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

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
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1978--2007)

定量研究的论文优缺点分析

一、定量研究

(一)定义

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定量,就是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定量研究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按某种标准作量的比较来测定对象特征数值,或求出某些因素间的量的变化规律。

(二)定量研究方法分类

定量研究设计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二、论文介绍

(一)题目的选择

《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

作者:许钧(南京大学),穆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刊名: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9年1月第32卷第1期

(二)摘要:

改革开放30年来,翻译研究在中国迅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翻译学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本文统计了30年来中国内地主要外语研究期刊上发表的翻译研究论文,国内出版机构出版的翻译研究著作,以及全国重要的翻译理论研讨会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对译学所走过的历程作了回顾与梳理,揭示了30年来译学研究所体现的基本特点,并就译学的现状和发展做了简要分析与展望。

(三)分析

1.1978--2007年翻译研究论著

纵览30年来国内翻译研究论著,我们可以发现如下具体特征

(1)引进国外翻译理论的数量及类型增多,呈技巧类--语言学派---全方位引进的趋势

(2)翻译研究范围不断拓展,翻译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显著

(3)翻译史研究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4)翻译教学研究论著近十年取得了零的突破

(5)口译教材数量不断增加

(6)翻译辅助工具研究有待全面展开

(7)翻译批评的理论系统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8)翻译研究方法论严重缺失

2.1978--2007年翻译研究会议

首先,从学术会议的主题来看,可分为四大主题

(1)翻译实践经验交流会议

(2)全国性的翻译理论研讨会

(3)与翻译批评和翻译家研究相关的学术会议

(4)翻译教学研讨会

其次,从学术会议探讨的领域和内容来看,有科技翻译、文学翻译、外事翻译、经贸翻译、机器翻译、军事翻译、旅游翻译、民族语翻译等。

3. 1978--2007年翻译研究论文

(1)所统计论文来源范围

(2)论文主题分类:14类

(3)统计图表

(4)各类论文简要分析

4.小结

就目前的翻译学研究看,有几点值得特别关注

(1)学科意识和学科建设

(2)理论意识和理论探索

(3)学术规范

(4)方法论意识与学术研究

(5)创新意识与译学研究

三、优缺点分析

(一)优点

1.从题目上看,本文研究目的非常明确。

2.本文就1978--2007年的三个大方面展开论述,即1978--2007年翻译研究论著、1978--2007年翻译研究会议和 1978--2007年翻译研究论文。条理很清晰地展现了中国翻译学研究30年的特点。

3.作者在每一个大方面下,又分了几个小方面,就其内容展开分析。这些细节的介绍让读者对论文内容有了更深层的理解。

4. 本文主要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中的调查法,主要是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作者在对中国1978--2007年的翻译学做研究时,绘制了很多表格,这些表格制作的很简单、清晰、易懂。从这些表格当中,我们可以获取很多信息。

5. 作者在对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中国翻译学研究进行分析之后,还总结出五点让我们特别关注的地方。作者的这些建议对于今后我们研究中国翻译学以及从事翻译工作都有极大的帮助。

6. 整篇论文,结构清晰;内容细腻、丰富,涵盖面广;数据充足。

(二)缺点

作者对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中国翻译学的研究如果能够再有一些理论做支撑的话,会使论文更加具有说服力,即定量定性相结合。

最新中国政府部门英文翻译

中国共产党,其他政党及政协相关名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中央政治局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中央书记处Secretaria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军事委员会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PC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 the CPC 中央办公厅General Office, CCCPC 中央组织部Organizati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宣传部Publicity Department, CCCPC 中央统一战线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对外联络部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政法委员会Committee of Political and Legislative Affairs, CCCPC 中央政策研究室Policy Research Office, CCCPC 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Work Committee for Offices Directly under the CCCPC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State Organs Work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台湾工作委员会Taiwan Affairs Office, CCCPC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fice, CCCPC 中央党校Party School of the CPC 中央党史研究室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文献研究室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翻译局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 CCCPC 中央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 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Administration 中央档案馆Archives Bureau, CCCP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其机构》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CPPCC) and Its Structure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PPC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办公厅 General Offices of the CPPCC National Committee 专门委员会Special Committee 提案委员会Committee for Handling Proposals 经济委员会Committee for Economic Affairs 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Committee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教科文卫体委员会Committee of 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Health and Sports

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_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_黄皮书_

