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差距的分析及缩小措施

城乡差距的分析及缩小措施
城乡差距的分析及缩小措施

城乡差距的分析及缩小措施

摘要:目前,我国城乡在多方面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距,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也违背了社会公正,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从城乡差距表现的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缩小城乡差距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差距收入农村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经济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较之过去,农民变得富裕了,可是率先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比迟一步开始的城市改革的发展慢得多,这就造成了城差距问题的产生和逐步拉大。

城乡差距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仅有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更有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方面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

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再缩小再扩大的过程。近年来,在国家采取多种惠农措施的情况下,城乡收入比例也维持在3.21:1。如果把城市居民收入中一些非货币因素,如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福利考虑在内,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可能更大。

二是城乡教育差距。教育差距是更隐性、更深层次的城乡差距。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更重要的是,即使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也比较严重。

三是城乡医疗差距。目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属于自费医疗群体,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率则为42%。由于乡村公共医疗卫生条件退化,导致农村的传染病出现了扩大蔓延趋势,曾经在我国已经灭绝的血虫病在部分地区又死灰复燃。近几年,由于公共卫生供给短缺,医疗价格的大幅度攀升,农村不少地方出现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四是城乡消费差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高,生活资料的质量低,假冒伪劣横行。受收入增长的制约,农民的消费增长也比较缓慢。从总体上看,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只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整整落后10年。

五是政府公共投入差距。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3年的7.12%,到2007年微有点提高。农业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1978年为4.52%,2003年下降到2.14%。财政资金分配进一步向城市倾斜。2007年主要针对城市居民日常活的粮、棉、油、肉等各项财政性补贴支出,就超过了国家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的支出。当然,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业重视程度的加强,国家利用国债对农田、水利、道路、电改造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有了明显加大。

六是城乡社会福利差距。目前,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城镇居民以社会福利方式获得的隐性收入难以准确估计。

城乡差距过大,已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经过20多年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连续上了几个的台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条件。

针对以上城乡差距的表现,缩小城乡差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大农村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多年以来,许多城市基础设施,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电信等建设主要靠财政投入,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很少投入,主要靠农民自己投入。所以,当前城乡发展的差距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集中体现在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上的不平等。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必须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里拿出一部分用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彻底改变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远落后于城市的局面。

(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强村富民、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等值”的根本途径。一要大力发展农业。在发展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型农业;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利用各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一村一品”的主导产品和主导产业。二要积极扶持乡镇企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尤其是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和农民的就业领域,改善农村就业结构。三要培育农村市场,建立顺畅的流通渠道和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另外,要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只有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从源头上解决农民的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三)保障农民的权利,提高农民的地位

在城乡教育公平发展方面,一是要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构建城乡一体的教育体系取消乡(镇)管学校,尽快在农村实施真正的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同时真正实行城乡教师工资的统筹分配,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二是要完善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于农民培训方面的体系,主要解决农民应用高新技术的培训。三是要搞好农村职业教育,完善农民的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职业教育体系,重点解决农民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知识问题。

在医疗卫生方面,一是要尽快全面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保障标准,并把农民全部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农民生大病也有一定的保障。二是要尽快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做到乡乡有公办卫生院、村村有卫生室。三是应该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2年享受1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在农民的民主权利方面,一要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要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真正让农民当家作主。要引导农民依法运用

民主机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二要依法保障农民参加各级人大选举并当选各级人大代表,行使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的权利。

(四) 提高农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管理服务—体化

一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促进规划、建设、城管、环保等部门职能向农村延伸,强化对农村的管理与服务。二是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真正启动按居住地登记常住户口制度,彻底取消农业户口,促进城乡人口的相互渗透和流动市场化。三是要构筑城乡一体的就业管理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力资源与就业,促进劳动力转移的市场化,让劳动力资源在城乡配置上趋于合理,减少农村劳动力盲目流动和农民工受歧视现象,让农民在城乡市场化流动中安居乐业。四是要构筑城乡一体的商贸服务流通网,引导供销社、超市等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发展农村社区服务业,开拓农村市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云郜微浅谈缩小城乡差距和构建和谐社会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2] 张宇杜帼男城乡差距之我见理论界-2008(11)

[3] 熊小刚加大力度阻止城乡差距“越缩越大”烽火科技报-2008(11)

