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试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试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试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构建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过程中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重要环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构建思想共识、目标共同、信息共享、行动共振、责任共担的家校教育共同体,才能形成家庭和学校教育良性互动的共育模式。本文试图以小学教育为

切入点,对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进行了探讨。

一、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提出

按照温格在《实践共同体:学习、意义和身份》中的界定,家校教育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的一种。它具有松散性、认同性、满足需求性的特征,即家校教育共同体是一个由教师和家长组成的松散型而非组织严密型的群体,成员对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高度认同,相互之间有无形的精神纽带,成员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获得某种需求的满足。

之所以提出家校教育共同体,一是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未

成年人保护法》的需要。为了确保法定义务的履行,建立家校教育共同体,既可以相互支持、相互协助,又有利于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二是解决人的禀赋的差异性与学校教育的通用性、普适性之间的矛盾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能否跟得上,在行为养成、素质教育等方面能否适应,教师有时不一定完全掌握,家长可能了解更多,这就需要家校沟通、交流,以便及时作出调整、改变。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使学校教育面向每个孩子更加均衡、平等,也给

家庭教育在个性化培养、独特性挖掘方面留有空间。三是理顺学校与家庭关系的需要。学校教育是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是教育的主体形态。家庭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儿童成长具有奠基作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是主导和辅助、主体和补充的关系。

二、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家校教育共同体的核心是“共”,关键是“沟通”,通过沟通,建立良性互动的共育模式。其内涵包括思想共识、目标共同、信息共享、行动共振、责任共担等几个方面。

1.思想共识指家庭、学校及家长、教师本身在“三观”、教育教学理念上有基本共识,或虽有差异但能求同存异,这是构建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它要求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主流教育教学理念。同时,家长也要主动了解当今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以便与教师沟通时产生更多的共鸣,否则,思想不在一个层面上,行动很难一致。

比如,五年级二班学生小田有一段时间作业完不成,成绩下降明显,家长也不管。经过了解,家长认为自己农村出身,小时候没什么作业,也照样上大学,所以对儿子也放松了监管。由于教育观念落后,他不明白时代发展了,现在孩子面临的诱惑是以前无法比拟的,只凭自己过时的教学理念势必耽误了孩子的成长。教师用大量的事实说明,家庭教育发挥消极作用就是减分,发挥积极作用就是加分,从而说服家长转变观念,积极配合学校,孩子的成绩终于上来了。

2.目标共同指学校、家庭在学生的发展目标上是相同的,即通过教育,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没有共同目标,就没有共同体。义务教育的目标是《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都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的。它要求学校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编排、教师力量的使用和保障机制上,瞄准这一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推进教育均衡化、平等化,使所有学生公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也要保护少数高禀赋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专长和兴趣,提高创新素质。要求家长客观看待孩子的现状,合理设定发展目标,切忌拔苗助长。比如,有的家长到处请家教对孩子进行辅导、培优,把课余时间填得满满的,让学生疲于奔命,无心向学。

3.信息共享指教师、家长将关于学生教育和成长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分享、交流。信息是一种资源,是维系共同体生命的血液。学校、家庭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收集关于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占有信息越多,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越大。要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采取错误的行动,就必须充分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可以利用家校联系本、校讯通、家长

会、家访等,也可以通过观察、询问、交谈、打听、与他人沟通、分析判断、探究等,同时要分享、交流有价值的信息。因为信息具有流动、可以增值、不会耗损的特征,要通过信息交流发挥更大的效应。而如何判断哪些是有价值的信息,这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教师、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分析、梳理的能力,把握好重要性、时效

性、实用性等原则。对学生很重要的信息,如重要考试成绩、上课时间的调整、家庭重大变故等,是有价值的信息;时间太久的信息可能作用递减;对解决学生的某个问题有实用性的信息也是有价值的信息。信息交流本身是有力量的。学生常常对于老师或家长要将某个情况告诉对方感到害怕,这是一种有益的威慑力,对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和规则意识是有利的。家长要避免把一些重要的所谓“负面信息”隐瞒,以免影响、误导教师的分析

判断。

比如,三年一班小浩同学一直成绩不错,性格活泼开朗。突然有段时间经常请假不上学,作业完不成,情绪低落。家长说是因为班主任对他不好,导致他厌学。班主任于是改变批评的态度,调整过严的方式,但变化不大。后经过家访沟通,发现是其父母离婚引起了她的心理变化。获取这一信息后,学校分析认为,这是典型的家庭变故后的应激心理反应。班主任及时与父母双方沟通,批评他们不该隐瞒情况,延误了教育时机。通过深入做孩子的思想工作,反复研究、

调整对策,对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最

后使孩子的心理趋于稳定。

4.行动共振

指学校和家庭经过沟通、协商后,为达到某种目的,针对学生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只有步调一致才能形成合力,否则只会产生耗散力。如何做到行动共振?这就需要沟通一致或协商一致,不能一