4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0年5月May. 2010 第21卷第3期VOL.21 NO.3 20世纪中国翻译研究: 特殊年代的文化怪胎“黄皮书” 内容提要:本文考察1960-1978年翻译文学史上一个奇特现象。这便是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一度影响不小的“黄皮书”。本文检讨这套书的缘起、目的、选目方式、翻译和出版,最后分析了这套书的接受、影响和特别作用。 关键词:“黄皮书”;翻译选择;接受;特殊作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0)03-0043-05 王友贵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510420) 一、文化怪胎“黄皮书”:缘起与目的 “黄皮书”乃中国1960-1978年这段特定历史时期的翻译文学产品。因其封面十分简单,常用黄色胶版纸作封面封底,封面或封底印有“内部发行”字样,故俗称“黄皮书”。其中不乏后来发生深刻影响的当代外国文学作品。它的存在表明1960-76年的中国一方面拒绝包括苏联在内的当代欧美日外国文学,否认其合法性,拒绝与之公开发生关系,别一方面又有压不住的强烈翻译需要。有趣的是,其中不少译著到80年代摇身一变“扶正”了,从“内部”到“公开”;其中部分作品给特殊年代的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黄皮书”缘于中苏两党生重大分歧之初。其前身是分歧初起之1957年便开始选译的“内部参考”作品,如苏联的《不单单是面包》(1957)。与其前身相对应者,是1957年3月1日《参考消息》由刊物变为报纸,4开4版。“黄皮书”作为批量翻译的书籍,其正式启动略晚一点,在59年12月至60年1月北京新侨饭店的一次会议上启动[1],与此同时《世界文学》编辑部奉命编选《世界文学参考资料专辑》,陆续出版。“黄皮书”前后历时约19年,正式启动前的1957-59年可谓预备期,文革初期4年(1967-70)停译,1977-78年是其尾声。其正式批量翻译在60年代初。最初推出的“黄皮书”并非黄皮裹身。据参与其事的秦顺新回忆,出 了十几本“内部发行”之后,主其事的林默涵找人文社总编韦君宜商量,建议统一采用不显眼的土黄色作封面,人文社照办。后来文化界、读书界袭用“黄皮书”专指60-70年代翻译的“内部发行”的外国文学书(不过70年代始见白皮、灰麻麻的纸作封)。它前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负责,上海方面偶尔参与,具体由人文社的副牌“作家出版社”、“中国戏剧出版社”充任出版者;后期上海方面参与程度高,与人文社共同负责。“黄皮书”仅是皮书系列内的一大类,类似的还有“灰皮书”,译著更多。“灰皮书”指内部翻译的“修正主义”和欧美历史、传记、政治、理论等社科著作,由人民出版社负责,商务、中央编译局、世界知识出版社参与其事,当时人民社的副牌“三联”亦参与。 出版界资深文化人陈原先生这样描述非常时期的这两类书[2]: 六十年代初,反修的热浪席卷全国,出版了两套很别致的所谓修正主义的“反面教材”:一套用灰色纸作封面封底,习惯上称之为“灰皮书”,一套用黄色纸作封面封底,叫“黄皮书”。灰皮书收录社会科学论著,包括考茨基、托洛茨基、布哈林、赫鲁晓夫等人的著述或评传;黄皮书则收录所谓“修正主义”文学作品。 承担“灰皮书”部分任务的原商务负责人陈翰伯先生曾经在文革中一份交代材料里谈及这个任务的缘起:“1961年底或1962年初钓鱼台反修小组,康生同志通过包之静要几 收稿日期:2010-01-15 *基金项目:本文是广东省“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比较视野 的文学通化研究》子课题“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家翻译群体研究”(项目编号:GDUFS211-2-0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友贵,男,四川成都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英 国文学,中国20世纪翻译文学史,翻译史,文学翻译。

