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为大家解答此疑问。

1、新闻学(journalism)的产生早于传播学(communication),应该说新闻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属于大众传播。

2、传播的范围广;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3、新闻学研究的是新闻本体,

4、而传播学研究的是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所以,传播学的研究范围要比新闻广很多,而新闻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

5、新闻播音传播学

6、新闻主持传播学

7、娱乐节目主持传播学;

从两个学科的现状和未来来看,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新闻学理论本身几乎已经走到尽头,没有多少空间可以发掘了。而传播学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学科,而且研究范围非常广泛,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比如政治传播学、传播社会学、传媒经济学),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如果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传播学无疑占尽优势。

从目前国内研究生培养来看(这个重要!),新闻学比较注重应用,而且也会涉及到新闻以外的东西,比如国内外媒介研究(越来越靠近传播学了)。新闻学研究生的优势在于上手快、应用能力强。当然,毕竟现在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型的新闻人才,所以我强烈建议大家在新闻学学习阶段再自学一门

其他学科,比如,如果你想做财经记者,就必须系统学习经济学、金融学;如果你想做社会新闻,就逃不了社会学;如果你想做政治类新闻,那就不用学什么了,脸皮变厚一点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传播学更加注重理论学习(尤其是欧洲很火爆的媒介研究,超级理论)。如果未来想做学术的话,传播学当然很好。如果你只想做媒体、做新闻,那学传播学可能还比不上新闻、编导之类的应用型专业。现在的媒体很实际,他要你来了就能干活,至于理论的东西,未必实用。当然,传播学出来以后也可以做市场调查之类的工作(如果有人想做这个的话建议你考中传大的传播学研究方法,这个方向的导师是柯惠新,传播统计学的牛人)。

所以,选择新闻或传播的关键在于你的就业意向,如果是想做应用型的工作,建议你考新闻、或是广告、编导;如果向做学术的话,传播学还是很好的。

新闻学和传播学属于两门联系紧密,又具有很大区别的学科。

从两门学科的起源来看,新闻学的研究要远远早于传播学。早在20世纪前,德国的大学中就开始有学生以报纸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在20世纪初新闻学作为一门概念体系严密,结构完整,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热门学科,美国各大学纷纷建立新闻学院,进行新闻学教育(联系历史…0)而传播学真正形成,则在20世纪50年代。(联系历史0但是,两者具

有紧密联系。新闻传播作为传播现象的一种,本身也是传播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属于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并且在当今社会,大众传播作为一种对人类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影响的传播形态

和传播方式,也是传播学研究最广泛,触及最深入的学科。而且从传播学自身的研究历史来看,新闻学对于传播学的启迪也非常大。传播学的很多概念,话语、都是从新闻学借鉴过去的。而传播学的不断发展,又给当代新闻学予反哺,不仅给予新闻学新的研究视角,而且传播学中的很多概念、话语和理论被新闻学借鉴,推动新闻学的研究。

从两者的研究对象来看,上文我分析过,新闻学研究的对象是新闻传播现象,而传播学研究的主要是人类传播现象,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而新闻的传播,主要依赖的是大众媒介,也是传播学所研究的对象,所以从研究对象来看,传播学较之新闻学要大的多。

但是,不能因为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新闻学有重合之处,就否认新闻学研究的发展前途,他们本身具有不同的研究的课题意识。新闻学主要重视的是新闻业务方面等关系到新闻工作实际操作方法和规律的研究,注重的是术的研究。即使涉及到新闻理论,也主要探讨的诸如真实性新闻要素等一些和新闻工作有关的理论。而传播学则注重的是包括新闻传播的人类所有传播现象的研究,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证的方法,归纳出人类传播活动的普遍规律,具有很强的理论意识。并且,传播学本

身作为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等各门学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较之新闻学要宽泛的多。但是作为直接指导新闻工作和实践的新闻学,较之传播学更直接和深入发现新闻工作的规律,也更加直接和具体,非常具有其研究意义和理论意义的,不能因为传播学的发展而抹煞新闻学的意义。并且,随着新闻学自身理论的突破、研究视角的创新和对其他学科的理论借鉴,新闻学和其他学科综合起来,形成了诸如新闻心理学这样的新的研究方向,并且许多学者从更高的角度对新闻学进行研究,诸如杨保军同志从哲学层面上对新闻学进行探讨研究,赋予新闻学更强大的解释意义和学科高度。

再者,从研究方法来看。传播学的主要流派是实证主义或者说经验主义传播学,主要通过实证研究,变量分析,实验分析进行研究,提出理论和分析模式,用来解释人类传播中风纷繁芜杂的各种传播现象,从哲学观上体现了一种科学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新闻学则更注重的通过对实践经验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更多地是通过直观的考察分析进行研究从,而说明新闻工作实践,找出某些操作方法、理论原则和规律,指导和改进工作。

如何真正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深度

田志刚关注

2016.11.24 09:50* 字数4534 阅读5957评论4喜欢76赞赏1

田志刚著的《卓越密码:如何成为专家》已经全面上市,其中有关于知识体系系统的论述。

购买该书:京东地址、当当地址,里面对高效学习方法、知识结构和体系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01

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

这个时候,福布斯富翁排行榜是目标。我们在学习一个领域的时候,如果知道这个领域成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每天看看,这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记忆又可以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前者才是人类的知识库。长时记忆中核心是语义记忆,而语义记忆依赖于不同的概念、事实、属性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人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各种关系、框架和模型,越是高手其模型越抽象、处于较高的层次概念。

