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投入基本概念和统计范围

附件一

“九大投入”基本概念和统计范围

(试行稿)

1、高新技术与新兴产业

(1)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与信息技术、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新材料及应用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核应用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环境保护新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以及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根据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印发《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的通知》,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范围包括航天航空器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目前只统计工业,暂不统计公共软件服务业。

(2)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确定了现阶段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战略性新型产业。2011年,我市确定重点围绕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开发五大产业加大新兴产业投入。新能源主要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水能和核聚变能等。新信息主要是指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新一代移动通信、

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数字虚拟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方面。新材料是指新近发展的或正在研发的、性能超群的一些材料,具有比传统材料更为优异的性能,主要包括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生态环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温超导材料、磁性材料、金刚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稀土等)、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特种功能材料和高性能复合材料。新医药是指重大疾病防治的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等创新药物大品种以及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海洋开发产业主要是指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包括对海洋生物的开发利用,海水淡化,从海水中提取氯、钠及盐等化学资源,深海锰结核的试采,海底油气田的开发,利用潮汐等动力资源发电等。新兴产业在县市区申报后,由市统计局根据项目有关情况进行认定。

另外,高新技术、新兴产业的发展是需要条件的,尤其是比较超前的领域和技术政府要加强前期投入,因此,政府投入建设的创新研发和应用技术开发平台和高新技术企业投入的工程技术中心也计入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投入范畴,在县市区申报后,由市统计局根据项目有关情况进行认定。

2、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相对于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系统与集成。与传统制造技术相比,具有四个特点:(1)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是优质、高效、低耗、无污染或少污染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优化及与新技术的结合,形成新的工艺与技术。(2)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单指加工制造过程的工艺办法,而先进制造技术覆盖了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产品销售、使用、维修的整个过程。(3)传统制造技术一般只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和能

量流,而信息技术的加入使先进制造技术成为能驾驭生产过程中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系统工程。(4)传统制造技术的学科、专业单一,界限分明,而先进制造技术的各专业、学科、技术之间不断交叉、融合,形成了综合、集成的新技术。

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1)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广泛应用于先进制造工艺,包括先进常规工艺与装备、精密与超精密加工技术、纳米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成形工艺和材料改性等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2)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造纸、化工、轻纺、食品等传统产业广泛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特别是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重大变革,生产技术不断更新,设计方法、加工工艺、加工装备、测量监控、质量保证和企业经营管理等生产全过程都渗透着高新技术,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NC(数字控制)和柔性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广泛应用,使其发生质的飞跃,产生了一批新的制造技术和制造生产模式。(3)在高新技术的带动和冲击下,装备工业走向机电一体化、人机一体化、一机多能、检测集成一体化,出现了机器人化机床、虚拟轴车床、高速模块化机床等新型加工机床,数控机床走向智能化和智能化加工单元。(4)制造技术不断向高加工化和高技术化方向发展,给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未来的制造业将进入融柔性化、智能化、敏捷化、精益化、全球化和人性化于一体的崭新时代。

根据以上概念,我市确定将机械装备工业、汽车工业、造船工业、微电子、计算机、信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行业作为先进制造业进行统计。

3、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指其需求主要受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生产分工的深入影响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新型服务方式及新型经营形态对传统服务业进行改造形成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通过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更人性化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四个领域:基础服务;生产性服务;个人消费服务;公共服务。也有专家认为,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价值”的服务业即为现代服务业。

3 / 8

省统计局经过征求专家意见,制定了山东省现代服务业的行业划分标准,主要包括第三产业的九大行业:①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②金融业;③房地产业;④租赁和商务服务业;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⑥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⑦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⑧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我市现代服务业即以此为统计标准。

4、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指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现代农业以高投入、高产出和高代价的近代农业为鉴,以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为时代理念,其生产过程是清洁的、产品是绿色的,是品质标准、安全性及环境质量实行标准化和严格检测监管的绿色产业。第一,现代农业是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第二,现代农业是正在向多元化方向拓展的一种新型产业,是由传统的初级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加工、制药、生物化工、能源、环保、观光休闲等领域拓展,形成的以生物产品生产为基础、多元化的新兴产业。第三,现代农业是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和面向全球经济的商品农业。第四,现代农业是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

现代农业一般分为6种类型:①绿色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以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体分为有机农业和低投入农业。②休闲农业。利用农村的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自然环境、农业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的一种新型农业。③工厂化农业。即借助于大型温室的设施化农业,是指在相对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成套设施或综合技术使种养业生产摆脱自然环境的束缚,实现农业的全天候、反季节企业化规模生产。

④特色农业。利用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地理、气候、资源、产业基础),开发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并将其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农业。⑤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是着重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农业生产方式。⑥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其所在乡村组织同农产品购买者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根据我市实际,确定将投资规模达500万元以上的农业投资项目作为现代农