[4]汪小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等值化”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4)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如何有效缩小中国贫富差距 摘要:通过分析对比中国基尼系数的变化,结合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从中国国情出发借鉴西方,用调节分配,改革税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 关键词:基尼系数,分配差距,改革税收制度,完善社会保障? 谈到贫富差距,人们往往会问: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了?要想准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有一个贫富差距的测量方法。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测量方法,叫“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测量法。它通过测量财产或收 入在人群中是怎样分布的,来反映不平等程度。 首先我们看看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贫富差距究竟有多大。历史上的数据比较欠缺,能够找到的基尼系数的最早测量是世界银行做的。1978年,世界银行有个考察团到中国来,他们测量当时中国城市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 16,这个数值在当时全世界几乎是最低的。世界上,即使是贫富差距小的国家和地区,一般也都超过0. 2的水平。⑴ 那么,为什么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能把城市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到这么 小呢? 因为,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是低工资和票证制度,社会管理者实际上是通过粮票、布票等各种票证平均地分配食品、物品和生活消费品等。所以 , 当时是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通过城市里非常发达的组织管理体系,把生活必需品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人,从而实现了几乎是平均的分配。 80年代以后,中国贫富差距的指标就开始迅速上升了。198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赵人伟等人的调研证明,中国城乡全体居民基尼系数指标上升到了0. 382的水平。1994年,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调查数据分析证明,当时中国城乡居民合计的基尼系数达到了0. 43-0. 44 的水平。⑴ 从5项监测指标来看,2010年基尼系数略高于2000年的0.412,实现程度为79.8%。”在2011年末,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自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国家统计局再也没有对这项统计公布过具体数字。[2] 但是,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接受时代周报采访 时,说:“2010年,基尼系数估计已经达到0.50的水平。”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从我国收入差距现状分析我国贫富差距大的主要原因,谈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缩小贫富差距的措施 现在我国所面临的现状就是社会的贫富差距在不断地被拉大,因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遏制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尽快构建一个完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已成为当前中国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首先,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就业机构的调整。从目前来看,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消除城乡之间在居住、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税收、财政和金融等方面不公平和二元化的政策和管理,引导农村富足劳动力有序转移。为此,应大力实行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彻底消除城乡壁垒,疏通人口城镇化的渠道。同时,要优先发展金融业、电信业、保险业等与农村工业发展有较大关联的第三产业,为小城镇建设服务。 其次,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生产力。一是理顺收入分配体制,缩小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二是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加快城市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要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根本改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改造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用社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西部地区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工作。 再者,完善社会主义保障体系,保持社会稳定。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和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农村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制度,以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差距。一是利用税收杠杆调节个人收入。主要是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居民财产征税,在原有房产税、车辆使用税、契税的基础上,增加不动产税、土地税;征收商品税,纳税人可将税赋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直至最终消费者,尤其是个人高消费者;征收遗产税。二是改革工资制度,缩小收入差距。三是制订扶贫性质的区域经济政策,实行城乡平衡发展战略。支持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保持城乡收入差距的合理界限,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 要立足国情,努力构建新型分配公平准则。国民收入的分配要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过程。由于二次分配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因此必须有不同的收入分配标准。初次分配应坚持效率原则。按效率分配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减少单位产品成本中的生产资料支出,促进企业加强管理,推动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效率分配可以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劳动者和行业部门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们在生产中的作用。我国目前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浅谈缩小贫富差距与促进社会公平 摘要:对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是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良性运行、社会有序发展、人们和谐相处和安居乐业的社会。缩小社会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基础。 关键字:贫富差距社会公平和谐社会 引言:社会差距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一个客观现实,合理的地区差距既是现代政治发展的结果,反之也促进着现代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但是社会差距是把双刃剑,它的过度扩展也会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如果无视地区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社会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会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还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的影响。一下将通过对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和原因的分析,为我国现阶段的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1. 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从2O世纪8O年代初开始,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日趋突出: 1.1 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 我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2.41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O倍多;同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4.1倍,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地区广东省与较低地区甘肃省相差2.2倍多,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1995年,东部乡镇企业总产值是西部的6.23倍,其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最低的甘肃省的560.2倍;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上海与较低地区云南相差近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南北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1.2 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率先推行,从1979年起到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72:1。此后,二者差距又不断扩大。1995年达到2.47:1,1998年增加到2.65:1,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而农民不能享受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计算进去,城市居民实标收入比农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以上。 1.3 行业差距比较悬殊 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职工工资差距扩大。以全国16个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1计算,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之比,1978年为O.76:1.43,1995年扩大到0.64:1.43。1994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35.8%,而外资和私企的工资上升了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 国 贫 富 差 距 现 状 及 对 策 分 析 信息技术系 05级4班 沈珊珊(2047)