所以说,知识体系的第二个作用是帮助我们记忆。知识之间只有建立了更多的关联、更紧密的关系,才更容易记住。

记忆知识不是目的,我们的知识要用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但许多时候我们面临问题时无法将知识顺利的“取出”。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能够快速高效解决问题的人,他们在同样情况下更容易取出大脑

里面存储的知识。而他们之所以能够快速提取的原因是,他们大脑里知识的结构化和体系化。

这样来看,知识体系的第三个作用是提取。便于我们面临问题和困惑时能够将知识及时拿出来应用。

02

知识体系是相关知识互相联系构成的一个整体。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上讲,可以分为:

知识本身的体系:在生产和研究中,人类已经成熟的知识之间有各自的关系。譬如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力学的知识体系等。它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跟个体关系不大。

但这里面会分出层级来,譬如物理学有一个大的知识体系,但初中物理、高中物理只学习其中基础部分,则会形成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等。

与人相关的知识体系:通常我们说的是这个知识体系。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人类的知识体系甚至一个领域的知识体系都是一颗大树,每个人只可能掌握其中的叶子而已。所以我们在说知识体系的时候,大部分讲的是“我的知识体系”、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工作项知识体系,譬如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POK)、某个岗位需要的知识体系等内容(岗位知识体系)、某项任务需要的知识体系。

任何知识只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才能真正转化成个人的知识,而每个人在某领域积累的知识量足够多的时候,(需要)建立他们之前的关系,这是个人在某领域的知识体系。

从每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任何人都需要多个维度的知识内容。按照管理学的观点,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是每一个职场人都需要的,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所以不同岗位和层级的员工首先是要确定自己的知识结构,就是某个岗位或者要完成某想任务,需要那几个领域的知识,每个领域知识需要掌握的层次高低。

其次是在他需要的不同领域的知识上,基于轻重缓急,他应该先建立最需要领域的知识体系。

譬如一位工艺的新手工程师,他的角色核心是工艺环节,要能解决工艺上的问题,但他也需要人际关系,需要能够影响别人的领导力,这就涉及到技术知识、人际的知识和领导力的知识,但在他的发展阶段(新手)上,工艺技术(初级)还是核心,他要形成关于常用核心技术的知识体系,而人际和领导力的知识只需要初步了解就可以了。

03

据说,高中是一个人最有文化底蕴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做三角函数,解得了多元高次方程,看得懂文言文,知道either or 和either nor的区别,能背化学元素周期表,看得懂电路图,知道太阳为什么从东方升起,会画大气环流图,知道历史事件的意义,明白新陈代谢,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

如果问一个高中生的知识体系,他一定会告诉你他关于数学的知识体系、物理的知识体系、历史地理的知识体系。首先他要分开告诉你,第二个是如果他能够很简单的画出哪门学科的知识体系来,没有遗漏还能告诉你哪些是重点和难点,这证明他掌握的很好,考试成绩也不会太差。

但如果将整个高中的知识体系拿给一个初一或者高一的小孩,他估计懒得看,因为他基本上都不懂。真正能够画出这个知识体系,一定是一节课一节课的学习,经过不断的练习和考试,深入的掌握概念和定律,把握某个学科内部知识之间的关联和关系,才能抽象成知识体系的形式记下来(大概只有学习比较好的才能做到)。

学校的一个好处是,所有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大纲,所有的考试都在这个范围内。而且有老师指导,高水平的老师都会帮助学生画出每个章节的知识关联。

04

当你大学毕业去上班了,这个时候却发现没有大纲也没有了老师。

人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不知道该学什么知识:大部分情况下没有人告诉你该学什么,好一点的机构和公司会有一个对于岗位的能力要求,但具体该如何达到这个能力,需要学什么、通过什么学习,需要解决那些问题来练习,基本上没有人告诉你。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摸索,

举个例子,你是某公司的一个媒介专员,要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媒介专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应该建立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体系,没有人明确告诉你。

这个时候你就跟一个初一的小孩,非让你画出关于初中或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一样,杀了你也画不出来。

如果有资深的同事能够告诉你,如果你所在的公司知识管理做的比较好,他们能够给你提供一个你这个岗位大的框架和模型告诉你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这个时候你会有相对明确的目标。

但如果没有人告诉你,你只能自己去摸索,基于工作需求不断的去拼这个图,幸运的话也可能很快拼出来。现在有一个好处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上去寻找,但是大部分内容也是碎片化的,需要你去在支离破碎中发现线索,能够帮助你更快的拼出你的方向来。(链接:没有迷惘过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知识工作者面临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但你要知道:即便你知道这个岗位的知识体系是什么样的,也不代表你掌握它,你真的会了。从别人的知识体系到你真正明白、转化成你真正理解的知识体系之间,隔着的是持续的学习、实践、反思这个过程。

再说一遍,外部提供的知识体系是个方向,能转化成自己的才算真正掌握了。

知识体系是结果而不是起点,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经过抽象和提炼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了解了这个道理,你也就知道为什么“比学习更重要的是建立知识体系”、“没有知识体系,你就不会学习”这样的说法多么图样图森破了!

05

知识体系能干什么:方向、记忆、应用。

知识体系可分为:客观的知识本身的体系和与你个人想结合的体系。我们通常讲的知识体系是指后者。

在具体工作中真正能转化成你的知识体系,需要你去学习,更需要你的不断实践。通过这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帮助你对概念定理定律

的清晰掌握、对方法和技能的熟练,最后经过深刻思考提炼出来,才是你的知识体系。

从上往下说,你的知识体系可以简化成几个关键词。但每个关键词你都可以展开详细的说明里面涉及到的方法、流程、步骤、注意事项等内容,你还知道他们之间互相影响的关系。譬如汪丁丁说到“金融经济学”,他认为包括:

你们最初看到的知识模块是“经济学”、“金融学”、“心理学”和“数学”,以及包围着这些知识模块的更广泛的知识模块(社会科学的、自然科学的、人文学科的)。

逐渐降低高度,你们可以在上述知识版图里辨识出更多更细的知识模块。例如,包围着“金融经济学”知识模块的是“决策理论”、“风险管理理论”、“最优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公司金融学”、“数理金融学”和“衍生品定价理论”,以及这些知识模块与心理学知识模块的交集。

从下往上是知识体系真正形成的过程,你一定是从一个一个概念和方法开始,最后才关联成相应的体系地!