中国翻译名家

本帖最后由清风12 于2011-10-26 13:54 编辑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现代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有多种译作,多为与其兄鲁迅合译之作。 陈望道浙江省义乌人。现代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语言文学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推动者。译著有《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1920年8月),《马克思底唯物史观》(日本河上肇的《近世经济思想史论》部分内容,1920),日本岛村抱月著的《文艺上的自然主义》、《苏俄十年间文学理论研究》(日本岗泽秀虎著)等。 胡适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胡洪,字适之,汉族,安徽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中国现代哲学家、1962年2月24日在台北病逝。 郭沫若译著有:《菌梦湖》(小说)德国施笃谟著、与钱君胥合译,1921,泰尔;《少年维特之烦恼》(长篇小说)德国歌德著、1922,泰东;《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论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商务;《雪莱诗选》(诗集)英国雪莱著,1926,泰东;《浮士德》(诗)德国歌德著,1928,创造社;《沫若译诗集》印度枷里达若著,1928,创造社;《石炭王》(小说)美国辛克莱著,1928,上海乐群书店;《政治经济学批判》(理沦)德国卡尔.马克思著,1921,神州;《战争与和平》(长篇小说)俄国列.托尔斯泰著,1935,光明书局;《艺术的真实》(理论)德国卡尔.马克思著。 林语堂我国最优秀的双语作家之一。有十一部中文著作,四十部英文著作和九部翻译作品,数百篇散文小品。 朱光潜中国现当代最杰出的文学理论家和美学家。译著有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和《歌德谈话录》等。 丰子恺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博学多能,著译甚丰,在漫画、文学、美术理论、音乐理论、翻译、书法及艺术教育诸方面有突出成就。尤以富有朴素、细腻、深沉和哲学味的散文和漫画著称,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 董秋斯原名董绍明,笔名秋斯、求思等。河北静海人。三十年代初,出版与蔡泳裳合译的苏联小说《士敏士》。抗战期间,译出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冰心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译著有《先知》(散文诗集)叙利亚凯罗.纪伯伦著,1931,新月、《印度童话集》印度穆.拉.安纳德著,1955,中青、《吉檀迦利》(诗集)印度泰戈尔著...。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著名文学家、学者。第一篇翻译小说《药商的妻》1920年9月发表于《清华周刊》增刊第6期。30年代开始翻译莎士比亚作品,持续40载,到1970年完成了全集的翻译,计剧本37册,诗3册。晚年用7年时间完成百万言著作《英国文学史》。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与翻译家。从20年代到80年代,他以优美的文字翻译了俄、法、英、美、日、德、意、匈牙利、波兰等国作家作品。他的作品曾先后被译成日、苏、英、法、德、匈牙利、波兰、捷、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瑞典等国文字。译著有《面包略取》(克鲁泡特金著)(1927)、译文集《父与子》(屠格涅夫著)(1943)、屠格涅夫的《处女地》(1944)、《快乐王子集》(王尔德著)(1948)、高尔基的《回忆托尔斯泰》(1950)、高尔基的《回忆布罗克》(1950)… 戴望舒浙江抗州人。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1926年发表魏尔伦的诗。翻译书目:《少女