[论文关键词]贫富差距现象影响原因对策 [论文摘要]贫富差距问题是全球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并日趋严重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平均主义的局面逐渐被打破,居民收人分配差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中国已由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变成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国家。 一、贫富差距的概念界定 了解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的前提是需正确认识贫富差距的概念。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1]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二、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今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贫富差距在我国的表现如下: (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2] (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由于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如法制不够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不够完善等弊端,另外,又由于国家政策的相关保护,从而导致行业垄断现象仍然存在。当前,垄断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垄断经营的特权及国家政府的特殊保护,与其他行业进行不公平竞争,从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使行业间差距不断扩大。最近,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作出的一

浅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1111094.html, 浅谈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作者:范伟鹏 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10期 摘要:衡量贫富差距除了从收入差距的角度着眼外,还有财产差距角度和消费差距角 度,三个指标相互联系而又有所侧重,而与公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是从消费差距来衡量贫富差距,要缩小贫富差距,需要从缩小消费差距入手,而缩小消费差距,除了增加收入提高消费能力入手外,还可以从降低维持居民体面生活的消费品价格入手,而针对广大“贫困”公民,降低“富裕”消费品价格和进行对消费品的“逆向创新”乃是一条值得尝试的道路。 关键词:贫富差距;消费差距;体面生活;逆向创新;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一、前言 贫富差距,为社会广为关注,分析如何应对贫富差距首先需要确定该如何衡量贫富差距,一直以来,衡量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社会的贫富差距状况,无论是学者还是社会,多是从公民间收入差距的角度来判断贫富差距状况,而最常用的一个指标,就是基尼系数。 客观说来,基尼系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为准确反映当前社会的贫富状况,他总体地反映了社会(或某单位内)个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状态[1],但是用基尼系数来表示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仅从收入的角度来衡量,并不能够直观反映一个社会的贫富差距。 对贫富状况,不仅要从宏观来考量,还要从微观来理解,贫富差距需要被感受出来,而最直观的感受来自,公民生活的质量细节,简而言之,来自于公民的消费状况。由此可以认为,贫富差距与生活质量有关,生活质量与消费水平有关。 所以,我们需要从消费的角度来理解贫富差距和如何缩小贫富差距。 二、贫富差距与居民的消费差距 从家庭考察,贫富差距不只是体现在收入流量上,它包括三个指标:一是收入,二是财产,三是消费,居民的收入状况通过消费行为,决定着消费水平,消费状况通过诸如教育消费,形象消费等影响收入水平,而财产差距,则同时影响着收入和消费,也被收入和消费决 定和影响。 一地区和社会的贫富状况,由这三者共同决定,但是其中“消费差距是从人的生存状态的维度反映社会贫富状况,属于使用价值的消耗,在统计意义上,是消费性支出与消费性投资的摊销支出之和”。这就说明,贫富差距,在直观感受上,来自于消费的差距。

如何减少社会贫富差距

如何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有限,且多受到工资级别限制,因此社会贫富差距总体上不大。不过经过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社会财富总额呈现天文数字的增长,同时人们的收入来源也多样化(包括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而社会福利制度覆盖的范围则有所缩小,故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拉大。由于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悬殊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一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中央领导提出“提高中间群众生活水平”和“实行精准扶贫”都可以看作是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相关举措。 鉴于导致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复杂,仅靠若干几项措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因此有必要对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加以细致分析,以提高制定政策的针对性。 1.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 造成中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如: ◆因城市居民搬迁补偿不到位和农民工进城落户受限造成的城市化贫困问题; ◆因工业征地导致农民失地以及矿区开采地下沉降导致的工业化致贫问题; ◆因产业结构和国企改革导致的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和生活水

