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疑难病例观察记录

脑梗塞疑难病例观察记录
脑梗塞疑难病例观察记录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一病区

时间:年月日讨论性质:1. 特殊□地点:疑难□

参加者:危重□

2. 死亡□传阅者:

讨论对象:

床号:103 姓名:刘仁英性别:女年龄:69 岁住院号129280

1.入院诊断:脑梗塞

2.出院或死亡诊断:出院

主持者:孙岷虹职务:护士长职称:护师

记录者:王彦

讨论经过:(包括病史摘要,发言人等)

1.简要病情:患者缘于20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头晕头痛不适,无喷射样呕

吐,无高热,无四肢乏力,于外院查头颅CT示:脑梗塞。今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脑梗塞”收治入院。追问病史,患者既往高血压史30年,慢性结肠炎7年,急性胰腺炎20年。自发病以来,精神好,饮食好,睡眠一般,二便正常。

2.

3.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滋养肝胃

4.简要汇报曾经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1、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

2、向病人做好疾病的相关健康宣教

护理问题:恐惧

护理措施:1、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可通过倾听其谈话,维持开放性的沟通,提供疾病的信息,协助病人从事活动

2、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3、病人介绍环境,床位医生及床位护士

5.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发症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

护理措施:1、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

2、饮食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控制食量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食

沈英:予低盐普食,忌食高胆固醇饮食,忌烟酒

季青:定时定量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讨论结果:

脑梗塞多数为老年人并发高血压或者心血管疾病,愈后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在初发时期,护士应当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鼓励病人进行己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定期测量血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控制,加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脑出血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6月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脑出血)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82岁 住院号:14060220 时间:2014年6月20 低点:内一科护士办公室 讨论目的:提高关于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质量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汇报病史: 病例特点: 患者xxx,女,82岁,主因"精神萎靡半天伴呕吐"入院。 1、老年女性患者,起病隐匿,病程短。 2、半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萎靡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无意识障碍,无腹痛、腹泻,似有下肢无力,无明显言语不清,无头痛,无肢体抽搐,无晕厥。 3、既往史:5年患"2型糖尿病",最高血糖18mmol/L。3年前患"

脑梗塞"。5年前患"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4、查体:T36.5℃,P83次/分,R22次/分,BP160/80mmHg 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尚可。颈阻阳性,口角不歪斜,双肺呼吸音粗,心率83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侧肢体肌力正常。 5、辅助检查:2014.6.12随机血糖:11.5mmol/L。脑CT:右侧脑出血伴右侧珠血,脑萎缩。 初步诊断:1、右侧脑出血 2、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萎缩4、2型糖尿病 5、原发性高血压2级很高危?6、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诊断依据:1、右侧脑出血 2、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萎缩。依据:老年患者,病程短,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查体:BP160/80mmHg 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尚可。颈阻阳性,口角不歪斜,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右侧肢体肌力正常。脑CT:右侧脑出血伴右侧珠血,脑萎缩。诊断明确。 4、2型糖尿病依据:既往史明确,随机血糖:11.5mmol/L。 5、原发性高血压2级很高危?依据:老年患者,入院血压BP160/80mmHg,但既往无高血压史,可能与颅内高压有关,目前

疑难病例讨论 文档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的容 1、患者、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诊断;主持人及技术职称,记录人。 2、讨论时间,地点,参加讨论的人员,查房的种类. 需要解决的问题。 3、病例属性:普通病例,疑难危重病例,死亡病例。 4、讨论记录:讨论记录主要将发言人提出的护理措施建议,不同见解,总结的经验, 护理病例讨论程序: 1、准备选危重患者讨论病例,确定讨论时间 2、通知参加人员. 3、主持人说明讨论的目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4、责任护士报告病例及治疗护理情况. 5、主持人组织讨论. 7、参加讨论者发表意见. 8、主持人做总结,患者病情危重, 及时正确处理,根据病情采取护理措施,并给予全程细心的专科护理,使患者早日康复。

病历讨论记录 时间:2015-03-29 地点:护士办公室 床号:抢2 :胡春仁 年龄:71岁住院号:497319 诊断:1.急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糖尿病? 主持人:邵香香护士长记录人:加依娜大护师 病例属性:疑难危重病例, 参加人员:阿娜、加依娜小、阿力米拉、加衣娜小、帕孜拉提、地力胡马、木妮拉 玛依努尔大、王靖博、马依努尔小、泊她库孜、阿丽努尔 查房容一、病历介绍: 阿娜护士:患者胡春仁,男性,71岁,因“左侧肢体乏力9小时”于2015-3-20日15: 00收住入院。患者9小时前起床后感左下肢乏力、发麻,活动后感左上肢乏力不适, 持续2小时左右不能自行缓解,当时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四肢抽搐,被家属送至我 院门诊就诊,测血压210/145mmHg,遂转入抢救室治疗,复查血压231/141mmHg,予以 头颅CT检查示:未见异常。快速血糖17.0mmol/L,给予“硝普钠针、西汀”治疗后未 见好转,急诊科以“高血压病”收住院治疗。自起病以来,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差,中 午未进食、睡眠尚可,大小便如常;体力活动耐量轻度下降,体重无明显变化。有“高 血压”病史2年余,最高血压达到190/120mmHg,平时间断服用降压药物,具体不详, 未监测血压变化;2-3个月前患者自行停用“降压”药物。 辅助检查:头颅CT示(C523587):未见明显脑挫裂伤,颅骨未见明显骨折 初步诊断:1.急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3.糖尿病? 治疗及护理经过: 入院后测左上肢血压226/129㎜Hg,右上肢血压204/133㎜Hg,医嘱予一级护理,低盐 低脂饮食,心电血压监护,吸氧3升/分,降压、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抗血小板聚集等 治疗。5%GS50ml+硝普钠12.5㎎微泵5ml/h注射。20:32患者感右侧肢体麻木较前加重,

