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血常规

生化,血常规
生化,血常规

谷丙转氨酶(ALT)

ALT顾名思义是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ALT升高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软组织损伤及严重的创伤、剧烈运动或运动过度、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等、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炎等、胆囊炎、应用一些药物等非肝脏因素。所以临床生化检查见到ALT的轻度增高不应只怀疑肝脏问题,要综合考虑动物病情并全面分析化验单。

ALT主要大量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其浓度高于血清的1000-3000倍。故肝细胞的轻度损伤就可使其升高,极其敏感,有资料报道1%的肝细胞损伤可造成ALT升高一倍。所以可以说只要肝脏有轻微损伤就能引起ALT的明显变化,而因黄疸怀疑早期及中期的肝病,没有ALT的升高是不成立的。但ALT的降低目前未证明其有临床意义。

2、谷草转氨酶(AST)

AST存在各组织细胞中,肌肉组织中含量很高,其中心肌细胞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肝脏细胞,所以AST伴随CK(肌酸激酶)的明显升高常提示骨骼肌损伤或心脏疾病。此外,能引起ALT升高的非肝脏因素均能引起AST升高,近有报道称大量食用高动物性脂肪也能引起ALT升高。

肝内的AST有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内(sAST)和肝细胞线粒体内(mAST)。所以当肝脏轻度损伤时,肝细胞只是胞浆破裂,胞浆中的ALT和sAST 都进入血液,引起血清ALT及AST同时基本等比例升高。而当肝有严重损伤时,细胞线粒体破裂,mAST释放入血,此时血清中AST值为sAST与mAST的总和,故AST升高的比例要高于ALT,升高的比例越高,提示肝损伤的程度越重。

3、总胆红素(TBIL)

TBIL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正常血清中的胆红素基本是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破碎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包括溶血性疾病、微生物感染引起间接胆红素过多,来不及被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和胆汁而引起单纯因间接胆红素升高导致直胆升高。肝病时,胆红素不能转化为胆汁或因肝细胞肿胀而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直胆和间胆同时升高造成肝细胞性黄疸。发生胆囊炎、总胆管阻塞时,胆汁排入十二指肠障碍而引起阻塞性黄疸。

因犬猫被毛长度及皮肤颜色不同,临床一般通过眼结膜、瞬膜和口腔黏膜的颜色观察来判断。一般30mmol/L以下的黄疸不宜用肉眼察觉,称为隐性黄疸。怀疑隐性黄疸时,可通过尿液化验来进行判断。当发生轻度溶血时,肝脏将间胆转化成直胆的能力可在一定范围增强,所以这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不会上升。但在发生中重度溶血时,大量红细胞破碎导致进入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来

不及转化而导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轻中度升高。犬的埃利希氏体、支原体感染,猫的传染性腹膜炎也能引起肝前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时直胆和间胆均升高。当怀疑发生肝细胞性黄疸时,要结合ALT、AST、ALP指标及各项临床症状做出诊断。要知道犬猫的肝脏疾病在一半以上的病例中是不引起黄疸的。肝细胞性黄疸时总胆红素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与肝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的,当总胆红素值显示为重度黄疸时,如果ALT、AST值升高不多被称为胆酶分离。胆酶分离的原因是肝细胞严重受损,间胆不能被转化,胆汁大量在肝内淤积,而具有活性的肝细胞数量很少,受损后释敢的酶也相应减少,往往提示极严重的肝损伤、肝硬化中晚期以及肝衰竭。

梗阻性黄疸是指肝细胞具备将间胆结合为直胆及产生胆汁的能力,但胆汁排出受阻,所以直胆升高,间胆正常或轻度升高。胆结石、寄生虫、肝脏肿瘤、胆囊肿瘤、胰腺肿瘤造成的胆管阻塞及压迫是主要病因。此时,ALT一般轻度升高,AST轻度升高或正常,ALP明显升高。

总胆红素降低一般提示缺铁性贫血、缺锌或仪器误差。

4、乳酸脱氢酶(LDH)

LDH是一种糖酵解酶,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细胞的细胞质内,催化乳酸和丙酮酸的相互转换。在无氧酵解时,催化丙酮酸接受由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形成的氢,形成乳酸。LDH由5种同工酶组成,同工酶分布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因此可根据其组织特异性来协助诊断疾病,目前国内兽医临床上还未开展利用电泳法或酶联免疫法测定同工酶。。由于LDH几乎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且在机体组织中的活性普遍很高,所以血清LDH的增高对任何单一组织或器官都是非特异的,无明确诊断意义。

5、碱性磷酸酶是(ALP)

ALP由6种同工酶组成,广泛存在于机体各组织中,肝、肾、骨骼、肠道、胎盘及某些肿瘤组织内都存在,但主要存在于肝脏和骨骼中。在犬猫幼龄阶段的骨骼发育期、骨折愈合期、妊娠期均可引起ALP轻度的生理性增高。骨软化症、佝偻病、骨质疏松、骨肿瘤、肝脓肿、肝硬化、肝肿瘤、甲亢时ALP轻至中度增高。肝外胆道阻塞、胆囊疾病、胆汁淤积型肝炎时肝细胞过度产生ALP,经淋巴道和肝窦进入血液,同时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反流入血,引起血清ALP明显升高。

在犬猫临床上,ALP升高所提示的临床意义不完全相同。在犬提示肝脏疾病、库兴氏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或抗癫痫药物使用。在猫提示糖尿病、胆管炎、胆管性肝炎、肝脂变、