方行动,另一方不动;或者一方积极,另一方消极。比如,一年级有个学生特别好动,常常上课大喊大叫,干扰其他同学学习,老师怀疑他有“多动症”甚至精神异常,要求家长到有关机构做个鉴定。但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只是活泼好动,拒绝做鉴定。考虑到影响了上课秩序,学校要求家长派人来校管教也遭到拒绝。后来,该生发展到打伤其他人,才经鉴定后被迫转学。

5.责任共担指家庭、学校共同承担孩子教育的责任。孩子没教育好,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家庭、学校不能推卸责任。但学校更多的是承担道义上的责任和学校声誉的贬损,家庭更多的是承担经济上的责任和时间、精力上的成本。承担责任的形式不同,决定二者关注点不一样,学校关注孩子将来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家庭则关注对孩子自身的发展和对家庭的影响,这就需要求同存异,避免责任泛化,如果只是一味地让学校承担无限责任,显然有失偏颇。

三、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的必要条件构建家校教育共同体需要

具备一定的条件,主要是:

1.要有主导力量

这个主导力量应该是学校和教师,主导教育决策、行动和反

馈全过程。年轻教师特别是经验不足的青年教师,在家校沟通中往往把握不住主导权,被家长牵着鼻子走。

2.建设平台

可以是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规定双

方的权利、义务。也可以借助已有的家长委员会平台,通过建立家校

中心校学习共同体工作交流材料 总结报告模板

中心校学习共同体工作交流材料 在教育改革的潮流中,以人为本,促进发展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关心每一名教师,关爱每一名学生,关注每一所学校已经成为打造和谐教育的重点课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广与深入,如何满足社会对人才日益迫切的需求,满足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高的需求?因而很多教育专家通过研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松 北区教育局提出学习共同体构建的要求后,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先后构建了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家校合作共同体,我们在彼此之间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时,体会到了共同学习成长的乐趣。 一、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必然选择 我校在职教师113人,临聘教师5人,实际一线教师92人,在校学生922人,然而就目前的师资结构看,平均年龄接近岁,35岁以下教师仅有44人,45岁以上55人,师资队伍趋于老化。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有的村小已经无力将所有的课程开齐,特别是信息技术、英语、美术等。而**小学集中了全镇中心校优秀教师的五分之四。长期以来,这些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头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 20XX年9月松北区教育局号召成立了小学学习共同体。这一举措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按照“均衡、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根据学校所在区域位置、师资状况、教学成绩等综合因素,将下属的村小有机结合,构建了多维度的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从而拉开了教育均衡发展的序幕。 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平台 学习共同体在内部倡扬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辐射,重在推进均衡.在共同体之间倡扬竞争,努力促进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提升,重在谋求发展,在纵向均衡、横向竞争中充分激发基础教育的强劲发展活力。 1、理顺体制,明确责任。 中心校设立学习共同体办公室,研究、部署、考核各共同体的工作,中心校校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家访或电访 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 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家长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沟通的内容,以书面语言为手段进行畅所欲言,每周一次的家校联系本可以增强教育的透明度和实时性,使家长和教师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成长轨迹。它可以调动每位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并且使每位参与者在联系过程中增进了解。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讲解学习

精品文档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肖健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包靠的班里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很听话,也特别懂事,还是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威信也很高,我特别喜欢和信任她。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说:“我家那佳佳,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顶嘴,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是要钱买东西吃,不给有时候还会自己去拿或者偷;作业一摊开就是叫姐姐告诉她做等等。我一听,都目瞪口呆,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长做过详细的交流后,我就开始反思,,我想应该是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孩子的导师没有及时处理好。 一、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优生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需要别人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方法。 三、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或者在我们眼里,在学校成绩好,表现优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个不用费心管的好孩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共同属性,他们好奇贪吃,羡慕别人的好东西,他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而只是对一个懂事成绩好懂道理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我们的正确引导,然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树立正确意识和观念。 四、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我们虽然不能说作为老师或者孩子的导师我们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探讨,需要共同的改进。 作为导师,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说给家长知道,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把学校的一些决定跟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一方面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感觉得我们老师很关心他的孩子,那么这样起来我们老师在开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他们好,从他们的方面去考虑和开展工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沟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于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准备。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家校合作共建孩子美好的明天。 精品文档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施途径

家校协同教育的实施途径——创建学习型家庭 家庭是每个人最早接触的学习场所,也是每个人终身生活学习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学习型家庭”将成为未来社会最理想的一种家庭形态,也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类型。指导家长创建“学习型家庭”,在创建过程中,不断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互动,因此,指导创建“学习型家庭”成了学校提高家校协同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 一.指导的目标和阶段。 学校依据“学习型家庭”的内涵,从“环境创建”、“书刊订阅”、“活动开展”、“亲子交流”、“计划拟订”五方面设立了学习型家庭的分级目标(详见表一)。具体实施分三阶段: 1.启动阶段 (1)在学习型家庭推进中,教师作为这一活动的指导者,首先应对学习型家庭理论作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为学校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 (2)对家长、学生作广泛的调查研究,为推进“学习型家庭”提供依据。经问卷调查,对学生家庭现有的学习气氛、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等方面有了较全面的了解。调查显示:有50%的家庭一直以来都有创建“学习型家庭”的要求和意识,在硬件和软件的配置上,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有15%家庭原本就有创建的基础,基本具备了学习型家庭的特点。如果在某些教育观念上适当进行调整,就可以称为学习型家庭了。有30%的家庭表示创建有一定的困难。 2.推进阶段。 系统规划“学习型家庭”推展活动,推进“学习型家庭”活动深入发展。 (1)、向家长发放了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倡议书。倡议书向家长宣传了学习型家庭的目标及要求。