疑难病例讨论word版本

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时间:2016.1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科室主任XX副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XXX、科室副主任XXX主治医师、XXX住院医师、XX住院医师、XXX住院医师及其他医师、进修医师、护士长及责任护士。 目的:确定后期的治疗方案。 主持人:科室主任XX副主任医师 病例报告人:XXX医师 病例简要:患者XXX 男 78岁,主因"反复腰骶部酸痛伴双下肢麻木胀痛10年,再发加重1周"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我科。入院症见:腰骶及双髋部酸痛不适伴双下肢麻木胀痛及肛门会阴部坠胀疼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痛减,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喘息,无心慌、胸闷,无潮热、盗汗,纳眠差,小便无力,大便干结。查:一般情况可,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BP:120/76mmHg,神经系统检查: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检查:腰椎侧弯,活动受限,活动度(前屈30°,后伸15°,左右侧弯15°,左右旋转30°),双侧腰肌紧张,L3-S1棘间棘旁压痛,椎体无叩击痛,挺腹试验(+),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左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双侧屈膝屈髋试验(+),双侧跟臀试验(-),双侧"4"字试验(+),骨盆分离和挤压试验(-),双侧足趾背伸试验(-),

双侧下肢肌力Ⅴ,无明显肌肉萎缩。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7分。 既往史:既往患者有"高血压"病史36年,最高时达BP 200/110mmHg ,长期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片",现血压控制可;既往患者有"糖尿病"病史18年,最高血糖:16mmol/L,长期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5个单位,现血糖控制可;既往患者有"高脂血症"病史18年,血脂最高时TG 4.0mmol/L↑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现血脂控制可;患者于2年前突发"脑梗塞"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具体不详),后病情好转,现未诉特殊不适。 辅助检查:颅脑及腰椎核磁共振示:1、双侧基底节、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多发缺血、腔隙性梗塞,脑萎缩。2、腰4椎体陈旧性压缩性骨折。3、腰椎骨质增生,椎间盘退行性变,腰3∕4、4∕5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4、骶管小囊肿。骨密度测定示:重度骨质疏松。胸腰段正侧位片示:1、T8、9及L3、4椎体骨质增生征象。2、右中腹部类圆形高密度影,多考虑钙化灶,必要时建议进一步检查。 目前诊断: 中医诊断:腰痛病 证型:肝肾阴虚 西医诊断:1、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 2、马尾神经综合症 3、脑梗塞后遗症期 4、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脑梗塞疑难病例观察记录

护理病例讨论记录 科室:一病区 时间:年月日讨论性质:1. 特殊□地点:疑难□ 参加者:危重□ 2. 死亡□传阅者: 讨论对象: 床号:103 姓名:刘仁英性别:女年龄:69 岁住院号129280 1.入院诊断:脑梗塞 2.出院或死亡诊断:出院 主持者:孙岷虹职务:护士长职称:护师 记录者:王彦 讨论经过:(包括病史摘要,发言人等) 1.简要病情:患者缘于20年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头晕头痛不适,无喷射样呕 吐,无高热,无四肢乏力,于外院查头颅CT示:脑梗塞。今来我院就诊,门诊拟“脑梗塞”收治入院。追问病史,患者既往高血压史30年,慢性结肠炎7年,急性胰腺炎20年。自发病以来,精神好,饮食好,睡眠一般,二便正常。 2. 3.治疗原则:活血化瘀,滋养肝胃 4.简要汇报曾经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知识缺乏 护理措施:1、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及治疗 2、向病人做好疾病的相关健康宣教

护理问题:恐惧 护理措施:1、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护理,可通过倾听其谈话,维持开放性的沟通,提供疾病的信息,协助病人从事活动 2、为病人创造舒适的环境,减少不良刺激 3、病人介绍环境,床位医生及床位护士 5.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并发症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护理问题:活动无耐力 护理措施:1、患者应适当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 2、饮食适当控制钠盐及动物脂肪的摄入,避免高胆固醇饮食。多食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控制食量总热量,以清淡,无刺激食 沈英:予低盐普食,忌食高胆固醇饮食,忌烟酒 季青:定时定量服药,定期测量血压,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 讨论结果: 脑梗塞多数为老年人并发高血压或者心血管疾病,愈后效果也不太理想,所以在初发时期,护士应当做好各项护理工作,鼓励病人进行己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定期测量血压,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饮食控制,加强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了解出院后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

