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题及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合成着色剂:也称为食品合成染料,是用人工合成方法所制得的有机着色剂,合成着色剂的着色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人类合成的能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生物食物链(网)累积、并对人类健康造成有害影响的化学物质。它具备四种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远距离迁移性,而位于生物链顶端的人类,则把这些毒性放大到了7万倍。

4.动物源性食品:是指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包括肉类及其制品(含动物脏器)、水生动物产品等。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对食品动物用药后产生的允许存在于食品表面或内部的该兽药残留的最高量。检查分析发现样品中药物残留高于最高残留限量,即为不合格产品,禁止生产出售和贸易。

6.食源性疾病: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

7.菌落总数: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8.农药:是指农业上用于防治病虫害及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剂。

9.GB:国家标准

10.湿法消化:又称湿灰化法或湿氧化法,是在适量的食品中加入氧化性强酸,并同时加热消煮,使有机物质分解氧化成CO2,水和各种气体,为加速氧化进行,可同时加入各种催化剂,这种破坏食品中有机物质的方法。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对氧、热、光敏感,但对金属离子和催化剂保持稳定。(×)

2.食品中天然色素基本上有五大类,其中四类色素仅分布于整个植物界,而第五类却存在于动物组织中。(√)

3.油脂含量高的样品不影响色素的测定。(×)

4.六六六、氯环二烯、敌百虫属于有机氯农药。()

5.一般肉、乳品种含有的农药主要是牲畜或家禽取食了农药污染的饲料,造成农药在体内的蓄积。(√)

6.生物富集和食物链可使农药的残留浓度最多提高至1000倍。(×)

7.有机磷对人体的危害以急性毒为主,主要是抑制血液和组织中胆碱酯酶的活性,引起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聚而出一系列神经中毒症状,如出汗、震颤、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语言失常等。(√)

8.真菌毒素具有两种毒性,一是致DNA损伤,有的可致癌;二是细胞毒性,有破坏质膜和细胞酶的作用。(√)

9.在天然原料中的真菌毒素主要结合在水溶性成分上。(√)

10.食品中如果大肠菌群数越多,说明食品受粪便污染的程度越大。(√)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类胡萝卜素分为两大类:(烃类胡萝卜素)和(氧合叶黄素)。类胡萝卜素不仅给食品红色增加了黄色,而且还是(VA)的前体。

2.许多花色苷含(糖苷),通常是(葡糖苷),但是其他糖的部分可能与各种(酯)相连。

3.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我国(营养强化剂)也属食品添加剂。

4.日本使用习惯和管理要求,将食品添加剂划定为四种,即(制定添加剂)、(既存添加剂)、(天然香精)和(一般添加剂)。

5.防腐剂是在(食物保存过程中)具有(抑制或杀灭微生物)作用的一类物质总称。

6.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使用药剂后直接对作物的污染)、(作用从污染环境中吸收农药)和(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使食品含残留农药)。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用于亚硝酸盐的测定的盐酸萘乙二胺法的原理?

2.食品添加剂检测的重要性

答:对食品安全起到很好的监督、保障和促进作用;对食品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安全卫生起到至关重要作用;检验是否有违禁、滥用以及超范围使用情况,因为添加剂使用不当容易造成慢性中毒,致癌等危害。

3.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原理

答:于实验中加入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萃取,分离出蛋白质,脂肪等,然后酸化,用乙醚提取试样中的苯甲酸,再用乙醚蒸去,溶于中性醚醇混合液,最后以标准碱液滴定。

4.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传统分析检测过程

答: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实验,凝固酶试验,动物实验,结果报告。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蜜饯中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测定:准确称取25.0g样品,加175ml水,粉碎5分钟成匀浆,准确称取10.0g匀浆于250ml分液漏斗中,加5ml0.50mol/L盐酸酸化,准确移取50ml氯仿提取2分钟,取氯仿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移取上述溶液25ml于250ml分液漏斗中,准确移取50ml0.3mol/L碳酸氢钠反萃取2分钟,静止分层,取水相在225nm处,用1cm比色皿,读取吸光度为0.112,同时做空白,吸光度为0.002。求:样品中苯甲酸钠的含量。

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移取10g/L苯甲酸钠标准溶液0.1,0.2,0.3,0.4,0.5ml,用0.3mol/L

Y=0.4183X+0.0001 γ=0.9992

答:反萃取后溶液中苯甲酸钠浓度为:

(0.110-0.0001)/0.4183=0.263g/L

蜜饯中苯甲酸钠含量为:

0.263*0.050*(50/20)*(200/10)/25=2.10%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_第三阶段练习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2.合成着色剂:主要是以人工方法进行化学合成的有机色素类,按其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偶氮类色素和非偶氮类色素,偶氮类色素按溶解性不同又可分为油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合成类色素中还包括色淀。 3.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指持久存在于环境中,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4.动物源性食品:全部可食用的动物组织以及蛋和奶。 5.兽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VDs)由于使用某种兽药而在食物中或食物表面产生的此兽药残留的最高允许浓度。 6.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取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传染病、肠源生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7.菌落总数:是指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1g或1ml检样中所含细菌菌落的总数。 8.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的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9.GB:国家标准 10.湿法消化:在有机物破坏法中利用强氧化剂消化食品中的有机物,以获得待检无机成分的过 程。 11.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 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泛的食品添加剂。 12.抗氧化剂:是指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 1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药剂,并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14.兽药残留: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贮存于动物 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如蛋、奶)中,称为兽药在动物性食品中的残 留,简称兽药残留。 15.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肉、蛋、奶)允许上市的间隔时间。 1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17.真菌毒素: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之。

江南大学远程教育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十一章至第十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防腐剂:是指能防止食品腐败、变质,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繁殖,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物质,它是人类使用最悠久、最广阔的食品添加剂。 2.抗氧化剂:是指能阻止或推迟食品氧化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和延长储存期的食品添加剂,按其作用可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 3.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能不断吸收低剂量的药剂,并逐渐在体内积累的能力。 4..兽药残留:给动物使用兽药或饲料添加剂后,药物的原形及其代谢产物可蓄积或储存于动物的细胞、组织、器官或可食性产品中,称为兽药在动物食品中的残留,简称兽药残留。 5.休药期:畜禽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或动物性产品允许上市的间断时间 6.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7.真菌毒素:由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统称为之 8.食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或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的质量状况,对食用后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9.抗寄生虫药:主要用于驱虫或杀虫,如左旋嘧啶 10.激素类药物:主要用于提高动物的繁殖和生产性能,如孕酮等。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花色苷的基本结构和随着pH1时橘红色,pH4-5时显无色,Ph8时呈蓝色。(V) 2.在提取叶绿素是,必需要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X) 3.食物链是造成生物富集的一种因素。(V) 4.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蔬菜,在食用时经过水的冲洗就可以去除残留了。(X) 5.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照射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V)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PDF 60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仪器检测新技术?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萃取技术(SPE) ?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 ?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 ?快速溶剂萃取技术(ASE) ?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SPD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 ?亚临界水萃取技术(SWE)

?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 标物,使其与样品中的基体和干扰化 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 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的目的。 ?SPE在农药残留,特别是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以及农药多残留的分离、 提取、净化和浓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

目前固相萃取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正相固相萃取柱 ‐反相固相萃取柱 ‐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 ‐凝胶渗透色谱 ‐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 ‐固定化离子液体固相萃取柱 ‐免疫亲和柱 ‐碳纳米管 ‐天然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等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新型固相萃取 吸附剂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 ?反相萃取柱:吸附剂为非极性的,且极性小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非极性物质。如标准的单键合硅胶(硅胶键合C 18、C 8、C 6、氰基、苯基、环己基)及聚合物键合类填料(ENVI-18、ENVI-8)等。 ?正相萃取柱:吸附剂为极性的,且极性大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极性物质。如硅胶键合氨基、二醇基、氰基等,及极性吸附填料硅酸镁、硅藻土、氧化铝等。 ?离子交换树脂柱: 离子交换树脂柱:固定相为带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用来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化合物。如阳离子交换柱(SCX,PRS, COOH ,PCX )与阴离子交换柱:SAX, PSA, NH 2,PAX/MAX 。

测试技术部分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测试技术基础知识 1.4常用的测呈结果的表达方式有哪3种?对某量进行了8次测量,测得值分别为:8 2.40、 82.43、82.50、82.48、82.45、82.38、82.42、82.46 0试用3 种表达方式表示其测量结果。 解:常用的测量结果的表达方式有基于极限误差的表达方式、基于/分布的表达方式和基于不确怎度的表达方式等3种 1)基于极限误差的表达方式可以表示为 均值为 因为最大测量值为82.50,最小测量值为82.38,所以本次测量的最大误差为0.06.极限误差戈m取为最大误差的两倍,所以 忑=82.44 ±2x 0.06 = 82.44 ±0.12 2)基于/分布的表达方式可以表示为 一A = X ± S