业项目进行统计。

5、文化产业

2003年9月,文化部制定下发《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2004年,国家统计局在与中宣部及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从国家有关政策方针和课题组的研究宗旨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根据这一概念,文化产业的范围为:(1)提供实物形态文化产品、娱乐产品的活动,如书籍、报纸的出版、制作、发行等。(2)提供可参与和选择的文化服务和娱乐服务,如广播电视服务、电影服务、文艺表演服务等。(3)提供文化管理和研究等服务,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服务、文化社会团体活动等。(4)提供文化、娱乐产品所必需的设备、材料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印刷设备、文具等生产经营活动。(5)提供文化、娱乐服务所必需的设备、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如广播电视设备、电影设备等生产经营活动。(6)与文化、娱乐相关的其他活动,如工艺美术、设计等活动。

文化产业可分为三个层次:文化产业核心层、文化产业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文化产业核心层主要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文化产业外围层主要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其他文化服务。相关文化产业层主要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我市把文化产业核心层投资项目作为文化产业投入进行统计。

6、节能减排投入

节能减排有广义和狭义定义之分,广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

节能,即节约能源,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减排,就是节约能耗降低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质的排放。此外,通过发展高效节能产品、先进环保设备,

5 / 8

也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主要是指以水、大气污染治理为重点,对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行业污染的治理。既包括自然保护、城市绿化、游览景区、植树造林等环境项目,也包括对城乡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废物治理等环境治理。根据以上概念,确定将狭义的节能减排投入和生态环境保护投入作为我市的节能减排投入。具体包括:

(1)节能领域。包括工业节能(节电,节油、气、煤,替代燃料,节水)、建筑节能(楼宇智能控制系统,新型建筑节能材料、墙体材料与技术、节能门窗、幕墙、玻璃及遮阳产品等,节能涂料、反射隔热涂料、化学建材及防水产品,采暖和空气调节产品与技术、供热制冷系统节能技术等)、照明节能(高效节能照明与器具、高频无极灯、太阳能灯、路灯节能、LED节能灯、工厂及家用节能照明,太阳能光伏,太阳能光热,地源热泵,风力发电系统、大中型沼气供气和发电、生物质能能源利用技术、城市垃圾发电,氢能)、生活节能(家用电器、家用节水器具、节水型洁具、节能型灶具等与百姓生活相关的各类节能环保产品)和交通运输节能等方面。节能项目在县市区申报后,由市统计局根据项目有关情况进行认定。

(2)减排领域。主要包括先进环保设备(产品)生产(水污染治理设备、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备、噪音控制设备、放射性与电磁波污染防护设备、环保监测分析仪器、环保药剂等的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利用废弃资源回收各种产品、废渣综合利用、废液废水综合利用、废气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和循环经济(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等方面。减排项目在县市区申报后,由市统计局根据项目有关情况进行认定。

(3)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包括:树木育种和育苗、造林、林木的抚育和管理、自然保护区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其他自然保护、城市绿化、风景名胜区、公园管理、其他游览景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污染治理、危险废物治理和其他环境治理。此类投入根据项目情况和行业类别确定。

7、滨海开发

滨海开发投入,是指用于全市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投入。主要包括滨海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滨海新城建设和生态建设四部分。(1)滨海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指港口、机场、城际铁路、潍日高速和环渤海大通道等重大交

通设施建设,滨海交通物流园区建设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2)海洋经济发展,主要包括渔港建设、渔业生产加工与服务业发展,海运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等涉海教育以及滨海地区装备制造、石化产业、物流等涉海产业发展。(3)滨海新城建设,是指滨海新城范围内的配套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包括科教创新区在内的各项功能区的建设。(4)滨海生态建设,主要是指滨海的水网、林网建设和现有企业的强制升级改造。

根据《潍坊市沿海地区总体规划(208-2030)》,我们将寿光的侯镇、上口、台头、田柳、羊口、营里,滨海的大家洼、央子,昌邑的龙池、柳疃、卜庄、下营共12个乡镇(街道)的项目列入滨海开发投入的统计范围。

8、镇域产业

镇域产业投入,是指以集镇为中心、以乡村经济为基础、以产业发展为支撑的镇域经济的投入。主要包括镇域产业发展、镇域项目建设、镇域风貌建设等方面。镇域产业发展,主要包括建设产业发展平台(包括创业服务平台和投融资平台)、镇区园区建设和先进发展模式的借鉴推广。镇域项目建设,主要是促进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和成长,注重骨干龙头企业的培育。镇域风貌建设,就是搞好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在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建设上体现地方特色,形成特色镇域风貌。

我们将建设地点在县市区、开发区城区以外的乡镇项目纳入镇域产业投入的范围。

9、惠民工程

惠民工程,即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公共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公共事业,发布信息等,为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基础公共服务,经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服务和社会公共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

7 / 8

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就业、住房、保险、社会福利等服务。

为尽量避免与其他投入产生行业重复,我市惠民工程投入范围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社会福利和保障、扩大就业、维护公共安全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