甲亢等。在犬甲状腺机能减退时,ALP可能轻度下降。

6、肌酸激酶(CK)

CK可在体内催化肌酸和磷酸肌酸之间的相互转化,广泛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脑、胃肠道、前列腺、肺等组织中也有分布。CK有三种同工酶。人医用CK-MB的浓度来诊断心肌疾病,但在兽医临床尚未开展。在兽医临床CK的明显升高主要提示心肌、骨骼肌或脑组织的病变。

7、γ一谷氨酰转肽酶(GGT)

GGT是将其他氨基酸转化为谷氨酸的酶,广泛分布在机体各组织中,但在肾、胰腺、肝脏中分布的较多。GGT轻中度升高提示各种情况的肝炎、脂肪肝、胰腺炎(犬)、胰腺癌、糖皮质激素或巴比妥类药物的使用。GGT重度升高提示胆囊炎、胆道阻塞、胆汁淤积性肝炎引起的阻塞性黄疸,原发和继发性肝癌。GGT高于正常值4倍以上时要考虑肝癌或严重的肝胆感染,尤其在犬。

8、总蛋白(TP)

TP是指肝脏产生的白蛋白和含量极少的纤维蛋白原、α、β球蛋白、凝血酶原、凝血因子,浆细胞产生的γ球蛋白共同组成的复杂混合物。TP的升高常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脱水、中毒、休克、慢性感染、淋巴肉瘤、浆细胞瘤等。TP 降低主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蛋白下降。

9、白蛋白(ALB)

ALB是机体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力量,它能转运胆红素、长链脂肪酸、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和部分药物及重金属离子,还具有一定的球蛋白保护作用。ALB升高主要见于急性重度脱水和休克,但这在临床上并不常见,因为ALB的升高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扩容的血浆使ALB得数值降为正常。ALB 降低分为两种原因。第一为合成不足,长期饥饿、营养不良、肠道吸收不良等原因引起的原料不足或严重的肝病导致的ALB产生不足或停止;第二为过度流失,肾小球病变、肾病、蛋白丢失性肠病、大量炎症性胸腹腔渗出均能导致ALB的丢失性降低。

10、球蛋白(GLOB)

机体球蛋白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且以γ球蛋白为主,另两种球蛋白的含量极低。因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所占的比重太小,所以兽医临床上血清球蛋白的数值是TP减去ALB所得。球蛋白的升高在犬常见于全身性慢性感染,如全身性脓皮症、艾利希氏体、心丝虫、蠕形螨、慢性跳蚤过敏等;还可见于淋巴肉瘤、浆细胞瘤、多发性骨髓瘤等高蛋白血症及自身免疫病。在猫较为常见,机体携带非自限性病毒时均能引球蛋白同程度的升高。白降低一般不会出现在猫。在成年犬可能与慢性失血、蛋白丢失性肠病、重度肝病及肾病有关,但后两者不常见。

11、白蛋白:球蛋白(A/G)

TP高,A/G低是由于球蛋白偏高,原因有慢性炎症、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等。TP低,A/G低是由于白蛋白偏低,见于肾病,营养不良等能够引起白蛋白流失的疾病。如果A/G低并且白蛋白低,球蛋白高的话,提示严重肝病,如严重肝脓肿、肝脂变(猫)、中重度的肝纤维化、肝癌晚期。

12、尿素氮(BUN)

BUN是机体内氨在肝中代谢产生的,主要通过肾脏排出体外。BUN升高临床上称为氮质血症,分为肾前、肾中、肾后性三种。肾前性见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高热、休克、消化道出血、脱水、严重感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肌肉损伤、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四环素、阿蒂森氏症、高蛋白饮食、肝肾综合征等因素;肾中性常见于急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严重肾盂肾炎、先天性多囊肾和肾肿瘤等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障碍;肾后性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尿路梗阻使肾小球滤过压降低,常见于尿道结石、难产、便秘、前列腺肿瘤、盆腔肿瘤、双侧输尿管结石等因素。血中BUN降低常见于过量摄入水分、蛋白质摄入过少、应用促蛋白合成的同化激素、妊娠晚期及严重的肝脏疾病。

13、肌酐(CREA)

肌酐是机体肌肉代谢的产物。在肌肉中,肌酸主要通过不可逆的非酶脱水反应缓缓地形成肌酐,再释放到血液中,随尿排泄。因此血中肌酐的量与体内肌肉总量关系密切,不易受饮食影响。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正常时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肌酐升高的主要原因为肾功能不全,当肾功能下降至正常的1/4-1/3时血肌酐开始上升。在严重感染、剧烈运动、生长激素过盛、糖尿病、VitC的大量使用时也可引起血中CREA升高。肌酐的降低见于妊娠晚期、严重的肌营养不良、重度的充血性心衰、应用雄性激素或噻嗪类利尿药等。

14、血钙(Ca)

血钙以离子钙和结合钙两种形式存在,血浆钙中只有离子钙才直接起生理作用。离子钙降低神经肌肉应激性的作用,当离子钙过低时神经肌肉应激性升高,可发生手足搐搦。过高时可使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表现为乏力、呕吐、对外界刺激漠然、腱反射减弱,严重时可出现精神障碍、木僵和昏迷。另外高钙血症时,心肌兴奋性、传导性降低,高钙血症还会对肾脏产生损害。血清钙大于