平下降问题; ◆因地方政府不履行职责造成的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的环境致贫问题; ◆因资源枯竭导致老工业化城市发展乏力和职工收入下降问题; ◆因医疗费用高启和医疗改革失败导致的患者负担过重和医务人员收入缺乏保障问题; ◆因远离工业和经济发展中心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刀耕火种生产方式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原生态致贫问题; ◆因传统社会组织结构瓦解(如人民公社解体)导致的原有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被破坏问题; ◆因流浪人口管理粗放、弱势群体保护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边缘化群体社会关爱缺失问题; ◆因教育不公平以及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需要的教育致贫(毕业即失业和欠学费贷款)问题; ◆由于对农村基层干部监督不力导致的腐败致贫问题(官员贪污扶贫资金)和扶贫失败问题(官员将扶贫作为政绩做表面文章); ◆因政府对于股市的泡沫化和网络监管不到位导致的的投资者血本无归问题; ◆因全球化分工导致的来料加工企业员工收入水平不得不保持较低水平问题; ◆实行科技体制改革以及其它企事业单位改革后相关人员的

实现第三次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型”,有利于企业在慈善捐赠的同时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以亲情、友谊为基础的民间互助、海外捐赠是“人缘情感纽带型”,有利于公民树立有益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道德伦理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三次分配更重要体现的是一种社会文化而不是制度约束,是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一种分配形式。在总体收入水平比较低,社会文化不发达的情况下,第三次分配表现为分散、零散、短期、自发的个体行为,往往不易彰显出来。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第三次分配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的、群体的,其作用才能够明显的发挥出来。 2.大力提倡实现第三次分配的意义 随着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和道德矛盾的凸显,褒扬社会的慈善行为,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从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快发展慈善公益组织,推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努力发挥第三次分配的经济调节和社会关系协调作用,对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阶层摩擦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第一,有利于缓解贫富差距和社会结构失衡问

题。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依然坦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目前政府通过税收与财政杠杆进行二次分配并没有较好地解决贫富差距问题,表现为政府失灵。我国财政收入在2003年突破2万亿元、2004年突破2.5万亿元、2005年突破3万亿元,2006年达到了创纪录的39373.2亿元,而中国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白津夫教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体现在城乡之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2005年为3.2∶1,全国收入差距的60%以上出自于此)、区域之间(东中西部已有的收入差距,由于倾斜式发展战略实施而被进一步扩大)、行业之间(有数据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4年间行业差距扩大了1.6倍,按全要素收入来分析,最高收入与最低收入之间相差5~10倍)、阶层之间(收入最高的20%群体的收入,是收入最低的20%群体的收入的33倍)。看来,我们还非常有必要发挥另一只手的力量,即动员民间资源,通过企业和个人的捐赠进行第三次分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对策研究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结 课 论 文 机自12-1 王辉22121244 2014年6月30日