= 0.014 自由度“8-1 = 7,置信概率0 = 0.95,查表得f 分布值0 = 2.365,所以 x () = 82.44 ± 2.365 x 0.014 = 82.44 ± 0.033 3)基于不确定度的表达方式可以表示为 所以 X O =82.44±O.O14 解題思路:1)给岀公式;2)分别讣算公式里而的各分项的值;3)将值代入公式,算岀结 果。 第2章信号的描述与分析 2.2 一个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展开为 含有正弦项的形式。 解^基波分量为 2JT T I 120JT . n ——cos —r + sin —r 10 4 30 4 所以:1)基频 co {} = - (rad / s) 4 2)信号的周期7 = —= 8(5) 5 — A — =X±(7x = X± 求: 曲)=4 + £( /I-1 2 K /? rm os —1 + 10 4 120”兀.fin ---- sin ——/) 30 4 (/的单位是秒) 1) ^(): 2)信号的周期:3)信号的均值; 4)将傅立叶级数表示成只 y(r)h ?]=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名词解释(20) 1. 比移值:样品经层析后,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 2.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定性分析:是根据被检物质的化学性质,经适当分离后,与一定试剂产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或特定性状的沉淀来判定其存在与否。 4. 总糖: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5. 食品污染: :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食品安全生产有利控制手段。 7. GMP: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 8. 食品感官评价:是凭借人体自身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和外观形质)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使获得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特性。 9. 分配系数: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10.食品防腐剂: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加工后的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繁殖等原因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提高食品的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11.灰分:食品经高温灼烧,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12. 前处理:即根据被测物质和杂质间性质上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被测物质同有干扰的杂质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以后的测定。 13.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TP)以上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非气、非液流体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14.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频率>20KHz)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 15.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 ASE) 是在较高的温度(50 ℃~200 ℃) 和压力(1000 ~3000psi) 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二、判断对错(10)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类似液体,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替代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2.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3.食品发色剂又名护色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能与食品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使食品呈现令人喜爱的色泽的物质。一般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复配使用。() 4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某一蛋白质时,洗脱剂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此时应选用阳离子交换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3阶段练习题20年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后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三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10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 孢子的抗热能力不强在加热60~70℃短时间即可死亡。(1 分)() 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性主要取决于它的毒素及有关酶。(1 分)() 3. 在提取叶绿素时,必需要将样品进行干燥处理。(1 分)() 4. 食物链是造成生物富集的一种因素。(1 分)() 5. 提取酸性真菌毒素(如OTA)时,通常需提高提取溶剂系统中水相的pH值,使其有效地将被提 取物碱化或形成水溶性碱混合物后,再进行提取。(1 分)() 6. 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是均匀的。(1 分)() 7. 有机汞农药进入土壤后逐渐被分解为无机汞,不会被植物再吸收。(1 分)() 8. 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照射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黄曲霉毒素在紫外照射下能发出强烈的荧光。 (1 分)() 9. 花色苷的基本结构会随着pH1时橘红色,pH4-5时显无色,pH8时呈蓝色。(1 分)() 10. 受有机氯农药污染的蔬菜,在食用时经过水的冲洗就可以去除残留了。(1 分)() 二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11. 兽药残留(3 分)

12. 细菌性食物中毒:(3 分) 13. 防腐剂:(3 分) 14. 激素类药物(3 分) 15. 休药期(3 分) 16. 抗寄生虫药(3 分) 17. 食品质量安全:(3 分) 18. 抗氧化剂:(3 分) 19. 生物富集(3 分) 20. 真菌毒素(3 分) 三填空题 (共7题,总分值20分 ) 21. 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法规第201款规定,食品添加剂是_________进入食品并_________的 任何物质。(2 分) 22. 甜菜色素是________的,表现出________,因此采用水溶液就可容易地从植物组织中提取 出来。(2 分) 23. 肉显色的肌红蛋白,通常由肉表面反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它有三种形式组成——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3 分) 24. 天然色素和合成色素对________、热、光、________和催化剂敏感,这些因素提高了色素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2 分) 25. 漂白剂是指可使食品中的__________经化学作用分解转变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的 一类食品添加剂。(3 分) 26. 在微生物作用下,硝酸盐还原为________________,亚硝酸盐在肌肉中乳酸的作用下生成 ________________,而亚硝酸极不稳定,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并与肌肉组织中的肌红蛋白结合,生成鲜红色的________________,使肉制品呈现良好的色泽。(4 分)27. 欧盟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食品中________________食品添加剂和________________的 香料,即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4 分)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摘要】食品安全是世人关注的热点和敏感问题,关乎着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食品安全,加快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势在必行。从检测技术到检测技术应用到检测的各个方面,做好每个环节的检测的检测工作,确保食品安全,使民众食之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添加剂;违禁化学品 食品安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食品安全的检测方法日益受人关注,而作为检测手段的媒介—分析化学仪器的检测应用已然成为这一领域的新的研究热点。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的迅速发展,一些学科的先进技术不断渗透到食品分析中,形成厂日益增多的分析仪器和分析方法,从而使仪器分析在食品分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并成为现代食品分析的重要支柱。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常用的检测技术: 1.1色谱技术 色谱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物理化学分离方法,即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由于不同的物质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通过不断分配(即组分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溶解、挥发或吸附、脱附过程)从而达到各物质被分离的目的。色谱类型有很多。目前,色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分离效能高,选择性高,检出限低,样品用量少,方便快捷等优点,一倍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的安全检测中。色谱中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和免疫亲和色谱法。 1.1.1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是英国科学家1952年创立的一种极有效的分离方法,是色谱技术仪器化成套化的先驱。近年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其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食品农药残留等分析检测上独树一帜。随着人们对气相色谱的改进,测定的种类的范围也随之增加和扩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1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第一章至第五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计20分) 1.精密度: 2.平均样品: 3.对照实验: 4.GB/T: 5.样品: 6.水溶性灰分: 7.自由水: 8.空白试验: 9.灵敏度: 10.水分活度: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任何食物都存在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2.(AACC)表示美国油脂化学家协会。() 3.在一个酒样品中(6瓶)可以有有不同批次的样品。() 4.食品中的水分主要是结合水。() 5.随机抽样就是随便抽样。() 6.灰化的温度对灰化结果没有影响。() 7.食盐吃多了对身体不会有坏处的。() 8.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灰分的检测结果可能偏小。() 9.一般所有样品在检验结束后,都应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 10.坩锅从马弗炉里面取出来的时候可以立即放进干燥器。()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0分) 1.误差的来源有:()、()和()。 2.通常可利用样品的一些物理性质来测定其水分含量,这些物理性质有()、()和()。