(2)、开展“家庭读书节”活动。将四、五两个月确定为哈密路小学“家庭读书节”,要求1—5年级全体学生和家长都参加读书节活动。 (3)配合读书节,学校组织了家长读书会,动员家长自愿报名参加。 (4)开展“学习型家庭”大家谈研讨活动。让教师、家长、学生围绕“创建学习型家庭”发表意见。 (5)经验交流活动。在推进活动中,充分发挥个别家庭的榜样示范作用,以这类家庭的具体案例,给其他家庭以启迪,从而带动更多家庭向“学习型家庭”发展。 3.评定阶段。 在创建“学习型家庭”过程中,每个家庭的发展层次不尽相同,如何推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家庭沿着创建学习型家庭的道路向前发展呢?我们必须发挥好评价的激励作用。在“学习型家庭”的评定指标中,让每一个家庭在这个目标体系中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目标,以及与这个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有效地发挥了家长们在创建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每个家庭向学习型家庭发展。(见表一) 表一“学习型家庭”评定指标

家校共育论文 10篇

家校共育论文10篇 篇一 浅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我们逐渐的认识到,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很难实现的,必须要实现家校共育。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学生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学生的家教共育新模式。下面本文就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家校共育;存在问题;措施1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教育就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也就不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说,需要将家庭教育放在和学校教育同等的地位上。下面本文就针对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指出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一、家校共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家校共育是实现教学效果发挥的最佳途径,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放学之后学校无法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因此说家庭教育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家校共育新模式面临着较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珠三角地区家长忙于工作而忽略家庭教育。众所周知,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顾及到孩子的学习。家长起早贪黑忙工作,孩子往往交给长辈带或者是请保姆

带,长辈宠爱孩子,而保姆的文化水平达不到,造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家校共育模式不能顺利进行。 第二,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不关心。家校共育新模式要求家庭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家长对学生的在校情况漠不关心,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情况,还是生活情况,家长置之不理,阻碍了家校共育模式的发展。 第三,家长认为教育学校的事,不想参与学校共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后,其生活和学习情况都是学校的事情,学校需要尽职尽责的管好自己的孩子,而家长并没有什么责任对孩子进行教育。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目前很多家庭都缺失家庭教育这一重要的环节。 第四,很多家长的思想观念存在错误,认为孩子以后能够赚钱就行,学习并不重要。在当前社会,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以后能够赚钱就可以,对于孩子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并不高,因此其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家长不在乎,这种情况下更不会进行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的模式在这样的家庭很难开展。 二、构建家校共育新模式的措施 上文中从四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新模式开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措施。 第一,加强宣传,转变家长观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学校的教学模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单纯的依靠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水平的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够起到良好的作

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研究

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研究 作者:王大力 学校:昌图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

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的研究 单位:铁岭市昌图县宝力农场九年一贯制学校作者:王大力王宝龙[摘要]:网络出现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和影响,微信平台做为一种新教育媒体,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搭建了桥梁,学校推行这种新教育媒介,传播家校教育信息,构建家长课堂和学生再提高园地,延伸家校协同教育课题研究,开启家校协同教育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网络、家校协同、教育 研究背景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既充满竞争更需要广泛深入合作的社会,对于教育而言,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家长、社会更方面协同教育。只要多方面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又个性化发展。相对以前的家校交流沟通模式,借助网络空间平台的新媒体交流工具可以深层次、全方位地培育学生。所以发挥新媒体在家校协同的新效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课堂。 研究现状述评 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基于网络空间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已经逐渐成为研究的热门。利用微信网络平台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取得一些成就,尤其在科技转化快的发达城市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反馈效果较好,有效地解决了家校互动问题,提高了家长教育孩子意识,帮助改进了教育方法。但是农村学校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协同教育应用还很少。根据微信本身的功能特点和理念,和综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应用微信在农村开展家校协同教育应用一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定会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核心能力养成给予极大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在2016年在研究国内外各类优秀协同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的便利和优势,开始探讨和在九年级初步实验构建基于家校协同教育平台,经过一年摸索,初步建立了学校、班级、家长、学生平台,教师及时提供学生在校表现,指导家长教育方法;教师在线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答疑解惑,排解烦恼,树立信心;家长理解学校,支持工作,学生爱学习、积极向上,家校互动,师生互动,家长互动,群策群力。 构建基于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意义 本文所指网络空间的家校协同教育指基于微信平台,充分利用微信便利性、