收入分配差距分析与对策研究 姓名:王辉学号:22121244 班级:机械12-1班得分 摘要:“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语出自《论语》孔子,其现代语意思是:不担心分的少,而是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人民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也是代表中国传统关于“有国有家者”关于治国基本的思想。中华民族一直是温良的民族,得顺且安的民族。这句话通俗的来讲,就是大家都穷,没有攀比性,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消极的一面,但是其仍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现代社会的稳定实际上也是要靠一定的平均,如果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社会便有可能分崩离析。且“不患寡而患不均”也符合社会主义的公平和正义的思想笔者以我国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为切入点,层层划拨,究其造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种种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一系列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消费需求;改革 一、成因 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坚持以提高国民经济效益为优先目标,鼓励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在这一政策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和贫富差距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个人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所有制之间、不同阶层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利益差距都在不断扩大。贫富和收入差距逐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城乡居民的不平等机遇和政策不公平 第一,我国农村人口量大,人均占有耕地量决定了难于采用高度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技术,否则会造成大量的失业,从而制约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农村现行财税体制强化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剪刀差。由于农村知识水平低下,农民没有代表自己利益的农会之类的组织,国内价格形成惯例中,农民在价格制定中缺乏知情、监督和参与的权利和能力,一般是被动接受着已经制定的不利于自己的价格,而不是在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下讨价还价,造成农村收入低。此外农产品在销售流通环节中,各级的经销商也获得非常高的利润,使农民应当得到的利益被不合理分割。第四,在我们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政府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也相对不足,而农民显然缺乏自己科研的能 力。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及缩小差距的措施 如何看待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各人天赋不同,家庭负担也不同。收入差距总是绝对的,收入平衡只是相对的。只要不危害社会公众利益,凭诚实劳动和守法经营带来的部分先富比普遍贫穷是巨大的社会进步。它更深刻的意义在于,先富会产生示范、带动、配套效应:一部分人富了,生活质量提高了,会有更多的人跟着学,一马当先就能带动万马奔腾,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一部分人致富过程中,会带来许多配套项目的机会,又促进了更多的人就业,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允许并支持一部分人凭诚实劳动、守法经营先富起来,本身也是一种导向,有利于树立致富光荣的社会风尚,引导更多的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走上致富之路。所以,一定的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发表后,市场趋向的改革进一步深化,更加确认了收入差距的合理性。因为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都承认收入差距。按劳分配是从政策上确认不同的劳动决定不同的分配结果,从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市场经济还强调市场的实现程度,凭借竞争机制,优胜劣汰,从而激励人们奋发努力。所以在要求确认收入差距方面,按劳分配和市场经济具有相互融通的特点。市场经济不只承认了差距存在的合理性,而且体现了差距拉大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对于当前收入差距问题,人们众说纷纭,片面肯定和片面否定都不对。应当承认,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收入差距拉大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据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3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按可比价增长了69.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38.5%,速度快了近一倍。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不同收入阶层的收入增速呈阶梯式格局,即收入越高的阶层收入增长越快,社会财富越来越向高收入的人群集中。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差距也明显拉大。 收入差距拉大既有符合规律的必然性,也有制度缺陷带来的弊端。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起步阶段就是拉大差距的阶段,发达阶段就是缩小差距的阶段。目前我国人均收入在中下等水平,正处于不平等从加重向最为严重阶段演变时期,从这一点讲,我国目前收入差距拉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市场趋向的改革也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市场主体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展开激烈的竞争,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拉开收入差距。加之市场经济各种生产要素不能无偿使用,其所有权要求等价交换,这就要求生产要素按贡献参加分配,每个人占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获得和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又不相等,更导致收入差距叠加。但是,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确有不合理不合法的现象:部分行业的垄断过度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竞争;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保护;一部分人的腐败,一些领域的管理漏洞、暗箱操作、徇私舞弊导致灰色收入、黑色收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资源禀赋的差异引发的收入差距拉大也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合理的收入差距拉大带来的积极效应,包括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率、促进消费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等都应予保护,但是对制度缺陷而导致拉大差距的负面效应也必须有足够的认识。贫富差距拉大会引起人们心态的变化。如垄断行业的暴利,导致非垄断行业人群的不满;种种腐败现象、不正之风更令人气愤。人们在纵横交错的比较中,有时难免发现能力强的收入不如能力弱的;水平高的生活不如水平低的;苦干实干的待遇不如投机取巧的。于是影响到人们对社会公正的信念。收入低的群体卫生和受教育条件不够,会制约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中国贫富差距与解决之道小论文

中国贫富差距与解决之道

中国贫富差距与解决之道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社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在发生急剧的变化。但是,近年来我国社会上群体性事件频频爆发,社会矛盾与风险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造成的复杂局面越来越难以控制。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各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富差距两部分。前者主要属于经济问题,后者用个人受教育的程度、科技水平和能力、思想文化修养、知识产权、社会知名度等来表示,通过一定时期各种社会关系诸如个人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健康状况等的综合反映,主要属于社会问题。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于1922年提出。它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数量界限,可以有效地预警两极分化的质变临界值,所以是衡量贫富差距的最可行方法。一般来说,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同时,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认为0.4-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据此,中国的贫富差距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还在攀升。其中,贫富差距在我国的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这本是明智的选择。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非农产业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以至于给人们一种错误的认识:城市对经济发展贡献大,而农村对经济发展贡献小。因而各级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经济政策。这样的政策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却没有考虑到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而使社会总成本付出昂贵的代价。最近,中国社科院在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2008)》其中指出,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全方位扩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额差距增加了近12倍。数据显示,1978年至2007年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增加了7.5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7.3倍。但1990年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幅明显低于城镇居民,二者之间绝对额的差距逐年扩大。2007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 第二,除了城乡之间,我国各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明显加大。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一方面,一些非经济因素影响,使得经济改革或体制变