4.5mmol/L可发生高钙血症危象,动物易死于心脏骤停、坏死性胰腺炎和肾衰等。

高血钙常见于VitD中毒,补钙过量、原发性甲亢、肾衰引起的继发性甲旁亢、高蛋白血症、芽生菌病、体温过低、淋巴肉瘤(犬)、大量进食植物(猫)。低血钙常见于妊娠及哺乳期、幼龄动物快速生长期、低蛋白血症、肾衰、甲亢(猫)、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

15、血磷(P)

血磷主要是指血中的无机磷,它以无机磷酸盐的形式存在。血浆中钙与磷的浓度保持着一定的比例关系。高血磷可引起厌食、骨骼异常及疼痛、血管及软组

织钙化、诱发甲旁亢进等问题。血磷常见的升高原因有肾衰、VitD摄入过多、快速生长期、甲旁减退、溶骨性疾病。低血磷可引起动物贫血、无力、惊厥,常见原因有碱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时胰岛素过量,静脉使用葡萄糖过量、产后瘫痪、甲旁亢、VitD缺乏。

16、血糖(GLU)

血糖升高的原因有糖尿病、紧张(猫)、肾衰竭、库兴氏综合征、甲亢、孕激素过多、生长激素过多、药物(葡萄糖、糖皮质激素、孕激素、甲状腺素)等引起。血糖下降的原因有小型幼龄动物的消化道疾病(常引起癫痫)、饥饿、严重的败血症、肝功能不全、阿蒂森氏症、垂体机能减退、胰岛素治疗过量。

17、淀粉酶(AMY)

血清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另外近端十二指肠、肺、子宫、泌乳期的乳腺等器官也有少量分泌。血清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及慢性胰腺炎的急性发作胰腺损伤期升高2-3倍(主要在犬),肾衰竭、胰腺囊肿、胰腺肿瘤时中度升高,肝脏疾病及胃肠道疾病如肠梗阻、肠管坏死、便秘、胃肠穿孔、腹膜炎等,应用噻嗪类、糖皮质激素及羟乙基淀粉也可引起血情淀粉酶升高。

血清淀粉酶的下降无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报道见于重症糖尿病、严重的肝脏疾病、胰腺肿瘤的术后。

18、脂肪酶( LIPA)

血清脂肪酶的升高主要见于急性胰腺炎、胰腺癌。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升高持续的时间较短,而脂肪酶升高持续时间很长,故临床诊断意义较大。另外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总胆管阻塞也能引起血清脂肪酶升高。

19、总胆固醇(CHOL)

胆固醇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最为丰富,在肾、脾、皮肤、肝和胆汁中含量也高,是机体组织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不仅参与形成细胞膜,而且是合成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甾体激素的原料。血清胆固醇升高可见于糖尿病、单纯的阻塞性黄疸、肥胖、高脂肪饮食、甲减、库兴氏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疾病。血清胆固醇降低可见于严重的营养不良、恶性肿瘤、肝细胞严重受损、蛋白丢失性肠病等情况。

一、红细胞(RBC)计数意义

红细胞增多见于:

(1)血液中红细胞绝对值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机体长期缺氧,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3)因一时性血浆中水分丢失过多、血液浓缩,如剧烈吐泻、脱水、烧伤引起相对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减少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造血原料缺乏,红细胞破坏过多、过早等。

二、血红蛋白(Hb)测定意义其增减的意义大致与红细胞增减相似,但在各种不同类型贫血时,红细胞数与血红蛋白量的减低不一定呈平行关系。如小红细胞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比红细胞数减少更为明显;在大红细胞性贫血时,则红细胞减少的程度较血红蛋白减少更为严重。

三、白细胞(WBC)计数意义

白细胞增多见于:

⑴急性感染:包括化脓菌感染、杆菌感染引起肾孟肾炎、胆囊炎等,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型脑炎等,寄生虫感染引起急性血吸虫病,螺旋体病引起的钩端螺旋体病等,重度感染时可引起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

⑵严重烧伤、较大手术后、心肌梗死等引起的组织损伤、坏死。

⑶数量极度增高时,见于恶性肿瘤、白血病,尤其是慢性白血病。

⑷见于急性失血,尤其是内脏破裂、宫外孕等引起的内出血。

⑸见于急性化学药物有机磷中毒,也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中毒。

白细胞总数减少见于:

⑴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性肝炎,寄生虫感染,如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不增多型白血病等。

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抗体导致的白细胞减少。

⑷理化损伤及药物反应,如苯及其衍生物引起的放射线损伤、化学品中毒,如氯霉素、保泰松、抗癌药等引起的各种反应。

⑸其他,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

四、白细胞分类(DC)意义

中性粒细胞(N)总数的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与白细胞相似。

⒈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见于:

⑴过敏性变态反应,如支气管哮喘、药物性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等。

⑵寄生虫病,如肠道寄生虫钩虫、蛔虫等。

⑶某些皮肤病,如湿疹、天疱疮、剥脱性皮炎等。

⑷急性传染病恢复时,一般在常起病时细胞数减少,当开始恢复时可呈现增多,提示病情好转。

⑸某些血液病及恶性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肺癌等。

⒉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⑴当肾上皮质功能亢进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

⑵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尤其在伤寒、副伤寒、严重烧伤、大手术后。

嗜碱性粒细胞

(B)增多见于:

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红细胞增多症;

⑵脾切除术后、疫苗预防注射后等。嗜碱性粒细胞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1.淋巴细胞(L)增多见于:

⑴初生婴儿、儿童的生理性增多;

⑵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可引起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⑶某些感染,如病毒感染性疾病、细菌性感染如百日咳、慢性感染如结核病的恢复期;

⑷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淋巴细胞减少大多是相对性减少,或见于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

单核细胞(M)增多见于:

⑴某些感染如结核病活动期,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等;

⑵某些血液病,如淋巴瘤、高雪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且可出现原、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减少一般无特殊临床意义。

五、白细胞的常见形态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包括:

⑴核左移,常见于感染,尤以急性化脓性感染最常见,其他如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出现。

⑵核右移,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使用抗代谢药物治疗后、感染恢复期等。

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

⑴中毒颗粒:常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等。

⑵空泡变性:常见于严重感染,特别是败血症,因粒细胞受损发生脂肪变性所致。

⑶核变性,临床意义同空泡变性。

⑷棒状小体,仅见于白血病细胞中,但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不出现棒状小体。

淋巴细胞形态变异根据形态特点分为3型:

Ⅰ型(空泡型)、Ⅱ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除以上3型外,尚可有呈浆细胞样或组织细胞样的异形淋巴细胞,见于:

⑴病毒感染性疾病;

⑵某些细菌性感染,原虫、螺旋体感染;

⑶某些免疫性疾病、药物过敏等。

六、血小板计数意义

血小板减少见于:

⑴血小板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放射线损伤;

⑵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药物损伤;

⑶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⑷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输入大量血浆血液受稀释等。

血小板增多见于:

⑴急性大失血和溶血后可呈反应性增多;

⑵骨髓增生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七、血小板学形态检查正常血小板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2~4μm,含嗜天青颗粒。功能正常的血小板多数个成簇聚集,若呈单个分散分布提示血小板功能不良。幼稚血小板体积大,胞质蓝色加深。当血小板异常增生时,呈大小不等,形态异常。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海淀 100094

近年来,公猫下泌尿道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该病症状急,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常会预后不良。在阻塞性病例中,施行尿道造口术是必要的。 在海绵体部尿道阻塞病例,若实施非手术治疗措施失败则可进行会阴部尿道造口术。会阴部尿道造口术还可用来治疗因插入导尿管而导致的远端尿道狭窄,是最常用的尿道造口术。

1 会阴部尿道造口术

1.1 术前准备根据临床症状、血常规指标等综合评估猫的全身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麻醉剂量,可使用846合剂,按0.1~0.2 ml/kg体重剂量肌肉注射。对于状况比较差,出现食欲废绝、呕吐等酸中毒症状的猫,及时纠正酸中毒,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如果膀胱没有积尿,或者尿液已经被排空,手术前要先给猫补液。如果膀胱里的积尿无法排出,则在手术中将尿液排空之后立即给予补液。

公猫的会阴部,包括尾根腹侧的部位进行剃毛。患猫俯卧,在其后腹部垫一个长约15 cm左右的椭圆形或圆柱形物,充分暴露会阴部。固定后肢,并将尾巴拉向背侧与脊柱平行用绷带缠绕固定。清理直肠中

的粪便,用丝线荷包缝合肛门(应避免缝到肛周囊),也可以将一小块棉花或者纱布塞入肛门,防止术中有排泄物污染创口。剃毛部位常规消毒。

1.2 手术方法距肛门1 cm处沿阴囊缝隙至尿道口切开。未做去势的猫先将睾丸摘除(可实施被睾去势)。剪除多余的总鞘膜和阴囊皮肤。仔细地钝性分离出坐骨海绵体肌和坐骨尿道肌。将阴囊前后动脉烧烙或者捻转止血,出血不严重时则不需要处理。用剪刀将坐骨海绵体肌和坐骨尿道肌在靠近坐骨的一端剪

开,这样可以减少出血。环形分离包皮及阴茎周围皮下组织,使阴茎和其他组织充分分离。切断尿道坐骨肌、阴茎退缩肌、坐骨海绵体肌(紧贴阴茎切肌肉)。把阴茎牵向一侧,使对侧紧张,以利于坐骨附着部的分离。用剪刀小心的剪开腹侧耻骨附着部。把阴茎和骨盆部尿道向背侧拉,仔细地钝性分离腹侧,使阴茎和骨盆部尿道游离并易于向外牵拉。

分离的时候一定要仔细,以免破坏直肠和盆神经。当分离处的拉力很小,甚至没有时,表明尿道有了充分的游离性。

若条件允许,应该先进行插管,以确定尿道。由尿道口纵向剪开尿道至尿道球腺处,在尿道球腺处,骨盆部尿道的直径大约可以达到4mm。注意切口在尿道中间剪,勿偏,以防止伤及海绵体。清理阻塞物,排空尿液,将软性阻塞物及硬性阻塞物清除,挤压膀胱以排空尿液。插入6号双腔导尿管,将尿道头部的水囊充起。

将尿道切口上止点的尿道黏膜和皮肤切口上止点的皮肤用可吸收线进行第一针结节缝合。然后每针间隔0.3 cm将黏膜和皮肤进行充分对齐缝合(保证黏膜和皮肤不内翻、不外翻、不打摺),一侧缝合6针左右即可。在阴茎包皮附着点(在阴茎骨后方)上方将阴茎横断,在距断端0.3 cm处做贯穿扣状缝合。将多余的皮肤进行结节缝合(可以用可吸收线)。固定导尿管,去掉肛门周围的荷包缝合线或肛门内的堵塞物。