06

现在微信朋友圈里许多人将知识体系神话,认为知识体系是灵丹妙药,先要建知识体系,再去学习云云,这都是误导。即便给你这个知识体系,你也不一定明白呀!

当你对一个领域还没有入门的时候,何谈建立体系呀。

当没有人能够告诉跟你岗位和核心工作相关涉及到那些知识内容的

时候,你只能通过支离破碎的线索去摸索、建构,在实践中发现需求和应该学习的内容,最后真正理解和掌握。如果能有人给你一个方向,你应该感谢他,但仍然需要你的工作、思考去验证,最后才能够转化成你的。

建立知识体系的过程,其实是人学习、实践和思考的过程,里面涉及到分类、概念能力、实践机会等各种因素,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积累,没有人可以一晚上就建立知识体系。

你的知识体系是不是合理,除了跟知识本身的体系比对外,还跟你的工作和目标息息相关:是否能满足你的工作需求,是否能真正支撑您的目标实现,这是考量的标准。

关于知识体系的快问快答

1

如何建立个人的知识体系?

这个问题太大了。

知识体系一定是与需求联系的,先要分析你当前的岗位和职责,以及你个人发展目标。然后发现自己与做好工作和实现个人目标间的知识缺口是什么,进而持续高效学习,并寻找一切机会去真正操作,然后反思总结。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同时对照你这个领域的高手们所具备的能力进行检查,最后能从较高层次将涉及到的知识抽象成框架和模型,你的知识体系也就建立起来了。

2

完整的会计知识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首先说,会计我不懂。

但关于会计这个领域,相对比较成熟,而且有许多证书和考试。他们要考的内容大致是这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相当于给你画出了范围,所以你的知识体系一定是在这个范围内的。我没有查,估计这些考试范围内的知识体系图网上可能都有,你可以参考。但切记,这个图是方向,并不表明你真的掌握,还是要转化成你自己的才算数。

但我想你的目标一定不仅仅是这些基础知识,因为任何证书无论多么难考,都是入门的层次。所以你需要的是在这些基础知识之上,结合你的工作要求,将某一个或几个领域做到更深入,进而能够提炼总结出结合工作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体系来。

3

碎片化阅读,知识太过零散,如何系统化成体系?

零散不怕,但如果既零散又少就麻烦了,永远不大可能成为体系。譬如你关于医学的知识有2条,关于天文学的有3条,他们永远也成不了体系。所以知识体系建立的第一个是要聚焦在一个方向上有大量的积累,如果你根本没有方向什么都想学什么都看,那谁也弄不成体系。

如果能在一个方向上积累,剩下的就是要理解概念以及概念的层次性。譬如我看到唐朝许多人爱听相声、出了许多诗人、而且已经开始涮火锅了、衣服也出现了露背装,我就知道唐朝的文化已经很发达了。因为在我们的大脑里面存着:娱乐、诗词、饮食、服装这些都属于文化这个概念的下位词。参考链接:顶尖高手都是用概念思考的

对于新手,如果对一个领域还不熟悉的话,建议还是多读一些基础的教材,建立这个领域的概念。当你在一个领域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后,其实零散和碎片化都有价值,他们给你提供线索。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17331899与他联系。)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今年下半年出版。

关联阅读

知识体系,不是你想建就能建!

视频| 在你的大脑中,知识点是如何联接成知识体系?

郑永年:中国知识体系建设的未来

真正的高手,能将他的领域用几个关键词概括

一个优秀女子的知识结构图

如何真正做到概念思考?

所有思维能力的基础都是这种能力,但大部分人不知道丨深度

我们唯一的资本是学习能力,但到底如何学习却需要系统的方法

@关注中国知识管理中心公众号:KMCenter

发送“1”可以获取大量高效学习、企业知识管理、个人成长文档、PPT

小礼物走一走,来简书关注我

赞赏支持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

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了,如下图所示。 【导学提示】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关键在于找出“含金量”比较高的核心概念。概念的“含金量”越高,其辐射的面越广,能够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也越大;反之越小。象经济常识中的商品、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产业、企业、财政、税收、金融、对外开放等,哲学常识中的物质、意识、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联系、发展、矛盾、价值观、认识、实践等,政治常识中的国家、政党、民族、宗教、国际关系等,都是含金量颇高的概念,以它们为基点,都能辐射建立起较大的知识体系。 二、逻辑递进式