3.粗灰分的测定过程中可用下列措施加速灰化()、()和()。 4.放射免疫测定(radioimmunoassay, RIA)是1959年Herson 和Yalow首先用于()的测定,是一种将()的灵敏性和()的特异性这两大特点结合起来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 5.灰分按溶解性可分为()、()和()。 6.干燥法测定水分含量的方法包括:()、()和()。 7.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很多,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和()。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 1.测定食品中灰分时灼烧好的坩埚转移至干燥器中,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样品灰化前进行炭化操作的目的是什么? 3.水分活度和水分含量的区别。 4.简述测定灰分的具体步骤? 五:计算题(每题10分,共计10分) 1.某样品现已知它的水分含量为8.21%,现称取样品3.0981g于恒重为16.3246g的坩锅中直接放进温度为600℃的马弗炉中灰化,灰化结束后立即从马弗炉中取出放进干燥器中,冷却到常温后称重为16.4769g,发现灰分中有黑色的小颗粒,试计算样品的灰分含量(以干基计),指出该操作中的几个明显错误,指出最终的测定结果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2.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取部分供分析化验的样品。 3.用已知结果的试样与被测试样用相同的方法步骤或由不同人员测定,结果比较。 4.国家标准/推荐。 5.从交付和选择的大量物质中以某种方式取出的、与整体物质具有相同的性质的一部分物质 6.食品经高温灼烧后残留的无机残渣中可溶于水的部分,反映了可溶性的钾、钠、钙、镁等的氧化物和盐类的含量。 7.在食品中能够保持水本身的物理特性,溶液状态,能作为胶体的分散剂和盐的溶剂,易蒸发,能结冰。 8.除了不放样品以外,按照原来的方法测定含量的实验。 9.是指分析方法、仪器所能检测的单位检测浓度变化,与测量装置(仪器)以及化合物浓度变化的程度有关 , 灵敏度高,测得的结果准确;但若太高,测量范围变小。 10.溶液中水的逸度(Fugacity)与纯水逸度之比值;也可近似的表示为溶液中水蒸气分压与

网络安全技术测试题

网络安全测试题 1.网络安全的含义及特征是什么?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安全的特征 (1)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2)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3)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应能存取所需的信息。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4)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2.如何理解协议安全的脆弱性? 当前计算机网络系统都使用的TCP/IP协议以及FTP、E-mail、NFS等都包含着许多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存在许多漏洞。众所周知的是Robert Morries在V AX机上用C编写的一个GUESS软件,它根据对用户名的搜索猜测机器密码口令的程序自在1988年11月开始在网络上传播以后,几乎每年都给Internet造成上亿美元的损失。 黑客通常采用Sock、TCP预测或使用远程访问(RPC)进行直接扫描等方法对防火墙进行攻击。 3.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标准有哪些? 计算机系统安全技术标准: ●加密机制(enciphrement mechanisms) ●数字签名机制(digital signature mechanisms) ●访问控制机制(access control mechanisms) ●数据完整性机制(data integrity mechanisms) ●鉴别交换机制(authentication mechanisms) ●通信业务填充机制(traffic padding mechanisms) ●路由控制机制(routing control mechanisms) ●公证机制(notarization mechanisms) 4.在网络上使用选择性访问控制应考虑哪几点? (1)某人可以访问什么程序和服务? (2)某人可以访问什么文件? (3)谁可以创建、读或删除某个特定的文件? (4)谁是管理员或“超级用户”? (5)谁可以创建、删除和管理用户? (6)某人属于什么组,以及相关的权利是什么? (7)当使用某个文件或目录时,用户有哪些权利? 5.引导型病毒的处理 与引导型病毒有关的扇区大概有下面三个部分。 (1)硬盘的物理第一扇区,即0柱面、0磁头、1扇区是开机之后存放的数据和程序是被最先访问和执行的。这个扇区成为“硬盘主引导扇区”。在该扇区的前半部分,称为“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简称MBR。