1.3 术后护理

(1)手术后为了阻止猫舔伤口,需要给猫戴伊丽莎白圈7~10天,直到拆线。在恢复期间可用碎纸条来代替猫沙。

(2)每天用抗生素(0.5 g氨苄西林与10 ml生理盐水混合)冲洗创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红霉素眼药膏等),每天1次,3~5天去掉导尿管。(3)为了防止上行性泌尿道感染,连续肌肉注射抗生素10~20天。

2 其他造口术

对于某些不适合施行会阴部尿道造口术的尿道阻塞病例,可以选择耻骨前或耻骨后的尿道造口术,即可通过去掉狭窄的阴茎部尿道,并利用比阴茎部尿道宽大3~4倍的骨盆部尿道或者膜性尿道,产生一个增宽的尿道,以利于排尿。这类手术方法既可以治疗原发性阴茎部的尿道阻塞还可以作为失败的会阴部尿道造口术的补救措施。 会阴部尿道造口、耻骨前尿道造口、耻骨(弓)下尿道造口都曾报道用于公猫。尿道口狭窄是最常见的后遗症,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会阴部造口方法在尿道海绵体部开口很小。术后出现的尿渗漏和继发的肉芽组织增生或周围皮肤坏死也会造成尿道口狭窄。在切开骨盆部位的尿道时若损伤了骨盆神经则会导致大小便失禁。据报道,在实施会阴部尿道造口手术后,动物出现直肠脱出的症状。会阴部尿道造口通常伴有术后泌尿道感染症状,其主要原因在于潜在的

尿路疾病和尿道口生理部位的改变导致的机体防御机能的下降。耻骨前尿道造口术也经常伴有造口狭窄和尿道感染症状。

国外较新的方法是去除部分坐骨以使尿道有一个自然而更宽大的开口。

具体方法是:

(1)术前准备基本如会阴部尿道造口术,剃毛区比施行会阴部尿道造口术的剃毛区靠头侧约长10 cm。

(2)脐孔后 2 cm 沿腹壁正中线切开,暴露并隔离膀胱,于膀胱顶部切开1.5~2 cm切口,用生理盐水冲洗。

(3)从膀胱颈插入6号双腔导尿管至尿道阻塞部位。围绕阴囊和包皮椭圆形切开皮肤直到耻骨前缘。将阴茎拉向尾侧,分离暴露,分离脂肪暴露耻骨联合,暴露尿道球腺、坐骨海绵体肌和坐骨尿道部位的肌肉。

(4)可见到正中部位的内收肌群(股薄肌和闭孔外肌)。分离肌肉以暴露坐骨腹面。

(5)用咬骨钳以尾 头方向纵向切除部分坐骨,切除的坐骨区域有10 cm宽12 cm长,注意保护下面的软组织。分离坐骨后可触摸到留置的导尿管,据尿道球腺头侧至切除骨后的坐骨后缘2~3 cm处造口,沿导尿管在其上端纵向切开尿道及尿道黏膜2~3 cm,将导尿管从切口处导出,结节缝合尿道黏膜,仍应用黏膜包皮肤的缝合方法以形成尿道造口,较胖的猫可以分离造口周围的软组织以利于缝合。关闭膀胱、腹腔,术后护理同上。此法的适应症是顽固性尿道阻塞,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术后造口狭窄。这种造口比正常会阴部尿道造口要靠近头部10~15 mm。

术后应避免长时间留置导尿管,以避免狭窄的形成和上行性尿道感染。如果没有使用伊丽莎白脖领或者患猫自己把脖领弄掉后舔创口,会引起创口的过度出血。当发生出血时,一定要仔细清理尿道口,保证排尿。这种手术方法造口处距尿道球腺15~18 cm,距腹股沟部脂肪垫2~3 cm,很少发生术后感染等症状。

3 小结

尿道造口术是治疗公猫下泌尿道疾病的有效措施,其具体手术通路据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防止造口狭窄,预防术后尿道感染以及处理造口后并发症的情况等。会阴部尿道造口术是较为常用和有效的造口方法,但有其弊端。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这种手术方法正在改良之中并出现了本文所论述的几种造口方法。

血生化检查介绍和意义

血生化检查介绍和意义 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各种细胞数量及形态分布,来判断是否患有相关疾病。而血生化检查是测定液体部分中的各种元素值,来推测身体健康程度的方法,可测定的值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离子、淀粉酶、心肌酶等。下面心贝亲子网小编将为大家一一阐述常见的生化指标及其意义。 1.血清酶类 1)谷丙转氨酶 谷丙转氨酶顾名思义是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转氨酶,是衡量肝脏代谢功能的重要指标。血液检查中,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15-40U/L。 值增高:可为肝炎,脂肪肝,肝脏肿瘤,肝硬化,溶血性疾病,心肌梗塞,肌肉病变。 2)碱性磷酸酶