知识体系构建

知识体系构建的N种模式 浙江省上虞市春晖中学(312353) 王国芳 高考政治复习中必须重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即学会对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政治概念、基本原理和观点等基础知识进行整合,加以梳理,使之形成有一定内在联系的知识系统。这既有利于我们从知识的点上的深化理解,又有利于从知识的面上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正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升华。本文就高考政治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的模式向大家作一些介绍 一、概念辐射式 [方法简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是指以政治学科中的某一个核心概念为基点,对课本中与这一概念有关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辐射和深入挖掘,在此基础上加以必要的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以此概念为核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构建的基本模式如下图所示。在概念辐射式知识体系在构建过程中,可以是核心概念的一级辐射,即从核心概念出发,辐射到A知识,把与A 知识相关的知识整合起来;也可以是核心概念的多级辐射,即在完成对A知识相关知识的整合的基础上,再由A知识辐射到A1知识,把与A1知识相关的知识也整合起来。 [范例引路]国家是政治常识教学中“含金量”很高的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可以国家这一概念为核心,通过两级辐射,把整个政治常识第一课的内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通过一级辐射,可辐射到国家的属性、国家的职能、国家的性质和国家的形式等知识,并把与他们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整合起来:一是国家的属性,即国家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二是国家职能,主要包括其含义、内容(对内与对外);三是国家性质,主要包括国体的含义、国家性质的决定、国家性质的判断标志及民主与专政等;四是国家的形式,包括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主要内容有政体的含义、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当代国家的基本类型等;国家结构形式则主要包括含义、基本类型(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的含义和各自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级辐射:由国家职能可辐射到我国的国家职能这一知识(我国的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由国家性质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知识(主要包括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人民民主专政的优点和特点、加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等知识);由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可围绕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个概念把这一块内容整合起来);由国家结构形式可辐射到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决定因素、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具有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共性、我国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又有自己的个性即“一国两制”的有关内容)。这样,经过一、二两级辐射,政治

如何建立知识体系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前段时间在知乎里有人问我这个问题,一直到这几天才回答了,估计看我这个BLOG(博客)的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有兴趣,在这里分享一下答案。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比较大,可能会说得比较灵散。我基本上是通过大量阅读,特别主题阅读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主题阅读具体体现在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 一、我对笔记的要求: 能把书中的框架和重点都展现出来或者你用一页纸能把重点说清楚,就算合格。第一步来说理清结构,归纳重点。 第二步是舍弃对自己无用的部分, 第三部分按自己的理解进行整理,有时会把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 7W: what 指目标与内容,包括主体,目标,机能,性能等 why 指原因,包括任务,期望,背景,技术等 who 指人员,包括制造,行销,流通,负责的主体等 where指地点类,包括环境,市场,区域,渠道等 when 指时间,包括期限,时机,预期等 whom 买家,消费者,接收者 which附属品 3H: how to如何做,指方式和手段,包括集体方案,详实计划,战略方针 how much价格成本,投入产出,综效成果 how many 负面效益,各种量(问题,业务,工作)

第四步用自己的话从新表达出来 第五步是实践,然后根据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重复这几步 二、建立初步框架 1、读过的书,尽可能做成笔记或导图,笔记放在OneNote里。导图放在MindManage里 2、针对不同的主题,建立思维导图,尽量提练重点,然后在Note或分支中加下注释或出处。 3、定期整理和汇总,不段调整分支和整体结构。 4、如果有时间的话,最好做成PPT或写文章,能把所关注的问题,用自己的话给清楚表达出来 5、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三、资料补充 如果学习的东西是一个专业性比较强的行业 1、还需要建立自己的专业名词字典 2、做资料收集工作,定期整理 3、针对特定大量阅读本专业的期刊杂志和相关资料,提练重点 4、会记录所有自己学到的东西和心得 5、把遇到的问题和处理办法单独记录,定期总结和分析

最新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小学语文知识体系汇总 拼音 1、基础知识回顾:23个声母、24个韵母、16个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分为四声。标调歌:“有a 不放过,无a 找o、e ,i、u 并列标在后” 3、音节:音节是声母、韵母和声调的组合。 (1)当韵母“u”和声母“j、q、x、y”相拼时,去掉“u”头上的两点,如“ju”。 (2)人或事物等专用名词的拼音,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号:当a、o、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读音易发生混淆时,应在第一个音节后面加上隔音符号,用“’”表示,帮助分清两个音节。 如“ping’an(平安)”、“qi’e(企鹅)”。 二、汉字 1、笔画与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十),先撇后捺(八),从上到下(景),从左到右(树),从外到内(同),从内到外(函),先里面后封口(国),先中间后两边(水)。” 2、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7种结构) 独体字(中)、左右结构(秋)、左中右结构(做)、上下结构(恩)、上中下结构(翼)、全包围和半包围结构(园、区)、品字形结构(晶) 3、无声的老师——字典(3种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骤:认准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节、找汉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定部首、翻索引;数余画;查汉字。 部首查字法的规则: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内外都有,取外不取内。 独体字一般将字的第一画作为其部首。

(3)“数笔画查字法”的步骤:数准笔画数;翻索引、查‘难检字索引’;找汉字。 4、形近字(8种表现形式)——理解记忆法、口诀记忆法 (1)笔画相同而位置不同“由”和“甲” (2)字形相似但笔形不同“外”和“处” (3)字形相似但偏旁不同“晴”和“睛” (4)字形相似但笔画数量不同“今”和“令” (5)结构单位相同但位置不同“陪”和“部” (6)形近音相同“很”和“狠” (7)形近音相近“清”和“情” (8)形近音不同“贫”和“贪” 5、多音字:字形相同,读音不同。如“塞”、“露”、“咽”。 同音字:音同形不同。如“燥”和“躁”。 6、多义字: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意思的字。 如:“张”(1)展开(2)看、望(3)陈设(4)姓 三、词语 实词:名词(木)、动词(跑)、形容词(美丽)、数词(一)、量词(位)、代词(你、我、他们) 1、词性划分 虚词:副词(特别、不)、介词(在、关于)、连词(和)、助词(着、的、啊)、象声词(叮咚) 2、近义词和反义词 (1)意思相同的词:“爸爸——父亲”、“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词:

构建知识体系.doc

数学归纳法(第一课时) 罗源三中数学组 尤永礼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努力创设课堂愉悦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效率。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创新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通过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本质,通过对例题的探究,体会研究数学问题的一种方法(先猜想后证明),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初步形成数学的意识和科学精神;感受数学内在美,激发学习热情。 3、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实质,并能初步运用。掌握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两个步骤;会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简单的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 论证的能力,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归纳法意义的认识和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分析,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掌握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基本步骤。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数学归纳法思想及第二步递推思想的实质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知识迁移、质疑与纠错能力;体验观察、质疑、试验、实证、推想、分析等数学学习方法;理解类比、归纳、猜想、递推等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 类比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程序】 1、新课引入: (1)第一阶段:输入阶段——创造学习情境,提供学习内容;借助数学史料, 促使学生思辨 问题1:据观察第一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 问题2:数列1,1,1,1,1},)55{(432122=====+-n a a a a a n n 得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整理)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Collected by: Stern Chan 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宽泛,其实大家都不算陌生了,通俗点的解释就是”把一些零碎的、分散的、相对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加以整合,使之形成具有一定联系的知识系统”。这种系统就像是一棵树,每片叶子都是独立的,但树干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体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学生时代做的那些教辅资料,它们的每章末都会有自己的章末小结,对前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即是最常见的知识体系的构建了。 然而,原理大家固然都懂,真正实施起来又谈何容易,世界上的各类知识成千上万,又赶上互联网数据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早已不再是以“点状”或者“树状”的形态呈现,而是变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纵横交错的“网”,以个人的能力将它们内化成知识体系几乎成了一种“吃力不讨好”的行为。 所谓的方法,既不能说得太空泛,又要有切实的可行性. 本文目录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2 纠正“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 二谈谈建立知识体系的一般方法 1 明确知识体系的主题和用途 2 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 3 知识的整理与分类 4 知识的输出与运用 5 把握学术动态,更新知识体系 三如何构建文史类的知识体系? 1 思路一:从传统文学史入手,搭构框架,形成体系 2 思路二:从你喜欢的作者入手,按图索骥,遵循轨迹 3 思路三:从你喜欢的类别入手,循序渐进,逐渐深入 4 思路四:从你的“共鸣点”入手,剑走偏锋,另辟蹊径 四总结

正文 一纠正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早些年曾流传过这样一张图,用于描述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低效的知识管理现象。 图中描述的现象是不是很熟悉,其中很多流程循环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每天热衷于各类知识的收集,比如在知乎上看到好的回答就想点收藏,但收藏之后又不会多看一眼,潜意识里不愿花较多的时间在知识的消化上,又偏偏是收集成瘾,最终导致采集的知识总量越来越大,逐渐产生一种时间不够用的错觉,最终在知识的海洋里迷失自我,整日忙忙碌碌、碌碌无为。而这也是低效知识管理模式的典型,不但会影响个人知识体系的建立,长远看还会打击人的自信心,徒增焦虑感,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思维上纠正我们在个人知识管理的两个误区。 1 纠正“以知识的收集为中心”的学习观念

知识体系构建

政治常识的知识体系 国体(国家性质) 政体 国家国家职能 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机构(设置、组织活动原则) 权利 公民义务 如何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 专题二政党与政党制度 指导思想 基本内容 政党制度重要机构 优越性

专题三民族和宗教 基本特征 民族基本原则 基本民族政策 本质 宗教作用 我国的宗教政策 国际关系宗旨 原则 国际组织---联合国作用 国际社会国际竞争主要机构 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主要障碍 解决的有效途径 决定因素 外交政策基本内容

哲学常识知识体系 专题一辩证唯物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专题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观点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条件性 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因果联系 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原因: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发展的观点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发展的规律性: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 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含义:矛盾即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在对立中 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主次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主次方面

专题三辩证唯物认识论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认识的发展 ●认识的科学思维方法:(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专题四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历史唯物基本观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着,是社会实践的主 体,要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正确价值观的衡量标准 ●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是什么(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真正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人生观为什么? 怎么样? 如何体现?(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必须通过个人与他人、 个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才能得到说明)

