π,0])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π,-5π6 B.??????-5π 6 ,-π6 C.??????-π3,0 D.???? ??-π6,0 6.若cos α=-4 5,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1+tan α21-tan α 2 等于( ) A .-12 B.1 2 C .2 D .-2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全册同步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教A版】

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必修1 全册同步课时作业 目录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 1.1.1-2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1-3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1.2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1.1.3-1集合的基本运算(第1课时)1.1.3-2集合的基本运算(第2课时)1.1习题课 1.2.1函数及其表示 1.2.2-1函数的表示法(第1课时)1.2.2-2函数的表示法(第2课时)1.2.2-3函数的表示法(第3课时)1.2习题课 1.3.1-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1课时) 1.3.1-2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2课时) 1.3.1-3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3课时) 1.3.1-4单调性与最大(小)值(第4课时) 1.3.2-1函数的奇偶性(第1课时)1.3.2-2函数的奇偶性(第2课时)函数的值域专题研究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一章单元检测试卷B 2.1.1-1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2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第2课时) 2.1.2-1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1.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第2课时)2.1.2-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1-1对数与对数运算(第1课时)2.2.1-2对数与对数运算(第2课时)2.2.1-3对数与对数运算(第3课时)2.2.2-1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2.2.2-2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2课时) 2.2.2-3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2.3 幂函数 图像变换专题研究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二章单元检测试卷B 3.1.1函数的应用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2.1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A 第三章单元检测试卷B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A 全册综合检测试题模块B 1.1.1-1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作业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联合国所有常任理事国组成一个集合 B.衡水中学年龄较小的学生组成一个集合 C.{1,2,3}与{2,1,3}是不同的集合 D.由1,0,5,1,2,5组成的集合有六个元素 答案 A 解析根据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判断.

五年级下册数学课时作业答案

一、学海探秘。(20分。每小题2分。) 1、一个小数,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5,其他各位都是0,这个小数写作(),读作()。 2、9.9549精确到十分位约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3、根据500÷125=4,4+404=408,804-408=396组成一个综合算式是 () 4、已知小明在小红东偏北30度的方向上,那么小红在小明()偏()()度的方向上。 5、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6千米30米=()千米10元3角4分=()元 3500千克=()吨8.04吨=( )吨( )千克 6、在〇里填上“>”、“<”或“=”。 5.072 〇5.27 5.8 〇5.800 2.06米○3.1米 6.007○6.07 7、把下面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 5.301 5.103 5.3 5.13 ( ) <( ) <( ) <( ) 。 8、在一个三角形中,∠1=72°,∠2=48°,∠3=();在一个等腰三角 形中,一个底角是36°,顶角是()。 9、游行队伍中的红旗方阵,横、竖每行都是10个旗手,它的最外围有()个旗手。 10把一根钢条锯成两段要用3分钟,如果锯成10段需要()分钟。 二、火眼金睛。对的在()里打“√”,错的打“ ×”。(5分) 1、小数点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0.73和0.730的计数单位不同。() 3、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它就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4、小数都小于整数。()

5、零除以任何数都得零。() 三、慧眼识珠。把答案的番号填在()里。(5分) 1、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二位,这个小数()。 ①大小不变②扩大10倍③缩小10倍④扩大1000倍 2、98×101=98×100+98×1=9898,这是根据乘法()进行简便运算的。 ①分配律②交换律③结合律 3、下图中最有稳定性的图形是( )。 ①②③4、 4、下面每组三条线段,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是()。 ①2厘米、16厘米、17厘米②3厘米、8厘米、5厘米 ③5米、7米、9米 5、0.1和0.9之间有()个小数。 ①. 7 ②8 . ③9 ④.无数 四、神机妙算(36分)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0.35+0.45= 150×6= 0.72-0.28= 0.57+0.9= 3.8+0.12= 0.6-0.37= 10-0.09= 5÷1000= 0.5×100= 322-99 = 101×87= 1-0.01= 36×25= 10-6.5+3.5= 0′735?735= 15′3?15′3=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5分) 3.906+0.66 28.56-1 4.76 3、用简便方法计算:(8分) 1.29+3.7+0.71+6.3 528×78+472×78