碱性磷酸酶(ALP或AKP)是广泛分布于人体肝脏、骨骼、肠、肾和胎盘等组织经肝脏向胆外排出的一种酶。碱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值为:女性50- 135U/L,男性45-125U/L。 值增高:可为阻塞性黄疸,肝炎,肝癌,畸型性骨炎,佝偻病,软骨病,骨转移癌。 3)酸性磷酸酶 正常人血清中的酸性磷酸酶来源于骨、肝、肾、脾、胰等组织,故不论男女老幼,其含量大致相同。而前列腺患者以及出现肝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红血球病变等疾病时,血清中酸性磷酸酶的活力都会升高。酸性磷酸酶的正常参考值为:2.4-5.0U/L。 值增高:可由前列腺癌,骨转移或有肝转移的恶性肿瘤,骨肿瘤,畸形性骨炎,多发性骨髓瘤,血液系统疾病,肾脏感染引起。 4)血清胰淀粉酶 胰淀粉酶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水解酶,测定血清胰淀粉酶主要用于诊断急性胰腺炎,正常情况,血清胰淀粉酶的参考值为8-32U/L。 值增高:可由急慢性胰腺炎,胰腺肿瘤,肝炎,胆道及胆囊疾病,消化道溃疡穿孔,腹部外伤,腮腺炎引起。 2.血清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类 1)钠(Na) 正常参考值:134-143mmol/L。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血液生化检查各项指标临床意义 一、肝功全项 (一)白蛋白/球蛋白的比例 A/G 1—2.5 用于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A/G比值<1提示有慢性肝实质性损害。动态观察A/G比值可提示病情的发展和估计预后,病情恶化时白蛋白逐渐减少,A/G比值下降,A/G比值持续倒置表示预后较差。(二)球蛋白 1、增高 (1)、多发性骨髓瘤及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2)、肝硬化。 (3)、结缔组织病、血吸虫病、疟疾、红斑狼疮。 (4)、慢性感染、黑热病、慢性肾炎等。 2、降低 1、生理性低蛋白血症,见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 2、低Y-球蛋白血症或先天性无Y-球蛋白血症。 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和使用免疫抑制药等常使免疫球蛋白合成减少,引起球蛋白降低。 (三)间接胆红素IBIL 1.5-18.0umol/L 增高常见于溶血性黄疽、先天性黄疽、肝细胞性(肝炎)或混合性黄疽,也见于阻塞性黄疽。 注: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辩证关系: 1、三者均高,属肝细胞性黄疽、如急性重症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肝癌等。 2、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升高,属阻塞性黄疽,如胆道结石、胆道阻塞、肝癌、胰头癌等。 3、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升高,属于溶血性黄疸,如溶血性盆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症疾、新生儿黄疽等。 (四)总胆红素TBIL 5.1-20.0cmol/2 1、增高见于 (1)肝细胞性疾病:如急性黄疽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 (2)阻塞性疾病:如胆石症、胰头癌等。 (3)其他:如新生儿黄疽、败血症、溶血性贫血、严重大面积烧伤、溶血等。 2、减低无临床意义 (五)直接胆红素DBIL 1.7-6.8umol/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疽、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六)丙氨酸转氨酶ALT 0-40u/L 增高: 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石症、胆管炎、胆囊炎。 2、心血重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功能不全的肝淤血、脑出血等。 3、骨骼肌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4、其他:某些药物和毒物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氨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七)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0-40u/L 增高:

-血常规、生化指标与临床意义

血常规 1.红细胞(RBC或BLC)参考值:3.8~5.1*10^12 生理功能:(附1) 1、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 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2、吞噬细胞样的功能,在其细胞膜表面具有过氧化物酶,该酶是典型的溶酶体酶, 它可起着巨噬细胞样的杀伤作用。 3、免疫粘附功能: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补体C3b结合后,可粘附于灵长目或非灵长 目的红细胞与血小板上(C3b受体);清除免疫复合物的特性是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所不及的。 4、防御感染:细胞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免疫粘附后,不仅可以通过过氧化物酶对 它们产生直接的杀伤作用,而且还可以促进吞噬细胞对它们的吞噬作用。因此,红 细胞的免疫功能可以看作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因素之一。 5、免疫功能:识别携带抗原;清除循环中免疫复合物;增强T细胞依赖反应;效 应细胞(B/T)样作用 增多:分为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继发性:代偿性增多(缺氧等),非代偿性增多(肝细胞癌、卵巢癌、子宫肌瘤等肿瘤相关及肾盂积水、多囊肾、肾癌等肾脏相关)。 减少: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2.血红蛋白(HB或HGB)参考值:115~150g/L 生理功能:运输氧、二氧化碳、电解质、葡萄糖以及人体排出来的废物新陈代谢所必须的物质;酸碱平衡功能(血红蛋白Fe2+) 增多: 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灼伤等所致);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劳动、恐惧等;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瘘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以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减少:轻度:血红蛋白<90g/L、中度:血红蛋白90~60g/L、重度:血红蛋白60~30g/L、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 生理性:≤15岁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常见于缺 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生成过多、破坏过多、丢失过多) (1)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0.35~0.45L/L一定量的抗凝全血经离心沉淀后,测得下沉的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比。 增多:血液浓缩;其他同红细胞 降低:同红细胞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一、简介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三、临床意义: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GP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梗塞、心肌炎及胆道疾病等。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GO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心肌梗塞发病期、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血清总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泻,呕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烧伤,失血等。 4.血清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病,肾脏疾病更为明显。 5.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转移癌、骨折恢复期。另外,少年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骨胳系统活跃,可使ALP增高。 注意:使用不同缓冲液,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6.血清r-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或r-GT)测定的临床意义: 升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7.血清总胆红质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肝脏疾病,肝外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急性黄疸性肝炎新生儿黄疸慢性活动期肝炎闭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胆石 症阻塞性黄疸胰头癌肝硬化输血错误 8.血清直接胆红素测定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9.血清甘油三酯测定的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注:以下各项所述临床意义,仅是表明患某些疾病的可能性,并不表示一定患有某病。请勿随便对号入座!如有疑问请至医院由专业医生结合体格检查等后确诊!!! 肝功能 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 英文缩写 AL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 英文缩写 AST 正常参考值 0-40I/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检验项目转肽酶 英文缩写 GGT 正常参考值 0-40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 英文缩写 ALP 正常参考值 30-115IU/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检验项目总胆红素 英文缩写 TBIL 正常参考值 4.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 英文缩写 DBIL 正常参考值 0.00-6.00umol/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 英文缩写 IBIL 正常参考值 0.00-17.39umol/L 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检验项目总蛋白 英文缩写 TP 正常参考值 55.00-8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检验项目白蛋白 英文缩写 ALB 正常参考值 35.00-55.00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脏疾病更为明显,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如白蛋白30g/L,则预后较差。 检验项目球蛋白 英文缩写 GLO 正常参考值 15-35g/L 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肾炎等),网状内皮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感染,如化脓性感染、梅毒、麻风、结缔组织病。 检验项目白/球比值