如何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作者:何辛欣 上篇讲过,不少考生也相当刻苦,但是取得的效果却不甚理想,这并不是基于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分野,而是考的好的考生掌握了更加科学的方法。好的方法和勤奋的学习是缺一不可的。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如果南辕北辙,则虽有良驹宝马只怕离目标愈来愈远。所以考研成功无非四个字:勤奋、得法。勤奋你们来做,得法我写出我个人的经验,让你们少走弯路,那么你就一定是分子而不是分母。我发现有些考生在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并不差,但是考试的结果却不理想,我想可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能深入细小的知识点而不能浅出,考题稍微一变换就不知所措,痛失得分机会。 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是我两年备考的两大心得之一,说到这个词,感觉比较玄妙,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学法的人,要有严谨的态度来对待所学知识,形成体系。我尽量以口语化来说明,如果有疑问,请在下面跟帖询问。 前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适用于自成体系的一切学科,尤其是法学(我发觉其他科目教材的体系都不如法学的教材体系强),但是不包括外语的学习。对于外语的学习,鄙人学了十数年的英语,仍然除了应付考试尚能聊以自慰以外,不堪实用,希望有对语言学习有心得的兄弟姐妹不吝指教。 某一学科,之所以同其他学科区别开来,总有自己最鲜明的特点、自己的篇章结构顺序,因此要掌握这一学科,应当以此最宏观的特点入手,层层深入,才能掌握本门学科的精髓,进而全面系统地掌握该学科。举个通俗的例子,一个画师要画一棵树,必然先画其主干,然后才是分支,最后才是树叶,以及树叶上的纹理,而绝不会相反。那么我们在学习法律学科的时候,一开始就津津乐道于为什么效力待定的合同效力是待定的,然而却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自杀在何种情况下构成犯罪?这些问题,固然可以说是对法律学科有浓厚的钻研兴趣,但笔者认为本末倒置了。 法硕联考的五门学科,以及政治考试的五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以及其他学科,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学习每门学科,都必须从最基础的东西入手,而考生往往忽视这点,动不动就题海,光做题不思考,效果有限。比如缓刑和假释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答案缓刑是量刑制度,假释是刑罚执行制度,知道了这一点,其他的区别就顺理成章了;又如刑法为什么必须罪刑法定,而民法一般则规定约定优先于法律规定(比如合同法规定要约以对话方式作出的,应当即时作出承诺,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不要以为这些不会考试而不重要,举个极端一点的例子,张无忌为什么能够迅速学好乾坤大挪移,因为他有九阳真经的深厚基础。掌握了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这一方法,对将来学习大多数学科都有事半功倍之效。 具体如何操作? 我在上篇帖子讲过,第一遍读书的时候首先要看篇章结构,并抄录下来,这是学科知识体系的雏形。抄完后,看看这门学科大体分为几大块(虽然一门学科动则十几章,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四块)。每块由许多章组成,每一章就由许多小节组成,每一小节由许多知识点组成,每一知识点由组成该知识点的许多小点组成。这样你知道这棵树的主干、分支、树叶和纹理了。 第二遍读书的时候,根据最基本的概念,思考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安排篇章结构顺序,各章节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每个制度是如何围绕该学科最基本的原理并反应这个原理的。作者按照这样的篇章结构顺序自然有他的道理,如果对其思考,按照作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一问

初中语文知识框架详细

初中语文框架 1.字音(汉语拼音方案、拼音的大写、连写和分写,语音的重音、停顿和语速、语音的音变) 2.汉字(汉字的特点、构造单位、书写顺序、汉字的构造方式、其他相关知识、初中生易错字) 3.词语(语素和词、词义、词的色彩、词类、词语的运用、短语的类型、词汇) 4.句子(句子的概念和成分、单句的种类、复句、修改病句、句子的变换与句子的选用) 5.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概念、种类和用法、标点符号的位置及作用)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 6.修辞(修辞的含义、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常见的修辞方法、修辞格中常见的语病、句子仿写、对联) 7.文体及文学常识(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 - - -专业资料-

8.文化常识(姓名与称谓、古代官职、科举制度、风俗礼仪、中国文化之最、中国古典十大悲剧和十大喜剧) 9.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朝花夕拾》《繁星*春水》《三国演义》《红楼梦》《名人传》《骆驼祥子》 《伊索寓言》《童年》《爱的教育》《昆虫记》《海底两万里》《泰戈尔的诗》) 10.名句名段(注重积累及积累的方法) 1.古代部分: - - -专业资料-

(1).古诗词曲的鉴赏(古诗词曲的鉴赏方法、古诗词曲鉴赏题的解题思路、诗词格律概要) (2).文言文阅读:A.文言文阅读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 翻译技巧 B.文言文阅读方法:课内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的方法 2.现代部分: (1).综述:A.阅读文章的基本要求(理解语句、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结构、概括段意和中心意思) B.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十步读书法、四遍八步阅读法、比较阅读法、背诵法、复述阅读法、回环阅读法) (2).记叙文阅读: A.记叙文的概念及分类 B.记叙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列出记叙的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找出记叙的线索、分析记叙的详略、 辨析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分析记叙文的过渡和照应、把握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理解悬念的表现手法、理解抑扬的表现手法、理解衬托的表现手法、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理解白描的表现手法、理解象征的表现手法) C.记叙文的整体阅读(划分记叙文段落的层次、概括记叙文各段的段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 -专业资料-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下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与民族融合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框架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知识结构表 这是我们解答叙述题的套路,有了这个法宝,任何叙述题、展板填空题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宏观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避免了零星散乱的复习毛病。

总结史料分析题与论文题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史料分析题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历史高考的小论文,solo论文更被同学们视为噤若寒蝉,但是如果对题目进行归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题目的一些规律和和结构。 所以无论是史料分析题还是论文题有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第一、观点清晰,通过归纳找出观点的通用性。 如2013年严复对进化论翻译的论文和2014年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论文,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作者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人物的评价都是作者以引进西方思想与评价近代人物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目的,使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和个人的烙印。” 这种观点可以通过课堂和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这样遇到陌生的论文史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 第二、在论述中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引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结构,如社会转型的史料分析,总观点往往是通过微观事件折射宏观的社会变迁,然后逐条分析材料展开其具体变化。 再如场景还原题(穿越题),其回答步骤一定要体现利弊和时代的关系,而最后不要忘记作为当时人,一定会对反对派的意见有妥协和让步,或者提出改进的方案。 我们以2013年李鸿章为同文馆辩护为例,可以从以下结构展开: 以后再遇到场景还原辩论题,这个步骤是可以通用的。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初中语文知识体系

〈黄鹤楼〉唐崔颢战国《庄子》:北冥有鱼……亦若是则已矣。 〈卖炭翁〉唐白居易春秋战国列御寇《列子》又名《冲虚经》: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渔家傲〉(天接云涛--)宋李清照《礼记》虽有佳肴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宋辛弃疾齐梁陶弘景《与谢中书书》 〈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清纪昀《河中石兽》