六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

六年级数学特色作业设计 正比例和反比例 丹水池小学陈德勇 第1课时变化的量 )的变化而变化的。 (2)看的天数与看的页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 (2)用表示购买苹果的质量,用y表示应付的钱数,你能用式子表示出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y之间的关系吗? 第2课时正比例 1、(重点题)填空题 (1)圆柱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成()关系。 (2)数量一定,总价和数量成()关系。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关系。 (4)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成()比例。 (5)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成()比例。 (6)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比例。 2、(难点题)选择题。 (1)表示和y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2)数量一定,总产量和单产量成()关系。 y A.x+y=4 B.x+y=10 C.x+y=24 D .x=2 5 ,甲数与乙数() (2)甲数是乙数的1 4

A.成正比例 B.不成比例 C.成反比例 (3)走路的速度一定,( )和所用捍间成正比例。 A .总路程 B .每时走和路程 C .时间 (4)表示x 和y 不是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是( )。 A. ()y k k x =一定 B.x ·y=k (k 一定) C.()y yk k x =一定 D.y =x k (k 一定) (5)下列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B .小刚跳高的高度与他的身高 C .报纸的单价一定,订阅的份数与总价 D .人的身高与年龄 3、(易错题)判断。 (1)3x =5y ,x 和y 成正比例。( ) (2)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成正比例。( ) (3)三角形的两个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 ) 4、(变式)(1)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用2时行了280千米,从乙站开往丙站用5时行了700千米。 ①分别求出火车从甲站到乙站及从乙站到丙站的速度 ②火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成什么比例 ③用等式把题目里的数量关系表示出来。 (2)小马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 (3)一种钢筋,30米重75千克,现在称得一捆这样的钢筋300千克,这捆钢筋共长多少米? 第四课时 反比例 1、(重点题)(1)总价一定,购买算草本的本数和单价成( )比例。 (2)有220吨货物,每次运的吨数和运的次数成( )比例 (3)被除数一定,商和除数成( )比例。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 )比例。 (5)用油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用油量和用油的天数成( )比例。 (6)如果1 x =3y ,那么x 和y 成( )比例。 2、(难点题)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成反比例的在括号里面画“√”,不成反比例的在括号里面画“×”) (1)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 ) (2)生产摩托车的总台数一定,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所用的天数。( ) (3)出勤率一定,应出勤人数和实际出勤的人数。( ) (4)乐乐拿一些钱买大本,单价和购买的本数。( )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课时作业本答案有序数对 知识梳理] 1、顺序 a,b 2、不同 [课堂作业] 1、A 2、B 3、A 4、5,6 10排 12号 5、-5,3 向西走2米,再向南走6米 6、图略得到的图形像一面旗 [课后作业] 7、C 8、B 9、2,1 4,2体育图书馆 10、-201,1/100 11、共有6种走法,分别是2,4→2,2→4,2; 2,4→2,3→3,3→3,2→4,2; 2,4→2,3→4,3→4,2; 2,4→3,4→3,2→4,2; 2,4→3,4→3,3→4,3→4,2; 2,4→4,4→4,2 平面直角坐标系

[知识梳理] 1、垂直重合 x轴横轴向右 y轴纵轴向上原点 2、横坐标纵坐标 横坐标纵坐标 a,b 3、1纵横 0,0 2-,+ -,- +,- [课堂作业] 1、B 2、D 3、 B 4、 D B E、F 5、A3,2 B-3,-2 C0,2 D-3,0 E2,-1 F-2, 1 O0, 0 6、描点略 1A-3,0 2B0,-2 3C4,-4 4D2,3或D2,-3 [课后作业] 7、B 8、C 9、B 10、二一 11、1,0或5,0