血常规、血生化知识

血常规的检查意义 及早发现和诊断某些疾病,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 (4-5) *1012/L; 女性: (3.5-4.5) *1012/L检查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 (120-150) g/L; 女性: (105-135) 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白细胞(WBC) 正常情况:(4-10)*109 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 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中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50-70)% 增高:细菌感染,炎症; 降低:病毒性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情况:(0-00.75)%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淋巴细胞 正常情况:(20-30)%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 正常情况:(3-8)% 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血小板(PLT) 正常情况:(100-300)% 升高: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症状性血小板增多症,感染,炎症,恶性肿05l26,缺铁性贫血,外伤,手术,出血,脾切除后的脾静脉血栓形成,运动后. 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播散性,药物过敏性血小板减少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能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脾功能亢进. 血沉 正常情况:男性: (0-15) mm/h; 女性: (0-20) mm/h 增快:急性炎症,结缔组织病,严重贫血,恶性肿05l26,结核病.

常规生化和血常规项目缩写及临床意义(北方生科)

生化全套检查就是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来对人进行身体检查。 生化全套检查内容包括: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 总胆红素、直接、间接胆红素,转氨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 高、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空腹血糖;肾功能(肌酐、尿素氮); 尿酸;乳酸脱氢酶;肌酸肌酶等。 二、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缩写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全称 TB total bilirubi n 总胆红素 DB direct bilirub in 直接胆红素 TP total protein 总蛋白 ALB albumin 白蛋白 GLOB globulin 球蛋白 介 简 、 一

UREA urea 尿素 CREA creati nine 肌肝 UA uric acid 尿酸 GLU glucose 血糖 ALT ala nine amiotra nsferase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aspartate aminotran sferase 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GGT Y glutamyl tran speptadase 谷氨酰转肽酶 CK creati ne kin ase 肌酸肌酶 CK-MB creat ine ki nase-MB 肌酸肌酶同工酶LDH lactate dehydroge nase 乳酸脱氢酶 a-HBD a-hydroxybutyric dehydroge nase a-羟丁酸脱氢酶AMY serum amylase 血淀粉酶 TG triglyceride 甘油三脂 CHOL cholesterol 胆固醇 HDL-c high-de nsity lipoprote in cholester ol 高密度脂蛋白 LDL-c low-de 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 ol 低密度脂蛋白 VLDL very low-de nsity lipoprote in 极低密度脂蛋白 Ca serum calcium 钙 Mg serum magn esium 镁 IP inorganic phosphate 无机磷

血常规临床意义

血常规临床意义 白细胞 白细胞是人体外周血的有核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计数外周血的白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分析是诊断感染性疾病和恶性血液病初步诊断的基本指标。 外周血液中,由于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故起增多和减少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因此临床上白细胞总数变化的意义与中性粒细胞总数变化的意义基本一致。 年龄:出生时较多,6~ 9d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以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至2~3岁后又逐渐降低,而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至4~5岁二者又基本相等,以后逐渐增高至成人水平; 安静及放松时较少,活动和进食后较多;早晨较少,下午较多;剧烈运动、剧痛和情绪激动时自细胞显著增多〈可达35×109/L):刺激停止后较快恢复到原有水平;经期及排卵期,妊娠期增多,分娩时因产伤、产痛、失血等刺激,可达35×109/L ,产后2周内可恢复正常;吸烟也可致增多。’ 一、中性粒细胞是血液中具有吞噬作用的细胞,是机体的主要防御体系。 1、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理因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常见于: ①急性感染(细菌、某些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感染) ②炎症反应(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结肠炎、胰腺炎等) ③组织损伤(手术后、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后1 ~ 2d, WBC常增多,并可持续1周,借此可与心绞痛鉴别)等) ④急性失血、急性溶血、恶性肿瘤、急性中毒及药物(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组胺等)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高。 2、中性粒细胞异常增生性增多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增多的粒细胞主要为病理性粒细胞或未成熟粒细胞,常伴有红细胞及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常见于白血病和骨髓增殖性疾病。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和其意义

常用血液检验结果及其意义 生化 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 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 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 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 (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 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 3.00-40.00 u/l 临床意义: (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 (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 (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 11.00-61.00 u/l 临床意义: 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 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 53.00-140.00 u/l