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题目: 题目:家校结合教育案例 内容提要: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联系,建立强大的家校联合教育体系。善用他们的表现欲和荣誉感,巧加奖罚,使其明理。面对问题,我们不能着急,不能指望一朝一夕能有所获,我们要反复抓、抓反复。利用孩子心理,动之情,晓之理。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孩子,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要努力做到让家长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和学校达到共识。那样孩子才能健康的发展,家长老师才能从孩子身上看到未来的希望。 关键字: 家校合作及时沟通共同育人促其进步 正文: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

上,都不要发生分歧。”这短短的一段话,多次出现“一致”、“同样”、“志同道合”这样的词语,旨在向我们强调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在班级教育工作中我始终坚持与家长密切合作这一点。 一天,我班黄金叶的妈妈火急火了地找到了我“老师,怎么办呀?我实在没办法了!我们没法再管他了,他爸爸一打他他就打110 ” 一见面这几句没头没脑的话把我给说晕了。要知道黄金叶可是我们班里为数不多的机灵鬼。她见识多,思维敏捷,善于观察,能言会道。课堂上有她智慧的火花在闪烁。她经常帮我发本子,帮我检查作业,总之总是给我惊喜。不过俗话说:聪明的孩子调皮,一点儿没错。聪敏的黄金叶常常是让我喜忧参半,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想法。课堂上只要她集中精力那一准有精彩的发言、声情并茂的朗读、意想不到的提问,可一旦兴奋点一过、激情一过那他准又是走神一族,做小动作、开小差,上课说话、捣乱、出洋相。课间也会想出许多点子和他那些志同道合的伙伴疯玩,什么摔跤、对撞…… 花样百出,危险不断。还有一个老也不改的毛病,就是写作业速度极快、书写时好时坏,上课总是管不住自己。可是我特别喜欢她,觉得孩子的天性在她那里充分的体现出来了,我想培养她,让她做班长,让这顶官帽对她起约束作用。于是我和她斗智斗勇,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她改正缺点。上课超过15 分钟后眼睛就会不时光顾她,一旦发现有走神现象、又要说话的苗头,就立刻给予暗示或以提问形式点点他。下课给她“ 文明监督员” 一职,带头督促班级孩子文明活动,抑制冒险冲动。写作业时经常巡视到位,督促提醒,一段时间下来,还是有进步的,中间也

家校协同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建立家校协同教育机制,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何建立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增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相互信任,及时沟通,促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更具一致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帮助小学生们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所谓习惯,指由于长期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化成自动化的一些行为模式。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行为的自我操控性差,意志力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若教师和家长不注意,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就有可能固化为不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毋庸置疑,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培养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整个教育阶段乃至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因而我考虑建立一个家校社协同教育机制,应用该机制着力与家长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充分发挥传统家校社协同教育多通道的优势 1. 家长会 家长会是学校、老师、家长相互交流信息一个良好平台。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共同教育学生目的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家长会。学校向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家长可以向教师具体了解学生在各学科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班集体的生活习惯,并提供某些教育上的支持;家长会还可以为家长之间提供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同时,学校也可以家长会为契机,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帮助家长寻找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 家访或电访 家访可以使教师与家长之间面对面的交流,通过与家长和学生的交谈,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家访向家长通报学生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督促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电访是家访的延伸,它比家访更快捷、方便,是家访的必要补充。 3.家校联系本和传阅本 家校联系本可以涵盖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例如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等等。家长与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和确定沟通的内

家校协同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家校协同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一、情况分析 1.基本情况 为加强家校合作,紧密学校与家长的联系,架设家、校、社之间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桥梁,共同培育健康向上的同心学子,2014年5月23日我校在原有家长委员会工作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汇集专家、社区成员,成立了“家校协同教育促进会”,制定了相关章程。促进会会长候选人从“候选人基本情况介绍”、“家校协同教育之我见”、“我为促进会做贡献”等几方面作了精彩的现场演讲。与会代表们进行公开投票选举,产生了新同心中学家校协同促进会会长1名,副会长5名,同时在班主任推荐、家长自荐基础上产生了每班3名会员(其中1名为班级组长)。2014年6月,随着高三年级学生毕业、高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考虑到高一年级班额数较多,又增补了两名高一年级的副会长。 在促进会成立的一年半中,广大成员为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校并肩作战。“龙腾四海享欢乐,活力运动齐健康”趣味运动会、“欢天喜地闹元宵”、“快乐集结号,五彩乐园行”实践活动、2014学年第一学期各年级的活动中都能看见促进会成员忙碌的策划、组织、参与的身影。理念碰撞的智慧、服务参与的渗透、实践活动的体验,进一步丰富了家校协同教育的内容,也极大地推动了家长、社区与学校的积极互动。 1.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 3.发展思考 目前促进会成员在志愿服务、实践资源推介及参与主题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参与,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学校在开展促进会工作中主导意识较强,过多规划与预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促进会成员主动、创意开展工作的作用发挥。因此本学期促进会将成立五个职能部,各项工作的开展将由会长(副会长)牵头与会员充分讨论,调动广大会员共同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出谋画策的热情,在了解学校工作,实行必要监督以及做好学校与家长的协调、沟通等方面取得进一步发展。 二、指导思想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家校协作建设生态化教育共同体