如何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啊

如何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 在我国,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不容忽视。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造成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历史、社会、自然条件、政策的影响。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由于各地区位置、自然资源条件等差别很大,造成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明显地呈现出东、中、西阶梯式发展的格局。加上改革开放以来采取由东向西的经济梯次推进和区域不平衡发展战略,客观上拉大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另外之前中央对东部地区以及城市的政策优势,使得这些地区快速发展起来,造成东西部、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竞争的结果导致不同劳动者或生产要素拥有者之间的收入差别。 三、社会保障制度严重滞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因为种种原因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主要是因为我国人过众多,国情复杂,从而形成我国目前的“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 因此,要缩小贫富差距,稳定中产阶级,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初次分配既要体现效率,又要体现公平,关键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 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我国应国民收入依法完善企业职 工工资决定、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欠薪应急周转金等制度,努力促进职工尤其是 一线职工工资收入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同步增长。要建立健全 收入分配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社会分配秩序,加强对垄断行业收 入的监督和管理,强化收入分配税收调节功能。 第二,加强财税调节。财政政策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强力工具。在收入方面,应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应充分发挥税收 调节作用,利用税收杠杆达到“限高补低”的效果,比如完善个人所得 税收取方式、对高档商品住房开征房产税等。在支出方面,应建立起财政 增加对民生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通过提 高执法力度,减少税收漏洞,降低中低等收入所得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 开征某些特殊的税种如遗产税、财产税等,缩小贫富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三,大力促进就业创业。充分就业是形成合理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基础。促进就业创业,一靠发展,即通过加快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 会,比如支持内陆省份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实现产业发展与劳动力 优化配置等;二靠政策,即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扶持更多 新生劳动力和困难群众就业,比如推行免费中职教育帮助农民工及新生劳 动力提升就业技能,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带动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创业等。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缩小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要逐步 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 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更多的 就业增长点。

贫富差距学术论文

贫富差距学术论文 当下,几乎人人都在谈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它们是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贫富差距学术论文,大家快来跟一起欣赏吧。 看懂中国贫富差距 [著] 徐滇庆李昕 [出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定价] 39.90元 看懂中国贫富差距,虽是短短几字,但却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关键词,一是“看懂”,二是“中国”。当下,几乎人人都在谈阶层分化、贫富差距,它们是社会的热点、焦点和难点。然而,会聊、谈得起兴并不代表真懂,即便真懂,也不一定能摸清解决问题的出路。正如作者之一的徐滇庆反复提醒的那样,“仅仅知道起点和终点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知道我们目前在哪里”。 例如,我们时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要尽快给低收入人群增加工资。其给出的理由也貌似充分,工资在

GDP中所占比例大幅下滑,“GDP一大步,居民收入迈半步”。老实讲,在 ___、通货膨胀的大环境下,这一论调极易获得一部分老百姓的欢迎,但是,徐滇庆通过翔实的数据和认真地分析,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涨工资无益于社会公平。 尽管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却在逐年缩小,鼓励农民工进城的方针是正确的。消费也并没有萎缩,等到应对外部 ___的高投资结束,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自然回归正常。另外退一步讲,如果要涨工资,谁来主导?政府该做些什么?政府固然可以给公务员们加工资,但市场经济下,又怎么来提高普通工人的工资呢?倘若是设置最低工资线,它有利有弊,利的是可以暂时赢得城市低收入家庭的掌声,弊的是堵塞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道路。可见,工资上涨慢是个“伪命题”。 所以,面对民粹主义的鼓吹,不能盲从,要保持头脑的冷静与清醒。为此在书中,徐滇庆特别写了一章“民粹主义与拉美实验”,无非是要警醒人们,要注意民粹主义浑水摸鱼,割裂社会,激化矛盾。 那么中国贫富差距的真相究竟是什么,改革的良方又是什么?徐滇庆着重援引了王小鲁和樊纲的研究成果,提出居民收入差距主要由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阶层差距三方面组成,其中提到税制改革严