生化,血常规

谷丙转氨酶(ALT) ALT顾名思义是谷氨酸和丙酮酸之间的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心脏和骨骼肌中。肝细胞或某些组织损伤或坏死,都会使血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临床上有很多疾病可引起转氨酶异常。ALT升高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软组织损伤及严重的创伤、剧烈运动或运动过度、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等、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炎等、胆囊炎、应用一些药物等非肝脏因素。所以临床生化检查见到ALT的轻度增高不应只怀疑肝脏问题,要综合考虑动物病情并全面分析化验单。 ALT主要大量存在于肝脏细胞的细胞浆中,其浓度高于血清的1000-3000倍。故肝细胞的轻度损伤就可使其升高,极其敏感,有资料报道1%的肝细胞损伤可造成ALT升高一倍。所以可以说只要肝脏有轻微损伤就能引起ALT的明显变化,而因黄疸怀疑早期及中期的肝病,没有ALT的升高是不成立的。但ALT的降低目前未证明其有临床意义。 2、谷草转氨酶(AST) AST存在各组织细胞中,肌肉组织中含量很高,其中心肌细胞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肝脏细胞,所以AST伴随CK(肌酸激酶)的明显升高常提示骨骼肌损伤或心脏疾病。此外,能引起ALT升高的非肝脏因素均能引起AST升高,近有报道称大量食用高动物性脂肪也能引起ALT升高。 肝内的AST有两种同工酶,分别存在于肝细胞胞浆内(sAST)和肝细胞线粒体内(mAST)。所以当肝脏轻度损伤时,肝细胞只是胞浆破裂,胞浆中的ALT和sAST 都进入血液,引起血清ALT及AST同时基本等比例升高。而当肝有严重损伤时,细胞线粒体破裂,mAST释放入血,此时血清中AST值为sAST与mAST的总和,故AST升高的比例要高于ALT,升高的比例越高,提示肝损伤的程度越重。 3、总胆红素(TBIL) TBIL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正常血清中的胆红素基本是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破碎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升高的原因包括溶血性疾病、微生物感染引起间接胆红素过多,来不及被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和胆汁而引起单纯因间接胆红素升高导致直胆升高。肝病时,胆红素不能转化为胆汁或因肝细胞肿胀而导致肝内胆汁淤积引起直胆和间胆同时升高造成肝细胞性黄疸。发生胆囊炎、总胆管阻塞时,胆汁排入十二指肠障碍而引起阻塞性黄疸。 因犬猫被毛长度及皮肤颜色不同,临床一般通过眼结膜、瞬膜和口腔黏膜的颜色观察来判断。一般30mmol/L以下的黄疸不宜用肉眼察觉,称为隐性黄疸。怀疑隐性黄疸时,可通过尿液化验来进行判断。当发生轻度溶血时,肝脏将间胆转化成直胆的能力可在一定范围增强,所以这时血清胆红素水平不会上升。但在发生中重度溶血时,大量红细胞破碎导致进入血清中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来

常见血液检查的项目及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 甲胎蛋白(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具有确立诊断、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的作用 癌胚抗原(CEA):广普的肿瘤标志,CEA升高常见于、、胃癌、、等。但吸烟、妊娠期和心血管疾病、、非特异性等疾病,15%~53%的病人血清CEA也会升高,所以CEA[1不是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在诊断上只有辅助价值。此外,血清CEA水平与大肠癌的分期有明确关系,越晚期的病变,CEA浓度越高。 糖类抗原19-9(CA199):CA19-9是和结、的标志物。血清CA19-9阳性的临界值为37kU/L。 糖类抗原125(CA125):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50岁以上女性每年测定有意义。输卵管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会升高。 糖类抗原(CA)153: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治疗中定期监测,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 CA242:消化道肿瘤标志,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较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20ku/L NSE神经原特异性稀醇代酶:对肺小细胞癌,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临床意义。 SCC 鳞状细胞癌(消化道、生殖道、呼吸道等) CA72-4 消化道肿瘤(胃癌)标志 CA50 消化道肿瘤及肺癌标志 HC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妊娠及检测胎盘功能有意义,诊断与治疗监测(葡萄胎、恶性葡萄胎、及睾丸畸胎瘤等)

Fer铁蛋白:原发性肝癌的第二血清学标志物。增高见于肝癌和乳腺癌,对肝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高。 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SA):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SA):临床常规用于前列腺良性与恶性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及前列腺癌患者术后随访的重要指标 生长激素HGH:垂体肿瘤,、部分肝病、、胰腺癌有意义 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等。 电解质包括:钾、钠、氯、钙、镁、无机磷。 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值,总胆汁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一般作为肝功能指标。 生化还有心脏损害标志: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CK,B型利钠肽,心房利钠肽等.生化常见还有C反应蛋白CRP,病毒感染时候一般小于7mg/L,细菌感染时候大于8,高于100时认为白血病患者有感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提示系统和血管慢性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多次测得的平均值用于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 肾功能:尿蛋白定量,尿素,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胱抑素C,尿酸等。肌肝、尿素氮、总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血糖情况 腺苷脱氢酶、淀粉酶、电解质K/Na/C1/Ca/P项目、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岩藻糖苷酶、超敏C-反应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B 甲状腺全套检查指的是 游离T3、游离T4;血清总甲状腺素TT4;血清总三碘甲状原氨酸TT3;促甲状腺激素TSH 测定。不同的异常情况组合都代表不同的疾病类型,如TSH减低时,若fT4曾高为原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