家校协作建设生态化教育共同体——荣根学校申报“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 荣根学校是香港爱国人士陈荣根先生于1983年捐资兴建的国有公办学校,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宝安区优质化学校、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 学校占地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现有40个教学班,学生2042人,专任教师114人,100%的教师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6人,占比75.4%,研究生5人。学校有中学高级1人,小学高级教师63人,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 1998年9月,荣根学校成立家长学校,设立了家长学校组织领导机构,校长担任家长学校校长,学校副校长担任家长学校副校长,德育主任担任家长学校教导主任,组建了一支兼职家庭教师队伍。2001年,学校成立第一届家长委员会,目前履行工作的是第十届家长委员会。2008年12月顺利通过宝安区教师家长培训“双优学校”评审,成为宝安区第一批“双优学校”。 ?创建及自评结果 加强家长学校建设,促进家校合作,优化家庭教育,培养教

育型的新型家长,以社会教育为补充,形成家、校、社区协作共生的“三位一体”教育生态,这是我校确立的重要发展策略之一。按照国家、省市关于创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有关通知要求,以《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为纲,自2012年3月,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历经近三年的创建发展,对照《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指标体系》,自我评价情况如下:机构设施建设得分10分,制度建设得分15分,教师队伍建设得分15分,课程教学得分25分,办学效果得32分,总分97分。 我们认为,我校家长学校已基本符合“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要求,现申请“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评估验收。 ?创建过程、主要做法和特色 一、加强领导,重视引领,促进家长学校有序发展。 2012年3月,学校申报并获批成为第一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着手“广东省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创建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领导。每个学期,学校都要召开两次以上家庭教育专题工作会议,学校领导与班主任、课任教师一起研究家庭教育工作,制订一学期的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对家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学校在经费、场地、人员、物资、图书资源等方面充分保障各种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积极配合区、街道主管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常规工作管理,使家长学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目的:讨论问题学生行为纠正的有效方法,以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行为规范。 方法:通过学校管理、家庭教育相结合,以家庭教育讲座教材《家庭教育》、《父母课堂》为依据,制定辅导计划。 结果: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较好地纠正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规范行为。 结论: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耐心、细致的教育转化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问题个案研究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学生张某,是生活在家庭比较富裕的独生子女,7岁,比较聪明,调皮,任性,喜欢撒谎,恶作剧。母亲在家,父亲是领导。父母特别宠爱孩子,孩子要求什么都满足,对孩子期望大。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 1、经常跟同学大打架,在学校经常恶作剧,趁同学不在,把别人的东西拿去丢或藏起来,几乎每天都有同学告他的状。 2、学习兴趣不大,上课搞小动作。 3、思考问题往往以自己的愿望为出发点,对他人是绝对化的要求,对矛盾归因时只是看对方的错误,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接受,但又无法改正自己的行为,经常给班级管理带来困难。

从以上行为中,可以判断张某品行存在恶习,急需矫正。 三、制定方案,科学辅导 1、父母与家庭治疗 首先,矫正母亲的错误教育观念和行为。张某母亲很溺爱张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爱护张某,呵护过度,孩子有时候违反了校规,她就到老师那里讲个不停,说自己的孩子在家里如何如何的乖,或者为孩子开脱责任。通过《父母课堂》系列专题讲座及多次跟张某母亲交流,反复强调孩子犯错误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不能正视孩子的错误是不利于正常教育的。矫正张某的错误需要一个过程,着急是没有用的。家长应该耐心疏导,帮助孩子逐渐克服缺点。孩子有问题后,推卸责任、埋怨、责备都只能事与愿违。 其次,是合理运用奖励技术。及时奖励其合理行为,使其好的行为及时得到强化。奖惩结合,奖为主,但奖励要有原则,不能超越许可的范围。 再次,是建立和睦的朋友式的父子关系。父亲应放下尊严,同孩子多谈心,打开孩子的心结,知道孩子心中想什么,希望什么,喜欢什么,多鼓励孩子,不能因为自己忙就不过问。 2、认知治疗 对于问题行为学生来说,对自身行为的正确认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我认为认知过程中张某对当时情境的评价、对周围人的反应,以及在特定事件中做出的自我陈述,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必备资料。 首先,说服教育是认知治疗的第一途径。转变张某的道德意识,

家校联合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要:小学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做好此项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全面配合。虽然大家都知道家校联合的重要性,但是这种配合度依旧不够还出现了问题,本文针对家校联合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关键词:小学教育;家校联合一、家校联合教育的重要性家校联合教育是指通过建立家庭与学校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加强两者之间交流、互动,开展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使两者之间有效配合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的教育合作方式。幼儿教育的创始人,德国教育家、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深刻表明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是影响孩子一生的起始站,家长的文化程度、教养方式等对子女的人格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学校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加油站,学校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是学生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家庭、学校需要在社会的支持下互相配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祖国的花朵。然而,传统教育模式下,对于学生的教育被分割成具有明显界限的两部分;在学校期间,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由学校和老师承担;离开学校之后由家长承担,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二、家校联合教育存在主要的问题及现状1、家长的认识错位,观念陈旧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物质上的满足,而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他们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过程中,所有的教育责任都应该由学校承担,对自身角色有推脱或回避的倾向,把教师当成是教育孩子的主要依赖者,忽视