中国翻译理论

严复,中国介绍近代思想的第一人,翻译“第一国手” 信、达、雅——中国传统翻译思想的纲领:信“Faithfulness”——忠实原文,达“Expressiveness”——语言通顺畅达,雅“Elegance”——文字古雅.信为本,雅为表,达是两者的纽带 林纾翻译理论: 1、“存旨”论:“神会、步境、怡神”; 2、“文心”论:要讲究“文之枢纽”文章的“纲领”文章的“开场、伏脉、接笋、结穴”; 3、“支点”论:在翻译某个作家的作品的时候,总是努力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寻找与之对应的作家; 4、“足音”论:虽不审西文,然日闻其口译,却能区别其文章之流派,如辨家人只足音。 近代西学翻译思想 (1)明末清初的科技翻译高潮 代表人物:徐光启,李之藻 翻译特点:翻译方式为外国人主译,华士润色;或中外合译;少见国人主译之书籍 (2)清末民初的西学翻译高潮 A. 洋务时期的翻译贡献:科学技术术语的统一 B.维新时期的翻译贡献:①译名的统一;②东学西渐 代表人物:马建忠梁启超严复林纾 马建忠:杰出的语言学家,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评论家,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有《马氏文通》 贡献:“善译”说 梁启超: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著名史学家,被中国学术界奉为“鸿儒” 他的翻译思想:A “翻译强国”思想译书三义:择当译之本,定公译之例,养能译之才; B “翻译文体革命思想”:提倡“通俗语体”; C翻译小说理论的影响 D 翻译文学与佛典的关系,科学地提出了佛经翻译的三个时期 瞿秋白:佛经的翻译是中国第一次用自己最简单的言语去翻译印度日耳曼族之中最复杂的一种言语——梵文。 事实上开创了白话的运用。 胡适:开创一种文学新体;解放了最缺乏想象力的中国古文学;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受其影响;佛经往往带着小说或戏曲的形成。 The feat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translation theories (1)The Confucianism(儒学) is obvious (2) It puts emphasis on practice skills (3)It closely relates with classical Chinese esthetics “五四”新文学时期的翻译思想: ⑴关于“直译与意译”; ⑵关于“信与顺”; ⑶关于“形似与神似”. 鲁迅的“易解,丰姿”双标准论,即“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个方面,一则求其易解,一则保存原作的丰姿”,和“翻译与创作并重”的思想。瞿秋白的“绝对正确,绝对白话”和“信顺统一”的思想,郭沫若的“创作论”的翻译思想。成仿吾的“批评的建设”和“建设的批评”的文艺翻译批评思想即诗歌翻译思想。 中国传统译论的特点: (1)、以中和为美 ,讲求和谐; (2)、尚化实为虚 ,讲求含蓄; (3)、重感性体悟 ,讲求综合 鲁迅主要理论贡献: 1. “易解、丰姿”双标准论, “移情、益智”双功能说; 2.“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思想; 3.“重译”和“复译”的思想; 4.翻译批评:“剜烂苹果”的思想; 5.“翻译应与创作并重”的思想. 《狂人日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真正意义的白话小说。 瞿秋白翻译思想: 1 、关于大众化原则“绝对正确,绝对白话”的思想; 2、关于翻译与中国现代语言建设的思想郭沫若翻译理论和思想:整个翻译思想的灵魂--创作论. 1、翻译家不是鹦鹉名士; 2、好的翻译等于创作; 3、风韵译; 4、共鸣说; 5、生活体验论; 6、译文同样应该是一件艺术品 成仿吾翻译理论和思想: 1. 文艺批评:翻译批评思想; 2. 诗歌翻译理论与思想; 3. 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 “顺”派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中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 1、林纾,字琴南。1852年生。福建闽县人。清末民国初年学者、翻译家、光绪举人。曾任教京师大学堂。因不懂外文曾借助他人口译,用古文翻译欧美等国小说180余种,其中以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司各德《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等最为有名,译笔流畅,对文学界有较大影响。专译欧美小说,收入《说部丛书》出版,先后译介了司各脱、迭更斯、美国欧文斯吐话(今译斯陀) 等作家的名作。清末民初,“林译小说”风靡于世。他能诗、工画,并曾从事小说,戏曲创作。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及传奇、小说、笔记等多种。1924年10月9日逝世。 林琴南又与魏易、王庆骥、王庆通、陈家麟等人合作,翻译了英、法、美、比、俄、挪威、瑞士、希腊、日本和西班牙等十几个国家的几十名作家的作品一百八十余部,其中世界文学名著有四十多部。有斯托夫人的《黑奴吁天录》(《汤姆叔叔的小屋》)、兰姆的《吟边燕语》(《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狄更斯的《块肉余生录》(《大卫·科波菲尔》)、《孝女耐儿传》(《老古玩店》)、《贼史》(《雾都孤儿》),以及司各德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艾凡赫》)等。 由于林琴南不懂外文,无法选择作品翻译,林琴南说:“鄙人不解西文,但能笔述,既有讹错,均出不知。” 林琴南的翻译小说无异于开启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让晚清的中国人从这里瞥见了西方的文化与人生。林译小说滋养了新文学的一代人,很多现代作家对西方文学的兴趣,就是从读林译小说开始的。