缩小贫富差距,税收调节作用不可低估

缩小贫富差距,税收调节作用不可低估 花旗私人银行日前公布的《2010财富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美国仍然领先全球,日本、英国紧跟其后,中国有34.3万名百万富翁,力压德国名列第四。 初看“百万富翁”数,34.4万,不算多,目前居住在大中城市的市民,一套房产就达百万,能算多吗?但仔细一看,《2010年财富报告》公布的是拥有1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的人士,这就不是小数目了。虽然不排除外国人忽悠我们,但从近年来财富不断集聚到少数人手中、富人挣钱渠道越来越宽的情况来看,个人认为这个数字是合理的。 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的富人约占总人口的20%,中国20%的富人拥有80%的财富,是造成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富人拥有那么多财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有多大呢?是否有必要实施富人重税呢?这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学界讨论得比较激烈,正方观点是必须实行富人重税,有利于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反方观点则认为对富人苛以重税,担心挫伤富人的投资积极性。 从目前来看,百万富翁上缴的个人所得税还不到国家个人所得税的10%。经济学家称,中国富人的税收负担是世界上最轻的。更有专家指出,2008年中国400名富人共同拥有3030亿元的财富,人均7.6亿元,按税法可征得个税606亿元。2008年全国征收个人所得税3722亿元,按有关研究报告的结论,中国富人上缴的个人所得税不超过380亿元,也就是说,连前400名中国富人的税都尚未征完。前不久,有媒体报道,中国平安高管年薪6000万,而同为中国平安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月工资尚不足1000元,相差5000倍。如此巨大的收入差距,不向富人征税,难道还要“劫贫济富”吗? 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穷人的税负比富人高。全国税收比例中,个人所得税不超过7%,93%的税收是从老百姓那儿征来的,其中36.7%是增值税、20%是企业所得税、14.7%是营业税。而在美国,个人所得税占到国家总税收的43%,居各项税收之首。表面上看,中国的绝大部分税收都是企业在交,而老百姓并没有上交实质性的税收,这其实是错误的认识,企业在商品定价时,已经将税收部分含在里面了,实质上仍是消费者在交税,此外,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在交税,在超市买东西、电费、电话费、车费等费用,都是税后价格,企业把这部分负担转嫁于消费者,让老百姓买了单却还声称自己在交税。如果对富人多征一点税,相应降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则老百姓的税负就会相对减少很多,能够起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 目前的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管住了工薪阶层,却管不住新生贵族。工薪阶层都是在各级财政部门领工资,每月自动将起征点以上的收入缴纳个税,而在企业、在富人,却没有较好地征收个税。在美国,年收入在10万美元以上的群体所交纳的税款每年占美国全部个人税收总额的60%以上,是美国税收最重要的来源;在中国,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54219亿元,其中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自行申报的人数240万人,占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约3%,缴纳个税1294亿元,占个税收入的35%,仅占全国税收收入的2.3%。这个比例,与中国400富人拥有3030亿元财富相比,还只是冰山一角。有媒体指出,税务部门调查了美国《亚洲华尔街日报》评出的“中国十大富豪”,结果几乎没有人交个税,原因是公司是他们自己的,财富也是他们自己的。很多专家认为,中国富人存在严重的“为富不仁”现象,他们享受了比穷人多得多的社会公共资源,无论是道路、公园、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军队、警察的保护等等,理应义不容辞地多交税,才是对社会的回报。 “富豪为何不交个税”和“富人逃税”的现象,在中国算是严重地在在,一直争议都很大,也是直接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如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富人是税源主体,遗

贫富差距标题

1.总体概括当今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To generally summar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n contemporary China 2.全面分析贫富差距产生并拉大的原因 To giv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arose and developed 2.1居民差距总体上呈扩大趋势 the disparity between residents is showing an enlarging trend on the whole 2.2就业机会、工资收入同劳动者的教育程度、技术水平的不同the difference between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income and educational level of employees and technology 2.3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到位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 inadequate economic system reform and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lags behind 2.4农业发展面临困境,导致农民收入增长趋缓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a difficult situation, which leads to the slow increase in farmer’s income 2.5某些再分配环节,反倒起了加剧贫富差距的作用 Some redistribution links end up widen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3.贫富差距带来的各种影响 Various impacts that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brings about 4.缩小贫富差距的必要性和意义 The necessity and significance of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4.1缩小贫富差距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for socialist essence. 4.2缩小贫富差距是国民经济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the stable, coordinat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4.3缩小贫富差距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the requirement for maintaining the nation’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as well as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4.4缩小贫富差距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is the requirement for consolidating the Party’s ruling status 5.如何缩小国内的贫富差距 How to narrow domestic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5.1发展教育和经济、扩大就业,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to develop education and economy, increase employment; the distribution principle of giving priority to efficiency and consideration to justice 5.2加快政府体制改革,同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To speed up the government system reform, meanwhile to regulate the order of market competition 5.3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 real sense 5.4再次分配中注重公平,统筹安排,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emphasize justice in redistribution, give comprehensive arrangements, strengthen the regulativ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to distribute income 6.展望贫富差距缩小后的社会状况 the prospect of social conditions after reduc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Key problems waiting for solu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