安全监测技术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安全检测(广义):安全检测是指借助于仪器、传感器、探测设备迅速而准确地了解生产系统与作业环境中危险因素与有毒因素的类型、危害程度、范围及动态变化的一种手段。 2.传感器:传感器是指对被测对象的某一确定的信息具有感受(或响应)与检出功能,并使之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与之对应的有用输出信号的元器件或装置。 3.应急控制:在对危险源的可控制性进行分析之后,选出一个或几个能将危险源从事故临界状态拉回到相对安全状态,以避免事故发生或将事故的伤害、损失降至最小程度。这种具有安全防范性质的控制技术称为应急控制。 4. 预警(early warning,pre—warning)一词用于工业危险源时,可理解为系统实时检测危险源的“安全状态信息”并自动输入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其变化趋势和描述安全状态的数学模型或决策模式得到危险态势的动态数据,不断给出危险源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瞬态过程。由此可见,预警的实现应该有预测模型或决策模式,亦即描述危险源从相对安全的状态向事故临界状态转化的条件及其相互之间关系的表达式,由数据处理单元给出预测结果,必要时还可直接操作应急控制系统。 5. 现代测试系统:以计算机为中心,采用数据采集与传感器相结合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完成测试工作的全过程。它既能实现对信号的检测,又能对所获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求得有用信息 6. 传统测试系统:由传感器或某些仪表获得信号,再由专门的测试仪器对信号进行分析处理而获得有限的信息。 7. 动态标定:一阶系统的时间常数,二阶系统的固有角频率与阻尼比,这些特性参数取决于系统本身固有属性,可以由理论设定,但最终必须由实验测定,称动态标定。 8. 灵敏度:在稳态情况下,输出信号的变化量与输入信号的变化量之比称为灵敏度 9. 非线性度:非线性度是指在静态测量中输出与输入之间是否保持常值比例关系(线性关系)的一种量度。即定度曲线与其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与输出同量纲)与装置的标称输出范围(全量程)的比值。 10. 重复精度:重复精度是在等精度测量条件下(即在操作者、仪器、环境条件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多次重复测量),装置给出相同示值的能力,又称为示值的分散性,是表征装置随机误差大小的指标。通常用误差限表示。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汇总 快速检测技术广泛用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临床检验、检验检疫、毒品检验等公共领域。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是指对食品利用便携式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快速得到检测结果的一种检测方式。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有害污染物 1.农药、化肥:有机磷,有机氯,硝酸盐 2.兽药:兴奋剂,镇静剂,抗生素 3.重金属离子:镉,铅,汞,铬,砷,钼 4.生物毒素: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肉毒素 5.致病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葡萄球菌等 快速检测含义 包括样品制备在内,能够在短时间内出据检测结果的行为称之为快速检测。三方面体现: (1)实验准备要简化 (2)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后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 (3)分析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分类 按分析地点: 现场快速检测,实验室快速检测 按定性定量: 定性快速筛选检验,半定量检验,全量检验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 (一)生物法 1.生物化学测定法(酶抑制率法,速测卡法) 2.分子生物学方法(如:ELISA) 3.活体生物测定法(发光细菌,大型水藻,家蝇) 4.生物传感器法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1)食品成分分析 (2)食品添加剂的分析 (3)农药和抗生素残留量分析 (4)微生物和生物毒素的检验 (5)食品限度的检验 (二)化学方法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检测法 蔬菜中硝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 将NO3-还原N02-后,芳香胺与亚硝酸根离子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发生偶联反应,生成一种红颜色偶氮化合物(偶氮染料),其颜色强度与硝酸盐含量呈正比,通过试纸由无色变为红色,变色的试纸放入基于光学传感器原理的硝酸盐检测仪中比色测定硝酸盐含量。仪器与材料:硝酸盐试纸. 快速测定仪 硝酸盐速测管 适用范围:乳品、饮用水、蔬菜等食物中硝酸盐的快速检测。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5009. 33盐酸蔡乙二胺显色原理,在格林试剂中加入硝酸盐转化剂,并将其做成速测管,速测管中的试剂可将N03-还原为N02-后,再与芳香胺(氨基苯磺酸) 发生重氮反应,生成重氮盐,重氮盐再与芳香族化合物( A-祭胺)发生偶联反应,生成红色偶氮化合物(又叫偶氮染料),颜色深浅与硝酸盐含量成正比,与标准色卡比对,确定硝酸盐含量. 兽药残留快速检测微生物法检测 检测管中的培养基预先接种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并含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以及pH指示剂。只需加入100ul样品于检测管中。 将含有样品的检测管放入64±1℃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奶或奶制品在培养基中迅速扩散,若该样品中不含有抗生素(或者抗生素低于检测值),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将在培养基中生长,葡萄糖呗分解后所产生的酸会改变Ph指示剂颜色,由紫色变为黄色。相反若高于检测限的抑菌剂,则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不会生长,指示剂颜色不变仍为紫色。 黄色表明该样品没有抗生素残留或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阴性) 紫色表明该样品中含有抗生素残留且浓度高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阳性) 如果介于黄色紫色之间,则说明该样品可能不含抗生素残留或者抗生素残留的含量低于试剂盒的检测限(部分阳性) 免疫金标记技术