冠心病疑难病例讨论汇编

2014年7月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冠心病) 姓名:xxx 性别:女 年龄:60岁 住院号:14050411 时间:2014年7月25日 地点:护士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护士长 责任护士xxx汇报病例: 病例特点: 患者xxx,因"反复心悸、头晕20+年,加重3天"入院,其病程特点如下: 1、老年女性患者,起病急,病程迁延。 2、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心悸、头晕,活动后明显,在重庆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冠心病、高血压",治疗好转出院,此后上诉症状时有反复,间断药物治疗。3天前,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心悸、头昏加重,休息或运动时均可出现,每次持续约3次/分,休息后可自行缓解,无明显肩背部及左上肢放射性疼痛,无心前区压榨感,无夜间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黑蒙,无耳鸣及晕厥。 3、既往史:20年前诊断为"高血压病",既往血压最高达214/97mmHg一直口服"拉西地平"控制血压,血压控制不详。患慢性胃炎10年,未正规治疗。2014年3月因头晕于重庆市大坪

医院住院诊断为"腔隙性脑梗塞、2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年前因流泪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诊断为"泪囊炎",行手术治疗。 4、入院查体:T:36.8℃,P: 107,R: 21/分,BP: 142/84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精神欠佳,扶拐进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粘膜未见黄染。咽无充血,双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外1.0cm处,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7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软,中上腹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5次/分。双下肢无水肿。 5、辅查:随机血糖:11.9mmol/L。 初步诊断: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1.1左心室肥大1.2心功能2级2、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3、2型糖尿病。4、脑动脉供血不足5、脑梗塞后遗症6、慢性胃炎。 诊断依据: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3.1左心室肥大 3.2心功能2级依据:(1)老年女性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心悸"为主要表现;3)查体:P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外1.0cm处,叩诊心界向左扩大,心率107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4)既往诊断支持,故诊断。进一步完善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等辅助检查。 2、原发性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依据:(1)老年女性患者,起病急,病程较长;(2)既往血压最高达214/97mmHg一直口服"拉西地平"控制血压。故诊断。 3、2型糖尿病依据:老年女性患者既往诊断已明确,

中风疑难病例讨论

2012年第四季度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讨论时间:2012年12月20日16:00 地点:针灸科护士站主持人:王桂燕(主管护师)参加人员: 患者姓名:张大吉性别:男年龄:55岁病历号:01201203 诊断:脑梗塞后遗症 讨论记录: 主管护师王桂燕:今天我们针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3床王大吉进行病例讨论,讨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脑梗塞后遗症病人的护理。现在请管床护士唐甜汇报病例。 管床护士唐甜汇报病史: 患者王大吉3床,男,55岁。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0天,”于2012年12月10日转入我科。入院诊断:1.脑梗塞后遗症;2.高血压病高危组;查体:T 36.3℃ P 84次/分 R 20次/分 BP 124/83mmHg 。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侧瞳孔等大、圆形、3mm,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四肢浅感觉正常,左上肢肌张力减低,左下肢肌张力正常,左上肢肌0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上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入院后治疗:低盐低脂饮食,营养神经(B簇维生素)、血塞通活血化瘀等,配合康复治疗以改善功能。今天是住院第7天,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左侧肢体乏力同前,不能单独步行,左下肢无肿胀,饮食、二便、睡眠正常。血压平稳,无头晕头痛等不适。 主管护师王桂燕:目前患者的康复评定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做好

哪些配合? 护师李坪:与医师、康复治疗师共同对患者进行入科后第一次康复评定结果: 1.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27分(满分30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能力、语言能力无明显减退。 2.吞咽功能评定:洼田氏饮水试验Ⅱ。 3.肌力评定: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 4.肌张力评定(改良Ashworth),左上肢0级,左下肢正常,右上下肢正常。 5.主动关节活动度:左上肢受限,左下肢髋关节屈曲伸展0~40°,膝关节屈曲伸展0~60°,踝关节5°。 6.运动功能评定(Brunstrom分期):左上肢Ⅱ期,左手Ⅱ期,左下肢Ⅲ期。 7.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thel index):50分(总分100分),日常生活大部分依赖。 8.平衡功能评定(Bobath平衡):坐位Ⅱ级,站位未获得。 9.移动能力评定(Modified Rivermead Mobility Index):19分(总分40分)。 10.手的实用性:左手完全残废手。 护师李坪:目前该病人的康复治疗方案:1.偏瘫护理,定时翻身,左侧良肢位摆放。 2.偏瘫肢体综合训练,1次/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