自己的教育责任和能力。许多家长很少主动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的表现如何,就算交流也只是问问最近的学习成绩情况,很少关注到孩子的身心发展这一方面,然后就把所有责任放到老师身上,让老师好好管自己的孩子,把老师完全理解成传道授业解惑者。 2、家校合作形式单一,内容零散,缺乏针对性目前我国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是开家长会,但这种形式传统而陈旧,实质上在其期间学校并没有主要针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来和家长进行探讨和研究,只是简单的向家长传递信息,宣传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讲讲学校一个学期的活动安排、教学安排、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家长成为忠实的听众聆听学校精彩绝伦的“演讲”,更重要的是学校只会表扬优异学生的稳定成绩以及进步学生的突出表现,完全忽视了一些后进生的家长感受,所以氛围极为尴尬,使得家长会成了关于学校的座谈会以及优秀学生的表彰会。更谈不上家长会有机会发表自己对学校意见以及对孩子表现的疑惑,更没有专业教师进行解答,以及没有家长们针对孩子成长之间的一些讨论。 3、社会、学校、家庭之间缺乏协调合作现代家长的文化水平比上一年代父母的普遍较高,但或许受上一代人教育子女的影响,在教育自己儿女的时候多少带点自己孩提时候被受教的想法,所以对儿童的发展规律、科学育儿方面了解的并不多。一般是孩子真的在学校出现问题,然后学校通知,才会出现家长询问其情况。学校尚未开展相关的培训机构来引导父母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辅导,缺乏对家长教育理念的培训。在社会层面上,政府未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资金支持,使家长与学校教育机构联系起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家校共育教育案例? 肖健萍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我包靠的班里有一个成绩特别好的学生,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很听话,也特别懂事,还是班干部,工作认真负责,威信也很高,我特别喜欢和信任她。可是有一天,她的妈妈告诉说:“我家那佳佳,在家里都有些不服管了,和家里人顶嘴,每天一放学回家就是要钱买东西吃,不给有时候还会自己去拿或者偷;作业一摊开就是叫姐姐告诉她做等等。我一听,都目瞪口呆,我简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和家长做过详细的交流后,我就开始反思,,我想应该是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孩子的导师没有及时处理好。 一、家校联系工作没有做好。如果经常保持家校联系,多了解学生在家生活的情况,就不会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里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 二、优生的心理问题同样需要我们的关注。现在的孩子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特别需要别人关注他们,如果稍微让他们有被疏忽的感觉,他们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赢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对的或者不正当的方式方法。 三、正确的引导生活消费观念。或者在我们眼里,在学校成绩好,表现优秀,懂事乖巧,那就是有一个不用费心管的好孩子。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他们作为孩子的共同属性,他们好奇贪吃,羡慕别人的好东西,他们有着同样的需要,而只是对一个懂事成绩好懂道理的孩子来说,需要的是我们的正确引导,然后他们就可以很快的改正并树立正确意识和观念。