补文: 1、〈列子〉又名《冲虚经》: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2、《礼记》虽有佳肴 原文: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翻译: 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3、《孟子滕文公下》 原文:景春①曰:“公孙衍②、张仪③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④。”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⑤;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翻译: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4、《庄子逍遥游》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5、《答谢中书书》齐梁陶弘景 正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6、河中石兽清纪昀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让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OECD秘书长特别顾问兼教育副主任安德列亚斯·施莱科 [编者按] PISA 2015将新增对“协作性问题解决能力”这- 21世纪技能的评估。 21世纪的教育要达致什么样的目标才能称之为理想状态?我认为有两个关键 词至关重要:一是学无止境,二是学以致用。 在过去,人们可能会认为学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可以受用终身,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分年级、分学科地灌输既定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滴水不漏地全盘接收,关于教学的讨论基本都是围绕不同的学科分别展开的。但是今天,只要一点击搜索引擎,海量信息迅即涌来,远远超过教师们的知识储备。与之相伴随的,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人们所需的知识常常处于生成状态、发展状态、更新状态,指望以若干年的学校教育获得终身够用的技能,这种一劳永逸的想法已经被现实无情唾弃。 今天,我们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并非他得自于学校教育的知识量大小,而是他的创造力、思想力,看他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是否具有作出正确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他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看他是不是能够和别人协作,一起奋斗、一起分享、一起实现共同的梦想;是他掌握、运用工具的能力,看他是否能娴熟自如地使用信息技术和其他辅助手段。这些都是全球公民终身学习、终身就业的根基所在,也对应着学校教育重需着力的一个重要面向: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合格人才、合格公民。 从最迫切的职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供需脱节的现象相当严重。比如,日本国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当之高,然而却有80%的雇主称:他们找不到和岗位要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2011年,180万失业的埃及人走向街头,这其中不乏高学历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但与此同时,埃及的雇主也在为寻找合适的员工而发愁。这一切是因为,时代的变化使得职场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需要日常认知技能或者常规知识储备的岗位越来越少,这也就是说,擅长“复制”书本知识的人正在逐渐丧失市场竞争力;与之相对的是,对非常规性的互动技能要求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标准化考试选拔出的“照搬照抄”的高手并不一定就能胜任这些需要知识迁移和扩散的工作。 那么创造力、思想力,协作性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用工具的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呢?以往的那一套教师将理论、事实和细节一股脑儿倒给学生的做法恐怕已经行不通了,今天即使是冠之以相同名称的一门学科,其教与学的方式也已经发生了颠覆性的变 化。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一、把握三个角度 (一)站位要“高” 首先,关注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促进其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应该是教育所要达成的一个目标,就是使学生在继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发展和创新,这是我们育人的起点也应是终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任何一个步骤都要以核心素养为指向。其次,基于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新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就是说,课标是构建知识体系的起点。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研读新课标,将之读懂、读透,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 (二)视野要“远” 语文不是以技术见长的学科,其内容是有文化价值和精神意义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拓展对社会历史文化的认知范围,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挖掘深度。首先,教师需要一个基础性的知识视野,即与当下的教育教学紧密相关。教师要关注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具体就是六册教材的内容及其相关知识点和接受知识的学生。我们的课堂可能在无数次的重复后变得流畅,但这样的课堂是缺乏见解力和创造力,没有深度和厚度的,只是单纯的知识的传递。其次,语文教师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读者和学者,不断地充实积淀自我,增强独立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培养自己思考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着眼要“细” 东京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佐藤学曾经用三种比喻来形容教育研究的视角,第一种是“飞鸟之眼”,高翔天空,俯瞰大地;第二种是“蜻蜓之眼”,可多角度看问题;第三种是“蚂蚁之眼”,强调关注细小之处。这三种“眼”,对我们教育者来说不可或缺的,因为若只强调站位高和视野远,很容易陷入大而空洞的虚无,所以教师还应该着眼要细。这是要求语文教师要细致入微,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积累,更重要的是每个知识点都要透彻于心,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教师要有专研的精神,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比如关于“比喻”这个修辞,我去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听课时往往喜欢坐在学生身边,每次都有意识地找一个他们学过的或正在学过的课文中的比喻句,让学生说说。师: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为什么“红的像火”?生:把桃花比作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桃花颜色红艳的特点。师:为什么要把桃花比作火?生:它红呀,像火。师:那为什么不说“红的像火焰”?生:因为桃花开的多,一片一片的,所以更像火。师(赞赏地笑了笑):燃烧的火焰,让你体会到什么?生:蓬勃的、旺盛的生命力,这和春天很像。师:那么,我们现在总结一下,作者将桃花比作火,因为他们之间有哪些地方像?生:颜色红,状态成片,气势旺盛蓬勃。师:对,这是他们两者像的地方,也就是相似点,比喻的核心要义就是相似点。…………通常教师给学生总结比喻的答题格式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学生经常在“特点”这一处困惑,

朱光潜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技巧分享

朱光潜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技巧分享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10月出生在安徽省桐城县,1922年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25年起先后就读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先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四川大学文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教务长兼外语系主任、北京大学文学院代理院长,商务印书馆《文学杂志》主编。新中国成立后,朱光潜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历任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朱光潜是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美学批判论文集》《西方美学史》《美学拾穗集》等著作,以文笔优美畅达、见解独到精辟而蜚声于海内外,为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发展做出开拓性的重大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法语和俄语,翻译了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爱克曼《歌德谈话录》、黑格尔《美学》、维科《新科学》等大量西方美学名著,为中国学术发展和中西文化交流留下宝贵的思想财富。朱光潜于1986年3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对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来说,书既是他通向学术顶峰的必经途径,也是他深厚修养和丰富灵魂的重要源泉。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能感伤也能冷静,能认真也能超脱。能应俗随时,也能潜藏非尘世的丘壑。文艺的珍贵的雨露浸润到我的灵魂至深处,我是一个再造过的人,创造主就是我自己。” 深厚的美学修养,让他能欣赏书中微妙精深的乐趣;谦虚诚恳的治学态度,让他对求学求知有独到的见解。今天,我们一起跟着大师学读书。 书是读不尽的,就读尽也是无用,许多书都没有一读的价值。多读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便丧失可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的时间和精力,所以须慎加选择。