周作人在《关于鲁迅》里介绍鲁迅所受晚清文化维新的影响时说,在南京求学时,鲁迅就注意林琴南的译书,在《巴黎茶花女遗事》出版后,也都陆续收罗。至于周作人自己,在《我学国文经验》里说:“严几道的天演论,林琴南的茶花女,梁任公的十五小豪杰,可以说是三派的代表。我那时的国文时间实际上便都用在看这些东西上面,而三者之中尤其是以林译小说最喜看,从茶花女起,至黑太子南征录止,这其间所出的小说几乎没有一册不买来读过。”韩迪原在《近代翻译史话》说:“当时确实有不少人因读林译小说,才接触到西洋文学”。韩迪原对林琴南还有一个很中肯的评语,她说:“因为那时国人对整个西洋文明毫无认识,必得用东方已有的事物,去‘附会’西方的观念,像林译所用的方式,才能达到早期沟通东西文化的任务。”林琴南“还打破旧中国小说的章回体,使中国的文学形成向前迈一大步。” 胡适曾说:“古文不曾做过长篇小说,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一百多种长篇小说。古文里很少有滑稽的风味,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欧文与迭更司的作品。古文不长于写情,林纾居然用古文译了《茶花女》与《迦茵小传》等书。古文的应用自司马迁以来,从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2、严复,原名宗光,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中国影视翻译研究14年发展及现状分析 作者:刘大燕, 樊子牛, 王华, LIU Da-yan, FAN Zi-niu, WANG Hua 作者单位:刘大燕,LIU Da-yan(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400074), 樊子牛,FAN Zi-niu(四川外语学院,教育技术中心,重庆,400031), 王华,WANG Hua(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经贸系,重庆,401120) 刊名: 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ICHU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年,卷(期):2011,27(1) 参考文献(31条) 1.Gambier,Yv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hallenges i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Research 2008 2.Karamitroglou Fotios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Norms in Audiovisual Traaslation 2000 3.Munday Jeremy翻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 2007 4.O' Connell,Eithne Screen Translation 2007 5.柴梅萍电影翻译中文化意象的重构、修润与转换[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4) 6.柴梅萍配音与字幕声画同步翻译的策略[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03(05) 7.柴梅萍电影翻译的拓展[期刊论文]-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 2006(01) 8.董海雅西方语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期刊论文]-上海翻译 2007(01) 9.龚瑜行影视翻译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策略[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12) 10.康玉晶目的论视角下的华语古装片英文字幕翻译[期刊论文]-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8(05) 11.李国顺中国电影译制片理论现状[期刊论文]-电影评介 2008(18) 12.李新新中国的影视翻译研究 2005(12) 13.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期刊论文]-中国翻译 2001(04) 14.龙千红电影翻译的动态观--中国电影翻译考察[期刊论文]-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3) 15.马建丽译制片脚本的翻译原则[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2) 16.麻争旗论影视翻译的基本原则[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1997(05) 17.麻争旗影视剧脚本的翻译及审美特征[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3(02) 18.牟丽论再创造和影视翻译[期刊论文]-山东外语教学 2006(03) 19.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 2000(01) 20.陶丹丹从阐释学视角论字幕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期刊论文]-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21.王明军带着镣铐的舞蹈--论影视配音艺术创作的制约性与适应性[期刊论文]-现代传播 2006(06) 22.王荣从关联理论看字幕翻译策略--《乱世佳人》字幕翻译的个案分析[期刊论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02) 23.谢满兰读者接受理论与影视字幕中的隐喻翻译[期刊论文]-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7(02) 24.叶长缨电影对白配音翻译最佳关联的实现[期刊论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25.叶长缨试论电影配音翻译中文化距离的处理[期刊论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26.岳峰回眸二十世纪中国影坛翻译家[期刊论文]-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2(02) 27.张春柏影视翻译初探 1998(02) 28.张伟20世纪前期好莱坞影片的汉译传播[期刊论文]-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5)