软件测试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简述软件缺陷的含义。 答:软件缺陷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潜在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在软件运行后出现,因而使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与系统的设计需求不符。 2、说明软件缺陷、软件错误和软件失败的关系。 答:缺陷、缺点、偏差统称为缺陷,是软件故障的根源;错误、谬误、问题、异常、矛盾等统称为错误,软件错误出现的原因是软件缺陷所致;失败、事故、灾难统称失败,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软件系统存在软件错误。 14、“软件测试是有风险的工作”,试解释这种说法的含义。 答:软件不测试,就会有风险;软件测试,同样也会有风险。因为,软件是个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体现在软件实现的内容复杂性、开发过程的复杂性和组织工作的复杂性等方面。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故障,并加以排除。对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来说,故障的排除往往可能又带来新的软件缺陷。所以,软件测试又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2章软件测试基础 2、条件覆盖是否高于判断覆盖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不是,请给出反例加以说明。 答:条件覆盖是高于判断覆盖的逻辑覆盖程度。 a 、用条件覆盖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使得程序中的每一个判断的每一个条件的可能 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b、用判断覆盖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使被测程序中的每个判断的真分支和假分支至少经历 一次。 每个判断语句可能包含多个条件(比如,if (A>3&&B<7……)。条件覆盖针对判断语句的每一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编写测试用例;判断覆盖只针对每一个判断语句整体的所有可能取值编写测试用例。所以,条件覆盖的逻辑覆盖程度高于判断覆盖。 4、已知某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标识符语法规则规定“标示符是由非数字开头的,有效 字符数为32个,最大字符数为128个的任意符号串”。试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食品安全检测题库

一、名词解释(20) 1. 比移值:样品经层析后,常用比移值Rf来表示各组分在层析谱中的位置 2.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或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3.定性分析:是根据被检物质的化学性质,经适当分离后,与一定试剂产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所呈现的特殊颜色或特定性状的沉淀来判定其存在与否。 4. 总糖:食品中的总糖通常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和在测定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单糖的蔗糖的总量。 5. 食品污染: 6.HACCP: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为食品安全生产有利控制手段。 7. GMP: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 8. 食品感官评价:是凭借人体自身感觉器官(眼、耳、鼻、口、手等)的感觉(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色、香、味和外观形质)进行综合性的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方法,使获得的结果具有统计学特性。 9. 分配系数:当一种溶质分布在两个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时,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内的浓度之比是个常数,称为分配系数。 10.食品防腐剂:指用于防止食品在加工后的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繁殖等原因引起的食物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限,提高食品的食用价值而在食品中使用的添加剂。 11.灰分:食品经高温灼烧,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12. 前处理:即根据被测物质和杂质间性质上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将被测物质同有干扰的杂质进行分离,然后再进行以后的测定。 13.超临界流体:物质处于其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TP)以上的单一相态,即超过气、液两相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时的非气、非液流体称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SF)。 14.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频率>20KHz)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应,通过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速度,增大介质的穿透力以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 15.加速溶剂萃取技术(Accelerated Solvent Extraction , ASE) 是在较高的温度(50 ℃~200 ℃) 和压力(1000 ~3000psi) 下用溶剂萃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的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二、判断对错(10) 1.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粘度类似液体,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因此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替代有机溶剂进行萃取。() 2.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测定时需要使用比较复杂的仪器,它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 3.食品发色剂又名护色剂,是指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加入能与食品的某些成分发生作用,使食品呈现令人喜爱的色泽的物质。一般只能单独使用,不能复配使用。() 4用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某一蛋白质时,洗脱剂的pH值高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负电,此时应选用阳离子交换剂。()