四、我们应该和家长建立共同引导孩子的共识。我们虽然不能说作为老师或者孩子的导师我们的管教有多好,但是我们与家长达成共识,并予以互相的指导,那是很有必要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我们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们需要探讨,需要共同的改进。 作为导师,家校联系是教育学生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这样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表现随时说给家长知道,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情况,也可以把学校的一些决定跟家长沟通,争取得到家长支持,老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这样一方面也可以随时监督学生在家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家长感觉得我们老师很关心他的孩子,那么这样起来我们老师在开展一些工作也可以得到家长和学生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得老师所做的工作是在为他们好,从他们的方面去考虑和开展工作。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学校已经为加强家校沟通,以期形成教育合力而做了诸于成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发放征求意见书,召开家长座谈会等准备。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让我们携手家校合作共建孩子美好的明天。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家校合作,协同育人汇报材料 曾听过一场中山市教育局德体艺科廖诚科长题为“让德育变得亲切而自然”的德育报告,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中山德育发展愿景:“让德育像呼吸一样自然,让德育与学生心灵无缝对接,让德育充满魅力和效力”。我反思,如何才能像呼吸一样自然,我能想到的第一个画面就是绿色的生态的育人理念。我们的学校是一个美丽的校园,我校绿色生态育人理念,不完全等同于绿化校园、或环保校园。绿色是安全、生态、健康、和谐、成长、发展的代名词,“环境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是“绿色校园”的基本要求,以“绿色生态育人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精彩每一天”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案,可以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和道德精神的内在品质起到很好的熏陶和影响作用。 在我的班级打造中,绿色生态育人教育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符合生命体发展的教育要求教师遵循学生生命成长的规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使之心灵之翅自由飞翔。 班级需要树立一种精神,凝聚师生价值追求;建立一种信念,唤醒心中育人情怀; 在三年的班级管理中我首先要清楚的明白班级中的“人”,如何能够凝聚起来,形成飞翼班的价值追求,班级的3个组成部分我今天谈的是家长,如何借家长之力,唤醒班级整个家长群体的育人情怀。也就是今天的主题家校合作,协同育人。 家校合作共育为什么重要?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 人的一生,有四个最重要的场所: 第一个就是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母亲来感受外部世界的变化。 第二个就是家庭。来到世界的第一声啼哭,这是人生的第一个独立宣言,这个时候他和外部世界的交流主要是通过家庭、父母来进行的; 第三个就是教室。在教室里有没有亲密的人际关系?能不能健康成长? 离开学校工作了,走进职场,这是人生的第四个场所。 家庭是人生永远离不开的一个场所,是人生最重要、最温馨的一个港湾。人生从这里出发,人生将回到这里。 儿童来说,父母是儿童最初的世界。父母是儿童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长久的老师。父母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法国教育家福禄贝尔说过: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地球的手。所以家校合作是最有效的教育,它可以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委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建立新型的家校合作方式,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我让家长我成为“合伙人”,就是将家庭和学校这两个看似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几点认识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家校协同教育的几点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家校协同教育是学校与家庭携手共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行为,目的是营造互动、沟通、协调、一致的家校和谐关系,形成同向、同步的教育合力作用,以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诸方面健康发展。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者要相互结合,达到协调、同步,才能奏出同教育的和谐音符,从而产生好的教育效果。“家校协同教育”的关键并不在于两方面能否经常聚在一起,而在于他们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能否保持一致。在这方面笔者通过尝试,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一、家访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前提 我国独生子女政策这一特殊国情,导致一部分学生有个性的,比较专横、高傲;一部分是比较自由的,听话的,可是习惯较差,作风散慢。但总的来讲,都是养尊处优的,在家为我独尊的较多,了解是指导的前提。班主任在接班后短时间内,对有“问题”学生进行家访,既可以了解学生,又是了解家庭情况的最好时机。特别是在家庭的自由氛围中,家长往往会被老师的热忱所感动,内心放松,就愿意把很多孩子的事,包括家长自己的事都跟老师说。记得班上有一位特别溺爱孩子的母亲,孩子什么事她都包办代替,对老师的劝告无动于衷,直到这孩子生病我前去探望,家长才告诉我,她曾经流产过一对双胞胎男孩,所以对这个孩子特别上心,我一下子理解了这个家长的心,家长也因老师的理解而逐步接受了老师的劝告和指导。这些事如果是在平时的校内交流中,由于时机、交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家长一般是没有机会说出来的,由此可见家访的重要性。面见式的家访,是一种坦诚的、温馨的交流,为着一个目标——孩子的成长。 二、家长会是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课堂” 每学期两次的家长会,老师不但可以和家长相互沟通,了解学生近况,还可以向家长介绍国内外先进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在学校、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家长共同讨论,统一思想,寻求对策,做到协同教育。班主任要争取使家长在每一次家长会上都有所得,或是知道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或是大