中国政府部门英文缩写

-------------------------------------------------------------------------------- From: lijunjiwoaini@https://www.360docs.net/doc/b711752804.html, Subject: Date: Sun, 11 Nov 2007 20:46:40 +0800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中央政治局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中央书记处Secretariat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军事委员会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of the CPC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 of the CPC 中央办公厅General Office, CCCPC 中央组织部Organizati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宣传部Publicity Department, CCCPC 中央统一战线部United Front Work Department, CCCPC 中央对外联络部International Liaison Department, CCCPC 中央政法委员会Committee of Political and Legislative Affairs, CCCPC 中央政策研究室Policy Research Office, CCCPC 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Work Committee for Offices Directly under the CCCPC 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委员会State Organs Work Committee of the CPC 中央台湾工作委员会Taiwan Affairs Office, CCCPC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Office, CCCPC 中央党校Party School of the CPC 中央党史研究室Party History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文献研究室Party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re, CCCPC 中央翻译局Compilation and Translation Bureau, CCCPC 中央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China Foreign Languages Publishing and Distribution Administration 中央档案馆Archives Bureau, CCCPC to have a crush on (someone); to feel an instant magnetism; to catch one‘s eyes;to hit it off; to have the hots for (someone); to be attracted to each other. 这些片语,都是描写男女间互相倾慕,两情相悦,有吸引力或一见锺情。 例如: * He (she) has a crush on her (him) (他对她十分爱慕) 。 * He felt an instant magnetism when their eyes met. (他们见面时,他立即感到磁性般的吸住)。 意指女的外表吸引; 如果是she felt ……那么就是指男的外表吸引。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中国翻译与翻译研究现状反思 【摘要】:本课题的主体部分共分七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主体性、主体间性与翻译伦理;翻译政治与意识形态研究;翻译策略与翻译批评;全球化与文化认同。第1章从总体上对翻译研究和翻译现状进行了初步反思。第2章力图澄清译界关于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的模糊认识,并从观念和评判力两个方面列举实例,指出学人在当前观念转型时期亟待注意的一些问题。最后,将常见论文写作模式划分为七种,并抽取典型论文做范例分析。第3章详细论述了目前翻译研究中的治学态度和学术规范问题。第4章将翻译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与翻译伦理研究结合探讨,还指出了国内译界关于“主体性”、“subjectivity”等关键术语的某些错误认识。第5章详细阐述了翻译政治概念及研究范围和意识形态概念及研究范围,并分别解释了中西观点的差异与分歧。第6章从贴近翻译实践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有关翻译策略和翻译批评的问题。第7章先概要评点了全球化背景下的翻译活动所牵涉的文化认同问题,接着又结合博奕论对具体译例进行分析,以为论证。本课题的特色,首先在于剖析中国翻译研究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翻译史分期、学科框架、本土传统、新旧观念冲突等等。其次在于覆盖了翻译实践领域的绝大部分关键论题:译者主体性、主体间性、翻译伦理、翻译政治、意识形态、翻译策略、翻译批评、文化认同等。本课题研究以批评性反思为主,触及具体问题。既以学术为

主体,也不回避非学术因素,以期能提醒译者在商业氛围中保持职业信念,提醒同行学者在量化学术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保持头脑清晰。【关键词】:翻译研究翻译实践反思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H059 【目录】:内容摘要3-4Abstract4-5目次5-8引论8-10第1章翻译理论与实践反思10-401.1翻译理论与实践概论10-131.1.1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内涵10-121.1.2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及其关系12-131.2当前翻译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13-281.2.1理论研究的自律13-171.2.2我国翻译史研究的盲点与误区17-211.2.3本土传统21-281.2.3.1古代、近代、现代、当代22-251.2.3.2“忠实”之于传统25-281.3翻译实践现状反思28-401.3.1语言驾驭及知识储备28-311.3.2文化意识31-40第2章学科研究现状的学理反思40-742.1学科名称与体系框架40-462.1.1学科名称40-432.1.2学科建制的体系框架与课程设置43-462.2观念与判断46-742.2.1观念转变中的困顿46-552.2.2评判力55-592.2.3论文写作模式59-74第3章治学态度与学术规范74-1023.1治学态度74-863.1.1构架疏忽74-753.1.2阐释粗疏75-763.1.3措词不慎76-783.1.4言过其

我国家机构有关人员职衔规范译法(中英文对照)

我国家机构有关人员职衔规范译法(英文)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委员长 CHAIRMAN 副委员长 VICE—CHAIRMAN 秘书长 SECRETARY—GENERAL 副秘书长 DEPUTY SECRETARY—GENERAL 委员 MEMBER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委员会 …COMIMITTEE/COMMISSION OF THE NPC 主任委员 CHAIRMAN 副主任委员 VICE—CHAIRMAN 委员 MEMBER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CPPCC) 主席 CHAIRMAN 副主席 VICE—CHAIRMAN 秘书长 SECRETARY—GENERAL 常务委员 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会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1752804.html,MITTEE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CPPCC 主任委员 CHAIRMAN 副主任委员 VICE—CHAIRMAN 委员 MEMBER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PRC) 主席 PRESIDENT 副主席 VICE-PRESIDENT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PRC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CMC) 主席 CHAIRMAN 副主席 VICE—CHAIRMAN 委员 MEMBER 五、最高人民法院SUPREME PEOPLE’S COUT