食品安全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微生物危害)、(化学危害)、(生物毒霉)、(食品掺假)等。 2. 国外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标准主要包括(国际标准)和各国自身制定的标准,根据各国的 国情不同,标准体系的结果的具体内容也各有不同。 3. 样品的前处理是指食品样品在测定前(消除干扰成分)、(浓缩待测组分),使样品能满足分析方法要求的过程 4. 影响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最主要因素是(压力)和(温度),压力的变化会导致(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溶解度的急剧变化。 5. 农药的分类按照来源可分为(矿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有机合成农药). 6. 兽药按其作用大致可分为(抗生素类药物)、(抗寄生虫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三大类. 7. 农兽药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有(比色法)、(分光光度法)、生物学方法及色谱分析方法等。 8. 标准物质是指用以校准标注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标准物质可以是(纯的)或(混合的气体)、液体或固体。 9. 重金属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大气)、(水)、(土壤)。 10. 铅在自然界不断迁移、转化。铅是通过(有机的)形态进入环境中,并在环境中传播。 11. 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和(人工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 12. 甜味剂是指能够赋予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分可分为天然甜味

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型)与(非营养型)甜味剂。 13.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毒性物质、致癌物质、诱发过敏物质和非食品用的动植 物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统称为(天然毒素) 14. 丙烯酰胺进入人体后,可以转化为另外一种分子(环氧丙烯酰胺)。此化 合物能与细胞中(RNA)发生反应,并破坏染色体结构,从而导致细胞死亡或病变 为癌细胞。 15. 基因芯片应用主要包括表达检测、(突变检测)、(基因组多态性分 析)和基因文库作图一级杂交测序等方面. 16. 样品的采集也称(抽样)或(取样),是从原料产品整体中抽取一部分作 为其整体代表性样品,通过分析一个或数个样品,对整体的质量做出评估。 17. 细菌毒素是指细菌分泌产生细胞外或存在于细胞内的致病性物质,通常分 为(内毒素)和(外毒素),是食品中的主要天然毒素物质之一。 18. 农药残留危险性评价是对人体所接触的食品中残留的农药产生的一直或潜在的或不良作用所进行的科学评价 19. ELISA检测技术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20. 持久性污染物作为极性较弱的半发挥性有机化合物,其分析程序一般包括(溶剂提取)、(净化)和(仪器测定)三个步骤。 二.名词解释 1. 食品安全的概念:食品(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 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 2. 农药的危险性评价:是对人体所接触的食物中残留的农药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不良作用所进行的科学评价。 3. 标准物质:是指用以校准测量装置、评价测量方法或给材料赋值的物质。

安全监测技术 复习题

安全监测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测量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2、根据测量数据中的误差所呈现的规律, 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 3、传感器主要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测量及变换电路和电源等组成。 4、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化的原理制成的。 5、电容式传感器可分为:变极距型、变面积型和变介质型。 6、磁电感应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 7、光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装置。 8、湿度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通常采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表示方法。 9、一氧化碳传感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化学式、红外吸收式等。 10、矿用温度传感器有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半导体红外和光纤等。 11、机电设备开停传感器主要有辅助触电型和电磁感应型两种。 12、电磁感应型开关量传感器是通过测量机电设备馈电的电缆周围有无磁场存在,来间接地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 13、新标准要求本地断电执行时间不得超过2秒。 14、新标准要求监控系统的巡检周期最长不得超过30秒。 15、在交流电中断后,要求地面、井下设备的后备电源工作时间不得小于2小时。 16、馈电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被控设备的断电执行状态。 17、安全监控设备必须具有故障闭锁功能。 18、甲烷传感器、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等采用载体催化元件的甲烷检测设备,每10天必须使用校准气样和空气气样调校1次,每10天必须对甲烷超限断电功能进行测试。 19、井下安全监测工必须24h值班,每天检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电缆的运行情况。 20、甲烷传感器应安装在距顶板不得大于300mm,据巷道侧壁不得小于200mm的位置。 二、判断题 1、基本误差是指仪表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所具有的误差。(√) 2、系统误差是指对同一被测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的误差。(√) 3、压电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当材料受力作用而变形时, 其表面会有电荷产生,从而实现非电量测量。(√) 4、超声波:高于2×104 Hz的机械波。(√) 5、监控系统是用馈电状态回传的办法来遏制“人为破坏断电”的。(√) 6、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必须使用专用阻燃电缆或光缆连接,严禁与调度电话电缆或动力电缆等共用。(√) 7、防爆型煤矿安全监控设备之间的输入、输出信号必须为本质安全型信号。(√) 8、矿井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 9、安全监控设备的供电电源必须取自被控制开关的电源侧,严禁接在被控开关的负荷侧。(√) 10、下井管理人员发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与甲烷传感器读数误差大于允许误差时,应立即通知安全监控部门进行处理。(√) 11、传感器经过调校检测误差仍超过规定值时,必须立即更换。(√) 12、低浓度甲烷传感器经大于4%CH4的甲烷冲击后,应及时进行调校或更换。(√) 13、采煤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被串工作面的进风巷必须设置甲烷传感器。(√) 14、掘进工作面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在被串掘进工作面的局部通风机前设置甲烷传感器。(√) 15、中心站主机应不少于2台。(√) 16、监测监控系统可以不安装避雷器。(×) 17、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利用半导体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来测量温度的。(√) 18、瓦斯的导热性能比空气好。(√) 19、接入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类传感器应符合AQ6201-2006的规定,稳定性应不小于10天。(×) 20、监控分站与传感器之间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的是星形网络结构。(√) 三、简答题