基于家校共同体,“共同”什么探究

基于家校共同体,“共同”什么探究 发表时间:2018-08-09T11:02:08.423Z 来源:《教育学》2018年7月总第148期作者:谭克 [导读]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四川省绵竹市紫岩小学618299 2015年10月11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通过学习,我们更加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曾经问过我的同事们,小学阶段,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占多大比重,答案有50%、60%,甚至有说70%的。以前我不以为然,是不是老师们有推脱责任之嫌,但是,现在,我逐渐有了认同,至少它有50%。 正因为如此,绵竹市紫岩小学在2015年成立了家校共同体,这有别于我们之前的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学校,就是想改变以前学校单向地向家长提出怎么办,家长被动接受的方式。就是要放下老师们“高贵”的身段,用眼睛平视我们的家长,以便于交流和沟通。育人责任是共同的、互补的,既然我们和家长结下缘分,走到了一起,就应该实现共同决策、共同克难,以此实现共同分享。成立家校共同体,让家庭教育也和学校教育一样走上前台,共同承担育人之责。既然是共同体,共什么,同什么,需要有清晰的认知。 一、共同决策 2012年,我去英国考察,所到学校,都会发现有西装革履的人士,开始我感觉是教育局的官员,结果经过与校长交流,才知道这些人多是志愿者,他们分别是家长、社区服务人员和公司职员等。据校长介绍,这些志愿者,既为活动提供服务,又可以提高活动质量,还要参加学校对其培养目标、重大活动的策划与决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学校引入了这一先进理念,让我们的家长也参与到学校的发展设计中,凡服务性收费,在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同意后,方可实施,如学生的午间搭餐,校服制作,完全做到多退少补,收支归零。学校定期开展的活动,像新年音乐会、学生的技能大赛都广泛听取意见,让家长们从中体验其存在感和成就感。这样做,也同时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 二、共同克难 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学校向左、社会向右、学生为难”。有调查数据显示,学生的安全意外事故,3%发生在学校,而97%则发生在校外,这难道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中国式过马路”对于80后的家长是少见的,但接送孩子的多数是爷爷婆婆辈的,牵着孙子强制过马路现象屡见不鲜;给学生送文具、教科书要坚决进学校的现象也很多,保安阻拦,甚至骂保安为“狗”,这类现象怎么办?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我们必须通过讨论、制定规则树立优秀典型,形成共识,共同营造艮好的氛围,在校门口实现畅通与安全。 大多数学校的围墙是通透的,我们更愿意把学校的主张、目标、活动的策划、大事要事等内容,也让它透明起来。我们都知道,对人的最大伤害,不是肉体,而是因为不公平导致对心灵的伤害。在英国的访问让我知道,他们的办学质量大多由第三方进行评估,后来我们学校组织的活动,也是要么邀请社会名流,要么就请我们联盟学校的老师对活动进行评估,结果是学生开心,家长高兴,老师也觉得公平。 在我们和当地的优质中学合作进行推优生工作中,学校坚持以学业成绩为第一顺位,以学生集体推荐的得票率为前提,做到公开、公平与公正,极大地保护了家长的利益和学生的权益。这样做,高一级学校十分满意,也为下一个年级的学生树立了榜样,为他们的教学管理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操作模式。 三、共同分享 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家长的问卷调查,统计的结果或许是令人满意的,但仍难以避免学校和家长之间可能存大的矛盾,为什么?其实孟子在两千多年就给了答案。比如说,政策不允许有偿补课,所以天时不行;但有的学校学生有需求,也就是有市场,此为地利;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实,我们成立家校共同体,其根本原因,是在追求人和。 学校每年举行的新年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到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录制节目,到国外进行访问交流,只要有机会,都积极为家长争取现场和交流的机会,既开阔了家长的眼界,也实现了陪伴,了解了学校,认识了学校,学校的影响力和正能量通过他们扩大了知名度,实现了家校互动与双赢。 家校共同体是教育文化的探索,余秋雨说过:“文化有很多台阶,每一级都安顿着不同的项目。”2016年9月,我在日本访问时,全程陪同的日本东广岛市教育委员会的青山女士,无论我们是在学校还是在企业、街道和景区,她总是走在最后一名代表团成员的后面。不管我们到哪所学校,来访者都必须换上由学校提供的,标有学校校名的拖鞋。 有人说过“教育应该是最真实的”。教育在今天的任务是走向社会,实现共育,亲近自然,收获成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因为行路是一次深刻的体验,这就是我对家校共同体的思考。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黎明小学李晓冰

家校合作教育案例 -----黎明小学李晓冰 教育案例:学生今天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习惯,多多少少和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如以前我班的张小宝同学,不仅学习没有主动性,上课也没有自觉性,缺乏自我的控制能力,上课时经常睡觉或者是搞一些小动作,反正是非常不专心。经常迟到,性格倔强,考勤、值日做得很差。还偶有顶撞科任教师的情况出现,造成很不良的影响。一次次的与家长联系成了家常便饭,每次张小宝的家长态度都是很诚恳的,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严格对待孩子。但是每次谈完以后却收效甚微,张小宝依然是一幅懒洋洋的状态,同时还没有什么自制力。一次班会课调位,张小宝同学不肯配合老师,坐在原来的位置一动也不动。他还叫嚣着,他打死也不搬离原来的位置。我一看火上心头,气不打一处来,把他请到了办公室,但是再次让我感到可气的是,他可没有一点的不好意思,到了办公室还气哼哼的不停翻白眼,满脸的不服气。看见他这种态度,不教育是不行了,我让他自己站一会,班里有事我先回班去了。等我回来时他态度还非常嚣张,嘴里还发出不好听的声音。我决定请他的父亲过来,每次都是和他的母亲打交道,他母亲在教育他的问题上显得很无力,所以我决定和他的父亲好好交流一下。 张小宝的父亲接到电话,就立即表示赶来学校。我记得当天是下着雨,他家离学校有五十多公里。张小宝一听到我打电话叫他父亲过来,他嚣张的态度立即有所收敛,没有再讲不好听的话。看来张小宝在家还是比较怕自己父亲的,这样工作也好做一些。张父到了以后,我首先感谢他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表明我今天请他过来是想和家长一块帮助张小宝改掉身上不好的习惯,张父听了以后表示愿意配合老师的工作,说知道自己孩子身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我简单叙述了一下今天调位的事情经过,但同时表示并不是因为他对老师态度不好我才请家长过来,而是真的想要和家长好好沟通,让家长多方面了解张在校的情况,同时我也能更好的开展对张的教育工作。张父听了我的叙述以后对张的行为很生气,说在家时张也经常发生类似的情况,就是自己犯了错还意识不到,并对家长的教育有明显的抵触情绪,从表情上就是一种不服气。我一听,心想:看来不单对老师,而是养成这样的习惯。张父还说他平时是做生意比较忙,只有他妈妈在家管教他们兄弟俩,所以逐渐养成这种习惯与脾气。从交谈中我还了解到张父对张小宝钱财管理很松,基本满足他的物质需求。我终于明白了,张为什么身上有好多不好的习惯的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一方面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更主要在于他的教庭教育上有一定的问题。张父也表示对他教育没有尽心尽责,表示内疚与惭愧。我当即表示了理解,同时劝解道:“张小宝身上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