(完整版)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中国翻译史及重要翻译家 08英本1 杨慧颖 NO.35 中国翻译史上有许多为人们所熟知的大家,现就其翻译观点和主要作品做一简介: 严复 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严复吸收了中国古代佛经翻译思想的精髓,并结合自己的翻译实践经验,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信”(faithfulness)是指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内容;“达”(expressiveness)指译文通顺流畅;“雅”(elegance)可解为译文有文才,文字典雅。这条[1]著名的“三字经”对后世的翻译理论和实践的影响很大,20世纪的中国译者几乎没有不受这三个字影响的。 主要翻译作品: 《救亡决论》,《直报》,1895年 《天演论》,赫胥黎,1896年~1898年 《原富》(即《国富论》),亚当·斯密,1901年 《群学肄言》,斯宾塞,1903年 《群己权界论》,约翰·穆勒,1903年 《穆勒名学》,约翰·穆勒,1903年 《社会通诠》,甄克斯,1903年 《法意》(即《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1904年~1909年 《名学浅说》,耶方斯,1909年 鲁迅 鲁迅翻译观的变化,从早期跟随晚清风尚以意译为主,到后期追求直译、反对归化。鲁迅的翻译思想主要是围绕"信"和"顺"问题展开的。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观在我国文坛上曾经引发过极大的争议。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是保存着原作的丰姿。从实质上来讲,就是要使原文的内容、风格、笔锋、韵味在译文中得以再现。翻译涉及原语(source language)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知识,有时非常复杂。所以,译者要想收到理想的翻译效果,常常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仅仅懂得一些基本技巧知识是不够的,必须广泛涉猎不同文化间的 差异,必须在两种语言上下工夫,乃至独具匠心。

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名称英文翻

中国各级党政机关干部名称英文翻译 中共中央总书记General Secretary,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政治局常委Member, Standing Committee of Political Bureau,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政治局委员Member,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书记处书记Member, secretaria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中央委员Member, Central Committee 候补委员Alternate Member …省委/市委书记Secretary,…Provincial/Municipal Committee of the CPC 党组书记secretary, Party Leadership Group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President/Vice Presiden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全国人大委员长/副委员长Chairman/Vice Chairman,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 主任委员Chairman 委员Member (地方人大)主任Chairman, Local People's Congress 人大代表Deputy to the People's Congress 国务院总理Premier, State Council 国务委员State Councilor 秘书长Secretary-General (国务院各委员会)主任Minister in Charge of Commission for (国务院各部)部长Minister 部长助理Assistant Minister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_复译_转译_之争

2005年3月 第21卷 第2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r.,2005 Vol.21 No.2 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中的 “复译”、“转译”之争 陈 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 100101) 提 要:20世纪中国文学翻译的实践和理论证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复译和转译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值得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给予公正的评价。在复译与转译过程中,一直存在“抢译”、“胡译”、“乱译”、“滥译”甚至是抄袭现象,应把它们与复译、转译区别开来,以促进外国文学翻译质量的不断提高,规范翻译市场。 关键词:文学翻译;复译;转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100-05 D eba te on Retran sl a ti on and Tran sl a ti on not fro m the O r i g i n a l Text i n20th Cen tury’s L iterary Tran sl a ti on i n Ch i n a CHEN Yan Abstract:A s cultural phenomena,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are inevitable and necessary fr om the devel opment of literary translati on in China,which deserves comp licated and syste matic study and objective evaluati on. Retranslati on and 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should be differed fr om random translati on t o i m p r ove the translati on of f oreign literature.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 on;retranslati on;translati on not fr om the original text 复译与转译之争是针对文学翻译的不同方式类型而展开的论争。由同一原本的不同译本出现的时间先后的不同,形成了首译与复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由译本所据原本的不同,形成了直接翻译和转译两种不同的译本类型。因已有的译本不能满足读者的期望和需要,复译是翻译家常有的选择;因翻译家所掌握的语种等因素的限制,转译也常常是译介外国文学的必要途径和方式。在中国翻译史上,复译和转译是相当普遍的译本类型,其中不乏成功的、受到读者欢迎和肯定的译作,也有不少过多背离原文的转译本和重复平庸、乃至滥竽充数的复译本,对于复译和转译的是非功过,翻译界有着见智见仁的不同看法,并进行了长期的讨论和争鸣。 一、复译之争 在中国翻译文学史上,复译普遍存在,数量较多。尤其是1930年以降,复译越来越常见。在已出版的各种译本中,复译本的数量占一多半。许多著名翻译家如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梁实秋、周扬等都参与了名作复译。复译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复译的出现是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的翻译方法不断更替的一种表现。晚清时期,翻译家普遍采用豪杰译的翻译方法,对原作多有增删、改动。五四以后,主张尊重原文的翻译家,使用逐字译和直译的方法重新翻译就成为必然。其次,复译的出现也是现代汉语不断发展、演变和完善的体现。由于现代汉语经历了晚清时期的文白夹杂、五四时期的中外杂糅阶段,直到30年代后才逐渐趋于定型,所以30年代以前的译本普遍显得译文老化,不合现代读者阅读习惯,也就需要复译。这就是30年代前后在我国文学翻译史上形成第一个复译高峰的原因之一。这股潮流对翻译文学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抄译、乱译等不良现象,引起人们对复译的反感、认识上的分歧及学术上的论争。 邹韬奋指出,复译不太经济,应该翻译那些有价值的未曾译过的书。(邹韬奋,1920)茅盾不同意这样的看法,他认为: 我们以为如果真要为读者的“经济”打算,则不但批评劣译是必要的手段,而且主张复译是必要的救济。如果劣译出世,一方加以批评,而一方又能以尚有第二译本行将问世的消息告知读者,这倒真正能够免得读者“浪费”了时间精神和金钱的。(茅 001