自动检测技术_马西秦_第三版_习题答案

思考题与习题解马西秦 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 1、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1、检测系统由:传感器、测量电路、显示记录装置三部分组成。 2、传感器部分的作用:是把被测量变换成另一种与之有确定的对 应关系,并且便于测量 的量的装置。 测量电路部分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 显示记录装置部分的作用:是使人们了解检测数值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非电量的电测法有哪些优点? 答:P3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如何进行? 答:1)、采用微差式测量; 2)、微差式测量是综合零位式测量和偏差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 基本思路是:将被测量x的大部分作用先与已知标准量N的作用相抵消,剩余部分即两者差值 Δ=x-N。这个差值再用偏差法测量。 微差式测量中:总是设法使差值Δ很小,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之。即使差值的测量精度不高,但最终结果仍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例如: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输出电压U。 可表示为U0=U+ ΔU, 其中Δ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 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的要求,因此对Δ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 当然,可以改用零位式测量,但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如图1-3所示的微差式测量。 微差式测量: ⑴、微差式测量电路图中; ①、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 ②、R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 ③、RL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 ④、E1、R1和R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 ⑵、微差式测量过程 ①、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 ②、然后使稳压电压负载电阻RL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 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 压U。 ③、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L的值,负载变动 所引起的稳压电压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 指示出来。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总结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食品卫生标准中,检测重金属指标时,最常见的是( A )。 A:砷、铅、铜 B:金、银、铜C:镉、铬、汞 D:铜、钼、锌 2、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精密度高的检测数据,准确度肯定( D )。 A:高 B:低C:不变 D:不一定高 3、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适宜的测量条件,应注意以下几点: ( D ) A:入射光波长的选择B:控制适当的吸光度范围 C: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D:以上全是 4、分光光度法检测食品中亚硝酸盐时选择最大吸收波长是( A )。 A:538 nm B:570 nm C:438 nm D:以上不是 5、在食品样品预处理时,应能使被测定物质(A )到最低检出限以上浓度, 使测定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A:浓缩 B:稀释C:混匀 D:以上不是 6、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一般是( A )。 A.氘灯与卤钨灯 B.氢灯与氘灯 C.钨灯与汞灯 D.氢灯与汞灯 7、在标准加入法测定水中铜的实验中用于稀释标准的溶剂是。( D ) A.蒸镏水 B.硫酸 C.浓硝酸 D.(2+100)稀硝酸 8、在气相色谱法中,用于定量的参数是( D )。() A.保留时间 B.相对保留值 C.半峰宽 D.峰面积 9、液相色谱仪的核心元件是( A )。 A.色谱柱 B.检测器 C.进样器 D.记录器 10、吸收光谱曲线的纵坐标为吸收度,横坐标为( A )。 A.浓度 B.波长 C.时间 D.温度 11、在食品安全检测分析中,准确度高的检测数据,精密度肯定( A )。 A:高B:低C:不变D:以上不是 12、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用于可见光区的光源是( A )。 A. 卤钨灯 B. 氢灯 C. 氘灯 D. 能斯特灯 13、GC法或HPLC法用于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时,定量的依据一般是( A ) A、峰面积 B、保留时间 C、分离度 D、理论塔板数 14、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根本区别是( A ) A.流动相不同 B.溶剂不同 C.分离原理不同 D.操作方法不同 15、GC法农残检测分析中对氮磷具备高选择性的应用最广泛的检测器是( A ) A、NPD B、FID C、TCD D、ECD 16、反相HPLC法主要适用于( A ) A、脂溶性成分 B、水溶性成分 C、酸性成分 D、碱性组分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