期末复习知识体系的构建

期末复习知识体系的构建 第一单元 时代主题: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体现“繁荣”的重点知识: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1.开通目的; 2.以“345”为内容画出大运河的简 图; 3.意义; ◆贞观之治: 1.唐太宗的思想认识;(唐太宗的名 言)

2.唐太宗的统治措施; 3.贞观之治的景象; ◆武则天: 1.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2.武则天统治的历史地位; ◆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2.经济繁荣的表现;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概念; 2.科举制创立和结束的朝代、科目、 唐朝三位明君对科举完善的贡献; 3.科举制的影响;

◆文化繁荣: 1.赵州桥的设计者及历史地位; 2.雕版印刷的出现及代表作品; 3.唐诗代表人物的风格、代表作品; 4.书法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5.绘画代表人物及作品特点; 6.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7.乐舞的代表作品; 体现“开放”的重点知识: ◆唐太宗对待边疆民族的政策; ◆唐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唐蕃关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入藏; 2.唐与回纥的关系;

3.唐与靺鞨的关系; 4.唐与南诏的关系; ◆唐与日本的双向文化交流: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唐与新罗的交往; ◆唐与天竺的交往(玄奘西游); 第二单元 时代主题: ——宋元时期的民族的和战关系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体现“民族的和战关系”的重点知识:

◆宋的建立(陈桥兵变); ◆宋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和与战: 1.北宋与辽的和战(澶渊之盟); 2.北宋与西夏的和战; 3.南宋与金的和战(岳飞); ◆蒙古的统一和元朝的建立; 1.成吉思汗的贡献; 2.忽必烈的贡献; ◆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 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重点知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农业;

语文知识框架

语文知识框架 鉴赏诗歌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鉴赏人物形象:定位归纳+形象特征+形象意义,即 步骤一、什么形象 步骤二、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2、鉴赏事物形象 步骤一、事物形象的特点 步骤二、事物形象的特点所映射的社会属性 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3、鉴赏景物形象 步骤一、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在忠于原诗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 步骤二、用一句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氛围特点 步骤三、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的语言 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步骤一、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义)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有明显手法一定要指出(析景) 步骤三、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或其它作用:突出主旨或结构上的作用)(作用) 2、鉴赏诗歌的炼句艺术 步骤一、简析句意,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步骤二、结合文意赏析,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步骤三、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意境、感情或其它作用:突出主旨或结构上的作用)(作用)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步骤一、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风格。 步骤二、结合有关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是如何体现的。 步骤三、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鉴赏诗歌运用修辞手法的技巧: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针、设问、反问 2、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的技巧 ①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抒情、寓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②描写技巧:虚实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 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和托物言志、联想、想象、抑扬、比兴、以小见大、主客移位、用典、虚实结合 4、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以小见大、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欲扬先抑、先扬后抑。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关于语文知识结构的构建 (王文君) 前几年,读魏书生老师的书,了解了“知识树”这个名词,也在自己的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借鉴魏老师的做法,给学生介绍知识树。但从初一教到初四,总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记叙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铺垫”、“烘托”等一些列语文知识术语一塌糊涂。面对试卷上的相关阅读理解题,学生总是一头雾水,答非所问。每次阅卷,总是感慨:怎么就教不会学生学语文呢?当然,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应对考试,但语文素养高的人是不怕考试的。 反思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学生学不好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教会学生用必要的语文知识学语文,以至于学生对纷繁复杂的语文万象的认识总是零散的、模糊的、杂乱的。一句话,没有教会学生构建起属于他自己的合理的语文学科知识结构。 上学期,我们大力倡导师生共同构建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期初,要求每位任课教师通读教材,研读课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写意图梳理每单元的知识点,确立单元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进而整理出本册教材的知识结构图,张贴在办公室和教室,以便师生在教学中适时运用、及时巩固。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刚刚起步,边学习边摸索,没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有了一点点行动而已。相信很多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一直都在默默坚持这样做着,

而且做得比我们好。 下面,从三方面和大家进行交流:一是构建学科知识结构的必要性,二是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应注意的问题,三是介绍我们上学期整理的知识结构图。抛砖引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为什么要构建学科知识结构 下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读到的有关学科知识结构的论述文章和 我的一些粗浅认识,但愿这些交流能使我们对构建语文学科知识结构这一问题有更全面更理性的认识,使学科知识的构建更具科学性、实效性。 (一)、关于“语文知识树”的争鸣 “语文知识树”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是魏书生老师有感于当时语文教育考题泛滥、教学缺乏序列的现状,引导学生画出来的。从大的方面基本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4部分依次为“文言文知识”、“基础知识”、“阅读与写作”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具体包括“实词”、“虚词”、“字”和“句式”4项;“基础知识”包括“文字”、“句子”、“修辞”、“标点”、“语音”、“词汇”、“语法”和“逻辑”8项;“阅读与写作”包括“中心”、“结构”、“语言”、“材料”、“表达”和“体裁”6项;“文学常识”包括“古代”、“现代”、“当代”和“外国”4项。每一项下面又包括众多知识点共131个。 “语文知识树”自其产生以来的十多年中,在我国的语文教育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综观各种评论,认为画知识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