12、1A2,1、B-1,-1、C5,-1 2略 3雨伞 13、图略 C-5,-1、D-5,-5或C3,-1、D3,-5 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知识梳理] 1、坐标系原点 x轴、y轴 2、单位长度 3、坐标名称 [课堂作业] 1、D 2、C 3、2,1 4、0,200 0,-200 5、答案不唯一,如以学校大门为原点, 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x轴、y轴的正方向, 则可得学校大门0,0,办公楼0,-2,教学楼0,4,操场3,3,生物园-4,4,实验楼-3,7,宿舍3,7 [课后作业] 6、D 7、兽药厂 8 、400,40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业设计

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1.什么叫比?怎样求比值?课前同桌相互说说或回家后说给妈妈听。 2.预习比例的意义这部分内容。 二、课内探究作业: 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20:5和1:4 (2)0.6:0.2和3/4:1/4 三、课后拓展作业:(实践活动题) 同桌互动,一人说出一个比,另一人要说一个能与前者组成比例的比。

比例的基本性质 一、预习作业: 预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并填写下列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两个外向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 二、课内探究作业: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0.25:7和1/7:4 5:8和4:5 0.2:2.5和4:50 三、课后拓展作业: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1)3×40=8×15 (2)2.5×0.4=0.5×2

比例的应用 一、预习作业: 预习比例的应用,并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叫比例尺? 2.你见过怎样的比例尺? 二、课内探究作业: 一栋楼房东西长50米,在图纸上长度是60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三、课后拓展作业: 量一量你的卧室的长和宽,然后按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的卧室的平面图。

正比例的意义 一、预习作业: 预习正比例的意义,并解决下列问题: 什么叫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 二、课内探究作业:(诊断题)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与宽。 2.圆柱的高一定,底面周长和侧面积。 三、课后拓展作业: 请从生活找出2个成正比例的量。

【高考调研】2020高中数学 课时作业2 新人教A版选修2-2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1.已知函数y=f(x)在x=x0处的导数为11,则 lim Δx→0f x0-Δx-f x0 Δx =( ) A.11 B.-11 C.1 11 D.- 1 11 答案 B 2.函数f(x)在x=0可导,则lim h→a f h-f a h-a =( ) A.f(a) B.f′(a) C.f′(h) D.f(h) 答案 B 3.已知函数y=x2+1的图像上一点(1,2)及邻近点(1+Δx,2+Δy),则lim Δx→0Δy Δx = ( ) A.2 B.2x C.2+Δx D.2+Δx2答案 A 4.设f(x)为可导函数,且满足lim x→0f1-f1-2x 2x =-1,则f′(1)的值为( ) A.2 B.-1 C.1 D.-2 答案 B 二、填空题 5.一个物体的运动方程为S=1-t+t2,其中S的单位是米,t的单位是秒,那么物体在3秒末的瞬时速度是________. 答案5米/秒 6.函数y=(3x-1)2在x=x0处的导数为0,则x0=________. 答案1 3