中国各部门的英文翻译

中国各部门的英文翻译-中国各机构英语翻译 信息产业部 Ministry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NPC) 主席团Presidium 常务委员会Standing Committee 办公厅General Office 秘书处Secretariat 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Credentials Committee 提案审查委员会Motions Examination Committee 民族委员会Ethnic Affairs Committee 法律委员会Law Committee 财务经济委员会Finance Affairs Committee 外事委员会Foreign and Economy Committee 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and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内务司法委员会Committee for Internal and Judicial Affairs 华侨委员会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ttee 法制委员会Commission of Legislative Affairs 特定问题委员会Committee of Inquiry into Special Questions 宪法修改委员会Committee for Revision of the Constitution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P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浅析中国翻译理论发展状况 摘要:本文先简述当前中国翻译理论的大概内容,然后从翻译研究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当前国内翻译理论研究的不足等本体因素和翻译人才的培养机制、翻译领域的功利主义等影响翻译发展的外部因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当前中国翻译理论沉 寂的原因。认为要结束沉寂期不仅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融合中西译论、翻译本体研究与相关学科相结合,而且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字:翻译理论沉寂期内因外因 纵观中国翻译理论,我们很容易找到这些熟悉的字眼“信”、“达”、“雅”、“神似”,还有“化境”等。 “信”“达”“雅” 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要文言化。如今“信”“达”“雅”三个字已经被我们说滥了,近代翻译理论近百年,长久被当做翻译界的金科玉律。当然,内容也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适当的做了延伸、关联和改变。如:“信”即产生了后来的“忠实”,“达”对应着“通顺”,而“雅”一词被赋予了新的翻译内涵,不是起初所指的译文要文言化,而指在选用词语时要得体,简明优雅。 “神似”

“ 神似”,亦即“传神”,“传神达意”,“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 其外”,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原文的精神,通过文字把字里行间的意蕴曲达以出。不同语言各有特色,有许多难以互译的地方,而翻译绝不是坐标似的“字当句对”,而是多层次的传神达意。文学翻译尤其如此。傅雷,一位毕生从事文学翻译创作的著名翻译家。他视文学工作为崇高神圣的事业,不但把损害文学精品看作像歪曲真理一样严重,并且将介绍一部文学作品不能还原它本身,也认为难以容忍。他深明文学翻译的甘苦,始终持着严谨、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他以自己的大量译作为印证,在严复的“信,达,雅”之外,另树一帜,标举“神似”,可谓我国 翻译理论界的一个重大突破。他切中了文学翻译的关键所在,把翻译从字句的推敲提到艺术的锤炼。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把我国传统美学中“传神”这个重要观点,引入翻译理论,把对翻译理论的认识提到美学范畴,从而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领域,为后来翻译美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所以“神似”翻译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翻译事业的巨大进步,翻译理论由一般化、抽象化走向专业化、具体化的开始。 “化境” 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开篇即引许慎《说文解字》有关翻译的训诂:《说文解字》卷十二部第二十六字:“囮,译也。从‘口’,‘化’声。率鸟者系生鸟以来之,名曰‘囮’,读若‘讹’。”南唐以来,小说家都申说“译” 就是“传四夷及鸟兽之语”,好比“鸟媒”对“禽鸟”的“引诱”,“讹”、“化”、和“囮”是同一个字。“译”、“诱”、“媒”、“讹”、“化”这些一脉通连、彼此呼应的意义,组成了研究诗歌语言的人所谓“虚涵数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