解析Δy=f(x0+Δx)-f(x0)=(3x0+3Δx-1)2-(3x0-1)2=18x0Δx+9(Δx)2-6Δx, ∴Δy Δx =18x0+ 9Δx-6. ∴li m Δx→0 Δy Δx =18x0-6=0,∴x0= 1 3 . 7.设f(x)=ax+4,若f′(1)=2,则a=________. 答案 2 解析Δy=f(1+Δx)-f(1) =a(1+Δx)+4-a-4=aΔx. ∴f′(1)=li m Δx→0 Δy Δx =li m Δx→0 a=a. 又f′(1)=2,∴a=2. 8.质点M按规律s=2t2+3做直线运动(位移单位:m,时间单位:s),则质点M的瞬时速度等于8 m/s时的时刻t的值为________. 答案 2 解析设时刻t的值为t0,则 Δs=s(t0+Δt)-s(t0)=2(t0+Δt)2+3-2t20-3 =4t0·Δt+2·(Δt)2, Δs Δt =4t0+2Δt,lim Δt→0 Δs Δt =4t0=8,∴t0=2(s). 9.已知f(x)= 1 x ,则lim Δx→0 f2+Δx-f2 Δx 的值是________. 答案- 1 4 10. 如图,函数f(x)的图像是折线段ABC,其中A,B,C的坐标分别为(0,4),(2,0),(6,4),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八年级下数学课堂作业本答案人教版2020 参考答案第1章平行线【1.1】1.∠4,∠4,∠2,∠5 2.2,1,3,BC 3.C4.∠2与∠3相等,∠3与∠5互补.理由略5.同位角 是∠BFD 和∠DEC,同旁内角是∠AFD 和∠AED6.各4对.同位角有∠B 与∠GAD,∠B 与∠DCF,∠D 与∠HAB,∠D 与∠ECB;内错角有∠B 与 ∠BCE,∠B 与∠HAB,∠D 与∠GAD,∠D 与∠DCF;同旁内角有∠B 与 ∠DAB,∠B 与∠DCB,∠D 与∠DAB,∠D与∠DCB 【1.2(1)】1.(1)AB,CD (2)∠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略 3.AB∥CD,理由略 4.已知,∠B,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5.a与b平行.理由略6.DG∥BF.理由如下:由DG,BF 分别是∠ADE 和∠ABC 的角平分线,得∠ADG=12∠ADE,∠ABF= 12 ∠ABC,则 ∠ADG=∠ABF,所以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DG∥BF 【1.2(2)】1.(1)2,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1,3,内 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D3.(1)a∥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a∥b,因为∠1,∠2的对顶角 是同旁内角且互补,所以两直线平行4.平行.理由如下:由 ∠BCD=120°,∠CDE=30°,可得∠DEC=90°.所以∠DEC+∠ABC=180°,AB∥DE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1)180°;AD;BC(2)AB 与CD 不一定平行.若加上条件∠ACD=90°,或∠1+∠D=90°等都可说明 AB∥CD6.AB∥CD.由已知可得∠ABD+∠BDC=180°7.略 【1.3(1)】1.D 2.∠1=70°,∠2=70°,∠3=110°3.∠3=∠4.理由如下:由∠1=∠2,得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4.垂直的意义;已知;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305.β=44°.∵AB∥CD,∴α=β6.(1)∠B=∠D (2)由2x+15=65-3x解得x=10,所以∠1=35° 【1.3(2)】1.(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 错角相等2.(1)×(2)× 3.(1)DAB (2)BCD4.∵∠1=∠2=100°,∴m∥n(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3=120°(两直线平行,

高中数学课时作业:指数与指数函数

课时作业8 指数与指数函数 一、选择题 1.化简 4a 23 ·b - 13 ÷? ?? ???-23 a - 13 b 23 的结果为( C ) A .-2a 3b B .-8a b C .-6a b D .-6ab 2.设函数f (x )=??? ? ?? ??12x -7,x <0, x ,x ≥0,若f (a )<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C ) A .(-∞,-3) B .(1,+∞) C .(-3,1) D .(-∞,-3)∪(1,+∞) 解析:当a <0时,不等式f (a )<1为? ?? ?? 12a -7<1, 即? ????12a <8,即? ????12a -3, 此时-3

C .y =? ?? ?? 12x D .y =log 2x 解析:y =2x -2-x 是定义域为R 的单调递增函数,且是奇函数.而y =sin x 不是 单调递增函数,不符合题意;y =? ?? ??12x 是非奇非偶函数,不符合题意;y =log 2x 的定义 域是(0,+∞),不符合题意;y =x 3是定义域为R 的单调递增函数,且是奇函数符合题意.故选B. 4.二次函数y =-x 2 -4x (x >-2)与指数函数y =? ?? ??12x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 ( C ) A .3 B .2 C .1 D .0 解析:因为函数y =-x 2-4x =-(x +2)2+4(x >-2),且当x =-2时,y =-x 2- 4x =4,y =? ????12x =4,则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y =-x 2-4x (x >-2)与y =? ?? ??12x 的图 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得,两个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是1,故选C. 5.(福建厦门一模)已知a =? ?? ??120.3 ,b =log 12 0.3,c =a b ,则a ,b ,c 的大小关系是 ( B ) A .a log 12 1 2=1>a =? ?? ??120.3,c =a b 0时,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